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和与主楼连体的裙房抗震等级的确定
抗震钢筋总结
关于抗震钢筋的使用问题一、裙房的抗震等级1、裙房与主楼相连,除应按裙房本身确定抗震等级外,相关范围不应低于主楼的抗震等级;主楼结构在裙房顶板对应的相邻上下各一层应适当加强抗震构造措施。
注:相关范围指:从主楼周边外延3跨且不小于20米。
2、裙房与主楼分离时,应按裙房本身确定抗震等级。
二、地下室的抗震等级1、当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地下一层的抗震等级应与上部结构相同,地下一层以下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可逐层降低一级,但不应低于四级。
2、地下室中无上部结构的部分,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三级或四级。
三、对按一、二、三级抗震等级设计的框架和斜撑构件(含梯段)中的纵向受力普通钢筋应采用HRB335E、HRB400E、HRB500E、HRBF335E、HRBF400E或HRBF500E钢筋。
注:对于抗震等级为一、二、三级的框架(不只是框架结构,而是对所有框架,即包括框架结构和其他各类构件中的框架,如框架-抗震墙结构中的框架,框架-核心筒结构中的框架等),规定其纵向受力钢筋采用普通钢筋时(只是对普通钢筋的要求,对预应力钢筋等则有其他专门要求)满足“E”三条,也就是要使用抗震钢筋。
1、需要使用抗震钢筋的部位:框架梁、框架柱、框支梁、框支柱、板柱-抗震墙的柱,以及伸臂桁架的斜撑、楼梯的梯段等的纵向钢筋需要使用抗震钢筋。
注:(1)跨高比不小于5的连梁宜按框架梁设计,此按框架设计的连梁需要使用抗震钢筋。
(2)当建筑中其他构件需要应用牌号带“E”钢筋时,则建筑中所有斜撑构件均应使用抗震钢筋。
(3)如图示1:一端与框架柱相连(包括与剪力墙墙长方向相连的梁跨高比大于5的连梁),另一端与梁(框架梁或次梁等)相连(如梁L2与L1不同),与框架柱(或剪力墙)相连端应按抗震设计,其要求应与框架梁相同,与梁相连端构造可同L1梁。
图示1(4)板柱-剪力墙结构:由无梁楼板和柱组成的板柱框架与剪力墙共同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结构。
地下室和与主楼连体的裙房抗震等级的确定
地下室和与主楼连体的裙房抗震等级的确定摘要:在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中,地下室和与主楼连为整体的裙房的抗震等级确定是结构设计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它也关系到整个结构设计安全的确定.关键词:嵌固端刚度比引言: 随着近年来”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城市人口的急剧膨胀,为了解决供需矛盾,城市的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底部作为商业上部作为办公形式的建筑越来越多;在结构设计中地下室和与主楼连为整体的裙房作为结构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抗震等级的确定是我们不可忽略的问题.1,地下室抗震等级的确定:地下室在抗震中的等级按照《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的规定,当地下室顶部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时,地下一层的抗震等级应按上部结构采用,地下一层以下的抗震等级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三级或者四级, 且地下室柱截面每侧的纵向配筋除应符合计算要求外, 不应图一少于地上一层对应柱每侧纵向配筋面积的1.1倍;地下室超出上部主楼范围且无上部结构的部分,其抗震等级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三级或者四级,但9度抗震设计时,地下室结构的抗震等级不应低于二级.但满足以上还不足以确定地下室抗震等级,因为嵌固端的位置是确定地下室抗震等级的关键所在.抗震设计时,与主楼连为整体的裙房的抗震等级不应低于主楼的抗震等级;主楼结构在裙房顶部上下各一层应适当加强抗震构造措施;在此规范和条文说明均没有对此过多的阐述,笔者认为,主楼结构在裙房顶部上下各一层应采用板厚不小于120mm,配筋采用双层双向的配筋,柱的箍筋因在此标高范围内全长加密,从而避免因为结构刚度在此突变造成竖向构件先行屈服,对结构抗震不利的后果。
2,嵌固端部位的确定: 在> 不仅强调了高规的条件同时也明确了抗震设防类别为甲,乙,丁类的建筑,应按本规范(>)第3.1.3条规定和表6.1.2确定抗震等级;其中,8度乙类建筑高度超过表6.1.2规定的范围时,应经专门研究采取比一级更有效的抗震措施. 在6.1.14条文说明中,地下室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地下室层数不宜小于2层,应能将上部结构的地震剪力传递到全部地下室结构.地下室顶板不宜有较大洞口,地下室结构应能承受上部结构屈服超强以及地下室本身的地震作用,为此近似考虑地下室的侧向刚度与上部结构侧向刚度之比不宜小于2,侧向刚度比可用下列剪切刚度比估算:[a0,a1]=aw+0.12acg0,g1—地下室及地上一层的混凝土剪切模量;a0,a1—地下室及地上一层的折算受剪面积;aw—在计算方向上,抗震墙全部有效面积;ac—全部柱截面面积;h0,h1—地下室及地上一层的层高如果我们定义嵌固端在结构的±0.000的位置,当然要满足嵌固端的条件前提下,那么地下室一层的抗震等级与主楼的抗震等级相同,地下一层以下的抗震等级可具体情况,在这里的”具体情况”的定义,规范没有明确,所以在这给我们设计人员造成了一个定义真空,什么情况下采用三级或者采用四级抗震呢?