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二章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教案4新版沪科版
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全一册-2.2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教案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第二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单位及换算。
(2)、知道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知道测量有误差,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2、过程与方法(1)、能根据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培养学生具有初步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2)、选用适当的刻度尺正确测量长度,培养学生具有使用简单测量工具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相关长度的测量过程,激发操作兴趣,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素质及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工具,通过活动,力图使学生掌握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测量习惯。
教学难点如何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和正确读数,误差和错误的区别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让学生观察两幅图,比较图1中线段是否平行和图2中心两个圆面积的大小,再让学生用尺子量量,回答视觉总是可靠吗?继而举例说明,对于时间长短、温度高低等,靠我们的感觉去直接判断,并不总是可靠。
不仅很难精确,有时甚至会出错误。
在观察和实验中,经常需要对各种物理量做出准确的判断,得到准确的数据,就必须用测量仪器来测量。
例如,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用秤来测量物体的质量,用钟表来测量时间的长短,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的高低。
二、长度的测量1、长度单位为了便于各国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国际上规定一套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SI)。
其中长度的规定如下:长度的单位是米,符号是m,常用的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µm)和纳米(nm)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如下:1Km=1000m=103m 1dm=10-1m 1cm=10-2m1mm=10-3m 1µm=10-6m 1nm=10-9m2、长度的测量工具1、正确使用刻度尺注:会认,会放,会看,会读,会记,会选①、使用前要观察刻度的单位、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②、测量时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二章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教案4新版沪科版
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教学目标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与时间的基本单位;会进行常用长度、时间单位的换算:能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周期现象估测时间。
2.会正确使用手表或停表测量时间。
3.能利用生活中已知长度的物品进行长度的估测。
4.会正确使用带毫米刻度的刻度尺测量长度。
5.会正确记录测量所得的数据,知道测量存在误差。
教学重、难点1.重点(1)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单位间的换算。
(2)会正确使用带毫米刻度的刻度尺测量长度。
(3)会正确使用手表或停表测量时间。
(4)会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2.难点(1)正确读取和记录测量结果。
(2)长度和时间的估测和间接测量。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阅读法、讨论与交流。
教具准备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带毫米刻度的刻度尺、秒表、课本、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师:在生活、生产和科研中,经常要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探究物体的运动规律也需要进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板书: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二、新课教学师:要进行测量,就要有一个人们公认的测量标准——测量单位。
在古代,人们就学会了利用身边的物品、自然界的某些规律的变化作为测量的单位。
比如利用身高,足长等作为长度单位、利用昼夜的交替、季节的变化等作为时间的单位。
1960年,国际上通过了一套统一的测量标准,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时间的基本单位是(s)。
板书:一、长度的基本单位:米(m),时间的基本单位秒(s)你知道比“米”大的长度单位有哪些?比“米”小的长度单位有哪些?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赛抢答。
生甲:比“米”大的长度单位有“千米”(km),比“米”小的长度单位有“分米”(dm)、“厘米”(cm)、“毫米”(mm)。
生乙:比“米”小的长度单位还有“微米”( m)、“纳米”(nm)。
师:这些长度单位与基本单位“米”的换算关系如何?请大家抢答。
生甲:1km=103m 1dm=10 1m 1cm=10 2m1mm=10 3m 1 m=10 6m 1nm=10 9m教师将以上关系板书。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二章 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教案 (新版)沪科版
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与时间的基本单位,会进行常用长度、时间单位的换算.2.会正确使用带毫米刻度的刻度尺测量长度.3.会正确使用手表或停表测量时间.4.会正确记录测量所得的数据,知道测量存在误差.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刻度尺的正确方法;2.通过对物体长度的估测,掌握估计长度的方法.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学会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并通过“信息窗”、“交流与讨论”等栏目介绍测量的方法及测量的误差;认识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教学重点】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秒表和手表测时间.【教学难点】长度的特殊测量;用秒表和手表测时间.【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带毫米刻度的刻度尺、秒表等.【教学课时】1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学生观察下面的图,判断图中两条线段的长度是否相等.再找学生用尺子进行测量,并与观察结果进行比较,从而得出测量的重要性.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长度与时间的测量.