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尔与文化景观

合集下载

文化景观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地位与意义

文化景观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地位与意义

人文地理专题讲座三----------文化景观(cultural landscape)1、文化景观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地位与意义:文化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人类各种文化现象的空间分布、地域组合及文化区形成、发展、演变规律(李慕寒等,1995,第2页),探讨文化事物和现象的形成及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乔丹和罗文垂(Jordan&Rowntree)认为文化地理学有五大主题,即文化源地与文化扩散、文化生态、文化整合、文化区和文化景观。

2景观内涵的嬗变与丰富:宗教题材绘画的背景(陪衬)到风景画(主角)到建筑到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借鉴、引入,赋予其新的丰富的内涵,如地理学家、文学家等。

景观一词来源于德文landschaft,指风景画,指景物、景色。

后被引入地理学,表达地域综合体。

基于地理现象有两大类:自然现象与人文现象,景观相应分为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

7.2.人文景观(文化景观)景观的研究始于德国近代地理学。

德国地理学家拉采尔首次注意文化景观的研究。

美国人文地理学家索尔(苏尔)主张文化景观是人文地理的核心。

对其概念索尔、李旭旦等给出了不同的解释,本书做一综合(43页)。

2、景观与文化景观研究的历史发展景观一词来自德语,原意是指风景、景物。

自从景观一词被引入地理学后,就被赋予了特殊含义,即指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象的综合体。

景观可以分成两大类,即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也称人文景观)。

自然景观指完全未受直接的人类活动影响或受这种影响的程度很小的自然综合体。

文化景观是指居住在地球上的人类集团为满足社会经济需要所创造的景观,如农田、城市、荒漠中的绿洲等。

早在1885年,温默(Wimmer,J)在《历史景观学》一书中指出,应把注意力集中于景观的全貌。

拉采尔(Ratzel,F,1844-1904)在《人类地理学》、《民族学》等著作中第一个系统地说明文化景观概念(他较多地称为历史景观)。

把景观作为地理概念在1906年以后就被普遍采用了。

[理学]第3章 文化与人文地理学

[理学]第3章 文化与人文地理学
(2)符号
h
22
(4)三种文化区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乡土文化区与功能文化区的差异 性在于,其既无功能中心,又无明确的 边界线;与形式文化区的区别在于,其 区内缺乏形式文化区那种文化特性上的 一致性。
联系:三种文化区具有作用上的互补性、 空间上的重叠性、时间上的动态性。
h
23
二、文化的时间现象 — 文化扩散
等级扩散
指该文化现象的传播,或接受该文化现象的人, 在空间上或人群等方面,有一种等级现象。
刺激扩散
受某种文化现象的刺激作用,为适应当地情况, 使改变后的该文化现象得以传播称刺激扩散。
h
26
h
27
h
28
h
29
2、迁移扩散
内涵:文化主体的迁移、流动对文化的 引进与传播引致文化扩散。
特点: (1)文化保持原汁原味(客家文化、中
文化。
h
9
(2)制度文化:亦称社会文化
内涵:
强调文化的社会调节功能,反映社会关系
特点:
强制性和权威性-----刚性约束; 缓慢变迁性---制度变迁与制度创新的成本有时很大,
尤其是对于既得利益集团而言;
相对独立性-----制度的孕育、制定、修改、完善与创 新涉及到很多因素,也有着自己的内在要求与规律。
直链型文化生态关系--环境决定论:强调 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
网络型文化生态关系--可能论:注重于人对 环境的适应与利用方面的选择能力。
其它的文化生态关系--还有生态论、环境感 知、文化决定论及和谐论等观点。
h
33
文化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1、地理环境为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基础条件。 2、环境条件对文化的发展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3、环境条件差异性的影响 4、文化改变了自然面貌,形成文化景观。

索尔与文化景观

索尔与文化景观

• 农艺要素,品种和耕作方法的改良等
• 经济要素,供求规律和利润等。
3
磁器口古镇
主要特征
• • • 功能性:文化景观(不管是残破的还是完好的)对人类社会都具有功能意义 空间性:具体表现在如下二个方面: (1)任何文化景观都占据一定的空间 (2)每个文化景观所处的空间位置是相对固定的
主 要 特 征

2
文化景观 概述
• 文化景观则是指居住在其土地上的人的集团,为满足某种需 要,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材料,有意识地在自然景观之上叠 加了自己所创造的景观
• 景观中除了一些形象、看得见的物体之外,还包括许多看不
见的、但又非常有价值的东西 • 文化景观是人文地理学中文化地理学分支的研究对象
形成因素
• 心理要素,对环境的感应和反映 • 政治要素,对土地的配置和区划 • 历史要素,民族、语言、宗教和习俗 • 技术要素,利用土地的工具和能力
索尔与文化景观
2013级 自然地理学 刘欢
目录CONTENTS
索尔与文化景观 文化景观概述与形成 主要特征 景观差异 世界遗产 2 3 4 5 6
索尔(1889~1975)
• Sauer,Carl Ortwin • 美国地理学家。主要研究沙漠地区、热带地区的景观,以及 印第安人的人文地理和东南亚、美洲等地的农业地理。创立 美国人文地理学的景观学派。主张通过实际观察地面来研究 地理特征,重视不同文化对景观的影响,认为解释文化景观 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核心。著有《景观的形态》等。
文化景观
•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起已普遍应用。它是人类在地表活动的产物,是自然风光、田
野、建筑、村落、厂矿、城市、交通工具和道路以及人物和服饰等所构成的文化
现象的复合体,反映文化体系的特征和一个地区的地理特征。 • 美国地理学家索尔,C· O· 在一九二五年发表的专著《景观的形态》中主张用实际 观察地面景色来研究地理特征,通过文化景观来研究文化地理。

