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的结构和过程

合集下载

儿童记忆策略发展的阶段和种类

儿童记忆策略发展的阶段和种类

儿童记忆策略发展的阶段和种类以儿童记忆策略发展的阶段和种类为标题,我们来探讨一下儿童记忆策略的发展过程。

儿童记忆策略是指儿童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认知和思维能力,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来提高记忆效果的过程。

儿童记忆策略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简单记忆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通常是在幼儿园或小学一年级,他们的记忆能力还比较弱,只能记住一些简单的事物,如颜色、形状、大小等。

在这个阶段,儿童主要采用的记忆策略是重复记忆和联想记忆。

例如,通过反复朗读、背诵、画图等方式来记忆。

二、分类记忆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通常是在小学二、三年级,他们的记忆能力已经有了一定的提高,能够记住一些复杂的事物,如数字、字母、单词等。

在这个阶段,儿童主要采用的记忆策略是分类记忆。

例如,将学习的内容按照不同的类别进行分类,如颜色、形状、大小等,以便更好地记忆。

三、联想记忆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通常是在小学四、五年级,他们的记忆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能够记住更加复杂的事物,如句子、段落、故事等。

在这个阶段,儿童主要采用的记忆策略是联想记忆。

例如,通过将学习的内容与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联系起来,来更好地记忆。

四、组织记忆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通常是在初中阶段,他们的记忆能力已经非常强大,能够记住更加复杂的事物,如文章、课文、知识点等。

在这个阶段,儿童主要采用的记忆策略是组织记忆。

例如,通过将学习的内容按照不同的层次和结构进行组织,以便更好地记忆。

以上就是儿童记忆策略发展的阶段,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儿童记忆策略的种类。

一、重复记忆重复记忆是最基本的记忆策略,它是通过反复朗读、背诵、写作等方式来记忆。

这种记忆策略适用于简单的事物,如颜色、形状、大小等。

二、联想记忆联想记忆是通过将学习的内容与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联系起来,来更好地记忆。

这种记忆策略适用于复杂的事物,如句子、段落、故事等。

三、分类记忆分类记忆是将学习的内容按照不同的类别进行分类,以便更好地记忆。

认知心理学名词解释

认知心理学名词解释

认知心理学名词解释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的高级心理活动过程的学科,即研究人接受、编码、操作、提取和利用知识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知觉、语言、智能、表象、思维、推理、问题解决、概念形成和创造性。

广义的认知心理学主要探讨人类内部的心理活动过程、个体认知的发生与发展,以及对人的心理事件、心理表征和信念、意向等心理活动的研究。

狭义的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加工理论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称为信心加工心理学。

信息加工理论:20世纪50年代末、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推动了信息加工理论,用计算机对信息的输入、存储、加工过程来解释人的认知过程的理论。

信息装置:即把人视为一个接受信息、加工和处理信息的传递装置。

信息编码:即一套信息加工的特殊规则。

(它把消息、信号、符号或事物的状态,理解为是由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由一种能量媒介物转换成另一种能量媒介物,或由一种物理状态转换成另一种物理状态的过程。

)通道容量:即在一定时间内一个通道所能传递的信息的有限性或极限性。

符号操作系统范式;符号操作系统范式(象征的系统)在认知心理学领域又被称为“信息处理模型”、“符号处理模型”、“串行处理模型”等。

1968年佩泊特出版《感知器》成为符号操作系统范式诞生的标志。

符号操作系统范式把人看作一个“信息处理系统”,或者称作“符号操作系统”。

代表人物纽韦尔和西蒙等人。

符号:就是模式,任何一个模式只要它能和其他模式相区别,它就是一个符号。

信息加工系统:是指能够接收、存储、处理和传递信息的系统。

由记忆装置、加工器、效应器和接受器组成。

联想记忆;安德森和鲍威尔提出:首先分析简单的命题句子,并把分析后的句子输入到存储器中保持,当出现新句子时,调动已经存储在“网络知识库”中的信息来回答或解决问题。

适应性控制;即思维的适应性控制。

安德森提出的有关一般性知识存储的认知模型,用程序来说明知识的组织和表象概念的激活过程,并对陈述性知识和程序进行区分。

联结主义范式:20世纪80年代兴起,联结主义认为,人类的认知活动的本质在于神经元之间的联结强度,以及它们之间不断发生的动态变化,即对信息进行并行分布式的加工处理,这种联结与处理是连续变化的模拟计算。

记忆的结构和过程

记忆的结构和过程

第二章记忆的结构与过程导读细目两种记忆说的由来与基本思想短时记忆存在的证据多存贮模型的提出多存储模型的基本思想多存贮模型的扩展多存贮模型存在的问题加工水平说的基本观点加工水平说的实验证据加工顺序与横向扩散记忆的结构和过程是记忆心理学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

从19世纪末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Ebbinghaus)开创记忆研究以来,围绕记忆结构和过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出现了不同的记忆结构和过程的模型,这反映了对记忆性质研究在基础理论上的巨大发展。

记忆结构是指记忆在机能上相互独立的加工系统,各个系统在其内容、特征和组织上有明显的差异。

记忆结构是一种有逻辑联系的心理上的结构,而不是物理上的结构。

记忆过程是指在记忆结构的基础上,各加工系统间信息流动和变化的认知操作,如信息的编码、组织和提取。

记忆结构和记忆过程是不可分的。

记忆结构是信息动态变化过程的基础;当然,没有记忆过程,记忆结构就成为一个虚构的空架子。

可见,记忆的结构和过程是一个事物的不同侧面。

可以把记忆看成是一种具有结构和过程两种不同性质的统一的整体。

本章对记忆结构和过程的分析是把其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进行的。

第一节两种记忆说一、两种记忆说的由来与基本思想记忆研究的鼻祖艾宾浩斯尚未对记忆的结构提出明确的看法,他所谓的记忆是现在所说的长时记忆。

其实,艾宾浩斯在研究中已接触到短时记忆的现象。

例如,在无意义音节的系统学习中,他发现如果无意义音节表只学习一次,可以正确回忆出7个音节,这实际上涉及到了短时记忆的问题,只不过艾宾浩斯没有将它与长时记忆区分开来进行研究。

如果说艾宾浩斯对记忆进行的是科学的研究,但没有区分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的话,那么,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James,1890)却依据内省的经验,提出了初级记忆(primary memory)和次级记忆(secondary memory)。

詹姆斯认为,意识行为本身是一种记忆行为,因为意识到的现在实际上是对穿越的一段时间的意识。

第四章 记忆

第四章  记忆

第四章记忆一、填空题(10分)1、根据记忆的时间,按先后阶段顺序可将记忆分为瞬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2、根据信息加工处理的方式不同,把记忆分为陈述性记忆和。

