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会计计量问题和方法的计算

合集下载

企业会计计量模式问题的若干研究

企业会计计量模式问题的若干研究



I2 9
l F0 RT UN F W O RLD 201 0
目 济理 管
企市海浪河 自来水有 限公 司 海 林市兴海建筑安装工 程处
般 购买 力货币单位的存在是以物价变动的发 教育的 不同有着密切的联 系。 例如, 美国崇尚个 生为前提的, 倘若物 价不发生变动 ( 实际上不 可 人主 义, 会的权 距较小 , 社 对不明朗因素反映 较弱, 容易接纳有差异的因素, 并且美国是一个 能) 也就无所谓计量单位的选择 问题。 , 阳刚社会, 人们注 重成就, 决断力及物质上的成 =, 彤响会计计量模式选择的 因素 功, 因而 其会计确 认与计量的方法 的可选择 性 ( 会计理论的影响 一) 强调真实反映, 偏向乐观, 以美国强调 所 l 会计计量基础理论的不适应。 、 传统 会计 较大 , 强调 “ 实质重于 形式” 德国与之 。 的历史成本计量 基础 以劳动 价值而论为依据 , 计 量的公允, 文化特征表现为集体主 义, 对不明朗因素 计量内容是劳动 创造和转移 的价值, 计量 的时 相反, 间是交 易实际发生时, 并且以后不再重新计量。 反映较 强, 社会权距较 大, 阴柔社会, 因而德 国 这种会 计计量模式具有数据 易 取得、 可验 证、 较 强调稳健性原 则, 认与计量方法趋 于保守, 确 严 客观 等优点 , 但它只能度 量经济事项 的一个 侧 格遵守历史成本原则, 例如一般不允许进行资产 量 问 题 为 出发 点 , 系统研 究 了会 计 计量 的选 面或其中的一部 而不能对经济事项作全面、 重估, 严格限定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 “ 期合 长 择 及 表来 发展 趋 向 立体、 动态 的衡量 。 有些交易结果只能在未 来才 同收 等。 关键词 :会计计量 模式 选择 发展 能证实, 如衍生金融 工具 , 有些经济资源具 有未 5 会计人员素 质。 、 各种 汁量模式的难 易程 来创造价值的能 力, 如人力资源。 凡此 种种, 都 度不同, 所选 择的计量 模式必须要 能为广 大会 需要新的计量基础理 论来支持。 计人员所 接受, 切实可行。 如果会计系统自身发 会计人员素质低] 就 不可能 要求 2 会计 目 的影响。 、 标 会计目标是 会计理论 展水平不同, 随 着会计界越来越 多地试图把纷繁 复杂的 构建的逻辑起 点, 对会计 计量具有决定性 的导 实备荒中采用复杂的计量方法与计量模式。 资产负债表 外业务纳入表 内核算 和资产减值 会 向作用。 表现在 : 一方面; 会计 目 是会计计 量 标 三. 我国会计计量 发展 的思考 对 计等的广泛 应用, 历史成本以 外的计量基础 ( 如 理论的基 石, 同的 会计 目 理论 会产 生不同 不 标 从我国现行会计 准则、 会计制度的规 定来 公允价值、 可收 回金额 等) 开始越来越多地被应 的会计计量观点; 另一方面, 会计计量是实现会 看 , 在概念 层次 ( 如 Ⅸ 比 会计 法》、 企业 财务 用到会计实务中。 这种情况一方面凸现了会计计 计目标 的重要 环节, 企 0 不同的 会计计 量模式提 供 会 计报告 条例 、《 业会 计准 ~一 基本准 量问题在财务会计系统中的重要地位, 另一方面 的会计 信息侧重 点不同 , 由此 决定 了 计系统 则 ) 会 上并没有 对于 会计计 量的基 本原则问题 也带来了一系列因计量而生的新型问题 , 比如允 运 行的终极 目标不周。 受托责 饪观 强凋会 计信 怍出规范 。 从实务上看, 尽管我国会计i 量规范 十 许选 用的计量基础究竟应 当包括哪些 , 在何种 息的客观性、 可靠性, 需要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基 对于初始计 量基础也 有历史成 本、 公允价 值、 现 情况 下应 当采 用何 种计 量基础, 如何 确定公允 础, 最佳估 计金额等, 对于后续计 量基础有摊 余 以权责发生制 计量收 益; 而决 策有用观强调 值、 价值 等。 我国在会计 改革的进程 中也 面临着与 会计 信息的相关性 , 迫切要 求采用公允价 值 为 成本 、 成本 与市价孰低 、 本与可变现 净值孰 成 国际会计界同样的会计计 量问题 。 因此 , 关注国 计量基础, 要求对商誉、 人力资源等资金进行计 低、 公允价值、 可收回金额等。 但从总体上看, 我 际上会计计量理论与准则研究及制定的最新发 量 , 用未来现 金流量 的现值 反映 企 业价值 。 往 国现行会计计量模式 主要采用的是历史成本计 展对于我国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对于公允价值等其他 计量基础的应 用 知 识经济时代 , 会计 目 应是 决策有用性与受 量基础 , 标 会计 计量 内含及其 模式 较为 谨慎。 托责任性 相结 o 会计计量被认为是 会计的核心职能, 会计 ( 会计环境的影响 二) 会计计 量理念 上的不同, 已经成 为我国会 就是一个 计量过 程, 谓会 计计 量就是以数量 所 1 政治法律 因素在不 同的政 治体制下, 、 政 计准 则与 国际财务报告准 则之 间最 为重大的差 关系来确 定物 品或事项之间的内在数量关系, 府对经济资源的配置与管理 的要求 和侧重点不 异之一。 但是 , 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 随 把数额 分配于具体事 项的过程 。 就是 , 也 在企 同。 在计 划经济 体制 F 国家 拥有全 部固定 资 的建立与完善, , 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 尤其是 业会计核算中对会 计对 象的 内住数量 关系加以 金、 土地 和其他经济资源 , 很少甚至没有企业财 金融 改革的稳 步推进 , 们可能 需要及早研究 我 衡量、 计算和确定, 使其转 化为能用货币表现的 产的私人所有权。 例如企业没有土地所有权, 任 如何适时引人公允价值等 除历史 成本以 外的其 财 务信息 和 其他有关的经济 信息 , 以便集中和 单一公有制经济 下也 不需 评估确认 与计量土地 它会计计量 基础 , 也需 要从总体上重新审视 现 综合反映 企业的财务状况 及其经营成 果。 会计 使用权 , 在改革开放、 引进外资、 合资人股时, 行的历史成 本会计 计量模式 。当然 我国 目前的 才 计量~般来说主要 有三个条件: 一是时 间因素, 产生将土地使用权作为一项 重要的 “ 无形资产” 市场 经济环境 与成 熟的市场经济环境 相比, 还 二是数量因素, 三是 单他因素。 简言之 , 适当 进行确 认与计量。 在 存在一定差距 , 所以要 全面引入公允价值会计 之时以特定 的单位作出数 量表示 。 ~个完 整的 政 治法律 因素的影响要通过政府所执行的 需 要假以时 日 笔者认为 , 。 在我国现 阶段, 可以 会计 计量模式 , 计量 对象 ( 除 被计 量的客体) 政策 、 制定的规 定及颁布的法律条款 去实现 。 对有 活跃交 易市场 的金 融资产 和金融 负债 ( 包 外, 还包括两个因素: 计量 属性和计量单位。 政府通过 立法可以直接影 响会计 的发展, 计量 括 衍生金融 工具 ) 及严格按 照市场法 则、 以 具 计量属性 ( as r m n A tiu e) Me su s e t tr ts 是 b 可以逐步允许 方法的选择。 这包括 会计 法、 公司法 、 证券 法和 有 商业实质的 非货币性交 易等, 指被计 量对象的可计 量的基一方面的特 性或外 税法等。 采用公允价值 , 以便如实 反映 企业 的财务状况 在表 现形式 , 即被计量对象予以数 量化 的特征 2 经济因素 。 、 经济因素对会计计量模式选 和经营业绩 。 同时对于其他资产和负债, 征现行 或方面。 计量对象往往有多种特性, 因而可以从 可以考虑 我国的市场 择 的影 响主要 表现在经济利益和经济环境 两个 历史成本计 量基础 之上 , 多方 面按 不 同计 量 尺 度 加 以 计量 。 方面。 环境 , 吸收我国会计职业 界、 产评估界、 资 学术 计量单位 ( a u e n U i 是指 计量 Me s rme t n t ) 3 科学技 术因素 。 、 现代科技推 动了 会计计 界等 的智慧, 探 我国会计计量改 革的途径和 对象就基一 属性进 行计 量时, 具体使 用的标 准 量 方法的发展 。 我们一方面需要密切 关注国际 互联 网的 普及使信息的沟通 更 方式。总的来说 . 量度。 可供选择 的计 量单位有两种: 名义货币单 加 快捷 , 公危价 值计量 不再仅仅停留于理论研 上关于会 计汁量的理 论、 务和 准则规 范的发 实 位和一 般购买 力货 币单位 。 名义货 币单位是指 究阶段, 尤其用在技 术上获得了转机 。另外, 借 展趋势, 另一方 面需 要充分研 究我 国市场 经济 各国主要流通 货币的 法定单位。 一般购买 力货 助高级教学运 算工具 , 以采用更精 确的计算 的发展阶段和 我国的会计计 量实 务及其存在的 可 币单位 就是以 各国货币的 一般购买力或实际交 以便于为将 来我国会计 准则建设 中对会 方法计量固定资产折旧或债权折 ( 价等项 目 问题 , 溢) 换比率作为计 量单位。 一般购买 力货 币单位较 每期应摊 销的数额 , 以大大提 高财务信息的 计计 量的基本概念和应 用指南进行规范 奠定基 可 之于名义货币单位, 能够反映 物价 变动对会计信 相关性与可靠性 。 础。 息的影响, 保持会计计量结果的可行性 。 『, 可见 4 文化 教育因素 会计模式的选择 与 、 文化

