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与电分析化学归纳

合集下载

电化学基础知识讲解及总结

电化学基础知识讲解及总结

电化学基础知识讲解及总结电化学是研究电与化学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主要研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或者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以下是电化学的基础知识讲解及总结:1. 电化学基本概念:电化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电解质溶液中的化学反应,其中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起到重要的作用。

电池是电化学的主要应用之一,它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 电化学反应:电化学反应可以分为两类,即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称为氧化,物质获得电子的过程称为还原。

非氧化还原反应是指不涉及电子转移的反应,如酸碱中的中和反应。

3. 电解和电解质:电解是指在电场作用下,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被电解的过程。

电解质是指能在溶液中形成离子的化合物,如盐、酸、碱等。

4.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与其中的离子浓度有关,离子浓度越高,导电性越强。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也受温度和溶质的物质性质影响。

5. 电极和电位:在电化学反应中,电极是电子转移的场所。

电极可以分为阳极和阴极,阳极是氧化反应发生的地方,阴极是还原反应发生的地方。

电位是指电极上的电势差,它与电化学反应的进行有关。

6. 电池和电动势: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它由两个或多个电解质溶液和电极组成。

电动势是指电池中电势差的大小,它与电化学反应的进行有关。

7. 法拉第定律:法拉第定律是描述电化学反应速率的定律,它表明电流的大小与反应物的浓度和电化学当量之间存在关系。

8. 电解质溶液的pH值:pH值是衡量溶液酸碱性的指标,它与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有关。

pH值越低,溶液越酸性;pH值越高,溶液越碱性。

总结:电化学是研究电与化学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主要研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或者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其中包括电化学反应、电解和电解质、电极和电位、电池和电动势等基本概念。

掌握电化学的基础知识对于理解电化学反应和电池的工作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电化学知识点总结

电化学知识点总结

电化学知识点总结一、电化学基础1. 电化学的基本概念电化学是研究电化学反应的科学,它涉及到电流和电势的关系,以及在电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换和催化作用。

电化学反应通常发生在电极上,电化学反应的方向与电流的流动方向相反。

2. 电化学的基本原理电化学的基本原理包括电极反应、电解、电荷传递和能量转换等。

在电池中,通过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的电能被转化为化学能,进而转化为电能,从而产生电流。

3. 电化学的基本参数电化学的基本参数包括电压、电流、电解、电极电势、电导率、离子迁移速率等。

这些参数是电化学研究的基础,也是电化学应用的基本原理。

二、电化学反应1. 电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电化学反应包括氧化还原反应、电解反应、电化学合成反应等。

氧化还原反应是电化学反应中最常见的一种,它涉及到电子的转移,产生电压和电流。

电解反应是电化学反应中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时发生的反应,通常涉及到离子的迁移和溶液中的化学反应。

电化学合成反应是指利用电能进行化学合成反应,通常包括电极合成和电解合成两种方式。

2. 电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电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是电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热力学研究电化学反应的热能转化和热能产生的条件,动力学研究电化学反应的速率和电化学动力学理论。

三、电化学动力学1. 电化学反应速率电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电化学反应所产生的物质的变化量。

电化学反应速率与电流和电压密切相关,它是电化学反应动力学研究的关键之一。

2. 催化作用催化作用是指通过催化剂来提高电化学反应速率的现象。

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提高反应速率,通常在电化学反应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3. 双电层理论双电层是电极表面和电解质溶液之间的一个电荷层,它对电化学反应速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双电层理论是电化学研究的重要理论之一,它涉及到电极和电解质溶液中的电位差和电荷分布。

4. 交换电流交换电流是指在电化学反应中与电流方向相反的电流,它是电化学反应速率的一个重要参数,也是电化学动力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电化学知识点总结

]电化学知识点总结

]电化学知识点总结电化学是研究化学变化与电能之间的关系的一个学科,它是化学和物理学的交叉学科。

电化学的研究对象是电解过程和电池,并且在化学分析、电镀、腐蚀、电解制氧等领域应用广泛。

下面是一些电化学的基本知识点总结。

1. 电化学基础概念- 电池:由阳极和阴极以及连接二者的电解质构成,能够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 电解:在电解质中施加外加电势,使其发生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 氧化还原反应:电化学过程中的基本反应类型,包括氧化(电子流从物质中流出)和还原(电子流进入物质)两个反应。

2. 电解过程中的电解质和电极- 电解质:电解质是指携带电荷的溶液或熔融物质,可以将其称为离子液体,它在电解过程中离子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 电极:电解过程中用于传输电子的导体,包括阳极(电流从电池中流出的极)和阴极(电流流入电池的极)。

3. 电势和电位- 电势:电势是指电池两个电极之间的电势差,用于描述电化学反应的驱动力。

单位是伏特(V)。

- 电位:电位是电池中某个电极的电势,用于描述物质的氧化还原能力,单位也是伏特(V)。

4. 电极电势和标准电极电势- 电极电势:电极电势是单个电极与某种参考电极之间的电势差,用于表示电极的氧化还原能力。

- 标准电极电势:标准电极电势是指在特定条件下,使用标准氢电极作为参照电极时,其他电极与标准氢电极之间的电势差。

标准氢电极的电极电势被定义为0V。

5. 动力学和热力学电极反应- 动力学电极反应:描述电极反应速率的反应动力学方程,例如质子还原动力学反应可以用Tafel方程或Butler-Volmer方程表示。

- 热力学电极反应:描述电极反应发生与否以及方向的反应热力学条件。

通过比较标准电极电势可以得知电极反应的方向。

6. 电化学电池- 电化学电池分类:电化学电池分为两大类,即原电池和电解池。

原电池直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电解池则是利用外部电势来促进电解反应。

- 实例:常见的电化学电池有锌-铜电池、铅蓄电池、锂离子电池等。

电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电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电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电化学是研究电子与离子在电解质溶液中的相互转移和相互作用的科学。

它涉及电荷的移动和化学反应的同时发生。

在电化学中,我们主要关注两个方面的过程:电化学反应和电化学细胞。

1. 电化学反应电化学反应是指在外加电势的作用下,电子和离子之间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

电化学反应包括两个基本过程:氧化和还原。

氧化是指物质失去电子或氢离子,而还原则是指物质获得电子或氢离子。

在电化学反应中,常常涉及到电极反应和电解质的离子浓度变化。

2. 电化学细胞电化学细胞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它包括两个半电池:一个作为阳极,用于氧化反应;另一个作为阴极,用于还原反应。

