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司匹林
【药物名称】
中文通用名称:阿司匹林
英文通用名称:Aspirin
其它名称:安可春、巴米尔、拜阿司匹灵、伯基、博尔心、醋柳酸、东青、力爽、塞宁、司尔利、协美达、延先、乙酰水杨酸、益欣雪、Acetard、Acetylsalicylic、Acetylsalicylic Acid、Acidum Acetylsalicylicum、Adiro、ASA、Aspirinum、Astrix、Bamyl、Bayaspirin、Cemirit、Colfarit、Ecotrin、Feprazoni
【临床应用】
临床可用于下列情况:
1.镇痛、解热:可缓解轻度或中度疼痛,如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痛及痛经等。
也用于感冒和流感等的退热。
本药仅能缓解症状,不能治疗引起疼痛和发热的病因,故需同时应用其它药物对病因进行治疗。
2.抗炎、抗风湿:本药为治疗风湿热的常用药物,用药后能解热,使关节症状好转并使血沉下降,但不能消除风湿热的基本病理改变,也不能治疗和预防心脏损害及其它并发症。
3.关节炎:除风湿性关节炎外,本药也可用于改善类风湿关节炎的症状,但须同时进行病因治疗。
此外,本药还可缓解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性关节炎、幼年型关节炎的症状及其它非风湿性炎症的骨骼肌疼痛,但近年来这些疾病已很少应用本药。
4.抗血栓:本药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可防止血栓形成,临床上用于预防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心房颤动、动脉粥样硬化等导致的血栓形成以及人工心脏瓣膜、动静脉瘘或其它手术后的血栓形成。
也可用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5.可用于治疗胆道蛔虫症。
6.可治疗由于X线照射或放疗而引起的腹泻。
7.儿科用于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川崎病)的治疗。
8.粉末外用可治足癣。
【药理】
1.药效学本药为非甾体抗炎药。
具有如下作用:(1)镇痛作用: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及缓激肽、组胺等的合成,产生镇痛作用。
属于外周性镇痛药,但不能排除中枢镇痛(可能作用于下视丘)的可能性。
(2)抗炎作用:确切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本药作用于炎症组织,并抑制前列腺素或其它能引起炎性反应的物质(如组胺)的合成有关。
抑制溶酶体酶的释放及白细胞趋化性等也可能与抗炎作用有关。
(3)解热作用:可能通过作用于下视丘体温调节中枢而引起外周血管扩张、皮肤血流增加、出汗等,使散热增加而起解热作用。
该中枢性作用可能与前列腺素在下视丘的合成受到抑制有关。
(4)抗风湿作用:本药抗风湿的机制,除解热、镇痛作用外,主要在于抗炎作用。
(5)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血小板的环氧酶,减少前列腺素的生成。
由于本药对生理性环氧酶的抑制作用较强,因此也抑制胃和肾组织内的生理性前列腺素合成,使胃酸产生过多,胃粘膜生成减少,食管及胃的肌张力减弱,临床出现胃消化不良,甚至胃溃疡。
在某些条件下,肾血流量减少,引起可逆性肾功能不全。
本药还可抑制子宫痉挛性收缩。
2.药动学口服后吸收迅速、完全。
吸收从胃开始,到小肠上部已大部分被吸收。
吸收率和溶解度与胃肠道pH值有关,与碳酸氢钠同服吸收较快。
肠溶片剂吸收较慢。
吸收后分布于各组织中,也能渗入关节腔和脑脊液中。
蛋白结合率低,但水解后的水杨酸盐蛋白结合率为65%-90%。
肾功能不全及妊娠时蛋白结合率低。
单次服药后,1-2小时即达血药浓度峰值。
镇痛、解热时血药浓度为25-50μg/mL;抗风湿、抗炎时为150-300μg/mL。
血药浓度达稳定状态所需的时间随每日剂量而增加,在大剂量用药(如抗风湿)时一般需7天,但需2-3周或更长时间才能达到最佳疗效。
