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设计范文.doc

合集下载

2022小学数学学情分析方案(精选4篇)

2022小学数学学情分析方案(精选4篇)

2022小学数学学情分析方案(精选4篇)篇一:2022小学数学学情分析方案作业内容1、学情分析的目的及内容目的:创造一种适合所有儿童的数学教育,而不是挑选适合数学教育的儿童。

为此,“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这就需要我们深入分析、真正了解我们的学生,从而增强数学设计的针对性和预见性,使教学设计及其实施建立在客观的、符合学生实际的扎实基础上。

内容:学生年龄特点的分析、学习方面的特点、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成绩、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分析。

2、教学主题及对象主题:小学四年级数学三角形的分类对象:小学四年级学生3、教学重难点重点:会按照角的特征及边的特征将三角形进行分类,并能运用特征辨别三角形。

难点: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4、学情分析方法学情分析方法:1、整体性的学情分析方法——问卷调查。

2、形成性的学情分析方法。

包括观察和提问、批改作业。

3、深层次的学情分析方法。

包括个别访谈、向前任课老师了解情况、家访。

5、学情分析工具使用问卷星形式制作试卷,学生填写评分。

篇二:2022小学数学学情分析方案1、学情分析目的(1)进行学情分析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必然要求教师要按照学生的思维和进度施教,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提供服务。

这些思想都说明,学生的群体和个体差异决定着教育的内容、方法和进度的不同。

(2)任何教学活动都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切合学生的学习水平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3)进行学情分析是优化教学设计的必要前提学情分析既是教学目标设定的基础,又是教学内容解析的依据,还是教学策略选择与教学活动设计的落脚点,总之,学情是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作文吧/具体落实。

(1)交流法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不仅可以近距离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把脉清楚,还能拉近与学生的关系,谁都爱上自己喜欢的老师的课。

如我会在课下与学生交流,你知道除法是怎么算的嘛?在几年级学过?他们表示什么意思?举个例子嘛?……(2)前测法对学生不了解,对班级情况不清楚,但又想很快了解学情,做课前测试,能很快了解哪些学生基础知识扎实,哪些学生学习较为困难。

数学学情分析范文(优选9篇)

数学学情分析范文(优选9篇)

数学学情分析范文11初中数学教学如何进行学情分析1.基于学情分析,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对教学有方向性的指导作用,它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属点,学情分析是教学目标设定的基础,没有学情分析基础的教学目标是不科学的,科学的教学应通过分析学生的“已知”和“未知”来确定教学目标。

例如,笔者曾在教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正数和负数》这一章节时,先进行这样的'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过整数和分数(包括小数),对数的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对生活中数的应用理解不深。

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整理前两个学段学过的整数、分数(包括小数)的知识,掌握正数和负数的概念;能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体验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活生产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这一教学目标不但重视问题解决的结果,而且重视问题解决的过程以及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体验等。

2.基于学情分析,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只有当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了兴趣,形成了内在的需要和动机时,他才能具有达成目标的主动性,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如在学习《椭圆》一节时,首先我让一位学生按照课本要求在黑板上用事先准备好的材料自主画椭圆,其余学生观察椭圆的形成过程,通过学生的观察和实践,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加之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曲线与方程》部分内容,这就为得出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做了铺垫。

就学情而言,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椭圆的定义、几何图形、标准方程及简单性质,了解椭圆在刻画现实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学生自主动手操作的过程直观性强,吸引了全班学生的眼球,一下子点燃了学生的思维火花,从而为本课数学的高效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基于学情分析,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需要”和“学习准备”都是学情分析的重点内容,在上每一节新课之前,都要分析本班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和特殊群体的学习能力,并在教学中采取相应的措施。

教学工作计划数学学情分析

教学工作计划数学学情分析

教学工作计划数学学情分析教学工作计划数学学情分析4篇老师在学生的学习讨论沟通过程中,只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和帮助,在数学教学上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来获取知识。

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教学工作计划数学学情分析”,下面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教学工作计划数学学情分析篇1一、学生基本情况X班共有学生56人,X班共有学生60人。

X班学习数学的气氛较浓,但由于高一函数部分基础特别差,对高二乃至整个高中的数学学习有很大的影响,数学成绩没有尖子生,成绩特差的学生有4人,但若能杂实复习好函数部分,加上学生有很努力,将来前途无量。