两个半电池通过电解质溶液或电解质桥相连,并且在外部连接一个电路,使电子能够在阳极和阴极之间流动。

这个电路就是外部电路,而电解质溶液或电解质桥则是内部电路。

电化学细胞产生的电势差可以用来驱动电子在电路中进行功的转化。

3. 电化学基础概念在电化学中,有一些基本概念需要了解。

(1)电极:电极是电化学反应发生的场所。

它包括两种类型:阳极和阴极。

阳极是发生氧化反应的地方,电子从阳极流出;而阴极是发生还原反应的地方,电子流入阴极。

(2)电位:电位是指在标准状态下,电解质溶液中某个电极的电势相对于标准氢电极的差异。

标准氢电极的电势被定义为0V,其他电极相对于标准氢电极具有正负的电势。

(3)电解质:电解质是能够在溶液中分解出离子的物质。

电解质可以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具体取决于它们在溶液中的离解程度。

(4)电导率:电导率是指电解质溶液中离子传导电流的能力。

电导率高的溶液具有更好的导电性能。

4. 电化学技术和应用电化学不仅是一门基础科学,还在许多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

(1)电解:电解是指利用电流将化合物分解为离子的过程。

电解在电解制备金属、电镀、电解解析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

(3)蓄电池:蓄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设备。

它具有可充电性,常用于储存和提供电能。

化学电化学与电化学分析

化学电化学与电化学分析

化学电化学与电化学分析化学电化学是研究化学反应中电流与化学反应之间关系的学科。

它运用电化学原理和方法研究物质的电化学性质以及在化学过程中的应用。

电化学分析是利用电化学方法来对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一种技术。

一、电化学的基本概念1. 电化学反应电化学反应指的是通过电能来促使化学反应发生或改变反应速度的过程。

它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电解反应和电池反应。

2. 电解反应电解反应是在电解质中由外加电势引起的非自发化学反应。

在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和阴离子会在电极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3. 电池反应电池反应是在电池中通过自发化学反应产生电能的过程。

电池包括两个电极:一个是负极(即阳极),另一个是正极(即阴极)。

正极发生还原反应,负极发生氧化反应,两者之间通过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传导电流。

二、电化学分析的基本原理1. 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与其中的离子浓度有关。

通过测量电导率可以判断溶液中离子的数量及其浓度。

2. 电离度与离子活度电离度是描述溶液中化合物的电离程度的指标,它与离子活度有关。

离子活度是指溶液中离子与标准状态下离子浓度的比值。

3. 楚河汉界理论楚河汉界理论是描述溶液中电解质离子浓度变化与溶液的pH值和电动势之间的关系的理论。

该理论可用于分析水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和酸碱度。

三、常见的电化学分析方法1. 电位滴定法电位滴定法是利用电位法和滴定法相结合的一种分析方法。

通过测量溶液中电极电位的变化,确定溶液中的物质浓度。

2. 电位分析法电位分析法是利用电位法测量电极电位来判断溶液中的物质类型和浓度。

常见的电位分析法有电位滴定法、电位指示剂法等。

3. 极谱法极谱法是通过测量电流与电势之间的关系来确定物质浓度的一种分析方法。

常见的极谱法有极谱伏安法和极谱光谱法。

4. 循环伏安法循环伏安法是通过测量电流与电势之间的关系来研究电极表面的氧化还原反应机理和溶液中的物质浓度的变化。

四、电化学分析在化学领域中的应用1. 电解制氢电解制氢是利用电能来将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的过程。

电化学知识点总结

电化学知识点总结

电化学知识点总结电化学是研究化学反应中电子的转移过程以及利用这些过程来实现能量转换和储存的学科。

它涉及到了电解、电化学反应、电极反应等等。

电化学不仅在化学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还在能源转换和储存技术领域起着重要作用。

下面是电化学的一些基本知识点总结:1. 电解:电解是利用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产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在电解中,正离子会向阴极移动,被减少成为原子或离子;负离子会向阳极移动,被氧化成为原子或离子。

电解的例子包括水电解、金属电解等等。

2. 电池:电池是利用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电池包括正极、负极和电解质溶液。

正极发生氧化反应,负极发生还原反应,质子在电解质溶液中迁移,形成电流。

电池有很多种类,常见的有干电池、蓄电池、燃料电池等等。

3. 电导:电导是电流通过导体的能力,是指单位长度导体的电阻与导体横截面积之比。

电导的大小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导体的电导率与导体的材料和温度有关,常见的导体有金属、电解质溶液等等。

4. 极化:极化是电流通过电极时,在电极界面发生的一种现象。

极化可以分为阳极极化和阴极极化。

阳极极化是由于氧化反应产生的产气、锈蚀等现象引起的。

阴极极化是由于还原反应产生的气泡、沉淀等现象引起的。

极化会影响电极的电流传输性能。

5. 标准电极电势:标准电极电势是电极在标准状态下的电位相对于标准氢电极的电位。

标准电极电势的测定需要遵循一系列规范化条件,并用一定的方法进行测量。

标准电极电势可以衡量化学反应的方向和强度。

6. 电化学反应:电化学反应是指在电解或电池中发生的化学反应。

电化学反应可以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两大类。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电子在反应中的转移,非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电荷在反应中的转移。

7. 法拉第定律:法拉第定律是描述电解中电量与反应物转化之间关系的定律。

法拉第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I = nFv,其中I为电流强度,n为与电荷转移相关的电子个数,F为法拉第常数,v为电离度。

8. 电动势:电动势是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能力,是衡量电池电解反应发生自发性的程度。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知识点归纳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知识点归纳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知识点归纳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知识点归纳电化学是研究电和化学之间关系的分支学科,主要研究电能和化学变化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

本章主要介绍了电化学基础知识点,包括电化学的基本概念、电池反应、电解反应以及其相关的电解池和电极。

一、电化学的基本概念1. 电化学:研究电和化学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2. 电解:用电能使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物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

3. 电解质:能在溶液中产生离子的化合物。

4. 电解池:由电解质、电极和电解物质组成的装置。

5. 电极:用来与溶液接触,传递电荷的导体。

二、电池反应1. 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由正极、负极、电解质和导电体组成。

2. 电池反应:电池工作时在正负极上发生的化学反应。

3. 氧化还原反应:电池反应中常见的反应类型,在正极发生氧化反应,负极发生还原反应。

4. 电池电势:电池正极和负极之间的电位差。

5. 电动势:电池正极和负极之间的最大电势差。

三、电解反应1. 电解:用电流使电解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

2. 导电质:在电解质中起导电作用的物质。

3. 离子:在溶液中能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

4. 阳离子:带正电荷的离子。

5. 阴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

6. 电解池:由电解质溶液、电解质和电极组成的装置。

7. 电解程度:电解质中离子的溶解程度。

8. 法拉第定律:描述了电解过程中,电流量与电化学当量的关系。

四、电解池和电极1. 电解槽:承载电解液和电极的容器。

2. 阳极:电解池中的电流从电解液流入的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3. 阴极:电解池中的电流从电解液流出的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4. 阳极反应:电解池中阳极上发生的氧化反应。

