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翼采区地质说明书2
+150m水平东翼2#采区设计方案0901
![+150m水平东翼2#采区设计方案0901](https://img.taocdn.com/s3/m/4ceca970f18583d048645939.png)
五星煤业有限责任公司+150m水平东翼二采区设计方案目录前言一、编制设计方案的指导思想二、方案的主要特点第一章+150m水平东翼二采区地质基本情况一、煤层结构二、煤层顶底板岩性三、水文、瓦斯、煤尘四、自燃发火趋向五、煤层第二章井田开采第一节采区范围及储量第二节采区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第三节采区开拓方式和准备方式第四节采区巷道布置及准备时间第五节采煤方法及机械配备第六节通风与安全第三章采区布置资金估算一、井巷工程二、+150m水平东翼二采区新增部分设备价格估算三、+150m水平东翼二采区布置井巷和机电设备资金估算第四章+150m水平东翼二采区后期规划前言+150m水平东翼二采区主体岩石巷道已布置结束,本着“布置一个,准备一个”的原则,决定布置东翼二采区,作为+150东翼一采区的接替采区,为合理采掘布置,特制定本设计方案。
一、编制设计方案的指导思想1、本着充分利用原有井巷工程、生产设备和设施,根据开采煤层的赋存条件和开采技术条件进行本次方案的设计。
2、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煤炭工业技术政策,推广有效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结合煤矿的自身实际,简化生产设施,减少投资规模,提高矿井的经济效益,实现安全生产。
二、方案的主要特点1、采用正规的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
2、采用单体液压支柱+铰接顶梁作为回采工作面支护材料。
3、布置两条人行上山,采区工作面布置时,通风、行人互不影响。
第一章 +150m水平东翼二采区地质基本情况根据+150m水平东翼一采区巷道布置及+200m水平采面情况和对地形地质图的分析情况看,该采区内的采面地质构造简单,没有大的断层、褶曲构造,局部可能有少量构造,对回采工作面的影响很小。
顶板裂隙较发育,有滴水现象,对回采的顶板管理难度较大,因此在开采过程中,应特别加强顶板管理工作。
本煤层为突出煤层,布置采区过程中严格执行“四位一体”防突措施。
一、煤层结构表一:煤层情况表二、煤层顶底板岩性根据+150m水平东翼一采区揭露的煤层顶底板岩性来看,+150m东翼二采区的煤层顶底板岩性预计如下:三、水文、瓦斯、煤尘水文地质构造简单,无大的透水和涌水现象,本井田属高瓦斯矿井,K6煤层本身瓦斯吸附量较高,属突出煤层,回采时必须加强通风和防突管理,煤尘无爆炸危险性。
采区地质说明书范本
![采区地质说明书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f0517b18be1e650e52ea99a9.png)
2、采区地质说明书2.1文字说明部分2.1.1采区位置、范围、四邻关系、井上下对照关系及已有勘探钻及地震物探情况。
2.1.2相邻采区实见地质、水文地质情况概述。
2.1.3地质构造区的煤岩产状变化,构造特征,分布范围和对照它们的现有控制程度及它们对开拓开采带来的影响。
2.1.4煤层及顶底板:区内各可采煤层的厚度、结构及其可采范围,分煤层的厚度、结构及其可采范围,分煤层叙述煤层顶底板岩性、厚度、含水性及有关物理力学性质。
2.1.5水文地质:阐明本采区的水文地质条件,有无突水危险性,对防水煤柱和探放水的要求,并预测采区的最大涌水量和正常涌水量。
2.1.6储量。
2.1.7针对存在的地质问题,提出注意事项和建议。
2.2附图2.2.1采区煤层底板等高线预测图,比例尺为1:2000。
2.2.2采区地质剖面图,比例尺为1:2000。
3回采工作面地质说明书3.1文字说明部分3.1.1工作面位置、范围、面积以及四邻和地表的关系。
3.1.2本工作面各实见点的地质构造,煤层厚度、结构、煤层顶板的岩性及节理、裂隙发育情况。
3.1.3无线电坑的预测报告。
3.1.4储量。
3.1.5对工作面最大涌水量的预计。
3.1.6工作面尚存在的地质、水文地质问题和对今后地质问题的有关建议。
3.2附图3.2.1工作面煤层底板等高线实测图,根据需要填绘探煤厚的等什线图,比例尺为1:2000。
3.2.2与工作面有关的主要地质剖面图,比例尺为1:1000。
3.2.3包括煤层老顶在内的煤层顶底板综合柱状图,比例尺为1:200。
4掘进工作面地质说明书4.1文字说明部分4.1.1工作面的范围与邻区及地面的关系。
4.1.2区内煤(岩)层产状和地质构造的主要特征及其对工作面的影响,并预测断层落差。
4.1.3煤层顶底板的岩性、物理力学性质及其变化情况。
4.1.4本工作面的水文地质条件,有无突水危险性,主要含水层和主要导水构造与本工作面的关系,对防水煤柱和探放水提出具体要求,并测计本工作面的最大水量。
采区地质说明书
![采区地质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16b58713c8d376eeafaa316b.png)
045 采区1. 采区概况1.1. 位置及范围045 采区为K24、K25、K26、K27 煤层联合布置采区,根据设计部门的要求,采区位于0水平主斜井南部,北以8 号勘探线向南170 米为界,紧靠043采区;南以5号勘探线向北300 米为界;上界分别以+310 米(一煤矿下界)、282米(二马门煤矿下界)标高为界;下以±0 米标高为界。
采区走向长1280米,倾向投影(平面图)长620 米,倾向为970〜125°, —般为110°,倾角20°〜35°, —般26°。
面积875640 米2。
本采区地表位于骡子正沟南部,属于华蓥山背斜东翼,为一单斜构造,构造简单。
可采煤层为K24、K25、K26、K27 四层,均属于特低硫、特低磷、低至中灰的1/3JM 优质炼焦煤。
1.2. 邻区情况°45 采区相邻的有正在形成的°43 采区,该采区只开采K24、K25 煤层。
