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生成与烃源岩的关系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干酪根热降解成油机理
一 烃的演化 二 油气生成的阶段性及特征 三 生油理论的新进展 四 油气生成的影响因素
第二章 油气生成与烃源岩
二、油气生成的阶段性及特征
门限温度:随着埋
藏深度的增加,当温度 升高到一定的数值,有 机质才开始大量转化为 石油,这个温度界限称 为门限温度。
门限深度:与门限
温度相对应的深度称为 门限深度。
无机假说
岩浆说:1949年10月3日,在纪念宇宙说六十周年 时苏联库德梁采夫突然由有机说的观点转变为无机说, 认为地球深处的岩浆中,含有C、H,还有O、N、S及 石油中其他灰分元素。在6000℃—12000℃下,C、H 可形成甲炔基,到3000—4000℃可形成次甲基,随着 温度降低,可形成甲基,最后形成甲烷,甲炔基可聚 合形成各种烃,在温度、压力适合时形成石油。
>2.0%
贫煤、半 无烟煤、 无烟煤
第二章 油气生成与烃源岩
第二章 油气生成与烃源岩
第二章 油气生成与烃源岩
§2 干酪根热降解成油机理
第二章 油气生成与烃源岩
§1 油气生成的原始物质
一 原始物质的来源 二 原始物质的形成 三 生油母质——干酪根
第二章 油气生成与烃源岩
一、原始物质的来源
1. 生物种类来源
沉积有机质的生物种类来源首先是浮游植物, 其次是细菌、高等植物、浮游动物。
2. 生化组分来源
对沉积有机质来源提供最多的生化组成是脂 类化合物、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木质素。
I2
I1
1.3~1.5
> 1.5
0.25~0.15
0.15~0.10
< 0.10
0.35~0.80
> 0.80
/
1.25~3.25
> 3.25
/
-25.5~ -28
< -28
/
260~475
> 475
/
第二章 油气生成与烃源岩
2.0
孙虎沙三段
Ⅰ1来自百度文库
孙虎沙四段
Ⅰ2
孙虎孔二段
1.5
前磨头沙三段
Ⅱ
H/C 1.0
第二章 油气生成与烃源岩
分两类: 1. 原生的沉积有机质:指通过沉积作用,
直接或间接进入沉积物中的有机质。包括:氨 基酸、脂肪酸、脂类及木质素。
2. 新生的沉积有机质:指原生的沉积有机 质通过埋藏作用和化学作用重新合成和演化形 成的有机化合物。如腐殖酸、干酪根、烃和非 烃。
第二章 油气生成与烃源岩
消耗含氧的杂原子化合 物为主,有机质没有大 量转化为烃类,O/C 大
生物成因气 CH4
缺少 C3~C14,特别是 C4~C8; 芳烃为双环、三环以 上;
≤0.5%
泥煤~褐 煤
大降低。
正烷烃具奇数碳优势。
热催化生油气
深成作用 阶段
阶 段 1500 ~ 4000 米(成熟 阶段)
60~180 o
干 酪 根 开 始 大 量 热 降 大量液态烃 解,H/C 大大降低。 少量气
古代沉积岩中分散有机质的组成: 烃类:岩石中可溶于有机溶剂的有机质。
是有机体生化作用的产物。 沥青:可溶于有机溶剂,是烃类和非烃类
物质的混合物。可分为油质、胶质及沥青质, 是有机质向油气转化的中间产物。
干酪根:不能溶解于有机溶剂的固体分散 有机质。
第二章 油气生成与烃源岩
§1 油气生成的原始物质
一 原始物质的来源 二 原始物质的形成 三 生油母质——干酪根
正烷烃碳数递减,奇数
碳优势不明显; 环烷烃、芳烃碳原子数 也递减;
0.5 ~ 1.3%
长烟煤 ~焦煤
环数减少。
( 1500 ~ 6000 米)
热裂解生凝析 气阶段 4000~ 6000 米(高熟
180~250 o
阶段)
液态烃大量 继续断开杂原子官能团 减少,C2~C8 和侧链;大量 C-C 键裂 大大增加;生 解,环烷烃开环、破裂。 成 凝 析 油 并
第二章 油气生成与烃源岩
