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基督教中国化演讲稿原文5分钟(精选4篇)
基督教中国化演讲稿原文5分钟(精选4篇)演讲稿1:尊敬的评委、亲爱的观众们:大家好!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向大家分享有关基督教中国化的话题。
基督教作为西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这片热土上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今天,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下基督教中国化的进程以及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首先,基督教中国化指的是基督教在中国传播和融合的过程。
最早的基督教传入中国可以追溯到公元7世纪的唐朝时期,而真正的传播则要从明朝开始。
在中国,基督教逐渐与本土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基督教文化。
其次,基督教中国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基督教宣扬的爱与和平的理念与中国儒家文化中的”仁爱“、“和谐”等价值观相契合,加深了中国文化中关于人伦和社会和谐的思考。
其次,基督教在教育领域的影响也是重要的,基于对人性的尊重和关爱,基督教对中国教育体制进行了一定的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此外,基督教还对中国文学、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带来了新的灵感和元素,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
最后,基督教中国化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境。
中国是一个多元宗教共存的国家,而基督教与其他宗教之间的关系也需要处理好,以保持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此外,基督教在中国关于信仰自由和宗教自主的问题上也需要不断探索和改进。
总的来说,基督教中国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基督教相互交融的结果,为中国社会带来了新的理念和文化元素。
同时,它也面临着许多困境和挑战。
我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基督教中国化一定会继续发展壮大,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谢谢大家!演讲稿2:尊敬的评委、亲爱的观众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基督教中国化。
基督教作为西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和融合,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基督教文化。
首先,基督教中国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融入了一些本土的元素。
基督教在传播过程中采取了积极地本土化策略,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价值观和教育理念,并与基督教的教义相结合。
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
一传中国-景教
(一)一传中国-景教
基督教第一次传到中国是唐太宗时期, 古代基督教的一支“聂斯托利派”从叙 利亚传入波斯、阿拉伯和印度等地,并 从波斯传入中国,时逢贞观盛世,人们
称之为“大秦景教”。
二传中国-也里可温教
(二)二传中国-也里可温教
元朝时基督教第二次来到中国进行传播,当 时主要有两个教派:一支是随蒙古人入主中原而 在内地再度复兴的景教;另一支是罗马天主教首 次来中国传教。当时的基督教在中国称为“也里 可温教”或“十字教”。随着元朝的灭亡,该教 也随之衰亡。
三传中国-天主教
(三)三传中国-天主教
1949年以后,中国的基督教走上了“自治、自 养、自传”的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全新之路。
明末,意大利天主教传教士利玛窦来到中国传 教。到清康熙年间,我国信奉基督教的教徒已经达 到10多万人,在全国28个城市建有教堂。后来由于 基督教内部在“尊孔祭祖”的问题上,爆发了中国 礼仪之争,康熙皇帝禁止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并 开始驱逐在中国的传教士。
四传中国-基督教
(四)四传中国-基督教
基督教传教士第四次大规模的进入中国传教, 是同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入侵分不开的。鸦片 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 基督教各派别也取得了在中国传教的特权,西方传 教士纷至沓来,基督教在中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 展。
中国历史上的五大宗教佛教道教儒教伊斯兰教基督教
中国历史上的五大宗教佛教道教儒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中国历史上的五大宗教中国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涌现出了众多的宗教信仰。
在中国的宗教体系中,佛教、道教、儒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的五大宗教。
这些宗教不仅为中国人民提供了信仰方式,也对中国的文化、社会和道德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分别介绍这五大宗教的起源、发展以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佛教佛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传入的宗教之一,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
佛教强调解脱生死轮回、追求心灵的平静与智慧。
佛教最早传入中国是通过丝绸之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深深地融入了中国文化与社会。
佛教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对中国的文学、艺术、建筑和哲学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佛教的教义和修行方式也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民的思想和信仰。
道教道教是中国本土的宗教之一,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
道教强调与自然和谐相处,追求长生不老和精神的超脱。
道教的核心思想是“道”,即宇宙的运行规律和生命的智慧。
道教在中国历史上曾经达到过巅峰,对中国的哲学、文学、艺术和政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道教也发展出了丰富的修行方式和仪式,如炼丹、养生和神仙信仰等。
儒教儒教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宗教和哲学体系之一,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的春秋战国时期。
儒教主张以仁爱、礼治和道德修养为基础,强调家庭伦理和社会秩序。
儒教的经典是《论语》和《大学》,这两部经典都强调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达到人类完善自身的目标。
