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1-2风险评价控制程序

合集下载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控制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控制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控制程序一、概述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控制程序是为了提供组织内部全面、系统地识别、评估和控制危险源,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从而保障员工及相关利益相关方的健康安全和环境保护。

二、程序要求1. 由专业团队负责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控制工作,包括安全、环境、健康等相关领域的专家。

2. 制定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控制的工作计划,明确责任人、时间节点及工作内容。

3. 开展危险源辨识工作,通过分析潜在的危险源,确定可能存在的风险,并进行归类和排序。

4. 进行详细的风险评价,包括评估风险的可能性、影响程度和风险等级,以便针对不同的风险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5. 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来降低风险,包括工程控制、行政控制和个人防护措施等。

6. 编制完善的风险管理计划,明确各项控制措施的执行和监控要求,确保其有效性和持续改进。

7. 建立完善的风险信息管理系统,包括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控制措施、监控成果等信息的记录和分析,以便及时调整控制策略。

8. 定期组织进行风险评价的复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控制的范围和频次。

9. 提供必要的培训和宣传教育,确保员工了解危险源、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并能有效地执行。

10. 配合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工作,及时报告和整改风险事件和事故,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和协助。

三、风险评价控制程序的影响1. 提升企业风险管控能力,减少事故和事故带来的损失。

2. 增强员工对危险源的认识和警觉性,提高安全意识。

3. 遵守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维护企业声誉和形象。

4. 保护环境,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5. 降低员工患病率和意外伤害率,提高员工幸福感和工作积极性。

四、总结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控制程序是组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全面、系统地辨识、评价和控制危险源,保障员工和利益相关方的健康安全和环境保护。

企业应积极落实相关程序要求,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员工培训和意识教育,不断提高风险管控的效果和水平。

风险控制程序(含表格).

风险控制程序(含表格).

风险控制程序(ISO9001/14001-215)1目的为建立风险的应对措施,从而减少工作失误和损失,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公司战略方向和质量/环境目标的实现。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质量/环境管理体系各过程的风险识别评价及应对。

3职责3.1公司质量负责人:3.1.1组织风险的识别活动;3.1.2批准风险应对方案;3.1.3监督风险应对措施的实施。

3.2品质部负责风险的分析评价。

3.3各部门负责风险的识别,风险应对措施的提出。

3.4总经理3.4.1倡导风险思维,支持风险管理活动;3.4.2管理评审时对风险应对措施有效性进行评审。

4定义4.1风险:不确定性对目标的影响。

风险通常以潜在事件和后果,或它们的组合来描述。

风险通常以事件后果和发生可能性的组合来表达。

5工作内容5.1分析公司所处的内外部环境以及相关方的要求每年度由公司质量负责人组织人事行政部相关人员对公司所处环境进行分析,编写分析报告,为确定和修订公司风险提供参考数据。

所分析的内容包括:a)外部环境,如社会、文化、政治、法律法规、金融、技术、经济、竞争对手等(国际、国内、区域、本地);b)内部环境,如组织结构、职责、方针、战略、技术、与员工关系、价值观、文化等;c)与相关方沟通的情况,如政府各相关部门对公司的要求,顾客或目标市场的潜在需求,外部供方的潜在需求,股东的期望,社会团体的要求等。

d)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5.2识别风险即发现、认识、描述风险的过程。

在对公司所处环境和相关方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每年度由公司质量负责人组织各部门开展风险识别活动,填写《风险识别及应对措施方案表》。

填写《风险识别及应对措施方案表》时要清晰表述风险名称及风险带来的后果。

风险识别先从回顾历史数据信息开始,回顾本公司、本部门有史以来曾经发生过的蒙受损失的事件,同时收集外部企业由于风险管理失控造成损失的案例作为参考。

5.2.1风险识别的范围:a)部门或岗位(包括管理层);b)工作流程;c)工作任务。

EICC危险源辨别和风险评价管理程序

EICC危险源辨别和风险评价管理程序

危险源辨别和风险评价管理程序编制:审核:批准:生效日期:修订记录1.0 目的本程序对公司活动(正常、非正常、紧急状态)中存在危险或可能存在危险的要素进行识别、评价、管理的方法进行规定。

2.0 范围公司内的所有公司员工、各协作厂商员工。

3.0 定义3.1 危险: 可能造成人员受伤或疾病等伤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他们的组合。

3.2 风险:危险事件发生或暴露的可能性与由该事件或暴露导致的伤害或疾病的严重程度的组合。

3.3 可接受的风险:其程度已降低到组织考虑其法律义务和其OH&S 方针后能容忍水平的风险。

3.4 风险评估:评估来自危险的风险、考虑现有控制的适当性和决定该风险是否可接受的过程。

4.0 职责4.1 品管部负责组织各部门进行危险源的识别和评价。

4.2 各部门负责执行本部门内所涉及危险源的识别、评价和制订相对应的改善措施。

4.3 品管部负责对各部门所识别危险源和风险评价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并组织确定对应的控制措施。

