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联合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早期静注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临床分析论文
早期静注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临床分析【摘要】目的研究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2例川崎病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31例,采用丙种球蛋白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的治疗方法,对照组31例,采用单用阿司匹林的治疗方法,治疗后将两组疗效进行对比。
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早期大剂量使用丙种球蛋白可以降低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几率,缩短治疗时间,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治疗川崎病效果显著,应广泛在临床中应用。
【关键词】川崎病;阿司匹林;丙种球蛋白;冠状动脉病变1 序言川崎病(kd)即皮肤黏膜淋巴综合征(mcls),是全身性血管炎症,多发于亚洲婴幼儿,1967年日本川崎富作首先报道。
该病若不及时治疗,将严重损害患儿的冠状动脉,甚至危及生命。
川崎病的症状及病理变化分为4期,ⅰ期:急性期,小动脉周围炎性改变,并侵犯冠状动脉小分支血管,临床表现为高热(稽留热或弛张热,抗生素治疗无效)、球结膜充血、口唇皲裂、颈淋巴结肿大、烦躁、血沉加快,白细胞及c反应蛋白明显增高;ⅱ期:亚急性期,炎症累及冠状动脉及其分支,血管内皮水肿,动脉瘤和血栓形成,临床表现为烦躁、球结膜充血、手足末梢硬性水肿脱皮、血小板数量增多;ⅲ期:恢复期,炎性改变逐渐消退,肉芽形成,主要临床表现为症状基本或完全消失,血沉、白细胞数、c反应蛋白等恢复正常;ⅳ期:慢性期,病变愈合,心肌瘢痕形成,临床表现大致正常。
治疗川崎病的方法一般是采用阿司匹林治疗,随着科学技术和医疗水平的迅速发展,丙种球蛋白逐渐在临床中应用[2],可有效治疗川崎病,因此,丙种球蛋白与阿司匹林的联合应用逐渐成为临床中研究的热点。
2 临床资料与治疗方案我院自2009年以来共收治川崎病患儿62例,其中31例采用丙种球蛋白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的治疗方法,其余31例仅采用阿司匹林治疗,经过治疗对比可发现,早期静注丙种球蛋白对治疗小儿川崎病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2.1 临床资料 62例川崎病患儿中,男38例,女24例,男女比例1.58:1。
不同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给药方法治疗川崎病的疗效比较
【 关键词】 不同剂量 ; 静脉丙种球蛋 白; 川崎病
川 崎 病 是 一 种 病 因 未 明 的 血 管 炎 综 合 征 。 儿 高 发 且 发 幼 病 率 有 逐 年 增 高 趋 势 … 。尽 管 川 崎 病 病 因 至 今 不 清 , 急性 但 期 丙 种 球 蛋 白静 脉 注 射 (V G) 阿 司 匹 林 口服 可 使 患 儿 症 II 加
1 5 心 血管并 发症及 随诊 .
选 择 我 院 儿 科 20 0 0年 1 至 20 月 0 9年 8月
心血管 并发症指超 声心动 图检
11 一般资料 .
查 发 现 的冠 状 脉 扩 张 、 状 动脉 瘤 、 包 积 液 及 二 尖 瓣 返 流 。 冠 心
1 0年期 间有 II V G治疗 资料的 2 0例川崎病住 院患儿 , 19 1 男 0
例 , 11例 ; 龄 6月 ~5岁 。 女 0 年 1 2 治 疗 方 法 I I 有 病 例 随 机 分 成 三 组 : 组 : 脉 丙 . V G所 A 静 种球 蛋 白 2 (g・ ) 次 给 药 ; k d单 B组 : 脉 丙 种 球 蛋 白 1g 静 / ( g・ ) 续 2d C组 : 脉 丙种 球 蛋 白 4 0~ 0 g ( g・ k d连 ; 静 0 6 0m / k d 连 续 4~ 。 三 组 间 年 龄 、 别 、 热 天 数 、 病 至 I I ) 5d 性 发 起 VG 应 用 天 数 、 要 临 床 表 现 的 发 生 率 、 验 室 检 查 结 果 差 异 无 主 实 统 计 学 意 义 。均 选 用 成 都 生 物 制 品 研 究 所 生 产 的蓉 生 牌 静
单 次 给药 ; B组 : g (g・ ) 1 / k d 连续 2d C组 :0 60mg ( g・ ) 续 4~ 。对 比三 种 不 同剂 量 丙 种 ; 40~ 0 / k d 连 5d 球 蛋 白静 脉 注 射 (VG) 阿 司 匹林 F服 后 治 疗 效 果 和 冠 状 动 脉 并 发 症 发 生 率 , 随 诊 心 血 管 并 发 症 及 II 加 I 并 超声 心 动 图检 查 发 现 的冠 状 脉 扩 张 、 状 动 脉 瘤 、 包 积 液 及 二 尖 瓣 返 流 的情 况 , 较 发 热 退 到 正 常 的 冠 心 比 时 间 。结 果 急 性 期 川 崎 病 患 儿 在 静 脉 丙 种 球 蛋 白 A组 , 热 时 间缩 短 , 状 动 脉 并 发 症 发 生 率 降 低 。 发 冠 结论 静 脉 丙 种 球 蛋 白 2g ( g・ ) 次 给 药 , 其 他 应 用 方 法 能 更 有 效 的 退 热 和 预 防 冠 状 动 脉 并 发 症 / k d 单 较 的发 生 。
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临床疗效研究
1 资料 与 方法
11 一 般 资料 .