【进行新课】测量单位师你能用桶量一量我们学校花坛水池中有多少桶水吗?学生(抢着回答):那要看桶的大小呢!教师顺着学生的思路追问:为什么呢?学生:如果桶的容积小,则量的桶数多;如果桶与水池的容积一样大,则量的只有一桶水;如果桶的容积比水池的容积大,那还不足一桶水.师出现这些答案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桶的容积不同.师桶的容积不同,导致测量的结果不同,那要怎样才能统一测量的结果呢?学生(思考、讨论):桶的容积要一样,要有一个标准.师要进行测量,就要有一个人们公认的测量标准——测量单位.在古代,人们就学会了利用身边的物品、自然界的某些规律的变化作为测量的单位.比如利用身高、足长等作为长度单位,利用昼夜的交替、季节的变化等作为时间的单位.师1960年,国际上通过了一套统一的测量标准,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板书: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师出示米尺,让学生认识1米到底有多长.师你知道比“米”大的长度单位有哪些?比“米”小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学生甲:比“米”大的长度单位有“千米”(km),比“米”小的长度单位有“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学生乙:比“米”小的长度单位还有“微米”(μm)、“纳米”(nm).师这些长度单位与基本单位“米”的换算关系如何?学生回答师板书.板书:1km=103m 1dm=10-1m 1cm=10-2m1mm=10-3m 1μm=10-6m 1nm=10-9m长度各单位换算关系:(下图为记忆关系图)师你知道航海学家、天文学家使用的长度单位还有哪些?与米的换算关系如何?学生:海里、光年、公里. 1海里=1852米,1千米=1000m,1光年=9.461×1015米.例题1 下列单位换算中正确的是()A.26cm=0.26mB.50m=0.005kmC.357mm=3.57mD.1.2dm=12mm解析:单位间的换算关系采用等量代替法,即先照写数值,然后乘以单位间的换算关系,并注意结果尽量用科学计数法.26cm=26×10-2m=0.26m,故A正确;50m=50×10-3km=0.05km,故B错误;357mm=357×10-3m=0.357m,故C错误;1.2dm=1.2×100mm=120mm,故D错误.答案:A师你知道比“秒”大的时间单位有哪些?比“秒”小的时间单位有哪些?学生:比“秒”大的时间单位有“分钟”(min)、“小时”(h),比“秒”小的时间单位有“毫秒”(ms)、“微秒”(μs).师这些时间单位与基本单位“秒”的换算关系是什么?学生回答师板书.板书:1h=60min 1min=60s 1s=103ms1ms=103μs【课堂训练】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练习.测量活动师通常我们测物体的长度用什么工具?你知道还有什么测量工具?学生甲:刻度尺.学生乙:游标卡尺(如课本P19图2—15).师下面以前后两桌四个人为一小组,用刻度尺测书本的长度和宽度,要求每位同学都要动手,并在小组内交流测量方法(刻度尺如何放置,如何读数)和测量结果.学生分小组探究活动1:用刻度尺测课本的长度和宽度,教师巡回检查,给予指导.师下面请相邻的两个小组互相交流测量方法.并请一个小组派代表全班交流.学生甲:上台演示,说明用刻度尺测课本长度的方法,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师请每个小组报出测量结果……师为什么每个小组的测量结果不同?请一个小组派代表全班交流如何读数.师肯定学生代表发言,同时指出不足之处.正确使用刻度尺(多媒体课件)(1)要明白刻度尺上不同刻度的含义:①零刻度:测量的起始刻度;②分度值:两条相邻刻度线之间的距离;③测量范围(量程):从零刻度线到这把刻度尺的最后一条刻线之间的距离,表示刻度尺一次能测量的最大长度.(2)使用刻度尺前需要观察以下三个内容:①测量范围(量程);②分度值;③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在尺端,是否磨损).(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要将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贴在所测长度上,与被测长度重合或是平行,不能将刻度尺斜放.②零刻度线磨损时,要将其他刻度线作为起始刻度,测量结果应该等于读出的刻度值减去作为起始的刻度值.这种方法称为“零点修正法”.③正确读数:一是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二是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估读时要注意:a.在测量数据中,最后一位数字是估读值,是有意义的,它能使测量值更接近真实值.b.在实际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尤其注意“0”不能随意增减.④记录测量结果时,要有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板书:1.长度测量的常用工具:刻度尺.2.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一看:看量程、看分度值、看零刻度线的位置.二放: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某一整数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一端,且要紧贴被测物体. 三读: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并与尺面刻度垂直,且要估测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四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有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例题2如图是小明用刻度尺测量一条形金属片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和金属片的长度分别是( )A.1cm 、5.50cmB.1cm 、8.30cmC.1mm 、8.30cmD.1mm 、2.80cm解析:由图知,刻度尺上1cm 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1个小格代表的长度为1mm ,也就是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此物体的长度为L=8.30cm-5.50cm=2.80cm.答案:D.例题3为了测出细铜丝的直径,某同学把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32圈.如图所示,用分度值是1mm 的刻度尺测得这32圈的总宽度为______mm ,可算出细铜丝的直径约为______mm.解析:“累积法”对于无法直接测量的微小量的长度,可以把N 个相同的微小量放在一起测出其总长度L ,则一个微小量的长度L D N=.例如测一页纸的厚度、细丝直径等.精确测量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32个铜丝直径总长度应读数为50.0mm ,细铜丝的直径L D N =50.032mm ==1.5625mm. 答案:50.0;1.6.师 可以介绍其他典型的测量长度的特殊方法.例如:(1)替代法:测量曲线长度时,可让无弹性的棉线与曲线完全重合,在两端做好记号,然后把棉线拉直,用刻度尺测量出两记号间长度,就是曲线的长度,如测量地图上铁路线的长度.(2)滚轮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在待测的较长的直线或曲线上滚动,同时记下滚动的圈数,则被测线的长度等于圈数乘以滚轮的周长,例如测量花坛的周长、跑道的长度.(3)组合平移法:当一个物体的长度无法直接测量时,可以用平移法来测量,依据几何“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的原理.该方法适于测球体、圆柱体的直径和圆锥体的高,如下图:(2)师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的测量,那么时间的测量工具是什么?学生回答:手表、秒表、电子表、钟等等.师对照使用说明书,观察桌上的停表,学会使用停表.学生认真阅读说明书,仔细观察停表,获取大小表盘上的数字、刻度所表达的信息,摸索按钮的功能和使用方法,练习停表的启动、停止和回零并正确进行读数.师以小组为单位,用停表测量一个同学从教室一端走到另一端所用的时间,作好记录.各组成员分工合作,并互相交流.师能否制作一个随身携带的“生物钟”?能否用这个“生物钟”来估测一个同学从教室一端走到另一端所用的时间?