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和目标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雪地里的小画家》 小鸡-竹叶 小狗-梅花 小鸭-枫叶 小马-月牙 问:“青蛙为什么没出来参加?” 答:“因为青蛙没有毛衣服,怕冷。” 再问:“谁能告诉大家正确答案?” 后现代知识观
(三)课程改革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具体措施
1、课程改革是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核 心内容。课程改革涉及到教育培养目标、 人才结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以及教 育价值观。 2、课程改革是适应时代发展和全面推 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3、课程改革是适应国际教育改革发展 的战略措施。
新课程的教材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使学 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 从儿童生活经验出发,激发儿童学习积极性
•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来建构认识
• 引发学生产生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和探究
• 把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情感体验有机地结合起来 • 有利于师生互动 • 体现范例性课题原则 • 鼓励学生想象和思考
推荐学习网站
中国课程研究网: http://cur.cersp.com/ 人民教育出版社: http://www.pep.com.cn/
新世纪之初,全国顺利推进我国建国以来 的第八次课程改革,这次改革,步伐之大, 速度之快,都是前七次改革所不可比拟的。 它将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 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 变。
第一讲 课程改革的背景和目标
主讲教师 郭启华教授 E-mail:qihuag@126.com 2012年1月
参考资料: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2001年6月8日 教育部印发)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教育部 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 朱慕菊主编)北京师范大 学出版社2002年版 钟启泉、崔允漷主编:《新课程的理念与创 新——师范生读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版 (教材)。 钟启泉等主编:《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 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年版。
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初中阶段设分科与综合课程,供选择;
所有学段都要加强综合实践活动。
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计划表
1
品德 与 生活
2
3
年 4
5
级 6
7
8
思想品德
9
品德与社会
历史与社会 (历史、地理) 科 学 (生物、物理、化学) 外 语
课 程 门 类
科
外 体 育
学
语
综合实践活动 体育与健康 语文
教学建议
实施建议 评价建议 教材编写建议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附录 术语解释 案例
教学建议: 课时安排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考核与评价
案例:科学标准(7—9年级)
科学探究
课 程 目 标
科 学 素 养
科学知识与技能
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科学、技术与社会
案例:数学标准(1—9年级)
知识与技能
原有课程存在的主要弊端: 教育观念滞后; 人才培养目标同时代发展的需求不 能完全适应; 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不 强; 课程内容存在“难、繁、偏、旧” 的现象;
“好大一块黑板,遮住 了天;好高一堆习题,压 断了肩;好烦那一群老师, 这样讨人嫌!”
△
课堂教学实例引发的反思:
18世纪中:西班牙、葡萄牙 19世纪中:英国 20世纪中:美国 21世纪中:中国
本次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和任务
目标之一
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 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 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
转变课程的功能
情感
态度
传 授 知 识
韩国
韩国1997年开始的课程改革,强 调实验、学习、讨论、自由活动、社会 服务等亲身体验为中心的学习活动,以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 的 能 力。同时,引 入“区别性课程”,从 1 年级到 10 年 级, 数学、英语、朝鲜语、科学和社会等五 科设置分层课程;11年级到12年级,大 量引入选修课程。
美国
价值观
新 课 程
知识与 技能 过程与 方法
△
自然地 生活
健康 地生 活
负责任 地生活 有尊严地 生活
有创意地 生活
生活
文明地生 活
快乐地生 活
有爱心地 生活
标准与大纲的框架结构比较
课 程 标 准 教 学 大 纲 课程性质
前言
课程基本理念
标准设计思路
知识与技能 课程目标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内容标准 学习领域、目标及行为目标 教学内容及要求 教学目的
四项发展目标:
精神方面的发展, 社会方面的发展, 道德方面的发展, 文化方面的发展。
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基本技能:
交往、数的处理、信息技术、 共同操作、改进学习、解决问题。
改 什 么?
课程改革的目标
指导思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全面贯彻 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提高 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实现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美国 《2000年教育战略》在 课程方面提出: “美国学生在4、8、12年级毕 业时有能力在英语、数学、自然科 学、历史和地理学科内容方面能应 付挑战”。最近特别强调“不让一 个孩子掉队”。
英国
英国1988年颁布《教育改革法》, 首次提出推行国家课程,制定课程标准。 1999年英国颁布新一轮国家课程标准强 调:
• 教科书编写留有较大地余地
目标之二
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
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九年一贯整体设
计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设置综合课程、
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
△
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结构 1. 课程设置
九年一贯,整体设置义务教育课程
需要同时回答的问题
• • • • • • 社会如何发展? 我们如何应对? 真正的竞争是明天的竞争—— 我们的教育应当是什么样子? 我们的课堂应当是什么样子? 我们的课程应当是什么样子?