财务会计中的资产计量与价值计算

财务会计中的资产计量与价值计算

财务会计中的资产计量与价值计算在财务会计中,资产计量与价值计算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资产计量是指对企业的各项资产进行确定和计量,以便于在财务报表中反映出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价值计算则是指对资产的价值进行评估和计算,以确定其在企业财务状况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首先,资产计量是财务会计中的基本原则之一。

根据会计准则,资产应该以成本为基础进行计量。

成本是指企业为获取或生产资产所支付的费用,包括购买成本、生产成本以及相关的直接和间接费用。

通过以成本为基础进行资产计量,可以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同时,成本计量也有助于避免资产价值的过高估计,从而保护企业和投资者的利益。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资产的价值往往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为了反映资产的实际价值,财务会计也引入了价值计算的概念。

价值计算是指对资产进行评估和计算,以确定其在企业财务状况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常见的价值计算方法包括市场价值法、成本法和收益法。

市场价值法是根据市场上类似资产的交易价格来确定资产的价值。

这种方法适用于有市场交易的资产,如股票、债券等。

通过参考市场上的交易价格,可以较为准确地确定资产的价值。

然而,对于没有市场交易的资产,如土地、建筑物等,就需要采用其他方法进行价值计算。

成本法是根据资产的购买成本和相关的直接和间接费用来确定资产的价值。

这种方法适用于企业自身生产或购买的资产。

通过将购买成本和相关费用进行累积,可以计算出资产的总成本。

然而,成本法并不能反映资产的实际价值变动,只能反映出企业在获取或生产资产时所支付的费用。

收益法是根据资产所能带来的未来收益来确定资产的价值。

这种方法适用于具有收益性的资产,如投资项目、专利权等。

通过对资产未来收益进行估计和折现,可以计算出资产的现值。

然而,收益法的计算结果往往受到估计误差的影响,需要谨慎使用。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价值计算方法,财务会计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其他方法进行资产价值的计算。

