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
试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
试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摘要]马克思主义作为在欧洲民族土壤里滋生的科学理论,之所以为近代以后的中国社会和民族所接受而中国化,其原因有三: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本质要求;二是中国当时救亡图存历史任务的需要;三是俄国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中介。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然性一、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本质要求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从理论本性上来说,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实践的理论学说,它从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以改变现实世界的实践为目的。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最主要、最根本的特点。
马克思主义之深厚的生命力和发展的动力在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它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的实践中必然具有不同的形式,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本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本国化,才能成功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解决实践提出的新任务和新问题。
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要求,具体来说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把马克思主义同本国的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但它没有也不可能指出每一个民族的具体特点和发展道路。
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所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运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
这就是说,马克思主义的实际运用必须随时随地以具体的历史为转移,同一定历史阶段的历史任务、一定国家和民族的具体情况相结合。
它在发展中的具体形态,只能是具体化了的具体理论。
对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来说,这种理论形态就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既不同于欧美各国,也不同于俄国。
因此,独立地探讨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如何在中国具体运用,是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迫切任务。
历史已经证明,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取得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与必要性分析及当代任务
【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重要的马克思主义问题,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将中国的具体的实际的国情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相结合,以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发展。
本文将从时代要求、理论品质、实践依据和文化依据来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出现的必然性,然后从近代中国所面临的客观实际来分析其必要性,并结合面临当代马克思主义所面临的危机提出新时代应当如何更好地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然性;必要性;历史任务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一)时代要求近代中国以来,由于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和西方国家对我国的侵略,我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无数的仁人志士经过不断地斗争。
在救亡图存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的思想和观点,如以林则徐、曾国潘、张之洞等为代表的地主阶级主张“中体西用”,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为指导思想,在保持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和大力发展实业、军事等,在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前提下是不可能促使国家富强的。
如以洪秀全、洪仁?\为代表的农民阶级领导了作为中国农民战争最高峰的太平天国运动,在后期也提出和实施过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资政新篇》,但由于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和地主阶级的残酷镇压,也未能得到实施和发展。
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同样提出建立君主立宪制并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但由于其内在的、无法克服的矛盾所具有的明显的局限性和封建统治的强大,最终成了“百日维新”的闹剧。
此外还有以孙中山、宋教仁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并希望借此将中国变成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但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导致其革命果实迅速被袁世凯窃取,并没有能够解决中国的独立、富强、民主的问题。
无数次的斗争表明,无论是农民阶级还是地主阶级或是资产阶级都是无法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无法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的富强。
浅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
浅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摘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始于19世纪末,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逐渐深入人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在于中国国情和历史背景。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条件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需要。
在实践探索中,中国积极吸收借鉴西方理论,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实践在不断前进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历史的必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不断前进将为中国的发展带来更多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必然性、传播、接受、实践、发展、理论基础、历史条件、实践探索、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实践、结论、前进1. 引言1.1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马克思主义作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流派之一,自诞生以来就吸引了众多中国知识分子的关注。
自19世纪末开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传播,最早是由留学日本的学生将其带回中国。
随着中国亲历近代化进程的磨难,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生存力和发展潜力,同时也开始探索如何将其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
