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影响主要内容
对生态的影响答题模板
对生态的影响答题模板
标题,对生态的影响。
1. 简介。
介绍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和脆弱性。
引出本文将探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2. 气候变化。
描述工业化、交通和农业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讨论全球变暖、极端天气事件等现象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3. 生物多样性。
分析森林砍伐、城市化和污染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探讨物种灭绝对生态平衡的破坏以及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
4. 土壤和水资源。
讨论农业化学品和工业废物对土壤和水资源的污染。
探讨这些污染对植被和水生生物的影响以及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5. 可持续发展。
强调保护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探讨可持续发展对生态系统的积极影响,包括减少污染、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
6. 结论。
总结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呼吁采取行动保护生态系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011版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当工程占地(含水域)范围的面积或长度分别
属于两个不同评价工作等级时,原则上应按其中较 高的评价工作等级进行评价。改扩建工程的工程占 地范围以新增占地(含水域)面积或长度计算。 在矿山开采可能导致矿区土地利用类型明显改
变,或拦河闸坝建设可能明显改变水文情势等情况
下,评价工作等级应上调一级。
1.5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及期限
1.5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及期限
★范围判定步骤
根据评价范围的规定,区域生态完整性维护和敏感生态 目标保护是决定的评价范围的第一要素。因此,范围判定的 步骤如下: (1)明确建设项目既有工程内容及布局,根据项目施工 和运行的特点,分析生态影响的主要特点与范围;
(2)如果是只造成局部的、短时的、可以恢复的一般影 响时,可以直接受影响的方向为扩展距离确定相应范围;
■评价范围 ★应能够充分体现生态完整性,涵盖评价项目全部活动的直 接影响区域和间接影响区域。不要把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切 割成部分进行评价,如自然保护区、河流流域等。 ★评价工作范围应依据评价项目对生态因子的影响方式、影 响程度和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关系确定。
★以评价项目影响区域所涉及的完整气候单元、水文单元、 生态单元、地理单元界限为参照边界 ★对于1、2、3级评价项目,要以重要评价因子受影响的方向 为扩展距离,一般不能小于8~30km、2~8km、1~2km。
环境资源 生态 陆地植被 ● 资源 陆栖动物 ● 土质 ● 物质 地面水文 ● 资源 地面水质 ● ● 水土保持 ● ● 就业、劳务 ■ ● ● ○ 经济 ■ □ ● 社会 旅游 发展 农业 ■ ● ● 水利 ● ● 土地利用 ■ □ ● 声学质量 ● ● 生活 空气质量 ● ● 质量 居住 □ 美学 ● ● ● 注:■/●:长期/短期的不利影响
生态影响评价
生态影响评价第一节生态影响评价概述一、基本概念二、生态影响的特点三、项目影响区域的分类四、生态影响评价原则五、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一、基本概念1.生态系统生态系统通常指人类生存环境中所有生态因子的总和,包括水、气、光、声、温度、土壤、生物等全部环境要素。
小的生态系统联合成大的生态系统,简单的生态系统组合成复杂的生态系统,而最大、最复杂的生态系统就是生物圈。
2.生态影响生态影响指的是,经济社会活动对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因子、非生物因子所产生的任何有害的或有益的作用,影响可划分为不利影响和有利影响,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和累积影响,可逆影响和不可逆影响。
3.直接生态影响经济社会活动所导致的不可避免的、与该活动同时同地发生的生态影响。
4.间接生态影响经济社会活动及其直接生态影响所诱发的、与该活动不在同一地点或不在同一时间发生的生态影响。
5.累积生态影响经济社会活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或者该活动与其他相关活动(包括过去、现在、未来)之间造成生态影响的相互叠加。
针对建设项目的生态影响评价,国家环保部发布的行业标准HJ19-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规定了开展此项评价工作的一般性原则、内容、方法和技术要求。
区域和规划的生态影响评价可参照使用。
二、生态影响的特点1.生态影响具有累积性特点2.生态影响也常具有区域性或流域性特点3.生态影响具有高度相关和综合性的特点1.生态影响具有累积性特点即生态系统常常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某种外力作用下,其变化起初是不显著的,或者不为人们所觉察与认识,但当这种变化发生到一定程度时,就突然地、显著地和以出乎常人预料的结果显示出来。
例如,草原退化是渐进的,缓慢的,但当退化到一定程度时,就以沙漠化甚至沙尘暴的形式表现出来。
2.生态影响也常具有区域性或流域性特点即一地发生的生态恶化会殃及其他广大的地区。
沙尘暴是大范围影响的灾害,土壤侵蚀发生的沙尘甚至可飘洋过海,降落在异国他乡。
人类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影响?