学生讨论交流“生物钟”的制作方法:用数脉搏跳动的次数来估测时间,并将估测的时间与刚才用停表测得的时间相比较,进一步来评价自己的估测水平.板书:常用测量时间的工具:钟表;专业测量时间的工具:停表、多功能电子表.例题4如图所示,用甲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是cm,用乙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是cm.秒表的读数为______s.解析:(1)由图1可知:甲刻度尺上1cm之间有一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cm,即分度值为1cm;物体左侧与9.0cm对齐,右侧在7cm和6cm之间,估读为6.6cm、6.7cm、6.8cm 都可以,所以物体的长度L=9.0cm-6.6cm=2.4cm、或L=9.0cm-6.7cm=2.3cm、或L=9.0cm-6.8cm=2.2cm;乙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6.00cm对齐,右侧与8.4cm对齐,估读为8.40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8.40cm-6.00cm=2.40cm.(2)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先读小盘的读数,它的单位是分钟,看上面的示数可知每分钟分为前半分钟和后半分钟,要注意看它是指向哪半分钟.接着读大盘的读数,它的单位是秒,如果是前半分钟则就读0~30s,若为后半分钟读31~60s.秒表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5min和6min之间,偏过中线;大盘的分度值是0.1s,而大盘指针在37.5s,因此秒表读数5min37.5s=337.5s.答案:2.4或2.3或2.2;2.40;337.5.【课堂训练】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练习.误差(1)误差教师根据前面的长度测量和时间测量活动引导,让学生交流讨论体会到:在测量时,由于客观或主观因素的影响,如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者等的影响,测量的结果和真实值之间总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就称为误差.板书: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做误差.师对于测量来说,误差是越小越好,那么如何减小误差?请同学们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讨论交流后得出减小误差的方法:校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选用精确度高的测量工具、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等方法减小测量误差.板书:减小误差的有效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采用合理的测量方法、选用精确度高的测量工具等.(2)误差和错误的区别师请同学们思考误差是否就是错误.学生:不是.师那误差和错误有什么不同呢?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教师总结:误差是无法避免的,不能消除,只能尽量减小;而错误是可以避免的.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数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可以避免的板书:误差与错误的区别:误差是无法避免的,不能消除,只能尽量减小;而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课堂训练】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练习.【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要提高判断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就必须借助仪器来进行测量,任何测量都需要单位,本节认识了长度的单位和时间的单位等,其中米是长度的基本单位,秒是时间的基本单位,注意各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还知道了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拿到一把刻度尺首先要观察零刻度线、分度值及测量范围,熟悉了停表的正确使用方法.我们还知道了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减小误差的方法,进一步明确了误差与错误的区别,这对我们解决日常生活、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有很好的帮助.【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后作业部分练习.1.学生在小学的学习及日常的生活中已经知道了长度测量和刻度尺的使用,学习这一课应该是不困难的.但是他们的测量方法不是很科学,操作中存在着不科学的地方需要纠正,比如如何做到刻度尺紧靠被测物体,如何正确读数和记录测量结果等.2.对于钟表学生非常熟悉,但对于停表学生很陌生,读数更是难点,想突破这个难点必须要让学生亲身体验.采取让学生动手实验探究的方法:先让学生看他们自己的手表,秒针走一圈是多少?分针走一圈是多少?时针走一圈是多少?分针走一圈,秒针走几圈?时针走多少?再利用多媒体投影仪模拟显示,让停表走3~4分钟,指导学生观察大针和小针的变化情况,然后让指针走到某几个位置让学生读数,帮助学生能较好地读数,从而突破难点.。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二章 第2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第1课时)》教案 (新版)沪科版
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测量的意义、单位、及其作用2.知道国际单位制以及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单位“米”3.会进行千米、分米、厘米、毫米、纳米等单位之间的换算【重点难点】长度的单位、测量长度的工具【课时】1课时【教具】学生自备透明刻度尺、示教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卷尺【教法】启发、讲解、实验、讨论【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一.复习什么是参照物?在物理学中如何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二.新课引入我们打一生下来就开始认识我们周围的世界了,在大家还不懂事的时候,你们的父母就教大家认东西了,数数等。
事实上大家已经对周围的事物在进行比较了。
而测量就是一种比较,人类最早的测量就是数数,当做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我们的测量不能只停留在数数上。
下面看:1、观察两只铅笔。
问:大家观察到了什么?学生回答:长短不一样。
长短比较2、拿两杯水让大家观察。
问:大家观察到了什么?学生回答:一杯水多,一杯水少。
多少比较3、问:大清早和中午比较感觉上有何不同?学生回答:大清早凉,中午热。
这是冷热比较4、运动会上,我们说谁跑得快,也是一种比较。
在以上的这些比较中有一种基本的比较,就是长度的比较。
三.新课讲授1.测量的意义:通过我们的感觉器官得出的结论可靠吗?学生:不可靠为了提高判断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就必须借助仪器来进行测量。
(板书)1.测量(measurement)的意义:提高判断的可靠性和准确性2.测量单位:在生产、生活和科研中,经常在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探究物体的运动规律也需要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要科学地进行测量,就需要有一个公认的测量标准------单位(unit)。
