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专长)-中医内科学-虚劳、癌病

合集下载

中医内科学-虚劳

中医内科学-虚劳
脾气虚 气虚+脾虚 (纳差腹胀)
肾气虚 气虚+肾虚 (尿频而清)
补益肺气 益气养心 健脾益气 补益肾气
补肺汤 七福饮 加味四君子汤 大补元煎
37 (一)肺气虚证
1、辨证依据 主要症状:咳嗽无力,痰液清稀,短气自汗,声
音低怯,时寒时热,平素易于感冒,面色苍白。 2、治法:补益肺气。 3、方药:补肺汤加减。 常用药:人参、黄芪、沙参益气补肺;熟地、五
20 病因病机
四、病机转化: 在其病变过程中,引起虚损的病因,往往首先导致某一脏的
气、血、阴、阳某一方面的亏损。 但由于五脏相关,气血同源,阴阳互根,所以常互相影响;
一脏受病,可以累及他脏;气虚不能生血,血虚无以生气; 气虚者,久则阳亦渐衰,血虚者,久则阴亦不足;阳损日久, 累及于阴;阴虚日久,累及于阳。 以致病势日渐发展,而病情趋于复杂,形成气血阴阳皆虚的 证候。
28
阴虚与阳虚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联系
阴 阴虚属人体形质损 阴虚久则可损及阳,阳虚
虚 伤,包括津液精血 久亦可损及阴,致阴阳两
的亏虚

阳 阳虚属人体功能不
虚 足,包括气虚在内
29
阴虚与血虚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联系
阴虚 多表现为阴虚生内热的症状, 以阴阳分,阴虚与
如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舌红 血虚都属阴虚的范
鉴别诊断
24
二、虚劳与其他疾病的虚劳
虚劳与内科其他病证中的虚证在临床表现、治疗方药方 面有类似之处,故需鉴别
分类 症状 特点
病程
虚劳
其他病证中的虚证类型
一系列精气亏虚的 以其病证的主要症状为突出表
症状

较长
有长有短
25 相关检查

中医(专长)-中医内科学-虚劳、癌病

中医(专长)-中医内科学-虚劳、癌病

虚劳、癌病虚劳虚劳又称虚损,是以脏腑亏损、气血阴阳虚衰,久虚不复成劳为主要病机,以五脏虚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多种慢性衰弱证候的总称。

要点一概述历代医籍对虚劳的论述甚多。

《素问•通评虚实论》所说的“精气夺则虚”可视为虚证的提纲。

而《素问•调经论》所谓“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进一步说明虚证有阴虚、阳虚的区别,并指明阴虚、阳虚的主要特点。

《难经•十四难》论述了“五损”的症状,并提出治疗大法。

如“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心者调其营卫,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损其肝者缓其中,损其肾者益其精。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首先提出了虚劳的病名,详述证因脉治,分阳虚、阴虚、阴阳两虚三类,治疗重在温补脾肾,并提出扶正祛邪、祛瘀生新等治法,首倡补虚不忘治实的治疗要点。

汪绮石《理虚元鉴》为虚劳专书,对虚劳的病因、病机、治疗、预防及护理均有较好的论述。

清代吴澄的《不居集》对虚劳的资料作了比较系统的汇集整理,是研究虚劳的一部有价值的参考书。

汪绮石《理虚元鉴》提出:“治虚有三本,肺、脾、肾是也。

”要点二病因病机(一)虚劳的病因导致虚劳的原因甚多,但就临床所见,引起虚劳的病因主要有禀赋薄弱,体质不强;烦劳过度,损及五脏;饮食不节,损伤脾胃;大病久病,失于调理;失治误治,损耗精气五个方面。

(二)虚劳的基本病机及转化各种病因或是因虚致病,因病成劳;或是因病致虚,久虚不复成劳。

而其病理性质,主要是气、血、阴、阳的亏耗;其病损部位,主要在于五脏。

虚劳的基本病机为脏腑亏损,气血阴阳不足;其病变过程,往往首先导致某一脏气、血、阴、阳的亏损。

虚劳的顺证:若脾肾未衰,元气未败,形气未脱,饮食尚可,无大热,或虽有热而治之能解,无喘息不续,能受补益等,为虚劳的顺证表现,其预后较好。

虚劳的逆证:若形神衰惫,肉脱骨痿,不思饮食,泄泻不止,喘急气促,发热难解,声哑息微,或内有实邪而不任攻,或诸虚并集而不受补,舌质淡胖无华或光红如镜,脉象急促细弦或浮大无根,为虚劳的逆证表现。

