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2011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合集下载

《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读后感

《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读后感

《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读后感我最近学习了《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现在就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落实新课标,用好教材,改进课堂教学,谈一些个人的看法,与大家分享。

(一)在整体把握上关注“四基”,强化“四能”新“课标”与“试验稿”最大的不同就是将“双基”改为“四基”,一线数学教师一定要在教学中把握好。

1.关注数学基本思想,上出“有思想的课堂”。

数学基本思想是学生通过“再发现”的方式习得的,在数学产生和发展过程中起支撑作用。

数学的产生,说得简单一点,就是一个由现实需要提出问题,再把这个问题表示成数学问题,并通过提出新概念、得出新结论、发现新领域来解决问题。

这个过程的各个环节离不开抽象、推理、模型,抽象、推理和模型始终交织在一起发挥作用。

这种过程往往不可能一次完成,而要反复进行,直至问题得以解决。

所以,学生习得思想的途径离不开重复数学发现的过程,学生对抽象、推理、模型的理解和把握必须经由这一过程才有可能实现。

关于这个过程中各要素的叙述可能会显得有些复杂,而实际上这个过程又是一个自然、平稳、有序发生的过程。

如果我们能够充分理解数学的学科特点,关注过程,关注学生,关注思维,那么我们的教学一定是“有思想”的。

2.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升数学素养。

积累基本活动经验,形成比较完整的数学认识过程,构建比较全面的数学现实,对于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提升数学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我们要让学生经历活动过程(这里的活动并不一定都是直观的操作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用数学知识技能,根据实际解决数学问题。

在过程中学生有了体验和经历。

其次,活动经验要不断积累,这里关键是“积累”,不能指望一两次活动学生就有数学活动经验了,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为学生提供机会。

其三,活动所达到的是过程性目标,不能用常规的方式评价。

3.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

新“课标”提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称“四能”)。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学习心得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学习心得

今年暑期培训期间,在专家的指导下,我再一次认真研读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并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仔细比对、深入思考。

相较于数学课标实验稿,2011年版数学课标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几方面都作了一些修订。

一、明确了新的数学课程观实验稿数学课标认为:“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而修订后的数学课标将其调整为“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

”数学是一门科学,而非过程,无论是直接来源于现实世界的,还是来源于数学世界的,只要是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都可以构成数学的研究对象。

与其说“学数学”,倒不如说“学会数学化”。

二、理清了课标的设计思路1、《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课程内容进行了调整和整合。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安排了四个部分的课程内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和综合运用”。

2011年版数学课标中,将“空间与图形”改为“图形与几何”、“实践与综合应用”改为“综合与实践”。

同时,2011年版数学课标的“图形与几何”也整合了实验稿中的“图形的认识”与“图形与证明”两部分,变为“图形的性质”、“图形的变化”、图形与坐标”。

2、《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课程内容的“核心概念”进行了修订,由原来的“6个”扩展为“10个”“核心概念”是指在数学学习中希望能够给予高度重视的数学内容,它反映了数学最紧要的、最本质的东西,我们不仅应该把它们当做目标,更应该把它们和课程内容紧密结合起来。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了6个核心概念——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和推理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了10个核心概念——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和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将实验稿中提出的“符号感”改为“符号意识”、“统计观念”改为“数据分析观念”,另外增加了“几何直观”、“运算能力”、“模型思想”和“创新意识”四个核心概念。

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感悟

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感悟

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感悟罗必丝通过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阅读,了解到本书的内容主要有四个方面: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

对比原《数学课程标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能针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与偏差作出大方向上的调整,在表达、描述方面更加准确、规范、客观,具有更强的条理性、系统性、科学性、指导性、可操作性,是广大教师开展教学、教研、教改的一盏明灯;也为教材编者提供了宝贵的导向;更可以说是义务教育阶段从事数学教育工作者的精神财富。

目标与内容上的优点:一、《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更突出“以人为本,关注发展”的理念。

在《前言》部分无论对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等,还是对教材编写建议,都提出明确要求或做相应的修改。

如将原来“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改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对于学习习惯,明确指出使学生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对“课程目标”的修改,更突出新课标的人性化并使课程更有时代特征。

