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过河》教学设计及反思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过河》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过河》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过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过河》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掌握简单的加减法运算,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加减法基础,但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还不够强。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反复练习,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应用。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也需要被激发和保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方法,能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方法,能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

2.教学难点:学生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分组合作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生动有趣的PPT,展示教学内容和练习题。

2.教学素材:准备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情境图片、计算工具等。

3.学生活动用品:练习本、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个过河的故事情境,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数学问题。

2.呈现(10分钟)展示PPT,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尝试解答。

如:河里有5只小鸭子,游走了3只,还剩几只?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尝试用加减法解答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鼓励和帮助。

4.巩固(10分钟)教师挑选几组学生进行答案分享,让学生解释解题过程。

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教师给予总结。

5.拓展(10分钟)出示一些与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加减法进行解答。

《过河》教案

《过河》教案

《过河》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用单项加减法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2.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学会协调合作,互动交流,在游戏中学习和发现问题。

教学重难点:1. 如何指导学生运用单项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 如何在游戏中让学生理解问题,并积极参与游戏。

3. 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和交流。

教学准备:1. 游戏道具:长条木板(河)、木板(小桥)、绳子、水果等。

2. 教学课件。

3. 学生单项加减法的练习题。

教学过程:1. 创设情景:老师出示一张图片:河中间有一条河,河边有一些物品,这些物品需要运过去。

但是,小动物们有一个问题:在这条河上没有桥梁,他们该怎么过去呢?这时,老师会引导学生思考,深入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最终引出“过河”游戏。

2. 游戏规则及操作方法:游戏需要2至6名学生进行协同游戏。

规则如下:(1)把木板摆在河周围,模拟出河的样子。

(2)有些木板最好在河里的水粘稳,有些则需要放在水上。

(3)同学们轮流把物品(如水果)从河一侧搬到另一侧。

(4)在每个回合的开始,只有1个同学可以搬东西和过河,其他同学需要“站岸”等待;(5)同学可以选择在岸边等待,并且可以协助他人搬运物品或者过河,从而提高整个团队的效率。

(6)在每个回合结束时,学生需要计算搬运物品的数量,并通过单项加减法进行核算。

(7)每回合完成后,桥和木板都会发生变化,学生需要调整思路和行动,形成新的策略。

3. 教师引导:(1)指导学生进行游戏操作。

(2)在游戏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

(3)时刻关注学生的合作互动,及时提醒和帮助学生。

(4)指导学生使用单项加减法解决问题。

4. 游戏过程中的反思:在游戏结束后,与学生一起共同回顾游戏过程并让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悟。

回顾游戏的过程,总结游戏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并其中习得思维模型和策略。

5. 教师总结:(1)游戏初衷的实现:目的是让学生运用单项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让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小班主题教案《过河》及教学反思[5篇模版]

小班主题教案《过河》及教学反思[5篇模版]

小班主题教案《过河》及教学反思[5篇模版]第一篇:小班主题教案《过河》及教学反思小班主题教案《过河》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培养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幼儿为小兔想各种办法过河,体验多向思维的乐趣,懂得助人为乐、团结合作,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主题《过河》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为小兔想各种办法过河,体验多向思维的乐趣。

2、培养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懂得助人为乐、团结合作。

4、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5、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活动准备:准备各种玩具和饮料瓶等。

活动流程:(一)导入过程:故事——看外婆。

小兔要和妈妈去看外婆,途中遇到了困难,它们希望小朋友能帮助他们。

(二)扩散思维活动(1)看课件,它们遇到了一条河,可是河上没有桥,如何帮助他们过河呢?(幼儿相互讨论、个别说)(2)模仿活动:幼儿想办法可让幼儿模仿,如请乌龟帮忙,让幼儿模仿乌龟爬等等。