中医内科学关于病位

中医内科学关于病位

肺系病证1.感冒:病位在表。

若病变传变,由表入里。

可涉及内在脏腑。

2.咳嗽:病位在肺,与肝脾密切相关,日久及肾。

3.哮病:病位在肺,关系到脾肾。

4.喘证:病位主要在肺和肾,与肝脾有关。

5.肺胀:病位主要在肺,继则影响脾肾,后期病及于心。

6.肺痈:病位在肺。

7.肺痨:病位主要在肺,久则传及脾肾,影响整体。

8.肺痿:病位在肺,与脾胃肾等脏密切相关。

心系病证1.心悸:病位在心,与肝脾肾肺密切相关。

2.胸痹:病位在心,与肝脾肾密切相关。

3.真心痛:病位在心。

4.厥证:病位主要在心,涉及脑(清窍)与肝脾肾肺有关。

5.不寐:病位在心,与肝(胆)脾(胃)肾密切相关。

6.多寐:病位在心脾,与肾关系密切。

7.健忘:病位在脑,涉及心脾肾。

8.痴呆:病位在脑,与心肝脾肾功能失调相关,尤其与肾虚关系密切。

9.癫狂:病位在脑,涉及肝心胆脾,久而伤肾。

10.痫病:病位在脑,与心肝脾肾等脏密切。

脾胃病证1.胃痛:病位主要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

2.痞满:病位在胃,与肝脾密切相关。

3.呕吐:病位在胃,与肝脾二脏关系密切。

4.呃逆:病位在膈,关键脏腑在胃,与肺肾肝脾密切相关。

5.噎膈:病位在食道,属胃气所主;病变脏腑关键在胃,与肝脾肾密切相关。

6.腹痛:病位在腹,病变脏腑涉及肝、胆、脾、肾、大小肠、膀胱等,并与足三阴,足少阳,手足阳明经及冲任、带脉等经脉循行之处密切相关。

7.痢疾:病位在肠腑,与脾胃关系密切,久则及肾。

8.泄泻:病位在脾胃与大小肠,病变主脏在脾,脾失健运是关键,与肝肾密切相关。

9.便秘:病位在大肠,并与肺、脾、胃、肝、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肝胆病证1.胁痛:病位在肝胆,且与脾、胃、肾密切相关。

2.黄疸:病位在脾、胃、肝、胆。

3.萎黄:病位在脾、胃。

4.积聚:病位主要在肝、脾。

5.鼓胀:病位主要在肝、脾,久则及肾。

6.眩晕:病位在于脑窍,其病变脏腑与肝、脾、肾三脏相关。

7.头痛:病位在脑,与肝、脾、肾三脏的功能失调有关。

虚劳中医名词解释

虚劳中医名词解释

虚劳中医名词解释
虚劳是一个中医名词,指的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脏腑阴阳气血严重亏损,久虚不复的多种慢性衰弱病证的总称。

西医常常提到的慢性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虚损症候,以及一些重病后期的恶液质状态等都可以参考虚劳的概念。

虚证意味着人体功能不足,需要有补有泻,以达到人体各方面功能平衡。

中医治疗虚劳有六法,包括平补、峻补、温补、清凉、攻下和房事疗法等。

需要明确辨证,把握尺度,盲目进补大多有害无益。

此外,虚里是一个中医名词,传说是胃之大络,位于人体中间,百汇到会阴的一条直线上,在背上也有一个穴道。

中医内科学名词解释

中医内科学名词解释

感冒是感触风邪或时行病毒,引起肺卫功能失调,出现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外感病。

咳嗽是由六淫外邪侵袭肺系,或脏腑功能失调,内伤及肺,肺气不清,失于宣肃所成,临床以咳嗽、咯痰为主要表现。

哮病是由于宿痰伏肺,遇诱因或感邪引触,以致痰阻气道,肺失肃降,气道挛急所致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

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为主要表现。

喘证是指由于感受外邪,痰浊内蕴,情志失调而致肺气上逆,失于宣降,或久病气虚,肾失摄纳,以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常见病证。

严重者可致喘脱。

肺痈是指由于热毒瘀结于肺,以致肺叶生疮,血败肉腐,形成脓疡的一种病证。

临床以发热,咳嗽,胸痛,咯吐腥臭浊痰,甚则脓血相兼为主要表现。

肺痨是指由于正气虚弱,感染痨虫,侵蚀肺脏所致的,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身体逐渐消瘦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具有传染性的慢性消耗性疾病。

肺胀是指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肺脾肾三脏虚损,从而导致肺管不利,肺气壅滞,气道不畅,胸膺胀满不能敛降。

临床表现见喘息气促,咳嗽,咯痰,胸部膨满,憋闷如塞,或唇甲紫钳,心悸浮肿等症。

痰饮是指三焦气化失常,水液在体内运化输布失常,停积于某些部位的一类病证。

心悸是指气血阴阳亏虚,或痰饮瘀血阻滞,心失所养,心脉不畅,引起心中急剧跳动,惊慌不安,不能自主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

胸痹心痛是由于正气亏虚,痰浊、瘀血、气滞、寒凝而引起心脉痹阻不畅,临床以膻中或左胸部发作性憋闷、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

失眠是由于心神失养或不安而引起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

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

汗证是指人体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不固,引起汗液外泄失常的一类病证。

血证是指凡由多种原因,引起火热熏灼或气虚不摄,致使血液不循常道,或上溢于口鼻诸窍,或下泄于前后二阴,或渗出于肌肤,所形成的一类病证。

中医内科学——癌病(医疗医学)

