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的基本规律
第三章记忆
记忆
第一节 记忆的概述 第二节 记忆的过程及其规律 第三节 记忆规律的应用
第一节
记忆的概述
一、记忆的概念 (一)什么是记忆 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二)记忆的作用 1.记忆可以使人积累个体经验 2.记忆活动是学习知识、技能,形成能力的 基本条件 3.记忆是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的必要前提
16.记忆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 它包括 、 、 或 三个基本环节。 17.心理学家的大量实验证明:过度学习的 量达到何种程度时记忆效果最好【 】 A.50% B.100% C.150% D.200% 18.如何科学地组织复习?(5分) (07年)
19.记忆表象的特征包括 和 。 20.后学习的内容对先前学习内容的干扰叫 做 。 21.艾宾浩斯发现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呈 现出 的规律。
四、记忆信息的加工理论
(一)瞬时记忆,又叫感觉记忆。它是指 当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消失后的片刻 时间内,感觉映象并不随之消失,而能在 感觉通道内保留一瞬间的记忆。 瞬时记忆的特点是:(1)具有鲜明的形象 性;(2)保持时间极短,大约0.25—2秒 之间;(3)记忆容量较大;(4)信息在感觉 记忆中登记是无意识的。
30.学生听课时记笔记是利用 A.感觉记忆 B.短时记忆 C.瞬时记忆D.长 时记忆 31.鲁迅在《故土》中对少年闰土的回忆是作 者的 A.形象记忆 B.情绪记忆 C.动作记忆 D.逻辑记忆
22.艾宾浩斯遗忘规律表明,要防止遗忘应 该做到 A.多样化复习 B.及时复习 C.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D.过度学习 23.人类短时记忆的容量有一定的限度,其 平均数量为 个记忆单位。 A.3 ± 2 B.5 ± 2 C.7± 2 D.9 ± 2 (08年)
程正方《心理学》第4章-记忆
三、再认和回忆
Ø 再认是指经验过的事物再次出现,感到熟悉并能识
别确认的过程。
Ø 回忆是指过去经验的事物不在眼前,能在头脑中重
新呈现并加以确认的记忆过程。
第三节 良好记忆品质的培养
一、记忆类型及品质的个别差异
(一)记忆类型的差异 (二)记忆品质的差异
回忆的平均数 4.47
15个由三个字母组成 孤立的英文单词
9.95
15个彼此意义相关联的 英文单词
13.55
一、识记过程
(三)良好识记依赖的条件
活动任务 材料数量和性质 不同分析器 主观心理条件
二、保持和遗忘
(一)保持及其特点
概念: 人们已经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在大脑中巩固的过程。
信息储存的动态变化 (1)量的方面:储存信息的数量随时间的迁移而逐渐下降; (2)质的方面:①内容简略和概括;
②内容更加完整、合理和有意义; ③内容变得更加具体或夸张。
二、保持和遗忘
(二)遗忘及其种类、规律与原因
遗忘:是与保持相反的一种心理现象,是指过去记住的事物不 能正确回忆或再认,或是错误地再认或回忆。
认与回忆。
遗忘的进程
遗忘的规律
是先快后慢 表明人类的遗忘不是均
速进行的,刚学过以后 在短时间内的遗忘比较 快,量也比较多 随着时间的消逝,遗忘 逐渐缓慢下来,到了一 定时间,几乎就不再遗 忘了
影响遗忘的因素
①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 ②学习的程度(过度学习>低度学习) ③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 ④识记者的态度
第四章 记忆
记扑克牌世界冠军贝拉 日前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记扑克牌大赛中,该项赛事的 世界冠军贝拉再次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他在57秒的时间里记住了 一副扑克牌的顺序,并准确地把它们重新排列起来。
记忆的基本过程及规律应用
第二节记忆的基本过程及规律应用记忆的基本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每一过程又有其不同的特点和规律。
一、识记(一)什么是识记识记是人脑通过对事物的特征进行区分、识别并留下一定印象的过程。
是记忆的起始环节,是获得事物映象和经验的首要过程。
识记效果直接影响着以后的保持、再认和回忆。
因此,了解识记规律,有助于改善记忆效果。
(二)识记的种类1.根据识记的目的性、自觉性及意志努力的程度,可把识记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1)无意识记。
无意识记也叫不随意识记,是没有明确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自然而然发生的识记。
在日常生活中,有时虽然没有给自己提出明确的识记目的和任务,也没有付出特殊的意志努力和采取专门的措施来识记某些事物,但这些事物都自然而然地保留在大脑中,成为一个人知识经验的组成部分,这就是无意识记。
所谓“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等都是无意识记的结果。
无意识记在人的实际活动中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人的相当一部分知识经验是通过无意识记获得的。
在教学中正确组织学生的无意识记,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收到良好的记忆效果。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正确地组织和适当地运用无意识记是必要的。
无意识记具有极大的选择性。
一般情况下,进入无意识记的内容具有两个特点:一是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刺激具有重要的意义;二是符合人的需要、兴趣以及能产生较强烈情绪体验的内容。
具备这些条件的信息才能进入无意识记,所以,无意识记具有极大的偶然性、片面性,单凭无意识记不能迅速获得系统的知识经验。
(2)有意识记。
有意识记也叫随意识记,是事先有预定目的,必要时还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识记。