再如强调教学活动应围绕一个中心,突出两个基本策略,一个中心是指: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

两个基本策略是指:提供有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倡导有意义的学习方式(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新课标多处做调整、修改、增删,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富有人性化和时代特征,实用价值高。

新课标对原课程目标进行了完善,在具体表述上做了修改,更加凸显了课程改革倡导的使学生经历数学学习过程、学会数学思考等。

如明确提出“四基”,在我国传统优势“双基”和《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了“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

又如对于问题解决能力方面,在原来《标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学习2011版数学课程教学标准心得

学习2011版数学课程教学标准心得

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心得今天我学习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2011版课程标准》。

本次修订有两个方面的突破:一个是在理念上的突破,一个是内容选择与阐述上的突破。

理念上的突破主要是对数学及其功能做了重新阐述,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四基,提高学生的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标准提出的培养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观念,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等10个核心概念,反应了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标准体例结构结合三个学段的实施建议将行为动词和案例等统一放入附录。

一、课程的基本理念“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孙晓天老师给我们这样阐述:良好的数学教育对学生来学生来说是适宜的、满足发展需求的教育。

良好的数学教育是全面实现育人目标的教育。

良好的数学教育是促进公平,注重质量的教育。

良好的数学教育是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课程基本理念---课程内容二、对课程内容的内容的认识:数学课程内容“不仅包括数学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形成的过程和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三、课程的基本理念---教学活动2011版并补充提出数学教学活动的具体要求:1、是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数学学习习惯: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

3、学生数学学习的方式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4、教师教学的要求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基本的教学活动经验。

5、教学关注的重点教学关注的重点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该自觉继承与发扬,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不能一味追求新的教法,随意丢弃我国传统的优秀教学方法,而要根据教情和学情,灵活选用多种教学方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范本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范本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范本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进行了深入学习和研究。

通过阅读该标准,我对义务教育数学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在学习过程中,我深感该标准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同时也让我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进行了反思和调整。

以下是我的学习心得体会。

首先,我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学到了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数学态度”,并且强调数学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应该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核心。

这使我认识到,数学教育不能仅仅追求分数成绩的提高,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让他们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

其次,我对数学教学的内容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标准明确规定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学的内容和要求,其中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形状、量与质、函数与方程、统计与概率五个方面。

通过学习标准,我深感数学教学应该注重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而不仅仅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

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会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究、发现和推理,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再次,我对数学教学的方法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日常教学中,我会尝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在合作中相互学习,充分发挥个体优势,提高整体学习效果。

同时,我也会通过游戏、实验和实际应用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乐趣,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最后,我对数学教学的评价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

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的评价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思想态度等方面,鼓励学生从错误中学习,注重发展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能力。

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会尽量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让学生既能得到成绩的反馈,又能反思和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过程,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5篇)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5篇)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学习过程中,我认真阅读了标准的内容,思考了其中的理念和教育目标,同时也总结了一些学习心得和体会。

首先,通过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我认识到数学课程标准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能力。

标准明确提出了数学教育的核心任务,即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方法能力、数学表达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这一点对于我教学实践中的教师角色和教学方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发展出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增强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其次,标准强调数学的学科性质和学科结构,对数学教学的内容和取向提出了具体要求。

标准将数学科学性、逻辑性和应用性作为数学教学的三个基本特征,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科学性、逻辑性和应用性的统一。

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新的启示。

以前我教学中更注重积累知识和提高解题能力,但往往忽视了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的训练,以及数学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

通过学习标准,我意识到要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方法,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基础知识,同时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再次,标准明确提出了数学课程的整体设计和教学方式。

其中,标准强调了数学课程的整合和连续性,要求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通过问题解决和数学建模引导学生学习和发展。

标准还提出了多种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元化和差异化的教学策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这对于我个人而言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以往我教学过程中较为传统,注重板书和讲解,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较低。

通过学习标准,我认识到要把学生的主体地位放在教学中,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最后,标准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

标准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教育心理学、教学设计等方面的知识,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关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学习笔记4(五篇)