X班的学生学习气氛不及X班,但是有一批思维相当灵活的学生,但学习不够刻苦,学习成绩一般,但有较大的潜力,特差生比X班要少,此班若能好好的引导,进一步培育他们的学习爱好,将来一定能赶超X班。

但本期新课只有32课时,可以有充足的时间提前仅行高考复习二、教学要求(一)知识要求1.1理解复数及其有关的概念。

掌握复数的代数、几何、三角表示及其转换。

1.2掌握复数的运算法则,能正确的进行复数的运算,边理解复数运算的几何意义。

1.3掌握在复数集中解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和二次方程的方法。

2.1掌握加法原理及乘法原理、并能用这两个原理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2理解排列、组合的意义,掌握排列数的计算公式和组合数的性质,并能用它们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3掌握二项式定理和二项式系数的性质,并能用它们计算和论证一些简单问题。

3.1掌握圆锥曲线的标准方程及其几何性质,会根据所给的条件化圆锥曲线。

3.2理解坐标变换的意义,掌握利用坐标轴平移化简圆锥曲线方程的方法。

3.3掌握弦问题求解方法。

(二)能力要求1、培育学生的观察力和数学记忆力。

2、培育学生数学化的能力。

3、培育学生的思维能力。

4、培育学生的想象能力。

三、教材简要分析1、解析几何这一章是高考的重点。

必须打下扎实的基础。

2、复数的三角形式,是“三角”和复数的有机结合。

数学教案学情分析模板范文

数学教案学情分析模板范文

一、教学背景1. 学情分析(1)班级基本情况:本班共有学生45人,男生25人,女生20人。

学生来自不同家庭背景,学习成绩参差不齐。

(2)学生知识基础:根据前期的学习情况,大部分学生对本册数学教材的基本概念、性质、运算方法等有一定了解,但部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

(3)学生学习态度: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有积极态度,但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存在畏难情绪,缺乏自信心。

2.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本节课所学的数学概念、性质、运算方法等,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主要内容是“小数的加减法”。

教材通过具体情境引入,引导学生探究小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2.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小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2)难点:小数点对齐,运算过程中保持小数点位置不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小数加减法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小数的加减法。

2. 自主探究(1)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共同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汇报交流:各小组汇报探究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 练习巩固(1)课堂练习:布置与新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个别辅导:针对部分学生在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4. 总结反思(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度、合作精神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正确率和完成质量。

3. 学习效果: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数学教案中学情分析

数学教案中学情分析

数学教案中学情分析教案标题:数学教案中学情分析教案目标:通过学情分析,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现状和需求,为教学设计提供依据,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和兴趣。

教学内容:本教案以初中数学《代数方程》为例,通过学情分析,设计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代数方程的基本概念和解题方法。

学情分析:1. 学生的学习背景:学生已经学习过整数、分数、小数等基本数学概念和运算,对方程的概念和解法有一定了解。

2. 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的兴趣调查,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感兴趣,但对代数方程的学习兴趣较低,认为其难以理解和应用。

3. 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参差不齐,有些学生较为优秀,能够独立解决复杂的代数方程题目,而有些学生较为薄弱,对方程的理解和解题方法存在困难。

教学设计:1. 激发学习兴趣:a. 创设情境:通过引入实际问题,如购物打折、图形面积等,将代数方程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b. 游戏化学习:设计数学游戏,如拼图、数独等,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到代数方程的趣味性和挑战性,提高学习积极性。

2. 分层次教学:a. 基础巩固:对于数学基础较薄弱的学生,通过复习整数、分数、小数等基本概念,帮助学生建立起代数方程的基本认知和理解。

b. 拓展延伸:对于数学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提供更多的挑战性问题和解题思路,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和应用。

3. 合作学习:a.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为小组,设计小组合作活动,如讨论解题思路、互相评价和解答问题等,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b. 师生互动: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提问、解答疑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给予解答,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

4. 多元化评价:a. 个体评价:通过作业、小测验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体化评价,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给予指导。

b. 合作评价: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评价,互相检查作业答案、解题过程等,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批判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一个实际问题,如购物打折,让学生思考如何用代数方程来表示和解决这个问题。

数学教学计划教材分析(推荐6篇)

数学教学计划教材分析(推荐6篇)

