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的过程
简述记忆过程的基本环节
简述记忆过程的基本环节记忆过程就像是一场精彩的秀,大家都是主角,但其实背后有很多环节在默默运作。
咱们得提到“编码”这一步。
这就像是在电影院里,看到了一个个精彩的镜头,脑子里开始打下草稿。
你听到的、看到的、闻到的,统统都在心里画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想象一下,今天早上吃的那个煎蛋,如果你能把那香味和金黄的颜色都记在心里,哎呀,那你可真是个记忆高手!不同的信息会以不同的方式被编码,有些像写作文,有些则像涂鸦,随心所欲,但最终的目标都是让这些信息牢牢抓住你的心。
然后呢,接下来就是“储存”这一环节。
简单来说,就是把刚刚编码好的信息放进脑子里的某个小仓库。
想象一下,那个仓库就像是一个五光十色的玩具箱,里面堆满了各式各样的记忆。
有些记忆像新玩具,闪闪发光;而有些则是小时候的老玩具,虽然有些磨损,但依然珍贵。
你每天的生活都在不停地往这个箱子里添新玩意儿。
比如说,今天碰到的一个新朋友,明天的会议内容,甚至你昨晚看过的那部电影,都是在这个“玩具箱”里占有一席之地。
再说到“提取”这个环节,这可是个高难度的活儿。
咱们明明知道某件事,但就是想不起来,像是那种卡在舌尖上的感觉。
你试着回忆一下上次失忆的经历,像是从水里捞东西一样,有时一无所获,有时却能突然爆发,想起很多个细节。
这就是记忆提取的魅力所在,有时候它就像个调皮的小孩子,偏偏不听话。
不过一旦成功了,哇,那种成就感简直没得说,感觉自己像个超级英雄!记忆还分短期和长期。
短期记忆就像是放在桌子上的便签纸,今天写的明天可能就忘了;而长期记忆则是你心底的宝藏,虽然藏得深,但每次打开都能让你感到温暖。
比如说,童年时的那些小故事,虽然时间过去很久,但总能让人心头一暖,恍若昨日。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遗忘”,其实遗忘也是记忆过程中的一部分。
有时候是因为太忙,脑袋里装得太满了,老旧的记忆就被挤到了一边;有时候则是因为不再需要,像是舍弃一件不再穿的衣服。
再来聊聊记忆的种类。
咱们的记忆不仅仅是普通的日常琐事,还有那些特殊的情感记忆。
简述记忆的过程简答题
简述记忆的过程简答题
记忆过程包括三个基本环节:识记、保持和提取。
1.识记是记忆的开端,是保持的前提。
它是对客观事物的感知与识别,获得事物的信息和编码,并在头脑中留下映象的过程。
2.保持是记忆的第二个环节,是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人脑中的巩固过程。
识记过的材料和信息在头脑中得到储存和巩固,它是实现再认和再现的重要保证。
保持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表现为保存信息的数量和质量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改变。
3.提取是记忆的第三个环节,分为回忆和再认两种表现方式。
回忆是指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不在眼前,人们在头脑中把它重现出来的过程;再认则是指感知过、思考过或体验过的事物再度呈现时,仍能认识的心理过程。
大脑的记忆过程
大脑的记忆过程不知道大家是否对自己的大脑感兴趣,有时候我们会好奇自己到底是如何存储记忆,是如何记住东西的呢?下面店铺给大家分享一些大脑记忆存储的知识,希望大家喜欢。
首先在大脑中主要与记忆有关的部位有:海马体和杏仁核等海马区的机能是主管人类近期主要记忆,有点像是计算机的内存,将几周内或几个月内的记忆鲜明暂留,以便快速存取。
记忆其实就是神经细胞之间的连结形态。
然而,储存或抛掉某些信息,却不是出自有意识的判断,而是由人脑中的海马区来处理。
海马区在记忆的过程中,充当转换站的功能。
当大脑皮质中的神经元接收到各种感官或知觉讯息时,它们会把讯息传递给海马区。
假如海马区有所反应,神经元就会开始形成持久的网络,但如果没有通过这种认可的模式,那么脑部接收到的经验就自动消逝无踪。
日常生活中的短期记忆都储存在海马区中,如果一个记忆片段,比如一个电话号码或者一个人在短时间内被重复提及的话海马区就会将其转存入大脑皮层,成为永久记忆。
所以海马区比较发达的人,记忆力相对会比较强一些。
存入海马区的信息如果一段时间没有被使用的话,就会自行被“删除”,也就是被忘掉了。
而存入大脑皮层的信息也并不就是永久会给忘掉了,如果你长时间不使用该信息的话,大脑皮层也许就会把这个信息给“删除”掉了。
有些人的海马区受伤后就会出现失去部分或全部记忆的状况。
这全取决于伤害的严重性,也就是海马区是部分失去作用还是彻底失去作用。
杏仁核是情绪学习和记忆的重要结构。
和海马一样,杏仁核对新异刺激出现朝向反应,破坏两侧杏仁核的动物,对新异视觉刺激的朝向反应大为降低,缺乏对恐惧事件的辨识和反应。
相反,在杏仁核正常的情况下,当你听说邻居家的狗咬伤了人,见到狗后你会感到恐惧而早早避之,尽管你未曾被它咬过。
具有情绪意义的刺激会引起杏仁核电活动的强烈反应,并形成长期的痕迹储存于脑中。
因此,触动人情绪反应强烈的事件会给人留下长期的记忆,甚至终身。
记忆的原理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
记忆有哪些基本过程
记忆有哪些基本过程?识忆、保持、再认和再现是记忆的基本过程。
你可能有过这样的体验:因电影或戏剧中的某一情节,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或某一技艺而使你经久不忘。
在你的生活当中,对某件事物或某一现象,产生了极大兴趣或深厚情感;你在无意之中,遭受了某种强烈震惊或者得到极大愉快,等等。
所有这些,往往给人们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一旦回忆,即可“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这些印象是鲜明的、生动的,有时可以经久不忘甚至终身难忘。
但它们却都具有偶然、片断的特点。
这种识记,是事先没有确定目的的无意形成的记忆,可称之为无意识记。
这种无意识记是记忆的初级形式。