中医内科学——癌病(医疗医学)
血必有瘀”。或正气亏虚,易感外邪或易致客 邪久留。另一方面,脾失健运,不能升清降浊, 敷布运化水湿,则痰湿内生。正如《医宗必 读·痰饮》所说:“脾土虚弱,清者难升,浊 者.宿有旧疾
机体脏腑阴阳的偏盛偏衰,气血功能 紊乱,如治不得法或失于调养,病邪久 羁,损伤正气,或正气本虚,驱邪无力, 加重或诱发气、痰、食、湿、水、血等 凝结阻滞体内,邪气壅结成块。
医学类
17
肾癌及膀胱癌的本虚以脾肾两虚、肝肾阴虚多 见,标实以湿热蕴结、瘀血内阻多见。
不同的癌病其病变部位不同,脑瘤病位在脑, 肺癌病位在肺,大肠癌病位在肠,肾癌及膀胱 癌病位在肾和膀胱。但由于肝主疏泄,条达气 机,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肾主髓,藏元阴元阳, 故上述癌病的发生发展,与肝、脾、肾的关系 也较为密切。
3、 《圣济总录》说:“瘤之为义, 留滞不去也。”对瘤的含义作了精 辟的解释。
医学类
3
4 而“癌”自首见于宋·东轩居士所 著的《卫济宝书》(公元1171年), 该书将“癌”作为痈疽五发之一。
5 命名:在中医学著作中,较多的
结合各种癌病的临床特点而予以相
应的命名,如甲状腺癌类属于“石
瘿”,肝癌类属于“肝积”等。也
医学类
11
2、七情怫郁
情志不遂,气机郁结,久则导致 气滞血瘀,或气不布津,久则津凝 为痰,血瘀、痰浊互结,渐而成块。 正如《类证治裁·郁证》说:“七情 内起之郁,始而伤气,继必及血。”
医学类
12
3.饮食失调
嗜好烟酒辛辣腌炸烧烤,损伤脾胃,脾失 健运,正气亏虚,气虚血瘀。如《读医随 笔·承制生化论》说:“气虚不足以推血,则
16
中晚期由于癌瘤耗伤人体气血津液,故多出现 气血亏虚、阴阳两虚等病机转变,由于邪愈盛 而正愈虚,本虚标实,病变错综复杂,病势日 益深重。

中医内科学-虚劳【70页】

中医内科学-虚劳【70页】

阴阳亏损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均属于本证的范围。
如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消化
系疾病、营养缺乏、新陈代谢疾病、结缔组织病等
系统多种慢性消耗性和功能衰退性疾病,发展至严
重阶段,呈现慢性虚弱症状为主者,皆可参照本篇
论治。
2024/8/28
7
Team Work Time
A 虚劳的病因病机 B 虚劳的诊断 C 虚劳的鉴别诊断 D 虚劳的辨证要点 E 虚劳的治法方药与临证要点 F 虚劳的辨证论治
3
虚劳是气血津液病证中涉及脏腑及表现 证候最多的一种病证,临床较为常见。中医 药在调理阴阳、补益气血、促进脏腑功能的 恢复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024/8/28
4
历史沿革(1)
❖ 《素问·通评虚实论》“精气夺则虚”;
❖ 《素问·三部九候论》“虚则补之”;
❖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形不足者,温之以气; 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 1.肺气虚 ❖ (1)症状:主症:短气息促,声音低怯,咳嗽无力,痰液 ❖ 清稀. ❖ 兼症:时寒时热,自汗,易感受外邪,面白. ❖ 舌脉:舌淡、脉弱. ❖ (2)证机概要: 肺气不足,表虚不固. ❖ (3)治法: 补益肺气. ❖ (4)方药:补肺汤加减.
30
方药:补肺汤 ❖ 人参、黄芪:益气补肺; ❖ 熟地、五味子:益肾敛肺; ❖ 紫苑、桑白皮:肃肺止咳; 临床应用 ❖ 自汗多,加牡蛎、麻黄根; ❖ 气阴两虚、潮热盗汗:加鳖甲、地骨皮、秦
28
证治分类
1、气虚 ❖ 肺气虚 ❖ 心气虚 ❖ 脾气虚 ❖ 肾气虚 2、血虚 ❖ 心血虚 ❖ 脾血虚 ❖ 肝血虚
3、阴虚
❖ 肺阴虚
❖ 心阴虚
❖ 脾胃阴虚
❖ 肝阴虚

中医内科学课件癌病

中医内科学课件癌病
中医内科学课件癌病
目 录
• 癌病概述 • 癌病的病因病机 • 癌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癌病的辨证论治 • 癌病的预防与调护 • 癌病的现代研究进展
01 癌病概述Leabharlann 定义与发病特点定义
癌病是多种恶性肿瘤的总称,以脏腑组织发生异常增生为基 本特征,临床表现主要为肿块逐渐增大、表面高低不平、质 地坚硬、时有疼痛发热,并常伴见纳差、乏力、日渐消瘦等 全身症状。
感谢您的观看
病机
癌病的病机复杂多变,但总属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以脏腑气血阴阳亏虚为主,标实以气滞 、血瘀、痰凝、毒聚为主。癌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复杂缓慢的过程。
辨证分型与治疗原则
根据癌病的临床表现和病因病机特点,中医将癌病分为多种证型进行辨证施治。治疗原则 以扶正祛邪为主,注重调整脏腑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同时配合手术、放疗、化疗等现 代医学治疗手段进行综合治疗。
癌病的定义与分类
中医对癌病的定义 癌病的中医分类方法
常见癌病的中医命名
癌病的病因病机
癌病的中医病因 癌病的发病机理
癌病的病理变化过程
癌病的诊断与辨证
癌病的中医诊断方法 癌病的辨证分型
癌病的鉴别诊断
03 癌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
体格检查
全面细致的体格检查,注意肿 块的位置、大小、质地、活动 度等。
情志调畅
保持心情愉悦,避免长期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的刺激。学会自我调 节情绪,保持心理平衡。
劳逸结合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提高抗病能力。
调护要点
扶正祛邪
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采用扶正祛邪的治疗原 则。扶正以固本培元、补益气血为主,祛邪以清 热解毒、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为主。

