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国家在城市更新与重建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
国内外城市更新经验及启示
国内外城市更新经验及启示作者:贾硕来源:《城市管理与科技》2021年第03期在城市减量发展的大背景下,首都北京的城市开发建设模式面临巨大的转型,以往“大拆大建”的外延式扩张道路已经难以為继,城市更新是城市发展转向内涵式增长的必然选择。
欧美国家经过几十年探索,城市更新从大规模的推倒重建转为小规模、分阶段的谨慎修复和改造,从单一的物质环境改造过渡到基于经济、社会等多层面的整体更新。
在国内,深圳、上海、广州等城市也积极通过城市更新推动空间重构和功能改善。
北京应充分借鉴国内外经验,以“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为契机,以存量土地二次开发为突破口,尽快建立符合市情的城市更新机制。
一、国内外城市更新发展历程随着城市发展阶段的演变,国内外城市更新从以物质改造为主的大规模重建过渡为渐进式、修补式的有机更新,对存量空间的利用也从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尤其是更加重视对历史文化遗产和工业遗产的保护,以及通过微更新来提升存量空间的品质。
(一)在旧居住区上重建公共服务设施城市发展初期,发达国家城市更新的方式以“拆旧建新”为主,即对某些破败老旧的建筑予以拆除,并结合土地利用情况和城市发展需求对城市进行重新规划和建设,其中很多公共服务设施是在旧居住区上重建而成的。
美国纽约市的林肯中心是这一更新实践的典型案例。
1955年纽约市政府出面选定地址,由贫民窟清理委员会征用部分既有空地并推倒大片贫民窟,为项目腾出共计15亩的地块,建成后的林肯艺术中心成为世界上最庞大的表演艺术综合体。
(二)为旧建筑增加新的功能“大拆大建”虽然使交通、居住等物质环境得到迅速改善,但也摧毁了城市中诸多有价值的东西。
经过一段时间后,发达国家开始转变城市更新方式,旧建筑不再统一推倒重建,而是有选择性地进行修缮和改造,以适应城市发展的新需要。
美国波士顿昆西市场是旧建筑改造的知名案例。
随着地区拥挤、建筑陈旧等问题日益凸显,昆西市场作为食品集散中心的功能逐渐消失。
1961年,波士顿市政府将其列入改造计划,昆西市场在保留原有建筑的基础上被再度开发成为现代化商业综合中心,吸引大量游客前往观光和购物。
西方城市规划的经验和启示
城市规划的理论与实践发展源于西方城市的社会改良运动。
在城市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西方城市为不断解决城市社会问题,采取了相应的规划对策,城市规划也从只注重物质形态规划转向了对社会、经济问题的普遍关注,从理想化的“社会城市”设想逐渐演变为对现实的社会问题的理解和解决。
从历史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城市工业化发展、城市规模的无序膨胀、过度郊区化产生的内城衰退、经济危机及战争破坏等是引发城市社会问题的主要原因。
从西方城市社会问题的出现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1、西方城市工业化发展过程中由于忽视城市发展内在规律,过分追求经济发展和城市扩张而引发很多社会问题,如城市规模的过度膨胀、城市的过分拥挤和贫民窟的出现,缺少对城市郊区化的有效控制而导致社会分化和内城衰退现象;
2、城市社会问题的产生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既有来自城市内部发展的影响,也有来自城市外部的各种不定因素的影响,如经济危机和战争等灾害引发的城市社会问题等,因此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构筑相对安全稳定的社会经济环境十分必要;
3、城市规划不当是导致城市社会问题的重要原因,如城市功能结构不合理、过分强调功能分区和大规模城市改造而导致的众多社会问题;
4、随着西方城市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民主化进程的推进,城市规划中已十分注重公众参与和社会公平,关注弱势群体的利益,体现社会发展的“民主化”特征,城市规划在推动社会进步过程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应该看到,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规划与社会发展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必须注重对城市社会问题的研究,城市社会问题的解决有赖于科学的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政策。
美国旧城更新和改建的案例分析
美国旧城更新和改建的案例分析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和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中国城市化进入了关键时期。
一方面,随着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人口大规模迁移、城际间人口流动加剧,城市基础设施已经不能满足需求。
大中城市力图通过发展副中心与卫星城来适应不断增长的需要;另一方面,众多城市的旧城区必须进行市政、交通与居住条件的更新(改造),城市面临保护与更新(改造)的现实难题。
2006年12月16日-18日,有关专家在北京新大都饭店国际会议中心举办的全国旧城保护与城市更新高级论坛就此问题展开探讨。
【主持人】: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我们今天上午的论坛正式开始。
今天是全国旧城保护与城市更新(改造)高级论坛暨招商项目对接洽谈会,我们今天有重量级的嘉宾给我们做主题报告。
昨天我们从很多国外的经验以及案例来做相关方面的剖析,尤其是重点介绍了欧洲的很多经验,今天我们在旧城保护和更新做得非常好的另外一个国家,就是美国。
非常性我们介绍今天上午第一位主讲的嘉宾就是原美国纽约市规划局局长、美国龙安建筑规划设计顾问公司总裁饶及人先生。
我们今天第一场主讲就是美国及中国大陆之城市更新与旧城改建。
饶先生是原美国纽约市规划局局长、美国龙安建筑规划设计顾问公司总裁,目前是美国纽约市曼哈顿区驻中国地区的商务代表,负责美国引进中国的投资,以及美国到纽约的投资,他拥有中国一级建筑师资格。
美国龙安集团被推举为20大规划设计事务所之一,2005年9月他获得建设金奖,我们非常荣幸请到饶先生,也非常感谢他在百忙之中给我们做主题报告,今天对他的演讲我们也很期待。
【饶及人】:感谢各位这么早来做报告,一般来讲礼拜天在被窝里面比较好,领导也在被窝里面,所以今天我给大家做这个报告,跟你们昨天听的不太一样,昨天是针对欧洲几国案例的分析,今天是对美国的案例分析。
我将会给大家带来两个旧城改建的案例,还有在天津我们刚刚完成的一个案例。
我的图片量很大,希望大家从案例上面看得出来是怎么样的规划,手法是什么样子的。
国外城镇化的经验与启示
国外城镇化的经验与启示
国外城镇化的经验与启示
一、引言
国外城镇化是指发达国家的城镇化进程及其相关政策和实践。
通过研究国外城镇化的经验和教训,可以为我国城镇化进程提供借鉴和启示。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国外城镇化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
