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 16陋室铭 公开课教案 (1)

合集下载

陋室铭公开课教案

陋室铭公开课教案

陋室铭公开课教案陋室铭公开课教案《陋室铭》运用了对比,白描,隐寓,用典等手法,而且压韵,韵律感极强,读来金石掷地又自然流畅,一曲既终,犹余音绕梁,让人回味无穷。

作者是刘禹锡。

《陋室铭》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熟读成诵。

2、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3、感受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情操。

一、创设情境,走近陋室(课前视频欣赏:古琴曲《陋室铭》)刚才大家欣赏的是古琴曲《陋室铭》。

伴随着这悠扬的旋律,让我们步入时光隧道,跟随唐朝诗人、文学家刘禹锡的脚步,踏上拜访陋室的旅程,共同感受经典作品的永恒魅力。

(板书题目、作者) 简介文体:看课题《陋室铭》,大家已经预习过,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铭文,这种文体有哪些特点?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是古代散文的一种。

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辞精炼,句式工整,读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

如墓志铭(称述功德)、座右铭(警戒自己)……二、朗读感知,初识陋室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我们学习古文应该反复朗读,以至成诵。

古人说的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这节课我们要通过反复诵读来感知文章内容,感受文章的意蕴。

(1)、听读:首先请大家听现代朗诵名家张家生的课文朗诵。

请同学们听准字音、节奏停顿、注意语调,并在书上作好标记。

(播放视频)(屏显:听读课文的要求)1、听准字音2、把握节奏3、注意语调、语速(2)检查听读效果:明确字音出示朗读节奏(3)、自由读:听完了示范朗诵,请大家自由地放声朗诵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和停顿,大家在读之前,请注意老师给大家的朗读提示。

(课件展示朗读提示)(指名读字音后,自由放声读后,自我展示)(4)配乐个别读:哪个同学愿意起来朗读一下课文?大家评价一下的朗读:读的好不好好在哪(字音正确、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停顿准确自然,重音把握准确、语速把握好——对,文言文的诵读,语速要慢,才能读出节奏,读出韵味!语调呢最后一句话是一个反问句,反问句要表达一种更肯定的语气,是不是这点处理得不太好啊。

《陋室铭》公开课教案

《陋室铭》公开课教案

《陋室铭》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陋室铭》;(2)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等;(3)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修辞手法,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陋室铭》;(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1. 熟练朗读和背诵《陋室铭》;2. 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3.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 文中部分词语的解释和翻译;2. 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刘禹锡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陋室铭》的产生背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字音、节奏和停顿,理解文意。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解答课文中的疑问,如词语解释、句式分析等。

4. 讲解分析: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分析,重点解释关键词语和句式,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5. 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6. 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谈谈自己对“陋室”的理解。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陋室铭》;2. 完成课后练习题;3. 搜集其他有关刘禹锡的作品,了解其文学风格。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运用案例分析法,挑选典型的课文句子进行详细讲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3. 利用比较法,让学生分析刘禹锡的其他作品,了解其文学特点。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单元测试评价:通过单元测试,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运用和拓展能力。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6之《陋室铭》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6之《陋室铭》教案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学生尝试仿写一段话,运用诗中的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观点。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陋室铭》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陋室铭》教学中,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文本,并体会到其中的意境和哲理。课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有以下几点感悟:
首先,通过提问导入新课的方式,我发现学生们对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很有感触,这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在引导过程中,我意识到有些问题可能还需要更具体、更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以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投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6之《陋室铭》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陋室铭》。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诗歌朗读: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陋室铭》的韵律美和意境。
2.词语解析:解析诗中重要词语,如“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等,帮助学生理解诗句含义。
3.诗句赏析:分析诗句的艺术特色,如对仗、排比、设问等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文本主题的把握:理解诗人刘禹锡以陋室为载体,表达的高洁傲岸的节操和人生观。
举例:《陋室铭》中“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一句,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其比喻意义,即过于苛求或完美主义可能导致孤立无援。
2.教学难点
-诗句的深层含义理解: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难以深入挖掘其深层含义。
-修辞手法的识别与应用:识别诗句中的修辞手法,理解其在诗句中的作用,并能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陋室铭》教案(通用8篇)

《陋室铭》教案(通用8篇)

《陋室铭》教案《陋室铭》教案(通用8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陋室铭》教案(通用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陋室铭》教案1【教学目标】1、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规范翻译。

2、体会作者高尚的情操。

3、学习类比、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疏通文言语句,分析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2.学习托物言志、类比的写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由学生的誓词:“学习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引入新课二、介绍作者、写作背景、文体知识: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

