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2016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0苏俄苏联全球趋势
专题10+苏俄苏联全球趋势-2018年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历史分项版汇编+Word版含解析
考点一:俄国十月革命01.(2018年海南卷单科历史20)20.在俄国十月革命期间,布尔什维克党最初主张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一切土地国有化,后随着形势的发展,又调整为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并交给农民使用。
这一调整( )A.促成了苏维埃的成立B.争取了农民对革命的支持C.推动了民主革命的深入 D.瓦解了临时政府的阶级基础【答案】B【解析】俄国二月革命期间,起义群众建立的政权被称为“苏维埃”,而不是十月革命期间才建立,故A项错误;据材料“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并交给农民使用”,通过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争取了农民对革命的支持,故B项正确;俄国十月革命属于社会主义革命,不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故C项错误;临时政府的阶级基础是资产阶级,与布尔什维克党争取农民阶级支持无关,故D项错误。
02.(陕西省2018届高三年级第十二次模拟文综历史试题)《全球通史》载:“1917年3月至11月是临时政府和苏维埃之间为权力而斗争的时期。
在这场斗争中,临时政府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
”“临时政府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的主要原因是A. 罗曼诺夫王朝的被推翻B. 其反对“全部政权归苏维埃”C. 经济危机导致工人罢工D. 其拒绝停战也拒不分配土地【答案】D点睛:注意题目中的“1917年3月至11月”这个时间。
03.(江苏省盐城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二月革命后,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人提出了“和平、土地、面包”的口号,这最简单的口号直击人心。
三月份,布尔什维克党只有2万多名党员,到了十月革命前,成为35万人的大党。
由此说明当时A. 退出一战的俄国急需土地和面包B. 民意成为革命发展的助推力C. 布尔什维克政党获得了执政地位D. 实现向社会主义的和平过渡【答案】B点睛:排除法是做选择题的一个重要技巧。
有些题目不是很容易直接得出正确选项,就比较适合用排除法,一般是排除:不符合史实的选项(比如时间、空间等);不符合逻辑的选项(比如,让选择“原因”,那就需要排除掉属于结果的选项);明显和题目所给的信息不一致或者相反的选项;说法过于绝对的选项需要慎重对待,很多时候也是该排除掉的选项。
专题10苏联建设全球趋势-2014年高考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解析版)
2014年学科网高考试题精编版之分项(历史)10苏联建设全球趋势(解析版)本解析为学科网名师解析团队原创,授权学科网独家使用,如有盗用,依法追责!考点一:俄国十月革命01.(2014年四川文综12)表2是俄罗斯一咨询机构1990—2006年就“十月革命给俄罗斯人民带来了什么”所作四次调查的结果。
这表明俄罗斯人表2咨询答案1990(%)1997(%)2004(%)2006(%)在俄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上开辟了新时期23 23 30 30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26 26 27 30阻碍了社会的发展18 19 16 16是一场灾祸12 16 14 10难以回答21 16 13 13①仍在反思十月革命②对十月革命的看法长期一致③依然怀有大国情结④主要关注十月革命的经济影响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③④02.(2014年上海单科21)“一个被流放的人秘密回到彼得堡,经过多年流放和卓有成效的斗争,他即将领导一场改变世界面貌的革命运动。
”“他”是A.列宁B.拿破仑C.彼得一世D.斯大林【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符合题目要求回到彼得堡、多年流放、领导革命的的只有列宁,列宁回到圣彼得堡领导了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全国性苏维埃政权,A项正确,BCD排除。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俄国十月革命•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03.(2014年海南单科19)1917年3月,俄国临时政府成立不久,彼得格勒苏维埃宣布了一号法令,规定所有部队都应选举产生士兵委员会,负责管理本单位的政治活动、监管本单位的武器。
这反映出彼得格勒苏维埃A.行使中央政府的职权B.具有无产阶级政权的性质C.与临时政府全面对抗D.已经掌握全部军队指挥权考点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02.(2014年江苏单科15)下表据《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相关内容编制。
阅读该表,造成苏俄(联) 农民年平均税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余粮收集制的推行B.固定粮食税的实施C.实物配给制的废除D.农业集体化的实现【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学科网依据表格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精品三年高考2019高考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10 苏联建设全球趋势(含解析)
专题10 苏联建设全球趋势考点一:俄国十月革命01.(2018年海南卷单科历史20)20.在俄国十月革命期间,布尔什维克党最初主张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一切土地国有化,后随着形势的发展,又调整为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并交给农民使用。
这一调整( ) A.促成了苏维埃的成立B.争取了农民对革命的支持C.推动了民主革命的深入 D.瓦解了临时政府的阶级基础【答案】B02.(陕西省2018届高三年级第十二次模拟文综历史试题)《全球通史》载:“1917年3月至11月是临时政府和苏维埃之间为权力而斗争的时期。
在这场斗争中,临时政府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
”“临时政府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的主要原因是A. 罗曼诺夫王朝的被推翻B. 其反对“全部政权归苏维埃”C. 经济危机导致工人罢工D. 其拒绝停战也拒不分配土地【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俄国二月革命后,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广大人民要求停止战争,农民要求获得土地,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拒绝停战也拒不分配土地,导致其与群众的矛盾尖锐,故D项正确;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故A项错误;反对“全部政权归苏维埃”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与工兵代表苏维埃的矛盾的表现,不是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经济危机导致工人罢工”不符合当时俄国史实,故C 项错误;点睛:注意题目中的“1917年3月至11月”这个时间。
