让古诗走进学生心田
古诗教学之美用静夜思引领学生感受诗歌的力量
古诗教学之美用静夜思引领学生感受诗歌的力量古诗教学之美用《静夜思》引领学生感受诗歌的力量在中华文化的传统中,古诗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历史悠久,韵味绵长。
古诗教学既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又是传承中华文化的一种方式。
本文将探讨如何用《静夜思》这首脍炙人口的古诗,来引领学生感受诗歌的力量。
一、古诗教学的意义古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通过古诗教学,我们有机会让学生了解并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古诗不仅仅是文字的串联,更是情感的表达,思想的交流。
通过古诗的教学,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直观感受能力、想象力和审美情趣,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静夜思》的背景与内涵《静夜思》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最为著名的诗篇之一。
这首诗用简洁的文字,描述了一个人在漫长的夜晚里,思念着远方的亲人的情景。
通过描写寂静的夜晚,诗人的思念之情被深深地烙印在读者的心灵深处。
三、用《静夜思》引领学生感受诗歌的力量在古诗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引领学生感受《静夜思》这首诗歌的力量。
首先,教师可以朗读《静夜思》诗歌,并带领学生一起品味其中的诗意。
朗读时,要注意语音的抑扬顿挫,以及情感的饱满表达,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诗歌的美感和内涵。
接着,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静夜思》诗歌的背景和作者李白的一些基本情况。
通过了解诗歌创作的背景,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然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引发他们对诗意的思考和理解。
比如,诗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意境是什么?诗人通过描写夜晚的景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诗中暗含着哪些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接下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交流彼此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去解读诗意,并和组员分享自己的领悟。
这样的讨论有助于学生理解诗歌的多重意境,并培养他们的合作与表达能力。
最后,教师可以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完成一篇与《静夜思》有关的作文。
让学生走进古诗的意境
让学生走进古诗的意境意境是诗的灵魂,是诗人的理想、追求与情感经过加工提炼之后形成的。
从《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的要求就知道,学习古诗最重要的就是入情入境。
但对于古诗作品的风格各有不同,各首诗的意境也就大相径庭,有的浅显,有的含蓄,学生学起来也就有难易之分。
再加之小学生知识面窄,人生的阅历浅,文学底子薄,这就给他们学习古诗带来很大的困难。
因此,教师在古诗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入“境”,才能使学生会其“意”,真正领悟到古诗的意境美。
那么,如何让学生进入古诗的意境呢?一、背景,置身诗的意境诗是诗人“情动而辞发”的产物。
每一首古诗的产生都有它特定的背景,更有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学生不了解古诗的背景,自然也就不会领会诗人的情感。
喜欢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
因此,在古诗课堂教学上,教师不妨用通俗、生动、形象的语言以故事的形式讲述古诗的背景及诗人的坎坷经历,把学生带进诗人内心世界,是学生设身处地、感同身受。
如:教学宋代诗人陆游的的《示儿》时,为了使学生准确领会诗人的情感,我向学生讲述了诗人写诗时的背景:抗金英雄岳飞被秦桧害死以后,宋朝北方的大片领土沦陷于金人之手。
随后,京城汴梁也被金兵攻破,宋徽宗和宋钦宗也成了金国的阶下囚,宋高宗赵构逃到临安建立南宋。
爱国诗人陆游却因主张抗金受到排挤而隐居家园。
陆游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他认为只要人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但临死之际,他仍然牵挂着祖国,坚信分裂的祖国获得重新统一,于是,临死之前,把儿子叫到床前,叮嘱他不要忘记“王师北定中原日”,在家里祭祀祖宗的时候,一定要把着胜利的喜讯告诉他。
故事讲完,学生便深切地感受到诗人临终前以诗写成的遗嘱道出了他一生的心事:对南宋统治者忍辱求和的愤慨,对祖国重新获得统一的向往和坚定的决心。
从而更深切地领会诗的内涵。
二、绘图,再现诗的意境诗,语言表达的艺术,画,线条色彩的艺术。
可以说,一首好诗,就是一幅绝妙的图画。
古诗的特点就是诗中有画。
我们在教学时,可利用课本插图或自制的幻灯片根据是的内容绘制诗意图,再现情景,使学生触景生情,进入诗的意境。
清风送雅韵 诗词润心田——初中古诗词教学激发兴趣的方式
清风送雅韵诗词润心田——初中古诗词教学激发兴趣的方式“清风送雅韵,浅草萦芳田”,诗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诗词也是中华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被赋予了极其重要的历史使命。
中国古诗词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让学生通过文字来接触古典文学,而且还要让学生能够感知古人的精神世界,由此对中国文化产生热爱,在精神层面上融入中华文化。
在高等教育中,古诗词教学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尚未成熟,再加上古诗词有其自身的文体特色,在现代句子中没有一定的语法规律,常常使学生产生了迷惑,此时就需要老师采取合理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爱上古诗词。
首先,老师要用正确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意义。
虽然古诗词中没有一定的语法规律,但是它们含有丰富的内涵,每一句古诗都是一个精美的小作品,在细看里面的细节时,学生会发现它们就像一幅精妙的油画,老师可以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来解读课文,使学生从古人的角度感受与古代文化接轨。
其次,让学生穿越时空,了解古代文化背景。
让学生通过古诗词来探索古代的生活,让学生研究古文化的组成,充分认识古诗词背后的历史文化,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古人的境遇、习俗和生活。
此外,可以注重练习古典诗词的表达能力,让学生通过表达将古诗词中的思想精髓表达出来,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教师可以采取比较灵活的形式,让学生以不同的方式表达出古诗词的内涵;比如,可以让学生将古诗词译成现代文,可以让学生以自己的语言表达古诗词中的思想;或者学生可以用俱乐部方式,让古人“重现江湖”,以拥有古人视角来表达古诗词中的思想内容。
做到这些,既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又可以让学生提高表达能力,拓展视野,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最后,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热爱古典文化的情感。