从目前接露的情况结合位于°43 采区上部的一煤矿的情况看, K24 煤层在°43 采区上部呈分叉状态,中下分层夹矸在°.85 米〜 2.6 米之间,平均 1.91 米,其下分层煤厚为°.25〜°.52 米,平均°.42 米。
K24 煤层在°43 采区下部分叉不明显,上下分层夹矸在 2 米以上,平均2.19米。
其下分层煤厚°.5°米〜°.64米,平均°.57米,倾向1°2°, 倾角23°。
K25煤层煤厚°.38米〜°.59米,平均°..45米,倾向1°1°, 倾角24°。
从目前接露的情况看, K24、K25 煤层在°43采区内的顶底板岩性都较稳定。
只是在该采区中部存在古河流冲刷,形成一条薄化带。
15071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
![15071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97a4e480dd88d0d233d46a66.png)
15071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一、工作面位置、范围、面积以及与四邻和地表的关系1、工作面位置、范围、面积及与四邻的关系15071工作面位于15采区东翼中部,其北邻15051工作面(顶分层已回采结束),南邻15091工作面(尚未掘进送巷),西邻15下山保安煤柱,东部靠近方庄断层保护煤柱。
该回采工作面地面标高+93.9m,工作面回采标高在-346.9m~-363.6m之间,走向长度586.5m,倾斜长度在73m-82m之间,平均长度77.5m,面积45453.8m2。
2、地表关系该工作面相对地面位置位于赵蒋村老村(已搬迁)。
二、地质构造概况根据15071工作面掘进地质资料分析,15071工作面回采区域内采二1煤层整体为单斜构造,走向216°、倾向126°、倾角10°。
工作面在掘进过程中共揭露4条正断层,分别为:在回风巷统尺550m附近揭露F15-16断层,断层产状为倾向214°、倾角65°、落差0.3m;在运输巷统尺501m附近揭露F15-10-1断层,断层产状为倾向168°、倾角65°、落差2.5m,该断层由运输巷向回风巷延伸过程中落差有逐渐减小趋势;在运输巷统尺188m附近揭露F15-14断层,断层产状为倾向148°、倾角68°、落差3.5m,该断层由运输巷向回风巷延伸过程中落差有逐渐减小趋势;在运输巷22m附近揭露F15-15断层,断层产状为倾向151°、倾角48°、落差4.2m。
三、煤层赋存情况根据掘进期间实揭地质资料,该工作面所采二1煤为半亮型,煤质较硬,靠近煤层顶板0.5m左右为软煤,酥松易碎,无夹矸,工作面内伪顶厚0.3m左右,煤层结构简单;煤体结构为原生结构。
且依据工作面掘进过程中实见点煤层厚度可知,该工作面所有见煤点均可采,煤层厚度变化较大,在1.9m~7.0m之间,其中在回风巷统尺210m-330m、375m-420m此区间内煤层厚度较薄,煤厚在1.9m-3.4m 之间,平均煤厚2.8m,其它区域煤厚普遍在3.5m以上;工作面煤层平均厚度在4.5m左右,经计算煤层厚度变异系数为24.8%,煤层稳定。
煤矿采区地质说明书
![煤矿采区地质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1623cd41852458fb760b5603.png)
二采区地质说明书位置及范围二采区位于井田北东方向,西侧为原3206采空区,东侧为井田边界,南侧为胶带、轨道、回风并排的三条大巷,距主井约500m。
开采标高730-759 地面标高 853-860地面情况及受生产影响程度本采区地表相对应位置为邢村农田,区域内无河流、水体及建、构筑物。
该区位于沁水煤田东南部,晋获褶断带上,区域地层总体走向呈北北东,向北西缓倾,倾角3°~6°的单斜构造。
本采区内无河流,但井田东南部有东仓河流过,东仓河为丹河的支流,平时干枯无水,为一季节性河流,向西南流入丹河。
东仓河平时水量较小,一般1~1.5m3/s,甚至断流,雨季汇集洪水,水量猛增,最大流量10 m3/s。
本采区开采后会造成地面农田不同程度的塌陷。
地层山西组下部主要标志层 3#煤层顶板为泥岩、砂质泥岩;底板为泥岩、砂质泥岩,局部为细砂岩。
赋存情况本采区3#煤赋存稳定,煤层倾角3°~6°,煤层厚度4.20-5.30m,平均4.75m。
充水因素及防治水措施一、充水因素:(1)大气降水及地表水对矿井充水的影响井田南部的东仓河为季节性河流,平时干涸无水,排泄条件较好,该矿的工业广场位于井田中部,标高高于东侧东仓河约15m左右,且沟谷中水量极小,井口场地没有受洪水影响的历史。
(2)主要含水层及其水力联系对矿井充水的影响3号煤层间接充水含水层为冒落裂隙带范围内山西组的几层砂岩,富水性较中等,充水条件简单。
巷道揭露各含水层时,淋水均较大。
(3)各人为通道对矿井充水的影响:主立井渗水流入井底水沟排入主水仓,对二采区不存在影响。
(4)采空区积水对矿井充水的影响:二采区西侧为原3206采空区,在掘进过程中可能会对二采区造成影响。
二、防治水措施:1、在工作面开采前进行物探,根据物探结果进行钻探验证。
2.根据涌水量预测结果,巷道掘进时配足相应的抽水设备,保证正常排水。
在采煤时随时对煤层顶板、底板、巷道煤帮渗水、淋水进行观测,发现异常地段,及时分析研究,坚持“预测预报、先探后掘、先探后采”原则,采取适当方法进行治理,消除隐患。
采区地质说明书
![采区地质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a5cd012bed630b1c59eeb529.png)
山西煤炭运销集团莲盛煤业有限公司采区地质说明书编制单位:技术科编制:朱岩审核:刘金龙总工程师:高日寛一、地形地貌及地层1、地形地貌井田位于管涔山脉东麓,地表均为黄土覆盖,经长期冲刷切割,呈现为低山丘陵地貌。
纵观井田,沟谷纵横,梁峁绵延,地形比较复杂。
井田总的地势为西高东低,地形最高点为西部边界处山梁,标高+1565.00m,地形最低点为井田东部边界处沟谷,标高+1365.00m,地形最大相对高差200.00m。
主斜井、副立井和回风立井各井口标高分别为:+1425.587m、+1436.876m、+1436.876m。