国内文化景观基因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国内文化景观基因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国内文化景观基因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作者:李晓颖王世超来源:《艺术科技》2021年第02期摘要:本文主要分析景观基因理论的相关概念与形成背景,论述国内景观基因理论的研究内容,总结目前景观基因理论需要解决的问题,展望景观基因理论的应用方式。

关键词:传统村落;文化景观;景观基因;回顾;展望中图分类号:TU0-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2-00-020 引言文化景观是指“附加在自然景观之上的人类活动形态”,是由美国地理学家索尔率先提出的[1]。

聚落是具有特定社会功能,是人类从事生产生活以及社会等活动的物质空间[2],有固定的活动人群和活动场所,并且人们在使用过程中会形成特殊的社会关系和社会信仰[3],是文化景观研究的重要方向。

然而,在城镇化进程中出现了文化遗失、空间孤立、环境恶化和景观趋同的现象,加重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负担。

景观基因理论以生物学基因理论为参考研究传统聚落文化特征,探索人类聚落形成过程中的不同文化的相互作用及影响机制,为当今城市建设、传统村落及文化遗产保护、旅游规划、景观设计等方面提供理论借鉴。

本文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景观基因理论的相关概念、产生背景、研究现状进行整理,并对今后研究中可能的研究方向作出展望。

1 景观基因理论的形成景观基因理论以生物学基因理论为参考研究传统聚落文化特征,从全新的视角探索人类聚落形成过程中不同文化的相互作用及影响机制,为当今城市建设、传统村落及文化遗产保护、旅游规划、景观设计等方面提供了理论借鉴。

1.1 文化景观基因的相关概念景观基因理论的基础概念包括景观基因、景观基因组和景观基因组图谱。

同时,其根据“景观连续断面复原理论”对“胞链形”结构进行阐述,提出了景观基因信息链的概念,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景观基因是指传统聚落中能够世代传承并影响着聚落景观形成和传承的特定文化因子,有着特定的物质载体,在传承过程中不易改变自身的属性,受地理环境的制约以及规划思想的限制而形成独特的空间分布形式,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传统聚落的全部景观基因以及它们之间的分布模式和结构等特征共同构成了聚落的景觀基因组。

文化景观概述

文化景观概述

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极大影响; 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可作为一种建筑或建筑 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出人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 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转之变化的影响下变得易于损坏, 与具特殊普遍意义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只有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或该项标准与其它标准一起作用时,此款才能成为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 理由。 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必须分别符合前文 关于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评定标准中的1项或几项。
4)结构:聚落、街巷、建筑群、山体、水系等自然和人工要素构成的整体格局和秩序,不 仅反映了文化景观空间布局的基本思想,更印刻着一定地理、历史条件下人们的心理、行 为与自然环境互动、融合的痕迹。
5)环境:指文化景观中的山川、农田、果园、植被等自然环境要素,是文化景观生成和发 展的背景和基础,并且融入景观的整体构成之中。
文化景观的演进
• • • • • • •

196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2届会议在巴黎通过的《保护景观和遗址的风貌与特性的建议》 1972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巴黎第十七届会议上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1972年《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在公约对于文件遗产的定义中,已经出现了“与环境景色结合”、 “自然与人联合工程”这样的文化景观概念的雏形。 1984年《佛罗伦萨宪章》提出“历史园林”的概念。 1992年 12 月在美国圣菲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 6届会议上,正式将文化景观纳入《世 界遗产名录》,成为继自然遗产、文化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之后的第4种遗产类型. 1992年10月世界遗产中心会同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在法国的拉贝尔召开关于将“文化景 观纳入《世界遗产》”专题研讨会。 1996年庐山获得国内首个“世界文化景观”称号。 近年来,在国际景观生态学会与美国地理学家协会举办的大型学术活动中,都有景观与文化的专题讨论会。 1994年在AAG第90届年会上有“文化研究在地理学中的应用: 神话、景观、通讯”专题报告会; 1995年IALE 大会上对景观类型与人类活动特征、景观建设的量化因子、21世纪的文化景观、持续发展与文化景观等命题 都有涉及。 在中国, 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文化景观的研究才日益受到地理学者们的关注。近些年来,赵荣、李占昌、李 玲琴、孔翔、肖笃宁等学者对文化景观的特性都进行了研究;刘黎民、张仁开还分别对乡村景观和小城镇文 化景观的特性进行了研究。