关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学习笔记4(五篇)

关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学习笔记4(五篇)第一篇:关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学习笔记4 关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学习笔记4 此次《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了10个核心概念,这就是: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1、数感《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这种对数的感悟归纳为三个方面: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

关于学生数感的培养:① 重视低学段学生对数的感觉的建立,并在数感培养上处理好阶段性和发展性的关系;②③2、符号意识《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符号意识的表述有这样几层意思值得我们体会:① 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② 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③ 使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

关于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① 在各学段紧密结合概念、命题、公式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符紧密结合现实生活情境和实例,培养学生的数感;让学生多经历有关数的活动过程,逐步积累数感经验。

号意识;② 结合现实情境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③ 在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

3、空间观念《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没有具体给出空间观念的内涵,而是从是否具有空间观念的几个表征出发对其进行描述:① 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② 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③ 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④ 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

空间观念的培养:① 促进空间观念发展的课程内容;② 促进空间观念发展的教学策略:ⅰ现实情境和学生经验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基础ⅱ利用多种途径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ⅲ在学生的思考、想象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4、几何直观《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

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体会

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体会

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体会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王宏开学伊始,小学教研部组织了2011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解读会。

学习活动中,我的体会颇深。

进一步认识到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从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到实施建议都更加准确、规范、明了和全面。

使我更加清楚的解到2011年版《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上的变革。

其中“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是我最深的感触。

为广大数学教师深刻领会数学新课改精神,有效的进行数学教学改革指明了新的方向。

下面就谈一谈这次学习2011年版《数学课程标准》的几点体会:2011年版《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相比,2001年版《数学课程标准》从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到实施建议都更加准确、规范、明了和全面。

具体变化如下:一、体例与结构做了适当调整2001年版《数学课程标准》分四个部分: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课程实施建议。

《标准》把其中的“内容标准”改为“课程内容”。

前言部分由原来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改为课程基本性质、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三部分。

二、关于数学观的变化2001年版《数学课程标准》: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标准》中改为: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从数学是科学这一学科定位上,我体会到的是数学本质的回归。

在2001年版《数学课程标准》当中,将数学定位在一种过程,强调了数学是活动,课程是生成的,但却忽视了数学本身的性质,即:研究数量及图形的关系的。

这将引领我们的课堂教学关注数学本质,强化对“数”与“形”的研究。

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精选15篇)

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精选15篇)

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精选15篇)我们有一些启发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

怎样写好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篇18月24、25日两天时间,在第二中学多媒体教室,我认真学习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通过本次学习,使我进一步认识到数学课程改革从理念、内容到实施,都有较大变化。

新课标已走进中学数学教学,作为中学数学教师,如何正确理解新课标理念,树立正确中学数学教学观,开展中学数学教学的同时,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目前首要思考与解决的问题。

针对现实数学教学的实际状况与新课标理念的冲突,明确作为数学教师应该建立起的新的教学理念,展开具体教学实践策略的分析,特别强调了对数学课堂教学应树立正确的评价理念与采取的态度方法。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首先要求教师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以新角色实践教学。

所谓“亲其师言其道”,这要求教师破除师道尊严的旧俗,与学生建立人格上的平等关系,走下高高讲台,走进学生身边,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与交流;要求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和探索,鼓励他们主动自由地思考、发问、选择,甚至行动,努力当学生的顾问,当他们交换意见时的积极参与者;要求教师与学生建立情感上的朋友关系,使学生感到教师是他们的亲密朋友。

其次,要求教师与学生建立互动型的师生关系。

在课堂教学中建立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实际上是师生双方以自己的固定经验(自我概念)来了解对方的一种相互交流与沟通的方式。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目标重心在于改变学生、促进学习、形成态度、培养性格和促进技能发展,完成社会化的任务。

学生的目标在于通过规定的学习与发展过程尽可能地改变自己,接受社会化。

只有缩小这种目标上的差异,才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实现。

这首先要求教师转变三种角色。

(完整版)学习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完整版)学习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完整版)学习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1 / 1《 2011 年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学习心得领会2012 年 9 月 26 日,我参加了在荔湾区举办的学习 2011 版数学课程标准的专题讲座,让我得益匪浅。