例如,对于特殊的资产,可以采用专门的评估方法进行价值计算。

会计的确认和计量

会计的确认和计量

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3届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会计的确认和计量姓名:学号: 20102157班级: 10会电(6)班系别:经济管理系指导教师:目录1 会计计量的有关概念--------------------------------------------3 页2 多重会计计量基础的必然性--------------------------------------3 页3 多重会计计量基础的运用原则------------------------------------4 页3.1 多种会计计量基础运用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4 页3.2 多重会计计量基础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原则--------------------4 页4 财务会计信息从信息论角度出发----------------------------------4 页5 现行会计确认、计量模式的局限性分析----------------------------5页5.1 关于资产的确认标准------------------------------------------5 页5.2 关于收益的确认标准------------------------------------------5 页5.3 传统计量模式与环境不适应----------------------------------6 页5.4 财务报表确认(或计量)内容与应披露内容的界定不规范------------6 页6 化解现行会计确认、计量模式局限性的对策建议--------------------6 页6.1 会计确认、计量模式应顺应环境变化适时、适当地变通------------6 页6.2 构建完整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对确认和计量予以明确规范---------7 页6.3 结合财务报告改革,完善现有的确认、计量程序和方法-------------7 页6.4 顺应国际潮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向国际会计模式靠拢------------7 页7 结论----------------------------------------------------------7 页参考文献--------------------------------------------------------8 页会计的确认和计量吴琴(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南昌330039)【摘要】:会计信息的基础是确认和计量,而无论是会计事项的初始确认和计量还是再量都要基于对一定会计原则、方法和程序的选择和运用。

会计估计与计量

会计估计与计量

会计估计与计量会计是一门涉及到估计与计量的重要学科。

当企业发生各种商业交易时,会计对于这些交易进行估计与计量,以便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本文将从会计估计和计量的定义、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会计估计的定义和目的会计估计是指在会计报告编制过程中,基于不完全信息和不确定性的情况下进行估计的一种方法。

对于那些无法精确测量的事项,如长期合同成本、存货净实值和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等,会计人员需要运用专业知识和判断,根据可得的最佳信息进行合理估计。

会计估计的目的主要有两方面。

首先,会计估计可以弥补由于难以精确测量而导致的信息缺失,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其次,会计估计可以帮助决策者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作出合理的经济决策。

二、会计估计的方法和技术为了实现准确可靠的会计估计,会计人员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和技术。

以下是常见的几种方法:1. 历史经验法:根据过去的类似交易或事件的发生情况进行估计。

例如,根据以往的销售数据和市场趋势,估计下一个会计期间的销售额。

2. 比较法:将要估计的事项与已知数据进行比较,以确定相似性和差异性,并根据差异性进行合理估计。

例如,将一家企业的财务状况与同行业的其他企业进行比较,估计其市值。

3. 数量方法:根据数量关系建立数学模型,通过输入相关数据得出估计结果。

例如,使用统计模型对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进行估计。

4. 专家判断法:依靠专业人士的经验和判断,对会计估计事项进行合理评估。

例如,请经验丰富的会计师对企业长期债务的还款概率进行估计。

5. 概率方法:基于概率论原理,对不确定的事项进行各种可能性的估计,并加权计算得出最终结果。

例如,使用蒙特卡洛模拟法对股票收益进行估计。

以上方法和技术并非相互独立,而是可以结合使用,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以提供最准确可靠的会计估计。

三、会计计量的定义和目的会计计量是指根据会计政策和准则,对企业的各种经济资源和交易进行货币化表述的过程。

财务会计确认与计量

财务会计确认与计量

财务会计确认与计量摘要:对会计确认从含义、地位、阶段、基础和标准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以及会计计量的定义、选择、属性和新发展几个方面进行了同样的分析。

并分析了当前我国在会计确认和计量模式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解决方法。

同时做了有关公允价值的案例分析。

关键词:会计确认、会计计量、计量属性、公允价值一、会计确认的含义及地位FASB将“确认”定义为“将某一项目,作为一项资产、负债、营业收入、费用等正式地列入某一个体财务报表的过程。

它包括同时用文字和数字描述某一项目,其金额包括在报表总计之中”。

会计确认主要解决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1.哪些经济业务或项目应该进入会计系统;2.进入会计系统的项目,应记录为什么会计要素;3.何时确认经济业务对会计要素的影响;4.所确认的金额是多少。

我国葛家澍教授指出,“确认是财务会计的一个重要程序。

它是指交易、事项或情况中的一个项目应否和应在何时和如何当作一项要素加以记录和计入报表内容与合计的过程。

”在这里,会计确认解决应否、如何、何时确认三方面的问题。

值得指出的是,只有财务报表表内的表述才是确认报表附注、其它财务报告的表述不能叫做确认。

正如FASB指出的,“既然确认的意思是既用文字、又用数字来描述一个项目,其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总计之中,用其它方法作出的交待不是确认。

可以在注释、在财务报表正文的括号里、在辅助信息中、以及在财务报告的其它方法交待的有关财务报表各项目的信息及其量度,不能用来替代符合确认标准和项目在财务报表中的确认……最有用的信息,一般应在财务报表中予以确认。

”会计确认在会计信息系统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财务报表是会计信息的最主要方式,最重要、最有用的信息都是通过财务报表来提供的,其它财务报告只是补充。

而财务报表的形成,离不开会计确认。

经济活动发生以后,如何由源数据成为会计信息,提供给用户以帮助其进行投资、信贷和其它决策? 经济业务发生后,只有一些杂乱无章的源数据,这些数据必须要进入会计信息系统进行一系列的处理以后,才能以会计信息的方式输出。

常见的会计计量方法

常见的会计计量方法

常见的会计计量方法常见的会计计量方法会计计量方法是指企业在进行财务会计核算时,对于不同资产或负债的计量方法。

根据不同的资产或负债特点,会计计量方法也不同。

一般来说,会计计量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一、原价计量法原价计量法是企业最常使用的会计计量方法之一。