(三)根据具体材料由一点向多点发散思维小兔觉得你们的办法很好,可河边就有这么多的材料,想请你们用河边的物品来帮它们过河,看课件。

(河边的物品可单独使用也可以几种物品组合起来一起使用)引导幼儿由近及远的观察。

(四)创新想象和操作实践活动(放轻音乐)外婆送给小兔许多的礼物,请小朋友帮它送回家。

看谁想出的办法多。

鼓励幼儿可合作。

(五)结束活动肯定幼儿的表现,提出表扬,替小兔感谢小朋友的帮忙。

指出在生活中会遇到许多的困难,只要肯动脑筋,认真观察,就一定会想出解决的办法。

教学反思:1、本活动根据小班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来设计的,通过课件的形式,形象直观,能够围绕目标展开教学活动。

幼儿容易接受,效果很好。

2、在发散思维活动中,借助生动形象的课件演示,以观察性、开放性的提问为中介,引导幼儿大胆想象、自主表达,激发了幼儿创新思维的兴趣。

3、运用动静结合的方式,通过想想、说说、做做等形式围绕过河展开创新思维想象活动,培养了初步的创新思维意识,提高了创新思维能力。

《过河》教学设计和反思

《过河》教学设计和反思

《过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过河”的情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

3、让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后进行计算的习惯。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一、复习1、请说一说各题的计算顺序。

54÷9+3 59 + 32 ÷430-18 ÷3 10-72 ÷82、请提出一个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

(1)、三年级班共48人参加广播操比赛,站了6行,()?(2)、三年级班共24人,每6人为一组,()?(3)、四年级师生共42人去郊游,每辆车坐7人,()?(4)、五年级有35人参加体操表演,每行站5人,()?3、谈话导入:同学们,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

在这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的日子里,实验小学的老师带着同学们去秋游。

但是,他们在去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数学问题,详情我们来帮帮他们。

你们愿意帮他吗、?二、自主学习出示P8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图上告诉我们哪些信息?我们解决什么问题?2、独立尝试,合作解决。

如果同学们都坐大船,需要几条船?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3、预设:若有综合算式,先出示错的,再出示对的,引发讨论;若没有综合算式,引导尝试列成综合算式,引发讨论。

组织学生讨论:“29+25÷9”是否符合解决问题的顺序?这个算式按以前的知识应该先算25÷9,再算加法,但这种运算顺序不符合问题的情景。

在本题,应先算男女生总人数,即29+25。

怎样解决运算顺序问题呢?我们请小括号“()”来帮忙。

4、认识带有小括号的混合算式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5、写出解答过程(29+25)÷9 读作:29与25的和除以9。

=54÷9=6(条)答:同学们都做大船,需要6条船。

6、比较每组中的两个算式,说说它们的运算顺序。

《过河》教学设计及反思

《过河》教学设计及反思

《过河》教课方案及反思《过河》教课方案及反思《过河》教课方案及反思教课目标⒈知识与技术知道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地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提升计算能力。

⒉过程与方法在解决坐船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研究增加小括号的过程,体验有小括号的运算序次。

⒊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感觉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养成先看运算序次,再进行计算的习惯。

教课要点难点⒈要点能正确地计算带有小括号的运算。

⒉难点能在解决问题中体验小括号的作用。

教与学的互动设计㈠创建情境,导入新课出示主题图⒈看图说一说。

学生看图说一说图意和要解答的问题。

(河岸上有男生29 人,女生 25 人,每条船限第乘7 人)问题:需要几条船?⒉试试独立解答。

学生可能列出算式: 29+25=54 (人),54 ÷9=6 (条)㈡合作交流,解读研究⒈研究小括号的作用。

⑴师:假如我们把这两个算式列成综合算式29+25 ÷9 ,行不可以呢?⑵学生在小组内谈论,全班交流。

假如依据算式 29+25 ÷9,我们应该先算 25 ÷9 ,再算加法。

可是联合题意我们知道,先要算出总人数 29+25 ,再算 54 ÷9 ,这样就能求得需要几条船。

⑶有什么方法可以先算29+25 呢?学生发布自己的想法后引出加小括号。

接着教师介绍小括号的作用,让学生认识带有小括号的混杂运算题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最后指引学生写出问题的解答过程。

(29+25 )÷9 指出:(29+25 )÷9=54 ÷9 读作 29 与 25 的和=6 除以 9。

⑷总结。

在算式里假如有小括号时,就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㈢应用迁徙,牢固提升⒈教材做一做,学生先说一说运算序次,而后独立解答。

