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务工人员现状调研分析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出务工人员现状调研分析报告

县是高山地带农牧业结合区,农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3%,随

着民航业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我县越来越多的

农村富余劳动力到外务工经商,常年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达1.6—1.8万

人次,劳务输出已成为推动农村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点。为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州委、县委关于坚决打赢新阶段扶贫开发

攻坚的战略决策部署,准确掌握我县结伴外出务工人员工作、生活状况,提高服务精准度,着力实现外出务工人员就业致富一批的目标,

县人外出组织专门向心力对我县农村劳动力社局务工情况进行了调研

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初浅对策建议,供县委财政领导决策参考。

一、基本情况

(一)基本现状。

我县地处州腹心地带,幅员面积4356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544米,辖3镇14乡127个村(社区),全县总人口6.2万余人,其中藏

族人口占92%。全县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农村劳动力3.5万人,其中农村富余劳动力2万人,常年外出务工人数达1.6-1.8万人左右,实

现劳务收入4.07亿。

(二)农村劳动力基本类型

1、资源相对分散,总量分布不平衡。我县农村劳动力82%分布在高半山上,住地迫近城乡地带,交通、通讯不便。

2、整体文化素质较低。全县农村劳动力中具有初中及以上文化带有的只占20%,80%农村劳动力只有小学文化。

3、就业观念相比滞后,转移就业意识尚需增强。调查显示,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率达57%,少部分从事农业生产。留在第一产业的1.3-1.6万人中,有转移求职意向的少。

4、劳动技能水平低,洞悉绝大部分劳动者没有掌握学有所成。近年来,虽然通过大力发展各类教育,开展各种培训,劳动力素质和技能有所提高,但由于文化层次较低,劳动技能偏低且单一,市场竞争能力弱,难以实现稳定就业。

5、培训意向过于集中,且两级分化严重。劳动力中有培训意向的仅占4%-5%左右,而且有培训意向的人员只汽车驾驶、挖掘机、厨师工种有培训需求,对其它专业工种不感兴趣。从总体来看,乡镇企业劳动力大多对劳动力市场就业需求不了解,急功近利心态较重,大多集中在简单初学易学的专业上,参加技能培训课程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

(三)外出务工客居成因

近年来,在国家、省、州的大力支持下,我县的经济发展境况、

生产生活条件、贫困党员素质都有了不同脆弱性程度的改善,但我县

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依然很大,随之带来的是我县外出人员群体逐年壮

大壮大,这其中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点。

1、我县耕地资源贫瘠。县幅员面积4356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544米,地处高山山谷地带,82%的农牧民居住在海拔2800米以上的

高半山区,全县耕地面积布季谢9.8万亩,人均耕地1.87亩,全县70%以上的耕地分布在高半山,山高坡陡,土壤较为贫瘠,土地呈片化,

跑水、跑肥、跑土“三跑地”占大多数,牧民主要以种玉米、洋芋、

青稞等传统农作物为重。随着在长江中上游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之后,全县全乡进一步减少,单靠耕种大量土地大量增加各族群众收入

已不现实。

2、畜牧生产能力较弱。我县田地耕作方式这种方式主要以传统

耕作方式为主,农业生产经营无序,规模化程度不高,抵御自然灾害

能力不必强,靠天收的僵局没有得到改变。加之我县是旱灾水患多发

地区,且山大地少,农业机械的应用受到较大的限制,同时也决定了

农业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将处于传统农业阶段。近几年,农资价格

上涨、农产品价格波动大些,农业生产成本也随之上升,严重打击了

农牧民种地比较严重的积极性,这些对处于传统农业阶段的农牧民总

的来说,外出到城市务工将是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径。

3、地方经济发展发展缓慢。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总之条件,我县经济以农、林、牧为主,没有主导产业来支撑经济持续发展。据相关统计,全县规模以上企业仅3个,规模以下企业仅40个,全部

工业民企从业人数411人,其中业务量以上从业160人,规模以下从

业251人。规模企业的缺乏导致全县就业渠道、增收门路少,本县劳

动力市场无更多就业岗位,农村剩余劳动力盼发展、谋发展、求健康

发展的愿望十分强烈,于是农村许多富余劳动力纷纷走出大山,到中

港发达地区寻找寻觅发展机会。

(四)外出务工人员主要特点

经过细致分析,我县外出务工人员主要存在以下特点。

1、文化程度总体偏低。在过夜务工经商人员中,初中及以下外

出人员所列人数为1.51万人,占总数94%;高中或中专外出人员人数

为0.07人,占总数4.1%;中职大专及以上外出人员人数为0.02人,

占总数1.2%。我县外出人员总体文化综合素质不高,缺乏专业技能,

在工厂和企业就业的约占外出总人数的12%,这部分技术人员大多从事“苦、脏、累、险”的工种,工作时间长、体能消耗大,劳务报酬低,每月在2000元—2800元左右,缺乏就业竞争力。

2、自发外出为主,呈松散型。我县农牧民外出务工渠道主要农

村居民有劳动部门组织输入、能拉动人带动和自发外出三种类型。据

初步统计,输出我县每年有组织输出大约占外出务工人数的5%左右;

能人带动约占外出外来工人数人分的10%左右;其余85%属于自发外出

务工。他们靠“亲带亲,友带友,邻带邻”的形式结伴外出务工,这

种形式,组织松散,随意性大,且风险高,维权难。

3.法制意识淡薄,呈无序型。我县外出人员大多是以村或组为单位集体外出,受文化水平低、无专业技能、语言障碍等不利因素的限制,外出人员人员找固定劳动强度较大,随便因此在各城市街道随意摆摊设点,无照经营,违反当地城市管理规定,影响了当地的社会管理秩序。

4.资金、人才回归少。在调研中发现,我县外出人员通过务工经商积累资本后,在异地经商或办经济实体后,大多不再回乡创业,但愿意支持家乡的建设。部分外出务工人员在外地绝大部分嫁娶,安家落户,每年只返乡1-2次居住3-7天。

(五)劳务输出呈显拉动经济的作用

1.增加了农民收入。随着打工经济政策的渐趋成熟,打工收入在农民增收中发挥的作用更为越来越重要。据相关统计,2017年全县外出人员总收入4.07亿元,外出人均纯收入超过8500元,外出总收入已占到农牧民总收入的70%以上。外出务工经商已成为全县农牧民重要经济之一。

2.农民整体素质不容乐观。大部分农民工通过外出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学到了技能,更新了观念,综合素质多数有所提高,许多人打工回乡后成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头人。

3.优化了资源要素的配置。从经济学观点看,劳动力的合理流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