人类对中国生态环境的影响非常复杂,既包括积极的影响,也包括消极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影响方面:
1. 城市化和工业化:中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对生态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
工业排放、交通尾气、垃圾处理等都对环境产生了压力。
2. 水资源利用与管理:人类对中国的水资源进行大规模开发和利用,包括大型水利工程、水库建设、河流拦截等,这些行为对自然水系的完整性和生态平衡产生了影响。
3. 生态破坏与保护:部分地区因为乱砍滥伐、过度开发、城市扩张等行为导致的生态系统受到破坏,这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造成了影响。
同时,中国也在进行积极的生态保护和恢复工作,推动森林植被恢复、野生动植物保护等工作。
4. 气候变化:人类的活动导致了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对中国的气候和生态环境也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
除了上述环境问题外,中国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也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就,如加强环境保护政策、推动节能减排、
发展清洁能源等方面。
在未来,通过更加科学的管理和创新,可以减轻人类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更加健康、清洁的生态环境。
生态影响调查的主要内容
生态影响调查的主要内容
生态影响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自然环境调查:对调查区域内的自然资源、生物多样性、水文地质等进行调查,了解地质构造、土壤类型、地貌特征、动植物群落等情况。
2. 生态系统调查:通过对生态系统的调查,了解植物群落结构、物种组成、生境类型、食物网结构、能源流动等情况,评估调查区域的生态系统功能和稳定性。
3. 生态敏感性评估:对调查区域内的敏感生态环境进行评估,包括湿地、森林、海岸带等生态脆弱区域,以及重要栖息地、保护区等,评估可能产生的生态影响程度。
4. 水质和水生生物调查:针对水体进行水质监测和水生生物调查,了解水体质量状况、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和水生生物群落组成。
5. 空气质量调查:对调查区域内的空气质量进行监测,了解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空气质量指数等,评估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
6. 社会经济影响调查:评估调查项目可能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包括就业、收入、产业结构等方面的调查和评估。
7. 潜在影响评估:综合以上各项调查内容,对调查项目可能产生的潜在生态影响进行评估和预测,包括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退化、水质恶化、空气污染等方面的影响。
8. 环境管理建议:基于调查和评估结果,提出环境管理建议和
措施,包括生态保护措施、环境监测与管理、环境修复等方面的建议,以减少或避免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生态影响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价
1.2 调查内容
1.2.1生态背景调查
根据生态影响的空间和时间调查影响区 域内涉及的生态系统类型、结构、功能和过 程,以及相关的非生物因子特征(如气候、 土壤、地形地貌、水文及水文地质等)。
重点调查受保护的珍稀濒危物种、关键 种、土著种、建群种和特有种,天然的重要 经危物种 和地方特有物种时,应逐个或逐类说明其类型、 分布、保护级别、保护状况等;涉及特殊生态 敏感区和重要生态敏感区时,应逐个说明其类 型、等级、分布、保护对象、功能区划、保护 要求等。
1 生态现状调查
1.1生态现状调查要求
生态现状调查是生态现状评价、影响预测的 基础和依据,调查的内容和指标应能反映评价工 作范围内的生态背景特征和现存的主要生态问题。 在有敏感生态保护目标(包括特殊生态敏感区和 重要生态敏感区)或其他特别保护要求对象时, 应做专题调查
生态现状调查应在收集资料基础上开展现场工 作,生态现状调查的范围不小于评价工作的范围。
2 生态现状评价
2.1评价要求
在区域生态基本特征现状调查的基础上, 对评价区的生态现状进行定量或定性的分析评 价,评价应采用文字和图件相结合的表现形式。
图形制作及评价方法可参考 环境影响评价 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 19-2011)附录B、C
a)在阐明生态系统现状的基础上, 分析影响区域内生态系统状况的主要原因。 评价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状况(如水源 涵养、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主导 生态功能)、生态系统面临的压力和存在 的问题、生态系统的总体变化趋势等。