《中国文化地理》讲义整理

《中国文化地理》讲义整理

《中国⽂化地理》讲义整理《中国⽂化地理》讲义整理第⼀讲⽂化地理研究:理论、⽅法与实作⼀、⽂化与地理的关联⼆、从⼈地关系论到⽂化地理学三、⽂化地理学研究的内容和⽅法四、⼏组重要的概念⼀、⽂化与地理的关联(⼀)⽂化:作为⼈类的⽣活⽅式1、形形⾊⾊的⽂化定义2、⽂化是⼈类的⽣活⽅式3、⽂化赋予⼈类⽣活的价值与意义4、⽂化与⽂明的联系及区别(⼆)各式各样的⽂化从⽂化的基本特质来讲,⽂化可分为技术⽂化、社会⽂化和意识形态⽂化三个层次。

这三个层次也可分别表述为⽣计⽂化(⽣产、⽣活⽂化)、制度⽂化和精神⽂化。

(三)⽂化形成的时间机制和空间过程1、⽂化形成的时间机制2、⽂化的空间过程(四)地理环境的含义1、位置(机会和挑战)2、地表形态(⼭地、丘陵、平原、盆地、岛屿等)3、⽔⽂(江河湖泊)4、⽓候(风向、⽇照、温度、降⽔、灾害等)5、动植物和地下资源(五)地理环境是⼀个历史的范畴(六)地理环境与⼈类发展1、地理环境与⼈类的起源(4个冰期与3个间冰期)2、地理环境与⼈类种族的演化(⾝⾼、肤⾊、头型、⿐型、发式、胸腔、眼睑等)3、地理环境与⼈类⽂化的形成与发展(⾷、⾐、住、⾏、审美、哲学、社会组织、政治⽣活等)(七)⽂化变成最后的环境⼆、从⼈地关系论到⽂化地理学(⼀)⼈地关系论法国地理学家阿·德芒戎有句名⾔:“凡是⼈类⽣活的地⽅,⽆论何处,他们的⽣活⽅式中,总是包含着他们与地域基础之间⼀种必然的关系。

”他还特别指出,地理学家区别于社会学家的主要原因就在于:“社会学家倾向于只看⼈类集团的⼼理学⽅⾯,忘掉⼈和⼟地的联系”,⽽地理学家则认为“不能离开⼈所居住的⼟地来研究⼈,确认⼟地是整个社会的基础。

”(《⼈⽂地理学问题》,北京,商务,1999,第9-10页)事实上,⾃从来到这个世界的那天开始,⼈类就⼀直在认识、思考和探索我们的⽣活⽅式与地域基础之间所存在的种种必然关系,并由此⽽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地关系论(man-land relationship)思想:1、古典时期的⼈地关系论(荷马史诗、希罗多德、希波克拉底、亚⾥⼠多德)A、《荷马史诗》中的地理世界《荷马史诗》(约成书于公元前第⼋⾄第七世纪)所构勒的是⼀个模糊的、半神话的地理世界。

人文地理复习提纲

人文地理复习提纲

1、人文地理学中三大主题:人地关系的传统区域研究的传统空间分析的传统2、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对古代地理学具有奠基意义的两位德国地理学家:洪堡、李特尔3、人文地理研究基本主题:文化区、文化扩散、文化生态学、文化整合、文化景观4、文化区分类:形式文化区:形式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现象,或某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集中的核心区与模糊的边界的文化区。

中心:位置大体位于该文化区的中部或接近几何中心部位。

边界:在其周围地区,该文化的典型性则随距离的增加而减弱,可称之为外围区。

在其外围区向外的边缘开始出现另一种文化现象,形成两种文化相混的现象。

这个地区实际上是一种边缘区,是文化上的过渡带。

功能文化区:形成:该地文化特征受政治、经济或社会某种功能影响,其内部彼此之间有一种相互联系从而确定其分布范围的文化区中心:对该区内某种功能起协调和指导作用的所在地,如:首都、市政府等5、文化扩散分类:扩展扩散迁移扩散6、扩展扩散:是指某文化现象出现后,通过其居民,从该地向四周不断的传递,其所占据的空间也就越来越大。

特点:空间上的连续性7、文化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地理环境为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基础条件环境条件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加速或延缓作用环境条件差异性的影响人类活动产生的文化,改变了自然面貌,形成文化景观8、人文景观:亦称之为文化景观,是居住于该地的某文化集团因为满足其需要,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材料,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上自己所创造的文化产品。

(美)索尔主张以解释文化景观作为人文地理学研究核心。

(美)惠特尔西“文化史层”研究。

9、人地关系论环境决定论:强调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希腊)亚里士多德(法)孟德斯鸠(德)黑格尔(德)拉采尔(美)森普尔人地相关论(或然论):注重人对环境的适应与利用方面的选择能力(法)白兰士适应论:(英)罗克斯比生态论:(美)巴罗斯环境感知论:文化决定论:和谐论:10、(英)汤因比对文明的起源提出的原则:挑战与应战逆境美德中庸之道(德)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11、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方法论:经验主义方法论实证主义方法论人文主义方法论结构主义方法论12、农业人口的特征:婴儿存活率低,阶段性的饥荒和低营养,对流行病的抵抗力差,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死亡率呈现大幅度波动状态,出生率也相应变化,平均寿命低。

第九章 文化景观

第九章  文化景观


珠水流光
发布词:是珠水甜蜜的乳汁养育了广州,是珠水林立 的舟帆繁华了广州,是珠水革命的惊涛激扬了广州, 如今,又是这流光溢彩的珠水装点了广州的时代憧憬, 浅吟低唱色彩斑斓的都市歌谣。
云山叠翠
发布词:并非因为她的巍峨而入选历代羊城八景,只是表明 广州人对巍峨的永恒敬意。我们需要登高望远,送走闯海人 的征帆,我们需要登高望远,迎来四海的宾客。我们需要登 高望远,祝福我们这座都市在白云叠翠中长大。