5. 阴极反应:电解池中阴极上发生的还原反应。

6. 电极反应速度:电极上反应的速度。

7. 电极反应中间体:反应过程中形成的中间物质。

电化学是现代科学和工程领域中的重要分支,广泛应用于电池、电解、蓄电池、电解涂层、电化学合成等领域。

了解电化学的基础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电化学原理。

电化学知识点总结

电化学知识点总结

电化学知识点总结电化学是化学与电学的交叉学科,研究电学与化学之间的相互关系。

它不仅是一门实用的科学,还是很多领域的基础知识,如电池、电解、电镀等。

在下面的文章中,我们将对电化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和讨论。

1. 电化学基础知识在电化学中,有两个重要的概念:氧化和还原。

氧化是指物质失去电子,而还原是指物质获得电子。

这两个过程是相互关联的,被称为氧化还原反应。

电化学中的反应可以通过电极的电位差来推动。

2. 电解和电解质电解是电流通过导电溶液或熔融的电解质时,导致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

电解是电化学中的重要实验手段,可以用来提取金属、制备化学品等。

电解质是可以导电的物质,它可以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在水中能完全电离,而弱电解质只有一小部分能电离。

3. 氧化还原反应和电位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发生氧化的物质叫做氧化剂,而发生还原的物质叫做还原剂。

在电化学中,常用电极电位来表示反应的进行方向。

电极电位的正负与电子从电极表面进入或者离开的方向有关。

4. 电池和电动势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它由两个半电池组成,包括一个正极和一个负极,它们通过电解质和离子交换而相互联系。

电动势是电池的特性之一,它是电池正极和负极之间电位差的度量。

电动势越大,电池的输出能力越强。

5. 腐蚀和电解质溶液中的金属析出腐蚀是金属与环境中的化学物质发生不可逆性反应的过程,导致金属损坏。

腐蚀可以通过选用适当的金属和防腐措施来预防。

在电解质溶液中,当一个金属的离子以金属形式析出在电极上时,称为电析。

6. 电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电池电化学反应速率受电流的影响。

电池则是由一个或多个电化学反应组成的系统。

它们在化学反应进行时,产生电流,而这个电流又可以推动其他化学反应进行。

7. 电与生物体电与生物体之间也有紧密的联系。

生物体中存在着许多电解质,如离子和分子,它们对细胞的正常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此外,生物电也是生物体进行神经传递和肌肉运动等活动的基础。

分析化学中的电化学和电化学分析技术

分析化学中的电化学和电化学分析技术

分析化学中的电化学和电化学分析技术分析化学是一个研究化学分析方法和技术的学科。

其中的电化学和电化学分析技术在很多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矿物资源开发、环境监测、医药研发等。

下面分别从电化学和电化学分析技术两方面展开讨论。

一、电化学1.基本概念电化学是研究电能和化学反应之间关系的学科。

在电化学中,电能可以被转化为化学能,也可以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电能。

电化学反应一般是发生在电解质溶液中的,其电化学过程包括氧化还原反应、电解反应和离子迁移等步骤。

2.常见应用(1)阴极保护技术阴极保护技术是通过电化学手段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保护层,防止金属的腐蚀和磨损。

这种保护技术广泛应用于石油管道、油罐、桥梁等建筑和工程中。

(2)电池技术电池技术是利用化学反应来产生电能,电化学反应是其中的主要反应。

电池技术广泛运用于现代军事、航空、航天、通信和汽车工业等高新技术领域。

(3)电解制氢电解是通过电流使离子分解成离子和气体的过程。

电解制氢是一种通过电化学反应来产生氢气的技术。

该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能源储存等领域。

二、电化学分析技术1.基本概念电化学分析技术是利用电化学原理进行化学分析的方法。

该技术包括电位滴定法、阶跃伏安法、循环伏安法、恒电势滴定法等方法,其原理在分析化学领域应用非常广泛。

2.常见应用(1)重金属离子分析电化学分析技术在重金属离子的分析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对于一些有毒重金属,如铬、汞、铅等,电化学分析技术可以高效地进行检测。

(2)硫酸盐分析硫酸盐是一种重要的常见化合物,在环境监测和矿产资源开发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循环伏安法和恒电势滴定法是对硫酸盐进行电化学分析的有效方法。

(3)生物分析电化学分析技术在生物分析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可以通过与生物分子或细胞相互作用来监测生物体内的代谢活动和疾病的发生。

3.未来展望电化学分析技术是一种高效、快速、准确的化学分析方法,其在材料科学、医药研发、工业生产等领域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电化学基础及电化学分析

电化学基础及电化学分析

电化学基础及电化学分析电化学是研究电荷转移过程及其与化学反应之间相互转化关系的学科。

它在现代化学、能源储存和转换、材料科学以及环境和生物科学等领域中具有重要应用。

本文将介绍电化学的基础知识,并重点探讨电化学分析的原理和应用。

一、电化学基础1. 电化学中的基本概念电化学研究的核心是电荷转移过程,该过程包括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基本概念包括电势、电流、电解质和电极。

电势是物质中电荷移动的驱动力,电流是单位时间内通过导电体的电荷量。

电解质是能在溶液中形成离子的物质,它们可以导电。

电极是用于充当电流的进出口的物质或表面。

2. 电化学电池电化学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它由两个电极(阳极和阴极)和一个电解质组成。

阳极是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阴极是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

电化学电池可以分为原电池和电解池。

原电池利用化学反应自发向电能转化,而电解池则利用外加电势将电能转化为化学反应。

二、电化学分析电化学分析利用电化学技术来检测和定量分析样品中的化学物质。

它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和响应速度快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环境、食品、生物医学和工业领域。

1. 伏安法伏安法是最常用的电化学分析技术之一。

它通过测量电流和电势之间的关系,定量分析样品中的物质。

伏安法可以进一步分为直接伏安法和间接伏安法。

直接伏安法是直接测量电流和电势的关系,而间接伏安法利用电化学反应的峰值电流和电势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2. 极谱法极谱法是利用电极上产生的电流和电势之间的关系来分析物质。

