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途径和模式
国有企业改革的模式与实践
国有企业改革的模式与实践一、前言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走过了三十多年的历程。
在此期间,承担了经济转型的任务,我国国有企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国有企业改革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在这方面,有很多值得探讨的问题。
二、国有企业改革的模式1. 经历多轮改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多轮改革,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
其中最早的改革是企业重组,以2000年为标志的股份制改造是目前改革的重点。
2. 强化股份制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是指以属于国家所有的股份性质有限责任公司为主体,使企业资产权属明确,以深化公司化改革为目标,通过发行股份,扩大企业的财务自主权和管理自主权,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 选择战略投资者在国有企业中引进战略投资者是一个很重要的改革。
战略投资者通过一些股份购买等方式进入国有企业,参与企业的管理,提升企业效益。
引进战略投资者需要进行严格的市场审核,选择具有实力和经验的战略投资者,以达到提升企业的效益和管理水平的目的。
4. 改革并购并购是改革国有企业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并购,可以快速整合资源,提高企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促进国有企业的向市场经济转型。
但并购存在一定的风险,需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制定科学的并购战略,确保成功。
三、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1.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这包括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优化企业组织架构和完善企业制度等。
同时,需要加强企业员工培训和管理,提高人才素质和整体实力。
2. 培育核心竞争力国有企业改革需要培育核心竞争力,这需要通过科学的战略规划和技术创新进行。
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和创新能力,提升企业的核心技术和市场竞争力。
同时,通过战略规划,建立长远的发展规划,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 加强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国有企业是国家财产,除了要为股东创造利润外,还应当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
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
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是指将国有企业从一个集中式、行政化的经济组织形式转变为股份制经济组织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背景是当时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一直采取计划经济体制,国有企业集中承担着经济发展的重任,但由于缺乏竞争机制,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经济效益不佳。
同时,中国加入WTO后,国际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国有企业面临更大的压力。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被提出。
股份制企业作为一种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在发达国家已经被广泛应用。
通过引入股份制改造,国有企业可以激发内在的创新活力,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股份制改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产权改革,即将国有企业的产权从国家层面逐步转移到股东手中。
这一改革是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核心,通过将企业部分所有权转让给合适的股东,可以引入市场化的管理机制,促进企业管理体系的现代化。
其次是经营机制改革。
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后,可以引入现代企业制度,通过明确企业经营权利和责任,激发企业经营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这样一来,国有企业可以更加灵活地应对市场变化,提高经济效益。
第三是资产重组和股份转让。
在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过程中,可以通过重组和转让企业资产,引入更多的非国有资本和私人资本。
这不仅可以增加企业经营的活力,还可以通过资本市场的参与,为国有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促进企业的发展。
第四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后,可以引入市场化的企业制度,例如董事会制度、监事会制度等。
这样一来,企业的决策机制将更加科学合理,可以确保企业和股东利益的平衡,提高企业的治理能力。
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实施过程中,还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是国有企业内部存在一些体制和机制的障碍,例如高额的福利待遇、低效的人力资源管理等。