3、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记忆包括编码、储存和。

4、短时记忆的容量是。

5、短时记忆的信息主要以的形式储存。

6、复述有两种:保持性复述和。

7、长时记忆的编码以为主。

8、在概念的上,人们可以最好地对物体进行分类和思考。

9、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

10、长时记忆的遗忘主要是由信息的造成的。

二、单项选择题(10分)1、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叫( )A.前摄干扰B.倒摄干扰C.消退抑制D.超限抑制2、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式是( )A.感觉登记B.注意C.组块D.复述3、平常测验中使用的题目,如名词解释就属于()题目。

A.识记B.回忆性C.保持D.再认4、已学过的旧信息对学习新信息的抑制作用称为()。

A.前摄干扰B.倒摄干扰C.平行干扰D.互面干扰5、哪一种记忆是信息加工系统的核心?( )A.感觉记忆B.工作记忆C.长时记忆D.语义记忆6. 将电话号码8585582编成“拨我拨我我帮尔”,以帮助记忆,这种复述称为()A.语义复述 B.精细复述 C.保持性复述 D.情景性复述7、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的有效条件是()。

A.精细复述B.分散复述C.集中复述D.保持性复述8、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起暂时寄存器作用的记忆是()。

A.感觉记忆B.有意记忆C.语义记忆D.短时记忆9、从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看,处在()部位的内容遗忘最多。

A.开头B.中间C.结尾D.两端10、短时记忆的容量为()个组块。

A.7±2B.5±2C.8±2D.9±2三、判断题(10分)1、陈述性记忆处理陈述性知识,如字词、人名、原理、观念、怎样骑车等2、各种感觉信息在感觉寄存器中的储存形式有视象和声象。

3、提取的表现方式有再认、识记和回忆。

第六讲 记忆(1)

第六讲 记忆(1)
(三)记忆的SPI理论 人有多个记忆系统。各个记忆系统是由多个执
行特定功能的记忆模块构成的。
理论假定:
①系统编码是串行的;
②存储是并行的; ③提取是独立的。
二、 记忆的脑细胞机制
(一)反响回路
反响回路是指神经系统中皮层和皮层下组织之
间存在的某种闭合的神经环路。 当外界刺激作用环路的某一部分时,回路便产
一、记忆的脑学说
(一)整合论 (美)心理学家拉胥里
记忆是整个脑皮层活动的结果,不是皮层上某
个特殊部位的机能。 实验: 破坏动物大脑皮层的不同区域,大脑皮层破坏 的区域越大,记忆的丧失就越严重。
一、记忆的脑学说
(二)定位说
(法)医生布洛卡
记忆的机能是由大脑的一些特定区域负 责的。
一、记忆的脑学说
内隐记忆:在个体无法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 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有时又叫自动 的、无意识记忆。 外显记忆: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 作业产生的有意识的影响,它对行为的影响是个体 能够意识到的,因此又叫受意识控制的记忆。
这幅画有什么问题?
(四)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 短的时间(0.25-2秒)内保存下来,这种记忆叫
记忆由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 环节构成。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记忆就是人脑 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 的过程。
二、记忆的作用
记忆联结着心理活动的过去和现在,是人们学 习、工作顺利进行的保证。 记忆是心理过程在时间上的持续,失去记忆,人 的心理会出现断层,人将永远面临一个陌生的世界。 记忆是一切智慧的根源,是心理发展的奠基石。
(二)记忆是一个过程
1、编码:对外界信息进行形式转换的过程。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这篇关于学前⼉童记忆的发展,是特地为⼤家整理的,希望对⼤家有所帮助!⼀、学前⼉童记忆的发⽣(⼀)胎⼉的听觉记忆在“听觉”部分曾谈到,有研究发现,如果把记录母亲的⼼脏跳动的声⾳放给⼉童听,⼉童会停⽌哭泣。