5.0 流程5.1 初始状态评审在体系建立之前,品管部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初始状态评审,以了解公司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管理现状。

评审的内容主要有:明确适用的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他应遵守的要求;评价职业健康安全现状与上述要求的符合程度;对所有现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活动与程序、惯例、制度的审查;对以往不符合要求事件调查所取得反馈意见的评价,包括职业健康安全事件、事故及职业健康安全处罚等的调查;识别本公司生产运行服务过程中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

i 初始职业健康安全运行现状评审的过程和结果,由品管部整理为书面报告,提交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

5.2 危险源识别与评价的时机以公司的全体部门和活动为对象,在设定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前进行;公司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立之初进行初始状态评审时;在相关法律法规变更或公司的经营活动过程,以及相关方要求等情况发生变化时,可适时进行职业健康安全危害因素的评价。

危险源识别评价控制程序(中英文)

危险源识别评价控制程序(中英文)

文件制修订记录危险源识别和评价控制程序Hazard ident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control procedures1、目的Purpose对公司范围内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与评价,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并对其实施控制,以减少或避免不期望的事件发生,保证安全生产。

Identify and evaluate existed hazards in the company, prepare risk control measures and control them to reduce or avoid undesirable incidents,to ensure safety in production.2、适用范围Scope本程序适用于公司范围内的生产活动、服务过程中的安全评价与控制。

This procedure applies to the safety evaluation and control of company's production activities and service process.3、职责Responsibilities3.1各部门:负责制定《危险源识别及风险评价表》及《危险岗位清册》3.1 All Departments: responsible for preparing "hazard identification and risk assessment form"and "dangerous job list".3.2 行政部:3.2 Administration Department:3.2.1组织危险源辨别,将各部门《危险辨别及风险评价表》汇总。

3.2.1Identify hazard, summarize each department’s"hazard identification and riskassessment form".3.2.2进行环境因素评价,制订公司《危险辨别及风险评价表》。

风险评价控制程序

风险评价控制程序

风险评价控制程序1 目的为了充分识别与评价公司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并在出现新问题时能及时更新控制,实现安全管理关口前移,达到事前预防、消减危害、控制风险的目的,特制订本程序。

2 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进行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

3 职责与分工主管部门:安全环保部。

负责公司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组织并监督检查各相关部门、单位的具体实施。

相关部门:生技科;负责组织实施本系统内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

各部门、车间。

负责本单位的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

4 内容与要求4.1 术语4.1.1 危害: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4.1.2 风险:特定危险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

4.2 公司组织以总经理为组长、各级安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各职能部门和生产车间主要负责人和从业人员代表为组员的风险评价领导小组,负责全公司范围的风险评价及控制工作。

4.3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的范围包括公司进行的所有常规和非常规活动、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和作业场所内的所有设备设施。

危害辨识和风险控制应为确定设备要求、明确培训需求、建立运行控制和对所需控制活动的监测提供信息,以保证实施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4.4 辨识危害时,应充分考虑三种状态、三种时态和七种危害。

4.4.1 三种状态:包括正常、异常和紧急状态。

连续生产过程,属正常状态。

生产的开始和临近结束时,危害与正常状态有较大的不同,属异常状态。

紧急状态则是火灾、大风、暴雨、风暴等情况,对可预见的紧急状态,应有相应的计划、措施,以保证其影响最小化。

4.4.2 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辨识危险时应在对现有的危害进行充分考虑的同时,也要看到以往遗留的风险以及策划中的活动可能带来的风险,应在尽可能全面地考虑生活活动的各个方面使风险得到控制。

4.4.3 七种危害类型:机械能、电能、热能、化学能、放射能、生物因素、人机工程因素(生理、心理)。

风险管理控制程序

风险管理控制程序

风险管理控制程序1. 目的为满足医疗器械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依据YY/T 0316-2008/ISO 14971:2007标准,通过对产品风险的分析、控制,确保产品按预期用途使用时使患者和使用者的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对本公司医疗器械产品生产周期的全过程进行风险控制,并形成风险管理报告。

