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善积德与行凶作恶的因果循环报应规律
人生的因果规律
人生的因果规律人生是一条漫长的旅程,每个人都会经历不同的起伏和波折。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有些是好的,有些是坏的。
但是,无论是好是坏,它们都是我们人生中的因果规律。
一、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是人生中最基本的因果规律。
如果你做了好事,你会得到好的回报;如果你做了坏事,你会得到坏的回报。
这个规律不仅适用于个人,也适用于整个社会。
如果一个社会充满了善良和正义,那么这个社会就会变得更加美好;如果一个社会充满了邪恶和不公,那么这个社会就会变得更加黑暗。
二、付出与收获成正比在人生中,你得到的回报通常与你所付出的努力成正比。
如果你想得到更多的回报,你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这个规律适用于各个方面,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人际关系。
如果你想在某个领域取得成功,你就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三、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在人生中,机会并不是随时都会出现的。
如果你想抓住机会,你就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这个规律适用于各个方面,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创业。
如果你想在某个领域取得成功,你就需要提前做好准备,以便在机会出现时能够抓住它。
四、态度决定一切在人生中,态度决定了你的一切。
如果你拥有积极的态度,你就会更容易取得成功;如果你拥有消极的态度,你就会更容易失败。
这个规律适用于各个方面,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人际关系。
如果你想在某个领域取得成功,你就需要拥有积极的态度,以便克服困难和挑战。
五、时间是最宝贵的财富在人生中,时间是最宝贵的财富。
如果你浪费了时间,你就会失去很多机会。
这个规律适用于各个方面,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娱乐。
如果你想在人生中取得成功,你就需要珍惜时间,以便更好地利用它。
总之,人生中的因果规律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你能够理解和遵守这些规律,你就会更容易取得成功。
无论你面对什么样的挑战和困难,只要你坚持不懈地努力,你就一定能够克服它们,取得成功。
关于因果 古语
关于因果古语因果关系是世间万物互相影响、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
在古语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关于因果关系的智慧和哲理。
下面,我将以古语为线索,讲述一些关于因果的故事。
一、因果报应古语有云:“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这句话告诉我们,人们的行为会带来相应的结果。
善行会得到善果,恶行会招致恶果。
这就是因果报应的真实写照。
从前,有个人叫做张三,他为人忠厚善良,乐于助人。
一天,他看到一个老人摔倒了,便立即上前扶起老人,并送他回家。
没想到,这个老人竟然是一个仙人,对张三的善行表示感激。
仙人告诉张三,他将得到一个宝物,只要他有什么愿望,都可以实现。
于是,张三许下了一个愿望,希望能够给身边的人带来更多的快乐和帮助。
从此以后,张三的生活变得幸福美满。
相反地,如果一个人行为恶劣,欺骗他人,伤害他人,最终他也会收到相应的惩罚。
就像古语所说:“恶有恶报。
”一个行为不端的人,最终会自食其果,受到应有的惩罚。
二、因果循环古语中还有一句:“因果循环,无始无终。
”这句话告诉我们,所有的事物都在因果循环中,没有始终。
从前,有个人叫做李四,他是个贪婪的商人,只顾自己利益,对待员工和顾客都十分苛刻。
他不断地欺骗别人,追求短暂的利益。
然而,他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将会给他带来不幸。
后来,由于李四的恶行,他的生意逐渐衰败,员工和顾客纷纷离开他。
他的财富和地位也一去不复返。
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决心改正。
然而,他的改变并不容易,他需要通过努力和付出才能够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原谅。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因果循环是无始无终的。
我们的每一个行为,都会在未来产生相应的结果。
如果我们做了坏事,最终我们也会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只有通过积极向善的行为,我们才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迎来美好的未来。
三、因果无常古语中还有一句:“因果无常,须悔过从善。
”这句话告诉我们,因果关系是无常的,我们应该懂得悔过和向善。
从前,有个人叫做王五,他是个贪玩好色的人,整日无所事事。
他不顾家人的劝告,沉迷于游戏和享乐,对身边的人漠不关心。
因果 循环 报应 例子
因果循环报应例子
因果循环是指一个人所做的事情会带来相应的结果,这种结果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坏的。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因果循环的例子,下面是一些常见的例子:
1. 恶人自有恶人磨:当一个人做了坏事后,很可能会遭到报应。
比如,一个欺负别人的人可能会被别人反过来欺负,或者他自己也会遭受到别的不幸。
2. 善有善报:当一个人做了好事后,也会有好的回报。
比如,一个乐于助人的人可能会获得别人的支持和帮助,或者会有好运降临。