这些问题需要通过改革来解决。
其次是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需要解决好员工利益和企业利益之间的平衡。
国有施工企业股份制改造模式的理性选择
管理层 收购 不分离 全部 解除 不能
较 低
破产 重组 分离 全部 解 除 能够
高
增资 扩股 不分离 不解除
不能
低
不能
低
资产存在 一种隐含 的所有关系 。这种 资产 隐含 的所 有关系可 以 看作是 国有 施工企业 的潜 股份 ,每个 职工则成 为了潜 股东 。这 种 潜在的所有者关系具备 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 ( )一直 是暗 中 1 存 在 的 ,没 有 人 明确 指 出 过 这 种 关 系 的 存 在 , 即 使 是 法 律 、法 规 和 规 章 制 度 也 未 有 明确 的 规 定 。 ( ) 企 业 内 的所 有职 工 占有 2 大 致 相 同的 股 份 ,彼 此 在 收 入 上 没 有 显 著 的 差 别 。 ( )潜 在 股 3 份 的存 在往 往 很 容 易 被行 政 主 管部 门或 领 导层 所 忽 视 。 国有 施 工 企 业 的全 体 职 工 为 企 业 的 发 展 和 品牌 积 淀 做 出 了 巨大贡献 ,因此 ,在选择 国有施工企业股 份制改造 模式时,必 须 充 分 意 识 到 潜 股 份 的重 要 性 ,设 置 合 理 的 股 权 结 构 , 使 其 产 权 不断清 晰化。 ( )合 理 转 换 国有 施 工 企 业 员 工 的劳 动 关 系 二 国 有 施 工 企 业 股 份 制 改 造 过 程 中 职 工 劳 动 关 系 的 处 理 和 分 流 安 置 是 重 中 之 重 ,政 府 多 次 下 发 关 于 改 制 企 业 职 工 分 流 安 置 的 文 件 , 进 一 步 明确 了 改 制 企 业 职 工 劳 动 关 系 处 理 的 基 本 原 则 。根 据 相 关 政 策 的 规 定 , 原 企 业 应 当 制 定 《 工 分 流 安 置 方 职
国有企事业单位改制方案及流程四篇
国有企事业单位改制方案及流程四篇一、背景介绍国有企事业单位改制是指对国有企事业单位进行改革,以提高其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改制通常包括股份制改造、重组、并购等措施,旨在实现国有企事业单位的转型升级。
本文将介绍国有企事业单位改制方案及流程的四个方面。
二、股份制改造方案及流程股份制改造是将国有企事业单位转变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公司的一种方式。
改造方案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 制定改造计划:确定改造的目标、方式和时间表。
2. 资产评估与重组:对企事业单位的资产进行评估,确定改造后的资产结构和重组方案。
3. 股权设计与分配:确定股权结构,制定股权分配方案。
4. 注册登记与准备:办理公司注册登记手续,并准备必要的法律文件和合同。
5. 改制完成与运营:完成改制手续后,开始营运。
三、重组方案及流程重组是指将两个或多个国有企事业单位合并或合作,以实现资源整合和优化利用。
重组方案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 战略规划与目标确定:明确重组的战略目标和合作意向。
2. 重组可行性研究:开展重组的可行性研究,包括财务分析、法律风险评估等。
3. 谈判与协议签署:进行重组谈判,达成协议并签署合同。
4. 注册登记与准备:办理重组后的企业注册登记手续,并准备必要的法律文件和合同。
5. 重组完成与整合:完成重组手续后,开始整合各项资源和业务。
四、并购方案及流程并购是指通过收购或合并其他企业,扩大国有企事业单位的规模和影响力。
并购方案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 目标筛选与尽职调查:确定并购目标,并进行尽职调查,评估潜在风险和利益。
2. 谈判与协议签署:进行并购谈判,达成协议并签署合同。
3. 监管审批与公告:完成相关监管部门的审批手续,并进行公告披露。
4. 注册登记与准备:办理并购后的企业注册登记手续,并准备必要的法律文件和合同。
5. 并购完成与整合:完成并购手续后,开始整合各项资源和业务。
五、总结国有企事业单位改制方案及流程的内容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股份制改造方案
股份制改造方案股份制改造方案1. 背景介绍股份制改造是指将原有的国有企业转变为股份制企业的一种改革形式。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股份制改造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就股份制改造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2. 目标与原则股份制改造的目标是通过引入民间资本,激发企业活力,改善企业经营状况,增加企业竞争力。
在实施股份制改造时,需要坚持以下原则:- 按照市场化原则进行改造,引入市场机制,增强企业的自主性和竞争力。
- 充分尊重企业法人地位,保护股东合法权益,提高企业治理水平。
- 坚持政府监管,保障国有资产安全。
3. 改造方案步骤3.1 企业评估股份制改造前,需要对企业进行全面评估,包括企业的资产负债情况、生产经营情况、市场竞争力等方面的分析,以确定改造的可行性和方向。
3.2 股份结构设计根据企业特点和改造目标,确定股份结构设计。
包括股份比例、股份价格、发行方式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吸纳国内外的战略投资者、员工持股和社会公众持股,多元化股东结构。
3.3 股份制改造方案制定制定股份制改造方案,包括改造进程、改造方式、改造目标等内容。
需要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市场变化,制定具体可行的改造方案。
3.4 股份制改造的法律程序股份制改造涉及到一系列法律程序和政策依据。
在改造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改造过程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3.5 股份制改造实施股份制改造实施阶段,需要进行交易、股份发行、股份流通等具体操作。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企业治理结构的建设,完善公司章程、股东协议等制度。
3.6 股份制改造后的运营股份制改造后,需要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和调控。