Ⅰ型干酪根:称腐泥型,富含脂肪族结构,富氢贫 氧,H/C高,一般为 1.5~1.7,而O/C低,一般小于 0.1,生烃潜力为 0.4~0.7。
第二章 油气生成与烃源岩
Ⅱ型干酪根:富含脂肪链及饱和环烷烃,也含有多 环芳香烃及杂原子官能团。H/C 较高,约 1.3~1.5, O/C 较低,约 0.1~0.2,生烃潜力为 0.3~0.5。
第二章 油气生成与烃源岩
3.准变质作用阶段—过成熟阶段 有机质特征: 埋深大、温度高,由于在
成熟阶段干酪根中绝大部分可以断裂的侧链 和基团已消耗殆尽,所以石油潜力枯竭,残 余的少量烷基链,尤其是已经形成的轻质液 态烃在高温下继续裂解形成大量的热力学上 的最稳定的甲烷。 干酪根的结构进一步缩聚 形成富碳的残余物质。
第二章 油气生成与烃源岩
3.性质 从岩石中提纯出来的干酪根呈黑 色或褐色粉末,是复杂的有机高分子 聚合物。在沉积岩中干酪根呈细微分 散状态,有时以局部富集的纹层存在 于泥岩中。
第二章 油气生成与烃源岩
4.组成及结构
元素组成:干酪根的元素组成中以 C 为主。 一般分布范围是 C:70~90%,H:3~10%, O:3~19%,N:0.4~4 %,S:0.2~5%(据 Tissot,1984)。干酪根的元素组成跨有很大范 围,它的化学成分和结构会因原始物质的类型 和演化程度而变化。
第二章 油气生成与烃源岩
第二章 油气生成与烃源岩
一、烃的演化 1. 氯仿沥青“A”和总烃的演化
第二章 油气生成与烃源岩
第二章 油气生成与烃源岩
第二章 油气生成与烃源岩
2. 烷烃的演化
正构烷烃的演化 异构烷烃的演化 环烷烃的演化 芳香烃的演化
第二章 油气生成与烃源岩
第二章 油气生成与烃源岩
主要产物及特征: 热裂解甲烷。 鉴别指标: Ro>2.0%。
第二章 油气生成与烃源岩
有机质成烃演化与油气生成各阶段特征
成岩阶段 油气生成阶段 温度、压力 有机质变化特征
主要产物
烃的特征
Ro
煤阶
生物化学作用为主,以
成岩作用 阶段(小 于 1500 米
生物化学生气 阶段(未成熟)
低温、低压 (小于 50~ 60o)
第二章 油气生成与烃源岩
2.形成
六、七十年代,关于干酪根的形成研究日渐完善, 日本大石渡良志1976年提出认为干酪根的形成的以下 三种途径:
1.不饱和化合物 (氧化 聚合)中间产物 (聚合)干酪根
2. 碳水化合物、蛋白质 (聚合)腐殖酸 (聚合)干酪根
3. 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 (微生物作用) 腐殖酸 (聚合)干酪根
凝析油和湿气带(高成熟阶段):
有机质特征: 高温下,剩余的干酪根和已 经形成的重烃继续热裂解。
主要产物及特征: 液态烃急剧减少,C1~ C8的轻烃将迅速增加。在地层温度和压力超过 烃类相态转变的临界值时,这些轻质轻就会发 生逆蒸发,反溶解于气态烃之中,形成凝析气 和更富含气态烃的湿气。
鉴别指标: Ro为1.3~2.0%。
伴生湿气。
低分子正烷烃大大增 加; 少量低碳原子数的环 烷烃、芳烃。
1.3 ~ 2.0%
焦煤~瘦 煤
变质作用 阶段 ( 6000 ~ 7000 米)
深部高温生气 阶段(过成熟 阶段)
高温、高压 >250 o
已形成的液态烃和重质 气态烃强烈裂解成甲 烷; 干酪根进一步聚合,向 碳质沥青和石墨转化。
干气甲烷 碳沥青或石 墨
第二章 油气生成与烃源岩
分三个阶段: 成岩作用阶段——未成熟阶段 深成作用阶段——成熟阶段 变质作用阶段——过成熟阶段
第二章 油气生成与烃源岩
1.成岩作用阶段—未成熟阶段 从沉积有机质被埋藏开始至门限深度为止。 地层条件:低温(小于50~60℃)、低压。 有机质特征:微生物化学作用为主,有机质以形 成干酪根为主,没有形成大量烃类,O/C大大降低, H/C稍微下降。 主要产物及特征:生物成因气,有少量的烃类来 自于活生物体,大部分为C15以上的重烃,为生物标志 物。正烷烃多具明显的奇偶优势。成岩作用阶段后期 也可形成一些非生物成因的降解天然气以及未熟油。 鉴别指标:Ro小于0.5%。
成因假说?