经过此次培训,我获取了很多收获,既增加了理论知识,又对工作有很大启迪。

梁秋莲老师向我们展现了崭新的理念, 崭新的讲堂教课模式和新观点。

我深深的感觉到要不停的学习, 建立终生学习的意识, 立足于自己的本员工作,增强培训学习,转变观点,投入课改,才能真实走进新课程。

同时,经过阅读《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 改正稿 ) 》,对比较从前的课标,将“双基”改正为“四基” ,明确提出的让学生获取必要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在剖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上, 明确提出的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剖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从梁老师的剖析中,我更为认识到《数学 2011 版课程标准》在各方面的改革。

此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 基本理念的变化, 数学课程理念由本来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取必要的数学; 不一样的人在数学上获取不一样的发展。

改为:人人都能获取优秀的数学教育,不一样的人在数学上获取不一样的发展。

“优秀的数学教育”它重申的是数学教育,而不是数学内容,比 2001 版的说法意义更为广,它不单获取了数学知识, 还获取了数学思想, 这对一个人的终生发展起到优秀的作用。

将双基拓展为四基, 第一表现了关于数学课程价值的全面认识, 学生经过数 学学习不只是获取必要的知识和技术, 还要在学习过程中累积经验、 获取数学发 展和办理问题的思想。

“四基”引导我要去关注学生基本思想的形成和基本活动 经验的累积。

从前重申的双基, 即关注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的掌握, 讲究 精讲多练,主张‘练中学’ ,讲堂上花大批时间训练基本知识,课后也频频进行 练习。

相信‘勤能补拙’,追求基础知识的记忆和掌握、基本技术的操演和娴熟, 以使学生获取扎实的基础知识、 娴熟的基本技术和较高的学科能力为其主要的教 学目标。

《2011年版小学数学新课标准》学习心得体会(3篇)

《2011年版小学数学新课标准》学习心得体会(3篇)

我全面学习和领会了2011年版《数学课程标准》, 再对照2001年版的《数学课程标准》,双基变四基,教材删减、调剂的内容也很多,这些在2001版课标基础上的改动,让我们更加清楚地熟悉到不要简单地说7岁看老,教师应当静待花开。

从中我深深地领悟到数学教学不应当总是指令性地让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或是急于把知识强加给学生,要给学生思考、探究的空间,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进程中我们老师应当作的是耐心肠等待,让学生从自己参与的活动中真正取得永久性的知识。

能感遭到十年课改给小学数学教学带来的巨大变化。

两相对照,数学课程标准从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到实施建议都更加正确、规范、明了和全面。

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不断冲击着站在课改浪尖上的教师们。

我们曾困惑,曾迷茫,通过对新《课标》的不断学习、不断修炼,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小学数学教材有了新的熟悉,取得了教育教学中的很多宝贵经验。

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有了更全新的熟悉。

我清楚的了解到新旧课标有以下较大变化:一、课程目标:双基变四基,双能变四能课标实验稿的双基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011版课标的四基除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之外还有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

并把四基与数学素养的培养进行整合:把握数学基础知识,练习数学基本技能,领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二、四大领域名称的变化 2001年版: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利用。

2011年版: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三、关于数学观的变化2001年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掌控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构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利用的进程。

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搜集、整理、描写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题目,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2011年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数学是研究数目关系和空间情势的科学。

数学作为对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构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

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心得体会

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心得体会

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心得体会本学期的开学初,学校教科室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了一次有意义的学习,学习新课程标准,每科都由各科教研组组长带领我们去学习,让我们一线教育者掌握教育动向,了解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培养我们与时俱进。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的学习,让我收获不潜,现谈一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基础知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具有公共基础的地位,着眼于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新课程使学生掌握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要得到发展;又符合数学科学本身的特点,体现数学科学的精神实质;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得到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

而且,数学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前后知识联系紧密,某一新的知识点往往是前一部分知识的发展和延伸,同时又是后一部分知识的基础。

因此,要做好新课探究前的准备工作,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和经验来探究新知识,这样,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又能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

