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各章节总结
微生物学各章节复习重点
绪论与第一章: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它们是一些个体微小(直径<0.1mm),构造简单的低等生物。
微生物的五大共性:⑴体积小、面积大:它是微生物五大共性的基础.⑵吸收多,转化快:⑶生长旺,繁殖快:⑷分布广、种类多:⑸适应强、易变异:微生物学奠基人——巴斯德;细菌学的奠基人——科赫原核微生物:是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有称作核区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
包括真细菌(通常简称细菌)和古生菌两大类群。
细菌:细胞细而短(直径0.5μm,长0.5-5um)、结构简单、细胞壁坚韧、以二等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微生物。
细胞壁功能:1、固定细胞外形2、协助鞭毛运动3、保护细胞免受外力的损伤4、为正常细胞分裂所必需5、阻拦有害物质进入细胞:如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可阻拦分子量超过800的抗生素通过。
6、与细菌的抗原性、致病性和对噬菌体的敏感性密切相关。
细胞壁中的几种特殊成分:v肽聚糖:是真细菌细胞壁中特有的成分。
每一肽聚糖单体由三个部分组成:双糖单位:由N-乙酰葡萄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而成。
四肽尾:是4个氨基酸分子按L型与D型交替方式连接而成。
在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中氨基酸组成有所差异。
肽桥:起着连接前后两个四肽尾分子的桥梁作用。
连接甲肽尾的第四个氨基酸的羧基和乙肽尾第三个氨基酸的氨基。
肽桥的变化甚多,由此形成了肽聚糖的多样性。
v磷壁酸:是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所特有的成分。
是结合在G+细菌细胞壁上的一种酸性多糖,主要成分为甘油磷酸或核糖醇磷酸。
v脂多糖: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所特有的成分。
位于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最外层的一较厚(8-10nm)的类脂多糖类物质,由类脂A、核心多糖和O-特异侧链3部分组成。
革兰氏染色的机理:与细菌细胞壁的化学组成及结构有关。
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种脂类物质含量较高,肽聚糖含量较低。
染色时乙醇溶解了脂类物质,使细胞通透性增加,结晶紫-碘的复合物易被抽出,于是被脱色。
微生物各章节整理
一.绪论:微生物主要特点:1.形态微小。
结构简单。
2.代谢旺盛,繁殖快速。
3.适应性强,易变异。
4.种类繁多,分布广泛。
微生物的六界系统:病毒界,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动物界,植物界。
三域:古菌域,细菌域,真核生物域。
定义:微生物:指肉眼难以看清,需要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一切微小生物(<小于0.1mm)的总称。
中英:微生物(microorganism)微生物学(microbiology)二.原核微生物:1.细菌的基本状态:杆状,球状,螺旋状。
革兰氏染色剂主要过程:细菌涂片—初染(草酸铵结晶紫)—媒染(碘液)—脱色(95%乙醇)—复染(番红)—观察(蓝紫色阳性。
浅红色阴性)定义:2.细菌:是一类结构简单,种类繁多。
主要以二分裂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单细胞原核微生物。
细菌细胞壁的化学组成:肽聚糖,磷壁酸,脂多糖。
3.肽聚糖:是组成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主要化学成分,也称细胞壁,黏肽或黏肽复合物。
4.磷壁酸:是结合在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上面的一种酸性多糖。
5.脂多糖:革兰氏阴性菌较阳性复杂,在肽聚糖外面还有一个膜样的,由磷脂双分子层,脂蛋白与脂多糖组成的外膜,因含脂多糖,也常称为脂多糖层。
6.原生质体:指在等渗溶液中用溶菌酶完全脱去原有细胞壁或者用青霉素抑制细胞壁的合成后,所留的仅有细胞膜包裹着的脆弱细菌。
7.球形体:指在有螯合剂等存在的条件下用溶菌酶部分除去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菌而形成的缺损型细胞。
8.L型细菌:指一种因自发突变而形成的细胞壁缺损的细菌,它的细胞膨大,对渗透压十分敏感。
9.细胞膜:细菌细胞膜是完全包围着细胞的一层很薄的结构,是防止细胞外物质自由进入细胞的屏障,它保证了细胞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便各种生化反应能有序进行,细胞膜一般结构是磷脂双分子层。
细菌细胞膜的功能:(1)渗透屏障功能。
(2)物质运输功能。
(3)参与膜脂,细胞壁各种组份以及糖被等生物的合成(4)参与产能代谢(5)分泌细胞壁和糖被的成分,胞外蛋白以及胞外酶.(6)参与DNA复制与子细菌的分离(7)提供鞭毛的着生位点内膜系统的核糖体。
医学微生物学各章节总结
医学微生物学各章节总结1.微生物的分类与先导说明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微生物的分类方式,包括按形状、血清学分类、生理学分类和分子生物学分类等。
还介绍了微生物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以及微生物学研究的方法和技术。
2.微生物的培养和实验技术这一章节介绍了微生物的培养和实验技术,包括无菌技术、培养基的配制与使用、微生物培养方法和分离纯化技术等。
还介绍了微生物在实验室中的鉴定方法和常用实验技术。
3.细菌的形态和结构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征,包括细菌的形态分类、细菌细胞壁、膜、质体、核酸和其他细胞结构等。
还介绍了不同形态细菌的特点和鉴定方法。
4.细菌的生长和生长控制这一章节介绍了细菌的生长方式、生长曲线和生物量增长的计算方法。
还介绍了控制细菌生长的因素,包括环境因素、营养要求和抗菌物质等。
还介绍了细菌的传代方式和筛选培养方法。
5.真菌的分类和生活方式这一章节介绍了真菌的分类方式,包括按菌丝、孢子和生殖方式分类。
还介绍了真菌的生活方式和菌丝的结构特征,包括菌丝的生长、分枝和传代。
还介绍了真菌在医学中的意义和真菌的鉴定方法。
6.真菌的致病性和防治措施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真菌的致病机制和致病性因素,包括侵入机制和毒素产生等。
还介绍了真菌感染的常见疾病和防治措施,包括抗真菌药物的应用和防治真菌感染的方法。
7.病毒的分类和结构这一章节介绍了病毒的分类方式,包括按核酸、寄主和病原性分类。
还介绍了病毒的结构特征,包括病毒的核酸和壳蛋白等。
还介绍了病毒的复制方式和病毒寄生在细胞内的过程。
8.病毒的致病性和免疫学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病毒的致病性因素,包括侵入机制、复制和增殖等。
还介绍了病毒感染的免疫学反应,包括感染后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
还介绍了病毒感染的诊断方法和病毒疫苗的制备和应用。
9.寄生虫的分类和生活方式这一章节介绍了寄生虫的分类方式,包括原生动物、线虫、节肢动物和扁线虫等。