月 ~2 1 0 0年 1 月采用 不同剂量 丙种 球蛋 白治疗 川崎 病 的临床
( 上接第2 页 ) 7
tm r u pesr T N J S i c , 9 8 2 0( 9) 1 1 . u o p rso E [ . ce e 1 9 , 8 6 : 6 4 s P ] n
2 1 第9第9 0年0 4 2 1 月 卷 期 1
・ 药物与 临床 ・
不同 剂量丙 种球蛋白 川崎病的 床 治疗 临 疗效研究
姜春岩 ( 大庆油田总医院儿科 , 黑龙江大庆 13 0 ) 6 0 1
【 摘要 】目的 观察不 同剂 量丙种球蛋 白治疗川 崎病 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 2 0 0 8年 1 ~ 2 1 月 0 0年 1 月来我 院就诊 的川 崎病患者 5 例作 为观察对象 , 2 随机 分为对照组 [ 常规剂量 ,0 m ̄ ( g・ ) 和观 察组( 40 k d] 大剂 量 ,gk 两组 , 组 2 2 /g) 每 6例 , 比较两组 治疗前后 血沉( S 、 L 、 R E R) P T C P的变化情况 , 同时 比较两组 的 临床 症状消退 时间及住 院时间 。结果 两组 治疗 后 E R、 L C P均较治疗 前明显降低 , S P T、 R 且观察 组降低程度 较对照组更 明显 ( P< 0 5 o观察组治疗后 的退热时间 、 . 0 黏 膜 充血消退 时 间、 手足肿 胀及淋 巴结肿大 消退 时 间、 院时间均较 对照组短 ( 住 P< 00 .5 o观察 组无一例 发生冠状动 脉受 损 。结论 大剂量 丙种球蛋 白治疗川崎 病 的效 果 明显优 于常规 治疗 , 以明显改善 患儿 的临床症 状 、 可 缩短住 院时间 , 值得
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临床疗效观察
【 A b s t r a c t 】 O b j e c t i v e T o s t u d y t h e c l i n i c a l e f f e c t o f d i f f e r e n t d o s e o f g a m m a g l o b u l i n i n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o f k a w a s a k i
d i s e a s e . Me t h o d s 6 3 c a s e s o f c h i l d r e n w i t h a c u t e p h a s e o f k a w a s a k i d i s e se a w e r e r a n d o m l y d i v i d e d i n t o g r o u p A( 3 2 c se a s ) a n d g r o u p B ( 3 1 c a s e s ) . T h e g r o u p A: I V I G0 . 4 s / k g / D, f o r i f v e d a y s ; t h e g r o u p B: I V I G 2 g / k g / D, f 0 r 1 d a y . , I ' } l e i n c i d e n c e o f c o r o n a r y a r t e r y l e s i o n s( C A L )a n d c l i n i c a l s y m p t o m s d i s a p p e a r t i m e i n a c u t e s t a g e w e r e c o m p a r e d . R e s u l t s r I ’ I l e a n t i f e b r i l e t i me , t h e t i me o f c o n j u n c t i v a l c o n g e s t i o n , h a n d a n d f o o t s w e l l i n g a n d l y m p h n o d e s e n l a r g e m e n t nd a f a d i n g a w a y o f g r o u p B w e r e
阿司匹林联合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临床观察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a n d t h e t r e a t me n t g r o u p , w i t h 3 0 p a t i e n t s i n e a c h g r o u p , w h o r e c e i v e d 1 - 2 g /( k g‘ d) o f g a mma
【 关键 词 】 阿 司 匹林 ; 丙种球蛋 白 ; 川 崎 病
【 中图分类号 】 R 7 2 5 . 4
【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编号 】 2 0 9 5 — 0 6 1 6( 2 0 1 3) 1 4 — 6 8 — 0 2
Cl i ni c a l o bs e r v a t i o n o f a s p i r i n c 0 mb i n e d wi t h d i fe r e nt do s e s o f
g l o b u l i n i n t h e t r e a t me n t o f Ka wa s a k i d i s e a s e i n o r d e r t o i mp r o v e t h e c l i n i c a l t r e a t me n t e f f e c t . Me t hod s S i x t y p a t i e n t s wi t h Ka wa s a k i d i s e a s e a d mi t t e d t o o u r h o s p i t a l f r o m De c e mb e r 2 0 0 8 t o No v e mb e r 2 01 2 we r e r a n d o ml y d i v i d e d i n t o
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价值
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价值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择患儿80例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丙种球蛋白,比较两组治疗后的IgA、IgG及IgM水平,统计两组的退热时间、黏膜充血消失时间及淋巴结肿大消失时间。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IgA、IgG及IgM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黏膜充血消失时间及淋巴结肿大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能有效提高机体免疫力,迅速改善临床症状,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标签:丙种球蛋白;川崎病;阿司匹林川崎病作为急性发热出疹性儿科急症,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其好发于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①持续发热>5 d;②两眼结膜、口腔黏膜有红肿充血表现;③皮肤出现变化如多形红斑、皮疹等;④手足出现潮红、僵硬肿大、膜样脱皮;⑤颈部淋巴结肿大。
1.3 治疗方法所有患儿入院后均与其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申报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其中对照组在出现临床发热症状后给予阿司匹林(石药集团欧意药业,国药准字H13023635)40 mg/(kg·d),至少持续给药2个月直至相关症状消失,根据患者治疗情况适当增加阿司匹林给药时间及给药量。
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丙种球蛋白(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国药准字S2*******),单次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1 g/kg,2次/d,连续治疗2 d。
1.4 观察指标对所有患儿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后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的血清IgA、IgG及IgM水平,并统计两组临床症状中退热时间、黏膜充血消失时间及淋巴结肿大消失时间。
1.5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方案在川崎病患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究
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方案在川崎病患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究倪巧艳(开远市人民医院,云南开远661699)【摘要】目的研究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方案在川崎病患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64例川崎病患儿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予以阿司匹林治疗,试验组予以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