(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1.固有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问题没有 得到根本的转变,所产生的危害影响至 深,这与时代对人的要求形成了极大的 反差。 2.传统的应试教育实力强大,素质教育 不能真正得到落实。
课 程 目 标
数 学 素 养
数学思考
解决问题
情感与态度
新研制的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 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全面体现课程功能;
案例:
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能领 会要点,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对方请教,就不同 的意见与人交谈(语文标准) ; 收集过去的一些购物票证,如布票、粮票、油票、 副食本等,以及现在报刊上的各种广告资料,感受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历史标准); 认识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初步学会分解影响气候 的主要因素、认识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相互关 系,形成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养成收听、收看天 气预报的习惯(地理标准);
• • • •
通过统计家庭每天丢弃垃圾袋的数量,学生经历数据收集、 处理、呈现的过程,体会塑料垃圾对人类生活可能产生的 危害(数学标准); 知道科学技术给人类与社会发展会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 负面影响,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科学标准); 了解人体各系统生理保健知识,形成健康的生活模式,提 高戒除不良嗜好(吸烟、酗酒)和远离毒品的自觉性(科 学标准); 通过唱一只歌、做一件礼物,在唱歌、绘画、制作的过程 中体会怎样表达对祖国、对亲人的爱,共同分享创作的乐 趣和喜悦(艺术标准)。
1、课程观念 [1]注重基础学力的提高:如英国1999年 9月开始实施“国家基础学力战略”(读 写战略、计算战略)。 [2]信息素养的养成:美国、日本都将 “信息技术”列为必修课,日本1999年 实现小学两人一台,中学一人一台教育 计算机,2003年所有小学联上互联网。
[3]创造性与开放性思维的培养:美国新 泽西州要求所有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 决策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4]强调价值观教育和道德教育:英国在 1999年9月9日颁布的课程改革方案中明 确提出,学校教育应该反映有利于达成 促进机会均等、形成健康和公正民主等 方面的永恒价值,肯定了对真理、正义、 诚实、信任、责任感等美德的信念。 [5]重视学生生活经验、发展学生个性。
目标之四
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
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
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
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
△
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课程实施的现状
课程实施重“教书”和“背书”(制度课 程,教学传递) 熟(死)能生巧(活)? 苦学:头悬梁、锥刺股… 巧学(策略) 乐学(动机)
2、课程目标 [1]基础知识的掌握 [2]基本能力的培养 [3]价值观、态度与道德修养 [4]体能和健康教育、公民教育 另外在课程设置上、课程实施上、课程 管理上、教科书和课程评价上都有相应 的改革。
世纪之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日本
日本每十年更新一次国家基础教育课程。 2002年即将实施的新课程,力求精选教学内容, 留给学生更多自由发展的空间。教育指导思想 突出四个方面: 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和提高国际意识; 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的能力; 为学生掌握本质的基本内容和个性发 展创造宜人的教育环境; 鼓励每所学校办出特色和标新立异。
课程是经验
(大众)
强调“只有那些真正为学生经历、 理解和接受了的东西,才称得上课 程” 课程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和设计 课程与学习者的个人的经验相联系 强调学习者作为学习主体 (教学课程)
课程是活动
“学习者通过活动实现自身的发展” 强调学习者是课程的主体 强调以学习者的兴趣、需要、能力、经 验为中介来实施课程 强调活动的完整性、课程的综合性和整 体性 重视学习活动的水平、结构、方式,重 视学习者与课程因素的关系
案例:
• • •
本门课程将带领大家一起布入这个新的和 我们每个人都休戚相关的领域。
问题:
一、为什么要进行课程改革? 二、新课程改了些什么? 三、新课程给教育教学带来哪些变化?
为什么要课改?
丰 子 恺 漫 画 二 十 世 纪 二 十 年 代
·
(一)时代的发展对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1.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 (1)1996年,联合国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 在其发表的《科学、技术和产业展望》的报 告中,正式使用了“知识经济”这个概念。 (2)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 是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 济。 2.国际竞争空前激烈 3.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困境。
40
目标之三
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
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
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
△
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什么是课程?
通常指学生在学校 学习的内容和进程
课程是知识 (精英) 课程是既定、先验、静态的,学习 者即接受者;课程体系按照学科的 体系组织 (制度课程)
△
数学
艺术(音乐、美术) 地方与学校课程
国际上设置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英、澳、日、 法、挪等国以及我国台湾省都开设了综合 实践课程。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主题探究或课题研究 ① 自然现象和问题的研究 ② 社会研究
39
国际上设置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
2.社会实践学习
① 社会服务活动 ② 社会考察活动 ③ 社会公益活动 3.生活学习 ①生活技能的训练活动 ②生活科技与创造活动
据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 发表的2000年“国际竞争力报告”显 示:中国的国民素质、科学技术和国 际竞争力的世界排名在逐年下滑—— 国民素质由1998年的第24位滑至第 28位;科学技术由第13位滑至第28 位;国际竞争力由第24位滑至第31位。
——《中国青年报》2001年5月17日
建国后,我国的课改回顾
①1950年,②1952年,③1956年,④1963 年,⑤1978年,⑥1986年,⑦1992年;
⑧本次课改 1999年(课改工作组成立) 2001年秋(全国38个国家级实验区实验、 涉及27个省) 2002年秋(各省市全面实验) 2005年秋(全面推广)
△
(四)世界发达国家课程改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