3. 因果循环延续:有时候一个人所做的事情不仅仅影响到他自己,还会影响到他的后代。
比如,一个父亲如果不好好管教自己的孩子,那么这个孩子可能会沿袭父亲的错误行为,导致整个家庭陷入不幸。
4. 心灵相通:有时候只是一种心态的转变就可以改变整个局面。
比如,当你对别人抱有善意和同情时,别人也会对你怀有同样的感情,从而让你在人际关系中更加得心应手。
总之,因果循环是一个深刻的道理,我们需要时刻关注自己的行为,不断修正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态度,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顺利。
- 1 -。
积德行善必有后福,心存善念天必佑之
积德行善必有后福,心存善念天必佑之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善人,为官的如孔孟之道,积德行善必有后福,《易经》中有一句话叫“心存善念,天必佑之”,在中国文化中。
一个人如果心存善念去做善事的话是会得大福的,但是一旦犯了恶业,这一生就再也没有什么福可享了。
当然我们做过不好的事不一定是坏事。
如果你把那些恶人给消灭掉了,他最后可能会得到一个好结果。
所以人必须要好好地去行善积德。
否则是会招来灾祸的!因为它叫因果关系!那么下面我们就说一说吧。
希望能够帮到你。
一、因果关系第一:因果是个概念,那这个概念呢?可以简单的理解成有善心的人或人行前的行为都是善的,但如果一个人对别人的行为,哪怕很小的时候做了善事也会受到别人的嫉妒,但是如果你长期积累形成了习惯而且很难改变。
所以从这个方面来看的话,只要你经常做善事就没问题了。
而且很容易得福报,因为只有多做善事才能获得更多福报。
第二:因为因果很难改变,但是我们必须要坚持才能把它变成一个好的结果。
每个人都是因果这样一个东西,我们应该要好好去做善事,只有这样才能够避免灾祸和恶果的出现和发生!我们都不想遇到坏事,因为我们心里总是想着坏事或者是一些不好的事情。
但是我们必须做好一个善恶有报这句话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善事做了之后是会给你带来好处的!如果说这个事情能成好的话呢?所以说我们应该怎么样才能把这种因果关系给消灭掉呢?只有这样才可以很好的防止这种事情发生啊!二、善恶之报人们都会对这种因果报应进行一个总结,就是说在很久以前就是你做过恶事的,你现在在某个地方做善事的时候,是被那一些人或者是说一些坏人给攻击的。
但是如果没有经过那个阶段,最后受到这些报应,所以说呢,善恶之报,早知道也无妨,何必一定要去做呢?一个人如果在当时也是没有勇气做善事的时候,当时那个时候你没有那么多钱财,还有很好的人脉资源能够帮助到你,其实后来也很好。
但是如果一个人想自己通过这种方法也可以实现自己的目标的话他就不会做这个恶事的时候呢?他就会变得很善良的人。
为什么有些人一做坏事就有报应,而有些人一做善事就事事不顺
为什么有些人一做坏事就有报应,而有些人一做善事就事事不顺在生活中有两种人,有一种人,如果积德行善就会事事顺利,一做坏事,不出几天必有报应。
而另一种人却正好相反,吃喝嫖赌抽,事业生活依然顺利无比,忽然善心发作,想做点好事,却立刻就会遇上倒霉事。
往往人都是只知道自己的经历。
于是,前者无比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而后者则对这种说法嗤之以鼻。
旁观者或是涉世不深的人则看得一脸懵,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因果报应到底是有还是没有啊?因果报应当然是有的。
但每个人前缘不同,今生造业也有差别。
对于善良的人来说,善根坚固,有善神庇护,只要你处处与人为善,生活就会顺遂无比。
对于恶人来说,恶业造作得多,也有恶灵围绕,一旦你想改恶从善,就会横加阻挠,绝不让你弃暗投明。
因此,身为善人而迂腐到以为世上只有善,那是过于单纯了,而身为恶人以为善人好欺负,那你也是经历得太少了。
这就是道家太极图的含义,有黑有白。
善人再善,一旦触及到底线,也会反击,否则,如何维护自身的生存呢?菩萨低眉,金刚怒目,这就是白中有黑。
恶人再恶,若丝毫没有善心,真的只知打砸抢,那早就激起了公愤,他必然要有善良的一面,哪怕是只对有限的人。
这叫黑中有白。
善人或者恶人,是会彼此转化的。
而这个转化过程,都很艰难。
在善人变恶的过程中,过去庇护过你的善神及眷属都会出来阻挠和警告,使这个人气运变坏,事事不顺,如果坚持要从恶,会出现精神混乱,乃至分裂的情况。
但是,通常都不会有生命危险,基本的生活还是有保障的。
甚至时不时有贵人相助,毕竟他们的目的,只是让你不再作恶而已。
恶人想变善,更艰难。
因为你曾经的庇护者宁可毁掉你,也不肯放过你。
这也是一些初发心皈依佛门的人为何会生活中出现各种阻碍,听到种种声音,经历各种恐怖,甚至精神失常的原因。
情况最严重者会有自杀幻觉、自残倾向,身体出现各种疼痛,家庭变故,流离失所等现象,过程苦不堪言,甚至有生命危险。
但只要你坚持向善,在绝望中还是会有一线生机。
善恶皆有报应,祸福自有天理
善恶皆有报应,祸福自有天理《烟雨唱扬州》这首歌中有这样一句话说:善恶皆会得报应,祸福自然有天理。
人在做,天在看,善恶终有报,福祸皆有因果。
做人,—旦没了良心,就会作恶不断,赶尽杀绝,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
而心善之人,行善事,终有好报,作恶之人,不僮晦悟,步步相逼,走向绝路。
善恶皆有报应,祸福自有天理01天狂必有雨,人狂必有祸恶狗怕揍,恶人怕斗。
一个人太嚣张,不把别人放在眼里,到处仗势欺人,这样的人,总有一天会遭殃。
《小娘惹》中的查理张父子,就是这样的人。
他们品行不正,狼狈为奸,卖国求荣,嚣杂跋扈,利益剥削,到处陷害别人。
所以这种恶人,归根于一句话:恶人还需恶人磨。
查理张看上了菊香,而黄家怕得罪查理张,就把这个从小当成佣人养的菊香嫁给查理张,菊香不愿意,逃走了。
而在逃走的途中遇到了人贩子,被查理张救了出来抓回到酒店中,想要霸占她。
菊香不从,从她手中逃了出来。
于是查理张便记得在心,当日本军侵占新加坡的时候,查理张为了讨日军开心,就处处阿谀奉承,对其他人们赶尽杀绝。
战争结束以后,也过了很多年,查理张的儿子也从英国回来,之后也看上了菊香的女儿月娘,想要霸占,但是被玉珠所救,结果玉珠被查理张的儿子给玷污了。
之后黄家为了脸面,把玉珠嫁给了查理张的儿子,他不但没有爰玉珠,而是折磨玉珠,虐待玉珠,就把玉珠当成了一个玩物,还让给了外国人去玩弄。
查理张父子在都是做看同样缺德的事情,他们还在生意上,为了自己的利益,争锋相对,到处陷害竞争对手,还把黄家坑到破产。