⒉算一算,比一比。

让学生完成教材练习二第 1 题,做完后比较计算的结果有什么不一样,进一步理解小括号的作用。

㈣总结反思,拓展升华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⒉你能举例说明带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序次吗?本节课我联合“过河”这一情境,培育学生独立看图能力及获得数学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参加梦想。

《过河》教学设计(精选8篇)

《过河》教学设计(精选8篇)

《过河》教学设计(精选8篇)《过河》篇1一导入1、师讲故事的开头(即裸文一、二段),然后提问:同学们,故事讲到这儿,你觉得小马会怎样?,它能不能过河?……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吧。

板书课题并齐读。

小马究竟能不能度过河让我们到文中找答案吧!二初读1自由读文,边读边圈出不认识的字词多读几遍,并且标注出自然段。

2指名读。

下面老师找几名同学来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并且思考,全文主要写了什么事儿三、抓中心句一,4-6的分析那刚才老师讲的是课文中的哪几段?1-3文中一共写了小马几次来到河边。

生:2次从第几段到第几段是写小马第一次过河的事?生:4-6段小声读4-6段,思考第一次在河边遇见了谁?用直线划出他们的话。

那谁能读一读。

并且指导阅读第四段:小马问老牛的话,后面是问号,要用疑问的语气读。

注意小马的寓言,“请您……”说明小马非常有礼貌,像这样说话,你会吗?老牛的回答,说得平静,因为它认为河水很浅,要读得平缓。

可以让女同学读小马的话,男同学读老牛的话,分角色练习朗读。

上板书:老牛深松鼠浅小马听后是什么反应?从哪几个词可以看出小马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

用~~~划出来(吃惊,叹气)师分析:立刻,连忙。

并造句自己试着读一读4-6段,注意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来。

分角色朗读师:谁来读老牛的话,小马,松鼠,旁白生读完后指导朗读,生跟读。

1、松鼠的话同老牛的话就不同了,“拦住他大叫”,后面的话用的是感叹号,表示语气加重。

“小马!”一声大叫,要读得急促些,声音要高一点,两个“别过河”,速度要快一些,连着读,第二个“别过河”语气要加重些。

2、“小马吃惊地问”,不是一般地问,“吃惊”,吓了一跳,表示小马害怕,紧张。

教师可示范,读出语气来,再让学生练读。

3、第六自然段中小马“叹了口气”说的话,是拿不定主意,无可奈何,只好回去问妈妈,要读得轻缓。

二,7段的分析听到完全不同的建议后,小马是怎么做的呢?生:回家问妈妈快速浏览第七段,找出小马妈妈的话,妈妈是怎么说的,谁能来读一读?出示ppt:“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

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过河》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过河》教学设计
讨论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互相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教师巡回指导,关注每个小组的讨论情况,给予适当的提示和指导。
(四)课堂练习
1.让学生独立完成以下练习:
-千以内数的读写练习。
-根据《过河》情境,列出相应的加法和减法算式。
-解决类似的实际问题,如:小猫和小狗也要过河,每次只能过一个人或一个动物,需要过几次?
4.教学拓展:
-结合实际生活,设计相关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以致用。
-引导学生探索数的规律,如数的递增递减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开展数学故事分享会,让学生在分享中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课堂开始时,我将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导入新课:“有一天,小兔子想要过河去对岸的森林找它的好朋友小松鼠。可是,河上只有一座小桥,每次只能过一个人或一个动物。小兔子需要走过桥,然后回来接小松鼠。同学们,你们能帮助小兔子计算一下,它需要走过桥多少次才能和小松鼠一起到达对岸呢?”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小组作业: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总结在学习千以内数的读写和加减运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形成一份小组学习报告。
4.创新作业: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个以《过河》为主题的小故事,要求故事中包含千以内数的读写和加减运算。
5.家长评价:请家长协助监督学生的学习进度,并针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签字确认。
3.培养学生对数学符号的认识,如“+”和“-”,理解其含义,并能够正确使用。
4.通过对数的拆分和组合,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技巧,如将一个数拆分成两个数的和或差,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情境教学,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合作精神。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过河》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过河》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过河》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过河》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的一节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材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情境,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规则。