成油原始物质 :无机 ?有机 ? 成油时间 :早期 ?晚期 ?
无机假说
碳化说:1876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石油是地下 深处的金属碳化物与下渗的水相互作用所生成。生成 的石油蒸气在冲向地壳的过程中冷凝形成油气藏。
宇宙说:1889年俄国索柯洛夫:碳氢化 合物是宇宙所固有的,在地球处于熔融阶 段时即已存在于气圈这中了,以后地球冷 却被吸附凝结在地壳上部形成油气藏。
简单烃类与石油组成复杂性?
生物成因 ?
有机假说
19世纪中叶以来,研究者根据观察和实验 以低等动物为主的“动物学说”; 以藻类为主的“植物说”; “动植物混成说”。
证据:生物标志化合物及旋光性
成油时间
“石油是早期生成的烃类富集而成的” 数量上:现代沉积物的烃含量及烃转化率远 远低于古代沉积物; 质量上:现代沉积物的烃组成与原油和生油 岩均有较大的区别。 当母岩埋藏达到一定的深度和温度时,有机 质才可大量生成液态烃。
第二章 油气生成与烃源岩
2.深成作用阶段—成熟阶段 深成作用阶段为干酪根
生成油气的主要阶段。该阶 段从有机质演化的门限值开 始至生成石油和湿气结束为 止。按照干酪根的成熟度和 成烃产物划分为两个带:
生油主带(低—中成熟阶 段)
凝析油和湿气带(高成熟 阶段)
第二章 油气生成与烃源岩
生油主带(低—中成熟阶段):
Ⅲ1
Ⅲ2
0.5
0.0
0.0
0.1
0.2
0.3
0.4
O/C
§2 干酪根热降解 成油机理
上节的内容: 生油物质来源——沉积有机质 生油母质干酪根的形成、特征及类型
问题的提出: 随着温度、压力的增高,干酪根将会发生什么
变化?
第二章 油气生成与烃源岩
§2 干酪根热降解成油机理
一 烃的演化 二 油气生成的阶段性及特征 三 生油理论的新进展 四 油气生成的影响因素
Ⅲ
Ⅲ
2
1
< 0.8
0.8—1.0
0/C
> 0.30
0.30~0.25
红 1460/1600 < 0.20
0.20~0.35
外 2920/1600 < 0.65
0.65~1.25
δ13C(‰)
> -22.5
-22.5~ -25.5
HI(岩石热解)
< 65
65~260
腐殖腐泥型 Ⅱ
1.0—1.3
含腐殖腐泥型 标准腐泥型
第二章 油气生成与烃源岩
§1 油气生成的原始物质
一 原始物质的来源 二 原始物质的形成 三 生油母质——干酪根
第二章 油气生成与烃源岩
二、原始物质的形成
沉积有机质:通过沉积作用进入沉积物中并 被埋藏下来的那部分有机质称为沉积有机质。
形成:
生物 死亡
氧化成简单的分子 沉积有机质(只占0.8%左右)
有机质特征:干酪根热降解作用为主, H/C大大降低。
主要产物及特征:成熟的液态石油。以 中—低分子量的烃类为主,正烷烃中奇碳优势 逐渐消失,环烷烃和芳香烃的碳数和环数减少, 曲线由双峰变单峰。W.C.Pusery把它称为“液 态窗”或“石油窗”。
鉴别指标: Ro为0.5~1.3%。
第二章 油气生成与烃源岩
第二章 油气生成与烃源岩
Ⅲ型干酪根:称腐殖型。富含多芳香核和含氧基团。 H/C 低,通常小于 1.0,而 O/C 高,可达 0.2~0.3,生烃 潜力为 0.1~0.2。
第二章 油气生成与烃源岩
国内陆相有机质由于分异性差,不能充分 区分,常采用黄第藩(1986)的三类五分法。
H/C
标准腐殖型 含腐泥腐殖型
第二章 油气生成与烃源岩
天然有机质与石油平均元素组成
C%
H%
碳水化合物 44
6
木质素 63
5
蛋白质 53
7
类脂