还介绍了寄生虫的生活方式,包括寄生虫的寄生途径、寄生周期和病原性等。
(完整版)医学微生物学笔记(总结得真的很好),推荐文档
②化学渗透趋势转运系统;③基团转移。
四、影响细菌生长的环境因素(简答)1、营养物质:水、碳源、氮源、无机盐及生长因子为细菌的代谢及生长繁殖提供必需的原料和充足的能量2、酸碱度(pH):多数病原菌最适pH为7.2--7.6,而结核杆菌最适pH值为6.5--6.8,霍乱弧菌最适pH值为8.4--9.2。
3、温度:病原菌最适温度为37度。
4、气体:O2:根据细菌代谢时对氧气的需要与否分四类:①专性需氧菌:具有完善的呼吸酶系统,需要分子氧作为受氢体以完成需氧呼吸,仅能在有氧环境下生长。
②微需氧菌:在低氧压(5%-6%)生长最好。
③兼性厌氧菌:兼有有氧呼吸和无氧发酵两种功能,在有氧、无氧环境中均能生长,但以有氧时生长较好。
大多数病原菌属于此。
④专性厌氧菌:缺乏完善的呼吸酶系统,只能进行无氧发酵,必须在无氧环境中生长。
CO2:对细菌生长也很重要,大部分细菌在代谢中产生的CO2可满足需要,个别细菌初次分离时需人工供给5-10%CO2。
5、渗透压:五、细菌的生长繁殖1、细菌个体的生长繁殖:繁殖方式----细菌以简单的二分裂方式进行无性繁殖。
繁殖速度----繁殖一代所需时间(代时)约20-30min。
但少数细菌代时较长,如结核分枝杆菌代时为18小时。
2、细菌群体的生长繁殖: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衰退期繁殖规律----生长曲线迟缓期:细菌被接种培养基的最初一段时间,主要是适应新环境,同时为分裂繁殖作物质准备,此时细菌体积比较大,含有丰富的酶和中间代谢产物。
对数期:细菌分裂繁殖最快的时期,菌数以几何级数增长,研究细菌的最佳时期。
稳定期:由于营养物质的消耗,代谢产物的堆积,繁殖数与死亡数几乎相等。
活菌数保持稳定。
一些细菌的芽胞、外毒素和抗生素等代谢产物大多在稳定期产生。
衰退期:繁殖变慢,死菌数超过活菌数。
细菌形态发生改变,生理活动趋于停滞。
第三节细菌的新陈代谢和能量转换一、细菌的能量代谢■细菌能量代谢活动中主要涉及ATP形式的化学能。
医学微生物学(图表式总结)
防治原则
★(1)非特异性防治措施:正确处理伤口,清创,扩创,抗生素。(2)特异性预防措施:
基础免疫(百白破三联疫苗)人工自动免疫(注射精制破伤风类毒素,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毒素)人工被动免疫(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3)特异治疗:早期足量用TAT治疗,一般须用10~20万单位。抗生素的使用
荚膜多糖抗原
菌体抗原:C多糖(CRP)、M蛋白(与毒力无关)
抵抗力
所有无芽孢菌中抵抗力最强,耐盐,对碱性染料敏感,易发生耐药性,特别是对青霉素
不耐热、耐干燥,对一般消毒剂、抗生素敏感
有荚膜株耐干燥,抵抗力一般较弱
致病物
(1)表面结构蛋白:SPA等
(2)酶:凝固酶、耐热核酸酶、纤维蛋白溶酶、透明质酸酶、脂酶、触媒
α毒素(卵磷脂酶)分解细胞膜使组织细胞受损,毒素和酶发酵产生大量气体
肉毒毒素作用于外周胆碱能神经,抑制神经肌接头ACh释放,使肌肉弛缓性麻痹
免疫性
破伤风免疫属外毒素免疫,抗毒素发挥中和作用。微量毒素即可致病,不足以引起机体免疫;并且毒素迅速与神经组织牢固结合,不能有效地刺激免疫系统引起免疫应答。有效地获得抗毒素的途径人工免疫。
培养特性
普通培养基:灰白色,S型;液体培养基:浑浊生长
普通培养基:半透明,S型;S.S选择培养基:无色半透明
普通培养基、S.S选择培养基:无色、S型
克氏双糖铁反应
斜面、底层:产气,产酸,H2S(—),动力(+)
斜面不发酵;底层产酸,不产气,H2S(—),动力(—)
斜面不发酵;底层产酸产气(仅伤寒沙门菌产酸不产气),动力(+),H2S(+/—)
风疹:发热、麻疹样出疹、关节痛、血小板降低;先天风疹:先天性心脏病、耳聋、白内障、畸胎、死胎、流产等
医学微生物总结(完整)
微生物学总结(1)第一章:概论1.柯赫法则:(1)病原菌是在患传染病的个体中存在,在健康者则不存在。
(2)病原菌能被分离而得纯培养。
(3)纯培养接种易感染动物,应引发相同疾病。
(4)该病原菌可从患病实验动物中从新分离出来,并可在实验室再次培养并于原始病原菌相同。
2.(1)特殊疾病同一病原体(2)分离出纯培养(3)接种易感动物引起相同疾病(4)从易感动物再分离出原病原体第二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1.按细菌的基本形态分为:1.球形细菌2.杆状细菌3.弯曲形细菌方法:涂片→结晶紫染色→碘液脱色→酒精脱色→复红复染4.(1).革兰阳性菌的胞壁:肽聚糖(peptidoglycan): 层数多,含量高,占细胞壁干重的50-80% 且质地致密。
磷壁酸(teichoic acid)(2). 革兰阴性菌胞壁:肽聚糖:含量只1-3层,占胞壁干重的10-20%左右,侧链之间以肽键直接交联, 形成较疏松的结构。
(*肽聚糖的结构请结合书本插图认真掌握。
)脂蛋白外膜: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 内毒素、热原O-多糖侧链、核心寡聚糖、脂质A(lipid A)外膜蛋白:孔蛋白(Porins)、外膜A蛋白(Omp A)周浆间隙(periplasmic space)5.细菌L型:是指细菌细胞壁缺陷型原生质体(proplast):革兰阳性菌胞壁缺失原生质球(spheroplast):革兰阴性菌肽聚糖缺失6.细菌胞壁结构比较─────────────────────────────细胞壁结构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组成肽聚糖、磷壁酸肽聚糖、外膜、脂蛋白肽聚糖结构肽聚糖,侧链,交联桥肽聚糖, 侧链四肽侧链L-赖氨酸二氨基庚二酸(DPA)交联方式侧链间以肽桥交联侧链间以肽键交联厚度20-80nm 10-15nm层数可达50层仅1-2层含量占胞壁干重50-80% 占胞壁干重5-20%机械强度高差糖类含量约45% 约15%脂类含量约2% 约20%磷壁酸+ -外膜脂蛋白- +脂多糖间周隙溶菌酶作用+ -青霉素作用+ -─────────────────────────────7.细胞膜不含胆固醇是与真核细胞膜的重要差别。
医学微生物学重点知识总结
医学微生物学重点总结总结性重点:1.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有哪些2.引起败血症的细菌有哪些3.革兰氏阳性菌及革兰氏阴性菌总结4.重要的细菌,按照革兰氏染色分类,并列明细菌需要记忆的重点。
6.与口腔相关的厌氧菌:【1】脆弱类【2】放线菌1. 生物的概念:微生物是一类存在于自然界中,体型微小、结构简单、肉眼难见,而需要借助光学乃至电子显微镜放大成千上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3.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总结:绝大多数微生物对人类和动物、植物有益,少数引起人类和动物植物病害。
微生物对人类的益处:1.营养作用:产生人类必须的一些营养物质,如VitK2.生物拮抗:人体正常菌群占据人类表皮和黏膜,使得致病菌难以粘附3.免疫作用:正常菌群的存在是维持人类免疫力的基础4.抗衰老作用:乳酸杆菌等在胃肠道的大量存在与长寿有明显对应性。
**科赫法则:1. 特殊病原菌应在同一疾病中查见,而健康人中不存在2. 该特殊致病菌能被分离培养得到纯种3. 该纯培养物接种至易感动物能产生同样疾病4.人工感染的实验动物中能重新分离出该致病菌纯培养。
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细菌的定义:广义:泛指各类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
狭义:专指其中数量最大、种类最多,具有典型代表性的细菌。
