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育技术标准
中国网络教育技术标准(CELTS)体系介绍
清华大学 郑莉
CELTS系列标准培训 2006.1
内容目录
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的发展 标准体系介绍 标准化相关工作介绍
2
CELTS系列标准培训 2006.1
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的发展
2001年1月成立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化 委员会 2002年4月改名为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 标准委员会 2002年12月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 成为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教育 技术分技术委员会 目前已建立五大类28个标准研制项目,其 中2004年提交第一批10个国家标准报批稿
3
CELTS系列标准培训 2006.1
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体系
教育管理相关标准 指 导 性 标 准 本 地 化/ 行 业 化 规 范
教学资 源相关 标准
学习者 相关 标准
教学环境相关标准
4
CELTS系列标准培训 2006.1
指导类标准
通用规范 体系架构与参考模型规范 (CELTS-1,CD2.0) 术语规范 (CELTS-2,CD2.0) 基于规则的XML绑定技术 (CELTS-4 CD2.0) 标准本地化与例化应用规范 (CELTS-25,CD1.0)
20
专用规范
LMS的JavaScript绑定规范 (CELTS-44,NP)
CELTS系列标准培训 2006.1
平台与媒体标准引用组谱规范
(CELTS-17)
描述了学习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过程中所涉 及的相关技术标准,提供规范化的标准引 用集。 目的:
针对学习系统可能所处的操作环境(比浏览器 平台、工作站平台等)提供几套不同的标准引 用集。
9
CELTS系列标准培训 2006.1
网络教育与在线培训资源建设规范
网络教育与在线培训资源建设规范第一章网络教育与在线培训概述 (2)1.1 网络教育的定义与发展 (2)1.2 在线培训的特点与优势 (3)第二章资源建设总体要求 (3)2.1 资源建设的目标与任务 (3)2.1.1 目标 (3)2.1.2 任务 (3)2.2 资源建设的基本原则 (4)2.2.1 遵循教育规律 (4)2.2.2 坚持标准化建设 (4)2.2.3 注重质量保障 (4)2.2.4 促进共建共享 (4)2.2.5 适应技术发展 (4)2.2.6 注重可持续发展 (4)第三章资源分类与标准 (4)3.1 资源分类体系 (4)3.1.1 分类原则 (4)3.1.2 分类维度 (5)3.1.3 分类体系结构 (5)3.2 资源建设标准 (5)3.2.1 内容标准 (5)3.2.2 技术标准 (5)3.2.3 质量标准 (6)第四章教学内容设计 (6)4.1 教学内容的规划与设计 (6)4.2 教学内容的更新与维护 (6)第五章平台建设与运维 (7)5.1 平台架构设计 (7)5.1.1 设计原则 (7)5.1.2 架构设计 (7)5.2 平台运维管理 (8)5.2.1 运维团队建设 (8)5.2.2 运维管理制度 (8)5.2.3 运维工具与技术 (8)第六章教学资源制作 (8)6.1 教学资源的制作流程 (8)6.2 教学资源的质量要求 (9)第七章互动交流与评价 (10)7.1 互动交流的设计与实施 (10)7.1.1 设计原则 (10)7.1.2 实施步骤 (10)7.2 学生评价与反馈 (10)7.2.1 评价原则 (11)7.2.2 反馈方式 (11)7.2.3 反馈处理 (11)第八章安全与隐私保护 (11)8.1 信息安全策略 (11)8.1.1 信息安全总体要求 (11)8.1.2 信息安全防护措施 (12)8.2 用户隐私保护 (12)8.2.1 用户隐私保护原则 (12)8.2.2 用户隐私保护措施 (12)第九章资源评价与改进 (13)9.1 资源评价方法 (13)9.1.1 引言 (13)9.1.2 评价指标体系 (13)9.1.3 评价方法 (13)9.2 资源改进措施 (13)9.2.1 引言 (13)9.2.2 内容优化 (14)9.2.3 形式改进 (14)9.2.4 教学效果提升 (14)9.2.5 更新与维护 (14)第十章政策与法规 (14)10.1 政策法规概述 (14)10.1.1 定义与范畴 (14)10.1.2 目的与意义 (15)10.1.3 政策法规体系 (15)10.2 政策法规的执行与监督 (15)10.2.1 执行主体 (15)10.2.2 执行措施 (15)10.2.3 监督机制 (15)10.2.4 改进与完善 (15)第一章网络教育与在线培训概述1.1 网络教育的定义与发展网络教育,又称远程教育,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利用数字化教育资源,实现教育信息传递和共享的一种教育形式。
中国网络教育技术标准体系架构和体系
中国网络教育技术标准体系架构和体系框架研究Architecture and System of ChineseE-educational Technology Standard张屹* 闫寒冰** 祝智庭***华中师范大学教科院**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网络中心*E-mail:zhangyilyj@**E-mail:yhb1225@ ZTZHU@为了保障网上学习资源共享和系统的互操作性,必须重视我国网络教育技术标准(CELTS)的研究与开发工作。
本文介绍了CELTS体系架构的研究背景、意义和内容,以及CELTS体系架构的开发过程。
详细分析了CELTS体系架构的五个细化层:学习者和环境交互、有关学习者的设计特征、系统构件、受益者的观点、可操作的构件和互操作性,并讨论了由七个要素构成的CELTS体系框架:总标准、教学资源相关标准、学习者相关标准、教学环境相关标准、教育服务质量相关标准、本地化标准、跟踪研究课题相关标准。
关键词:网络教育教育技术标准体系架构体系框架1 引言世界各国在发展网络化教育时深刻认识到,基于Internet的现代远程教育,具有地域广泛、技术复杂、文化多样等特点,使得大量的网上学习资源难以实现共享,不同的教育系统也难以相互沟通。