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曾提出过“三民主义”思想,但是他很快发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真正解决中国社会的问题。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成功地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推动了中国的革命进程。
他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建立了人民公社等一系列制度,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深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也不断加深。
不仅是在学术领域,政府部门也在积极推广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知识。
中国的学校教育也将马克思主义纳入了课程体系中,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一思想。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不仅丰富了中国人民的理论素养,也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壮大。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还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人民的努力奋斗上。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背景和历史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背景和历史必然性第一、毛泽东之所以提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源于对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第二、深入的哲学和理论思考的基础上提出来的首先,它反映了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极大特殊性对理论发展的特殊需要。
众所周知,近代中国社会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它既不同于原来典型的封建社会,又不同于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具有极大的特殊性。
社会性质的特殊性又决定了中国革命的特殊性。
中国革命只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它既不同于旧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又不同于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更不同于以往的农民战争。
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这种极大的特殊性,使得中国的革命必然会遇到许多在世界马克思主义者面前从来没有提出过的新问题,因而把马克思主义从欧洲形式加以中国化,使其变形为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这一重大课题历史地提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面前。
从毛泽东1930年提出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到1938年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本质的熟谙和对中国国情的深刻了解。
其次,它昭示了我党对异域文化相互交融这一发展规律的自觉体认。
经典性的马克思主义诞生于与东方文化截然不同的西方文化的土壤。
因此,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过程,从文化发展的层面上来看,它在实质上是中西文化相互交融、相互选择的过程。
不同文化系统在各自演化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同步性,由此造成了不同文化之间在历时,性展开过程中的时间落差,从而形成了异域文化之间的势位差。
当一种文化处于低势位的时候,它的时代性要求就被凸现出来,成为文化发展的迫切追求,同时也决定了高势位文化向低势位文化扩散、传播的必然趋势;相反,当一种文化处于高势位的时候,文化发展的首要任务就在于强化和重建民族性的方面。
这是文化发展和不同地域文化之间相互交融的一般规律。
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化史上一切有价值的东西,是近代文明充分发展的产物,在这个意义上,它标志着近代文化发展史上划时代的确立,是近代文明孕育出来的时代性最强的先进文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和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结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在于: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要求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具体来说包括两方面。
一是把马克思主义同本国的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仅仅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它必须随时随地以具体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同一定历史阶段的历史任务、一定国家和民族的具体情况相结合。
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取得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
二是使马克思主义同本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取得具体的民族形式。
马克思主义只有与各个民族的具体特点相结合,与其传统文化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在这个国家扎根并真正发挥自己改造世界的功能。
二、中国当时救亡图存的历史任务的急迫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契机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近代先进的中国人挽救民族危亡,其结果均以失败而告终。
一次次惨痛的失败和教训,使中国人民在付出巨大代价的同时,又追求着救国救民的真理,理论的需求也更加迫切。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犹如茫茫大海上的一盏明灯,为中国的革命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
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只有搞社会主义才能救得了中国。
马克思主义是作为一种新的具有超前意识和内涵的文化,而被中国先进分子所选择和接受的。
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上的契合。
马克思主义作为普遍真理,它是整个人类文明的结晶,是世界性的理论,它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进步要素具有价值契合点和学理上的相似性,这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获得了文化根据,使得这个域外的理论迅速传入中国,并与本土文化相融合,适应了中国社会变迁的巨大精神需求,在中国社会进程中发挥出强劲的精神动力、理论旗帜与思想解放作用。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发展必然性的三维向度
3卜 Z山0 0 山oQ一 ∞
论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历史发展必然性的三维 向度
史 册
( 大连 理工大学 , 辽宁 大连 1 1 6 0 3 3 )
摘要: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具有历 史发展 的必然性 。实现 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 , 曾是解 决中国救 亡 图存 、 民族振兴的迫切 需
一
、
的迫切需要 中华 民族具有五千多年的历史 , 在历史的长河 中, 始终 以最威武 的姿态 傲视 于世 界 的民族 之林 , 创造 了
灿烂辉煌 的文 明 , 为人类社会 的进步 和发展做 出了杰 出的贡献 。但 1 8 4 0 年 的鸦 片战争 之后 , 中国由 自给 自 足 的封 建社会逐 渐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建 社会 , 中华 民 族 日益 陷 人 苦难 的 深 渊 , 人 民更 是处 在 水 深火 热 之 中。无 数 的仁人 志士逐渐认识 到 , 要解 决 中国救 亡图 存、 民族振兴 的任务 , 只有 向西方的先进资本主义 国家