教材还配备了丰富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的加减法,对于加减混合运算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出现运算顺序混乱的情况。

因此,本节课需要通过有趣的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2.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有趣的故事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故事情境的相关图片和资料。

2.准备加减混合运算的练习题。

3.准备游戏道具和奖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故事情境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图片展示完毕后,向学生提出问题:“故事中的小动物们遇到了什么问题?它们需要怎么样才能过河呢?”让学生思考并讨论。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讲解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通过例题展示如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讲解完毕后,让学生尝试解决类似的题目。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游戏结束后,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解决一组加减混合运算的问题。

小组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

5.拓展(10分钟)向学生提出一些拓展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加减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过河》教案及教学反思(五篇)

《过河》教案及教学反思(五篇)

《过河》教案及教学反思(五篇)第一篇:《过河》教案及教学反思《过河》教案设计及反思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P19-P21页。

教学目标:1.通过“过河”的情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

3.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后进行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并运用小括号,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探索“小括号”的应用过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师:今天,老师第一次给大家上课,为了消除一下我们之间紧张的气氛,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美丽的景色,放松一下心情,好不好?(好)(课件出示长江风光图配音乐)师:刚才我们欣赏的都是长江的美丽风景,同学们,想去玩玩吗?(想)师:看大家这么高兴,在出发之前,老师想考考你们。

课件出示复习题:1.比一比,看谁的眼力好。

(说出运算顺序)30+8×4 5×2+3 80-64+8 29+25÷4 师:同学们说的真棒,那大家还敢不敢继续接受老师的挑战?2.把二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

7×6=42 6÷2=3 60-42=18 18-3=15二、主动探究,研究问题师:老师知道我们班的同学都是在长江边长大的,在长江的中间,有一座小岛叫做江心洲。

老师就带你们到江心洲玩玩好吗?(好)那我们赶紧出发吧!呀,大家看看我们去江心洲遇到了什么问题?(课件出示情境图)生:要坐船去。

师: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解决的问题。

板书课题:过河师:(出示信息图)请大家仔细看图,从图中你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信息:河岸上男生有29人,女生有25人,每条船限乘9人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出示问题)需要几条船?师:那我们估计一下,大概需要几条船?你是怎么估的?生1:我估计大概需要7条船。

我把男生看成30人,女生看成30人,这样用总人数60人除以9,大约需要7条船。

《过河》教案及教学反思

《过河》教案及教学反思

《过河》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过河”的相关知识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判断力。

教学内容:1. 河的类型和特点2. 过河的方法和技巧3. 团队合作过河的策略4. 过河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5. 教学实践和反思教学准备:1. 教案及教学材料2. 教学场地和设备(如河流、桥梁、救生器材等)3. 教学辅助工具(如PPT、视频、图片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河?河的类型有哪些?2. 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知识。

二、过河方法与技巧(15分钟)1. 介绍不同的过河方法和技巧,如游泳、搭建桥梁、使用救生器材等。

2. 讲解过河时的安全注意事项,如水流速度、河宽、水质等。

3. 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自己的过河方法和技巧。

三、团队合作过河(15分钟)1. 讲解团队合作过河的策略和技巧,如分工合作、互相配合等。

2. 学生分组进行团队合作过河实践,教师给予指导和建议。

3. 学生分享团队合作过河的经验和收获。

四、过河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10分钟)1. 讲解过河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如防溺水、防触电、防摔倒等。

2. 学生分享自己过河时的安全经验和建议。

五、教学实践和反思(10分钟)1. 学生进行教学实践,如模拟过河、解决过河问题等。

2. 教师给予评价和建议,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过河技巧和安全意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了过河的相关知识和技巧,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教师给予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提高过河技巧和安全意识。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部分学生对过河技巧的掌握程度不够,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

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需要教师做好充分的准备和监管,确保学生的安全。

六、河流生态与环境保护(10分钟)1. 介绍河流生态系统的特点和重要性。

幼儿园中班健康优质课教案《过河》及教学反思(五篇)

幼儿园中班健康优质课教案《过河》及教学反思(五篇)

