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级乡土博物馆课程设计题目(一)

合集下载

博物馆课程设计 教案

博物馆课程设计 教案

博物馆课程设计教案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参观博物馆,了解文物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提高学生对文物保护和传承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课程内容1. 参观博物馆: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了解博物馆的布局、藏品分类和特点。

2. 文物鉴赏:通过讲解员或教师介绍,让学生了解文物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及价值。

3. 文物研究:学生分组,对博物馆中的某一文物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4. 文物保护:了解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学习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5. 文物展览策划:让学生了解文物展览的策划和实施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通过讲解员或教师对文物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及价值进行讲解,让学生对文物有更深入的了解。

2.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对文物进行深入研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3. 实践法:通过参观博物馆、文物鉴赏、文物保护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文物的魅力,提高学生对文物保护的认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估学生对文物知识的掌握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文物保护的认识和实践能力。

3. 小组报告: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小组报告,介绍所选文物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价值。

评估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写作能力。

4.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组报告,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并给出相应的建议和指导。

五、教学资源1. 博物馆藏品:博物馆内的文物藏品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资源。

2. 讲解员或教师:博物馆的讲解员或教师是本课程的重要人力资源,他们可以为学生提供专业的讲解和指导。

3. 多媒体设备:使用多媒体设备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文物的特点和价值。

4. 教材和参考书籍:提供相关的教材和参考书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物知识。

利用乡土资源创新历史作业设计案例

利用乡土资源创新历史作业设计案例

利用乡土资源创新历史作业设计案例一、案例背景。

咱这个地方啊,是个有着深厚历史底蕴的小县城。

可是呢,以前历史作业总是从课本到课本,学生们都觉得历史离自己远得很,没啥兴趣。

所以啊,我就琢磨着得利用咱乡土的资源,让历史作业变得有意思起来。

二、作业设计案例。

1. “探寻家乡的古建筑历史”作业。

作业目标:让学生了解家乡古建筑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培养学生通过实地考察收集历史资料的能力。

作业内容:我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是让他们选一个家乡的古建筑,像咱县城里的那个老钟楼或者古庙宇之类的。