虽然现行的网络技术已为学习资源在低水平上的自治与共享(例如通过HTTP 和HTML)、学习活动的合作(例如通过各种网上通信工具)提供了基本技术条件,但是允许教学资源在课程知识和教学管理水平进行交换的标准却没有很好地认定,因此妨碍了网上教育资源的大范围共享与交流。
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策略是制订现代网络教育技术标准,用标准化方法保障网上学习资源共享和系统互操作性。
学习资源共享是指一个学习对象可被多个学习系统利用;系统互操作性是指多个系统及组件之间能够交换与使用彼此的信息。
因此国际上有不少企业机构和学术团体致力于网络教育技术标准的研究与开发,并且已经产生了一大批标准化成果。
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教育部
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试行)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二OOO年五月目录关于规范的说明1. 前言*2. 国外研究资源建设标准的现状*1.LOM模型*2.Dublin core *3. 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系统体系结构*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1. 术语定义*1.1媒体素材*1.2题库*1.3案例*1.4课件与网络课件*1.5网络课程*2. 媒体素材*2.1总则*2.2文本素材*2.3 图形(图像)素材* 2.4 音频素材*2.5 视频素材*2.6 动画素材*3. 题库*3.1 理论模型*3.2 试题组织*3.3 试题的分布结构* 3.4 试题质量要求* 3.5 试题的参数标注* 3.6 试题的抽样测试* 3.7 网络题库基本功能*3.8 题库运行环境要求*4. 网络课件库* 4.1体系*4.2 软件的功能要求* 4.3 设计原则*4.4 输入/输出标准* 4.5 运行的平台要求* 4.6 开发的要求*4.7 提交的产品要求*4.8 软件的属性标准*5. 案例库*5.1编写要求*5.2 案例组成*5.3属性标注*6. 文献资料库*6.1入选的文献资料必须符合如下要求之一*6.2属性标注*7. 网络课程*7.1基本要求*7.2 课程教学内容*7.3 课程导航*7.4 教学活动设计*7.5 教学设计原则与开发要求*7.6 基本教学环境设计*7.7 网络课程的属性描述*8. 教学支持系统功能要求*8.1授课系统*8.2 适应性学习系统*8.3 辅导答疑系统*8.4作业发布、批阅系统*8.5 网络题库系统*8.6 远程考试及评价系统*8.7师生交流工具*8.8虚拟实验环境*8.9 远程教学管理系统*8.10 教育科研搜索引擎*8.11 教学资源编辑制作工具及管理系统*8.12 远程教学评价系统*9. 管理系统功能要求*9.1 系统设计原则*9.2 教学资源库的管理*9.3 远程教育的系统管理*10.数据结构说明*10.1结构类型*10.2编码类型*关于规范的说明1. 前言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是充分利用和优化我国教育资源,普及与提高全民素质,降低教育成本与让全民享有充分受教育权利的一次重大工程。
在线教育教学常规基本要求
在线教育教学常规基本要求
- 教学内容必须准确、全面,与课程目标相符,能够满足学生的研究需求。
- 教学材料应具备适宜的难度和丰富的多样性,以促进学生的研究兴趣和主动参与。
- 教学方法应多样化且灵活,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研究惯进行调整,同时充分利用在线教育平台的特点和功能。
- 教学流程应合理安排,课程内容的分配和讲解要有条不紊,确保学生能够逐步建立知识体系和提高研究效果。
- 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互动与合作,鼓励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和团队合作,以增加研究的实效性和趣味性。
- 作业和评估应具备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能够检验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指导。
- 教师要及时回复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反馈,积极跟进学生的研究进展,并提供个性化的研究支持和辅导。
- 教学过程应强调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和信息素养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独立思考。
- 教师应具备科学严谨的专业知识和教育能力,能够有效引导学生研究,解答疑惑,并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建议。
- 在线教育教学应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伦理要求,保障学生的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
以上是在线教育教学常规基本要求,希望以上内容能为您的文档提供一定的帮助。
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咨询。
远程教育课程标准
远程教育课程标准
本文档旨在为远程教育课程制定一套标准,以确保高质量和有
效的远程研究体验。
以下为关键要点:
1. 教学目标
每个远程教育课程应明确设定教学目标,并根据学生的需求和
能力水平设计适当的研究内容和评估方式。
2. 课程结构
远程教育课程应具有清晰的结构,包括模块或单元划分、研究
资源的组织方式和研究进度安排。
课程结构应使学生能够按步骤研究,并便于学生自主管理研究进度。
3. 研究资源
远程教育课程应提供多种多样的研究资源,包括教材、课件、
视频、音频、测验等。
研究资源应符合课程要求,易于访问和使用,并支持不同研究风格和学生的个性化研究需求。
4. 研究互动
远程教育课程应提供各种研究互动机制,包括讨论论坛、在线辅导、实时互动会议等,以促进学生之间和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5. 研究评估
远程教育课程应设计合理的研究评估方式,包括作业、考试、项目等,以便评估学生的学术表现和理解程度。
评估方式应能够准确、公正地衡量学生的研究成果。