76 12
石油 84.5 13
S%
N%
O%
-
-
50
0.1
0.3 31.6
1
17
22
-
-
12
1.5
0.5
0.5
类脂物质的特征是抗腐力较强,能在各种地质条件下保存起来。
其元素组成和分子结构最接近于石油烃,是生成油气的主要原 始物质。
第二章 油气生成与烃源岩
结构:干酪根是一个由很多“桥键”交连的 “核”组成,在核和桥上带有各种官能团,类 脂化合物可被聚集在核间的空隙中的立体大分 子。
第二章 油气生成与烃源岩
5.类型
Tissot(1974) 根据干酪根的元素分 析 采 用 H/C 和 O/C 原子比绘制相关图, 即 范 氏 图 ( Van Krevelen 图 ) , 将 其主要分为三大类 。
第二章 油气生成与烃源岩
三、生油母质——干酪根
1.概念
干酪根:为沉积岩中所有不溶于非氧化的酸、碱 和非极性有机溶剂的分散有机质( 1979年,亨特)。
沉积有机质包括:有机溶剂可抽提的沥青;不溶 于有机溶剂的干酪根。干酪根是有机碳的最重要形式。 它比煤和储集层中石油含量之和还要多上千倍,比非 储集层中沥青和其它分散的石油多50倍。在古代沉积 岩中,有机质的80~99%是干酪根。
一 烃的演化 二 油气生成的阶段性及特征 三 生油理论的新进展 四 油气生成的影响因素
第二章 油气生成与烃源岩
二、油气生成的阶段性及特征
门限温度:随着埋
藏深度的增加,当温度 升高到一定的数值,有 机质才开始大量转化为 石油,这个温度界限称 为门限温度。
门限深度:与门限
温度相对应的深度称为 门限深度。
无机假说
岩浆说:1949年10月3日,在纪念宇宙说六十周年 时苏联库德梁采夫突然由有机说的观点转变为无机说, 认为地球深处的岩浆中,含有C、H,还有O、N、S及 石油中其他灰分元素。在6000℃—12000℃下,C、H 可形成甲炔基,到3000—4000℃可形成次甲基,随着 温度降低,可形成甲基,最后形成甲烷,甲炔基可聚 合形成各种烃,在温度、压力适合时形成石油。
>2.0%
贫煤、半 无烟煤、 无烟煤
第二章 油气生成与烃源岩
第二章 油气生成与烃源岩
第二章 油气生成与烃源岩
§2 干酪根热降解成油机理
第二章 油气生成与烃源岩
§1 油气生成的原始物质
一 原始物质的来源 二 原始物质的形成 三 生油母质——干酪根
第二章 油气生成与烃源岩
一、原始物质的来源
1. 生物种类来源
沉积有机质的生物种类来源首先是浮游植物, 其次是细菌、高等植物、浮游动物。
2. 生化组分来源
对沉积有机质来源提供最多的生化组成是脂 类化合物、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木质素。
I2
I1
1.3~1.5
> 1.5
0.25~0.15
0.15~0.10
< 0.10
0.35~0.80
> 0.80
/
1.25~3.25
> 3.25
/
-25.5~ -28
< -28
/
260~475
> 475
/
第二章 油气生成与烃源岩
2.0
孙虎沙三段
Ⅰ1来自百度文库
孙虎沙四段
Ⅰ2
孙虎孔二段
1.5
前磨头沙三段
Ⅱ
H/C 1.0
第二章 油气生成与烃源岩
分两类: 1. 原生的沉积有机质:指通过沉积作用,
直接或间接进入沉积物中的有机质。包括:氨 基酸、脂肪酸、脂类及木质素。
2. 新生的沉积有机质:指原生的沉积有机 质通过埋藏作用和化学作用重新合成和演化形 成的有机化合物。如腐殖酸、干酪根、烃和非 烃。
第二章 油气生成与烃源岩
消耗含氧的杂原子化合 物为主,有机质没有大 量转化为烃类,O/C 大