儒教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中国的教育制度、文化传统和社会伦理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伊斯兰教伊斯兰教自公元7世纪起传入中国,主要通过中国的西北边境传播。
伊斯兰教强调信仰独一主义,即“只有真主可崇拜”。
在中国,伊斯兰教的信徒主要分布在回族及其他少数民族中。
伊斯兰教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中国的文化、社会和法律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伊斯兰教教派也在中国形成了多样化,如逊尼派和什叶派等。
基督教基督教是近现代传入中国的宗教之一,起源于1世纪的古代以色列地区。
论基督教的传入对中国的影响
论基督教的传入对中国的影响【内容提要】:基督教是一个对世界的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宗教,近代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基督教在中国得到了较大发展,在给中国吹进一股新思潮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
本文正是对基督教在中国传播、扎根的过程中,必然会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各种各样复杂影响的探索。
【关键词】:基督教中国社会宗教传播一、基督教的发展现状及原因基督教是西方文化对世界做出的一个重大的贡献。
在当前世界的全球化过程中,基督教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在除了西方世界以外的地方也有越来越大的影响。
在中国,基督教在几十年没有外国传教士参与的情况下奇迹般地发展壮大,迅猛增长的势头直到今天仍然不减。
有人甚至预言中国即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基督教国家”。
我们一般所谈论“基督教”包括了所有基督教三个主要的派别,即新教、天主教和东正教。
就中国而言,目前影响最大的是新教,其次是天主教。
新教所占中国基督徒的人口大概在五分之四左右。
改革开放30年来,基督教刚开始在农村比较流行,现在已经开始大规模进入城市,甚至于许多年轻的学者、学生也加入了基督教组织。
他们之所以加入,在某种意义上,是认为这是一种新的观念,而且是一种现代化的西方观念,是中国现代化发展必须要吸收的东西。
我们从小所受的教育,大都是把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视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把历史上到中国传教的西方传教士视为对中国进行侵略的帝国主义者或者至少是帝国主义的帮凶的。
不可否认,历史上到中国传教的西方传教士当中的确有个别人犯下过跟传教士身份不符的一些劣行,伤害了中国人民,羞辱了上帝之名,但如果我们本着实事求是尊重历史的态度来评价历史上西方传教士在中国的所作所为,另一方面也不能否认西方传教士当中也有很多是热爱中国的基督徒,他们单纯为了传扬福音而来,同时为中国人民做了很多好事,对中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我同意马克·吐温所说,那些“搜刮钱财”“用于传播福音”的人的言行,不是“为了上帝”,而是“正具体地表现出一种亵渎上帝的态度”。
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演变与传播
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演变与传播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其宗教信仰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古以来,中国人对自然界、祖先、神灵、鬼神等有着深入的崇拜和信仰。
在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不断地发生着演变和传播,形成了多种宗教信仰体系。
1. 原始宗教信仰在中国最早的历史时期,先民们对自然、鬼神和祖先崇拜的信仰已经非常普遍。
这种信仰体系被称为原始宗教信仰。
先民们崇拜的对象主要集中在太阳、月亮、星辰、山川等自然界,以及祖先、神灵、鬼神等非人类生物。
先民们认为,这些自然、非人类生物有着神秘的力量,可以支配人们的命运,也可以给人们带来好运和不幸。
2. 先秦时期的宗教信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的宗教信仰开始出现了一些改变。
在先秦时期,儒家、道家、墨家等学派的出现,逐渐改变了人们的宗教信仰观念。
儒家强调“仁爱”、“仁政”,认为人们应该尽心尽力地为社会造福。
道家则主张“无为而治”,认为人们应该尽可能地避免过度干预社会,让自然自发地运转。
墨家则主张“兼爱”、“非攻”,认为人们应该尽量让各种利益平衡,避免战争和矛盾。
3. 佛教的传入与发展公元1世纪左右,佛教从古印度传入中国,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宗教信仰。
佛教强调“自我超越”、“解脱于苦海”,认为人们应该尽力消除自我的欲望和烦恼,追求精神上的解放。
佛教的宗教文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文化之一。
佛教文化不仅影响了东亚地区,还通过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传播到了欧洲和非洲等地区。
4. 道教的发展演变随着宗教信仰的不断发展,道教成为了中国宗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教强调“内丹修炼”、“道法自然”,认为人们应该通过修行和自我反省,达到灵魂上的超脱和精神上的自由。
道教的宗教文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道教文化体系。
5. 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的传入随着近代中国对外开放的进程,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也传入到了中国。
中国基督教史
中国基督教史
中国教史可以追溯到公元7世纪的唐朝时期。
当时,传教士从
中东地区传来了教的教义和。
在随后的几个世纪中,教在中国取得
了一定的影响力,并逐渐融入了中国社会。
在元朝时期,教在中国的传播受到了一定限制。
然而,在明朝
时期,教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发展。
天主教传教士进入中国内陆,并
在中国各地建立了教堂和学校。
他们致力于传播教的教义和价值观,并与中国社会进行了交流和互动。
17世纪和18世纪,教在中国遇到了一些挑战和逆境。
清朝政
府对教持保守态度,并试图限制其影响力。
然而,这并没有阻止教
在中国继续传播。
一些传教士甚至融入了中国社会,研究中文并翻
译了。
20世纪初,教在中国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变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教的。
在这个时期,教在中国取得
了很大的传播成功,并形成了不同的教派和教堂。
然而,在中国历史的某些阶段,教也遭受了迫害和限制。
如在
文化大革命期间,教活动被暂停,教堂被关闭,传教士被迫离开中国。
尽管如此,教在中国还是继续存在,并在改革开放后重新复兴。
如今,教在中国的发展依然面临一些挑战。
政府对宗教的控制
依然存在,但同时也在鼓励宗教团体与社会进行积极互动。
教在中
国的数量仍在不断增长,同时教派间的合作与交流也在加强。
总的来说,中国基督教史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历史过程。
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展示了信仰在跨文化背景下的适应能
力和坚韧性。
中国圣诞节的宗教意义
中国圣诞节的宗教意义圣诞节是西方传统的宗教节日,主要庆祝耶稣基督的诞生。
然而,在中国,圣诞节已经变得与宗教关联不大,更多地成为商业化和文化交流的一种方式。
尽管如此,圣诞节在中国仍然有着一定的宗教意义。
一、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基督教最早传入中国是在公元七世纪,随着丝绸之路的交流而传入。