03.(江苏省盐城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二月革命后,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人提出了“和平、土地、面包”的口号,这最简单的口号直击人心。
三月份,布尔什维克党只有2万多名党员,到了十月革命前,成为35万人的大党。
由此说明当时A. 退出一战的俄国急需土地和面包B. 民意成为革命发展的助推力C. 布尔什维克政党获得了执政地位D. 实现向社会主义的和平过渡【答案】B【解析】由题干来看,“和平、土地、面包”的口号是得民心的,正是因为这些口号,布尔什维克党发展壮大的速度很快,这为十月革命提供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和领导力量,故选B;当时俄国并没有退出一战,故A 不符合史实,布尔什维克党取得执政地位和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都是在十月革命胜利之后,故排除CD。
2016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分类汇编 “大萧条”中的资本主义世界、1917年俄国革命与苏联现代化道路
上海市16区2015-2016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分类汇编(“大萧条”中的资本主义世界、1917年俄国革命与苏联现代化道路)本资料收集整理了上海市浦东新区、宝山区、长宁区、奉贤区、虹口区、黄浦区、嘉定区、金山区、静安区、闵行区、普陀区、青浦区、松江区、徐汇区、杨浦区、闸北区等16个区2015-2016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分类汇编而成。
【“大萧条”中的资本主义世界】一、选择题以下每小题2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2016·嘉定期末·29)有学者称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历史为“焦虑的时代”。
导致“焦虑”的原因有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②法西斯势力的崛起③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④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2.(2016·嘉定期末·30)1941年3月,美国国会授权总统可以向“对美国防务至关重要的国家”出售、转让、交换、出借军事设备和其他物品。
该授权来自A.《租借法案》B.《大西洋宪章》C.《联合国家宣言》D.《开罗宣言》3.(2016·长宁期末·30)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中写道“1929—1932年无疑是一道深谷……在思想知识界及政治舞台上,共有三股势力争霸。
马克思共产主义是其一。
第二种势力则是改良式的资本主义。
至于第三条路,就是法西斯路线了。
”这“三股势力”的典型代表分别对应的是A.苏联、日本、德国 B.中国、德国、日本C.中国、美国、德国 D.苏联、美国、日本4.(2016·奉贤期末·23)罗斯福新政时期实行的《社会保险法》属于调整A.企业内部的劳资关系 B.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C.国家与企业间的关系 D.各阶层财富分配的关系5.(2016·奉贤期末·24)“英国不想为捷克牺牲一兵一卒,英国同意任何合理的解决办法,只要不用武力”。
下列能体现这一主张的事件是A.《慕尼黑协定》签署 B.《凡尔赛和约》签订C.《四国条约》的签订 D.《大西洋宪章》发布6.(2016·奉贤期末·25)英美苏等大国达成“(法西斯)攻击一方,就是攻击我们全体”一致认识是在A.法国政府投降后 B.德国进攻苏联后C.敦刻尔克撤退后 D.日本偷袭珍珠港后7. (2016·虹口期末·24)下面是1930年和1940年美国部分机器产量数据变化表,导致这一数据变化的原因之一是当时罗斯福总统实行新政.致C.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D.实施农业减耕减产政策8.(2016·黄浦期末·19)失业率是指失业人口占劳动人口的比率(一定时期全部就业人口中有工作意愿而仍未有工作的劳动力数字),旨在衡量闲置中的劳动产能。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专题课件10专题整合阅卷点评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 材料三 到1935年初,新政成为公众激烈 抨击或热情支持的焦点,当时美国社会各 派别持有多种认识:
• ——[美]舒曼《世界文明史》、布林克利 《美国史》等著作
• (1)运用统计方法对历史资料进行数量分析,是史学研究的重 要方法之一。观察材料一曲线图,列举20世纪20年代末至30 年代中期影响美国失业率变化的重大事件。 • (2)材料二认为罗斯福成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材料二是以人 物心理活动的哪种表现来说明罗斯福让人们重拾信心的?与 其他研究方法相比,材料二的研究视角有何新意? • (3)根据材料三表格中的内容提示,结合所学知识,在表格中 ①与②位置,各举出一个史实,所举史实要能印证表格前一 栏的观点。 • (4)多角度论述是对历史事实进行立体因素考查,并对事实尝 试做出不同侧面的多层次解释,形成一系列的视角分析。综 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多角度论述“新政的机遇与挑战” 这一主题。 • (要求:论述角度多重,层次分明;注重史论结合,行文流 畅;250字左右。)
• 三、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 1.马克思设想。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 其主要特征是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 生产和货币。 • 2.列宁认为在生产力相对落后的俄国,也能建成社会主义, 建设社会主义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应当根据实际情况 逐步探索。列宁根据不同情况,先后推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 策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使苏联恢复了经济,巩固了工 农联盟。 • 3.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 尤其是优先发展重工业;政治上必须建立社会主义高度集中 的政治体制。斯大林时期推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方针,并 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这种体制带有严重的缺点 和弊端,严重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
优化探究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题库专题十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4
【优化探究】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题库专题十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41.(2014·高考福建卷)1952年到1964年,苏联政府收购谷物的平均价格指数提高了7.48倍,收购畜产品的价格指数提高了15.69倍。
这是( )A.推行农业集体化导致的变化B.适应“加速发展战略”的需要C.应对世界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措施D.调整农业政策的结果解析:本题以苏联政府在某一时期提高谷物收购价格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是赫鲁晓夫改革时期。
A项是1927年斯大林采取的措施,排除;B项是戈尔巴乔夫提出的,排除;当时苏联实行计划经济,农产品价格与世界市场几乎没有联系,C项错误;赫鲁晓夫上台后,以农业改革为重点,试图通过提高谷物收购价格来解决斯大林模式的弊端,D项正确。
答案:D2.(2010·高考福建卷)《华盛顿邮报》在某一时期陆续刊登了几篇新闻评论,其标题分别是:“莫斯科:是巨大的机会吗?”“西方的援助应当使苏联实行改造而非改革”“大学对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观点不一”。