6. 技术支持
远程教育课程应提供稳定可靠的技术支持,以解决学生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
技术支持应及时响应,确保学生顺利完成课程。
根据以上标准,制定远程教育课程的教师和机构将能够为学生提供一流的远程学习体验,并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和满意度。
网络课程质量规范
网络课程质量规范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网络课程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越来越多的学习者选择通过网络课程获取知识和技能,网络课程的质量规范变得至关重要。
一个高质量的网络课程不仅能够有效地传授知识,还能够提升学习者的学习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那么,什么样的网络课程才能称得上是高质量的呢?以下是对网络课程质量规范的一些探讨。
一、课程内容1、准确性与权威性课程内容必须准确无误,基于可靠的研究和实践经验。
引用的资料和数据应具有权威性,来源清晰可查。
教师或课程开发者应具备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以确保所传授的内容真实可信。
2、完整性与系统性网络课程应涵盖所涉及主题的核心概念、原理和重要知识点,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各个知识点之间应有清晰的逻辑关系和合理的组织结构,便于学习者理解和掌握。
3、时效性与更新性知识在不断更新和发展,网络课程也应保持与时俱进。
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反映最新的研究成果、行业动态和实践经验,以确保学习者获取到最前沿的信息。
4、适应性与针对性课程内容应根据学习者的背景、需求和学习目标进行定制。
对于不同层次和专业的学习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学习资源,满足他们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明确网络课程应明确阐述教学目标,让学习者清楚地知道通过学习这门课程能够获得什么。
教学目标应具体、可衡量、可实现、相关且有时限,为教学活动和学习评价提供明确的指导。
2、教学方法多样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演示、案例分析、讨论、实践操作等,以适应不同的学习风格和需求。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习者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3、学习活动丰富设计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如在线测试、作业、小组项目、实验等,让学习者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4、学习引导有效为学习者提供清晰的学习路径和导航,引导他们有序地进行学习。
在课程中设置适当的提示、提醒和引导,帮助学习者克服学习困难,保持学习的动力和方向。
教育部网络课程评价标准
网络课程组织结构
《计算机辅助教育研究》网络课程
课程信息
课程学习 研究工具 精选案例 研究课例 资源库 在线测试 协作交流
课程介绍 课程公告
专题内容 学习指导
学习要求 形成性 练习
工具简介 使用说明 应用实例
名词术语 知识点 背景知识 研究工具 研究论文 研究案例 参考文献 专家学者 网址资源 学员习作
六、文档资料
相关文档包括: (1)课程书稿; (2)学习指导用书; (3)课程说明材料; (4)技术文档;
七、主要特色与创新点
(一)在内容体系方面
全新的课程体系,与教育研究方法有机联系,但又自成体 系;
突出计算机在学科教学改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素质 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等当前教育研究热点中的运用;
(14)安全性——学习者不能随意删除或添加数据 (15)规范性——课件中的资源达到《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
设技术规范》要求
(16)界面设计——页面的长度适中 (17)技术文档——资料有相关技术文档资料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网络课程案例
一、《计算机辅助教育研究》(华南师范大学)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 三、《中国法制史》(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四、《日语初级教程》(湖南大学) 五、《大学物理》(东南大学)
50M 200M 600M 600M
1000M 16M 10M
三、可用性
(一)导航
(二)链接
经过十多名研究生、本科生数十 次的测试,暂没发现有死链接。
(三)程序响应
参见具体的演示过程。
(四)定位
学习内容定位快捷,清晰。
(五)帮助 (六)插件
• 本网络课程不需要特殊插件; • Flash动画播放插件,提供下载
iste 教育技术课程标准
iste 教育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目标教育技术是一门以技术为主、教育为辅的综合学科,旨在培养具备教育技术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本课程作为 STEM 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对学生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知识的整合与应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1. 掌握教育技术的概念、原理和方法;2. 了解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3. 培养学生对教育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4.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技术工具与应用实践三个部分。