生物成因气 CH4
缺少 C3~C14,特别是 C4~C8; 芳烃为双环、三环以 上;
≤0.5%
泥煤~褐 煤
大降低。
正烷烃具奇数碳优势。
热催化生油气
深成作用 阶段
阶 段 1500 ~ 4000 米(成熟 阶段)
60~180 o
干 酪 根 开 始 大 量 热 降 大量液态烃 解,H/C 大大降低。 少量气
古代沉积岩中分散有机质的组成: 烃类:岩石中可溶于有机溶剂的有机质。
是有机体生化作用的产物。 沥青:可溶于有机溶剂,是烃类和非烃类
物质的混合物。可分为油质、胶质及沥青质, 是有机质向油气转化的中间产物。
干酪根:不能溶解于有机溶剂的固体分散 有机质。
第二章 油气生成与烃源岩
§1 油气生成的原始物质
一 原始物质的来源 二 原始物质的形成 三 生油母质——干酪根
正烷烃碳数递减,奇数
碳优势不明显; 环烷烃、芳烃碳原子数 也递减;
0.5 ~ 1.3%
长烟煤 ~焦煤
环数减少。
( 1500 ~ 6000 米)
热裂解生凝析 气阶段 4000~ 6000 米(高熟
180~250 o
阶段)
液态烃大量 继续断开杂原子官能团 减少,C2~C8 和侧链;大量 C-C 键裂 大大增加;生 解,环烷烃开环、破裂。 成 凝 析 油 并
第二章 油气生成与烃源岩
Ⅰ型干酪根:称腐泥型,富含脂肪族结构,富氢贫 氧,H/C高,一般为 1.5~1.7,而O/C低,一般小于 0.1,生烃潜力为 0.4~0.7。
第二章 油气生成与烃源岩
Ⅱ型干酪根:富含脂肪链及饱和环烷烃,也含有多 环芳香烃及杂原子官能团。H/C 较高,约 1.3~1.5, O/C 较低,约 0.1~0.2,生烃潜力为 0.3~0.5。
第二章 油气生成与烃源岩
3.准变质作用阶段—过成熟阶段 有机质特征: 埋深大、温度高,由于在
成熟阶段干酪根中绝大部分可以断裂的侧链 和基团已消耗殆尽,所以石油潜力枯竭,残 余的少量烷基链,尤其是已经形成的轻质液 态烃在高温下继续裂解形成大量的热力学上 的最稳定的甲烷。 干酪根的结构进一步缩聚 形成富碳的残余物质。
第二章 油气生成与烃源岩
3.性质 从岩石中提纯出来的干酪根呈黑 色或褐色粉末,是复杂的有机高分子 聚合物。在沉积岩中干酪根呈细微分 散状态,有时以局部富集的纹层存在 于泥岩中。
第二章 油气生成与烃源岩
4.组成及结构
元素组成:干酪根的元素组成中以 C 为主。 一般分布范围是 C:70~90%,H:3~10%, O:3~19%,N:0.4~4 %,S:0.2~5%(据 Tissot,1984)。干酪根的元素组成跨有很大范 围,它的化学成分和结构会因原始物质的类型 和演化程度而变化。
第二章 油气生成与烃源岩
第二章 油气生成与烃源岩
一、烃的演化 1. 氯仿沥青“A”和总烃的演化
第二章 油气生成与烃源岩
第二章 油气生成与烃源岩
第二章 油气生成与烃源岩
2. 烷烃的演化
正构烷烃的演化 异构烷烃的演化 环烷烃的演化 芳香烃的演化
第二章 油气生成与烃源岩
第二章 油气生成与烃源岩
主要产物及特征: 热裂解甲烷。 鉴别指标: Ro>2.0%。
第二章 油气生成与烃源岩
有机质成烃演化与油气生成各阶段特征
成岩阶段 油气生成阶段 温度、压力 有机质变化特征
主要产物
烃的特征
Ro
煤阶
生物化学作用为主,以
成岩作用 阶段(小 于 1500 米
生物化学生气 阶段(未成熟)
低温、低压 (小于 50~ 60o)
第二章 油气生成与烃源岩
2.形成
六、七十年代,关于干酪根的形成研究日渐完善, 日本大石渡良志1976年提出认为干酪根的形成的以下 三种途径:
1.不饱和化合物 (氧化 聚合)中间产物 (聚合)干酪根
2. 碳水化合物、蛋白质 (聚合)腐殖酸 (聚合)干酪根
3. 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 (微生物作用) 腐殖酸 (聚合)干酪根
凝析油和湿气带(高成熟阶段):
有机质特征: 高温下,剩余的干酪根和已 经形成的重烃继续热裂解。
主要产物及特征: 液态烃急剧减少,C1~ C8的轻烃将迅速增加。在地层温度和压力超过 烃类相态转变的临界值时,这些轻质轻就会发 生逆蒸发,反溶解于气态烃之中,形成凝析气 和更富含气态烃的湿气。
鉴别指标: Ro为1.3~2.0%。
伴生湿气。
低分子正烷烃大大增 加; 少量低碳原子数的环 烷烃、芳烃。
1.3 ~ 2.0%
焦煤~瘦 煤
变质作用 阶段 ( 6000 ~ 7000 米)
深部高温生气 阶段(过成熟 阶段)
高温、高压 >250 o
已形成的液态烃和重质 气态烃强烈裂解成甲 烷; 干酪根进一步聚合,向 碳质沥青和石墨转化。
干气甲烷 碳沥青或石 墨
第二章 油气生成与烃源岩
分三个阶段: 成岩作用阶段——未成熟阶段 深成作用阶段——成熟阶段 变质作用阶段——过成熟阶段
第二章 油气生成与烃源岩
1.成岩作用阶段—未成熟阶段 从沉积有机质被埋藏开始至门限深度为止。 地层条件:低温(小于50~60℃)、低压。 有机质特征:微生物化学作用为主,有机质以形 成干酪根为主,没有形成大量烃类,O/C大大降低, H/C稍微下降。 主要产物及特征:生物成因气,有少量的烃类来 自于活生物体,大部分为C15以上的重烃,为生物标志 物。正烷烃多具明显的奇偶优势。成岩作用阶段后期 也可形成一些非生物成因的降解天然气以及未熟油。 鉴别指标:Ro小于0.5%。
成因假说?
成油原始物质 :无机 ?有机 ? 成油时间 :早期 ?晚期 ?
无机假说
碳化说:1876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石油是地下 深处的金属碳化物与下渗的水相互作用所生成。生成 的石油蒸气在冲向地壳的过程中冷凝形成油气藏。
宇宙说:1889年俄国索柯洛夫:碳氢化 合物是宇宙所固有的,在地球处于熔融阶 段时即已存在于气圈这中了,以后地球冷 却被吸附凝结在地壳上部形成油气藏。
简单烃类与石油组成复杂性?
生物成因 ?
有机假说
19世纪中叶以来,研究者根据观察和实验 以低等动物为主的“动物学说”; 以藻类为主的“植物说”; “动植物混成说”。
证据:生物标志化合物及旋光性
成油时间
“石油是早期生成的烃类富集而成的” 数量上:现代沉积物的烃含量及烃转化率远 远低于古代沉积物; 质量上:现代沉积物的烃组成与原油和生油 岩均有较大的区别。 当母岩埋藏达到一定的深度和温度时,有机 质才可大量生成液态烃。
第二章 油气生成与烃源岩
2.深成作用阶段—成熟阶段 深成作用阶段为干酪根
生成油气的主要阶段。该阶 段从有机质演化的门限值开 始至生成石油和湿气结束为 止。按照干酪根的成熟度和 成烃产物划分为两个带:
生油主带(低—中成熟阶 段)
凝析油和湿气带(高成熟 阶段)
第二章 油气生成与烃源岩
生油主带(低—中成熟阶段):
Ⅲ1
Ⅲ2
0.5
0.0
0.0
0.1
0.2
0.3
0.4
O/C
§2 干酪根热降解 成油机理
上节的内容: 生油物质来源——沉积有机质 生油母质干酪根的形成、特征及类型
问题的提出: 随着温度、压力的增高,干酪根将会发生什么
变化?