3.定义3.1 风险:损害发生率与该损害严重程度的结合。

3.2 风险分析:系统运用可获得资料,判定危害并估计风险。

3.3 风险评定:包括分先分析和风险评定的全过程。

3.4 风险控制:做出决策并实施措施,以便降低风险或把风险维持在规定水平的过程。

3.5 风险估计:用于对损害发生概率和该损害严重程度赋值的过程。

3.6 风险评价:将估计的风险和给定的风险准则进行比较,以决定风险可接受性的过程。

3.7 风险管理:用于风险分析,评价,控制和监视工作的管理方针,程序以及其实践的系统运用。

4. 职责4.1 总经理4.1.1 进行风险管理策划,致力于全部风险可接受。

4.1.2 负责提供适当的资源和人员。

4.1.3 规定风险管理的职责和权限,确定风险小组成员。

4.1.4 制定本公司风险可接受性准则方针。

4.2 管理者代表4.2.1 确保公司风险管理制度的建立,实施和保持。

4.2.2 对风险管理过程的实施和效果进行监督。

4.2.3 主持评审产品风险管理过程。

4.3 研发部: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实施风险控制,并形成风险管理报告;4.4 品质部:参与风险管理,负责保存风险管理报告,保存期限为最后一批产品出厂后的一个寿命期,或法规要求中的最长者。

4.5 各部门负责风险控制和生产后信息反馈的管理。

5. 工作程序5.1 风险管理方针5.1.1 对所有的医疗器械进行风险管理,只有全部剩余风险和综合剩余风险符合公司可接受性准则,并未产生新的危害,或者产生的新的危害通过进一步采取控制措施又符合可接受性准则的产品,才可接受。

5.1.2 对不能估计损害发生概率的风险,应根据损害的性质评价风险,如果估计损害的风险的严重程度是可忽略的,则风险是可接受的,对于能产生严重后果的风险,必须采取降低风险措施,将分先降低到可接受水平。

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3篇)

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3篇)

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1目的危害识别、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是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的核心。

为加强公司风险管理,预防事故发生,实现安全技术、安全管理的标准化和科学化,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生产装置、设备、设施、贮存、运输的风险评价与控制,适用于作业现场、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和非正常情况,包括新、改、扩建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拆除、报废各阶段的风险评价、风险控制、风险信息更新等。

3职责____公司行政总监直接负责风险评价领导工作,组织制定风险管理制度,成立评价组织,进行风险评价,确定风险等级。

3.2安全部是风险评价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风险管理的培训工作,负责公司巨大风险和重大风险的评价分析,负责公司各单位风险评价记录的审查与控制效果验收,建立、更新危险源档案,定期进行风险信息更新。

3.3各部门负责人负责低风险即等级判定为重大风险以下(不包括重大风险)各级风险的风险分析、记录、审查与控制效果验收。

____公司各级管理人员应负责组织、参与风险评价工作,提供相关资料,要求从业人员积极参与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3.5风险评价和控制主要为从事该工作的人员服务,要求该项工作的从业人员参与评价。

评价初期,可由各级管理人员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进行示范,逐渐转变由从业人员自行评价,从业人员风险评价可与技能考核相结合。

3.6非本公司施工单位到公司从事某项工作时,风险评价和控制由施工单位为主、公司为辅一起进行讨论、分析,分析人员签字也应包括两部分人员。

审核审定由施工单位管理人员负责。

4管理程序4.1风险的分级管理4.1.1风险评价依据本制度附录《风险评价准则》进行分级。

4.1.2各部门负责对所辖范围内所有的直接作业、操作岗位、关键装置与重点部位进行风险评价。

4.1.3作业风险。

巨大风险作业由所在部门负责人初审签字,经安全部复检签字后,报公司领导终审批准;重大风险作业由所在部门负责人初审签字后,报安全部终审批准;中等风险、可接受风险和可忽略风险作业由所在部门负责人或该部门专(兼)职安全员终审批准。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程序(含表格)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程序(含表格)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程序(ISO45001-2018)1.0目的为加强安全管理,消除或减少危害,有效控制重大危害因素,降低安全风险,特制定本程序。

2.0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的部门、车间的所有活动,包括生产活动、装卸、设备设施、原料产品、安全防护、正常和异常活动、人为因素、违反规程、规章等。

3.0术语定义3.1风险评价:依据已确定的评价方法、评价准则,定期进行评价风险程度并确定风险是否可容忍的全过程。

3.2事故:造成死亡、职业病、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的事件。

3.3事件:导致或可能导致事故的事情。

4.0职责4.1风险分级管控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全面推行开展安全生产危害辨识工作并指导、审查、批准;负责审查重大风险改进措施方案。

4.2总经办负责组织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指导各单位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组织重大风险改进措施方案的审查。

4.3各单位确保本单位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的人员有足够的培训,组织制定本单位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组织本单位工作范围的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在日常生产工作中不间断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编制本单位的危害/风险记录,开展隐患治理工作。

5.0作业程序5.1选择和确定评价范围及对象5.1.1评估小组应首先识别出本单位风险评价的范围,过程中应包括考虑以下方面:●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常规和异常活动;●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的活动;●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人为因素,包括违反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

5.1.2在确定评价范围后,评价小组可按下列方法,确定评价对象,按对象排查风险,形成《风险点排查清单》5.1.2.1按生产流程的各阶段;5.1.2.2按地理区域或部门;5.1.2.3按设备、设施;5.1.2.4按作业任务。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完整表格)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完整表格)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1、目的对公司范围内的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价确定出重大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并就此制定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范围内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