具体要求如下:1. 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包括教育技术的概念、发展历程、基本原理和方法等,要求学生对教育技术有全面、系统的认识;2. 技术工具:介绍常见的教育技术工具,如多媒体制作软件、虚拟现实技术、云计算平台等,要求学生掌握这些工具的基本操作和应用;3. 应用实践: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教育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4. 综合项目:组织学生开展综合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项目实践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具体如下:1. 课堂讲授:结合多媒体资源,生动形象地讲解教育技术的理论知识和应用方法;2. 案例分析: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育技术的实际应用;3.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学习心得和经验,提高团队协作能力;4. 项目实践:组织学生开展综合项目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和提升能力;5. 线上学习:利用网络平台,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互动交流机会,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
四、课程评价方式与标准本课程的评价方式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两部分。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项目实践等,占总评分的60%;期末考试采用闭卷形式,考查学生对教育技术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的掌握情况,占总评分的40%。
网络教育技术规范
网络教育技术规范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网络教育已经成为教育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广大学习者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学习途径。
然而,要确保网络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一套完善的网络教育技术规范是至关重要的。
网络教育技术规范首先涵盖了硬件设施方面的要求。
稳定、高速的网络连接是网络教育顺利进行的基础。
学习者和教育者都需要具备可靠的网络设备,如路由器、网卡等,以保障数据的流畅传输。
同时,终端设备如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也应当满足一定的性能标准,具备足够的处理能力、内存和存储容量,以支持各种教育软件和多媒体资源的运行和存储。
在软件方面,网络教育平台的设计和功能至关重要。
一个优秀的网络教育平台应当具备用户友好的界面,易于操作和导航。
课程内容的呈现应当清晰、有序,采用合适的字体、颜色和排版,以提高阅读和学习的舒适度。
同时,平台应支持多种多媒体格式,如视频、音频、动画等,以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对于教学资源的制作,也有明确的规范。
教学视频应当具有良好的画质和音质,画面清晰、稳定,声音清晰、无杂音。
教师在录制视频时,应注意语言表达清晰、准确,语速适中,并且要有适当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增强与学习者的互动感。
此外,教学课件的设计要简洁明了,重点突出,避免过多的装饰和复杂的布局,以免分散学习者的注意力。
在网络教育中,数据的安全和隐私保护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教育机构应当采取严格的措施来保护学习者的个人信息,防止数据泄露。
这包括使用加密技术对数据进行传输和存储,建立完善的用户认证和授权机制,限制对敏感信息的访问。
同时,要制定应急预案,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数据安全事件。
网络教育中的互动交流也是技术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时的在线讨论、答疑系统能够及时解决学习者的问题,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
这些系统应当稳定可靠,支持文字、语音、视频等多种交流方式,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
此外,在线作业和考试系统也要具备良好的防作弊功能,保证评估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新一代网络教育平台的关键技术
• 网络虚拟实验是在WEB中创建出一个可视化的三 维环境,其中每一个可视化的三维物体代表一种 实验对象。
• 网络虚拟实验室实现的基础
–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 – 网络技术 – 仪器技术
• 虚拟仪器技术与认知模拟方法的结合
1
一、虚拟实验技术:基本功能
• 和现实中的实际仪器的物理化学特性相 一致;
• 很强的交互能力; • 实时反馈的能力; • 多人合作使用的功能; • 具备一定的智能特性。
2
一、虚拟实验技术:体系结构
• 能处理大量模拟操作数据处理的服务器; • 用于存储模拟数据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以及实验结果数据的数据库系统; • 连接于网络的科学实验仪器及合作工具; • 实验处理软件: 基于专业的仿真软件系
14
四、网络教育协作技术—主要内容
• 协作学习网络连接及控制平台; • 学习者特征测量与分析; • 学习者分组策略; • 学习过程的记录与评价; • 协作绩效评测。
15
Thank you!