数学教学计划教材分析(推荐6篇)数学教学计划教材分析第1篇一、学习情况分析在学生的`认知方面,经过一年半的学习,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进行了简单的数学实践活动,掌握了简单的学习方法。

在我执教的一班:优等生比较多,但存在两极分化的问题,学习习惯要加强。

二班:学习成绩比较平均,尖子生较少,学习困难生比较多。

在学生的情感方面,两个班级的大部分学生都有较高的学习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在上课的时候都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按时认真完成,但个别学生对待学习意识不强,不会主动学习,需要家长和教师多方面引导。

针对这些情况,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在快乐中学习数学,在学数学中得到快乐,发展思维。

二、教材分析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解决问题,表内除法,图形与变换,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除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除以一位数。

因此,表内除法同表内乘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

这册教材的另一个重点是万以内数的认识,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认数的范围扩大到四位。

这是学习读、写多位数的基础。

我国的计数习惯是每四位一级,把万以内的数位顺序弄清楚,掌握了第一级数的读、写法则,再学习万以上的数就可以类推了。

因此,这部分内容是进一步学习认数的重要基础知识。

同时,这部分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的数感的重要素材,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会用数与他人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数感。

在加、减法计算方面,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

小学数学学情分析万能模板教案

小学数学学情分析万能模板教案

课时:2课时年级:四年级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了解学生现有的数学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

2. 分析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个体差异,包括家庭背景、性格特点、学习习惯等。

3. 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制定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4.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学情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2. 教学目标的设定。

3. 教学策略的选择。

教学难点:1. 学情分析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2. 教学策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学情分析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在数学学习中的表现。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数学学习中的困惑和问题。

二、学情分析1. 教师根据学生的分享,进行初步的学情分析,总结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共性和个性问题。

2. 学生分组讨论,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分析自己在数学学习中的优势和劣势。

三、教学目标设定1.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学情分析的结果,共同设定教学目标。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教学目标,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教学策略选择1. 教师根据学情分析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2. 学生分组讨论,结合教学策略,设计教学活动。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学情分析的过程。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收获和体会。

二、教学策略实施1. 教师根据教学策略,组织课堂教学。

2.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对教学策略的实施效果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学习中的收获和不足。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情分析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学情分析过程中的收获,表达对数学学习的热爱。

教学评价:1. 学情分析结果是否符合实际,是否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2. 教学策略的选择是否合理,是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学情分析范文(范文7篇)

小学数学学情分析范文(范文7篇)

小学数学学情分析范文(范文7篇)一、学情分析这一届三年级学生已使用了两年的实验教材,对一些基础性的数学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

学生已经比较习惯于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大多数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这为学生对本册的学习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二、教材分析这册实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体现了前几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

所以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实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本册实验教材的教学中有接近二分之一的内容是计算的教学内容(27课时),并且大量的是笔算的教学内容。

当前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改革中,笔算是被削弱的内容,不仅“降低了笔算的复杂性和熟练程度”,《标准》中还提出:提倡算法多样化、避免程式化地叙述“算理”等改革理念。

本册实验教材在处理笔算教学内容时,注意体现《标准》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在内容编排的顺序、例题的安排、素材的选择等各个方面都采取了新的措施。

精心设计教学顺序,加大教学的步子。

计算的教学顺序要符合儿童学习计算的认知规律,同时符合计算知识本身发展的规律。

实验教材仍然根据计算教学的基本顺序安排教学内容,但是根据《标准》中有关计算教学的改革理念和教学目标(复杂性和熟练要求大大降低),重新安排教学的具体步骤,因而减少了教学的课时数和例题数。

笔算加减法教学,从现行教材的23课时减少为9课时,例题也从5个减少为2个;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教学,从现行教材的17课时减少为13课时,例题也从9个减少为7个。

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学情分析4篇

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学情分析4篇

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学情分析4篇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学情分析篇1第一教时教学内容:平均数(一)(P116例1、例2)教学目标:1、知道平均数的意义。

2、掌握求平均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

3、会正确解答简单的平均数应用题。

4、初步建立平均数的统计思想。

5、用求平均数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1、要求下列问题,必须已知哪两个条件,并说出数量关系式。