b)分析和评价受影响区域内动、 植物等生态因子的组成、分布;当评价 区域涉及受保护的敏感物种时,应重点 分析该敏感物种的生态学特征;当评价 区域涉及特殊生态敏感区或重要生态敏 感区时,应分析其生态现状、保护现状 和存在的问题等。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
学习《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生态影响评价的一般性原则、方法、内容和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建设项目对生态系统及其组成因子所造成的影响的评价。
区域和规划的生态影响评价可参照使用。
这里说明导则的适用范围,是制定导则的前提,也是一部导则必须首先说明的事项。
但要注意任何一部导则不可能包括一个建设项目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因此,只能做出一般性的规定,而很多情况下是有特殊性的。
因此,在生态影响评价实际工作中,既在遵循导则的一般性要求,也要高度重视特殊性。
一般性的东西,大家不难理解、掌握和应用,而特殊性的东西则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现状调查和影响评价,并提出可操作性的措施,而这恰恰是实际工作中不容易掌握的。
因此,需要实事求是,不断探索,不断总结。
在专家审查时,专家们一般既关注一般性(首先一般性原则不应违背,否则需充分说明理由,甚至需要论证),更关注特殊性。
此外,本导则与原“非污染生态影响”导则相比,在适用范围上不再提出适用于哪几类项目(原导则包括了:水利、水电、矿业、农业、林业、牧业、交通运输、旅游等行业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海洋及海岸带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的项目和区域开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生态影响评价),而是凡是建设项目影响到生态系统及其组成因子,就应依据本导则进行生态影响评价,其适用范围进一步扩大。
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原来的工业类项目重污染影响评价,而轻生态影响评价的现象(其实大家知道,工业项目也有生态影响,特别是新建项目)。
考虑到区域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有自身的特点,因此,本导则规定的内容只供其参照,并未规定在区域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也必须遵循本导则。
还有,本次使用最多的是“生态影响评价”,并未使用大家习惯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这是因为生态环境这个词并不规范,在学术界是有争论的,并不被学界所认可。
另外,这里对导则使用了“标准”的说法,个人感觉不妥。
其实“导则”与“标准”还是有较大差别的,导则,顾名思义,就是指导性的原则或规则。
生态评价导则
生态评价导则
生态评价导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生态影响识别:通过收集资料、现场调查和生态现状评价,识别项目建设和运营对生态的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
2. 生态现状评价:通过实地调查、遥感解译和生态评估,了解项目建设和运营区域的生态现状,包括生态系统类型、结构、功能和生态服务价值等。
3. 生态影响预测:预测项目建设和运营对生态的影响,包括对生态系统类型、结构、功能和生态服务价值等方面的变化和影响。
4. 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措施:提出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措施,减少项目建设和运营对生态的影响,包括生态保护、生态修复和生态补偿等方面的措施。
5. 公众参与:开展公众参与活动,了解公众对项目建设和运营的意见和建议,评估项目建设和运营对当地社区的影响。
6. 综合评价:根据生态影响识别、现状评价、影响预测和环境保护与恢复措施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价,评估项目建设和运营对生态的影响程度和可接受程度。
7. 报告编写:编写生态评价报告,详细记录上述步骤的实施情况,提出结论和建议,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在实际应用中,生态评价导则的制定还需考虑当地环境、社会和经济等因素,以确保其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20-35
<20
状态
植被覆盖度 植被覆盖度 植被覆盖度处 植被覆盖
好,生物多 较好,生物 于中等水平, 度较差,
样性好,生 多样性较好, 生物多样性一 严重干旱
态系统稳定,适合人类生 般水平,较适 少雨,物
最适合人类 存
合人类生存, 种较少,
生存
但偶尔有不适 存在明显
人类生存的制 限制人类
约因子出现 生存因素
生态环境质量计算
生态环境质量指数<Ecological Quality Index, EQI> =
0.3х生物丰度指数+0.25х水网密度指数 +0.2х植被覆盖指数+0.15х〔1-土地退化 指数+0.1х〔1-污染负荷指数
生态环境质量分级
级别 优
良
一般
较差
差
指数 >=75
55-75
35-55
〔1保护:贯彻"预防为主"的思想和政策,预防性保护 是优先考虑的措施.