因为他们父子利用了黄家的傻儿子黄天宝,蛊惑他去杀人,然后给他们家生意,这样傻儿子黄天宝就这样被他们父子利用了。
后来,查理张父子也是死在了黑化的黄天宝手中。
做人做事,如果没有道德,没有底线,尽做伤天害理的事情,人不收,也自有天收。
善恶皆有报应,祸福自有天理02做人别算计,迟早会完蛋!做人,不能去算计别人,因为算来算去,算到自己头上。
人应该以善为本,善行天下。
《上错花轿嫁对郎》中齐家因为人丁单薄,老太君便要了自己的外孙子柯世昭进齐家帮忙打理生意,却不知道这个柯世昭是一个心机彳艮重,专门算计别人的伪君子。
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
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内容摘要: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一般被人称作因果定律,其实在佛教里面的全称,是因缘果报定律,不会善有恶报。
只是一个很实在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现象而已。
就如同物理中牛顿三大定律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一样是世间普遍并且通用的法则。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这简单的四个短语与物理学中的概念,思想存在着某些不谋而合的共通之处。
关键词: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物理学1.经典物理学中的因果概念科学的考察都是从某种确定的假设出发的,人们在某种意义上也把它视为科学考察的目标,并且所有的知识都应溯源于它。
以往科学的发展表明,几乎没有任何其他科学假设像人们通常所谓的“因果假设”那样,具有如此深远的影响如此重要的作用。
这种假设可表述为:科学研究事实上也就是“因果关系研究”。
因果律是一个客观规律,是超经验的先验的。
(1)“相对性”概念自然界中所有的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绝对静止不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在观察一个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时,总要选取其他物体作为标准,选取的物体不同,对物体运动情况的描述也就不同。
这就犹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中所谓的善与恶并不是绝对的概念,善恶只是相对于人的主观观念而形成的结果,但是无论善恶总会有其想对应的结果,这就是所谓的因果理论。
(2)“必然性”概念罗素说:“如果说B‘必然’跟随着A,那么这只是表示,依照某种普遍的准则——这一准则已被大量的观察所证实,并且没有在任何情况下被证明是假的——B类事件是紧跟A类事件出现的。
这里我们无需任何‘强制’概念,好像是原因强迫结果出现似的。
强制概念之不适合于结果,就如同它不适合于原因一样。
如果说原因强迫结果出现,那么,这个说法正如同人们反过来说结果强制原因出现一样,会导致同样的谬误。
强制是一个拟人论的概念。
一个人在想做某件事情时,却被强迫去做相反的事情;但在既不考虑人的愿望,也不考虑动物的愿望的地方,强制概念是不适用的。
善福恶祸道理的运行方式
善福恶祸道理的运行方式善福恶祸的自然规律有两种作用形式,即有形方式与无形方式。
其有形的作用方式就是让走正道之人富贵平安健康、让走邪道之人贫贱困苦多病。
其无形的作用方式就是指人在做了善恶后的情绪思维和理性思维的消长互换之方式。
善福恶祸的自然规律在人及动物的无形精神世界中有其固有的运作方式:当一个人做了正事或有利于他人的功劳,其人的想法就是将来肯定得福,至少免祸,所以其人情绪就安宁,情绪思维的活动量减小,思想不受情绪之破坏,理性思维增加,对人事的观点就会合理、能准确指挥身体做出接受财名位等福庆之言行而不是拒绝;同时无形的精神作用还能指挥身体做出排除贫贱困苦等祸害之言语而不是接受。
由于记忆的作用,这种情形被维持、直到得福或免灾被完成的那天,才会终止,人才会平静。
另一方面,当一个人做了邪事或有害他人的罪过,其人的想法就是将来肯定得祸,至少减福,所以其人情绪就恐惧害怕,情绪思维的活动量特大,思想被情绪彻底破坏,理性思维减弱,对事物的观点就会颠倒错误失道理、彻底情绪化、彻底非理性化,并以有害自己的命令指挥身体做出拒绝财名位等福庆之言行而不是接受;同时无形的精神作用还能指挥身体做出接受贫贱困苦等祸害之言行而不是排除。
由于记忆的作用,这种情形被维持、直到得祸或失福被完成的那天,才会终止,人才会平静。
这种在自己做出善恶之后的无形精神之运动方式是人的本能或自性,就像吃饭消化成长一样,是先天的,也是客观的,是不可人为改变的。
所以做邪恶增福减祸或做正善增祸减福,是办不到的。
要清楚地认识人事,不能仅观察人事的有形表现,而应辨明人事的无形的情绪、想法、观点及其变化规律,这一点才是识别认清人事的真正技能,也是区分人才高低的唯一标准。
识人事方面要内外兼顾,在做事方面,更要内外兼顾,不但要做好有形可见的表面,也要做好无形不可见的内在。
表面上以大众所赞美的方式进行,内心要严肃地反向思考,表面上热爱和内心里提防是绝对不可缺一的。
对表面反向思考,对内心反向表现,才是全面控制事情运动和完成目标的关键。
善恶有报:行善与作恶,因果报应终有定数
善恶有报:行善与作恶,因果报应终有定数有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同时又有俗话说“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两种说法截然不同。
前者意思是,好人有好报,坏人有恶报;后者意思是,好人没好报,坏人反而有好报。
两种说法虽有冲突,但是,无论行善还是作恶,因果报应终有定数,通常情况下,好人终归有好报,坏人终归有恶报。
01.好人好报,坏人恶报,实属必然“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讲的是因果报应,主要是规劝人向善,多做好事,不做坏事。
做好事终究有好的回报,做坏事终究会有坏的报应。
孔子说:“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大意是说,一个人不坚持做好事,就不能成为声誉卓著的人;不长期干坏事,就不会成为身败名裂、自我毁灭的人。
也就是说,善恶无论大小,都不可掉以轻心,积小善可以成大善,积小恶可以酿大祸。