本药大部分在胃肠道、肝及血液内很快水解为水杨酸盐,然后在肝脏中代谢。
代谢物主要为水杨酸及葡萄糖醛酸结合物,小部分氧化为龙胆酸。
长期大剂量用药的患者,因药物主要代谢途径已经饱和,剂量微增即可导致血药浓度较大的改变。
本药以结合的代谢物和游离的水杨酸形式从肾脏排泄。
服用量较大时,未经代谢的水杨酸排泄量增多。
个体间可有很大的差别。
尿的pH值对排泄速度有影响,在碱性尿中排泄速度加快,而且游离的水杨酸量增多,在酸性尿中则相反。
药物半衰期为15-20分钟。
水杨酸盐的半衰期长短取决于剂量的大小和尿液pH值,一次服用小剂量时约为2-3小时,大剂量时可达20小时以上,反复用药时可达5-18小时。
一次口服650mg 后,在乳汁中的水杨酸盐半衰期为3.8-12.5小时。
【注意事项】
1.交叉过敏对本药过敏时也可能对另一种非甾体抗炎药过敏。
虽然并非绝对,但必须警惕交叉过敏的可能性。
2.禁忌症 (1)有活动性溃疡病或其它原因引起的消化道出血者。
(2)血友病或血小板减少症患者。
(3)有本药或其它非甾体抗炎药过敏史者,尤其是出现哮喘、神经血管性水肿或休克者。
(4)孕妇。
3.慎用 (1)有哮喘及其它过敏性反应时。
(2)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者。
(3)痛风患者(本药可影响其它排尿酸药的作用,小剂量时可能引起尿酸滞留)。
(4)肝功能减退者(本药可加重肝脏毒性反应,加重出血倾向,肝功能不全和肝硬化患者易出现肾脏不良反应)。
(5)心功能不全或高血压者(大量用药时可能引起心力衰竭或肺
水肿)。
(6)肾功能不全者(本药有加重肾脏毒性的危险)。
(7)血小板减少者。
4.药物对儿童的影响儿童患者,尤其有发热及脱水时用本药易出现毒性反应。
急性发热性疾病,尤其是流感及水痘患儿使用本药,可能发生瑞氏综合征,但在国内尚不多见。
5.药物对老人的影响由于老年患者肾功能下降,服用本药时易出现毒性反应。
6.药物对妊娠的影响本药易通过胎盘。
动物试验中,妊娠头3个月使用本药可致畸胎,出现脊椎裂、头颅裂、面部裂、腿部畸形,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内脏和骨骼的发育不全。
人类也有使用本药后出现胎儿缺陷的报道。
此外,在妊娠后3个月中长期大量使用本药可使妊娠期延长,并有增加过期产综合征及产前出血的危险。
在妊娠的最后2周用药,可增加胎儿出血或新生儿出血的危险。
在妊娠晚期长期用药也可能使胎儿动脉导管收缩或早期闭锁,导致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及心力衰竭。
曾有报道称,妊娠晚期过量应用或滥用本药可增加死胎或新生儿死亡的发生率(可能由于动脉导管闭锁、产前出血或体重过低)。
7.药物对哺乳的影响本药可经乳汁排泄,哺乳期妇女口服650mg,5-8小时后乳汁中药物浓度可达
173-483μg/mL。
故长期大剂量用药时婴儿有可能产生不良反应。
8.药物对检验值或诊断的影响 (1)长期每日用量超过2400mg时,硫酸铜尿糖试验可出现假阳性,葡萄糖酶尿糖试验可出现假阴性。
(2)可干扰尿酮体试验。
(3)当血药浓度超过130μg/m L时,用比色法测定血尿酸可得假性高值,但用尿酸酶法则不受影响。
(4)本药可干扰荧光法测定尿5-羟吲哚醋酸(5-HIAA)。
(5)尿香草基杏仁酸(VMA)的测定,由于所用方法不同,结果可高可低。
(6)本药可抑制血小板聚集,故可使出血时间延长。
剂量小到每日40mg时也会影响血小板功能,但临床上尚未见小剂量(小于每日150mg)引起出血的报道。
(7)肝功能试验:当血药浓度大于250μg/mL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及血清碱性磷酸酶可有异常改变,剂量减小时可恢复正常。
(8)大剂量应用,尤其是血药浓度大于300μg/mL时,凝血酶原时间可延长。
(9)每日用量超过5000mg时血清胆固醇可降低。
(10)由于本药作用于肾小管,使钾排泄增多,故可导致血钾降低。
(11)大剂量应用本药时,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甲状腺素(T4)及三碘甲状腺素(T3)可得到较低的结果。