〔2恢复:通过事后努力而使生态系统的结构或环境 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
〔3补偿:重建一种生态系统,以补偿应开发建设活动 而损失的环境功能的措施.
〔4建设:采取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具有更高环 境功能的生态系统的措施.
替代方案:指开发项目的规模、选址〔线的可替代 方案,包括项目环境保护措施的多方案比较.大多数生 态环境影响评价报告须提出替代方案.
评价期限
〔1生态影响评价〔现状与预测评价:对施工期和运行 期进行评价与分析,对远期运行情况进行预测;
〔2生态影响后评价:在项目建成并运行一段时间后, 对实际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对重大自然资源开发项 目进行.
第六章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式中p , h为前后环境质量指标
关键是建立环境因子的评价函数曲线
景观生态学方法
空间结构分析
模块的确定 优势度的计算 生物恢复力分析 异质性分析 种群源的持久性和可达性分析 景观组织的开放性分析
功能与稳定性分析
系统发现法
专家咨询法 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判法 综合排序法 系统动力学方法 灰色关联法
工程调查
工程资料的收集;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建议书; 工程设计资料; 工程的平面图; 区域规划资料和图件。
工程分析
(1)拟建主、辅工程简要描述及分析; (2)施工规划; (3)同类工程的调查分析; (4)生态影响源强分析,包括施工人员施工活动、机械 设备使用等使植被、地形地貌改变,使土地和水体生 产能力及利用方向发生改变,以及由于生态因子的变 化使自然资源受到影响等。可定量者给出定量数据如 占地(耕地、湿地、林地)、植被破坏量、淹没面积、 移民数量、水土流失量等。 (5)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6)替代方案:工程选线、选址的合理性比较
(2)影响的程度:影响发生的范围大小、剧烈程度,持续 时间的长短,是否影响到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因素等。
重要生境识别
2、评价等级
(1)生物群落变化情况 (2)区域环境变化情况 (3)水和土地变化情况 (4)是否敏感区 (5)工程影响范围
评价工作级别
主要生态影响及其变化情况 >50km2 生物群落:生物量减少小于50% 生物量减少大于等于50% 异质性程度降低 相对同质 物种多样性减少小于50% 物种多样性减少大于等于50% 2 1 2 1 2 1 工程影响范围 20-50km2 3 2 3 2 3 2 <20km2 / 3 / 3 / 3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ppt 72页)
(2)敏感生态保护目标的影响评价应在明确保护目标的性质、特点、法律地位 和保护要求的情况下,分析评价项日的影响途径、影响方式和影响程度、 预测潜在的后果。
调查主要生态问题,并分析产生的原因,以利于提出解决问 题的对策、措施。
影响范围内生态现状调查
(4)重要敏感生态保护日标调查内容
根据《建设项日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保部2号令,2008), 环境敏感区,是指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文化保护地,以及对建设项目的 某类污染因子或者生态影响因子特别敏感的区域,主要包括:
二、有关术语
种群:某一地区中同种个体的集合群体。
群落:生活在某一地区中所有种群的集合体,可分为 植物群落、动物群落和微生物群落。
群落演替:在一定地段上,群落由一个类型转变为另 一个类型的有顺序的演变过程。
生态系统:指生命系统与非生命(环境)系统在特定 空间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与功能的系统,它是生态影 响评价的基本对象。
评价范围依据
(2)有行业要求、规范或导则的,可参照行业要求、导则或规范 所规定的评价范围。例如:
①交通运输类 公路:按路线中轴线各向外延伸3O0-500m; 铁路:为线路两侧各3O0m: 水上线路:江河类包括所经汇河段的全河段及其沿江陆地; 海上线路:主航线向两侧延伸5O0m: 场站:机场周际外延5km,码头区周际外延3-5km。
植物物种多样性调查
环境污染对生态的影响演讲稿
环境污染对生态的影响演讲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和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环境污染对生态的影响。