16
统。
3
EVLab—虚拟电子线路实验系 统
• 一个基于虚拟空间的三维电 子线路实验环境;
• 自激振荡等几个电路模型; • 学生可以掌握电子线路实验
中常见的仪器操作方法,深 入理解基本实验电路;
• QTVR和VRML相结合的方 法制作。
4
三维骨骼系统-虚拟解剖
“三维骨骼系统”(虚拟 解剖)是高品质的三维解剖软 件。该软件是一种人机对话式 的人体骨骼解剖演示教学程序, 它使使用者熟练掌握骨及骨骼 系统的三维结构、肌肉附着点、 骨连接、人体的骨性标志及人 体中每一块骨的解剖位置。 该软件还包括一个测试章节、 虚拟显微镜(可选择不同的放 大倍数观察骨组织的显微结构) 及对解剖学的介绍章节。 5
网络教育技术标准CELTS
标准化效果
• 系统的标准化 • 开发了大量标准化的资源和系统 • 系统集成实现了模块间数据上的互 操作 • 验证了标准化的效益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及其元数据的基本表示结构
作用:指导练习测试数据的设计,易于不同系统
进行数据交换
支持的CELTS标准
《内容包装CP规范》 CELTS-9:定义学习资
源(主要是课件)的打包格式
作用:规范学习内容进行交换时的数据格式,以
方便交换
支持的CELTS标准
《教育资源建设规范》 CELTS-31:定义
教育资源元数据的数据模型及其应用模式
CELTS体系
学习对象元数据(CELTS-3)
学 习 资 源 类
教育资源建设规范(CELTS-41) 基础教育资源元数据应用规范(CELTS-42)
课程编列(CELTS-8)
内容包装(CELTS-9) 测试互操作(CELTS-10)
内容分级(CELTS-29)
CELTS体系
学习者模型(CELTS-11)
基本概念
• 学习对象 – Learning Object
– 学习对象定义为用于学习、教育或培训的数字或者 非数字的任何实体;通常指其以数字化形式的存在 – 粒度可大可小:一张图片,一段文本或者一门课程
基本概念
• 学习对象 的理解:
– – – – – – 有特定、明确的学习目标 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自包含 构成学习内容的基本单元 从重用的角度来界定学习对象
通用类 标题 语言 描述 关键字 范围 粒度
LOM简介
重要人物与思想 Important people and thoughts 中文 介绍计算机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人物以及思想 思想|thought 重要人物|important people 教育类 计算机发明至今 较小
2023版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IT教学标准
2023版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IT教学标准目标本文档旨在提出2023版义务教育阶段小学IT教学的标准,以确保学生在IT领域获得基本知识和技能,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教学内容1. 计算机基础知识:学生应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硬件和软件,以及常见的操作系统和网络应用。
2. 信息检索与利用:学生应学会使用搜索引擎和其他在线资源获取信息,并能够评估信息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3. 数据处理与分析:学生应学会使用电子表格和图表工具进行数据输入、处理和分析,以解决实际问题。
4. 编程基础:学生应学会基本的编程概念和逻辑思维,能够使用简单的编程语言编写程序。
5. 多媒体创作与编辑:学生应学会使用多媒体工具进行图片、音频和视频的创作和编辑,培养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6. 信息安全与网络素养:学生应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学会保护个人信息和遵守网络使用规范。
教学方法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应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
2. 项目驱动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设计项目和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和合作,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多元评价:除了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教师还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包括作品展示、实际操作和口头报告等形式,全面评估学生的IT能力和综合素养。
教学资源1. 教材和课件:选择符合课程标准的教材和课件,包括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
2. 在线平台:利用互联网资源和在线平台,提供丰富的内容和工具,为学生提供自主的机会。
3. 实验室设备:配置适当的计算机设备、多媒体设备和网络设备,提供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实验的场所和工具。
教师要求1. 专业知识:教师应具备扎实的IT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知识,能够有效地传授知识和指导学生。
2. 创新能力:教师应具备创新思维和创造性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3. 能力:教师应不断和更新IT知识,保持与时俱进,为学生提供最新的教学内容和指导。
网络教育认证规范
网络教育认证规范在当今数字化快速发展的时代,网络教育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为广大学习者提供了便捷、灵活的学习机会。
然而,伴随着网络教育的广泛普及,教育质量的保障和认证规范成为了至关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深入探讨网络教育认证规范的相关内容,旨在为提升网络教育的质量和可信度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网络教育认证规范的重要性网络教育认证规范的建立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首先,它为学习者提供了质量保障。
