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斗争性

合集下载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这一组图片说 明了什么哲学 道理?
思考:以下三首诗分别描述了什么 时期的荷花特点?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南宋】杨万里
秋阴不散霜飞晚, 留得残荷听雨声。
【晚唐】李商隐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南宋】杨万里
两千多年前,我国有个叫 公孙龙的思想家牵着一匹马出 关,把关的人对他说,法令规 定不许带马出关。公孙龙说: “我牵的是白马,不是马!白 马和马是两回事。”

2、根据甲、乙所处的位置和神态 说明他们分别处于何种形势? 乙
甲优势
乙劣势
3、甲、乙目前的这种地位会变 化吗?
甲优势
乙劣势
经过 斗争
甲劣势 乙优势
英国首都是个“雾都”。一天早晨国会议员史密斯 先生出门,他要在八点钟之前赶到国会参加一个重要会 议。可是大雾迷漫,咫尺之内,不见人影。史密斯先生 没走多远就迷路了,就在他不知所措的时候,突然碰到 了一个人。那人说:“先生,您有什么事?”史密斯赶紧 告诉他自己要到国会开会。那人说:“先生,你别着急, 我带您去。”说完就领着史密斯向前走去。他们走过一 条街,拐了一个弯,穿过了一个广场,不一会儿就来到 国会大楼。史密斯大为惊讶:“先生。这么大的雾,您 是怎么找得着路的?”
一、矛盾的含义:事物自身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1、“对立”,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斗争 2、“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
(1)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 (2)一定的条件下向各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二、正确理解 和把握矛盾的 含义
1.矛盾的对立统一不可以分割 2.事物之间、事物内部都有矛盾 3.哲学矛盾≠逻辑矛盾
判断:你既是三好学生,又不是三好学生。 我既有优点,又有缺点。 ——逻辑矛盾 ——辩证矛盾

2020届高考政治哲学矛盾观知识点

2020届高考政治哲学矛盾观知识点

哲学矛盾观知识点一、主干知识(打★为必背知识,其余为理解)★1、对立统一(矛盾基本属性)【原理】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拆解】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关系:①矛盾具有同一性,矛盾双方存在于一个统一体中,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②矛盾具有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③同一以斗争为前提,斗争寓于同一之中,对立统一推动事物发展。

★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矛盾普遍存在(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要求我们承认、分析、揭露、解决矛盾。

★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拆解1】表现:①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③同一事物不同矛盾、同一矛盾不同方面各有其特殊性。

【拆解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要求我们在共性指导下研究个性,善于从个性中概括出共性。

【拆解】①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②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③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④要善于在共性指导下研究个性,从个性中概括出共性。

★5、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主矛】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主方】事物的性质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要求我们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主次矛】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影响事物发展,我们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主次方】事物的性质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次要方面影响事物性质,要求我们分清主流与支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同时恰当处理次要方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矛盾的简答题

矛盾的简答题

矛盾的简答题
题目
【题文】简答题。

简述矛盾的基本属性及其关系
【答案】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矛盾双方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性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矛盾的基本属性及其关系,属于简答题。

可从矛盾的基本属性是同一性和斗争性。

同一性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等方面回答矛盾的基本属性及其关系。

【详解】
本题要求简述矛盾的基本属性及其关系。

可运用教材知识,说明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并从同一性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等方面,说明矛盾基本属性之间的关系。

【点睛】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1、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2、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3、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1 矛盾的观点及方法论:原理: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方法论: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地看问题。

2 矛盾的同一性、斗争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同一以差异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方法论: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3 矛盾的普遍性原理与方法论原理:矛盾是普遍的,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①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两分法。

②要成认矛盾,分析矛盾,揭露矛盾,解决矛盾。

4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侧面各有其特点,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二是同一事物在开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三是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方法论: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特殊性包含普遍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场合下可以变化。

方法论:在认识事物时要遵循从特殊到普遍,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做到普遍性与特殊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6 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与方法论原理:主要矛盾在事物开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开展起决定作用,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7 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与方法论原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事物内部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次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8 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部分的原理和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部分的原理和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部分的原理和方法论1、矛盾的原理及方法论(或对立统一的原理及方法论,或矛盾的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用一分为二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矛盾的这一方,又要看到矛盾的另一方;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变。