识记的目的性决定了识记过程是对识记内容的一个积极主动的编码过程。
在教学中教师给学生提出识记某些定理、公式、历史事件或外语单词的任务,这时学生不仅有了明确的识记目的,而且会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措施,经过一定的努力进行识记,这种识记就是有意识记。
人们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主要靠有意识记,所以,有意识记在学习和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记忆的规律
记忆的规律
1、研究发现,人的遗忘有先快后慢的规律,每一次识记之后,有70%左右的材料内容被迅速遗忘,只有30%左右进入缓慢遗忘过程;所以,遗忘是正常的,要想记住学习内容,就需要不断复习,重复记忆;
2、大脑喜欢色彩,平时使用高质量的色笔或色纸有利于记忆;
3、大脑集中精力最多只有25分钟。
所以,在每学习25分钟之后,可以选择十分钟的休息;
4、大脑喜欢问题,读书和学习的过程中,大脑会问题自动寻找答案,而且记得更加清楚;
5、大脑有周期节奏,一天中大脑最敏捷的时间有几段——上午九点钟到十二点钟,下午三点钟到五点钟,晚上八点钟到十点钟;
6、压力影响记忆,需要好好锻炼;
7、大脑需要重复,每一次回顾记忆的时间越短,记忆越好。
有一个时间规律:10分钟—半天—全天—三天——周—一个月—三个月——……
- 1 -。
记忆的规律
1、交替记忆法。
又叫分布记忆法式重视头尾记忆法。
这是把不同性质的识记材料按时间分配、交替进行记忆的方法。
长时间单纯识记一门学科知识的效果不好,因为具有相同性质的材料对脑神经的刺激过于单调,时间一长,大脑的相应区域负担过重,容易疲劳,将会由兴奋状态转为保护性抑制状态,表现为头晕脑胀,注意力不集中,这就不利于记忆。
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在记忆过程中,先记住的事物对后记忆的事物有抑制作用,叫后遗抑制(我们用表示);后记住的事物对先记住的事物也有抑制作用,叫倒摄抑制(我们用表示);那么,记忆的序列则为:A B C D E F可见开头A和结尾F只受单向抑制,中间部分B、C、D、E则受双向抑制,越是中间的部分,受到的抑制越强烈。
为了降低这种抑制,可以采用间隔法。
也就是说把记忆的序列打断,插上非记忆的活动,这样开头和结尾增多,中间部分减少,抑制就大大削弱了。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对某一长篇材料,一天要读六十八遍方可背诵;可是每天读几段,三天内读了三十八遍可全部背出。
因此,背诵长课文、阶段复习,与其集中时间打突击,不如分而治之,每天背一点,效果还好些。
也就是说,把不同学科的学习交替进行,避免过多地接受单一刺激,可提高记忆功效。
课间操,就是把上午一个记忆序列打断,变成两个记忆序列。
午睡,更使上下午之间的抑制降低到最低程序,以恢复下午与晚间学习的精力。
怎样利用记忆的这一特点呢?(1)把重要的事情放在开头和结尾去记,若是讲话,应该把要紧事先讲给大家,结尾时候再强调一下。
(2)记忆大篇幅的材料,可采取分段记忆法,这样每段都是有开头和结尾,就人为地制造了增进记忆条件。
(3)一次记忆若干名词或大题可改变其次序,每记一次就换一个开头和结尾,平均分配复习的力量。
(4)合理地组织识记材料,尽量使前后相邻的学习内容截然不同,防止抑制作用的发生。
例如,刚学完历史,不要去学语文,以减少材料之间的相互影响。
(5)合理安排时间。
早晨起来,不受前摄抑制的影响,晚上学习过后就睡觉,不受倒摄抑制的影响,这两个“黄金时间”不能错过,可以利用它记那些难度较大的材料。
第二节 记忆过程及规律
4影响因素:材料的意义;材料的性质和数量;学习的程度;识记后的休息;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
◆一般是系列材料的开始部分最容易记住,其次是末尾部分,中间偏后一点的项目则容易忘记。
第二节记忆过程及规律
记忆的基本过程由Βιβλιοθήκη 记、保持、再认和回忆3个环节组成识记
1、含义:识记是人们识别并记住该事物的过程。是记忆的第一个环节
2、识记的种类:
⑴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1无意识记: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没有经过任何意志努力的识记,也称不随意识记。其特点是不易疲劳,但有很大的被动性、偶然性和片段性。
◆材料开头部分回忆率较高称为首因效应;材料末尾部分回忆率也较高称为近因效应。
◆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而倒摄抑制指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回忆先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
5原因:
◇衰退说:这一理论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至于最后消退的结果。
◇干扰说:遗忘是由于识记材料之间的干扰,产生了相互抑制,使所需要的材料不能提取。
2有意识记:是事先有预定目的,并经过一定意志努力的识记,又称随意识记。
⑵意义识记和机械识记:
1机械识记:是指在不理解材料意义的情况下,只根据材料的外部联系或表面形式,采取简单重复的方式进行的识记。
2意义识记:是指在理解材料意义的基础上,依靠材料本身的内在联系进行的识记。其基本条件是理解。
3、影响识记的条件:
5识记方法:意义识记优于机械识记;综合识记优于整体识记和部分识记
整体识记是将识记材料整篇阅读直至成诵为止。部分识记是将识记材料一段一段阅读,到分段成诵后再合并整篇成诵。综合识记是将整体局部材料相结合,即先进性整体识记再进行部分识记,最后再进行整体识记直至成诵。
大脑记忆的科学规律及基本原理
大脑记忆的科学规律及基本原理记忆是对经历过的事物能够记住,并能在以后再现(或回忆)或在它重新呈现时能再认识的过程,它包括识记、保持、再现三方面。
你知道大脑的记忆有什么规律吗?下面是由店铺给大家带来关于大脑记忆的科学规律及基本原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大脑记忆的科学规律一、艾宾浩斯遗忘规律艾宾浩斯是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是第一个从心理学上对记忆进行系统实验的人。