通过严格的认证标准,学习者能够辨别哪些网络教育课程和机构是值得信赖的,从而避免浪费时间和金钱在低质量的教育资源上。
其次,对于教育机构来说,认证规范有助于提升其声誉和竞争力。
获得认证的机构在市场上更具吸引力,能够吸引更多的学生报考。
此外,规范的认证制度也有利于整个教育行业的健康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二、网络教育认证规范的主要内容1、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网络教育课程应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合理的课程结构和丰富的教学内容。
课程设置应符合学科发展的前沿和实际需求,教学内容应准确、完整、系统,并能够及时更新。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2、师资队伍师资是网络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授课教师应具备相应的学科背景、教学经验和专业资质。
他们需要熟悉网络教学的特点和方法,能够有效地与学生进行在线互动和指导。
此外,教师还应定期接受培训,以提升其网络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3、教学平台与技术支持稳定、高效的教学平台是网络教育顺利开展的基础。
教学平台应具备良好的用户体验,包括清晰的界面设计、流畅的视频播放、便捷的交流互动功能等。
同时,要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服务,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
4、学习评价与考核科学合理的学习评价与考核机制是检验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
评价方式应多样化,包括在线作业、考试、项目实践、小组讨论等。
考核内容应紧密围绕教学目标,注重对学生知识掌握、能力提升和综合素质的全面评价。
四川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标准
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四川省中小学
信息技术教育基本配备标准的通知
各市、州教育局: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精神,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川教基[2001]15号)要求,结合我省信息技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我厅修订了《四川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基本配备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多媒体教室3间,多媒体投影系统不少于6套
适合信息技术教育和学科教学的相应系统软件
适合信息技术教育和学科教学的应用软件及教学光盘
校园网管理中心面积不小于30㎡,品牌服务器不少于3台,完成综合布线,外部信息接口类型为光纤、DDN、ADSL、卫星宽带接收等,接入带宽应满足信息技术教育的需要
实施绿色上网工程
多媒体投影系统不少于3套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城市一般初中
1间计算机网络教室(计算机不少于50台),机房面积按照1.8㎡/座设置。
多媒体计算机不少于5套
多媒体投影系统不少于2套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农村一般初中
1间计算机网络教室(计算机不少于30台),机房面积按照1.8㎡/座设置。
多媒体计算机不少于4套
多媒体投影系统不少于1套
外部信息接口类型为光纤、DDN、ADSL、卫星宽带接收等,接入带宽应满足信息技术教育的需要
实施绿色上网工程
☆接入基础教育专网并共享基础教育资源
*接入教育城域网
实施信息技术上机操作考试
*共享卫星教学资源
县(市、区)级示范性初中
1间计算机网络教室(计算机不少于50台),机房面积按照1.8㎡/座设置。
国家智慧教育标准
国家智慧教育标准一、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标准1、校园网络建设标准:校园网络应覆盖全校范围,提供稳定、高速的网络服务,满足教育教学和管理需求。
2、多媒体教室建设标准:多媒体教室应具备先进的教学设备和网络功能,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
3、数字化实验室建设标准:数字化实验室应具备先进的实验设备和网络功能,提供良好的实验环境。
二、信息化教育资源建设标准1、教学资源库建设标准:教学资源库应包括各种优质的教学资源,如教案、课件、试题等,满足教学需求。
2、数字图书馆建设标准:数字图书馆应提供丰富的图书、期刊等文献资源,满足科研和学习的需求。
3、在线课程建设标准:在线课程应具有完整的课程体系和优质的教学资源,提供在线学习和考试功能。
三、信息化教育技术应用标准1、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标准:应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2、信息技术在管理中的应用标准:应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在管理中的应用,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
3、信息技术在科研中的应用标准:应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在科研中的应用,提高科研水平和效率。
四、信息化教育管理制度建设标准1、信息化教育管理制度建设要求:应建立完善的信息化教育管理制度,包括信息化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教育资源建设、信息化教育技术应用等方面。