然后呢,他们得去实地走访。

比如说去钟楼吧,先看看钟楼的外观,它是什么样的建筑风格,是那种传统的飞檐斗拱式的,还是有点中西合璧的味道。

接着呢,和住在附近的老人们聊聊,问问这钟楼啥时候建的,以前有啥作用。

最后呢,回来写一篇小报告,要包括钟楼的建筑特色、历史变迁,还有从它身上能反映出咱家乡的哪些历史情况。

学生成果示例:有个学生选了古庙宇。

他在报告里写得可有意思了。

他说那庙宇的建筑风格是典型的明清风格,斗拱上的雕刻特别精美,有龙凤的图案。

他从一位九十岁的老爷爷那儿打听到,这庙宇以前是周围几个村子的人共同集资修建的,以前香火很旺,每年还有盛大的庙会。

从这个庙会的传统啊,他发现咱家乡以前的商业就很发达,周围村子的人会在庙会上交换各种农产品和手工艺品,这就反映出咱家乡很久之前就有活跃的民间贸易了。

2. “家乡历史名人传记创作”作业。

作业目标:深入挖掘家乡的历史名人故事,提高学生的历史叙事和文学创作能力。

作业内容:我让学生先去查找咱家乡出过哪些历史名人。

咱这儿以前出过一个很有名的诗人。

然后呢,学生们要去搜集这个诗人的生平事迹,不仅要从书上找,还要去当地的文化馆或者家族谱牒里找。

找到资料后,就像写小说一样创作这个诗人的传记。

要把诗人的成长环境、他的诗作创作背景都写进去。

学生成果示例:有个学生写那个诗人的传记写得特别棒。

他详细地描述了诗人小时候在咱家乡的田园风光里成长,家乡的山水对他诗歌创作的影响。

中小学乡土文化经典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案例测试练习卷题

中小学乡土文化经典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案例测试练习卷题
每年都会在他的小斋外面,成排成列地种上几百株菊花。春天锄草,夏天灌溉,秋天的
时候就把菊花的枝干编起来,像屏风一样地排列着。当天气开始变冷的时候,菊花盛开了, 他就披上鹤氅,戴上折角巾,拿着九节杖,漫步园中。看见菊花那隐而不露的姿态、刚劲 不阿的气质,迎风傲霜,就想到磨砺自己的节操,身处艰难困苦而不屈服;看见菊花开得 纯净金黄毫无杂质,即便是长于泥土,就想到要保持纯正的本色,坚守自我,让君子(对 自己)有所敬仰,让小人(对自己)有所畏惧;看见菊花早上被培土晚上盛开,不(与其 它花)竞争,就想到(自己也要使)行为举止谦虚礼让,谦退可以没有过失,进用会有所 悔恨;闻到菊花那甘甜的味道,芳馨的气息,看到菊花那高洁的品质,耿介的性情,就想 到自己也要积蓄力量,来等待时机,生活在俗世之中洁身自好,不与平凡庸常之辈在这世 上为伍。所有这几种品质,一旦自己有跟菊花不一样的,就因此徘徊于花前,或抬头观望, 或低头沉思,又惭愧又自责,一定要达到物我两忘,彼此亲密无间的境界,然后跟这些菊 花相守在寂静的窗边,一起相伴到草木凋零的时节,就如和自己的朋友用道义相互切磋, 用德行相互砥砺一样,不知道自己的情感已经与菊花完全相通,自己也仿佛化身为菊花了。 像这样,菊花啊,先生啊,真正成为贤友良朋了。
有得到采纳。虽然我尽心尽力,也没有什么用啊!孟尝这个人安心于仁道, 弘扬礼义,道德高尚,高洁的品行超越常人,才干为人所不及。 以前他做合
浦太守时,移风易俗,革除当时社会的弊病,恢复了珍珠的生产,让老百姓 有了活路。况且合浦多有珍宝,积聚财产非常容易,一把小小的珍珠,就可 以卖很多的钱。后来他告病单身回乡,亲自从事农业生产,隐居不张扬。 (这样的人)实在是(鸿鹄高飞)时所依赖的翅膀,而不是背或腹上(可有 可无)的细毛。这样的人却沉沦于民间,高官厚禄与他无关。国家的珍宝, 就这样被委弃在水沟中。况且人生有限,晚景将至。富有忠贞的节操,却要 永远不用于世了。微臣(想到这件事)实在是伤心流泪。事物从远方得来的 就珍贵,人才如果稀少罕见就珍贵,弯曲的树木、枯朽的树根,得以为皇家 所用,那是因为旁边有能工巧匠为之雕饰。君王取士,应该选拔那些罕有的 人才。微臣识量浅薄,供职在圣上的左右,想树立维护自己的节操,并不敢 私心偏袒同乡的孟尝。我常常想起秦穆公时举荐百里奚的禽息,被他不顾自 己安危为国举才的行为所感动。

博物馆学生课程设计

博物馆学生课程设计

博物馆学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博物馆的基本概念,掌握博物馆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作用。

2. 学生能掌握至少三种博物馆展示文物的分类方法,了解各类文物的历史背景及特点。

3.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博物馆展品背后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收集、整理、分析博物馆相关信息的能力,能独立完成课程相关研究任务。

2. 学生能运用观察、比较、批判性思维等方法,对博物馆展品进行深入解读。

3. 学生具备一定的团队合作能力,能在小组讨论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共同完成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参观博物馆,培养对历史、文化和艺术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2. 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博物馆在传承文明、弘扬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作用,树立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3. 学生在参观、学习和研究过程中,培养尊重他人观点、善于倾听、勇于探究的精神风貌。

本课程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结合博物馆教育的实际需求,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为核心,旨在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以便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同时引导学生达成预期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博物馆概述:博物馆的定义、功能、分类及其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

2. 博物馆文物分类:介绍青铜器、瓷器、书画、玉器等常见文物类别,分析各类文物的历史背景及特点。

3. 博物馆参观技巧:学习如何观察、欣赏博物馆展品,掌握参观博物馆的基本礼仪。

4. 历史文化解读:结合课本知识,对博物馆展品进行深入解读,探讨展品背后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5. 研究性学习: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博物馆主题研究,培养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

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课本知识,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课时:博物馆概述及文物分类第二课时:博物馆参观技巧与实例分析第三课时:历史文化解读与探讨第四课时:研究性学习与实践教学内容覆盖博物馆基础知识、参观技巧、历史文化解读等方面,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博物馆,提高历史文化素养。

乡土文化课程设计

乡土文化课程设计

乡土文化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所在地区的乡土文化知识,包括历史背景、民俗风情、特色建筑等;2. 学生能了解乡土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3.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乡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搜集、整理和归纳乡土文化资料的能力;2. 学生能通过实地考察、访谈等方法,深入探究乡土文化;3. 学生能运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示乡土文化研究成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增强民族认同感;2. 学生树立保护和传承乡土文化的意识,提高社会责任感;3. 学生学会尊重和欣赏不同地域的乡土文化,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地方课程,以实地考察和探究为主,结合课本知识,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和传承家乡文化。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五年级阶段,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对家乡文化有一定了解,但缺乏系统性的认识。

教学要求:教师需引导学生开展实地考察、小组合作等学习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乡土文化基础知识- 了解家乡地理位置、历史沿革、名人故事等;- 学习家乡民俗风情、节日习俗、民间艺术等;- 掌握家乡特色建筑、风景名胜、历史遗迹等。

2. 乡土文化探究方法- 学习资料搜集、整理和归纳的方法;- 掌握实地考察、访谈等调查技巧;- 学会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研究成果。

3. 教学大纲安排- 第一阶段:乡土文化基础知识学习,为期2周;- 第二阶段:乡土文化探究方法训练,为期2周;- 第三阶段:分组进行乡土文化研究,为期4周;- 第四阶段:研究成果展示与交流,为期1周。