他对记忆研究的主要贡献之一就是对记忆的保持规律作了重要研究,并绘制出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记忆力再好的人遗忘也是不可避免的,但从什么时候开始遗忘的?怎样减少遗忘?何时复习效果最佳?通过遗忘规律可以一目了然。
时间间隔保持的百分比遗忘的百分比20分钟 58% 42%1小时 44% 56%8小时 36% 64%1天 34% 66%2天 28% 72%6天 25% 75%31天 21% 79%从中我们可以发现:遗忘速度最快的区段是20分钟、1小时、24小时,分别遗忘42%、56%、66%;2—31天遗忘率稳定在72%—79%之间;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等。
通过分析,显而易见,复习的最佳时间是记材料后的1—24小时,最晚不超过2天,在这个区段内稍加复习即可恢复记忆。
过了这个区段因已遗忘了材料的72%以上,所以复习起来就“事倍功半”。
我们在复习功课时,有时感觉碰到的好像是新知识似的,这就是因为复习的间隔太长了的缘故。
今后我们要有意识的运用这一规律,切莫以为什么时间复习都一样。
二、魔力之七美国心理学家约翰·米勒曾对短时记忆的广度进行过比较精确的测定:测定正常成年人一次的记忆广度为7±2项内容。
多于7项内容则记忆效果不佳。
这个“七”被称为“魔力之七”或“怪数七”。
这个“七”即可是7个字符,也可是7个汉字,或7组双音词、7组四字成语,甚至于7句七言诗词。
由此可知,短时记忆广度的大小不是取决于被记忆材料的意义,而是取决于被记忆材料的数目!我们在记忆时可利用这一特点,把需要记忆的内容分配在7组之内,而这7组中的每一组的容量可适当加大。
遗忘的基本规律
遗忘的基本规律引言人类脑力不仅仅是通过记忆来存储信息,还需要遗忘以维持健康的认知功能。
然而,人们对于遗忘的理解相对较少。
本文将探讨遗忘的基本规律,包括遗忘的原因、遗忘的类型以及如何应对和利用遗忘。
遗忘的原因遗忘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有多种原因可以解释遗忘的发生: 1. 干扰效应:新的信息与已有的信息产生冲突,导致遗忘现象。
例如,在学习词汇时,新学到的单词可能会干扰旧有的记忆。
2. 时间效应:记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衰退。
短期记忆相对较易遗忘,而长期记忆相对较持久。
3. 编码失误:记忆储存过程中出现错误,导致部分或完全的遗忘。
编码失误可能是因为注意力不集中、信息过载等原因。
4. 学习不足:对于没有经过充分学习的信息,人们更容易遗忘。
大量的知识快速获取而不加深理解,也会导致记忆的不牢固。
遗忘的类型遗忘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灭活遗忘:指遗忘的信息完全消失,无法恢复。
大多数人会经历灭活遗忘,尤其是对于长期不用的知识。
2. 丢失遗忘:指遗忘的信息虽然还在记忆中,但无法立即访问。
例如,我们暂时无法回忆起某个特定的事件或记忆碎片。
3. 行为遗忘:指遗忘的是行为模式,而不是具体的信息。
通常,再学会相同的行为后,之前遗忘的行为也能恢复。
4. 部分遗忘:指只遗忘某些信息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部分遗忘可能是由于记忆衰退、干扰或编码失误等因素导致。
应对和利用遗忘遗忘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生理现象,但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应对和利用遗忘: 1. 复习和重复:通过不断复习和重复学习的内容,可以巩固记忆,减少遗忘。
在学习新知识后,及时回顾和复习可以增加记忆的持久性。
2. 建立联想:将新学的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利用联想的方式来帮助记忆。
构建关联性网络可以增加记忆存储和检索的效率。
3. 创造意义:将学习内容与个人生活和经验联系起来,赋予其更深层次的意义。
具有情感和情绪的学习经历更容易记忆,因此创造情感上的共鸣可以帮助记忆。
艾宾浩遗忘曲线揭示的时间规律
艾宾浩遗忘曲线揭示的时间规律摘要:1.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概念介绍2.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基本规律3.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4.如何利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提高记忆效果正文: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研究记忆遗忘规律时发现的。
这条曲线描绘了人们在特定时间内遗忘新知识的规律。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基本规律如下:1.立即遗忘:在学习新知识后的短时间内,遗忘速度较快。
例如,20分钟后,学习内容的42%被遗忘,而1小时后,遗忘率上升到56%。
2.先快后慢的遗忘过程:在学习后的较长时间内,遗忘速度逐渐减慢。
例如,1天后,74%的知识被遗忘,而1周后,77%的知识被遗忘。
3.长期记忆:经过一定的时间后,遗忘速度趋于稳定,剩下的知识基本被转化为长期记忆。
例如,一个月后,仍有21%的知识被记住。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了解这条曲线后,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提高记忆效果:1.合理安排复习时间: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我们知道在学习后的短时间内遗忘速度较快。
因此,在学习新知识后,及时进行复习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设定20分钟、1小时、1天、1周等时间节点进行复习。
2.分散学习:避免在短时间内大量学习新知识,以免造成记忆负担。
可以将学习任务分散到不同时间段进行,以降低遗忘率。
3.创造性记忆:利用联想、图像化等方法,将抽象或难以记忆的知识转化为具象、生动的形象,从而提高记忆效果。
4.巩固长期记忆:通过定期复习、回顾学习笔记等方式,将知识转化为长期记忆,使其在需要时能够迅速提取。
总之,了解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对于我们掌握遗忘规律、提高记忆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记忆的规律