中医内科学笔记

中医内科学笔记

中医内科学笔记知识提纲上篇 总论第一节 感冒 第一节 水肿 第二节 咳嗽第三节 哮病 第二节 淋证 第四节 喘证第一章 肺系病证 第五节 肺痈 第五章 肾系病证 第三节 癃闭 第六节 肺痨第七节 肺胀 第四节 阳痿 第八节 肺痿 第一节 心悸 第五节 遗精 第二节 胸痹 第一节 郁证 第三节 不寐 第二节 血证 第二章 心系病证 第四节 癲狂 第六章 气血津液 第三节 痰饮 第五节 痫病 第四节 消渴 第六节 痴呆 第五节 自汗 第七节 厥证 盗汗 第一节 胃痛 第六节 内伤 第二节 痞满 发热 第三节 呕吐 第七节 虚劳 第四节 噎膈 第八节 肥胖 第三章 脾胃病证 第五节 呃逆 第九节 癌病 第六节 腹痛 第一节 痹证 第七节 泄泻第八节 痢疾 第二节 痉证 第九节 便秘下篇 各论 第一节 胁痛 第七章 肢体经络 第三节 痿证 第二节 黄疸第三节 积聚 第四节 颤证 第四章 肝胆病证 第四节 鼓胀第五节 头痛 第五节 腰痛 第六节 眩晕 第七节 中风 第八节 瘿病 第九节 疟疾中 医 内 科 学第一章肺系疾病第一节感冒一、定义:由于感受风邪或时行病毒而导致的常见外感疾病。

临床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为特征。

三、病因病机:(一)病因:感受外邪,正气虚弱(二)病机;卫表失和,肺失宣降。

(三)病理性质有寒热两类:(四)预后良好,少有传变。

四、辨证论治:(一)、辨证要点:辨寒热虚实、辨不同兼夹、辨虚实(二)、治疗原则:解表达邪,疏风宣肺(三)、分型论治:1、风寒束表证:荆防败毒散加减2、风热犯表证:银翘散3、暑湿伤表证:新加香薷饮加减4、气虚感冒:参苏饮5、阴虚感冒:加减葳蕤汤第二节咳嗽一、定义:定义:由于外感(六淫外邪侵袭肺系)、内伤(脏腑功能失调伤及于肺)各种因素导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出现以咳嗽咯痰为主要表现时,谓之咳嗽病。

三、病因病机:1、病位主要在肺,与肝脾肾有关。

中医内科学名词解释

中医内科学名词解释

中医内科学名词解释 Revised by Jack on December 14,2020中医内科学名词解释感冒是感触风邪或时行病毒,引起肺卫功能失调,出现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外感病。

咳嗽是由六淫外邪侵袭肺系,或脏腑功能失调,内伤及肺,肺气不清,失于宣肃所成,临床以咳嗽、咯痰为主要表现。

哮病是由于宿痰伏肺,遇诱因或感邪引触,以致痰阻气道,肺失肃降,气道挛急所致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

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为主要表现。

喘证是指由于感受外邪,痰浊内蕴,情志失调而致肺气上逆,失于宣降,或久病气虚,肾失摄纳,以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常见病证。

严重者可致喘脱。

肺痈是指由于热毒瘀结于肺,以致肺叶生疮,血败肉腐,形成脓疡的一种病证。

临床以发热,咳嗽,胸痛,咯吐腥臭浊痰,甚则脓血相兼为主要表现。

肺痨是指由于正气虚弱,感染痨虫,侵蚀肺脏所致的,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身体逐渐消瘦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具有传染性的慢性消耗性疾病。

肺胀是指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肺脾肾三脏虚损,从而导致肺管不利,肺气壅滞,气道不畅,胸膺胀满不能敛降。

临床表现见喘息气促,咳嗽,咯痰,胸部膨满,憋闷如塞,或唇甲紫钳,心悸浮肿等症。

痰饮是指三焦气化失常,水液在体内运化输布失常,停积于某些部位的一类病证。

心悸是指气血阴阳亏虚,或痰饮瘀血阻滞,心失所养,心脉不畅,引起心中急剧跳动,惊慌不安,不能自主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

胸痹心痛是由于正气亏虚,痰浊、瘀血、气滞、寒凝而引起心脉痹阻不畅,临床以膻中或左胸部发作性憋闷、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

失眠是由于心神失养或不安而引起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

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

汗证是指人体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不固,引起汗液外泄失常的一类病证。

中医虚劳名词解释

中医虚劳名词解释

中医虚劳名词解释
中医虚劳是指人体虚弱疲劳的一种病理状态,主要表现为乏力、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肢体无力等症状。