要, 也是 马克思主义理论 的 内在要 求, 是 现 实、 理论和文化 的三维 向度 的统一。马克 思主 义 中国化是人 民群 众根 据现 实的需
要 和社会 的发展作 出的正确 选择 , 不 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具有历史发展 的必然性 。
关键 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 马克思主 义 中国化历 史发展 必然性 ; 三维向度
甲午海 战之后 , 帝国主义掀 起了瓜 分中国的狂潮 , 中国面临着 亡国灭种 的危 险。新兴 的知识分 子逐 渐认 识到 , 中国 的落 后不仅 在器 物层 面 , 更深 入 到制度层 面。 以康有 为 、 梁启超为代 表 的资产 阶级改 良派 , 企 图在不从 根本上改变 封建君 主专制政体 的前提下 , 进 行 资产阶级 改 良运 动。康 有为提 出“ 泯 中西之界限 , 化 新 旧之 门户 ” , ……梁 启超 提 出 “ 淬厉 其所 本 有而 新 之” “ 采补其所本无 而新之” 。 … 虽然戊戌变 法最后 以失败告终 , 但它让 中国的先进的知识分子意识到 , 自 上而下 的改 良运动不 能改变 中 国的落后 面貌 , 也 不能 实现 中国的强 国梦 。 以孙 中山为代 表 的资产 阶级 革命 派 , 在“ 三 民主 义” 思 想的指导下 , 以推 翻清 政府 的专 制统治 , 建立资 产阶级共 和 国为 目标 , 在全 国各地不 断发起 了革命 运 动 。辛亥 革命推 翻了 中国几 千多年 的封 建帝制 , 使 民 主共 和深 入人心 , 名义上宣 布 了资产 阶级共和 国的成 立, 但并没有实现 中华 民族 的真正独立和人 民的解放 , 中国还是一个半殖 民地半 封建社 会的 国家 。 从鸦 片战争到辛亥 革命 , 中 国的先 进分子从 学习 西方 的器物到制度 , 不但没有 使 中国走 向独立 、 富强 , 却最终完全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 。这使知识分子 认识到 , 只有改造 中国的文化 , 实现 国民人格的改造和 重铸 , 才能实现 国家 自由 、 独 立 。以陈独秀 、 李 大钊为 代表 的新兴知识分 子 以西方 资产 阶级 的“ 民主” 和“ 科 学” 为思想武器发动 了一场新文化运动 , 批判 中国的封 建文化 。新文化运动为各种思想进入 中国提供 的适宜 土壤 , 在客观 上为马克思 主义在 中国的传播提供 了有 力条件 。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 梁启超 的欧洲之行 , 使他认识到 “ 科学不是万能 的” 。他著作 的发表使坚持 全盘西化 的知识分子开始怀疑西方资本主义 的制度 。 那么 中国到底该怎样走 向独立 、 富强呢? 正在 中国先进分子处在迷茫 的阶段 和中国向何处
试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及其历史必然性
……………………………………………………………最新资料推荐…………………………………………………试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及其历史必然性,科学内涵,历史进程和重大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及其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是在八一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之后,特别是井冈山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被迫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红军节节败退,中国革命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候,在遵义会议清算了左倾机会主义、教条主义等错误路线,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和肯定成为历史的必然。
历史必然性:(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结果;(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内在要求;(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实践的客观需要;(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中国共产党保持先进性、实现党的历史使命的客观需要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使马克思主义“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
①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②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的基础上,以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
[摘要]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成功运用并得到长足的发展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实质上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时代特征、人民需要相结合。
国情基础、时代背景、人民利益,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成果具有科学性的客观依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只有与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才能推动中国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才能在中国迸发出旺盛的生命力。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必要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反复证明,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植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现实土壤之中,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与基本国情、时代特征及人民群众生动实践的结合点,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才能使之迸发出无限生机与活力,对实践产生巨大的指导作用。
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问题,一定要把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与中国特殊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关系到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命运和出路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如果以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为标志,至今已有158年了。
马克思主义于德国产生后,就把解放全人类、在全世界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和崇高使命。
而要实现这样的伟大理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就必须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这样马克思主义就必然要走出德国。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世界各国的民族化过程。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关系到中国社会的命运和出路旧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经济和文化都十分落后。
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革命,必然遇到许多特殊的复杂问题,靠套用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和照搬外国经验,不可能解决这些问题。
要真正运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必须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和时代条件,寻找适合中国实际的道路,制定正确的方略。
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
选择马克思主义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郁鑫座位号:12中国的近代史,是中国人民屈辱的血泪史,也是中华民族抗击帝国主义侵略的抗争史。
在能人志士不断的想方设法救亡图存,却又不断地失败中,最终,是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拯救了危在旦夕的近代中国。