我个人认为,这个抗震级别应该和我们设计此建筑的重要性确定,如果是重要的建筑,比如丙级以上的结构,应该从严要求,按三级考虑,否则按四级考虑(规范明确的除外).一般情况下地下室顶板作为其上部结构的嵌固端是合理的,如一层具有纯地下室的高层建筑,如图一,其地下室的楼层刚度远大于首层,这样底部加强部位包括底部塑性铰的计算高度会往上移,有利于满足上部结构计算;如果地下室一层的刚度与地下室上部一层的刚度比小于2时,而地下室二层的刚度与地下室一层的刚度比大于二时,那么建筑物的嵌固端是在地下室二层顶,如图一,主楼的抗震等级为二级,那么地下室一层和地下室二层的抗震等级与主楼相同,同为二级,而地下室三层的抗震等级可按三级或者四级设置;当嵌固端在地下室一层顶板时,建议的地下室抗震等级确定见下表:3,嵌固端部位的构造做法:地下室顶板作为嵌固端时,应避免在嵌固端平面内开设大洞,并采用现浇梁板结构,其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80mm,混凝土等级不宜小于c30,应采用双层双向配筋,且每层每个方向的配筋率不宜小于0.25%;地下室结构楼层的侧向刚度不宜小于相邻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2倍,地下室柱截面的每侧的纵向钢筋面积,除满足计算要求外,不应少于地上一层对应柱每侧纵筋面积的1.1倍;地上一层的框架结构柱和抗震墙底截面的弯矩设计值应符合本章6.2.3,6.2.6,6.2.7条规定(>),位于地下室顶板的梁柱节点左右梁端截面实际受弯承载力之和不宜小于上下柱端实际受弯承载力之和.结论:1,对于地下多于一层的地下室结构的抗震等级,要先明确好嵌固端的位置,才能正确的确定地下室各层的抗震等级;与主楼连体的裙房的抗震等级应和主楼相同;同时要加强主楼在裙房顶层上下各一层竖向和平面的抗震构造措施.2,在满足嵌固端的同时要满足抗震构造措施,嵌固端的平面内开洞不宜大于整个平面面积的30%,否则要采取加强措施,以满足抗震构造要求;同时为了保持平面有足够的刚度,板厚和板的配筋要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板厚不小于180mm,混凝土等级不宜小于c30,板的配筋应采用双层双向配筋,且每层每个方向的配筋率不宜小于0.25%;与主楼连体的裙房在裙房顶层要加强抗震构造措施,主楼和与主楼连体的裙房在裙房顶层上下各一层的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20mm,配筋采用双层双向,同时此标高范围内的柱的箍筋应全长加密。
建筑物结构设计规范要求中的抗震设防等级划分
建筑物结构设计规范要求中的抗震设防等级划分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等级划分是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重要方面。
抗震设防等级的划分是为了确保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能够有足够的抗震性能,减少破坏和人员伤亡。
本文将介绍建筑物结构设计规范要求中的抗震设防等级的划分原则和具体内容。
一、抗震设防等级划分的原则在建筑物结构设计中,抗震设防等级的划分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 安全性原则:确保建筑物的抗震性能符合国家规范的要求,以保障人员生命安全。
2. 经济性原则:在满足安全性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投资成本,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
3. 可行性原则:考虑建筑物的实际使用需求和施工条件,制定合理的抗震设防等级。
二、抗震设防等级的划分内容抗震设防等级的划分要根据建筑物的用途、高度、结构形式等因素进行,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设防烈度:根据地震烈度区划,将建筑物所在地的地震烈度等级划分为不同等级,例如一至八度。
不同地震烈度等级对应不同的震级,建筑物的结构设计必须能够抵抗相应烈度的地震。
2. 抗震设防性能目标: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重要性,确定对地震的抵御能力要求。
通常包括建筑物的破坏程度、位移限制、加速度限制等指标。
3. 结构形式分类:将建筑物按照其结构形式进行分类,如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桁架结构等。
不同的结构形式在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有所差异,需要分别划分抗震设防等级。
4. 抗震设计参数:根据抗震设防等级,确定建筑物结构设计中的相关参数,如荷载组合系数、地震作用系数、结构刚度等。
5. 抗震设防等级的划分标准:根据上述内容,制定相应的抗震设防等级划分标准,明确不同设防等级所要求的抗震性能和设计要求。
三、抗震设防等级划分的实施抗震设防等级的划分是在建筑物结构设计的初期进行的,具体的实施步骤包括:1. 确定建筑物的用途和重要性,这将直接影响到抗震设防等级的划分。
2. 根据地震烈度区划,确定建筑物所在地的地震烈度等级。
3. 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形式,确定抗震设防等级的划分。
房屋抗震等级怎么确定?