(12)由于本药与酚磺酞在肾小管竞争性排泄,故可使酚磺酞排泄减少(即PSP排泄试验)。
9.用药前后及用药时应当检查或监测长期大量用药时应定期检查血细胞比容、肝功能及血清水杨酸含量。
【不良反应】
一般用于解热镇痛的剂量很少引起不良反应。
长期大量用药(如治疗风湿热)、尤其当血药浓度大于
200μg/mL时较易出现不良反应。
血药浓度愈高,不良反应愈明显。
1.胃肠道本药对胃粘膜有直接刺激作用,胃肠道不良反应最常见,表现为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或疼痛等,发生率为3%-9%,停药后多可消失。
长期或大剂量服用可引起胃肠道出血或溃疡。
2.血液系统长期使用本药可使凝血酶原减少,凝血时间延长,出血的倾向增加。
本药引起的胃肠道潜血可导致缺铁性贫血。
本药还可促使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陷患者发生溶血性贫血。
服大剂量本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可出现叶酸缺乏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本药还有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的报道。
3.中枢神经系统出现可逆性耳鸣、听力下降、头晕、头痛、精神障碍等,多在服用一定疗程,血药浓度达200-300μg/L后出现。
4.肝、肾功能损害与剂量大小有关,尤其是剂量过大使血药浓度达250μg/mL时易发生。
损害均是可逆性的,停药后可恢复。
但有引起肾乳头坏死的报道。
5.呼吸系统可导致严重的哮喘和鼻息肉(参见过敏反应),严重过量时可见过度换气。
老年人长期用本药,特别是吸烟者可发生肺水肿。
6.泌尿系统本药可引起可逆性肾功能不全。
患有涉及肝或肾的严重全身性疾病时,肾功能更易受损。
7.内分泌系统/代谢 (1)有资料报道,小剂量水杨酸能抑制血浆皮质激素浓度,升高血浆胰岛素浓度;中至大剂量水杨酸可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大剂量水杨酸能抑制血清胆固醇浓度。
(2)水杨酸还能增加基础代谢、氧耗量和CO2的排出,以及在三羧循环中引起有机酸氧化代谢产物的积聚。
(3)本药治疗量可抑制胶原酶,致正常创伤痊愈时间延缓。
(4)每日服本药1-2g可引起某种程度的尿酸潴留。
(5)本药还干扰维生素C的代谢利用,并抑制(体内、体外)白细胞对维生素C的摄取。
8.过敏反应 0.2%的患者可出现过敏反应,表现为哮喘、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或休克。
阿司匹林哮喘多发生于易感者,表现为服药后迅速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可致死亡。
有的患者出现阿司匹林过敏、哮喘和鼻息肉三联征,往往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
【药物相互作用】
·药物-药物相互作用
1.甲氧氯普胺可增强本药的吸收。
2.本药可增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血药浓度。
3.本药可加强和加速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的降血糖作用。
4.与抗凝药(双香豆素、肝素、醋硝香豆素等)、溶栓药(链激酶、尿激酶)及其它可引起低凝血酶原血症、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聚集功能降低或胃肠道溃疡出血的药物同用时,有加重凝血障碍并增加出血的危险。
5.尿酸化药可减低本药的排泄,使本药血药浓度升高。
本药血药浓度已达稳定状态的患者加用尿酸化药后
可能导致本药血药浓度升高,毒性反应增加。
6.本药可增强巴比妥类药物及苯妥英钠的作用。
因为本药在体内大部分水解为水杨酸盐,而水杨酸盐可竞争性与血浆蛋白结合,从而使这些药物从血浆蛋白结合部位游离出来,从而增强了它们的作用或毒性。
7.本药可使锂和地高辛中毒的危险性增加。