无意识记表明,凡是由人们的感官接收的信息都会在脑中储存。
但是,这种储存有深浅之别。
上述那种“记忆犹新”的信息会储存较久时间,而肤浅的信息则很快消失。
同时,无意识记也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例如,每天早晨收听广播,听到很多消息,如果没有什么引起注意或者你无心记住的内容,那么,在听后大好16至20秒钟,就会记不起来;但是,如果一天你要外出,你就会很注意天气预报,而且听过之后,也就记住了。
人们有许多知识是由无意识积累起来的。
可以说,在日常生活中,儿童在接受道德教育等方面,通常都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
可是,如果中小学生在课堂上处于无意识记状态,肯定不会获得很好成绩。
在课堂上需要有意识记。
有意识记是指有目的,按一定的方法、步骤,经过意志努力去进行识记,以取得记忆的结果。
实验证明,两组学生,一组按图片内容排列出一定的意义顺序;另一组则按图片上的数字顺序排列整理。
当两组都完成这一任务后,再过20分钟,出其不意地让他们答出图片内容和数字。
结果是,按内容排列的组,有关内容识记得队;按数字排列的组,对数字识记取得优良成绩。
可见,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向学生提出适当的识记的具体任务,在布置作业中也指出通过作业要识记什么问题,这对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十分重要。
从识记材料的性质分析,又可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
心理学入门 记忆的三个基本加工过程
心理学入门记忆的三个基本加工过程
记忆是人类对经验和知识的存储和提取过程,它是人类思维和行为的基础。
记忆的三个基本加工过程包括编码、存储和提取。
编码是将信息转化为可供记忆系统处理的形式的过程。
在编码过程中,我们通过感知、注意和理解等方式将信息转化为有意义的形式,以便于存储和提取。
编码的效果取决于我们对信息的关注程度、情感状态、经验和知识等因素。
存储是将编码后的信息保持在记忆系统中的过程。
存储的时间可以从几毫秒到几十年不等,取决于信息的重要性、情感价值和使用频率等因素。
存储的方式包括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短期记忆只能保持几秒钟到几分钟,而长期记忆可以保持数天、数年甚至终身。
提取是从记忆系统中检索存储的信息的过程。
提取的方式包括回忆和再认,回忆是指从记忆中主动检索信息,而再认是指在信息再次出现时能够识别它。
提取的效果取决于存储的质量和提取的情境等因素。
总之,记忆的三个基本加工过程是编码、存储和提取。
这三个过程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我们对信息的存储和提取能力。
了解记忆的加工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记忆技巧,提高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效率。
记忆的名词解释心理学
记忆的名词解释心理学
1.记忆的概念和基本过程
(1)概念:记忆是指在头脑中积累和保持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记忆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2)基本过程:它包括识记、保持、回忆和再认三个基本过程。
①识记:同学们可以把识记理解为“学会了”,“记住了”。
比如今天学会了一个单词,记住了一句话,这个就是识记的过程。
一个反复感知的事物在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的过程,识记是整个记忆过程的开始。
②保持: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脑中得到巩固的过程。
简单来说就是记住的东西不会忘记。
③再认和回忆:是过去经验恢复的两种形式。
经历过的事物再度出现在眼前时能够认出来就是再认。
所以再认和回忆之间最大的区别是再认需要有刺激的出现,回忆不需要。
举个例子,一个小学同学出现在面前才能记起来是再认,回忆是不需要小学同学出现在面前也能回想起来。
记忆的基本过程是编码存储提取实际的过程对不对
记忆的基本过程是编码存储提取实际的过程对不对记忆的基本过程是编码存储提取实际的过程是对的。
扩展资料:
记忆的基本过程分三步走,包括识记、保持、回忆和再认三个基本环节。
第一步:识记。
这是一个反复感知的事物在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的过程,是整个记忆过程的开始。
根据识记的目的、任务明确与否和意志努力程度不同,可分为无意识记忆和有意识记忆。
有些同学啊,偶像出首歌,听一遍就能复述歌词,但是学习的时候这“知识的大分子就是透不过血脑屏障”,这其实就是无意记忆比较强烈,而有意记忆比较薄弱。
第二步:保持。
它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脑中得到巩固的过程。
上一步识记的内容不能及时正确地通过第三步的再认和回忆便称为
遗忘。
遗忘有不完全遗忘、完全遗忘、暂时性遗忘和永久性遗忘四种。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在识记最初阶段内遗忘速度较快,随着时间推移和记忆材料的数量减少遗忘便逐渐缓慢,最后稳定在一定水平上。
(就算咱们正篇文章内容都忘了,还是会记得学过医学心理学呀)如此来看,“学而时习之”是十分有必要的。
第三步:再认和回忆。
这一步是对过去经验恢复的两种形式体现。
经历过的事物再度出现在眼前时能够认出来就是再认。
回忆分为有意回忆和无意回忆两种。
由于任何原因引起的记忆过程障碍称为记忆障碍。
精神和脑器质性疾病都可以引起记忆障碍。
咱们刻苦学习,拼命
的识记、保持也是为了这一步,毕竟知识要在考试、应用中再认或回忆出来才算目的达成。
简述记忆的基本过程
简述记忆的基本过程