白居易称之为“诗豪”。

有《刘梦得文集》传世。

著名的诗作有《竹枝词》《秋词》《浪淘沙》等。

刘禹锡因参加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官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

和州县令见刘禹锡是被贬下来的官员,就故意刁难。

让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没有怨言,便写一幅对联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又把刘禹锡从城南门迁到城北门,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

刘禹锡仍不计较,又在门上即兴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知县见刘禹锡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再次把他调到县城中的一间房子中。

刘禹锡又提笔写了一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面对这位势利的县令,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下《陋室铭》。

铭”的文体特点:铭,本指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

《陋室铭》是刘禹锡为自己简陋的屋子写的一篇铭文。

语言的特色:押韵、简约、开阔、优美。

三、读课文自由朗读课文,疏通生字词,把不理解的字、词、句标注出来。

学生自读后屏幕出示朗读节奏,齐读。

四、课文字词:德馨()苔痕()鸿儒()案牍()西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在:在于。

名:著名、出名。

《陋室铭》教案模板8篇

《陋室铭》教案模板8篇

《陋室铭》教案《陋室铭》教案模板8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陋室铭》教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陋室铭》教案篇1一、预习朗读课文,查字典,看课文注释翻译课文。

二、导入1.作家作品简介2.关于“铭”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三、正课1.朗读课文。

可采取多种方法朗读,如老师范读、听课文录音,学生个别读、集体读等。

2.请学生逐句翻译课文。

掌握重点词语。

3.提问:“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讨论并归纳: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

4.提问: “斯是陋堂,惟吾德馨。

”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义是什么?讨论并归纳:“陋室”二字扣题。

“德馨”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

用“惟”字加强语气。

这两句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室陋,另一层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添采。

5.提问:“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写什么?讨论并归纳:写陋室幽雅的恬静的自然环境。

6.提问:“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什么?讨论并归纳: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

可知堂中人也是一样的高雅。

7.提问:“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几句写什么?讨论并归纳:写室中事。

可见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怡然自得的神情。

8.提问:“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这两句写什么?讨论并归纳: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定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9.提问:“孔子云:何陋之有?”是写什么?讨论并归纳: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

陋室铭校内公开课教案

陋室铭校内公开课教案
备课活页纸
第一单元共课时
课题
25陋室铭
课型
讲读课
第课时




认知能力
培养目标
铭,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文体;无案牍之劳形,之,主谓之间不译。何陋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劳:使···劳累,乱:使···扰乱。
实践能力
培养目标
背诵全文
情感、态度、
价值观培养目标
安平乐道,逆境中放平心态


教学内容(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3、疏通文意15
4.主旨探究
5、背景介绍
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课外拓展
重点字词:
无案牍之劳形,之,主谓之间不译。
何陋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板书何陋之有)
劳:使···劳累,乱:使···扰乱。
陋室到底陋不陋?
刘禹锡写作的原因,迁居三次的故事。
交友“铭”
友不在多,知心就行。貌不在美,心仁则灵。斯是好友,唯吾真情。遭难舍身救,遇福共分享。彼此存信任,处事有默契。可以同生死,共患难。无争吵之乱耳,无猜嫉之劳形。战国廉蔺交,盛唐李孟情。好友云:“君交如水。”
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练习注释8分钟
逐句翻译,教师讲解
讨论:不陋
环境优美
往来宾客
高雅活动
有高尚德行的人居住在这里,所以不简陋。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网络“铭”
网速不在快,能上就行。游戏不在多,好玩则灵。斯是网络,唯吾尽情。网站进的多,游戏打的勤。琢磨发信息,寻思看视频。可以发图片,看电影。无唠叨之乱耳,无家务之劳形。虽非天堂,堪比学堂。网
字词,翻译
授课日期
班级节次

陋室铭教案一等奖公开课

陋室铭教案一等奖公开课

陋室铭教案一等奖公开课教学设计与反思课题:《陋室铭》刘禹锡科目:语文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课时: 1课时提供者:单位:一、教学内容分析《陋室铭》是部编版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它是我国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葩,千百年来熠熠生辉。

文章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通过对陋室的描写,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文章短小精美,对偶工整,虚实相生,言志如诗,韵味如歌。

学习这篇文章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掌握文言实词,翻译全文。

②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理解“铭”这种文体,学习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学习,理解作者的高尚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七年级上一学期文言文的学习,对文言文的阅读和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并且经过以往的朗读训练,容易获得学习文言文的喜悦与成就。

