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外交史

合集下载

概括新中国的外交历程

概括新中国的外交历程

概括新中国的外交历程第一阶段(1949—1978年),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这一阶段中国外交的主题词是“独立自主”。

新中国诞生后外交上首要的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和主权独立,捍卫革命胜利果实。

中国坚决反对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积极支持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的斗争,确立了以和平为宗旨、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风云激荡的国际环境中展示了东方大国的鲜明形象,站稳了脚跟,改善了国际处境。

第二阶段(1978—2012年),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外交的主题词是“和平与发展”。

党中央作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根本判断,我国外交工作的目标随之调整为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较长时间的和平外部环境。

在国际上,我们倡导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合作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贡献,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持续提高。

第三阶段(2012年党的十八大至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外交的主题词是“民族复兴,人类进步”。

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被确定为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总目标,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指导地位正式确立,一条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之路日益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70年风雨兼程,70年波澜壮阔。

新中国外交70年史诗般的历程,凝结着我们党坚持不懈推动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成果,对于我们是一座思想宝库,其中给我们留下的最重要、最具普遍意义的基本经验包括以下几方面。

坚持党对外交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我国政治制度的最大优势。

从新中国外交奠基时期中央提出的“外交无小事”“外交工作授权有限,大权在中央”的根本原则,到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的有关论述,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贯穿新中国外交工作的一条主线,并为之提供了最根本的政治保障。

中国外交的发展史

中国外交的发展史

中国外交的发展史
中国外交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但其现代外交的发展可追溯至19世纪末以来的改革开放时期。

1895年,中国的首次危机是对抗日本的甲午战争。

此后,中国试图保持独立和自主地位,避免在列强之中被分割。

20世纪初,中国的外交政策着重于抵制外国干涉、保护领土完整和独立、避免与大国的战争,以及推动普遍和平。

在中华民国成立后,外交政策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中国积极寻求和平和友谊,采取了不少外交手段。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国外交政策主要集中在恢复领土权和推动全球的自由和平。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政策开始逐渐发展为更为开放和自信。

中国在许多重大的国际问题上逐渐变得更加积极,包括推动全球化进程,维护自身利益,加强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以及加强与国际组织与地区合作的渠道。

至今,中国在外交政策方面一直走在自主、和平、合作的道路上,致力于推动多边主义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我国近代外交发展历程感悟

我国近代外交发展历程感悟

我国近代外交发展历程感悟我国近代外交发展历程感悟自清朝崩溃以来,我国的外交发展历程一直是令人振奋的。

从蒋介石把外交游说起说,中国又经历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学习时代,使其外交能力得以发挥,最终使我国外交声誉得到了献出,取得了诸多荣耀。

从蒋介石时代开始,中国積極参与国际联系,不断地与其他国家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友谊往来。

在此期间,中国积极参加国际组织和会议,并参与各国的军事和政治国际行动,为促进全球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毛泽东时代,中国外交发展得到了突破性进展,中国积极开展“两极政策”,密切联系东西方国家,大大拓宽了中国的外交前景。

此外,毛泽东领导的中国政府还大力推进了“上海会谈”,建立了“三联盟”,实现了“双边关系”,扩大了中国的对外贸易,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发展。

在20世纪70年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进一步拓宽了中国的外交幅度,使中国与世界关系进一步深入,推动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的提升。

中国领导人在本世纪初进行了四次“远征”,大大提高了世界对中国新的政策和发展成果的关注,使国际社会对中国产生了新的认识,进一步促进了中国的对外交往。

随着中国政治和经济的发展,中国外交在进一步发展。

近年来,中国在发展中稳步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减少贸易壁垒,再度推动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改善,中国的强大影响力得到世界的认可,中国的国际参与也得到了广泛肯定。

从近代以来,中国的外交发展历程经历了一个令人振奋的发展过程,令世界为之振奋。

今天,中国的外交在以友好对待他国的基础上,积极发展,拓宽领域,深入世界,现在,中国作为世界国家,已经取得了发达国家的地位。

我深信,随着中国国家的发展,中国的外交将展现出更加宏伟的风貌。

中国近现代外交史总结

中国近现代外交史总结

近现代外交史整理1、名词解释朝贡制度(1)朝贡、册封、贸易朝贡体制不等于朝贡贸易体制,强调贸易在朝贡关系中的核心地位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能一概而论;明朝是朝贡贸易的极盛时期,清朝则是衰落时期;清代朝贡关系的实质是政治,而非贸易,即清代虽然延续了明代的朝贡制度,但实质已经转化为一种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的政治方式,剔除了明代中原王朝与边疆民族之间、中国与外国之间形成的藩属关系(2)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从拿破仑战争中解脱出来,工业革命又使其实力大增,它们不愿再承受藩属国待遇,坚持按照西方的法规和外交条例来进行与中国的关系。