杭州西湖十景

苏堤春晓、曲苑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 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 南屏晚钟、三潭印月。
案例1:广州八景
广州八景

宋代:扶胥浴日、石门返照、海山晓霁、珠江秋月、菊湖云影、蒲涧濂泉、光 孝菩提、大通烟雨。 元代:扶胥浴日、石门返照、粤台秋色、白云晚望、大通烟雨、蒲涧濂泉、景 泰僧归、灵洲鳌负。
荔湾胜境

发布词:如果说西关是最民间的广州,因而是最广州的广州,那么,你就 会领悟荔湾胜境的意趣。小桥水巷,大屋骑楼,歌女商贾等等构成了一幅 民间广州的清明上河图长卷,会魂牵梦萦地沉潜在你的记忆中。
科城锦绣

发布词:也许更为赏心悦目的风景还在未来,但是今天我们已经 异常振奋。因为在她的足音里,我们已经催发了生动的想象,并 且更新了我们的视觉传统和视觉观念。这是一种更长远的观看, 也是一种更富有内在震撼力的观看。
京族哈亭
京族独
研究性学习:中国的八景文化

八景文化是自宋代开始的记录城市风貌的历史文化活动。 八景起源于北宋画家宋迪创造的湖南《潇湘八景图》,米芾 为之题诗一组,后得宋宁宗皇帝丹笔御书八景组诗,随后即 传遍各地,并被收录于各地地方志当中,成为中国地方志中 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构成。 如著名的“潇湘八景”当中的平沙落雁、远浦归帆、江天暮 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等等。

文化景观—

文化景观—

城市景观的环层序列
在距北京三、四百里的圆周上,座落着张家口、承德、山海关、保定、 沧州等主要城市,垒起了一道坚实的京城防卫障。张家口是北京通往内蒙古和 晋北的西大门,山海关是京师东部锁钥之地,此二城市得地形之利,成为北京东、 西两面单一狭路的绝好防卫关口,北京南部平原没有屏障,往往是常规战争中 侵略者可能潜入的大门,因而位于太行山与白洋淀犄角之地的保定,其防卫功 能是依靠内部布局而得以体现的:双重城门变向设置以迷惑敌军;街道呈丁字 形,百步遇阻、十步而折,便于巷战。在距京更远处,是强权辐射下与京城若即 若离的石家庄、太原、德州等大城市圈。由于部分地脱离了京城,使他们规模 加大,成为局部区域的二次政治中心,然而京城的存在却使他们在全国的地位 很难提高。
பைடு நூலகம்
宗教景观的神人同构
宗教景观有着最高的象征价值,一个社会自然地把一些空 间神圣化,而其尊崇是通过个人或社会群体的自觉努力获得的。 中国的宗教信仰中神与人的界限一向是模糊的。长期“君君、 臣臣、父父、子子”的儒家礼教,使得百性习惯于对政治地位 高高在上者五体投地,特别是封建皇权统治时代。河北地域佛 寺、道观中就充斥着形形色色、神态各异的帝王神、清君神、 英雄神等神景观,不能不说其政权核心作用之强大。
漕运文化景观
河北东部低平原文化景观是在文化交流过程中奠定的。战国时,因地处 燕、赵、齐三国夹持之缘而多有往来。尔后历代,皆于此挖河筑渠,互通有 无,以满足政权巩固之需。汉末曹操率先“遏洪水入白沟以通粮道”,开凿 平虏渠、泉州渠等;隋开运河;唐代大兴漕运;金、元、明、清更依水道 仰赖江南物资,补给京城,人工渠道不断兴建。人为的深刻干预,使这里出现 了别具特色的漕运文化景观。
• 淀内壕沟纵横,河淀 相通,田园交错,水 村掩映。淀上波光荡 漾,水鸟啁啾,芦苇 婆娑,荷香暗送,构 成了一幅生态美景。 素有华北明珠之称、 亦有“北国江南、北 地西湖”之誉

索尔与文化景观

索尔与文化景观
文化景观
•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起已普遍应用。它是人类在地表活动的产物,是自然风光、田 野、建筑、村落、厂矿、城市、交通工具和道路以及人物和服饰等所构成的文化 现象的复合体,反映文化体系的特征和一个地区的地理特征。
• 美国地理学家索尔,C·O·在一九二五年发表的专著《景观的形态》中主张用实 际观察地面景色来研究地理特征,通过文化景观来研究文化地理。
景 观 差 异
5
大足石刻
中国重庆
皮影戏
非物质文化遗产
黄帝内经
记忆遗产
世界遗产