(1) 平均每天加工零件多少个(2) 平均每人植树多少棵(3) 平均每组分到几本书(4) 平均每筐重多少千克2、导入(1) 象以上这些问题都是要求平均每一份是多少。

类似题称之为求“平均数”。

所谓平均数,就是把不相等的几个数量,在其总量不变的前提下,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使其相等。

揭示课题:平均数(2)求平均数用什么方法求平均数首先从问题中判断:把什么作为总数平均分;是按什么平均分的,即与总数对应的总份数是什么;然后用“总数÷总份数=平均数”,求出平均数。

二、探究1、例1:有4组小长方体,第一组有9个,第二组有5个,第三组有7个,第四组有3个。

平均每组有多少个(1)默读题目,想一想这到题的数量关系式长方体的总个数÷组数=平均每组的个数总数÷ 份数(2)生列式,并说明是怎样想的(9+5+7+3)÷4问:平均每组的个数会不会比最多一组9个多,会不会比最少一组3个少,为什么(3)阅书P116的例12、例2:陈小红期中考试成绩,数学和英语都是98分,语文96分,自然常识100分。

她的’平均成绩多少分(1)自学例2的解题过程:A.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括号中为什么会出现两个98相加总份数为什么是4)B.你能完整说说这题的数量关系式吗总分÷科数=平均成绩(2)练习:书P117的练一练的1、2(只列式)三、运用1、根据问题找总数、总份数(1)平均每辆车运煤多少吨(2)平均每季度生产多少台(3)平均每人踢毽子多少个(4)平均每组踢毽子多少个(5)平均每次踢毽子多少个2、列式解答(1)第一组植树12棵,第二、第三小组共植树20棵。

数学教学计划学情分析

数学教学计划学情分析

数学教学计划学情分析数学教学计划学情分析篇一分析义教课标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p13—14页,例3、4。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认识掌握圆柱基本的特征,进而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材是在学生掌握长方形面积、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安排的,因而要以上述知识为基础,运用转化、迁移的方法理解和掌握圆柱体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且能运用这一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另外学好这部分内容,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以后学习其它几何形体打下坚实的基础。

1、理解圆柱的表面积的含义。

2、探索并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理解圆柱的表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探索并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教具学具准备圆柱体的瓶子、剪子、圆柱的模型等。

本课由于概念抽象,知识难懂,易使部分学生感到枯燥无味甚至越听越迷糊。

我根据学生由感知——表象——抽象的认识规律和教学的启发性、直观性等教学原则,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引导法为主,辅之以实物演示法、设疑激趣法、讨论法等,让学生全面、全程的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总结出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拿出圆柱体茶叶罐,谁能说说圆柱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想一想工人叔叔做这个茶叶罐是怎样下料的?那么大家猜猜侧面是怎样做成的呢?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研究圆柱侧面积:1.独立操作:利用手中的材料(纸质小圆柱,长方形纸,剪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验证刚才的猜想。

2.观察对比:观察展开的图形各部分与圆柱体有什么关系?3.小组交流:能用已有的知识计算它的面积吗?4.小组汇报。

(选出一个学生已经展开的图形贴到黑板上)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重点感受:圆柱体侧面如果沿着高展开是一个长方形。

数学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设计

数学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设计

数学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设计篇一:《方向与位置》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方向与位置》集体备课单元学习目标1.在辨认方向的活动中,初步发展空间观念;通过描述物体所在方向的活动,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在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的条件下,能辨认其余三个方向;知道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能辨认地图上的方向。

3.在制作方向板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学情分析学生虽然已经会用前后、上下、左右等词语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与顺序,但是能正确辨认现实生活中东南西北方向的这一要求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有难度的,重要的是学好这部分内容会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很有帮助,而且为学生后续学习“认识简单的路线图”等内容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材内容分析小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感性经验密切相连。

因此,本单元的学习更多的是一种经验积累的过程,需要反复实践。

为此,课本重视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来丰富学生的经验。

教材主要体现了以下几点:1.借助现实情境中辨认方向的过程,帮助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初步形成方向感。

2.重视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安排了多个实践与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辨认东、南、西、北,并充分体会物体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以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如在“东南西北”中,借助在操场上辨认方向的实践活动场景,通过“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帮助学生找到辨认方向的经验性方法。

3.在“地图”与“现实空间”的联系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从在学校的操场上认识方向,到在地图上认识方向,学生需要在头脑中多次把观察到的景象与地图上的内容联系起来。