教师可以以实际的教学活动来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魅力,比如可以采取“书香社团”,让学生充分感受古人的智慧;可以开展“古文讲解大赛”,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在古文方面的技能;也可以开展“古人书画会”,让学生像古人一样,体会书画的乐趣。
诗词进校园诗意润童心
诗词进校园诗意润童心
“诗词进校园,诗意润童心”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它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诗词带入校园,让学生们在学习中感受到诗词的魅力,从而培养他们的诗意情怀。
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还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道德规范。
通过学习诗词,学生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同时也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
在校园中开展诗词教育活动,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诗词朗诵比赛、诗词创作比赛等,让学生们在比赛中提高自己的诗词水平;可以开设诗词选修课,让学生们系统地学习诗词的知识和技巧;还可以邀请诗词专家到校举办讲座,让学生们更深入地了解诗词的文化内涵。
除了教育活动,还可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诗词元素。
例如,在校园中设置诗词展板、悬挂诗词标语等,让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时刻感受到诗词的存在;可以开展诗词主题班会、诗词社团等活动,让学生们在活动中交流诗词心得,增强彼此之间的情感。
总之,“诗词进校园,诗意润童心”活动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同时,也能够让校园文化更加丰富多彩,营造出更加浓厚的文化氛围。
让诗香溢满校园——谈诗歌创作的教学
让诗香溢满校园——谈诗歌创作的教学摘要: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许多璀璨的诗篇润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给人们以艺术的享受、熏陶和教育。
课改以后,大量儿童诗进入课本,我们学校开展了诗歌创作特色校园创建活动,我经过几年的摸索、总结,对小学生儿童诗创作教学有了一些自己的见解:先品味诗歌,体验语言美;再范文引路,尝试模仿美;最后创新写作,彰显个性美。
关键词:诗歌创作教学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
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许多璀璨的诗篇润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给人们以艺术的享受、熏陶和教育。
所有的文学载体中,诗是语言的精华,也是最凝练最美的艺术。
课改以后,大量儿童诗进入课本,诗歌对世间万物的美好描写,是孩子们探索世界的入口,会在他们的内心中种植下真善美的种子,能让学生在审美感知中获得美和知识,同时发展语文能力。
我们开展了诗歌创作特色校园创建活动,就是让学生发现生活里的诗意,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并通过诗歌表达出来,感受诗歌的魅力,让学生更加热爱学习和生活,进而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我经过几年的摸索、总结,对小学生儿童诗创作教学有了一些自己的见解:一、品味诗歌,体验语言美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开展儿童诗歌创作教学,必须先从引导学生读诗人手。
引导学生读诗,首先应向学生推荐优秀的儿童诗歌作品。
如我要指导学生写春天的诗,我先向学生推荐金波的《春天》《春的消息》等描写春天的诗歌:“晨光叫醒了风, 风叫醒了树, 树叫醒了鸟, 鸟叫醒了云。
云变成了雨滴, 滴落在大海上海水变蓝了,洗亮了升起的太阳……”“风,摇绿了树的枝条,水,漂白了鸭的羽毛,盼望了整整一个冬天,你看,春天已经来到!让我们换上春装,像小鸟换上新的羽毛,飞过树林,飞上山岗,到处有春天的欢笑……”这些诗歌描写了春天欣欣向荣的景色,读着这些诗歌,让孩子们感受到诗歌的语言就像一个音乐盒,打开来就像一首美妙的乐曲;感受到儿童诗美的想象和词句的精炼、优美。
语文教学论文:让经典古诗文走进学生的心田
让经典古诗文走进学生的心田经典古诗文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它内涵深刻、意存高远,蕴涵着大量的人文内涵。
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它韵律优美,语言精炼,对仗工整,节奏感强,富有想象力。
吟诵经典,可以启迪心智,清静灵魂,感悟人生。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从小让孩子们接受中国古典诗词,特别是小学启蒙教育过程中经典诗文的阅读、诵读等训练,对于提高小学生的汉语言水平、思维能力、识记能力和文化素养,以及开发学生心智、陶冶学生情操、健全学生人格都很有裨益。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亦要求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240篇,目的是让古老的智慧、经典的知识、脍炙人口的诗文,益学生之心智、怡学生之性情、变化学生之气质、滋养学生之人生。
正是为了给处在记忆黄金期的小学生,撒下最好的养料,我校开展了诵读古诗文的活动,以提升小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提升人文素养,拓宽他们的心胸与视野,丰厚他们的知识储备。
我在任教的班级中开展了诵读经典古诗文的实践活动,经过几年的实践与摸索,终于有了不少的感悟。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诵读经典诗词?在教学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一、发挥学生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老师营造氛围、介绍经典作品之后,可以发挥他们的能动性,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制定计划。
教师可以设计表格,指导他们从具体诵读时间、内容、人员分工、诵读情况等来制定计划。
每周一次,总结汇报。
通过汇报,相互学习,相互吸取经验,再来制定下周计划。
这样做,学生学习有可达到的目标,有成功感;各小组之间的你追我赶,使学生的兴趣只增不减;通过计划的不断调整,学生的能力得到锻炼,小组的诵读形式多样了、诵读进度增快了。
半个学期后,做一个阶段性的总结回顾,让孩子们进行成果展示的计划制定、实施;让孩子们谈收获,谈体会,谈下阶段的做法。
诵读在孩子们的手中变得不是负担,而是快乐。
二、诵读的经典古诗文的内容要精挑细选。
让古诗走进学生心田——对小学古诗教学的三点思考
生 : 在作者心里, 梅 花不仅是亲人, 还代表 了故 乡! 生, : 其 实家里 的 亲人 作 者早 就 问过 了, 因为 只有 知 道
家人 平安 、 健康 , 王 维 才有 心情 问下去 , 一 直 问到 窗前 的梅
花。
师: 好 一个 “ 有 心情 ” !不是 吗? 生活 就是这 样 ! 生 : 王 维连 家里 的梅 花 都 关心 到 了, 他 怎 么会 不 问 家
江 苏兴化 市文 正 实验 学校 ( 2 2 5 7 0 0 ) 张巧 红
传统 文化 中 , 诗歌 作为 一种特 殊 的阅读 教材 , 具 有其 他 文体 不可 比拟 的优越 性 。诗歌 讲究押 韵 ,追求 语言 的音 乐
美, 因而 吟诵 起 来抑 扬顿 挫 , 朗 朗上 口 , 能 使人 产 生情 的 共
里的 亲人?