同时也需要进一步完善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4. 评估与效果股份制改造完成后,需要对改造效果进行评估。
主要包括企业经济效益、市场地位、股东权益等方面。
根据评估结果,进一步完善股份制改造方案,提高企业的治理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国企改制的模式及利弊分析
国企改制的模式及利弊分析国有产权究竟应该卖给内部人还是应该卖给外部人,两种改制模式虽然都符合国退民进的取向,但改制路径的不同会带来不同的改制效果: (一)内部人收购模式的利与弊按照国有产权的最终受让主体不同,国企改制可分为内部人收购模式与外部人收购模式。
简单地说,内部人收购国有产权究竟应该卖给内部人还是应该卖给外部人,两种改制模式虽然都符合“国退民进”的取向,但改制路径的不同会带来不同的改制效果:(一)内部人收购模式的利与弊按照国有产权的最终受让主体不同,国企改制可分为内部人收购模式与外部人收购模式。
简单地说,内部人收购模式就是原国有企业管理层和员工作为国有产权主要受让主体的改制模式。
按管理层拥有的股权集中度和决策权集中度从大到小排列,内部人收购模式又可分为: MBO(经理层融资收购)模式、员工信托管理层持股模式、职工持股会控股模式和股份合作制模式。
支持国有企业采用内部人收购模式的主要观点是:经营层及骨干员工稳定,对企业历史及现状熟悉;改制过程震动较小,系统风险也较小;能激发企业内部人对改制的积极性,推动改制顺利进行;由于内部人收购往往将产权臵换与身份臵换联系在一起,减少了改制过程中的现金支出。
但也有专家指出内部人收购模式存在的弊端:管理层收购的资金来源问题难以解决,即使融资成功在巨大还贷压力下其实管理层无法给企业发展继续注入资金资源;事实上形成的内部人控制不利于制度创新;内部矛盾潜伏而非消除,未来的系统风险加大;员工观念转变困难,职工持股会控股模式和股份合作制模式下容易形成新的一轮“大锅饭”;特别是在监督机制不健全情况下内部人收购容易滋生“暗箱操作”。
(二)外部人收购模式分析正因为内部人收购模式在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方面存在的不足,许多大型国有企业在改制过程中选择了以引进外部战略投资者进行控股式收购的模式。
从实践来看,成功和失败的案例均不鲜见,成功引入外部投资者的经验是:借助外力(优势企业)介入,有利于快速改变企业现状,特别是企业战略方面;借助外力有利于消除长期积累的内部矛盾;可以借优势企业的资金、品牌、管理、技术、制度等优势资源,快速做大企业。
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
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1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理论及政策综述从国外经验来看,当企业陷入债务危机时,通常可以采取两种办法解决:一种办法是消极的办法,即通过资本市场变卖企业资产,或诉诸法律,破产清算,以抵偿债务,企业从此宣告结束。
另一种办法是积极的办法,即通过企业改组、股份制改造等,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寻找新的发展机遇,企业获得一次再生的机会。
陈元燮等学者认为,由于我国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普遍较高,而陷入债务困境的企业不在少数,如果都采取第一种办法,则大批企业关停,工人失业,影响安定团结,社会无法承受。
应该采取第二种办法,即进行债务重组,它可以有不同途径,而债权转股权是其中较好的一种办法。
而要进行债权转股权,企业需要进行股份制改革与改造。
王珏等学者认为,国有企业之所以要进行股份制改革,就是要将传统计划经济的基础——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改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以混合所有制经济为主的、股份制形式的民有经济。
当前深化国企股份制改革的主要方向是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股权结构合理化和治理结构规范化,混合所有制是更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公有制。
国企改革的最终走向是要发展到劳动者股份所有制。
进行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改革的方向。
近几年来,全国各地贯彻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按照党的十五大提出的用三年左右时间,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全面把握“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突出国有大中型企业这一重点和难点,推进企业的股份制改革。
并结合多种企业改制形式,结合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使企业的财产组织形式和治理结构发生了积极变化,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框架。
依照党的十六大以及十六届三中全会对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肯定,提出“积极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股份制改造方案
股份制改造方案一、背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传统的国有企业面临着许多困境和挑战。
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适应能力,推动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股份制改造成为一种重要的改革方案。
本文将围绕股份制改造,探讨其具体方案和实施步骤。
二、股份制改造的概念和作用股份制改造是指将国有企业转变为股份制企业的一种改革方式。
通过引入外部投资者,推动企业所有权、经营权和监督权的分离,促使企业的决策机制和组织结构变得更加市场化,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益和竞争力。
