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海燕《经济学基础》课件:第六章第一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洁、管理民主
分析:这五句话20个字,内涵丰富,不仅勾画
出了现代化农村的美好图景,而且提出了解决 “三农”问题的系统思路。
经济学基础
第六章 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
(二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3、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基本内涵和总体思路: 概括为“六用三提高” “六用”是:
①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
②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 ③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 ④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 ⑤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
经济学基础
3
第六章 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
(三)提高和改造第二产业
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是指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依托 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重点地加快 发展信息、生物、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等高新 技术产业。努力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支持开 发重大产业技术,制定重要技术标准,构建自主创 新的技术基础,加快高技术产业从加工装配为主向 自主研发制造延伸。
第六章 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征:
④坚持工业和农业、服务业并举,城市和乡村协调
发展。 我国传统的工业化是工业孤立发展或工业内 部小循环而农业和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的发展模 式,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将工业发展纳入到国民经
济的大循环之中,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出
一条工业和农业、服务业并举,城市和乡村协调
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高端产品比重。
经济学基础
第六章 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
(三)提高和改造第二产业
2
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
振兴装备制造业,为各行各业提供先进技
术装备。要依托重点技术改造和重大工程项目,
通过自主创新、引进技术、合作开发、联合制
造等方式,加快对推动结构升级的关键技术的
开发,提高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水平。
经济学基础
第六章 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
②现代服务业的特点: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
经济学基础
第六章 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
二、统筹城乡发展
(一)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1. 农业的含义
农业:人们利用动植物的生长机能,采取人工 培养和养殖的办法,以取得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
狭义的农业泛指种植业,包括粮食作物和经济 作物。 广义的农业也称“大农业”,除种植业外,还 包括林业、畜牧业、副业和渔业。
金融、保险、地质普查、 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 房地产、旅游、咨询、信 息等
第 三 产 服务 业 部门 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 文教、卫生、广电、体 民素质服务的部门 卫、福利等
为社会公共服务的部门
国家和党政机关、军队和 警察、社会团体等
经济学基础 2、第三产业的地位
第六章 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
是生产社会化程度和社会劳动生产率
经济学基础
第六章 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
第六章
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
第二节 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
经济学基础
第六章 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
一、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1. 工业的含义 工业是指采掘自然物质资源和对各种原 材料进行加工、再加工的社会生产部门。
经济学基础
第六章 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
促进实现农业现代化,增加农民收入; 有助于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提高。
经济学基础
第六章 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
4、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总体要求: 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以
大城市为中心,中等城市为骨干,小城
市和小城镇合理布局。
通过阅读教材辅文了解“中国城镇
化道路的特色”
经济学基础
第六章 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
第六章 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
据预算,我国第三产业的就业比例每提高1个百 分点,就可以多吸纳150多万人就业。
发达国家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在总就业人员中的比重 1995年就达到了65%。
经济学基础
第六章 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
5、发展第三产业的总体要求
按照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的 方向,拓宽领域,扩大规模,优化结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征:
③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同劳动密集型产业相结合。 传统的工业化是机器排斥工人,是由劳动密集 型向资本密集型进而向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逐 步过渡的单向流动的过程。要在大力发展资金技术 密集型产业的同时,发展、改善和提升劳动密集型 产业,促进经济发展同保障劳动者就业有机结合。
经济学基础
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按照统筹城 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 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 发展。
—中共十七大报告
经济学基础
第六章 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
1、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必要性 积极推进城镇化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 程的战略性举措。我们推进的城镇化,是 能够带动农村发展的城镇化;我们要建设
经济学基础
第六章 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
经济学基础
石海燕 黄金双 编制
第六章 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
经济学基础
第六章 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
1、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什么是经济结构?
3、经济结构的主要内容?