那么,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到底有何必然性呢?其一,近代中国所面临的现实以及中国人的“双重超越”理想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
近代以来,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是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理想。
面对落后的实际,变法,无论大变还是小变,成了中国人的主旋律。
当时,中国可参考的模式只有欧美资本主义。
但是,中国的志士仁人们很快就意识到资本主义同样面临着许多弊病,因此中国不仅要克服传统中的顽疾,还要超越资本主义。
只有完成“双重超越”,才能赶上世界的步伐。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其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不可谓不深刻、不透彻。
尽管其尚未在实践的基础上取得成功,但是在理念领域它又描绘了一个“大同世界”。
这个“大同”的理念迎合了中国人的口味儿,也使得它较其它资产阶级式的救国模式更容易为国人所接受。
其二,马克思主义的内在逻辑与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相类似。
在中西文化比较领域,这一个命题基本上已被学界认同,即西方文化是主客二分的,而中国文化则是浑然一体的。
随着现代化的到来,西方的“主客二分”思维模式受到了内在的挑战。
反思的结果就是从“主客二分”到“主客不分”的转变,克尔凯克尔、尼采、柏格森等人的思想就是这种转变的产物。
马克思运用科学的归纳方法来考察人类历史,从而发现了历史的规律,沟通了主客之间的鸿沟,真正凸现了人的主体意义,为人的自我实现找到了科学的道路。
这种模式与中国传统中的“知行合一”极其类似,而其现实性(表现为合科学性和规律性)和中国的“重现世”的思维模式则不谋而合。
所以,在极其紧迫的年代里,中国人迫不及待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其三,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契机。
浅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及历史意义
辉煌成就。 三 、马 克 思 主 义 理 论 中国 化 的 历 史 性 意 义
一
( 一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 中国化的不蹲发展 是对其 理论与 实践 的进 步 深 化 和 发 展
、
从1 8 4 o年鸦片战争 到 1 9 4 9年新 中国的建立 ,中国近代 史是一部屈 辱史 ,更是一部奋 斗探 索史。从洋务 运动到戊 戌变法 ,再 到辛亥 革命 , 历史证明了封建地 主阶级 的改革 。资产阶级的改 良与革命都不 能拯救 中 国人民于水火之中。1 9 1 5 年新文化运动以后 ,马克思主义传 人中国 , 之 后在其指导下 ,中国人民的希望 之星—— 中国共产党诞 生了。中国共产 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新 民主主义革命 。夺取 了政权 ,并通 过社会 主义 建设 ,最终建立了真正意义上 的人 民当家作主 的社会主义 国家 。从此 , 中国人 民站起来了 。历史证明 ,马克思主义是 中国革命 和社 会主义建设 不断取得成功的 “ 指向标 ” 。 ( 三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化是现 实发展 的需要 邓小平 同志指 出,我们要发展社会主义 ,而且是有 中国特色 的社会 主义就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 ,只有与我们 现实和 国情相 结合 的马克思 主义才是 真正意义上 的马克思主义。从小平同志 的话语 中,我 们 能够明白 ,马克思 主义不能仅仅作为理论来学习 ,更要与现代 化建设 结合。中国百年近现代历史郑重 的告诉我们 ,我们只有把 马克思主义与 中国 的具体国情联系起来 , 我们 才能取得革 命和建设 的伟 大胜 利 ;“ 本 本主义” 、“ 教条 主义 ” 都将 以失 败而告 终。 以史 为鉴 ,当代 的社 会主 义建设也必须将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国情相结合 ,才 门科学 的理论 ,需要与时俱进 。如何才能 让马克思 主 义有效服务于我们 的现实 ,这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 。有效 推进马克思 主义 中国化关键在 于我们 如何 认识 、理解 和应 用理论 。毛泽 东 曾提 出 “ 以我们正在做 的事情为 中心” 。江泽民同志继承发展了这一思想 ,在党 的十 五大上提 出 “ 一个 中心 、三个着 眼于” ,继 续深化 和发展 马克思 主 义 。江泽 民同志论述 迎接 党的 十六大 的思 想理 论准 备工作 时 指 出,要 “ 以实 际问题为 中心研究马克思主义 ” 。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指导着 中国的 建设 、发展;反过来 ,我们 的实践也在不 断发展着马克思 主义。 ( 二 )马 克思主 义中国化对 于中国的 未来之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 义 伟大的苏联社 会主义革命导师列宁指 出: “ 没有革命 的理论 ,就不 会有 革命 的运动。 ” ∞ 俄 国十月革命为 中国送来 了马克思主义 ,在其影响 下 中国共产党于 1 9 2 1 年 成立 ,从此 开始 了它的伟大 实践 历程 。通 过新 民主主义革命 ,新 中国于 1 9 4 9年 成立 ,揭开 了社会 主义现 代化建 设 的 新过程。1 9 7 8 年 十一届 三中全会 开启 了改革 开放 的伟大历程 ,三 十年的 改革开放我们取得 了重大成就 ,国民经济总值连年翻番 ,人 民生活水平 的不断提升 ,中华 民族 的民族 形象 的不断 上升 ,所 以的成就都 证明 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适应 了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历程 。历 史 的实践证 明了我们 的社会主义发展离不开马克思主义 ,没有马克思 主 义 中国化 的深入 、发展 ,我们就会走弯路 ,甚至迷失方 向。坚持马 克思 主义 的指导 ,对 于中国当下和未来 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 三)马克思主 义理论 的中国化对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江泽 民在 “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中指出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 级 的先进代 表 , 党 的先进 性建设 必须提 现与时俱 进 、实事求 是 的精 神 , 坚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 位。胡 锦涛指 出 :“ 我们党 在八十 多年 的奋斗 历程 中积累的一条 根本 经验 ,就是要不 断根据发展变化着 的实际情 况和 时代条件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 实际相结合 ,不断开 拓党和人 民事业前进的道路。 ” 马克思主义理论 与时俱进 ,非一 成不变 , 合格的中国共产党就必须坚持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马克思 主义理论 的 中国化发展事关我们党能否真正代表人 民、成为人民 的公仆 ,能否切实 的带领中国社会走 向强大 、走向富强 ,因此 ,积极地推进马 克思主义理 论 中国化 的发展事关我党先进性建设的未来发展。 马克思 主义 中国化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 的过程 ,同时也是我们 不 断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过程 ,同时也是我们不断创新 的过 程 ;马克思 主 义理论 的中国化 的历史亦是 中国共产党人 的探索史 。不 管是在过 去,今 天, 还是未来我们 的社会 主义建设都 不能脱 离马克 思主义理 论的指 导 ; 我们党 的现代化建设与发展也不 能脱离 马克思 主义理论 的指导 。矢 志不 渝 的坚持 马克主义理论 的指导地 位 ,积极 主动地推进 马克思主义理论 在 中国的继续 发展 ,是我们 总结 历史 、针对 现实和 面向未来 的必然选 择 。 ( 作者 单位 :中共重庆市委 党校 )