《三国演义》中,刘备在向诸葛亮托孤时,对儿子刘禅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意思是说,不要以为好事小就不去做,坏事小就去做。
好事要从小事做起,坏事也要从小事开始防范。
如果一个人向善,好事从小事做起,长期做好事,久而久之,就会积小善为大善,得到众人的肯定,甚至受到国家的表彰。
如果你帮助了别人,别人也有可能以同样的方式,或以另外一种方式回报你。
所以,做了好事,最终会赢得善报。
相反,如果一个人灵魂肮脏,坏事不从小事开始防范,小错不改,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逐渐铸成大错、特错,从而引起他人的怨恨、社会的公愤,甚至因伤害别人而遭到报复,或因触犯国家法律而受到惩罚。
所以,做了坏事,终究要遭到报应。
常言道: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伤害别人,就是伤害自己。
其中也包含“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理。
如果你上有老、下有小,你孝敬父母,对你的父母好,你的子女看到你对父母好,就会仿效你,到你的晚年,他们就会像你对待你父母一样对你好。
反之,如果你是一个不孝之子,那么,你的子女也有可能像你一样,到你晚年的时候对你忤逆不孝。
02.好人恶报,坏人好报,纯属偶然善报、恶报是一种正常的因果,但凡事都有偶然:有人吃苦行善、安分守己,不但没有好报,反而一生坎坷、多灾多难;有人贪赃枉法、为非作歹,却在法律的漏洞里逍遥自在、顺风顺水。
惊人的因果定律 世间所有事物 凡有果 必有因 现在知道还不晚
惊人的因果定律世间所有事物凡有果必有因现在知道
还不晚
惊人的因果定律世间所有事物凡有果必有因现在知道还不晚如下:
惊人的因果定律,世间所有的事物凡有果必有因,现在知道还不晚。
你做过的每一件事,说过的每一句话,都会回到自己身上。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因果轮回,并非虚妄,而是真实的人间定律。
骗了别人一次,别人也就只吃一次的亏,当别人识破了你的谎言时,你将吃亏一辈子也失去了自己的人格。
我们都知道狼来了的故事,放羊的小孩,一次又一次欺骗信任他的乡亲们,后果就是当狼真的来了的时候,他说真话了,再也没有人去相信他。
当我们开口时须谨慎,不要为了眼前利益,就说谎骗人,当真相出来时,谎言将无处可逃。
说了一个谎将会用无数个谎来圆。
行走于人世间,难免都会有误会。
当别人无意冒犯了你,挡了你的路时,请绕过它,因为你怨气越重,你便会有恨意,做什么也是不顺的。
恨别人,他人无碍,难受的是自己,你将一直沉浸在别人给你带来的不开心的情绪里,对自己没有任何好处。
心存怨恨的时候,你看什么都不顺心,除了折磨自己,别无他用。
子贡曾问孔子:“老师,有没有一个字,可以作为终身奉行的原则呢?”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吧。
”
“恕”,就是宽容,宽容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给别人一份宽容,给自己一片净土,减少不必要的烦恼,生活才能更从容。
超级准的因果定律
超级准的因果定律一、善恶因果。
1. 善有善报。
- 当一个人经常做善事,比如帮助贫困的人、爱护动物、在社区中积极做志愿者等,他往往会收获很多积极的回报。
这种回报可能不是立刻显现的。
例如,一个人经常在社区里照顾孤寡老人,多年后他自己的生意遇到困难时,那些被他帮助过的老人的家属或者社区里受他感染的人,可能会伸出援手。
也许是给他提供新的商业信息,也许是在资金上给予支持。
这就是善的行为种下的善因,在未来结出了善果。
2. 恶有恶报。
- 作恶多端的人也难以逃脱因果的惩罚。
比如那些欺诈他人钱财的诈骗犯,他们虽然可能在短期内获得了大量不义之财,但最终往往会被绳之以法。
他们破坏了社会的信任关系,损害了他人的利益,这种恶因必然导致恶果。
他们可能面临牢狱之灾,失去自由,同时也会被社会所唾弃,名声扫地,以后在社会上难以立足。
二、思想与行为的因果。
1. 积极思想带来积极行为。
- 如果一个人拥有积极的思想,认为自己能够克服困难,那么他在行为上就会表现得更加勇敢和坚韧。
例如,一个运动员在比赛前一直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相信自己经过艰苦的训练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这种积极的思想会促使他在比赛中发挥出最佳水平,全力以赴地去拼搏。
他在训练中也会更加刻苦,因为他的积极思想让他看到了成功的可能性,从而激发他通过积极的行为去实现目标。
2. 消极思想导致消极行为。
- 相反,消极思想会引发消极的行为。
比如一个学生如果总是认为自己很笨,学不好某一门学科,那么他就可能不会在这门学科上付出足够的努力。
他可能会逃避做相关的作业和参加辅导,在课堂上也缺乏积极性。
这种消极思想就像一个枷锁,限制了他的行为,使他难以取得进步,最终可能真的在这门学科上成绩很差,进一步验证了他最初的消极思想。
三、付出与收获的因果。
1. 付出努力收获成果。
- 在学习方面,一个学生如果每天都认真听讲、积极做笔记、课后还花大量时间复习和预习,那么他在考试中就很有可能取得好成绩。
这是因为他的付出是因,好成绩就是果。
佛教典故中的因果法则行善积德与业力转化
佛教典故中的因果法则行善积德与业力转化在佛教教义中,因果法则是一个核心概念。
根据佛教的观点,人们的行为会产生相应的因果关系,也就是业力。
业力会影响个体的未来,决定其下一生的境遇和命运。
因此,佛教徒强调通过行善积德来转化自身的业力,以达到解脱和升华的目的。
一、因果法则的基本概念佛教认为,一切都是有因有果的,所有事物都遵循着因果法则。
这是一个宇宙的法则,无论是人类世界还是其他世界,都无法逃脱这个因果关系的束缚。
在佛教中,因果关系是指因果相应、善恶报应的关系。
佛教强调我们每一个行为都会产生相应的果报,这些果报将会在未来的生命轮回中显现出来。
如果我们行善积德,将会得到善果的回报;相反,如果我们行恶犯罪,则会招致恶果的惩罚。
二、行善积德的重要性在佛教的教义中,行善是转化业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佛教徒相信,通过行善积德,可以净化心灵,获得善果的回报,并逐渐消除业力的影响。
佛教鼓励人们进行各种行善的活动,比如布施、持戒、修福等。
布施是指自愿无私地帮助他人,分享自己的财物或时间。