二、国外城镇化的定义与背景
1、国外城镇化的定义
2、国外城镇化的背景
三、国外城镇化的推动因素
1、经济因素
2:社会因素
3:政策因素
4、环境因素
四、国外城镇化的政策措施
1、城镇规划和土地管理
2、住房供应与保障
3、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4、城市公共服务配套
5、城市治理与管理
6、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
五、国外城镇化的经验与启示
1、发达国家的城镇化政策和实践
2、城镇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3、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的协同性
4、城镇化过程中的社会问题与解决方法
5、环境保护在城镇化中的重要性
六、我国城镇化的借鉴与改进
1、借鉴国外城镇化的成功经验
2、针对我国实际情况进行改进和创新
七、附件
1、国外城镇化相关政策法规
2、国外城镇化案例分析
八、法律名词及注释
1、城镇化:指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城市人口增长、城市化率提
高的过程。
2、城镇化政策:指为促进城镇化发展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英美城市更新的主要经验及其启示
经济、人文等全方位的复兴。 (2 )在改造方案上,英国在清除贫
民窟阶段采用的是“卫星城”战略疏散城 市人口、缓解城市压力。而美国采用的是 清除地段土地市场出售的办法,以逃避公 众的严厉批评,但是市场化的结果是在清 除地段建造起高档公寓,贫民窟的市民根 本无法承受,被赶到其他的贫民窟,结果 其他地方贫民窟更加拥挤、居住环境更加 恶劣。
4 .英美经验对我国的启示意 义
从英美城市更新成败的经验,我们可 以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对我国的城市建 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城市更新不能只注重物质性表象 问题,采取简单化的改造措施。把更新改 造注意力集中于城市空间景观、风貌等表 象性问题上,对旧城背后的历史、经济及 社会问题关注不够,城市更新的结果将收 效甚微,犹如英美 30-40 年代的清除贫民 窟运动。
(5 )成立相类似的组织(如英国的 城市开发公司,美国的授权区等)对城市 更新开发授权管理,执行政府的财政措 施,对授权区的土地、基础设施进行经营 开发,实现更新改造的目标。
英美城市更新存在的一些问题 (1 )英美早期大规模的清除贫民 窟,代之以毫无特色的“国际式”标准高 楼,破坏了原有的街区风貌及邻里之间那 种和睦的社区关系。同时,清除过后城市 密度更大,给城市的交通、环境及基础设 施等带来更大的压力。 (2 )英美旧城更新通过强化中心区 的土地利用,旧街区地段通过市场化的地 价机制吸引了盈利能力较高的产业(如金 融保险业、大型商业设施、高级写字楼 等)。但是,这种更新方式将原有居民住 宅和混杂其中的中小商业排斥到城市的其他 地区,因为它完全用获利更高的商业取代 了居住用途,设施没有得到有效合理利 用,城市缺乏多样性。如美国纽约曼哈顿 中心区的WallStreet,尽管摩天大楼鳞次栉 比,该地区的文化娱乐业和餐饮零售业等 其他商业逐渐衰败,街道景象萧条。
国外城市更新实践及启示
国外城市更新实践及启示作者:李爱民袁浚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8年第27期城市更新,是指将城市中已经不适应现代化城市社会生活的地区做必要的、有计划的改建活动。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城市空间拓展成为城市发展的制约,城市从增量扩张时代进入到存量调整时代,城市更新将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增长点。
国外城市更新走过了较长的历史进程,可以为我国城市更新提供经验借鉴。
一、国外主要国家城市更新实践(一)英国城市更新1、城市更新历程伴随着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大和失业率显著上升,城市贫困现象急剧涌现,贫民窟大量存在,20世纪30年代英国开启清除贫民窟计划,真正意义的城市更新开始。
随着城市人口规模的持续增多,“大城市病”较早涌现,1946年开始推行新城建设计划,将建立卫星城作为城市更新的主要手段。
二战后,英国开始了郊区化过程,英国城市出现了严重的衰退,20世纪60年代末转向住宅整修和改善以及中心区商贸区的复兴。
前40多年英国城市更新多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20世纪80年代开始过渡到“自下而上”的“社区规划”方式,让公众广泛参与到城市更新过程中。
2、城市更新重要举措建立财政补贴制度。
财政补贴是英国政府推行城市更新的重要举措,从20世纪30年代格林伍德法实施的按人口安置补贴的制度开始,至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
成立城市开发公司。
1980年,为解决内城衰退,实现内城复兴,英国成立了城市开发公司,一个开发公司对应着一个特定的城市区域,担负着吸引私人投资、改造内城地区、实现内城复兴的重任。
在更新的过程中注重文物保护。
英国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采用整旧如旧的方法,把对历史建筑物的破坏程度降到最低。
同时,配合这些建筑物的风格、特色,建造与其相适应的配套建筑,使其自然和谐地融入周围环境中。
(二)法国城市更新1、城市更新的历程巴黎城的第一次大變身,是在拿破仑三世时代,通过拆除旧建筑改造巴黎,以“大”为美,开辟出一条条宽敞的大道,基本奠定了今天的城市格局。
国外城镇化的经验与启示
国外城镇化的经验与启示国外城镇化的经验与启示1. 引言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速,各国都在不断探索和推进城镇化进程。
国外城镇化经验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本文将从国外城镇化政策、城市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对国外城镇化的经验进行和分析,并为中国的城镇化进程提供一些建议。
2. 国外城镇化政策的经验2.1 灵活的政策制定国外城镇化政策的一个重要经验是灵活性。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城镇化程度和发展需求各不相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制定城镇化政策。
例如,一些发达国家采取了激励措施来吸引人才,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则着重解决基础设施和住房问题。
2.2 多部门协同合作国外城镇化政策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通常涉及多个部门和领域的合作。
政府部门、学术机构、社会组织和民间企业等需要形成合作共识,并各自发挥各自的优势和作用,共同推动城镇化进程。
3. 国外城市规划的经验3.1 人本主义城市规划国外城市规划注重人的需求,即人本主义城市规划。