4. 教材章节及内容- 《语文》教材中关于地方文化的篇章;- 《社会》教材中关于家乡历史、地理、民俗等内容;- 《艺术》教材中关于家乡民间艺术、建筑特色等内容。

活动类乡土课程设计

活动类乡土课程设计

活动类乡土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活动类乡土课程的相关知识,提高他们对本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活动类乡土课程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分类,掌握其主要内容和实施方法。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活动类乡土课程知识进行实践操作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本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活动类乡土课程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分类,各类活动课程的实施方法和案例分析。

具体安排如下:第一章:活动类乡土课程概述1.1 活动类乡土课程的定义和特点1.2 活动类乡土课程的分类和作用第二章:活动类乡土课程的实施方法2.1 活动策划与2.2 活动实施与评价2.3 活动案例分析第三章:各类活动课程案例解析3.1 传统文化活动课程3.2 社会实践活动课程3.3 环保教育活动课程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和实验法等。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活动类乡土课程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了解活动类乡土课程的实施方法和过程。

3.讨论法: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验法: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使他们在实践中掌握活动类乡土课程的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活动类乡土课程教材,用于引导学生系统地学习课程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准备必要的实验设备,支持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通过以上教学资源的支持,我们将努力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博物馆讲解课程设计

博物馆讲解课程设计

博物馆讲解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博物馆的基本概念、功能及分类。

2. 学生能了解博物馆内常见文物的历史背景、文化价值和艺术特点。

3.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评价博物馆展览的主题和策划。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搜集、整理、分析博物馆相关信息的能力,为讲解做好充分准备。

2. 学生能够运用口头表达和肢体语言,生动形象地进行博物馆讲解。

3. 学生能够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博物馆讲解任务,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2. 学生通过博物馆讲解,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3. 学生在博物馆讲解过程中,学会尊重他人,培养良好的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综合性较强的学科,结合历史、文化、艺术等多方面知识。

学生特点:四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对历史文化感兴趣,但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激发。

教学要求:教师需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讲解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教学内容1. 博物馆概述- 博物馆的定义、功能与分类- 博物馆的发展历程及现状2. 博物馆文物鉴赏- 常见文物的历史背景与文化价值- 文物的艺术特点与审美鉴赏3. 博物馆展览策划与讲解技巧- 展览主题的确定与策划- 讲解词的编写与表达4. 博物馆实地考察与讲解实践- 博物馆实地考察活动安排- 讲解实践:分组进行博物馆讲解任务5. 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进度- 第一周:博物馆概述及发展历程- 第二周:博物馆文物鉴赏- 第三周:博物馆展览策划与讲解技巧- 第四周:博物馆实地考察与讲解实践教学内容参考教材章节:- 《历史与社会》教材中关于博物馆的相关章节- 《艺术》教材中关于文物鉴赏的内容- 《语文》教材中关于口语表达和讲解技巧的部分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形象的表达,向学生传授博物馆相关知识,如博物馆的定义、功能与分类,以及文物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博物馆实践课程设计

博物馆实践课程设计

博物馆实践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博物馆的基本功能、分类及陈列方式。

2. 学生能够掌握至少三种文物的主要特征、历史背景及文化意义。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博物馆中展出的代表性文物。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运用观察、思考、分析等方法研究博物馆展品的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博物馆中的文物进行简单的分类和评价。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对博物馆实践活动的总结报告。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博物馆文化产生兴趣,提高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2. 学生在参观博物馆过程中,培养团队协作、文明参观的良好习惯。

3. 学生通过博物馆实践课程,增强对国家文化的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本课程针对五年级学生设计,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以博物馆为载体,让学生在实际参观活动中学习知识、锻炼技能、培养情感态度。

课程目标旨在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了解和认识博物馆文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文化,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博物馆概述:介绍博物馆的定义、功能、分类及陈列方式,结合课本相关章节,让学生对博物馆有基本的认识。

- 教材章节:第一章《走进博物馆》- 内容列举:博物馆的定义、功能、分类、陈列方式2. 文物知识:讲解至少三种具有代表性的文物,包括其历史背景、主要特征和文化意义。

- 教材章节:第二章《认识文物》- 内容列举:陶器、青铜器、书画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观察、分析展出的文物,开展小组合作,完成实践活动。

- 教材章节:第三章《博物馆实践活动》- 内容列举:观察、分析、分类、评价文物4. 总结报告:指导学生整理实践活动成果,撰写总结报告,分享学习心得。

- 教材章节:第四章《总结与反思》- 内容列举:实践活动总结、心得分享、报告撰写教学内容按照以上四个方面进行安排,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

博物馆教学课程设计

博物馆教学课程设计

博物馆教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博物馆的历史、功能及其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

2. 学生能够认识和描述至少三种不同类型的文物,并理解其历史背景及文化意义。

3. 学生能够掌握参观博物馆的基本礼仪及观赏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观察、分析、比较等研究方法,对博物馆展品进行深入解读。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有效地进行信息收集、整合和展示。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策划一次模拟的博物馆展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2. 学生树立正确的文物保护观念,提高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

3. 学生通过参观博物馆,激发对知识的探究欲望,培养终身学习的兴趣。

课程性质:本课程以实地考察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旨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知识,提高技能,培养情感。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的特点,已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对历史文化有浓厚兴趣。