持戒是指遵守戒律,制止恶行。
修福则是通过修行、冥想等方式,培养自己的慈悲心和智慧。
通过这些行善积德的活动,佛教徒可以净化自己的心性,从而转化业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和境遇。
同时,行善也具有积极的社会影响,可以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
三、业力转化的过程与方法业力转化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佛教徒进行长期的修行。
佛教教义中提到了一些可供参考的方法和步骤:首先,佛教强调要正确理解并接纳因果法则。
人们应该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将来有着重要的影响,并积极地去面对、承担自己的果报。
其次,通过行善积德来净化自身的心灵。
佛教徒可以选择自己擅长或感兴趣的方式来进行行善,比如帮助他人、传播正能量、修行冥想等。
此外,佛教鼓励佛弟子通过持诵经咒和念佛等方式,积累功德、净化心灵。
持诵经咒是指反复念诵佛经或咒语,通过语音和意念来积极影响自己的心灵。
最后,佛教认为正知正念很重要。
佛弟子应该保持清醒的思维和觉知,时刻关注自己的行为和内心的动态,避免做出恶劣的行为。
民间故事中的善恶报应与因果循环
民间故事中的善恶报应与因果循环在中国的民间故事中,善恶报应与因果循环是两个常见的主题。
这些故事流传至今,不仅仅是因为它们娱乐性强,还因为它们包含了人们对于道德和善恶的思考。
善恶报应和因果循环的概念源于古代哲学思想,它们提醒着人们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信奉善良和正义。
在这些故事中,好人和恶人的遭遇常常彰显了善恶报应的立即效应。
如果一个人行善积德,那么他必然会获得幸福和好运;而如果一个人做恶犯罪,受伤害的则是他自己。
这样的故事让人们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一个必然的规律。
比如,在有一则故事里,一个农夫在一次大雨中帮助了一只受伤的小鸟。
小鸟患病了,开始对农夫歌唱,让农夫的事业蒸蒸日上。
而在同一个村子里,还有一个农夫却总是捕捉鸟儿,取乐于欺负弱小。
那些被他捕获的鸟儿齐声哀鸣,最终这个农夫的农田也凋零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善恶报应是客观存在的,善者将会得到美好的回报,而恶者将会得到应有的惩罚。
然而,有些故事中却强调了因果循环的概念。
因果循环意味着,一个人的行为不仅仅会影响自己,也会影响到他人,甚至是整个社会。
当一个人做出善良的举动时,他所创造的正能量将会以倍数回馈给他,也将影响到他周围的人。
相反,当一个人为人民带来痛苦和伤害时,他最终将会遭受到同样的痛苦和伤害。
比如,在一个古老的故事中,一个恶霸经常欺负村民,剥削他们的财产。
村民们忍无可忍之下,集体出手制裁了这个恶霸。
然而,在报复完之后,村民们逐渐变得和恶霸一样残忍和贪婪。
他们互相伤害,最终导致了整个村庄的破碎。
这个故事提醒我们,在面对恶势力时,我们不能以恶制恶,而应该选择善良和正义的方式来改变局势。
这些故事并非只是娱乐的消遣,而是对人们生活中正直和善良的思考。
当我们面临选择时,这些故事提醒着我们要像那些善良和正直的角色一样行事,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同时,这些故事也教会了我们要审视自己的行为,认识到每个人的行为都有可能对他人产生影响。
因此,民间故事中的善恶报应与因果循环不仅仅是故事情节的一部分,更是一种道德和伦理观的体现。
善因结善果,恶因得恶报
善因结善果,恶因得恶报学因果是凡夫学佛第一个阶段,诸佛菩萨救度一切众生,头一个教你把人道的脚跟站稳,不要堕三恶道。
给你讲因果报应,“善因善果,恶因恶报”,你不至于堕落三途。
说老实话,谁不相信因果?凡夫不信因果,我们这一些天天念阿弥陀佛的人不信因果。
你也许听了会很奇怪?你要真正深信因果了,你心里面还有是非吗?你还会张家长、李家短吗?不可能!还喜欢说这些话,就是不信因果,可见这个事情不容易!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说得太好了,他老人家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还见到别人的过失,就不是真正修道人!他老人家还说:“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
”我们中国俗话也说:“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这个话很有道理。
谁是是非人?说是非的那个人,就是是非人。
诸位从这个地方想一想,我们信了因果吗?“善因善果,恶因恶报”,不但是身口的造作,起心动念都是业。
《地藏经》上讲的没错,“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业”,罪业几个人害怕?他怕,他就不敢做了;天天还造作,可见得他不怕。
一切因果自作自受,诸佛菩萨都不能代受,所谓是“善因善果,恶因恶报”,这是定律,这是真理。
众生是谁度?自己觉悟,自己度的。
佛对我们无比的恩德,开导我们,我们听了佛的教诲,觉悟了,知道应该从哪里回头,应该怎样去修学,这样我们才能得度。
现在是乱世,一切众生都不讲道德仁义礼!乱世,人苦!我们学佛的人不但要自度,而且要帮助社会苦难众生,我们要认真努力示现,做什么示现?断恶修善。
众生造恶,我们断恶;众生不修善,我们修善。
我们现在是末法,当前最急需迫切的是因果之学,大家都能够明了因果的道理、因果的事实,我们的社会就有救了。
“善因善果,恶因恶报”,人心纵然不善,他要想到将来的果报,他也会回头,他也就不敢作恶!节录自-轻松学佛法。
净慧长老谈因果:善行善果 恶行恶报
净慧长老谈因果:善行善果恶行恶报2014年01月29日 08:03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作者:净慧长老善行善果,恶行恶报。
(图片来源:资料图片)世间的一切事情,出世间的一切事情,无不是因果法则的体现。
所谓如是因、如是果,“已作不失,未作不得”,这就是因果的法则。
懂得了因果的法则,我们才会精进不懈地修习善法,断除恶法,培养善法,忏悔罪业。
因为种什么因就结什么果。
因果有世间的善恶因果,叫有漏善恶业。
有出世间的无漏因果,那就是成圣成贤。
因果的积累,就是众生行为的积累。