者心灵相通的共鸣境界。 如教学《 冬夜读书示子聿》 , 学生质
疑“ 示” 的意 思 。我没 有直 接释义 , 而是通 过反 复地 听 读 , 让 学 生 进入 诗人 建构 的情 感世 界之 中 , 进而理 解字 义 。
师: 同学们 , 隐藏着的 乡思之情被我们发现 了。现在再
古诗中, 字字句 句无 不渗 透着 作者 喜怒 爱憎 的情 感 。 教者 要 在 把握 内 容的 基础上 , 体 会作 者 的感情 。 准 确地 通过 自己的 诵 读 表现 作者 的情 感 。 如情 绪是 逐步上 升 的 , 声调就 得 由低 到高 ; 是 连绵起 伏 的 , 就得 分 出轻重缓 急 。只有 教师 做到 了
一
为 古诗文 本提 供精 确严 密 的意义 阐释 ,重要 的是 教师 应 当 设 法 引导 学生 体会 诗 中别样 的情 致和 韵味 。但 这份情 致 与 韵味, 往往会 因诗 句 的明 白如话 而被 我们 所忽 略 。 它 需要 我
引领学生走进诗的殿堂——浅谈小学语文古诗教学
中国是诗的王国, 诗经》 自《 年代开始 《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中提到 , 阅读 “ 诗人辈 出 , 诗歌浩 如烟海 , 吟诵之 中 , 稍加 诗歌 , 大体把握 诗意 , 象 诗歌描 述 的情 一 想 留意 , 中蕴含哲理 , 诗 俯拾 皆是 。如 :欲穷 “ 境, 体会诗人的情感 , 受到优 秀作 品的感染 千里 曰,更上一层楼 ”“ 、山重水复疑无路 , 和激励 , 向往 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 。好诗都 柳暗花明又一村 ”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 “ 有情景交融 的境 界 , 教师 要善于 引导 学生 源头活水来。” ・ 这类诗往往寓理于事 …一 进入 诗的意境 , 受到意境 中形象的感染 , 。 感 通过具体形象揭示客观事理。 学时教 教 受到美 的熏陶 。如李 白的《 望庐 山瀑布》 一 物,
感情 , 到“ 受 润物 细 无 声 ” 、 移默 化 的感 的 潜 染 和熏 陶 。
一
、
诗 中有 画
我 国很 多古 诗 可 以说是 “ 中有 画 ”一 诗 ,
首诗就是一幅色彩鲜明 、 动静相宜的图画。
小学 语 文 课 本 中 的古 诗 不 乏 “ 中有 画 ” 诗 的
千古名作 , 如盂 浩然的《 春晓》 李 白的《 、 望
”
… …
。
应怎样如 同琴 师操 琴一样 , 动学 生的心 放 日常生活 中母亲关爱孩子 的画面 ( , 触 如 下 种神采飞扬 的喜悦心情。 这样 , 学生就通过 弦 , 学 生 获 得知 识 的增 益 , 到思 想 情 感 大 雨 时母 亲 送 伞 给 在学 校上 课 的 孩 子 )并 形象思维初步进人诗 中表现 出的大 自然雄 使 得 , 的熏陶, 达到 灵 与感 的升 华 呢 ? 小学 生 由于 配 以背 景 音 乐 , 信 活 生 生 的 画 面 、 人 的 相 动 浑的气势和伟大的力量的意境 。 最后 , 当学 身 心 发 展 的特 点 , 事 物 的认 知 尚处 于 形 旋 律 一 定 能 激 发 学 生 内 心 深 处 的 母 子 深 对 生对 瀑布充 满期待时 , 教师利用课 件展示 象 的层 面上 ,而 古 诗往 往 通 过 凝 练 的 语 言 情 , 让学生体会到母爱的无私和伟大 。 又如 瀑布景观 图片和视频 录像 , 学生 的情感再 表 达 了丰 富 的 内 容 。 若 仅 仅 只 是 从 字 面 教师在教 学一 年级上 册《 倘 悯农 ( )一 诗 次受到强烈 的震撼。 一 》 此时, 学生与诗人心 同 进行解释 ,他们可能对古诗文 中所体现的 时, 可抓住 “ 日当午 ” 滴” 和“ 这两个词语 , 引 此情 、 意同此理 , 站在“ 瀑布 ” 前的吟诵感情 意境 和思想感情都不 能很好地领略。寓思 导学生想 象出这样一 幅画面 : 日炎炎之 饱 满 、 烈 如痴如醉 , 受意境 中形 象的感染 , 如 想 教 育 于 形 象 感 染 不 失 为 ~ 条 好 的途 径 , 下 , 民伯 们在 田地里挥舞 着锄头松土 除 身历其境 、 农 亲闻其声 , 和诗人 的思想感情共 教 学 中 , 师 可 通 过 向学 生 展 示 可 感 的生 教 草, 汗水 就 像 断 了线 的珠 子般 直 往 下 掉 , 那 鸣。诸如此类的众多诗文融 自然美与情感 活场 景 、 动 的 画 面 、 乐 的 旋 律 、 色 的 生 音 角 可 真 是 挥 汗 如 雨啊 !农 民伯 伯 如 此辛 勤 工 : 美 为 一 体 , 含着 一 种 诱 人 奋 发 的力 量 , 包 激 扮演等 , 引导学生用他们 的眼睛去凝望 、 用 作的情景 , 很容易激发起学生 的同情 , 而 发着学生 热爱祖 国壮美河山 的思 想感情 , 从 他 们 的 耳 朵 去 倾 听 、 他 们 的 心 灵 去 体 用 自然 地 体 会 到 粮食 来 之 不 易 ,热 爱 劳 动人 。 验 ……仿佛 把学生引领进诗的殿堂 ,使学 让 学 生 有 意 识 地 在 积 累 、 悟 和 运用 中 感 提 民 、珍惜劳动成果 的思想就于无形之 中渗 : 生在形象 的感染 中主动地进 行形象思维 , 高 自 己的欣 赏品 昧 和 审美 情 趣 。 感受古诗所描 述的意境 , 体会诗人 的思想 透 到 学生 的 内心 世界 了。 三 、 中有 理 诗
小学古诗实践活动记录
一、活动背景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我校开展了“古诗颂中华”主题实践活动。
此次活动旨在引导学生走进古诗,感受古诗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诗的基本知识,掌握古诗的阅读方法。
2. 通过阅读、背诵、创作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4.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活动过程(一)准备阶段1. 课前,教师组织学生搜集与古诗相关的资料,如古诗的作者、背景、意义等。
2.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古诗的相关图片、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搜集到的古诗资料。
(二)课堂活动1. 阅读古诗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古诗,注意古诗的节奏、韵律,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味。
2. 背诵古诗学生分组背诵古诗,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发音、节奏。
3. 讲解古诗教师讲解古诗的背景、意义,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内涵。
4. 互动环节(1)猜诗游戏:教师出示古诗的片段,学生猜出古诗的全文。
(2)接龙游戏:学生轮流背诵古诗,要求接上句。
5. 创作古诗学生根据所学古诗,发挥想象,创作自己的古诗。
(三)课后活动1. 学生将创作的古诗分享给家长、同学,互相欣赏、点评。
2. 教师组织学生参加“古诗颂中华”主题演讲比赛,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3. 学生将所学古诗制成手抄报,展示在班级或学校的展示栏。
四、活动成果1. 学生掌握了古诗的基本知识,提高了文学素养。