明孝陵
中国南京
界 遗

泰山
中国泰安
6
The end,thank you!
谢谢观赏
行为所创造的那些虽看不见、却可以感知的文化创造物
主 要 特 征4来自观差异文化景观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下 面我们分类阐述:
建筑:由于地形、气候复杂,民族众多,世界各 地住居类型和建筑风格地域性相当明显。 饮食:比如中国各地饮食调制习俗因环境特点而异,较有代表性的是:① 粤菜 ②川菜 ③鲁菜 ④淮扬菜 服饰:在中国,由于受地理环境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并在此基础上加 上文化地 理因素的限制,南、北方反映出迥然不同的服装文化景观现象。 音乐:不同地域造就不同风格、特色的音乐。中国的音乐存在明显的地域 差异,基 本差异存在于南方和北方音乐之间。 美术:环境对于美术的产生、发展、风格流派的形成及美术创作等都有着 深刻的影响。
文化景观则是指居住在其土地上的人的集团为满足某种需要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材料有意识地在自然景观之上叠加了自己所创造的景观景观中除了一些形象看得见的物体之外还包括许多看丌见的但又非常有价值的东西文化景观是人文地理学中文化地理学分支的研究对象形成因素空间性

文化景观概述

文化景观概述
文化景观
——活的历史、人的传承
• • • •
城规研 城规研 景观研 景观研
吕律扬 吴彦强 田恩铭 温宁
关注文化景观的背景
近10年来风景园林学科的研究热点
所谓“热点”,即在学科主要期刊近10年研究论文题录关键词统计中,选择在不同期刊里反复 出现频率10次以上的10个中文关键词和5个英文关键词作进一步研究,即可了解其发展动态。 通过文献研究,近10年来国际风景园林学科的研究热点是:风景名胜区、文化景观、世界遗产、 历史街区、地域文化、国家公园、人居环境、风景园林师、城市绿地、绿道、植物园、 GIS地理信 息系统、Remote sensing遥感、Wetlands湿地、Ecosystem services 生态系统设施. 由此可见,文化景观是当前国际风景园林界和遗产界的热点。我们通过对文化景观的理论和实 践脉络进行梳理,分析文化景观的意义,概述国际发展动向,从而尝试为同学们了解文化景观提供 参考框架。
2)建筑:历史遗留下来的建筑物、构筑物以及遗址,它反映了地域的建筑文化、社会职能 或与特殊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相关,是文化景观的重要载体形式。
3)空间:由山体、水体、植被等自然要素或建筑、构筑物等人工要素所围合或限定的物质 空间,具有材料、形状、质感和色彩等性状。它不仅意味着抽象的地点,而且是关于环境 特征的一个具体表达。
③关联性文化景观, 这类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以与自然因素具有强烈的宗教、艺 术或文化相联系为特征, 而不以不突出或缺失的文化物证为特征。
美国国家公园管理署将文化景观分成四大类: ①历史遗址: 一处与某一历史事件、活动或人物有重要关系的景观。
② 历史设计的景观: 一处由景观设计师、造园师、建筑师或园艺师依据设计原则有意识 设计或规划的景观; 或者是由一位业余造园师以一种已被认定的风格所造之景观。美学 价值在其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实例包括有公园、校园与豪宅庄园。 ③历史乡土景观: 一处由于人类活动或占有演化而形成的景观。他们可以是像农庄一样 的单栋建筑, 或者是像沿着河谷边的历史农场区。实例包括了农村、工业复合建筑与农 业景观。 ④人种史景观: 包含与人类有关可以被定义为遗产资源的自然与文化资源。实例是当代 聚落、宗教圣地与大型地质结构。

人文地理学名词解释

人文地理学名词解释

人文地理学流派regional geography区域地理学派代表人物:美国地理学家哈特向,源自19世纪德国的赫特纳。

观点:区域是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在区域中自然和人文复合在一起。

cultural geography文化地理学派代表人物:美国地理学家卡尔·索尔观点:人类的所有活动都是人类的文化,人类文化的地理现象就是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humanistic geography人文(人本)主义地理学派代表人物:美国地理学家段义孚(Yi-fu Tuan)观点: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其研究目的也是为了人,每个人各有不同,我们在研究时要注意这种不同。

quantitative and spatial geography计量-空间地理学派代表人物很多观点:利用数学、系统科学和计算机技术研究人类空间活动,并建立人类活动的空间模型。

radical geography激进主义地理学代表人物:美国地理学家哈维(David Harvey)观点: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分层的理论为基础,分析不同阶层的人们活动的空间特点和规律。

feminist geography女性(女权)主义地理学观点:研究社会中女性群体行为(活动)的空间特点和空间规律。

(新旧女权主义有差别)女性主义地理学着眼于社会如何创造性别结构形式,怎样致力于通过社会变化结束性别不平等的一个项目中改变空间形式。

(旧)研究社会中女性群体行为(活动)的空间特点和空间规律。

(新)后现代地理学post-modernism geography代表人物:索哈(E. Soja)观点:反对传统的、规范的、普适的地理规律研究。

研究的方法论经验主义地理学实证主义地理学注意两点:1)实证主义不是举实例2)实证主义与经验主义的主要区别在于不是对经验的归纳或对理论的演绎,而是在经验基础上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结构主义地理学表层结构(空间现象结构)——多样的深层结构(文化内具有共通性)——不变的人文主义地理学观点: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其研究目的也是为了人,每个人各有不同,我们在研究时要注意这种不同。