房屋抗震等级怎么确定?结构的抗震等级是混凝土结构设计的重要指标,依据结构类型、结构的重要性程度、抗震设防要求和场地条件见不同的建筑物划分为四个抗震等级。
对框剪结构,在基本振型下若框架部分承担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倾覆力矩的50%时,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按框架确定,最大适用高度可比框架-剪力墙结构适当降低。
裙房和主楼相连时,裙房的抗震等级除按裙房本身确定外还不应低于主楼的抗震等级。
这里主楼的抗震等级宜理解为主楼框架的抗震等级和主楼剪力墙的抗震等级。
即裙房剪力墙的抗震等级不宜低于主楼剪力墙的抗震等级,裙房框架的抗震等级不宜低于主楼框架的抗震等级。
当裙房为框架,而主楼为剪力墙时,裙房框架的抗震等级不宜低于主楼剪力墙的抗震等级。
主楼、裙房不分开时,主楼采用剪力墙,裙房采用框架。
裙房顶上一层以上部分的剪力墙的抗震等级可按原高度的剪力墙结构确定抗震等级,但裙房范围内的主楼的抗震等级,应考虑裙房的影响。
即根据裙房的面积的大小综合考虑主楼的结构形式和主楼的抗震等级。
当裙房面积较小时应采用以下两种结构形式进行包络设计:1、不考虑裙房的抗侧作用,所有的剪力由主楼的剪力墙承担;2、按框剪设计。
此时主楼的抗震等级按原高度的剪力墙结构确定抗震等级,而裙房框架按裙房高度确定抗震等级。
当裙房的面积较大时,主楼按原高度的框架剪力墙确定剪力墙的抗震等级,与主楼相关范围内的裙房的抗震等级不应低于主楼的抗震等级,即裙房框架按高度为原高度的框架剪力墙确定狂建的抗震等级。
裙房框架的抗震等级还不应低于按裙房高度确定的框架的抗震等级。
这里的相关范围内指的是两个标准跨不小于15m的范围。
裙房偏置时,整个裙房都是相关范围。
当裙房面积较大时应适当的设置剪力墙,以控制结构的扭转,同时避免裙房由框架结构确定抗震等级,提高结构设计的经济性。
建筑结构抗震等级划分一般规定
建筑结构抗震等级划分一般规定抗震等级:是设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按“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根据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等,而采用不同抗震等级进行的具体设计。
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抗震等级划分为四级,以表示其很严重、严重、较严重及一般的四个级别。
在我国建筑业中,已经开始严格执行这个等级标准。
建筑结构抗震等级一般规定(1)多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措施是根据抗震等级确定的,抗震等级的确定与建筑物的类别相关,不同的建筑物类别在考虑抗震等级时取用的抗震烈度与建筑场地类别有关,也就是考虑抗震等级时取用烈度与抗震计算时的设防烈度不一定相同。
(2)建筑结构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乙、丙、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划分见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的规定,也可见《建筑抗震设计手册》(1994年版)高层建筑没有丁类抗震设防。
各抗震设防类别的高层建筑结构,其抗震措施应符台下列要求:1)甲类、乙类建筑:当本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本地区的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
当建筑场地为Ⅰ类时,应允许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2)丙类建筑: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
当建筑场地为I类时,除6度外,应允许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降低一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按建筑类别及场地调整后用于确定抗震等级烈度,按调整后的抗震等级烈度。
3)抗震设计时,多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应根据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
A级高度丙类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应按表3.11确定。
当本地区的设防烈度为9度时,A级高度乙类建筑的抗震等级应按本节第9条规定的特一级采用,甲类建筑应采取更有效的抗震措施。
注:本规程“特一级和一、二、三、四级”即“抗震等级为特一级和一、二、三、四级”的简称。
一二三级抗震如何确定
一二三级抗震如何确定房屋抗震等级划分标准对于房屋抗震等级划分标准,很多人都是比较看重的,但对此了解的人却很少,那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房屋抗震等级划分标准。
1、甲类、乙类建筑:当该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该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该地区的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
当建筑场地为Ⅰ类时,应允许仍按该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2、抗震设计时,B级高度丙类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应按表3-12确定。
3、建筑场地为Ⅲ、Ⅳ类时,对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 15G和O.30G的地区,宜分别按抗震设防烈度8度(0.20G)和9度(0.40G)时各类建筑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4、抗震设计时、与主楼连为整体的裙楼的抗震等级不应低于主楼的抗震等级;主楼结构在裙房顶部上、下各一层应适当加强抗震构造措施。
5、房屋高度大、柱距较大而柱中轴力较大时,宜采用型钢混凝土柱、钢管混凝土柱,或采用高强度混凝土柱。
抗震等级一二三四哪个高对于抗震等级一二三四哪个高这个问题,很多朋友都不是非常了解,那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说一说这个问题。
