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中的产权问题
1998年以后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
第五阶段: 深度探索(1998年以后)十五大的召开,把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推向了更深层次。
1999 年9月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大力发展股份制公司,通过国有控股和参股来实现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
2002年11月十六大提出在坚持国家所有的前提下,建立中央和地方两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2003年3月,十届人大一次会议再次强调:继续推进国有企业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和股份制改造,完善监督机制,并决定成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10月,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首次明确提出要建立现代企业产权制度。
于是,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在不同层面得以实质性展开:首先,对国有小型企业逐步改为非国有企业。
国有中型企业除部分必须由国家控制外原则上都可以按照小型企业办法改革。
其次,国有股减持。
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适当减持国有股,这实际为国有资本在部分领域的退出开启了政策通道。
12月,中国嘉陵和黔轮胎两家上市公司进行试点。
7 月,北生药业、烽火通信、华北股份和江汽股份4家公司,首开了新股发行国有股减持的先河。
其三,落实排他性的国有产权责任。
国资委的成立,以出资人的身份积极探索在新的基础动态上推进建立国有资本的有序流动机制,既能使国有资本布局不断优化、动态流向关键领域和高效部门,又能保障流动中的资产安全。
通过国资委的建立和运作,初步构建了一套较为有效的监督运营体系,使国有经济健康有序地参与企业购并,包括国际并购的基本条件趋于成熟。
其四,推动异地产权交易。
为此,2002年组建上海交易所温岭分所。
此后,国内11家产权交易机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成立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
该交易所不仅是物权、债权、股权和知识产权等各类财产权的综合性交易平台,也是国有产权有序流转、退出的重要平台。
其五,进一步寻求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有效途径。
十六大后,面对巨额国有资产存量的处置问题,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督和管理备受各阶层关注。
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与前景
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与前景国有企业改革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一环,旨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国企的竞争力。
本文将就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和前景进行讨论,并探索未来发展的方向。
一、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国家战略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责任。
然而,由于长期存在的体制性问题,国有企业面临着效率低下、产能过剩、负债累累等问题。
为此,中国政府一直推动国有企业改革,以提高其经营效益和竞争力。
首先,国有企业改革在产权体制上取得了一定进展。
政府通过股权分置改革和股份制改革,逐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
国有企业股权逐渐转让给社会资本,提高了市场化程度。
例如,中国石油和中国移动等企业已经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进一步推动了国有企业战略调整和优化。
其次,国有企业改革在市场化经营上取得了初步成果。
政府加强了国有企业监管,建立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激励国有企业提高效率和创新能力。
同时,国有企业推行并购重组,加速了国有资本的优化配置。
然而,国有企业改革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
产权关系不明确、政府过度干预、国企高管腐败等问题依然存在。
此外,由于改革进程不一致和不平衡,一些国有企业改革效果不明显,甚至存在债务风险。
因此,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势在必行。
二、国有企业改革的前景未来,国有企业改革将继续推进,以提高国企的竞争力和市场化程度。
以下是几个可能的改革方向:首先,促进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
市场化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要义,未来将继续深化市场化改革。
政府应减少对国企的干预,提高国有企业自主决策能力,鼓励竞争和创新。
同时,加强国企市场监管,提高信息透明度,增强市场竞争力。
其次,推进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和股权多元化。
国有企业的布局和结构调整是改革的重要一环。
政府应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调整国有企业的经营范畴和业务结构。
同时,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引入社会资本,增强国企治理的市场性和多元性。
再次,加强国有企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中的产权问题
2 ̄ 0) 2年 2J ]
郴 』 师 范 高 等 专利 学 较 学 报 I
J w ll f h n i u F a i r G i #' o l e zl e e ̄ s ul a oC o e
F 1 . X2 e) 2()
先 进 行 产 权 的界 定 引起 的 。
关 键词 : 股份 制 ; 国有企 业改革 ; 产权