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居民的需求和利益,提供优质的居住、工作和娱乐环境。
例如,一些国外城市重视保护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开发公共空间,提供更多的休闲和娱乐设施。
3.2 可持续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是国外城市规划的重要理念之一。
城市规划师们注重保护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碳排放和垃圾产生。
例如,一些国外城市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自行车或步行出行,减少私家车使用。
4. 国外城镇化对中国的启示4.1 根据中国的现实情况制定适合的城镇化政策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进程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我们应该根据中国的现实情况和经济发展阶段,制定适合的城镇化政策。
政府应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鼓励农民进城就业,并提供相应的社会保障。
4.2 注重城市规划中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本主义理念中国的城市规划要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和人本主义理念。
我们应该在城市规划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为居民提供更好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国内外旧城改造方式经验和教训(图文并茂很好的资料)
国内外旧城改造方式经验和教训1.1旧城改造的相关理论国内外在多年的旧城改造中形成了一些较为成熟的理论,总结如下:沙里宁的有机疏散:该理论最为显著的特点是主张将原来密集的城区分成一个一个的集镇,集镇之间用保护性的绿化地带联系起来。
沙里宁的有机疏散理论讨论了城市发展思想、城市经济状况、土地、立法、城市居民教育、城市设计等方面的内容,将城市看作一个有机联系同时存在相对分离的区域,从区域角度讲,这是一种城乡差距较小的城乡区域均质体。
有机更新理论:有机更新理论是吴良镛院士在总结东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特别是在伊尔*沙里宁的有机疏散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特别是北京的旧城更新的实践归纳升华而来.所谓‘有机更新'即采用适当规模、合适尺度,依据改造的内容和要求,妥善处理目前和将来的关系--不断提高规划设计质量,使每一片的发展达到相对的完整性,这样集无数相对完整性之和,即能促进北京旧城的整体环境得到改善,达到有机更新的目的.城市活力论:美国建筑评论家简*雅各布在《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一书中所提倡的城市设计思想。
在雅各布看来,多样性是城市的天性,对城市设计而言,最好的办法是对传统空间的综合利用和进行小尺度的、有弹性的改造;保留老房子从而为传统的中小企业提供场所;保持较高的居住密度,从而产生复杂性;增加沿街小店铺以增加街道的活动;减少街区的尺度,从而增加居民的接触等。
城市设计并不仅仅是功能的组织及空间景观的创造,更需要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让人们在各类活动及活动场所之间相互交织的过程中,使城市获得生命和活力。
1.2国内外旧城改造经验总结1.2.1 国外旧城更新成功案例分析1、莎德泰晤士(Shad Thames总体规划——滨水仓库区的改造项目简介莎德泰晤士地区位于伦敦泰晤士河南岸,伦敦塔桥的东侧,是历史悠久的码头工业区,其中心区域拥有伦敦目前最大最密集的维多利亚式仓库群,由桥梁贯穿于建筑物之间,这种建筑形式成为了该片区的主要特色。
发达国家旧城改造经验对上海的启示
一、发达国家旧城改造经验(一)英国旧城改造经验英国的旧城改造,或者说是城市更新、城市复兴,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清理贫民窟计划。
由工党执政的英国政府制定《格林伍德住宅法》,采用当时颇有影响的建造“独院住宅”和最低标准住房相结合的办法来解决贫民窟问题。
在清除地段建造多层出租公寓的同时,在市郊建一些独院住宅村。
该法规首次提出对清除贫民窟提供财政补助。
接下来的40年,英国的城市更新持续不断进行,取得一些成果,但并未达到所期望的效果。
20世纪80年代,英国政府的城市更新政策有了重大转变,以政府计划为主的城市更新政策转向市场引导与私人投资为主的城市更新政策,同时公众逐渐参与到更新改造规划当中,对城市更新产生了一定影响。
英国的城市也由政府操纵的“自上而下”的方式过渡到“自下而上”的社区规划方式。
为弥补城市建设资金的不足,将私人投资吸引到旧城改造中来,英国政府环境部1982年成立了英国城市发展基金,主要用作计划内的改造项目补偿金,弥补改造收益的不足,以带动私人投资的积极性。
英国伦敦道克兰地区的城市更新,堪称城市更新的经典。
伦敦道克兰地区曾是19世纪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之一,有着200多年的历史。
但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由于贸易、技术发展、管理等多方面原因,逐步衰落。
城区的衰落使该地区本身已有的问题更加突出,如落后的交通通达度、被严重破坏的环境、大量的失业人口、恶劣的住房条件以及不完善的基础设施。
为改变道克兰地区的落后面貌,英国政府建立伦敦道克兰城市开发公司作为道克兰城市开发区主体,开始了长达17年的更新历程,直到1998年更新工作完满结束。
英国的更新经验,有以下几点值得借鉴。
1.循环利用可持续发展作为旧城保护与改造的核心理念在《2000年英国城市改造白皮书》中对城市建设与改造制订了基本原则,其中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其核心理念贯穿始终。
其主要做法就是利用已开发土地。
英国曾经是老牌的工业发达国,产业转型后有大块旧工业如煤矿、发电厂、船坞区等留下的废旧土地,政府利用这些地块开发新区。
德国城市更新的经验做法
德国城市更新的经验做法我以前研究德国城市更新的时候,那真是一头雾水啊。
最开始我就只觉得不就是把旧房子拆了盖新的嘛,后来才发现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我发现德国城市更新很注重公众参与。
就好比盖房子,要是屋主都不知道怎么盖,肯定不行啊。
德国社区里经常搞这些公众参与的活动,像市民大会啥的。
我就从资料里看到这么个例子,有个小镇想要翻新老市场,不是说镇政府一拍脑袋就定了方案,而是先开市民大会。
刚开始啊,大家七嘴八舌,什么想法都有,这就像很多股麻绳乱糟糟地缠在一起。
但是他们没嫌乱,而是一点一点梳理。
政府派人把市民的意见都记下来,大到这个市场整体的风格,小到一个路灯的样式。
我觉得这就是他们成功的一个方面,尊重老百姓的意见。
再说保护历史文化。
德国城市里到处都是老建筑,他们可舍不得轻易拆了。
我觉得我之前就错在以为新的肯定好,老的都得让位。
德国不是这样的。
比如有些老房子的维护,他们不会简单地把墙皮刮了重新刷。