●四、记忆的基本规律●一)识记的规律●1、有意识记比无意识记效果好。
●2、意义识记比机械识记效果好。
●3、识记材料的数量、性质影响识记效果。
●4、主体的情绪状态、需要、知识经验、性格特点和能力类型等影响识记效果。
●二)保持和遗忘规律●1、遗忘曲线——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先快后慢。
●2、保持的因果关系●1)学习的程度。
过度学习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
●2)记忆任务的长久性。
●3)记忆内容的不同性质。
●4)识记后的复习。
●及时复习●分散复习●尝试重现与反复识记(阅读)相结合。
●多样化复习●动员多种感官的参与。
●三)重现的规律●1、概念:重现的过程是经历过的事物不在眼前能在脑中出现,并加以确认的过程。
回忆,包括重现与再认。
●2、影响回忆效果的基本因素●1)信息储存的组织水平●一般来说,信息储存的组织状况越好,越是按一定的规则有序排列,也就越容易回忆。
●2、联想线索●联想: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和因果联想。
●3、干扰的影响: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4、主体的状态。
●五、记忆的策略和方法●一)记忆策略的涵义●记忆策略指的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对记忆方法的选择、运用和调控。
●二)识记的策略●三)复习的策略●四)提取的策略●六、中学生记忆的特点与记忆力的培养●一)记忆的品质: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和准备性。
●二)中学生记忆的特点:有意识记和意义识记以及抽象记忆占主导地位。
●三)中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
●1、加强学习目的教育●2、使学生掌握记忆的规律●3、教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4、讲究记忆卫生。
补充怎样提高记忆力(以下十五个要点可供参考)一、平心静气——首先使大脑安静下来。
二、疲劳会降低大脑的工作效率。
三、必须自信“一定能够记住”。
四、要找出适合于自己特点的记忆方法。
五、对被记忆的对象要有兴趣。
六、强烈的动机可促进记忆。
七、和愉快的事相联系就容易记忆。
八、刺激可以使脑细胞变年轻而敏锐。
●九、细致的观察能帮助记忆。
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 三大定律
标题:深入解读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及三大定律在我们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记忆是至关重要的能力。
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及其三大定律是关于记忆的重要理论,通过对这一主题的深度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记忆的运作规律,从而提升学习效率和工作表现。
一、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1. 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的基本概念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是由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提出的,他发现在学习某一信息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的记忆会逐渐遗忘,且遗忘速度最快的阶段在学习后的第一天。
这一曲线图形生动地展现了人们在学习后的遗忘规律,为我们深入了解记忆提供了重要依据。
2. 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的特点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呈指数下降的趋势,即在学习后的短时间内,遗忘速度迅猛,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速度逐渐减缓。
这一特点提示我们,在学习后的及时复习对于巩固记忆至关重要。
二、艾宾浩斯记忆三大定律1. 第一次重现定律第一次重现定律强调在学习后的短时间内进行适当的及时复习,可以有效减缓遗忘的速度。
这一定律提醒我们,在学习新知识后,不要掉以轻心,及时复习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记忆和理解知识。
2. 重复练习定律重复练习定律建议我们在学习后的间隔时间内进行有规律的复习。
通过不断地重复练习,我们可以不断巩固记忆,使得知识深深地扎根在我们的大脑中,形成牢固的记忆。
3. 分散学习定律分散学习定律告诉我们,将学习内容分成若干部分,采用分散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和复习,可以更好地提升记忆效果。
这一定律与很多人倾向于的集中学习方式形成鲜明对比,提醒我们分散学习同样重要。
三、个人观点与理解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我对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和三大定律有着深刻的体会。
通过实践和总结,我发现在学习新知识后,及时复习和分散学习是至关重要的,能够大大提升我的记忆效果。
特别是在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下,合理地运用艾宾浩斯记忆三大定律,不仅帮助我更好地掌握工作内容,还让我在工作中迅速反应和提出解决方案。
总结回顾回顾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及其三大定律,可以看出它们对于我们的记忆提升至关重要。
怎么背书背得快记得牢
怎么背书背得快记得牢背书是考试的基本功,很多人会有这样的感受,背书速度很快,但不知道为什么就是背不下来。
那怎么提高背书速度呢?首先我们要知道背书的原理:根据记忆理论建立记忆模型:1.保持专注,不要在学习中分散精力。