中图分类号 :4 13 F2 .6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0 24 (02O — 09 0 1 8— 0220 )1 03 4 0 自愿组合起 来 以生产 商品或 提供劳 务 , 而最大 限度 从
党的十 四届 三 中全会指 出 , 国有企业 必 须建 立现
代企业 制度 。为建 立 现代企业 制度 , 国有 企业 改革 的 地 获取利润 为 目的 的经 济组 织 , 就 是说 , 也 股份 制 是
种最 主要 的制 度选 择 就是 推 行股 份 制 。各地 对 国 在不 改变原有所 有权 的前 提 下 , 将分散 在各 个所有 者
行 的, 因此 , 在将 国有企业 改造成 为股份制 企业 时 , 普
股份制改革具有明确产权的功能 , 或者说 , 股份制改
革本身就 是一 种 产权 制 度 改革 。但是 人 们 并 没有 认 识 到 , 国有企业 所进行 的股份制 改造 其实并 不 是产 对
权制 度 的改革 。这 是因为 , 谓股 份制企 业实 际上 是 所
国有 资产产权 没有 明确 的界 定 , 致 国有资 产 和 国有股 的权 益 受到 严重 的损 害 ; 是 在股 份 制 改革 导 二 中, 出现产权界 定不 清的“ 企业股”三是 股 东权 益得不 到 明确界 定和 有效保 护 ; ; 四是股 份制 企业 的股 票 ( 别是 国有股 ) 以上 市交 易。综合 起 来看 , 特 难 国有 企业股份 制 改革 中产 权 问题 的 出现是 由 于没有
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改革
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改革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的日益开放,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改革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国有企业是以国家或地方政府为主导的企业,与私营企业相比,其资本实力和经验积累更为充足。
然而,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表现出的效率和创新能力相对较弱,需要进行市场化改革,以适应市场变化、增强竞争力。
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改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一、产权改革国有企业的产权属于国家所有,这导致了企业管理机制单一、决策权过度集中、效率低下等问题。
产权改革是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方面,可以通过转变所有制、股份制改革和员工持股等方式,实现国有企业的产权多元化。
首先,转变所有制可以通过国有企业改制为股份公司,将国有资产股份化,以股权作为公司治理的基础和核心,使国有企业与国民经济的衔接方式更加顺畅。
同时,国家也可以通过股权多元化的方式,吸引社会投资,优化国有企业的股权结构,提高企业治理效率。
其次,股份制改革是产权改革的另一种形式,它是将国有企业公司化以后,改制为股份制企业,并在资本市场上发行股票,与社会资本形成股份合作关系的改革形式。
通过股份制改革,提高企业的治理效率、增强企业发展动力和创新能力。
最后,员工持股也是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的一种方式。
员工持股可以提高企业员工的参与度和安全感,减少员工流动,稳定企业的运营和发展。
同时,员工持股还可以增加企业的人情味,建立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利益共同体。
二、市场化运作国有企业的市场化运作是市场化改革的关键。
在市场化运作的基础上,国有企业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同时还可以创新产品和服务,提高市场占有率。
首先,国有企业可以改善自身运作机制,实施市场化管理方式,强化利润意识。
国有企业可以通过市场化定价、市场化销售、市场化采购等方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真正实现把握商机、提高效率的目的。
其次,借鉴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优化国有企业运作流程,提升服务质量。
1993年国有企业改制方案
1993年是中国进行国有企业改制的重要时刻,这一时期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方案,以促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具体而言,1993年之前和之后,中国实施了一系列国有企业改革的方案,以下是其中一些重要的方面:
1. 产权制度改革:1993年,中国启动了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重点是推行股份制改革。
通过将国有企业进行产权多元化,引入市场机制,鼓励企业发展壮大,提高经济效益。
2. 股份制改革: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即将企业部分股权转让给员工和社会投资者,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激励企业提高效益、降低成本。
3. 公司法修订:1993年,中国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为国有企业改制提供法律基础。
这一法律框架明确了公司的组织形式、经营机制和责任义务等方面的规定。
4. 国有企业分类改革:针对不同性质的国有企业,实施了分类改革政策。
一些具备条件的企业进行了股份制改革,而一些其他企业则进行了合并重组、优化管理等改革措施。
5. 市场导向改革:引入市场机制,强调企业要按照市场规律运作,注重市场竞争,提高自身竞争力。
这也包括了进一步推动价格市场化、资源配置市场化等方面的改革。
总体而言,1993年国有企业改制方案的实施旨在通过深化改革、引入市场机制,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推动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这些改革方案为中国国有企业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并推动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试析国有股份制企业的产权问题
租赁豪 华 住宅等 行为 ; 对 于一般职 工而 畜, 而 电会 从 事 便 车 ” 为 , 盗 窃 本 企 业 的 财 物 , 搭 行 如