2. 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3. 学生的审美情趣得到提升,创新精神得到培养。
4. 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极高的热情,积极参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五、活动总结通过“古诗颂中华”主题实践活动,我们看到了学生在活动中的积极参与和成长。
这次活动不仅让学生走进了古诗,感受了古诗的魅力,还培养了他们的文学素养、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
让学生在诵读中爱上古诗词
让学生在诵读中爱上古诗词古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蕴含着浓厚的历史韵味和文学情感。
由于现代社会的变迁和教育方式的改变,许多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不高,甚至对其产生了厌倦的情绪。
如何引导学生在诵读中爱上古诗词成为了我们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我们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来教授古诗词知识。
传统的诵读方式往往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无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我们可以尝试将古诗词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到古诗词的美好和深刻含义。
我们可以选取一些描写自然景色的古诗词,然后带领学生去户外参观或进行亲身体验,让他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诗句所描绘的美景。
我们还可以通过音乐、舞蹈等多种形式来呈现古诗词,让学生在活动中愉快地学习。
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古诗词的创作和表演。
古诗词不仅仅是一种文学形式,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和思维的反映。
鼓励学生进行古诗词的创作,可以激发他们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热爱。
我们可以组织一些创作比赛,让学生通过创作与表演来展现自己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情感。
我们还可以鼓励学生在班级里进行小剧场的演出,将古诗词融入让学生通过表演的方式感受到古诗词的艺术魅力。
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现代社会,电子设备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们可以利用电子设备来展示古诗词的图文、音频和视频资料,使学生对古诗词能够有更直观和贴近的理解。
我们还可以借助互联网资源,开展一些线上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古诗词。
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
古诗词是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素养才能真正欣赏到其中蕴含的美妙与情感。
我们可以组织一些欣赏会或讲座,让学生听取专业人士的解读和点评,提升他们的欣赏能力。
我们还要给学生提供广泛的诗词阅读材料,让他们能够接触到不同风格和题材的古诗词,从而培养他们的审美眼光和品味。
让学生在诵读中爱上古诗词,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使古诗词教育更符合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古诗文教学浸润学生的心田
古诗文教学浸润学生的心田作者:边佳来源:《广西教育·A版》2018年第12期【摘要】本文论述在小学阶段引导学生学习、积累古诗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出通过大量诵读丰富语言积累、活学活用提高表达能力、用心品味培养想象能力、引导感悟提升审美情趣的策略。
【关键词】古诗文语文素养浸润【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8)12A-0121-0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教学应“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师为学生选择优秀的语言文字学习资源,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关键,而古诗文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及重要组成部分,不论从形式、内容,还是情感、价值观来说,都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极好的范本。
笔者认为,教师在小学阶段有意识地让学生学习、积累古诗文,将有助于学生实现综合素养质的飞跃。
一、大量诵读,丰富语言积累语文学习应注重积累,学生要将语言凝练、精准、唯美的古诗文学习,从单纯的接受转变到对语言文字的运用上来。
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乐读、乐记呢?一方面要抓住时机勤读、勤背。
在教学中,笔者每天利用早读、自修课时间,有意识地让学生通过朗读、背诵积累大量优美、精辟的名句。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大量的读未尝不可,教师不必刻意追求学生理解了多少,学生可以通过大量读、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来诠释、体会和感悟古诗文优秀的语言文字,有了量的积累,更有助于质的飞跃。
另一方面,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为了让学生热爱古诗文、热爱诵读,笔者在班内开展了“小小朗读者”“国学小老师”等诵读活动,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读古诗、讲古诗,从而激发他们的诵读热情。
笔者也鼓励孩子与家人一起读古诗。
我校在编排《国学小课堂》教材时,在每篇课文后面带上一首“和爸爸妈妈一起读”的推荐古诗。
在课堂上学习了一篇古诗文后,笔者会请学生在课后找一找和课文相关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学生的阅读量增大了,他们的阅读兴趣也迅速增长。
如何让古诗成为儿童心灵的温暖
如何让古诗成为儿童心灵的温暖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古诗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智慧与情感的光芒。