虚劳多由长期劳累、过度疲劳、情绪不稳定等原因引起,导致人体精气衰弱、阴阳失衡。

中医将虚劳分为虚劳内伤和虚劳外感两类。

虚劳内伤多因劳累过度、不合理的饮食、情绪波动等因素导致气血不足、脏腑功能紊乱而引起。

虚劳外感则是指在劳累或长期受寒湿邪气侵袭后,人体抵抗力下降,导致疲乏无力、食欲不振、容易感冒等症状。

中医治疗虚劳主要从调理脾胃、补益气血、调节阴阳等方面入手。

常用的中药有人参、黄芪、当归等具有补气养血作用的药物,同时可以采用针灸、推拿等物理疗法来促进气血的循环和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

在日常生活中,预防虚劳也是非常重要的。

人们应该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的时间,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摄取营养丰富的食物;注意情绪的调节,避免压力过大;适度参与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的抵抗力等。

总之,中医虚劳是一种常见的病理状态,合理的中医治疗和预防措施可以帮助人们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内科学(十三五规划教材,第四版)-癌病

中医内科学(十三五规划教材,第四版)-癌病

5.阴伤气耗
证候:口 干 燥,盗汗,头晕耳鸣,视物昏花.五心烦热,腰膝酸软, 乏 力, 纳差,腹痛隐隐,大便秘结或溏烂。舌质淡红少苔,脉细数或细。
治法:益气养阴,扶正抗癌。
方药:生脉地黄汤加减。
在辨证中: 胃癌常加生地、石斛、麦冬; 鼻咽癌常加石斛、玄参、麦冬、天花粉。
6.气血双亏
证候:形体消瘦,面色无华,唇甲色淡,气短乏力,动则为甚,伴头昏心悸,目 眩眼花,动则多汗,口干舌燥,纳呆食少。舌质红或淡,脉细或细弱。
六 其他疗法
1.中成药犀黄丸,清热解毒、消肿散结,适用于肺癌、肝癌热毒证。鳖 甲煎丸,化痰消瘀,适用于痰瘀互结型肝癌。肝复乐,舒肝理脾,适用于肝 郁脾虚的各型肝癌,对伴肝功能损害、腹水者也有一定疗效,还可用于大肠 癌肝转移。平消胶囊,活血化瘀、止痛散结、清热解毒、扶正祛邪,对肿瘤 具有一定的缓解症状、缩小瘤体、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并能提高人体免疫 力。贞芪扶正胶囊,补气养阴,用于久病虚损,气阴不足。蟾酥膏,活血化 瘀、消肿止痛,适用于各种癌症引起的疼痛。
气虚血瘀;或生活失于调摄,劳累过度,气阴耗伤,外邪易乘虚而人,客邪留
滞不去,气机不畅,终致血气瘀滞,结而成块。
5.宿有旧疾机体脏腑阴阳的偏盛偏衰,气血功能紊乱,如治不得法或失
于调养,病邪久羁,损伤正气,或正气本虚,驱邪无力,加重或诱发气、痰、
食、湿、水、血等凝结阻滞体内,邪气壅结成块。
1.基本病机癌病的发生,是正气虚弱,脏腑功能失调,加之外邪留滞, 而致气滞血瘀、痰凝毒聚,相互搏结,蕴郁体内,日久而成有形之肿块。
中晚期以正虚为主,可见气血、阴阳亏虚,脏腑功能衰败之象。
4.病机转化癌病发病趋势为邪愈盛而正愈虚,本虚标实,错综复杂,日 渐深重。
三 诊断要点

癌病-中医内科学

癌病-中医内科学
Nhomakorabea②风毒上扰证
症 主症:颅内高压与局灶损害征。 肝风内动:头晕目,眩肢体麻木,或抽搐、震颤, 或偏瘫,或角弓反张、项强等。 热毒内盛:面红目赤,咽干,大便干燥,或神昏谵 语。 舌、脉:舌质红或红绛,苔黄,脉弦。 理 阳亢化风,热毒内炽,上扰清窍。 法 平肝潜阳,清热解毒。
方 天麻钩藤饮合黄连解毒汤加减。 药
五、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1.分清各种癌病的脏腑定位。 2.辨明标实的性质:痰结、湿聚、气滞、血瘀、 热毒,更多的是相互兼夹。 3.分清标实虚实的主次。 4.辨脏腑阴阳,分清受病脏腑气血阴阳失调的 不同。 5.辨清病程的阶段:早、中、晚期。


【治疗原则】 癌病特点:正虚邪实、邪盛正衰----基本治疗 原则:扶正祛邪,攻补兼施----早期正虚不显, 可先攻邪;中期正伤显露,邪结愈显,则当攻 补兼施;晚期正气大伤,则应扶正培本以抗邪, 即以补为主。 扶正之法不外益气、养血、滋阴、温阳,但需 结合病变脏腑的特点进行;祛邪则应根据气滞、 湿聚、痰结、血瘀、热毒之不同而用理气、除 湿、化痰散结、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

③阴虚风动证
症 主症:头痛头晕,局灶损害征(偏瘫与失语)。 虚风内动:头晕,肢体麻木,颈项强直,手足蠕动 或震颤。 阴虚:虚烦不宁,神疲乏力,口干,小便短赤,大 便干。 舌、脉:舌质红,苔薄或无苔,脉弦细或细数。 理 肝肾阴亏,虚风内动。 法 滋阴潜阳熄风。
方 大定风珠加减。 药
㈡肺癌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年龄:多在40岁以上。 性别:以往男性多于女性,但近年逐渐缩小。 不良生活史:主要与吸烟关系较大。 主要临床表现:早期为不被人注意的咳嗽。干 咳无痰或为刺激性咳嗽,可有痰中带血。