比较2组患儿有效率和以及症状改善时间。
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儿四肢症状改善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发热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患儿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
结论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能够有效改善患儿机体免疫力,加快病情恢复,有重要的推广意义。
【关键词】川崎病丙种球蛋白阿司匹林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721(2021)04-0587-02DOI :10.19435/j.1672-1721.2021.04.070川崎病属于一种儿科的急症,主要表现是急性发热,又被称为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常见于5岁左右的儿童,可能会引起冠状动脉病变引发心脏病。
患儿的主要病理改变是全身大血管出现急性炎性病变[1],如果情况严重还可能会出现血栓或者猝死。
临床传统治疗常用是阿司匹林,其能够起到抗炎、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而丙种球蛋白能够抑制血管损伤与免疫的反应[2]。
本研究探讨了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方案在川崎病患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开远市人民医院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川崎病患儿64例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已通过医院医学伦理会批准,所有患儿均确诊为川崎病,患儿家属在入组时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伴全身性感染疾病、肝功能异、有精神方面疾病的患儿。
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2例。
试验组中男21例,女11例,年龄2~11岁,平均年龄(6.54±1.59)岁,病程4个月~5年,平均(2.59±0.37)年。
不同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对川崎病的治疗及随访分析
t r e a t me n t o n c o r o n a r y a r t e r y 1 e s i o n s( CAL) , a n d e x p l o r e t h e b e s t t r at e me n t s o l u t i o n f o r I VI G. Me t h o d s : 8 1 c a s e s h o s p i —
Ji a n g s u Pr o v i n e e 2 2 3 9 0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
A B S T R A C T Ob j e c t i v e : T o o b s e r v e i n t r a v e n o u s i mmu n o g l o b u l i n( ⅣI G)o f d i f f e r e n t d o s e s f o r k a wa s a k i d i s e a s e( K D)
随访 。结果 : 两 组患儿的退热 时间、 黏膜充血 、 皮疹消退 、 淋 巴结肿大及手 足肿胀等 急性期 临床症 状恢复 情况 比较 , 差 异无 统计学意 义( P >O . 0 5 ) 。治疗后与治疗前 比较 , 两组 患儿血 WB C、 P L t T、 C R P和 E S R均显示 明显降 低 ; 但两组 上
t a l i z e d c h i l d r e n wi t h KD we r e r a n d o ml y d i v i d e d i n t o t h e o b s e r v a t i o n g r o u p a n d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 On t h e b a s i s o f t h e
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临床效果对比
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临床效果对比发表时间:2016-03-02T10:41:07.263Z 来源:《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12月供稿作者:宋靖[导读] 扬州巿第一人民医院儿科川崎病(Kawasakidisease,KD)是一种儿科常见的急性发热性出疹疾病, 多数患儿临床表现为发热。
宋靖扬州巿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江苏扬州225000作者简介:宋靖,男,1979-02,江苏靖江,在职研究生学历,主治医师,研究方向急重症医学.【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70例川崎病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 组(阿司匹林)、B组(阿司匹林+400mg/kg??d丙种球蛋白)、C组(阿司匹林+1000mg/kg??d丙种球蛋白).对比三组患者实验室检查指标变化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A 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85%,B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2%,C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CPR、ESR、PLT改善情况明显优于A 组、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住院时间、退热时间、手足肿胀消退时间、粘膜充血消退时间等临床症状改善均早于A 组、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有较好效果,但丙种球蛋白的大量、少次给药能获得更好治疗效果. 【关键词】儿科;川崎病;丙种球蛋白;阿司匹林【中图分类号】R725.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134-02川崎病(Kawasakidisease,KD)是一种儿科常见的急性发热性出疹疾病, 多数患儿临床表现为发热、颈部非化脓性淋巴结肿大、口腔黏膜充血、手足皮肤硬性水肿、多形性红斑等.近年来,丙种球蛋白(IntravenousImmuneGlobuGlin,IVIG)逐渐发展成为治疗川崎病及防治患儿冠状动脉病变的有效方案.但医学界对丙种球蛋白的适用剂量及安全性存在较大争议.基于此,本研究以70例川崎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在治疗川崎病中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70例川崎病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均检查肝肾功能、心肌酶谱、血小板计数、CRP、心脏彩超等,确诊为川崎病.其中男48例,女22例;年龄8个月-13岁,平均(5.2±3.8)岁; 病程1-8d,平均(5.4±2.3)d.随机将70例患儿分为A 组(20例)、B组(25例)、C组(25例).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症分型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患儿及其家长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排除标准①病程≥10d;②对所用药物有禁忌症;③治疗前6个月有丙种球蛋白或阿司匹林治疗史;④伴有其他先天性心脏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 1.3治疗方法A 组患儿给予阿司匹林口服治疗:根据患者不同年龄,给予其30-50mg/kg??d阿司匹林标准化治疗,4次/d,患儿退烧后药量减半.治疗10-14d后调整为3-5mg/kg??d,2次/d,直到血小板、超声心动图恢复正常为止.B组患儿在A 组阿司匹林口服治疗基础上,辅以400mg/kg??d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连续治疗5d.C组患儿在A 组阿司匹林口服治疗基础上,辅以1000mg/kg??d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连续治疗2d. 1.4观察指标C反应蛋白(CPR)、红细胞沉降率(ESR)、血小板数量(PLT) 等实验室指标;观察患儿住院时间、退热时间、手足肿胀消退时间、粘膜充血消退时间等临床症状改善情况.1.5疗效判断标准以患儿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为治愈; 以患儿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实验室指标明显降低为有效;以患儿临床症状没有改善甚至恶化,实验室指标无变化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痊愈率+有效率. 1.6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8.0软件统计两组临床数据,用t检验组间比较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三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 A 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85%,B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2%,C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3讨论川崎病又被称为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该病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至今未能完全明确.