然而,要让古诗真正走进儿童的心灵,成为他们内心的温暖,并非易事。
这需要我们用心去引导,用合适的方法去激发他们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
首先,创造一个充满诗意的环境至关重要。
家庭和学校都可以成为这样的“诗意空间”。
在家里,家长可以在孩子的房间布置一些与古诗相关的装饰,如古诗字画、古代文人的画像等。
同时,家长自己也要以身作则,时常诵读古诗,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古诗的魅力。
在学校里,教师可以在教室里设立古诗角,摆放一些古诗书籍,让孩子们在课余时间能够随手翻阅。
还可以在校园的墙壁上绘制古诗的壁画,营造出浓厚的古诗氛围。
选择适合儿童年龄和认知水平的古诗是关键的一步。
对于年幼的孩子,可以从简单易懂、韵律优美的古诗入手,如《咏鹅》《静夜思》等。
这些古诗语言简洁,形象生动,容易引起孩子的兴趣。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再逐渐引入一些内容丰富、思想深刻的古诗。
而且,所选的古诗要贴近孩子的生活,能够让他们产生共鸣。
比如,描写春天的古诗可以在春天的时候教授,让孩子在感受大自然的同时,更能体会古诗中所描绘的春景。
教学方法也需要灵活多样,不能只是枯燥地讲解和背诵。
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孩子了解古诗背后的创作背景和诗人的经历,这样能让古诗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比如,在教李白的《赠汪伦》时,可以给孩子讲述李白和汪伦之间深厚的友谊故事。
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播放与古诗相关的动画、音乐,让孩子通过多种感官来感受古诗的美。
此外,组织古诗朗诵会、诗词比赛等活动,能够激发孩子的竞争意识,提高他们学习古诗的积极性。
引导孩子在生活中运用古诗,能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古诗的意义。
当春天来临,看到花开柳绿,可以引导孩子说出“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当中秋节赏月时,可以和孩子一起吟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样,古诗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与生活紧密相连的情感表达。
让诗教走进校园 让诗歌滋润心田
让诗教走进校园让诗歌滋润心田永济市银杏小学我们银杏小学创建于1992年,现有教学班21个,学生1500人,教职工75人。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我们根据语文新课标要求,结合本校实际,确立了“诗化校园”课题研究。
几年来,我们咬定诗化不放松,坚持特色不动摇,一步一步走在诗联教育探索之路上。
一、“诗化校园”的思考与构想2003年秋,我校进入新一轮课程改革。
为了适应课改,实施突破,我们学习了大量的课改资料,研究了《课程标准》,并结合实际,确立了“诗化校园”的课题研究方案,我们确立这一课题,基于以下几个原因:(一)学校地理位置。
我校位于城乡结合部,学生家长大多是农民和进城打工族、小商贩,人文素养相对较低,培养学生文明礼貌的良好习惯和高雅气质,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课程改革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营养。
”根据这一目标,各阶段目标都分别提出了诵读儿歌、童谣、优秀诗文的要求。
(三)传承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但自古以来就是诗的国度,源远流长的中华诗词多少年来就是激励国人前进,推动人类文化发展的人文丰碑。
20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把诗作为修身、治国、平天下之始,与“礼”、“乐”并论,视为做人基础,足见诗教可以纯洁心灵、丰厚底蕴、激发想象、启迪创造,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四)创造教育需要。
诗是一切科学的根。
意大利诗人塔索指出“没有人配受创造者的称号,惟有上帝与诗人。
”英国诗人雪莱说:“诗是神奇的东西,它既是知识的圆心,又是它的圆周;它包含一切科学,一切科学也必然溯源到它,它同时又是一切其他思想体系的老根和花朵。
”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诗教可以有效地达到这一目的。
让学生在诵读中爱上古诗词
让学生在诵读中爱上古诗词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蕴含着深厚的思想精华和艺术表现力。
由于古文言文的特殊性,很多学生对古诗词产生了抗拒和疏远的态度。
那么,如何让学生在诵读中爱上古诗词呢?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灵感源泉入手。
古诗词创作的灵感来自于生活和自然,这正是它独特的魅力所在。
我们可以带领学生走进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与神奇,从而激发他们对古诗词的兴趣。
带学生去郊区或者花园,让他们欣赏花草树木,感受四季变化,领略春花秋月、冬雪夏日的美景。
然后,教他们背诵与自然相关的古诗词,比如《静夜思》、《登鹳雀楼》等。
通过与生活的结合,学生很容易产生共鸣,从而对古诗词产生兴趣。
我们可以借助诵读比赛等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诗词的音调优美,字句精炼,在诵读中展现出独特的韵律美。
通过诵读比赛,学生可以与他人进行比拼,展示自己的口才和艺术表达能力。
这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的美妙和魅力,激发他们对古诗词的热爱。
我们可以在学校内部或者是与其他学校进行联谊,开展诵读比赛,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
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创造丰富多样的学习环境。
利用多媒体来展示古诗词的含义、背景和创作背景,可以生动形象地介绍古代诗人的生平和作品创作背景,以及古诗词的卓越魅力。
通过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底蕴,从而增强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热爱。