3、职责3.1 办公室负责组织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工作。

3.2 各相关部门配合、参与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工作。

3.3 OHS管理者代表批准重大职业健康安全风险与风险控制措施。

4、工作程序4.1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时机。

4.1.1 公司OHS管理体系建立之初,进行初始状态评审。

4.1.2 以全体部门为对象,每年12月份在设定第二年的OHS目标前进行。

4.1.3 在相关法规变更,公司的活动、产品、服务、运行条件,以及相关方的要求等情况发生变化时,可适时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

4.2 危险源辨识4.2.1 办公室将“OHS危险源识别及评价表”发放到相关部门。

4.2.2 各相关部门组织人员从其活动、产品、服务、运行条件中找出能够控制或可望施加影响的OHS危险源,填写“OHS危险源识别及评价表”并反馈到办公室。

4.2.3 对公司共有OHS设施设备、建筑物及其周边地带的危险源辨识,由办公室进行。

4.2.4 办公室对收集回来的“OHS危险源识别及评价表”进行统计和分析、整理。

4.3 危险源识别及评价表4.3.1 办公室依据“OHS危险源识别及评价表”,将汇总分类后的危险源逐一填入“OHS危险源识别及评价表”的“评价栏”中,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采用定性的方法进行评价。

4.3.2 风险级别的确定。

以事故后果的严重性等级(见表1)作为表的列项目,以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等级(见表2)作为表的行项目,制成二维表格,在行列的交点上得出风险的级别(见表3)。

表1 事故后果的严重性等级严重性等级等级说明事故后果说明Ⅰ严重伤害出现多人伤亡Ⅱ一般伤害人员严重受伤,严重职业病Ⅲ轻微伤害人员轻度受伤,轻度职业病可能性等级等级说明事故发生的情况A 很可能可能性极大B 极少有可能发生C 不可能很不可能,以至于可以认为不会发生严重性等级风险级别可能性等级轻微伤害(Ⅲ)一般伤害(Ⅱ)严重伤害(Ⅰ)不可能(C)5级4级3级极少(B)4级3级2级很可能(A)3级2级1级4.3.3风险级别的含义:风险级别风险级别的含义1级风险(不可容许风险)事故潜在危险性很大,并难以控制,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已极大,一旦发生事故将会造成多人伤亡的风险2级风险(重大风险)◆事故潜在危险性较大,较难控制,发生频率较高或可能性较大,容易发生重伤或多人伤害;或者会造成多人伤亡,但事故发生可能性一般的风险◆粉尘、噪声、毒物作业危害程度分级达Ⅲ、Ⅳ级者3级风险(中度风险)◆虽然导致重大伤害事故的可能性小,但经常发生事故或未遂过失,潜伏有伤亡事故发生的危险◆粉尘、噪声、毒物作业危害程度分级达Ⅰ、Ⅱ级者,高温作业危害程度分级达Ⅲ、Ⅳ级者4级风险(可容许风险)◆具有一定危险性,虽然重伤可能性极小,但有可能发生一般伤害事故的风险◆高温作业危害程度分级达Ⅰ、Ⅱ级者;或粉尘、噪声、高温、毒物作业危害程度分级为安全作业,但对职工休息和健康有影响者◆危险性小,不会伤人的风险5级风险(可忽略风险)4.3.4 重大OHS风险的确定4.3.4.1 确定重大OHS风险的准则① 1级、2级、3级、4级风险,要确定为重大OHS风险。

GJB9001C风险和机遇管理程序

GJB9001C风险和机遇管理程序

1 目的通过对公司经营活动中的分析和控制,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或风险导致的负面影响。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的经营活动中的所有风险管理活动。