教学要求:教师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认知。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博物馆简介:介绍博物馆的定义、功能、分类及其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要性。

相关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三节“博物馆与文化传承”2. 文物知识:讲解铜器、瓷器、书画等主要类型的文物,分析其历史背景、制作工艺及艺术价值。

相关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一节“文物的概念与分类”;第二节“常见文物的鉴赏”3. 参观礼仪与观赏方法:教授参观博物馆的注意事项,如礼仪、观赏角度、信息收集等。

相关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一节“参观博物馆的礼仪与规范”4. 实地考察与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开展小组合作,收集文物信息,策划模拟展览。

相关教材章节:第四章,第二节“博物馆实践与活动设计”5. 小组讨论与成果展示:学生分组讨论,整理实地考察所得,进行成果展示。

《第13课古建筑的保护》作业设计方案-小学美术人教版12六年级上册

《第13课古建筑的保护》作业设计方案-小学美术人教版12六年级上册

《古建筑的保护》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古建筑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学习古建筑保护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艺术修养。

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简单的绘画技巧,学会如何运用美术手段表达对古建筑保护的认识和感受。

二、作业内容1. 认识古建筑:通过课堂讲解和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本地区有代表性的古建筑的特点、历史和文化背景。

2. 绘画准备:学生需准备绘画工具,如素描纸、铅笔、橡皮等。

3. 主题绘画:学生以所学的古建筑为对象,进行主题绘画创作。

要求学生在绘画过程中注意构图、比例和色彩的运用,尽可能表现出古建筑的特色和历史感。

4. 创作指导:教师需指导学生如何从整体到局部进行绘画,如何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古建筑的质感和空间感。

5. 保护意识培养:在绘画过程中,教师需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古建筑,如何在生活中践行古建筑保护的理念。

三、作业要求1. 主题明确:学生需明确绘画的主题为古建筑的保护,作品应围绕这一主题进行创作。

2. 构图合理:作品应注重构图,合理安排画面布局,使画面和谐统一。

3. 色彩运用得当:学生需注意色彩的搭配和运用,使画面色彩丰富而协调。

4. 保护意识体现:作品中应体现出学生对古建筑保护的认识和感受,可通过添加文字说明或背景故事等方式表达。

5. 按时完成:学生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保证作品的质量和进度。

四、作业评价1.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作品进行综合评价,包括构图、色彩、主题表达和保护意识等方面。

2. 同学互评:鼓励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作品,学习他人的优点,提出改进意见。

3. 优秀作品展示:挑选出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反馈:教师需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2. 学生自我反思:学生需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学习提供参考。

3. 家校沟通:教师需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在家中的学习情况和作品完成情况,共同促进学生的美术学习。

博物馆课程模板

博物馆课程模板

博物馆课程模板
一、课程名称:
课程名称应简洁明了,能够准确反映课程的核心内容。

例如,“古埃及文明探秘”、“中国古代玉器鉴赏”等。

二、课程目标:
明确课程的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例如:
1. 知识目标:了解博物馆的基本知识,如藏品的分类、保管和展示等;了解所关注的文物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自主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对文物的敬畏之心和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文化观和价值观。

三、课程内容:
根据课程目标,设计具体的课程内容,包括所需讲解的文物、相关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等。

例如:
1. 课程导入:介绍博物馆的基本知识和文物的分类、保管和展示等。

2. 文物鉴赏: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文物进行详细讲解,包括文物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等。

3.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对所关注的文物进行思考和讨论,加深学生对文物的理解。

4. 总结评价:对课程内容进行总结评价,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

四、课程实施:
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讲解、演示、小组讨论等。

例如:
1. 讲解:由教师对课程内容进行讲解,包括文物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等。

2. 演示:教师或博物馆工作人员对文物进行展示和操作,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文物。

博物馆教育课程设计

博物馆教育课程设计

博物馆教育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博物馆的基本功能、分类及其在社会教育中的作用。

2. 学生能够掌握至少三种文物的主要特点、历史背景及文化价值。

3. 学生能够描述我国某一流派或时期的艺术风格及代表作品。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观察、分析、比较等学习方法,对博物馆展品进行深入研究。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场主题明确的博物馆教育活动。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协作,共同完成课程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增强对文化遗产的尊重和热爱,树立保护文物的意识。

2. 学生能够培养对历史、艺术等领域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

3. 学生能够认识到博物馆教育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博物馆活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合历史、艺术、社会等多学科知识。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

教学要求:教师需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在课程中获得全面、丰富的学习体验。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指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达到课程目标。

通过课程实施,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博物馆概述- 博物馆的定义、功能与分类- 博物馆在社会教育中的作用与价值2. 文物知识- 文物的概念、分类与价值- 我国三大文物类别(陶器、铜器、书画)的主要特点及代表作品3. 艺术流派与作品鉴赏- 某一流派或时期的艺术风格特点- 代表艺术家及其作品的鉴赏方法4. 博物馆教育活动设计- 教育活动的目标、原则与方法- 案例分析与实操演练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博物馆概述、功能与分类第二课时:文物知识(陶器、铜器)第三课时:文物知识(书画)、艺术流派与作品鉴赏第四课时:博物馆教育活动设计、实操演练与总结教学内容关联课本:《历史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走进博物馆”,涉及博物馆的功能、文物知识等。