文化地理学

文化地理学

文化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文化空间组合的一门人文地理分支学科,也是文化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研究地表各种文化现象的分布、空间组合及发展演化规律,以及有关文化景观、文化的起源和传播、文化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环境的文化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文化地理学的研究,旨在探讨各地区人类社会的文化定型活动,人们对景观的开发利用和影响,人类文化在改变生态环境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该地区区域特性的文化继承性,也就是研究人类文化活动的空间变化。

除此之外,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也是文化地理学研究的内容,例如干旱、半干旱地区不适合发展耕作业,因此就发展了牧业,进而形成了游牧文化。

社会组织作为制度文化,也是文化地理学研究的对象。

所以说,文化的产生与发展,与自然地理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文化地理学发展简史编辑文化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经过近90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稳定的学科研究框架及研究方法。

作为人文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与远在希里多德、公元前五世纪希腊历史学家和斯特雷波(古希腊地理学家)时代的学者有重大关系。

被称为人文地理学之父的德国地理学家卡尔·李特尔(1822年),关心人类文化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李特尔以后的几十年,美国学者G .P.马什(1864年)研究了人类活动改变陆地的方式。

可是另一位地理学家弗里德里克·拉采尔(1891年)为人类文化的地理研究或给他创造的人类学一词提供了一个线索。

他在1866一1875年考察了美国和墨西哥,被美洲生活方式的各种文化类型(德国人、中国人、印度人和非洲人)的贡献所感动。

他阐述了由文化的结合所引起的地理模式的总的思路。

与拉采尔在德国发现了人类地理学的同时,法国地理学家维达尔(1899年)带动了法国文化地理学的发展。

维达尔在他开辟的索帮被任命为主席,他提出了人类文化与他的地理特征。

他发展了作为继承人类集聚特征的生活方式的概念。

[1]1822年,李特尔便对人类文化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兴趣。

人文地理学学习提纲_ 第四章

人文地理学学习提纲_ 第四章

第四章文化与人文地理学第一节地域文化系统的构成文化的概念1.文化:是人类创造的产物,精神和物质的复合整体,历史的积累和选择的结果,和人类行为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2.文化结构(1)物质文化:满足人类生活和生存需要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所表现的文化。

不仅包括人类创造的各种物质产品,也包以非物质方式所保存文化特质,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地域性。

(2)制度文化(社会文化):是人类处理个体与他人、个体与群体之关系的文化产物。

(3)精神文化:是人类的文化心态及其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包括价值观、伦理、道德、信仰、风俗、艺术等等人文地理学中的文化与研究趋向1.人文地理学中关于文化的理解:人们日常生活实践中所形成的一套共享的意义系统,包括价值、信仰、习惯,以及有关信仰、语言、家庭、性别、性等观念上的认同地域文化系统1.文化系统:指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要素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群体的总体特征。

核心要素:宗教、语言。

2.地域文化系统概念:“人——文化系统——环境”共同构成地域文化系统。

人——人以及人的行为活动;环境——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文化系统——人与环境联系的纽带,不仅是对环境也是对人类自身产生作用的媒介。

3.文化特质(cultural traits):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既可指某个行为因素,也可指某种生产工具,某种思想、观念等,也称为文化因子。

4.文化综合体(cultural complex):一组相互联系的文化特质所形成的有机整体,又称文化丛。

5.文化系统(cultural system):特定地域内,各种具有地域特征的文化综合体的集合。

在空间分布上具有地域整体性。

其界定涉及到种族、语言、宗教、历史、传统等方面。

6.文化生态关系:文化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也可延伸为文化与社会文化环境关系。

包括直链型(线性因果关系)、网链型(强调人的选择能力)、社会型文化生态系统(人类环境关系中人对环境物象、观念的研究)第二节文化的起源与扩散文化的起源1.文化源地(hearth of culture):某种文化的发生地,并且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着该文化的核心区域地位,能够持续地产生革新,推进文化的演进和扩散。

索尔景观形态学

索尔景观形态学

索尔景观形态学(Sauerian Morphology)是美国地理学家卡尔·奥古斯特·索尔(Carl O. Sauer)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一种景观研究方法,主要研究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改造。

索尔景观形态学认为,人类的文化和技术活动不仅影响自然环境,而且还塑造着地貌、植被和动物群落等自然要素的空间分布和形态。

因此,要全面了解一个区域的景观特征和演变规律,需要综合考虑其自然环境、人文历史和文化地理等多种因素,探索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索尔景观形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地貌类型、土地利用、植被分布、水文系统、气候条件、文化遗产和人类活动等。

通过对这些要素的分析和比较,可以揭示一个地区的演化历程、发展趋势和未来方向,为生态环境保护、城市规划和旅游开发等提供科学依据。

索尔景观形态学具有综合性、历史性和地理学特色,已被广泛应用于地理学、环境科学、人文地理学、考古学和规划学等领域。

文化景观

文化景观

大韵天地景观艺术(北京)有限公司——文化景观摘要:文化景观是人文地理学中文化地理学分支的研究对象。

“文化景观”这一词自20世纪20年代起即已普遍应用。

C.O.索尔在1925年发表的著作《景观的形态》中,认为文化景观是人类文化作用于自然景观的结果,主张用实际观察地面景色来研究地理特征,通过文化景观来研究文化地理(见文化景观论)。

一、文化景观(人文景观)分类文化景观的划分按形态可以分为物质文化景观和精神(非物质性)文化景观。

前者是在大自然提供的物质基础上,创造出来的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凝聚物;后者是在客观物质环境的作用下,人的文化行为所创造的那些虽看不见、却可以感知的文化创造物。