研究者的解释说,这是因为⼉童感到他们⼜回到了熟悉的胎内环境⾥。

由此认为,胎⼉已经有了听觉记忆。

关于七⼋个⽉胎⼉⾳乐听觉的研究,也得出类似结论。

可见,胎⼉末期,听觉记忆确已出现。

(⼆)新⽣⼉记忆的表现新⽣⼉时期记忆主要表现在以下⼏个⽅⾯:1.建⽴条件反射【现象分析】母亲喂孩⼦时往往先把他抱成某种姿势,然后再开始喂。

不⽤多久(⼀个⽉左右),⼉童便对这种喂奶的姿势形成了条件反射:每当被抱成这种姿势时,奶头还未触及嘴唇就已开始了吸吮动作。

如何看待这种现象?这种情况表明,⼉童已经“记住”了喂奶的“信号”——姿势。

新⽣⼉记忆的主要表现之⼀是对条件刺激物形成某种稳定的⾏为反应,即建⽴条件反射。

2.对熟悉的事物产⽣“习惯化”新⽣⼉记忆的另⼀表现是对熟悉的事物产⽣“习惯化”:⼀个新异刺激出现时,⼈(包括新⽣⼉)都会产⽣定向反射——注意它⼀段时间。

如果同样的刺激反复出现,对它注意的时间就会逐渐减少甚⾄完全消失。

随着刺激物出现频率的增加⽽对它的注意时间逐渐减少甚⾄消失的现象,称之为“习惯化”。

习惯化可以作为⼀种⽅法和指标来了解新⽣⼉的感知能⼒——看他能否发现刺激物的差别;也可以⽤来调查其记忆能⼒——看他能否辨别刺激物的熟悉程度。

许多研究表明,即使出⽣⼏天的孩⼦,也能对多次出现的图形产⽣“习惯化”,似乎因“熟悉”⽽丧失了兴趣。

(三)婴⼉的记忆胎⼉及新⽣⼉的记忆,从其恢复形式看都属于“再认”。

【现象分析】 6个⽉左右,⼉童开始“认⽣”,只愿意亲近妈妈及经常接触的⼈,陌⽣⼈⾛近时,孩⼦⼀般会感到不安。

如何从记忆的⾓度看待这种现象?表明⼉童明显的再认活动。

婴⼉末期,“再现”的形式开始萌芽,1~2岁时才逐渐出现。

为什么再认会先于再现发⽣?是由于⼆者的活动机制不同。

长时记忆的知识结构

长时记忆的知识结构
第六章 长时记忆的知识结构
第一节 情境记忆与语义记忆
• 一、定义 • 二、编码
情境记忆与语义记忆
• 图尔文(Tulving,1972)将长时记忆分为 两类: – 情景记忆(episodic memory):人们根据 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的记忆 • 这种记忆与个人亲身经历有关 • 由于受时间和空间限制,信息储存易 受干扰,情景记忆不够稳定、不够确 定
– 在情景记忆中,记忆是根据个人经验编 码,并且表现出很强的上下文效应。 — —“记得那时……”
处理的信息 信息的操作
应用方面
来源 单位 组织 指称 真实性依据 登录 时间编码 语言的作用 时间关系
情感的作用 推论能力 稳定性 提取 提取问法 提取结果 提取机制
回忆经验 提取报告 发展顺序 用途
经验证据
网络层次模型
• 基本观点 • 搜索的过程 • 模型的验证:范畴大小的验证 • 对模型的批评
基本观点
• 语义记忆是由概念之间的互相联系形成的 一个巨大网络,而且这个网络是有一定层 次结构的,知识的提取就是这个层次网络 作用的结果。
基本观点
• 在这个模型中,语义记忆的基本单元是概 念,每个概念具有一定的特征。对概念的 特征实行分级贮存。在每一级概念的水平 上,只贮存该级概念独有的特征,而每一 级的各概念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则贮存于上 一级概念的水平上。
情景记忆
语义记忆
感觉知觉
理解
事件、情节
事实、观念、概念等
时间性
概念性
自我
世界
个人的信心
社会的一致约定
直接经验
符号的
现存的、直接的
缺乏的、间接的


经验式、按主体的时间 抽象的,符号化的表现

心理学第四章记忆 电子教案

心理学第四章记忆 电子教案
1. 陈述性记忆
陈述性记忆是对陈述性知识的记忆,是对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它可以通过语言的传授而一次性获得,它的提取往往需要意识的参与,对人名、地名、定理、定律的学习多属这类记忆。
2. 程序性记忆
程序性记忆是对具有先后顺序的活动的记忆,是对如何做事情的记忆,主要包括认知技能、运动技能等内容。这种记忆往往需要通过多次尝试才能逐渐获得,而且在提取、使用时可以不需要意识的参与。
(四)压抑说
弗洛伊德根据他对精神病人的观察结果提出了动机遗忘说,又被称为压抑说。该学说认为,遗忘是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造成的,若这种压抑解除了,记忆还能得到恢复。弗洛伊德认为,人们之所以遗忘那些特别令人不愉快的事情比较容易,是因为这些记忆内容沉入潜意识中去了,或者说,被压抑住了。压抑是一种自我防御机制,它的作用是通过阻止不愉快的记忆内容进入意识,从而避免产生不愉快的体验。但是,尽管人们没有意识到潜意识中的那些不愉快的经历,它们仍然还会继续影响人们的某些情绪和情感,从而影响学习效果。如果被压抑的事情太多,就会产生心理障碍。精神分析学派认为,通过催眠或其他方法,可以唤醒这些被压抑的记忆,进而帮助患者用正确的方式对待这些经历,克服心理障碍,维护心理健康。
(三)根据记忆时有无意识的参与划分
1. 外显记忆
外显记忆是指个体有意识或主动地收集某些经验来完成当前作业的记忆。这种记忆是个体有意识回忆的,因此又称为意识控制的记忆。我们平时的学习,会有意识地收集有关知识、经验,使用的记忆都是外显记忆。
2. 内隐记忆
内隐记忆是指在无意识的情况下,个体过去的经验自动对当前的作业产生影响的记忆,如人际交往中的印象形成。由于这种记忆对行为的影响是自动发生的,是个体无法意识到的,因此又称为自动的无意识记忆。
识记目的是否明确,会影响识记的效果。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记忆)-试卷2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记忆)-试卷2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记忆)-试卷2(总分:6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25,分数:50.00)1.单项选择题(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个体有意识地收集有关经验,用以完成当前任务的记忆属于( )(分数:2.00)A.感觉记忆B.工作记忆C.内隐记忆D.外显记忆√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记忆分类以及各种记忆特征的了解。

按信息保留的时间长短和信息的多少可分为感觉(瞬时)按意识参与的程度可分为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

内隐记忆是指在个体无法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有时也叫自动的无意识记忆。

一般没有意识的参与。

它具有自动的和无意识的特点,其形成和提取不依赖于有意识的认知过程,一般不能用语言表达。

外显记忆是指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有意识的影响。

它对行为的影响是个体能够意识到的,因此又叫受意识控制的记忆。

因此选D。

3.短时记忆的容量为( )(分数:2.00)A.8±2B.7±2√C.6±2D.容量几乎无限解析:4.记忆过程包括下列基本环节( )(分数:2.00)A.保持和遗忘B.识记、保持和遗忘C.再认和回忆D.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记忆过程的理解和掌握。

记忆包括三个过程:识记、保持、再现。

再现的方式又分为再认和回忆。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讲,这三个过程就是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故本题答案为D。

5.受( )的影响,学习较长的系列材料时,开端和末尾部分一般遗忘得较少,而中间遗忘得较多(分数:2.00)A.倒摄抑制B.外抑制和超限抑制C.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D.前摄抑制解析:6.过去经验过的事物或对象虽然不在面前,但能够在头脑中被反映叫( )(分数:2.00)A.识记B.保持C.再认D.回忆√解析:7.人们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的记忆叫( )(分数:2.00)A.情景记忆√B.语义记忆C.程序性记忆D.陈述性记忆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几种不同记忆的理解和掌握。

学习与记忆的分子基础

学习与记忆的分子基础

第八章学习与记忆的分子基础大脑的学习记忆部位主要是大脑皮质联合区、海马及临近结构、丘脑、下丘脑等脑区,记忆的主要单位是神经系统的突触部位。

第一节学习记忆中LTP发生的精微区域在学习记忆信息加工储存过程中,来自不同感受器的信息,通过各自的信息通道存储在脑的不同部位,从而形成不同的记忆形式,如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等。

瞬时记忆是在感觉信息从感受器到达相应脑皮质区之间流动过程中形成的,主要是把刺激信号转化成电信号。

到达大脑皮质后,如果继续活动,就会转化成工作记忆,记录在相应脑区;如果需要继续加工,则通过该区的皮质向额叶传递,在此过程中,也可以产生一定的运动效应,经过额叶加工后,还可以进一步输出运动信息或者进行更深入的加工形成长时记忆。

要产生长时记忆,则边缘系统(limbic system)的作用是很关键的。

边缘系统包括海马(hippocampus,在颞叶)、杏仁核(Amygdala ,在颞叶)和边缘皮质(limbic cortex,和脑干结合)。

1.1海马区域在与学习记忆有关的脑区中,海马结构的作用显得特别突出,尤其在短时记忆过渡到长时记忆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人们就是通过对海马结构与功能的研究,才发现了LTP现象的。