3 术语和定义3.1 风险:不确定性的影响。

包括负面风险和正面风险,其中正面风险也称机遇。

风险表达通常有两种:一以潜在事件和后果或它们的组合来描述;二以事件(包括环境的变化)后果和发生可能性的组合来表达。

3.2 风险管理:针对风险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

3.3 机遇:有利的时机、境遇、条件和环境。

3.4 战略:实现长期或总目标的计划。

3.5 战略小组:由总经理任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任组员所组成的项目小组。

4 职责和权限4.1 战略小组负责公司风险机遇的信息的识别、评价及制订应对措施。

4.2 品质部是风险机遇控制的归口管理部门,在总经理授权下,组织相关部门召开风险机遇分析会议,并保存相关记录。

5 工作程序5.1 风险机遇收集时机5.1.1战略小组(各部门)在体系建立初进行组织环境理解和分析之后、年度管理评审或年度质量目标设定之前进行定期识别。

5.1.2 当组织环境信息出现更新时应适时进行识别。

5.2 按公司内外部环境理解和分析输出、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等内容作为风险机遇识别的信息输入,同时还必须重点收集如下风险机遇信息:a) 战略风险失控导致企业蒙受损失的案例(人力行政部负责);b) 财务风险失控导致危机的案例(财务部负责);c) 忽视市场风险、缺乏应对措施导致企业蒙受损失的案例(市场部负责);d) 忽视法律法规风险、缺乏应对措施导致企业蒙受损失的案例(人力行政部负责);e) 收集与公司经营生产、竞争对手、主要客户和供方等方面有关的重要信息(生产部负责);f) 收集与公司相关的所有法律法规纠纷方面的信息(品质部负责);g) 可能导致采用新实践,推出新产品,开辟新市场,赢得新客户,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利用新技术以及能够解决公司或其顾客需求的其他有利可能性(研发部负责)。

QC080000 有害物质风险评价管理程序

QC080000 有害物质风险评价管理程序

有害物质风险评价管理程序文件制修订记录表文件名称有害物质风险评价管理程序1.O目的:对本公司供方在服务过程中,可能出现有害物质对产品污染的环节进行识别、评价、控制以确保有害物质的减免和消除。

2.0范围适用于为公司采购过程有害物质污染源的识别、评价和控制。

1.0定义1.1污染源:造成HSF产品不符合HSF要求的有害物质或环节。

1.2HSF控制计划:在产品实现全过程对HSF产品控制方法的策划。

4.0职责4.1品质部负责有害物质风险评价的组织及归口管理。

4.2各部门负责有害物质污染源的识别、评价、登录及管理。

4.3采购部负责将有害物质风险评估通知相关供方,并督促相关供方进行改善。

4.4管理者代表负责有害物质污染源的审核及批准。

5・0作业内容5.1有害物质的确定依据《有害物质控制程序》控制的有害物质类别及限量要求。

5.2有害物质风险识别时机5.2.1新供方纳入《合格供方名录》之前;5.2.2每年一次例行的全面评价。

5.3有害物质风险评价项目5.3.1材料/部件/活动本身的特性;5.3.2供方评价的结果;5.3.3有害物质检测结果;5.3.4有害物质检测报告的来源;5.3.5与以往HSF不合格的关联性。

5.4有害物质风险评价成员1.4.1材料/部件/活动本身的特性:工程部、品质部。

5.4.2有害物质检测结果:品质部6.4.3有害物质检测报告的来源:工程部、品质部7.4.4供方评价的结果:物资部、质量部、工程部8.4.5与以往HSF不合格的关联性:品质部9.4.6审核:管理者代表。

5.5有害物质风险评价的准则B.5.6风险级别判定说明5.6.1在风险评估项目中,A部分因部件/材料/活动项目为固有的特性,依据项目评估的等级风险相对应的控制方法实施控制,并对B至E项目进行评价,任何一项评估风险级别为“高”时,则须依据评价准则中对应的控制方法实施控制。

B至1•的评估项目只针对Λ.1高风险类物料进行评价,A.2中风险类物料和A.3低风险类物料无需做后续项目(B、C、I)、E)项目的评价,只需按A.2中风险类物料和A.3低风险类物料对应的方法进行控制。

安全生产控制程序

安全生产控制程序

SUBJ:安全生产控制程序1. 目的为有效控制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源,保障员工人身健康安全和企业财产安全,同时为提高本公司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规范安全生产管理,维护安全生产秩序,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落实安全体系有关要求,特制定本程序。

2. 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运行过程的控制,同时适用于承包商在公司范围内的作业过程控制。

3.定义无4. 职责4.1 公司总经理: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安全生产工作和安全生产目标负全面责任;4.2 各部门主管:对分管工作范围内安全生产工作负分管责任;监督管理日常安全生产工作;4.3 IE:负责生产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和安全管理工作以及安全技术的跟进改善工作;4.4 PF:负责日常生产的电气安全管理工作以及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建设项目的三同时管理;4.5 SEC:负责消防日常管理、事故应急以及消防设施的维护工作;4.6 工业安全组:负责全厂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4.7 体系组:负责对公司各部门主管及各部门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4.8 安委会:全面负责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研究制定安全生产技术措施和职业健康改进计划,实施安全生产检查和监督,调查处理事故等工作。

7.9 VCO:负责对基础员工安全教育工作,以及特种岗位外训及取证工作。

5. 程序5.1 安全生产原则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推行“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制度。

5.2 安全组织机构公司设安全组织机构为EHS,负责公司的安全管理工作,各部门配置专职或兼职安全员,公司建立安全网络,成立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以下安委会),各部门成立安全领导小组,确定安全分管责任。

5.3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5.1.1 公司依据国家方针、政策、法规以及相关方要求组织编制、修订安全生产责任制以及规章制度,明确安全生产责任以及安全生产管理办法;5.1.2 各部门根据本部门业务范围,依据有关政策法规,编制修订相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范,并监督检查和考核执行情况。