乡土教育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乡土教育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乡土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课程》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乡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

2. 提高学生对乡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3.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推动乡土文化的创新发展。

4. 增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三、课程内容1. 乡土历史与文化- 地域特色:介绍当地的历史沿革、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等。

- 传统习俗:探讨当地的传统节日、民间艺术、民俗活动等。

- 名胜古迹:介绍当地的历史遗迹、文化遗址等。

2. 乡土产业与经济- 农业产业:介绍当地的特色农业、传统手工艺等。

- 旅游产业:探讨当地的旅游资源、旅游产品等。

- 乡村经济:分析当地经济发展现状、产业结构调整等。

3. 乡土生态与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介绍当地的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

- 环境保护:探讨当地环境保护现状、生态建设措施等。

- 可持续发展:分析当地可持续发展战略、生态文明建设等。

4. 乡土教育与人才培养- 教育资源:介绍当地的教育资源、教育设施等。

- 人才培养:探讨当地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引进政策等。

- 创新创业:介绍当地创新创业环境、政策支持等。

四、课程实施1. 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师讲解乡土文化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乡土文化。

-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乡土文化相关话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乡土文化案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当地名胜古迹、特色产业等,加深对乡土文化的理解。

2. 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辅助教学,丰富教学内容。

- 开展乡土文化讲座、研讨会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 邀请当地专家学者、文化传承人等进行讲座,拓宽学生的视野。

3. 教学评价- 课堂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评价其参与度。

- 作业与测试:通过布置乡土文化相关作业、测试,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 实践活动: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实地考察、社会实践等。

乡土文化博物馆快题设计

乡土文化博物馆快题设计

乡土文化博物馆快题设计题目: 乡土文化博物馆快题设计1. 请选择以下乡土文化博物馆所在国家最适合的选项:a) 中国b) 印度c) 美国d) 巴西2. 乡土文化博物馆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保护和传承乡土文化遗产b) 展示当地的自然景观c) 促进商业和旅游业d) 支持当地艺术家和手工艺人3. 以下哪个传统手工艺品最有可能在乡土文化博物馆展出?a) 陶器b) 电子产品c) 塑料制品d) 时尚服装4. 乡土文化博物馆常展示的主题包括:a) 农业和农民生活b) 当地音乐和舞蹈c) 城市化和现代化d) 外来文化和传统5. 以下哪个活动最可能在乡土文化博物馆举办?a) 乡村婚礼展示b) 时装表演c) 电影放映会d) 国际艺术展览6. 乡土文化博物馆的参观者最可能对下列哪个方面感兴趣?a) 历史和传统b) 科技和创新c) 时尚和设计d) 商业和经济7. 以下哪个城市最有可能设立乡土文化博物馆?a) 北京b) 东京c) 纽约d) 巴黎8. 在乡土文化博物馆中,以下哪个活动是最可能举办的?a) 手工艺品制作工作坊b) 电子音乐会c) 动物驯养表演d) 展览开幕仪式9. 乡土文化博物馆的展品包括以下哪个?a) 传统服装和饰品b) 赢得奖杯和奖状c) 互联网和社交媒体d) 水彩画和油画10. 乡土文化博物馆的最佳展品展示方式是:a) 3D沉浸式投影b) 互动触摸屏幕c) 壁画和壁纸d) 实物展示架和展柜。

小学博物馆课程设计

小学博物馆课程设计

小学博物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博物馆的基本概念,掌握博物馆的功能和重要性。

2. 学生能了解我国历史文化遗产,认识不同朝代的代表性文物及其背后的故事。

3. 学生能掌握参观博物馆的基本礼仪和注意事项。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收集、整理、分析相关信息的能力,能够自主探究博物馆中的展品。

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对博物馆展品进行鉴赏和评价。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博物馆介绍手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激发他们热爱祖国、传承文明的情感。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学会在集体活动中相互尊重、相互帮助。

3. 培养学生的公民素养,使他们养成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物的良好习惯。

本课程针对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博物馆教育的实践性、趣味性和互动性,旨在提高学生对历史文化的认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参观中更好地体验和感悟博物馆的魅力,同时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内容见下:一、教学内容\n二、教学安排\n三、教学重点与难点”作为标题标识。

一、教学内容:1. 博物馆基础知识\n 2. 我国历史文化及文物鉴赏\n 3. 参观博物馆的礼仪与行为规范\n 4. 博物馆介绍手册的制作二、教学安排1. 博物馆基础知识:课程导入,1课时2. 我国历史文化及文物鉴赏:课程主体,3课时3. 参观博物馆的礼仪与行为规范:实践活动,1课时4. 博物馆介绍手册的制作:课程总结,2课时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博物馆基础知识:理解博物馆的概念与功能2. 我国历史文化及文物鉴赏:识别代表性文物,了解其历史背景3. 参观博物馆的礼仪与行为规范:培养良好的参观习惯4. 博物馆介绍手册的制作:整合所学知识,提高动手能力结合课程目标,教学内容选取与课本密切相关的博物馆知识,涵盖基础知识、历史文化、礼仪规范及动手实践等方面。