试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学习中心:学号:姓名:专业层次:专升本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本质要求,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客观需要,是与中国的民族文化相契合的必然过程,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客观需要。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必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的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结合和应用中创新出新理论,使之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中国的民族特点和民族形式,用以指导中国的实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果,必然产生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本质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政治范畴、文化范畴和历史范畴,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被近代以后的中国社会和民族所接受,把带有西方文化印迹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开创伟大事业并不断推向前进,绝不是偶然的,是一个历史的选择,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首先,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正如恩格斯曾经指出:“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
”[1]马克思主义不是在书斋里制造出来的某种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随着社会实践不断发展的理论,它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
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 [2]马克思主义只有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发挥它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影响力,就在于它是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的,并在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中运用和发展。
只有不断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
所以我们应该以科学的、发展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用来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其次,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实践的理论学说。
马克思主义的生机和活力就在于它的实践性。
它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以改变现实世界的实践为目的。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特点,是它形成和发展的唯一源泉,并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必然性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必然性(从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社会实际问题的必然需要分析)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使产生于欧洲的马克思主义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来一番变化,使它具有中国的民族特点和民族形式,成为中国人民特有的科学理论。
这种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既是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又完全是中国的东西。
在内容上,它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实际问题,揭示中国革命、革命与改革发展的客观规律,并把中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所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加以科学总结和概括,使之上升为理论,成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从而以中国特有的独创性的内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
在形式上,它把马克思主义从欧洲的形式和语言,变成中国的民族形式和语言,深入浅出地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理论和政策。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实践的客观需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社会实际问题的必然需要。
在一个半殖民统治半封建社会的广大国度里如何进行革命并最终夺取政权,这是一个经典作家没有面对过的问题;同样,在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中,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怎样进行国家的工业化、现代化建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为中国社会发展中需要解决的一个新课题。
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并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科学理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同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中国共产党保持先进性、实现党的历史使命的客观需要。
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突出的表现,就是它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政党,它有着最先进的思想武器,它是一个非常重视理论指导并勇于进行理论创新的党。
总之,无论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运动发展的需要,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内在要求,抑或是中国的具体实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的保持,都要求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且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和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和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结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在于: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要求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具体来说包括两方面。
一是把马克思主义同本国的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仅仅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它必须随时随地以具体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同一定历史阶段的历史任务、一定国家和民族的具体情况相结合。
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取得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
二是使马克思主义同本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取得具体的民族形式。
马克思主义只有与各个民族的具体特点相结合,与其传统文化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在这个国家扎根并真正发挥自己改造世界的功能。
二、中国当时救亡图存的历史任务的急迫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契机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近代先进的中国人挽救民族危亡,其结果均以失败而告终。
一次次惨痛的失败和教训,使中国人民在付出巨大代价的同时,又追求着救国救民的真理,理论的需求也更加迫切。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犹如茫茫大海上的一盏明灯,为中国的革命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
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只有搞社会主义才能救得了中国。
马克思主义是作为一种新的具有超前意识和内涵的文化,而被中国先进分子所选择和接受的。