之后,基督教在中国经历了许多曲折与困难,但并没有中断它在中国的发展。
特别是在十九世纪末以后,基督教开始在中国迅速传播起来,并逐渐形成了中国的基督教信仰群体。
二、圣诞节作为宗教节日的象征在中国,圣诞节作为基督教的宗教节日,它象征着耶稣基督的降世。
在基督教徒中,圣诞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他们通过各种宗教仪式和庆祝活动来纪念耶稣基督的诞生。
这些活动包括教堂的礼拜仪式、合唱团的演唱和祷告等等,这些活动有助于教徒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验基督教的精神内涵。
三、中国圣诞节的商业化特点尽管在中国,圣诞节的宗教意义可能已经淡化,但是它作为一种商业节日,仍然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中国的商家利用圣诞节推出各种促销活动和打折优惠,吸引了众多消费者前来购物。
此外,圣诞节期间,许多商业街区和购物中心还会装饰成圣诞主题,人们可以欣赏到美丽的圣诞灯光和装饰。
四、圣诞节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由于圣诞节的商业化和文化交流的特点,它在中国的文化中也留下了一些独特的影响。
例如,圣诞节的习俗中的圣诞树、圣诞老人和礼物交换等,逐渐成为中国人熟悉的文化元素。
此外,中国的一些学校和机构也会举办一些与圣诞节相关的活动,以促进文化交流,增进了解和感受不同宗教文化之间的互动。
综上所述,虽然中国圣诞节的宗教意义被商业化和文化交流所取代,但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以及圣诞节作为一种宗教节日的象征,仍然使得它具有一定的宗教意义。
圣诞节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也不能被忽视。
无论如何,圣诞节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机会去了解和接纳不同的宗教信仰,促进文化多样性和交流。
复活节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复活节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复活节,也被称为耶稣复活节,是基督教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它庆祝耶稣基督从死亡中复活,标志着基督教信仰的核心事件。
尽管基督教在中国的发展历史相对较短,但复活节的传播与发展在中国有着独特的故事。
复活节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可以追溯到公元七世纪,当时,基督教传入中国。
然而,在中国传教的初期,基督教并没有迅速获得广泛传播。
直到近代,随着西方传教士的到来,基督教开始在中国扎根深化。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中国经历了一次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这对基督教传播起到了促进作用。
许多传教士来到中国,他们积极传播复活节的教义和意义。
这些传教士通过发放传单、举办讲座和组织庆典等方式,向中国人介绍基督教信仰,并宣传复活节的重要性。
与此同时,传教士还通过翻译和出版《圣经》等宗教文献的中文版本,使得中国人更容易理解和接触到基督教的核心教义。
这进一步为复活节在中国的传播打下了基础。
许多中国人开始向基督教转变,并庆祝复活节这一重要节日。
过去几十年来,复活节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基督教在中国的信徒人数不断增长,复活节也逐渐成为一个受到广泛关注和庆祝的节日。
当今中国的基督教教堂普遍举行各种形式的复活节庆典。
大教堂和教堂会组织特别的复活节礼拜,信徒们会参与祷告、唱诗和听布道等活动。
此外,一些教堂还会组织音乐会、戏剧表演和舞蹈等节目,以庆祝耶稣基督的复活。
复活节期间,许多中国教堂还会开展慈善活动,如向社会弱势群体捐赠物资、组织志愿者活动等。
这些活动有助于传递基督教的爱与关怀,并加深中国信徒对复活节内涵的理解。
此外,在中国的大城市和旅游胜地,复活节已经成为一个商业节日。
商场和餐厅会举办各种促销活动,并提供复活节特别套餐。
复活节彩蛋也逐渐受到中国人的喜爱,成为一种用于庆祝的装饰品。
总的来说,复活节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历程。
从最初传入到如今的广泛庆祝,基督教在中国越来越受到重视。
复活节这一重要节日,在中国逐渐被接受和理解,并成为基督徒和非基督徒之间共同庆祝的节日。
外国传教士在中国的活动和影响
外国传教士在中国的活动和影响随着中国的逐步开放,外国传教士也得以进入中国,进行传教和宣教活动。
他们在中国的活动和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负面的一面。
一、外国传教士在中国的积极影响1、传播基督教外国传教士是在中国最早传播基督教的人之一,他们带着自己的信仰和文化,积极传播基督教的教义和精神。
在传播的过程中,他们做了很多善举,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照顾孤儿和老人,开办医院和学校等。
这些活动深受中国人民的欢迎和支持。
2、推广现代教育和医学外国传教士在中国也积极推广现代的教育和医学,带来了现代教育和医学的理念和技术,对中国的教育和医疗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他们不仅在中国建立了许多学校和医院,还为中国培养了很多有才华的人才,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3、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外国传教士带来了西方文化和观念,使得中国人逐渐了解了西方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他们也学习了中国的文化和语言,为中西文化的交流作出贡献。
二、外国传教士在中国的负面影响1、侵犯中国主权和尊严外国传教士在中国传教时,曾经对中国的主权和尊严进行了侵犯,损害了中国的利益。
他们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持批判态度,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进行干涉,给中国的社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和压力。
2、带来了外来宗教和文化外国传教士在中国传教时,带来了外来的宗教和文化,使得中国的文化受到冲击和侵蚀。
他们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信仰进行抨击和否定,使得中国的文化传承遭到阻碍和破坏,给中国的文化带来了一定的损失和冲击。
3、在中国传播种族主义和种族歧视思想外国传教士在中国传教时,也传播了一些种族主义和种族歧视思想,损害了中国人的自尊和自信心,甚至引起了一些社会矛盾和冲突。
三、结语总的来说,外国传教士在中国的活动和影响是一个双刃剑,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我们应该客观看待他们的活动和影响,既要肯定他们的贡献和努力,也要警惕他们的不良影响和负面作用。
希望未来外国传教士能够更好的融入中国的社会,为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多的贡献。
基督教在中国发展报告图表(1807-1907年)
男589人
1657
受按立者211人
无报告
无报告
1890年召开第二次“全国传教大会”
师母391人
未按立者(包括售经员)1266人
单身女士316人
女传道180人
1907年报告(1889-1905年)
63
3445
男1443人
9904
受按立牧师345人
632
4470
1907年召开第三次“全国传教大会”
24
189
无相关记录
无报告
无报告
据1876年报告(1864-1877年)
29
473
344位已婚
750
有受按立华传道人和牧师73人
91
511
长江以北
直到满州
1877年召开第一次“全国传教大会”
66位未婚
助理传道511人
63位独身女士
女传道90人
售经员76人
1890年报告(1877-1889年)