环境污染是我们目前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它不仅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质量,更是对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首先,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空气、水和土壤污染方面。
大气污染导致了酸雨的产生,不仅对植物的生长造成了危害,还对土壤和水体造成了严重的腐蚀。
水污染不仅影响了水生生物的生存,还直接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土壤污染则直接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和土壤的肥力,从而影响了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其次,环境污染还对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造成了威胁。
许多动植物因为环境污染而失去了生存的栖息地,有些甚至濒临灭绝。
这不仅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影响了人类的生存环境。
最后,环境污染还对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生态系统的破坏会导致资源的枯竭和生态平衡的破坏,从而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如果我们不能及时采取措施来减轻环境污染的
影响,那么我们的后代将会面临更加严峻的生存环境。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意识到环境污染对生态的影响是多么的严重。
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我们的环境。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保护好我们的生态系统,让地球变得更加美好。
谢谢大家!。
环境影响评价重点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重点内容重点复习内容:第⼀章绪论1、环境影响评价、环境标准、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概念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跟踪监测的⽅法与制度。
环境标准是为了防⽌环境污染,维护⽣态平衡,保护⼈群健康,对环境保护⼯作中需要统⼀的各项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所做的规定。
环境质量标准:指⼀定是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对各种环境介质(如⼤⽓、⽔、⼟壤等)中的有害物质和因素所规定的容许容量和要求,是衡量环境是否收到污染的尺度,以及有关部门进⾏环境管理,制定污染排放标准的依据。
污染物排放标准:是根据环境质量要求,结合环境和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对污染源排⼊环境的有害物质和产⽣的有害因素所做的控制标准,或者说是排⼊环境的污染物和产⽣有害因素的允许的限制或排放量(浓度)。
2、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按照评价对象,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分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环境影响评价按照环境要素,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分为:⼤⽓环境影响评价地表⽔环境影响评价声环境影响评价⽣态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按照时间顺序,环境影响评价可分为: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环境影响后评价3、环境影响评价⼯作等级的划分依据(1)建设项⽬的特点:包括⼯程性质、⼯程规模、能源及原材料的⽤量及类型、污染物排放特点(排放量、排放⽅式、排放去向、主要污染物种类、性质、排放浓度)等;(2)建设项⽬所在地的环境特征:主要有⾃然环境特征、环境敏感程度、环境质量现状和社会经济环境状况等;(3)国家和地⽅颁布的有关法规和标准:有关的环境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
环境标准的作⽤(1)环境标准是国家环境保护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2)环境标准是环境保护规划的体现环。