2、地层井田范围地表均被黄土覆盖,根据钻孔揭露情况并结合详查资料,对井田地层由老到新分述如下:(1)、奥陶系中统上马家沟组(O2s)为含煤系基底,埋于井田深部,在井田外马营河东侧有零星出露,本组厚180m左右,主要为青灰—深灰色灰岩、白云岩及白云质灰岩,夹有灰黄色泥岩、泥质灰岩和钙质泥岩。
与下伏地层平行不整合接触。
(2)、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在井田范围无揭露资料,根据详查报告资料,本溪组厚度25.00—44.00m,平均30m左右,主要由灰色、灰白色砂岩、砂质泥岩及泥岩组成,中部一般有2层石灰岩,其中下部一层比较稳定,定位标志层K1。
底部常见山西式铁矿,呈鸡窝状赋存,在其上发育一层品味较高的铝土泥岩,最大厚度可达7—8m,中上部可见1—2层不稳定的薄煤线。
(3)、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井田主要含煤地层,据钻孔揭露,本组厚度76.00—85.00m,平均厚80.83m,由灰白色、灰色砂岩、灰黑色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组成,中下部夹1—2层泥灰岩、钙质泥岩。
主要厚煤层赋存于本组顶部及底部,按岩性5特征可分为上、中、下三段。
下段为K2砂岩底至9号煤层顶,主要由煤层、砂岩、粉砂岩夹泥灰岩组成,平均厚32.50m,本段含9号、11号二层主要可采煤层。
中段由9号煤层顶至4号煤层底,为一厚层砂岩带,在其顶部和中部含5号和8号煤层,其中5号煤层极不稳定,不可采,8号煤层层位不稳定,零星可采。
采区地质说明书
![采区地质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6f85614b0b4e767f5bcfce23.png)
采区地质说明书一、概况8#、350 水平翼东采区二采区系(组) 三叠系煤层位 14# 置东至东河及西至首采区边界石门范南至 18#煤地板围北至 8#煤地板上限标高 470 下限标高 350 地面标高 535走向长 2000 倾向长 200 面积 398100实见地质及水文地质简述:矿井井口内地表构造简单,本采邻区位于大两会背斜西南翼,褶皱微缓,一般在北西和北东区之间,倾角30?一35?之间,自地表至深部岩层倾角逐情渐减小的趋势。
但减小幅度不大,且无规律可寻。
矿区水况文地质条件简单,区内地下水主要受降雨补给。
在2012年雨季期间实采区的最大涌水置为58m?/n、一般为32.8 m?/n左右。
2、老窑情况:采区范围内无老窑积水。
采掘情况:该采区西翼14#煤层500米(32141采面、32143采面)已经回采完毕,8#煤层(32081采面、32083采面)正在进行回采。
东翼14#煤层1350米(32142运输巷、32142回风巷。
32144运输巷掘进)正在进行布置作业,8#煤层除在+350水平32084运输巷布置掘进了150米外,其余均未布置作业。
自然灾害及其它:该采区的自然灾害包括水、火、瓦斯,顶板等等。
该采区瓦斯涌出量不大,通过平常的检查,该处的瓦斯浓度一般0.08-0.12%,二氧化碳一般 0.05-0.16%。
本煤层无自燃发火倾向性,无爆炸危险性。
地面建筑、设施等:该采区位于地面彭家坡下,表面为深丘地段,地表植被平实,灌木丛森无农田和构造物,无小溪、沟、河等水系地层。
地面情地形(地貌、植被、地层出露情况等):出露地层主要为三叠系须况家河(t3xj),大致呈东西带状分布。
及受生水系及地面积水范围:属于东部盆地东岭谷岩溶水。
裂隙水亚区,特征产为干旱少雨,水资源缺乏,补给主要为大气降雨,因为大气降雨的影响,影全球气温变暖,降雨量有逐年减少的趋势。
采区内地下水、地表水严格响受降雨补给,故流量随之变化。
采区地质说明书
![采区地质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6fee7a2daf45b307e8719797.png)
焦硐煤矿采区地质说明书编制单位:生产技术科地质组编制:胡大红审核:张青雄总工程师:胡大红2013年2月7 日第一章概况第一节煤(岩)层赋存特征一、煤(岩)层呈单斜构造,走向北1960E,倾角6-100,北陡南缓,无大的断裂、褶皱,构造简单。
煤层结构复杂总厚度1.07m~2m,一般1.8m,由5个分层构成,坚固性系数(f=2~4)。
煤层可采厚度0.95m,倾角6~100,平均倾角80,采区内稳定均可采。
二、瓦斯涌出量经2011年瓦斯等级鉴定为低瓦斯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6.47m3/t,且绝对瓦斯涌出量为28.67m3/min,等级为高瓦斯矿井、无突出危险性、煤层无自然发火倾向。
第二章地质构造2.1 矿井地质一、瓦斯根据《贵州省煤炭管理局文件》黔煤行管字[2007]54号文《对毕节地区煤矿2006年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的批复》,焦硐煤矿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6.47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28.67m3/t;绝对二氧化碳涌出量为0.33m3/min,相对二氧化碳涌出量为3.02m3/t。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133条规定,该矿井瓦斯等级为高瓦斯矿井。
在生产中应严格按高瓦斯矿井的标准进行管理,必须加强通风瓦斯管理,加强采空区瓦斯管理和通风设施管理,提高矿井有效风量率。
二、煤尘根据该矿提供由贵州省地质煤田实验室对5、6、30号煤层所作的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表,该矿井5、6、30号煤层煤尘无爆炸性。
三、煤的自燃倾向根据该矿提供由贵州省地质煤田实验室对5、6、30号煤层所作的煤炭自燃倾向等级鉴定结果,5、6、30号煤层自燃倾向为三类,即不易自燃煤层。