幼儿园中班健康优质课教案《过河》及教学反思(五篇)第一篇:幼儿园中班健康优质课教案《过河》及教学反思《中班健康优质课教案《过河》含反思》这是优秀的中班健康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中班健康优质课教案《过河》含反思!活动由来幼儿园体育室内有一根拔河的绳子。

是当年亲子运动会家长队和教师队比赛时所购置的。

孩子们对这一根又粗又长的绳子很好奇,经常上前摸摸、弄弄。

看到孩子们的表现,我们便将绳子放到操场上,孩子们围绕着绳子开始了各种各样的玩法。

本次活动就是根据孩子们围着绳子跳来跳去的情景所设计的。

活动目标1、能够掌握立定跳远和助跑跨跳的动作方法和技巧,促进跳跃能力和肢体协调的发展。

2、提高在体育活动中的自主性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活动准备1、大绳一根,鳄鱼头饰一个,平衡步道、沙包各若干,筐一只。

2、教师课前布置好场地。

活动过程1、幼儿跟随教师一起用大绳围成“池塘”,热身运动“小蝌蚪变变变”。

幼儿做蝌蚪跟随教师在“池塘”中游动(动作方法:趴在地上,双手合在背上,利用上身的扭动移动身体。

)——蝌蚪长出两条后腿(动作方法:身体趴在地上。

用两条腿连续蹬地并扭动身体前进)——蝌蚪长出两条前腿(动作方法:四肢匍匐爬行)——变成青蛙跳跳(幼儿各自模仿青蛙跳跃的动作,全身运动)。

“文章.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2、游戏:跳“田埂”。

游戏方式:教师用步道作田埂,设置活动路线。

通过不断增加高度和宽度来提高活动的难度和挑战性,幼儿自由选择不同难度的场地进行尝试练习活动。

规则要求:(1)幼儿从同一方向进行跳跃活动,起跳时,腿用力蹬地,臂向前上摆:落地时,屈腿全蹲,保持平衡。

教师要注意幼儿的安全。

(2)教师根据幼儿的活动情况进行难度变化。

也可根据情况运用肢体动作来给幼儿增加难度。

(3)教师要注意难度增加后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活动情况,适当进行鼓励和帮助,(4)用塑料圈在活动场地边做小池塘,请小青蛙自主选择休息。

提高学生数学口算能力的二年级教案:过河

提高学生数学口算能力的二年级教案:过河

Introduction数学口算是每个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必须要掌握的一项基础技能。

很多学生在口算方面存在不少的问题,比如说计算速度慢、错误率高等等。

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口算能力成了每个老师需要面对的棘手问题。

本篇文章将提供一份关于如何在二年级课堂上通过教学实践来加强学生数学口算能力的教学计划。

Teaching Objectives1. 学习通过过河游戏来提高学生口算速度;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3. 通过交流,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口算能力的提升。

Teaching ProceduresStep 1: 介绍游戏的规则在开始游戏之前,我们需要向学生详细介绍游戏的规则和目的。

过河游戏的规则如下:一条横跨小河的桥,需要两个人才能一起走。

原岸有4个人,要把他们全部送到对岸,每次只能有两个人一起渡河,且渡河的时间不能超过15秒,否则扣除-5分。

而且在河中有一只船,每次最多只能坐两个人。

如果出现任何一个问题导致人员无法顺利过河,我们就必须重新开始游戏。

在介绍完游戏规则后,我们将学生分配到小组中进行游戏。

每个小组要设立一名组长,负责领导整个小组。

Step 2: 进行游戏一旦介绍完游戏规则后,我们将让每个小组进行游戏。

在游戏过程中,学生必须互相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学生们也要在考虑速度的同时,尽可能地减少失误率。

以便最大化地提高他们的分数。

Step 3: 分析游戏游戏结束后,让小组成员彼此交流,分享彼此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

这也有助于教师深入了解学生实际情况,为下一步教学计划的出台提供更加具体的指导方向。

Step 4: 总结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针对学生们在游戏过程中不同的表现,有针对性地提出不少于三个解决方案,以便在未来教学中尽可能地帮助学生提高口算能力。

Conclusion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我们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口算能力,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并且能够在小组中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和出色的表现。