记忆是指人们对出现在视觉,听觉,触觉,等知觉感受过的事物所建立的心理抽象概念,记忆是人类从复杂的信息中抽象,运用,存储,提取,重新表达和再加工的生理过程。
记忆的基本过程包括:
1、感知与记忆:感知是指接受,知觉和理解外部或内部刺激的活动,内部刺激包括知觉,思维,情绪,记忆等,外部刺激则指物质事件。
当人们接受到外部或内部刺激时,知觉信息会存储在短期记忆中,如果再刺激,信息就会深入神经系统,进入长期记忆中。
2、记忆的存储:在神经元中,信息存储为各种形式,例如图像,声音,大量资料可以抽象存储,当用户激活记忆时,这些记忆就会以视觉,听觉等形式重新出现在大脑中。
3、记忆的提取:当接受到信号时,记忆会从少量到大量,通过记忆的提取过程,记忆中的信息就可以形成知识和能力,从而更好地使用知识和能力来解决实际问题。
4、记忆的重组:记忆可以重组,通过重组的记忆不仅可以节省时间,而且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理解复杂的事物,快速建立联系,大大提高了学习和使用的效率。
5、记忆的再加工:记忆可以进行重新加工,重新加工就是将信息进行改动,重新整合,调整,让记忆更加清晰,具体化,变得可用,从而获得新的事实知识,再加工可以使记忆信息更加完整,让记忆的应用更加实用。
教育心理学知识:记忆过程及记忆
德国实验⼼理学家艾宾浩斯致⼒于⽤实验的⽅法研究较⾼级的⼼理过程——记忆。
为了在实验中使⽤的材料对所有的被试者来说难度都⼀样⼤,他制作了两千多个⽆意义⾳节。
他以⼀次能够正确回忆学习材料所需要的学习遍数,作为测量记忆效果的指标,这叫完全记忆法。
他还⽤达到学会标准后,间隔不同时间再来学习原来的材料,达到学会的标准所节省的学习时间或学习的遍数,作为测量记忆效果的指标,这叫节省法或叫重学法。
他⽐较了学习⽆意义的材料和有意义的材料,以及不同长度学习材料的学习速度,考察了过度学习、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的效果。
考试⼤后⼈⽤他的实验结果绘制的,不同间隔时间对记忆保存量影响的曲线,就叫做艾宾浩斯保持曲线。
他发明的填充实验后来被⼴泛地运⽤于智⼒测验和作业测。
⼀、记忆的定义: 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
它不是像知觉那样反映当前作⽤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是对过去经验的反映。
⼆、记忆的种类: 记忆按其内容可分为五种:形象记忆、情景记忆、情绪记忆、语义记忆(语词-逻辑记忆)、动作记忆。
三、记忆的过程: 记忆过程:识记、保持、回忆(再现、再认)。
识记是记忆的开始,是保持和回忆的前提。
保持是识记和回忆之间的中间环节,回忆是识记和保持的结果,回忆也是对识记和保持的检验,⽽且有助于巩固所学的知识。
四、遗忘及遗忘规律: 对识记过的材料既不能回忆也不能再认,或者发⽣了错误的回忆或再认叫遗忘。
德国⼼理学家艾宾浩斯是对记忆与遗忘进⾏实验研究的创始⼈。
艾宾浩斯⾃⼰作主试,⼜以⾃⼰作被试,⾃⼰给⾃⼰做记忆的实验。
他⽤的记忆的材料叫⽆意义⾳节,即由两个辅⾳和⼀个元⾳组成的⾳节,但字典上查不出来,它不是⼀个字,所以叫⽆意义⾳节。
实验证明:在识记后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越来越慢,甚⾄⼀两天以后保存量的变化就不⼤了。
考试⼤搜,后⼈⽤他的实验数据,以间隔时间为横坐标,以保存量为纵坐标,画了⼀条说明遗忘进程的曲线,叫保持曲线。
记忆的三个基本过程
记忆的三个基本过程
记忆的三个基本过程
一、记忆的接受
记忆的接受是记忆过程的第一步,它指的是让记忆容器“接受”新的事物。
例如,信息流入的时候,它会首先被接受,信息被容器内部物质器官解释,并进行细微处理,达到被接受的效果。
这个过程主要发生在大脑皮层体质器官,这些体质器官会把有价值的信息过滤掉,它们会把多余、毫无价值的信息拒绝掉,只让重要而有
价值的信息进入容器。
二、记忆的编码
记忆的编码是把新记忆通过某些路径,以特定的方式存储给大脑或计算机,有助于更容易记忆并复用的过程。
即赋予事物形象的过程,让我们更容易记住,增加记忆利用率。
例如,我们可以将记忆的形象准确的数字、性质和图片等化成计算机的编码,把这些有价值的信息保存到大脑或计算机的某个位置,并且可以很快地被复盘使用。
三、记忆的保留
记忆的保留是指新记忆在它被存储之后,要再经过一段时期,以确保获得持久性记忆的过程。
也就是,将记忆保存到“长期”存储结构上的过程。
记忆的保留由大脑的两大系统完成:就是“短期”和“长期”记忆系统,短期记忆系统负责新记忆的接受和编码,而长期记忆系统则负责把新记忆永久性存储,使新记忆被持久保留。
记忆的分解过程
记忆的分解过程记忆的分解过程记忆是人类神经系统中重要的心理过程,可以帮助我们存储并回忆起过去的经历和知识。
然而,记忆并非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它涉及多个步骤和复杂的神经活动。
下面将从感知、编码和存储、检索等角度,详细分解记忆过程。
首先是记忆的感知阶段。
感知是记忆过程中的首要阶段,也是信息加工的起点。
当我们感知到来自外界的刺激时,大脑会通过感官器官接收信息并进行初步加工和分析。
感官器官会将外界刺激转化为神经信号,并传递到大脑的感觉皮层。
在这个阶段,记忆的过程主要涉及感觉和感官体验的形成。
接下来是记忆的编码和存储阶段。
一旦感知的信息进入大脑,它们需要被进一步处理和存储。
在编码阶段,大脑将感知到的信息加工和整理,并将其转化为可在大脑中存储的形式。
编码有多种方式,包括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觉通道。
大脑通过加强重要信息和使用与个体经验相关的语义关联来提高记忆的编码效果。
在存储阶段,大脑将已编码的信息存储在不同的记忆系统中。
根据信息的性质和用途的不同,记忆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工作记忆、语义记忆和情景记忆等。
工作记忆负责临时存储和处理信息,使得我们能够在短期内记住和使用信息。
语义记忆则用于存储和检索我们所学到的事实和知识。
情景记忆则帮助我们记住关于具体经历和事件的信息。
在存储过程中,信息会被经常活跃的神经网络加强并巩固,这有助于信息的长期存储和保存。