中医内科学——癌病ppt课件

中医内科学——癌病ppt课件

6 中医古籍对一些癌病的临床表现、病因病机、
治疗、预后、预防等均有所记载,至今仍有重要
的参考价值。
(1)、如《素问·玉机真脏论》说:“大骨枯槁, 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内痛引肩项, 身热,脱肉破胭,真脏见,十月之内死。”所述 症状类似肺癌晚期临床表现,并明确指出预后不 良。
(2)、清·祁坤《外科大成·论痔漏》说:“锁肛
25
(一)诊断依据
1.近期发生的呛咳,顽固性干咳持续数周不 愈,或反复咯血痰,或不明原因的顽固性胸痛、 气急、发热,或伴消瘦、疲乏等。
2. 多发生于年龄在40岁以上,有长期吸烟史 的男性。
(二)病证鉴别
ppt精选版
26
1.肺痛与肺痨
肺痨与肺癌均有咳嗽、咯血、胸痛、 发热、消瘦等症状,两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男性。部 分肺痨患者的已愈合的结核病灶所引起 的肺部瘢痕可恶变为肺癌。肺痨经抗痨 治疗有效,肺癌经抗痨治疗病情无好转。
ppt精选版
7
8 . 现代医学:癌病是一种难治性疾病,
目前已认识到癌病是一类全身性疾病的局 部表现,任何单一手段的局部治疗,均难 以彻底治愈。中医药治疗癌病以扶正祛邪 为指导思想,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取长补 短,充分发挥各种治疗方法在癌病各阶段 中的作用,可起到提高疗效或减毒增效的 作用,能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 生存期。
ppt精选版
23
(三)相关检查
CT、MRI探查肿瘤的部位、大小及浸 润情况,是目前诊断脑瘤的主要手段。
ppt精选版
24
【肺癌】
肺癌又称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为最常见的
恶性肺肿瘤。肿瘤细胞源于支气管黏膜或腺体,
常有区域性淋巴结转移和血行播散。早期常有
刺激性咳嗽、痰中带血。进展速度与细胞生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虚劳、癌病虚劳虚劳又称虚损,是以脏腑亏损、气血阴阳虚衰,久虚不复成劳为主要病机,以五脏虚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多种慢性衰弱证候的总称。

要点一概述历代医籍对虚劳的论述甚多。

《素问·通评虚实论》所说的“精气夺则虚”可视为虚证的提纲。

而《素问·调经论》所谓“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进一步说明虚证有阴虚、阳虚的区别,并指明阴虚、阳虚的主要特点。

《难经·十四难》论述了“五损”的症状,并提出治疗大法。

如“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心者调其营卫,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损其肝者缓其中,损其肾者益其精。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首先提出了虚劳的病名,详述证因脉治,分阳虚、阴虚、阴阳两虚三类,治疗重在温补脾肾,并提出扶正祛邪、祛瘀生新等治法,首倡补虚不忘治实的治疗要点。

汪绮石《理虚元鉴》为虚劳专书,对虚劳的病因、病机、治疗、预防及护理均有较好的论述。

清代吴澄的《不居集》对虚劳的资料作了比较系统的汇集整理,是研究虚劳的一部有价值的参考书。

汪绮石《理虚元鉴》提出:“治虚有三本,肺、脾、肾是也。

”要点二病因病机(一)虚劳的病因导致虚劳的原因甚多,但就临床所见,引起虚劳的病因主要有禀赋薄弱,体质不强;烦劳过度,损及五脏;饮食不节,损伤脾胃;大病久病,失于调理;失治误治,损耗精气五个方面。

(二)虚劳的基本病机及转化各种病因或是因虚致病,因病成劳;或是因病致虚,久虚不复成劳。

而其病理性质,主要是气、血、阴、阳的亏耗;其病损部位,主要在于五脏。

虚劳的基本病机为脏腑亏损,气血阴阳不足;其病变过程,往往首先导致某一脏气、血、阴、阳的亏损。

虚劳的顺证:若脾肾未衰,元气未败,形气未脱,饮食尚可,无大热,或虽有热而治之能解,无喘息不续,能受补益等,为虚劳的顺证表现,其预后较好。

虚劳的逆证:若形神衰惫,肉脱骨痿,不思饮食,泄泻不止,喘急气促,发热难解,声哑息微,或内有实邪而不任攻,或诸虚并集而不受补,舌质淡胖无华或光红如镜,脉象急促细弦或浮大无根,为虚劳的逆证表现。