四、地温矿区内无地温异常现象,属地温正常矿井。
五、冲击地压地质资料及矿方提供的资料中均没有提及关于冲击地压的资料,本矿区内也无冲击地压的历史记录,矿井暂按无冲击地压矿井考虑。
六、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根据黔安监管办字[2007]345号文关于加强煤矿建设项目煤与瓦斯突出防治工作的意见,焦硐煤矿矿区为国家划定的突出矿区。
嘉禾矿业公司浦溪井2-3采区地质说明书
![嘉禾矿业公司浦溪井2-3采区地质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b6d4eb25482fb4daa58d4b91.png)
湖南省煤业集团嘉禾矿业公司浦溪井Ⅱ-3采区地质说明书编制:审核:部长:总工:矿长:日期:湖南省煤业集团嘉禾矿业公司浦溪井Ⅱ-3采区地质说明书一、基本情况Ⅱ-3采区位于浦溪井田东翼的南部。
南起30勘探线,北至32勘探线,上至-50米水平,下至-250水平,走向长约800米,倾斜宽约850米,采区总面积为680000平方米。
该采区北面毗邻设计施工中的Ⅱ-1采区,南与未开拓布置的Ⅱ-5采区相接,上部以-50米煤层底板等高线为界,下部以东翼的-250等高线为界。
区内的东宝、桥头岭煤矿多次与我公司井巷工程贯穿过,将对我矿浦溪井Ⅱ-3采区的生产造成极大的影响。
本采区地表多为山岭,山沟之间为稻田。
桂嘉高等级公路从Ⅱ-3采区自东向西横穿而过,泮头河经五百地村庄由东往西从本区南翼流过。
地表最高标高为+278.5米,最低标高+208.6米,采区地表距井下最大垂深约510米,最小垂深267米。
山沟低洼处分布规模大小不一的水塘10余处。
地表建筑物为西冲村子、禾木岭村子及鹿家湾村子。
采区范围内有勘探钻孔16个,各钻孔封孔情况不清。
二、邻近采区地质及水文情况概述Ⅱ-3采区上部的Ⅰ-3采区,在基建施工和生产过程中揭露地层由老到新依次为栖霞组、当冲组、斗岭组,栖霞组岩性主要为灰岩,含隧石结核条带,当冲组为硅质灰岩及黑色薄层。
局部含铁锰、硅质泥岩,斗岭组地层由下往上分为三段,下段地层为薄至中厚层状粉砂岩,及砂质泥岩,偶夹条带状细砂岩及中厚层状石英砂岩。
中段为主要含煤段,上部为含菱铁矿结核之泥岩,砂质泥岩,煤及厚层状中至细粒砂岩组成,中部为细砂岩夹煤;下部为泥岩、粉砂岩,细砂岩夹煤组成。
上段为灰黑色钙质泥岩夹石灰岩组成,偶夹钙质泥岩、粉砂岩,产植物叶片化石。
采区内地质构造复杂,幅度大小不一的小褶曲非常发育,与小褶曲发育相伴而生的陡坡带,煤层薄化,煤与瓦斯突出等问题对生产的影响较为严重,是抑制矿井生产能力一直达不到设计要求的重要因素之一。
采区地质说明书
![采区地质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1b8850f0a32d7375a5178075.png)
采区地质说明书
编制单位:
编制:
审核:
科长:
总工程师:
通知时间:
提交时间:
采区地质说明书
一、概况
采区位置
及范围
水平
采区
系(组)
煤层
上限标高(m)
下限标高(m)
地面标高(m)
走向长(m)
倾向长(m)
斜面积(m2)
邻
区
情
况
采掘情况:
揭露主要地质构造特征:
水文地质情况及对生产影响程度:
地面情况
采动影响范围内主要建(构)筑物、设施:
采区回风水平、运输水平的地质切面图
采区地质剖面图
采区煤岩层综合柱状图
底板等高线图或立面图中标注储量
采区地质说明书审批表
说明书名称
编制单位
送审时间
附件:采区地质说明书文字一份
附 图
图号
图 名
比例尺
矿业公司审批意见:
审批人:
年 月 日
地表水体情况:
区
内
地
质
勘
探
情
况
孔号
煤层
见煤底板高程
煤厚
终孔层位
封孔质量
备注
二、地层及标志层
地
层
简述
主
要
标
志
层
三、煤层
煤
层
赋
存
情
况
煤厚及变化情况:
倾角及变化情况:
煤层层间距及变化:
四、主采煤层顶底板特征
煤层
类别
岩石名称
厚度
主要岩性特征
顶板
伪顶
直接顶
老顶
底板
直接底
东翼地质情况说明
![东翼地质情况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89b6d88652d380eb63946d75.png)
东翼地质情况说明根据地震资料解释结果以及钻探、井巷工程揭露情况,显示东翼构造复杂程度为较复杂。
由于侏罗系底砾岩对地震反射波起到一定的屏蔽作用,且12下、16煤层厚度较小,难以形成较强的反射波,煤层的判读、追踪比较困难。
煤层赋存区北侧侏罗系底界与煤层间距较小,煤层与侏罗系底界反射波难以区分。
因此,井田内总体上三维地震对构造的解释成果不太理想。
对构造的分析大量依靠矿井实际揭露资料和钻孔资料,并结合构造发育规律,对构造进行分析对比,然后对三维地震成果进行修正。
钻探、巷探、物探三者结合,才能较好的提高构造查明程度。
矿井东翼下组煤121采区的施工充分表明了物探和钻探提供的地质资料准确程度较低,依此设计难以形成回采工作面。
在122采区施工问题上要充分重视,最大可能的减小地质风险,在地质探明程度不高的前提下不易开工122采区。
目前仅靠开拓中的东翼轨道巷和东翼皮带巷揭露地质情况很难提高探明程度。
鉴于此,今后在生产过程中,设计一条横贯122采区的探巷,以探巷方式进一步查明122采区地质构造后再进行122采区优化设计。
东翼已向东开拓约1700余米,前1400余米在石炭系太原组地层掘进,东翼开拓下山因断层直接进入株罗系红层内掘进,目前在红层中掘进尽300米。
东翼3号联络巷以东开拓550余米,揭露两条落差大于5米的正断层,断层均为北东走向,断层与开拓巷道夹角较小,断层向东将进入122采区范围,对122采区有较大影响。
东翼轨道下山进入株罗系红层后约100米揭露株罗系底砾岩层,目前在底砾岩中掘进约200余米,揭露5条落差较小断层,掘进层位基本稳定。
12101(东)皮带巷揭露的F8断层,依据现有地质资料分析尚未揭露,根据物探资料F8断层在122采区内存在的可能性较大,但依据钻孔分析推算F8断层有可能在122采区内走向距离较短、落差较小,目前只能依靠今后实际揭露来分析F8断层产状。
122采区设计从现有的地质资料分析为最佳选择,即最大程度的减少了地质风险性,又充分体现了工程的灵活性。