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上的契合。
马克思主义作为普遍真理,它是整个人类文明的结晶,是世界性的理论,它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进步要素具有价值契合点和学理上的相似性,这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获得了文化根据,使得这个域外的理论迅速传入中国,并与本土文化相融合,适应了中国社会变迁的巨大精神需求,在中国社会进程中发挥出强劲的精神动力、理论旗帜与思想解放作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客观必然性:
(1)它具有其历史依据,即是对中国历史教训的总结。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事业在中国的开创与不断推进,绝不是偶然的,它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结果。
1)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获得成功,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面貌,并将长期影响中国的前途和命运。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同历史阶段都与当时的中国国情相结合,引导中国人民走出困境,并取得发展壮大。
2)为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柱。
马克思主义让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希望,所以我们坚信在马克思主义的引领下,团结一致,为实现共产主义不断奋斗。
(2)它具有现实依据,即是中国现实问题解决的客观需要。
21世纪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时期,特别是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
因而,始终坚持与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成文一件历史重任。
(3)它具有理论依据,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的需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他们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不同实践,大胆突破和扬弃了其中的某些具体论断而形成的新的历史性飞跃,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创造性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
为什么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摘要:随着五四运动的浪潮,马克思主义传入了中国,从此它成为了无数爱国人士救亡图存的思想武器,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九十多年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也出现了不少失误。
时至今日,我们该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必然的?它的必然性何在?本文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概念入手,继而从四个角度论证了为什么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关键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事求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改革开放必然性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人类迈入了新阶段,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工人阶级政党的思想武器。
随着五四运动的浪潮,马克思主义传入了中国,从此它成为了无数爱国人士救亡图存的思想武器。
28年艰苦奋斗的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在改革开放的今天,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们能否走好下面的路全在于我们能否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党的十七大以来,党中央不断号召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
要想明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就必须知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概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两个部分,一是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是中国化。
“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含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2]具体来说就是两个部分,一是用理论指导实践,另一个就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发展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五四运动以来,特别是共产党诞生以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每一次胜利都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果,建国以来特别是新时期以来,我们党所取得成就无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摘要】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的强在思想武器,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造的行动指南,是中国共产党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事业在中国的开创与不断推进,决不是偶然的,它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然性中图分类号: BO-0文献标识码: A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的强在思想武器,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造的行动指南,是中国共产党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必须坚持,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归于失败。
但是,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具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事业在中国的开创与不断推进,决不是偶然的,它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结果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一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社会制度腐败,经济文化落后,国弱民穷。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中华民族也因此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进行国家的工业化、现代化建设,实现国国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这两大历史任务相互关联,前者为后者扫清障碍,开辟道路,创造必要前提;后者是前者的奋斗目标和必然结果。
为了完成这两大历史任务,为了救国救民,中国人历经千辛万苦,进行了前赴后继的英勇斗争。
然而,“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即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于1919年的五四运动的前夜,共计70多年中,中国人没有什么思想武器可以抗御帝国主义。
旧的顽固的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打了败仗了,抵不住,宣告破产了。
毛概期末考试大题锦集