它可以用于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

常用的极谱法包括线性扫描伏安法(LSV),循环伏安法(CV)和差分脉冲伏安法(DPV)等。

3. 电化学阻抗谱法电化学阻抗谱法是一种研究电化学界面和电解质中离子传递过程的分析方法。

它可以通过测量交流电压下的阻抗变化来监测界面的特性和反应的动力学过程。

4. 恒流电位法恒流电位法是一种基于恒流条件下测量电势变化的电化学分析技术。

它可以用于研究电化学反应动力学,以及测量样品中的特定物质。

电化学基础 知识总结

电化学基础 知识总结

电化学基础知识总结电化学是研究化学变化伴随着电流流动的科学,是化学和物理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

在电化学中主要研究电解质溶液中的化学反应如何与电流相关联的互相制约和互相作用。

本文将对电化学基础知识进行总结。

1. 电致化学反应电化学反应是指在电解质溶液中,电子在电极之间移动导致的物质转化过程。

在电化学反应中,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在电极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并且伴随着电流的流动。

电化学反应可分为两种基本类型:电解和电池。

- 电解:电解是指在外加电压下,化学反应势超过标准电压时发生的非自发反应。

通过外加电压,电解质溶液中的正离子被迅速氧化到阳极,负离子被迅速还原到阴极,形成新的化合物。

- 电池:电池是指两种或多种电解质在不同的电极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通过电子转移产生电流流经外部电路。

电池可分为原电池和电解池两种形式。

2.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是指能够溶解在水或其他溶剂中,形成带电离子的物质。

根据电解质的溶解程度,可将其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两种类型。

- 强电解质:完全离解的电解质,溶解后产生的离子数量多,如盐酸(HCl)溶液和硫酸(H2SO4)溶液。

- 弱电解质:未完全离解的电解质,溶解后产生的离子数量少,比如乙酸(CH3COOH)溶液和水合氨(NH4OH)溶液。

非电解质是指不能在溶液中形成离子的物质,例如葡萄糖和乙醇。

3. 电极与电解槽电极是指被导通电流的物体或物质,在电化学反应中起到提供或接收电子的作用。

电解槽是电化学实验中用来装置电极和电解质溶液的容器。

常用的电极材料包括铂、金、银和铜。

- 阳极:在电解质溶液中,电流从阳极进入。

通常,氧化反应发生在阳极,阳极是电子的来源。

- 阴极:在电解质溶液中,电流从阴极流出。

还原反应通常发生在阴极,阴极是电子的接收者。

4. 电解液与电动势电解液是指溶解了电解质的溶液。

电解液的电动势(E)是指通过电解液导通电流时,在电解槽中产生的电势差。

电动势是电化学反应能产生的电能。

大二化学仪器分析知识点

大二化学仪器分析知识点

大二化学仪器分析知识点化学仪器分析是一个重要的化学分析技术领域,涉及多种仪器的原理、操作和应用。

对于大二化学专业的学生来说,了解和掌握化学仪器分析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大二化学仪器分析中的关键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应用于实践。

一、电化学方法1. 电化学分析基本原理:电化学方法是利用电极与溶液中的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进行分析的方法。

通过测定电流、电压等电化学参数,可以获得样品中物质的含量信息。

2. 电极的分类与特点:常见的电极有玻璃电极、金属电极、气体电极等。

不同类型的电极具有不同的应用范围和特点。

3. 电化学分析方法:包括电位滴定法、电位分析法、电导法、极谱法等。

每种方法有其独特的测量原理和应用场景。

二、光谱分析方法1.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利用物质对紫外或可见光的吸收特性,来了解物质的结构和含量。

常见的仪器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2. 红外光谱:利用物质对红外光吸收的特性,了解化合物的结构和特性。

常见的仪器有红外光谱仪。

3. 原子吸收光谱:利用原子对特定波长的光的吸收特性,测定样品中特定元素的含量。

常见的仪器有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和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

三、色谱分析方法1. 气相色谱:根据物质在气相载体中的分配行为,来分离和定量分析混合物。

常见的仪器有气相色谱仪。

2. 液相色谱:根据物质在液相载体中的分配行为,来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

常见的仪器有高效液相色谱仪和离子色谱仪。

四、质谱分析方法1. 质谱仪原理:利用质谱仪对化合物分子进行分析和测定,常见的质谱仪有质谱联用仪和飞行时间质谱仪等。

2. 质谱指纹图谱:利用质谱仪对样品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得到的质谱指纹图谱来鉴定和定量物质。

五、其他仪器分析方法1. 热分析:通过对样品在升高温度过程中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变化进行分析,包括差示扫描量热法、热重分析法等。

2. 核磁共振:通过对样品中的核自旋进行磁共振现象的研究,来了解样品的分子结构和化学环境。

分析化学电化学部分总结

分析化学电化学部分总结

分析化学电化学部分总结电化学是化学中研究电荷转移和电荷传递过程的学科,它研究电化学反应的机理、速率、热力学等方面的问题。

电化学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电池、电解、腐蚀等。

本文将对电化学的基本原理、电化学反应动力学和热力学、电解质溶液和电解质溶液的电导性质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

电化学反应速率和热力学的研究也是电化学的重要内容。

电化学反应速率主要通过电化学反应动力学来研究。

电化学反应动力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反应速率方程、反应机理和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等。

反应速率方程是描述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的方程。

反应机理是研究反应中的中间产物和过渡态的形成和消失。

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反应物浓度、温度和压力等。

热力学研究的是电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和平衡常数等。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可以通过测量反应反应热来确定。

热力学中的重要概念是自由能和熵。

自由能是描述系统的能力和稳定性的物理量,它有两个组成部分:内能和熵。

内能是反应的能量变化,熵是反应的无序程度。

平衡常数是描述反应的平衡状态的物理量,它可以通过热力学数据计算得到。

平衡常数的大小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决定了反应的平衡位置和方向。

电解质溶液的电导性质是电化学中的重要研究内容。

电解质溶液的电导性质可以通过电导率来表征。

电导率与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和迁移率有关。

离子浓度的大小决定了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大小,离子迁移率决定了离子在电场中的迁移速率。

电解质溶液的电导性质在工业上有广泛的应用,例如电解制备金属、电解处理废水等。

综上所述,电化学是研究电荷转移和电荷传递过程的学科,主要包括电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电化学反应动力学和热力学、电解质溶液和电解质溶液的电导性质等方面。

电化学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电池、电解、腐蚀等。

通过对电化学的研究,可以深入理解电化学反应的机制和规律,为实际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