最后是记忆的检索阶段。
检索是记忆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它涉及从存储系统中提取已存储的信息。
记忆的检索可以是自发的,也可以是受到提示的。
自发检索需要我们回忆起特定的信息,而受提示的检索则通过外部刺激来唤起和引导记忆。
当我们需要回忆某个信息时,大脑会根据存储的特定模式和语义关联来搜寻相关的记忆轨迹,并将其提取到意识层面。
不过,记忆并非像电脑中的存储盘那样简单和静态。
它是一个动态、复杂而多变的过程。
记忆可以随时间流失和模糊,也可以被外界刺激和内部过程加强或干扰。
同时,记忆还存在深层储忆和浅层遗忘现象,即一些记忆深埋在潜意识中,需要特定条件和刺激才能唤醒。
认识过程——记忆的基本过程
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三个基本阶段。
用信息加工的术语,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信息进行编码、存贮和提取的过程。
一、识记是识别和记住事物,从而积累经验的过程。
根据目的性和努力程度将识记分为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根据识记材料的性质和对材料理解的程度,将有意识记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
二、保持指识记材料在头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
识记内容在记忆的保持中会有质和量的变化,变化最大的是遗忘。
遗忘是对识记过的事物不能再认和回忆或是错误的再认和回忆。
遗忘分暂时性遗忘和永久性遗忘。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对遗忘做了系统研究,通过实验,将实验结果绘成曲线,得出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如图]以后的研究进一步说明,遗忘的进程不仅受时间因素的影响,还与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排列位置,学习的程度以及识记者的态度等因素有关。
遗忘的原因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种看法: 1.衰退说 2.干扰说 3.压抑说三、再认和回忆是在特定的情况下恢复过去经验或知识的过程。
再认指事物再度出现时能确认出来(如选择题)。
回忆指事物不在面前,但过去经历过的事在头脑中重新出现的过程。
分有意回忆和无意回忆。
简单阐述记忆的过程及其相互关系。
记忆是人类大脑的一种基本功能,是指人们接受、处理、储存和回忆信息的过程。
记忆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接受、储存和回忆。
接受:这是记忆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人们在感知到信息时,会先通过五种感官——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接受信息。
储存:在接受到信息后,人们会把信息储存到大脑的各个部位,形成记忆。
记忆可以分为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
短期记忆是指能保留20分钟左右的记忆,长期记忆则可以保留较长时间的记忆。
回忆:当人们需要使用记忆时,就会回忆记忆中的信息。
回忆的过程也可以分为短期回忆和长期回忆。
短期回忆是指人们回忆短期记忆中的信息,而长期回忆则是指人们回忆长期记忆中的信息。
记忆的过程相互关系是指,记忆的每个阶段都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且相互影响。
比如,在接受信息的过程中,人们会根据自己的兴趣、注意力和记
忆能力来选择要储存哪些信息,从而影响储存的效果。
同时,储存的效果也会影响回忆的效果,如果储存效果好,那么回忆就会更加容易。
反之,如果储存效果差,那么回忆就会更加困难。
所以,记忆的过程是相互关联的。
大脑记忆原理及过程
大脑记忆原理及过程大脑记忆的原理及过程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阶段:编码、存储和检索。
这些过程相互作用,形成我们的记忆系统,帮助我们记住和回忆各种信息和经历。
编码是记忆的第一个阶段,这是信息被输入到大脑中的过程。
编码过程决定了记忆的质量和持久性。
在编码过程中,信息通常转化为脑电活动,然后储存在大脑的神经网络中。
编码的质量取决于注意力、情绪和意义等因素。
例如,当我们专注于一些事物时,大脑会对该事物进行深度编码,这样有助于记忆的形成和保留。
存储是指记忆信息在大脑中的长期储存。
存储过程包含了将编码信息保存在脑中特定位置的过程。
大脑中的储存系统是非常复杂和分布式的,涉及到多个脑区的相互作用。
大脑中的储存系统主要分为两类:短期存储和长期存储。
短期存储是指临时保存的信息,可以很快被遗忘或转化为长期存储。
长期存储是指保存的信息可以在较长时间内被保留的存储方式。
检索是将存储在大脑中的信息取回的过程。
在检索过程中,大脑会通过不同的触发机制,寻找和恢复之前存储的信息。
检索是记忆最终的表现形式,通过检索,我们能够回忆起以前的经历和知识。
在检索的过程中,记忆可以被准确地召唤出来,也可以出现遗忘和失真的情况。
大脑记忆过程中涉及到许多神经元和神经网络的相互作用。
当我们经历一些事件时,大脑中的感觉神经元会接收和传递感官信息到大脑的不同区域。
这些感官信息会通过编码和存储过程,转化为脑内的神经活动。
神经活动在神经网络中传递和连接,形成特定的神经回路和模式。
这些神经回路和模式会被储存在大脑的不同区域,形成长期的存储和强化。
大脑记忆的过程是非常复杂和多变的。
不同的人可能在编码、存储和检索过程上有所差异,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更擅长记忆和回忆。
此外,情绪、注意力、意义和复习等因素也会影响记忆的过程和结果。
随着对大脑结构和功能的研究的深入,我们对记忆的理解也将进一步加深。