〖反对〗:反对形而上学的片面看问题(一点论);割裂对立统一关系,离开对立谈统一或离开统一谈对立。

2、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是始终不可分割的。

矛盾具有斗争性和同一性两种基本属性。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既要看看矛盾双方的对立关系,又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的关系;既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又要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3、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自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反对〗:反对回避、否认和掩盖矛盾,遇见矛盾绕着走的做法,又要反对片面地看问题的观点(一点论,绝对化,片面化)。

4、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1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它主要有三种情形(要记得这三种情形)〖方法论〗: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反对〗:反对对具体事物不作具体分析,千篇一律地用一种方法解决不同事物的矛盾,反对把理论当成不变的教条,生搬硬套。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资本主义社会
学校教学
一、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1、矛盾的含义
(1)对立的含义----(斗争性) --互相排斥、互相斗争 (2)统一的含义----(同一性) ------相互吸引、相互联结
第一、 相互依存
他 敢 剪 吗 ?
一、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1、矛盾的含义
(1)对立的含义----(斗争性) --互相排斥、互相斗争 (2)统一的含义----(同一性) ------相互吸引、相互联结
A

2、(2000年高考)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 不学,则易者难矣。”这段话说明 A、矛盾双方是相互依赖和相互影响的 B、矛盾双方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矛盾双方的地位是不平等的 D、矛盾双方各具有不同的特点

B
下列选项中,符合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 互转化的道理的有 ① 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避之 ②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③ 祸合福之所倚,福合祸之所伏 ④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A、①②③④ B、①② C、 ③ ④ D、①③④
( C)
(2007年高考政治广东卷)25.“人 生譬如滑雪,只有知道如何停止的人才 知道如何加快速度。”这句格言说明事 物是 A.相互依存 B.相互转化 C.相反相成 D.相互渗透
(C)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1、矛盾的含义
(1)对立 (2)统一
2、正确理解和把握矛盾的含义,应注意:

(1)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不可分割 (2)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对立统一关系
你在接受别人服务时,如果想到自己也是 服务者,也是为别人服务的,那么你就会尊重 为你服务的人,因为尊重别人也就是尊重自己。 这其中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B、矛盾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相互依赖、相互影 响的 D、不同性质的矛盾应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

思考:生活中同自己发生矛盾冲突最多的人往往 ①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 是自己联系最多、关系最密切的亲人和朋友,这 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 是为什么? 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联系 猫和老鼠是一对老冤家,他们能在竞争中共同生存下 思考:常见的矛盾有:大小、强弱、冷热、好坏、
3、马克思:“假如没有小偷,锁会达到今天这样 的完善吗?假如没有假钞票,钞票的制造会有这 样精美吗?”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矛盾双方的对立同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在 一起的。没有对立就没有同一,没有同一也就无所谓 矛盾双方存在着既对立又同一的关系 要求我们在 对立。 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1、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王籍《人若邪溪》
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文明用一分为二的眼光看问题; 2、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对立和统一不可分,要善于在统一中把握 对立,在对立中把握 统一 。 3、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善于创造和利用条件,促使
矛盾双方向有利的方向转化。
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区别
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2、矛盾的同一性:
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老子曰:“有无相生,难易 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如何让一根10厘米长的粉笔在不断的情 况下迅速变短?
1999年11月5日,中美两个 社会意识形态根本对立的国 家签署同意中国加入世界贸 易组织的双边协议。
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 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矛盾双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在我国灿烂的文化中有哪些成语或是俗语说明矛盾双 方在一定条件下会互相转化的?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吃一堑,长一智; 失败是成功之母; 居安思危; 乐极生悲; 过犹不及;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物极必反; 否极泰来; 满招损,谦受益

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详解案例充足)