股份制改造的主要作用包括:1.激励员工积极性:股份制改造可以通过员工持股,使员工更加积极地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心。
2.扩大企业融资渠道:引入外部投资者可以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提高公司的资本实力,以支持企业的发展和扩张。
3.提升企业管理水平:股份制改造可以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理念,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
4.优化产权结构:通过引入股份制改造,可以优化企业的产权结构,实现权力的分散和制衡,减少政府对企业经营的干预,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股份制改造的具体方案1. 分析和评估在制定股份制改造方案之前,需要进行对企业的分析和评估,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和市场竞争力。
可以通过财务报表分析、市场调研、竞争对手分析等方法进行。
2. 设定目标和确定股份比例根据对企业的分析和评估,制定股份制改造的目标,明确引入外部投资者的股份比例。
股份比例的确定应考虑到企业的实际情况,避免因股份过度集中造成公司治理不稳定的问题。
3. 配套措施和政策支持股份制改造需要配套相应的措施和政策支持。
例如,可以制定相关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员工持股和引入战略投资者。
同时,加强企业的法律制约和内部监管,防止权力滥用和资产流失。
4. 招募和引入投资者根据设定的股份比例,通过招募和引入投资者的方式,引入外部资本和管理经验。
招募投资者可以通过投资路演、股权交易市场、招标和拍卖等方式进行。
国有企业的出路——股权多元化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历经20多年。
从承包制到两权分离再到股份制,可谓充满艰辛与坎坷。
然而时至今日.国有企业依然难以完全摆脱困境。
笔者认为.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存在着诸多的固有缺陷,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开辟一种全新的思路.即从产权制度改革入手,积极推进股权多元化进程,乃是国企摆脱困境的根本出路。
一、国有企业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多年来,国企晋遍存在管理不善、技术落后、效率低下、缺乏活力和市场竞争力太强等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先后对国企进行了放权让利、承包经营、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理的调整时期,所以如何有利于结构调整,上大压小,压长增短,淘汰落后,提高产业集中度等问题,就成为这个项目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
因此,从有利于调整产品结构出发在产品定位上。
就是针对目前我国钢材市场紧缺、地方中小企业又难以生产的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精品钢材.而对过去首钢、唐钢生产的一些普通品种、长线产品大幅度压缩甚至淘汰,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市场紧缺的精品生产上。
据介绍通过搬迁建新厂.首钢原来的技术装备将淘汰90%左右。
低水平的生产能力将压缩700万吨左右。
唐钢的产品结构也将做大的调整,大大提高精品钢比率。
所以新厂建设将对首钢、唐钢的淘汰落后。
压长增短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调整起到重要作用。
在提高产业集中度问题上,新厂建设也起到了利好作用。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唐钢已与宣钢、承钢实现联合。
联合后成立的唐山钢铁集团2005年的钢产量合计已达1600多万吨,而曹妃甸新基地的总规模是1500万吨,2007年要确保400万吨,届时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公司的钢产量将达到2000万吨;2010年新基地能力达800万吨.届时联合公司总产量将达2400万吨.到2020年新基地达产后,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的总产量将达到3100万吨,超过目前的宝钢集团,成为我国第一个规模超过3000万吨的钢铁集团。
同时,京唐地区钢铁企业联合重组的发展潜力也很大,仅在河北、唐山、天津、承德、张家M地区仍有一大批民营及地方中小钢铁企业分散经营,目前总能力近千万吨,如果将这些企业进一步优化组合,在华北地区将会诞生一个4000万吨级的钢铁企业集团。
股份制改造的基本流程有哪些
股份制改造的基本流程有哪些股份制改造的基本流程为有限公司召开股东会通过改制意见并成⽴改制机构,国有企业需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改制并成⽴改制筹备⼩组等⼗个步骤,以下就是店铺⼩编整理的相关内容,听听店铺⼩编给出的具体意见。
⼀、股份制改造的基本流程有哪些⼀般的有限责任公司或国有企业,如因融资需求,想要对公司进⾏股份制改造,可遵循⼀下流程进⾏操作:第⼀步:有限公司召开股东会通过改制意见并成⽴改制机构,国有企业需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改制并成⽴改制筹备⼩组;第⼆步:选择发起⼈;第三步:聘请中介机构(法律顾问和财务顾问);第四步:审计和资产评估;第五步:国有资产评估的核准与备案(若涉及国有资产评估)第六步:制作改制⽂件;第七步:办理国有股权管理审核批复事宜(若涉及国有股权)第⼋步:注资和验资;第九步:召开创⽴⼤会;第⼗步:办理⼯商登记或变更⼿续。
⼆、股份制公司成⽴的条件有哪些1、发起⼈符合法定⼈数:设⽴股份有限公司,应当有5⼈以上(含5⼈)为发起⼈,其中必须有过半数的发起⼈在中国境内有住所。
2、发起⼈认缴和社会公开募集的股本达到法定资本最低限额: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实收股本总额)的最低限额为⼈民币1000万元。
以募集⽅式设⽴的,发起⼈认购的股份不得少于公司股份总数的35%。
公司申请股票上市,其股本总额不得少于⼈民币5000万元。
3、股份发⾏及筹办事项符合法律规定。