物质文化景观:物质文化景观是物质文化的外在表现,主要是指人造的实物景观,跟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相关。

如装饰品、建筑、雕塑(在美术家对文化景观的影响中,雕塑是最强烈的。

埃及的纪念性建筑和雕塑一直是尼罗河两岸的主要景致。

)景观等。

精神文化景观:体现人们美学感受的文学、美术、音乐、戏剧等,反映社会组织形式的制度、机构、风俗习惯等。

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是连在一起的,不能截然分开,不能错误地认为精神文化是抽象的、没有物质形态的。

实际上,精神文化不一定没有物质形态,如街头雕塑。

二、部分城市文化景观赏析1、耶稣山世界最大的耶稣雕像,从山下远远眺望,感觉就像是一座十字架牢牢钉在山丘上。

有一些巴西里约热内卢的味道,人们可以由像内的楼梯登上基督的肩上,眺望大海与头顿市的全貌。

2、自由女神像防洪纪念塔于1886年10月28日矗立在美国纽约市海港内的自由岛的哈德逊河口附近,被誉为美国的象征。

3、防洪纪念塔哈尔滨英雄城市的象征,为纪念1957年哈尔滨人民战胜特大洪水、修筑永久性江堤而建造,象征着哈尔滨人民坚强不屈的精神。

4、五月的风该雕塑以青岛作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索这一主题充分展示了岛城的历史足迹,深涵着摧人向上的浓厚意蕴。

三、大韵过往文化景观:1、耕读传家为牟氏庄园设计耕读传家雕塑群,并撰写耕读传家赋。

文化景观论和文化景观形态学

文化景观论和文化景观形态学

文化景观论和文化景观形态学文化景观论出自《文化地理的新近发展》,是人地关系理论中一种主张,是环境科学的先导性理论思想之一。

基本资料文化景观包括一个地域单位(景观单元)的地理特征的地区文化现象的复合体,如由田园风光、建筑、人物、服饰、道路和交通工具、客肆等所构成的复合体。

美国学者索尔(Sauer,1989-1975年)在《文化地理的新近发展》(1972)一文中,把文化景观定义为“附加在自然景观上的人类活动形态”。

他受到德国学者C.O.施吕特尔(C.O.schul üter,1872-1952)和S.帕萨格(S.Passarge,1867-1958)的影响,强调通过实际观察地面景观来研究区域地理特征。

他认为地理学研究地球表面按区域联系的各种事物,其中包括自然事物和人文事物以及它们在各个区域的差异,主张人地关系研究以解释文化景观作为核心。

景观理论在苏联受到重视,苏联学者于近年来特别强调文化景观的重要性。

观点文化景观论是认为应当从研究文化景观来分析人地关系的观点,是人地关系论的一种学说。

文化景观论认为,文化景观是地面上可以感觉到的人文现象的形态,人文地理学应该研究这种人类及其劳动所创造的能反映人类集团的文化和经济的景观。

概念与发展F.拉采尔最先系统地阐明文化景观的概念,他称之为历史景观(见景观)。

他主张对田地、村落、城镇及道路等进行分类,以便了解其分布、相互联系和历史起源。

文化景观论是由德国地理学家O.施吕特尔提出的。

他在1906年提出文化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区别,并要求把文化景观当作从自然景观演化来的现象进行研究。

他把文化景观分为可动的和不可动的两种形态,前者指人以及随人移动的货物等;后者通过文化作用于景观的全部效果来反映,如道路及其型式。

美国地理学家C.O.索尔继施吕特尔之后提倡文化景观论,他在1925年发表的《景观的形态》一文中,把文化景观定义为由于人类活动添加在自然景观上的形态,认为人文地理学的核心是解释文化景观。

人文地理考试题目及答案

人文地理考试题目及答案

人文地理课考试题目一、简答(6′×10 = 60′)1、低碳经济(不确定)答:“低碳经济”一词最早见诸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主要有如下要素:特征是低能耗、低污染;关键是节能减排;尺度是全球范围;范畴是生产和消费两大领域;途径是技术创新、产业调整、体制革新;目的是寻求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From 百度:(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2、低碳城市的构成内容答:1)新能源利用。

可概述为清洁能源和再生能源。

狭义地讲,指氢能、风能、水能、生物能、海洋能、燃料电池等可再生能源;广义地讲,包括在开发利用过程中采用低污染的能源,如天然气、清洁煤和核能等。

2)清洁技术。

包括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

循环经济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清洁生产是从资源开采、产品生产、产品使用和废弃物处置的全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减少消耗和污染物的产生。

3)绿色规划。

一方面,在产业规划中,要加快改造高碳产业、高碳工艺,提高企业准入条件和排放标准;另一方面,在交通规划中,要控制私人交通出行的数量,降低单位私人交通工具的碳排放量。

4)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的建设包括:建筑节能政策与法规的建立;;建筑节能设计与评价技术、供热计量控制技术的研究;可再生能源等新能源和低能耗、超低能耗技术与产品在住宅建筑中的应用等;推广建筑节能等。