有漏的善行,就成为世间的有漏善业,恶的行为就成为恶的因果积累,修无漏善法就感得无漏的因果。
众生是因果,佛也是因果。
因果在什么地方修?就在我们举心动念之间的来修。
起一念善心,就是种善因,就会有善的果报;起一念恶心,就是种恶因,就会有恶的果报。
所谓南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罪、无不是业。
一切重大的因果事件,不论是世间因果还是出世间因果,都发端于每个人的举心动念处。
我们看到黄河长江汹涌澎湃之流,但是黄河长江的发源处,也不过是涓涓细流而已。
因为沿途的积累,所以汹涌澎湃,成为翻江倒海的巨流。
人的举心动念,善恶都在萌芽状态,如果用心克服恶念,培养善念,我们的善业就会积累,就会壮大,就会成为世出世间善业的基础。
如果我们不去培养善业,放纵恶业,使恶业在心田滋长,它也会成为毁掉自己、毁掉前程、毁掉此世来生的一切善法,成为三涂的恶因。
所以觉照我们的举心动念十分重要。
因果有同时因果,有异时因果。
从我们现在人生的彼此关系来说,往往是同时因果。
你有什么动作,别人马上就有相应的反应。
你做一个怪动作,马上就会引起别人的喜或怒。
那就是同时的因果。
从时间上来考察因果关系,此世他生,就是异时因果。
世间的人也知道因果,但往往只承认一世因果,不承认三世因果。
只承认一世因果,虽然有因果的观念,从根本来讲仍然是断灭见。
只有承认三世因果,有现在、有过去、有未来,生命贯通三世,一切业果行为贯通三世,这才是佛家因果的特色、佛家因果的要义、佛家因果的根本宗趣。
【因果故事】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因果故事】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善恶终有报,天道好轮回。
不信抬头看,苍天饶过谁!释迦摩尼成佛后,处处受人优待,走在街上也会有众生来跟从。
一天,释迦牟尼上街,遇见了一个愤怒的婆罗门。
这个婆罗门对释迦牟尼敌意很深,他一直仇视佛教,几乎已经到了疯狂的地步。
他看到众生都这么尊敬释迦牟尼,心里更是恼火,便生出一个毒计,想害死释迦牟尼。
他和众生一样,跟在释迦牟尼的身后。
在释迦牟尼没有主意的时候,他蹑手蹑脚地来到释迦牟尼的身后,趁世尊讲佛法的时候,便抓了两大把沙子,向佛陀的眼睛扔去。
终究应了那句话: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就在沙子扔出去的那一瞬间,突然一阵风向婆罗门吹来,结果沙子全部吹到婆罗门的眼中,他疼痛不已,顿时倒在地上,来回挣扎。
他气急败环地在地上翻滚,整个脸都涨得通红。
众生看到这一幕,都嘲笑他。
面对这么多锐利的目光,那个狠毒的婆罗门不得不向佛陀跪下。
这时,释迦牟尼平静而洪亮的声音响起了:“如果想玷污或是陷害善良的人,最终一定会伤害了自己,众生切记!婆罗门,你也起来吧。
”婆罗门听后感慨万千,也终于大彻大悟,最终遁入空门。
即使没有天道轮回,恶人也会受到众人的谴责和悔恨。
一个生活在痛恨中的人,是注定没有什么好下场的。
做坏事不仅是在败坏自己的品格,更是在为自己增加敌人。
做一件坏事或许存在不被人发现的可能,但做得多了,一定会被人发现。
那时候就变成过街老鼠了,注定会没有朋友,也没有人愿意与之共事。
一个善良的人则不然,他能够让人放心,更能让人安心。
因此人们会愿意跟他来往,他也便有了更多的机会。
一个有人相助的人,必然更容易实现自我价值。
谦慧居士个人微信(2)。
因果报应 规律
因果报应规律因果报应规律: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嘿,亲爱的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听起来有点神秘,但又实实在在影响着我们生活的规律——因果报应。
简单来说,就是你做了好事,往往会有好的结果等着你;要是做了坏事,那坏的结果也会迟早找上门。
咱们把这因果报应想象成一个超级厉害的“账房先生”。
你每做一件事,无论是善良的还是邪恶的,它都会像记账一样给你记下来。
做好事,就给你存上一笔“善款”;做坏事,就给你记下一笔“债务”。
到了一定的时候,“账房先生”就会来跟你算总账。
比如说,有个人总是乐于助人,经常关心和帮助身边的人。
那这个“账房先生”就会给他存下好多“善款”。
也许有一天,当他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就会突然有很多人主动来帮他,让他顺利度过难关。
这就像是他之前积累的“善款”一下子都兑现了。
反过来,要是有人整天偷鸡摸狗、坑蒙拐骗,“账房先生”就会给他记下一堆“债务”。
也许刚开始他觉得自己占了便宜,逍遥快活。
但时间一长,可能就会被警察抓住,受到应有的惩罚,或者在生活中遭遇各种不顺,这就是他的“债务”开始要他偿还啦。
就像那个总是在超市里偷东西的小偷,一开始觉得自己没被发现,占了大便宜。
可是后来呢,被监控拍到,进了警察局,还在邻里间丢尽了脸。
这就是因果报应在发挥作用,他做了坏事,恶果就找上他了。
再给大家举个例子,有些商家为了赚钱,在食品里添加有害的化学物质。
刚开始可能确实赚了不少黑心钱,但是一旦被曝光,不仅要面临巨额罚款,企业的声誉也一落千丈,甚至倒闭关门。
这就是做坏事得到的报应。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虽然因果报应不像物理定律那样可以用精确的公式和实验来证明,但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能观察到很多类似的现象。
比如,大量的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善良的人往往心理健康状况更好,人际关系更和谐,生活满意度也更高;而那些心怀恶意、行为不端的人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社交困难,甚至犯罪。
总之,因果报应这个规律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道教行善改变命运的原理
道教行善改变命运的原理
道教认为,通过行善可以改变命运的原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善行积德:道教主张积累德行,通过行善行义来修身养性,提升个体的修为和境遇。
善行可以为个体积聚正能量,为个体的命运带来积极的影响。
2. 因果循环:道教认为宇宙是一个充满因果循环的系统,个体的行为将产生相应的果报。
善行可以为个体带来正向的因果效应,改变命运。