东翼六采区设计实施方案说明书(联合开采
![东翼六采区设计实施方案说明书(联合开采](https://img.taocdn.com/s3/m/2759717859eef8c75fbfb39a.png)
强烈推荐您查看完整版本: [-- 东翼四采区设计说明书(联合开采)--]术网-> 煤炭分选利用-> 东翼四采区设计说明书(联合开采)[打印本页]登录-> 注册-> 回复主题2009设计说明书(联合开采)您查看完整版本: [-- 东翼四采区设计说明书(联合开采)--]目录井概况 (4)区概况 (5)区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8)区准备方式及采区参数 (10)区准备方式地确定 (10)区参数 (11)区巷道布置 (12)巷工程 (13)煤方法 (14)采巷道布置 (14)煤方法 (14)采工艺设计 (15)板管理 (16)护设计 (16)板管理 (19)槽及端头顶板管理 (27)区通风设计 (28)区主要生产系统 (30)输系统 (30)尘系统 (30)风系统 (30)水系统 (31)讯照明系统 (31)全监控系统 (31)区主要设备选型 (33)升运输设备选型 (34)区排水设备选型 (36)区供电设计 (36)动组织和经济技术指标 (48)动组织 (48)要经济技术指标表 (49)安全技术措施 (51)通三防措施 (51)治煤层自然发火措施 (53)治水措施 (55)防煤壁片帮措施 (56)作面初采和收尾措施 (56)作面顶板管理 (58)温热害防治措施 (60)电运输管理措施 (61)作面安装、回撤设备措施 (65)他安全措施 (67)灾害预防及避灾路线 (70)第一章矿井概况业集团有限公司位于宁阳煤田东部,在县城东北6km处,井田东西长约3km,南北宽约2km,井田面积6.12km2.矿井初步设计由武汉煤炭设990年5月开始建设,1996年6月试生产,11月份通过矿井投产验收.矿井设计生产能力21万吨/年,核定生产能力30万吨/年.式:一立一斜单水平上下开拓.平:-350m水平.、下限:-250m—-900m.山东金阳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地面设35KV变电站一座,两回路35KV线路供电,一回路引自110KV金阳变电站,型号LGJ-120,全长3.8km,二电站,型号为LGJ-120,线路全长2.1km,正常一回路运行,二回路带电备用.变电站设有2500KVA变压器两台,型号为S7-2500/35.工业广、压风机、锅炉、地面生产设备均采用双回路电缆供电.井下电源由两回ZQD30-3×70型电缆供给,电压6KV.中央变电所设置在-350井底车电源通过一回ZQ120-3×35型电缆供给,电压6KV,由采区变电所降至660V后供采区用电.矿井在-350水平井底车场设置中央泵房和水仓,水仓容量1300m3,泵房内装备三台D30065×7型多级离心泵,扬程455m,功率560Kw,流600m3/h,在井筒内共敷设两路Ø245×10无缝钢管,水通过排水管道直排至地面.矿井通风方式采用中央边抽出式通风,通风方法为抽出式.回风井安装2台4-72-11№20B离心式主要通风机,电机型号Y315L2-8,功率11用.立井为混合提升井并进风,斜井回风,通风网络为分区并联式.地面设一座压风机房集中供风,装备4台OGFD-9.6⁄8B空压机,配55Kw电机,压风管为Ø108×4焊结钢管,由压风机房C-Z贮气罐敷设至井由大巷接入.主提升机选用洛阳JKMD-28×4(І)型落地式摩擦轮绞车,配YR500-12/1180型500Kw、6KV绕线式电动机,提升容器为一对一吨双层四车罐人员62人,提速6.25m/s,井筒装备为组合钢罐道,提升钢丝绳为6∆(34)-28-1520-特,尾绳用6×445-1375-І.统:矿井装备了KJ76N型安全监控系统,传感器布置齐全、监控有效.了人员定位系统、瓦斯智能巡检、通讯等系统,各生产系统运行正常.情况:本矿区平均年降雨量710㎜,且降雨多集中在7、8月份,月最大降雨量568㎜(1964年),日最大降雨量150㎜(1964年7月8日m,主井口标高+80.5m.主采煤层为晚二叠系山西组第3层煤,煤层厚度1.95~13.1m,平均厚度5.95m,东西翼煤层厚度不均.3煤属气煤,煤尘爆炸指数37.13%,发火期6—8个月.东翼局部可采,位于山西组下部,下距3煤层平均22m,煤层厚度平均0.85m;2煤属气煤,但2煤地瓦斯涌出情况、煤尘爆炸性、煤地自燃检测后有待进一步明确.主采煤层3煤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炮采放顶煤采煤法,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方法为走向长壁炮采采煤法,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第二章采区概况况开采区域位于石集井田最东部,西端与东翼二采区为界、东到-800米采区边界线,北到井田边界,南到F10号断层.开采上限-605m,下限-8长约500m,沿倾斜东西长约630m,设计开采有效区域面积约3.0×105m2,采区平均采深805m.可采煤层埋藏地最大垂深980m.况:东翼二采区在东翼四采区地西部,是目前正在生产地采区.东翼二采区开采深度从-250~-600m,-490m以上地部分已开采完毕.二采区下有压茬关系,为保证二采区水仓地完整性,不致在四采区开采过程中二采区水仓内地水向四采区渗水,四采区开采3煤第一个工作面时,严采二采区水仓保护煤柱.域北部为石屯煤矿采空区.四采区回采巷道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按设计预留50m地井田边界煤柱.底板板特征顶板常有一层厚度为0.2m地伪顶,由灰黑色泥岩组成,常受采动影响随煤层跨落而跨落.直接顶一般由深灰色粉砂岩组成,厚度2-6m,均化石,粘土质胶结,脆性大,硬度低,硬度一般为4-5,全区分布稳定,但局部也相变为灰白色细砂岩或薄层状粘土岩.基本顶(老顶)为灰状构造,厚度一般3-5m,均厚3m,全区稳定,可作为煤系地层内地辅助标志层.