第二章 油气生成与烃源岩
§2 干酪根热降解成油机理
一 烃的演化 二 油气生成的阶段性及特征 三 生油理论的新进展 四 油气生成的影响因素
Ⅲ
Ⅲ
2
1
< 0.8
0.8—1.0
0/C
> 0.30
0.30~0.25
红 1460/1600 < 0.20
0.20~0.35
外 2920/1600 < 0.65
0.65~1.25
δ13C(‰)
> -22.5
-22.5~ -25.5
HI(岩石热解)
< 65
65~260
腐殖腐泥型 Ⅱ
1.0—1.3
含腐殖腐泥型 标准腐泥型
第二章 油气生成与烃源岩
§1 油气生成的原始物质
一 原始物质的来源 二 原始物质的形成 三 生油母质——干酪根
第二章 油气生成与烃源岩
二、原始物质的形成
沉积有机质:通过沉积作用进入沉积物中并 被埋藏下来的那部分有机质称为沉积有机质。
形成:
生物 死亡
氧化成简单的分子 沉积有机质(只占0.8%左右)
有机质特征:干酪根热降解作用为主, H/C大大降低。
主要产物及特征:成熟的液态石油。以 中—低分子量的烃类为主,正烷烃中奇碳优势 逐渐消失,环烷烃和芳香烃的碳数和环数减少, 曲线由双峰变单峰。W.C.Pusery把它称为“液 态窗”或“石油窗”。
鉴别指标: Ro为0.5~1.3%。
第二章 油气生成与烃源岩
第二章 油气生成与烃源岩
Ⅲ型干酪根:称腐殖型。富含多芳香核和含氧基团。 H/C 低,通常小于 1.0,而 O/C 高,可达 0.2~0.3,生烃 潜力为 0.1~0.2。
第二章 油气生成与烃源岩
国内陆相有机质由于分异性差,不能充分 区分,常采用黄第藩(1986)的三类五分法。
H/C
标准腐殖型 含腐泥腐殖型
第二章 油气生成与烃源岩
天然有机质与石油平均元素组成
C%
H%
碳水化合物 44
6
木质素 63
5
蛋白质 53
7
类脂
76 12
石油 84.5 13
S%
N%
O%
-
-
50
0.1
0.3 31.6
1
17
22
-
-
12
1.5
0.5
0.5
类脂物质的特征是抗腐力较强,能在各种地质条件下保存起来。
其元素组成和分子结构最接近于石油烃,是生成油气的主要原 始物质。
第二章 油气生成与烃源岩
结构:干酪根是一个由很多“桥键”交连的 “核”组成,在核和桥上带有各种官能团,类 脂化合物可被聚集在核间的空隙中的立体大分 子。
第二章 油气生成与烃源岩
5.类型
Tissot(1974) 根据干酪根的元素分 析 采 用 H/C 和 O/C 原子比绘制相关图, 即 范 氏 图 ( Van Krevelen 图 ) , 将 其主要分为三大类 。
第二章 油气生成与烃源岩
三、生油母质——干酪根
1.概念
干酪根:为沉积岩中所有不溶于非氧化的酸、碱 和非极性有机溶剂的分散有机质( 1979年,亨特)。
沉积有机质包括:有机溶剂可抽提的沥青;不溶 于有机溶剂的干酪根。干酪根是有机碳的最重要形式。 它比煤和储集层中石油含量之和还要多上千倍,比非 储集层中沥青和其它分散的石油多50倍。在古代沉积 岩中,有机质的80~99%是干酪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