这个不断联系想象的过程,就是一个促进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过程。

课时安排建议本单元建议学习课时数为2课时。

教师在理解教科书意图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课时进行适当调整。

《东南西北》教学设计设计背景小学生在生活中知道太阳从东方升起,但并分不清具体四个方向;小学生看到过地图或交通路标都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但并不知道它与生活空间中的东、南、西、北之间的联系。

小学数学教案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小学数学教案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小学数学教案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小学数学教案教材分析学情分析随着教育的不断深入,数学教育在小学阶段也越来越重要。

如何针对不同的教学场景,合理制定数学教案,选用合适的教材,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不断完善教学体系,这都是小学数学教师需要重视的问题。

本文将从小学数学教案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小学数学教案教材分析1. 课程标准的理解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有详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制定教案和选用教材。

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数学兴趣,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案的制定方法教师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场景和学习进度,合理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

教案需要结合教材内容设计,注意重难点的突出和练习题的设置,形成系统的教学体系。

3. 教材的选用小学数学教材内容非常广泛,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数学能力选用合适的教材。

其中,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教材需要最优先考虑。

在选用教材时,还需要注意教材的质量和可操作性,尽量选择具有生动图表、小学生感兴趣的数学故事、实例及数学趣味活动等元素的教材。

二、学情分析1. 学生的数学学习特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特点为:自主性较强、兴趣不稳定、容易出现学习枯燥乏味、作业担负过重等问题。

教师应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通过创新思维方式实现自主学习。

2. 学生的学习水平学生的学习水平是教师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材选用的重要依据,也是有效的教育的基础。

因为不同阶段的学生在数学的认识和接受上不一样,需要根据学生实际掌握情况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落实个性化教学。

教师可以以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点为基础,引导学生从已知问题剖析未知问题,提高解题思维能力。

3. 学生的数学兴趣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很大程度上与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材的选用密切相关。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入有趣的数学故事、游戏和实例等,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开启学生想象力,增加学生对数学的追求和关注度。

初三数学学情分析(范文6篇)

初三数学学情分析(范文6篇)

初三数学学情分析(范文6篇)本站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三数学学情分析(范文6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本站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三数学学情分析(范文6篇)》。

第一篇:初二数学教学计划一、分析及策略学生进入初中已经一学年了,学生层次不齐情况有所加剧,两极分化厉害。

所以如何能够大面积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使他们从怕学、厌学,不会学转变为想学乐学会学,这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

这就要求我们数学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

我们除了教以外,而且要研究当前数学发展和教学的新动向,深入研究教材,细致剖析学生,研究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总之,把教研、教学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因材施教,积极稳妥进行教学改革,利用学校先进的多媒体的优势,力争提高每一个学生的数学水平。

现制定如下工作计划:1、抓好“备课”、“上课”两个中心环节。

坚持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个人的教学长,从而更加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教学中,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形成不断反思,不断调整,不断提高的教学风格。

2、教研组老师之间互相听课、互相学习,以开阔眼界。

3、多用多媒体教学,加快改革的步伐。

4、做好单元复习和测验工作,尽可能做到周周清、章章清、节节清。

5、按照学校和教研组的要求写好教案和课件的上传工作。

6、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将这一工作渗透到每一节课中。

对数学基础特差的学生,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或补漏。

二、认识与思考:1、题材源于生活:教学要基于学生的生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呈现材料的兴趣,选取他们身边熟悉的例子现身说法,不仅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能使知识得到较持久的'保持,以便深入理解,为进一步建构知识奠定较好的基础。

2、突出解决问题:让学生经历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库决问题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围绕问题的解决过程,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验证、推理、交流等丰富的数学活动,力求体现“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

学情分析报告范文初中数学(实用4篇)

学情分析报告范文初中数学(实用4篇)

学情分析报告xxx中数学第1篇一、学情分析:学生的数学基础较差,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都不强,需要在老师的督促下才能认真听讲,完成作业;有个别基础较差的学生,学习起来有些吃力,并且不能按时完成作业,需要老师多加指导。

二、教材分析: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三、教学目标: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xxx、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5、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学计划学情分析【3篇】