(3)环境标准是环境保护⾏政主管部门依法⾏政的依据(4)环境标准是推动环境保护科技进步的⼀个动⼒(5)环境标准是进⾏环境评价的准绳(6)环境标准具有投资导向作⽤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1. 国家环境标准与地⽅环境标准的关系:地⽅环境标准优先于国家环境标准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1 原导则存在问题及修编的必要性
2
新导则修订的过程
3
新导则修编主要内容
1、名称、 适用范围
2、生态、 经济损益分析
3、具体7方面内容
原导则存在问题及修编的必要性
重 要 性
原导则《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 HI/T19-1997)是1997年批准,1998年实施的。 其颁布和实施从根本上扭转了环评中生态影响评价 的随意性,填补了行业标准中的一项空白。
6 强调以图示方式表达评价结果
基本图件(具强制性)
推荐图件
基本图件(具强制性)
推荐图件
制图的工作精度一般不低于工程可行性研究制图精度,成图精度 应满足生态影响判别和生态保护措施的实施。
7-生态保护措施要求更加具体 —保护措施
生态保护措施应包括保护对象和目标,内容、规模及工艺,实施空间 和时序,保障措施和预期效果分析,绘制生态保护措施平面布置 示意图和典型措施设施工艺图。估算或概算环境保护投资。
重要生态敏感区是指具有相对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或生态系统较为脆弱,如遭 到占用、损失或破坏后所造成的生态影响后果较严重,但可以通过一定措施加 以预防、恢复和替代的区域,包括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 地、原始天然林、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 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天然渔场等。
能是农田或疏林地,但其坝下河道(间接影响区)中可能有珍稀鱼类的“三 场”。对间接影响区的评价就成了重点,其工作深度要求更深。
评价等级的调整
由于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表中,工程占地(水域)范围分线状和面状 两种类型,因此可能出现同一工程从面积上或长度上分属不同评价工作等级 的情况,根据本次修订“适当提高、从严要求”的策略,原则上应按其中较 高的评价工作等级进行评价。(一个项目一个评价工作等级)
的水平过低;
评价工作的要求
可操作性不强等等。
。需要对原导则 进行修编。
新导则修订的过程
1 2005年,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下达对非污染生态影响导则修订的任务,正式启动 2 2005年11月,开题论证 3 2005年11月—2006年11月底,编制单位广泛查阅收集资料 4 2006年12月—2007年10月底,经多次研讨汇报初步形成征求意见稿 5 2007年10月底—2008年4月,广泛征求意见 6 2008年8月—2009年5月,送审稿; 7 2010年2月至2010年10月,最终完成报批稿;
影响区域生态敏感性
特殊生态敏感区 重要生态敏感区 一般区域
工程占地(水域)范围
面积≥20km2 或长度≥100km
面积2km2~20km2 或长度50km~
100km
面积≤2km2 或长度≤50km
一级
一级
一级
一级 二级
二级 三级
三级 三级
影响区域和受影响区探讨
表中“影响区域”的界定,需由评价人员根据生态学专业知识进行初 步判断,并通过生态影响评价过程予以明确,这主要是因为:特殊生 态敏感区和重要生态敏感区的类型复杂,保护目标的生态学特征差异 巨大,难以给出一个通用、明确的界定。例如,水利水电工程中,低温
淡化了生态影响评价中关于经济损益分析的内容,理 由是有些关键生态因子(如物种、保护动物的关键栖 息地等)难于货币化。
新导则修编主要内容—7个具体方面的考虑
明确了敏感区的定义和划分; 简化了确定评价工作等级的判据; 评价工作范围更加切合实际; 工程分析关注过程和方式; 现状调查强调实测; 强调以图示方式表达评价结果; 生态保护措施要求更加具体。
太安方向地下径流 (补给)
文笔水库片区
影响:对保护区造成分割,噪声;
丽江
站
对拉市海水源补给、水流排泄基本
无影响。
吉子水库片区
保护植物 名称
保护级别
与铁路的位置关系
高寒水韭
国家一级
CK147+100- CK147 +500,距铁路中心线 距离200m,群落样方
内调查到200株Βιβλιοθήκη 紫金龙 大红参云南省三 级
敏感地区
1
3
/原
2 3
3 /
导 则 工
2
3
作
3
/等
2
3
级
1
1
划
分
依
据
3
/
2
3
2
3
3
/
2
3
1
1
本次修订主要依据影响区域的生态敏感性和评价项目的工程占地( 水域)范围(包括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将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 级划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
位于原厂界(或永久用地)范围内的工业类等改扩建项目,可仅做 生态影响分析。
本导则明确了评价工作范围的确定原则,但没有规定具体的范围。主要 是基于以下3方面的考虑:
1、我国地域广阔,生态系统类型多样,项目复杂,难以给出一个具体的 评价工作范围去要求不同地域和不同类型的项目(挂一漏万);
2、不同行业导则可以根据自身行业特点规定评价工作范围
3、据对已受理评价项目的统计,多数项目未按照原导则推荐的评价工作 范围开展评价工作。
5-现状调查强调实测
生态现状调查的内容应包括区域生态背景调查和区域主要生态问题调查 一级评价应给出采样地样方实测、遥感等方法测定的生物量、物种多样性等数 据,给出主要生物物种名录、受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物种等调查资料; 二级评价的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调查可依据已有资料推断,或实测一定数量的 、具有代表性的样方予以验证; 三级评价借鉴已有资料。 调查方法:附录A,资料收集法、现场勘查法、专家和公众咨询法、生态监测法 、遥感调查法等
正面—生态学理论进步很快,生态保护要求提高很快;
相对负面—评价周期加长,工作难度增大、调查和评价费 用增加。(规定增加了难度,却无法规定增加评价经费)
丽江至香格里拉铁路生态影响评价
香
江
格
里
拉
文海片区
拉市海高原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
工程内容:CK16+650~CK22+400以
沙
金
上村泉
可研方案
一般区域是指除特殊生态敏感区和重要生态敏感区以外的其他区域。
新导则敏感区域与2号令、原导则比较
新导则敏感区域与2号令、原导则规定的不同之处在于: 1、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不再作为生态敏感区:它是水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内 容 2、将风景名胜区调整到重要生态敏感区:由于风景名胜区是为了游览而非 绝对地保护,在不破坏其保护目标的前提下,需要建设公路等类型的项目。
对可能具有重大、敏感生态影响的建设项目,区域、流域开发项目, 应提出长期的生态监测计划、科技支撑方案,明确监测因子、方 法、频次等。
明确施工期和运营期管理原则与技术要求。可提出环境保护工程分标 与招投标原则,施工期工程环境监理,环境保护阶段验收和总体 验收、环境影响后评价等环保管理技术方案。
7-生态保护措施要求更加具体 —替代方案
可研优化方 案
文海、车门举地 下径流( 补 给 )
路基(1086米)、桥梁(1826米)和隧
预可研方案
美 泉
道(2838米)从实验区通过。
落水洞三股水
主要保护对象: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地下径流(排
河 拉市海片区
拉市海站拉市海引水工程
黑鹳、中华秋沙鸭、黑颈鹤、白头鹤、 泄)
灰鹤、鸳鸯、大天鹅、棕背田鸡等珍稀 水禽及其栖息地环境。
生态学和自然保护 理论的发展
遗漏了一些重要概念; 确定评价工作等级的指标过于复杂且难于确定;
新的环境保护政策 、环境标准的相 继出台
对潜在的、长期的、不可逆(或难以恢复)的生态影响
存 重视程度不够;
在 问
对现状实测的要求不够深入、具体;
原导则不能满足新
题 对各评价工作等级应采用的技术方法和提交的成果要求 形势下生态影响
原导则--可以根据项目的性质、总投资和产值,项目所在区域生态环境的敏 感程度,生态影响的空间分布情况等,对评价的级别作适当调整,但调整幅 度上下不应超过一级,调整或从简结果应征得环保主管部门同意。 现导则--在矿山井工开采可能导致矿区土地利用类型明显改变,或拦河闸坝 建设可能明显改变水文情势等情况下,评价等级应上调一级(不允许下调, 无须再征得主管部门同意。
替代方案主要指项目中的选线、选址替代方案,项目的组成 和内容替代方案,工艺和生产技术的替代方案,施工和 运营方案的替代方案,生态保护措施的替代方案。
评价应对替代方案进行生态可行性论证,优先选择生态影响 最小的替代方案,最终选定的方案至少应该是生态保护 可行的方案。
结论
要求更加专业。针对专业工作人员(评价和审查)编 写。 评价等级的判定大为简化; 现状调查更强调实测—是解决目前生态影响评价预测 不准确,措施不具体的前提; 评价结果(现状和预测)要求尽可能用图的方式体现 (详细地规定了成图比例),(应该说,更难了)。 推荐了一些新的评价方法(如生物多样性评价)。 措施要求更具体:措施布置和工艺图。
3 评价工作范围更加切合实际
本导则规定:生态影响评价应能够充分体现生态完整性,涵盖评价 项目全部活动的直接影响区域和间接影响区域。……以评价项 目影响区域所涉及的完整气候单元、水文单元、生态单元、地 理单元界限为参照边界。
原导则规定: 对于1、2、3级评价项目,要以重要评价因子受影响 的方向为扩展距离,一般不能小于8~30 km,2~8 km和1 ~2 km。
新导则修编主要内容—名称、适用范围
原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是针对污染生态影响而言的 本导则改为生态影响,但对污染生态影响和水生生态影响
的论述均不是很详尽,可参考相关行业规范和研究成果
适用范围:仍然针对建设项目(与原导则一致),规划环 评可参照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