但以往大量研究证明,免疫系统的异常激活造成的血管炎是主要病因[1].该病严重时还会影响患儿冠状动脉,造成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瘤、心肌炎、血管炎或心包炎等冠状动脉病变.此外, 也有研究显示,在没有及时治疗的川崎病患儿中,有大约30%会出现冠状动脉并发症,其中有15%-26%可能会发展为冠状动脉瘤,有大约4%的患儿成年后可能发展为缺血梗死性心脏病[2].有相关调查研究显示,近年来川崎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递增趋势[3].所以,采取积极治疗措施、对患儿血管炎症反应进行及时控制、预防冠状动脉并发症就显得至关重要. 当前临床上治疗川崎病的方法包括阿司匹林、丙种球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阻滞剂、血浆置换等.其中常用的治疗药物是阿司匹林口服、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大剂量阿司匹林有良好抗炎作用,而小剂量使用能发挥抗血小板凝聚作用作用.现阶段,国内外大量研究都证明,丙种球蛋白在治疗川崎病上也有显著疗效,认为丙种球蛋白能降低细胞因子水平、减轻免疫系统异常激活反应、减轻冠脉损伤等,当前已经发展成为治疗川崎病的核心药物[4].但尽管如此,对合适的剂量适用仍无定论,认为大剂量注射可能会增加患儿血液粘度, 破坏内环境稳态平衡,增加血栓栓塞风险,所以临床上应该合理规范用药,从而提升治疗效果[5].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在治疗川崎病中的效果,结果显示,仅口服阿司匹林的A 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85%,给予阿司匹林联合丙种球蛋白小剂量多次给药方式(400mg/kg??d,连用5d)治疗的B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2%,给予阿司匹林联合丙种球蛋白大剂量少次给药方式(1000mg/kg??d,连用2d)治疗的C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验室指标上,治疗前,三组患儿CPR、ESR、PLT 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C组CPR、WBC、ESR、PLT 改善情况明显优于A 组、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症状改善中,治疗后,C组住院时间、退热时间、手足肿胀消退时间、粘膜充血消退时间等临床症状改善的时间均早于A 组、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阿司匹林联合丙种球蛋白效果优于阿司匹林单用,且丙种球蛋白大量、少次给药能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有较好效果,丙种球蛋白的大量、少次给药能获得更好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 陈婧,马彬,林丽星,等.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疗效的Meta 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1,08:638-643. [2] 张敏,胡秀芬,程佩萱,等.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川崎病继续治疗Meta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1,18:1539-1543. [3] 姜春岩.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1,29:67-68. [4] 门晓英.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临床疗效对比[J].中国实用医药,2010,28:76-77. [5] 周玲,唐晓燕,杨山.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08:9-10.。
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疗效分析
蛋 白的疗效 。结果
探讨不 同剂量丙种球 蛋 白静脉 注射 对川崎病 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 分析 3 O例 川崎 病 患儿应 用不 同剂量 丙种球
在发 热消退 、 结膜充血恢复和血 沉恢复方 面, d疗法优 于 5d疗法 , 1 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 ( P<0 0 ) . 5 。在 颈淋 巴结
0 5),o ae t v cmp rdwi f e—d y I ee t cino mp ln d evc ls C—RPa dee t c riga lteewa odf rn eb t e h o hi a . nt xi t f y ho o i riae , h n o l c n lcr ado rn ,h r sn iee c ewentet o f w
p rd wt v ae i f e—d y Co cu i n T e e wa e tr c r t e ef c t a e i t a g o e o nr r n u n l n go ui n u in i hi a . n l so h r sb t u ai fe t o c s s w t KD wi l r e p s fi t e o si n u o lb l if so n e v h h a n a v n e dac .
中外 医 学 研 究 21 0 0年 ຫໍສະໝຸດ , 第 8卷 E J第 6期
1
C IE E A D F R I N ME I A E E R H H N S N O E G D C LR S A C
不 同剂 量 丙 种 球 蛋 白治 疗 川 崎 病 疗 效 分 析
罗 小华
绵 阳市科 学城 医院( 绵 阳 6 10 ) 四川 2 9 0
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在川畸病中的综合应用价值研究
Me d i c a l I n n o v a t i o n o f C h i n a ,2 0 1 3 ,1 0( 2 6) : 0 3 8 — 0 3 9
【 A 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 T o a n a l y z e t h e c l i n i c a l v a l u e o f G a m m a g l o b u l i n c o m b i n e d w i t h a s p i i r n i n k a w a s a k i d i s e a s e . Me t h o d : 6 0 c a s e s o f k o n o f t h e t w o ro g u p s w e r e c o m p re a d . T h e c l i n i c a l v a l u e o f g a mm a g l o b u l i n i n c o mb i n a t i o n wi t h a s p i i r n t r e a t me n t o f k a w a s a k i d i s e a s e w a s c o m p a r e d .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a n d t h e o b s e r v a t i o n ro g u p,a nd 3 0 c a s e s i n e a c h g r o u p .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wa s t a k e n wi t h o r a l a s p i in r t h e r a p y,a n d t h e o b s e va r t i o n g r o u p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及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15例临床观察
束 发 生 心 肌梗 死 及 死 亡 病 例 。
4 讨 论
常. 维持 用药 至 冠状 动脉 正常 后 至少 3月 所有 病 例 体 温 均 在
2 4小 时 内 退 至 正常 , 状 好 转 . 炎 性 指 标 c 反 应 蛋 白 较 血 症 且