由此推断,该时期是( )A.赫鲁晓夫执政时期B.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C.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D.普京执政时期解析:从“应当使苏联实行改造而非改革”的角度看,A、B两项均是在维持斯大林体制的前提下进行的改革,可以排除;从“莫斯科:是巨大的机会吗?”“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分析,这些观点的出现,与戈尔巴乔夫提出的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直接相关,因为这一思想已经与马克思主义相背离,故C项是正确的;普京执政时期苏联早已解体,D项不正确。
答案:C3.(2010·高考北京卷)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
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
”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 )A.废除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B.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C .鼓励私营企业发展D .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解析:由题干中的“1971年”可知此时苏联正处于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
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试题分类汇编(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含答案
湖北省2016届高三二轮复习试题分类汇编(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本资料主要汇编湖北省武汉市、黄石市、黄冈市、荆州市、宜昌市、荆门市、孝感市、武昌市等市以及重点名校2015-2016学年高中阶段模拟考试、期末考试、诊断性考试、联考等历史试题,根据2016年最新高考考纲分类整理而成,资料题目较新,分类清楚,排版整齐,是二轮复习专题训练的补充材料。
一、选择题1.(2016·湖北江汉平原部分重点高中教研协作体高三1月联考·21)列宁在1922年3月党的“十一大”上说:“我们已经退却了一年。
我们现在应该代党宣告:够了!退却所要达到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现在提出的另一个目标,就是重新部署力量。
”材料表明列宁( )A.认为新经济政策还不成熟B.认为苏俄经济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果C.将对新经济政策重新定位D.认为新经济政策的弊端已经完全暴露2.(2016·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第二次联考·34)1921年7月,苏俄政府公布《租借条例》,决定把一批中小工厂和商店租借给本国的公民、合作社和其他联合组织。
对该条例的说法正确的是( )A.租让和租借企业是国家资本主义企业B.租让和租借企业所有权属于私人C.反映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本质D.发生在赫鲁晓夫改革期间3.(2016·湖北宜昌一模·34)苏联领导人指出:“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真正、唯一的基础只有一个,这就是大工业。
商业就是千百万小农与大工业之间唯一可能的经济联系。
”这一思想( )A.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制约B.成为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依据C.主张建立推广市场经济体制D.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探索4.(2016·湖北荆门高三元月调研·35)1965年10月,苏联政府通过《社会主义国营生产企业条例》,决定实施“新经济体制”,扩大企业在经营和生产上的自主权,加强经济杠杆和物质刺激的作用,调动职工的劳动积极性。
高中历史考点含2016年高考试题人民版
考点15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1.(2016·课标全国Ⅱ卷·T34)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
四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
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 )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解题指南】本题考查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解答关键:理解斯大林模式的特点。
【解析】选B。
由材料中的信息“第一个五年计划”“四年以后”可知,当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时候,美国正处于经济危机期间,美国关注苏联的经济建设的出发点是想为摆脱经济危机寻找出路。
A说法不正确,苏联独立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之外,并未受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C不正确,美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并不是用农业保障工业发展;美国关注的不是苏联的公有制而是其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国家的作用,即计划经济体制,故D不正确。
2.(2016·江苏单科·T19)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政府在各地组建了数千个拖拉机站。
每个站配备一批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但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农业并没有明显增产。
造成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是( )A.农村缺少机械操作员B.农业正在进行集体化C.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D.农庄没有土地所有权【解题指南】本题考查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解题关键:农业增收的各要素中,工具革新是一方面,关键还要看劳动者的积极性。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要素。
【解析】选C。
材料“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表明农村并不缺少机械操作员,故A错误;农业集体化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机械化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不是农业没有明显增产的原因,故B错误;苏联“一五”计划期间片面发展重工业,从农民那里拿走的过多,导致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阻碍了农业的发展,故C正确;苏联的土地归国家或集体所有,农庄拥有土地所有权,故D错误。
【高考历史专题】苏俄苏联全球趋势-2018年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历史分项版汇编(解析版)
考点一:俄国十月革命01.(2018年海南卷单科历史20)20.在俄国十月革命期间,布尔什维克党最初主张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一切土地国有化,后随着形势的发展,又调整为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并交给农民使用。