它基于资产购置时的实际成本进行计量,也就是说,资产的价值是由它的购置成本来决定的。

原价计量法非常适用于许多资产,例如房产、机器设备、车辆等。

二、现值计量法现值计量法是企业在计量长期负债时使用的一种方法。

它基于负债的现值,也就是说,企业会计会根据当前的利率水平来计算未来支付的利息。

这种方法在处理长期借款、长期债券等负债方面非常有效,并且被广泛使用。

三、市价计量法市价计量法是企业在计量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时使用的一种方法。

它基于资产的市场价格进行计算,也就是说,企业会计会通过监控市场上的价格变化来计算股票、债券等资产的价值。

市价计量法可以帮助企业更准确地计算投资组合的价值,并且促进了企业在金融市场的投资。

四、平均成本计量法平均成本计量法是一种基于资产中的平均成本进行计算的方法。

这种方法通常被用于现金等类似的资产中,例如存货。

企业会计会记录每次购买这些资产的价格,并在资产出售时,按照平均成本计算它们的价值。

平均成本计量法可以帮助企业更精确地计算资产价值,并且非常适用于管理存货和其他类似的资产。

总之,不同的会计计量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资产和负债,企业会计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特定情况选择相应的计量方法。

选择正确的计量方法可以帮助企业更准确地计算资产和负债的价值,以便做出更明智的商业决策。

会计基础固定资产的计量方法

会计基础固定资产的计量方法

会计基础固定资产的计量方法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固定资产通常指企业长期拥有并使用的、价值较高的资产,例如房屋、设备、机器等。

对固定资产的计量方法选择直接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决策。

本文将探讨固定资产的计量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会计基础中的重要内容。

1. 会计成本法会计成本法是最常见的固定资产计量方法之一。

按照这种方法,固定资产以其获取成本入账,包括购置价、安装费、运输费和试运转期间发生的直接费用。

然后,固定资产会按照其预计使用寿命进行折旧,折旧额度会在每个会计期间通过折旧费用的形式分摊到企业的损益表上。

这种方法简单直观,能够反映固定资产的历史成本和使用价值。

2. 会计重估法会计重估法是另一种常见的固定资产计量方法。

按照这种方法,企业可以在账面价值基础上对固定资产进行重新评估,以反映其当前市场价值。

一般情况下,资产可能因为通货膨胀、市场变化或者企业内部因素而发生价值变动。

通过重估,企业可以更准确地显示其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提高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3. 公允价值法公允价值法是一种基于市场价格的固定资产计量方法。

按照这种方法,固定资产的计量基础是其在市场上的公允价值,而不是其历史成本或账面价值。

这种方法能够更快捕捉资产价值的变动,但也可能因为市场波动而导致资产价值的不稳定性。

尤其在某些行业或资产类别中,公允价值法可能是更为合适的计量方法。

4. 成本法与可变法结合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可能会将成本法和可变法相结合,灵活选择固定资产的计量方法。

例如,对于长期投资性的固定资产,可以采用成本法进行折旧核算,而对于持有和待售的资产,可以根据市场情况采用公允价值法进行计量。

这种结合方法可以更好地满足企业不同资产的特性和需求,提高资产计量的质量和精度。

总之,固定资产的计量方法对企业的财务报表和经营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

选择合适的计量方法,既要符合会计准则的要求,又要兼顾企业的实际情况和财务需求。

会计计量

会计计量

会计学基础·第七章·会计计量
22
例:北极公司2007年10月份甲种购进与耗用或销售情况表
2007年 月 日 10 1 4 8 15 18 25 10 31 摘要 期初库存 销售 购入 销售 购入 销售
本期合计及结存
收入 发出 结存 数量 单价 金额 数量 单价 金额 数量 单价 金额 200 12 2400 40 160 200 14 2800 360 80 280 200 16 3200 480 240 240 240 3440
会计学基础·第七章·会计计量
27
2007年 收入 发出 结存 摘要 月 日 数量 单价 金额 数量 单价 金额 数量 单价 金额 10 1 200 12 2400 期初库存 4 40 160 销售 8 200 14 2800 360 购入 15 80 280 销售 18 200 16 3200 480 购入 25 240 240 销售 10 31 本期合计及结 400 6000 360 14 5040 240 14 3360 存
会计学基础·第七章·会计计量
12
2.2 存货资产计量
2.2.1 取得存货的价值计量 2.2.2 期末持有存货与期内耗用存货的价值 计量
会计学基础·第七章·会计计量
13
2.2.1 取得存货的价值计量
原材料 外购材料实际成本的确定
存货的取得 产成品 生产产品实际成本的确定
会计学基础·第七章·会计计量
理论依据
欠款越多,坏账越多
会计学基础·第七章·会计计量
10
赊销净额百分比法
计算公式
坏账损失数=当期赊销净额×坏账率
理论依据
赊销越多,坏账越多
会计学基础·第七章·会计计量

会计的确资料认与计量相关资料

会计的确资料认与计量相关资料

第4讲会计的确认与计量会计确认与计量的具体内容可以归结为资产、负债、业主权益以及收入、成本费用和利润的确认与计量。

在这会计六要素的确认与计量中,资产的确认与计量是最首要、最基本的,因为资产确认与计量模式的选择直接影响到其他要素的确认与计量,资产确认与计量的结果构成了其他要素确认与计量的基础。

因此,我们说资产的确认与计量在会计确认与计量体系中居于首要和核心地位,科学、合理地解决好资产的确认与计量问题,将有助于我们合理、有效地确认、计量负债、业主权益以及收入、成本费用和利润。

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资产的确认与计量理论。

一、资产的确认与计量理论概述(—)资产的内涵1.资产的定义资产是最基本的会计要素之一,同时也是一个很复杂的概念。

人们经常因其表象而对其实质产生模糊甚至错误的看法。

例如,将资产等同于资源,将资产视同财产,将资产视同资金的运用,将资产等同于产权等等。

对资产实质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

会计界众多人士、团体做出过各种尝试和努力,试图给资产以明确的定义,并因此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看法。