抗震等级是设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按"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根据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等,而采用不同抗震等级进行的具体设计。
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抗震等级分为一级至四级,一级为很严重,二级为严重,三级为较严重,四级为一般。
一二三级抗震如何确定相信大家对于房屋一二三级抗震如何确定这个问题都是非常关注的,那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个问题吧!1、抗震等级:是设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按“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根据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等,而采用不同抗震等级进行的具体设计。
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抗震等级划分为四级,以表示其很严重、严重、较严重及一般的四个级别。
2、地震烈度:是国家主管部门根据地理、地质和历史资料,经科学勘查和验证,对我国主要城市和地区进行的抗震设防与地震分组的经验数值,是地域概念。
建筑结构抗震等级如何确定
建筑结构抗震等级如何确定在建筑工程中,抗震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地震是一种极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对建筑物造成的损失往往是不可估量的。
因此,确定建筑结构的抗震等级至关重要,这有助于确保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能够承受住规定的地震力。
抗震等级的划分建筑结构的抗震等级一般可以分为多个等级,通常按照地震烈度、建筑物用途和所处地理位置等因素进行划分。
一般来说,抗震等级从低到高可以分为:一般抗震设防、中等抗震设防、较大抗震设防和重要抗震设防等级。
确定抗震等级的依据确定建筑结构的抗震等级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1.地震烈度:根据所在地区的地震烈度参数,确定建筑物所需的抗震等级。
2.建筑物用途:不同用途的建筑物在抗震等级上可能有所不同,例如住宅和办公楼的抗震要求可能会有区别。
3.建筑物高度:一般来说,高层建筑的抗震等级通常会高于低层建筑,因为高层建筑受到的地震力作用更大。
4.地质条件:地质条件的好坏也会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抗震等级,例如地基土壤的承载能力。
5.结构形式: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如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等,也会影响抗震等级的确定。
确定抗震等级的方法确定建筑结构的抗震等级通常需要进行详细的工程设计和计算。
一般来说,建筑抗震设计应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等相关标准,通过结构形式的选择、地震荷载计算、结构抗震计算等方法,确保建筑物的抗震性能符合要求。
在设计过程中,通常会进行多次抗震能力计算,以确保建筑结构的抗震等级符合规范要求。
结语建筑结构的抗震等级确定是建筑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的安全性能。
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与计算,可以确保建筑物的抗震等级满足规定标准,从而保障人员生命财产的安全。
在实际工程中,高度重视抗震设计,合理确定建筑的抗震等级,是确保建筑结构安全可靠的关键之一。
浅谈带裙房的高层建筑结构抗震等级的确定方法及工程实践
结构设计 的关键 所在 。老版 的规范( 指2 0 1 0 系列规范 以前 的规 震等级 ; 裙 房相 关范围内框架 的抗 震等 级, 按房屋高度为主楼高
本身的高度和结构类型确定 。
图一 书屏以上稽糊 图二 裙房取主任结构 ( 术 斗 线帮舒为主பைடு நூலகம்及相关范围
房屋高度大于 8 0 m 的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中的“ 底部加强部 度) , 与之相连 的裙 房采用框架结构或框架一 剪力墙结构时, 主楼 位 的剪力墙” 确定, 再依据《 高规》 l 0 . 2 . 6 条 的规定调整( 转换层在 高度在裙房 高度 ( 即转换层及 其以下高度) 范 围内的结构体 系为 3 层) , 其 抗 震 措 施 的抗 震 等 级 应 为 二 级 , 其 抗 震 构 造 措 施 的 抗 震 框架一 剪力墙结构 ( 框 支剪力墙结构在转换层及其 以下部位应按 等级应为一级 。 框架一 剪力墙结构) , 主楼 的抗震等级按房屋高度为主楼高度 的部
某工程位于抗震设防烈度 6 度 区, 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建
各 一层应适 当加强抗震构造措施 。裙房与主楼分离时, 应按裙房 筑场地类别为 I I 类, 该工程 为带裙房 的框支转换 结构 , 转换层设 本身确定抗震等级” 。 “ 相关范围” 指从主楼周边外延 3 跨且不小于 置在 3 层顶 , 转换层 以上为剪力墙结构, 裙房为框架结构, 地上裙
2 . 工 程 实 例 分 析
《 抗规 》 6 . 1 . 3 条第 2 款及《 高规》 第3 . 9 . 6 条指 出, “ 抗震设计 裙房结构本身的高度和结构类型确定。 时, 与主楼连为整体 的裙房的抗震等级 , 除应按裙房本身确定外 ,
对《抗规》、《高规》中规范中的三个“相关范围”的规定
2、裙房抗震等级同主楼的范围,从主楼周边外延3跨且不小于20m的裙房。
注:《抗规》规定从主楼周边外延3跨且不小于20m。《高规》规定外延不少于三跨。
3、地下一层抗震等级同上部结构的范围,主楼周边外延1~2跨的地下室范围。
注:《抗规》规定无外延。《高规》规定外延1~2跨。
规范关于“裙房抗震等级”、“地下室顶板作为
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的三个“相关范围”的规定
一、《抗规》规定
6.1.3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等级的确定,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2裙房与主楼相连,除应按裙房本身确定抗震等级外,相关范围不应低于主楼的抗震等级;主楼结构在裙房顶板对应的相邻上下各一层应适当加强抗震构造措施。裙房与主楼分离时,应按裙房本身确定抗震等级。