小学二年级数学《过河》课后反思

小学二年级数学《过河》课后反思

小学二年级数学《过河》课后反思一、课堂内容回顾本次数学课堂上,我们学习了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材中的《过河》这一课题。

课堂上,老师通过图示和问题引入,让我们了解到了过河问题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解题方法。

首先,老师给了我们一个问题:在河岸的一侧有一只狼、一只羊和一棵白菜,现在我们需要将它们都安全地运送到另一侧的河岸。

但是有一个条件:一次只能运送一种物品或者乘客,而在任何一侧河岸上,如果没有人或者羊看守,狼就会吃掉羊;如果没有人或者狼看守,羊又会吃掉白菜。

我们需要找到一种方法,让它们都能安全到达目的地。

在理解了问题之后,老师引导我们一起分析了问题的解决思路。

我们应该通过尝试不同的运送顺序和策略,找到一种可以确保所有物品和乘客都安全过河的方法。

二、课堂学习感悟在本节课上,我深刻体会到了数学问题解决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在解决《过河》的问题时,我不仅需要仔细观察和理解问题,还需要进行逻辑思维和推理。

首先,我通过观察问题图示,理解了问题的背景和条件。

我知道狼、羊和白菜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制约关系,只有在有人看守的情况下,狼和羊、羊和白菜才能和平共处。

这让我明白了问题的解决必须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和条件。

然后,我尝试了不同的运送顺序和策略。

在一开始,我尝试了将狼和白菜先运送到另一侧,然后再将羊运送过去。

但是我发现在狼和白菜都在另一侧河岸的时候,狼和羊会发生冲突。

于是,我发现需要将羊作为第一个运送的物品,然后再把狼和白菜带过去。

通过不断地尝试和调整策略,我最终找到了一个可以保证所有物品和乘客安全的运送顺序。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锻炼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通过分析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我可以找到问题的关键和解决方法。

这个过程对于我今后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解决都非常有帮助。

三、问题的启示和拓展思考通过这次课堂学习,我对于数学问题解决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以后的学习中,我应该积极运用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过河 北师大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过河 北师大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过河(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过河的基本概念并能够简单地解决过河问题。

2.能够通过游戏的形式加深对过河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过河的基本概念与解决问题方法。

2.教学难点:过河问题中的加减操作。

三、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模拟现实生活中的过河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理论知识。

2.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组,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过河问题,让学生互相学习和讨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与引入教师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方式,引入过河问题的基本概念,如:当我们过河时,需要注意什么?什么情况下我们可以直接过河,什么情况下需要使用工具?看看这些图片,你能发现些什么?2. 操作演示引导学生通过操作理解过河问题,如: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河、船和人物等元素,然后让学生模拟过河流程,指导学生对于简单情形应该如何解决。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组,让每个小组完成一个过河问题,然后就各自的解法进行讨论,让学生在思考和讨论中加深对于问题的理解。

4. 游戏体验引导学生体验过河游戏,并将通过游戏的形式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让同学能够在游戏中更深刻地理解过河问题的解决方式。

五、教学评价通过作业和小组讨论来进行学生的评价,通过学生的发言、作业和物品卡片等形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六、教学安排这节课程总时长为45分钟,教学安排如下:时间内容5 min导入与引入10 min操作演示20 min小组讨论10 min游戏体验七、教学资源1.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师用书。