4、发起⼈制定公司章程,并经创⽴⼤会通过。
5、有公司名称,建⽴符合股份有限公司要求的组织机构。
6、有固定的⽣产经营场所和必要的⽣产经营条件。
以上就是⼩编总结的相关内容,如果您还有相关法律咨询或者其他事项不明⽩的可以致电店铺在线律师解答,律师的专业知识能够帮助到你。
国企改制的模式及利弊分析
国企改制的模式及利弊分析国有产权究竟应该卖给内部人还是应该卖给外部人,两种改制模式虽然都符合国退民进的取向,但改制路径的不同会带来不同的改制效果: (一)内部人收购模式的利与弊按照国有产权的最终受让主体不同,国企改制可分为内部人收购模式与外部人收购模式。
简单地说,内部人收购国有产权究竟应该卖给内部人还是应该卖给外部人,两种改制模式虽然都符合“国退民进”的取向,但改制路径的不同会带来不同的改制效果:(一)内部人收购模式的利与弊按照国有产权的最终受让主体不同,国企改制可分为内部人收购模式与外部人收购模式。
简单地说,内部人收购模式就是原国有企业管理层和员工作为国有产权主要受让主体的改制模式。
按管理层拥有的股权集中度和决策权集中度从大到小排列,内部人收购模式又可分为: MBO(经理层融资收购)模式、员工信托管理层持股模式、职工持股会控股模式和股份合作制模式。
支持国有企业采用内部人收购模式的主要观点是:经营层及骨干员工稳定,对企业历史及现状熟悉;改制过程震动较小,系统风险也较小;能激发企业内部人对改制的积极性,推动改制顺利进行;由于内部人收购往往将产权臵换与身份臵换联系在一起,减少了改制过程中的现金支出。
但也有专家指出内部人收购模式存在的弊端:管理层收购的资金来源问题难以解决,即使融资成功在巨大还贷压力下其实管理层无法给企业发展继续注入资金资源;事实上形成的内部人控制不利于制度创新;内部矛盾潜伏而非消除,未来的系统风险加大;员工观念转变困难,职工持股会控股模式和股份合作制模式下容易形成新的一轮“大锅饭”;特别是在监督机制不健全情况下内部人收购容易滋生“暗箱操作”。
(二)外部人收购模式分析正因为内部人收购模式在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方面存在的不足,许多大型国有企业在改制过程中选择了以引进外部战略投资者进行控股式收购的模式。
从实践来看,成功和失败的案例均不鲜见,成功引入外部投资者的经验是:借助外力(优势企业)介入,有利于快速改变企业现状,特别是企业战略方面;借助外力有利于消除长期积累的内部矛盾;可以借优势企业的资金、品牌、管理、技术、制度等优势资源,快速做大企业。
股份制改造的方案
股份制改造的方案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股份制改造成为了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股份制改造是指将原本完全由国家所有的企业,通过吸引社会资本进入,转变为由多个股东共同持有的企业形式。
在股份制改造的过程中,如何制定一个合理有效的方案变得至关重要。
首先,在股份制改造的方案中,要明确国有资产的保障和合理分配。
国家应确定国有股份比例,以确保国有资本在企业中的影响力和发言权。
同时,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也要得到保障,以确保国家的财政收入。
在股份制改造过程中,要注重合理的资源配置,避免国有资产流失和损失。
其次,股份制改造方案需要考虑到员工的利益,并给予其相应的权益。
员工是企业的重要资源,他们有权参与企业的决策和分享企业的成果。
因此,在股份制改造方案中,要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确保他们在企业中有发言权和决策权。
可以通过员工持股、股权期权等方式,激励员工积极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此外,股份制改造方案还需注重引进战略投资者和长期资本入股。
战略投资者可以为企业带来市场经验和专业知识,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长期资本入股可以为企业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有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因此,在制定股份制改造方案时,需要积极吸引战略投资者和长期资本的参与。
最后,股份制改造方案还需要兼顾社会的公平与合理。
在引入社会资本的过程中,要确保竞争公平,并防止利益输送现象的发生。
国家可以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加强对企业股权结构和经营管理的监督,以保证各方合法权益的平衡和公正。
此外,股份制改造后的企业应承担社会责任,为社会作出贡献,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股份制改造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
一个合理有效的股份制改造方案,必须充分考虑到国家利益、员工权益、战略投资者和长期资本的参与以及社会公平与合理。
只有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股份制改造才能为国有企业的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浅谈国有企业股权结构多元化的改革新思路
浅谈国有企业股权结构多元化的改革新思路(一)股权多元化改革的理论依据(二)股权多元化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三)股权多元化改革的实施方法(四)股权多元化改革的战略意义三、国有企业股权结构多元化在我国的实践(一)股权多元化改革的成效(二)股权多元化改革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四、结论国有企业股权结构多元化的改革新思路引言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加快推进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党的十五大确立了我国公有制的实现方式可以而且应该多样化,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六届三中全会再次重申并肯定了国有企业改革的这一方向和目标,进一步明确指出:“要适应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形式。