41(查独立传教士四人为一会)
师母1038人
未受按立者5722人
独身女士964人
女传道887人、教员2583人
医院助手367人基督教在中国发展报告选自《中国基督教百年史》汤清著
传教会
传教士
华人传道
总站
支站
传教活动区域
备注
据1853年报告(1807-1853年)
15
120
无相关记录
无报告
无报告
香港和通商五口及其附近(限长江以南沿海之地)
据1858年报告(1853-1858年)
20
81
无相关记录
无报告
无报告
据1864年报告(1858-1864年)
西方宗教与人文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
西方宗教与人文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西方宗教和人文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在中国古代,道教与佛教的传入使得中国文化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变化,而如今的中国,更是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冲击和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来探讨西方宗教和人文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以期能够给大家带来一定的启示和认识。
一、西方宗教的传播和影响西方宗教在中国的传播可以追溯到明代时期。
当时,传教士们来到中国,并以中国传统宗教为基础推广自己的宗教。
在随后的清朝时期,基督教和天主教传入中国,并在中国早期的现代化进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中国的宗教信仰也在逐渐改变。
自20世纪以来,西方宗教已经成为中国一个显著的文化现象,深入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
尤其是在香港和台湾,基督宗教、天主教和其他宗教已经完全融入了当地的社会文化,并且成为了当地重要的信仰和价值体系。
二、人文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人文主义是人类历史上一种非常重要的思想流派。
它是一个价值观和思想体系,强调人的尊严、自由、平等和开放精神。
相比于其他思想流派,人文主义的价值观被认为非常适合现代社会,并且在现代化过程中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和关注。
在中国,人文主义思想也开始了广泛的流传。
在高校教育和文化产业领域,人文主义思想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流行趋势,尤其是在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领域。
人文主义的思想体系以其独特的视角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认识世界的方式,也有助于中国建立自己的社会文化体系。
三、西方宗教和人文主义的结合在中国在中国,西方宗教和人文主义的结合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文化现象。
在中国,很多宗教教派基于人文主义的思想与西方宗教进行了结合。
例如,基督教和佛教的一些领袖在现代社会中反对极端主义和暴力,并倡导了一种宽容、理智和公正的社会观念。
此外,在文化艺术领域中,西方宗教和人文主义的结合也成为一种新的潮流。
例如,在中国现代文学中,有许多作家致力于创作关于信仰与人性的作品,这些作品往往充满了人文主义与宗教元素的结合,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基督教在中国历史中的传播与影响
基督教在中国历史中的传播与影响一、基督教传入中国的历史背景与途径基督教传入中国可以追溯到公元7世纪,那时候,中国与西方的接触开始增加。
最早被介绍给中国的是东方基督宗教,后来又有来自罗马天主教堂的耶稣会和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等宗教组织的传教士进入中国。
这些传教士们利用西方在科学、医学和艺术等方面的优势来吸引了不少受众,并逐渐影响了中国社会。
二、传播低谷与复兴在中国历史上的某些时期,基督教面临了迫害和封禁的困境。
例如在明朝末年的“天启之变”中,西方传教士遭到清朝政府的限制与驱逐。
但是,基督教并没有因此而消失,而是在19世纪,在西方列强的帮助下,经历了一段复兴的历程。
三、基督教的影响力与社会变革基督教的传入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基督教重新引进了西方文化和科学,进一步促进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其次,在两次鸦片战争后,基督教可以说成为了中国社会改革的一股力量。
许多传教士投身于救助弱势群体和改善社会福利的工作中。
同时,基督教信仰也渗透到了一些中国知识分子和政治家的思想之中,影响了他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四、基督教教育与社会服务基督教在中国不仅仅是宗教信仰,还具有教育和社会服务的功能。
基督教学校成为了中国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许多西方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知识通过基督教传入中国。
此外,基督教还致力于慈善和公益事业的推动。
许多教堂和修会不仅提供宗教仪式,也为社会提供救济和教育资源。
五、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融合与冲突基督教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接触中,既发生了融合,也产生了冲突。
一方面,基督教的价值观强调人的尊严和平等,与中国儒家思想中的仁爱和道德理念相契合。
另一方面,基督教的宗教仪式和教义与中国传统宗教的习俗和信仰存在分歧。
这种冲突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基督教的发展,但也促进了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对话与交融。
六、基督教在中国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的开放和宗教环境的改善,基督教在中国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基督教对中国社会现代化的意义
基督教对中国社会现代化的意义【摘要】基督教在中国社会的传播历史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对中国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性也显而易见。
基督教在中国推动了社会价值观念的变革,促进了社会制度的改革,推动了社会发展的进步,提升了人文精神的内涵,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包容性。
基督教对中国社会现代化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它在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并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基督教的传播与发展为中国社会带来了新的力量和动力,推动着社会向着更加开放、包容和发展的方向迈进。
【关键词】基督教, 中国社会, 现代化, 传播历史, 社会价值观念变革, 社会制度改革, 社会发展进步, 人文精神内涵, 文化多样性, 包容性, 结论, 重要角色, 作用。
1. 引言1.1 基督教在中国社会的传播历史基督教最早传入中国可以追溯到公元7世纪的唐朝时期,当时一些外国传教士和商人就开始在中国传播基督教。
随着时间的推移,基督教在中国逐渐融入当地社会,影响了中国的文化和价值观念。
19世纪以后,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殖民统治,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更加广泛,许多教会和学校在中国各地建立起来。