我看到有资料说,那些工人就像绣花一样,一点点修补老房子损坏的地方,用的材料也尽量是和原来一样的。
这就是很细致的功夫,就像对待一件古董一样。
这中间其实也遇到不少麻烦,因为找合适的材料很难,工人也得是经验很丰富的才行。
还有一个方面是混合功能区的打造。
这就像是一个百宝箱,啥都有。
德国城市更新不是说把居民区单一规划或者商业区单一规划。
拿我知道的一个街区来说,下头是商店、餐馆啥的,上头就住着人。
这样人们下楼就能买到东西,生活方便得很。
不过在这过程中,要协调好各种利益也挺难的。
比如说店铺招牌怎么设,不能影响居民休息,这些都得商量。
反正德国城市更新就是这么一个很细腻、很讲究平衡的过程,我也是慢慢才弄明白个大概。
国外城镇化经验、教训及启示
国外城镇化经验、教训及启示城镇化的模式与世界各国经济政治体制、经济发展及人口、土地资源等条件密切相关。
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城镇化模式,研究并借鉴国外城镇化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推动我国城镇化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外城镇化经验和教训1.以美国为代表的自由放任式的城镇化美国是世界上城镇化水平最高的国家,城镇化率高达85%,基本达到城乡一体化和农村城镇化。
从建立多层次城镇体系、开展城镇建设均衡发展、采取多元化内涵式发展形式、以交通运输建设为先导,到制定市场与政府双轮驱动政策和完善农业政策体系,美国城镇化形成了一套较为成功的发展模式,期间也走过弯路。
以大城市群建设为主体,构建多层次城镇体系。
在城镇化进程中,美国打破区域界限,整体统筹区域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产业布局和重大项目建设,打造大“都市圈”和“城市带”,依托大中城市,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构建集聚度高、开放式、多层次的城镇体系,形成了国际性大都市、全国性中心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地方小城市和中心镇等不同层次的城镇体系。
以中小城镇建设为重点,实现城镇的均衡发展。
据美国人口调查局的最新数据,美国10万至20万人口的城市有131个,3万至1O 万的有878个,数千至3万的小城市(镇)达34000多个。
美国城市中10万人以下的小城市(镇)约占城市总数的99%左右。
在小城镇建设中,美国也非常注重整合各种要素,培育龙头城镇和城镇群,提升聚集效能,以点带面,渐次连片,在城镇群向都市圈和城市带的发展中消除城乡差别,推进区域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均衡发展。
美国城镇化重视农业的发展。
一是坚持以农民为本的理念,对农业实行保护政策,为农业发展提供法律制度保障;二是重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三是重视农业技术进步,为美国农业的快速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四是平衡城郊发展,促进农村生活方式的转变,让农民享受如同现代化城市的发达与便利,并实现生活质量、方式与观念的全面升级。
浅谈中西方城市更新比较与启示
浅谈中西方城市更新比较与启示摘要:城市更新是世界各国城市发展中共同关注的问题,也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当前,我国城市化水平已超50%,城市化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同时对城市的旧城老化、功能落后、城中村等城市问题的更新改造也取得了快速发展,全国各地区的城市更新改造规模不断扩大,但是也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
面对我国城市更新发展的新形势,本文通过对中西方城市更新进行对比研究,比较了中西方对城市更新概念的理解,回顾了中西方城市更新的发展历程,比较分析了中西方城市更新的差异,认为西方的城市更新有许多成功的理念和深刻的教训,对我国城市更新带来有益启示。
标签:城市更新;旧城改造;城市发展1 引言无论在我国或是国外,城市更新随处可见,然而人们对它的概念内涵、发展历史及相关理论了解还不深入。
城市更新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英、法三国,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其概念逐渐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已基本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城市更新理论。
而我国的城市更新研究比欧美国家晚,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全国各地区出现了有规模的旧城区改造,在建筑及规划界、学术界开始提出城市更新理论研究,城市更新问题得到了广泛的讨论。
但是此时对城市更新的研究还不深入,对城市更新的概念、特点及模式等内容仍未形成完整的理论。
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50%,这意味着我国城市化水平首次超过50%,城市化的飞速发展,也带动了我国城市更新的快速发展,全国各地区的城市更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更新成为我国新一轮城市发展的热点与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问题,进一步总结和研究城市更新理论已成为我国城市发展中的迫切任务。
2 中西方对城市更新概念的理解综观中西方城市更新的发展和演化历史,对城市更新的概念无论是我国或是西方国家,在不同阶段时期都有不同的定义和说法,中西方国家对城市更新的理解都有所不同。
城镇化:国际经验与教训
拉美城镇化的赶超特点带来一种独有的“过度城镇化”现象。一般来说,城镇化率与工业化率(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的比值被视为衡量城镇化程度是否适度的一个标尺。在过去的100年里,拉美城镇化进程呈现出“超前”和“过度”现象,导致城镇化与工业化严重失衡。2009年,全球城镇化率首次超过50%。但是,早在半个世纪以前的1961年,拉美城镇化率就已超过50%。据有关研究,1999年世界平均城镇化率是46%,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5165美元,城镇化与工业化的比值是1.48;而拉美平均城镇化率则高达7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4039美元,城镇化与工业化的比值高达2.50。这说明,拉美城镇人口的数量大大超过工业化所能吸纳的程度。
日本:高度集பைடு நூலகம்型城镇化
二战之后,日本依靠工业化的强力推动,迅速迈入高速城镇化的轨道。2011年,日本城镇化率已达91.3%。
由于国土狭窄、人口密集,开发空间有限,日本采取了高度集中型城镇化模式,对少数几个都市圈实行优先集中开发。战后以来,日本的人口、产业和城镇高度集中在东京、大阪和名古屋三大都市圈。这三大都市圈面积仅占日本国土面积的14.4%,但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50%以上。尤其是首都东京,现已集聚3722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29.4%。