底一般为薄层状粉细砂岩互层,颜色由深灰及灰白相间组合而成,硬度一般为4-6,水平层理为主,波状层理次之,厚度为2-6m,不稳定,色粘土岩组成,含植物根部化石,遇水易膨胀.老底为浅灰绿色中粗砂岩,硅质胶结,无层理,硬度一般为5-7,厚度3~5m.板特征为深灰色粉砂岩,厚度2~5m,个别地方相变为灰白色中细砂岩,含较多植物茎叶化石,粘土胶结或硅质胶结,性脆.底板多为泥质砂岩,厚存状况存状况:开采区域内主采煤层为二迭系山西组第三层煤,根据设计开采区域内钻孔资料分析,煤层厚度平均4.2m.煤种为气煤,硬度系数1-3.煤层结层倾角在17º~20º.煤层走向多为南北向.存状况:钻孔资料分析,煤层厚度平均0.85m.煤种为气煤,硬度系数在1-3.煤层结构简单,不含夹矸;煤层倾角平均18º.煤层走向多为北东-南西煤岩层综合柱状图.煤尘、煤地自燃倾向性瓦斯鉴定结果,矿井3煤瓦斯相对涌出量1.79m3/t,瓦斯绝对涌出量0.97m3/min,二氧化碳相对涌出量2.68m3/t,绝对涌出量1.45m3/min 矿井.层类比观察,3煤层有自然发火倾向,发火期6-8个月.3煤煤尘爆炸指数37.13%,有爆炸危险性.、煤尘状况及煤地自燃倾向性,精查地质报告中不明确,有待揭露后进一步分析.采区域所采煤层采深从-605m到-800m,随着采深地增加,地压随之增大,巷道变形量及巷道维护量都会增加.随着采深地增加,地温也会随掘进工作面地温度会有所增高,因此在采掘生产过程中必须合理调配风量,以保证采区内工作面适宜地工作环境.质特征地质及水文地质特征采区域以西地东翼二采区正在生产中,通过实际揭露地质构造比原资料提供较为复杂,煤层赋存状况不稳定,部分区域煤层变薄,断层数量采工作带来一定困难.地质状况实际揭露属简单类型,涌水量为0,所揭露断层F10不含水也无不导水,对东翼二采区生产无水害威胁.构造资料分析,采区周边及采区内分布着四条断层,其中采区内部分布着一条断层,F3断层,采区周边分布着两条断层,F10、F9断层.经过6年东,F9断层已不存在;F10号断层在矿井地质报告中未准确探明,但二采区一对下山在采区准备过程中也已基本探明,由多个断层叠加而成,该对本采区准备无水害威胁.采区内部存在一条F矿9断层.断层特征如下:采区内断层情况表走向(º)倾向(º)倾角(º)落差(m)性质对掘进影响有350804036正有701605452-74正有31222240-523-5正交断层,分布在采区下部,对工作面布置及工作面回采造成较大地影响,因此在回采巷道掘进过程中和采煤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必须制定和采部或大面积冒顶事故.于四采区南部,对工作面布置和工作面回采影响较小,对采区准备巷道施工有一定地影响.因此在采区准备巷道施工过程中必须采取可靠地板事故.特征隐蔽式中深部煤田,距地表深620-880m,煤层附近没有强含水层,第四系地表砂土层地孔隙水是本区唯一地含水层,但第四系之下地侏罗纪盒子组杂色粘土岩,总厚度达300m,是良好地隔水屏障,所以地表水不能补给到开采煤层.三灰位于3煤层之下35-43m,厚度从1.62-6.2m,平其岩溶发育程度较弱,故含水性较弱由于距地表较深,煤层与三灰之间全为不导水地砂岩组成,在没有断层错动地情况下,三灰与三煤不存运输大巷在穿过F13断层时,已揭露三灰,揭露点干燥无水,由此可以推断,即使三灰与煤层对口接触,也不致形成出水.造发育,根据相邻矿井或矿井相邻采区地充水因素分析,在不同方向地两组断裂构造交汇处,易形成构造破碎带,破碎带内裂隙较多,且裂水,对采掘工程构不成威胁,二采区一对下山施工时已证明,但在施工四采区一对下山时,当发现有可疑情况时,为预防突水事故地发生,必探后掘、不探不掘”地探放水原则.:一充水条件为断层裂隙水,但涌水量大小仍无规律可循,因此在预测采区涌水量时,参考“矿井生产地质报告”中地矿井涌水量数据,采用涌水量.告中提供矿井正常涌水量Q1=60m3/小时,最大涌水量Q2=90m3/小时,经实际测量矿井正常涌水量24-30m3/小时,四采区涌水量,大致可类比二经揭露,涌水量为0.但为预防起见,四采区涌水量按三采区涌水量选择,则四采区最小涌水量q1=12m3/h,最大涌水量q2=18m3/h,采区涌水量情况可以确定本采区地水文地质属“简单类型”.层储量计算范围是西起二采区边界煤柱,东到矿井东部井田边界线,北与石屯煤矿地井田边界线为界,南至F10号断层,设计开采区域总面积为域内工业储量Z为110万吨,除去井田边界煤柱、断层煤柱、采区边界煤柱及断层地影响,采区内3煤可采储量Zzh为73万吨.计开采区域内工业储量Z为24.6万吨,除去井田边界煤柱、断层煤柱、采区边界煤柱和断层地影响,采区内2煤可采储量Zzh为16万吨.第三章采区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作制度及作业方式按330天计算,每昼夜三班作业,每班工作时间8小时,每班出煤时间5-6小时,则每天出煤时间按平均15小时计算. 产能力及服务年限翼采区,2煤和3煤联实行分煤层分采.采区生产能力即一个采煤工作面生产能力加上一个掘进工作面出煤量总和.年生产能力计算:面年生产能力A C(万t/a):·γ·C0.2×1.33×93%t)作面倾斜长度,60m;推进度,400m/a;,4.2m;,1.33t/m3;采率,93%L·V·m·γ·C02×1.33×93%)Am/27=414(t)年生产能力计算:面年生产能力A C(万t/a):·γ·C0.85×1.33×97%作面倾斜长度,80m;推进度,972m/a;,0.85m;,1.33t/m3;采率,97%L·V·m·γ·C085×1.33×97%)Am/27=309(t)平均生产能力:46+10)/2=12.35(万t/a)煤系数,取1.1.产能力验算风能力验算≤414≤ =1530采区生产能力与采区通风能力相适应.许地最大风速,6m/s巷道净断面积,5.8㎡;煤地供风量,1.2m3/t输能力验算内生产时间按15小时计算,则刮板输送机地运输能力:An=15×70=1050(t)送机地运输能力为250t/h,大于刮板输送机地运输能力,采区域内综合运输能力满足采区生产能力.务年限5.3+1.4=6.7(a)结果可知:采区平均生产能力12.35万t/a,服务年限6.7年.