2.PPT。

八、教学反思1.通过情境教学法,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过河问题。

2.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够在讨论中互相学习、沟通和分享。

3.通过游戏体验,让学生在玩耍中学习,加深对过河问题的印象和认识。

三年级数学上册《过河》教案、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上册《过河》教案、教学设计
1.故事引入:讲述一个关于小动物过河的有趣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故事中小动物们遇到了过河的困难,需要同学们帮助他们解决。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感受到过河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过河》。
2.提出问题:在故事结束后,向学生提问:“小动物们遇到了什么困难?他们应该如何过河呢?”引导学生思考过河问题的解决方法。
4.知识拓展:引导学生思考过河问题的衍生问题,如最短路径、最优策略等,培养他们的思维深度。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讲授的新知,共同讨论过河问题的解决方法。
2.交流分享: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分享解题思路和方法,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学会借鉴和吸收。
3.教师点评:对各小组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给予鼓励性评价,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三年级数学上册《过河》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运用简单的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解决过河问题。
2.培养学生运用坐标系表示过河问题的能力,通过画图、标注等手段,将抽象问题具体化,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
3.引导学生运用分类讨论的方法,从不同角度分析过河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作业要求:
1.认真完成每道题目,保持书写工整、清晰。
2.解题过程中,注重步骤的完整性、逻辑性。
3.作业完成后,进行自我检查,确保无误。
4.家长协助监督,关注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指导。
4.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应设计富有挑战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自信心。
5.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在解决过河问题的过程中,大胆尝试不同的方法和策略,从而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三年级数学过河教学反思(四篇)

三年级数学过河教学反思(四篇)

三年级数学过河教学反思《过河》是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在教材中创设了“过河”的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

让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后进行计算的习惯。

教学时,我充分利用情境图,让学生先说一说从图中知道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独立看图能力及获取数学信息、提问题的能力。

然后独立试做。

学生会出现分步进行计算的式子。

29 25=54(人)54?=6(条)把两个算式合在一起时,可能会出现29 25?。

让学生互相讨论所列算式的合理性。

这样学生发生了认知冲突,由此体会到引入新符号的必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河》这节课时存在以下不足:1、过分注重情境的创设,让情境创设变得形式化了,忽略了数学知识的重要性。

2、急于求成,学生没有充分理解小括号的含义就让学生应用。

3、没有很好的把学生出现的错误作为教育资源因势利导帮助学生学习。

学生都能明白小括号的含义,学生都知道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可是把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带小括号的综合算式就不会了。

如果能利用这些错误的资源让学生动手去算一算,亲自探究自己出现的问题,自然就能更好的理解小括号了,应用起来也就不难了。

三年级数学过河教学反思(二)《过河》是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及其应用,本课是结合“过河”情境,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并从中认识小括号,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备课时,我思考着两个问题:如何让孩子感受到引用小括号的必要性?如何让学生体会小括号能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呢?带着这两个问题,我进行了如下教学:首先创设过河情境,让学生从中找数学信息,并提问:同学们都做大船,需要几条船?问题提出,为了让学生懂得筛选有用信息,我要求学生把对应的信息与问题完整地说一说。

接着要求学生列式解决问题,大部分学生分成两个算式:29+25=54(人),54÷9=6(条),这里我重点追问:为什么先算29+25=54,表示什么意思,54÷9=6又表示什么意思?让学生明白要求需要几条船?需要先求出一共有多少人?再看___里面有几个9就需要几条船。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3《过河》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3《过河》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3《过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过河》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课。

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情境,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材通过生动的过河故事,引导学生探讨如何计算小数除以整数的运算过程,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计算法则,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小数和整数的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运算能力。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对小数除以整数的运算过程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情境,理解运算过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运算过程,掌握计算法则。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小数除以整数的运算过程及计算法则。

2.如何运用小数除以整数的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情境,发现和总结小数除以整数的运算过程和计算法则。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过河故事情境、计算过程演示等。

2.练习题:包括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题和实际问题题目。

3.学生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过河故事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小数除以整数。

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发现问题的解决需要用到小数除以整数的运算。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演示小数除以整数的运算过程,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计算法则。

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口头表达,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操练(10分钟)教师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然后,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答案展示和讲解,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实际问题题目,让学生运用小数除以整数的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幼儿园小班教案《过河》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过河》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过河》含反思教案:《过河》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材《快乐数学》第四单元第二章“过河”。

该章节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加减法的概念,学会用小石子、木棒等物品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概念,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物品进行简单加减运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概念,学会用物品进行简单加减运算。

难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够灵活运用物品进行加减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河图、小石子、木棒等。

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份河图、小石子、木棒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教师带领学生观看PPT,讲述小动物们过河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小动物们如何过河。