斯 以及 现 行 的法 律 和 经 济 研 究 基 本 上 认 同 的 定 义 为 : 权 不 是 指 人 与 物 之 间 的关 系 , 是 指 产 而 由 物 的 存 在 及 关 于 它 们 的 使 用 所 引起 的 人 们 之 间 的相 互 认 可 的行 为 关 系 。 产 权 安 排 确 定 了 每 个 人 相 应 于 物 时 的 行 为 规 范 . 个 人 都 有 必 须 遵 守 他 与 其 他 人 之 间 的关 系 , 承 担 不 遵 守 每 或 这 种 规 范 的 成 本 。 因 此 , 共 同体 中 通行 的 产 权 制 度 可 以描 述 为 , 是 一 系列 用 来 确 定 每 个 对 它
产 权 问 题 的 正 确 方 法
关键 词 : 新制 度经 济 学; 便 车 ; 权 搭 产 中围分 类 号 : 7 文献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一 ̄9 (o2。 0 1 0 F2 1 ( 842o )2 08 4
一
、
新 制 度 经 济 学 的 产 权 原 理
在 西 方 . 人 把 新 制 度 经 济 学 与 微 观 经 济 学 、 观 经 济 学 相 提 并 论 , 为 它 们 共 同 构 成 有 宏 认 了 当 代 经 济 学 的 完 整 体 系 新 制 度 经 济学 的 一 些 代 表 人 物 ( 科 斯 、 斯 等 ) 些 年 来 纷 纷 如 诺 近 被 授 予 诺 贝 尔 奖 。 在 当代 世 界 经 济 学 中 , 制 度 经 济 学 为 人 们 分 析 经 济 社 会 问 题 提 供 了 一 新 个 全 新 的 视 角 。尤 其 是 在 一 个 像 中 国 这样 一 个 向 市 场 经 济 过 渡 的 转 型 国 家 , 制 度 经 济 学 新
国有企业改革现状、问题及重点方向分析
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问题及重点方向分析[摘要]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已经走过了三十余年,三十余年的改革有成功有失败,犹如一幅沧桑的历史画卷:“放权让利”“利改税”“承包制”“政企分开”“股份制”“上市”“抓大放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产权改革”“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管理层收购”“外资并购”等,都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件,每个事件都牵动着千千万万中国人的心。
在这三十年的改革过程中,我们不可否认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主要表现在基本建立现在企业制度以及国有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
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国有企业改革是空前艰巨的事业,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改革的任务尚未完成,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还是很多的并且问题都很严重。
[关键词]国有企业改革明晰产权激励约束机制民营化国退民进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一)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国有企业数量不断缩水,国有经济比重不断降低,但是资产总量大幅上升,运行质量不断提高,控制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1999年到2008年,全国国有企业数量从21.7万下降到11万,数量下降了49.31%;而企业资产总额却从145288.1亿上升到了416219.2亿,年均增长18.6%;利润总额由1145.8亿上升到13335.2亿,根据国资委李荣融主任的讲话,2002年至2007年,国有企业户数每年减少进一万户,但销售收入平均每年增加1.9万亿元,实现利润平均每年增加2500亿。
(二)根据美国杂志?财富?公布的2010年全球500强企业中,出香港和台湾外,中国内地共有43家企业入榜,其中上榜的中央企业达到30家,2011年,这一数字达到61家,但在61家中上榜的民营企业仅2家,其中很多企业都是垄断型企业,获取的是超额垄断利润,仍然存在着国进民退,大而不强的局面。
(三) 2011年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日均赚18亿元,2011年中海油、中石油、中石化日赚7.5亿元,不过这些看似骄人的经营业绩,招致专家学者和社会公众的质疑不断。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问题及对策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发展,国有企业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一直是市场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其独立经济运行方面的效率和效益已经严重受到了挑战,所以要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
这样一来就可以通过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人力资源和管理经验,提高企业的综合素质,使其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取得更好的发展。
但是,在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需要重视并制定对策。
问题一:股权结构复杂混合所有制改革之所以受到困难,是因为股权结构复杂、类型繁琐。
这时候,国有股的持股比例必定降低,这就对其经营管理和决策产生了冲击,而一般的民营企业要求管理上更加透明,决策上更加快速。
因此,这些企业需要转变为更加市场化的运营模式,这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市场环境,并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对策一:实施股份制改革股份制改革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根本,其实际上就是将国有企业改造成为股份制企业。
由于股份制的股权结构相对较为简单,其制定的规章制度更加清晰明确,而这些规章制度可以更好地保障股权安全,并保证企业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通过股份制改革,可以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市场化、规范化和民主化特征的发展。
问题二:国有企业制度和人才流失由于国企改制后没有明确的制度和机制引导,导致相关人才在转型期的市场竞争中出现了大量流失,这样企业的运营和发展便受到了很大影响。
因此,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借助外部人才来推动企业发展。