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详解案例充足)
矛盾双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在我国灿烂的文化中有哪些成语或是俗语说明矛盾双 方在一定条件下会互相转化的?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吃一堑,长一智; 失败是成功之母; 居安思危; 乐极生悲; 过犹不及;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物极必反; 否极泰来; 满招损,谦受益
2、矛盾的同一性:
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1、矛盾的斗争性: (基本属性一):矛盾双方相互
排斥、相互对立、相互区别的属性
斗 争 a.对抗性矛盾(如互相否定、互相反对、排斥对立) 性 的 表 b.非对抗性矛盾(如互相区别:作用、功能、地位 现 的不同)。 形 式 相互排斥 1)、生物体的新陈代谢中的同化和异化是什么关系? 相互对立 2)、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是什么关系 3)、学校教学中的教与学是什么关系? 相互区别 4 )民主与法制、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
材料一:“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 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 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请思考、讨论: (1)天下事、人之为学有没有难易的分别? (2)难和易转化的条件是什么?
材料二 : “危机”不仅是危险,更是机会。面对同样 的危机,是主动还是被动?怨天尤人、等待机会,强者就 会丧失优势;积极进取、创新思路,弱者就会后来居上。 这次的金融风暴百年难遇,但对树立中国大国地位的机会 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也是百年难求。中国正在危机中创造机会。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中国正在危机中创造机会说明什么问题?在危机中一 矛盾双方的同一性是相对的 ,有条件的 定能创造机会吗?以上两个结论又能说明什么道理?
②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 优劣、高矮、悲喜、难易、成功和失败、磁铁的 来,是因为在同对方的斗争中不断完善自己:老鼠会装死, 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 南北极、同化和异化、教与学…… 猫会假眠;老鼠昼伏夜出,猫的眼可以随光线的命案明暗 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假如没有其中的一个,另一个还存在,还 而改变瞳孔的大小,夜间仍可以看见东西;老鼠的听觉极 能转化吗?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 为灵敏,稍有动静就藏得无影无踪,猫则在脚下生长了肉 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垫,走起路来无声无息。

矛盾的对立性和统一性

矛盾的对立性和统一性

矛盾的对立性和统一性高考考点: 矛盾的概念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一.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它们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1.矛盾的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的属性表现在:第一:矛盾双方的相互差异,即相互区别和限制。

a:你不同于我,我不同于你漫画中甲乙二人均受到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作用,甲处于优势,乙处于劣势地位,双方相互差异。

b:你离开我,我离开你甲乙面临“生存斗争”,甲想烧掉乙头上绳子离开乙,乙更想离开甲求得生存,表面上很乐观地说:你敢吗?c:你吃掉我,我吃掉你甲欲置乙于死地而后生,乙又何尝不是,双方斗争你死我活达到白热化,双方“相互克服”。

由此可见,不能把斗争性归结为一种形式,矛盾的斗争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哲学中矛盾的斗争性绝不等同于生活中的“斗争”,前者包括一切差异和对立,后者仅仅使其具体表现形式,二者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凡是矛盾,必有斗争,否则就不成其为对立面,就不成其为矛盾了。

因此,斗争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2.矛盾的同一性就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表现在第一,矛盾双方能够相互依存,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即矛盾双方“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典例:“勤俭”分家从前有一个老汉很能勤俭持家,他勤劳而节俭,日子越过越好。

为此,乡亲们送给他一块写着“勤俭”二字的匾。

表示对他勤俭美德的赞美。

后来,老汉死了,他临死前将两个儿子叫到跟前反复叮咛,要他们按匾上的字做。

两个儿子听从了。

老汉死后不久,两个儿子就分了家。

在分家产时也把匾从中锯开,老大分到了有“勤”字的那一半,老二得到的是“俭”字那一半。

当他们开始自己过日子后,都想起了父亲临死前的嘱咐,决心按匾上的字去做。

结果,老大记着“勤”字,非常勤劳,但俭而不足,结果是入不敷出,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老二呢,光“俭”不“勤”,懒于耕作,分的家当很快坐吃山空,最后只能靠讨饭度日。

这个故事说明矛盾着的事物又是统一的,彼此互为条件,互相依存,如果一方孤立另一方,它本身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高中政治【矛盾观】