3、长度的单位和测量工具:长度的单位:在众多的测量中,最基本的测量,就是长度的测量,要测量长度,首先要给长度定一个标准量,而长期以来,民办各国沿用的长度单位不相同,如我中用尺(大的有丈)、英尺(小的有英寸,现在我们所说的电视机大小习惯用的是英寸)、米等。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二章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导学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二章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导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二章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具体内容包括:1. 长度的测量工具及使用方法,如刻度尺、卷尺、软尺等。
2. 时间测量工具及使用方法,如停表、秒表等。
3. 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如米、厘米、秒、毫秒等。
4. 长度和时间的换算,如1米=100厘米,1秒=1000毫秒等。
5. 测量误差的产生及减小方法。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各种长度和时间测量工具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2. 掌握长度和时间的单位换算。
3. 学会进行测量实验,能独立完成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及换算。
难点:测量误差的产生及减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刻度尺、卷尺、软尺、停表、秒表等。
学具:学生尺、笔记本来回测、练习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拿出自己的身高和步长,估算一下自己从教室门口走到讲台需要多少时间。
2. 知识讲解:介绍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工具及使用方法,长度和时间的单位换算。
3. 例题讲解: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老师巡回指导。
6. 误差分析:讲解测量误差的产生及减小方法。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长度测量工具及使用方法2. 时间测量工具及使用方法3. 长度和时间的单位4. 长度和时间的换算5. 测量误差及减小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刻度尺测量课本的长度、宽度和厚度,并记录数据。
(2)用停表测量从教室门口走到讲台的时间,并记录数据。
(3)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
2. 答案:(1)课本长度:26cm,宽度:18cm,厚度:1cm。
(2)从教室门口走到讲台的时间:30秒。
(3)练习册上的练习题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否饱满,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生掌握情况如何,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2.2长度与时间的测量优秀教学案例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测量家中的家具长度和时间(如测量电视节目的播放时间)。
2.学生完成作业,教师对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反馈作业情况。
3.学生根据教师的反馈,进行作业的修改和完善,巩固所学知识。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实例导入:通过展示建筑工人利用测量工具进行施工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
2.利用实验导入新课。教师可以现场演示利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实验,引发学生对长度测量的兴趣。
3.利用问题导入新课。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你们在生活中是如何测量物体的长度和时间的?能否分享一下你们的测量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讲解长度和时间的基本单位,以及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例如,讲解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以及刻度尺、卷尺等长度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3.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应用场景,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例如,播放建筑工人利用测量工具进行施工的视频,展示科学家利用测量工具进行研究的场景等。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提出长度和时间测量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例如,提问:“如何测量教室的长度和宽度?”“如何测量一首歌曲的播放时间?”等。
2.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讨论如何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如何进行测量操作等。
3.引导学生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和处理,解决问题。例如,计算测量结果的平均值,分析测量误差等。
(三)小组合作
1.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实验。例如,分组进行教室长度和宽度的测量,分组进行歌曲播放时间的测量等。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第二章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第二章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第二章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1. 长度的测量工具及使用方法,如米尺、卷尺、钢卷尺、软尺等。
2. 时间测量工具的使用,如停表、秒表等。
3. 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如米、厘米、秒等。
4.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如直尺测量法、卷尺测量法、秒表测量法等。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工具及使用方法。
2.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长度和时间的单位。
3. 学生能够运用测量工具和方法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提高测量准确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工具及使用方法,长度和时间的单位。
难点: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及提高测量准确度的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米尺、卷尺、钢卷尺、软尺、停表、秒表等。
学具:学生尺、计时器、练习题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长度和时间测量工具,如门高、桌长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这些长度和时间。
2. 知识讲解:介绍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工具及使用方法,如米尺、卷尺、钢卷尺、软尺、停表、秒表等。
讲解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如米、厘米、秒等。