朝贡体制面临着西方条约体制的挑战。

定义:是自公元前3世纪开始,直到19世纪末期,存在于东亚、东南亚和中亚地区的国际关系体系。

常与条约体系、殖民体系并称,是世界主要国际关系模式之一。

朝贡体系乃以中国中原帝国为主要核心的等级制网状政治秩序体系,中国以天朝自居,透过册封,结合儒家思想体系,层层往外推拓。

南京条约及其附件1、五口通商。

清朝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准许英人居住贸易。

2、赔款。

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其中600万银元赔偿被焚鸦片,12 00万银元赔偿英国军费,300万银元支付行商债务。

3、割地。

清朝政府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

4、关税协定。

5、废除公行制度,准许英商与华商自由贸易6、领事裁判权7、片面最惠国待遇8、低关税9、租界10、外国军舰常驻中国港口《南京条约》影响1、破坏中国主权,使香港成为英国进一步侵华的基地;2、对中国人民的无耻掠夺,开创侵略者勒索赔款的先例;增加财政负担,激化阶级矛盾,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3、打开了我国东南沿海门户,便利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入侵;4、使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为外国侵略者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提供了有利条件;司法主权丧失,海防没有了保障5、是中国成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北京条约(1)对英法赔款增加到800万两(2)增开天津为通商口岸(3)割让香港对岸九龙司一处给英国(4)准许中国人与英法人订立合同以及去其属地(5)偿还以前没收的天主教堂财产,允许传教士在各省租买田地,建造自便。

中国当代外交史100问

中国当代外交史100问

中国当代外交史100问 一、重要政策及原则立场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新中国外交最本质的概括。新中国奉行这一政策是历史的必然,也是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要求。
首先,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中国人民通过革命获得民族独立与解放后,对独立自主十分珍视。 其次,新中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遵循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不能输出”的基本原理,明确以不同制度国家和平共处为基本指导思想。
第三,热爱和平是中华民族本性。
中国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这一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维护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其主要内容包括:
1、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原则。对于一切国际事务,都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不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中国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不搞军事集团,不参加军备竞赛,不进行军事扩张。
2、中国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3、中国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4、中国愿意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5、中国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愿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和地区广泛开展贸易往来、经济技术合作和科学文化交流,促进共同繁荣。
“一边倒”政策的具体化是建国初期毛泽东对苏联进行的国事访问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这一决策的历史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一边倒”使中国提前二十多年收回了依据国民党与苏联签定的条约一直要存在到1975年的苏联在华特权;

新中国的外交历程及伟大成就-精选资料

新中国的外交历程及伟大成就-精选资料

新中国的外交历程及伟大成就-精选资料新中国的外交历程及伟大成就时光荏苒,风云变幻,新中国外交胜利地渡过了波澜壮阔的五十六个春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现依据高一新课标(必修Ⅰ专题五)精神,将这一光辉历程分为五个时期加以分析介绍:一、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五十年代末期新中国成立初期,正值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美苏两大阵营逐渐形成并走向对峙。

为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对华控制,恢复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在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这一总原则指导下,毛泽东在建国前夕就陆续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基本外交方针。

为此,首先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同时积极争取同周边独立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并参加了著名的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提出并确立了处理国与国关系和国际事务的基本准则,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成为中国对外关系不断发展的主要保证。

二、五十年代末期到六十年代末在这段时期内,美国继续推行对华敌视政策,不仅保持其在台湾的军事存在,还发动了侵越战争,从南面威胁中国。

苏联则不断对中国施加压力,直至挑起边界冲突,中苏关系全面恶化。

面对两个超级大国的压力,新中国把50年代的“一边倒”调整为“反帝反修”,坚决顶住了美苏的压力,大力支持亚非拉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的正义事业,加强与他们的政治、经济合作。

同时,不断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解决了一些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并积极发展同西欧、日本(民间)的关系。

三、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末期这一时期,国际形势发生巨大变化:苏美争霸出现了苏攻美守的局面,美寻求同中国接近,苏则加强对中国的压力;西欧、日本经济迅速发展;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向高潮发展,并成为反帝、反殖、反霸的一支重要力量。