安全风险辨识和评估管理制度

安全风险辨识和评估管理制度

安全风险辨识和评估管理制度1目的为有效辨识、评价和更新企业在生产活动中影响职业健康安全的风险,评价其风险程度,进行风险分级,确定重大、重要危险源,并实施有效控制。

2适用范围适用于企业生产活动中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3术语3.1危险源: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3.2危险源辨识: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3.3健康损害:可确认的、由工作活动和(或)工作相关状况引起或加重的身体或精神的不良状态。

3.4风险:发生危险事件或有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和健康损害的严重性的组合。

3.5风险评价: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评估、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

3.6工作场所:在组织控制下实施与工作相关的活动的任何物理地点。

4职责4.1公司主管领导负责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组织领导工作,批准重大、重要危险源清单。

4.2生产安全部负责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工作的组织指导、监督,确定重大、重要危险源,针对重大、重要危险源制订控制措施,并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4.3各单位负责本单位作业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识别及控制工作。

4.4员工参与其作业活动和场所危险源的辨识。

5程序5.1危险源辨识与评价的时机5.1.1每年的职业安全健康目标、指标确定之前;5.1.2相关法律法规变更或公司活动、产品、服务或运行条件以及相关方要求等发生变化时,可适时进行。

5.2危险源辨识单元的划分生产作业场所以班组或台车为危险源辨识单元,办公场所以部室为危险源辨识单元,相关方以作业活动为划分单元。

5.3危险源辨识时考虑的因素5.3.1所有工序和岗位的常规和非常规(如周期的、偶然的、紧急的)活动和状况。

5.3.2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相关方和访问者)的活动,以及:--因他们的活动而产生的危险源和风险;――因使用他们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而产生的危险源。

变更风险辨识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

变更风险辨识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

变更中风险或隐患的辨识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1 范围为了辩识、评价生产、经营过程、活动中的健康、安全危害因素,尽可能降低健康安全风险,选择合理、可靠的风险控制和削减措施,特制定本程序。

本程序规定了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削减措施的范围、管理、评价方法、执行程序等内容.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削减、控制措施的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2。

1 Q/SY1002。

1—2007《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第1部分:规范》2.2 GB/T 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3 术语和定义本程序采用Q/SY1002.1-2007、GB/T 28001-2001标准所规定的术语。

4 职责4。

1质量安全技术部是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各部门、各基层单位辨识危害因素和实施风险评价,确定风险等级,组织制定风险削减、控制措施。

4。

2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基层单位负责本单位、本区域的危害因素的辨识和本单位、本区域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控制和管理,负责落实制定的风险削减、控制措施。

5 程序内容5.1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范围a)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可行性风险评价。

b) 固定生产、工作场所风险评价。

c)施工及服务提供场所(油化作业、化学清洗、现场服务等)风险评价。

5。

2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步骤:a)划分作业活动。

b)辨识危害因素。

c) 确定风险。

d)确定风险是否可接受。

e) 制订风险控制措施计划.f)评审措施计划的充分性。

5。

3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的周期a) 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应在项目施工前进行。

b)固定生产场、施工及服务提供场所每年年底组织一次评价。

5。

4 危害因素辨识5.4。

1 识别危害和影响的原则a) 识别危害和影响应从人、物、环境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考虑。

b) 鼓励员工参与危害和影响的辨识。

5.4。

2 确定危害和影响的范围危害和影响的确定,应综合考虑本单位生产及相关活动的所有方面、各个时期、不同状态的产品、活动、施工、设施的全过程。

风险管理控制程序

风险管理控制程序
5.7《产品安全风险管理报告》
5.7.1 风险管理过程的结果果应记入《产品安全风险管理报告》,该报告应对每个危害提供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控制措 施的实施和验证、以及剩余风险的可接受评定的全部文件和记录提供可追溯性。
5.8生产后的信息
5.8.1 QA 应根据风险评估报告及FMEA (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中有关风险评价的信息收集在生产及生产后的阶段中得到的 医疗器械或类似器械的信息(供销部负责收集销售后的信息反馈给技术部门),当发现这些信息与产品的安全性有关时,应将 信息反馈给生产技术部,由生产技术部组织风险管理小组对信息进行评价,特别应注意下列各方面:
4.5 风险控制的反复性
a. 风险控制是一个没有尽头的工作,永远处于一种发现、补充、完善的状态;
b. 风险控制的有效性取决于企业对风险控制的重视程度、采用的数据分析方法、科学技术的进步。因此,要求有关实施风险 管理的人员重视相关专业技能的提高,了解法规对风险控制的最新要求,才能尽可能将风险管理工作做到完善。
5.9风险管理档案:生产技术部应针对每一个医疗器械项目建立风险管理档案,该档案包括所有与风险管理有关各阶段的文件 和记录(对于已被更新的文件和记录,在按《文件控制程序》办理相关手续后保存)。6.相关记录
5.6.2 如果应用风险管理计划中建立的准则,判断全部剩余风险是不可接受的,生产技术部应收集和评审有关预期用途、预期 目的的医疗受益的资料和文献,以便决定是否受益超过全部剩余风险。如果上述证据不支持医疗受益超过全部剩余风险的结 论,则剩余的风险是不可接受的,此时就重新实施风险控制措施或向总经理申请是否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该项目。全部剩余风险的评价结果应 记入《产品安全风险管理报告》。
5. 风险、受益分析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1、目的为辨识活动、产品和服务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通过评价分析,确定其风险度,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消除或减弱危险、有害因素,把风险降到最低或控制在可以承受的程度,并根据风险等级实施分级管控。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济南圣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济南地区子公司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其他地区的子公司参照执行。