数学教学计划学情分析【3篇】

数学教学计划学情分析【精选3篇】数学教学方案学情分析【精选3篇】一本学期我担当初二班级(6)、(10)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八班级的数学教学任务特别重,既要完成新课的教学任务,又要复习初一数学学问。

同时要补差补缺的思想工作,所以在制定八班级的教学方案时,肯定要留意时间的支配,同时把握好教学进度。

一、学情分析通过对上学期几次检测分析,发觉(6)、(10)班同学存在很严峻的两极分化。

一方面是平常成果比较突出的同学基本上把握了学习数学的方法和技巧,对学习数学爱好深厚。

另一方面是相当一部分同学由于各种缘由,数学已经落下很多学问,部分同学已丢失了学习数学的爱好。

二、指导思想以《学校数学新课程标准》为准绳,连续深化开展新课程教学改革。

以提高同学中考成果为动身点,注意培育同学的基础学问和基本技能,提高同学解题答题的力量和规律推理力量。

同时完成八班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

三、教学目标学问技能目标:了解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立方根。

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把握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性质及判定和应用;理解轴对称的基本性质;理解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概念、性质并会画图,能利用函数图像解方程(组)及不等式等;把握整式的乘除和因式分解的运算。

力量目标:培育同学的观看、探究、推理、归纳的力量,进展同学合情推理力量、规律推理力量和推理认证表达力量,提高学问综合应用力量。

态度情感目标: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密不行分的联系,同时对同学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

四、教材分析第十二章数的开方:主要内容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和求法。

他们是理解立方根的概念和求法,实数的意义和运算是基础。

本章的难点是平方根和实数的概念。

约需7课时。

第十三章幂的运算:主要内容有幂的运算、整式的乘法、乘法公式、整式的除法、因式分解。

学好幂的运算性质是学好本章内容的基础。

本章难点是整式乘法的转化,重点是乘法公式和整式的除法。

数学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设计范文.doc

数学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设计范文.doc

数学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设计范文.doc【个人简历范文】数学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设计智者娟子发表于2011-2-19 101900本册教学内容分析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加法,图形的拼租,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这册教材的重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为的加减法口算。

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本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概念。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集合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安排了关于位置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除了安排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了学习具体时刻几时几分的读写方法。

"找规律"和"统计"是两部分新的教学内容。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我班共37人,其中男生20人,女人17人。

班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比较浓,大部分学生能按预定目标完成学习任务。

只有王凯翔、徐勇、顾珂帆等几个同学计算能力较差,计算速度慢。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我发现我班同学观察能力较弱,粗心大意的毛病严重,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因此我决定在本学期的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要多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性、探索性的学习交流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应变能力。

针对学生计算能力差,计算速度慢的问题,本学期我会把重点放在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上,力求每个学生都能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口卡,加强练习,提高计算速度。

第一单元内容分析本单元的教学是帮助学生学会辨别上、下、前、后、左、右,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以下几个特点1、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境,帮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

2、依照学生空间方位认知顺序进行编排。

教案学情分析模板初中数学

教案学情分析模板初中数学

---一、教学背景1. 教材分析:- 教材名称及版本:_______- 教材章节:_______- 教材内容概述:简要介绍本章节的教学内容,包括知识点、技能点等。

2. 学情分析:- 学生年级:_______- 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分析学生对本章节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包括已学过的知识点、技能点等。

- 学生学习特点:分析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习风格、学习习惯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学生应掌握的核心知识点:_______- 学生应学会的基本技能:_______2. 过程与方法:- 学生应经历的学习过程:_______- 学生应采用的学习方法:_______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应培养的学习兴趣:_______- 学生应形成的正确价值观:_______---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本章节的核心知识点:_______-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_______2. 教学难点:-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点问题:_______- 解决难点的策略:_______---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 导入方法:_______- 导入内容:_______- 导入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2. 新授环节:- 教学步骤:1. 教师讲解:_______2. 学生练习:_______3. 教师点评:_______- 教学方法:_______3. 巩固环节:- 练习题目:_______- 练习目的: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4. 总结环节:- 总结内容:对本章节的知识点、技能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 总结方法:_______---五、教学评价1. 课堂评价:- 学生参与度:_______- 学生掌握情况:_______2. 课后评价:- 作业完成情况:_______- 课后辅导:_______---六、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数学教案学情分析