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四类观点。

(1)未消逝成本观未消逝成本观是对资产性质的早期描述。

持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会计学家佩顿和利特尔顿。

1940年,这两位学者在《公司会计准则绪论》这一具有里程碑性质的会计文献中明确提出了未消逝成本观。

他们认为:“……成本可以分为两部分,其中已经消耗的成本为费用,未耗用的成本为资产……”也就是说,他们认为资产是营业或生产要素获得以后尚未达到营业成本和费用阶段的那部分余额,是成本中未消逝的那部分余额。

显然,这种观点同历史成本会计模式是密不可分的,它着重从会计计量的角度来定义资产,强调了资产取得与生产耗费之间的联系。

未消逝成本观在幻世纪40年代比较流行,对当时的资产的计量实务产生了相当的影响。

即使在现在,它也未从根本上消除,仍然支配着资产的计量实务。

在由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与欧洲会计师联合会共同发起的“会计准则制订机构大会”第三届会议(1993年)上,在所发表的一篇题为《关于未来事项的确认与计量问题》的研究报告中,虽然强调资产的确认应以“对未来经济利益的控制或拥有”为必要条件,但也承认,“资产的计量是以成本耗费为基础的……”(2)借方余额观1953年8月,美国会计师协会(美国执业会计师协会的前身)所属的会计名词委员会在其颁布的第1号《会计名词公告》中提出了资产定义的借方余额观。

会计实务材料成本差异的计量和核算

会计实务材料成本差异的计量和核算

会计实务材料成本差异的计量和核算材料成本差异的计量和核算是会计实务中的重要内容,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了解材料成本的实际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来降低材料成本差异,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

本文将从计量的角度介绍材料成本差异的计量和核算方法。

材料成本差异是指实际发生的材料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异。

而材料成本又可以分为直接材料成本和间接材料成本。

直接材料成本是指直接用于产品制造的材料成本,而间接材料成本则是指间接用于产品制造和间接费用的材料成本。

在计量材料成本差异时,首先需要确定标准成本。

标准成本是根据预定的标准工艺和标准价格计算得出的。

标准工艺是指产品制造过程中所需的材料种类、数量和合理使用方法等规定,而标准价格则是指材料的合理购买价格。

一般来说,计量材料成本差异有三种方法:实际-标准法、综合法和计划-实际法。

实际-标准法是将实际发生的材料成本与标准材料成本进行比较计量。

具体的计量方法是,先计算实际发生的材料成本,然后将实际材料成本减去标准材料成本,得出材料成本差异。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实际材料成本与标准材料成本之间的差异,并对材料成本差异进行核算。

综合法是将实际发生的材料成本与标准材料成本进行综合比较计量。

具体的计量方法是,将实际材料成本与标准材料成本进行相加得出总成本,然后将总成本减去标准材料成本,得出材料成本差异。

这种方法考虑了实际材料成本与标准材料成本之间的综合情况,更能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

计划-实际法是将计划材料成本与实际发生的材料成本进行比较计量。

具体的计量方法是,根据企业制定好的计划材料成本进行计算,然后将计划材料成本减去实际材料成本,得出材料成本差异。

这种方法强调的是计划和实际之间的对比,有助于企业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在材料成本差异核算中,需要对材料成本差异进行分析和解释。

1.材料损耗差异:材料损耗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材料的浪费和损耗。

通过材料损耗差异的核算,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了解材料损耗的实际情况,进而采取措施来降低材料损耗。

新会计准则中的会计计量基础及其运用

新会计准则中的会计计量基础及其运用

新会计准则中的会计计量基础及其运用会计计量基础是会计工作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指的是会计借助各种计量手段对经济活动进行量化处理,以实现会计信息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可比性。

在新会计准则中,会计计量基础得到了更加精细化的界定和运用,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会计计量基础的定义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会计计量基础主要包括原价、现值和实现价值三种基础。

其中,原价是指企业在进行交易或者生产经营活动时发生的直接或间接成本;现值是指企业按照市场价格或其他测量方式衡量的资产或者负债的当前价值;实现价值是指企业将资产转出或者清偿负债所能获得的价值。

这三种会计计量基础可以相互补充,构成一个完整的会计计量系统。

新会计准则对会计计量基础的规定在新会计准则中,对会计计量基础的运用和标准进行了更为精细的规定和说明。

比如,《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中规定,现值基础下的负债应当按照负债到期当时的现值计量,如若不能可靠地估计现值,应按照实现价值进行计量。

而《金融工具》中则规定,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应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同时也提供了相关的计算公式和衡量方法。

此外,新会计准则还进一步强调了会计计量基础的适用范围和条件。

比如,《应收款项》中规定,企业应确保所采用的计量基础在一定程度上与所承担的风险、回报相适应,同时也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衡量。

新会计准则的会计计量实践从实践来看,新会计准则对会计计量基础的界定和运用,推动了企业在财务报告中更加科学地反映所承担的风险和责任。

以新会计准则下的定价工具为例,企业需要根据公允价值计量基础进行估值,并结合实际市场情况和盈利预期进行合理的估价和面对。

这不仅可以提高企业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同时也有利于投资者和管理机构更好地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未来经营策略,以做出科学的决策。

会计计量基础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虽然新会计准则推进了会计计量基础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比如,如何在不同市场环境下找到适宜的计量基础,同时又兼顾公平、准确、规范等多个维度的要求,这需要会计人员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另外,会计计量基础的界定和运用也可能导致会计信息的不同步和失真,进而影响企业对外的形象和信誉。

新企业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计量的难题与解决思路

新企业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计量的难题与解决思路

A c co u n ti n g r e s e a r c h财会研究新企业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计量的难题与解决思路■ 文 / 韩瑞摘要:2006年我国财政部就发布了会计准则体系,自此公允价值在我国得以被全面推广,与此同时相关的准则、财务会计制度也开始不断地修正调整。

2014年,我国又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

而在此之前,虽然会计准则融入了公允价值的相关方式与原则,但是并没有对公允价值计量进行确定。

对此,本文将围绕新会计准则公允价值的应用开展简要讨论,分析其中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公允价值;计量问题;解决思路不少专家学者认为,新会计准则的颁布扩宽了原来会计核算的领域与范畴,而且其中还引入了很多新的概念,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就是引入的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