毛泽东主席因此提出了“一条线”、“一大片”的外交政策,并提出了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

坚决反对霸权主义,不断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同时大力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

中国近现代的外交事业的发展

中国近现代的外交事业的发展

中国近现代的外交事业的发展1. 中国近现代外交事业的历史背景中国近现代外交事业的发展源远流长,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入侵和侵略,外交事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这一时期的中国外交以不平等条约为代表,国家主权受到了严重的侵害,外交政策极为 passsive。

中国人民对外交事业的发展有着深深的热爱,所以国家在发展外交事业的也在不断地吸取经验和教训,形成了独特的外交思想。

2.中国近现代外交事业的演变中国近现代外交事业的演变可以分为几个重要的阶段。

首先是新文化运动对外交事业的影响,它标志着中国外交事业的新起点。

其次是抗日战争前期的外交工作,中国在国际上开展了广泛的外交斗争,取得了一系列的外交胜利。

最后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工作,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了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进程。

3.中国近现代外交事业的成就和经验中国近现代外交事业取得了许多重大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外交经验。

不仅在维护国家利益、推动国际合作、维护世界和平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还在外交理论和实践方面形成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和原则。

这些成就和经验对中国近现代外交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4. 中国近现代外交事业的挑战和前景尽管中国近现代外交事业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但面临着许多的挑战。

国际形势的变化与地区局势的复杂化对中国的外交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需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事务,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近现代的外交事业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总结回顾:中国近现代外交事业在历史的长河中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将秉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断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观点理解:中国近现代外交事业的发展对于维护国家利益和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我个人认为,中国近现代外交事业的每一步发展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总结,为中国外交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中国外交的发展历程

中国外交的发展历程

中国外交的发展历程中国外交的发展历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叙述: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前的外交努力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成功取得全国胜利。

在建国初期,中国外交工作主要集中在巩固国内政权、争取国际支持以及结束对台湾的封锁。

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创立,争取恢复中国在安理会的合法席位,成功维护了中国代表在联合国的权益。

第二阶段:中国建立世界广泛的外交关系从20世纪70年代起,中国进行了广泛的对外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此时,中国外交比较注重对外贸易、引进外资和技术以及促进经济发展。

在这一阶段,中国与美国、欧洲国家以及其他亚洲和非洲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推动了国际合作和世界和平。

第三阶段:中国发展全球性的外交战略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中国外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中国积极倡导和参与全球治理,着力推进现代化和国家繁荣与稳定。

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倡导“一带一路”倡议,并成为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的重要成员。

此外,中国开始在军事、科技和文化等领域推动外交合作,增强了全球影响力。

第四阶段:中国成为全球重要大国的外交实践当前,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重要的大国,具有广泛的经济、军事和文化影响力。

中国外交更加注重发展同其他大国的关系,积极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主导作用。

中国与美国、俄罗斯、欧洲、亚洲和非洲国家的合作更加紧密,积极参与重大的地区冲突解决、和平稳定和发展合作等事务。

总体来说,中国的外交发展历程经历了从新中国成立前的奋斗阶段到对外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阶段,再到建立世界广泛的外交关系阶段,以及发展全球性外交战略和成为全球重要大国的阶段。

中国外交的发展紧密联系着国家整体发展进程,致力于维护国家利益和世界和平稳定。

概括新中国的外交历程

概括新中国的外交历程

概括新中国的外交历程
背景介绍
第一阶段: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1949-1950)
1. 中苏友谊的建立与对美关系的调整
2. 对西方国家的外交突破
3. 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合作与交往
第二阶段:援助战友与国际间的均衡(1950-1976)
1. 对朝鲜战争的支持及国际影响
2. 对越南战争的干预与对美苏关系的平衡
3. 发展与非洲国家的友好关系
第三阶段:改革开放下的扩大外交合作(1978-现在)1. 友好邻邦与周边合作
1.1 中印边界问题与改善关系
1.2 中俄关系的复苏与合作
2. 对外贸易与经济合作的拓展
2.1 与发达国家的关系与合作
2.2 对非洲国家的经济援助与合作
3. 参与国际机构与国际事务
3.1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全球经济合作
3.2 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与国际合作
4. 维护国家利益与跨国事务的处理
4.1 对台湾问题的严正立场
4.2 处理南海争议
4.3 非洲与拉美国家的经济利益与移民问题结论
参考文献
1.XXXX
2.XXXX
3.XXXX。