”上述经济理论的确立,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它不但使我们大大解放了思想,统一了认识,更新的传统的、固有的经济发展模式,而且还为我们以后经济工作的开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
近年来股份制改造已成为我国企业改造的主流,并取得一定的进展和成效。
但在实践中,不少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效果并不明显,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国有企业改制而来的公司股权结构设置不合理,导致股份制企业的良好运营机制难以形成并发挥应有的作用,股权结构问题成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的一大阻碍。
通过对国有企业股权结构的研究发现:国有企业股权结构不合理,“一股独大”严重影响企业效益和企业的壮大和发展。
国有股“一股独大”阻碍了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建立,导致国有公司的市场活力降低,影响了国有公司的壮大再发展。
为了改变这一局面,国有企业走股权多元化道路势在必行。
通过股权结构多元化能够让国有企业吸引和组织更多的社会资本,从而增强公有制的的主体作用,进一步增强国有企业活力、资源配置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国企三项制度改革具体方案
国企三项制度改革具体方案
一、国企三项制度改革具体方案
1.发放股份制:
(1)全面推行股份制改造
对国有大型企业,实行按比例发放国有股份的制度,落实改革持股比例、实际控制权及投票权统一的原则。
(2)鼓励国有企业上市
根据实际情况,推行企业选择性上市,发行证券交易所市场化、股权发放、改制上市相结合的形式,鼓励企业向资本市场发行股票,以实现股权分散化。
(3)严格规范股份制改造实施
建立国有股比例、实际控制权及投票权统一等管理制度,严格按国家有关政策、法律法规、绩效要求等精细化管理,并对发放股份进行有效监督。
2.减轻国有企业负担:
(1)减免税款
减轻财政所得税和增值税负担。
(2)降低定价
采取政府补贴、行业联合优惠等方式,降低企业产品价格,减轻企业负担。
(3)减少监管性税费
减少交税、报关、检验手续等有关监管性税费。
3.实施混合所有制:
(1)落实混合所有制制度
实行混合所有制经营方式,鼓励政府、企业和社会资本投资中外合资经营或共同经营企业,支持企业依法依规自主改制。
(2)完善混合所有制市场化机制
建立多种资本参与混合所有制市场的分析机制,促使市场经济运行更加有效。
(3)落实混合所有制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混合所有制管理制度,切实保护各方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国有企业改制
国有企业改制国有企业改制是指将原来完全由国家所有的国有企业,通过改变所有权结构和经营机制,实施产权转让和股份制改造,引入市场机制,使企业具备股份制特征和市场竞争能力的一种经济体制。
国有企业改制是中国开放的一项重要任务,旨在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益,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1.政策准备: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和方案,明确改制目标和原则,确定改制时间表和规模。
2.选取改制对象:根据企业性质、行业特点和改制需求,选取具有改制条件和潜力的国有企业作为改制对象。
3.组织架构调整:根据改制方案,对企业的组织结构进行调整,设立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制度等管理机构。
4.资产评估与划拨:对企业的资产进行评估,确定其价值和划拨方式,包括现金注入、债务转股、产权置换等方式。
5.股份分配:将企业原有的国有资产转化为股份,并按照一定比例分配给国家、员工、投资者等相关方。
6.股权交易与上市:对改制后的企业股份进行交易和上市,引入外部投资者,提高企业的市场化程度。
7.人员安置与福利保障:对原国有企业的职工进行安置和转岗,保护其合法权益,提供相应的福利待遇。
改制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股份制改造:国有企业通过出售股份的方式引入社会资本,改为股份公司,股份权益实现多元化分散。
2.改制并购:通过企业间的并购重组,形成经营规模更大、竞争力更强的企业。
3.重组重组:对国有企业进行重组,合并具有互补优势的企业,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经营规模效益增长。
4.资产重组:对企业的资产进行整合和优化配置,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资产增值。
5.股权多元化:引入外部投资者,扩大股东人数和结构,增加企业的经营灵活性和市场竞争力。
论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
论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近年来,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不断进行股份制改造,目的是通过引进外部资本,增强银行的竞争力和市场适应能力,同时提高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和经营效率。
本文将探讨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背景、意义、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股份制改造的背景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始于1994年,并在2005年后迎来了快速发展。
股份制改造的背景是中国经济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国际金融市场的竞争压力增加。
国有商业银行的传统经营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需要借助外部资本和市场力量来提高经营效率和创新能力。
同时,股份制改造也是银行上市的必要条件,可以提高银行的公开透明度,加强社会监督,为社会吸纳资本和促进经济发展提供更多选择。
二、股份制改造的意义1. 提高银行的竞争力和市场适应能力。