从实际情况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应用不仅仅适应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也说明我国会计准则将与国际惯例步调一致,标志着中国会计标准化建设将进入新的阶段。

一、公允价值的内涵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对公允价值所下的定义为:“在公平交易 做性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结算的金额。

”美国的准则制定机构对公允价值所下的定义为:“在现时交易中,在非强制或非清算性销售的情况下,当事人自愿据以买卖资产(承担或结算负债)的金额。

”我国财政部将公允价值定义为:至在公平交易下,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计量。

在公平交易中,交易双方应当是持续经营企业,不打算或不需要进行清算、重大缩减经营企业,或在不利条件下仍进行交易。

从以上的定义可以总结概括出公允价值的基本特征:其一,公允价值是一种基于市场信息的评估,是市场而不是其他主体对于资产或者负债价值的认定。

其二,构成公允价值的三大要素是交易双方平等、自愿、熟悉情况。

其三,公允价值是当前的交易,过去的交易价格在发生时虽然也符合三大要素,但是这只能称为历史成本。

关于会计计量问题和方法的计算

关于会计计量问题和方法的计算

关于会计计量问题和方法的计算财务会计通常包括确认、计量和报告三部分,其中计量作为确定会计要素计入财务报表金额的过程,是财务会计的核心内容。

2006年底我国发布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

从会计计量角度讲,新准则较为广泛地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基础,38项具体准则中23项涉及到公允价值计量基础;新准则还引入多种其他计量基础,如存货减值中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以及资产减值准则中的使用价值等,准则质量明显提升。

在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发布及贯彻实施后,财政部又陆续出台了准则讲解、应用指南、解释公告等,不断完善准则体系。

但是综合梳理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后,不难发现整个准则体系在会计计量方面仍然存在诸多值得改进之处。

由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是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比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国际准则在会计计量方面也存在类似问题。

为此,经过多年讨论,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于2013年7月发布了新的概念框架讨论稿。

从计量角度讲,讨论稿厘清了计量目标、计量基础以及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等许多基本概念,对完善我国会计准则计量相关内容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拟从分析我国现行准则会计计量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2013年7月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发布的新的概念框架计量讨论稿,借鉴国际经验,提出改进我国会计计量的建议。

一、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有关会计计量规范存在的问题回顾我国发布的会计准则、解释公告、准则讲解和应用指南之后,发现我国会计计量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计量目标不明确目标指导具体规定。

以概念框架为例,美国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概念框架均以财务报告目标为起点,目标进而决定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要素以及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原则。

同样,计量目标是会计计量的基础概念,是解决会计计量问题的关键起点。

在讨论计量目标之前,首先需要明确财务报告目标。

财务报告目标存在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之争。

受托责任观指财务报告应反映管理者对交托的资源的保管责任或受托责任的实施成果,以便所有者能够对管理者的受托责任进行评估;决策有用观指财务报告应提供关于主体的财务信息,这些财务信息对于现有和潜在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授信人做出向主体提供资源的决策是有用的。

会计计量属性的分类与应用

会计计量属性的分类与应用

会计计量属性的分类与应用会计计量属性是指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行衡量、计算和记录的方法和规则。

会计计量属性的分类主要分为历史成本法、公允价值法、实际值法和现金流量计量法。

历史成本法是指以交易发生时的成本为依据进行计量和记录的方法。

根据历史成本法,对于购置的资产和实际发生的费用,会计师应该按照购买时的成本来计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那些价格相对稳定且不易变动的资产,如土地、建筑物等固定资产。

它的优点是简单易行、可靠稳健,但缺点是不适用于市场快速变动和通货膨胀的环境。

公允价值法是指根据市场价格或其他可观察到的市场数据来计量和记录资产或负债的方法。

公允价值法倾向于反映资产和负债的真实价值,而不受历史成本法的限制。

这种方法适用于那些市场价格容易确定和波动较大的资产,如金融工具、股票等。

公允价值法的优点是更能反映当前市场情况,但存在市场数据获取困难和不确定性高的问题。

实际值法是指以确定的可衡量的经济事项确定资产和负债的方法。

根据实际值法,会计师根据与资产和负债相关的实际价值进行计量和记录。

这种方法适用于那些没有市场价格或市场价格不可靠的资产和负债,如专利权、商誉等。

实际值法的优点是可根据实际情况获取资产和负债的真实价值,但缺点是容易受到主观判断和偏见的影响。

现金流量计量法是指以现金流量为基础进行计量和记录的方法。

根据现金流量计量法,会计师应该根据经济业务的现金流量来计量和记录资产和负债。

这种方法适用于那些现金流量对企业的经营情况影响较大的资产和负债,如债券、租赁合同等。

现金流量计量法的优点是更能反映企业的经济实际,但缺点是现金流量的预测和测量可能存在不确定性。

在实际应用中,不同的会计计量属性可以根据经济业务的性质和特点进行选择和组合使用。

例如,在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可以采用历史成本法来计量,而金融工具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法。

在利润表中,销售收入可以根据实际值法计量,而成本费用可以根据历史成本法计量。

存货期末计量及跌价准备的会计核算

存货期末计量及跌价准备的会计核算

存货期末计量及跌价准备的会计核算本文将详细介绍存货期末计量及跌价准备的会计核算,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重要的财务处理。

存货期末计量是指在会计期末,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对存货成本进行确认和计量的过程。

其目的是确保存货价值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而影响企业的财务报表和经营成果。

先进先出法是一种常见的存货期末计量方法,它假设先入库的存货先发出,并根据先入库和后入库的顺序,计算发出存货和期末结存存货的成本。

在采用先进先出法时,企业需要记录存货的入库和出库情况,并按照顺序逐笔记录存货的成本。

加权平均法是一种较为简便的存货期末计量方法,它通过加权平均计算存货的单位成本,并根据发出存货的数量和单位成本,计算发出存货的总成本和期末结存存货的总成本。

在采用加权平均法时,企业需要在每个会计期末对存货进行盘点,并对存货的成本进行加权平均计算。

存货跌价准备是指对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部分,企业应当计提的减值准备。

如果存货的市场价值发生变化,导致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企业应当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以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企业应当根据存货的实际情况,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具体来说,如果存货的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则应当按照两者的差额计提跌价准备;如果存货的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则不需要计提跌价准备。