电化学与电分析化学实验

电化学与电分析化学实验

电化学与电分析化学实验Ⅰ电化学电解实验一电解法制备普鲁士蓝膜修饰电极及电化学行为研究一、实验目的了解什么是修饰电极;掌握用电积法制备普鲁士蓝的修饰电极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化学修饰电极(chemically modified electrode)是由导体或半导体制作的电极,在电极表面涂敷了单分子,多分子的,离子的或聚合物的化合物薄膜,改变了电极界面的性质,电极呈现的性质与电极材料本身任何表面上的性质不同,通过改变电极/电解液界面的微观结构而调制成某种特性。

对玻碳电极进行电化学处理——电沉积法——使之表面形成普鲁士蓝薄膜。

三、仪器、试剂和材料仪器LK2005A型电化学工作站(天津兰力科化学电子有限公司),三电极系统(SCE为参比电极,铂丝为对电极,玻碳电极为工作电极);试剂0.1mol/L铁氰化钾,1mol/L KCl, 0.2mol/L HCl,0.01mol/L Fe2(SO4)3。

四、实验步骤1、按下列表格配置溶液,并以水定容为10mL:2、制备修饰电极:a)将玻碳电极在润湿的撒有粒度为1.0μm的α- Al2O3粉的抛光布上进行抛光,洗去表面的污物;b)以恒电位和循环电位在上述溶液中电解,在玻碳电极的表面上电沉积成普鲁士蓝修饰膜。

3、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行为的研究:将电极放入KCl溶液的溶液中,在与上步同样的条件下用循环伏安法电解玻碳上的普鲁士蓝,并记录伏安图,对比各个溶液制得的伏安图,找出最好的峰形所对应的溶液。

五、实验讨论作为化学修饰电极的基底材料主要是碳(包括石墨,热解石墨和玻碳)和贵金属及半导体。

在采用任何方法之前,所用固体电极必须首先经过表面的清洁处理,目的是为了获得一种新鲜的,活性的和重现性好的电极表面状态,以利于后续的修饰步骤进行。

普鲁士蓝的还原形式K2Fe (CN)6(Everrit盐,ES)和氧化形式FeFe (CN)6(Berlin绿)由于在V(Fe2(SO4)3)= 4mL时制得的修饰电极的氧化还原峰最明显,故对其电化学进行严格的讨论:0.816V电位处出现一个很小的还原峰,0.150V的电位处,普鲁士蓝还原为Everitt盐的i-E曲线为尖峰;0.198V处普鲁士蓝氧化成Berlin绿的i-E曲线为尖峰。

电化学与电分析化学归纳

电化学与电分析化学归纳

一、名词解释:2010 28分1.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2. 循环伏安法3. 塔菲尔(Tafel)公式4. 极限电流与扩散电流5.双电层6. 能斯特方程7. 标准电极和参比电极2009 10分1 电极上法拉第和非法拉第过程。

2形式电势(formal potential)。

3 双电层。

4 原电池(galvanic cell)和电解池(electrolytic cell)5准参比电极(quasireference electrode, QRE)2008 15分1. 极限电流与扩散电流2. 电化学催化3. 浓差极化4. 化学修饰电极5. 电镀与化学镀2007 24分1. 能斯特方程2. 化学修饰电极3. 原电池与电解池4. 物质的传质的三种途径5. 双电层6. 微电极与常规电极2006 15分1. 循环伏安法2. 电化学催化3. 常规电极与微电极4. 极限电流与扩散电流5. Tafel方程2005 15分1.标准电极电位与条件电位2.双电层3.极限电流与扩散电流4.半电池的形式电势(Eo’)5.交流伏安法。

二、简述回答下列问题2010 32分1. 电极极化及其产生原因。

2. 物质传质的途径。

3. 请举出几种分离方法与电化学相结合的分析应用实例及原理。

4. 举出电化学分析中常用的5种碳材料电极。

2009 20分(简述题)1线扫伏安法和电势阶跃法 2 电化学阻抗谱和交流伏安法3 薄层电化学和溶出分析4 旋转圆盘电极和纳米阵列电极5 生物电化学传感器和微全分析系统2008 40分1. 简述双电层,通常双电层包括几部分?2. 简述电极过程;请列出四种不同类型的电极过程并各举一例。

3. 阐述电极极化及其产生原因。

4. 简述物质传质的几种途径。

5. 请给出塔菲尔(Tafel)公式并具体说明每一项符号的意义。

2006 10分1. 循环伏安法及其应用。

2. 标准电极与参比电极?实验中常采用何种参比电极代替标准电极并请给出各参比电极的单电极电位。

电化学知识点总结

电化学知识点总结

电化学知识点总结电化学是研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或者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科学与技术。

它是电学和化学的交叉学科,广泛应用于电池、蓄电池、电解槽、电解质溶液、腐蚀等领域。

下面将介绍电化学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第一个知识点是电化学电池。

电化学电池是电化学系统的核心。

电池分为两个电极,一个是阳极,一个是阴极。

在电化学电池中,阳极是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阴极是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

当两个电极通过导电介质连接后,阳极上发生氧化反应,产生电子,并且在阴极上发生还原反应,消耗电子。

这样就形成了电池中的电流。

常见的电化学电池包括原电池、库仑电池、氢燃料电池等。

第二个知识点是电化学反应动力学。

电化学反应动力学是研究电化学反应速率的科学。

在电化学反应中,有两个重要的动力学参数,一个是电极电势,一个是交换电流密度。

电极电势是指电极与溶液之间的电势差,是衡量反应进行方向和程度的重要指标。

交换电流密度是指电极界面上电子从电极向溶液传输的电流密度,是反应速率的决定因素之一。

电化学反应动力学的研究对于揭示反应机制、优化反应条件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个知识点是电化学电容器。

电化学电容器是利用电荷在电介质中的吸附和解吸附现象储存电能的装置。

常见的电化学电容器包括超级电容器和电化学锂离子电容器。

超级电容器具有高能量储存密度和高电荷-放电速率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电动车、电池管理系统等领域。

电化学锂离子电容器则利用锂离子在电极材料中的嵌入和脱嵌过程储存电能,具有高能量密度和长循环寿命的优点。

第四个知识点是电化学腐蚀。

电化学腐蚀是指金属在电解质溶液中遭受的腐蚀现象。

在电化学腐蚀中,金属表面存在阳极和阴极两个区域,阳极区发生氧化反应,金属离散为阳离子并且溶解入电解质溶液中,而阴极区发生还原反应,电子从电解质溶液传输到金属表面。