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外交故事

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外交故事

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外交故事
1. 血泪史:中国开国元勋周恩来在中苏关系的谈判中,历经多次失败和漫长时间的挣扎,最终做出艰难决定,放弃了斯大林的援助,选择了和美国合作。

2. "心腹之患"问题:中国在抗日战争时期,充分利用国际关系,凭借着政治和军事技巧,成功地摆脱了"心腹之患"问题,率先
在国民党内部取得了领导地位。

3. 导火线:中国和日本爆发全面战争的导火线,是1937年牛
棚事件,这是一起抗日抵抗运动中,学生群体对日本侵略行为的示威行动,却在日本的无情镇压下,引发了中日两国的大规模战争。

4. 朝美争端:1953年,美国直接参加了朝鲜战争,并将战火
扩展到了中国的边界,中国选择了坚决回应,直接对抗美国的侵略行为,使得朝美争端持续了多年。

5. 行长之谈:1972年,中国政府由周恩来主持,和美国发表了"上海公报",使得中国实现了和美国的正式接触和改善,这
是中国现代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外交突破。

高中历史 当代中国外交(思维导图)

高中历史 当代中国外交(思维导图)

当代中国外交四五十年代背景国际美苏两极对峙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新中国采取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政治上不承认的政策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国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中国能够执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的前提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权需要进一步巩固,经济上积贫积弱,百废待兴。

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特点革命性、同盟性、内向性、过渡性由革命性外交向国家型外交转变成就新中国成立之初,与苏联等国建交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次建交高潮。

1954年,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准则,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中国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取得新的进展1956年,中国又与挪威等国建交同英国、荷兰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五六十年代背景亚非拉国家民族运动蓬勃发展中苏关系恶化,中美敌对国内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方针两个拳头出击成就20世纪60年代,中国与批非洲国家建交的同时,逐步冲破西方国家的封锁。

1964年,中国与法国建交,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七十年代方针一条线、一大片成就自1970年起,中国先后同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希腊、联邦德国等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中英、中荷关系也升格为大使级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实现正常化,中日正式建立。

中国外交打开新的局面,迎来新中国成立以来又一次建交高潮到1976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达到1114中美关系正常化原因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破产美苏争霸处于劣势陷入越战的泥沼中国综合国力提升中苏关系恶化解决台湾问题的需要过程1971年乒乓外交1972年尼克松芳华1979年中美建交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政策背景国际中国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国内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外交政策朝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向进行重大调整成就1978年,中日缔结《和平友好条约》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89年,中苏两国实现国家关系正常化巩固发展周边关系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3国的边界问题全部解决。

高中历史专项复习中国近现代外交史

高中历史专项复习中国近现代外交史

中国近现代外交史专题注:囊括大纲版和新课标版。

本专题含知识归纳、规律小结、热点冷点、高考题例、新题预测五个系统而实用的构成部分。

一.知识归纳(一)大纲版1.鸦片战争—新中国成立:被动开放(1)晚清外交:第一次鸦片战争使中国领土、贸易、关税、领海、司法等主权受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半封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外国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外国公使进驻北京,成立总理衙门专管外交、通商和洋务事宜。

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提出同外国自由通商、交流文化,平等往来,但不准外国人干涉中国内政。

《中法新约》第一次使列强取得了对华资本输出特权。

《马关条约》使众多列强可向中国输出资本,列强掀起了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狂潮。

维新派希望列强支持中国变法。

义和团运动以“灭洋”为口号盲目排外。

《辛丑条约》划东交民巷为使馆区,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半封社会。

(2)南京临时政府外交:南京临时政府发布《告各友邦书》,幻想以承认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来换取列强对革命的支持。

(3)北洋政府外交:袁世凯在帝国主义支持下,掌握清政府全部统治大权并最终篡夺了辛亥革命胜利果实,最后以基本接受“二十一条”来取得日本对其称帝复辟的支持。

在十月革命影响下,中国走上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中共的成立、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都与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帮助有关。

大革命时期,1925年五卅反帝爱国运动高潮,为北伐战争准备了群众基础。

(4)南京国民政府外交:蒋介石在帝国主义列强支持下发动政变,篡夺了大革命果实,并发动了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国共对峙时期,国民政府“改订新约运动”基本实现了关税自主。