20世纪初,基督教在中国社会的影响力达到了巅峰,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上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虽然在中国历史的某些时期,基督教受到了一些挑战和限制,但是它仍然持续传播并在中国社会中扎根。
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历史可以说是一个充满变迁和挑战的过程,但它也为中国社会带来了一些新的思想和文化元素,对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2 对中国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性基督教对中国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基督教的价值观念与现代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念有着共通之处,如爱、和平、公义等,可以为中国社会的现代化提供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持。
基督教在推动社会制度改革方面也发挥着积极作用,促进了政治、制度等方面的进步与完善。
基督教的传播与影响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促进科技、教育、治理等领域的发展。
基督教的文化传统也能够提升社会的人文精神内涵,培养人们的道德情操和文化修养。
中国的宗教与信仰佛教道教基督教的传播与发展
中国的宗教与信仰佛教道教基督教的传播与发展中国的宗教与信仰:佛教、道教、基督教的传播与发展中国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拥有丰富的宗教和信仰体系。
其中,佛教、道教和基督教是中国三大主要宗教,它们的传播与发展对于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国佛教、道教和基督教的传播与发展,并分析它们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佛教的传播与发展佛教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宗教之一,起源于印度,后传入中国,并于东汉时期达到鼎盛。
佛教以其独特的教义和修行方法吸引了大量信徒,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佛教的传入与传播佛教最早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东晋时期,佛教传入中国达到全盛,形成了南北朝时期的佛教繁荣时期。
佛教的传播离不开一些著名的传教士,如鸠摩罗什、法显等,他们翻译了大量佛经,并在中国传播佛教教义。
2. 佛教的发展与影响佛教在中国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社会的认同。
唐朝是佛教在中国历史上最为鼎盛的时期,当时的皇帝甚至亲自参与佛教的建设与活动。
佛教对中国文化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促进了佛教艺术的发展,对文学、艺术、建筑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道教的传播与发展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起源于中国古代的自然观念和哲学思想,强调个体修行和追求长生不老。
1. 道教的传入与融合道教的形成与中国的自然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
道教最早起源于老子的《道德经》,后来与中国古代的神仙信仰相结合,逐渐发展成为道教。
道教也受到了佛教的影响,佛教和道教在中国的交流与融合,形成了禅宗等独特的宗派。
2. 道教的发展与影响道教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道教思想的渗透以及道教观念对中国文化的塑造。
道教秉承了古代中国人的崇拜自然与追求长生的信仰,对中国文学、艺术和医学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基督教的传播与发展基督教是一种外来宗教,传入中国的时间较晚,但其在中国社会中的影响力也是不可忽视的。
1. 基督教的传入与传播基督教最早传入中国是在公元7世纪,主要通过东亚的交通枢纽南京传入。
基督教在明清时期的传播与影响
基督教在明清时期的传播与影响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都是十分特殊的。
在这样的环境下,基督教的传播和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基督教在明清时期的传播与影响。
一、基督教在明清时期的传播基督教在明清时期的传播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早期传教、中期传教和晚期传教。
(一)早期传教早期的基督教传教主要是由传教士直接来到中国进行传教。
他们一般都选一些比较大的城市,如南京、北京等地作为传教点。
在传教的过程中,传教士们主要采用的是文化传教的方式。
他们会将基督教的信仰和文化带给中国人,从而更好地使他们接受基督教。
(二)中期传教到了中期传教时期,传教士们更多地开始采用语言传教的方式。
他们会学习中国的汉语,用汉语传教,从而更好地和中国人沟通、交流。
同时,传教士们也开始在中国境内创办教堂和学校,为中国人提供教育和服务。
他们希望通过这些方式让中国人更好地了解基督教,同时也可以促进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
(三)晚期传教到了晚期传教时期,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已经相对比较成熟了。
传教士们开始更多地着手于本地化传教,即将基督教的信仰和教义与中国文化相结合,从而更好地适应中国人的文化和心理。
同时,传教士们也开始更多地关注基层传教工作,着手于在农村和边远地区传播基督教的信仰和文化。
这些工作深入了中国的社会生活,更好地推动了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
二、基督教在明清时期的影响基督教在明清时期的影响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文化影响和社会影响。
(一)文化影响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不仅仅是宣传基督教的信仰和教义,更为重要的是将基督教和当地的文化相结合,从而形成了一种文化融合的现象。
在这种文化融合的过程中,中国文化和基督教的文化相互交流、相互融合,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形态。
这种新的文化形态既具有基督教的特殊性,又融合了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从而更好地适应了中国人的文化需求。
(二)社会影响基督教在明清时期的传播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基督教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8
清朝天主教的坎坷发展
天主教安然度过明清交际的动乱 天主教事业的功臣—汤若望 传教活动的空前发展 陷入困局:遭遇禁教,废除新历 天主教的又一个“黄金时代’’ 康熙末年限禁对华传教
9
—第三期中国基督教的开创者
利马窦,意大利人,出生于 沙勿略逝世那年—1552年。 1582年,由罗明坚带到广东 肇庆,开始中国内地传教事 业。 1610年,利玛窦因劳累而死 。
利玛窦与徐光启
10
利玛窦在华传教最初得本土化尝 试
习华语,易华服,读儒书,从儒教 举行弥撒时,信徒可不脱帽 注重培养中国本地神职人员 将弥撒书、礼仪和祷告译成中文 神父使用汉语举行弥撒和施行圣礼 ……
11
基督教在华的第一次重大教难
南京教难—利玛窦去世后,仇教人士便参劾教士。
这种旷日持久,苟且偷生的僵局自然是仰仗着坚船利炮 硬闯进中国大门的列强各国及其传教会所不能满足的.