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也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古诗词的背景和意义,解读古诗词的表达方式和艺术特点,讲述古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故事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和魅力。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与古诗词相关的游戏和趣味活动,如填词游戏、诗词接龙等,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引导学生在诵读中爱上古诗词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入手。
通过走进自然,利用比赛、多媒体技术和教师的引导等手段,可以帮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的美妙与魅力,从而培养他们对古诗词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让学生在诵读中爱上古诗词
让学生在诵读中爱上古诗词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也是中国古代文人们对生活、情感、风景的真实记录。
在古诗词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情感和审美情趣。
随着时代的变迁,越来越多的学生对古诗词失去了兴趣,甚至对它望而却步。
如何让学生在诵读中爱上古诗词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如何引导学生在诵读中爱上古诗词。
引导学生从情感上去体验古诗词。
古诗词以写景、抒情为主要内容,表达了古人对自然、人生、爱情的感慨。
我们可以通过与学生分享古诗词中的真挚情感和美好愿景,让他们在情感上得到满足。
当学生在诵读古诗词的时候,也可以鼓励他们将其中的情感放射到自己的生活中,从而让诗词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东西,而是与自己息息相关的。
引导学生从语言上去感受古诗词。
古诗词以其精炼、优美的语言为世人所称道。
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朗诵、默写等形式来感受古诗词的语言之美。
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主动去借助词典、辞典等工具,理解其中的生僻词,了解背后所蕴含的意境。
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会逐渐感受到古诗词的语言之美,从而对古诗词产生浓厚的兴趣。
引导学生从历史文化上去理解古诗词。
古诗词不仅仅是一种文学形式,它还是古代文化的载体。
在古诗词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社会的风土人情、生活场景、思想观念等,进而领略到古代文化的瑰丽与恢弘。
我们可以通过讲解古诗词的背景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这将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古诗词的内涵,从而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
引导学生从创作上去感受古诗词。
古诗词是古代文人的哲学思考和情感表达的结晶,而学生们也可以通过自己的体验和情感进行创作,让他们以古诗词为范本,创作自己的诗词作品。
在创作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感受古诗词的魅力,还可以培养自己对语言表达的能力,从而对古诗词有更深刻的理解与热爱。
让学生在诵读中爱上古诗词需要有多方面的引导与帮助。
从情感、语言、历史文化与创作等方面引导学生,让他们在诵读中感受古诗词的深厚魅力,从而激发他们对古诗词的热爱。
如何让古诗走进儿童的心灵
如何让古诗走进儿童的心灵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情感。
然而,在当今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让古诗走进儿童的心灵并非易事。
如何让孩子们领略古诗的魅力,感受其中的韵味与情感,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
首先,培养儿童对古诗的兴趣至关重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枯燥的讲解和机械的背诵很难让他们真正爱上古诗。
我们可以从故事入手,每一首古诗的背后都有一个独特的故事。
比如李白的《静夜思》,可以给孩子们讲述李白在异乡的孤独夜晚,思念远方亲人的情景。
通过这样生动的故事,让古诗中的情感变得真实可感,从而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为了让古诗更具吸引力,我们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展示。
例如,利用多媒体资源,给孩子们播放与古诗相关的动画、音乐。
像《咏鹅》这首诗,就可以找到相关的有趣动画,让孩子们看到大白鹅在水中嬉戏的欢快场景,听到朗朗上口的诗句,这样的视听结合能够让他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古诗的美妙。
此外,创造一个充满古诗氛围的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家里,可以在孩子的房间贴上一些古诗的书法作品,或者摆放一些与古诗相关的装饰品。
在学校,教室里可以设置古诗角,展示孩子们自己创作的古诗画作或者书法。
让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都能接触到古诗,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
家长和老师在引导孩子学习古诗时,要注重方式方法。
不要急于让孩子背诵,而是先和他们一起朗读,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在朗读的过程中,适当解释一些简单的字词和句子的意思,让孩子能够大致理解诗的内容。
同时,鼓励孩子发挥想象力,根据诗句描绘出自己心中的画面。
比如读到“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时,让孩子想象黄鹂鸟清脆的叫声,白鹭飞翔的姿态。
组织一些有趣的活动也是让古诗走进儿童心灵的有效途径。
比如古诗朗诵比赛,让孩子们在舞台上展现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表达;古诗创作活动,哪怕是简单的模仿,也能让孩子体验到创作的乐趣;还可以进行古诗接龙游戏,增强他们对古诗的记忆和反应能力。
如何让古典诗词走进学生的心田
如何让古典诗词走进学生的心田发布者:蒲善清发布时间: 2012-7-6 20:34:51一、时间——见缝插针化整为零每天利用早读10分钟,语文课前2分钟,午休5分钟,放学前5分钟,老师和学生一起读诗词、解诗词、背诗词,并运用多种有趣的激励措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如“能者领读、领背”、“拍手快板”、“接龙对句”、“小组接力”等。
二、方法——课内得法益于课外1、初读古诗,整体感知先让学生自由读诗词,要求尽量读准字音、读通顺、读流利,然后采用“同桌互读”、“诗句接龙”、“小组赛读”等多种形式,抽查学生读的情况,老师适时范读,让学生注意诗歌的节奏美。