2、信息化教育管理制度实施要求:应严格执行信息化教育管理制度,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信息化教育教师培训标准1、信息化教育教师培训内容要求:应包括信息化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教育资源建设、信息化教育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2、信息化教育教师培训方式要求:应采用多种培训方式,如集中培训、在线培训等,以满足不同教师的需求。
3、信息化教育教师培训效果评估要求:应对教师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反馈和改进培训效果。
六、信息化教育评价标准1、信息化教育评价内容要求:应包括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教育资源建设、信息化教育技术应用等方面的评价内容。
中国教育信息化与远程教育技术标准
(2)校园网及其应用
• 70%高等院校的建立校园网; • 中小学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学校55937
所,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学生近3000万 人,拥有计算机204.9万台,近4600所中 学建立了校园网。
(3)人才培养
• 2000年11月教育部已提出了在中小学开 设信息技术选修课的目标和全面实施中 小学“校校通”工程目标。
• 其中有600多万元专门支持远程教育技术 标准化工作。
二、关于教育技术标准化问题的 几点看法
(1)标准化重要意义。 (2)标准化是国家行为 。 (3)标准的推出要有配套的法规保障。 (4)加快技术标准化工作进程,注重人才的培
养。 (5)企业的参与与国际化。
(1)标准化具有的重要意义
• 计算机的世界里与我们人类社会的理解是完 全不同的。
• 在一切交流交换中的数据元标识和定义及其 描述必须有个标准,有了它我们才能创造出更 大的经济效益。
(2)标准化是国家行为
• 2000多年前的秦始皇的“书同文”用强权统 一文字、统一信息传递的媒体就是一成功实例。
• 美国信息标准化是通过系列的政府授权、立 法、公告和法案来实施的。
• 国家行为并不排斥社会力量的努力。
(3)标准的推出要有配套的 法规保障
• 我们的标准化工作,应有完善的行政管 理体系,配套的政策法规,还需要有明 确职责的部门。
• 成立了“远程教育技术标准化委员会” • 科技司信息化处统管信息化的标准工作。
(4)加快技术标准化工作进程, 注重人才的培养
• 只有加快信息技术标准化的进程,才能 使现代远程教育的潜能发挥真正的效益, 实现中国教育跳跃式的发展;
• 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和现代远 程教育工程
• 关于教育技术标准化问题的几点看 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教育技术标准国际考察An International Survey of e-LearningTechnology Standards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网络中心电子邮件:***************.cn一、美国的网络教育技术标准化研究..............................................................- 1 -1. AICC- AGR ........................................................................................................- 1 -2. ADL-SCORM .....................................................................................................- 2 -3. IMS ..................................................................................................................- 2 -4. NCES-SPEEDE/ExPRESS.................................................................................- 3 -5.RSAC/ICRA .....................................................................................................- 4 - 6.其他标准 ......................................................................................................- 4 -二、欧洲的网络教育技术标准化研究..............................................................- 4 -三、有关国际组织的网络教育技术标准化研究..............................................- 5 -1.OCLC-DCMI .......................................................................................................- 5 -2.IEEE-LTCS ..........................................................................................................- 5 -3.ISO-JTC1/SC36。