5)绿色消费。

倡导和实施一种低碳的消费模式,一种可持续的消费模式,在维持高标准生活的同时尽量减少使用消费能源多的产品。

从日常生活做起,节省含碳产品的使用,实行可持续的消费模式。

3、人居环境的构成系统答:1)自然系统a)自然指气候、水土地、动植物、地理、地形、资源、环境评价及土地利用等。

陶瓷文化景观中的文化符号

陶瓷文化景观中的文化符号

陶瓷文化景观中的文化符号作者:王伦孙静艺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29期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符号学视角下陶瓷文化景观汉英翻译研究”(编号:14WX210)的研究成果之一。

摘要:陶瓷文化景观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国陶瓷文化符号,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又具有符号的传播特征,是传播中国陶瓷文化的有效媒介。

关键词:文化景观;陶瓷;文化符号;传播[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9--02一、文化景观景观是各种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地域综合体[1]。

景观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种。

自然景观就是大自然天然形成的景观,几乎没有经受过人类的外在影响。

人文景观是经过人类的作用而形成的景观,人文景观也叫做文化景观。

文化景观是文化地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最早论述文化景观的学者是法国知名人文学家和人文地理学家拉采尔,他著有《人类地理学》和《民族学》,在这两部著作中,拉采尔均对人文景观进行了论述,并对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行了论述,他从人类发展史角度出发,指出人文景观代表了人类的发展历史。

美国气象学家留特根斯则把文化景观归入地理学研究的范畴。

美国地理学家索尔对文化景观做出了较为客观的定义:文化景观就是附加在自然景观上的人类活动的形态[1]。

他在自己的专著《景观的形态》(1925)中提出要通过观察地面景色来研究地理特征,要通过观察文化景观来研究文化地理。

美国伯克利学派文化地理学家Wager and Mikesell(1962)将文化景观定义为人类不同团体之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产品[2],这个产品能够体现特定的文化特征和某一地区的文化偏好,文化景观是自然界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共同结果。

Robert Melnick ( 1984)认为文化景观是人类活动和思想在自然景观基础上所形成有形证据[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把文化景观定义为人类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所形成的有形证据,这些有形证据必须具有一定的价值,并能够代表某一地区的文化特性[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磁器口古镇
主要特征
• 功能性:文化景观(不管是残破的还是完好的)对人类社会都具有功能意义 • 空间性:具体表现在如下二个方面: (1)任何文化景观都占据一定的空间 • (2)每个文化景观所处的空间位置是相对固定的 • 时代性:每个文化景观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必然带有创造或生产它的那个时代
的特点 • 物质性:它是是物质文化的外在表现 • 非物质性:精神文化景观(非物质性)是在客观物质环境的作用下,人的文化
2
文化景观 概述
• 文化景观则是指居住在其土地上的人的集团,为满足某种需 要,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材料,有意识地在自然景观之上叠 加了自己所创造的景观
• 的、但又非常有价值的东西
• 文化景观是人文地理学中文化地理学分支的研究对象
形成因素
• 心理要素,对环境的感应和反映 • 政治要素,对土地的配置和区划 • 历史要素,民族、语言、宗教和习俗 • 技术要素,利用土地的工具和能力 • 农艺要素,品种和耕作方法的改良等 • 经济要素,供求规律和利润等。
索尔与文化景观
2013级 自然地理学 刘欢
目录CONTENTS
索尔与文化景观
2
文化景观概述与形成 3
主要特征
4
景观差异
5
世界遗产
6
索尔(1889~1975)
• Sauer,Carl Ortwin • 美国地理学家。主要研究沙漠地区、热带地区的景观,以及
印第安人的人文地理和东南亚、美洲等地的农业地理。创立 美国人文地理学的景观学派。主张通过实际观察地面来研究 地理特征,重视不同文化对景观的影响,认为解释文化景观 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核心。著有《景观的形态》等。
景 观 差 异
5
大足石刻
中国重庆
皮影戏
非物质文化遗产
黄帝内经
记忆遗产
世界遗产

明孝陵
中国南京
界 遗

泰山
中国泰安
6
The end,thank you!
谢谢观赏
文化景观
•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起已普遍应用。它是人类在地表活动的产物,是自然风光、田 野、建筑、村落、厂矿、城市、交通工具和道路以及人物和服饰等所构成的文化 现象的复合体,反映文化体系的特征和一个地区的地理特征。
• 美国地理学家索尔,C·O·在一九二五年发表的专著《景观的形态》中主张用实 际观察地面景色来研究地理特征,通过文化景观来研究文化地理。
行为所创造的那些虽看不见、却可以感知的文化创造物
主 要 特 征
4
景观差异
文化景观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下 面我们分类阐述:
建筑:由于地形、气候复杂,民族众多,世界各 地住居类型和建筑风格地域性相当明显。 饮食:比如中国各地饮食调制习俗因环境特点而异,较有代表性的是:① 粤菜 ②川菜 ③鲁菜 ④淮扬菜 服饰:在中国,由于受地理环境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并在此基础上加 上文化地 理因素的限制,南、北方反映出迥然不同的服装文化景观现象。 音乐:不同地域造就不同风格、特色的音乐。中国的音乐存在明显的地域 差异,基 本差异存在于南方和北方音乐之间。 美术:环境对于美术的产生、发展、风格流派的形成及美术创作等都有着 深刻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