J 崎病 的病 因 与 发 病 机 理 . 今未 明 推 测 与感 染和 异常 I J 迄
男 9例 , 6倒 ; 龄 6 1 女 年 ~ 2月 2例 . 3岁 5例 , ~ 6 ~ 4 岁 4 , ~1 例 7 1岁 3例 。 院 后 检 查 血 常 规 、 人 C反 应 蛋 白 、 沉 、 血 心 电 图、 声 心 动 图, 诊 后 立 即给 予 大 剂量 丙 种 球 蛋 白 超 确
大 剂 量 丙 种 球 蛋 白及 小 剂 量 阿司 匹 林 治疗 川崎病 1 例临床观察 5
江 苏省 无 锡 市 第 四 人 民 医院 ( 1 0 2 2 :6 ) ;
摘要
畴 晓 萍
目 的 评 忻 刑量 丙种 球 蛋 白厦 J 量 珂 司 蚌 治疗 1 病 的 疔 垃 方 诖 回 顾 分 析 用 此 涪 治疗 1 I崎 病 临庸 资 幸 结 果 . _ 崎 5 I 【 二 治 疗 川 崎 病优 于传 统 井 岳 . 玎 已形 成虻 雹 艟动 ≠
支 上 0 。 ] 3 结果
次 口 眼 。丙 种 球 蛋 白 2 5g溶 解 于 5 葡 萄糖 注 射 波 5 l . 0I m【 中静 脉 滴 洼 . 始 为 6 lh. 小 时 后 . 无 副作 用 . 开 Om , 半 若 可逐 渐 加 快 速度 . 快 不 超 过 1 0m , 。在 输 注 过程 中 . 患儿 发 热 最 8 lh 若 超 过 3 腋 温 )停 止 输 注 . 及 时 退 热 . 体 温 下 降 至 正 8 c( . 并 待
211294377_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患儿的效果
1871,1874.[7]潘成武,李靖,谢波,等.老年进展期胃癌病人腹腔镜手术方式的近期疗效对比[J].蚌埠医学院学报,2020,45(9):1197-1200.[8]李磊,费建东,宋利琴,等.进展期胃癌患者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0,40(3):516-518.[9]刘琪,袁波,杜应莲.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9,28(10):1302-1308.[10]闫康鹏.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进展期胃癌患者的效果及并发症情况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7):39-40.[11]应大钦,苏春梅,应杰.腹腔镜D 2根治术对局部进展期远端胃癌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及CA724水平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1,20(8):852-855.[12]徐超,周厚民,王云强,等.开腹与腹腔镜远端胃癌D 2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效果及对患者免疫功能和应激反应的影响[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21,18(4):93-96.[13]余颖誉,杨景先.腹腔镜辅助小切口胃癌根治术对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疼痛及胃肠功能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1,34(8):1337-1338.[14]张小然,尚培中,李晓武,等.进展期胃癌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22,25(1):68-70.(收稿日期:2022-12-14) (本文编辑:马娇)①福建省福州儿童医院 福建 福州 350000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患儿的效果叶芬①【摘要】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患儿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3月—2022年4月于福建省福州儿童医院治疗的120例川崎病患儿的资料。
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60例。
丙种球蛋白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川崎病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川 崎病 ( a aai i ae 又称皮肤 黏膜淋 巴结 kw sk d es) s
Ob e v to h fe ta d n r i g i t a e o s i s r a i n t e e c n u sn n r v n u mm l e g o u i n s ii o i e r a me tk wa a id s a e l l b l a d a p rn c mb n d te t n a s k a h r ame t rc s mo tl ,i Wa o n y te t ame t a a a id s a e s o e h e id o i d a a ,t e tt f ・ h t e t t n o e ss o hy t s n t l h r t n K w s k i s h  ̄ n t e p r w t r w l h oa e i t e p o e f o e o f h l ce c f 8 8 ec n n a e i n d fu d n o g—tr e p n i n o o o ay c e . o cu in: h s nr v n u mmu e in y o . 9 p re t g g n.a o n o ln 8 e em x a so fc r n r a s C n l s s o T eu eo it e o si f a n
l ui adapr o b dt t n o K w k dss o i i a l sot or n secH n e i ya i g bl n sincm ie a et f a aai i aecuds n c t hr ntecus adi xeet fcc ds e o n i n r m s e e l gfn y i e h e t fa n d
阿司匹林联合不同剂量的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对非典型川崎病的治疗效果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2021年6月第11卷第11期
阿司匹林联合不同剂量的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 对非典型川崎病的治疗效果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张媛昊 贵州省安顺市人民医院儿科,贵州安顺 561000
[ 摘要 ]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联合不同剂量的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IVIG)对非典型川崎病患儿的治疗 效果及其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4 年 1 月至 2020 年 9 月于贵州省安顺市人民医院儿科接 受治疗的非典型川崎病患儿 100 例,按照完全随机法分为 IVIG 常规疗法组、IVIG 冲击疗法组各 50 例,在 口服阿司匹林的基础上,IVIG 常规疗法组患儿使用 IVIG 进行治疗 [400 mg/(kg·d)×5 d],IVIG 冲击疗法 组患儿使用 IVIG 冲击治疗(2 g/kg)。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PLT、WBC、 ESR、免疫球蛋白(IgA、IgM、IgG)水平。结果 冲击疗法组患儿各种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常规疗法 组(P < 0.05),冲击疗法组患儿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为 14.00%,显著低于常规疗法组患儿的 32.00%(P < 0.05)。 治疗后冲击疗法组患儿 ESR、PLT、WBC、免疫球蛋白水平低于常规疗法组(P < 0.05)。结论 采用阿司匹林联 合 IVIG 冲击疗法对非典型川崎病患儿进行治疗,能够加快患儿临床症状消失的时间,降低冠状动脉病变的发 生率,降低患儿 ESR、PLT、WBC、免疫球蛋白水平,从而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及免疫功能,治疗效果显著。 [ 关键词 ] 阿司匹林;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非典型川崎病;免疫功能 [ 中图分类号 ] R725.9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2095-0616(2021)11-0094-04
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的临床研究