为了追赶发达国家,韩国长期奉行“工业为主、大企业为主、大城市为主”的政策,依托工业化优先发展大城市,依托既有城市集中布局工业,使得人口和产业向少数大城市高度集聚。目前,韩国城市人口的近60%集中在8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特别是以首尔为核心的首都圈,国土面积仅占全国的12%,但一度集中了韩国近一半的人口、近六成的制造业和七成的国内生产总值。
培育良好生态环境
美国摩根山市是一个自然环境十分优美的新兴小城市。为了保持这一特色,该市城市建设规模每年都有严格的计划控制,既控制用地量,也控制新建房屋量。这种做法不仅没有影响经济发展,而且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大量高科技人才来此创业,经济活力和实力不断增强。
美国住房更新改造的经验和启示
美国住房更新改造的经验和启示目录1.内容概括................................................2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2 1.2 研究目标与内容.........................................3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42.美国住房更新改造的历史回顾..............................5 2.1 美国住房改革的起源与演变...............................6 2.2 美国住房更新改造的主要阶段.............................72.3 美国住房更新改造的典型案例分析.........................83.美国住房更新改造的法律环境.............................10 3.1 住房法律体系概述......................................11 3.2 住房更新改造相关法律条文解读..........................133.3 住房更新改造中的政府角色与责任........................144.美国住房更新改造的政策支持.............................14 4.1 联邦政府住房政策框架..................................15 4.2 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比较............................174.3 非营利组织在住房更新改造中的作用......................185.美国住房更新改造的实践案例分析.........................19 5.1 社区参与式更新模式....................................205.2 经济适用房改造案例....................................205.3 混合用途开发项目案例..................................225.4 绿色生态住宅案例......................................236.美国住房更新改造的挑战与对策...........................246.1 资金筹措与管理的挑战..................................256.2 居民权益保护的挑战....................................266.3 社区发展与文化传承的挑战..............................266.4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挑战............................277.美国住房更新改造的经验启示.............................297.1 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经验........................307.2 社区参与与公众参与的经验..............................317.3 创新思维与科技应用的经验..............................327.4 国际经验借鉴与合作的经验..............................338.结论与建议.............................................348.1 研究总结..............................................358.2 对我国住房更新改造的建议..............................378.3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381. 内容概括本次报告主要探讨了美国住房更新改造的经验和启示,报告从多个角度对美国住房更新改造的背景、过程以及取得的成效进行了深入分析。
城市更新的3种方式,英美荷法有哪些经验做法?
城市更新的3种方式,英美荷法有哪些经验做法?今天我们与您分享四个国外城市更新的经验做法,以及对我国存量用地再开发再更新的的借鉴与启示。
首先,城市更新的方式主要包括三种:第一种是重建,对城市中严重衰退地区进行清除并作合理的使用;第二种重整,对城市中整体功能仍能适应需求,但出现衰退迹象的地区进行环境改善或局部拆除重建;第三种是维护,针对城市中环境状况良好的地区予以保护和维修, 并适当补充必要设施以防止衰退现象发生。
本文将介绍部分发达国家三种方式在更新过程中配合使用,使得城市焕发出新生机。
比如在一、英国自下而上的社区规划模式英国是最早开始城市化的国家之一,其真正意义上的城市更新始于上世纪30年代的清除贫民窟计划。
1930年,英国工党政府制定格林伍德住宅法,采用''建造独院住宅法〃和〃最低标准住房〃相结合的办法,要求地方政府提出消除贫民窟的5年计划。
在清除地段建造多层出租公寓,并在市区以外建一些独院住宅村。
这一法规首次提出对清除贫民窟提供财政补助。
英国政府建立了城市开发公司(如伦敦道克兰区发展公司Dockland Development),隶属于环境部,由国家政府直接控制并委派官员负责,不受地方管制。
其主要负责是土地开发的前期准备工作,如强制收购、土地整理等,将土地出售给合适的开发商;同时培育资本市场、土地市场和住宅市场等,利用国家公共资金的投入和一些优惠政策,刺激更多的私人资金注入指定区域。
早期,英国城市更新的初期是政府主导,政府及公共部门的拨款补助为主要资金来源。
随后,政府和城市开发公司设立企业区,通过优惠政策鼓励私人投资,并把投资从富裕地区引入旧城区的开发与建设中。
1980年,英国颁布了《地方政府、规划和土地法案》,在立法上确定了城市开发公司的目的是通过有效地使用土地和建筑物,鼓励现有的和新的工商业发展,创造优美宜人的城市环境,提供住宅和社会设施以鼓励人们生活、工作在这些地区。
自此,英国政府的城市更新政策也有了重大转变,逐步发展为以市场为主导、以引导私人投资为目的,最后公、私、社区三方合作,让公众参与到城市更新的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更快更好地推动了城市更新进程。
【公文范文】发达国家旧城改造的经验教训