***对细菌的形态观察时机:选择:适宜生长条件下的对数生长期原因:细菌在不利不环境或者衰老时产生形状多形性,亦称衰退型。
1.微生物根据其形态结构组成的差异分为几大类?各有何特点?三类,分别是球菌、杆菌、螺形菌。
补充:【1】肽聚糖组成区别4.L型细菌的特点及医学意义。
【1】由来:当某些因素(如溶菌酶、青霉素等)破坏或抑制了肽聚糖的合成使细菌细胞壁发生部分或完全缺损,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而成为细胞壁缺陷型细菌。
因首先在Lister研究所发现,故称L型细菌。
【2】分类:原生质体:G+菌细胞壁几乎完全缺失,仅剩一层细胞膜原生质球:G-菌因有外膜保护,且胞内渗透压较低,对低渗环境仍有一定抵抗力【2】特性:1.产生因素:青霉素、溶菌酶、胆汁、抗体、补体等2.形态:大小不一,高度多形性,革兰氏染色为阴性3.培养特性:高渗低琼脂培养基,营养要求高,生长缓慢,荷包蛋样菌落4.致病性:引发慢性感染【3】医学意义:1.L型细菌在体内、外均能形成,尤其在使用于细胞壁的药物治疗过程中反复出现,某些L型细菌仍有致病力,可引起尿路感染、骨髓炎、心内膜炎等疾病;2.在进行常规细菌学检查时,L型细菌往往被漏检而造成病原菌感染的漏诊。
(整理)微生物学各章小结
微生物学各章小结第一章:绪论1、微生物:一类形体微小、单细胞或个体较为简单的多细胞,甚至无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统称。
2、微生物的几个基本特性:1体积小、面积大“微米”作为个体大小的度量单位,个体更小的病毒则以“纳米”为度量单位。
个体形态需要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观察。
肉眼可观察到微生物聚集的群体-菌落2微生物的种类多:原核生物:3500种;:病毒:4000种;真菌:9万种;原生动物和藻类:10万种;3在自然界中分布极为广泛4生长旺,繁殖快(单细胞藻类:3~6小时繁殖一代。
酵母:2~4小时繁殖一代。
细菌:0.5~1小时繁殖一代。
)5适应性强,易变异3、微生物学发展简史分几个阶段,其中代表人物是谁?主要做了什么贡献?(一)微生物的利用与发现时间:1676~1861 开创者:安东•列文虎克(Antony Leeuwenhoek )。
特点:自制单式显微镜观察细菌;微生物形态描述。
(二)微生物学及食品微生物学的建立19世纪中期,欧洲工业、农业规模化生产方式已经形成。
当时工农业生产发展中出现的葡萄酒发酵酸败、人畜传染病等与微生物相关的问题急需解决。
法国人巴斯德:彻底否定了“自生说”学说。
免疫学——预防接种。
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其他贡献:巴斯德消毒法等。
德国人柯赫: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术的贡献:a)细菌纯培养方法的建立。
b)设计了各种培养基,实现了在实验室内对各种微生物的培养。
c)蒸汽灭菌。
d)染色观察和显微摄影。
对病原细菌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a)具体证实了炭疽杆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b)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c)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著名的柯赫原则。
(三)近代微生物学的发展微生物学研究工具的不断改进;微生物学和其他生物科学共同发展,互相促进。
4、日常生活中与食品生产、储藏、变质等有关的微生物问题。
P5第二章:微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1、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细胞壁坚韧、以二等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微生物。
《医学微生物学》分章节重点归纳
《医学微生物学》分章节重点归纳《医学微生物学》分章节重点归纳细目定义与分类一、微生物的基本概念1.细菌的形态要点(1)微生物和医学微生物的定义(2)三大类微生物及其特点细菌的三种形态及测量单位(1)细菌基本结构的构成(2)肽聚糖的结构(3)革兰2.细菌的基本结构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细胞壁的结构和医学意义(4)细菌胞二、细菌的形态与结构质内与医学有关的重要结构与意义(1)荚膜及其与细菌致病性的关系(2)鞭毛及其与医3.细菌特殊结构学的关系(3)菌毛的定义、分类及其与医学的关系(4)芽孢及其与医学的关系4.细菌形态与结构的革兰氏染色的步骤、结果判定和医学意义检查法1.细菌生长繁殖的条(1)细菌生长繁殖的基本条件与方式(2)根据对氧需件求进行细菌分类三、细菌的生理2.细菌的分解和合成(1)细菌生化反应的原理代谢(2)由细菌产生并与医学有关的主要合成代谢产物3.细菌的人工培养(1)培养基的概念(2)细菌在液体和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3)细菌人工培养在医学中的应用1.基本概念消毒、灭菌、无菌、抑菌和防腐的概念(1)热力灭菌法的种类及其应用(2)射线灭菌法的原四、消毒与灭菌2.物理灭菌法理和应用3.化学消毒灭菌法常用化学消毒剂的种类、浓度和应用1.噬菌体的生物学性噬菌体的概念、形态、化学组成及主要应用状五、噬菌体2.毒性噬菌体和温和(1)毒性噬菌体的概念噬菌体(2)温和噬菌体的概念及其与细菌遗传物质转移的关系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1.细菌遗传与变异的细菌遗传物质的种类物质基础六、细菌的遗传与变异2.细菌遗传与变异的(1)转化、接合、转导、溶原性转换的概念(2)耐药机制质粒及其与耐药性的关系1.正常菌群与机会性(1)正常菌群、机会性致病菌、菌群失调、菌群失调症致病菌的概念(2)机会性致病菌的致病条件2.医院感染(1)医院感染的来源(2)医院感染的控制七、细菌的感染3.细菌的致病性(1)细菌的毒力(2)细菌内、外毒素的主要区别与免疫(1)固有免疫(非特异性免疫)的组成(2)吞噬细胞4.宿主的非特异性免吞噬作用的后果(3)胞外菌感染、胞内菌感染及外毒素疫力致病的免疫特点(1)细菌感染的来源(2)菌血症、毒血症、败血症、5.感染的发生与发展脓毒血症的概念1.细菌学诊断(1)标本的采集原则(2)检验程序八、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2.血清学诊断常用的血清学诊断方法1 单元3.人工主动免疫和人(1)适应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的获得方式(2)人工工被动免疫免疫的概念和常用的免疫制剂(1)形态、染色和分类(2)致病物质的种类和所致疾1.葡萄球菌属病(3)致病性葡萄球菌的鉴别要点(1)形态、染色和分类(2)致病物质的种类和所致疾2.链球菌属九、病原性球菌病(3)链球菌溶血素和临床检测的关系3.肺炎链球菌(1)形态和染色(2)主要致病物质与所致疾病(1)生物学性状(2)主要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3)标4.脑膜炎奈瑟氏菌本采集和分离鉴定5.淋病奈瑟氏菌(1)形态、染色、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2)防治原则1.肠道杆菌的共同特(1)形态、染色和结构(2)生化反应的特点征十、肠道杆菌(1)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的种类(2)肠出血型大肠埃2.埃希氏菌属希氏菌的血清型及所致疾病(3)大肠埃希氏菌在卫生细菌学检查中的应用(1)种类、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2)标本采集、分离3.