8.与甲氨蝶呤(MTX)同用时,可减少甲氨蝶呤与蛋白质的结合,减少其从肾脏的排泄,使血药浓度升高而增加毒性反应。
9.与其它非甾体抗炎镇痛药同用时疗效并不加强,因为本药可降低其它非甾体抗炎药的生物利用度,但胃肠道不良反应(包括溃疡和出血)却增加;此外,由于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加强,还可增加出血的危险。
本药与对乙酰氨基酚长期大量同用有引起肾脏病变包括肾乳头坏死、肾癌或膀胱癌的可能。
10.糖皮质激素可增加水杨酸盐的排泄,同用时为了维持本药血药浓度,必要时应增加本药用量。
本药与糖皮质激素长期同用,尤其是大量应用时,有增加胃肠道溃疡和出血的危险性。
因此,目前临床上不主张这两种药物同时应用。
11.尿碱化药(碳酸氢钠等)、抗酸药(长期大量应用)可促进本药经尿排出,使血药浓度下降。
但当本药血药浓度已达稳定状态而停用碱性药物时,又可使本药血药浓度升高到毒性水平。
碳酸酐酶抑制药可使尿碱化,但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不仅能使血药浓度降低,而且使本药透入脑组织中的量增多,从而增加毒性反应。
12.本药与丙磺舒或磺吡酮(Sulfinpyrazone)同用时,后两者的排尿酸作用降低;当水杨酸盐的血药浓度大于50μg/mL时降低明显,大于100-150μg/mL时更甚。
此外,丙磺舒可降低水杨酸盐自肾脏的清除率,从而使水杨酸盐的血药浓度升高。
13.本药可降低降压药和利尿药的作用。
14.西咪替丁或米索前列醇(Misoprostol)均有保护或减轻本药所致的胃粘膜损伤的作用。
15.在服本药前30分钟给予硫糖铝,有防止胃粘膜受损的作用,但二者同时服用,则无此作用。
·药物-酒精/尼古丁相互作用
乙醇可加强本药所致的出血时间延长及胃出血。
·药物-食物相互作用
食物可降低本药吸收速率,但不影响吸收量。
【给药说明】
1.应与食物同服或用水冲服,以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
2.本药散剂和泡腾片用温开水溶解后口服。
3.扁桃体摘除或口腔手术后7日内应整片吞服,以免嚼碎后接触伤口,引起损伤。
4.外科手术病人,应在术前5天停用本药,以免引起出血倾向。
5.用于治疗关节炎时,剂量应逐渐增加,直到症状缓解,达有效血药浓度(此时可出现轻度毒性反应,如耳鸣、头痛等。
在小儿、老年人或耳聋患者中,这些症状不是可靠指标)后开始减量。
当然,如出现了不良反应还应迅速减量。
本药一般需要7天才能达稳态血药浓度,由于本药用至有效治疗剂量时往往伴发严重不良反应,以及长期应用不仅消化道溃疡病的发生率可高达40%左右,还可使原有的关节炎(如骨关节炎)病变加重,因此目前临床上对慢性关节炎的治疗,基本上已用更新型的非甾体抗炎药替代了本药。
6.用于解热时应多喝水,以便排汗和降温,否则因出汗过多可造成水电解质平衡失调或虚脱。
7.有脱水的患者(尤其是小儿)应减少用量。
8.对于过敏者,应立即停药,并嘱以后禁用本药或其它非甾体抗炎药。
有哮喘者应立即给予扩张气管的药物及吸氧等。
哮喘严重者可给予静脉补液及氨茶碱静脉滴注。
9.逾量或中毒表现:(1)轻度:即水杨酸反应(salicylism),多见于风湿病用本药治疗者,表现为头痛、头晕、耳鸣、耳聋、恶心、呕吐、腹泻、多汗、呼吸深快、烦渴、手足不自主运动(多见于老年人)及视力障碍等。
(2)重度:可出现血尿、抽搐、幻觉、重症精神紊乱、呼吸困难及发热等;儿童患者精神及呼吸障碍更明显。
(3)过量时实验室检查可有脑电图异常、酸碱平衡改变(呼吸性碱中毒及代谢性酸中毒)、低血糖或高血糖、酮尿、低钠血症、低钾血症及蛋白尿。
10.过量时的处理:包括催吐或洗胃,给予活性碳,监测及维持生命功能,纠正高热、水电解质酸碱失衡以及酮症等。
应保持血糖正常并监测水杨酸盐血药浓度降至中毒水平以下。
一般说来,服药后2小时血药浓度为500μg/mL表明严重中毒,超过800μg/mL可能致死。
给予大量碱性药利尿可促使本药排泄,但不应给予碳酸氢钠口服,因可能反而促使本药吸收。
严重过量者可考虑进行血液透析或腹腔透析等。
如有出血,可给予输血或维生素K。
【用法与用量】
成人
·常规剂量
·口服给药