但由于本单元文言文首次采用集中编排方式,且所有的课文都有背诵要求,为避免学生学习起来枯燥乏味,因此不断激发学习兴趣及成就成为必要。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教法:体验法、情景教学法学法:自主学习、合作研讨五、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文言实词,翻译全文。

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理解作者的高尚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情景导入:播放视频《经典咏流传:陋室铭》观看视频使学生感悟古文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出示学习目标:1、掌握作者刘禹锡等背景资料和文体等文学常识。

2、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识记重点的文言字词,重点句的翻译。

3、通过反复诵读,感知文章内容,合作探究文章的深层含义。

齐声朗读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三、前置性预习检测:1、请学生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2、简介“铭”。

学生展示课前预习提前查找相关资料四、自主学习,知晓文意:1、对照注释,理解文意。

《16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公开课教案及说课稿

《16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公开课教案及说课稿

《16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公开课教案及说课稿【教学目标】1、背诵默写,理解课文及其寓意。

2、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3、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提高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1、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导读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熟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第一课时《陋室铭》。

〖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生问好;2、板书课题《陋室铭》(刘禹锡)及教学目标;二、学习课文1、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⑴本文题目是什么意思?明确:本文是唐朝文学家刘禹锡为自己简陋的屋子写的一篇散文。

本文为骈体文,简介骈体文的特点。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⑵学生借助课文注释试读课文,标注不能理解的字、词、句等。

⑶学生质疑(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尽量让学生来解答,达到疏通课文字词的目的)⑷如果给课文分三个层次,该怎样划分?明确:第一层从开头到“唯吾德馨”,第二层从“苔痕上阶绿”到“无案牍之劳形”,第三层为文章结尾。

2、精读课文,品析语句。

⑴“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有山则名”、“有龙则灵”暗喻什么?明确:前二句类比;陋室;,后两句暗喻自己。

⑵陋室内外是什么颜色?景色美不美?有何特点,用一个词(字)概括。

明确:绿色,青色,景色别致幽雅。

(幽)⑶与作者交往的人有何特点?明确:鸿儒,无白丁。

(雅)⑷作者身居陋室的生活是什么?有何特点?明确: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安)⑸作者用什么来类比自己的陋室?明确: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⑹品析“上”、“入”二字的妙用。

明确:“上”、“入”二字生动传神,以静为动,不仅使景物人格化,活跃而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我们可以想象出这是一个多么幽静安宁的环境。

⑺“鸿儒”可否换成“群儒”?明确:不能。

“群儒”则无“大”之义,显得太多了。

3、再读课文,领悟内涵。

(男、女生分角色各读一遍)⑴“往来无白丁”含什么感情?明确:清高自赏(含轻视劳动人民的思想,作者的阶级局限性所决定)。

《陋室铭》教案

《陋室铭》教案

《陋室铭》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积累“铭”“馨”“牍”等文言文字词;(2)理解文章内容和结构,把握文章主旨;(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朗读、讨论和探究,理解文章的内涵和艺术特色;(2)通过比较阅读,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2)体会隐士情趣,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内容和结构,把握文章主旨;(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教学难点:理解文章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刘禹锡的生平事迹;(2)简介《陋室铭》的背景,引发学生的兴趣。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2)教师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对重点字词进行讲解;(3)学生齐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精读课文,深入分析(1)分析文章结构,理解作者如何通过托物言志的手法表现自己的高洁傲岸;(2)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体会作者的语言艺术;(3)探究文章的主旨,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

4.比较阅读,拓展提高(1)比较《陋室铭》与《爱莲说》的异同,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2)引导学生体会隐士情趣,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5.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文章的主旨和艺术特色;(2)强调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6.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2)完成课后练习。

四、板书设计陋室铭刘禹锡托物言志高洁傲岸安贫乐道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结构,把握文章主旨,使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同时,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表达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后,要加强对学生的辅导,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课文内容。

《陋室铭》公开课教案

《陋室铭》公开课教案

《陋室铭》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并背诵《陋室铭》全文;2. 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3. 能够解读诗人的思想感情及其历史背景。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2. 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诗人高洁傲岸的品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2. 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责任担当。

第二章: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1. 《陋室铭》的诗意和诗境;2. 诗中的意象、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3. 诗人的思想感情及其历史背景。

2.2 教学难点1. 诗中一些生僻词语的解释;2. 诗中深层次的含义和哲理的把握;3. 诗人情感的细微变化。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 简介诗人刘禹锡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 提问:请大家谈谈对“陋室”的理解;3. 板书课题《陋室铭》。