3. 改变心态:道教强调修心养性,通过修炼提高个体的心性境界和智慧。
行善可以帮助个体调整自身的心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困难和挑战,从而改变命运。
4. 改变宿命:道教认为命运不是完全注定的,个体可以通过修炼和努力改变自己的宿命。
行善可以为个体带来正面的能量,减轻或转变宿命的负面影响,从而改变命运。
总之,道教认为行善是积累德行、调整心态、改变宿命的重要途径,通过行善可以积攒积极的因果效应,从而改变个体的命运。
数应当曹雪芹笃信因果报应
数应当曹雪芹笃信因果报应“因果报应”指事物的起因和结果,种什么因,结什么果。
宗教认为种什么因,结什么果报。
《吕祖说三世因果经》讲:一是人的命是自己造就的;二是怎样为自己造一个好命;三是行善积德与行凶作恶干坏事的因果循环报应规律。
因果报应有三种:现报,现作善恶之报,现受苦乐之报;生报,或前生作业今生报,或今生作业来生报;速报,眼前作业,目下受报。
宗教是唯心主义的,我们国家的基本宗教政策是“宗教信仰自由”。
根据“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宗教信仰是公民个人的私事,“因果报应”信不信由你。
曹雪芹既信仰佛教又信仰道教,所以他对“因果报应”是笃信的。
《红楼梦曲》“乐中悲”末尾云:“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这里的“数应当”,就是“因果报应”。
宁国府的贾敬,“如今一味好道,只爱烧丹炼汞,余者一概不在心上。
幸而早年留下一子,名唤贾珍,因他父亲一心想作神仙,把官倒让他袭了。
他父亲又不肯回原籍来,只在都中城外和道士们胡羼。
这位珍爷倒生了一个儿子,今年才十六岁,名叫贾蓉。
如今敬老爹一概不管。
这珍爷那里肯读书,只一味高乐不了,把宁国府竟翻了过来,也没有人敢来管他。
”宁荣两府为他庆寿辰,他不回来,但反复叮嘱:“你们必定说是我的生日,要叫我去受众人些头,莫过你把我从前注的《阴骘文》给我令人好好的写出来刻了,比叫我无故受众人的头还强百倍呢。
”(第十回)“那《阴骘文》,叫急急的刻出来,印一万张散人。
”(第十一回)《红楼梦》何以两提《阴骘文》?《阴骘文》是道教宣扬“因果报应”的劝善书之一种,以通俗的形式劝人行善积阴德,久久必将得到神灵赐福。
阴骘就是阴德,做善事。
《阴骘文》通篇都是教我们止恶修善,不仅是在行为上要断恶修善,更要在我们心地上,在暗室屋漏当中要懂得规范自己,不可以产生恶的念头。
《阴骘文》最大的特点就是排除了空洞的理论说教,结合历史上的真人真事,进行教化规劝。
凡人只要心地善良,从一点一滴的善事做起,便可以得到报应,而这种报应是上天的答复,善良的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善积德与行凶作恶的因果循环报应规律陈帅佛认为:命是自己造就的;二是怎样为自己造一个好命;三是行善积德与行凶作恶干坏事的因果循环报应规律。
业有三报,一现报,现作善恶之报,现受苦乐之报;二生报,或前生作业今生报,或今生作业来生报;三速报,眼前作业,目下受报"。
我们明白了业有三报的道理,不仅知道干坏事作恶之人,终有报应,而且能真正做到多行善积德,不干坏事的而终得福报的结果。
(一)现报:陈帅佛认为: 就是今世作业今世得报应。
今世报有福报也有祸报。
这种报应有的报在早年,有的报在中年,有的报在晚年。
首先讲福报吧。
大家可以看到,有的人一生做好事并没有得什么好处,这是因他上一辈干了坏事,这一辈子因他行善积德,抵消前世的罪孽,因善事做多了,前世罪孽抵消了,所以有中年得福报和晚年得福报。
早年得福报,一个是前世行善积德,或前世罪孽不多,这辈子行善积德多,很快就抵消了前世的罪孽所以就得早报。
?祸报也有早年报、中年报、晚年报三个阶段。
如有的人本来前世就有孽,今生又不行善积德,继续干坏事,如偷盗、抢劫、坑害别人,诈骗钱、嫉贤妒能忘恩负义……,结果在青年时期就受法律的惩罚或者生大病受伤致残……等祸报。
有的人,因前世做了好事,象在银行存的款一样,还未用完,今生所做的坏事与前世作的好事慢慢在抵消,如果中年抵消了还不停止作恶,所以中年就得恶报。
?有的人青年,中年都很好,结果到了晚年,不是家中其他人遭灾就是光留着自己孤老病重,无吃无穿,无人照管;或者老来伤残,或者老来坐牢判刑等祸报,其道理和中年得祸报一样。
?(二)生报:陈帅佛认为:就是前生作孽今生报,今生作孽下世报。
这种因果报应,同样分福报和祸报。
有的人前世行了善,积了德,尤如在银行存的款还未用完,故转到今生来用,所以今生享福。
如他今生虽然享福仍行善积德,象银行存款越来越多,利息也越来越多,故下一世仍然是享福之人,为福报。
?有的人上世作的恶太多,或者老来作恶,当世清算不完,这一世就苦。
如某人对前世的恶,后世的苦认识不到,继续作恶,那他下一世还要继续受苦难。
?(三)速报:陈帅佛认为:就是报应来得快,如昨天做坏事今日遭恶报,上午做坏事,下午遭恶报,或者九点作坏事,十点就遭恶报。
因果报应不仅只是恶报,福报也如此,只要你做了善事同样得速报。
?速报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此人上世作的恶,这一世还未了结,而他更加变本加厉,干了更加伤天害理惨无人道之事,如有的杀人放火,有的行窃抢劫,有的暗害别人,有的贩毒吸毒,有的卖假酒假药毒害群众,有的行贿贪污,有的诈骗钱财……,所以被押上历史审判台,有的被判刑,有的被枪决,有的或者遭祸而伤残,或死亡之速报。
忘恩负义,知恩不报,反而相害,这种人得恶报也特别迅速。
如有一个人,她在特别困难时,本人无饭吃,无房住,孩子无钱上学,丈夫的饭碗也丢了,在这种情况下,有一个老人出来帮助她安排工作,并且借房给她家住,有了饭吃,有房住,孩子上了学,她不但不感谢老人的救命之恩,反而黑了良心,贪污老人的钱,结果苍天有眼,让她跌断手,看你还贪不贪。
遭凶速报又有一人,多年来,他有困难,其朋友总是无私帮助他,但他总觉得一年给一万两万元太少,心有贪念,就起黑心,有一天他一手拿着其朋友给的钱,一手就要害其朋友,相害未成,又对朋友进行敲诈钱财,当朋友看出他良心坏,就警告说:"你这样做,定遭恶报",结果不仅家中凶灾未平,第二天本人突然腿断痛得要命,后又突生奇病。
?还有一人,他找到一个如花似玉的对象,对象遗憾地说:"你什么都好,就是多了一个八十多岁的老母亲",他听后,回家就磨了一把锋利的刀,并写了一张纸条:"母亲,不是儿子不孝,你老人家八十多岁了,该上天享福了"。
然后把刀和纸条藏起来。
奇怪的是那是四月天气,这一天万里无云,下午5点左右,突然乌云盖顶下起倾盆大雨,接着就是雷呜闪电,一个炸雷把这个企图杀害老母的不孝之子打得七窍流血而丧命。
其老母痛失其子后,收其遗物,发现枕下面有利刀和纸条,才知其子遭雷打是报应。