数学教案学情分析

篇一:初中数学学情分析初中数学班级学情分析我班学生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有的基础较牢,成绩较好。

当然也有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

这样要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从考试情况来看:优等生占8%,学习发展生占55%。

总体情况分析:学生两极分化十分严重,优等生比例偏小,学习发展生所占比例太大,其中发展生大多数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

而其中的优等生大多对学习热情高,但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概括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的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弱。

根据以上情况分析:产生严重两极分化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学生基础太差,学习习惯差,许多学生不会进行知识的梳理,同时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等,致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

为了彻底解决了以上问题,应据实际情况,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推行“自主互动”教学法,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体验到“我上学,我快乐;我学习,我提高”。

首先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分类指导,加大平日课堂的要求及其它的有力措施,平日认真备课、批改作业,做好优生优培和学习困难生转化工作。

数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对于学生学好数学是很重要的。

在复习中,既要注意概念的科学性,又要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

由于概念是逐步发展的,因此要特别注意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

对于某些概念不能一次就透彻地揭示其涵义,也不应把一些初步的概念绝对化。

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通过对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使学生形成概念,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应用学过的概念,以便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提高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在平日讲课中学会对比。

要在区别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在掌握时应进行对比,抓住本质、概念特征,加以记忆。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分析推理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所以在复习中在加强指导和练习,加大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检查,搞好今学期数学课的“单元综合课”模式探索和自考工作,并做好及时的讲评和反馈学生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人简历范文】数学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设计智者娟子发表于2011-2-19 101900本册教学内容分析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加法,图形的拼租,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这册教材的重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为的加减法口算。

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本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概念。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集合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安排了关于位置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除了安排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了学习具体时刻几时几分的读写方法。

"找规律"和"统计"是两部分新的教学内容。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我班共37人,其中男生20人,女人17人。

班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比较浓,大部分学生能按预定目标完成学习任务。

只有王凯翔、徐勇、顾珂帆等几个同学计算能力较差,计算速度慢。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我发现我班同学观察能力较弱,粗心大意的毛病严重,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因此我决定在本学期的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要多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性、探索性的学习交流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应变能力。

针对学生计算能力差,计算速度慢的问题,本学期我会把重点放在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上,力求每个学生都能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口卡,加强练习,提高计算速度。

第一单元内容分析本单元的教学是帮助学生学会辨别上、下、前、后、左、右,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以下几个特点1、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境,帮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

2、依照学生空间方位认知顺序进行编排。

本单元教学课时3--4课时上、下、前、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具体中,让学生体验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过程与方法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重点难点正确辨别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

教学策略与手段1、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

3、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和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

4、通过灵活、有趣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办法。

教学内容1-2页教材内容分析教材提供了一副南京长江大桥的图画蓝天下,雄伟的大桥横跨于长江,一艘轮船正穿桥而过,桥上的铁道上正奔驰着一列高速列车,铁路上方的公路上一辆辆汽车行驶着,学生从中不仅根据轮船、火车、汽车三者的位置关系,认识了"上、下"方位,还认识到,上下位置关系不是绝对的,参照物不同,上下位置关系也会不同。

教学前后时,教材通过排队上车图,说明前、后位置关系。

教学时,也可以利用此图进行实地演习。

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揭示课题师谁能告诉大家,在你的课桌上面放的是什么,桌子下面又有什么?学生自由说。

师谁能帮老师数一数,你前面有几位小朋友,后面呢?学生汇报。

板书课题上下、前后。

(二)仔细观察,理解位置教学上、下。

出示主题图,师这是南京长江大桥,你们看,多宏伟啊,谁能把自己从图上看到的情景说一说?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对主题图进行描述,并侧重引导学生用"上"、"下"对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行准确的描述。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的填空。

联系生活实际,学生用"上"、"下"描述身边事物的位置关系。

教学前、后。

让一组学生排成一纵队,指名描述小伙伴的位置,学会用"前"、"后"来准确描述。

在黑板上贴出小动物贴图,让学生用"前"、"后"相互说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位置,指名说。

(三)游戏一切行动听指挥请几名学生在教室内随意走动,当教师说"停"时,向全体同学说一说自己所在的位置,要求用上所学的方位词"上"、"下"、"前"、"后"。

画鼻子在黑板上画一动物头像,让学生轮流给小动物添上鼻子,做游戏的学生需蒙上眼睛,其他学生可用所学方位词提醒该同学,让其顺利添上鼻子。

体验前后的相对性(请3位同学到前面来,按顺序排好,面向南。

)大家看,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他的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呢?师向后转。