这一调整( ) A.促成了苏维埃的成立B.争取了农民对革命的支持C.推动了民主革命的深入 D.瓦解了临时政府的阶级基础【答案】B【解析】俄国二月革命期间,起义群众建立的政权被称为“苏维埃”,而不是十月革命期间才建立,故A项错误;据材料“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并交给农民使用”,通过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争取了农民对革命的支持,故B项正确;俄国十月革命属于社会主义革命,不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故C项错误;临时政府的阶级基础是资产阶级,与布尔什维克党争取农民阶级支持无关,故D项错误。
02.(陕西省2018届高三年级第十二次模拟文综历史试题)《全球通史》载:“1917年3月至11月是临时政府和苏维埃之间为权力而斗争的时期。
在这场斗争中,临时政府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
”“临时政府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的主要原因是A. 罗曼诺夫王朝的被推翻B. 其反对“全部政权归苏维埃”C. 经济危机导致工人罢工D. 其拒绝停战也拒不分配土地【答案】D点睛:注意题目中的“1917年3月至11月”这个时间。
03.(江苏省盐城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二月革命后,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人提出了“和平、土地、面包”的口号,这最简单的口号直击人心。
三月份,布尔什维克党只有2万多名党员,到了十月革命前,成为35万人的大党。
由此说明当时A. 退出一战的俄国急需土地和面包B. 民意成为革命发展的助推力C. 布尔什维克政党获得了执政地位D. 实现向社会主义的和平过渡【答案】B点睛:排除法是做选择题的一个重要技巧。
有些题目不是很容易直接得出正确选项,就比较适合用排除法,一般是排除:不符合史实的选项(比如时间、空间等);不符合逻辑的选项(比如,让选择“原因”,那就需要排除掉属于结果的选项);明显和题目所给的信息不一致或者相反的选项;说法过于绝对的选项需要慎重对待,很多时候也是该排除掉的选项。
专题10+苏俄+苏联全球趋势-2017年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历史分项版汇编
专题10+苏俄+苏联全球趋势-2017年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历史分项版汇编考点一:俄国十月革命01.(2017年江苏卷单科历史17)1917年,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
”7月,他又在《国家与革命》中阐明,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
以上论断A.明确指出武装起义条件已经成熟B.凝聚布尔什维克全党的政治智慧C.逐步明确俄国革命的任务和方式D.说明仍存在和平取得政权的可能【答案】C【解析】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俄国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指出当前俄国革命应该由资产及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度,“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说明革命斗争的方式,故C项正确。
A项是彼得格勒武装起义之前;B项材料中无法体现出该信息;7月的讲话以及流血事件说明和平夺权已经不可能,故D项错误。
【考点定位】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十月革命•《四月提纲》【名师点睛】从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期间俄国社会发生的变化。
(1)政权:沙皇专制政权——两个政权并存——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工兵苏维埃政府。
(2)革命任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
(3)革命策略:和平夺权——武装夺权。
(4)国家性质:资本主义——社会主义02((苏州市2017届高三调研模拟测试历史试题)李可夫在1917年讲道:“社会主义变革太阳将从何处升起,我想,根据现有条件,根据居民的生活水平,开始社会主义变革不是我们的事情,我们没有力量和客观条件来做到这一点……我们面临着伟大的革命任务,但我们不能超出资产阶级的利益的范围来完成这项任务。
”该讲话时的俄国:A. 二月革命推翻罗曼诺夫王朝B. 四月提纲提出用暴力夺取政权C. 一战失利引发七月流血D. 十月革命推翻临时政府【答案】A【解析】据材料“1917年……开始社会主义变革不是我们的事情……不能超出资产阶级的利益的范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二月革命推翻罗曼诺夫王朝,二月革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故A选项正确;四月提纲提出用暴力夺取政权,该主张属于无产阶级革命,不符合题意,故B选项错误;七月流血也属于十月革命的背景,故C选项错误;十月革命推翻临时政府,属于无产阶级革命,故D选项错误。
河南省示范性高中罗山高中2016届高三历史复习精选专题练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含解析)
河南省示范性高中罗山高中2016届高三历史复习精选专题练: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含解析)1.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
”这里“跨进了新时代”的主要含义是()A.改变了农业水平落后的局面B.改革在理论上取得了重大突破C.促进了苏联重工业的发展D.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2.下列对十月革命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B.为俄国的社会发展开辟一条新的道路C.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D.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3.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
”据此可知该学者()A. 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 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C. 分析了苏联迅速工业化的弊端D. 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4.下图漫画题为《片面的经济》,反映了20世纪三十年代苏联的国民经济状况。
该状况是( )A.国民经济比例失调B.军事工业遥遥领先C.民众衣食住行先进D.经济体制健康发展5.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伟大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
”材料肯定了斯大林时期的俄国()A.开创计划经济体制 B.成为世界一流强国C.建立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D.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6.在1925年1月莫斯科政府召开的一次会议上,一位农民代表向政府提出:“你们号召我们改进耕作,实现机械化。
这样我们就会得到发展,我们的收入将增加,我们将有更多的马、牛和机器,到那时你们会怎样呢?”得到的回答:“我们将把你作为富农加以剥夺。