保持专注的方法是把学习和休息分开。
当你学习一项新内容时,试着在脑海中将它与之前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回忆起以前学过的有关内容。
当你学习新知识时,不要一心二用,而是保持高度的专注。
不要分心是指在做某件事的时候要专注;不要同时做两件事;例如:你在玩游戏;在工作中阅读、浏览网页等等。
不要把学习与休息分开。
当你学习一项新内容时,就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件事上。
这样你在不知不觉中就把知识记住了。
2.合理分配时间,可以先背诵容易的部分,最后背诵难部分。
这样一段文字,你只要记忆两遍,你就可以记下来了。
3.如果觉得背诵时间太长,可以将不重要的内容删掉(如数学、物理),留下需要记忆的内容。
4.背完之后,不要马上放下背诵材料,要先在大脑里再读一遍。
5.如果你发现背书效率低下,可以先暂停一下,然后再重新开始背。
我们如何才能把背书这个事情变得更好呢?其实方法有很多,我给大家推荐两个非常好用的方法:第一个就是利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进行记忆:当你背诵了新的材料之后,大脑里就会留下一些不需要的材料。
这些不需要的信息会影响到你记住它并不重要的东西。
你将这部分信息储存在你脑中最深的地方(深度记忆)就会让你更容易记住它。
3.记忆曲线就是记忆的规律,要在理解之后再记忆,也就是先背易的,后背难的。
比如你要背完三个句子,那么你就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记忆曲线的规律,从易到难来背。
如果你不能掌握这种曲线的规律,那么还是不要硬背了。
但是怎么来背?背书其实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它能够帮助我们去掌握知识,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让我们更好地学会如何思考。
而不是一味地死记硬背,那样只会让你感到痛苦。
所以你可以根据自己的记忆特点来制定背诵计划:(1)。
将知识点以提纲式整理出来;(2)。
记忆的基本规律
【第四章】第二节记忆的基本规律(下载本节文档)一、识记的规律识记是人们识别并记住事物的过程。
从信息加工理论角度讲,识记是信息的输入(编码)过程。
依据不同的标准,可将识记分为不同的种类。
根据识记有无明确目的,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以把识记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无意识记是事先没有明确的识记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识记。
有意识记是指有预定的识记目的,经过一定的意志努力,并运用一定方法的识记。
根据识记材料有无意义以及对材料是否理解,又可以把识记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
机械识记是指识记的材料本身无内在的意义联系,或虽有意义但学习者不理解,仅依靠机械重复的方法进行的识记。
意义识记是指在理解识记材料的基础上,依靠材料本身的内在联系进行的识记。
识记是记忆过程的开端,是保持和回忆的前提。
欲提高记忆的效率,必先研究识记的规律,提高识记的质量。
研究发现,识记效果与下列因素存在内在、规律性的联系。
(一)识记的目的识记的目的性是影响识记效果的首要因素。
大量实验表明,有明确目的的识记比无目的的识记效果好。
这就是人们熟知的有意识记优于无意识记。
(二)对材料的理解在识记过程中,理解的识记比不理解的识记效果好,识记效果随理解的加深而提高。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意义识记优于机械识记。
(三)识记材料的数量识记材料数量的多少对识记效果有很大的影响。
一般来说,要达到同样的识记水平,材料数量越多,平均用的时间或诵读的次数就越多。
(四)识记材料的不同性质识记材料的性质对识记的效果也有一定的影响。
一般而言,直观形象材料的识记较好,视觉材料比听觉材料的识记好。
此外,有意义的材料比无意义的材料,有韵律的材料比无韵律的材料容易识记。
(五)主体的情绪状态识记时主体的情绪状态也是影响识记效果的一个因素。
一般认为,积极情绪状态下识记效果优于消极情绪状态下识记的效果。
除了上述几个方面,人的主观需要、知识经验、性格特点、能力类型等都对识记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二、保持与遗忘的规律保持是经历过的事物在头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
简述遗忘规律及如何应用遗忘规律提升记忆能力
简述遗忘规律及如何应用遗忘规律提升记忆能力遗忘规律是指人们在学习、记忆新知识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内容会逐渐消退。
这种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信息,提高记忆能力。
遗忘规律的基本规律是:在学习新知识后,第一次遗忘的速度最快,第二次遗忘的速度较慢,而第三次遗忘的速度则最快,几乎完全遗忘。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应用遗忘规律,提升记忆能力。
以下是一些应用遗忘规律提升记忆能力的方法:
1. 复习:在学习和记忆新知识后,及时进行复习,可以帮助巩固记忆,减少遗忘。
2. 分散复习:将复习的时间分散在不同的时间段内,可以帮助大脑更好地记忆信息,减少遗忘。
3. 多感官学习:通过多种感官,如视觉、听觉、触觉等来学习新知识,可以帮助更好地记忆信息,减少遗忘。
4. 创造有趣的学习环境:在学习过程中,创造一个有趣、有趣的学习环境,可以帮助更好地记忆信息,减少遗忘。
5. 利用记忆技巧:有许多记忆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记忆信息,如联想记忆、图像记忆、故事记忆等,这些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记忆信息,减少遗忘。
应用遗忘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信息,提高记忆能力。
通过不同的复习、分散复习、多感官学习、创造有趣的学习环境、记忆技巧等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应用遗忘规律,提升记忆能力。