抗战时期,英美苏等国谴责蒋介石破坏中国抗日大局,英美等国取消了在中国的治外法权(领事裁判权)。

解放战争时期,美国实行扶蒋反共政策,企图实现控制中国、称霸全球的战略目标。

2.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过渡时期:面对两大阵营尖税对立的国际形势,中国政府采取“一边倒”(倒向苏联)等外交方针(还包含“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团结世界各国人民),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记忆:①尊重主权②不侵犯,③不干内政④等⑤和平),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中国近代、现代外交的发展

中国近代、现代外交的发展

中国近现代外交的发展中国近代外交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4个时期:一、近代中国的屈辱外交1.晚清政府(1840-1912)①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中法战争(1883-1885)、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到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中国要么战败,要么不败而败,一步一步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鸦片战争后,清朝被迫设立“五口通商大臣”,专门办理对外交涉事宜。

《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③1861年所设的总理衙门,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外交机构,标志着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也标志着清朝开始放弃“闭关锁国”政策,面向世界,从传统的理藩政策向近代外交转变。

④《辛丑条约》规定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这标志着清朝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1905-1925)①1905年,孙中山把“十六字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其中民族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

②南京临时政府在《告各友邦书》中承认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各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目的是为了争取帝国主义的支持,结果根本没有得到支持和响应。

③1924年国民党“一大”上,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增加了反帝的内容;接着在“北上宣言”中,进一步明确了反帝反封建的主张,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统一中国。

3.北洋军阀(1912-1928)①1915年,袁世凯为了争得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达到复辟帝制的目的,几乎全部接受日本提出的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并向帝国主义国家大肆借款,扩充势力,镇压革命。

②段祺瑞政府等进一步出卖国家主权,充当帝国主义国家的侵华工具,比袁世凯统治时期有过之而无不及。

③1919年巴黎和会上北洋政府代表提出废除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条”,收回日本在“一战”中夺去的德国在山东的特权的正义要求,遭到英、美等列强的无理拒绝后,北洋政府的代表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新时代我国外交的发展历程

新时代我国外交的发展历程

新时代我国外交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

以下是关于新时代我国外交发展的主要阶段:
1.建国初期(1949年-1978年):在这个时期,中国外交主要集中于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
主义,推动第三世界国家的独立和发展。

中国积极参与亚非拉国家的合作,并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维护世界和平和国际正义。

2.改革开放(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为中国外交带来了重大变革。

中国开
始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

特别是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开展对外贸易,吸引外资和技术引进,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并推动“一带一路”倡议,扩大与沿线国家的合作。

3.和平崛起(近年来):中国在过去几十年间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科技发展,逐渐崛起为
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外交着重强调和平发展理念,积极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推动多边主义和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

中国也加大了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并在应对全球性挑战(如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等)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4.全球影响力提升:随着中国在经济、科技和文化等领域的崛起,中国的全球影响力不断
提升。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机制,如联合国、亚太经合组织、金砖国家合作等,并举办了一系列重要的国际会议和活动。

中国还坚定支持多边主义、自由贸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以促进全球合作与发展。

总体来说,新时代我国外交发展经历了从建国初期的抵制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到改革开放时期的开放与合作,再到近年来的和平崛起和全球影响力提升。

中国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为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繁荣的世界作出了重要贡献。

近现代中国的外交历程

近现代中国的外交历程

一、跪在地上办外交——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由于清政府闭关锁国使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国家。

(1)、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清政府战败,1842年签订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使中国的主权与领土完整遭受到打击,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法联军侵华,中国战败于英法在1858年签订《天津条约》。

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加重。

(3)、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一步加重。

(4)、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战败签订了《辛丑条约》,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官员和人民的反帝活动,总理衙门改称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表明清政府完全成了帝国主义的走狗,中国完全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2、北洋军阀政府的卖国外交。

前期重点是袁世凯政府,他出卖盐税,承认外蒙“自治”,接受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参加西姆拉会议等;后期是段祺瑞政府,他向日本出卖中国主权比前政府有过之而无不及。

3、蒋介石政府以对外卖国为主要特征的外交政策。

面对对日本帝国主义不断扩大的侵华战争,蒋介石的对日政策经过了“绝对不抵抗”——“攘外必先安内”——自卫抵抗——消极抗日等四个阶段。

抗战胜利后,为了求得美帝国主义帮助打内战,签订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全面出卖国家主权。