通过实物、教具、学具或者实际事例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

在教材中的概念、性质、公式、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都是教学重点。

每单元、每小节、每课时也都有各自的重点。

只有把重点知识放在突出的地位,引导学生思考、练习才能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二、基本技能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特别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而且还要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

更注重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还要注重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在培养学生演绎推理能力的基础上,还要注重归纳推理能力的培养。

新建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的学习体会

新建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的学习体会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的学习体会2011年国家教育部对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又作了修订:1.从“双基”到“四基”的变化。

关注学生数学基本思想的领悟和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

2.从“两能”到“四能”的变化。

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提“数学味的问题、数学化的问题”。

对数学课程目标的行为动词进行细致分析,使我们目标意识更强,“目标是一堂课的灵魂”,我们在使用教学目标用词时不是随意而为之,而是精准到位。

3.十个核心概念内涵的解读。

数学课程标准共提出了10个核心概念: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及创新意识。

此次新增的“几何直观”表明:用图思考问题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

纵观十个核心概念,我认为“空间观念”确实显得举足轻重。

下面就结合实例,谈谈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

1、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及“小组合作学习”以及有关“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都是学生空间观念培养的典型教学模式,在这些模式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以数学教材或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为中心,通过对问题的研究来学习。

这些模式均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有明确的探究目标,掌握探究方法,敞开探究思路,思考探究问题,充分交流探究的内容;认真归纳、总结探究结果等,这些教学模式符合新修订的《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因此,有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

2、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需要基础学生的空间知识应源于生活,丰富的现实生活是他们形成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

如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教学,教师应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去感知生活中的哪些东西(国旗、京剧脸谱、建筑物等)是轴对称的、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当然这里也可以用多媒体播放图片),再如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包括图形位置的确定等,都必须让学生先通过观察、辨别、实验等去感知,再想象,培养其对几何图形的想象能力。

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有感

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有感

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有感对比原《标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能针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与偏差作出大方向上的调整,在表达、描述方面更加准确、规范、客观,具有更强的条理性、系统性、科学性、指导性、可操作性,是广大教师开展教学、教研、教改的一盏明灯;也为教材编者提供明了宝贵的导向;更可以说是义务教育阶段从事数学教育工作者的精神财富。

下面仅列举三大优点说明:一、突出主体意识,富有人性化和时代特征。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更突出“以人为本,关注发展”的理念。

在《前言》部分无论对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等,还是对教材编写建议,都提出明确要求或做相应的修改。

如将原来“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改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对于学习习惯,明确指出使学生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对“课程目标”的修改,更突出新课标的人性化并使课程更有时代特征。

再如强调教学活动应围绕一个中心,突出两个基本策略,一个中心是指: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

两个基本策略是指:提供有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倡导有意义的学习方式(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新课标多处做调整、修改、增删,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富有人性化和时代特征,实用价值高。

二、继承旧经验,增创新理念。

在几年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新课标对原课程目标进行了完善,在具体表述上做了修改,更加凸显了课程改革倡导的使学生经历数学学习过程、学会数学思考等。

如明确提出“四基”,在我国传统优势“双基”和《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了“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

又如对于问题解决能力方面,在原来《标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将“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修改为“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

学习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心得体会

学习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心得体会

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心得体会在“国培计划(2014)”——河南省骨干教师高端研修班培训期间,有幸聆听了西北师范大学教师培训学院吕世虎教授等专家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解读,加深了我对《新课标》的理解和理解。

今天再次学习《新课标》,进一步加深了我对实施新课标的理解,并对自己过去的教学实行了深深地反思:一、新课标强调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

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合的教育理念,并要求教师具有创新精神,要能够推崇创新,追求创新,要擅长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点,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使思维具有前瞻性和独创性。

为达成这个目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学习者”。

教师要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上,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还要学习与提升对人的理解,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使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但会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与风格。

现代教师不再比喻为“一桶水”,而理应被比喻为“一条持续流动的河流”。

二、新课标注重学生水平的提升。

在过去的教学中,我往往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学生“接受”书本知识的过程。

认为把书本内容讲清楚,或一问一答问清楚,学生用心记住,能按时完成作业和应付考试,就算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