记忆的规律及应用
记忆的规律及应用记忆的规律及应用是一个广阔而复杂的话题,涉及记忆的心理学、神经科学以及认知科学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从人类记忆的基本规律和应用角度进行探讨。
首先,人类记忆的基本规律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有限容量性:人类记忆有一定的容量限制,不能无限存储信息。
研究表明,人们在短期记忆中只能保持大约7个左右的项目,而长期记忆的容量更为广阔但仍有限制。
2.信息加工:记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编码、存储和检索等环节。
编码是指将输入信息转化成可被存储的形式,存储是指将信息保留在脑中,而检索则是指将存储的信息再次提取出来。
3.遗忘:人类记忆并非永远保留,遗忘是一个普遍现象。
研究发现,遗忘的原因包括干扰、时间和情境等。
同时,受到记忆共振、回忆诱发等外界刺激,遗忘的信息也有可能再次被唤起。
4.陈旧性与新旧效应:人们极易记住最近发生的事件(新旧效应),但对过去久远的事件(陈旧性效应)往往难以回忆。
这表明人类记忆中存在时间衰退的现象。
基于人类记忆的规律,我们可以将记忆应用于许多领域。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应用:1.教育和学习:记忆对于教育和学习起着重要作用。
了解记忆编码和检索的规律,教育工作者可以采用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提升记忆能力,如使用图像、联想和重复等技巧。
2.心理健康:记忆问题与许多心理健康问题密切相关,如老年痴呆症和创伤后应激障碍。
通过研究记忆规律,可以开发出改善记忆的训练计划和治疗方法,以帮助患者恢复记忆功能。
3.法律与司法:记忆是证人证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记忆的特点和规律,可以对证人证词的可信度进行评估和分析,帮助法官和陪审团做出更准确的判决。
4.广告和市场营销:记忆在广告和市场营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了解记忆的编码和检索规律,广告商可以运用一些技巧,如情境联想和情感刺激等,来提高广告的记忆性和影响力。
5.个人生活和工作:记忆对于个人生活和工作也有很大的影响。
通过了解记忆规律,个人可以采用一些记忆技巧,如记忆宫殿法和卡片法等,来提高日常生活中的记忆能力。
四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案-第二十六课记忆“偏方”记忆规律知多少|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案第二十六课记忆“偏方” 记忆规律知多少|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记忆的实质,掌握记忆的基本规律和有效的记忆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游戏、讨论等互动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感和实践能力,培养他们运用记忆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记忆的积极态度,认识到记忆的重要性,树立信心,勇于面对记忆挑战。
教学内容1. 记忆的实质:介绍记忆是大脑对信息的编码、存储和提取过程。
2. 记忆的基本规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解释遗忘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记忆的系列位置效应:介绍开头和结尾的记忆优势。
多感官记忆:探讨运用多种感官协同记忆的方法。
3. 记忆方法:联想记忆法:利用关联、故事、图像等方法加强记忆。
重复练习法:通过重复练习加深记忆痕迹。
记忆宫殿法:构建心理宫殿,将信息存放在特定位置。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记忆的基本规律,学会有效的记忆方法。
2. 难点:理解记忆宫殿法的构建和应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展示、记忆宫殿示例图。
2. 学具:练习册、彩色笔、记忆宫殿构建材料。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记忆游戏引入,激发学生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记忆的实质和基本规律。
3. 互动环节:进行记忆策略的小组讨论和实践。
4. 案例分析:分析记忆宫殿法的实际应用案例。
板书设计1. 记忆的实质:大脑信息的编码、存储、提取。
2. 记忆规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系列位置效应、多感官记忆。
3. 记忆方法:联想记忆法、重复练习法、记忆宫殿法。
作业设计1. 个人作业:运用所学记忆方法,制作自己的记忆宫殿。
2. 小组作业:小组成员互相测试记忆效果,提出改进建议。
课后反思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记忆的实质和规律,掌握有效的记忆方法。
课后反思应关注学生对记忆宫殿法的理解和应用,以及他们在实际学习中运用记忆策略的情况。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记忆需求。
艾宾浩斯记忆曲线原理和示意图
艾宾浩斯记忆曲线原理和示意图我们的记忆力是有一个过程的,著名的艾宾浩斯记忆曲线可以告诉我们关于大脑记忆的神奇之处,下面店铺给大家分享一些艾宾哈斯记忆曲线的知识,希望大家喜欢。
有很多人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只注重了学习当时的记忆效果,孰不知,要想做好学习的记忆工作,是要下一番工夫的,单纯的注重当时的记忆效果,而忽视了后期的保持和再认同样是达不到良好的效果的。
在信息的处理上,记忆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过程,从信息处理的角度上,英文的第一次学习和背诵只是一个输入编码的过程。
人的记忆的能力从生理上讲是十分惊人的,它可以存贮1015比特(byte,字节)的信息,可是每个人的记忆宝库被挖掘的只占10%,还有更多的记忆发挥空间。