海马的不同区域参与不同类型的学习和记忆,海马CA3区可能与长时记忆有关,CAl区可能与分辨学习有关。

其信息途径:齿状回是海马的传入门户,主要有颗粒细胞;它接受内嗅区的传入纤维,发出苔醉纤维(图中是苔状纤维)到CA3区,其轴突又组成了海马的传出纤维与CAI区锥体细胞形成突触,CAI区发出的纤维又回到内嗅区,形成一个连续的四级神经元突触联系环路,又叫三突触回路,它与长时记忆功能及LTP的形成有关。

在海马结构的三突触回路中,Glu是主要的神经递质,Glu在海马内主要有2种受体,即NMDA和非NMDA,而Glu与它们的相互作用,正是LTP形成并保持的分子机制。

1.2松仁核褪黑素(melatonin,MLT)是杏仁核合成和分泌的一种吲哚类神经激素,褪黑素对持续光照或药物引起的学习记忆障碍有改善作用。

心理学:第六讲 记忆:信息的编码、存储与提取

心理学:第六讲 记忆:信息的编码、存储与提取
▪ 霍拉做的表并不比坦普斯的简单。但他经过设计,用十个零件装 成一个组件。十个组件又可装成更大的组件。十个大组件构成的 系统就是整只表。因此,当霍拉不得不放下装了一部分的表去接 电话时,他只损失了一小部分活儿,他装表所用工时只是坦普斯 所用工时的一个零头。
▪ ……在这个寓言里面,我的中心思想是,具有复杂性的系统最好 是采取层级结构的形式,而层级结构有一些与系统的具体内容无 关的共同性质。我将论证说,层级结构是构造复杂事物的建筑师
▪ 记忆心理学家假定,每一种感觉通道都有一种感 觉记忆。视觉上的后像(afterimage);在听觉上的 余音(echo)。
▪ 若不加注意,感觉记忆转瞬即失。
瞬时记忆的储存时限与容量
▪ 整体报告法:给被试看12个字符,要被试报告出 他所瞥及的全部资料,约四五个。
▪ 部分报告法:12个字母分成三排同时呈现,随机 出现一种声音,根据声音报告某一排字符。结果 发现被试能够完整报告出76%。说明被试捕捉到 的信息量不是四五个,而是9个左右。
▪ 外显记忆:
▪ 内隐记忆:人脑内部潜在的不需要意识参 与的一种无觉察的记忆。
▪ 这幅图有什么不正常? ▪ 图中缺什么?
长时记忆的储存
▪ 在长时记忆中贮存的信息,在原则上是分 类处理的。
▪ 有脑损伤病人的左半球部分受伤,可以记住如 何混合、搅拌、配料等烹饪过程,即知道“如 何做”,但却不记得这些配料应该“是什么”。
▪ 用抽象的文字或符号代表具体事物。
▪ 存储
▪ 将经编码的信息,留存在记忆中,以备必要 时可供检索之用。
▪ 贮存的时间长短,视记忆类别而定。
▪ 一般认为,不同性质之信息(如属视觉、听觉、 味觉等不同信息), 与大脑皮质之各部位功能 有关。
▪ 提取

短时瞬间三种记忆之间的联系与特点

短时瞬间三种记忆之间的联系与特点

问题一:三种记忆之间的联系与特点?答:三种记忆指的是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它们的特点如下:一、感觉记忆的特点感觉记忆也叫感觉登记,是指感觉刺激停止之后所保持的瞬间映像。

它是人类记忆信息加工的第一个阶段。

进入各种感觉器官的信息,首先被登记在感觉记忆中。

感觉记忆具有以下特点:(1)感觉记忆在瞬时间能储存大量的信息。

进入感受器的信息几乎都被储存。

(2)感觉记忆中的信息保持时间很短。

视觉信息约在1秒钟内衰退,听觉信息约在4 秒钟内衰退。

(3)感觉记忆中的信息是未经任何加工的,按刺激的物理特征编码。

(4)感觉记忆中的一部分信息由于模式识别而被传送到短时记忆中,并在那里赋予它以意义。

二、短时记忆的特点短时记忆是指信息在头脑中保持的时间一般不超过一分钟的记忆,是信息从感觉记忆到长时记忆之间的一个过渡环节。

短时记忆是唯一对信息进行有意识加工的记忆阶段。

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是我们意识不到的,这两种记忆中的信息只有被传送到短时记忆中才能被检测、组织和思维,具有以下特点:1.短时记忆的编码储存在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传统的观点认为是语音听觉编码。

这是根据短时记忆中产生的错误与正确信息间存在着语音听觉上的联系而推测出来的。

2.短时记忆的容量短时记忆的一个重要性质是它的容量有限。

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只是七加减二个组块。

3.短时记忆的加工信息在短时记忆中的主要加工方式是组块化和复述,从而使其有限的容量增加,保持时间延长,并使更多的信息转入长时记忆。

4.短时记忆的提取快捷三、长时记忆的特点1.长时记忆的容量大,保持的时间长,一般被认为是无限的。

但记忆并不是对信息的被动接收与保存,从某种程度上说,它的储存是一个对信息的建构过程2.编码方式以意义编码为主(1)语义代码(2)表象编码(3)它们被称为信息的双重编码。

问题二: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答: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受多种心理因素的影响。

有些因素能促进思维活动对问题的解决,有些因素则妨碍思维活动对问题的解决。

认知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认知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认知和认知心理学?认知:认知是对知识的获得和应用的过程,也可以叫做信息加工的过程。

认知心理学广义:一切对认知或认识过程的研究,包括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语言等。

狭义:指信息加工观点为特征的心理学,即信息加工心理学。

2、认知心理学产生的内外原因是什么?内部原因:行为主义的失败。

认知心理学重视心理学研究中的综合的观点,强调各种心理过程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认知心理学在具体问题的研究方面,在扩大心理学研究方法方面都有所贡献。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也有贡献。

外部原因:(1)“三论”的影响(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2)计算机科学的影响(3)社会的需要,计算机科学发展的需要(4)社会的实践教育和对智力的开发需要3、认知心理学有什么影响?(一)认知心理学否定了行为主义,重新恢复了意识在心理学中的地位(二)认知心理学将心理过程看做信息加工过程,为研究心理活动的内部机制或内部心理机制确立了一个新的具体研究方向,这个新的研究方向迅速渗透到普通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中,是心理学研究发生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包含如下:(1)心理过程的研究领域扩大(2)从心理物理函数走向内部心理机制(3)从分析性研究转向综合性研究(4)开始重视个别差异和个案研究4、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认知心理学在其具体研究中,采用实验、观察(包括自我观察)和计算机化模拟等方法。