高中政治【矛盾观】

高中政治【矛盾观】(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根本观点、矛盾分析法、对立统一规律)1.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涉及两个方面关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具有普遍性。

要求我们坚持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求我们创造条件,促使事物向好的方面转化。

)★矛盾基本属性的原理(单独考察):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②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一方面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存在以另一方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另一方面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③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④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差别的同一;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⑤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构成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我们在对立中把握统一,统一中把握对立。

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虽然但是;机遇挑战;双刃剑;问题;困难;挫折等)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承认矛盾,勇于直面矛盾,善于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反对一刀切;反对千篇一律;对症下药;入乡随俗;因地制宜;立足国情、实际等)矛盾具有特殊性,即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注:单独考矛盾特殊性时要用到具体三个方面内容。

4.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试点推广;典型;榜样;结合自身情况,借鉴国外经验、马克思主义指导与实际相结合、解剖麻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就是矛盾的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①两者相互联结。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②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七、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一、知识网络二、深度透析是什么(1)矛盾的含义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统一的哲学范畴。

既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为什么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也是永恒发展的。

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矛盾,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怎么办矛盾的对立统一,要求我们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点论、两分法。

三、巩固训练1. 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世界,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虚拟的互联网也并非完全的自由地带。

这就要求我们 ( )A.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观B.发挥主观能动性C.坚持全面看问题的观点D.坚持联系的观点2. (2011年盐城三模卷)如果要给右图漫画加一个哲学标题,你认为最恰当的应该是 (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B.方法论决定世界观C.矛盾就是对立统一D.部分不能取代整体3.“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句话 ( )A.包含了矛盾特殊性原理B.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C.揭示了形而上学的孤立的观点D.反映了事物联系的具体性4. (2011年盐城二模卷) “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

治乱,数也;勇怯,势也;强弱,形也。

”体现的哲理是 (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C.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 D.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5.(2011年南京二模卷)英国杰出的现实主义戏剧作家萧伯纳说过,人生有两出悲剧:一是万念俱灰,另一是踌躇满志。

这对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要用对立统一观点看问题 B.办事情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C.要善于把握时机促成质变 D.人生是否幸福取决于人的态度6. 生活中和自己联系最多.关系最密切的亲人和朋友,往往也是同自己发生矛盾最多的人。

这说明 ( )A.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B.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C.矛盾双方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D.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7. 聪明的人在生活中既要学会选择,也要学会放弃,其实放弃也是一种艰难的选择。

矛盾及其特点

矛盾及其特点

矛盾及其特点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1)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做矛盾。

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矛盾双方的“对立”与“统一”:①矛盾双方的“对立”:第一“,对立”又称“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斗争。

第二,矛盾双方的"对立”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②双方的“统一”:第一,“统一”有两种情形,即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并依据一立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第二,矛盾双方的“统一”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3)正确理解和把握矛盾的含义,应注意以下三点:①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

没有对立就没有统一,没有统一也无所谓对立,无论离开对立或者离开统一,都不能成其为矛盾。

②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关系,既指事物内部存在的这种关系,也指事物之间存在的这种关系。

③不能把哲学上讲的辩证矛盾同逻辑矛盾混为一谈。

逻辑矛盾是指人们在叙述或回答问题时出现的首尾不一,互相“打架”的现象:而辩证矛盾是指客观事物本身所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2.矛盾是普通存在的(1)矛盾普通性原理的基本内容:①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矛盾,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无论是在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在人们的思维领域,矛盾都是普通存在的。

这就是说事事有矛盾。

②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每一事物从它产生到死亡,时时刻刻都存在着矛盾。

在新旧矛盾之间绝不存在哪里是一刹那的无矛盾的状态。

这就是说时时有矛盾。

③总之,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所不在,矛盾无时不在,这就是矛盾的普通性。

(2)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①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

这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

②要善于全而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2.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1)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2)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而:①不同事物的矛盾都各不相同,具有不同的特点。