请简述记忆过程的几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
请简述记忆过程的几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
记忆这个东西,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道美食,需要经过多个环节才能烹饪出美味佳肴。
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聊聊记忆过程的几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让我们一起品味这道美食吧!我们要明确记忆过程的第一步:编码。
编码就像是烹饪前的准备,我们需要把食材准备好,让它变得有意义。
在记忆过程中,编码就是把我们要记住的信息转化为神经元之间的连接。
这个过程就像是把食材切成小块,方便烹饪。
只有把信息编码好了,我们才能进入下一个环节。
接下来,我们要进行第二个环节:存储。
存储就像是把切好的食材放进锅里,等待烹饪。
在记忆过程中,存储就是把编码好的信息放到大脑的某个地方,让它暂时保存起来。
这个过程就像是把食材放进锅里,等待烹饪。
只有把信息存储好了,我们才能进行下一步。
然后,我们要进行第三个环节:检索。
检索就像是烹饪过程中的翻炒,让食材更加入味。
在记忆过程中,检索就是当我们需要回忆起某个信息时,去大脑里找找看有没有这个信息。
这个过程就像是在翻炒锅中的食材,让它更加入味。
只有通过检索,我们才能真正回忆起那些信息。
我们要进行第四个环节:提取。
提取就像是烹饪完成后的上菜,让我们品尝美食。
在记忆过程中,提取就是当我们真的想回忆起某个信息时,能够顺利地从大脑里找到它。
这个过程就像是品尝美味佳肴,让我们回味无穷。
那么,这些环节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其实,它们就像是一个团队,每个环节都有自己的任务,但是又相互依赖。
编码是为了存储和检索做准备的;存储是为了让信息暂时保存起来;检索是在需要的时候帮助我们找到信息;提取则是在我们需要的时候让我们回忆起那些美好的时光。
这个团队并不是完美的。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遇到遗忘的问题。
这时候,我们就需要运用一些技巧来提高我们的记忆力了。
比如说,我们可以通过重复、联想、归类等方法来加强记忆;也可以通过调整作息、保持良好的心态等方法来提高我们的记忆力。
记忆过程就像是一道美食,需要经过多个环节才能烹饪出美味佳肴。
简单陈述记忆的过程及其相互关系
简单陈述记忆的过程及其相互关系记忆是一种神经过程,它能够使我们获取、保存和再度重温曾经遭受过的事情,它是认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全球化加速,记忆也成为了更加重要的部分。
记忆过程主要包括三个步骤:感知、保存和检索。
一个步骤,我们从外界接收到的信息会在大脑的感知系统中进行处理,然后记录起来。
第二个步骤,所获得的信息会在大脑的记忆体系中进行存储,并最终形成我们记忆中的知识储备。
第三个步骤,在需要时,我们可以从记忆体系中检索出相关的信息,为我们提供实践或解决问题等解决方案。
记忆与感知、思维和行为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它们都是组成我们认知和行为过程的关键要素。
感知与记忆关系密切。
它们之间的联系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明:第一,只有有效地接受到外界信息,进行感知,才能记录信息;第二,当我们进行感知时,我们也会同时记忆信息。
思维与记忆也有密切的联系。
当我们受到外界刺激或内部想法时,思维就会被激活,这种思维过程涉及到了大脑的不同部分,它的核心是记忆。
因此,我们可以将思维与记忆联系起来。
行为与记忆也存在着紧密联系。
当我们想要实施行为时,思维是必不可少的,而思维的发展就需要依赖记忆。
这意味着,我们只有记住过去发生的事情,才能有可靠的认知基础,从而使行为能够更加有效。
因此,行为与记忆是密不可分的。
总之,记忆是由感知、思维和行为三者组成的一种神经过程,它与前三者都有着密切的相互关系。
记忆主要包括三个步骤:感知、保存和检索。
此外,记忆是一种紧密耦合的过程,感知、思维和行为都受记忆的直接影响。
因此,改善记忆的能力对我们的生活来说尤为重要,只有经过有效的训练,才能提高记忆的效能。
记忆过程及其相互关系
记忆过程及其相互关系
记忆的过程及相互关系
人的记忆是一个较重要的可动态调控的信息加工过程,它决定着人们对世界的
认知和理解。
记忆的过程主要分为注意力,记忆加工和记忆保持三个阶段,且三个阶段之间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首先,注意力指的是专注于有意义的信息,而有意义的信息则会进入到记忆路径,例如日常的学习中的语文数学等。
在这个阶段,要求我们能够将所记录信息集中精力进行尽可能多的次记录,而不受其他信息的干扰。
第二阶段为记忆加工,也就是将信息加工成为可以被记忆的信息。
在这个阶段,人们可以更充分的利用自身智力进行整合方式来记忆信息,让其被记忆。
此外,还可以采用记忆规律、记忆空间、记忆卡片等方法,将记忆难度降低,加强对信息的记忆。
最后,记忆保持的阶段,目的是把经过加工的记忆信息保存在记忆卷帘中供我
们查询,例如讝程把记忆信息保存在回忆中,以便日后使用。
此外,语言能力、行为习惯、个性特征都会影响记忆的保持,因此,要想有一个深厚的记忆,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形成自身夯实的记忆基础。
以上三个阶段的循环得当的组合便可以实现记忆的过程与相互关系。
记忆的过
程是一个相互交融的过程,每个记忆过程的小步骤都是相互依赖的,这样的记忆方式才会更加可靠、稳定。
关于人记忆的全过程
关于人记忆的全过程记忆的基本过程是由识记、保持、回忆和再认三个环节组成的。
识记是记忆过程的开端,是对事物的识别和记住,并形成一定印象的过程。
保持是对识记内容的一种强化过程,使之能更好地成为人的经验。
一、识记识记:是获得事物的映象并成为经验的过程。