”由这一回答可知,当时的苏联政府()A.苏联停止了新经济政策的实施B.探索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C.对新经济政策的长期性认识不足D.苏联开始大规模实行农业集体化7.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它“新”在()C.国家控制经济命脉D.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8.20世纪30年代,苏联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形成了“斯大林模式”。
四川省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试题分类汇编(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四川省2016届高三二轮复习试题分类汇编(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本资料主要汇编四川省成都市、宜宾市、内江市、乐山市、眉山市、南充市、广安市、遂宁市、资阳市、德阳市、绵阳市、巴中市等地级市以及重点名校2015-2016学年高中阶段模拟考试、期末考试、诊断性考试、联考等历史试题,根据2016年最新高考考纲分类整理而成,是二轮复习不错的资料。
一、选择题1.(2016·四川眉山、广安、遂宁一模·34)美国作家维尔斯第一次来苏联的时候,称列宁是“克里姆林宫的幻想家”,表示出对社会主义的怀疑;1934年当他第二次来到苏联的时候,他对斯大林说:“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精神。
”他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变化,基于( )A.对斯大林背弃列宁新经济政策做法的赞赏B.对美国与苏联经济发展状况巨大反差的反思C.对苏联即将遭到德国法西斯侵略的同情D.对斯大林高度集权政治体制问题的担忧2.(2016·四川巴中高三零诊·30)1933年《申报月刊》发行“中国现代化问题·特辑专号”,绝大部分征文认为中国现代化不应走资本主义道路,主张走受节制的资本主义或非资本主义道路。
产生上述认识主要是因为当时( )①南京国民政府政策的倡导②西方经济危机危害严重③苏联五年计划经济的成功④亚当·斯密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完全破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二、非选择题1.(2016·四川眉山高一上学期期中·26)(30分)人人都有梦想,但梦想因人因时而不同。
实现工业化就曾是许多人的梦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法美能够率先开始工业化,主要原因是从它们的传统社会内部自发地产生了推动工业化的因素,形成了内生型的自由主义工业化模式。
现代私有制与充分自由化的市场为经济增长开辟了广阔天地,但是现代经济生活的自由放任带来日益严重的社会失控,便形成了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基本结构性矛盾。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第10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含解析)
【金版教程】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0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高考研析把握考向(含解析)[真题再现]1. [2014·安徽高考]列宁指出:“在经济战线上,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遭到了严重的失败。
”此“严重的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 苏维埃政权农业税过重B. 苏俄政策严重脱离现实C. 分配领域的实物配给制D. 苏俄敌对势力十分强大解析:本题考查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题干中列宁的话实际上说明苏俄国内战争结束后,布尔什维克领导人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当做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途径,结果引发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
这种危机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业、工业、流通、分配等方面的措施共同引发的。
农业税是新经济政策的措施,A项错误。
农民并非“敌对势力”,D项与题意无关。
C项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措施,但是它仅仅是问题之一,此“严重的失败”是由于忽视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低的现实造成的,C项从属于B项,B项是主要原因。
答案:B2. [2013·课标全国卷Ⅰ]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
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A. 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B. 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C. 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D. 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解析:苏俄新经济政策是在坚持无产阶级控制国家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利用商品、市场、货币等发展经济,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涉及处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问题。
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变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因素,逐步实现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也涉及处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问题,故正确答案为B项。
A、C、D三项无法说明中国的改革是苏俄新经济政策的新版。
答案:B3. [2014·课标全国卷Ⅰ]1928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
2016年高考历史联考模拟试题分项版专题10苏俄苏联全球趋势(含解析)
2016年高考试题精编版之分项(历史)10苏俄苏联全球趋势考点一:俄国十月革命01.(2016届江西赣中南五校高三下期第二次段考文综历史试卷)“我认为自己的良心和责任是团结人民的全部力量以加快取得胜利。
我同意国家杜马的请求,由我的兄弟米哈伊尔大公继位,并祝福他登上俄罗斯国家皇位。
希望他遵守立法机构确立的原则,就此宣誓绝不违背。
”1917年,这段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诏书说明A.二月革命成功完成了俄国社会转型B.俄国革命类似于英国的“光荣革命”C.沙皇专制体制未发生丝毫本质变化D.沙皇试图通过妥协方式维护君主制【答案】D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俄国十月革命·二月革命02.(2016届四川绵阳南山中学高三“绵阳三诊”热身考文综历史试卷)列宁的《四月提纲》最初被彼得堡委员会以13票反对、2票赞成、1票弃权否决。
但是,列宁顽强地坚持自己的思想主张,频繁地向中央委员会的同志们宣传和解释,并在不同的组织层面上进行辩论,终于赢得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会议上多数票通过。
列宁的思想主张()A.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B.通过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C.因缺乏群众基础而没有获得党内多数支持D.直接导致了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