现在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师这是为什么呢?生1、因为发生了变化。

2、因为脸朝的方向不一样了。

3、因为方向发生了变化,前后的位置就不一样了。

师真聪明!(教师进行小结)我们说一个人或一个物在前面还是在后面,首先要看面对的方向或者和谁比,面对的方向不同,前后的位置就不同。

(四)畅谈收获,评价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上下前后教后反思左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创设真实的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体验、感知"左右"。

过程与方法通过参与游戏、动手操作,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应用意识及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左右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左右的相对性。

教学方法讨论、交流、自主探究教学用品挂图教学内容3-4页教学内容分析教材通过让学生模仿老师举右手,观察自己的左右手,在让学生说明左右两只手的习惯性分工,将左、右与自己的左、右手对应起来,从此建立左右标准。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感知左右1、师同学们,今天有很多老师和我们一起上课,老师可高兴啦!你们高兴吗?(高兴)今天和我们一起上课的还有位小朋友,大家请看…(出示课件)看了画面,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生1这是谁?生2它在干什么?生回答问题。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那么谁愿意告诉大家,你们都举的是什么手?(右手)2、师引导学生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右手经常做些什么?3、师你们的另一只手是什么手呢?(左手)想一想我们的左手经常做那些事情?4、师看来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很大,可以帮助我们做很多很多的事情,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左右》。

(出示课题)5、师在我们的身体上还有许多器官也可以象"手"一样分为左和右。

请小朋友们自己在自己的身体上找一找,然后告诉小组内的其他小朋友,好不好?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寻找亲兄弟"。

(要求小组每个人都要参与寻找的活动,找出自己身体中的"左右亲兄弟")。

师谁愿意说给大家听?要求边指边说。

6、小游戏。

师小朋友们愿意和米老鼠一起做个小游戏吗?请同学们起立,我们一起来做(出示课件)伸伸你的左手伸伸你的右手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跺跺你的左脚跺跺你的右脚左手蒙右眼右手蒙左眼…7、师你能仔细观察我们的教室,用"左"或"右"说一句话吗?学生自由的说。

二、操作观察,理解左右1、按要求摆。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摆摆学习用具。

听要求先摆文具盒,再在文具盒的左边摆数学书,在文具盒的右边摆一个橡皮擦,在橡皮擦的右边摆一把直尺,在最右边摆一支铅笔。

请小朋友互相看看,你摆对了吗?师仔细观察所摆的图形,你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汇报给大家。

如从左边数数学书是第几个?从右边数文具盒是第几个?数学书的右边有什么?直尺的右边有什么?从左数橡皮擦排第几个?从右数呢2、自由摆。

师下面请小朋友们打乱顺序,想怎么摆就怎么摆。

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它们的排列顺序。

(学生在小组内自由摆放,互相提问,教师参与)3、师小结请小朋友把学习用具收起来放到课桌的左边,我们要养成随时整理自己学习用品的好习惯。

三、体验"相对",确定左右1、刚才同学们摆得又好又快,老师想祝贺你们,让我们握握手好吗?师握手应该伸那只手呢?师和学生面对面握手,问孩子们有什么发现?(我们伸的都是右手,为什么不一样呢?)小组同学面对面握手,感知左右的相对性。

并讨论汇报为什么伸的都是右手,而方向不一样?(方向不同,左右不同。

)2、选横排里的三个小朋友,与大家同向(A、B、C师B同学在左边,还是右边?引导讨论为什么一会说B在左边,一会儿又说B在右边?(比较标准不同,左右不同。

)3、观察讲桌上的粉笔与黑板刷师谁左谁右?站在老师的角度观察,会是谁在左边,谁在右边?(观察角度不同,左右不同)4、找"右边"的游戏,师生一起感受左右的变化。

师生面向黑板,找右边在哪里?师生一起向左转,找右边在哪里?师生继续向左转,找右边在哪里?…5、学生演示上下楼梯。

师现在老师想考一考大家,想想平时我们学校规定大家上楼道都要靠哪边呢?既然上楼下楼都靠右,那左边是不是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