也就是说识记是识别和记住事物的过程。
识记的分类及特点:1.根据识记的目的性可分为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有意识记:指有预定的识记目的,并灵活运用一些有效方法的识记。
有意识记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学习者必须把自己的注意力倾注于识记对象上,并要付出艰巨的智力劳动,采取一定的措施和方法进行识记。
无意识记:指没有自觉的识记目的,没有有意采用任何识记方法,也不需要作出意志努力的识记。
无意识记的特点:具有明显的偶然性,既没有明确的识记意图,也没有考虑用什么方法去识记,但事后却能回忆和再认。
另外它具有选择性。
2.根据识记材料和方法不同可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机械识记:是指根据材料的外部联系或表面形式,采取简单重复的方式进行的识记。
机械识记的特点:基本上按照材料呈现的时空顺序进行逐字逐句的识记。
意义识记:指通过理解材料意义及把握材料内容进行的识记。
意义识记的基本条件是对材料的理解和进行思维加工。
意义识记的特点:具有全面、牢固、精确和迅速有效等特点。
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1.识记的目的与任务2.活动的内容与性质3.识记方法4.材料的数量和性质二、保持和遗忘保持:是人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的贮存过程。
它是记忆过程的又一个环节。
遗忘:就是指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或再认、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回忆或再认。
保持这一环节是主动的,在保持中仍存在信息加工。
遗忘曲线艾宾浩斯揭示了遗忘变量和时间变量之间的关系,这就是遗忘曲线,又称保持曲线,这条曲线表明,识记后最初一段时间遗忘较快,以后遗忘逐渐减慢。
这就是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
此外:有意义材料较无意义的材料遗忘得慢;数量多的材料遗忘较快;两种相似的材料,前后间隔短,则容易相互干扰而造成遗忘;学习程度不够的材料容易遗忘;过度学习50%的材料保持得好一些。
记忆过程有几个环节
记忆过程有几个环节每个人都想成为记忆高手,了解一下记忆过程有几个环节,有利于我们提高记忆力。
不管是哪种类型的记忆,你要把信息从记下来到需要使用时回忆出来,都会包含以下四个环节:第一环节:编码。
指对来自外部的信息进行最初加工,在脑海里形成深刻印象;第二环节:存储。
指信息被你编码后,会在你脑海里保存一段时间;第三环节:提取。
指从记忆这个大仓库里,将你需要使用的特定信息提取出来;第四环节:再认。
指对曾感知过的事物再次出现时,能确认是自己曾经感知过的事物。
知道了记忆过程的四个环节,千万不要以为它们是互相独立的,那你就走入了误区。
这四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我们常常在为新信息编码时,需要提取存储在脑海里的旧信息。
举个例子吧。
你为了记住这句话“他比牛顿还聪明,比刘强东还有钱,比刘德华还帅”。
你就必须先提取组成这句话的每个词语的意思,提取牛顿,刘强东,刘德华这几个人的背景信息。
知道了记忆的过程里有这四大环节,我们就可以针对每一个环节来思考一些提高记忆力的方法了。
还记得我之前讲过的“关联记忆”和“图像记忆”,其实它们都是属于巧妙的编码。
“关联记忆”也叫有意识记忆,是将陌生的信息加工后,与熟悉的信息关联起来,而你提取熟悉的信息是毫不费力的。
“图像记忆”是将信息加工成大脑更加善于记忆的的图像,和大脑喜欢听的生动故事。
信息当场记下来后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出现遗忘。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有一个著名的遗忘曲线,说明了遗忘的规律和特点。
这个曲线我以后会专门详细写到,今天先按下不表。
而每一次复习原始信息和编码后的信息,其实是在通过重复这一手段来增加信息在大脑里的保存时间。
在高效学习过程中,复习也是非常重要的,复习的方法有很多,复习容易帮助我们形成长期记忆。
来自外部的信息,经过巧妙的加工,在你脑海里形成深刻的印象;同时你还通过科学地复习来增强这些信息在你脑海里的保存时间;那么你在需要使用信息时,把它从你脑海里提取或者说回忆出来,还会很困难吗?并且每提取一遍,你可就又加强了一次记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忆的过程记忆的基本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每一过程又有其不同的特点和规律。
一、识记(一)什么是识记识记是人脑通过对事物的特征进行区分、识别并留下一定印象的过程。
是记忆的起始环节,是获得事物映象和经验的首要过程。
识记效果直接影响着以后的保持再认和回忆。
因此,了解识记规律,有助于改善记忆效果。
(二)识记的种类1.根据识记的目的性、自觉性及意志努力的程度,可把识记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1)无意识记。
无意识记也叫不随意识记,是没有明确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自然而然发生的识记。
在日常生活中,有时虽然没有给自己提出明确的识记目的和任务,也没有付出特殊的意志努力和采取专门的措施来识记某些事物,但这些事物都自然而然地保留在大脑中,成为一个人知识经验的组成部分,这就是无意识记。
所谓“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等都是无意识记的结果。
无意识记在人的实际活动中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人的相当一部分知识经验是通过无意识记获得的。
无意识记具有极大的选择性。