这样就形成了电流,产生腐蚀作用。

电化学腐蚀是金属材料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电化学腐蚀对于预防腐蚀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就是电化学知识的一些重要点的简要总结。

电分析化学整理(修订版)

电分析化学整理(修订版)

电分析化学整理(修订版)电分析化学—名词解释1、电化学位把电荷ze 的粒⼦从⽆限远处移动到某相内所做的总功叫做电化学位,包括3部分:①克服外电位所做的功ze ψ;②由于表⾯存在定向偶极层,或者电荷分布不均匀,克服表⾯电势所做的功ze χ;③将⼀个粒⼦从⽆限远处移向不带电荷也⽆定向偶极层的某相内,需克服粒⼦间的短层作⽤所做的化学功µ。

2、电极电势产⽣在⾦属和溶液之间的双电层间的电势差称为⾦属的电极电势,包括电位差Δψ和表⾯电势差Δχ,并以此描述电极得失电⼦能⼒的相对强弱。

3、界⾯电势⼀个电化学池中,相界⾯都存在的电位差称之为界⾯电势,可分为以下3类:⾦属和⾦属之间的接触电势、⾦属和溶液之间的⾦属电极电势、溶液和溶液之间的液接电势。

4、电极表⾯双电层在电极的⾦属-电解质的两相界⾯存在电势存在双电层。

最邻近电极表⾯的⼀层称为内层,也叫做紧密层,这层由溶剂分⼦和特性吸附的离⼦或分⼦组成。

由于溶液的热运动,⾮特性吸附的离⼦的分布具有分散性,从外Helmholtz 平⾯⼀直延伸到本体溶液,称为分散层或者扩散层。

5、离⼦选择性系数pot ijK 称为离⼦i 对离⼦j 的电势选择性系数。

pot ij K ⼤,共存离⼦j 的⼲扰⼤,pot ij K ⼩,则⼲扰⼩,⼀只优良的离⼦i 的选择性电极,选择性系数越⼩越好。

6、离⼦选择电极的电极电势⽤标准氢电极(或者其他参⽐电极)做左半池,⽤离⼦选择电极组成右半池,测得的电化学池的电动势即为离⼦选择电极的电极电势。

表达式为lna z 0FRT E E ISE ISE ±=,它与分析溶液电极响应离⼦的活度间遵从能斯特关系式,是离⼦选择电极电势分析法的依据。

7、离⼦选择电极的温度系数由i i 0lna z F RT E E ±=,电极电势对温度T 求导,得温度系数dTdlna z lna z d d d d i i i i 0F RT F R T E T E ±±=。

高三化学 电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高三化学 电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电化学分析方法1、电化学分析法也称电分析化学法,是基于物质在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质基础上的一类仪器分析方法,由德国化学家C.温克勒尔在19世纪首先引入分析领域,仪器分析法始于1922年捷克化学家 J.海洛夫斯基建立极谱法。

通常将试液作为化学电池的一个组成部分,根据该电池的某种电参数(如电阻、电导、电位、电流、电量或电流-电压曲线等)与被测物质的浓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而进行测定的方法。

2、电分析化学是利用物质的电学和电化学性质进行表征和测量的科学,它是电化学和分析化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它学科,如物理学、电子学、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以及生物学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电分析化学已经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电分析化学既是现代分析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又是一门表面科学,在研究表面现象和相界面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电化学分析法是应用电化学原理和技术,利用化学电池内被分析溶液的组成及含量与其电化学性质的关系而建立起来的一类分析方法,其操作方便。

许多电化学分析法既可定性,又可定量;既能分析有机物,又能分析无机物,并且许多方法便于自动化,在生产等各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高中电化学基础知识点归纳:原电池原电池:1、概念: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组成条件:①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②电解质溶液③电极用导线相连并插入电解液构成闭合回路3、电子流向:外电路:负极——导线——正极内电路:盐桥中阴离子移向负极的电解质溶液,盐桥中阳离子移向正极的电解质溶液。

4、电极反应:以锌铜原电池为例:负极:氧化反应:Zn-2e=Zn2+(较活泼金属)正极:还原反应:2H++2e=H2↑(较不活泼金属)总反应式:Zn+2H+=Zn2++H2↑5、正、负极的判断:(1)从电极材料:一般较活泼金属为负极;或金属为负极,非金属为正极。

(2)从电子的流动方向负极流入正极(3)从电流方向正极流入负极(4)根据电解质溶液内离子的移动方向阳离子流向正极,阴离子流向负极。

分析化学电化学部分总结

分析化学电化学部分总结

分析化学电化学部分总结一:电化学分析的基本原理1:电化学分析的定义:应用电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术,依据物质电化学性质来测定物质组成及含量的分析方法称为电化学分析或电分析化学。

2:电化学分析法的重要特征(1)直接通过测定电流、电位、电导、电量等物理量,在溶液中有电流或无电流流动的情况下,来研究、确定参与反应的化学物质的量。

(2)依据测定电参数分别命名各种电化学分析方法:如电位、电导分析法;(3)依据应用方式不同可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

3. 电化学分析法的特点(1)灵敏度、准确度高,选择性好被测物质的最低量可以达到10-12mol/L数量级。

(2)电化学仪器装置较为简单,操作方便直接得到电信号,易传递,尤其适合于化工生产中的自动控制和在线分析。

(3)应用广泛传统电化学分析:无机离子的分析;测定有机化合物也日益广泛;有机电化学分析;药物分析;电化学分析在药物分析中也有较多应用。

活体分析。

4:电化学分析法的类别——习惯分类方法(1)电导分析法:测量电导值;(2)电位分析法:测量电动势;(3)电解(电重量)分析法:测量电解过程电极上析出物重量;(4)库仑分析法:测量电解过程中的电量;(5)伏安分析:测量电流与电位变化曲线;(6)极谱分析:使用滴汞电极时的伏安分析。

(一):1. 电位分析法电位分析法按应用方式可为两类:1:直接电位法: 电极电位与溶液中电活性物质的活度有关,通过测量溶液的电动势,根据能斯特方程计算被测物质的含量;2:电位滴定: 分析法用电位测量装置指示滴定分析过程中被测组分的浓度变化,通过记录或绘制滴定曲线来确定滴定终点的分析方法。

(二):电解与库仑分析法电解分析:在恒电流或控制电位条件下,使被测物质在电极上析出,实现定量分离测定目的的方法。

电重量分析法:电解过程中在阴极上析出的物质量通常可以用称重的方法来确定。

库仑分析法:依据法拉第电解定律,由电解过程中电极上通过的电量确定电极上析出的物质量的分析方法电流滴定或库仑滴定:恒电流下电解产生的滴定剂与被测物作用。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电化学与化学分析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电化学与化学分析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电化学与化学分析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电化学与化学分析电化学是研究电能和化学反应之间相互转化关系的学科。