对策二:完善企业制度体系完善企业制度体系是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其实现可以借助资本市场的开放以及内外部人才的有效引入,从而提高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同时,也需要通过建立相关权益保护机制等措施,提高外部人才对于企业的信任和认可度。
问题三:不良资产较多发展过程中,国有企业往往面临自身资产哥不良的问题,这就给相关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带来了非常大的压力,尤其是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过程中,这种压力将会更加显著。
对策三:加强金融风险管理为了解决不良资产问题,国有企业在转型期需要加强金融风险管理方案,通过设立风险评估机制、合理评估企业价值以及产品质量续保等手段来降低风险。
浅谈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浅谈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问题和对策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革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但是仍存在着国企改革理论认识上不足,改革不彻底,垄断行业坚冰难破等问题。
面对新挑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高瞻远瞩,提出了“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等决议,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攻坚之战打响了决胜性的一枪。
国务院国资委今年7月15日宣布,在中央企业启动4项改革的试点,分别是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混合所有制经济试点、董事会授权试点、向央企派驻纪检组试点.这标志着国企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新一轮国企改革拉开大幕。
一、国企改革中面临的问题经过30多年的改革发展,国有企业资产不断壮大,质量不断提高,一批大企业、大集团不断涌现,为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但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国有企业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公司治理结构不够完善国有企业在公司制改造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就是如何产生一个有效的经营管理层的问题。
在现代公司制度下,公司经营者是由两部分构成,董事会负责制定公司重大决策和公司重要政策,经理层负责公司日常事务。
公司董事会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公司经理层由董事会选聘.而实际上,国有企业董事会、经理层直接由上级行政部门或国资监管部门任命、提名,虽然批着“推荐"的外衣,但事实上是在股东会、董事会上“跑跑龙套,走走程序”,造成董事会和经理层“和气一团”,相互制衡机制没有有效建立,公司治理结构不能发挥作用.(二)股权结构不够合理,国有股“一股独大"目前,我国虽然有一部分国企经过了产权制度改革,实行了股份制和股票上市,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但国有独资和国家控股的企业还占很大比重。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13年底,全国2500家上市公司中,第一大股东为国家的公司,占全部公司的50%以上。
这足以说明大多数国有企业的股权结构非常单一,即使一些股权改制企业,虽然也实行了股权多元化,但多元化主体仍然是国有股,没有真正实现混合所有制股权结构.(三)国有企业家队伍素质参差不齐,职业经理人市场不够成熟国有企业家精英队伍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中发挥出核心作用,但也不排除存在少数能力不够强、理想信念不够坚定、腐败堕落分子,在中央强势反腐背景下,有10多名中央企业负责人相继落马,这些落马企业负责人掌管少则几百亿,多则几千亿,个别上万亿的国有资产,其腐败行为给党和国家带来巨大损失.目前,由于经理市场、资本市场远未成熟,这样就难以公正地评价经理人员的业绩水平和公司价值,对经营者也就产生不了竞争压力和动力。
国有企业改革的经验与启示
国有企业改革的经验与启示国有企业改革近年来,国有企业改革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
国有企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性、基础性和保障性,其改革关系到经济的发展、转型和创新,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其难度可想而知。
然而,中国在国有企业改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成功的案例,这些经验和案例给各国进行企业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1、进行产权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是产权改革,取缔过多过大的政府管制,剥离彻底、退出照片拍制。
大量的国有企业经过股份制改革,成为了国有独资、国有企业控股或纯民营企业,实现了产权转变,这为国有企业的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2、多元化经营多元化经营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另一个重要措施。
多元化经营有利于企业转型升级,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提升全球话语权。
这也是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的必要措施。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就是一个成功的多元化企业,多元化业务能够弥补企业业务周期的波动,抵御风险。
3、引入市场化机制引入市场化机制可以有效的发挥市场的作用,让企业真正的走向市场。
市场所体现的价格和信息能够激励企业的竞争意识,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
同时,要加强对企业运作和财务监管,监督企业的运营状况、财务状况等,提高企业的透明度,避免财务和运营问题带来的损失。