二、敢于站起来说“不”——民族意识的普遍觉醒1、1919年巴黎和会上作为战胜国的中国,索回德国强占的山东半岛的主权,但英美法却送给日本。

而卖国求荣的中国的北洋军阀政府都准备签字承认这个丧权辱国的条约。

由此引发了声势浩大的“五四风雷运动”,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北洋政府迫于压力拒绝的合约上签字。

2、孙中山的外交思想。

923年,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改组宣言》中,提出了修改不平等条约的主张。

1924年初,在国民党“一大”上,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增加了反帝内容。

1924年发表北上宣言,主张废除不平等条约。

概括新中国的外交历程

概括新中国的外交历程

概括新中国的外交历程新中国成立后,外交工作一直是中国政府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外交历程中,中国经历了许多重要事件和变化,包括与苏联的分裂、改革开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

下面将对新中国的外交历程进行概括。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开始了外交工作。

当时,中国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包括国内经济落后、政治不稳定和国际上的孤立。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外交政策,包括与苏联建立友好关系、与周边国家建立邦交、参加联合国等。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中苏关系逐渐恶化。

1960年代初,中苏两国开始在意识形态和领土问题上产生分歧。

1969年,中苏边境发生冲突,中苏关系进一步恶化。

此后,中国政府开始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与世界各国建立友好关系。

1970年代,中国政府开始改革开放,对外开放。

这一政策使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和政治联系更加紧密。

中国政府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推动地区和平与稳定。

1980年代,中国政府开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标志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融合。

此后,中国政府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国际合作,维护国际和平与稳定。

21世纪以来,中国政府继续推动对外开放,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

中国政府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国际合作,维护国际和平与稳定。

中国政府还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国际秩序的建设。

总之,新中国的外交历程是一个充满变化和挑战的过程。

中国政府在外交工作中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包括与苏联建立友好关系、改革开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

中国政府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国际合作,维护国际和平与稳定。

未来,中国政府将继续推动对外开放,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为全球治理和国际秩序的建设做出贡献。

【暑假自学课】新高二历史暑假精品课当代中国的外交

【暑假自学课】新高二历史暑假精品课当代中国的外交

【暑假复习与自学课】新高二历史暑假精品课当代中国的外交唯物史观:了解当代中国的外交政策及外交成就,理解影响一国外交的决定因素是国家利益。

时空观念:在国际形势下了解新中国外交的基本历程。

历史解释:知道新中国不同历史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及发生变化的原因。

史料实证:通过了解中国在当代国际交往中的地位,理解当代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家国情怀:认识当代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广泛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现实意义。

1. 基础知识新中国成立初期(建国初——20世纪50年代):①“另起炉灶”核心就是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同外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有步骤地彻底地摧毁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控制权,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