发达国家旧城改造的经验教训旧城改造改革开放以后,城市经济迅猛发展,城市建设速度大大加快,城市更新改造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展开。
尤其是最近几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土地的有偿使用,房地产业的发展,住房的商品化,第三产业的兴起以及大量外资的引进,使得旧城改造获得新的改造动力和契机,从而推进了旧城改造的发展,但是也存在不少需要解决的问题。
国外旧城改造的经验教训1958年8月在荷兰海牙召开的第一届关于旧城改造问题的国际研讨会对旧城改造的概念做了比较完整的概括,指出旧城改造是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在城市老化地区实施的有计划的城市改造建设,包括再开发、修复、保护3个方面的内容。
德国在对旧城改造问题上就持积极而慎重的态度,各级政府把城市改造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
他们对旧城改造执行如下程序:(1)调查研究。
对旧城改造的必要性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可能影响作出基本判断,了解城市各个方面的意见并进行汇总;(2)确定旧城改造地区。
社区政府根据调查和经济能力规定旧城改造的地区,如果房地产所有者不能承诺按照改造的目标和意图利用建设用地时,地方政府有权实施预购权以及终止租赁合同;(3)整顿措施。
在做好相应准备之后,由社区政府负责实施整顿措施,包括拆除有关建筑、居民和商业企业的迁移、道路等基础设施的设置或变更等;(4)建设措施。
包括建筑设施的新建、补充和现代化修缮、其他公共设施的兴建等;(5)结束旧城改造。
发达国家在旧城改造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有许多方面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第一,把改善市政基础设施和居住环境质量作为城市改造的中心内容。
例如,德国在城市(乡镇)规划和城市建设中,十分重视处理好人和自然的关系,注重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
在地方规划中,除了有土地利用规划、建筑规划外,都有绿化规划。
目前,德国城市绿地面积一般占20%-30%,高的达到40%-50%,人均占有量达100平方米左右。
(注:转引李其荣《对立与统——城市发展历史逻辑新论》,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57、287页。
国外城市更新实践对我国城市建设的启示 副本
国外城市更新实践对我国城市建设的启示随着城市建设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更新变得越来越重要。
许多国家已经开始实施城市更新项目,积极应对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挑战。
本文将着重介绍国外城市更新实践,分析其对我国城市建设的启示。
第一部分:城市更新的意义城市更新是指对老旧城区进行综合整治和改造,实现公共基础设施的升级和完善,改善社区环境和生活条件,提高城市形象和居民生活质量。
城市更新不仅有利于城市形象和生态环境的提升,还能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在我国,城市更新已经成为国家重点发展的领域之一。
目前,我国已经启动了一系列城市更新项目,包括城市老旧小区改造、城市绿道建设等。
然而,我国城市更新还存在许多问题,如资金来源不足、规划设计不合理等。
因此,我们有必要借鉴国外城市更新实践,加快城市更新的步伐。
第二部分:国外城市更新案例分析纽约的高线公园纽约的高线公园是由一条长达2.4公里的铁路线改造而成的。
高线公园不仅仅是一条通常意义上的公园,更是一个休闲、文化和社交的空间。
高线公园的推广,使得周边房地产价格大幅度上涨,一系列商业设施也得到了迅速的开发。
高线公园的成功示范了在城市更新中,作为公共空间的场所不单单是一个集闲逸于一身的高端设施而已,更重要的是需要为当地居民提供一个生活与文化交流的平台。
巴塞罗那的超级岛巴塞罗那曾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繁荣的城市。
后来由于机动车辆的增加和道路的拓宽,原本宽阔的街道变得拥挤不堪,城市文化的特有魅力也消失殆尽。
为了恢复这个城市的生机,巴塞罗那市政府开启了一系列的城市更新项目。
其中的“超级岛”项目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个。
该项目将原本为交通功能的3个小岛,改造为了一个现代化的城市绿化空间。
这里草木葱茏,鲜花盛开,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光。
超级岛的成功,彰显了城市更新的最大价值,使得城市更加繁荣、充满活力。
第三部分:国外城市更新实践对我国的启示国外城市更新实践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首先,城市更新不仅仅局限于物质的改造,更应着重加强公共空间的建设和改善,提高居民对城市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欧美国家在城市更新与重建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_蔡绍洪
欧美国家在城市更新与重建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蔡绍洪1,3 徐和平2,3 (1.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武汉 430070;2.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成都 610065;3.贵州财经学院,贵阳 550004)摘要 城市更新改造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社会系统工程,本文通过对欧美国家上世纪城市更新与重建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分析,以及对我国城市重建与改造中出现问题的反思,从中探寻在城市建设与更新中对历史文脉保护、社会环境整治、旅游资源发掘,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城市更新;欧美经验;旅游资源保护中图分类号 F291 1 文献标识码 A城市作为人类聚居的有机体,有着自己的生命周期,其发展进程遵循着产生、发展、兴盛、衰退、更新的历史规律。
城市更新是每个城市发展都要面临的问题,作为城市发展的代谢机能,它不断改善着城市的结构和机能,以适应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
城市的更新主要包括重建、改造和修缮三种方式。
随着城市发展的演进,旧城区的衰败是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城区房屋老化、结构失衡、功能衰退、经济迟滞等。
城市的衰败及其蔓延会造成城市不动产的贬值。