因此,忘恩负义之人,极易遭凶速报。
?上面讲的做了坏事,遭凶速报的事例。
得福速报陈帅佛认为:现在讲做了好事得福速报的事例。
某市有一个叫张秀花的老太太,早年丧夫,后儿女相继都去世了,孤身一人,怕今后生活无着落,就想自杀了事,免得活着受罪。
后经左右邻居劝说才未轻生。
?她为自己在老年不痛苦,就烧香拜佛,天天口念《三世因果经》,经常做好事,做善事。
一九七五年春,她在外面散步,看到路上昏倒一个不省人事的中年妇女,就叫了一个架子车将人送到医院抢救。
病人脱险后,医生告知病人:"你的命是老大娘救的,这两天她一直守护在你的跟前"。
病人听后感动得抱着张大娘大哭,感谢她的救命之恩。
后来病人出院时,张大娘把自己仅有的一点积蓄为病人付了医药费,不留名也不留姓就走了。
?张大娘的钱为病人付了医药费,生活上自然就紧张了。
她为了生存,就出外挖野菜度日。
一天中午她在地里挖野菜时,挖出一个象铁球样的东西,她不知铜还是铁,就卖给上门收废品的人。
收废品的人付几元钱后,又把这个"铁球"卖给废品站。
当时收购人员经检查,就问收废品的人这个"球"是在那里收来的?"那人一五一十的把当时收购时情况讲得清清楚楚。
当时收购站的领导同志就派两个人和收废品的人一起去请老太太来,收废品的不知发生了什么问题,多次解释说:"我确实是收购来的,绝没有干违法的事"。
"你不要急,把老太太请来再说"。
?张老太太看到收废品的人和另外两个人来请她去,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只好跟着他到收购站。
站领导详细问了张大娘挖"球"的地点后,表扬老太太说,"你老人家为国家挖出一个很贵重的宝,是汉朝王室的'纯金花球',现付给您老人家人民币八万元。
"?关于行善积德得福速报的事例很多,古今中外都有。
张大娘行善救人而得福速报的事实,有力地证明了,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的真理。
?陈帅佛认为:凡是善恶终有报。
有的人认为,自己一生行善积德,从不做坏事,但什么好处也没得到,而有的人干坏事,不仅没有得恶报,并且活得很快活,日子过得红火,认为积德缺德都一样,有的不但不坚持做好事,而且也干起损人利己之事。
有的坏人认为那些行善积德的人是傻瓜,自己干坏事没有什么恶报,因此,就坏事越干越多,越干越大,从偷一个鸡蛋到偷一条牛,从偷一分钱到拦路打劫,从贪污一分钱到贪污几千万,从损人利已到暗害别人,但是干坏事的人,老是把自己估计过高,认为自己干坏事是神不知,鬼不晓,自己不说别人不知道,而他们忘记了《宝鉴篇》中:"湛湛青天不可欺,未曾动念已先知。
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楞严经》也讲:"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莫言不报,时刻未到"。
?陈帅佛认为:行善积德的人而没得到福报,干坏事的人而没得到恶报。
究其原因,他们不懂得人的命运是自己造就和因果循环报应的道理。
任何事物的发生,都有其因果关系。
上面已经讲过,虽然有的做了不少好事没有得福报,是上一世欠的债没有还清,所做的好事还不能完全抵消上一世的罪孽。
有的干了坏事,没有得恶报,就是上世做的好事像银行存的款一样,还未用完,从命理学上讲,行善积德与行凶作恶报早与报迟的问题,是一个运气问题。
如有的小偷,在他运气好的时候,作案不易被抓住,但他的败运一到,他的盗窃罪暴露而被抓住。
这就是"时刻一到,统统都报",大家想一想,世上凡是损人利已的,坑害别人的,干坏事的有那一个能逃脱恶报。
佛门讲因果报应,确有至理。
凡物有起因,必有结果,如农之播种,种豆必然结豆,种瓜定是结瓜,毫无虚假。
今观世人得福报或遭恶果者,均有原因,只缘世人不细心观察耳!从古至今书中都有记载,善恶报应不爽毫发,余素览世俗故事,每读至得福报处,顿然心欢!遭恶果者无不毛骨悚然,其因果真如立竿见影、桴鼓发声,为善为恶影响显然。
故选录《因果报应》,以醒世人,如能细心体悟,力行善道,获福非浅!倘行不善,业缘日积月累,待至恶贯满盈,报应临头岂不赫然!不过善恶报应迟早不同,到时必然应验。
但有人说:某某并未行善,反而发家致富;某家仁善好施,出现事业蹇滞,是何道理?这种情况常有见之,作恶发家,只因祖宗积有善德,德泽浓厚,阴在子孙,故而享福。
如银行蓄有存款,任意取用,但是祖德耗尽,存款取完,福泽随之消失。
为善之家,如果祖有业缘,在目前虽然不顺,可是恶迹去完,定然发福。
古有楹联曰:“为善不昌,祖有余殃,殃尽必昌;作恶不灭,祖有余德,德尽必灭。
”就是此理。
本书所载事迹,昭明著目,世人能改恶向善,必然后裔昌盛,福禄绵延。
云云。
百善孝为先福报最优异一、孝顺婆母儿孙成才重庆市,某处,有一贤孝之家,婆母及儿媳孙子共有四人,家庭和睦,儿媳贤孝。
婆母高龄已87岁,身体逐趋衰弱,行动迟缓,甚至生活不能自理,全靠媳妇关照,如夏天沐浴与之抹洗;冬季严寒备其暖器;每餐食物炊之和软,均亲手奉给;如在病中医药调理不失母意,尽量做到老人心中愉快不生忧郁。
由于身体衰退已极,经常粪便不能自控,均由媳妇换洗,不计肮脏气臭,事奉母亲从来未有怨言。
更可嘉者,婆母突然右臂跌伤,即护送医院治疗,出院回家后,仍然护理,做到无微不至。
老母在床上,由于昼寝时间较多,到晚却精神兴奋,难于入睡,其媳感到母亲寂寞,长夜难度,她就移被与母同床陪睡,以便叙言,欢畅婆母心情,令其胸中愉快。
由于睡卧时间长,有时不免胸中烦闷,儿媳就在床上将老人抱着,将老人背部贴在自己胸中让老人观赏电视,并与解说故事情节,令其宽畅心怀等等。
真是家庭出孝子,后裔必昌盛。
其孙子自幼性格驯良,天赋聪俊,读书成才,由小学直上,步步前进,达到研究生以至进入国家重要单位工作,全家幸福。
可见孝友家庭,福报显然。
二、顾态奉父诚心不欺顾态,是一位天性很孝顺的人。
他的父亲娶妾,生了两个儿子,十分钟爱,顾先生以教书为职业,每年所得薪金,全数奉献给父亲。
庚子年的春天,他受聘为张氏家塾的老师,到任的那日,张氏知道顾先生的孝行,就把全年的薪金,一次送给他,并且对他说;“今天我付给你的银子,你的父亲不知道,这里有人出售田地,你可把这银子买田,到了秋收以后,可以获得几石的租米,这样才是增加收入的好办法,何必把薪金都给父亲呢!”顾态回答说:“父亲是我家庭中的家长,我的薪金收入,应该都给父亲分配应用,才能尽到做儿子的责任。
我怎可为了几石租米而改变孝心,怎敢把钱私用而欺骗我的父亲呢?”他收受了张氏全年的薪金,仍是诚心恭敬的全数奉献给父亲。
由于顾先生孝顺的榜样,所以他的儿子都有良好的品行,有一名叫际明的儿子,少年时就考中了进士,做到翰林的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