此环节,不管学生能否读懂,只要“多读”就行,让学生对诗词有初步的整体印象。
2、自读自悟、初知大意教学中,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多读诗句,结合书上注释,或字读自悟,或小组讨论理解诗意,不要求深刻,粗知大意即可。
3、熟读成诵,领悟诗情通过自由练读,到品析赏读,再到深情诵读,学生逐步加深对诗的理解,并在不知不觉中熟读成诵。
4、展开想象,再现画面古诗文中,有很多描写山水画面的诗句。
教学时,可根据诗句内容,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绘的美好画面,让他们进入优美的情景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美。
三、内容——依托教材,无限拓宽1、同一题材,推荐不同作者的作品。
2、同一作者,推荐其不同时代、不同题材的作品3、同一词牌,推荐不同作者的作品4、文中节选的诗句,可推荐整篇诗文通过这样“诗中有诗、诗外有诗、以诗带诗”的方式,把有关诗词优化组合,既加深学生对原有教材的理解感悟,又丰富拓展了学习内容,还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热情和兴趣,轻松地把学生带入了古诗词的乐园。
四、巩固——开展活动,强化效果1、自制诗词卡片,玩“诗词牌”的游戏学生将学过的或课外收集的诗词制成卡片,卡片一面抄写题目、作者,另一面抄写诗词内容,还可以画上插图。
课外活动或课余时间时可以和几个一起以“玩牌”的方式来对诗词加以巩固。
玩牌时,每人依次摸牌,如看到题目,作者则背诵诗文,看到诗文则说出题目、作者,答不出就让下一人回答,最后一得牌多者为胜。
让诗歌真正走进学生心田
76·EDUCATOR·实践者说ShiJianZheShuo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这就让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抓住物象,把握学的方法当诗人与自然界物象、人事界“事象”产生亲密接触受到感动后,就会在内心情感的驱使下奋笔创作出充满情与志的诗作。
在送别诗中就存在着许多具有特殊情感意义的物象,比如酒、柳、亭……因此,在体会送别诗的情感时教师要引领学生先抓住送别时的物象去感悟理解。
解读两首诗的物象这两首诗的写作特点都是托物寓情,解读文本时应抓住能迸发情感的自然界景物或事物,解读物象与情感之间的联系。
如《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捕捉作者“烟花三月”“孤帆远影”“碧空尽”三个物象自然组合的写法,表达了与朋友依依惜别和无限向往,作者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物象,描绘出色彩明丽,意境开阔的画面,与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离情别绪。
《芙蓉楼送辛渐》一诗中,诗人以话送别,表明自己的心志。
诗人从清澈无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与置于玉壶的“冰心”物象形成一种照应,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傲、冰清玉洁的形象,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
设计找物象的时机课前学生经过自主学习后,有了一定的收获和思考,课上通过小组有重点的合作交流,对诗意有了初步的了解,再用指名汇报的方式,进行生生互动,教师适时地点拨,帮助学生梳理诗意,这里的诗意不做逐字逐句地讲解,只要了解大意即可。
梳理诗意后,教师选准教学的起点,以学定教,为重点学习抓物象、展开想象,进入诗境,构建起情感与物象之间的关联,做好时间的保障。
这样就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解决学习的困惑,感受古诗的魅力。
引导抓物象的方法 在教学时,采用对读的方式,捕捉“物象”,展开想象,进入意境。
如:我读“故人西辞黄鹤楼”,我仿佛看见好朋友孟浩然与我在黄鹤楼,学生读“烟花三月下扬州”我看见的是烟花三月,通过这一对读,让学生认识诗句中的物象并展开想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古诗走进学生心田
传统文化中,诗歌作为一种特殊的阅读教材,具有其他文体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诗歌讲究押韵,追求语言的音乐美,因而吟诵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能使人产生情的共鸣;诗歌较注重画面的显现,诗情画意,相得益彰,能给人美的享受;诗歌语言凝炼,蕴含深义,能让人获得理的启迪。
然而,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古诗文却很难走进学生心田。
究其原因,其难有三:1、写作时代久远,与学生阅历和生活经验落差较大;2、语言凝练,思维跳跃,与学生的思维和言语习惯距离较远;3、其意蕴难以言传,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通过实践,笔者认为,可从这样三个方面加以突破。
一、慢慢读——其义自见
朱熹在《诗序》里有一段话:“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
夫既有欲矣,则不能无思;既有思矣,则不能无言;既有言矣,则言之所不能尽,而发于咨嗟咏叹之余者,又必有自然之音响节奏而不能已焉。
此诗之所作也。
”古诗中,字字句句无不渗透着作者喜怒爱憎的情感。
教者要在把握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感情,准确地通过自己的诵读表现作者的情感。
如情绪是逐步上升的,声调就得由低到高;是连绵起伏的,就得分出轻重缓急。
只有教师做到了正确、有感情地范读、领读,学生才会感受到古诗的节奏、韵律之美。
此外,古诗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它的魅力和意义是和声音不可分离的,是和其节奏、韵律或内在的音乐性结合在一起的,甚至和
其“语调”“语气”都有一种不可分离的联系。
反复诵读诗句的直接效果是可以感知诗中的特定氛围,引发学生的想象,以至沉浸到诗人所创设的意境之中,达到与作者心灵相通的共鸣境界。
如教学《冬夜读书示子聿》,学生质疑“示”的意思。
我没有直接释义,而是通过反复地听读,让学生进入诗人建构的情感世界之中,进而理解字义。
师:谁来帮助他理解”示”的意思?
(生纷纷举手)
师:不过,你不要直接告诉他“示”的意思?你要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告诉他。
(生读得不够理想,师示范读,学生颇有兴致地练读,老师及时评析,学生越读越有味,他们语重心长地读,意味深长地读,读出了父亲对儿子的殷切期望、谆谆教诲,读出了浓浓的父子之情,甚至有学生将诗句结尾处加了一个语重心长的“啊”!此刻,这些声音传递的已不再是言语,更多的则是感情信息。
学生听在耳,感于心,他们不要任何推理,只需凭借语言本身散发的“味”就自然能嗅出“示”的真义。
)
师:我听出来了,他们都把“示”的意思读出来了,你听出来了吗?