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的临床研究梁亚晓;梁艳萍【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儿科收治的78例川崎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1 g/(kg·d)丙种球蛋白×2天+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给予2 g/(kg·d)丙种球蛋白×1天+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炎性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退热、黏膜充血消失、颈部淋巴结肿大消失、手足肿胀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炎性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CRP、PCT、WBC计数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患儿炎性指标改善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次给予2 g/kg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患儿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缩短发热、黏膜充血等症状消失时间,减轻其炎症反应.【期刊名称】《泰山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9(040)001【总页数】3页(P72-74)【关键词】丙种球蛋白;阿司匹林;川崎病;免疫功能;临床疗效【作者】梁亚晓;梁艳萍【作者单位】茂名市妇幼保健院,广东茂名 525000;茂名市妇幼保健院,广东茂名52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93.2川崎病在临床上又被称之为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全身性的血管炎,分为急性、亚急性、恢复和慢性期四大时期,该病对患儿的冠状动脉损害极大,易引起患儿冠状动脉的病变,是患儿日后发展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潜在因素。
患儿常表现为发热、皮疹、黏膜充血、手足肿胀等临床症状,且5岁以下儿童是川崎病的高发群体[1]。
近年来川崎病已经取代风湿热成为导致小儿先心病的重要原因,且发病率逐年提高,研究[2]显示川崎病发病时无特异性的检验指标、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且具有一定的自限性,但是炎性因子和免疫细胞在川崎病的发病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两种阿司匹林减量方式用于川崎病的疗效观察
两种阿司匹林减量方式用于川崎病的疗效观察许柏华;杨薇斯;刘清彪;胡婷【摘要】目的:探讨两种阿司匹林减量方式用于川崎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东莞东华医院收治的川崎病患儿84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42例.所有患儿均给予阿司匹林联合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治疗,A组患儿于退热3~5 d后逐渐减少阿司匹林剂量,2周后减至3~5 mg;B组患儿于退热3~5 d后直接减少阿司匹林剂量至3~5 mg.观察两组患儿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水平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等肝功能指标水平,比较两组患儿再次发热率及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再次应用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再次发热率和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再次应用率分别为2.38%(1/42)、4.76%(2/42),明显低于B组的14.29%(6/42)、21.43%(9/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阿司匹林减量方式均可缓解川崎病的临床症状,但逐渐减少阿司匹林剂量能有效降低患儿再发热率和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的再次应用率,有助于患儿早日康复.%OBJECTIVE:To probe into the efficacy of two kinds of decrement of aspirin in treatment of Kawasaki disease. METHODS:84 children with Kawasaki disease admitted into Dongguan Donghua Hospital from Jan. 2014 to Jan. 2016 were selected to be divided into group A and group B via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with 42 cases in each. All children were given aspirin combined with Human Immunoglobulin(pH4) for Intravenous Injection. For children in group A, the dose of aspirin wasreduced at 3-5 d after abatement of fever, and the dose was directly reduced to 3-5 mg after 2 weeks; while children in group B received the dose directly reduced to 3-5 mg at 3-5 d after abatement of fever. The numeration of leukocyte, platelet content,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nd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of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The rate of fever and application rate of Human Immunoglobulin(pH4) for Intravenous Injection again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After treatment, the numeration of leukocyte, platelet content,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nd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of two group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but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P>0.05). The rate of fever and application rate of Human Immunoglobulin(pH4) for Intravenous Injection again of group A were respectively 2.38%(1/42),4.76%(2/42),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group B [14.29%(6/42),21.43%(9/42)],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CONCLUSIONS:Two kinds of decrement of aspirin can effectively alleviate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patients with Kawasaki disease. Gradually reducing the dose of aspirin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rate of fever and application rate of Human Immunoglobulin(pH4) for Intravenous Injection again, which is helpful for the early recovery of children.【期刊名称】《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年(卷),期】2017(017)007【总页数】3页(P921-923)【关键词】川崎病;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阿司匹林;疗效【作者】许柏华;杨薇斯;刘清彪;胡婷【作者单位】东莞东华医院儿二科,广东东莞 523110;东莞东华医院儿二科,广东东莞 523110;东莞东华医院儿二科,广东东莞 523110;东莞东华医院儿二科,广东东莞 5231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1+.1川崎病即小儿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高发于3个月以上、5岁以下的婴幼儿,且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其主要病变特征为全身血管炎导致的急性发热、出疹[1]。
丙种球蛋白结合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的效果观察