3当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地下一层的抗震等级应与上部结构相同,地下一层以下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可逐层降低一级,但不应低于四级。地下室中无上部结构的部分,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三级或四级。
【条文说明】关于地下室的抗震等级。带地下室的多层和高层建筑,当地下室结构的刚度和受剪承载力比上部楼层相对较大时(参见本规范第6.1.14条),地下室顶板可视作嵌固部位,在地震作用下的屈服部位将发生在地上楼层,同时将影响到地下一层。地面以下地震响应逐渐减小,规定地下一层的抗震等级不能降低;而地下一层以下不要求计算地震作用,规定其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可逐层降低(图11)。
【条文说明】第3.9.5条中“相关范围”一般指主楼周边外延1~2跨的地下室范围。
3.9.6抗震设计时,与主楼连为整体的裙房的抗震等级,除应按裙房本身确定外,相关范围不应低于主楼的抗震等级;主楼结构在裙房顶板上、下各一层应适当加强抗震构造措施。裙房与主楼分离时,应按裙房本身确定抗震等级;
建筑抗震等级怎么确定标准
建筑抗震等级的确定标准在建筑设计和施工中,抗震等级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指标。
地震是自然灾害中最具破坏性的事件之一,为了确保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能有效地抵御震动,减少损坏和伤亡,建筑抗震等级的确定变得至关重要。
下面将简要介绍建筑抗震等级的确定标准。
地震地区划分首先,建筑抗震等级的确定需要根据地震地区划分来进行。
一般来说,将地震风险分为多个等级,用来表示地震的频率和强度。
常见的分级标准包括地震活动频率、烈度和地震历史等。
结构类型其次,建筑抗震等级的确定还需要考虑建筑物的结构类型。
不同类型的建筑在地震中的受力情况不同,因此其抗震性能也应有所区别。
常见的建筑结构类型包括钢结构、混凝土结构、砖混结构等,每种结构都有相应的抗震设计要求。
设计地震作用确定建筑抗震等级还需要考虑设计地震作用。
地震作用是指地震对建筑物施加的力和位移,是建筑物在地震中承受力的来源。
根据设计地震作用的大小和频率,可以确定建筑物所需的抗震等级和设计要求。
设计响应谱建筑抗震等级的确定还需要考虑设计响应谱。
设计响应谱是描述地震波传递到建筑物上时,建筑物结构受到的响应的一种工程图谱。
通过分析建筑物的设计响应谱,可以确定建筑物在地震中的受力情况,为设计提供指导。
相关规范标准最后,确定建筑抗震等级还需要参考相关的规范标准。
各个国家和地区都有相应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了建筑物抗震等级的确定标准、设计要求和验收标准等。
设计人员在确定建筑抗震等级时,应遵循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确保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达到规定的标准。
综上所述,建筑抗震等级的确定需要考虑地震地区划分、结构类型、设计地震作用、设计响应谱和相关规范标准等因素。
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确定建筑物的合理抗震等级,确保建筑物在地震中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规范相关范围理解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6.1.14条第1款: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地下室在地上结构相关范围的顶板应采用现浇梁板结构,相关范围以外的地下室顶板宜采用现浇梁板结构。
注:《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3.6.3条和第12.2.1条关于地下室地下室顶板结构形式的规定并没有提及“相关范围”这个概念。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第8.4.25条这个条文也可以用类似上面的“相关范围”来解读,即:“该范围内”=“相关范围”,指地上结构周边外延不大于30m(抗震设防烈度7度、8度)或20米(抗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防烈度9度)。
值得注意:抗规和高规要求的最小刚度比是2,地基规范和筏基规范规定的最小刚度比是1.5。不同规范之间打架,很令设计人纠结。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6.1.14条第2款: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结构地上一层的侧向刚度,不宜大于相关范围地下一层侧向刚度的0.5倍。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第8.4.25条第1款和第4款: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时,地下一层的结构侧向刚度应大于或等于与其相连的上部结构底层楼层侧向刚度的1. 5倍;当地下室内、外墙与主体结构墙体之间的距离符合表8.4.25的要求时,该范围内的地下室内、外墙可计入地下一层的结构侧向刚度。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6.1.3条第2款:裙房与主楼相连,除应按裙房本身确定抗震等级外,相关范围不应低于主楼的抗震等级。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3.9.6条条文说明:“相关范围”一般指主楼周边外延不少于三跨的裙房结构。
裙房抗震等级
约束边缘构件的高度
高规10.6.3
高规10.6.3条、抗规6.1.10条
抗震设计时,多塔楼高层建筑结构应符合下列规定:
高宽比的计算
高规3.3.2条。 对带有裙房的高层建筑,当裙房的面积和侧向高度相对于其上的塔楼较大时。塔楼的高宽比可按H/B计算,其 中H为塔楼的计算高度(H=房屋高度-裙房高度),B为塔楼的宽度。 1)对裙房相对于塔楼面积较大的把握,实际工程中可要求塔楼周边不少于三跨20米的范围。 2)刚度较大规范未给出量化标准,一般情况下,当下层与上层的侧向刚度比>1.5时可确定为刚度较大,提 出刚度较大的根本目的是要保证底盘结构对结构整体稳定的贡献。实际工程中当下层与上层的侧向高度比 不满足上述要求时,也可适当考虑D盘对结构整体稳定的有利影响。 3)实际工程中裙房相对于塔楼面积较大,可作为参考指标,而刚度较大为主要判别指标。