3.2 自主学习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诗文大意;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3. 教师点拨,解答学生的疑问。

3.3 合作探讨1. 划分学习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探究主题;2. 小组内讨论,形成共识,准备展示;3. 各小组展示探究成果,其他小组点评、补充。

3.4 品鉴欣赏1. 分析诗中的意象、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2. 教师示范解读,学生跟学;3. 学生自主赏析,分享感悟。

3.5 情感升华1. 讨论诗人的思想感情及其历史背景;2. 联系现实生活,谈谈对诗中“陋室不陋”的理解;3. 激发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四章:课堂小结4.2 强调诗中的意象、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的运用;4.3 布置课后作业:背诵《陋室铭》,写一篇读后感。

第五章:课后作业5.1 背诵《陋室铭》,熟练掌握诗文内容;5.2 写一篇读后感,谈谈对诗文的理解和感悟;5.3 进行拓展阅读,了解刘禹锡的其他诗作。

《陋室铭》优秀教学设计优秀5篇

《陋室铭》优秀教学设计优秀5篇

《陋室铭》优秀教学设计优秀5篇陋室铭教案篇一[课标要求]1、知识:继续掌握文言词汇,了解“铭”的特点。

2、技能: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情感: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理解作者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情趣。

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

不断增强个人的魅力。

4、态度:用不同时代的眼光看待古代文化,客观的评价古人。

5、理清作者行文的思路。

[学法点悟]本文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

我们知道这篇文章作者的不慕荣利的品德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没有直接表达出来,而是通过对居室的情景的描绘体现出来,这种写法就是托物言志。

这篇文章的“物”指的是“陋室”,“志”指的是“德馨”。

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我们平时写作时也可以通过对物的描绘,形容其特征,表达出自己的心志和情趣。

[整体感知]“陋室”,简陋的房子。

“铭”,本是刻于金属器具和碑文上用以叙述生平事迹的一些赞颂或警戒性的文字,后来逐渐发展演变为一种独立的文体。

《陋室铭》是一篇短文力作,是我国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花,千百年来经久不衰。

它的显著特点就是语言精辟。

采用大量的修辞方法,对偶工整,对比鲜明,互相衬托,虚实相生,引经据典,言志如诗,通过对居室环境的描写,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具有一种韵味如歌的音乐美,读来如行云流水,文气通达起伏,是我国古典文库中脍炙人口的珍品。

[疑难解析]质疑: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但是作者并没有直接写陋室,而是从什么写起呢?解惑:从山水写起。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是说山不在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了。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水不在乎深,有蛟龙就会显灵。

这些都是古人的俗语。

古代传说中,神仙多住在山上,有神仙的山,就是名山;水中常有蛟龙隐现,兴云作雨,所以人们认为水中有龙就会显示神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虽然是一间简陋的房子,因为我品德高洁而芳香四溢。

“馨”本意是发散很远的香,这里比喻道德高尚,名声传播很远。

陋室铭公开课优秀教案

陋室铭公开课优秀教案

陋室铭教案设计教材分析《陋室铭》是一篇语言、意境兼美的名作。

陋室,是作者在做官期间住的简易的房子,作者为它作铭,托物言志,主要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抱负和志向和情操。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文言实词,翻译全文。

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理解“铭”这种文体,学习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学习,理解作者的高尚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教学重难点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实词。

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出得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1、问题导入法2、诵读教学法3、合作讨论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在上课之前,请大家先来做个选择题:A、假设有一栋富丽堂皇的大厦,要得到它,必须说一辈子违背良心话,做尽伤天害理的事;B、有一间简陋的屋子,那里风景迷人,有知音相伴。

如果是你选择哪个呢?(学生回答:选择B,因为……)很好,你的选择与一位诗人一样,他是唐代刘禹锡。

他的一篇文章《陋室铭》很出名。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他的《陋室铭》吧!(板书题目)适时解题目:陋室,意思是简陋的房子。

那么“铭”怎样理解?请一个同学读书下注释,了解“铭”的特点: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作者在什么样情况写下这篇文章呢?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刘梦得文集》。