中小学考古寻宝体验馆方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案例测试练习卷题

中小学考古寻宝体验馆方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案例测试练习卷题

中小学考古寻宝体验馆方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案例测试练习卷题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考古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考古兴趣。

2. 通过参观考古寻宝体验馆,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考古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2. 考古发掘的基本方法3. 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4. 考古寻宝体验馆的参观与实践5. 团队协作与问题分析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考古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激发学生兴趣。

2.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考古发掘的基本方法、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等知识点。

3. 参观考古寻宝体验馆:学生分组参观体验馆,了解考古寻宝的过程。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考古发掘实践,体验考古工作的乐趣。

5. 团队协作: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考古发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考古学基本概念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实践操作:评价学生在考古发掘实践中的表现,包括操作技能、团队协作等。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话题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考古学基础知识教材。

2. 课件:教师自制的考古学课件。

3. 考古寻宝体验馆:实地参观。

4. 实践工具:考古发掘工具、展品等。

教学设计与课件案例将在后续章节中继续完善。

六、教学策略1. 互动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课堂氛围。

2. 情境教学:利用考古寻宝体验馆的实地参观,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考古的魅力。

3. 实践教学:安排考古发掘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提高实践能力。

4. 团队协作:分组进行考古发掘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手段1. 讲授:教师讲解考古学基本概念、方法和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

2. 展示:利用课件、图片、实物等展示考古发掘的过程和古代文明的成果。

3. 实地参观:组织学生参观考古寻宝体验馆,直观了解考古工作的场景。

《第13课古建筑的保护》作业设计方案-小学美术人教版12六年级上册

《第13课古建筑的保护》作业设计方案-小学美术人教版12六年级上册

《古建筑的保护》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了解古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与保护意义;2. 掌握古建筑的基本绘画技巧与表现手法;3. 培养学生对古建筑保护的兴趣与责任感。

二、作业内容本课时的作业内容为绘制古建筑线描图。

具体包括:1. 选定一幅具有代表性的古建筑图片或依据课本素材进行参考。

建议选取本地有特色的古建筑,以便于学生在后续实地考察时能对照画面进行更深入的感知与理解。

2. 学生学习并掌握基本的线条运用技巧,运用所学技法描绘所选古建筑的轮廓和细节,如屋檐、斗拱、窗棂等。

强调线条的流畅与比例的准确。

3. 在绘画过程中,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绘画工具,如铅笔、勾线笔等,感受不同工具带来的线条变化,为下一课时上色打下基础。

三、作业要求为保证作业质量,提出以下要求:1. 线条要流畅,比例要准确,细节要到位,展现出古建筑的独特风貌。

2. 学生在绘画过程中需保持安静,不得随意交谈或离开座位,确保课堂秩序。

3. 绘画时注意坐姿,保护视力,合理使用绘画工具,注意安全。

4. 按时完成作业,不得抄袭他人作品。

四、作业评价作业评价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线条的流畅性与比例的准确性;2. 细节的表现力与创意的发挥;3. 作业的完成度与独立性;4. 课堂纪律与习惯的养成。

教师将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指出优点与不足,鼓励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五、作业反馈作业反馈环节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提出改进意见。

具体包括:1. 教师针对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个别或集体的反馈,指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2.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作品,学习他人的优点,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

3. 鼓励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古建筑保护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如参与学校或社区的古建筑保护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4.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对教学方案进行适当的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以上这些措施的有机结合,能够确保学生在作业完成过程中得到充分的锻炼,收获到宝贵的经验,为后续的美术学习和古建筑保护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劳动教育活动13《相约博物馆 我当讲解员》第1课时教案

初中劳动教育活动13《相约博物馆 我当讲解员》第1课时教案

〔一〕教学内容本课为教材中的第13个活动课。

随着科技的开展,现在的大局部博物馆都配置了电子语音导播设备,但讲解员亲切生动、便于互动交流的现场讲解方式仍然广受群众欢送。

全国很多博物馆、展览馆都会定期进行志愿讲解员的招募培训工作,同学们假设能利用课余时间参加这项志愿活动,不但能锻炼口才增长见识、展示风采,还能效劳社会,使更多的人了解灿烂的人类文化,让成长更有意义。

本课旨在教会学生如何申请并成为一名合格的讲解员。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表达能力强,乐于学习新知识。

很多同学其实有表达的欲望,但是阶段,他们当中的许多碍于“面子〞,害怕犯错,在班级里愿意表现的次数并不多。

博物馆讲解员无疑给这些孩子一个很好的平台,能够在陌生人面前表达自己,锻炼自己。

1.介绍博物馆渊源,引发孩子们对博物馆的了解。

2.展示各大博物馆的图片,让孩子回忆起自己曾到过的地方,加深感悟。

3.介绍如何成为志愿讲解员。

4.模拟考核、自己训练。

使学生意识到做志愿者不仅仅是在效劳群众,还能锻炼自己的能力。

使学生学习网页操作技巧,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使学生在观看其他志愿者讲解的片段后感受做讲解员的魅力。