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及错层的危害程度确定对错层的加强措施,错层处框架柱宜采用型 钢混凝土柱或钢管混凝土柱,错层处剪力墙内宜设置型钢。 当错层处的混凝土柱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错层处的框架柱应采用型钢混凝土柱或钢管 混凝土柱,当错层处混凝土剪力墙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错层处的剪力墙内应设置型钢。
3.塔楼内与裙房相连的外围柱、剪力墙,从固定端至裙房屋面上一层 的结构高度范围内,柱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宜适当提高,剪力墙宜 按本规程7.2.15条的规定设置约束边缘构件,柱箍筋宜在裙房屋面上、 下层的范围内全高加密;当塔楼结构相对于底盘结构偏心收进时,应 加强底盘周边竖向构件的配筋构造措施。
浅谈与主楼相连的地下室和裙房的抗震等级的选用
浅谈与主楼相连的地下室和裙房的抗震等级的选用
南娜;常安;贺婷;刘挺
【期刊名称】《陕西建筑》
【年(卷),期】2012(000)007
【摘要】笔者主要就与主楼相连的地下室和裙房的抗震等级如何确定,结合规范及实例作出详细说明。
【总页数】2页(P28-29)
【作者】南娜;常安;贺婷;刘挺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352.11
【相关文献】
1.主楼与裙房的基础协调设计浅谈 [J], 陈东;蔺芊;解小曼
2.浅谈高层主楼与裙房之间的连接设计 [J], 陈伟;陆明德
3.浅谈主楼与裙房的基础协调设计 [J], 谢翔
4.高层建筑主楼与裙房地下室的关系处理 [J], 畅君文
5.浅谈主楼与裙房的基础协调设计 [J], 黎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建筑物抗震等级如何确定
建筑物抗震等级如何确定
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确定建筑物的抗震等级是至关重要的。
抗震等级直
接影响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确定建筑物抗震等级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地震烈度、地质条件、建筑物结构类型等。
以下是确定建筑物抗震等级的一般步骤:
步骤一:了解地震烈度
地震烈度是指地震波在地表产生的破坏性大小,通常用震级来表示。
根据所在
地区的地震烈度,确定建筑物所需的抗震能力等级。
步骤二:考虑地质条件
地质条件对建筑物的抗震性能也有重要影响。
不同地质条件下,建筑物受到地
震影响的程度不同,建筑物抗震等级也会有所差异。
步骤三:确定建筑物结构类型
建筑物的结构类型直接影响其抗震性能。
常见的建筑物结构类型包括框架结构、砖混结构、钢结构等。
针对不同结构类型,需要采取不同的抗震措施。
步骤四:根据设计规范确定抗震等级
设计规范中通常包含了建筑物抗震设计的具体要求和标准。
设计师需要根据设
计规范中的相关要求,确定建筑物的抗震等级,并采取相应的设计措施。
结论
综上所述,确定建筑物抗震等级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通过
对地震烈度、地质条件、建筑物结构类型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设计师可以有效地确定建筑物的抗震等级,确保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具备良好的抗震性能,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抗震等级划分
抗震等级划分所属分类:数据/知识/短文-> 结构设计知识库-> 设计规范资料来源:筑龙结构设计网点击:16473抗震等级是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进行抗震设计计算和确定构造措施的标准。
为了使抗震设计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应考虑多方面因素和各种不同情况,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抗震要求,在计算和构造上区别对待。
显然,地震作用越大,或房屋高度越大,抗震要求应越高;对于不同的结构体系,应有不同的抗震要求。
此外,同一结构中的不同部位以及同一种结构形式在不同结构体系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其抗震要求也应有所区别。
例如,在框架结构中,框架是主要抗侧力构件,而在框架一抗震墙结构中,框架是次要抗侧力构件(抗震墙是主要抗侧力构件),因此框架结构中的框架应比框架一抗震墙结构中的框架抗震要求高。
又如,在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中,框支层由于刚度和强度的削弱,往往成为塑性变形集中的薄弱楼层,因此其落地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的抗震要求就应高于一般抗震墙的抗震要求。
为此,我国抗震规范和高层规程综合考虑建筑抗震重要性类别、地震作用(包括区分设防烈度和场地类别)、结构类型(包括区分主、次抗侧力构件)和房屋高度等因素,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划分了不同的抗震等级。
抗震等级的高低,体现了对抗震性能要求的严格程度。
不同的抗震等级有不同的抗震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从四级到一级,抗震要求依次提高;高层规程中还规定了抗震等级更高的特一级。
对甲、乙、丁类建筑,则应在对各自设防标准(设防烈度)进行调整后,再查表确定抗震等级。
注意,当本地区设防烈度为9度时,A级高度乙类建筑应按特一级采用,甲类建筑应采取更有效的抗震措施。
表1 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适用的最大高度(m)注:1.房屋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板顶的高度(不包括局部突出屋顶部分);2.框架-核心筒结构指周边稀柱框架与核心筒组成的结构;3.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指首层或底部两层为框支层的结构,不包括仅个别框支墙的情况;4.表中框架,不包括异形柱框架;5.板柱-抗震墙结构指板柱、框架和抗震墙组成抗侧力体系的结构;6.乙类建筑可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适用的最大高度;7.超过表内高度的房屋,应进行专门研究和论证,采取有效的加强措施。