本题前面的叙述都是一个铺垫,实质上考察的就是列宁《四月提纲》的内容和影响。
《四月提纲》是列宁发表的指导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文献,提出了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也提出了“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因此选择A选项。
B选项是在七月流血事件的结果;C选项不符合历史事实;D选项也是七月流血事件的结果。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俄国十月革命·《四月提纲》【名师点睛】俄国十月革命实质上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第二阶段社会主义革命;第三阶段政权包围阶段。
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10 苏俄苏联全球趋势
2016年高考试题精编版之分项(历史)10苏俄苏联全球趋势考点一:“斯大林模式”01.(2016年浙江卷文综历史22)下图所示为苏联某一时期社会结构的前后变化。
它集中反映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B.新经济政策的结果C.斯大林模式的确立D.赫鲁晓夫改革的后果【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分析前后社会结构的变化是解题的关键,前个体农户占有绝大部分的比例,集体农庄农户占很小比例,工人占有率也不很多,资产阶级和地主还占有一部分,但是在后期资产阶级和地主就消失了,且工人与集体农庄农户占绝大部分,个体农户占有很少,反映了是斯大林时期,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与农业集体化,故C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符合题干中的社会结构成分的变化,故A项排除;新经济政策允许市场的存在,故B项排除;赫鲁晓夫改革的后果与题意无关,故D项排除。
考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名师点晴】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图片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试题以社会结构变化为切入点,旨在考查苏联经济建设的相关史实,解题时紧扣社会结构的变化趋势,再结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以及赫鲁晓夫的改革的历史特征分析归纳即可。
这就启示我们在复习备考时,除了对主干知识和高频考点特点关注外,一定要培养考生的解题能力,尤其要高度关注题目的时间信息。
02.(2016年江苏单科卷历史19)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政府在各地组建了数千个拖拉机站。
每个站配备一批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但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农业并没有明显增产。
造成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是()A.农村缺少机械操作员B.农业正在进行集体化C.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D.农庄没有土地所有权【答案】C【考点定位】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特点【名师点睛】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重点会考查斯大林体制,斯大林体制指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三年高考(2016-2018)高考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10 苏联建设全球趋势(含解析)
专题10 苏联建设全球趋势考点一:俄国十月革命01.(2018年海南卷单科历史20)20.在俄国十月革命期间,布尔什维克党最初主张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一切土地国有化,后随着形势的发展,又调整为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并交给农民使用。
这一调整( ) A.促成了苏维埃的成立B.争取了农民对革命的支持C.推动了民主革命的深入 D.瓦解了临时政府的阶级基础【答案】B02.(陕西省2018届高三年级第十二次模拟文综历史试题)《全球通史》载:“1917年3月至11月是临时政府和苏维埃之间为权力而斗争的时期。
在这场斗争中,临时政府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
”“临时政府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的主要原因是A. 罗曼诺夫王朝的被推翻B. 其反对“全部政权归苏维埃”C. 经济危机导致工人罢工D. 其拒绝停战也拒不分配土地【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俄国二月革命后,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广大人民要求停止战争,农民要求获得土地,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拒绝停战也拒不分配土地,导致其与群众的矛盾尖锐,故D项正确;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故A项错误;反对“全部政权归苏维埃”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与工兵代表苏维埃的矛盾的表现,不是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经济危机导致工人罢工”不符合当时俄国史实,故C 项错误;点睛:注意题目中的“1917年3月至11月”这个时间。
03.(江苏省盐城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二月革命后,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人提出了“和平、土地、面包”的口号,这最简单的口号直击人心。
三月份,布尔什维克党只有2万多名党员,到了十月革命前,成为35万人的大党。
由此说明当时A. 退出一战的俄国急需土地和面包B. 民意成为革命发展的助推力C. 布尔什维克政党获得了执政地位D. 实现向社会主义的和平过渡【答案】B【解析】由题干来看,“和平、土地、面包”的口号是得民心的,正是因为这些口号,布尔什维克党发展壮大的速度很快,这为十月革命提供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和领导力量,故选B;当时俄国并没有退出一战,故A 不符合史实,布尔什维克党取得执政地位和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都是在十月革命胜利之后,故排除CD。
三年高考2019高考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10 苏联建设全球趋势(含解析)
专题10 苏联建设全球趋势考点一:俄国十月革命01.(2018年海南卷单科历史20)20.在俄国十月革命期间,布尔什维克党最初主张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一切土地国有化,后随着形势的发展,又调整为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并交给农民使用。
这一调整( )A.促成了苏维埃的成立B.争取了农民对革命的支持C.推动了民主革命的深入 D.瓦解了临时政府的阶级基础【答案】B02.(陕西省2018届高三年级第十二次模拟文综历史试题)《全球通史》载:“1917年3月至11月是临时政府和苏维埃之间为权力而斗争的时期。
在这场斗争中,临时政府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