股份制改造可以引入境内外优质投资者,扩大银行的股东结构,提高银行的企业治理水平和风险管理能力,提高市场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股份制改造还可以推动商业银行转型升级,从传统单一业务向多元化业务转型,服务实体经济和全球化需求。
2. 提高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和经营效率。
股份制改造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吸引社会资本增加银行资本和中长期负债,增强银行的资本实力和风险抵御能力,同时提高银行的市场化经营意识和经营效率。
3. 增强银行的社会责任和透明度。
股份制改造可以促进银行透明度的提高和社会责任的强化,创造有利于社会发展的良好环境,提高社会认识和信赖度,实现银行与社会的共赢。
三、股份制改造的进展目前,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中,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已经完成了股份制改造。
其中,中国工商银行于2006年H股上市,中国建设银行于2005年H股上市,中国银行于2006年H股上市,交通银行于2005年H股上市。
股份制改造后,国有商业银行的规模越来越大,业务领域不断拓展,经营效益不断提高,行业地位逐步巩固。
银行上市后,逐渐实行董事会和监事会制度,注重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并充分发挥股东的监督作用。
企业集团股份制改造的具体方法
企业集团股份制改造的具体方法企业集团股份制改造是指将原本的国有企业集团转变为股份制企业集团,通过引入外部投资者,实现企业所有权的多元化。
股份制改造能够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具体步骤如下:一、确定改造目标企业集团股份制改造前,应明确改造的目标和原则。
首先,要确定改造的方向和战略,包括拟上市还是实施内部股权转让,是否采取引入现代企业制度、培育企业文化等相应措施。
其次,要明确改造目标,包括提高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加强公司治理等。
二、组织改造准备工作企业集团股份制改造需要进行详细的调研和分析,确保改造的可行性。
首先,要进行企业内部的调研和分析,了解集团内部的情况和改造的瓶颈所在。
其次,要进行外部环境的调研,包括市场需求、竞争对手、投资环境等方面的情况。
最后,要制定改造的具体方案和时间表。
三、引入外部投资者企业集团股份制改造的核心是引入外部投资者,实现多元化的所有权结构。
引入外部投资者可以通过上市、发行股权、引入国内和国际投资机构等方式进行。
对于上市改造,需要进行IPO(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准备工作,包括编制上市规划、审查财务报表、组织资本市场交流等。
对于内部股权转让,需要通过协商和谈判的方式确定股权划转的具体方案。
四、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企业集团股份制改造后,需要建立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公司内部的监管和约束。
首先,要完善董事会和监事会的组织结构和职权,明确各项重大决策的程序和决策权。
其次,要建立起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财务报表审计、内部审计和风险控制等方面。
最后,要加强对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约束和监督,确保其公正、透明和高效地履行职责。
五、培育企业文化和价值观企业集团股份制改造后,需要进行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的培育,以适应新的所有权结构和运营模式。
首先,要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和核心价值观,明确企业的使命和愿景。
其次,要加强员工培训和培养,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和职业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
途径和模式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LINDA on December 15, 2012.
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途径和模式
把现行国有企业改造为股份制企业,是一项艰巨的工作。
我们首先面临的总是是,将国有企业改造成什么样的股份制企业。
股份制企业又称股份公司,从世界各国实际情况看,可以有三种理解:一种是广义的,股份公司包括无限责任公司、两合公司、股份两合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等;另一种是狭义的理解,股份公司专指比较完善规范的股份有限公司;第三种理解为大多数国家认同,股份公司包括两类,即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企业股份制改造的模式应是多元化的,在改革过程中形成的中国股份制企业,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即在城乡集体企业基础上产生的多种股份合作制经济、部分国有企业在横向联系中形成的法人之间互相参股、控股和职工内部持股形成的尚未股份化但具有某些股份经济因素的企业,还有一类是正在改造和形成中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股份制企业正确的发展道路应是不断地完善和丰富我们的实践。
对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基本途径应是不断发展企业之间的横向联合,通过资产承包、兼并和职工内部持股等形式逐步打破国有企业的产权封闭状态,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实行资产评估和产权界定,实现法人资产的股份化,逐步过渡到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国有企业不一定都要改为向社会招股和公开发行股票的股份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特别是公开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需要有相当的信用化基础,无论是股票市场的发育还是企业组织管理体系的建设,都不是一下子可以完成的。