志贺氏菌属培养与鉴定十、肠道杆菌(1)主要致病菌种类、致病物质、所致疾病(2)肠热4.沙门氏菌属症的标本采集及分离鉴定(3)肥达氏试验和结果判断1.霍乱孤菌(1)生物学性状(2)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十一、孤菌属2.副溶血性弧菌所致疾病(1)破伤风梭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物质、所致疾病和1.厌氧芽孢梭菌防治原则(2)产气荚膜梭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物质、十二、厌氧性杆所致疾病、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3)肉毒梭菌形态、菌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2.无芽孢厌氧菌致病条件、感染特征及所致疾病种类十三、棒状杆菌(1)形态、染色、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2)微生物学白喉棒状杆菌属检查和防治原则(1)形态、染色、培养特性和抵抗力(2)结核分枝杆十四、分枝杆菌1.结核分枝杆菌菌感染的免疫特点(3)结核菌素试验的原理、结果判断属和应用(4)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2.麻风分枝杆菌形态、染色和致病性放线菌属和奴卡氏十五、放线菌属和奴卡主要致病性放线菌及其致病性菌属氏菌属十六、动物源性1.布鲁氏菌属形态、染色、种类和所致疾病2.耶尔森氏菌属鼠疫杆菌的形态、染色、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细菌3.炭疽芽孢杆菌形态、染色、抵抗力、所致疾病和防治原则1.流感嗜血杆菌形态、染色、培养特性及所致疾病2.百日咳鲍特氏菌形态、染色、所致疾病和防治原则十七、其他细菌3.幽门螺杆菌形态、染色、培养特点及所致疾病4.军团菌传播途径及其所致疾病5.铜绿假单胞菌形态、染色、色素及所致疾病6.弯曲菌属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及其防治原则枝原体的概念、培养特性及其与细菌L型的区别十八、枝原体(支原体)1.生物学性状2.主要病原性枝原体(1)肺炎枝原体所致疾病(2)溶脲脲原体所致疾病1.生物学性状概念、形态、染色及其培养特性十九、立克次氏体2.主要病原性立克次普氏立克次氏体、斑疹伤寒立克次氏体、恙虫病立克次体氏体和伯氏考克斯氏体(Q热柯克斯体)的传染源、传播媒介和所致疾病1.生物学性状概念、形态、染色及培养特性二十、衣原体2.主要病原性衣原体(1)沙眼衣原体的亚种和所致疾病(2)肺炎衣原体所致疾病1.钩端螺旋体形态、染色、培养特性、所致疾病和防治原则二十一、螺旋体2.密螺旋体梅毒螺旋体的形态、染色、所致疾病及其防治原则3.疏螺旋体伯氏疏螺旋体的形态、染色及所致疾病1.概述真菌及其分类、形态与结构、培养特性及致病性(1)皮肤癣真菌常见的种类和致病性(2)白假丝酵母二十二、真菌2.主要病原性真菌菌(白念珠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和微生物学检查(3)新生(型)隐球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和微生物学检查二十三、病毒的1.病毒的形态病毒体的概念和测量单位2.病毒的结构和化学(1)病毒的结构和对称性(2)病毒的化学组成与功能组成基本性状3.病毒的增殖病毒增殖的过程4.理化因素对病毒的(1)物理因素(2)化学因素影响二十四、病毒的1.病毒的传播方式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2.病毒的感染类型慢性感染、潜伏感染和慢发病毒感染(1)病毒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2)病毒感染的免疫3.致病机制感染和免疫病理作用(1)抗病毒感染的免疫(2)干扰素的概念、抗病毒机4.病毒的感染与免疫制及应用(3)中和抗体的概念及作用机制1.病毒感染的检查方(1)标本的采集和送检(2)病毒分离培养方法(3)病法毒感染的血清学诊断方法二十五、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和防治原则2.病毒感染的防治原人工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及其常用制剂则(1)人流感病毒及禽流感病毒生物学性状和变异医学1.正黏病毒教育网搜集整理(2)致病性和免疫性(1)麻疹病毒的致病性、免疫性和防治原则(2)腮腺2.副黏病毒二十六、呼吸道病毒炎病毒的致病性(1)冠状病毒生物学性状(2)SARS冠状病毒致病性及3.冠状病毒防治原则4.其他病毒(1)腺病毒的生物学性状和致病性(2)风疹病毒的致轮状病毒的形态、致病性(1)生物学性状(2)致病性与免疫性(3)微生物学检1.甲型肝炎病毒查和预防措施(1)生物学性状(2)致病性与免疫性(3)微生物学检2.乙型肝炎病毒查和预防措施二十八、肝炎病毒(1)生物学性状(2)致病性与免疫性(3)微生物学检3.丙型肝炎病毒查和预防原则4.丁型肝炎病毒生物学特点和致病性5.戊型肝炎病毒(1)生物学性状(2)致病性(3)微生物学检查1.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传播途径、致病性、免疫性和防治原则二十九、虫媒病毒毒2.登革病毒致病性形态、结构、培养特性、主要型别、流行环节、致病性三十、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及免疫性1.单纯疱疹病毒致病性2.水痘一带状疱疹病致病性三十一、疱疹病毒毒3.巨细胞病毒致病性4.EB病毒致病性三十二、逆转录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形态、结构、复制和变异(2)传染源和传播途径、感染过程和致病机制(3)微生物学检查(4)防治原则1.狂犬病病毒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和防治原则三十三、其他病毒致病性2.人乳头瘤病毒三十四、亚病毒朊粒(1)生物学性状(2)致病性1.概述2.脊髓灰质炎病毒二十七、肠道病毒3.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4.急性胃肠炎病毒病性和防治原则人类肠道病毒的种类和共性型别、致病性、免疫性和防治原则致病性扩展阅读:医学微生物学《分章节重点归纳》绪论、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定义: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形体微小、数(1)微生物和医学微生物的量繁多、肉眼看不见,需借助于光学显微定义:绝大多数微生物对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上千倍才能人类和动植物是有益和必观察到的低等生物体。
医学微生物学(第六版)各章提要
医学微生物学(第六版)细菌学总论(9学时)绪论(0.5学时)P1一、微生物(Microorganism)(一)定义:微生物是一群形体非常微小、结构简单、肉眼不能直接看见的微小生物。
它们体积微小、结构简单,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放大上千倍,或电子显微镜放大几万倍才能看到。
微生物虽然微小,但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且繁殖迅速,适应环境能力强,因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