引导学生在课下做志愿工作,而不是仅仅在课堂上体验。

〔一〕教学重点教会学生如何申请志愿者,如何参加考核。

〔二〕教学难点使学生谨记考核要点,鼓励学生展现出其自信、大方的一面。

讲解法、演示法、合作探究法。

〔一〕讲解说明介绍博物馆的渊源;关于讲解员的根本知识。

〔二〕淬炼操作1.展示申请博物馆讲解员的操作方法:〔1〕进入博物馆官网,下载报名表。

〔2〕准备申报资料,申报志愿讲解员。

2.说明成为博物馆讲解员的流程:〔1〕尝试申报〔2〕准备面试〔3〕参加培训〔4〕合格上岗3.告知成为博物馆讲解员后的培训步骤:〔1〕课堂培训〔2〕展厅观摩〔3〕考核4.提醒学生谨记考核考前须知:不能只背诵讲稿;要用适当的语音和语调;仪态大方,精神饱满;遇到突发情况,要机智处理。

〔三〕工程实践1、引导学生参加模拟面试。

博物馆课程设计

博物馆课程设计

博物馆课程设计
博物馆课程设计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1. 博物馆导览:介绍博物馆的展厅、展品和展览,让学生了解博物馆的基本信息和历史背景。

2. 博物馆藏品解读: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博物馆藏品,通过解读其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让学生深入了解展品背后的故事。

3. 博物馆展览设计:引导学生了解博物馆展览的策划、设计和布展过程,通过小组合作,设计一个虚拟或真实的博物馆展览。

4. 博物馆学科研究:介绍博物馆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一项小型研究项目,例如调查某个展品的历史背景或研究博物馆收藏的某个特定主题。

5. 博物馆教育活动设计:探讨博物馆教育的概念和方法,学习设计一个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博物馆教育活动,如讲座、工作坊或游戏等。

6. 博物馆管理与运营:介绍博物馆的管理和运营模式,学习博物馆的组织结构、展览策划、藏品保护和文物修复等方面的知识。

7. 博物馆参观与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博物馆参观,并结合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博物馆的展览和教育活动。

8. 博物馆与社会文化:探讨博物馆在社会文化中的作用和影响,讨论博物馆与公众的互动、社区参与和文化传承等问题。

以上是博物馆课程设计的一些基本内容,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的需求,还可以进一步细化和扩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7级《建筑设计3》课程设计题目(一)
乡土民俗文化展览馆
一、教学目的、任务及要求
1.目的:
1.1乡土文化是一种重要的人类文化遗产,更是建筑师进行艺术创作的灵感源泉,熟悉并掌握乡土文化建筑的设计方法;
1.2理解位于特有场所的空间意义及文化内涵对建筑的影响,扩大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3熟练运用草图、模型、多媒体的手段表述构思,推敲细部设计,提高学生图面表达能力;
1.4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其它课程知识的意识和自觉性。

2.任务:
完成文化建筑的单体设计。

设计中重点一是在看似普通的地方性建筑中提炼升华建筑意境的设计方法;二是要解决在地域性建筑中的建筑与环境的对话等问题。

3.要求:
3.1立意多元化,对建筑用地形态特性、周围环境、气候条件、地域文化及自然特征作出有独到的见解及分析;
3.2了解和分析地域建筑文化特征,学习运用建筑语言来表现建筑的文化内涵,再现传统建筑空间氛围。

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建筑空间、建筑形式、建筑符号、色彩和建筑材料等手段来表现建筑特质的能力;
3.3初步建立建筑设计规范的概念,并懂得运用土地规划指标计算建筑的规模和指导建筑在基地的布局;
3.4课题设计学生分组协作,但每位同学必须提出独立的设计成果。

二、设计项目概述
1.项目名称
鄂西土家族民俗文化展览馆建筑方案设计
2.项目背景
湖北西部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少数民族杂居的地方,保存很多富有特色的土家古村寨,土家族民居是半干栏(或称井院干栏)建筑类型,村寨依山据险,散落在武陵山脉的崇山峻岭中,环境优美,犹如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不少游人寻幽探胜之地。