以反应时和作业成绩为指标的实验特别受重视,利用被试的出声思考也得到了发展。

(1)减法反应时实验减数反应时实验的逻辑是安排两种反应作业,其中一个作业包含另一个作业所没有的一个处理(加工)阶段,并在其他方面均相同,从这两个反应时间之差来判定此加工阶段。

(2)相加因素法实验(3)“开窗”实验(4)出声思考(5)计算机模拟第二章知觉1、现代认知心理学对知觉的基本看法是什么?第一:知觉是寻求对信息的最佳解释过程。

第二:知觉过程具有积极主动性和选择性。

教学过程的结构记忆口诀

教学过程的结构记忆口诀

教学过程的结构记忆口诀嘿,大家都知道教学过程可是个相当重要的事儿呀!要想牢牢记住教学过程的结构,那可得有个小妙招,也就是咱这记忆口诀啦!先来说说引起学习动机这一环节,就好像是给汽车打火,没有这一下,车子怎么跑得起来呢?这就像是给学生们心里点了一把求知的小火苗呀!得让他们对接下来要学的东西充满期待和好奇,这样他们才会有动力跟着你走呀!领会知识呢,那就是真正踏上知识之旅啦!就如同走进一个神秘的宝库,一点点去探索、去发现其中的奥秘。

这时候老师就像是个引路人,带着学生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让他们看清那些奇妙的知识点,理解其中的深意。

巩固知识呀,就好比盖房子要把砖头一块块砌牢固一样。

学过的东西不巩固,那不就像建了一半的房子,风一吹就倒啦?得让知识在学生们的脑袋里扎根,这样他们才能随时调用呀!运用知识呢,这就是把学到的本事拿出来练练手啦!纸上谈兵可不行,得真刀真枪地去实践。

就像学了武术,不找人比划比划怎么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厉害呢?这能让学生们真切地感受到知识的力量和用处。

检查知识,就像是给学习成果来个大体检!看看哪里还需要改进,哪里做得特别棒。

这就像是给庄稼除除草、施施肥,让它们长得更茁壮呀!咱这记忆口诀,是不是特别形象生动呀?引起动机是点火,领会知识去寻宝,巩固知识把砖牢,运用知识来练招,检查知识做体检。

大家想想,要是教学过程没有这些环节,那会变成啥样呢?就好比做饭没有调料,能好吃吗?教学也是一样,每个环节都不可或缺,少了哪个都不完整呀!大家再想想,要是老师不注重引起学习动机,学生们没兴趣,那后面的环节还怎么进行下去呀?要是不巩固知识,学了就忘,那不就白费劲啦?所以说呀,这记忆口诀可真是个好东西,能帮我们把教学过程记得牢牢的。

在教学中,我们可一定要按照这个结构来呀,不能乱了套。

就像跳舞要有节奏,唱歌要有旋律一样,教学也得有它的规律和步骤。

让我们一起把这个口诀记在心里,把教学工作做得越来越好,让学生们在知识的道路上快乐前行!这就是教学过程的结构记忆口诀的重要性,大家可千万别小瞧它哟!。

神经系统在学习和记忆中的作用

神经系统在学习和记忆中的作用

神经系统在学习和记忆中的作用学习和记忆是人类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神经系统在学习和记忆的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神经系统由大脑、脊髓和神经元组成,它们之间密切合作,以处理信息、存储记忆和促进学习。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神经系统在学习和记忆中的作用。

首先,神经系统负责学习和记忆过程中的信息处理。

当我们接收外部刺激时,神经系统将这些刺激传递给大脑,经过处理后形成感知。

感知过程是学习和记忆的起点,通过刺激的感知,我们能够识别和理解不同的信息。

神经系统的神经元通过电信号传递这些信息,这些电信号负责触发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和信号传递,进而形成学习和记忆的基础。

其次,神经系统在学习和记忆中参与了信息的传递和存储过程。

通过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和电信号的传递,神经系统促进了信息的传递和存储。

当我们学习新知识时,神经系统在大脑中形成了新的神经元连接。

这些新的连接形成了学习过程中的新的思维和记忆模式。

同时,一种名为突触可塑性的过程也是神经系统在学习和记忆中的关键作用。

突触可塑性是指神经元之间连接的强度和效率可以根据学习经验的不同而改变。

这种可塑性允许我们根据新的学习经验来更新和调整我们的记忆和思维。

此外,神经系统还参与了学习和记忆的调控和整合过程。

大脑中的不同区域负责不同类型的学习和记忆过程。

神经系统通过不同区域之间的协调工作,促进了学习和记忆过程的整合和调控。

例如,海马体是大脑中负责记忆过程的重要结构之一。

当我们学习新的信息时,海马体将这些信息与既有的记忆进行关联和整合。

通过这种整合,我们能够建立起新的记忆和知识系统。

此外,神经系统与情绪和注意力密切相关,这也对学习和记忆产生了重要影响。

情绪能够调节学习和记忆的过程。

神经系统中的杏仁核和前额叶皮层等结构负责情绪的调控和处理。

当我们经历一种有情绪的事件时,杏仁核会激活大脑中的记忆系统,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记忆和理解相关的信息。

此外,注意力也是学习和记忆的重要因素。

神经系统中一个名为扣带区的结构与注意力密切相关。

contribute记忆方法

contribute记忆方法

contribute记忆方法记忆是人类思维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负责将个人的日常经历、知识以及技能等信息存储到大脑中,使人在日后的学习与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

然而,受限于人类的记忆生理结构与记忆获取方式,人们往往需要运用各种记忆方法来辅助自己更好地获取和记忆知识信息。

首先,单词联想法是一种常见的记忆方法。

它的主要思路是将待记忆单词与另一些已经掌握的单词间建立联系,以期达到更好地记忆效果。

例如,我们可以将英语单词“selfie”(自拍)与“selfish”(自私)联系在一起,因为这两个单词首字母相同,都包含“self”的词根,这样一来,自拍这个词就更容易记忆了。

其次,创新记忆法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记忆方法。

当我们需要记忆一组数据时,我们可以将它们组合成一副图画、一首歌曲、一句简短的话等方式进行创编,在大脑中生成一个独特的联想符号,以便更好地记忆。

例如,为了记忆一个国家的首都与人口数量,我们可以将它们变成一组独特的合唱,将首都名称作为歌曲的歌词,将人口数量转化为不同音高的音符进行演唱,以此来进行记忆。

其次,在学习过程中,建立记忆图谱也是加强记忆的一种有效方式。

图谱是一种结构化的更易于人类大脑接受的信息表示形式。

通过对学习内容的笔记结构组织,我们可以清晰地展示出各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将关联较紧密的概念、概念定义、实例等有机地组织起来,以此来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记忆所学知识点。