这是因为,有些人只关注了记忆的当时效果,却忽视了记忆中的更大的问题——即记忆的牢固度问题,那就牵涉到心理学中常说的关于记忆遗忘的规律。
艾宾浩斯记忆曲线记忆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趋淡薄,这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感受。
但是到底在什么条件下记忆才淡薄的呢?它有什么规则可循呢?法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1850-1909)在1885年发表了他的实验报告后,记忆就成为心理学实验研究的最多领域之一。
艾宾浩斯有一个实验结果绘成的图表,就是有名的“艾宾浩斯曲线”。
他曾用三个希腊字母拼写成“无意义”音节,以此作为记忆的对象,在心理学实验中使用有意义的词是不允许的,因为有意义的词会引起不同联想。
他把那些“无意义”的音节,每8个分为一组,共分为8组,把自己作为被试者,测定完全记住所有音节需要多少时间,结果大约用了1000秒。
过了20分钟,把相同的内容再重复一遍时,缩短了约580秒,用百分比表示则称省时率,即20分钟后的省时率为58%,与此相反,遗忘率是42%……这条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后的短时间内遗忘得较快,以后逐渐慢下来,一个月之后的后的省时率大约为20%。
记亿与遗忘既然有规律可循,我们就可以把握它,提高记忆效果,有效地同遗忘作斗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大记忆规律编著严泽绵每个人记忆事物的方法是各种各样的。
对于同一事物的记忆,不同的人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这在某种程度上和他的知识背景和已建立起来的知识结构体系具大很大的关系。
但这并不排除记忆的一些基本规律的存在,对于下面的一些关于记忆的基本规律的掌握,每个志立于从知识的土壤中吸取养分的人来说,其帮助是无容质疑的。
一.兴趣是记忆的前提你一定有过这样的体会,当你兴致勃勃地观看一场精彩的足球赛后,过了很久还能清楚地回忆起这场球赛各方队员的表现及进球情况,甚至一此细节也历历在目。
同样,当你对某一学科发生兴趣的时候,你不仅能很好地理解该学科的内容,而且很快容易记住它。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你对自己所感兴趣的事物采取一种积极的态度,其情绪达到了一种最佳的接受信息的准状态:轻松、愉快而注意力高度集中,这样你可以对周围的喧嚣听而不闻,视而不见,你的全部智能会集中于一点,并且乐此不疲。
当然,我们学习的并不都是自己感兴趣的东西,那么,对这此不感兴趣的东西,我们又如何来建立起自己的兴趣和培养学习的热情呢?首先,你不妨思考一下为什么要学习它,这里你一定会找到充足的理由来,比如:为了应付考试,为了升学,为了将来找到一份好的工作,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造福人类……。
那么,你就想象一下,你通过学习达到这些目的后的美好情景吧,它一定会使你激动不已,充满快乐。
如果是这样的话,你就不妨经常对自己说:学习是艰苦一点,但没有今日艰苦的学习,那有明天成功的喜悦?慢慢地,你就会发现,其实,战胜艰苦本身就是一件有趣的事。
同学们有过冥思苦想之后成功地解答一题几何题的体会吗?那种心情的愉悦和舒坦,恐怕对于那些在困难面前畏缩不前的人来说,是永远也不会得到的。
如果你还没有这种体会,你就试一试吧,它会使你的学习充满欢乐。
其次,要相信兴趣是可以培养的。
这主要决定于你对待事物的态度。
如果你用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学习,你就会觉得学习并不是一件艰苦的事,而是那样的充满了快乐,因为通过学习,许多人类和自然的秘密在你面前揭开了神秘了面纱,智慧的大门向你敞开了,你的心灵得到了充实。
加上你在该学科成功的体验,你的兴趣就一定会大大增强。
为什么我们对某些学科会越学越有趣而对另外的一些学科会越学越没趣呢?同学们,你不妨用对待有趣学科的态度来对待那些无趣的学科,试试看。
当然,兴趣是与成功的体验相伴随的。
如果你在付出了艰苦的劳动之后,得不到成功的喜悦,或者没有达到你预想的目标,你还会一如既往地努力吗?这时,希望你能分析一下,没有成功的原因,你的方法是否恰当?你是否比其它同学更努力?请所定的目标与自己的实际相符吗?请相信:一分汗水,必有一分的收获!二.理解是记忆的基础我们在学习中发现,有些知识我们如果很好地理解了它,就无需有意的去记忆,我们不仅能够记住而且记得很牢。
这是因为理解有助于记忆。
为了证明理解对记忆的作用,艾宾浩斯曾做过这样的一个实验,他工学生们分别去记忆一些无意义的音节和有意义的音节,并将记忆的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他在实验中发现:识记12个无意义的音节,平均需要复习16.5次,识记36个无意义的音节要复习54次,而为了识记含有480个音节的六节诗,只需要复习大约8次就能背诵。
理解在记忆中的作用经常使我们产生了许多误解,有人说:数理化知识不需记忆就是误解之一。
在学习数理化知识时,我们确实存在着这样一种情况,如果我们对某一知识很好地理解了,不仅做到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我们就不需再花时间去进行记忆,对于那些理解能力强,学习优秀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
比如,我们在学习物质的密度时,如果我们准确地理解了密度的定义,就能正确在写出计算物质密度的公式。
这样,乍一看来,我们并没有着意去记忆物质密度的公式。
其实,在理解的过程中我们的记忆机制已充分地发挥了它的作用,我们在理解知识的时候,它已在不知不觉地对你所学的知识进行了加工、整理和贮存,已经把它纳入到了我们的记忆系统。
理解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记忆知识的过程。
和用其它方法记住的知识一样,如果我们对已理解的知识不经过反复的应用来进行强化,也会很快从头脑中消失。
不同的是,我们理解了的东西,比没有理解的东西记得牢固一些,保持的时间长一些;另外就是理解了的东西,一般是能够很好地应用的东西,没有理解的东西是死的东西,对创造不起作用。
所以,我们提倡在记忆前,对知识要充分的理解,这一方面是为了记忆,另一方面,也是更重的一方面是为了应用。
三.整理是记忆的助手,不善于记忆的同学,往往是一拿到记忆的材料,就不分轻重、主次,不作任何思维处理就进行反复的朗读。
这样往往效果最差,不仅浪费时间,而且记忆的知识往往不能迅速准确地提取,成了死的知识。