规范相关范围理解
值得注意:抗规和高规要求的最小刚度比是2,地基规范和筏基规范规定的最小刚度比是1.5。不同规范之间打架,很令设计人纠结。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6.1.14条条文说明:“相关范围”一般可从地上结构(主楼、有裙房时含裙房)周边外延不大于20m。
裙楼
确定抗震等级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3.9.6条:抗震设计时,与主楼连为整体的裙房的抗震等级,除应按裙房本身确定外,相关范围不应低于主楼的抗震等级。
部位
用途
规范条文
“相关范围”的含义
地
下
室
确定抗震等级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3.9.5条: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当地下室顶层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时,地下一层相关范围的抗震等级应按上部结构采用。
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6.1.3条第3款关于地下室抗震等级的规定并没有提及“相关范围”这个概念。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6.1.3条第2款:裙房与主楼相连,除应按裙房本身确定抗震等级外,相关范围不应低于主楼的抗震等级。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3.9.6条条文说明:“相关范围”一般指主楼周边外延不少于三跨的裙房结构。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6.1.3条条文说明:裙房与主楼相连的“相关范围”一般可从主楼周边外延3跨且不小于20m。
建筑抗震等级如何确定标准是多少
建筑抗震等级确定标准建筑抗震等级的确定是建筑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抗震等级是指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所能承受的破坏程度的评定等级,是为了确保建筑在地震发生时具备一定的抗震性能,从而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抗震等级的影响因素建筑抗震等级的确定与多种因素相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地震烈度:地震烈度是影响抗震等级的主要因素之一。
不同地区地震烈度不同,需要根据地震烈度确定相应的抗震等级标准。
2.地震活动性:地震的频率和规模也会影响抗震等级的确定。
频繁发生地震的地区需要采取更高的抗震等级标准。
3.建筑用途:建筑的用途不同,对抗震等级的要求也会不同。
如住宅建筑、商业建筑、办公建筑等不同类型的建筑对抗震等级的要求不同。
抗震等级的标准确定建筑抗震等级的标准由国家相关部门制定,并根据地震烈度、建筑使用功能等因素来确定。
一般来说,抗震等级分为几个不同的等级,如A、B、C级等,每个等级对应不同的地震烈度和建筑破坏程度。
建筑抗震等级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物的结构形式、材料强度、基础条件、地震设计参数等因素,通过抗震设计规范来明确建筑的抗震等级标准,并在设计施工中严格执行。
抗震等级的意义建筑抗震等级的确定对于保障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合理确定抗震等级可以有效降低建筑物在地震中受损的风险,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同时,建筑抗震等级的确定也表明了国家对于地震防灾工作的重视,体现了社会对于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关注。
通过科学合理地确定抗震等级标准,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更加安全的环境。
综上所述,建筑抗震等级的确定标准是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的结果,是为了确保建筑在地震发生时具备一定的抗震性能。
科学合理地确定抗震等级标准是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的重要举措,对于推动地震防灾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地下室结构是否需要进行抗震计算-
地下室结构是否需要进行抗震计算-
【tips】本文由李雪梅老师精心收编整理,同学们定要好好复习!
地下室结构是否需要进行抗震计算?
在某些条件下可不进行抗震计算,在另外一些条件下则需要。
一、《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
14.2.1 按本章要求采取抗震措施的下列地下建筑,可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
1、7度Ⅰ、Ⅱ类场地的丙类地下建筑。
2 、8度(0.20g)Ⅰ、Ⅱ类场地时,不超过二层、体型规则的中小跨度丙类地下建筑。
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条文说明
3.9.5、3.9.6 这两条是关于地下室及裙楼抗震等级的规定,是对本规程第3.9.3、3.9.4条的补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下室和与主楼连体的裙房抗震等级的确定
摘要:在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中,地下室和与主楼连为整体的裙房的抗震等级确定是结构设计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它也关系到整个结构设计安全的确定.
关键词:嵌固端刚度比
引言: 随着近年来”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城市人口的急剧膨胀,为了解决供需矛盾,城市的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底部作为商业上部作为办公形式的建筑越来越多;在结构设计中地下室和与主楼连为整体的裙房作为结构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抗震等级的确定是我们不可忽略的问题.