2. 讲解与演示:教师讲解加减法的概念,并用河图、小石子、木棒等物品进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运用小石子、木棒等物品进行加减运算。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4. 互动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运算结果,分享运算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教师引导学生互相评价,互相学习。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加法:物品1 + 物品2 = 结果减法:物品1 物品2 = 结果七、作业设计(1)3 + 2 = ?(2)5 2 = ?(3)4 + 3 = ?2. 学生与家长一起讨论,谈谈对加减法的理解,并将讨论结果记录下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情境、实际操作、互动交流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加减法的概念,学会了用物品进行简单加减运算。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也有部分学生在运算过程中出现错误,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加减法比赛,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将加减法运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2024年幼儿园大班教案《过河》含反思

2024年幼儿园大班教案《过河》含反思

2024年幼儿园大班教案《过河》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教材《数学乐园》第四章第二节,主题为“过河”。

内容涉及对数字顺序的认识,以及简单的加减运算。

详细内容包括:通过故事情景引入,让幼儿理解过河问题的基本概念;学习数字顺序及运用;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理解数字的顺序,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2. 培养幼儿在过河问题中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数字顺序的认识以及简单的加减运算。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在过河问题中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数字卡片、过河故事图片、磁性白板、磁性数字。

学具:幼儿用书、画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讲述小熊过河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数字顺序及过河问题。

2. 数字顺序学习(5分钟)利用数字卡片,教授幼儿认识数字顺序,并学习简单的加减运算。

3. 游戏活动(10分钟)将幼儿分组,每组分配一定数量的磁性数字,让幼儿通过讨论、尝试,将数字按照顺序排列,并完成过河任务。

4. 例题讲解(5分钟)选取一道具有代表性的过河问题,进行讲解,引导幼儿观察、分析问题,并找出解决方案。

5.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独立完成教材中的过河题目,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在磁性白板上展示过河故事图片,旁边标注数字顺序。

2. 用磁性数字展示例题解答过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共同完成一道过河问题。

答案:根据具体情况,正确完成过河问题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数字顺序认识及加减运算方面的掌握程度,针对个别幼儿进行针对性指导。

2. 拓展延伸:让幼儿尝试编写自己的过河故事,提高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

同时,鼓励家长参与,增进亲子互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置2. 游戏活动的实施3. 例题讲解的细节4. 作业设计及课后反思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置1. 利用生动有趣的教具,如数字卡片,让幼儿通过触摸、观看等方式,加强对数字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教学反思 / 数学教学反思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过河》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反思资料适用于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目标
⒈知识与技能
知道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地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提高计算能力。

⒉过程与方法
在解决乘船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探索添加小括号的过程,体验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⒈重点
能正确地计算带有小括号的运算。

⒉难点
能在解决问题中体验小括号的作用。

教与学的互动设计
㈠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主题图
⒈看图说一说。

学生看图说一说图意和要解答的问题。

(河岸上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每条船限第乘7人)问题:需要几条船?
⒉尝试独立解答。

学生可能列出算式:29+25=54(人),54÷9=6(条)
㈡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⒈探究小括号的作用。

⑴师:如果我们把这两个算式列成综合算式29+25÷9,行不行呢?
⑵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全班交流。

如果按照算式29+25÷9,我们应该先算25÷9,再算加法。

可是结合题意我们知道,先要算出总人数29+25,再算54÷9,这样就能求得需要几条船。

⑶有什么办法可以先算29+25呢?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后引出加小括号。

接着教师介绍小括号的作用,让学生认识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题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最后引导学生写
出问题的解答过程。

(29+25)÷9指出:(29+25)÷9
=54÷9读作29与25的和
=6除以9。

⑷总结。

在算式里如果有小括号时,就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㈢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⒈教材做一做,学生先说一说运算顺序,然后独立解答。

⒉算一算,比一比。

让学生完成教材练习二第1题,做完后比较计算的结果有什么不同,进一步理解小括号的作用。

㈣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⒉你能举例说明带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吗?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结合“过河”这一情境,培养学生独立看图能力及获取数学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参与愿望。

本节课教学层次清楚,给学生留有大量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

通过全班学生交流以下算式的算法:
A.29+25=54(人)54÷9=6(条)
B.29+25÷9
C.(29+25)÷9
D.29÷9+25÷9
使学生探索出正确的运算顺序,同时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小括号的作用以及小括号的算式运算顺序。

XX文讯教育机构
WenXu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