它广泛应用于化学分析领域,可以通过一系列实验和技术手段对化学物质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本文将对初中化学中涉及的电化学与化学分析的知识点进行归纳。

1. 电解与电解质电解是指通过外加电压使电解质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在电解质溶液中迁移并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电解质是能够在溶液中导电的物质,可以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完全离解,产生大量的离子;而弱电解质只有一小部分离解。

2. 金属的腐蚀与防腐蚀金属在潮湿的环境中容易发生腐蚀,主要表现为金属物质的氧化反应。

常见的防腐蚀方法包括镀层法、涂层法和合金法等。

3. 电化学反应电化学反应包括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的氧化和还原同时进行的反应,其中进行氧化的物质称为还原剂,而进行还原的物质称为氧化剂。

非氧化还原反应则不涉及氧化与还原。

4. 电解池与电解方程式电解池是用于电解反应的装置,通常包括电解质溶液和两个电极,即阳极和阴极。

阳极是氧化反应发生的地方,阴极是还原反应发生的地方。

电解方程式用于描述电解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其中涉及电子转移和离子迁移的过程。

5. 电解质溶液的电导性电解质溶液的电导性是指溶液中离子的迁移能力,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和迁移速率有关。

电导率是评价溶液电导性的指标,与溶液中离子浓度成正比。

6. 电解与化学分析电解在化学分析中有广泛的应用,包括电解析定量分析和电化学池分析。

电解析定量分析是通过电解测定溶液中某种物质的含量,如电解析银法测定氯离子的含量。

电化学池分析则利用电化学池反应来进行定量分析,如电导滴定法测定硫酸铜溶液中硫酸根离子的含量。

7. 化学电池化学电池是用于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包括原电池和电解池两种。

原电池利用氧化还原反应释放的能量产生电能,如干电池、碱性电池等。

电解池是通过外部电源施加电压,使电化学反应逆向进行,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2010 28分1.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2. 循环伏安法3. 塔菲尔(Tafel)公式4. 极限电流与扩散电流5.双电层6. 能斯特方程7. 标准电极和参比电极2009 10分1 电极上法拉第和非法拉第过程。

2形式电势(formal potential)。

3 双电层。

4 原电池(galvanic cell)和电解池(electrolytic cell)5准参比电极(quasireference electrode, QRE)2008 15分1. 极限电流与扩散电流2. 电化学催化3. 浓差极化4. 化学修饰电极5. 电镀与化学镀2007 24分1. 能斯特方程2. 化学修饰电极3. 原电池与电解池4. 物质的传质的三种途径5. 双电层6. 微电极与常规电极2006 15分1. 循环伏安法2. 电化学催化3. 常规电极与微电极4. 极限电流与扩散电流5. Tafel方程2005 15分1.标准电极电位与条件电位2.双电层3.极限电流与扩散电流4.半电池的形式电势(Eo’)5.交流伏安法。

二、简述回答下列问题2010 32分1. 电极极化及其产生原因。

2. 物质传质的途径。

3. 请举出几种分离方法与电化学相结合的分析应用实例及原理。

4. 举出电化学分析中常用的5种碳材料电极。

2009 20分(简述题)1线扫伏安法和电势阶跃法 2 电化学阻抗谱和交流伏安法3 薄层电化学和溶出分析4 旋转圆盘电极和纳米阵列电极5 生物电化学传感器和微全分析系统2008 40分1. 简述双电层,通常双电层包括几部分?2. 简述电极过程;请列出四种不同类型的电极过程并各举一例。

3. 阐述电极极化及其产生原因。

4. 简述物质传质的几种途径。

5. 请给出塔菲尔(Tafel)公式并具体说明每一项符号的意义。

2006 10分1. 循环伏安法及其应用。

2. 标准电极与参比电极?实验中常采用何种参比电极代替标准电极并请给出各参比电极的单电极电位。

2006 10分1. 简述电极过程;请列出四种不同类型的电极过程并各举一例。

2. 简述双电层,通常双电层包括几部分?2005 20分1. 何谓循环伏安法?主要用于研究什么?从可逆性角度简述循环伏安曲线有几类?具体依据及特点?2. 何谓标准电极?何谓参比电极?为何实验中常采用参比电极代替标准电极?常用参比电极有哪些,请给出各参比电极的单电极电位。

3. 阐述电极极化及其产生原因。

4. 电势阶跃法测量中对电极面积/溶液体积比以及溶液电阻要求大还是小? 为什么?5. 发生电化学极化时的电势与平衡电势是否相同?为什么?三、详细回答下列问题2010 20分1. 请详细说明电极过程并举出四种不同类型的电极过程。

2. 请详细说明微电极的特点和优势。

2008 30分1. 何谓循环伏安法?区分电极反应的可逆性与否的依据是什么?2. 在电分析化学中常用到微电极?它与常规电极相比,传质过程有何不同,在分析中有何优势?请以微盘电极为例,说明微电极的特性,如何计算其扩散电流?3. 何谓标准电极?何谓参比电极?为何实验中常采用参比电极代替标准电极?常用参比电极有哪些,请给出各参比电极的单电极电位。

2007 36分1. 何谓电极过程?列出四种不同类型的电极过程并各举一例。

2. 请给出塔菲尔(Tafel)公式并具体说明每一项符号的意义。

3. 在电化学分析中,我们要精确检测溶液中存在的DA,如果不利用液相分离的方法,仅用电化学分析的方法如何排除干扰?请解释其原理。

2005 30分1. 何谓电极过程?列出四种不同类型的电极过程并各举一例。

2. 在电分析化学中,什么是微电极?什么是常规电极?请以微盘电极为例,说明微电极的特性,如何计算其扩散电流?请图解说明比较微电极与常规电极的传质过程。

利用微电极作工作电极在电化学实验中有何优点?3. 叙述利用电化学方法测定电化学活性物质一般步骤。

四、论述及列举2010(10分)请结合硕士论文的研究过程说明是如何查阅文献的,并列出五种分析化学、电化学、电分析化学方面的外文期刊杂志的全名或公认缩写。

(10分)结合电化学知识及研究兴趣,请说明如何进行博士论文的选题、科学意义及要解决的科学问题。

200910分每个小题至少列举五种(1)化学修饰电极的名称;(2)与电化学和电分析化学相关的英文杂志名称;(3)可用于现场电化学研究的仪器分析新方法。

论述题(20分)结合你所了解的电化学和电分析化学研究领域前沿热点,写出一个研究课题扩展摘要(字数在500-1000以内)。

要求包含题目、目的、意义、内容、技术方法、研究方案和解决的关键问题等(避免写成实验准备报告)20092008 15分请简述硕士论文研究内容、意义,及硕士发表论文情况(500 ~ 1000字);并简要说明如何根据论文内容查阅中英文期刊的,请列出5种分析化学、电化学、电分析化学方面的SCI外文期刊杂志的正确名称或缩写。