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肃清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和影响“一边倒”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边,使新中国在背景:国际:①二战后,形成美苏两极对峙格局,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敌视新中国,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支持新中国;②二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解放运动高涨,多国纷纷实现独立;国内:新中国成立,新政权的巩固和经济建设需要有利的国际环境;成就:①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1949年上半年,先后提出三大外交政策;②迎来第一次建交高潮,建国一周年时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社会主义国家为主);的成熟)好关系;⑤与挪威、南斯拉夫等国建交,同英国、荷兰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知识点]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成就[答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大外交方针是①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新中国成立后,倡导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③“求同存异”方针,更多亚非国家与中国建立友好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20世纪50年代的对外关系 小结:
第二章20世纪60年代的对外关系 大分化、大动荡、大改组的国际形势
第一节对外交往的新突破 一、对外关系的新发展 1960年到1965年,中国又与17个国家 建交。
一、第三次建交高潮
新中国于1960年10月1日与缅甸签订了 《中缅边界条约》,比较合理地划分了 中缅边界,这是新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 一个边界条约。随后,与尼泊尔、蒙古、 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国签订了边界条约。 此外,还与一系列亚非国家签订了互不 侵犯条约和友好条约。 。
二、历史性的 一天
几十国领导人对中国领导人发来贺电。 世界各大报刊争相报道这一重大事件。 美国不得不承认这是美国在联合国遭 到“最惨重的失败”。布什说这是 “一个丢脸的时刻”。
第一章20世纪50年代的对外关系
三、对外关系的最初开端 1、与苏联等国建交 第一个承认新中国、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 系的国家——苏联(1949年10月2、3日) 随后,所有社会主义国家都跟着建交 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非社会主义国家—— 缅甸(1949年12月16日)
第一章20世纪50年代的对外关系 三、对外关系的最初开端 1、与苏联等国建交 第一个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非社 会主义国家——印度 (1950年4月) 第一个承认新中国西方资本主义大 国——英国(1950年1月) 荷兰(1950年3月)
二、反对苏联大党主义、大国主义、 霸权主义的战略策略
二、反对苏联大党主义、大国主义、 霸权主义的战略策略
1、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坚决维护民 族独立,反对苏联的霸权主义。
二、反对苏联大党主义、大国主义、 霸权主义的战略策略
2、在意识形态领域坚持原则,反对 苏联强加于人。 1956年到1966年,十年论战 1963年9月6日到1964年7月14日,中 国发表著名的“九评”
二、反对苏联大党主义、大国主义、 霸权主义的战略策略
6、在领土主权问题上决不退让。 进入60年代后,中苏边界多次发生冲突 1962年发生伊犁、塔城事件,6万中国公 民出走 1964年2月开始边界谈判 苏联认为中苏在历史上不存在不平等条约, 中苏两国不存在领土争端。
三、珍宝岛反击战 1969年3月2日、15日,在珍宝岛发生 严重的流血事件。
三、对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的认识 1、 2、
第三节20世纪60年代的中美关系 一、美国继对新中国实行战略包围
第三节20世纪60年代的中美关系 二、对美国敌视新中国的战略与政策 坚决说不
第三节20世纪60年代的中美关系 三、中国实施抗美援越的重大意义
第四节支持世界各国人民的正义斗争 这是中国外交的一个重大战略
四、国防新技术的重大突破 意义: 1、大大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2、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 3、为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战略提供 了有力保障。
小结
20世纪60年代,中国在外交战线上坚决反 对“两霸”;坚决支持广大亚非拉民族 解放运动;中国国防新技术的重大突破 在国际上产生了巨大影响;这些都是中 国后来全面走向国际舞台的决定性因素。 在60年代前期,中国外交取得重要成果, 世界上共有17个国家与中国建交;后期 受“文革”影响,仅“一国”与中国建 交。
第一章20世纪50年代的对外关系 美国承认新中国的三个条件:
第一章20世纪50年代的对外关系 三、对外关系的最初开端 2、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 (领事裁判权、治外法权、驻军权、 租界权、片面最惠国待遇权、传教 权)
第一章20世纪50年代的对外关系 3、维护新中国在国际组织中的合法 权利
第一章20世纪50年代的对外关系 4、反对片面“对日和约”
第一章20世纪50年代的对外关系 第四节 初登世界舞台 二、亚非会议 通过了《亚非会议最后公报》,提出 了十项和平原则。 意义:
第一章20世纪50年代的对外关系 第四节 初登世界舞台 三、亚非会议后中国对外关系的新发 展 1、与许多亚非国家建交 1955—1959年,又有12个亚非国家与 新中国建交,连同以前建交的20个 国家,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达32个。
四、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 中印边界战争 1962年10月20日——11月21日 此战进一步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和军 威,又一次向世界显示了新中国维 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决心与力量。