丙种球蛋白结合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的效果观察川崎病是一种儿童常见的急性系统性血管炎,如果及时治疗,病情通常可以得到控制,但无法处理可能导致心脏损伤的血管炎。
针对这种情况,丙种球蛋白结合阿司匹林成为治疗川崎病的热门方案。
本文旨在探究丙种球蛋白结合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的效果观察。
首先介绍阿司匹林在川崎病治疗中的作用,随后分析丙种球蛋白结合阿司匹林的治疗效果、副作用和注意事项。
阿司匹林在川崎病治疗中的作用阿司匹林是一种非甾体类抗炎药,被广泛应用于儿童川崎病的治疗中。
其主要作用是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疼痛、预防发热,并防止发展为心脏炎。
阿司匹林剂量根据患者体重和年龄进行调整,在一般情况下,每天根据体重合理剂量分次口服,以保证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许多研究表明,早期使用阿司匹林可以有效地减轻心脏病变的程度,并有助于预防血栓形成。
丙种球蛋白结合阿司匹林是一种标准的川崎病早期治疗方案,已被广泛应用于儿童中。
一些研究表明,该方案能显著缩短发热时间,减轻口腔粘膜炎、结膜炎等炎症症状,并降低心脏病变的程度。
丙种球蛋白结合阿司匹林的具体治疗方案是:在发热之后的10天内,给予丙种球蛋白的首次静脉滴注,每公斤体重2g。
随后,在治疗周期内,口服阿司匹林,剂量为每公斤体重3-5mg / kg / d,分3次服用。
如果病情恶化,可以使用激素等镇定剂进行治疗。
副作用和注意事项尽管丙种球蛋白结合阿司匹林被证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但也存在一些副作用和注意事项。
首先,丙种球蛋白可能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包括过敏、恶心、呕吐等。
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以上不良反应,如有必要,可以立即停止治疗。
其次,对于小儿川崎病患者,阿司匹林的使用需要谨慎,因为阿司匹林与水痘和流行性感冒有关联,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因此,必须谨慎判断阿司匹林的使用时间和剂量,特别是在疫情爆发时期。
综上所述,丙种球蛋白结合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但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患者的生理状态和药物的剂量等因素。
丙种球蛋白结合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的效果观察
丙种球蛋白结合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的效果观察1. 引言1.1 小儿川崎病概述小儿川崎病,又称儿童多系统炎症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急性全身性血管炎症性疾病,首次由日本医生川崎英周于1967年报道。
该病多见于5岁以下的儿童,尤其是亚洲人种,男性患病率略高于女性。
小儿川崎病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及环境因素有关。
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不明原因的高热伴有结膜炎、口腔黏膜炎、手足皮肤局部脱屑、多形性红斑、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严重的病例还可出现心脏瓣膜炎、动脉瘤等并发症,对患儿的生命和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由于小儿川崎病病程变化多端,治疗过程中往往需要综合考虑患儿的病情及年龄特点。
丙种球蛋白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作为目前主流的治疗方案,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将详细介绍丙种球蛋白结合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及相关内容。
1.2 丙种球蛋白与阿司匹林的治疗作用丙种球蛋白是一种免疫球蛋白,具有抗体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自体抗体异常引起的疾病。
而阿司匹林是一种抗炎镇痛药,也常用于解热、退热和抗血小板聚集。
丙种球蛋白与阿司匹林在治疗小儿川崎病中常常联合使用,起到协同作用。
丙种球蛋白可以中和体内的自体抗体,调整免疫系统失衡,降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而阿司匹林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轻发热、关节痛等症状。
两者联合使用可以显著改善小儿川崎病的临床症状,减少心脏损伤的风险,提高治疗效果。
丙种球蛋白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已被广泛应用于小儿川崎病的临床实践中,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2. 正文2.1 丙种球蛋白结合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小儿川崎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为高热、皮疹、结膜炎、口腔黏膜炎、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目前丙种球蛋白结合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已被广泛应用于小儿川崎病的治疗中。
本文旨在观察丙种球蛋白结合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对小儿川崎病的临床疗效。
研究结果显示,丙种球蛋白结合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小儿川崎病可以有效控制炎症反应,减轻症状,促进病情缓解。
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对川崎病患儿的临床疗效观察
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对川崎病患儿的临床疗效观察曹永利【期刊名称】《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年(卷),期】2022(6)14【摘要】目的观察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对川崎病患儿临床疗效与免疫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十堰市郧阳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6例川崎病患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3例。
给予对照组患儿阿司匹林与小剂量的丙种球蛋白(1 g/kg体质量,1次/d)治疗,给予研究组患儿阿司匹林与大剂量丙种球蛋白(2 g/kg体质量,1次/d)治疗,两组患儿均于治疗8周后进行疗效评估。
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疗效与临床症状消退时间,治疗前后外周血CD4^(+)、CD8^(+)百分比,CD4^(+)/CD8^(+)比值及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儿的退热、手足肿胀消退、黏膜充血消退、颈淋巴肿大消退及皮疹消退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儿外周血CD4^(+)百分比、CD4^(+)/CD8^(+)比值,以及PLT、ESR、CRP水平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
而两组患儿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可有效提升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调节免疫功能,降低机体红细胞沉降率与炎症反应,并促进机体康复,且未见严重性不良反应,治疗安全性较高。
【总页数】5页(P35-39)【作者】曹永利【作者单位】十堰市郧阳区妇幼保健院儿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5.4【相关文献】1.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疗效评价2.阿司匹林联合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临床观察3.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临床疗效4.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疗效分析5.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的效果及对患儿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司匹林联合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