(二)种类:微生物按细胞结构特点不同,分为三种类型1、非细胞型(acellular)微生物:无典型的细胞结构,体积非常微小,能通过除菌滤器,结构中仅有核酸和蛋白质,缺乏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病毒为其代表。
近来又发现结构中没有核酸只有蛋白质构成的朊粒。
2、原核细胞型(Prokaryote)微生物:具有细胞的基本结构,但细胞的分化程度较低,仅有原始的核质,无核膜、核仁,胞浆内缺乏完善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包括两菌、四体,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
3、真核细胞型(eukaryote)微生物:有完整的细胞结构,细胞核的分化程度高,有核膜核仁,胞浆内有完整的细胞器,具有这些细胞结构特点的称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如真菌。
自然界中的微生物,种类多,繁殖快,数量大,而且分布极其广泛,土壤、水、空气中都有,甚至在人和动植物体表以及人和动物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都有微生物存在。
但绝大多数微生物对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存是无害、甚至是必须的,只有部分微生物能引起人和动物患病,这些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称为病原微生物,是医学微生物学研究的对象。
二、微生物学发展史(自学)三、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学科。
研究范畴:1、研究各种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即形态、结构、生命活动规律,遗传变异性;2、病原微生物与机体的相互关系,包括:微生物的致病性,如何致病机体的免疫性,如何防病3、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的原理及方法。
课程内容:细菌学总论9学时细菌学各论9学时病毒及其他微生物18学时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2.5学时)P5-16细菌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具有相对恒定的形态结构,了解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不仅有助于鉴别细菌,诊断疾病,而且对研究细菌的致病性和免疫性也有重要意义。
医学微生物学各章节复习要点和试题练习
医学微生物学各章节复习要点和试题练习第一章微生物基本概念【考纲要求】1.微生物的定义。
2.三大类微生物及其特点。
【考点纵览】1.微生物定义。
2.微生物按其结构组成等,可分3大类:非细胞型微生物、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历年考题点津】1.不属于原核细胞型的微生物是A.螺旋体 B.放线菌 C.衣原体D.真菌 E.立克次体答案:D第二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考纲要求】1.细菌的三种形态及测量单位。
2.细菌基本结构的构成。
3.肽聚糖的结构。
4.革兰阳性菌和荫性菌细胞壁的结构和医学意义。
5.细菌胞质内与医学有关的重要结构与意义。
6.荚膜及其与细菌致病性的关系。
7.鞭毛及其与医学的关系。
8.菌毛的分类及其与医学的关系。
9.芽孢及其与医学的关系。
10.革兰染色的步骤、结果判定和医学意义。
【考点纵览】1.细菌以微米为测量单位。
2.细菌按基本形态分三种:球菌、杆菌和螺形菌。
3.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浆和核质。
4.不同细菌细胞壁组成及结构不同主要成分为肽聚糖。
革兰阳性菌的肽聚糖由聚糖骨架四肤侧链和甘氨酸五肽交联桥三部分组成,革兰阳性菌肽聚糖仅由聚糖骨架和四肽侧链两部分织成。
除此之外革兰阳性菌有磷壁酸,革兰荫性菌有脂蛋白,脂质双层和脂多糖。
5.革兰阳性菌和革兰荫性菌细胞壁的区别。
6.不同抗生素作用机制。
7.质粒的概念和特点。
8.芽孢、荚膜、鞭毛和菌毛的概念功能和与细菌致病性的关系。
9.最常用的革兰染色的方法和医学意义。
【历年考题点津】1.细菌细胞壁特有的成分是A.肽聚糖B.外膜C.脂蛋白D.脂多糖E.类脂A答案:A2.细菌芽胞最显著的特性是A.抗吞噬性B.具有毒素活性C.耐热性D.粘附性E.侵袭性答案:C3.细菌“核质以外的遗传物质”是指A.mRNAB.核蛋白体C.质粒D.异染颗粒E.性菌毛答案:C(4~6题共用备选答案)A.中介体B.包涵体C.吞噬体D.线粒体E.异染颗粒4.与细菌的呼吸作用有关的结构是答案:A5.可用于鉴别细菌的结构是答案:E6.在病毒的增殖过程中,可出现的结构是答案:B第三章细菌的生理【考纲要求】1.细菌生长繁殖的基本条件与方式。
医学微生物学知识点归纳细菌学总论及肠杆菌属
医学微生物学 medical microbiology:主要研究与人类疾病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基本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检测方法,机体抗感染免疫,以及相关感染性疾病的防治措施。
细菌学 总论部分第一章 细菌的生物学性状细菌是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广义范畴的细菌是各类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狭义范围则专指数量最大、种类最多、具有典型结构的细菌。
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一、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细菌的测量单位:微米μm细菌按照其外形可分为球菌、杆菌、螺形菌三大类。
球菌:呈球形或近似球形,直径约1μm 。
根据菌体分裂时的平面和菌体间排列方式的不同,分为: 双球菌 eg 脑膜炎奈瑟菌 链球菌 eg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四联球菌 eg 四联加夫基菌 八叠球菌 eg 藤黄八叠球菌杆菌 双歧杆菌、球杆菌、链杆菌、分支杆菌 螺形菌 弧菌、螺菌、螺杆菌上述均为细菌在适宜条件下表现出的典型形态,当细菌衰老或环境中存在不利于细菌生长的因素(如抗菌药物过高的盐分等)时,细菌可出现对中不规则的多形性,称为衰退型。
二、细菌细胞的结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特殊结构:荚膜、菌毛、鞭毛、芽孢 (一)细菌的基本结构1.细胞壁 cell wall 位于细菌细胞最外层,紧贴在细胞膜外,是无色透明,坚韧而有弹性的膜状结构。
用革兰染色法可将细菌分为革兰阳性菌G +和革兰阴性菌G- 细胞壁的化学组成 细菌结构细胞壁的功能①维持细菌固有外形②保护细菌抵抗低渗环境③参与菌体内外物质交换④菌体表面带有多种抗原分子,可诱发机体的免疫应答⑤某些成分与细菌致病性相关细菌细胞壁缺陷型即细菌L型细菌细胞壁肽聚糖的结构受到理化或者生物因素的直接破坏或合成被抑制后,在普通环境中不能生存,但在高渗环境下仍能存活的细胞壁缺陷型细菌。
革兰染色阴性。
G+菌肽聚糖结构受损,细胞壁几乎完全缺失,原生质仅被一层细胞膜包绕,称为原生质体G-菌肽聚糖结构受损,其细胞膜外还有外膜保护,称为原生质球2.细胞膜cell membrane 位于细胞壁内侧,为紧密包绕着细胞质的半渗透性薄膜,占细胞干重10%-30%,结构与真核细胞基本相同,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不含胆固醇。