第二节60年代的中苏关系 一、中苏两国关系严重恶化的原因: 1960年布加勒斯特会议是转折点 撤走专家,撕毁合同,追逼赔款,三 国条约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心。
第一章20世纪50年代的对外关系 第二节 20世纪50年代的中苏关系 一、毛泽东第一次访问苏联
第一章20世纪50年代的对外关系 第二节 20世纪50年代的中苏关系 二、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的中苏关系 1、苏联对中国的真诚援助
第一章20世纪50年代的对外关系 二、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的中苏关系 2、赫鲁晓夫访问中国
第一章20世纪50年代的对外关系
二、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的中美关系 2、中美大使级会谈 1955年8月1日——1971年,共进行136次 首先谈平民回国问题和有争执的实际问题。 中国坚持的原则:美国必须从台湾撤除一 切武装力量;中美签订关于和平共处五 项原则的协定。美不同意。
第一章20世纪50年代的对外关系 二、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的中美关系 3、应对第二次 台海危机(1958年8 月——12月)
第一章20世纪50年代的对外关系
第四节 初登世界舞台 一、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年4月26 日——7月21日)
这次会议是战后一次重要的国际会议,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参加的重要国际 会议。这次会议促成了印度支那和平局 面的实现。这次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作 为世界五大国之一参加的国际会议,标 志着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的进 一步提高。
第一章20世纪50年代的对外关系
二、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的中苏关系 3、毛泽东第二次访问苏联
第一章20世纪50年代的对外关系 二、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的中苏关系 4、中苏分歧公开化
第一章20世纪50年代的对外关系 第三节 20世纪50年代的中美关系 一、抗美援朝时期的中美关系
第一章20世纪50年代的对外关系 二、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的中美关系 1、应对第一次台海危机(1954年9 月—1955年2月)
第一章20世纪50年代的对外关系 三、亚非会议后中国对外关系的新发 展 2、新中国领导人与许多国家的领导 人进行了互访
第一章20世纪50年代的对外关系
三、亚非会议后中国对外关系的新发展 3、中国与印度尼西亚签订了《关于双重 国籍问题的条约》(1955年4月22日) 这是中国为解决华侨国籍问题与外国签 订的第一个条约,对于加强新中国与周 边国家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规定:成年人只能选择一国国籍。
一、艰难的历程 1964年以前,美国基本上操纵 了联合国的表决机器。 1965年,赞成票与反对票第一 次持平,47:47,20国投弃权票。
一、艰难的历程
1969年后,中国调整对外战略。 1970年10月13日,加拿大与中国建交,这 对美国是一个沉重打击。 1970年11月,联合国再次表决新中国的席 位问题,51票赞成,49票反对。25票弃 权。新中国第一次赢得了多数。 但是,美国再次提出了所谓“重要问题”, 需要2/3的多数票赞成,结果,66:52, 7票弃权。 新中国再次被排斥在联合国大门之外。
一、支持印支三国人民的抗美救国斗 争
1961年5月到1962年7月,关于老挝问 题的国际会议在日内瓦召开
支持越南的抗美救国斗争 1961年—1965年—1968年—1975年
二、支持各国人民的反帝反殖斗争 支持广大亚非拉各国人民的正义斗争
三、国防新技术的重大突破
1964年10月16日,中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 颗原子弹。 1966年10月27日,中国成功地进行了第一 次导弹核武器试验。 1967年6月17日,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 氢弹。 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 颗人造地球卫星。
二、历史性的 一天
布什最后一招:要求在表决时删除 “立即驱逐台湾代表出联合国”一 节,各国代表一片反对声,大会主 席马立克裁决,不能采纳布什意见。
二、历史性的 一天 10月25日,大会对“双阿”等23国提 案进行正式表决,结果,76票赞成, 35票反对,17票弃权,以压倒多数 获得通过。 1971年10月25日,成为中国外交史上 历史性的一天。
第一章20世纪50年代的对外关系
第四节 初登世界舞台 二、亚非会议(1955年4月18—24日)
亚非29个国家参加:中国、印度、印度尼 西亚、巴基斯坦、缅甸、锡兰(斯里兰 卡)、土耳其、伊拉克、菲律宾、泰国、 日本、南越、伊朗、约旦、黎巴嫩、利 比亚、利比里亚、黄金海岸、苏丹、阿 富汗、老挝、柬埔寨、尼泊尔、埃及、 沙特阿拉伯、也门、叙利亚、埃塞俄比 亚、北越。
二、历史性的 一天 1971年,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阿 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个国家 提出了恢复新中国合法席位,立即 把台湾代表驱逐出去的提案。
二、历史性的 一天
美国不同意把台湾代表驱逐,建议推迟表 决,结果53:56,19票弃权被大会否决。 美国又提所谓“重要提案”,结果55: 59,15票弃权,美国的提案再次被否决。 联合国大厅响起了长时间的掌声,一些 国家的代表还唱歌、跳舞。台湾代表不 得不退出会场,美国对此十分生气,宣 布要制裁许多国家。
二、周恩来访问亚非欧14国
1963年12月13日到1964年2月29日,历时 72天,行程108000公里。 访问了10国:埃及、阿尔及利亚、摩洛哥、 突尼斯、加纳、马里、几内亚、苏丹、 埃塞俄比亚、索马里,亚洲3国:缅甸、 巴基斯坦、锡兰(斯里兰卡),欧洲一 国:阿尔巴尼亚。
二、周恩来访问亚非欧14国 1963年12月13日到1964年2月29日, 历时72天,行程108000公里。 提出了我国对外援助的八项原则: 这是一次战略性的访问,加强了我国 和非洲国家的关系。
第三章20世纪70年代的对外关系 20世纪70年代是中国外交的丰收期, 中国外交取得了辉煌成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