高低起伏的村寨布局,玲珑飘逸的吊角楼,极具诗情画意。

土家族还保持着独特的民族传统文化与习俗,其民居建筑空间布局反映着传统观念和价值,展示着土家族文化的特点和文化意蕴。

3.现状概述
根据需要,在不久的将来计划在鄂西土家族宣恩县彭家寨村旁兴建鄂西土家族民俗文化展览馆,基址位于彭家寨村之西,东侧有小溪自北向南流过。

基址之南匡家河由西流向东,河的南岸是过境公路,基址与公路之间有公路桥梁连接。

(地形见附图,请在原图基础上,基地红线分别向西向北各拓宽15米)。

该展览馆为专门性展览建筑。

用地面积约3000m2,总建筑面积约2500 m2,请提供设计方案以供决策参考。

三、设计内容
1.设计主要技术指标
1.1资料信息中心
鄂西土家族历史文化资料(文物)展览,100m2。

鄂西土家族名人资料(文物)展览,100m2。

鄂西土家族乡土古村落类型模型展览(总计),800m2。

鄂西土家族民间工艺收藏品,300m2。

1.2场所再现中心
鄂西土家族乡土民俗再现陈列(总计),500m2。

休息交流厅(居住户外空间再现),200m2。

民俗聚会场所(多功能厅),300m2。

1.3实验与保护中心
办公室和会议室,100m2。

其他设施(含实验、制作、库房、厕所)100 m2。

适当进行庭院组合与布置。

2.设计说明:
包括建筑构思发展的说明;建筑功能区分及布置、交通组织、绿化系统、环境、景观设计及重要空间的处理说明;建筑的规模,总体布置,建筑外形,功能分区,各功能分区之间的衔接,与周边环境的协调,与城市道路衔接等;
3.设计要求
3.1充分考虑土家族乡土历史文化的特点,充分考虑项目与彭家寨村古山寨之间的协调、呼应关系。

3.2功能合理,流线清晰,结构合理,分区明确,各部分展览应能相互独立,以便可分别开放使用,同时又有适当的灵活性,以便发展。

3.3建筑应与建筑环境和自然环境协调,吸取吊角楼建筑适应山地环境的的特点,巧妙处理建筑与周围地形的关系,特别是东侧小溪与山地的关系。

3.4结合地形进行设计。

3.5主入口应朝向南侧,利用桥头广场作为门前空间,以及处理桥头广场周围的环境。

3.6建筑高度15米为限。

3.7设计方案应充分考虑生态、环保、节能等因素。

3.8室外停车位不少于10个(小型汽车)。

3.9满足残疾人使用要求。

四、图纸要求
1. 区域分析图;
2.总平面图:图幅尺寸应能表现整个概念设计范围;
3.交通组织分析图:绿化、景观、开敞空间设计等分析图;
4.建筑平面图:各层至少一张,各层应标注总尺寸、柱网尺寸、其它主要尺寸及各部位用途;(比例:1:200)
5.建筑立面图:至少反映两个以上外观特征的立面图;(比例:1:200)
6.建筑剖面图:包括反映广厅和地上、地下各层标高及其它结构复杂区的剖面图,所有剖面图均应标注各层标高;(比例:1:200)
7.建筑内部流线分析图;
8.彩色效果图:包括总平面鸟瞰图、人的视点立面透视图及其它需要表现的室内透视图。

9.列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0.图纸规格800x550,数量不限。

五、教学安排:8周(本课题分为8个教学环节)
六、主要参考书目
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50352-2005
2.《展览建筑设计》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现代展览建筑规划与设计》
4.《建筑空间组合论》
5.《现代建筑集成.展览建筑》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6.《建筑设计资料集》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7.潘谷西.《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
8.张良皋.《乡土中国系列.武陵土家》.三联书社.2000年
9. 张良皋.《老房子系列.土家族民居》.江苏美术出版社.1990年
10.陆元鼎.《中国美术.建筑艺术编.民居建筑》.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年 11.刘敦桢.《中国住宅概说》.建筑工程出版社 .1957年 12. 王其均.《中国民居三十讲》.建筑工程出版社 .2005年 相关论文 七、附件
地块现状图
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建筑系 2009年9月
关于《建筑设计》课程设计作图的一般规定
1、 图幅:由于档案存放和图板大小的原因、也由于考虑到工具制图和计算机绘图图幅一致
的缘故,因此除特别规定外,图幅一律为800x550(裁剪完后),不得使用透明纸。

一套图纸,其图幅和版式(指横竖排版方式)必须一致,并在图面相同位置表示图纸序号。

2、 署名:须在每一幅图面右下角相同位置注明学生姓名、学号、班级、指导教师等内容。

3、 表现方式:二年级建筑设计(1-2)不得使用计算机绘图,三、四年级建筑设计(3-6)一般
不作限制,但不得使用铅笔制图;平面图中一般须标明各功能房间名称,字体大小一致,不得使用房间编号加说明的方式。

4、 其它:如果使用计算机绘图,对于要求比例的图纸内容须绘制比例尺,并在最后一幅图
纸背后右下角用双面胶粘贴100x100mm 大小的白纸,供记录评语之用。

5、 违反上述规定者,将被视为不合格作业,不予评阅。

序号 内 容
教 学 安 排
交流手段 时间安排 考评成绩 1 理论授课
多媒体 1周 10% 2 场所认知与设计理念 多媒体 1周 10% 3 空间的组织与围合 草图、快题 1周 10% 4 模型验证 草模 1周 10% 5 方案调整与深化 草图、模型 1周 20% 6 营造认识与细部设计 大比例模型、三维模型
1周 10% 7 设计表达与图面表现 2周
30%
8
作业总结与讲评
多媒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