2、背景其实这篇名文却是被“气”出来的。

当时他热心帮助一个叫王叔文的人改革,反对宦官势力。

失败后,他被贬到安徽和州县做了一名小官。

按规定,他应得到三间三厢的房子。

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故意刁难。

于是把他安排在面对大江居的三间毛屋。

刘禹锡不但没有埋怨,反而非常快乐,于是就写下了《陋室铭》表达自己理想和人生的抱负。

三、诵读课文并翻译读一读:1、学生自读,标出难读的字词。

2、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和节奏。

3、学生齐读,读出感情。

翻译全文:1、学生合作翻译。

陋室铭优秀公开课教案

陋室铭优秀公开课教案

陋室铭优秀公开课教案陋室铭优秀公开课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陋室铭优秀公开课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陋室铭优秀公开课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陋室”的“陋”和“不陋”,进而掌握文章的主旨“惟吾德馨”。

能力目标:学习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理解“铭”这种文体,可以赏析并仿写对偶句乃至铭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文本研读及课外知识延伸,理解作者刘禹锡的高尚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并进而理解中国古今名士的闲雅情趣和精神追求!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通过反复诵读、交流探讨,理解文章主旨!2、学习铭文的写作手法,尤其是比兴和类比的手法!3、反复吟诵乃至当堂理解背诵。

教学难点:通过有效教学,使学生真正理解、感悟中国古今名士的闲雅情趣和精神追求,能够静听贤明之心!三、教材分析:《陋室铭》是一篇语言、意境兼美的名作。

陋室,是作者刘禹锡受人挤兑而住的简陋房屋,但作者为它作铭,托物言志,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情操。

真可谓用“陋室不陋”“惟吾德馨”的博大胸襟和高尚情操激励了太多的中国文人,所以在纯粹“赏析”的教学设计上,教会学生理解作者及所有和作者有一样精神追求的雅士的情怀,是上课的重难点。

至于铭文的写作手法,如“比兴、对偶和类比”学生很容易掌握,会仿写即可!四、计划课时:一课时五、教学步骤1、导入:人的一生当中,必定会经历很多挫折和磨难,但是,越是苦难的挫折,越能折射出“高人雅士”的坦荡胸襟和励志情怀!一路走来,我们接触过苏轼被贬但仍“夜游承天寺”,释怀地吟出“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龚自珍被迫离开朝廷,也是一路高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今天,我们再来听一听又一个被贬文人刘禹锡的故事,看看他又经历了什么?2、【多媒体展示】话说唐朝诗人刘禹锡因参加政治革新运动失败,被贬到和州做“通判”,按当时规定,他应住衙门里的三间屋子。

《陋室铭》原文及公开课教案

《陋室铭》原文及公开课教案

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教学目标:1、知识:继续掌握文言词汇,了解“铭”的特点。

2、技能: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4、态度:用不同时代的眼光看待古代文化,客观的评价古人。

设计理念:张扬师生个性,强调朗读品味、渗透学法指导,重视合作讨论、渗透时代观念——与时俱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

1、读了《从三到万》这篇课文,我们知道提高文化修养,要做到四个“要”。

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学习要循序渐进;学习要谦虚谨慎;学习要重视老师的作用;学习要诊视问题,举一反三。

)2、今天,我们再来读一篇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的文章,题目叫《陋室铭》。

(板书课题)(介绍:表现文体的字:说、记、序、铭。

/ 押韵──刨根问底:立即让学生浏览课文,找出韵脚和所押之韵。

)4、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的文字,主要目的是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

本文是属于哪一种呢?(称述什么功德呢?让我们来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要求大声朗读,读正确、读流利,注意停顿。

1、学生自由读。

(回忆鲁迅少年读书时的情景,得出古人读书的重要方法——大声朗读。

要求大声读──大声朗读)2、指名读(注意正音、句读)。

突出指导学生读好下列读音、句读。

3、让学生联想《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的老师教学生读书的情景,使学生知道大声朗读是学习古文的方法。

学生大声读课文。

4、范读。

(突出古人读书的韵味,但不必做出古人读书的姿态。

)5、齐读。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陋室铭》 (1)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陋室铭》 (1)
回应了开头“惟吾德馨”,含蓄无穷,发人 深思,表明作者—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思
想感情。
译文(补充பைடு நூலகம்料一)

山不一定要高,有闲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
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有灵气了,这是简陋的房子,
好就好在主人有美好的德行。苔藓给石阶铺上绿
毯,芳草将帘内映得碧青。