经济学基础
第六章 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
导入新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 程中的阶段性目标,保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 标顺利实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第三 步”目标实现的基础。那么,怎样才能促进小 康社会经济健康发展呢?这就是本节要学习的 内容。
工业
按产品在社 会再生产中 的作用
重工业
轻工业
按照劳动对 象的不同
采掘工业
加工工业
经济学基础
第六章 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
2.工业的主导作用:
1
国民经济各个部门进行技术改造的基础
2 3
为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提供能源、动力和原材料 国家财政收入、出口创汇和积累资金的主要来源
4
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的重要手段
不同类型国家及中国第三产业发展情况
在国民生产总值中 的比重( %) 发达国家 中等收入国家 低等收入国家 中国1978 中国2006 67.3 50.0 30.7 23.7 39.5 从业人员在总就业 人员中的比重( %) 68.6 51.2 30.4 12.1 32.2
经济学基础
4、第三产业的作用
⑥用培育新型农民发展农业。
经济学基础 “三提高”是:
第六章 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
①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
水平(“三化”); ②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
业劳动生产率(“三率”);
③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经济学基础
第六章 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
(二)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4、城乡一体化新格局
面协调可持续的工业发展。
经济学基础
wenku.baidu.com
第六章 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
(四)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1、什么是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也叫服务业,就是凭借一 定的物质技术设备,为社会生产和人民 生活提供服务的各个行业的总称。
经济学基础
第六章 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
第三产业包含的范围十分广泛
流通 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 部门 资供销和仓储业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设。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
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
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中共十七大报告
经济学基础
第六章 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要性
概括为“五是”
①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决策;
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
③是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必然要求; ④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 ⑤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坚实基础。
经济学基础
第六章 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 概括为“五句话20个字”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
提高的必然趋势,是现代化经济的一个重 要特征。一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三 产业所占的比重,是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程 度和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经济学基础
第六章 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
3、第三产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第三产业有了较大发展,但仍相
当落后。表现: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 行业之间不协调,专业化和社会化水平低,
力的发展之路。
经济学基础
第六章 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征:
②注重经济发展同资源环境相协调。 传统工业化是以高资源和能源消耗、高 污染、低产出型的粗放型经济,我国必须走 低资源消耗、节能和高产出型的走经济增长
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的新型工
业化道路。
经济学基础
第六章 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
即“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具体要求是:
概括为“五个着力推进”,
①着力推进城乡发展规划一体化、 ②着力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 ③着力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 ④着力推进城乡劳动力就业一体化、 ⑤着力推进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
经济学基础
第六章 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
(三)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1、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必要性
发展的道路。
经济学基础
第六章 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
(三)提高和改造第二产业
1
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
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加快传统产业的技术改
造。紧紧围绕增加品种、改善质量、节能降耗、 防止污染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等,在能源、冶金、 化工、轻纺、机械、建材及建筑行业,有重点地 改造一批骨干企业,提高工艺装备水平。提高自
5
加强国防现代化的重要条件
经济学基础 3、工业的现状:
第六章 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
60年来,我国工业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
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工 业化的目标任重而道远。 总的来说,我国工业大而不强,缺乏自主 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世界知名品牌,消耗高、 污染多的行业和企业所占比重过高。
服务领域狭小,服务水平不高。
经济学基础
第六章 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
86% 85% 71% 70%
70%
(发达国家 平均值)
50%
意 大 利
法 国
美 国
加 拿 大
日 本
据国际权威 机构的分析,20 世纪七八十年代 中期,发达国家 第三产业对经济 发展的推动力为 70%左右。
经济学基础
第六章 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
经济学基础
第六章 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
(二)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内涵 新型工业化:就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
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
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
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
经济学基础
第六章 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征: ①工业化是同信息化等高科技发展紧密结合。 传统的工业化是以机械化和自动化为主要 模式的,而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在传统 工业化的基础上,在再生产的各个环节都体现 更高科技含量,充分体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
的新农村,是城镇化进程中的新农村。
经济学基础
第六章 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
2、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含义: 城镇化是指我国的农村人口、富裕劳
动力和乡镇企业逐渐在空间上聚集而转化
为城镇的经济要素,成为促进经济发展重 要动力的过程。
经济学基础
第六章 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
3、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意义: 有利于解决剩余农村人口的转移;
保障。
经济学基础
第六章 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
(一)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3、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
1
技术装备水平与劳动生产率均比较低,抗灾害能力差 。
2
粮食供给始终处于基本平衡但偏紧的状态 。
3
可耕地少、人口多 。
结论:要牢固树立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的思想不动摇
经济学基础
第六章 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
“农业兴,各行兴;农民富, 国家富;农村安,天下安。”
经济学基础
4
第六章 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
(三)提高和改造第二产业
加快转变工业发展方式
转变工业发展方式的内涵丰富,不仅包含工业
增长方式的转变,即从粗放型增长方式转变为集约 型增长方式,而且包括需求结构、区域结构、经济 质量、经济效益、生态平衡、环境保护、资源利用 等方面的转变,又要求从通常的工业增长转变为全
经济学基础
第六章 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
(一)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种植业
林业 农业
渔业
畜牧业
副业
经济学基础
第六章 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
(一)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2.农业的地位及作用 ①提供可靠的、稳定的生活资料来源; ②是工业等其它生产部门存在和发展的必 要条件; ③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
构,增强功能,规范市场,提高服务
业的比重和水平。
经济学基础
第六章 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
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 —中共十七大报告
经济学基础
第六章 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
6、发展现代服务业
①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途径:
一是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
新服方式改造、提高传统服务业 二是发展旅游、信息、会计、咨询、 法律服务等新兴服务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