这样做其实把学生的好奇心、思想方法、探索精神,特别是创新意识的培养统统丢掉了。

在新课标中,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持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营造和谐的教与学的气氛,创设师生“对话”的情境,使学生体验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关系,以达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识建构的目的。

2011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2011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2011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2011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提要:这次培训带领我们全面完整地学习了新课标,课程标准共分四部分: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

2011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这次培训带领我们全面完整地学习了新课标,课程标准共分四部分: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

最重要的变化是由原来的重视双基教育到落实学生的四基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训练数学基本技能,还要学生领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我认为,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主要是为编排教材内容提供依据,是通过一节课一节课的具体实施来实现的。

实施建议则是指导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怎样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

使我进一步认识到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从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到实施建议都更加准确、规范、明了和全面。

为广大数学教师深刻领会数学新课改精神,有效的进行数学教学改革指明了新的方向。

下面就谈一谈这次学习新课标的几点体会:一、教学中教师要面向全体灵活选择教法新课程标准的五大基本理念之一是“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并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尤其是那些学习上暂时有困难的学生,同样应给予足够的重视,而非岐视,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二、教学中教师要正确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

在新的课程标准的理念中谈到:数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有效的教学活动室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

教师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让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学习《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的心得体会

学习《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的心得体会

学习《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的心得体会怀远县双沟初级中学陈莹莹2012年暑假我参加了全县数学教师《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的培训,之后,我们学校也多次组织数学教师对新课标进行学习.通过学习,做为一名年轻教师我能感受到课改给中学数学教学带来的巨大变化。

传统的教学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忽视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制约学生多方面的发展;新课程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学生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我们广大的教师也应该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彻底地改变自己的观念,改变我们现有的课堂教学的模式,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下面我就谈一下我学习《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的感受:一、重视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的习惯新课标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明确提出“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所以,平时教学中,我对学生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是三会:会听讲,会学习,会做作业。

会听讲:即做好课前准备,细心倾听老师的讲解,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全神贯注,集中精力。

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仔细观察,善于总结,独立思考,获取信息,提出问题,不懂就问,合作学习,自我评价等。

我用自己的实践经历告诉学生:处处留心皆学问,学了就会有用,因此要求学生经常提醒自己,要向书本学习,向老师学习,向同学学习,从生活中学习。

会做作业:要求学生先复习再做作业,作业时,思考可能涉及到方法、技巧,并从要求书写规范开始,逐步培养学生会做作业。

二、结合生活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在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入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经历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我有关,与实际生活有关,数学是有用的,我要学数学,我能学数学”。

如在“有理数的乘方”的教学中,我做了这样的导入:把厚0.1毫米的纸依次折叠1次、2次、3次、4次、5次,列式并计算纸张的厚度,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纸张厚度所发生的变化是在成倍的增长.进一步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感受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感受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感受王庭美通过本次吴正宪教授的讲解,我对数学新课程标准有了一定的认识,现将我的参训感受和大家谈谈。

《课标》修订中在注重了我国传统教育“双基”的同时,突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出了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四基、四能,这是我们在数学上的一个重要定位。

数学基本思想是指对数学及其对象、数学概念和数学结构及数学方法的本质性认识。

数学基本思想集中反映为数学抽象、数学推理和数学模型思想,这些思想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目标。

,现在,课标提出十个新的核心概念,这十个核心概念对数学基本思想的体现是很新鲜的,核心概念本质上体现的数学基本思想。

数学方法是在用数学思想解决具体问题时,会逐渐形成程序化的操作,这样就构成了数学方法。

处于较高层次的就是数学的基本方法这些基本的数学方法包括演绎推理、合情推理、变量替代、等价变形、分情况讨论的方法等。

数学方法不同于数学思想,数学思想往往是观念的、全面的、普遍的、深刻的、一般的、内存的、概括的、而数学方法往往是操作的、局部的、特殊的、表象的、具体的、程序的、技巧的。