15
基督新教
1807~1949年件基督教的发展
传教士代表人物及其贡献 基督教的传统对传统中国社会带来的冲击 基督新教在中国传播的过程 总结
16
基督教传入中国的历史总结
基督教第一次来华传播为唐朝时“景教”的传入。 基督教第二次来华传播为元朝的“也里可温”的
E 中华民国的成立,对于中国基督教的发展产生了相当积 极的影响。1912年3月颁布的约法中,明确规定“人民有 信教之自由”,这为包括基督教在内的各个宗教的发展奠 定了一个相对宽松的自由环境。
F 新文化运动的展开,以及随之而来的“非基运动”再一 次使基督教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与以往不同,这次的挑 战主要来自知识界和文化领域。
经过马礼逊6年的不懈努力,以及传教士米怜的协助,《圣 经》新旧约的中译本终于在1823年出版,取名《神天圣书》。 另外,马礼逊独自编撰的《英华字典》也在这一年全部完工出 版,成为中国历史上出版的第一部中英大字典。这两项工作的 完成,为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及日后的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不可 忽视的贡献。
教会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
教会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教会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自17世纪末起,基督教传入中国,不仅带来了信仰和道德的教诲,更推动了西方文化和科学的传播。
教会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留下了深远的历史印记。
一、教会文化在中国的传播1.早期传播:最早传入中国的是耶稣教,1644年,意大利传教士马丁·马蒂尼成为中国首位传教士,他创制了中国第一种罗马字音系文字“礼拼”。
2.文化传播:传教士们在传播基督教的同时,也将西方的文化和科学引进中国。
他们建立了医院、学校、图书馆,教授西方的科学和文化。
此外,他们还翻译了大量西方的文化经典,比如《圣经》、《世界历史》、《爱因斯坦自传》等。
3.中西文化交流:教会文化也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它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和互相理解,让中国人了解西方的价值观、教育及文化实践,推动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4.基督教扶贫:1906年,世界教会联合会在北京成立,开始进行扶贫工作。
世界教会联合会不仅支持中国的教育事业,也介入到了中国的灾害救助和扶贫事业,给中国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帮助。
二、教会文化对中国的影响:1.推动教育事业:教会文化在中国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中国现代大学最早是基督教传教士创办,比如协和医学院、南开大学等。
同时,教会也在中国推广基础教育,为许多中国农村地区的孩子开办了学校,推广读写和科学。
2.传递道德伦理:基督教的道德伦理对中国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基督教倡导爱与宽容,对于当时的中国社会贫富差距和劳动权益等问题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3.助力社会进步:教会文化的传播和推广,帮助中国人了解西方的文化和科学,并适当融合到本土文化中,有助于推进中国社会的发展。
总之,教会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由于其融合了西方及中国的文化和价值观,对中国的教育、文化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今天,教会文化依然对中国社会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其道德伦理和价值观依然被许多中国人所尊重。
基督教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基督教教义中关于上帝的概念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上帝是有位格的独一真神; 2、上帝是天地万有的创造者; 3、上帝是历史的主宰; 4、上帝要拯救他的百姓,赦免他们的罪孽,令他们作他的儿女; 5、上帝将于世界末日审判世人。
关于魔鬼,基督教教义认为,魔鬼撒旦本来是上帝所造,他是上帝的对手和敌手, 对抗上帝的救世计划。
马礼逊和米怜在马六甲设立了印刷所,培训 并使用中国的印刷工人。
同时,他们也在马六甲创立了英华学院,招 收中国孩子入学接受交育。另外,马礼逊还在澳 门建立了中西医结合的诊所。
马 礼 逊 教 堂
国第一位来华新教传教士
裨治文于1830年来到中国 他与美国的两位牧师克陛存,文惠廉翻译的《新约全书》于1857年出版, 《旧约全书》于1862年出版。其次,裨治文于马礼逊等人联合发起了 “广州基督徒联合会”,并开办了《中国丛报》-----一份英文报纸,也是 在中国最早开办的最早的报纸之一。
这种旷日持久,苟且偷生的僵局自然是仰仗着坚船利炮硬闯进中国大门的 列强各国及其传教会所不能满足的.