3、职责3.1分管安全副总裁负责组织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3.2各单位根据职责分工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制定相应控制措施,定期或及时评审、更新危害及风险控制措施,并做好落实。

3.3安全部负责各单位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结果的收集、审核和指导,并对风险控制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督。

3.4 各级管理人员应积极组织职工参与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制定工作。

3.5 职工应积极参与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制定工作。

4、定义危险源: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

风险: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

可能性,是指事故(事件)发生的概率。

严重性,是指事故(事件)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

风险=可能性×严重性。

可接受风险:根据企业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被降至可容许程度的风险。

重大风险:不能满足法律法规规定和公司职业健康安全方针最低要求的风险。

本制度中具体指风险度计算值大于等于15的风险。

5、工作程序5.1成立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领导小组公司总裁任工作组组长,组织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全过程。

工作组成员由本公司安全、生产、设备、工艺、环保、仓储等专业技术骨干组成,应具备安全专业技术知识,掌握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

公司风险评价小组成员组成:组长:副组长:成员:生产经营单位基层部门应成立风险分级管控小组,由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小组成员应包括管理、现场操作、设备、工艺、安全等相关人员,小组成员不得少于3人。

5.2-1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5.2-1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为实现公司的安全生产,实现管理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做到事前预防,达到消除减少危害、控制预防的目的,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评价目的识别生产中的所有常规和非常规活动存在的危害,以及所有生产现场使用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

加强管理和个体防护等措施,遏止事故,避免人身伤害、死亡、职业病、财产损失和工作环境破坏.二、评价范围1。

项目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2。

常规和异常活动;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4。

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活动;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6。

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7。

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8。

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9。

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

三、评价方法可根据需要,选择有效、可行的风险评价方法进行风险评价。

常用的方法有工作危害分析法和安全检查表分析法等.1。

工作危害分析法(PHA):从作业活动清单选定一项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识别每个工作步骤的潜在危害因素,然后通过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

该方法是针对作业活动而进行的评价。

2.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安全检查表分析法是一种经验的分析方法,是分析人员针对分析的对象列出一些项目,识别与一般工艺设备和操作有关已知类型的危害、设计缺陷以及事故隐患,查出各层次的不安全因素,然后确定检查项目。