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和科学内涵?简述邓小平理论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有那些理论成果,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常考题)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1、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P2-3)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3、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已形成具有中国特性、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三、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关键在于:1)深刻认识和掌握马克思主义。
认识、掌握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是掌握它的精神实质,运用它的基本原理和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分析具体问题。
(2)深刻认识和掌握中国实际:首先要认识中国国情,最重要的是认识对中国革命和建设有重大影响的一切有利和不利的因素,特别是认识中国社会的性质和发展阶段,认识社会主要矛盾和它的变化。
其次,要认识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与实践的经验。
再次,要认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传统文化,并把上述几种实际联系起来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飞跃?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中,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第一,二者的区别①形成时期不同:毛泽东思想形成于革命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于改革开放时期。
浅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浅谈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 的必然 性和重要性
施 辰 烨
(武汉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 学院 ,湖北 武汉 437200)
【摘 要 】从抗 日战争 中 “马克 思主 义 中国化”命题 的提 出;诠释 了马克思主 义 中国化就是 中国把 马克思主 义基本 原理 和 中国 国情 、历 史、文化结合起 来 ,从而得 出适合 中国国情 的社会主 义革命 和建设道路 。 以 “三 个代表 ”重要思想 为成果 , 构建 出中国特 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 系,确定 了马克 思主 义中国化 的重要性 。
一 、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命题 的提 出 “马克思 主义 中国化 ”这 一科学命题 最先提 出始于抗 日 战争时期 ,在 1938年 10月 14日 中共六届六 中全会 上 ,毛 泽东所作 的政治报告 《论新 阶段 》中 明确提 出了 “使 马克思 主义在 中国具 体化 ,使之在 其 每一个 表现 中带 着必 须有 的 中国的特性 ,即是说 ,按 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 ,成 为全党 亟待 了解并亟须解 决的问题 ”。1956年 9月 ,毛泽 东同参加 党的第八次全 国代表大会 的拉丁美洲一些共产党 的代 表谈话 时 ,指出 了我们党在抗 日战争时期才真正提 出了 “马克思主 义中 国化 ”的科学命题 ,才 “真正找到 了把 马克思 列宁主义 的普遍真理和 中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 的道路 ”。
马克思主 义是科学 的世 界观和方法论 ,是指导无产 阶级 革命 不断走 向胜利 的理论体 系 ,马克思主义理论 的引导着伟 大的中国革命 ,因为 “没有革命 的理论 ,就没有革命 的运动 ”, 但 是 ,任何 国家都有 自己的历史特点和 民族特色 ,如果不考 虑到 中国革命 的历 史特点和 民族特色 ,马克思 主义再 怎么科 学也会无济于事 ,故 而马克思主义只有不断与 中国的革命 实 际相结 合 即实 现 中国化 ,并且转化 为 中国化 的马 克思主义 , 才能正确指导 中国的革 命实践 ,这不断为 中国的革命实 践所 证实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邓小平指出:“我们要坚信马克思主义,但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只有结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所需要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
”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这样一种真正的马克思主义。
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指中国共产党人在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独具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含义及历史必然性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含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含义到底是什么?多数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同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走自己的道路,形成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新理论,使起源于欧洲的马克思主义,变为扎根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含义总结为“两化”:其一,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民族的文化物质、思维模式、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结合起来,使之民族化;其二,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中国社会的具体实践,使之操作化、行为化。
前者是前提和基础,后者是延伸和目的。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
首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结果。
中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就一直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历经反封、反帝、反军阀、反官僚等各阶段,经历近半个世纪,就在中国陷入迷惘之际,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发生了。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中国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中国的面目就起了变化”。
然而、中国人民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一崭新的思想武器,并不意味着就能够解决中国革命所面临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中国的革命者不可能在马列原着中找到有关中国革命一系列基本问题的具体方案,而只能以马克思主
义为指导,以中国实际问题为中心,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符合中国实际的理论。
其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在l9世纪40年代创立的科学理论体系。
它阐明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揭示了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和其特殊的运动规律,指出了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趋势。
然而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条,而是方法。
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影响力,就在于它是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是在各国的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中运用和发展着的。
马克思主义只有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发挥其指导作用。
再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具体实际的客观需要。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始终要坚持的原则。