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者,来来往往的没有
lou ming xin hong ru tiao du
三你会正确朗读下列这些句子吗?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5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思考句式特点?
陋室铭 唐 刘禹锡
•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 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一 、解释划线的字
1 有仙则名 名:出名、有名
2 斯是陋室 斯:这
3 惟吾德馨 惟:只 /馨:原指香气此指德行美好
4 谈笑有鸿儒 鸿:大
5 往来无白丁 白丁:没有文化的人
6 可以调素琴,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阅金经
金经:泥金书写的佛经
7 无案牍之劳形 案牍:官府文书/劳形:使身体劳累
二 、词的活用
粗鄙的人。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
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成堆的公文
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杨雄
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铭(补充资料二)
•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 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 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且文辞精炼,读来 铿锵有力;篇幅短小,与格言颇相似。可 分两类:一类记述死者生平事迹,叫墓志 铭;另一类刻在器物上用于警戒劝勉。

《陋室铭》教案(集合15篇)

《陋室铭》教案(集合15篇)

《陋室铭》教案《陋室铭》教案(集合1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陋室铭》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陋室铭》教案1一、导入: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读过这样一本书叫《古文观止》,它是清朝康熙年间编纂的供学塾使用的文章读本。

此处的“古文”指古代的散文,“观止”表明作者的态度是:古文的精品都已选入了,你已经欣赏到最好的的了,不用再看其他的了。

当然这有些夸张,这本书选了从先秦到明末的222篇古代散文作品,其中有一篇仅仅81个字的短文就占有古代散文的一席之地,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带着这种思考来学习刘禹锡的《陋室铭》。

(展示课题、作者)二、学习新课1、指名学生回答“铭”的特点。

师补充:铭,就是记载,在器物上刻字,有勉励或警戒的意思,表示永记不忘。

2、师:那么题目的意思是什么?生回答:写写他的陋室师:陋室有何可写之处呢?我们来读课文。

三、一读课文,疏通文意。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后齐读。

(师提示:注意挺胸抬头,声音洪亮,精神饱满。

)2、师:读得整齐,也很流畅。

你们自己觉得读得怎么样?师:这是一篇文言文,大家注意文言文得读法与现代文有所不同,大家回忆一下电影和电视里看到古人是怎样读书得呢?生回答:跟唱歌一样,摇头晃脑等师:古人读书师很有韵味的,自得其乐地读,一般说语气都比较舒缓,老师试着读一下。

(师配乐读)师:我们要读出韵味来,还是要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下面我们结合注释,同桌或前后桌讨论解决。

(展示词语、句子的意思,学生有疑问自己上来查。

)四、二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作者感情。

师:我们理解了课文内容,再读就要带感情读,谁来读?指名学生读,互相点评。

师:古人说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咱们读了文章,能不能说说你的收获。

学生边说边讨论。

师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1、文章的主旨,表明作者的安贫乐道的情趣和高洁傲岸的饿节操。

《陋室铭》教案精选【五篇】

《陋室铭》教案精选【五篇】

《陋室铭》教案《陋室铭》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清作者行文的思路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3.读罢此文,我们能从中获得哪些启示?重点与难点:领悟作者在文章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是研习本文重点,读完本文后,从中获得的启示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一、导语师:提一个问题让大家选择一下:设有一个王公大厦,要得到它,须说若干句违背自己良心的话,做若干件伤天害理的事;设有一简陋室,那里绿色可人,有知音相伴,只要你想拥有它便在你的眼前。

你要哪个?生:我选择后者,因为师:恭喜你,你的选择居然与一名唐代大名鼎鼎的诗人不谋而合,他便是刘禹锡。

你有望成为新时代的刘禹锡!还是让我们来看一看刘禹锡的《陋室铭》吧!简介作者及作品,突出其因参与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失败被贬的背景。

二、小组讨论,扫除生字词,初步弄清全文大意,理清作者行文的思路。

1.集体讨论,适当点拨,疏通全文。

2.师生共同活动,理清作者行文的思路。

师:本文最富哲理,最能体现作者写作主旨的一句是什么?这句话是怎样引出的?生1: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生2:这句话先说由“山”、“水”,然后引出“德馨”的。

师:(课外拓展)老师这里有一句话,看看这句话的语意重点在什么地方?(投影)透过窗户看天空,透过天空历史,透过历史看人生。

生:这句话的语意重点在“人生”,它是通过“窗户”、“天空”“历史”而引出的。

师:陋室陋吗?生:不陋。

师:那么,本文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陋室不陋的?试结合文章的语言加以分析。

生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这里是写陋室的优美的自然环境生2:“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这里是写陋室主人的情趣生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这里是写陋室往来客人的不俗生4:“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这里作者援引西汉扬雄,大教育家孔子的事例及名言,有力地证明了“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师:大家的发言非常踊跃。