每个城市都将面临着为城市发展创造巨大的空间及保护文化经济遗产的双重任务,采取何种方式进行重建和更新是人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二战后,欧洲与美国采取了截然不同的重建方法,对城市所带来的长期影响也不尽相同,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惨痛的教训。
这些经验和教训无疑可为我国的城市更新改造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1 美国城市更新及其影响二战前,美国作为一个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其城市的中心区高楼林立,商店鳞次栉比、窗明几净、商品琳琅满目,象征着城市的富裕与辉煌。
随着城市的盲目发展,这一辉煌逐渐逝去,美国城市出现了衰败现象。
导致城市衰败最直接的原因是城市富裕人口大规模向外迁移而引起的房屋向下淘汰。
房屋向下淘汰就是城市原住房是为中、上阶层高收入者修建的,经过若干年后,房屋质量下降,功能衰退,这些房屋就淘汰给下层低收入者。
伯明翰城市更新和产业转型的经验及启示
国家级别经济期刊《中国城市经济》一伯明翰:城市更新和产业转型的经验及启示□ 杨晓兰繁荣与衰落的轮回伯明翰位于英格兰中部,是仅次于伦敦的英国第二大城市和主要工商业区之一。
面积208.8平方公里,人口109.2万,是“英格兰的大心脏”城市。
伯明翰邻近奔宁山南曾经的煤铁富集区,17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开始时,伯明翰曾凭借丰富的煤、铁资源迅速发展起庞大现代冶金和机械制造工业,一跃成为当时铁路机车、蒸汽机和船舶的制造中心,迅速成为英国工业革命中心,享有“工业革命的摇篮”和“世界工厂”的美誉。
直到19世纪,伯明翰都盛极一时。
进入20世纪,随着煤铁资源的枯竭和世界工业生产的向其他地区专业等变革,伯明翰开始走向衰落。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伯明翰遭猛烈轰炸,城市设施和城市产业受到很大的破坏。
战后随着国家经济地位的衰落,作为经济衰退区的伯明翰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
20世纪70年代以后,失业率高达25%,1982年失业人口超过10万,达到最高峰。
不仅如此,长达半个世纪的重工业发展给这座城市带来了一时的繁荣和工业文明的历史积淀,也给这座城市蒙上了环境污染和丑陋不堪的阴霾。
面对战争破坏、资源枯竭和产业转移而导致衰落的悲惨命运,具有了强烈的危机意识的伯明翰政府,制定并坚定地实施了恢复重建、城市更新和产业转型计划,经过漫长而艰辛努力,伯明翰的城市更新和经济转型取得初步成功。
如今曾见证工业革命和世界工厂辉煌历史的伯明翰,已从一个传统的、以制造业为主的老工业城市逐步转型为以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化城市,令人耳目一新的城市形象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目光。
它一改昔日马达轰鸣、烟囱林立的工业城市模样,展现给世人的是一座恬静优美,富有文化内涵的会议、展览和商业旅游城市的新形象,从而成为世界级的商业中心城市。
2001—2005年伯明翰的经济增长率保持在2%的水平,近年来其经济增长高于国家经济增长的平均水平。
2003年伯明翰服务业的增加值占城市经济总产出的78%,服务业增长对整个经济增长的贡献达97%,2004年伯明翰的制造业就业人数仅占劳动力队伍的13%,而服务业的就业比重则提高到53%,失业率降至1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美国家在城市更新与重建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蔡绍洪1,3 徐和平2,3 (1.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武汉 430070;2.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成都 610065;3.贵州财经学院,贵阳 550004)【摘要】城市更新改造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社会系统工程,本文通过对欧美国家上世纪城市更新与重建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分析,以及对我国城市重建与改造中出现问题的反思,从中探寻在城市建设与更新中对历史文脉保护、社会环境整治、旅游资源发掘,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城市更新;欧美经验;旅游资源保护【中图分类号】F29111 【文献标识码】A 城市作为人类聚居的有机体,有着自己的生命周期,其发展进程遵循着产生、发展、兴盛、衰退、更新的历史规律。
城市更新是每个城市发展都要面临的问题,作为城市发展的代谢机能,它不断改善着城市的结构和机能,以适应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
城市的更新主要包括重建、改造和修缮三种方式。
随着城市发展的演进,旧城区的衰败是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城区房屋老化、结构失衡、功能衰退、经济迟滞等。
城市的衰败及其蔓延会造成城市不动产的贬值。
每个城市都将面临着为城市发展创造巨大的空间及保护文化经济遗产的双重任务,采取何种方式进行重建和更新是人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二战后,欧洲与美国采取了截然不同的重建方法,对城市所带来的长期影响也不尽相同,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惨痛的教训。
这些经验和教训无疑可为我国的城市更新改造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1 美国城市更新及其影响 二战前,美国作为一个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其城市的中心区高楼林立,商店鳞次栉比、窗明几净、商品琳琅满目,象征着城市的富裕与辉煌。
随着城市的盲目发展,这一辉煌逐渐逝去,美国城市出现了衰败现象。
导致城市衰败最直接的原因是城市富裕人口大规模向外迁移而引起的房屋向下淘汰。
房屋向下淘汰就是城市原住房是为中、上阶层高收入者修建的,经过若干年后,房屋质量下降,功能衰退,这些房屋就淘汰给下层低收入者。
产业革命致使西方欧美国家的城市化加速,城市产业迅速集中,大工业的建立以及人口向城市的聚集,促使城市规模急剧扩大,人口日渐稠密。
随着城市的盲目发展,出现了所谓的“城市病”,如:居住环境恶化,市区拥挤混乱,交通拥堵等等,给城市特别是城市居民生活带来负面影响。
其次是由于城市人口的过度集中,产生区域就业不平衡状态,失业率明显上升,城市贫民窟问题开始出现。
经济衰退降低了个人及家庭收入等,低收入者生活在贫困之中。
由于罪恶滋长和社会混乱,导致社区邻里缺乏安全保障和生活稳定,城市社区缺乏安全感,那些希望更好社会和经济状况的有钱人(多数是中产阶级)纷纷离开城区迁移至郊区居住。
特别是二战以后,由于汽车的普及与高速公路的发展,美国中产阶级和富裕人口大规模向城市外围的新住宅区迁移,城市中心区的旧住房就通过出售与出租淘汰给低收入者和城市穷人。
新来者由于经济拮据,不能对所继承的住房进行更新,甚至连养护与维修也十分困难,旧住宅集中街区的房屋破旧不堪,致使城市衰败现象日益严重,且呈蔓延的趋势。