中国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的基本国情,就是不同阶段中国的最大的实际。
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正是为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中国的实际,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并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科学理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最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实现党的历史使命的客观需要。
党在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
然而,要看一个政党是否先进,“主要应看它的理论和纲领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不是代表社会生产力的正确方向,是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必须放在推动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中去考察,放到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奋斗中去考察,归根到底就是要看党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作用。
而保持党的先进性的一个首要条件,就是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
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生的基本标志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从而走上了社会主义的道路,并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在这场革命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长期革命实践中所创立的一系列独特的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指导思想,这就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
2、邓小平理论的创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发展
任何伟大的思想和科学理论,都是特定时代条件的产物。
1979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又开始了一场伟大的革命。
在这场革命中,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国内外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在改革开放的崭新实践中,逐步走出了一条在中国这样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从而创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就是党的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所概括的邓小平理论。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当人类社会步入2l世纪的门槛,中国共产党已跨过80年风雨历程,我国已经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家,发展成为进入小康社会、初步实现工业化并向现代化目标大步迈进的社会主义国家。
“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将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站在新世纪的至高点上,准确把握时代脉博和历史进程,以思想理论上的成熟和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审时度势,明确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也是我国新世纪全面发展的战略部署和行动指南。
首先,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阐明了改革开放深刻的历史根据。
生产力标准是马克思主义揭示社会历史现象的最根本的标准。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所进行的革命事业,归根到底是为了解放生产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今天的改革开放,也是为了解放生产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主义的本质就在于解放生产力,所以只有解放生产力,才能促进社会主义的不断完善与发展,离开生产力,抽象地争论姓“资”、姓“社”问题是没有意义的,只会阻碍改革的进行。
其次,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指明如何在思想文化上沿着正确的方向建设精神文明,保证改革开放有正确的方向。
先进文化要和先进的生产力相适应,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文化从本质上讲是最先进的,它的核心和主导是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就是当今中国先进文化的灵魂。
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是体现时代精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与时俱进的文化,它的健康发展和不断丰富,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再次,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从根本目的上指明了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
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表。
中国共产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就是和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观点,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一条根本路线。
今天的改革开放就是为了使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得到根本群众的改善和提高。
所以,在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时候,不要忘记了群众,要关心群众的生活、群众的利益,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只有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得到群众的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三、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
1、要始终反对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
在以往的思想发展过程中,教条主义的本本主义泛滥,主要是由于缺乏现代的历史视野,对中国的发展阶段没有正确的估计,从而导致中国化定位的偏差。
要解决中国化研究中的问题与分歧,必须走向“现代化”,反对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
2、坚持走创新之路
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
进行理论创新,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勇于追求真理和探索真理的革命精神。
从中国实际出发去发展马克思主义。
三次历史性飞跃的实践证明,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定要确立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方法。
看我们是否真正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键看是否能运用它来解决中国面临的实际问题,推进党的事业发展。
解决的问题越多,就运用得越好。
坚持马克思主义,要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进程中来落实,要用实践的效果来检验。
只有自觉地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我们才能对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做出创造性地思考,得出具有说服力的结论。
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