(指导学生美文美读美背美诵,继而引导学生合理想像,充分感受作品气韵)下面请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想像那陋室的自然环境。

公开课教案范文:《陋室铭》

公开课教案范文:《陋室铭》

公开课教案范文:《陋室铭》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背诵并默写《陋室铭》。

学生能够理解文中重点字词和句子的含义。

学生能够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阅读理解能力。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理解文章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作者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培养学生不慕名利、保持高尚节操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中重点字词和句子的含义,能够准确翻译全文。

掌握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理解作者借陋室表达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复杂情感,理解“陋室不陋”的深层内涵。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知、领悟。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3、点拨法在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学生突破难点。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见到各种各样的房屋。

有的豪华气派,有的简陋狭小。

今天,我们要走进一间特别的屋子,它被称为“陋室”。

那么,这间陋室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陋室铭》。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作者介绍刘禹锡(772 年—842 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他的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

2、背景介绍刘禹锡因参加过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

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

可和州知县看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

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

陋室铭公开课教案

陋室铭公开课教案

陋室铭公开课教案陋室铭公开课教案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陋室铭》,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为帮助各位老师更好备课,店铺为大家分享《陋室铭》公开课教案如下:【学习目标】: ( 目标明确,行动才更有效 )1、积累一些文言字词并了解“铭”这种文体。

(重点)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类比”的手法。

3、理解短文的思想内容,充分感受作者的情怀。

(重难点)【学法指导】:诵读法、合作探究法、提问法、练习法、竞赛激励法、拓展提升法【课前热身】:阅读 PPT 展示内容。

(磨刀不误砍柴工,对你后面的学习有用哦!)【导学思考】:聚焦目标一:1 、结合课下注释,阅读课文,对不认识的生字词进行标注勾画,准备进行组内交流,并把你新认识的生字词在下面抄写出来。

2、组织各种形式认真朗读课文,交流一下朗读感受,可在课文中就直观感受到的做出标划也可以用语言进行形象化概括。

(分层展示)3、结合课下注释,采取合作探究的方法完成对课文的整体疏通。

把自己学习到的新知识 ( 文学常识、字词释疑等 ) 总结在下面空白处。

聚焦目标二、三:4、回答问题:( 1 )、你认为本文主要想表达什么样的主要内容?( 2 )、本文讲“陋室不陋”,却从“山”、“水”说起,可以看出手法是,作用是。

(3 ) 本文最后一句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 4 )本文的主旨句是。

(5)作者为什么会认为自己的陋室不陋?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自己的陋室不陋?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道德情怀和生活情趣?【达标训练】:比一比,看谁做的又对又快!阅读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 有仙则名( ) ② 惟吾德馨 ( ) ③ 谈笑有鸿儒( ) ④ 无案牍之劳形( )2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 A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3 .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陋室铭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文言实词,翻译全文。

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
理解“铭”这种文体,学习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学习,理解作者的高尚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
1、朗读并背诵课文。

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出得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方法:1、兴趣导入法2、诵读法3、合作讨论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考试铭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

学不在深,作弊则灵。

斯是教室,唯我闲情。

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

琢磨打篮球,寻思游戏厅。

可以打瞌睡,观窗景。

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心。

自习说闲话,讲课听不进。

心里说:混张文凭。

请一位学生用滑稽的语调读一读这篇《考试铭》。

教师评价学生的朗读后,提问:大家知不知道它是根据哪一篇文章改写的吗? (《陋室铭》 ) 铭是一种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如《座右铭》,《墓志铭》。

二、一读朗读: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关注用韵。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掌握下列词的用法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词作动词,出名,著名
(2)苔痕上阶绿。

名词作动词,长上,爬上
(3)无案牍之劳形。

使动用法,使……劳累
(4)孔子云: 何陋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加强反问语气
三、小知识对偶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相接的两句话,字数相同,词性相同,意思相对或相近,这样的句子叫骈句,也就是修辞中的对偶。

找出课文中对偶句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3、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4、调素琴,
阅金经。

5、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6、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四、二读:背诵这首《陋室铭》,回味它的隽永意境与深长韵味吧!
理解课文,用文中原句填空:
1、以虚衬实,表明陋室也具“名”“灵”性质的句(名句):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主旨句:惟吾德馨统领全文的词语:德馨。