最后,反复复习也是巩固记忆的关键。

我们不仅要在学习时逐步构建对于知识点的理解,还要通过反复的复习过程,将知识储存在自己的长期记忆中,将它转化为自己掌握的有效技能。

尤其是在学习新知识,我们的大脑往往需要一定时长才能完全记忆住,所以针对复杂的知识点,我们要制定适当的复习计划,定期回顾,直到能将它们快速、自然地单独应用。

总之,不同的记忆方法可以对不同类型的信息进行更好的记忆,也可以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想要成为一个记忆好手,我们需要不断地尝试、实践,找到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并且不断锤炼自己的记忆技能,从而在学习、工作、生活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学习的迁移、记忆和遗忘知识框架汇总

学习的迁移、记忆和遗忘知识框架汇总

3.学习迁移现象的理论解释 4.影响学习迁移的说,是最早关于迁移的理论,以官能心理学为基础,代表人物有德国的沃尔夫。 该理论认为心理官能只有通过训练才能的得以发展,迁移就是心理官能得到训练而发展的 结果。 2.相同要素说,桑代克等人认为,迁移是非常具体的、有条件的,需要由共同的要素。两 种情境中相同要素越多,迁移的量也就越大。 3.概括化理论,也称经验类化说,由美国的贾德提出。主要观点是,一个人要对自己的经 验进行了概括,就可以完成从一个情景到另一个情境的迁移。其在 1908 年的“水下击靶 实验”是概括化理论的经典实验。 4.关系理论,认为学习迁移的重点不在于掌握原理,而是在于觉察到手段与目的之间的关 系,苛勒的小鸡觅食实验就是支持关系转换说的经典实验。 二、当代的迁移理论 1.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奥苏贝尔在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认知结构迁移理论,认为一切有意义的学 习都是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产生的。一切有意义的学习必然包括迁移。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指出,学生学习新知识时,认知结构可利用性高、可辨别性大、稳定性 强,就能促进对新知识学习的迁移。 2. 产生式理论 该理论是针对认知技能的迁移提出的,其基本思想是:前后两项学习任务产生迁移的原因 是两项任务之间产生式的重叠,重叠越多,迁移量就越大。 1.学习材料的特点 2.原有的认知结构 3.对学习情境的理解 4.学习的心理准备状态 定势的作用有两重性:一是积极的促进作用,二是消极的阻碍作用 5.学习策略的水平
(2)活动任务的性质 (3)识记的态度和情绪状态 (4)材料的数量和性质 (5)识记的方法(整体识记、部分识记、集中识记、分散识记) 2.保持与遗忘:保持是指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人脑中的巩固过程,是识记过程的第二个环 节。遗忘是与保持相反的心里过程,指对识记过的彩礼不能回忆或再认,或表现为错误的 回忆或再认。 最早对遗忘进行研究的是德国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于 1879 年至 1884 年对遗忘进行研究, 提出了著名的遗忘曲线。 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1)学习材料的性质 (2)系列位置效应 (3)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过度达到 150%学习效果最好) (4)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 (5)识记的方法 (6)时间因素(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 (7)情绪和动机 遗忘的原因: (1)消退说: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衰弱,以致最后消退的结果。适用于解 释感觉记忆和短时记忆。 (2)干扰说:认为遗传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所致。 干扰说可用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来说明。 (3)压抑动机说(动机性遗忘理论):弗洛伊德提出了动机遗忘的理论,称之为压抑理 论。 (2)提取失败说:明明知道某件事,但就是不能回忆出来,这种现象也称之为舌尖现象 和话到嘴边现象。

记忆的原理

记忆的原理

记忆的原理篇一:人脑的记忆原理哦人脑的记忆原理我们的大脑模式或思维结构是按一定的有序程度组织的。

这种有序性就是我们思想中的规则。

我们的大脑是靠这些规则(因果关系)理解和解释事物的。

如果事物结构的有序性与我们大脑的思维结构不兼容,我们就无法理解或暂时不能理解它们,因为我们对事物的认识是来自感官的。

由此推断人工思想机器的思维结构必须与我们大脑的组织结构在模式上兼容。

当我们紧张不安时,我们就会意识到我们的大脑没有处于良好的有序状态。

我们的行为正是我们的大脑为自己工作的结果,即大脑正在调整自己的组织结构或变得更加有序,最终是通过行为显现的。

计算机或控制系统都有硬件和软件,就像光具有波粒二重性。

软件就像头脑,它控制“身体”的行为,但是它的功能并不一定是有智慧的。

软件是系统的组织结构。

与电脑运行软件不同,思维不仅是在运行软件而且是在进行自身结构重组,使其更加有序。

在人的神经网络系统中,大脑产生意识。

意识是大脑记忆某些自身活动的结果。

意识内容总是尽可能转向无意识,即从模糊到有序。

意识通过注意和集中只是处理问题的模糊部分,而无意识则是过滤信息和支配多任务,准确地对平常来自环境和身体内部的信号或刺激作出反应。

大脑可以回忆无意识区的记忆,但是处理记忆则是在意识区进行思维。

电脑程序完全是“无意识”的或者说是完全有序的。

无意识永远不会接受来自意识的模糊内容。

我们能够感受两种现象,自然(非生命)和生活。

一般讲我们可以预期自然现象和发现自然规律,但是我们不能找出普遍的动物生活现象的规律,也不能精确预测动物的行为。

生命(动物)具有意志。

查看人工神经网络演示世界上所有生命包括植物在最初阶段都只有无意识。

无意识的作用一是完全有序的,支配生命自身的行为,对外界和内部刺激作出准确的反应以适应环境和为了生存;二是完全无序的,由自然来选择。

无意识不能处理模糊问题。

当生命进化到一定程度,它们开始以简单的记忆方式记录刺激与反应的关系并形成经验,这样就产生了意识。

《记忆的社会性结构》这篇文章

《记忆的社会性结构》这篇文章

《记忆的社会性结构》这篇文章作为社会记忆结构的关系型记忆与义务型记忆——知青集体记忆的文化维度摘要:本文通过对知青群体回忆内容的梳理,归纳出知青集体记忆中的一些结构性特征,进而提出关系型记忆和义务型记忆的概念。

具体而言,关系型记忆是指知青的回忆内容多受到“关系”的规制;“关系”往往是触发其历史回忆的关键节点,促成了知青回忆的主流特征。

义务型记忆是通过特定类型知青的“忏悔”记忆归纳出来的;一些知青对过失的讲述并不是出于某种兴致,而是来自文化的压力,即来自社会中善必然受到鼓励、恶必然受到惩罚的观念。