第四章采区准备方式及采区参数第一节采区准备方式地确定翼局部可采,2煤层位于山西组下部,下距3煤层平均22m,且2煤属薄煤层,东翼四采区进行采区设计时考虑3煤层和2煤层联合开采. 计方案比较案1、四采区一对下山布置在二采区下山地南侧.准备巷道布置在3煤底板岩层内.案2、四采区一对下山布置在二采区下山地北侧.准备巷道布置在3煤底板岩层内.方案2都是二采区地延伸,都必须利用二采区地生产系统.方案2都是下山采区式准备,其运输系统、通风系统、排水系统、供电系统等生产系统形式基本相同.方案2准备巷道地掘进费用及采区生产时地排水费用、运输费用、通风费用、供电设施、运输设备等费用基本相同.占压二采区地煤量,方案2占压二采区3层煤煤量3.7万吨.受二采区老空积水威胁,方案2受二采区老空积水威胁.单翼布置,3煤一翼走向长度平均500m,走向长度较合理.方案2为双翼布置,3煤一翼走向长度平均217m,走向长度较短,采区参数不合案比较,选择方案1做为四采区设计方案.备方式确定内3煤层赋存情况和采区走向长度(平均500m),初步确定四采区准备方式为下山采区式、单翼布置.起始点位置位于东翼二采区底部车场,二采区底部车场在地层中地位置位于2煤附近.在二采区底部车场开门后掘一段石门,为了减少煤柱山布置在3煤底板岩层内,距3煤10m.第二节采区参数数所处地位置,本采区实际有效倾斜长度确定为630m,走向平均长度确定为500m.作面长度地3煤层厚度、煤层倾角、地质构造、围岩性质及我矿其它采区地开采经验,本矿地采煤工作面均为炮采,将该采区内地采煤工作面沿倾斜柱8-15m,平均10m,则采区内沿倾斜可划分为630m/70=9个区段.煤层,采煤工作面沿倾斜长度确定为80m,区段煤柱平均10m,则采区内沿倾斜可划分为630m/90=7个区段.下部F3断层地影响,实际区段划分数量要减少,在采面布置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柱尺寸:运输下山及轨道下山两侧地护巷煤柱为20m.版权申明本文部分内容,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设计等在网上搜集整理.版权为个人所有This article includes some parts, including text, pictures,and design. Copyright is personal ownership.b5E2R。
xx采区地质说明书
![xx采区地质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ddcc2ee49b89680203d8255d.png)
主要
特征
及
影响
范围
采区内有地面钻孔三个,依据地面三维物探资料,本采区煤(岩)层东部为构造盆地。构造盆地的中心位于采区中北部,且盆地中心及边界断层F1附近断层较发育。煤(岩)层倾角较大,5°~34°,平均20°;南侧倾角较小,为5°~10°,平均
7°。断层以SN向及ES—WN向为主,EW走向次之。燕山运动晚期,岩浆岩从井田东部侵入,本采区侵入层位为16煤。根据地面三维物探资料,本采区内发育的断层有60条,如下表。
正断层
0~350
260~270
70
0~30
DF51
正断层
0~35
283~311
70
0~6
DF52
正断层
0
270
70
11
DF53
正断层
0~15
270~285
70
0~11
DF54
正断层
0~30
270~300
70
0~8
DF55
正断层
130
220
70
0~28
DF56
正断层
0
270
70
0~8
DF57
正断层
0~330
60
330
70
0~4
3f3
正断层
15
285
70
0~4
3f4
正断层
160
70
70
0~4
3f5
正断层
170
260
70
0~4
3f6
正断层
180~235
270~325
70
0~4
东翼地质情况汇报
![东翼地质情况汇报](https://img.taocdn.com/s3/m/f6e16d5c844769eae009ed86.png)
山东省朝阳矿业有限公司东翼地质情况汇报一、基本情况本井田位于滕北煤田北部,总体构造形态基本上为一由凫山断层与北徐楼断层组成的近北东向的地堑构造,受凫山断层影响,井田内断裂构造发育,以北东东向断层为主,次为近南北向和北东向断层,构造复杂程度中等。
井田内的地层产状较平缓,总体呈向斜形态,轴向北东,倾向北西~南东,地层倾角一般5~10°,受断层影响区段有变大趋势。
局部被断层切割,形态表现不甚完整。
本井田东西长约12 km、南北宽约1.5 km,面积17.2612 km2。
其中东翼可采面积约6.3km2。
井田北面是丘陵山区。
区内大部分为陆地,仅有少部分为湖区。
地面标高+33.14 m~+40.81 m,湖底标高+32.00 m左右,地势为东高西低的湖泊和滨湖冲积平原,地形坡度千分之一左右。
井田内37勘探线以东至井田边界为东翼采区部分,且基本为陆地。
二、勘探情况(一)钻探情况山东省滕北煤田(北部)朝阳井田自1957年10月以来,先后进行了找煤、普查详查、勘探(精查)、建井、补勘、生产勘探六个阶段。
共施工钻孔39个,工程量32478.01米。
1、找煤勘探阶段找煤勘探阶段在本井田东翼施工了一个大2钻孔,钻孔未进行简易水文观测,未取得测井资料,未封孔,钻孔资料不详,没有评级,工程量774.12米。
2、普、祥查勘探阶段普、祥查勘探阶段在本井田东翼施工8个钻孔,工程量5848.97米,提交了《山东省滕县煤田(北部》总体祥查地质报告》。
3、勘探(精查)阶段2000年~2001年,在朝阳井田进行勘探,其中在东翼施工了2个钻孔,工程量1243.97米。
4、建井阶段2001年~2002年,淄博翔宇勘探工程有限公司在本区施工主、副井筒检查钻孔,即检1、检2号孔。
工程量为1568.25 m。
施工井检孔时进行抽水试验2次,抽水层段全为基岩段。
5、补充勘探阶段2006年3月~2007年3月在井田东翼共施工了26钻孔,工程量23042.7米其中地质孔22个,工程量19467.11米;水文孔4个,工程量3575.59米,并与2007年5月提供了《山东省滕县煤田(北部)朝阳煤矿补充勘探报告》。
采区地质说明书