4、精简机构精简机构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必要环节,可让企业真正跟上市场需求。
精简机构既是一次内部治理,也是市场评价。
精简机构后,企业可以减少协调沟通的时间,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同时,还可以为企业创造更灵活的用工制度,更好的激励员工工作积极性。
5、鼓励员工创业鼓励员工创业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另一个重要方法。
员工创业是一项非常好的锻炼机会,可以让员工获得自己的能力和意愿,帮助他们更好的实践自己的能力和知识。
通过员工创业,企业可以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减少人力成本,同时也增加企业的利润。
6、国有企业转型创新转型和创新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
转型可以让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创新可以让企业更好的适应市场需求,提高企业的产品品质。
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与发展
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与发展国有企业改革可以说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为重要的一项改革,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过多年的改革实践和探索,国有企业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进展,但同时也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加以解决和完善。
一、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革始终是中国改革和发展的核心议题之一。
在20世纪80年代初,政府开始推行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以增强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力,并且扩大了外商投资的范围,以形成适合市场经济体制的现代企业体制。
在改革的初期,股份制和合作制被引入到了国有企业体制中,而不完全归属于国家的股份被认为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部分。
在这个过程中,国家主导和外商引入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方式。
在改革进程中,对于国有企业的管理和治理也逐渐加强,企业的合理利润分配和员工福利待遇也得到了大幅提高和改善,从而推动了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国有企业改革方向和路径的探索在改革的进程当中,国有企业通常会面临诸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产权问题。
由于国家和集体对于国有资产的占有权?有权利委托等一系列的权利关系,会对于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出现模糊和重叠的情况。
这需要国有企业在改革中,解决诸多问题,以便进一步发展。
在改革的过程当中,对于国有企业管理结构的完善和明晰业务属性,是最基本的一项任务。
必须在改革的过程当中强化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意识,学习企业文化和经营模式,以适应市场发展的新局面。
此外,必须进一步强化企业和员工的意识,建立合法拥有财产的机制,并适当加强企业间关系,提高企业及员工的参与度,进一步激发企业的活力。
需要借鉴国外经验,不断发展市场投资组合,积极吸收国内外财务机构的理念,在不断完善国有企业治理的同时,更加全面和灵活地规划企业的财务制度。
三、国有企业在改革进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尽管很多改革成果已经得以实现,但仍然存在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
首先,由于缺乏更有效的市场机制,国有企业往往会面临高失业率、低效率和低收益等问题。
国有企业改革—股份制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过程运用 的就是了发展股份制。在其 发展的过程中,充分显示出 其优越性,取得了实际意义 与成效。但由于对其规范化 引导不够,我国的股份制企 业改造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 题:产权不够明晰,股权过 度集中,国有企业经营者缺 乏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等。
股份制改革对我国国有企业有什 么影响? 么影响?
以上市公司为例, 以上市公司为例,股份分成了可流通股和不可流 通股。很多地方政府保留了上市公司大股东地位, 通股。很多地方政府保留了上市公司大股东地位, 却无法进行股权的流通, 却无法进行股权的流通,政府成为无法改变的控 股者。由于国有股份占据绝对控股地位, 股者。由于国有股份占据绝对控股地位,股份公 司对企业经营者的压力并不存在。 司对企业经营者的压力并不存在。在这种股份制 改革中, 改革中,经营者和上级主管部门照旧凌驾于董事 会之上, 会之上,形成了产权股份化和管理官僚化相结合 股份官僚经营制” 的“股份官僚经营制”。 有些改制后的企业经营者, 有些改制后的企业经营者,基本上还是通过上级 行政命令指派, 行政命令指派,代理人其实还是由政府按任命干 部的方式挑选, 部的方式挑选,并且大部分仍旧委托给原来的经 营班子。 营班子。股东东大会除了在制订分红方案时起有 限作用之外,在选举董事会方面,并未享有相应 限作用之外,在选举董事会方面, 的权力。 的权力。
国有资产产权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国有资产产权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国有资产规模的不断壮大,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意义更为明显。
本文通过阐述国有资产产权管理以及管理体制的相关内容,指出当前我国国有资产产权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例如:产权关系模糊、产权约束机制薄弱、现有资产运营效益不高、多头管理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国有资产产权管理体制问题的对策,助力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稳定和创新,以达到优化国有资产管理的目的。