”“临时政府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的主要原因是A. 罗曼诺夫王朝的被推翻B. 其反对“全部政权归苏维埃”C. 经济危机导致工人罢工D. 其拒绝停战也拒不分配土地【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俄国二月革命后,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广大人民要求停止战争,农民要求获得土地,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拒绝停战也拒不分配土地,导致其与群众的矛盾尖锐,故D项正确;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故A项错误;反对“全部政权归苏维埃”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与工兵代表苏维埃的矛盾的表现,不是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经济危机导致工人罢工”不符合当时俄国史实,故C项错误;点睛:注意题目中的“1917年3月至11月”这个时间。
03.(江苏省盐城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二月革命后,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人提出了“和平、土地、面包”的口号,这最简单的口号直击人心。
三月份,布尔什维克党只有2万多名党员,到了十月革命前,成为35万人的大党。
由此说明当时A. 退出一战的俄国急需土地和面包B. 民意成为革命发展的助推力C. 布尔什维克政党获得了执政地位D. 实现向社会主义的和平过渡【答案】B【解析】由题干来看,“和平、土地、面包”的口号是得民心的,正是因为这些口号,布尔什维克党发展壮大的速度很快,这为十月革命提供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和领导力量,故选B;当时俄国并没有退出一战,故A不符合史实,布尔什维克党取得执政地位和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都是在十月革命胜利之后,故排除C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高考试题精编版之分项(历史)10苏俄苏联全球趋势考点一:“斯大林模式”01.(2016年浙江卷文综历史22)下图所示为苏联某一时期社会结构的前后变化。
它集中反映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 B.新经济政策的结果C.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D.赫鲁晓夫改革的后果【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分析前后社会结构的变化是解题的关键,前个体农户占有绝大部分的比例,集体农庄农户占很小比例,工人占有率也不很多,资产阶级和地主还占有一部分,但是在后期资产阶级和地主就消失了,且工人与集体农庄农户占绝大部分,个体农户占有很少,反映了是斯大林时期,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与农业集体化,故C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符合题干中的社会结构成分的变化,故A项排除;新经济政策允许市场的存在,故B项排除;赫鲁晓夫改革的后果与题意无关,故D项排除。
考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名师点晴】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图片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试题以社会结构变化为切入点,旨在考查苏联经济建设的相关史实,解题时紧扣社会结构的变化趋势,再结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以及赫鲁晓夫的改革的历史特征分析归纳即可。
这就启示我们在复习备考时,除了对主干知识和高频考点特点关注外,一定要培养考生的解题能力,尤其要高度关注题目的时间信息。
02.(2016年江苏单科卷历史19)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政府在各地组建了数千个拖拉机站。
每个站配备一批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但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农业并没有明显增产。
造成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是()A.农村缺少机械操作员 B.农业正在进行集体化C.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 D.农庄没有土地所有权【答案】C【考点定位】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特点【名师点睛】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重点会考查斯大林体制,斯大林体制指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经济体制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即通过国家权力,全面干预和管理国民经济各部门,通过指令性计划集中进行资源配置,进行社会生产活动。
具体表现为经济运行排斥市场和价值规律;政府通过计划确定全社会的产、供、销和企业的人、财、物等。
政治体制是指实行高度集权的领导体制,党政不分,忽视民主法制,缺少群众监督,最后形成个人的高度集权。
03.(2016年全国新课标2卷文综历史34)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四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学到什么?》。
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苏联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对应的正是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大危机,因此欧美把目光投向苏联,探讨为什么苏联取得如此大的成就。
当时的苏联是被外国资本主义封锁,所以受到经济危机打击基本上没有,A排除;本题题干中提到了苏联的“一五”计划,“一五”计划在苏联主要是实行重工业,因此农业发展并不是美国人所关注的,排除C选项,选择B选项。
D选项包含了范围过大,一五计划只在重工业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考点定位】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成就【名师点睛】社会主义自从俄国十月革命确立之后,在20世纪20-30年代显现出明显的优越性。
针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毒瘤——经济危机,苏联的公有制经济建设却蒸蒸日上。
西方的学者开始研究这种优越性的体现,产生了凯恩斯主义,也就是提出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这一理论最重要的实践就是罗斯福新政。
但是在20世纪70年代这种制度的弊端又显现出来,因此市场和政府这两只手如何平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要把握好一个度才能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考点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01.(2016年海南单科卷历史21)1948年2月,美国的一份报告称,美国拥有世界财富的50%.却只有世界人口的6.3%。
在这种形势下,美国的任务是设计一种在不危及美国国家安全情况下,保持这种优势的“关系模式”。
能够体现这一“关系模式”的是A.确立并维护世界货币体系B.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C.实行贸易保护主义D.对欧洲进行经济援助【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美国的任务是设计一种在不危及美国国家安全情况下,保持世界财富优势的“关系模式”,由此可知这一模式是布雷顿森林体系,所以本题答案为A项。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于1949年,马歇尔计划是在1947年且两者都不符合“世界财富”这一信息,故可以排除B项和D项;二战后美国主导自由贸易,故C项错误。