崎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探究阿司匹林联合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川崎病患儿90例,随机分成A、B、C三组,每组30名。
对三组患者均给予口服阿司匹林治疗。
在阿司匹林治疗基础上,B组患者每日静脉注射400mg/kg丙种球蛋白,C组患者每日静脉注射800mg/kg丙种球蛋白,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血小板数量、血沉速率变化情况,并根据患者症状消退情况评定治疗效果。
结果:随着丙种球蛋白的剂量不断增加,患者体内C反应蛋白、血小板数量及血沉速率明显降低,治疗效果与丙种蛋白剂量成正比。
结果: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阿司匹林;丙种球蛋白;川崎病;治疗效果
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综合征,因由日本医师川崎富于1967年首次报道得名[1],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变为主要病变的小儿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
临床症状主要有发烧、皮疹、颈部淋巴结肿大等,严重的可引发严重心血管病变甚至威胁患者生命[2]。
近年来,其在小儿间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已为人们所重视。
临床对川崎病的主要治疗方式是阿司匹林联合丙种球蛋白,但治疗效果因丙种球蛋白的剂量不同而有所差异。
本文将探究在以阿司匹林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中,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对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间收治的川崎病患儿90例作为本次调查的研究对象。
其中,男性42例,女性48例,年龄8个月~11岁,平均年龄(5.2±1.2)岁。
所有患者均符合川崎病的临床诊断标准,入院时均有持续性发热、颈部淋巴结肿大、皮疹等临床症状,排除对阿司匹林及免疫球蛋白过敏,患有其他严重疾病患者。
将患者随机分成A、B、C三组,每组30名,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临床症状等一般疾病上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三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尿检、血常规、大便常规、心动图、肾功能、肝功能检查。
对三组患者给予口服阿司匹林治疗,每日三次,30~50mg/kg每天。
A 组患者在阿司匹林治疗上不再给予其他治疗,B组患者每日静脉注射400mg/kg 丙种球蛋白,给药浓度5.0%,滴速0.5~1ml/min,连续注射5天,C组患者每日静脉注射800mg/kg丙种球蛋白,给药浓度5.0%,滴速0.5~1ml/min,连续注射2天。
待患者发热症状逐渐消退后减少阿司匹林剂量至3.5mg/kg,体温及血沉恢复正常后,停止服用阿司匹林。
观察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有无烦躁、心悸、休克等不良反应。
1.3效果评定方法
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检测每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PLT)、血沉(ESR)。
同时记录三组患者平均出院时间、退热时间、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等临床症状消退情况。
以临床症状消退情况评定治疗效果:症状完全消退为显效,症状有所好转为有效,症状无好转迹象甚至有所恶化为无效。
综合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s
x±)表示,组间差距采用2
X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检验指标分析:通过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PLT)、血沉(ESR)对比显示,三组患者交治疗前都有所降低,但下降程度,C组快于B 组快于A组,变化速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
X=23.564,P<0.05)。
随着丙种球蛋白的剂量不断增加,患者体内C反应蛋白、血小板数量及血沉速率明显降低。
表1:治疗前后检验指标对比
组别治疗过程CRP(mg/ml) PLT(⨯109/L) ESR(mm/h)
A组治疗前84.2±21.8 345.7±28.7 72.5±13.2 治疗后45.2±25.3 332.5±48.8 42.2±6.5
B组治疗前83.2±20.2 343.8±44.8 71.8±10.3 治疗后32.3±15.7 329.2±28.8 28.4±3.6
C组治疗前81.8±21.3 342.2±43.7 71.6±12.2 治疗后27.6±12.3 320.7±30.2 20.4±5.6
2.2治疗效果对比:C组总有效率为96.7%,B组总有效率为86.6%,A组总有效率为70.0%,C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B组,B组的治疗下效果明显好于A组(2
X=15.238,P<0.05)。
可见,随着丙种球蛋白的剂量不断增加,治疗效果越明显。
表2:三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组别例数(N)
显效
(N,%)
有效
(N,%)
无效
(N,%)
总有效率(%)
A组30 5(16.7)16(53.3)9(30.0)70.0
B组30 7(23.3)19(63.3)4(13.4)86.6
C组30 12(40.0)17(56.7)1(3.3)96.7
3.讨论
川崎病多发于4岁左右的幼儿,其发病原因目前不明确,可能与病原体感染导致免疫系统失调有关[3],其病程大致可以分为急性期、亚急性其、恢复期及慢性期,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皮疹、发热、颈部淋巴结肿大、口腔黏膜,眼球结膜等。
阿司匹林是临床上最早用于治疗川崎病的药品,具有良好的解热、镇痛、抗风湿和抗血小板聚集等效果,在川崎病的治疗中可有效缓解患者发烧、发热等症状[4]。
丙种球蛋白又称免疫血清球蛋白,能有效提高人体免疫力,临床多用于治疗感染,其对改善冠状动脉内皮损伤也具有一定疗效。
近年来,不少研究表明[5]阿司匹林联合丙种球蛋白具对川崎病的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
本次调查研究表明,相比于单纯使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联合方案可有效降低患者C反应蛋白、血小板数量及血沉速率。
同时,不同剂量的丙种球蛋白对川崎病的治疗效果也具有不同影响。
在本次三组患者中大剂量应用丙种球蛋白的A组其住院时间、退热时间、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黏膜充血消退时间明显低于小剂量组B组和单独阿司匹林治疗的C组,且随着使用剂量的不断增大,症状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越少。
可见随着丙种球蛋白的剂量不断增加,对川崎病的治疗效果越显著。
丙种球蛋白对川崎病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其原因与丙种球蛋白的作用效果有关。
丙种球蛋白可中和特殊成分的超抗原及游离的致病原,并通过反馈调节作用改变免疫系统紊乱,保护血管壁免受损伤;其还可以通过减轻免疫复合物反应降低体温,抑制免疫活性细胞活化,减少炎症因子合成及释放。
通过一系列作用,最终达到快速退烧和改善临床症状的目的。
综上所述,阿司匹林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时,不同剂量的丙种球蛋白其治疗效果不一。
单次使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儿发热、发烧、肿大等临床症状,同时还能明显减少患者经济负担,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高学军.阿司匹林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的疗效[J].中国实用医刊,2014(11):118.
[2]张根,李新萍,常丽等.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的疗效分析[J].临床荟萃,2015(5):573.
[3]付培培,杜忠东.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诊治进展[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27(21):1679-1682.
[4]韩继敏.用阿司匹林联合不同剂量的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4(17):139-139.
[5]胡新和.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价值[J].中国当代医药,2014(3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