国有资产产权管理的相关概述国有资产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资产配置使用、资产评估、产权界定以及产权纠纷管理,产权登记、资产清查等。
国有资产管理不仅指的是对属于国家的各类资产的使用权和经营权的管理,还包括组织、协调、监督、控制、管理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一般来说,国有资产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国有资产的投资管理。
投资管理大致指的是,通过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以及经济政策目标的管理活动,进行投资决策的制定和调整等。
国有资产的产权处置管理需要按照国家基本战略布局和经济目标,及时调整国有资产储存量。
国有资产产权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国有资产产权关系模糊国有资产产权关系模糊主要指的是国有企业与国家之间的权力归属不清晰,企业与国家的关系与管理不够到位,包括企业与政府部门的行政关系不够明确,影响国家的宏观管理,也会导致企业缺乏经济活力。
产权关系模糊还包括权属不清、账实不符等情况,一般来说,产权关系不明确表现在房屋、车辆等,是由单位所得,大都没有产权证明。
部分企业经过多年的机构改革及变动,普遍存在产权与实际不符、分立合并等情况。
大多数车辆调拨单位与被调拨单位的资产交接手续比较缺乏,在调拨以后,也缺乏过户变更证明和产权证,容易出现产权分离的情况。
产权约束机制薄弱目前,很多国有企业都普遍存在忽视自我产权约束机制的情况,国有企业并没有完全实现产权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负盈亏等,久而久之,部分企业的运营目的容易产生偏离,从为社会和国家创造财富,转移到为了获取企业某几个小集团的内部利益,为提高员工及领导收入等目的。
国有企业 四化改革内容
国有企业四化改革内容国有企业四化改革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通过改革创新,实现产权、治理、经营和员工素质四方面的转型和提升。
这一改革旨在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推动国有企业的发展和改革。
下面是我对国有企业四化改革的一些思考。
产权四化是国有企业四化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
产权四化是指国有企业的产权关系从集体所有制向股份制、混合所有制、全民所有制的转变。
在这一改革中,国有企业的产权关系得到了明确和稳定,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同时也为国有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环境。
治理四化是国有企业四化改革的重要内容。
治理四化是指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和运作方式从传统的行政化管理向现代化企业治理转变。
在这一改革中,国有企业建立了现代化的企业制度和运行机制,实现了企业治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透明化,提高了国有企业的管理效能和决策水平。
经营四化是国有企业四化改革的关键内容之一。
经营四化是指国有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从传统的行政化经营向市场化经营转变。
在这一改革中,国有企业注重市场导向,积极探索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实现了经营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良性循环。
员工素质四化是国有企业四化改革的重要保障。
员工素质四化是指国有企业的员工从传统的行政化员工向专业化、创新化、国际化的员工转变。
在这一改革中,国有企业注重培养员工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实现了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和共同发展。
总的来说,国有企业四化改革是一项全面深入的改革,涉及到产权、治理、经营和员工素质四个方面。
这一改革在促进国有企业的发展和改革的同时,也推动了国有企业与市场经济的良性互动和有机结合。
国有企业四化改革的成功实施,将有助于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推动国有企业的转型升级,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股份制改制过程重点问题及处理方案
股份制改制过程中重点问题及处理办法一、股份公司设立、变更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1、控股公司(集团公司)在股份公司设立时亏损一般情况下,要求控股公司在股份公司设立时盈利,并按《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公司申报财务报表剥离调整指导意见》执行。
如控股公司在股份公司设立时亏损,则应:改制进入股份公司的原企业的经营业务如果同时满足以下条件,审核股份公司是否符合连续三年盈利的条件时,主要应考察进入股份公司的经营业务是否盈利。
(1)改制设立股份公司时,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和配套设施、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等资产必须全部进入拟发行上市主体,股份公司具有独立的供、产、销系统。
进入股份公司的经营业务与原企业的经营业务在物理形态上(如经营品种、经营地点等)能够划分清楚,且在财务上也能够与原企业划分清楚。
(2)改制设立的股份公司前经营业绩的剥离遵循了配比原则,且股份公司聘请的注册会计师已对公司改制过程中运用的剥离原则和方法、分帐的合理性发表审阅意见。
(3)独立出来的股份公司与原母体及其控股实体之间不存在同业竞争及重大关联方交易。
所谓重大关联方交易是指在股份公司的购货、销货或其他业务中关联方交易的金额占同类业务金额的比例超过5%(含),或者占最近经审计的净资产值的5%(含)以上的。
(4)进入股份公司的经营业务及其改制前主要经营管理人员是股份公司主要的高级管理人员。
(5)有关中介机构(主承销商、发行律师)已经对公司上述情况进行了审慎调查,并且认为公司符合以上条件。
2、关于商标权的处置问题商标权作为能为公司带来超额利润的一种无形资产,对公司经营业绩具有重大影响。
鉴于拟上市公司前三年业绩中包含了商标权给公司带来的超额利润,因此拟上市公司商标权处置方式应遵循以下原则:(1)改制设立的股份公司,其主要产品或经营业务重组进入股份公司的,其主要产品或经营业务使用的商标权需进入股份公司。