生1:“示”是教诲。
生2:“示”是教导。
生3(质疑的学生):“示”是教育。
师(高兴地):你看,不都是自己听出来,悟出来的吗?这里的“示”就是教育、教导、教诲的意思。
二、细细品——语语悟其神
我们读诗,正是通过品味诗中定格的细节,以补充或升华自己的情感经验,体验某种人生情绪的极致,从而更好地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
因而,古诗教学的主要任务不仅仅是为古诗文本提供精确严密的意义阐释,重要的是教师应当设法引导学生体会诗中别样的情致和韵味。
但这份情致与韵味,往往会因诗句的明白如话而被我们所忽略。
它需要我们细细地品味,慢慢地激活。
如教学王维的《杂诗》:
生:这首诗写的是思念故乡,但为什么作者只问梅花,而不问家里的亲人呢?
(一石激起千层浪!)
师(惊诧):对啊!这不符合常理呀!既然是思乡,怎么会不问家里的亲人呢?这其中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秘密?下面,请同学们慢慢地品读这首诗,细细地找寻答案。
”
(学生时而摇头晃脑地吟诵着,时而默默无语地冥思着……)生1:这株梅花,可能是作者亲自栽种的,作者早已把它当作自己的亲人了。
生2:在作者心里,梅花不仅是亲人,还代表了故乡!
生3:其实家里的亲人作者早就问过了,因为只有知道家人平安、健康,王维才有心情问下去,一直问到窗前的梅花。
师:好一个“有心情”!不是吗?生活就是这样!
生4:王维连家里的梅花都关心到了,他怎么会不问家里的亲人?
师:同学们,隐藏着的乡思之情被我们发现了。
现在再读这首诗,你会觉得这二十个字是温暖的、甜美的,是经诗人精心裁剪的,具有无穷魅力的文字。
(生读诗)
生5:读这首诗,一二句与三四句停顿时间要长。
因为这中间有太多的问题要问,而问梅花是最后一问。
诗当细品,只有这样,我们在课堂上才能拥有一份自信与沉着。
否则,我们只能游离于诗的边缘而不解“此中真义”。
一位老师教学古诗《所见》。
他让学生对照插图,想象《所见》中的牧童是一个怎样的牧童,然后续编后面发生的事情。
生:这是一个调皮可爱的牧童,捉到蝉后,他会剪断蝉的翅膀,看它爬行。
师:可是,插图上那不知大祸临头的小东西仍在得意地‘知了——知了——’个不停”。
……
这首诗,表面上看,诗的一二句写牧童的歌声,三四两句写他意欲捕蝉。
其实,它们之间,歌声与蝉声是互有关联的——正因为小牧童是个“小歌王”,他才能发现大自然的歌手——蝉,才会对它情有独钟。
而忽略这一点,该诗的诗趣会大打折扣。
执教的老师
也正忽略了这一点,他的潜意识里蝉是“不知大祸临头的小东西”,而牧童则是“天然的破坏者”。
这样一来,诗的前两句,成了孤立的诗句,而对后来的牧童形象没有任何的建构意义。
要知道,一个热爱唱歌的孩子看蝉,有别于一个肆意杀戮生灵的人看“蝉”。
三、兼听明——诗无达诂
语文课堂教学的程式化,让我们麻木地觉得:教一首诗,最终不将诗的“主题思想”交给学生,心里便没法踏实。
其实,对于诗而言,这些“主题思想”有如矗立在我们心灵与古诗之间的一堵墙,使我们再也无法与诗本身实现真正的拥抱。
因为,对诗的任何一种主题思想的确定,都把诗的各种丰富的内涵简化了。
如欧阳修的《画眉鸟》:
师:如果说画眉鸟在“山花红紫树高低”的林中,高唱的是响彻云霄的自由之歌,那么在金笼里,它会唱出怎样的歌声呢?
生1:它只能唱出低沉的死亡之音,因为鸟儿失去自由,就等于失去了生命。
生2:它会发出烦躁的怒吼声,它会诅咒人类的残忍——将它囚禁在狭小的天地里。
生3:它会吟唱出凄凉的悲歌。
生4:它会发出嘶哑的歌声,因为整天声嘶力竭地哭喊,嗓子自然会哑的。
生5:它会唱得更动听,更悦耳,以讨好它的主人。
”
(师生都感到意外,师板书了“悦耳”。
)
师:这是一个异乎寻常的发现!同学们,画眉鸟的歌声里多了几个美妙的音符,它的歌声里也必然会失去一些美好的东西。
到底会失去什么呢?
师:动听的、悦耳的,难道就是美好的吗?
生1:金笼里的画眉鸟虽然歌声嘹亮,但它失去了真诚。
生2:讨好人的歌声是别有用心的,是打动不了所有听众的。
它将失去大多数听众。
师(兴奋地):同学们,说到这儿,我倒想起了历史上的一只画眉鸟。
他曾投身“金笼”,做了皇帝的御用文人。
他也曾高唱了几首悦耳动听的曲子,写了几首赞美杨贵妃的诗。
可没过多久,他就觉察自己“不及林间自在啼”了,所以他毅然地飞出金笼,投入大自然的怀抱。
从而成为大自然最好的代言人,成为唐朝最具实力的歌手。
他就是高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
生(齐):李白!
……
传统文化的教学中,教者不能因为“确定性的先知”而把自己当成权威。
面对异样的声音,我们要将自己的“成见”束之高阁,认真倾听、细细咀嚼学生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
只有这样,迥然不同的“意义之流”才能在课堂上相遇、相融,不同寻常的古诗之韵才能走进学生心田。
(责编张亚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