二战后,美国城市的衰败现象更加目惊心,纽约市的哈莱姆街区就是房屋向下淘汰后造成的典型衰败区。
本世纪初,哈莱姆仍然是白人中产阶级居住的街区,20年代以后,贫穷的黑人涌入哈莱姆,白人中产阶级纷纷从哈莱姆迁出,黑人继承的房屋因年代久远而逐渐老化。
60年代调查,哈莱姆住宅90%是30年前建筑的,几乎一半以上的是1900年前修建的,所有住房中,11%的失修倒坍,33%的破烂不堪[1]。
而且城市街区的外在化影响十分突出,单个城市化【文章编号】1006-3862(2007)03-0026-06房主常陷入互相牵制的困境,一旦街区某外房屋衰败,就会引发毗邻的房地产贬值,致使城市衰败地区不断蔓延。
房地产贬值极大地打击了城市房地产投资者的积极性,而且还会引起房主放弃其房屋不动产。
在城市街区的衰败过程中,房主仍然需要向城市付出沉重的不动产税,由于衰败地区不动产的贬值,房主已无利可图,许多房主被迫放弃了城区住宅而移往郊区,致使成千上万幢大楼空空荡荡。
70年代初,圣路易斯就有一万人放弃了城市住宅,约占该市房地产的4%,致使一些街区80%至90%的大楼无人居住[2]。
70年代,纽约市一年放弃住宅竟达四万套。
年代久远的住宅大量放弃使城市衰败地区不断扩大。
城市破败不仅使城市生活质量大为下降,而且也严重影响了城市中心功能作用的发挥。
在此背景下,城市的更新与重建在所难免。
随着二战后社会的富裕,政府推动城市重建与“再发展”的欲望增强。
1949年,美国政府在总结1937年的《住宅法案》实践的基础上,重新修订并颁布了称为《城市再发展计划》的住宅法案,1954年扩大的法案改称为《城市重建计划》,由此拉开了美国城市重建或更新的序幕。
其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拆除、清理破旧的贫民窟,改造城市中心区;二是振兴城市经济,吸引更多的居民重返城市,恢复城市活力;三是建设优美市区,美化居住环境;四是消除种族隔离,解决社会矛盾。
60年代,民主党人林登・约翰逊入主白宫伊始,就号召全国向城市贫穷开战。
美国举国进行更大规模的城市重建,联邦拔出大量的专款用于改造和重建城市衰败地区,城市当局也拔出巨款用于城市重建,这就是美国的城市更新运动。
民主党人政府企图通过城市更新来扩大影响,城市政府则试图通过城市更新来重振城市雄风,恢复城市中心功能作用,同时也恢复市民的信心。
大规模的城市更新重建,在美化城市方面获得了一定的成功,给城市带来一线生机。
在更新期间,整片整片的衰败地区被夷为平地,取而代之的是成群耸立的高层建筑,宽阔笔直的林荫大道,绚丽多彩的街心花园。
城市吸引力渐渐增加,重建后的街区房地产略有升值,大公司总部也开始搬回了城市中心,一些富裕的人口在郊区呆腻了又回到城区建起豪华大厦。
最富裕的人口回到了市中心增加城市的吸引力。
城市人口在经历了二战之后的长期减少之后,70年代初开始回升,城市学家把这一流动称为“再城市化”。
这次城市更新运动虽然实现了振兴和繁荣城市经济的部分目标,却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其结果造成的负面影响始料末及,引起社会各阶层的广泛观注。
这次城市更新的结果所造成得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破坏了社区固有的社会支持网络。
一些研究表明,内城区低收者十分重视以地缘为基础的邻里关系及街坊关系,相互间具有较深的感情,邻里与社区归属意识极强。
成片成片的街区夷为平地,原来毗邻的居民各自搬迁到城市边缘公寓式的单元住宅里,他们面对陌生的环境,人地生疏,社区和邻里观念的“根”已经消失,因而失去了对精神的寄托。
据美国一些学者调查发现,在邻里生活几十年的老人,城市更新迫使其离开后,大大加速了其衰老的进程,许多人不久就离开了人世,这一迁移对老年的伤害难以言表。
第二,导致了贫民陷入更加贫困的状态。
这次城市更新影响到城市贫民家庭获得的城市资源,降低了他们的福利,使其生活变得更加困苦。
更新前,这些居民利用接近城市中心的地利,出租与开设商店或从事其他职业活动。
原来的居住区被夷为平地后,商贸设施、办公楼或豪华的高层公寓取代原来的旧房,原来的居民难以付得起更新后的巨额房租,只好另觅居所,绝大多数人不能从事原来的职业,很多人只好靠国家救济为生,结果使城市贫民陷入更加困难的境地。
第三,增加了城市道路拥挤和交通成本。
城市中心的居民多属于低收入者,他们的工作地点一般在城市中心附近。
更新后,他们迁往城市边缘或郊区,他们工作地点和居住地点距离拉长了。
运输线的拉长使大量的人口每天从居住地点向工作地点来回摆动、道路负载因此大大增加。
城市更新把旧城区大量低矮的建筑物整片拆除,在原地上建起高层建筑群,容纳的人口倍增。
人口密度的增加,也增加了基础设施的负载,尤其是增加道路上车辆的负载。
上下班高峰期,汽车在城市街头常常堵塞,给居民和企业带来了额外的交通成本,城市为此要承受巨大的经济代价,每年的损失达数百亿美元。
第四,破坏了城市文明繁荣的历史文脉。
不少城市的市长认为,城市高楼越多越现代化,因而不可避免地破坏城市的协调性。
城市传统的建筑群、摩天楼同为城市风光的重要内容。
古老的建筑物是城市文明的“根”,代表了城市的风格,成片的街区被夷为平地,古老的建筑物大量消失。
这些古老的建筑物代表各州、各城市的过去文明,体现了城市风格和特色。
这次更新后的城市,在美化方面也普遍遭到的斥责,结构呆板、单调乏味、缺乏人性、毫无地方物色的高层建筑物,以及千城一面的城区方格布局,毫无欣赏价值,使到城市的旅游者感到沮丧和压抑,城市旅游资源大量丧失。
第五,造成了城市经济财政的巨大压力。
城市更新耗资巨大,所需资本大多向企业和个人征税,在更新发生的城市中,税收远高于其他地区。
1970年,美国城市平均每人税收高出邻近的郊区40%[3]。
重税政策迫使一些制造企业进一步从城市迁出,致使城市经济遭到重创。
此外,由于大规模推倒重建要求前期一次性大的投入,城市更新耗资巨大,60、70年代的城市更新花去了数千亿美元,使得城市财政难以承受。
纽约市城市更新,在1974年仅短期贷款就达53亿美元,市政当局因此弄得债台高筑、负债累累,市政府因无力偿还而宣布财政破产。
更新引起的城市危机是联邦政府始料未及的。
2 欧洲城市建设与规划 欧洲城市的历史更为悠远,其发展也经历了由繁荣到衰败的过程。
二战后,欧洲城市也普遍进入衰退时期。
由于制造业及富裕人口向外围地区迁移,城市空洞化现象十分突出。
在西欧一些城市,古老的建筑群衰败也很严重[4]。
尤其是傍晚城里工作的人返回郊区和小城镇的住宅之后,城市中心商业区更显得空空荡荡,成了欧美国家作家笔下的“幽灵城”。
在城市更新重建的问题上,美国人犯了将澡盆水和盆里婴儿也一并倒了出去的错误。
欧洲人在处理城市衰败采取与美国人截然不同做法,在城市更新重建过程,首先考虑到是确保城市传统文化继续发扬光大,并通过传统的城市文化带动城市旅游业,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欧洲人具体做法和成功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价值观念方面,欧洲人将城市古老的建筑乃至传统建筑群作为其重要的文化遗产及经济资源[5]。
基于这种观念,城市古建筑群或传统建筑群决非是城市的“疮疤”,它们是城市文明的“根”,代表着城市古老的文化沉淀和城市特色,象征一个城市昔日历史的辉煌,是一部古老而厚重的历史文化。
这种历史文化不仅是重要的文化遗产,也是十分重要的旅游资源。
在西欧国家,大自然所赋予的自然景观不多,虽然风景如画的乡村田园风光随处可见,但与世界其它地区相比,却黯然失色,西欧独特的城市文化资源也就成为其重要的经济资源,欧洲人也就小心翼翼地维护它。
第二,制定严格保护措施,确保城市传统建筑得以长期保存。
尽管城市传统建筑的衰败不可避免,各国都有古建筑保护的严格法规,极尽全力进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