《医学微生物学》分章节重点归纳
《医学微生物学》分章节重点归纳医学微生物学是研究与医学相关的微生物的科学,主要涉及病原微生物、微生物病和微生物学方法等内容。
以下是对医学微生物学的分章节重点归纳。
第一章:概论本章主要介绍医学微生物学的概念、历史背景、研究方法以及与医学微生物学相关的其他学科的关系。
重点内容包括病原微生物与人类疾病的关系,微生物学方法的发展以及医学微生物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第二章:原核微生物学本章主要介绍细菌和古菌两类原核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命周期、生理代谢以及病原性。
重点内容包括细菌的分类与鉴定、细菌的培养方法、细菌对人体的感染机制以及细菌引起的典型疾病。
第三章:真菌学本章主要介绍真菌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生理代谢以及病原性。
重点内容包括真菌感染的分类、真菌的培养方法、真菌引起的典型疾病以及抗真菌药物的应用。
第四章:病毒学本章主要介绍病毒的结构、生命周期以及病原性。
重点内容包括病毒的分类、病毒的培养方法、病毒感染的机制以及病毒引起的典型疾病。
此外,还包括病毒感染的免疫学和病毒疫苗的研制等内容。
第五章:寄生虫学本章主要介绍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生活史以及病原性。
重点内容包括寄生虫的分类、寄生虫的诊断方法、寄生虫引起的典型疾病以及抗寄生虫药物的应用。
第六章:微生物感染的防控本章主要介绍微生物感染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以及监测和控制方法。
重点内容包括医院感染的防控策略、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以及医院环境的消毒方法。
此外,还包括医学微生物学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应用以及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第七章:微生物学检验与诊断本章主要介绍微生物学检验与诊断的方法,包括病原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感染性疾病的实验室诊断以及微生物耐药性检测。
重点内容包括细菌培养与鉴定的方法、快速诊断方法(如PCR技术和免疫学检测等)以及耐药性检测的方法。
第八章:免疫学与微生物感染本章主要介绍免疫系统的基本原理、免疫学方法以及免疫系统与微生物感染之间的相互作用。
微生物学章节件
➢1865年 李斯特 外科消毒术
➢1909年 Ehrilich 用化学制剂控制梅毒
➢1929年 弗来明 发觉青霉素
➢1944年 Wakesman 土壤放线菌中找到了链霉素
微生物学章节件
《微生物学》
第10页
罗伯特·胡克显微镜
微生物学章节件
《微生物学》
第11页
微生物学章节件
列文虎克显微镜
《微生物学》
微生物学章节件
微生物学章节件
第1页
《微生物学》
绪论
刘雅婷
微生物学章节件
《微生物学》
第2页
《微生物学》: 绪论
一、什么是微生物 二、微生物学发展 三、微生物学研究主要意义 四、学习本课程主要参考书
微生物学章节件
《微生物学》
第3页
一、什么是微生物
(一)什么是微生物
微生物 (Microorganism)通常 是描述一切不借助显微镜 用肉眼看不见微小生物, 包含病毒、细菌、真菌、 原生动物、和一些藻类。
微生物学章节件
《微生物学》
第23页
❖污水处理
高效微生物污水处理技术,其方法是经过化学或辐照方 法筛选出无毒、无致病性、“能吃持水”高效微生物(HEM)、 然后投放到污水处理现场,使污水得到净化。该技术可用于 处理城市污水、酿造废水、屠宰废水等各种可生物降解污水。 安全可靠、操作简单,处理效率比传统方法提升50%以上, 投资及运行费用降低20-30%,尤其适合经费短缺中小城市、 乡村及厂矿使用,并可用于改造老污水处理设施,使之重新 取得新生。
群个体形态、群体特征,包含繁殖方式。-
--第一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
微生物生理学: 微生物营养机制、
能量代谢,在自然界元素尤其是植物营养
医学微生物学笔记(总结得真的很好)
医学微生物学总结得跟教材一样的哦真的省了不少力气微生物: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
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1.微生物的分类:3、病原微生物:少数具有致病性,能引起人类、植物病害的微生物。
机会致病性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只有在特定情况下导致疾病的微生物。
4,郭霍法则:①特殊的病原菌应在同一种疾病中查见,在健康人中不存在;②该特殊病原菌能被分离培养得纯种;③该纯培养物接种至易感动物,能产生同样病症;④自人工感染的实验动物体内能重新分离得到该病原菌纯培养。
5、免疫学:㈠主动免疫;㈡被动免疫。
第一篇细菌学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第一节细菌的大小与形态1、观察细菌常采用光学显微镜,一般以微米为单位。
2、按细菌外形可分为:①球菌(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②杆菌(链杆菌、棒状杆菌、球杆菌、分枝杆菌、双歧杆菌)③螺形菌(弧菌、螺菌、螺杆菌)第二节细菌的结构1、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胞2、革兰阳性菌(G+):显紫色;革兰阴性菌(G-):显红色。
3、细胞壁结构革兰阳性菌G+革兰阴性菌G-肽聚糖组成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构成坚韧三维立体结构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构成疏松二维平面网络结构肽聚糖厚度20~80nm10~15nm肽聚糖层数可达50层仅1~2层肽聚糖含量占胞壁干重50~80%仅占胞壁干重5~20%磷壁酸有无外膜无有4、G-菌的外膜{脂蛋白、脂多糖(LPS)→【脂质A,核心多糖,特异多糖】、脂质双层、}脂多糖(LPS):即G-菌的内毒素。
LPS是G-菌的重要致病物质,使白细胞增多,直至休克死亡;另一方面,LPS也可增强机体非特异性抵抗力,并有抗肿瘤等有益作用。
①脂质A:内毒素的毒性和生物学活性的主要成分,无种属特异性,不同细菌的脂质A骨架基本一致,故不同细菌产生的内毒素的毒性作用均相似。
医学微生物学各章节总结
医学微生物学微生物: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
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1.微生物的分类:种类细胞结构核酸特点代表非细胞型微物无典型细胞结构构DNA或RNA,两者不同时存在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增值病毒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无核膜、核仁,仅有核糖体DNA和RNA 古生菌、细菌(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和放线菌)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很高,有核膜核仁,细胞器完整DNA和RNA 真菌3、病原微生物:少数具有致病性,能引起人类、植物病害的微生物。
机会致病性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只有在特定情况下导致疾病的微生物。