一般情况下,进入无意识记的内容具有两个特点:一是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刺激具有重要的意义;二是符合人的需要、兴趣以及能产生较强烈情绪体验的内容。
具备这些条件的信息才能进入无意识记,所以,无意识记具有极大的偶然性、片面性,单凭无意识记不能迅速获得系统的知识经验。
(2)有意识记。
有意识记也叫随意识记,是事先有预定目的,必要时还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识记。
识记的目的性决定了识记过程是对识记内容的一个积极主动的编码过程。
在教学中教师给学生提出识记某些定理、公式、历史事件或外语单词的任务,这时学生不仅有了明确的识记目的,而且会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措施,经过一定的努力进行识记,这种识记就是有意识记。
人们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主要靠有意识记,所以,有意识记在学习和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人的知识经验都是通过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获得的。
就识记效果而言,有意识记优于无意识记。
2.根据理解的程度,可把识记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
(1)机械识记。
机械识记是在识记材料本身无内在联系或对识记材料没有理解的情况下,按照材料的顶序,通过机械重复的方式而进行的识记。
机械识记的基本条件是多次重复或复习,如对无意义的音节、人名、地名、历史年代、数字、不理解的词语等的识记。
这种识记具有被动性,但能够防止对记忆材料的歪曲。
对学生而言,这种识记是必要的,因为有些学习内容,如历史名称、专有名词等需要以机械重复的方式才能记住。
也有些内容,由于学生知识经验的局限性,暂时不能完全理解,也必须进行机械识记。
机械识记在学生学习中有着突出的意义。
(2)意义识记。
意义识记也称理解识记,是在对识记内容理解的基础上,依据事物的内在联系所进行的识记。
意义识记的基本条件是理解。
理解是对材料的一种加工,根据人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分析、比较、综合、概括,来反映识记材料的内涵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将其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之中。
理解了的识记材料,记得快、记得牢,也容易提取。
实验研究证明,意义识记优于机械识记。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尽量进行意义识记。
但最好布置一些机槭识记的内容作为必要补充,使意义识记与机械识记结合起来。
(三)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1.识记的目的任务。
有无明确的识记目的和任务对识记效果有重要的影响。
因为有了明确的识记任务,人们就会把全部的识记活动集中在所要识记的对象上,而且会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和方法去实现它,所以识记的目的越明确识记的效果越好。
实验证明,长久的记忆任务比短暂的记忆任务巩固性要好得多。
依据这一规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仅应当使学生知道要记什么,记到什么程度,保持多长时间,而且应当使他们知道长久记忆学习材料的必要性。
或者实行一种定期检查的制度,使学生主动地设定长期记忆的任务。
否则,学生会平均使用力气去识记一切东西,影响学习效果。
2.识记材料的数量和性质。
材料的数量对识记效果有明显的影响。
一般来说,识记需要的时间常常随着材料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要达到一定目标的识记水平,材料愈多,所用的平均时间和次数也就愈多。
材料的性质对识记效果也有很大的影响。
一般来说,识记直观形象材料优于抽象材料,视觉优于听觉。
根据这一规律,应注意适当地安排识记材料的数量,在一定时间内要求识记材料的数量不宜过多。
如果过分加大数量,会降低识记效果,也影响学生的积极性。
3.识记的方式和方法。
首先,无论是无意识记还是有意识记,凡是识记材料是直接操作或活动对象时,识记的效果就大为提高。
有人做过编写识记提纲和不编写识记提纲的对比实验。
识记同一段文章,九天后检査,不编写识记提纲组遗忘43.2%,编写提纲组只遗忘24.8%。
因此,教师应设法把要求学生识记的材料组织成学生活动的对象,并要求学生积极参加活动。
其次,多种感官协同参加识记活动能提高识记效果。
每种分析器都有专门的神经通道。
识记中有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把眼、耳、口、手、脑等的活动结合起来,可以使同一内容在大脑皮层建立多个通道联系,从而大大提高识记效果。
例如,在学习地理时,如果学生仅看现成的地图,往往难于记住山脉、河流、城市等的名称。
如果让学生在独立绘制地图的活动中来记,那就容易多了。
最后,识记方法直接影响识记效果。
不论是在全面性和深刻性上,还是在精确性和长久性上,以理解为基础的意义识记比机械识记效果为好。
因为只有理解了的材料才能在头脑中长期保持,才能在以后运用它们时很快地被提取出来。
这是因为理解了的东西与过去巩固了的知识经验建立了内在的联系。
相反,不理解的东西即使暂时记住了,很快也会遗忘的。
根据这些规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个性差异以及学习科目和记忆材料的不同,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识记方法,增强识记效果。