【考点定位】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布雷顿森林体系【名师点睛】本题以1948年美国的一份报告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理解和认识,意在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透过现象认识历史事物本质的能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美国拥有世界财富的50%”的这种优势。
本题的命制契合“国际治理”、“亚投行”等热点问题,体现出高考考查隐性热点的规律。
01.(2016年天津卷文综历史8)美国总统威尔逊曾这样说道:“金融领导地位将属于我们,工业首要地位将属于我们,贸易优势将属于我们,世界上其他国家期待着我们给以领导和指引。
”美国实现这一意图是在A.威尔逊时期 B.罗斯福时期 C.杜鲁门时期 D.肯尼迪时期【答案】C【考点定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冷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确立。
【名师点睛】本题可以结合二战后两极格局以及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二战后的美国因为其经济、军事、科技实力无可匹敌而成为全球性的超级大国,充当着资本主义的霸主;而苏联成为横跨欧亚大陆的社会主义强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美国为达成世界霸主目的,在政治上实行遏制苏联的“冷战”政策,在经济上建立了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考点三: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01.(2016年江苏单科卷历史20)1987年,英、法、意等12国签署了单一欧洲文件,一致同意制定共同的生产标准,消除资本流动的障碍,寻求统一的税率,相互承认别国颁发的专业和商业执照,遵守共同的劳动权利宪章。
各国将共同创建一个“没有国界的欧洲”。
该文件的签署()A.启动了欧洲经济的多领域合作 B.为欧盟成立奠定基础C.表明了欧洲政治一体化的实现 D.为欧元发行扫清障碍【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项应为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的影响,早于题目中的时间“1987年”,故排除;题目中1987年,欧洲共同体成员国倡导创建“没有国界的欧洲”的主张有利于进一步深化集团内部的合作,为欧洲联盟的诞生奠定了基础,故B项的表述正确;C项应为1993年欧洲联盟的成立,晚于题目中的时间“1987年”,故排除;D项中“扫清障碍”的表述过于夸大化,故排除。
【考点定位】经济全球化趋势•经济区域集团化•欧洲的联合【名师点睛】经济全球化是高考必考内容,在高考复习中,应把握一个趋势、两项基本内容、三个阶段。
一个趋势是经济全球化趋势。
从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到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的形成;从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到世界贸易组织的不断发展壮大,无不昭示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两项基本内容: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二是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中国。
三个阶段,即二战后初期到20世纪60年代末,主要是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与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对立隔绝;20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末,世界经济格局开始向多极化方向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领域的全球化速度大大加快。
02.(2016年全国新课标1卷文综历史34).推动表1所列国际组织出现的主要因素是A.发达国家经济高速增长造成的资源紧缺B. 新兴独立国家应对不利的国际经济秩序C.经济全球化开始扩展到生产领域D. 经济区域集团化取得显著成就【答案】B【考点定位】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表格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本题材料和情景新颖,以国际组织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学生对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秩序的认识和理解。
表格类问题主要侧重于内容和数据的前后对比以体现变化,对很多表达性和描述性的内容无法体现。
所以解答表格类问题要特别注意排除那些题干信息无法体现的选项。
这就要求学生在备考过程中加强对材料分析比较能力的锻炼,切忌出现主观臆断的情况。
考点四: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01.(2016年上海单科卷历史39)“全球化”(13分)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热门话题,关乎人类的共同利益。
对此,人们的看法不一。
观察下列漫画并回答问题:问题:(1)你认为漫画作者对全球化持何种态度?(2分)(2)你是否认同作者的看法?(11分)【答案】(1)水平1:能准确地判断漫画作者的态度批判·悲观其他答案。
(2)史实:水平1:能够辩证地看待问题,试论结合。
·我认为全球化使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加速了射界经济的融合。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科技进步,加强了各国经济之间的依存关系;区域一体化为全球化提供了范例。
以世界贸易组织为代表的全球协调机制,有利于世界经济新秩序的构建;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机遇,促进其现代化进程。
另一方面,全球化也引发了一系列全球性问题。
全球化的实质使由发达国家主导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不合理的国际分工加大了世界范围内的贫富差距,“南北关系”日趋紧张:全球化使能源消耗增速,能源危机与能源冲突跌现,生态环境也日趋恶化,出现温室效应、水污染和生物多样性等现象;公共卫生问题日益凸显,各种流行性疾病传播速度加快,危险程度增加。
总之,经济全球化把人类社会的联系发展到一个全所未有的高度,但随之而来的一系列问题,成为事关人类命运的重大课题。
水平2:看待问题较片面,论述缺乏历史感其他答案。
组织水平1:观点与论证逻辑一致水平 2:观点与论证逻辑混乱,不一致【考点定位】战后科学技术革命与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与全球性问题·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及其性质【名师点睛】对于经济全球化,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它的不利因素。
在经济全球化中,由于实力不同,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将得利最多,而发展中国家所得甚少。
因此,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一些最不发达国家将被排除在经济全球化之外,越来越被“边缘化”,甚至成为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的“新技术殖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