1,地下室抗震等级的确定:地下室在抗震中的等级按照《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的规定,当地下室顶部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时,地下一层的抗震等级应按上部结构采用,地下一层以下的抗震等级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三级或者四级, 且地下室柱截面每侧的纵向配筋除应符合计算要求外, 不应
图一
少于地上一层对应柱每侧纵向配筋面积的 1.1倍;地下室超出上部主楼范围且无上部结构的部分,其抗震等级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三级或者四级,但9度抗震设计时,地下室结构的抗震等级不应低于二级.但满足以上还不足以确定地下室抗震等级,因为嵌固端的位置是确定地下室抗震等级的关键所在.
抗震设计时,与主楼连为整体的裙房的抗震等级不应低于主楼的抗震等级;主楼结构在裙房顶部上下各一层应适当加强抗震构造措施;在此规范和条文说明均没有对此过多的阐述,笔者认为,主楼结构在裙房顶部上下各一层应采用板厚不小于120mm,配筋采用双层双向的配筋,柱的箍筋因在此标高范围内全长加密,从而避免因为结构刚度在此突变造成竖向构件先行屈服,对结构抗震不利的后果。
2,嵌固端部位的确定: 在> 不仅强调了高规的条件同时也明确了抗震设防类别为甲,乙,丁类的建筑,应按本规范(>)第3.1.3条规定和表6.1.2确定抗震等级;其中,8度乙类建筑高度超过表6.1.2规定的范围时,应经专门研究采取比一级更有效的抗震措施. 在6.1.14条文说明中,地下室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地下室层
数不宜小于2层,应能将上部结构的地震剪力传递到全部地下室结构.地下室顶板不宜有较大洞口,地下室结构应能承受上部结构屈服超强以及地下室本身的地震作用,为此近似考虑地下室的侧向刚度与上部结构侧向刚度之比不宜小于2,侧向刚度比可用下列剪切刚度比估算:
[A0,A1]=Aw+0.12Ac
G0,G1—地下室及地上一层的混凝土剪切模量;A0,A1—地下室及地上一层的折算受剪面积;
Aw—在计算方向上,抗震墙全部有效面积;
Ac—全部柱截面面积;
h0,h1—地下室及地上一层的层高
如果我们定义嵌固端在结构的±0.000的位置,当然要满足嵌固端的条件前提下,那么地下室一层的抗震等级与主楼的抗震等级相同,地下一层以下的抗震等级可具体情况,在这里的”具体情况”的定义,规范没有明确,所以在这给我们设计人员造成了一个定义真空,什么情况下采用三级或者采用四级抗震呢?我个人认为,这个抗震级别应该和我们设计此建筑的重要性确定,如果是重要的建筑,比如丙级以上的结构,应该从严要求,按三级考虑,否则按四级考虑(规范明确的除外).一般情况下地下室顶板作为其上部结构的嵌固端是合理的,如一层具有纯地下室的高层建筑,如图一,其地下室的楼层刚度远大于首层,这样底部加强部位包括底部塑性铰的计算高度会往上移,有利于满足上部结构计算;如果地下室一层的刚度与地下室上部一层的刚度比小于2时,而地下室二层的刚度与地下室一层的刚度比大于二时,那么建筑物的嵌固端是在地下室二层顶,如图一,主楼的抗震等级为二级,那么地下室一层和地下室二层的抗震等级与主楼相同,同为二级,而地下室三层的抗震等级可按三级或者四级设置;当嵌固端在地下室一层顶板时,建议的地下室抗震等级确定见下表:
3,嵌固端部位的构造做法:地下室顶板作为嵌固端时,应避免在嵌固端平面内开设大洞,并采用现浇梁板结构,其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80mm,混凝土等级不宜小于C30,应采用双层双向配筋,且每层每个方向的配筋率不宜小于0.25%;地下室结构楼层的侧向刚度不宜小于相邻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2倍,地下室柱截面的每侧的纵向钢筋面积,除满足计算要求外,不应少于地上一层对应柱每侧纵筋面积的1.1倍;地上一层的框架结构柱和抗震墙底截面的弯矩设计值应符合本章6.2.3,6.2.6,6.2.7条规定(>),位于地下室顶板的梁柱节点左右梁端截面实际受弯
承载力之和不宜小于上下柱端实际受弯承载力之和.
结论:
1,对于地下多于一层的地下室结构的抗震等级,要先明确好嵌固端的位置,才能正确的确定地下室各层的抗震等级;与主楼连体的裙房的抗震等级应和主楼相同;同时要加强主楼在裙房顶层上下各一层竖向和平面的抗震构造措施.
2,在满足嵌固端的同时要满足抗震构造措施,嵌固端的平面内开洞不宜大于整个平面面积的30%,否则要采取加强措施,以满足抗震构造要求;同时为了保持平面有足够的刚度,板厚和板的配筋要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板厚不小于180mm,混凝土等级不宜小于C30,板的配筋应采用双层双向配筋,且每层每个方向的配筋率不宜小于0.25%;与主楼连体的裙房在裙房顶层要加强抗震构造措施,主楼和与主楼连体的裙房在裙房顶层上下各一层的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20mm,配筋采用双层双向,同时此标高范围内的柱的箍筋应全长加密。
注:文章内的图表及公式请以PDF格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