这样的结果是,在头脑中多了一堆记忆垃圾。
所以,当你接触到新的记忆材料,不要先忙于记忆。
请先考虑下面三个问题:1.有无记忆的必要,也就说,记忆住它有什么用?2.我已经很好地理解了它吗?3.除动死记硬背,有没有更好的记忆方法?如果你能在记忆前考虑上述三个问题,你就会主动地去寻找适合你的记忆方法。
其实,记忆策略中重要的一条是要学会对记忆材料的整理。
现在请同学们做一个实验,下面是16种物体的名称,认真地看2分钟后,在纸上进行默写,看一看,你以记住多少?1.矿泉水 2.橡皮 3.作业本 4.书 5.钢笔 6.杂志7.牛奶 8.茶杯 9.墨水 10.苹果 11.筷子 12.报纸13.玻璃杯 14.啤酒 15.连环画 16.西红柿如是把上述物体分成四种:读、写、吃、喝,再进行记忆,效果会怎样呢?是不是比第一次不分组时,要记得多?读:书杂志报纸连环画写:钢笔墨水橡皮作业本吃:筷子玻璃杯苹果西红柿喝:牛奶茶杯啤酒矿泉水上述实验例子,我仅仅用来说明,在记忆的过程中对识记材料进行整理的重要作用。
对记忆材料进行整理的方法有许多,除了上面的实验中对记忆材料进行分类外,常用的方法还有编制提纲、对记忆材料进行简化、编制歌诀、列表比较等等。
在后面的章节中我们将详细地告诉同学们一些对记忆材料进行整理的方法。
四.联想是记忆的桥梁艾宾浩斯说:记忆主要靠在材料各项之间建立联系。
詹姆士说得更直接:一件在脑子里的事实,与其它多种事物发生联想,就容易记忆,所联想的其它事物,犹如一个一个的钓钩,能把记忆着的事实钩钓出来。
这就告诉我们,人的记忆能力,主要来自联想。
一个人联想越丰富,越多采,越高超,其记忆的能力就越强。
所以,联想犹如一座桥梁,能建立起事物之间的各种联系。
联想,人皆有之。
但不同的人,联想的能力不同,联想的形式和内容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例如,对“雨”的联想,就各有不同。
白居易的是:好雨知时节,当春仍发生。
杜牧的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韩愈的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杨万里的是: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那么,如何才能得到丰富的联想能力呢?概括起来,一个人的联想能力的取得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生活。
联想主要是通过丰富的形象来进行的。
而我们的头脑中的形象必须来源于生活。
天生的聋子无法想象音乐的魅力;天生的盲人无法想象出山河的壮美;一个没有潜入过海底的人,无法勾画出神秘的海底世界。
这时因为他们缺少这些方面的生活经历。
比如鲁迅,他曾经想写一部红军长征题材的长篇小说,但始终没能如愿。
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他没有经历过长征生活。
所以,一个人要想具有丰富的联想能力,就必须把自己投身到大自然中去,投身到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去,多感受、多体验、多思考,多观察,做一个有心人,只有这样,才能在头脑中建立起各种各样的感觉形象。
观察。
有生活经历,还必须做一个在生活中注意观察的有心人。
思维。
要想在不同的事物之间建立起生动形象的联系,我们就必须对不同的材料进行分析和比较,从中发现它们共同的方面,有联系的方面。
知识。
一个人已有的知识越完善,越丰富,就越容易建立起联想。
联想的方法: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奇特联想。
我们可以利用意念或形象的联想,将无意义的材料构成有意义联系的内容。
如记忆“高山”、“纸篓”、“桌子”、“电话”、“火焰”等词语,可以运用联想把它们串联成:高山有个纸篓,掉到桌子上,碰翻了电话,燃起了火焰。
五.想象是记忆的翅膀有时,我们通过联想,很难在无意义的材料间找到恰当而形象的联系,这时候,我们就得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给无意的材料找到一种动态的形象化的联系,让它能飞越无意义的障碍,进入一种奇妙无穷的形象联系之中。
六.背颂是记忆的根本相当于知识的掌握来说,记忆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不同的人可以采用不同的适合于自己的方法,但是,最终目的是一样的,把知识贮存到我们的大脑中去,做到要用时能够自由灵活地提取。
简单地说,你可以采用不同的记忆方法,但不能没有背诵。
所以,我们说,背诵是记忆的根本。
当然,如果你能过目成诵,过目不忘,那么所有的记忆方法对你能说,都属多余。
但是,尽管你能熟练地运用各种记忆方法,但不回到背诵上来,这些记忆方法也等于没用。
当然,记忆的对象不同,背诵的要求也不相同,有时,我们只需复述出知识的要点,有时只需记住某些关键的字段,有时,我们要完整准确地背诵出原文。
背诵也要注意方法,并不是一味的死记硬背。
下面的一些方法有利于你不的背诵:首先,在背诵前要根据要记忆材料的不同性质,对记忆的材料进行简化,这样可以减少背诵的量。
其次,要注意处理好背诵过程中阅读与尝试回忆的关系,实验表明,用于尝试回忆的时间越三是要注意过渡学习所谓过渡学习,就是当你在学习中记住了预定内容后,为更好地巩固记忆而继续学习一段时间。
心理学家实验证明:要想牢记学习内容,有必要进行过度学习;但过度学习有一定限度,超过一定限度,成效不会再继续提高;一般来说,如果学习到恰好能背诵时的学习程度为100%计算,过度学习程度为50%(即学习程度为150%)时,效果最佳,不易忘掉。
如下表:(见《学习的策略》)表:学习程度对记忆的影响心理学家认为:信息经过一定通道进入大脑,并按照一定的神经元回路不断重复回转,这一状态还要经过一定时间才能巩固。
因此,他们提倡青少年在学习中,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要相对集中,并适当地运用过度学习。
集中的学习时间,少年以30~40分钟为宜,青年以50~100分钟为宜。
另外,适当的肢体运动,如在背诵时发出声音,在房子里来回踱步或用手敲打桌子有利于记忆。
所以,在进行背诵时,不要过分地拘泥于姿势,手舞足蹈,摇头晃脑未必不可。
七.重复是记忆的窍门复习在强化记忆中的作用:理解是记忆的必要条件,但是只是理解本身还不能导致精确而牢固的记忆,这就必须对记忆的材料进行复习。
复习不仅能增强记忆而且能帮助理解。
艾宾浩斯的实验证明了复习的作用。
习的次数可以逐渐减少,间隔的时间可以逐渐加长。
在复习过程中学习者时时尝试背诵这些材料复习的效果就可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