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

这三个材料蕴涵着 什么哲学道理?
带领我们强起来
带领我们富起来
带领我们站起来
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不同时代存在不同的矛盾。
事物矛盾的双方也各有其特点。
矛盾双方 不同特点 花言巧语、、软磨硬缠,目的是以 较高的价格尽快地把商品卖出去 半信半疑、货比三家,目的是以较 低的价格买回称心如意的商品
卖方
买方
社会 落后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矛盾、 阶级矛盾……
有矛盾!
共产主义 社会
基本矛盾、进步与落后的矛盾、 人与自然的矛盾……
②理解矛盾普遍性要注意几点:
第一,不能把“普遍性”理解为每一事物同周围 其他各种事物之间都有矛盾。(只有在一定条件下 它们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才构成矛盾关系) 第二,人们尚未认识,还不能对其矛盾作出科学 解析的事物,并不等于矛盾不存在。 第三,人们不易觉察的矛盾,不等于矛盾不存在。
事事有矛 盾
人死了便一了百了,一切矛盾都没有了。
腐烂、分解化 入空气泥土
出生
同化、异化
死亡
物理、化学
的生命矛盾运动
的矛盾运动
社会形态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矛盾举例 基本矛盾、氏族冲突、部落战 争…… 基本矛盾、奴隶主与奴隶、野蛮 与文明、脑力劳动与体力劳 动……
结论
旧矛盾解决 了,又会产 生新的矛盾, 封建社会 基本矛盾、地主和农民、手工业 在新旧矛盾 者之间的竞争、新兴资产阶级与 之间绝不存 没落地主阶级…… 在哪怕一刹 资本主义 基本矛盾、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 那的无矛盾 社会 经济危机、社会危机…… 状态。时时 社会主义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
矛盾普遍性原理
(1)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 存在的.即事事有矛盾。 (2)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每一事物 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即 时时 有矛盾。

矛盾的对立性和统一性

矛盾的对立性和统一性

矛盾的对立性和统一性矛盾的对立性和统一性高考考点: 矛盾的概念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一.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它们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1.矛盾的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的属性表现在:第一:矛盾双方的相互差异,即相互区别和限制。

a:你不同于我,我不同于你漫画中甲乙二人均受到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作用,甲处于优势,乙处于劣势地位,双方相互差异。

b:你离开我,我离开你甲乙面临“生存斗争”,甲想烧掉乙头上绳子离开乙,乙更想离开甲求得生存,表面上很乐观地说:你敢吗?德的赞美。

后来,老汉死了,他临死前将两个儿子叫到跟前反复叮咛,要他们按匾上的字做。

两个儿子听从了。

老汉死后不久,两个儿子就分了家。

在分家产时也把匾从中锯开,老大分到了有“勤”字的那一半,老二得到的是“俭”字那一半。

当他们开始自己过日子后,都想起了父亲临死前的嘱咐,决心按匾上的字去做。

结果,老大记着“勤”字,非常勤劳,但俭而不足,结果是入不敷出,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老二呢,光“俭”不“勤”,懒于耕作,分的家当很快坐吃山空,最后只能靠讨饭度日。

这个故事说明矛盾着的事物又是统一的,彼此互为条件,互相依存,如果一方孤立另一方,它本身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例如:没有丑就没有美,没有坏也就无所谓好。

第二:矛盾双方相互渗透: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元代书法家赵孟頫的夫人管道升所做的《我侬词》。

你侬我侬,忒煞情多。

情多处,热似火。

捻一个你,塑一个我。

将咱两个一起打破,用水调和。

再捏一个你,再塑一个我。

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

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相互包含的.一方寓于另一方中,彼此相互渗透.再比如,教学相长,教和学相互包含,老师教育学生的同时,也在被学生完善着教学方法,教在学中,二者相互渗透.第三: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即“你变成我,我变成你”典例:乐极生悲战国时,齐威王经常通宵饮酒作乐,不理朝政。