基督新教
1807~1949年件基督教的发展
• 传教士代表人物及其贡献 • 基督教的传统对传统中国社会带来的冲击 • 基督新教在中国传播的过程 • 总结
基督教传入中国的历史总结
• 基督教第一次来华传播为唐朝时“景教”的传入。 • 基督教第二次来华传播为元朝的“也里可温”的发展 • 基督宗教第三次来华传播指明末清初天主教的传入。 • 基督教会第四次来华传教是在鸦片战争前后,其取得的在华真正立
足则是凭借着鸦片战争后签定的不平等条约。
-近代基督教传教运动以其来华为始
1807年英国伦敦教会传教士马礼逊来华,西方宗教改革及启蒙运动以来所兴起的 西方资本主义文化随着向中国传播。
基督教传入中国的过程、机制及成因
基督教传⼊中国的过程、机制及成因2019-10-09摘要:在中国历史上,基督教对华⾄少有三次传播。
作为⼀种“异质”的外来⽂化,若想取得理想的传播效果,甚⾄⽴⾜于中国,⾃⾮易事。
纵观基督教的三次传播,虽其传播策略、机制各异,且付出了努⼒,但总体⽽⾔,效果并不理想。
分析其原因,既由核⼼⽂化理念的不可调和性所决定,同时受传播学机制、历史⽂化等因素所影响。
关键词:基督教;传播;机制;原因中图分类号:B975.2⽂献标识码:A⽂章编号:16735595(2016)03005906⼀、基督教传播的过程关于基督教在中国传播的历程,当今学界⼤致有两个看法:⼀种是三分法,即认为基督教主要在以下三个时期进⾏传播,即公元635年前后的唐朝时期、明未清初、1840年迄今;另⼀种是“四分法”,即把元朝的“也⾥可温”教(元朝时蒙古⼈对来华基督教及其信徒的统称)之传⼊纳⼊其中,譬如,卓新平先⽣即持此观点。
客观地讲,若从纯粹历史学的⾓度,应该考虑“也⾥可温”教在元朝的传⼊。
但是假若从传播影响之⾓度考量,则可灵活处理。
由于元朝“也⾥可温”教的影响极其微弱,教徒最多时亦不过三万⼈,且“也⾥可温”教⼏乎没有同中国的⽂化发⽣直接关联,故笔者采取“三分法”来考察基督教传播之历程。
第⼀次传播:唐朝时“景教”的传播。
唐太宗时期,乃中国历史上的⿍盛时期,极具开放之⽓象,“景教”的传⼊即赖于此。
“景教”是中国唐代对古代基督教之“异端宗派”――“聂斯脱利派”――的称呼。
在西⽅,“聂斯脱利派”被正统教会打成异端后曾从叙利亚传⼊波斯、阿拉伯和印度等地,并经波斯传⼊中国。
因此,唐初国⼈曾称之为“波斯教”,其教堂则称之⽈“波斯寺”。
唐贞观九年(公元635年),“聂斯脱利派”主教、叙利亚⼈阿罗本从波斯来到长安,标志着基督教正式与中国⽂化有了“交涉”。
据“⼤秦景教流⾏中国碑”的碑⽂记载:“太宗⽂皇帝光华启运,明圣临⼈。
⼤秦国有上德⽈阿罗本,占青云⽽载其经,望风津以驰艰险。
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基督教是世界三大宗教当中信仰人数最多、分布最广的宗教。
然而,基督教的产生与犹态教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它有着严格的教义。
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经历了并不是一帆风顺,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路线是随着朝代和最高统治者的更替而曲折变化。
标签:基督教传播发展1基督教的产生、分裂及其教义基督教(Christianity)是世界三大宗教中人数最多,分布最广的宗教,其信徒已近20亿人,分布在世界上223个国家和地区。
基督教产生于公元1世纪中期古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
它的产生和犹太教有着密切的关系。
犹太人为了摆脱新巴比伦E国和波斯帝国的统治;崇奉耶和华为独一真神,排斥其他宗教,形茈犹太教。
但是在当时犹太教派别中认为耶稣就是救世主的一个小派,受到正统犹太教的排斥,与犹太教分离,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新的宗教——基督教。
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在313年颁布了《米兰赦令》,明确宣布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基督教取代犹太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
直到罗马帝国倒台前,虽然基督教内部并不是一直都保持团结,但都一直没有分裂。
随着基督教东正教派的形成,教会开始显示出最初的分裂迹象。
1517年,德国神甫马丁·路德把一张反对天主教会的《95条论纲》贴到了他自己主持的德国维滕堡教堂的大门上。
他争辩说,《圣经》的权威比教皇或者教会的权威要重要得多,只有通过信才能得到救恩,而不是像教会教导的通过自己的善行。
他的抗议导致了宗教改革运动的爆发,并导致了新教的诞生,也就是现在中国所说的基督教。
基督教除了信仰“三位一体”(圣父、圣子、圣灵)、“原罪说”、“创世说”等教义外,还强调了“唯信称义”、‘‘圣经是信仰的最高准则”和“基督徒都是平等的”的信条。
“唯信称义”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新约罗马书》,旨在强调信徒不分民族,无论犹太人还是非犹太人,只要信仰基督就可以得救。
而基督教经典《圣经》是上帝的启示,是信仰的最高准则是对教皇作为教会最高权威、世界最高领袖、基督在人世代表的公开否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基督教是世界三大宗教当中信仰人数最多、分布最广的宗教。
然而,基督教的产生与犹态教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它有着严格的教义。
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经历了并不是一帆风顺,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路线是随着朝代和最高统治者的更替而曲折变化。
标签:基督教传播发展
1基督教的产生、分裂及其教义
基督教(Christianity)是世界三大宗教中人数最多,分布最广的宗教,其信徒已近20亿人,分布在世界上223个国家和地区。
基督教产生于公元1世纪中期古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
它的产生和犹太教有着密切的关系。
犹太人为了摆脱新巴比伦E国和波斯帝国的统治;崇奉耶和华为独一真神,排斥其他宗教,形茈犹太教。
但是在当时犹太教派别中认为耶稣就是救世主的一个小派,受到正统犹太教的排斥,与犹太教分离,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新的宗教——基督教。
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在313年颁布了《米兰赦令》,明确宣布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基督教取代犹太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
直到罗马帝国倒台前,虽然基督教内部并不是一直都保持团结,但都一直没有分裂。
随着基督教东正教派的形成,教会开始显示出最初的分裂迹象。