二、保持和遗忘(一)保持及其变化规律保持是识记过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的积累、储存和巩固的动态过程,是记忆过程的中心环节。
从信息论讲是信息的编码、储存过程。
识记的内容被储存后,并非一成不变,其变化有质变和量变两种形式。
1.保持内容在质的方面的变化。
记忆内容质的变化主要指由于主体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对材料的认识、加工能力的影响而发生的改变,表现为:(1)内容更加简洁、概括,不重要的细节被省略。
如让一位同学复述所看过的一部电影的故事情节,一般只能讲个大概。
(2)内容变得更加完整、具体、合理和有意义。
如有人在续成故事实验中发现,被试在复述时增加了识记时没有的细节,使故事内容更绘声绘色,更接近具体事物。
(3)内容变得更为夸张和突出。
如巴特莱特曾用图画复绘方法测验保持情形,结果发现,经过十位被试者的轮流复绘,枭鸟竟变成了猫的形状。
2.保持内容在量的方面的变化。
记忆内容的量变包括记忆回涨和遗忘两个方面。
记忆回涨也称记忆恢复,指识记某种材料经过一段时间后测得的保持量大于识记后立即测得保持量的现象。
这种现象表现为,儿童比成人明显;无意义材料比有意义材料明显;完全不熟悉的材料比不够熟悉的材料明显。
记忆的恢复现象发生的原因比较复杂,一般认为:(1)学习者理解水平低。
识记时不能立即把新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中,通过知识经验的逐渐积累新旧知识间才建立了内在联系;(2)材料的相互干扰。
识记后的即时测验由于受前后材料的相互干扰,各部分之间不易建立有机联系,形不成对材料的整体认识。
过一段时间后,干扰消失以及材料间联系增多,整体性加强,识记的材料变成了个有机的整体。
(3)识记时的累积抑制。
连续学习产生了神经疲劳,出现了累积抑制,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后,疲劳解除,抑制消失,引起回忆量的回升保持内容量变的另一种情况就是遗忘。
(二)遗忘及其规律的应用1.遗忘的含义。
遗忘是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发生错误地再认和回忆。
是与保持相反的过程,是记忆内容的消失。
遗忘是一种自然的正常合理的心理现象。
因为感知过的事物没有必要全部记忆,任何识记的材料都有时效性,同时遗忘也是人心理健康和正常生活所必需的。
2.遗忘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把遗忘分为不同的种类:(1)根据遗忘时间的长短,可把遗忘分为暂时性遗忘和永久性遗忘。
暂时性遗忘指遗忘的发生是暂时的,在适当的条件下还能重新回忆起来。
如提笔忘字,一时想不起熟人的名字等;永久性遗忘指不经过重新学习,识记的内容就不能恢复的遗忘现象。
(2)根据遗忘的内容,可把遗忘分为部分遗忘和整体遗忘。
部分遗忘是指对识记材料部分内容的遗忘,如对材料细节的遗忘;整体遗忘是指识记材料整个内容的全部遗忘。
3.遗忘的原因。
遗忘既有生理方面的原因,如因疾病、疲劳等因素造成的遗忘;也有心理方面的原因。
主要有四种学说。
(1)消退说。
这种理论认为,记忆痕迹如果得不到强化,就会逐渐消退。
遗忘就是记忆痕迹消退到不能再激活的程度下发生的。
这种理论一般用以解释永久性遗忘。
(2)干扰说。
这种理论认为,遗忘是由于所识记的先后材料之间的相互干扰造成的。
暂时性遗忘多属于材料或情绪的干扰所致。
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都是支持干扰说的有力例证。
前摄抑制是指先前学习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
例如学生学习了汉语拼音,当他们学习英语时,经常用汉语拼音的发音来代替英文字母的发音,这就是前摄抑制。
倒摄抑制是指后来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前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
例如学生回忆以前所学的数学公式时,最近学习的新公式总是不断地出现,从而影响了对前者的回忆,这就是倒摄抑制的表现。
大量研究不仅证明了这两种抑制的存在,而且对造成这两种抑制的原因进行了探讨,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①材料的相似性。
即先后学习的两种材料在意义上、组成上或排列的顺序上有某些相似或相同的成分,会产生较大的抑制效果。
②学习的巩固程度。
先后两种学习材料的巩固程度也是影响抑制的重要因素。
如果其它条件相同,插入材料所产生的抑制作用,将随着原材料学习的巩固程度的提高而减少。
③先后两种学习的时间安排。
实验证明,先后两种学习之间的时间间隔越大,倒摄抑制的作用则越小。
(3)同化说。
这种理论认为,遗忘是知识的组织和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
当人们学到了更高级的概念与规律之后,高级的观念可以代替低级的观念,使低级观念遗忘,从而简化了认识并减轻记忆。
在真正的有意义学习中,前后相继的学习不是相互干扰而是相互促进的,因为有意义学习总是以原有的学习为基础,后面的学习则是对前面学习的加深和补充。
4.遗忘的规律。
遗忘是有其规律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先快后慢的遗忘进程。
艾宾浩斯最早对遗忘现象进行了硏究。
他用无意义音节作实验材料,自己作被试。
在识记材料后,每隔一段时间重新学习,以重学时所节省的时间和次数为指标,测量遗忘的进程。
他将实验结果绘制成一条曲线,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该曲线反映了遗忘变量和时间变量的关系,揭示了遗忘的规律: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后的最初阶段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即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