矛盾的对立性和统一性

矛盾的对立性和统一性

矛盾的对立性和统一性矛盾的对立性和统一性高考考点: 矛盾的概念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一.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它们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1.矛盾的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的属性表现在:第一:矛盾双方的相互差异,即相互区别和限制。

a:你不同于我,我不同于你漫画中甲乙二人均受到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作用,甲处于优势,乙处于劣势地位,双方相互差异。

b:你离开我,我离开你甲乙面临“生存斗争”,甲想烧掉乙头上绳子离开乙,乙更想离开甲求得生存,表面上很乐观地说:你敢吗?c:你吃掉我,我吃掉你甲欲置乙于死地而后生,乙又何尝不是,双方斗争你死我活达到白热化,双方“相互克服”。

由此可见,不能把斗争性归结为一种形式,矛盾的斗争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哲学中矛盾的斗争性绝不等同于生活中的“斗争”,前者包括一切差异和对立,后者仅仅使其具体表现形式,二者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凡是矛盾,必有斗争,否则就不成其为对立面,就不成其为矛盾了。

因此,斗争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2.矛盾的同一性就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表现在第一,矛盾双方能够相互依存,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即矛盾双方“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典例:“勤俭”分家从前有一个老汉很能勤俭持家,他勤劳而节俭,日子越过越好。

为此,乡亲们送给他一块写着“勤俭”二字的匾。

表示对他勤俭美德的赞美。

后来,老汉死了,他临死前将两个儿子叫到跟前反复叮咛,要他们按匾上的字做。

两个儿子听从了。

老汉死后不久,两个儿子就分了家。

在分家产时也把匾从中锯开,老大分到了有“勤”字的那一半,老二得到的是“俭”字那一半。

当他们开始自己过日子后,都想起了父亲临死前的嘱咐,决心按匾上的字去做。

结果,老大记着“勤”字,非常勤劳,但俭而不足,结果是入不敷出,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老二呢,光“俭”不“勤”,懒于耕作,分的家当很快坐吃山空,最后只能靠讨饭度日。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
1
?
• 一根木棒在不折断的情况下,怎样才能使 它变短呢? 用一根长的木棒和它相比较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矛盾的含义
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 关系的哲学范畴。
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
.
3
“宇宙中各个部分都可以分为相 互对立的两半:地分为高山和平 原,水分为淡水和咸 水······气候分为冬和夏、 春和秋” ······
注意:
哲学上讲的斗争
(共 性) (抽 象) (一 般)
具体表现 具体矛盾和斗争 政治用语中讲的斗争
概括总结 (个 性) (具 体) (特 殊)
凡是矛盾,必有斗争,否则,就不成其为对立面,
就不成其为矛盾了(斗争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
10
2、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1)斗争性(对立):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 相互对立的属性。它体现着矛盾双方相互分离 的倾向和趋势。
.
17
构成
联系
引起
推动
运动
变化
发展
事物内部联系
对立 统一
矛盾
唯物辩证法的 实质与核心
.
18
南北朝:王籍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宋代:王安石 一鸟不鸣山更幽
(宋)黄庭坚评论王安石的修 改为“点金成石”。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制造矛 盾越多越能推动事物发展。
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矛盾对立又统一 推动着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所以矛盾是事物发 展的动力。
——老子
.
25
B、矛盾着的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的条 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 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 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 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的观点

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的观点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基本观点矛盾是事物自身所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1.所谓“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趋势,又叫“斗争性”。

2.所谓“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趋势,又叫“同一性”。

它有如下两种情形:第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第二,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

3.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是始终不可分割的。

4.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关系,既存在于事物内部,也存在于事物之间。

典型示例矛盾双方相互依存:1.生命本身即具有死亡的种子。

2.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3.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4.进攻是最好的防守。

5.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矛盾双方相互转化:1.有时失去是一种拥有,有时跌倒是一种站起。

2.缺点仿佛是优点的继续。

3.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4.自满者败,自矜者愚。

5.我们嘲笑别人的缺陷,却不知道这些缺陷也在我们内心嘲笑着我们自己。

6.金属在常温下是坚固的,但在低温下其内部结构会变得松散。

7.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读书由有用变成有害)8.只让一方受益的全球化是短命的。

(世界经济可能由融合走向分裂)9.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0.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11.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12.吃一堑,长一智。