而且股份有限公司受市场波动影响很大,其帐目公开,运作程序复杂,它也有其自然的弊端。
中国国有企业改造可以大量采取的模式是有限责任公司。
有限责任公司具备股份制企业的一般特征,较之股份有限公司,其股票不公开发行和上市,一般不公开帐目、股东人数也比较少(《公司法》规定为2-50人,国有独资公司可以是单一投资主体),并带有两合公司的某些色彩,在某种意义上还兼有无限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某些优点,弥补了股份有限公司缺陷。
有限责任公司在第
二次世界大战后受到了欧美国家的重视。
原西德、法国、意大利等国都制定了相应的单行法规,目前有限责任公司已成为西方数量最大的一类公司形式。
中国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不能操之过急,应当逐步过渡,可以考虑以下过程:
1.选择有一定基础的国有企业,如在横向联合中有生产要素结合,特别是已经出现法人相互参股的的企业,在评估存量资产和界定产权的基础上,通过招募股权筹集资金,逐步改造为有限责任公司。
2.对国家产业政策允许进行股份制经营的企业,可采取企业合并方式组建股份制企业,一种办法是将劣势企业的部分产权或全部产权合并到另一优势企业,保留所有权(不同于被兼并)和放弃或保留法人地位。
从而形成以优势企业为核心的合并股份制企业;另一种办法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通过产权合并,各自取消法人资格,从而构成一人新的股份制企业。
3.在组建企业集团过程中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凡核心企业均可采取入股方式向其紧密层或半紧密层企业进行参股或控股,被核心企业参股或控股的成员企业均可适当扩大法人相互持股并向内部职工募股组建有限责任公司。
4.在企业改造扩建中,可以吸收股份投资,将多方投资形成的资产转成股份,从而形成股份制企业。
在原企业未股份化之前,可先行实行"一企两制",然后再逐步向股份制企业过渡。
5.对已经实行企业法人资产股份化并且运行三年以上的有限责任公司,按《公司法》规定的要求,可以适当选择一批公司改造为股份有限公司,并且可以采用内部股份有限公司和公开上市公司两种形式。
关于股份制改造的模式,根据中国股份制试点的实践。
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主要可分为两种主要模式,即规范化股份公司改造模式和非规范化的集股筹资改造模式。
第一,规范化股份公司的改造模式。
所谓规范化是指比照国地上一般惯例以及中国历史上股份企业的模式改造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
比较典型的试点企业集中于上海、深圳两地,而且基本上都是由全民所有制企业改造而成的中资或中外合资的股份有限公司。
这些规范化股份公司的改造主要有以下特点:
1.经过政府有关部门进行资产评估,将原有企业资产按原始所有权划分股权;一般分为国家股、企业股和个人股。
2.根据股权适度分散原则,面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吸引众多投资者,在较短时间内,使企业筹集大量资金。
3.企业股票可以自由转让并上市交易,企业完全置身于市场,置身于社会公众的监督之下。
股票上市可以自由转让,一方面吸引了投资者,另一方面也使企业不受股东变动的影响,增加了企业资金的稳定性,有利于长远发展。
4.股东只对公司债务负有限清偿责任,加之股权分散,因而对大众投资者而言,不必承担大的风险,尤其是现有股份制试点企业,均为经营业绩良好、有较好社会信誉的企业,投资其股票,风险就要小。
5.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
董事会负责战略决策,总经理负责经营管理。
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彻底分离,企业不再有主管部门的行政干预,企业独立行使经营权,并独立承担责任和风险。
6.通过总经理聘任制使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企业股份制改造后,市场竞争的独立性增强。
企业成败兴衰,完全取决于企业的经营决策与经营管理。
为此,许多股份制企业在改造后都吸引了一定的专家担任董事会成员,把好决策关。
并聘请擅长经营管理的专家出任总经理,使企业管理水平迅速提高。
7.由于采用了规范化的股份公司体制与国际上通行的企业制度相衔接,极便于利用股票市场吸引国外资金。
上海真空电子器件股份公司发行的B种股票,1992年2月21日上市第一天就吸引了欧美、日本、澳大利亚和港澳台的众多投资者。
除上述特点外,采用规范化股份公司的改造模式还涉及财务管理和会计制度的改革。
企业财务状况要向社会公开;企业的生产、销售和利润分配等资料要定期向股东发布公告,接受社会监督。
企业的经营与管理完全透明化了。
第二,非规范化的集股筹资的改造模式。
在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过程中,由于法律、政策、财政税收政府行政部门与企业改革还不能及时配合、证券市场的发育还不健全、且权限于少数大城市等原因,使大多数实行股份制改造的企业不能走规范化股份公司的路子。
只能在现有条件下,利用股份制的一些优点造福于企业。
不少企业名为股份有限公司,而实际上并不规范,不具备典型股份公司的特征。
这种企业改造模式的特点是:
1.企业内部集资模式。
只同本企业或本系统内部职工发售股票。
股票不能转让,可以挂失,甚至退股。
有些企业还规定了股票期限,到期还本付息,成了债券。
2.横向联合参股投资式。
在企业间横向联合中采取财产联合形式,各企业集团成员之间不将全部资产投资入股,而是保持各自相对独立性,只根据需要作部分资产的相互掺股,或用资金,或用设备物质,或用技术和知识产权等入股。
3.中外合资式。
一般合资企业都是以中外双方各占资产的比例划分股权,并无事实上的股票。
此外,还有许多以股份方式进行合营、联营、合伙等的企业。
它们只具有规范化股份公司的某些牲,但不属于真正的股份公司。
股份制改造的实践表明,规范化的股份公司是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目标。
在我国目前改革过渡时期,企业改造不能一步到位的情况下,可以鼓励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非规范化的模式来改造原有企业,但随着条件成熟,应按典型股份制逐步加以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