1517年,德国神甫马丁·路德把一张反对天主教会的《95条论纲》贴到了他自己主持的德国维滕堡教堂的大门上。
他争辩说,《圣经》的权威比教皇或者教会的权威要重要得多,只有通过信才能得到救恩,而不是像教会教导的通过自己的善行。
他的抗议导致了宗教改革运动的爆发,并导致了新教的诞生,也就是现在中国所说的基督教。
基督教除了信仰“三位一体”(圣父、圣子、圣灵)、“原罪说”、“创世说”等教义外,还强调了“唯信称义”、‘‘圣经是信仰的最高准则”和“基督徒都是平等的”的信条。
“唯信称义”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新约罗马书》,旨在强调信徒不分民族,无论犹太人还是非犹太人,只要信仰基督就可以得救。
而基督教经典《圣经》是上帝的启示,是信仰的最高准则是对教皇作为教会最高权威、世界最高领袖、基督在人世代表的公开否定。
此外,路德还主张“平信徒皆为祭司”,否定了神职人员和一般信徒之间的传统划分,反映了市民资产阶级的平等要求。
2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
据历史记载,最早传入中国的是景教。
景教是古代基督教的一派聂斯脱利派,被唐人看成“波斯胡教”之一,当时故有”波斯教”、“日大教”、“波斯经教”等称谓。
后来唐人对此宗教的理解加深,才有“大秦景教”的说法。
在当时,唐朝正值“贞
观之治”的太平盛世,当时皇帝唐太宗李世民视野开阔,对外来文化包括宗教都采取兼容并蓄政策,并设立了专门机构进行宗教管理,再加之“丝绸之路”的开辟和繁荣,聂斯脱利派传入中国。
唐太宗认为景教主教阿罗本带来的宗教有利于中国宗教的统治,于是颁布诏书,允许阿罗本在中国传教,并由政府出资在长安建立“波斯寺”,即礼拜堂。
在文化上,当时佛教在中国传播和发展正值鼎盛时期,唐代社会有着浓厚的佛教文化气氛。
因此,在这一处境中,景教借用了佛教文化中的术语、概念和教义,对其经典的翻译和对其教义的解释便适用了这一点。
这样,景教的教义被当时的百姓接受,逐渐在中国传播开来。
在唐太宗死后,唐高宗李治即位。
唐高宗李治继续执行唐太宗李世民的宗教政策,于是景教在中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但是,在唐高宗之后,唐朝帝位更替得相当频繁;一直到武则天掌握政权,控制中国长达半个世纪之么。
因为武则天崇信佛教,不支持景教在中国的传播,而且朝中一些士大夫对景教也多加指责,所以景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遇到挫折,受到制约。
当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后,他恢复唐太宗时期的宗教政策,依然对各种宗教兼容并蓄,同时对景教也给予了一定程度的关照。
一直到唐武宗李炎即位,李炎信奉的不是佛教,他与道士接触频繁,开始抑佛运动,因此景教在此时又一次遇到阻碍,受到沉重的打击。
随着唐朝被取代,在中国内地传播240多年的景教也在中国内地消失。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景教在中国的从此消失,在边疆地区,景教仍在蒙古地区传播。
在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因为蒙古贵族进八内地导致景教再次传入内地。
这时的基督教徒被称为“也里可温”。
明朝建立后,元顺帝北走大漠,元朝灭亡。
随着蒙古人以及信教的官员北走之后,基督教徒也被驱逐出中国内地,基督教在中国内地又一次绝迹。
基督教再次传入中国内地,并在内地得到发展,是在中国明末、清初。
这一时期也是天主教在中国发展的第一阶段。
明末清初,进入中国的封建社会发展后期,社会危机日益严重。
资本主义萌芽在此时已经破土而出,封建社会的上层建筑日益腐朽,佛、道等其他宗教在中国内地处于衰败。
中国正经历着明、清两代转换之际的动荡与多难,但积两千年之久的儒家思想仍占主导地位,并根植于中国民众的心中,而这时天主教在中国有了一定的发展。
由于明、清最高统治者崇祯、顺治、康熙等皇帝都善用有科学专长的传教士,再加上当时的传教士都遵循利玛窦创立的传教方法,使天主教适立中国国情,并注意在介绍欧洲科学文化知识过程中传教,所以从1610年到1700年,天主教在中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中国天主教徒从2500人增加到30万人。
天主教在宫廷中传播开始于汤若望经常出入宫廷。
1623年1月,耶稣会传教士汤若望等人到达北京。
因为汤若望通晓天文历法,所以得到了清政府的保护。
汤若望掌钦天监事,成为清朝钦天监第一任外国人监正。
清顺治帝先后封授他为太仆寺卿、太常寺卿、通政使,还赐号“通玄教师”。
汤若望被任命为北京耶稣会会长,随着汤若望政治地位的上升,北京天主教传教活动随之逐步发展起来,天主教在宫廷中也开始传播开来。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随着外国大炮和军舰昂首阔步地闯入中国,传教士也不再像第一阶段那样的谦恭卑微,基督教传教士依仗本国政府和清政府签定的不平等条约,在中国到处设立教堂、修道院,兴办学校、医院、孤儿院等,用种种方法传布、发展基督教,俨然成为中国生活中一股特殊的强烈势力。
自1900年义和团运动开始20年间,基督教的传教活动,尤其是新教在中国的传播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以后,民主和科学思想极大地影响了中国人民。
中国知识界强烈要求摆脱宗教的束缚,接受新文化、新思想、新道德。
1922年,李大钊等79名学者及知识人士在北京联名发表宣言,成立了“非宗教大同盟”,强调“深恶痛绝宗教”。
这样,在这些知识号召下,全国形成了一个非宗教运动,这使新教陷入空前的危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全国广大爱国基督教徒包括新教教徒开展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自此中国基督教进入一个新时期。
目前,尽管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主要信奉马克思主义,但是据不确切数据统计,信仰基督教的中国基督教徒已经超过了一亿。
在全球化的今天,基督教也面临着更广阔的发展和社会变化过程。
参考文献:
[1]冯天策.信仰导论[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2
[2]刘汉民,麻杰,刘进英武汉地区重点高校大学生信仰基督教现状调查报告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2008(4)
[3]米歇尔基恩张兴明(译)信仰的疆国:漫谈世界宗教[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佟洵.基督教与北京教堂文化[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
[5]于可.世界三大宗教及其流派[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
[6]卓新平宗教比较与对话[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