3.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如“用米尺测量教室的长和宽,并计算教室的面积。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出示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如“用卷尺测量一张纸的长和宽,并计算纸的面积。
”7.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如“用停表测量跑100米的时间,并计算速度。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长度测量工具:米尺、卷尺、钢卷尺、软尺时间测量工具:停表、秒表长度单位:米、厘米、毫米时间单位:秒、分钟、小时测量方法:直尺测量法、卷尺测量法、秒表测量法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用米尺测量教室的长和宽,并计算教室的面积。
2. 用卷尺测量一张纸的长和宽,并计算纸的面积。
3. 用停表测量跑100米的时间,并计算速度。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2.2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教案
沪科版《2.2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教案
【教学目标】
1.会正确使用刻度尺
2.会正确使用表测时间
3.能读懂说明书,并能参照说明书进行简单的操作。
【重点难点】会正确使用刻度尺
【课时】1课时
【教具】刻度尺、表
【教法】讲解、实验、讨论
【课型】实验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长度有哪些单位?基本单位是什么?学生回答
2、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什么?学生回答
二.新课引入
我们要用刻度尺进行测量,就需要清楚如何进行测量是正确的。
三.新课讲授
1.正确使用刻度尺
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让学生回答,后再对照课本21页说明作进一步认识。
看课本图2-15---图2-17回答问题,学生回答
2.学生活动1:用刻度尺测长度
先观察刻度尺,并记录分度值及测量范围。
让学生利用实验室提供的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和宽度。
大约6分钟时间,教师巡回指导。
测量结束后比较测量结果,并提问:为什么我们不少的测量结果不相同呢?下去好好讨论。
3、学生活动2:长度的估测
估测教室的长度和宽度:
4.学生活动3:时间的测量
参看课本23页活动3说明进行测量。
实验结束后,总结实验情况,告诉学生实验时一定要认真,养成良好的探索精神。
四.小结(略)
【板书设计】
§2-2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正确使用刻度尺
2.实验:测量物体的长度
3.实验:时间的测量
【教后记】。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第二章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第二章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第二章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1. 长度的测量工具及使用方法:刻度尺、卷尺、螺旋测微器等。
2. 时间测量工具:停表、秒表等。
3. 测量方法及误差分析。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各种长度测量工具的原理和使用方法,能熟练使用刻度尺进行长度测量。
2. 掌握时间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能准确测量时间。
3. 学会分析测量过程中的误差,提高测量精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长度测量工具的精确使用,时间测量工具的操作,误差的识别与处理。
2. 教学重点: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测量工具的选择和使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刻度尺、卷尺、螺旋测微器、停表、秒表等。
2. 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把刻度尺,用于课堂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体长度,如课桌、黑板等,思考如何准确测量这些物体的长度。
2. 知识讲解:介绍刻度尺、卷尺、螺旋测微器等长度测量工具的原理和使用方法,讲解停表、秒表等时间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3.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如“用刻度尺测量课本的长度”、“用停表测量跑100米的时间”等,讲解测量过程及注意事项。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刻度尺测量身边物体的长度,用停表测量时间,巩固所学知识。
5. 误差分析:讲解测量过程中的误差来源,如仪器的精度、操作技巧等,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误差,提高测量精度。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第二章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一、长度测量工具及使用方法1. 刻度尺:原理、使用方法2. 卷尺:使用方法3. 螺旋测微器:使用方法二、时间测量工具1. 停表:使用方法2. 秒表:使用方法三、测量方法及误差分析1. 测量方法:实例讲解2. 误差分析:来源、处理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刻度尺测量课本的长度,记录测量数据及所用时间。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2.2长度与时间的测量优秀教学案例
3.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实验心得,分享测量技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总结归纳
1.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总结长度和时间测量的方法、工具及应用。
2.教师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强调长度和时间测量在物理学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互相讨论、交流测量方法,分享实验心得,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教师巡回指导,针对不同小组的问题,给予针对性的建议和帮助,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四)反思与评价
1.让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总结自己在长度和时间测量方面的收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点评,关注学生在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方面的进步,给予积极的反馈。
3.使学生了解长度和时间测量在物理学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热爱和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环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利用实验、讨论等教学手段,让学生亲身体验长度和时间测量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技能。
3.引导学生运用总结、归纳等方法,对长度和时间测量知识进行梳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测量长度和时间?长度和时间测量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2.提出问题:如何准确地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秒表如何正确使用?