![采区地质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f1a260d776eeaeaad1f33066.png)
一、地质说明书(一)、工作面境界、范围(二)、煤层特征(三)、煤层顶底板特征(四)、工作面储量(五)、简要说明(构造、赋存、水文、煤与瓦斯突出、假顶等)1、采区位置、范围及四邻关系:本区工作面位于三水平南部3、4区,西自-181.6T~-191.6T标高轨道起,东至-241.9~-246.3T标高为界,北自切眼起,南至设计停采线为界,工作面走向长239米,倾斜长110米,平面积26290平方米。
本工作面西部由综采一队于2005年采完,冒落充分,块度不大,东部未采,北部已由综采一队于2002年采完,南部为F1断层,本层上部18层煤变薄0.8米,未采,下部23层煤尚未开采。
2、地质构造情况:本区构造简单,通过机、轨两道及切眼实见看,只见几条小断层,落差均小于0.8米。
在本区轨道上部有一F14断层,至本区北部已尖灭,本区下部为F13反向正断层,落差大于40米,走向近NS,倾角10°~30°。
3、煤层赋存情况及顶底板岩性:本区21煤层赋存相对稳定,煤层整体走向NW,倾向NE,厚度最大5.05米,最小4.2米,(含夹矸),一般厚度在4.4米左右,结构比较简单,一般有2~3层夹矸,距顶板1米左右有一层厚度为0.2米左右的粉砂岩夹矸,比较稳定,距底板0.8米左右的粉砂岩夹矸,厚度不稳定,煤层倾角为26°~29°,一般为28°,本煤层有0.3~0.8米厚的深灰色粉砂岩伪顶,较破碎,随采堀而下落,直接顶为灰白色细砂岩,局部较破碎,底板为灰色细砂岩,较坚硬。
该层煤距上覆18层煤层间距一般为75米,其间以中细砂岩为主,下覆23煤层间距一般60米,其间以中砂岩为主。
4、水文地质情况本区水文地质情况简单,局部顶板淋水,开采时注意上覆老空积水及顶板淋水。
5、本区煤层无岩浆侵入体及古河床冲刷等现象,亦无陷落柱等。
6、本煤层属局Ⅰ类发火煤层,发火期为10个月。
7、建议:⑴、由于本煤层顶板破碎,所以回采时必须加强顶板管理。
采区地质说明书
![采区地质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f73a7826ccbff121dd36839a.png)
地 测 副 总: 总 工 程 师:
接到通知书时间: 提交说明书时间:
采区地质说明书
水平 位 置 及 范 围 东至 南至 西至 北至 上限标高 下限标高 地面标高 面积 翼 采区 一、概况 系 (组) 煤层
五、煤层顶底板 煤 层 类别 岩石名称 厚度(m) 主要岩性特征(含水性)
老顶
顶 板
直接顶
伪顶
直接底 底 板 老底
煤 层 顶 底 板 变 化 情 况
六、地质构造(含陷落柱、岩浆岩及古河床冲刷等)
七、水文地质
基 本 特 征
充 水 因 素 及 威 胁 程 度
涌 水 量 预 测 及 依 据
防 治 水 建 议 及 措 施
终孔层位
封孔质量
备注
二、地层及标志层 地 层 主 要 标 志 层
三、煤层
煤 层 赋 存 情 况
煤层名称 特 征 参 数
煤厚 (m) 极值 —— 平均值
倾角 (°) 极值 —— 平均值
结构 层间距
Km
r
稳定性
四、煤质 煤层 颜色 物 理 特 征 煤层 工 业 指 标 M A V FC S P Q Y 工业牌号 光泽 硬度 容重 煤岩类型
八、影响生产的其它地质因素 瓦 斯 、 煤 尘 、 煤 层 自 燃 、 地 温 、 地 压 九、资源储量 估 算 范 围
估 算 参 数 及 方 法
资 源 储 量 估 算 基 础 及 汇 总
块段 平 煤 级别 面积 层 编号 (m2)
斜 平均 资源 回收 可采 容重 备 面积 厚度 储量 率 储量 3 (t/m ) 注 (m2) (m) (万吨) (%) (万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含水层
含水层:2号煤上部发育有下石盒子组(K9、K8)砂岩含水层,厚4.42—8.59m,K8为煤层直接充水含水层,岩性为灰白色、灰绿色、黄绿色厚层状石英长石石砂岩,多为钙质胶结,埋藏较浅时,裂隙发育,成为良好透水层及含水层,随埋深增加裂隙逐渐变稍发育,钻进消耗量0.04——0.35m3/h,因此含水层为较弱裂隙含水层。
二、隔水层
隔水层:2号煤至K2石灰岩之间隔水层,由致密的粉砂岩、泥岩等致密岩层组成的隔水层,一般厚76.40m,具有良好的隔水性能,在无断裂及陷落柱贯通情况下,垂直方向使2号煤经上含水层与K2含水层不发生水力联系。
2号煤以上各砂岩含水层,由于其间存在厚度较大的粉砂岩、泥岩等致密岩层组成的隔水层,厚度变化大,随地形变化,西北薄,东南厚,且有良好的隔水性能,在无风化裂隙及断裂贯通的情况下,垂直方向2号煤以上各砂岩含水层不发生水力联系。
综上所述,该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但根据相关部门要求,掘进时,必须严格执行“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探放水原则。
一、含水层
含水层:1号煤上部发育有下石盒子组(K9、K8)砂岩含水层,厚4.42—8.59m,K8为煤层直接充水含水层,岩性为灰白色、灰绿色、黄绿色厚层状石英长石石砂岩,多为钙质胶结,埋藏较浅时,裂隙发育,成为良好透水层及含水层,随埋深增加裂隙逐渐变稍发育,钻进消耗量0.04——0.35m3/h,因此含水层为较弱裂隙含水层。
二、隔水层
隔水层:1号煤至K2石灰岩之间隔水层,由致密的粉砂岩、泥岩等致密岩层组成的隔水层,一般厚76.40m,具有良好的隔水性能,在无断裂及陷落柱贯通情况下,垂直方向使1号煤经上含水层与K2含水层不发生水力联系。
1号煤以上各砂岩含水层,由于其间存在厚度较大的粉砂岩、泥岩等致密岩层组成的隔水层,厚度变化大,随地形变化,西北薄,东南厚,且有良好的隔水性能,在无风化裂隙及断裂贯通的情况下,垂直方向1号煤以上各砂岩含水层不发生水力联系。
综上所述,该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但根据相关部门要求,掘进时,必须严格执行“有掘必探,先探后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