而关系和义务这两种记忆的结构性特征也是依赖于特定文化结构的,例如关系型记忆背后的文化结构包含着“以和为贵”“推己及人”的思想,义务型记忆背后的文化结构在本文中则主要指向“报”的思想。

关键词:社会记忆; 关系型记忆; 义务型记忆; 记忆结构; 知青;一、问题的提出中国社会学界对于记忆的研究往往是在访谈资料的基础上,归纳出一些记忆特征,如方慧容(2001)的“无事件境”研究、郭于华(2003)对骥村女性记忆特征的描述、王汉生等(2006)对知青集体记忆特点的归纳,等等。

但较少有研究能进一步追问记忆结构问题。

所谓记忆结构,也可称之为记忆的社会结构。

这一概念意味着,人们的回忆过程并不完全随个人所愿,在特定社会中,总会有一股力无形中引导着人们朝向特定的方向去回忆,这类社会力导致人们的回忆带有某种结构性特征。

尽管与客观的社会结构有所差别,但它对现实的限制或促发之力并不逊色。

哈布瓦赫(Maurice Halbwachs)集体记忆理论中的“社会框架论”暗示了记忆的结构性特征,即记忆的再现更多受制于社会中的各种关系,个体记忆受制于特定群体结构(哈布瓦赫,2002)。

扬·阿斯曼(Jan Assmann)认为,任何社会特定的文化特征都对该社会具有不同的“历史发生器”有决定作用(阿斯曼,2007,2015)。

所谓历史发生器,指人们在表达过去时的主要特征,而表达本身就意味着在没有形式和结构的东西中植入一种形式和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记忆的结构与过程导读细目两种记忆说的由来与基本思想短时记忆存在的证据多存贮模型的提出多存储模型的基本思想多存贮模型的扩展多存贮模型存在的问题加工水平说的基本观点加工水平说的实验证据加工顺序与横向扩散记忆的结构和过程是记忆心理学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

从19世纪末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Ebbinghaus)开创记忆研究以来,围绕记忆结构和过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出现了不同的记忆结构和过程的模型,这反映了对记忆性质研究在基础理论上的巨大发展。

记忆结构是指记忆在机能上相互独立的加工系统,各个系统在其内容、特征和组织上有明显的差异。

记忆结构是一种有逻辑联系的心理上的结构,而不是物理上的结构。

记忆过程是指在记忆结构的基础上,各加工系统间信息流动和变化的认知操作,如信息的编码、组织和提取。

记忆结构和记忆过程是不可分的。

记忆结构是信息动态变化过程的基础;当然,没有记忆过程,记忆结构就成为一个虚构的空架子。

可见,记忆的结构和过程是一个事物的不同侧面。

可以把记忆看成是一种具有结构和过程两种不同性质的统一的整体。

本章对记忆结构和过程的分析是把其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进行的。

第一节两种记忆说一、两种记忆说的由来与基本思想记忆研究的鼻祖艾宾浩斯尚未对记忆的结构提出明确的看法,他所谓的记忆是现在所说的长时记忆。

其实,艾宾浩斯在研究中已接触到短时记忆的现象。

例如,在无意义音节的系统学习中,他发现如果无意义音节表只学习一次,可以正确回忆出7个音节,这实际上涉及到了短时记忆的问题,只不过艾宾浩斯没有将它与长时记忆区分开来进行研究。

如果说艾宾浩斯对记忆进行的是科学的研究,但没有区分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的话,那么,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James,1890)却依据内省的经验,提出了初级记忆(primary memory)和次级记忆(secondary memory)。

詹姆斯认为,意识行为本身是一种记忆行为,因为意识到的现在实际上是对穿越的一段时间的意识。

如果意识不以时间为基础,就不能欣赏由一组音符组成的一个曲子,也不能解释一个句子的前后两个部分意识的内容是所谓的“当前一刻”的那部分。

初级记忆的内容具有暂时存储的性质和易于提取的特点。

次级记忆是当前意识以外的过去经验的贮存,具有长期的性质。

次级记忆的内容需要经过一定的努力才能提取出来。

虽然詹姆斯对这两种记忆的区分还缺乏科学实验的证据,但这一学说对现代认知心理学在记忆结构问题的研究上还是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20世纪60年代沃和诺曼(Waugh & Norman,1965)借用了詹姆斯的初级记忆和次级记忆两个术语,但用新的实验数据强化了詹姆斯的观念。

在他们1965年发表的关于初级记忆的论文中提出了两种记忆说,这使记忆研究的方向发生了巨大转折。

两种记忆说不仅使用詹姆斯记忆二元论思想把记忆区分为初级记忆和次级记忆两种系统,还对这两种系统之间的认知操作进行了分析。

两种记忆说认为,记忆不是一个单一的整体,而是有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构成的一个统一的记忆系统。