3.鼓励学生提问:在学习长度和时间测量过程中,你们遇到了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物体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实验,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强调作业的提交时间和要求,确保学生按时完成作业。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第二章第2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教案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第二章第2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一、教学内容1. 长度的测量工具及使用方法:尺子、卷尺、测量仪等。
2. 时间测量工具及使用方法:停表、秒表、钟表等。
3. 长度和时间的基本单位及换算关系:米、厘米、毫米、秒、分钟、小时等。
4.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误差及减小方法:系统误差、偶然误差、粗大误差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工具及使用方法,能够熟练进行测量。
2. 让学生了解长度和时间的基本单位及换算关系,能够进行单位换算。
3. 让学生理解测量误差的概念,学会运用减小误差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及换算关系,测量误差的分析及减小方法。
2. 教学重点: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工具及使用方法,测量误差的分析及减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尺子、卷尺、测量仪、停表、秒表、钟表等。
2. 学具:练习本、笔、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长度和时间测量工具,如黑板的长度、课桌的高度等,引发学生对长度和时间测量的思考。
2. 知识讲解:介绍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工具及使用方法,讲解长度和时间的基本单位及换算关系,引导学生掌握测量误差的概念及减小方法。
3. 例题讲解:给出长度和时间测量的例题,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测量一段跑道的长度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长度测量:工具:尺子、卷尺、测量仪单位:米、厘米、毫米时间测量:工具:停表、秒表、钟表单位:秒、分钟、小时测量误差:概念:系统误差、偶然误差、粗大误差减小方法:校准仪器、多次测量、改进测量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尺子测量教室的长度和宽度,并记录结果。
(2)用停表测量自己从教室起点跑到终点的时间,并记录结果。
(3)分析测量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误差,并提出减小误差的方法。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2章 第2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教案 (新版)沪科版
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学习目标】1.知道国际单位中长度与时间的基本单位;会进行常用长度、时间单位的换算;能利用生活常见的一些周期现象估测时间。
2.会正确使用手表或停表测量时间,会正确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量长度。
3.能利用生活中已知长度的物品进行长度的估测。
4.会正确记录测量所得的数据,知道测量存在误差。
行为提示:1.认真阅读学习目标,用双色笔将行为动词标出来。
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规律总结: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测量结果应记录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即测量值=准确值+估计值。
如果物体末端正好对准整数刻度线,需要用“0”补齐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如果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磨损,可以从其他整数刻度线开始量起,把该刻度线作为起始刻度线,物体的长度即为物体末端对应的刻度与起始刻度之差。
友情提醒: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工具或设备的使用规则、采用不正确的方法而造成的,是可以避免的;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它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尽量减小。
减小误差的办法有: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板块一测量单位自主阅读教材P17~18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1.长度的国际制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常用的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m=103mm=106μm=109nm。
2.时间的国际制单位是秒,用符号s表示;它的常用单位有小时(h)、分(min);1h=60min=3600s。
知识板块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自主阅读教材P19~21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3.如图所示,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B(选填“A”或“B”),物体的长度为2.50cm。
(第3题图)(第4题图)4.如图所示,大表盘一周表示的是30s,分度值为0.5s;小表盘一周表示的是15min,此时停表示数为73s。
知识板块三误差自主阅读教材P22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5.关于错误和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误差就是错误B.误差和错误都可以避免C.误差只能减小,但不能消除D.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不遵守测量规则造成的6.小明采用正确的测量方法先后四次测得物理课本的宽为17.24cm、17.25cm、17.23cm、17.26cm,则物理课本的宽为17.25cm。
沪科物理八年级全册2.2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沪科物理八年级全册2.2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科物理八年级全册第2章第2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教材主要介绍了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以及长度的几种常见测量方法。
同时,也介绍了时间的测量工具——停表和秒表,以及时间的测量方法。
教材还涉及到测量误差的概念和减小误差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刻度尺的使用方法,能够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2. 让学生掌握停表和秒表的使用方法,能够正确测量时间。
3. 让学生了解测量误差的概念,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减小误差。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停表和秒表的使用方法。
难点:测量误差的计算及减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刻度尺、停表、秒表、练习物品。