1.解热、镇痛:每次300-600mg,每日3次,必要时可每4小时一次,但24小时内不超过2000mg;缓释片为每次150-225mg,每日3次;泡腾片为每次500mg,每日1-4次。
2.抗风湿:每日3000-6000mg,分4次口服;;缓释片为每次300-375mg,每日3-4次;泡腾片为每次500-1000mg,每日3000-4000mg。
3.抑制血小板聚集:应用小剂量,一般为每日用80-300mg,每日1次;分散片的具体用法用量如下:(1)局部缺血性脑卒中和一过性脑缺血发作、预防心肌梗死发生、不稳定型心绞痛、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每次50-300mg,每日1次。
(2)急性心肌梗死:初始剂量300mg,维持剂量为每日50-100mg。
(3)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每日300mg,可术后6小时开始。
(4)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手术前2小时给予初始剂量300mg,维持剂量为每日50mg-100mg。
(5)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建议手术前开始,每次100mg-300mg,每日1次。
(6)预防心脏搭桥术后再狭窄:每日服用50mg。
4.治疗胆道蛔虫病:每次1000mg,每日2-3次,连用2-3日。
阵发性绞痛停止24小时后停用,然后进行驱虫治疗。
5.治疗X线照射或放疗引起的腹泻:每次600-900mg,每日4次。
·外用治疗足癣:先用温开水或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洗涤患处,然后用本药粉末撒布于患处,一般2-4次可治愈。
·经直肠给药解热镇痛:每次300-500mg,若发热或疼痛持续不缓解,可间隔4-6小时重复用药1次,但24小时内不超过2000mg。
·老年人剂量
年老体弱或体温在40℃以上者,解热时宜用小量,以免大量出汗而引起虚脱。
儿童
·常规剂量
·口服给药
1.解热、镇痛:(1)一般用法:每日1.5g/m2,分4-6次口服,或每次5-10mg/kg,或每次每岁60mg,必要时4-6小时1次。
(2)咀嚼片:①6-8岁:1/2片(250mg)。
②9-14岁:2/3片(约333mg)。
③14岁以上:1片(500mg)。
(3)泡腾片:①1-2岁:每次50-100mg,每日3次。
②3-5岁:每次200-300mg,每日3次。
③6-12岁:每次300-500mg,每日3次。
2.抗风湿:每日80-100mg/kg,分3-4次服,如1-2周未获得疗效,可根据血药浓度调整用量。
有些病例需增至每日130mg/kg。
缓释片用量较成人酌减。
3.小儿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川崎病):开始每日80-100mg/kg,分3-4次服;退热2-3日后改为每日30mg/kg,分3-4次服;症状解除后减量至每日3-5mg/kg,每日1次,连服2月或更久;血小板增多、血液呈高凝状态期间,每日5-10mg/kg,1次顿服。
·经直肠给药解热镇痛:1-6岁:每次100mg,如发热或疼痛持续不缓解,可间隔4-6小时重复用药一次,24小时内不超过400mg;6岁以上:每次150-300mg,每日2次。
【制剂与规格】
阿司匹林片 (1)0.025g。
(2)0.1g。
(3)0.2g。
(4)0.3g。
(5)0.5g。
贮法:密封在干燥处保存。
阿司匹林肠溶片 (1)0.3g。
(2)0.5g。
贮法:遮光,密封在干燥处保存。
乙酰水杨酸散 (1)0.1g。
(2)0.5g。
阿司匹林肠溶胶囊 0.15g。
阿司匹林缓释胶囊 50mg。
阿司匹林缓释片 (1)50mg。
(2)75mg。
贮法:密封,在干燥处保存。
阿司匹林分散片 50mg。
阿司匹林咀嚼片 500mg。
阿司匹林散 500mg。
阿司匹林泡腾片 (1)100mg。
(2)500mg。
贮法:遮光,密闭保存。
阿司匹林栓 (1)100mg(儿童用)。
(2)300mg。
(3)450mg。
(4)500mg。
贮法:遮光,密闭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