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时,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存货的可变现净值进行评估,并比较其与成本的大小。

如果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则应当计提跌价准备。

具体的会计处理为: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存货跌价准备”科目。

如果存货价值回升,则应当转回已计提的跌价准备。

假设甲公司采用先进先出法对存货进行期末计量,且在2022年12月31日库存商品A的账面成本为100万元,市场价格为80万元。

如果甲公司计提了10万元的跌价准备,那么甲公司应当如何进行会计处理?我们可以根据先进先出法计算库存商品A在本期应当结转的销售成本:100/(100-20)*(100-10)=85万元。

企业新会计准则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企业新会计准则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企业新会计准则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关于无形资产会计处理问题 (2)1.新准则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可操作性,加大了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难度 (2)2.可能采用新的盈余管理手段 (2)3.对策建议 (2)二、关于商誉减值测试的问题 (3)三、关于公允价值引入的问题 (4)1.存在的不足 (4)2.对策建议 (4)参考文献: (5)企业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在企业界、会计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经过一年半的正式实施,获得了不少投资者的好评。

但是,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本文仅对其在无形资产处置、商誉减值测试、公允价值引入等方面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新会计准则从2007年1月1日开始正式在上市公司实施以来,范围不断扩大,在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方面产生了很好的影响。

但是,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来看,新会计准则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

一、关于无形资产会计处理问题新会计准则在无形资产处理方面,及时吸收了新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既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具有中国特色,同时又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轨,体现了国际趋同。

我国无形资产新会计准则在取得重大进步的同时,亦有不尽完善之处。

1.新准则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可操作性,加大了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难度(1)尽管新准则对“研究”与“开发”进行区分并明确其含义,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无形资产的研发业务复杂、风险大,要把企业的研发活动清楚地划分为研究与开发阶段显然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尤其是对于本身并不精通科学技术的会计人员来说,这项工作更是难上加难。

(2)新准则列出了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可以确认为无形资产的五个条件,规定企业选择的无形资产摊销方法应当反映与该项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

但是这些条件和标准的表述比较抽象,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做出客观合理的判断,加大了会计人员专业判断的难度。

2.可能采用新的盈余管理手段(1)新准则未对无形资产的后续支出如何处理做出规定,那么,企业可能自主选择后续支出的会计处理方法来调节利润,如在赢利较大的年度,将后续支出费用化,减少当年利润,达到避税的目的;在赢利较小的年度,将后续支出资本化,增加无形资产价值,以提高当期业绩。

会计计量

会计计量

任务控制是公司作业层保证特别任务有效完成的过程,它是管理控制活动的具体化,可以看成管理控制的基 础工作。任务控制涉及公司作业活动的方方面面,它的特征是最具有系统化和结构化。
层次成本
公司不同层面人员关心的问题侧重点不同,最高管理当局关心企业与经营环境的关系和企业竞争力问题;中 层管理者所关心的是计划执行情况和管理效益问题;而作业层执行人员只关心任务是否完成和工作效率问题。反 映到企业成本问题上,三个层面对成本行为的理解和要求也有所不同。
传统的成本会计系统由于依赖于账户系统,存在着结构性的先天缺陷,无法很好地满足多目标的要求。H·托 马斯·约翰逊和S.卡普兰(on & Robert S.Kaplan,1987)指出,目前的成本会计系统试图满足三个目标:(1) 将部分期间成本分配到产品,以便能及时编制财务报表;(2)为成本中心管理者提供过程控制信息;(3)为产 品和经营管理者提供一个产品成本估计数据。典型的是仅用一种成本系统来实现这三种完全不同的目标。由于财 务会计的思想已占主导地位,只有第一个目标完成得较好。然而,仅满足外部财务报告需要的成本系统,不能加 强成本中心的过程控制,还将导致产品成本的歪曲和错误。
以1920年成本记录与会计账户一体化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传统成本计量模式已面临着“相关性消失”这一严峻 的挑战,80年前,英国和美国的会计师们曾为成本记录是否与会计账户体系结合发生过激烈的争论,今天这个争 论的问题又被提出。成本计量模式突破成本与账户单一结合体系势在必行,这并不是对现行的成本会计计量系统 的简单否定,也不是80年前反对成本与会计账户结合的英国和美国会计师们的成功复辟,而是一种新的升华。
会计计量与会计的旨在提供有关经济主体数量信息的基本功能密切相关,是现代会计的发展动力之一。自19 世纪末以来,西方财务会计在诸如成本计算、存货计价、折旧处理、损益计处、递延摊销、税金处理、盈利分配、 投资计算、价格变动调整等方面的实务和理论问题,在很大程序上也是会计计量不同内容和所面临不同问题的反 映。

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与核算方法

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与核算方法

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与核算方法一、会计循环的含义会计的基本目标是以会计报表的形式向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其决策所需要的会计信息,包括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情况,那么这些会计信息如何通过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给信息的使用者呢?为了实现会计目标,会计信息系统在提供信息时,有着一套独特的会计循环程序和方法。

由于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这个系统在收集、加工、整理数据并形成最终会计信息的过程中需要特有的步骤或程序,这个程序包括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几个基本环节,将其连接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广义的会计循环,其过程如图3.1所示:图3.1 广义的会计循环图在上述程序中要使用大量会计核算特有的方法,具体包括设置会计科目、复式记账、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七种方法。

在实务中,会计主体在一个会计期间内对发生的各种经济业务都需要经过填制会计凭证到登记账簿,最后编制出财务报告等一系列的处理程序,这个程序从期初开始,到期末结束,并如此循环往复,周而复始,故习惯上称为狭义的会计循环。