(2)定向募集公司应按上述要求对商标权的处置方式予以规范。
(3)拟上市公司应在获准发行前将商标权处置相关的手续办理完毕,并在招股说明书中充分披露商标权的处置方式。
国有企业股权结构设置
国有企业股权结构设置
国有企业股权结构设置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通常涉及到政策、法律、经济和管理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国有企业股权结构设置方式:
1. 国家独资:国家完全持有国有企业的股权,对企业拥有绝对控制权。
2. 国家控股:国家持有大部分股权,但允许其他股东持有少数股权。
国家通过控股来掌握企业的重要决策权。
3. 混合所有制:国有企业与其他所有制企业(如私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合作,形成混合所有制结构。
这种结构可以引入外部资金和管理经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4. 股份制改革:将国有企业改建为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票并在证券市场上交易。
这有助于引入市场化机制,提高企业的治理水平和融资能力。
5. 引入战略投资者:国有企业可以引入战略投资者,与之合作共同发展。
战略投资者可以提供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支持,同时也可以带来市场渠道和国际经验。
15980 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与现状
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与现状1. 介绍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本篇文章将分享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和现状的观点和经验。
2. 国有企业改革的背景改革开放以前,国有企业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在那个时期,国有企业是全民所有制,由国家代表所有人管理和运营。
但是,由于计划经济的缺陷和市场经济的严重不足,国有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不佳。
3. 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走过了漫长的历程。
3.1 第一步第一步是于1979年开始,国家开始实行经济改革开放政策,使得国有企业的盈利能力得到了提升。
3.2 第二步1984年,国家批准了“实行企业独立核算和利润分配制度”的条例,国有企业的独立核算能力和管理水平都得到了改善。
3.3 第三步1992年,国家实行了“股份制改革”和“员工持股制度”,使得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变得更加灵活,同时也加强了市场竞争。
3.4 第四步在2001年以后,国家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推动其实现市场化和国际化。
4. 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国有企业的改革在不断的推进中,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4.1 人事安排一些国有企业的人事安排仍然存在过于正规化的问题,缺乏市场化的竞争。
4.2 管理层一些国有企业的管理层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变革和竞争环境,导致国有企业的运作效率和盈利能力受到影响。
4.3 战略转型一些国有企业没有进行合适的战略转型,导致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4.4 产权问题一些国有企业的产权问题仍然不清晰。
5. 独特的观点在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我认为以下几点比较重要:5.1 人才引进国有企业应该积极引进市场化、国际化等方面的高素质、知名度高的人才,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5.2 控股国有企业应该采取控股制度,即国家控制企业的股份,还可以允许一定比例的股份交给外部投资者,这样可以使企业保持稳定而又公正的运营状态。
5.3 内部竞争国有企业应该在内部加强竞争,可以通过内部市场化来刺激内部竞争,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积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中的产权问题
当前,我国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中出现的产权问题主要是由以下原因引起的:一是由于国有资产产权没有明确的界定,导致国有资产和国有股的权益受到严重的损害;二是在股份制改革中,出现产权界定不清的“企业股”;三是股东权益得不到明确界定和有效保护;四是股份制企业的股票(特别是国有股)难以上市交易。
综合起来看,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中产权问题的出现是由于没有先进行产权的界定引起的。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指出,国有企业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改革的一种最主要的制度选择就是推行股份制。
各地对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的做法大同小异,一般都是首先对国有企业已有的资产进行评估,然后将企业的全部资产减去企业的全部负债,得出企业的净资产。
由于国有企业的净资产是国有资本金,因此,在对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时,国有企业的净资产都折成国有股。
在此基础上,向其他法人和个人出售部分国有股份或向国有授权投资的部门、其他法人和个人发行部分新股,等等。
通过以上形式,将国有企业改造成股份制企业,原有企业的债权、债务,由改组后的企业承担。
应该承认这种做法在当时的条件下是比较现实的,股份制改革的形式也不错。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我国对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的思路是想通过国有企业的股份化改造来明确企业的产权,并在此基础上转换经营机制,也就是说,当时绝大多数人都认为,股份制改革具有明确产权的功能,或者说,股份制改革本身就是一种产权制度改革。