学具:练习册、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拿出自己的身高和步长数据,思考如何测量身高和距离。
2. 讲解刻度尺的使用方法:介绍刻度尺的选择、放置、读数等注意事项。
3. 讲解停表和秒表的使用方法:介绍停表和秒表的启动、停止、清零等操作。
4. 演示测量长度和时间:教师用刻度尺和停表测量一段长度和时间,让学生观察并记录数据。
5. 学生分组练习:学生分组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师巡回指导。
6. 讲解测量误差的概念和减小方法:介绍系统误差、偶然误差和粗大误差的定义,讲解如何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校准仪器等方法减小误差。
7.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自行设计测量实验,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和时间。
8. 作业布置:让学生运用刻度尺和停表,测量家中的长度和时间数据,并计算误差。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2. 停表和秒表的使用方法3. 测量误差的计算及减小方法七、作业设计1. 题目:运用刻度尺和停表,测量家中的长度和时间数据,并计算误差。
2. 答案:根据学生实际测量数据和误差计算方法,得出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测量更复杂的物理量,如速度、质量等。
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全一册-2.2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教案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2、过程与方法:(1)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具有初步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能力。
(2)通过进行简单的测量,具有使用简单测量工具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2)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善于利用多种方法去解决问题的创新精神,激发他们勇于探索科学实践的进取精神。
教学重点:正确使用测量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测量时间和长度的多种途径。
教学难点: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怎样进行时间和长度的准确测量。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践法教具准备:计时工具:电子表、停钟、机械表等;测长度工具:直尺、皮卷尺、游标卡尺、课件引入新课:展示卷尺和钟表,这些器材是用来干什么的?问什么要使用它们?新课教学一、单位:阅读15页科学世界了解国际单位制的作用:1、单位定义: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单位。
2、国际单位制:国际计量组织制定的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它们选取的自然界中比较稳定的事物作为标准,叫国际单位制。
3、我国法定单位用国际单位制。
那么,长度和时间测量的仪器和单位是什么呢?阅读课本第一页要知道物体的大小等,凭感觉是不准确的,所以需要用仪器测量。
一、长度的单位:(1)长度单位及其符号及单位间进率。
国际单位:米(m)国际上对标准“1米”的规定:光在真空中1/299792458s内所经路径的长度定义为1米。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大单位化小单位乘以进率,小单位化大单位除以进率。
)了解人体身上的米、分米、厘米1km=1000m=103m 1m = 10dm1 dm =10 cm 1cm=10 mm1mm=1000μm 1μm=1000nm练习:1.3×10-2cm= μm 110cm= m28m= mm 50mm= dm(2)阅读课文第13页小资料了解一些物体的长度或物体间的距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教学目标
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与时间的基本单位;会进行常用长度、时间单位的换算:能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周期现象估测时间。
2.会正确使用手表或停表测量时间。
3.能利用生活中已知长度的物品进行长度的估测。
4.会正确使用带毫米刻度的刻度尺测量长度。
5.会正确记录测量所得的数据,知道测量存在误差。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单位间的换算。
(2)会正确使用带毫米刻度的刻度尺测量长度。
(3)会正确使用手表或停表测量时间。
(4)会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2.难点
(1)正确读取和记录测量结果。
(2)长度和时间的估测和间接测量。
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探究法、阅读法、讨论与交流。
教具准备
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带毫米刻度的刻度尺、秒表、课本、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师:在生活、生产和科研中,经常要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探究物体的运动规律也需要进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板书: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二、新课教学
师:要进行测量,就要有一个人们公认的测量标准——测量单位。
在古代,人们就学会了利用身边的物品、自然界的某些规律的变化作为测量的单位。
比如利用身高,足长等作为长度单位、利用昼夜的交替、季节的变化等作为时间的单位。
1960年,国际上通过了一套统一的测量标准,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时间的基本单位是(s)。
板书:一、长度的基本单位:米(m),时间的基本单位秒(s)
你知道比“米”大的长度单位有哪些?比“米”小的长度单位有哪些?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赛抢答。
生甲:比“米”大的长度单位有“千米”(km),比“米”小的长度单位有“分米”(dm)、“厘米”(cm)、“毫米”(mm)。
生乙:比“米”小的长度单位还有“微米”(μm)、“纳米”(nm)。
师:这些长度单位与基本单位“米”的换算关系如何?请大家抢答。
生甲:
1km=103m 1dm=10-1m 1cm=10-2m
1mm=10-3m 1μm=10-6m 1nm=10-9m
教师将以上关系板书。
课堂巩固练习:(投影在屏幕上,请大家抢答)
1μm=?mm 18km=?m 130nm=?m
10dm=?mm 2⨯102cm=?μm 78mm=?m
师:你知道我国以前使用的还有哪些长度单位?与米的换算关系如何?请抢答。
生:尺、寸
1尺≈0.33米 1寸≈0.033
师:你知道英、美等国使用的长度单位还有哪些?与米的换算关系如可?请抢答。
生:英里、英寸、英尺、码
1英里=1609米 1英尺=0.305米 1英寸=0.0254米 1码=0.91米
师:你知道航海、天文学家中使用的长度单位还有哪些?与米的换算关系如何?请抢答。
生:海里、光年
1海里=1852米 1光年=9.46053⨯1015米
你知道比“秒”大的时间单位有哪些?比“妙”小的时间单位有哪些?请抢答。
生:比“秒”大的时间单位有“分钟”(min)、“小时”(h),比“秒”小的时间单位有“毫秒”(ms)、“微妙”(μs)
师:这些时间单位与基本单位“秒”的换算关系是什么?请抢答。
生:1h=60min 1min=60s 1s=103ms 1ms=103μs
教师将时间单位换算关系板书
课堂巩固练习(投影在屏幕上,请大家抢答):
60min= s 2h= s 100s= sm
1h= μs 15min= h 108μs= s
评出抢答获胜小组,全班同学以掌声鼓励。
师:通常我们测物体的长度用什么工具?你知道还有什么测量工具?