4,郭霍法则:①特殊的病原菌应在同一种疾病中查见,在健康人中不存在;②该特殊病原菌能被分离培养得纯种;③该纯培养物接种至易感动物,能产生同样病症;④自人工感染的实验动物体内能重新分离得到该病原菌纯培养。
郭霍法则的特殊情况5、免疫学:㈠主动免疫;㈡被动免疫。
第一篇细菌学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第一节细菌的大小与形态1、观察细菌常采用光学显微镜,一般以微米为单位。
2、按细菌外形可分为:①球菌(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②杆菌(链杆菌、棒状杆菌、球杆菌、分枝杆菌、双歧杆菌)③螺形菌(弧菌、螺菌、螺杆菌)第二节细菌的结构1、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胞(填空)2、革兰阳性菌(G+):显紫色;革兰阴性菌(G-):显红色。
3、细胞壁结构革兰阳性菌G+革兰阴性菌G-肽聚糖组成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填空)构成坚韧三维立体结构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构成疏松二维平面网络结构肽聚糖厚度20~80nm 10~15nm肽聚糖层数可达50层仅1~2层肽聚糖含量占胞壁干重50~80% 仅占胞壁干重5~20%磷壁酸有无外膜无有溶菌酶能切断糖苷键之间的连接,破坏聚糖骨架,青霉素和头孢菌素能抑制五肽交联桥的连接。
医学微生物各章知识点总结
医学微生物各章知识点总结一、病原微生物1.细菌细菌是病原微生物中最常见的一类,它们可以引起多种疾病,如肺炎、结核病、痢疾、伤寒、炭疽病等。
细菌的形态多样,有的是球形,有的是杆状,有的是螺旋形。
细菌的繁殖速度很快,有的细菌每20分钟就能繁殖一代。
细菌的临床诊断主要依靠细菌的培养和鉴定。
2.病毒病毒是一种不能单独存在的微生物,它们需要寄生在宿主细胞中才能生存和繁殖。
病毒可以引起各种不同的传染病,如流感、水痘、麻疹、艾滋病等。
病毒病的诊断主要依靠病毒抗体的检测以及病毒的培养和鉴定。
3.真菌真菌是一种寄生在人体表面和体内的微生物,它们可以引起各种真菌性感染病,如白癜风、念珠菌病、肉芽肿病等。
真菌病的诊断主要依靠真菌的培养和鉴定。
4.寄生虫寄生虫是一种能在人体内寄生的微生物,它们可以引起各种寄生虫病,如疟疾、血吸虫病、包虫病等。
寄生虫病的诊断主要依靠寄生虫的病原体检测。
二、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途径1.飞沫传播飞沫传播是指病原微生物随着病人呼吸道分泌物喷射到空气中,再被别人吸入,传播给健康人。
这种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传染病,如流感、麻疹等。
2.接触传播接触传播是指病原微生物通过皮肤接触传播给别人。
这种传播途径主要是皮肤传染病,如疱疹、生殖器疱疹、麻风等。
3.消化道传播消化道传播是指病原微生物通过口腔进入到消化道内传播给别人。
这种传播途径主要是肠道传染病,如肠炎、腹泻等。
4.血液传播血液传播是指病原微生物通过血液传播给别人。
这种传播途径主要是血液传染病,如乙型肝炎、艾滋病等。
5.垂直传播垂直传播是指病原微生物通过母婴传播给新生儿。
这种传播途径主要是母婴传染病,如梅毒、艾滋病等。
6.气溶胶传播气溶胶传播是指病原微生物通过空气悬浮粒子传播给别人。
这种传播途径主要是气溶胶传染病,如结核病、麻风等。
三、感染的机制1.侵入侵入是指病原微生物通过口鼻、视觉器官或肌肤等进入到人体内。
其途径有三种: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和皮肤感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微生物学微生物: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
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病原微生物:少数具有致病性,能引起人类、植物病害的微生物。
机会致病性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只有在特定情况下导致疾病的微生物。
4,郭霍法则:①特殊的病原菌应在同一种疾病中查见,在健康人中不存在;②该特殊病原菌能被分离培养得纯种;③该纯培养物接种至易感动物,能产生同样病症;④自人工感染的实验动物体内能重新分离得到该5第一篇 细菌学第一章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第一节 细菌的大小与形态1、观察细菌常采用光学显微镜,一般以微米为单位。
2、按细菌外形可分为:①球菌(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 ②杆菌(链杆菌、棒状杆菌、球杆菌、分枝杆菌、双歧杆菌) ③螺形菌(弧菌、螺菌、螺杆菌)第二节 细菌的结构1、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胞(填空)2、革兰阳性菌(G+):显紫色;革兰阴性菌(G-):显红色。
3、细胞壁结构 革兰阳性菌 G+ 革兰阴性菌 G-肽聚糖组成 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填空)构成坚韧三维立体结构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构成疏松二维平面网络结构肽聚糖厚度 20~80nm 10~15nm 肽聚糖层数 可达50层 仅1~2层 肽聚糖含量 占胞壁干重50~80% 仅占胞壁干重5~20% 磷壁酸 有 无 外膜 无 有溶菌酶能切断糖苷键之间的连接,破坏聚糖骨架,青霉素和头孢菌素能抑制五肽交联桥的连接。
4、G-菌的外膜 {脂蛋白、脂多糖(LPS )【脂质A ,核心多糖,特异多糖】、脂质双层、}脂多糖(LPS ):即G-菌的内毒素。
LPS 是G-菌的重要致病物质,使白细胞增多,直至休克死亡;另一方面,LPS 也可增强机体非特异性抵抗力,并有抗肿瘤等有益作用。
①脂质A :内毒素的毒性和生物学活性的主要成分,无种属特异性,不同细菌的脂质A 骨架基本一致,故不同细菌产生的内毒素的毒性作用均相似。
②核心多糖:有属特异性,位于脂质A 的外层。
③特异多糖:即G-菌的菌体抗原(O 抗原),是脂多糖的最外层。
G-菌的外膜是一种有效的屏障结构,使细菌不易受到机体的体液杀菌物质、肠道的胆盐及消化酶等的作用。
G+菌的外模{磷壁酸【壁磷壁酸、膜磷壁酸】、特殊的表面蛋白}5、细胞壁的功能:维持菌体固有的形态,并保护细菌抵抗低渗环境。
6、细菌细胞壁缺陷型(细菌L型):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的直接破坏或合成被抑制,这种细胞壁受损的细菌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者称为细菌细胞壁缺陷型。
原生质体:G+菌细胞壁缺失后,原生质层仅被一层细胞膜包住原生质球:G-菌肽聚糖层受损后尚有外膜保护■细菌L型的诱发因素,如:溶菌酶,青霉素,溶葡萄球菌素,胆汁,抗体,补体等。
溶菌酶:能裂解肽聚糖中N-乙酰葡萄胺和N-乙酰胞壁酸之间的β-1,4糖苷键,破坏聚糖骨架,引起细菌裂解。
青霉素:能与细菌竞争合成肽聚糖过程中所需的转肽酶,抑制四肽侧链上D-丙氨酸与五肽桥间的联结,使细菌不能合成完整的肽聚糖,在一般渗透压环境中科导致细菌死亡。
■细菌L型需在高渗低琼脂含血清的培养基中生长。
多形性、生长繁殖缓慢、荷包蛋样菌落、有些可恢复 G+7、细胞膜:细胞膜的主要功能:①物质转运;②呼吸和分泌;③生物合成;④参与细菌分裂:细菌部分细胞膜内陷、折叠、卷曲形成的囊状物,称为中介体。
8、细胞质:①核糖体:链霉素(与细菌核糖体的30S亚基结合)和红霉素(与细菌核糖体的50S亚基结合)均能干扰其蛋白质合成,从而杀死细菌,但对人体核糖体无害。