但是人们并没有认识到,对国有企业所进行的股份制改造其实并不是产权制度的改革。
这是因为,所谓股份制企业实际上是不同的生产要素的产权所有者通过自由签订合约而自愿组合起来以生产商品或提供劳务,从而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为目的的经济组织,也就是说,股份制是在不改变原有所有权的前提下,将分散在各个所有者手中的资源组合起来以形成公司的整体资产,从而实现规模经营并分散投资风险的现代企业制度。
可见,股份制的主要功能是实现规模经营和分散投资风险。
但是,许多人没有正确地理解股份制的功能,颠倒了产权改革与股份制改造的逻辑顺序,因此,我国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是在没有先进行产权改革,使产权得到明确界定并使产权权益得到有效保护,从而建立起合理健全的产权制度的基础上进行的,导致对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中出现了以下一系列问题。
括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产权到底属于谁也是没有界定清楚的;从理论上来讲,国有企业因利润留成而形成的“自有资金”的产权是属于国家所有的,因为国有企业的这种“自有资金”实一、国有资产和国有股的权益受到严重的
损害将国有企业改造成为股份制企业,首先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是要对国有企业的资产进行评估。
但是,由于国有资产的产权没有明确的界定,国有资产的所有权并没有一个真正的所有者去掌握或具体行使,且缺乏一整套保护国有资产权益的机制,特别是国有企业的资产评估是在没有真正人格化的所有者参与下进行的,因此,在将国有企业改造成为股份制企业时,普遍存在着低估甚至漏估国有资产价值的行为。
二、在股份制试点改革中出现了产权界定不清的“企业股”
所谓“企业股”,即股份制企业自己所持有的本企业的股票。
“企业股”之所以出现,是因为以前在对国有企业进行放权让利(包括利润留成和利改税)以及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中,国有企业通过利润留成形成了一定的“自有资金”。
由于产权没有得到明确的界定,因此,国有企业用这部分因分享利润而形成的“自有资金”进行投资所形成的资产包际上是所有者的权益留存利润,其产权是属于企业所有者所有的。
国有企业用这种“自有资金”进行投资所形成的资产的产权也理所当然地属于国家所有。
然而,在实践中,如果真的要将这部分资产的产权完全划归国家所有,那就意味着是对国有企业所进行的各种改革的否
定,并且会导致企业今后谁也不愿意用“自有资金”进行投资,从而会严重挫伤企业的投资积极性,而这将带来严重的后果。
如果将这部分资产的产权划归个人所有,则意味着彻底改变国有资产的产权归属并导致“私有化”,显然这既不合理,也根本行不通。
由于国有企业用“自有资金”投资所形成的资产的产权界定不清、归属不明,因此,只好在对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时将国有企业的“自有资金”所形成的资产划为“企业股”,结果出现股份制企业自己持有自己的股份的不规范现象。
从国际惯例来看,股份制企业的资产已全部股份化,而股份制企业所发行的股票的产权已归全体股东所有。
在这种情况下,股份制企业自己持有自己的股票就意味着在原有股份制企业中又出现了另一个法人企业,这就破坏了股份制企业的完整统一性。
而且,股份制企业持有自己的股票也会侵害其他股东的权益,因为持有自己的股票的企业可以利用其所掌握的股份通过操纵公司的经营决策以损害其他股东的权益为代价来增加自己的收益。
正是基于这一点,世界各国的公司法一般都规定股份制企业不能持有本企业的股票。
而在我国,到底谁是“企业股”的真正股东或股东代表?这也是很不清楚的。
既然“企业股”,则当然不宜由国家作为“企业股”的股东或股东代表。
那么谁是“企业股”的股东或股东代表呢?在“企业股”的产权实际上并不属于厂长经理所有的情况下,怎能保证企业厂长经理不利用“企业股”侵犯其他股东(特别是国有股)的权益呢?如果说企业全体职工是“企业股”的股东,那么又怎能保证不会出现企业职工要求对“企业股”多分红,从而变相地增加自己的收入,并进一步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呢?而且“企业股”归企业职工所有也不利于企业自由招聘职工和扩大就业,因为在“企业股”多的企业,职工既不愿流向“企业股”少的其他企业,从而减少自己的收益,也不愿业招收新的职工,以免后来者分享属于本企业职工所有的“企业股”的收益。
因此,“企业股”的存在不利于企业根据发展的需要自由招聘职工,以增加劳动需求从而扩大就业。
此外,“企业股”的存在还阻碍了企业兼并活动的发展,因为当一个企业将另一个企业兼并以后,该兼并企业就会因其“企业股”的收益会被被兼并企业分享而给自己造成损失,这样,企业之间就不会发生有利于建立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的企业兼并活动。
三、在没有通过产权改革使股东的权益得到明确的界定和有效保护的基础上组建起来的股份制企业必然是不规范的
由于作为股份制企业所有者的股东的权益没有得到明确的界定和有效的保护,在这种情况下所组建的股份制企业就不可能存在对股东的股权约束,再加上国有股没有真正的股东或明确的股东代表,这些股份企业实际上成为“没有真正的股东约束的股份制企业”。
没有真正的股东及股东约束,当然也就没有必要召开股东大会;而不召开股东大会,就不可能通过股东大会选举出能真正代表股东利益的董事会。
事实上,确实有许多国有企业在改造成股份制企业时,没有开过股东大会。
企业在改制时,既不通过股东大会决定公司章程、选举或解聘董事、批准公司年度报告,也不向股东公开帐目、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不向股东提供有关公司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的信息,完全无视股东的权益。
正是由于这种股份制企业没有真正的股权约束,股东的权益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因此,在国有企业基础上改造成的股份制企业大都没有内在的压力,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转换经营机制,只是将股份制改革当作是一种筹集资金的捷径,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在股份制改造过程中没有按照规范化的股份制企业的要求来改革管理体制和转换经营机制。
总之,由于我国是在没有先进行产权改革的情况下对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的,结果形成了不规范的股份制企业。
这种股份制企业既没有从根本上转换经营机制,也没有真正实现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更没有使企业形成内在的自我约束机制和外在的约束机制。
因此,这种缺乏以产权改革为基础的股份制改革没有达到促使企业行为合理化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