13.失败是成功之母。

1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反面:1.要自由就不能有纪律,要纪律就没有自由。

2.讲利益就不能讲诚信,讲诚信就要损失利益。

典型错误1.矛盾双方根本对立。

(只适用于对抗性矛盾)2.矛盾双方的相互分离、相互斗争是有条件的。

(事物的对立是绝对的、无条件的)3.矛盾双方的统一是无条件的。

4.矛盾双方有时对立,有时统一。

典型应用1.运用哲学知识说明:在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背景下,中美关系的基本态势是怎样的?①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

由于社会制度和文化、价值观念的差异,由于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国和美国之间存在利益的冲突和斗争。

高三政治 矛盾观 原理方法论整理

高三政治 矛盾观 原理方法论整理

• A. 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 B.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 C.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D.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 3. 日前,江苏省开始启动“推动城乡品质提升”的工程,为江苏省13个城市 空间特色找定位,避免江南江北一个样,城市乡镇一个样。这蕴含的哲理是
()
• A. 办事情要善于抓重点
方法 论意

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关系的原理,要求做工作要抓 重点、抓关键、抓中心,但又不忽视一般
矛盾主要方面、次要方面关系原理,要求 看问题要把握本质和主流,但又不忽视支 流
实践 判断主要矛盾的字眼“重点”“中心”“关键”“ “主流”“方向”“大局”“性质”“主
方面 突破口” “首要任务”
体”“实质”“九个指头”“优势”
大家好
13
• 24.要根据中共十八大精神,按照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 政体制目标,深化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据此,要 充分认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在行政体制改革中的 重要作用;要坚持积极稳妥、循序渐进、成熟先行;以职 能转变为核心;继续简政放权,处理好政府和市场、政府 和社会、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推进机构改革、完善制度机 制、提高行政效能,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保证。
(P70+73)
大家好
2
•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矛盾的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矛盾的 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离不开普遍 性,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这要求我们坚持矛盾的普 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P72)
• 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 位,起决定作用;主、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 转化。要求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既要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又要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 (P73)

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

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

斗争性离不开同一性, 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对立是统一中的对立, 统一是对立面的统一。
同行是冤家。 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不是冤家不聚投。 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
矛盾双方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要求我们 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一鸟不鸣山更幽
哲学上讲 的斗争
具体矛盾斗争
具体体现
政治用语中的斗争 (共性) (个性)
判断一下例子主要说明矛盾双方的对立属性还 是同一属性?
1、失败是成功之母。
同一属性
2、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同一属性 3、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但物质文明好了,并不代表精 神文明自然则仍然就好了。 对立属性 4、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 5、人民内部的不同意见分歧。
典型故事:
对立
美国西部的大草原曾上演美国版的“狼与羊” 的故事。当时,人们为了保护羊群,对狼群 进行大规模的围剿捕杀。狼群灭了之后,羊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群得到迅速发展,很快由 200 只,繁殖到2 统一 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万只,但不久后却成群的死亡和发病.探究 原因是因为由于没有天敌狼的追捕,羊群缺 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 乏运动,从而导致体弱多病,从而导致死亡。 于是当地人们又把狼给请进草原,羊群又恢 复了生机与活力。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 变化和发展。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方法论:矛盾双方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要求我们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
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 的基本属性原理)
世界观:
1、矛盾就是对立又统一。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2、矛盾的斗争性,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 3、矛盾的同一性,指在一定条件下,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 化。 4、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原理总结 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具有普遍性 (三点),发展的实质。要求我们用发展 的观点看问题。
2、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 的。要求我们(具体两点)
3、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 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这要求我们 (具体两点)
小游戏
怎样才能把长线变短,把短线变长?
甚至光中也有暗
甚至暗中也有光
不少丑恶与自私
隐藏在光的下面
想一想:它们双方之间是
什么关系?
相互依存、互为前提
(具体形式)
聪明与愚蠢
幸福与不幸
互相吸引 互相联结
统一
(同一性)
蒙蔽与觉醒 前进与逆转
对立
(斗争性)
互相排斥 互相分离
革命与背叛
在一定下相互转化
光与 暗
(一)、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1、矛盾的斗争性: (基本属性一):矛盾双方相互
(1)、统一的第一种情形
材料一 :老子曰:“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有无、难易、长短等为什么能相互依存?
中国的发展需要世界,世界的发展需要中国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 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一个统一体中。
(2)、统一的第二种情形
“危机”不仅是危险,更是机会。面对同样的危机,是 主动还是被动?怨天尤人、等待机会,强者就会丧失优势; 积极进取、创新思路,弱者就会后来居上。这次的金融风 暴百年难遇,但对树立中国大国地位的机会也是百年难求。 中国正在危机中创造机会。 中国正在危机中创造机会说明什么问题?在危机中一 定能创造机会吗?
知能提升作业(十六),第7题
• (1)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 程,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育公平符合社会发 展规律,符合人们的利益,是新事物,我们应支持他的发 展。
• (2)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要求我 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思想准备,迎接前 进道路上的困难。教育公平的实现是一个曲折前进的过程。 • (3)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 准备,这要求我们重视量的积累。教育公平的实现也要从 小事做起,经过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漫画:“剪与不剪”
不剪:

冤家路窄,利益有冲突
甲乙构成一对
矛盾
对立 统一
剪之:

你死我亡,一绳系两命
提示:这里的矛盾双方是否彼此孤立、静止不变?
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构成 引起 推动
联 系
事物内部 (内因)
运动
变化
发展
事物之间 (外因)
矛盾
唯物辩证法的核心
全球化过程中有赢家也有输家。有时你听 不到太多赢家的声音,因为他们正在享受全球化 带来的好处,而那些输家,他们是害怕和起来抗 议的人。受益的人应该记住的是,他们应该想办 法和那些落后的人分享好处。落后的人应该看到, 这种变化的确在短期内对他们不利,但从长期来 看对他们还是有益的。人们可以通过受教育,得 到全球化进程中需要的新技能,来代替他们失去 的东西。
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斗争性的表现形式有:有对抗性矛盾(如互相否 定、互相反对)和非对抗性矛盾(如互相区别:作 用、功能、地位的不同)等。
思考:
1、哲学上讲的斗争与我们现实生活中所 讲的斗争及政治斗争是一回事吗? 2、如何理解“辩证矛盾”与“逻辑矛 盾”?
注意:
哲学所讲的“斗争性” 包括一切差异 和对立 生活中所说的“斗争” 酒 宣酒特贡——“窖香幽雅、陈香舒适、 醇和绵柔、香味和谐。” 酿酒窖泥奇臭,酿出名 酒特香
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
转化的几种形式:
地位的转化:强与弱、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 性质的转化:强与弱、危险和安全 互相促进:两个文明、教与学、生产和消费 互相融合:民族融合、城乡差别的缩小
转化意味着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光 的 赞 歌 (节选)
原著:艾
每个人的一生
不论聪明还是愚蠢 统一中有矛盾、前进中有 逆转 运动中有阻力、革命中有 背叛

不论幸福还是不幸
只要他一离开母体 就睁着眼睛追求光明 我们从千万次的蒙蔽中觉醒 我们从千万种的愚弄中学得了 聪明
凡是矛盾,必有斗争,否则,就不成其为对立 面,就不成其为矛盾了(斗争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逻辑矛盾——人们在叙述问题、回答问题时 出现首尾不一、相互打架的现象;哲学矛盾—— 指客观事物本身存在的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 关系及其运动过程。 哲学矛盾无处不在,逻辑矛盾可以避免
2、矛盾的同一性:
(基本属性二)
请用对立统一观点分析上述材料。
(1)事物自身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应当一分为二地看问题。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受市场力量、市场经济规律的支配,因而不 可避免的存在着两面性,即利益与风险并存, 机遇与挑战同在,有赢家也有输家。
(2)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各自向自己相 反的方向转化。广大发展中国家只要坚定信 心,善于抓住发展机遇,通过教育,得到全 球化进程中需要的新技能,就可以替代他们 失去的东西,由输家变为赢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