生甲:刻度尺。
生乙:游标卡尺(如课本P21图2—13)
师:下面以前后两桌四个人为一小组,用刻度尺测书本的长度和宽度,要求每位同学都要动手,并在小组内交流测量方法(刻度尺如何放置,如何读数)测量结果。
学生分小组探究活动1:用刻度尺测课本的长度和宽度,教师巡回检查,当给予指导、督促、解决问题。
师:下面请相邻的两个小组互相交流测量方法。
并请一个小组派代表全班交流。
生甲:上台演示,说明用刻度尺测课本长度的方法,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
师:请每个小组报出测量结果。
……
师:为什么每个小组的测量结果不同?请一个小组派代表全班交流如何读数。
生甲: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读到最小刻度值,还要进行估读。
师: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存在差异叫误差,这是客观存在的,如何减小误差?
点拔思维:有的误差是偏大,有的误差是偏小。
生: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师:请一个同学归纳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生:1.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
2.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3.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并记下单位
4.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教师板书:二、正确使用刻度尺
师:下面请各小组按正确方法测量课本长和宽,并将测量结果填在课本P22表格中,算出平均值。
生:分小组活动。
师:生活中,人们经常需要估测长度。
估测长度的方法很多,可以目测,还可以用身体的某部分或身边的某物品去测量。
板书:三、长度的估测
师:怎样使估测更准确,更接近物体的真实长度呢?
你首先应该知道自己身体某长度或身边的某物品的长度,还要经常想一想,画一画,比一比,测一测lmm、lcm、ldm、lm等有多长?以提高估潞的准确牲,下面请大家测一测拇指指甲宽度、中指的长度,一作的长度、手臂的长度,画一画lcm、ldm,lm的长度。
学生探究活动2:估测教室内黑板的长度和宽度是多少?并说出你估测方法并上台演示。
生甲:我是用目测。
我估测的教室的黑板长度,宽度是……
生乙:我是用两臂测。
我估测的教室的黑板长度、宽度是……
生丙:我用手量度黑板长度,宽度有几,估测。
我估测的教室黑板长度、宽度是……
对估测准确的同学予以表扬。
师:通常测时间用什么工具?
生:钟表、停表。
师:你知道时钟的演变过程吗?请大家看课本P20图2—1l,你知道沙漏、水钟是如何测时间吗?
生甲:沙漏是由于砂子漏完需一定的时间,时间与砂子漏多少成正比,以此来测量时间。
生乙:水钟道理同上。
学生探究活动3:
(1)用停表或手表测量一段时间(如测量从教室一端走到另一端,或跑l00m所用的时间等)。
(2)采用数脉膊跳动次数的方法估测一段时间(估测项目同前)。
(3)比较用手表测得的时间与数脉膊跳动次数估测的时间。
各组讨论好估测项目和方法,课后选一个时间进行。
师:请大家阅读课本P23:测量误差。
分小组讨论:误差可以消除吗?为什么?如何减小误差?
生:讨论、交流得出:
误差是不可能消除的,因为测量器材精确度有限,眼睛分辨能力有限,这些都是客观因素造成的,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三、归纳小结与学习过程评估
师:本节课我的学到了什么?
生:讨论、交流后得出:本节课我们学到了
1.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长度单位换算关系:
1km=103m 1dm=10-1m 1cm=10-2m
1mm=10-3m 1μm=10-6m 1nm=10-9m
时间单位换算关系:1h=3600s 1min=60s 1ms=10-3s 1μs=10-6s
2.正确使用刻度尺。
(1)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
(2)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3)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并记下单位。
(4)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3.长度的估测。
4.时间的测量与估测。
师:请每位同学对自己在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课后练习
1.课本P24 作业1、2、3。
2.选用课时作业设汁。
板书设计
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一)长度和时间的基本单位及单位换算。
长度基本单位:米(m),时间基本单位:秒(s)
单位换算关系:
1km=103m 1dm=10-1m 1cm=10-2m
1mm=10-3m 1μm=10-6m 1nm=10-9m
1h=3600s 1min=60s 1ms=10-3s 1μs=10-6s
(二)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侧物体。
(2)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3)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并记上单位。
(4)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三)长度估测
(四)时间的测量与估测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