数学思想常通过数学方法去体现:数学方法又常反映了某种数学思想。

数学思想是数学教学的核心和精髓,教师在讲授数学方法时应该努力体现数学思想,让学生了解和体会数学思想,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解决问题中建立“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扩展”的数学模型,让学生感悟到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归纳法。

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应该尽量让学生先动手做一做,在做的过程中他们会发现问题,从而提出问题,探索并发现规律,与同伴交流,达到学习经验共享,并培养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在交流中锻炼自己,把思想表达清楚,并听懂、理解同伴的描述,从而提高表达能力和理解接受能力。

《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层面出发,向他们提供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鼓励他们不断尝试,不断创新,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读后感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读后感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读后感通过再次认真阅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让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更深的理解,受益匪浅。

这不但是教材改变,而且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改革,更是我们教师教学方法上的重大改革。

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其中“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充分表达了对人的主体性地位的回归与尊重,这不但仅需要正视每个学生的差异,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而且更应注重学生自主发展。

再次认真地阅读分析新课标,我深深地领悟到我们的数学教学不应该总是让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或是急于把知识硬塞给学生,要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思考、探究的空间,我们老师应该做的是静静、耐心地等待,真正让学生从自己参与的活动中真正获得永久性的知识。

再次认真地阅读分析新课标,我又一次明确了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情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实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机会,充分表达了学习数学的主人应该是学生,教师只应该是学生在学习数学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中,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水平和解决问题的水平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的水平和提出问题的水平。

另外,学生数学思想的感悟和经验的积累,假如仅仅依靠教师的讲解是不够的,更主要的是依赖与让学生亲自积极参与到其中的数学活动,依赖于学生的独立思考。

注重过程性目标。

弗莱登塔尔指出:与其说学数学,不如说是在学习数学化。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经历发现、困惑的过程。

就是要让学生学会质疑,并且要敢于质疑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了十大核心概念,包括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点、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点、运算水平、推理水平、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这10个核心概念是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学习中最应具备的数学素养,是促动学生发展的重要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2011 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
标准》心得体会
本学期,在认真做好教学的各项工作之余,我又认真学习了(2011 年版)数学课程标准。

我又有了很大的收获。

课程标准(2011 年版)》提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对人的主体性地位的回归与尊重,不仅需要正视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而且应注重学生自主发展。

新修订的课程标准,从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到实施建议等定位上更加准确,我们的教学一直以来是在继承和扬弃中前行的,我经常问自己:真正熟悉课标吗?其实每次在学习的时候很了解,可是就是过后忘记了,不能把学到的新理念灵活的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只有备课时,能熟悉本单元或本课时,才能抓住重难点,才能把课备好。

本学期我认真学习课标,反复阅读和摘抄,分析对比新旧课标的一些变化,理解了课标改变的意义。

通过认真地阅读分析课标,发现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情景出发,提
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
交流机会,体现了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
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明确提出“四基”是数学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目标。

下面谈一下自己肤浅的体会与想法:基本技能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怎样学习,还要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

除了“双基”所要求的,基于“四基”的教学,在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的基础上,还要注重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在培养学生演绎推理能力的基础上,还要注重归纳推理能力的培养。

掌握数学基本思想就是掌握数学的精髓。

基本活动经验是学生在教学中老师给他们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变“听数学”为“做数学”。

还发现新课标比旧课标更理性些、数学教材的编排更完美些、数学教学更有层次些,教材的结构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新教材比旧教材教学内容的编排更为科学合理,我想:无论是课标的修改还是教材的改编,最终目的是促使数学课程更加完善,更适应社会发展与教育改革的需要,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应用的价值。

而课标的修改需要很多专家亲临一线的教学与研讨,只有这样修改的课标才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

十年的新课改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继续加强
课改学习,不断的探讨,使新课标的学习与实践之中, 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不断冲击着站在课改浪尖上的教师们。

我们曾经多次在教学中困惑,不知所措,但通过学习,我们又引来了新的姿态站在教育前沿。

无论遇到多大的艰难,我们始终紧跟着新课标、新理念,才不会迷失自己的方向,切实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领悟教学精神,落实好新课标的要求,教好书,培养好学生!才是我做为一名教师一生中最大的愿望和幸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