从狭义上看会计循环,亦称会计核算程序。

如图3.2所示。

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编审凭证)(记账)(对账)(试算)(结账)(编表)日常会计工作期末会计工作图3.2 会计核算程序图因此对会计循环的理解可以从两方面进行。

从广义上或从会计期间的角度来理解会计循环,是从交易或事项的确认开始,依次经过计量、记录,实现对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到编制财务报告,完成一个会计期间的会计循环。

从狭义上或从会计具体记录方法的角度来理解会计循环,是从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开始依次经过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到最后编制财务报告,完成一次会计循环。

二、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所谓会计的基本程序是指会计系统在加工数据并形成最终会计信息的过程中所特有的步骤,主要包括会计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四个基本程序,财务会计活动就是在这样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中不断进行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会计计量问题和方法的计算
财务会计通常包括确认、计量和报告三部分,其中计量作为确定会计要素计入财务报表金额的过程,是财务会计的核心内容。

2006年底我国发布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

从会计计量角度讲,新准则较为广泛地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基础,38项具体准则中23项涉及到公允价值计量基础;新准则还引入多种其他计量基础,如存货减值中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以及资产减值准则中的使用价值等,准则质量明显提升。

在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发布及贯彻实施后,财政部又陆续出台了准则讲解、应用指南、解释公告等,不断完善准则体系。

但是综合梳理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后,不难发现整个准则体系在会计计量方面仍然存在诸多值得改进之处。

由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是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比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国际准则在会计计量方面也存在类似问题。

为此,经过多年讨论,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于2013年7月发布了新的概念框架讨论稿。

从计量角度讲,讨论稿厘清了计量目标、计量基础以及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等许多基本概念,对完善我国会计准则计量相关内容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拟从分析我国现行准则会计计量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2013年7月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发布的新的概念框架计量讨论稿,借鉴国际经验,提出改进我国会计计量的建议。

一、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有关会计计量规范存在的问题
回顾我国发布的会计准则、解释公告、准则讲解和应用指南之后,发现我国会计计量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计量目标不明确
目标指导具体规定。

以概念框架为例,美国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概念框架均以财务报告目标为起点,目标进而决定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要素以及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原则。

同样,计量目标是会计计量的基础概念,是解决会计计量问题的关键起点。

在讨论计量目标之前,首先需要明确财务报告目标。

财务报告目标存在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之争。

受托责任观指财务报告应反映管理者对交托的资源的保管责任或受托责任的实施成果,以便所有者能够对管理者的受托责任进行评估;决策有用观指财务报告应提供关于主体的财务信息,这些财务信息对于现有和潜在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授信人做出向主体提供资源的决策是有用的。

在资本市场较为发达的情况下,企业股权分散,投资者实际上为委托人,需要根据管理层提供的信息对受托人履行受托责任的情况进行评价,从而决定继续维持受托关系还是更换受托人,即决定继续投资还是退出投资,因此决策有用观包含受托责任观。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与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概念框架都将决策有用观作为财务报告目标的关键词。

决策有用观下报表的主要使用者为投资者和债权人。

但投资者和债权人的需求存在矛盾。

投资者希望采用市场价值方式对主体进行计量,这样更能够反映其投资价值;债权人则期望采用历史成本对主体
进行计量,从而以最稳妥的方式反映该主体的偿债能力,提高债权人的保障系数。

我国财务报告的主要使用者还包括政府监管部门和社会公众。

由于国有企业产权属于全体人民,政府和公众需要对企业拥有知情权,政府需要企业提供相应的信息满足监管要求。

不同报表使用者的需求存在差异,所以概念框架应明确计量目标,确定报告的主要使用者的优先顺序,并确定对资产和负债计量的要点。

但是我国现行会计准则体系中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都未提及会计计量目标,这就容易导致无法厘清应当采用何种计量基础,并在什么情况下采用何种计量基础。

(二)具体准则中的计量基础缺乏在基本准则中的理论依据
该问题是目前我国会计计量面临的最主要问题。

基本准则中仅规定了历史成本、公允价值、现值、重置成本和可变现净值这五种计量基础,但在具体准则中应用到的计量基础远远不只这五种,比如对持有至到期投资进行后续计量时采用了摊余成本法,对无形资产初始计量时采用公允价值加上相关税费作为入账价值,对天然起源的生物资产进行计量时采用名义价值1元作为成本,融资租赁中承租人对融资租入资产初始确认的金额为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的较低者,对存货进行后续计量时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的方法……上述列举的计量基础均在具体准则中得到应用,但却无法在基本准则中找到理论依据。

此外基本准则也未说明何时采用何种计量基础,这就导致具体准则在操作过程中出现差异。

以现值为例,在不同情况下,计算未来现
金流量现值时使用的折现率大不相同:当采用带有融资性质的长期应付款支付固定资产时,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为长期应付款的现值,折现过程中采用的折现率为反映当前市场货币时间价值和延期付款债务特定风险的利率,实质上是供货企业的必要报酬率;在计算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时,采用的利率为当前市场利率;在融资租赁中,承租人在计算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过程中采用的是租赁合同承租人的内含利率;在资产减值准则中计算资产减值准备时中采用的折现率为企业在购置或者投资资产时所要求的必要报酬率,通常以该资产的市场利率作为依据。

还比如对于公允价值这种计量基础,现行准则中规定资产在后续计量中可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有:投资性房地产、生物资产和金融资产等,但为何这几类资产可以选择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而固定资产或者无形资产必须采用成本模式?以固定资产和生产性生物资产为例,企业持有的目的都是通过资产的消耗来获取未来经济利益,但是固定资产必须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生物资产在存在活跃交易市场并能合理对公允价值进行估计时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

准则体系中并没有解释为何在估算现值时采用不同的折现率以及为何公允价值在不同准则之间运用不一致。

(三)资产和负债初始计量与后续计量标准不一致
计量分为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两部分。

初始计量过程中,现行准则体系规定根据资产和负债取得的方式确定入账价值。

对于后续计量,我国基本准则未对何时应用何种计量基础做出具体规范。

例如若软件
技术开发公司开发软件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出售,但由于专利技术属于无形资产,即使能够获得公允价值也只能采用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