要点三诊断和类证鉴别(一)虚劳的诊断要点1.多见形神衰败,身体羸瘦,大肉尽脱,食少厌食,心悸气短,自汗盗汗,面容憔悴,或五心烦热,或畏寒肢冷,脉虚无力等症。

若病程较长,久虚不复,症状可呈进行性加重。

2.具有引起虚劳的致病因素及较长的病史。

3.排除类似病证。

应着重排除其他疾病中的虚证。

(二)类证鉴别1.虚劳与肺痨鉴别肺痨为痨虫侵袭所致,主要病变在肺,具有传染性,以阴虚火旺为其病理特点,以咳嗽、咳痰、咯血、潮热、盗汗、消痩为主要临床症状。

而虚劳则由多种原因所引起,久虚不复,病程较长,一般不传染,以脏腑气、血、阴、阳亏虚为基本病机,分别出现五脏气、血、阴、阳亏虚的多种临床症状。

2.虚劳与内科其他病证中的虚证虚劳与内科其他病证中的虚证在临床表现、治疗方药方面有类似之处,两者主要区别:①虚劳的各种证候,均以出现一系列精气亏虚的症状为特征,而其他病证的虚证则各以其病证的主要症状为突出表现。

②虚劳病程较长,程度更重,往往涉及多脏甚至整体。

其他病证中的虚证虽然也以久病属虚者多,但亦有病程较短而呈现虚证者,且病变脏器单一。

要点四辨证论治(一)虚劳的辨证要点1.辨别五脏气血阴阳亏虚虚劳的证候虽多,但总不离乎五脏,而五脏之辨,又不外乎气、血、阴、阳,故对虚劳的辨证应以气、血、阴、阳为纲,五脏虚候为目。

2.辨有无兼夹病证虚劳一般病程较长,辨证论治时应注意有无兼夹病证,尤应注意以下三种情况:①因虚致病,久虚不复者,应辨明原有疾病是否还继续存在。

②有无因虚致实的表现。

如因气虚运血无力,形成血瘀。

脾虚不能运化水湿,以致水湿内停等。

③是否兼夹外邪。

虚劳之人由于卫外不固,易感外邪为患,且感邪之后不易恢复,治疗用药也与常人感邪有所不同。

(二)虚劳的治疗原则1.对于虚劳的治疗,根据“虚则补之”、“损者益之”的理论,应以补益为基本原则。

必须根据病理属性的不同,分别采取益气、养血、滋阴、温阳的治疗方药。

2.要密切结合五脏病位的不同而选方用药,以增强治疗的针对性。

3.应注意:①是要重视补益脾肾在治疗虚劳中的作用,这是由于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肾为先天之本,寓元阴元阳,是生命的本源,所以补益脾肾在虚劳的治疗中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②对于虚中夹实及兼感外邪者,当补中有泻,扶正祛邪。

从辨证的关系看,祛邪亦可起到固护正气的作用,防止因邪恋而进一步损伤正气。

③虚劳既可因虚致病,亦可因病致虚,因此,应辨证结合辨病,针对不同疾病的特殊性,一方面补正以复其虚,一方面求因以治其病。

(三)虚劳的分证论治1.气虚(1)肺气虚证咳嗽无力,痰液清稀,短气自汗,声音低怯,时寒时热,平素易于感冒,面白,舌质淡,脉弱。

治法:补益肺气。

代表方:补肺汤加减。

常用药:人参、黄芪、沙参、熟地、五味子、百合等。

(2)心气虚证心悸、气短、劳则尤甚,神疲体倦,自汗,舌淡,苔白,脉弱。

治法:益气养心。

代表方:七福饮加减。

常用药:人参、白术、炙甘草、熟地、当归、酸枣仁、远志等。

(3)脾气虚证饮食减少,食后胃脘不舒,倦怠乏力,大便溏薄,面色萎黄,舌淡苔薄,脉弱。

治法:健脾益气。

代表方:加味四君子汤加减。

常用药:人参、黄芪、白术、甘草、茯苓、扁豆等。

(4)肾气虚证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小便频数而清,白带清稀,舌质淡,脉弱。

治法:益气补肾。

代表方:大补元煎加减。

常用药:人参、山药、炙甘草、杜仲、山茱萸、熟地、枸杞子、当归等。

2.血虚(1)心血虚证心悸怔忡,健忘,失眠,多梦,面色不华,舌质淡,脉细或结代。

治法:养血安神。

代表方:养心汤加减。

常用药:人参、黄芪、茯苓、五味子、甘草、当归、川芎、柏子仁、酸枣仁、远志、肉桂、半夏曲等。

(2)肝血虚证头晕,目眩,胁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急,或惊惕肉,妇女月经不调甚则经闭,面色不华,舌质淡,脉弦细或细涩。

治法:补血养肝。

代表方:四物汤加减。

常用药:熟地、当归、芍药、川芎、黄芪、党参、白术等。

3.阴虚(1)肺阴虚证干咳,咽燥,咯血,甚或失音,潮热,盗汗,面色潮红,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法:养阴润肺。

代表方:沙参麦冬汤加减。

常用药:沙参、麦冬、玉竹、天花粉、桑叶、甘草等。

(2)心阴虚证心悸,失眠,烦躁,潮热,盗汗,或口舌生疮,面色潮红,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法:滋阴养心。