3、画龙点睛的句子:何陋之有?
4、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室为“陋室”作证的句子: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6、写居室环境恬静雅致(景色之雅、室外景)的句子: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7、写室主人纵情畅怀、谈笑风生(交往人物、交往之雅、室中人)的句子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8写日常生活(情趣之雅、室中事)的句子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正面实写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趣的句子: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反面虚写主人不受世俗羁绊之情的句子: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五、归纳中心和写法
文章借写“陋”室不“陋”,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操? 这是什么写法?
不慕荣华,安贫乐道。

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感情。

物-------志
陋室安贫乐道高洁傲岸
六、三读:品味语言,体悟意蕴
哪些字眼的表达突显功力,哪些句子的节奏韵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等等,读完后说说你的体会。

改一改,读一读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室不在华,有德则馨。

有苔痕上阶绿,有草色入帘青。

无名花攀影,无贵木帮衬。

整散结合,长短错落,读来才会抑扬顿挫、摇曳生姿。

教师赠言:
不管世事如何变迁,给自己在心底留一块净土。

“惟吾德馨”
七、拓展延伸
1.你一定非常热爱自己的家吧!读了刘禹锡的《陋室铭》,你能不能学一下刘禹锡,为你的家描上一笔,表达居住在家中的感受?
如: 我给我的房子取名为“梦阁”,因为我喜欢做梦,它神秘,飘渺,浪漫,富有诗意……
2.仿写课文,如“电脑铭”,“考试铭”,“旅游铭”等等。

“托物言志”
奥运铭
国不在大,技高则名;人不在多,参与就行。

斯是奥运,众星如云。

队员现绝技,教练出奇兵。

场上争金牌,场下叙友情。

一心破记录,论输赢;
有拼搏之雄姿,有交流之文明;东土雄狮吼,
西方苍鹰鸣。

国人云:“看我北京!”
公仆铭
位不在高,廉洁则名;权不在大,为公则灵。

斯是公仆,服务于民。

脚步迈基层,民情入脑深;谈笑有百姓,往来无私情。

可以明实况,查真情。

无谎报之乱耳,无偏颇之爱心。

兰考焦裕禄,赢得万民钦。

众人曰:“公仆精神!”
八、布置作业
你能仿写吗
看了刚才这些“铭”,你能否借鉴他们的写法写一篇仿作。

1、为自己要仿写的内容选定标题,如“电脑铭”,“考试铭”,“交友铭”“旅游铭”等;
2、仿写练笔的句式要基本相同,最好能大致押韵;
3、主题要明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考试铭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

学不在深,作弊则灵。

斯是教室,唯我闲情。

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

琢磨打篮球,寻思游戏厅。

可以打瞌睡,观窗景。

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心。

自习说闲话,讲课听不进。

心里说:混张文凭。

讨论:此则材料是针对我们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什么问题来谈的?我们又应该怎样对待我们的学习生活呢?
仿写作品之一:
学生铭
天赋不高,有志则行,成绩不佳,发奋则灵。

斯是求学,唯苦唯勤,读书破万卷,求知凭悟性,谈笑添学问,思辩助长进,可以明事理,冶性情,无世俗之乱耳,有墨香之赏心。

学海巧为舟,书
山行捷径,吾辈云:“何乐不为?”
仿写作品之二:
检查铭(讽刺某些学生)
事不在大,有差则成;路不怕远,有玩就行。

背手扬脸,架子哄哄。

走路腆小肚,袋装一本子。

遇人斜眼看,逢问鼻子哼。

闻香流口水,举杯论英雄。

八两白干下肚,吹、许、封。

汇报皆未入耳,看啥全没记清。

拎足土特产,摆手就回城。

众人云:“官僚典型”。

结束语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唐)
板书设计
陋室铭
托物言志
物-------志
陋室安贫乐道高洁傲岸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开学第一课、立规矩、上期期末试卷评讲
第二周:孙权劝学、邓稼先
第三周:说和做及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回忆鲁迅先生、写作训练写出人物精神
第四周:木兰诗、黄河颂
第五周:最后一课、土地的誓言
第六周:写作训练学习抒情、卖油翁
第七周:阿长与《山海经》、《老王》
第八周:台阶、写作训练抓住细节
第九周:名著导读《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第十周:期中考试
第十一周:期中试卷评讲、短文两篇
第十二周: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驿路梨花
第十三周:最苦与最乐、写作训练怎么选材
第十四周:古代诗歌五首、紫藤萝瀑布
第十五周:一棵小树、外国诗二首、写作训练文从字顺
第十六周:河中石兽、伟大的悲剧
第十七周:太空一日、带上她的眼睛
第十八周:写作训练语言简明、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第十九周:期末复习
第二十周:期末复习及检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