②质粒: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为闭合环状的双链DNA③胞质颗粒:贮藏有营养物质。
异染颗粒(也成迂回体,嗜碱性强,用甲基蓝染色时着色较深呈紫色)常见于白喉棒状杆菌。
9、核质:细菌的遗传物质。
10粘液性物质,为多糖或蛋白质的多聚体,用理化方法去除后并不影响菌细胞的生命活动。
①厚度≧0.2微米边界明显的称为荚膜或大荚膜;厚度﹤0、2微米的为微荚膜。
②若粘液物质疏松地附着于菌细胞表面,边界不明显且易被洗脱者成为粘液层。
③大多数细菌的荚膜为多糖,多糖分子组成和构型的多样化使其结构极为复杂,成为血清学分型的基础。
④荚膜对一般碱性染料亲和力低,不易着色。
■荚膜的功能:①抗吞噬作用;②粘附作用;③抗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
⑵鞭毛:包括:单毛菌、双毛菌、丛毛菌、周毛菌鞭毛由基础小体、钩状体、丝状体三部分组成。
■鞭毛的功能:使细菌能在液体中自由游动,速度迅速。
细菌的运动有化学趋向性,常向营养物质处前进,而逃离有害物质。
有些细菌的鞭毛与致病性有关。
⑶菌毛:必须用电子显微镜观察①普通菌毛:与细菌粘附有关。
②性菌毛:仅见于少数G-菌。
具有传递遗传物质作用。
⑷芽胞:细菌的休眠形式,营养缺乏尤其是C、N、P元素不足时,细菌生长繁殖减速,启动芽胞形成的基因。
■细菌的芽胞由内向外依次是:核心、内膜、芽胞壁、皮质、外膜、芽胞壳和押宝外衣。
■芽胞的形成与发芽:芽胞具有完整的核质、酶系统和合成菌体组分的结构,能保存细菌的全部生命必须物质,芽胞形成后细菌即失去繁殖能力。
一个细菌只形成一个芽胞,一个芽胞也只能生成一个菌体。
■芽胞的功能:细菌的芽胞对热力、干燥、辐射、化学消毒剂等理化因素均有强大的抵抗力。
此外,当芽胞成为繁殖体后,能迅速大量繁殖而致病。
第二章细菌的生理第一节细菌的理化性质1、细菌的化学组成:水、无机盐、蛋白质、糖类、脂肪、核酸2、细菌的物理性状:①光学性质;②表面积;细菌的相对表面积大,有利于同外界进行物质交换;③带电现象;④半透性:细菌的细胞膜和细胞壁都有半透性,有利于吸收营养和排除代谢产物;⑤渗透压:细菌所处一般环境相对低渗。
第二节细菌的营养和生长繁殖一、细菌的营养类型1、自养菌:化能自养菌、光能自养菌2、异养菌:腐生菌、寄生菌所有的病原菌都是异养菌,大部分属寄生菌。
二、细菌的营养物质1、水2、碳源3、氮源:作为菌体成分的原料4、无机盐:常用元素(P、S、K、Na、Mg、Ga、Fe)微量元素(Zn、Cu、Mn、钴)各类无机盐的公用:①构成有机化合物,成为菌体的成分;②作为酶的组成成分,维持酶的活性;③参与能量的储存和转运;④调节菌体内外渗透压;⑤某些元素与细菌的生长繁殖和致病作用密切相关。
5、生长因子:生长因子是指,某些细菌细菌生长所必须的但自身又不能合成,必须由外界供给的物质。
三、细菌摄取营养物质的机制1、被动扩散:2、主动转运系统:①依赖于周浆间隙结合蛋白的转运系统;②化学渗透趋势转运系统;③基团转移。
四、影响细菌生长的环境因素(简答)1、营养物质:水、碳源、氮源、无机盐及生长因子为细菌的代谢及生长繁殖提供必需的原料和充足的能量2、酸碱度(pH):多数病原菌最适pH为7.2--7.6,而结核杆菌最适pH值为6.5--6.8,霍乱弧菌最适pH值为8.4--9.2。
3、温度:病原菌最适温度为37度。
4、气体:O2:根据细菌代谢时对氧气的需要与否分四类:(填空)①专性需氧菌:具有完善的呼吸酶系统,需要分子氧作为受氢体以完成需氧呼吸,仅能在有氧环境下生长。
②微需氧菌:在低氧压(5%-6%)生长最好。
③兼性厌氧菌:兼有有氧呼吸和无氧发酵两种功能,在有氧、无氧环境中均能生长,但以有氧时生长较好。
大多数病原菌属于此。
④专性厌氧菌:缺乏完善的呼吸酶系统,只能进行无氧发酵,必须在无氧环境中生长。
CO2:对细菌生长也很重要,大部分细菌在代谢中产生的CO2可满足需要,个别细菌初次分离时需人工供给5-10%CO2。
5、渗透压:五、细菌的生长繁殖1、细菌个体的生长繁殖:繁殖方式----细菌以简单的二分裂方式进行无性繁殖。
繁殖速度----繁殖一代所需时间(代时)约20-30min。
但少数细菌代时较长,如结核分枝杆菌代时为18小时。
2、细菌群体的生长繁殖: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衰退期繁殖规律----生长曲线迟缓期:细菌被接种培养基的最初一段时间,主要是适应新环境,同时为分裂繁殖作物质准备,此时细菌体积比较大,含有丰富的酶和中间代谢产物。
对数期:细菌分裂繁殖最快的时期,菌数以几何级数增长,研究细菌的最佳时期。
稳定期:由于营养物质的消耗,代谢产物的堆积,繁殖数与死亡数几乎相等。
活菌数保持稳定。
一些细菌的芽胞、外毒素和抗生素等代谢产物大多在稳定期产生。
衰退期:繁殖变慢,死菌数超过活菌数。
细菌形态发生改变,生理活动趋于停滞。
第三节细菌的新陈代谢和能量转换一、细菌的能量代谢■细菌能量代谢活动中主要涉及A TP形式的化学能。
细菌的有机物分解或无机物氧化过程中释放的能量通过底物的磷酸化或氧化磷酸化合成ATP。
■生物体能量代谢的基本生化反应是生物氧化,其方式包括:加氧、脱氢和脱电子反应,细菌则以脱氢或氢的传递更为常见。
■发酵:以有机物为受氢体的生物氧化。
呼吸:以无机物为受氢体的生物氧化。
以分子氧为受氢体的是有氧呼吸,以其他无机物为受氢体的是厌氧呼吸。
■病原菌合成细胞组分和获得能量的基质主要为糖类,通过糖的氧化或酵解释放能量,并以高能磷酸键的形式(A TP/ADP)储存能量。
1、EMP途径,又称糖酵解。
大多数细菌共有的基本代谢途径,有些专性厌氧菌产能的唯一途径。
2、磷酸戊糖途径,又称一磷酸己糖途径。
为生物合成提供前提和还原能。
3、需氧呼吸,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进行需氧反应。
4、厌氧呼吸,专性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都能进行厌氧呼吸。
二、细菌的代谢产物㈠分解代谢产物和细菌的生化反应㈡合成代谢产物及其医学上的意义1、热原质(致热源):是细菌合成的一种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
产生热致源的细菌大都为格兰阴性菌,热致源即其细胞壁的脂多糖。
2、毒素及侵袭性酶:①外毒素:多数G+菌和少数G-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释放菌体外的蛋白质;②内毒素:G-菌细胞壁的脂多糖;外毒素毒性强于内毒素。
③侵袭性酶:某些细菌产生的,能损伤机体组织,促使菌体的侵袭和扩散,是细菌重要的致病物质。
3、色素:①水溶性;②脂溶性。
4、抗生素:某些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类能抑制或杀死某些其他微生物或肿瘤细胞的物质。
抗生素大多由放线菌和真菌产生。
5、细菌素:某些菌株产生的一类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
细菌素仅对与产生菌有亲缘关系的细菌有杀伤作用。
6、维生素:第四节细菌的人工培养一、培养基㈠液体培养基㈡固体培养基菌落:单个细菌分裂繁殖成肉眼可见的细菌基团。
1、光滑型菌落2、粗糙型菌落3、粘液型菌落㈢半固体培养基第三章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第一节消毒灭菌的常用术语1、灭菌(disinfection):杀灭生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
2、消毒(sterilization):杀死物体上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并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胞或非病原微生物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