代表方:天王补心丹加减。

常用药:生地、玄参、麦冬、天冬、人参、茯苓、五味子、当归、丹参、柏子仁、酸枣仁、远志等。

(3)脾胃阴虚证口干唇燥,不思饮食,大便燥结,甚则干呕,呃逆,面色潮红,舌干,苔少或无苔,脉细数。

治法:养阴和胃。

代表方:益胃汤加减。

常用药:沙参、麦冬、生地、玉竹、白芍、乌梅、甘草、谷芽、鸡内金、玫瑰花等。

(4)肝阴虚证头痛,眩晕,耳鸣,目干畏光,视物不明,急躁易怒,或肢体麻木,筋惕肉,面潮红,舌干红,脉弦细数。

治法:滋养肝阴。

代表方:补肝汤加减。

常用药:地黄、当归、芍药、川芎、木瓜、甘草、山茱萸、首乌等。

(5)肾阴虚证腰酸,遗精,两足痿弱,眩晕耳鸣,甚则耳聋,口干,咽痛,颧红,舌红少津,脉沉细。

治法:滋补肾阴。

代表方:左归丸加减。

常用药:熟地、龟板胶、枸杞、山药、菟丝子、牛膝、山茱萸、鹿角胶等。

4.阳虚(1)心阳虚证心悸,自汗,神倦嗜卧,心胸憋闷疼痛,形寒肢冷,面色苍白,舌淡或紫暗,脉细弱或沉迟。

治法:益气温阳。

代表方:保元汤加减。

常用药:人参、黄芪、肉桂、甘草、生姜等。

(2)脾阳虚证面色萎黄,食少,形寒,神倦乏力,少气懒言,大便溏泄,肠鸣腹痛,每因受寒或饮食不慎而加剧,舌质淡,苔白,脉弱。

治法:温中健脾。

代表方:附子理中汤加减。

常用药:党参、白术、甘草、附子、干姜等。

(3)肾阳虚证腰背酸痛,遗精阳痿,多尿或不禁,面色苍白,畏寒肢冷,下利清谷或五更泄泻,舌质淡胖有齿痕,苔白,脉沉迟。

治法:温补肾阳,兼养精血。

代表方:右归丸加减。

常用药:附子、肉桂、杜仲、山茱萸、菟丝子、鹿角胶、熟地、山药、枸杞、当归等。

【预防调护】1.消除及避免引起虚劳的病因是预防虚劳的根本措施。

2.避风寒,适寒温。

虚劳过程中,感受外邪,耗伤正气,通常是病情恶化的重要原因;而虚劳病人由于正气不足,卫外不固,又容易招致外邪入侵。

故应注意冷暖,避风寒,适寒温,尽量减少伤风感冒。

3.调饮食,戒烟酒。

人体气血全赖水谷以资生,饮食应以富于营养,易于消化,不伤脾胃为原则。

对辛辣厚味甚至禁食。

吸烟嗜酒有损正气,应该戒除。

故调理饮食对虚劳至关重要,一般以过分滋腻,生冷不洁之物,则应少食。

4.慎起居,适劳逸。

生活起居要有规律,做到动静结合,劳逸适度。

根据自己体力的情况,可适当参加室外散步,气功锻炼,打太极拳等活动。

病情轻者,可适当安排工作和学习。

适当节制房事。

5.舒情志,少烦忧。

过分的情志刺激,易使气阴伤耗,是促使病情加重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保持情绪稳定,舒畅乐观,则有利于虚劳的康复。

【结语】虚劳是多种慢性衰弱性证候的总称,其范围相当广泛。

禀赋薄弱,劳倦过度,饮食损伤,久病失治等多种原因均会导致虚劳,其共同点是久虚不复而成劳。

五脏功能衰退,气,血,阴,阳亏损,是虚劳的基本病机。

辨证应以气、血,阴、阳为纲,五脏虚证为目。

由于气血同源,阴阳互根,五脏相关,故应同时注意气血阴阳相兼为病及五脏之间的相互影响。

“虚则补之”,补益是治疗虚劳的基本原则,应根据病理属性的不同,分别采用益气、养血、滋阴、温阳的治法,并结合五脏病位的不同而选方用药,以加强冶疗的针对性。

对于虚中夹实及兼感外邪者,治疗当补中有泻,补泻兼施,防止因邪恋而进一步耗伤正气。

做好调摄护理,对虚劳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癌病癌病是多种恶性肿瘤的总称,以脏腑组织发生异常增生为其基本特征。

临床表现主要为肿块逐渐增大,表面高低不平,质地坚硬,时有疼痛,发热,并常伴见纳差,乏力,日渐消痩等全身症状。

要点一概述远在殷墟甲骨文就有“瘤”的记载。

《说文解字》:“瘤,肿也,从病,留声”。

《圣济总录》说:“瘤之为义,留滞不去也。

”对瘤的含义作了精辟的解释。

而“癌”字首见于宋·东轩居士所著的《卫济宝书》,该书将“癌”作为痈疽五发之一。

在中医学著作中,较多地结合各种癌病的临床特点而予以相应的命名,如甲状腺癌类属于“石瘿”,肝癌类属于“肝积”等。

也有一些现代癌症在古代未作特殊命名,可根据癌症的临床表现参见相关病证的中医理论与实践。

中医古籍对一些癌病的临床表现、病因病机、治疗、预后、预防等均有所记载,至今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明·张景岳《景岳全书·积聚》说:“凡积聚之治,如经之云者,亦既尽矣。

然欲总其要,不过四法,曰攻,曰消,曰散,曰补,四者而已。

”对积聚之治法作了高度概括。

唐代《晋书》中说:“初帝目有瘤疾,使医割之。

”为我国手术治疗癌病的最早记载。

目前癌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临床常见有脑瘤、肺癌、大肠癌、肾癌、膀胱癌、肝癌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