初级记忆就是所谓的短时记忆,次级记忆即长时记忆。

这两种记忆在机能上是有差异的。

它们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

短时记忆是一个容量有限的缓冲器和加工器,长时记忆是一个可长期贮存大量信息的信息库。

信息经过感觉道首先进入短时记忆,在这里信息可短暂地保持15—30秒,但经过复述,它可以在记忆中继续保持下去,而且还可以通过复述而进入长时记忆。

两种记忆说可以用图2-1来表示。

图2-1 两种记忆系统模型(引自沃和诺曼,1965)二、短时记忆存在的证据(一)神经心理学证据或许短时记忆存在最强有力的证据来自脑损伤病人的研究。

一个有名的遗忘症患者叫HM。

为了治疗他的严重癫痫,1953年他做了脑部手术。

手术切除了他大脑的颞叶和大脑的一个关键部位—-海马。

手术成功地治愈了他的癫痫,但使他患上了严重的遗忘综合症。

HM能回忆其早期生活的事件,但获得新信息的能力急剧下降。

他不能识别新结识的朋友,不能回忆正在发生的事件,能重复阅读同一本杂志,但每次阅读都认为是一本不熟悉的杂志。

他能记得诸如修剪草坪的旧技能,却不能记得割草机放在了何处。

一位心理学家整个上午对他进行测试,但到下午HM就不认识他了,也不记得什么时候做了测试。

在科肯(Corkin,1984)对HM 的遗忘症特征所作得记录中,也发现自从手术后HM只习得了很少一些关于他个人生活的事实和世界大事。

他的词汇除少数外,只保留了20世纪50年代早期使用过的词。

例如,他不知道“CD播放器”是什么意思,但它使用语法的能力却完好无损。

近年来有证据显示他的语言的某些方面的能力有时并非完好无损(麦凯,MacKay,1998)。

尽管HM出现了学习新材料的能力严重下降的有趣记忆丧失模式,但它即时的记忆广度相当正常。

维克格伦(Wickelgren,1968)给HM一项数学探测作业,发现HM表现出正常的近因效应,但起始部位的数学成绩很差。

HM的遗忘症记忆丧失模式表明,他的短时记忆广度是正常的,但他的长时贮存能力严重下降。

所以他不能将新学习的信息转入到长时记忆中,或者说不能将正常的短时贮存与严重缺陷的长时贮存相结合。

遗忘症患者的记忆丧失模式的研究结果表明,人的记忆结构包含着短时贮存和长时贮存两种形式。

巴德利和沃林顿(Baddeley & Warrington,1970)对遗忘症患者的记忆研究也证明了短时贮存和长时贮存的存在。

他们让正常被试和遗忘症患者识记10个单词组成的词表,然后进行自由回忆,自由回忆分即时回忆和延缓回忆(延缓30秒)。

实验结果见图2-2。

102030405060708090100正确百分数项目数图2-2 遗忘症患者和正常被试的立即回忆和延迟回忆(引自巴德利和沃林顿,1970)从图中可以看到,在即时回忆条件下,正常被试和遗忘症患者都有同样明显的近因效应,但遗忘症患者开始部位的几个单词的回忆成绩差得多。

在延缓回忆条件下,遗忘症的首因效应也明显低于正常被试。

这说明遗忘症患者的长时记忆有严重障碍。

他们学习的单词只能短暂地存储在短时记忆中,之后便迅即遗忘,不能转入到长时记忆中。

1996年卡尔西莫(Carlesimo)等人做了与巴特利等人(1970)相似的研究。

他们比较了正常被试和遗忘症患者自由回忆的系列位置曲线。

一种回忆是即时进行的;另一种是延缓回忆,为防止复述还在识记后让被试解决字谜干扰作业。

实验结果与巴特利等人(1970)的研究相似,证明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存在。

(二)药物与短时记忆有关的药物与记忆关系的研究也证明了短时记忆系统的存在。

我们知道,乙酰胆碱与记忆功能高度相关。

患有阿尔采姆症(也称早老性痴呆症)的人, 至少在其早期阶段记忆丧失日益严重。

对阿尔采姆症病人的检查发现,他们的乙酰胆碱水平低于正常值,这与记忆能力下降有关。

使用胆碱阻断技术可以减弱正常大脑中乙酰胆碱的作用。

在德拉克曼(Drachman )等人1979年的一项经典研究中,给被试使用莨菪碱的药,经受胆碱阻断的被试接受三种类型的测验:①记忆广度;②超广度(成人典型的记忆广度为7±2,超广度是指回忆的数字量要求大于7±2);③词表的自由回忆。

图2-3显示的是莨菪碱的记忆效应:对记忆广度没有影响;对超广度也没有多大影响;对自由记忆有显著影响,被施药的被试比控制组的回忆量少50%。

因为只有在自由回忆中才显示出长时贮存,它的回忆量少,表明长时记忆的能力显著下降。

这些数据说明记忆中存在着一个起独立作用的短时贮存。

102030405060708090100数字广度数字超广度自由回忆图2-3 莨菪碱的记忆效应(引自德拉克曼等,1979)(三)自由回忆实验支持短时记忆存在的最有力的心理学证据来自由回忆实验。

自由回忆这种实验方法是艾宾浩斯首先发展起来的。

20世纪20年代心理学家根据自由回忆实验的结果,得到了一条系列位置曲线(韦尔奇和伯内特,Welch & Burnett,1924)。

最近呈现的项目回忆得最好,其次是起始部分的回忆,对中间部分的回忆最差。

对这种现象是用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来解释的。

中间部分之所以回忆得差是因其受到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双重干扰;而起始部分只受到倒摄抑制的干扰,最后的部分只受到前摄抑制的干扰,所以起始部分和最后部分的回忆成绩要优于中间部分。

到20世纪60年代初期,根据詹姆斯对初级记忆和次级记忆的划分,系列位置曲线得到了重新解释。

系列位置曲线分3个部分:起始部分的几个项目回忆得比较好,称作首因效应(primary effect );系列中最后几个项目回忆得最好,称作近因效应(recency effect );曲线中间部分的项目回忆得最差,称作渐进线(asymptote )(见图2-4 )。

0.10.20.30.40.50.60.70.80123456789101112输入系列位置图2-4 系列位置曲线 (引自Parkin,A.J. Memory: A professional ’s guide .Chichester: Wiley ,2000)持两种记忆说的人认为,自由回忆的系列位置曲线不是一条单一的曲线,而是由两部分构成的,反映着两种不同的记忆。

曲线的起始部分和中间部分合成一个部分,反映着长时记忆,曲线的结尾部分反映着短时记忆。

首因效应的出现是因为它得到了比中间部分更多的复述,近因效应的出现是因其还保持在短时记忆中。

然而这种解释还带有假设的性质,还不能作为区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充分证据。

要证明这种假设,还需要科学实验的支持。

心理学家通过功能双重分离(functioned double dissociation)的方法验证了两种记忆说对系列位置曲线的分析。

在这里功能的双重分离是指:一些自变量可以改变首因效应和渐进线,但不影响近因效应;另一些自变量可以改变近因效应但不影响首因效应和渐进线。

为区分两种记忆,根据功能双重分离原则,可变化下列两个自变量:①单词的呈现速度。

增加每个单词的呈现时间,这将增加复述的时间,使更多信息转入长时记忆,但不会影响短时记忆。

②干扰活动。

系列单词呈现后进行延缓回忆,为防止复述进行干扰活动,这样可以有效地干扰短时记忆,但不影响长时记忆。

这两种情况都得到了实验的证实。

默多克(Murdock,1962)的自由回忆实验以两种不同的速度呈现单词,每个单词的呈现时间分别1秒和2秒。

实验结果见图2-5。

从图中可以看到,两种刺激的呈现速度不同,系列位置曲线也有所不同。

呈现时间为2秒的系列位置曲线中,长时记忆部分(即首因效应和渐进线)的回忆成绩优于呈现时间为1秒的,但两者近因效应没有什么差异。

这说明增加刺激呈现时间有利于长时记忆,但不影响短时记忆。

8060402002015105系列位置图2-5 两种刺激呈现速度的系列位置效应(引自默多克,1962) 格兰泽和坎尼茨(Glanzer&Cunitz,1966)用实验证实了第二种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