..............................................................................................- 6 -4.W3C ..................................................................................................................- 6 -5.ASTD .................................................................................................................- 7 -四、我国的网络教育技术标准化研究....................................................................- 7 - 参考资料....................................................................................................................- 9 -[摘要] 网络教育技术标准化是保障学习资源共享和系统互操作的根本措施,因此国际上有不少企业机构和学术团体开展有关网络教育技术标准的研制工作,并且已经产生了一大批标准化成果。
我国的此类标准研究工作也已经开始起步。
本文企图对国际国内有关网络教育技术标准化的研制工作做一全面考察,沿着四条主线进行介绍:首先介绍美国的一些比较成熟的行业标准,接着介绍欧洲正在进行的几个标准化研究项目,然后介绍若干国际组织的标准化开发行动,最后介绍我国正在研究中现代远程教育标准框架。
[关键词] 网络教育技术,现代远程教育,标准化, 学习资源共享,系统互操作,国际考察网络化教育是当今国际国内教育发展新的生长点,也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主流发展方向。
对于网络化教育,国外有多种不同称呼,如e-Learning,Network-Based Education,OnlinE Education, Virtual Education,Web-Based Instruction, Web-Based Learning,CyberEducation 等,它们虽不完成同义,但都与网络运用相关;国内则喜欢用"网络教育"、"网上教育"、"现代远程教育"之类的称呼。
由于网络教育,特别是基于Internet的远程教育,具有地域广泛性、技术复杂性、文化多样性等特点,使得大量的网上学习资源难以实现共享,不同的教育系统也难以互相沟通。
虽然现行的网络技术已为学习资源在低水平上的自治与共享(例如通过HTTP和HTML)、学习活动的合作(例如通过各种网上通信工具)提供了基本技术条件,但是允许教学资源在课程知识和教学管理水平进行交换的标准却没有很好地认定,因此妨碍了网上教育资源的大范围共享与交流。
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制订网络教育技术标准,用标准化办法保障网上学习资源共享和系统互操作。
学习资源共享是指一个学习对象可被多个学习系统利用;系统互操作性是指多个系统及组件之间能够交换与使用彼此的信息。
世界各国在发展网络教育时深刻认识到,学习资源的可共享性和系统的互操作对于教育系统的实用性和经济性具有决定性意义。
因此国际上有不少企业机构和学术团体致力于网络教育技术标准的研究与开发,并且已经产生了一大批标准化成果。
我国也于2000年开始投入人力开展这方面研究工作。
本文对国际、国内有关网络教育技术标准化研究工作的概况做一比较全面介绍。
一、美国的网络教育技术标准化研究美国的网络教育技术标准化研究工作起步最早,并且有几个标准进入了实用阶段。
下面介绍几个比较有影响的标准开发组织及其成果。
1. AICC- AGR美国航空工业计算机辅助训练委员会(AICC: Aviation Industry CBT Committee)早在1993年就提出了CMI(计算机管理教学)互操作指导规范,使得不同开发商提供的局域网课件可以共用数据;1998年又将此规范升级成为适用于基于Web教学的CMI标准。
至今,AICC已经推出了一系列统称为AGR(AICC Guidelines and Recommendations)的技术规范,主要包括:CBT教学平台指南(AGR-002);DOS版数字音频指南(AGR-003);局网版CMI互操作指南(AGR-006);Web版CMI互操作指南(AGR-0010);学生用户导航控制指南(AGR-009)。
2. ADL-SCORM美国国防部于1997年启动了一个称为"高级分布式学习"(ADL:Advanced Distributed Learning)的研究项目,该研究的主要研究成果是提出了一个"可共享课程对象参照模型" (SCORM:Shareable Course Object Reference Model),其目的是为了解决如何使课程能够从一个平台迁移到另一个平台(例如从WebCT到LearningSpace),如何创建可供不同课程共享的可重用构件,以及如何快速又准确地寻找课程素材。
SCORM提出了用一种标准方法来定义和存取关于学习对象的信息,只要遵循这种标准,不同的教学系统之间好比有了一种共同的语言,彼此就可以互相沟通了。
SCORM采取XML作为定义数据及其意义的共同语言,至今已经提出几套规范,主要有:一个课程内容元数据规范,关于如何为课程、内容及媒体素材建立元数据记录。
一个基于XML的课程结构表示规范;一组与运行环境相关的规范,包括API(应用编程接口)规范,内容到LMS之间数据交换模型,以及内容分布规范;3. IMSIMS全球学习联合公司提出的学习技术系统规范, 已经成为一个比较有影响的行业标准。
1996年EDUCOM(美国大学校际交流委员会)设立了一个称为IMS(教学管理系统)的研究项目,后来发展成为非赢利性的IMS全球学习联合公司,专门从事教学系统技术标准制订和推广工作,现在已在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设有分公司。
至今IMS已经推出以下规范:元数据内容(与元数据联接,打包,显示)提问与测试企业文档互换跟踪记录电子商务根据图1所示的学习系统架构,我们就比较容易理解这些规范在信息化教学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图表1 基于IMS的学习系统架构4. NCES-SPEEDE/ExPRESS美国教育部教育统计中心(NCES: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于1988年设立了一个称为"中学后教育电子数据交换标准化"(SPEEDE:Standardization of Postsecondary Education Electronic Data Exchange)和"学生与学校永久电子记录交换" (ExPRESS:Exchange of Permanent Records Electronically for Students and Schools)的研究项目,简称SPEEDE/ExPRESS,结果产生了一套教育电子数据交换标准,并于1992年经美国国家标准研究院批准成为ANSI ASC X12试用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