2007(10分)请简述硕士论文研究内容及意义,及硕士发表论文情况。

并简要说明你是如何根据论文内容查阅中英文文献的。

(10分)请谈谈你对电化学的理解,并简要说明你设想进行的博士论文课题的科学意义及要解决的科学问题。

2006 15分请简述硕士论文研究内容、意义,及硕士发表论文情况(500 ~ 1000字);并简要说明如何根据论文内容查阅中英文期刊的,请列出5种分析化学、电化学、电分析化学方面的SCI外文期刊杂志的正确名称或缩写。

五、计算题2009 20分1、(5分)考虑如下的Nernst半反应:A3+ + 2e↔ A+E o’A3+/A+ = -0.500 V vs. NHE25o C时,在过量支持电解质存在下,含有2.00 mmol/L A3+和1.00 mmol/L A+的溶液i-E曲线显示i l,c = 4.00μA和i l,a = -2.40 μA。

E1/2 (V vs. NHE)是多少?2、(15分)下图为二苯甲酮(BP)和三对甲苯基胺(TPTA)均为1 mM的乙腈溶液中的循环伏安图。

在乙腈的电势窗口内,BP可被还原而不能被氧化,BP + e↔BP.- (E O’=-1.8V vs QRE), TPTA可被氧化而不能被还原,TPTA↔APTA.+ + e (E O’=0.7 V vs QRE)。

扫描从0.0 V (vs. QRE)开始先向正扫。

据伏安图(还原电流为正,氧化电流为负)说明:(a) 电势在0.5 - 1.0 V之间(氧化还原峰电流之比为1, 峰电势差为100mV)和-1.5 ~-2.0V之间(氧化还原峰电流之比为1, 峰电势差为125mV)的伏安峰,分别对应什么电极反应?解释与这些电极反应有关的异相和均相动力学。

(b)在0.7 - 1.0 V之间的电流为什么下降?(c)在-1.0 V的氧化电流和还原电流由什么构成?2006 10分半无限条件下,在100mL的10 mM电活性物质O溶液中(支持电解质浓度足够大且不发生反应),溶液静止条件下计时电流法研究平板电极,发现实验开始后0.01s测得电流i=55mA,那么a) 100s和10000s后电流分别为多少?b) 尽管本体溶液中O绝大部分未被还原(注意:计时电流法中溶液是静止的),为何电流变得非常小?c) 如果物质O浓度CO* = 0.1mM,得到电子数n = 6,平板电极面积A = 0.1cm2,分析i~t-1/2的斜率=1.077×10-5,计算扩散系数DO。

2005 15分1.室温下在1 mM电活性物质O溶液中,计时电量研究发现O吸附在电极表面。

假设每个吸附O分子占据的面积为100 Å2。

a)如果O在电极表面发生2电子还原,计算还原所需电量(μC/cm2)。

b)计时电量实验时间对测量吸附O的准确性有何影响,既实验时间长还是短好?为什么?2.利用线性回归整理极谱测量实验数据[电流i和电势E(V) vs. SCE],得到:-E = 0.0112 ln (i/(i d-i)) + 0.532(i d-极限扩散电流)那么:(a) 发生几电子反应? (b)E1/2是多少?六、判断题(对或错)2009 20分1.一个电化学平衡体系的交换电流为零。

2.物质传质的模式有如下三种:迁移、扩散和对流。

3.浓度不同但电解质相同的两种溶液之间不存在液接界电势。

4.外壳(outer-sphere)电极反应中,反应物和产物与电极表面之间有很强的相互作用。

5.一个电极过程仅仅涉及快速异相电荷转移动力学和迁移,以及可逆的均相反应,那么:(a)均相反应处于平衡态;(b)与法拉第过程相关物种的表面浓度与电极电势关系符合Nernst方程。

6.电化学测量中可以采用微电极或超微电极方法来减小溶液电阻的影响7.循环伏安法一般用于定性和半定量分析。

8.电势扫描、电势阶跃或电流阶跃,经常可使电极处于远离平衡的状态,并且通常是观察暂态信号的响应。

9.可逆体系线扫伏安曲线上任一点的电流正比于反应物浓度和电势扫描速度。

10.只有电极表面存在吸附的O和R并且具有电活性情况下,能斯特反应O+ n e↔R循环伏安法曲线的氧化还原峰电流相等,峰电势差为0,峰电流与电势扫描速度平方根成正比。

2006 10分1.参比电极Ag/AgCl的电势随电极内KCl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2.支持电解质的主要作用是消除迁移电流对法拉第电流的影响。

()3.电极反应发生时只有法拉第过程发生。

()4.汞电极于除氧的氯化钾溶液界面在其电势窗口内可以接近理想极化电极。

()5.电解质相同但浓度不同的两种溶液界面不存在电势差。

()6.铁氰化钾溶液静止和搅拌时的循环伏安曲线没有明显变化。

()7.可逆体系的循环交流伏安曲线正扫和反扫曲线是重合的。

()8.电化学阻抗测量要求叠加在直流电压上的交流信号幅度要小且氧化态与还原态浓度要接近。

()9.与静止电极方法相比,旋转圆盘电极技术最大优点是它能在稳态下进行测量。

()10.电化学可逆体系的循环伏安曲线峰电流比和峰电势差与扫描速度无关。

()七、选择题2006单项或多项选择题(20分)1.能斯特反应O+ne⇔R(初始时R不存在)电流-电势曲线的半波电势与下列何种因素无关?A.极限电流;B. 标准电势;C. O浓度;D. 得失电子数n。

2.公式E = K’±(2.303RT/nF)lg a i是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离子活度的基础,常数项K’是多项常数的集合,但下列那一项不包括在其中?A.不对称电势;B. 液接界电势;C. 膜电势;D. 内参比电极电势。

3.用来比较不同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参数是A.电阻;B. 电导;C. 电导率;D. 摩尔电导。

4.严重限制经典极谱分析检测下限的因素是A.电容电流;B. 扩散电流;C. 极限电流;D. 电解电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