再以提问的方式把检查项目按系统的组成顺序编制成表,以便进行检查或评审。

安全检查表分析可用于对物质、设备、工艺、作业场所或操作规程的分析。

3.预危险性分析(PHA)预危险性分析法(PHA)用于重点部位(岗位)的风险评价。

预危险性分析步骤:(1)收集装置或系统的有关资料,以及其他可靠的资料,知道过程所包含的信息应包括:①主要化学物品、反应、工艺参数;②主要设备的类型(如容器、反应器、换热器等);③装置的基本操作说明书;④防火及安全设备;(2)识别危险、有害因素;(3)识别转化条件,即研究危险、有害因素转变为事故(或灾害)的必要条件;(4)然后分析每种事故所造成的后果,这些后果表示可能事故的最坏的结果;(5)确定风险度(风险等级);(6)建议消除或减少风险控制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1.2 风险:特定危险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
5.2 公司组织以总经理为组长、各级安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各职能部门和生产车间主要负责人和从业人员代表为组员的风险评价领导小组,负责全公司范围的风险评价及控制工作。
5.3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的范围包括公司进行的所有常规和非常规活动、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和作业场所内的所有设备设施。危害辨识和风险控制应为确定设备要求、明确培训需求、建立运行控制和对所需控制活动的监测提供信息,以保证实施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5.6.2 由各级危险源识别评价工作小组根据汇总的《危险源调查表/清单》按照LEC法对其进行评价,填写《危险源评价表》。
5.6.3人事行政部汇总各部门、单位的危害辨识,统一组织风险评价小组进行公司的风险评价,编制重大危险源清单。
5.6.4 风险评价的结果应形成文件,作为建立和保持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中各项决策的基础,并为持续改进本单位的安全标准化管理绩效提供衡量基准。在确定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目标、管理方案时,应充分考虑风险评价的结果。
5.6.5在风险评价中评价为Ⅱ级以上级别的风险应确定为重大危险源。
5.7 风险控制
5.7.1 公司对识别出的危害,按照其风险等级,进行风险控制策划并进行分级控制。风险控制包括消除、限制、处理、转移风险、个体防护等,可通过制定管理方案、强化运行控制、制定应急预案等方法实现。
5.7.2 对辨识、评价出的风险,由人事行政部组织进行控制策划,制定风险控制计划。所制订的风险控制计划应有助于保护环境、员工的安全健康,并与公司的运行经验和所采取风险控制计划的能力相适应。
5.7.3 各部门、单位应对风险控制计划的落实情况及控制效果进行监测,每半年对风险控制计划的有效性进行一次评价,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风险控制计划。5.8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 Nhomakorabea制的动态管理
5.8.1 公司根据生产变化、国家法律法规发布、变更等情况,针对变更的因素进行危害辨识、风险评价,重新发布或更新风险清单,并进行风险控制策划。
4 职责与分工
主管部门:人事行政部。负责公司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组织
并监督检查各相关部门、单位的具体实施。
相关部门:生产部。负责组织实施本系统内危害辨识、风险评价
和风险控制的策划。
各部门、车间。负责本单位的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
5 内容与要求
5.1 术语
5.1.1 危害: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1 目的
为了充分识别与评价公司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并在出现新问题时能及时更新控制,实现安全管理关口前移,达到事前预防、消减危害、控制风险的目的,特制订本程序。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进行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
3 引用法规、标准
3.1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5.4 辨识危害时,应充分考虑三种状态、三种时态和七种危害。
5.4.1 三种状态:包括正常、异常和紧急状态。连续生产过程,属正常状态。生产的开始和临近结束时,危害与正常状态有较大的不同,属异常状态。紧急状态则是火灾、大风、暴雨、风暴等情况,对可预见的紧急状态,应有相应的计划、措施,以保证其影响最小化。
5.5.1 询问、交谈
由对某项工作具有一定经验的人组成小组(一般3-5人),分析某项工作中存在的危害,可初步分析出该项工作存在的所有危害。
5.5.2 现场勘察和工作经验判断
由具有一定安全技术知识和掌握职业安全卫生法律、法规和要求的人组成小组(一般2-3人),进行现场勘察。通过对现场环境或工作经验判断,发现存在的危害。
5.5.6 其他适应的辨识方法。
5.5.7 下列四种危害,应定为本单位风险评价级别较高的危害
A 曾发生过事故,至今无合理控制措施的;
B 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风险的错误,且无适当控制措施的;
C 不符合职业安全卫生法规、标准的;
D 相关方依据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或局及公司所做承诺提出的合理抱怨。
5.5.8 风险评价的方式可分为定性评价和半定量评价两种。
5.4.2 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辨识危险时应在对现有的危害进行充分考虑的同时,也要看到以往遗留的风险以及策划中的活动可能带来的风险,应在尽可能全面地考虑生活活动的各个方面使风险得到控制。
5.4.3 七种危害类型:机械能、电能、热能、化学能、放射能、生物因素、人机工程因素(生理、心理)。
5.5 危害辨识应依据本单位区域范围、生产性质和时限进行确定,以保证该方法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危害辨识应从基层做起,各部门也应对自己的管理活动中存在的危害进行辨识。危害辨识一般可通过以下方法进行。
附录
Ⅰ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L值的确定)
分数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0
完全可以预料
6
相当可能
3
可能,但不经常发生
1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5.5.3 查阅有关记录
通过查阅事故、事件、职业病记录,从中发现存在的危害。
5.5.4 获取外部信息
从同行业或类似行业、文献资料、聘请专家咨询等方面获取有关危害信息,包括货主及其他相关方的要求,加以分析研究从中辨识存在的危害。
5.5.5 工作任务分析
通过分析员工工作任务中所涉及的危害,辨识有关的危害。
定性评价一般适用于可以比较直观得出结论的风险评价;其它不宜直观得出结论的风险可通过公式(D=LEC)进行半定量风险评价。其中:D-风险评价值,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暴露于风险环境的频繁程度,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5.6 风险评价实施
5.6.1 各部门、单位统一组织部门负责人、班组长、生产骨干进行本部门、单位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填写《危险源调查表/清单》。
5.8.2 对新增项目,如新增设备、库房、厂房、道路、新使用的生产工艺和工器具等,应进行危害辨识、风险评价,更新风险清单并进行风险控制策划。
5.8.3 对已消除的危害,及时从风险清单中撤消。
5.8.4 将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信息定期进行评审。
5.8.5 公司应将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信息提供有关部门、单位作为人员培训、运行管理、设备管理、进行所需的监视活动等的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