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说课稿
小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通用3篇)
小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通用3篇)小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通用3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二年级《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课标版第四册第六单元“克和千克的认识”。
2、教材分析:“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
这节课认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掂一掂、比一比、猜一猜、称一称、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了解1克、1千克有多重,从而初步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观念。
同时使学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可以帮助我们知道物品的质量。
二、说教学目标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特点,我制定了一下教学目标: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会用天平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估计物体质量的意识和判断能力;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知道看、称,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增强生活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根据目标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使学生会用天平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四、说教法和学法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启发式引导法、讲解法、演示法、探究等方法。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说课稿3篇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说课稿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说课稿3篇认真拟定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是教师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
下面是小编我为您准备的“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说课稿”3篇,欢迎参考,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说课稿一一、说课程要求《万以内数的认识》属于数与代数板块的内容,是有关数概念的教学,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数学知识。
这一单元包括千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比较数的大小、求近似数,估计和整百整千数的加减五个信息窗。
千以内数的认识和万以内数的认识两个信息窗理解意义、数数、读数、写数、组成、数位五个内容。
比较数的大小、求近似数这一信息窗学会比较数的大小、求近似数的方法。
估计这一信息窗理解估一部分推想全体这种估计方法。
整百整千数的加减这一信息窗分为整百整千数加减和几千几百加减几百两个内容。
二、说地位与作用小学阶段,对整数的认识,分为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大数的认识四个阶段,本单元是第三个阶段。
《万以内数的认识》经过学生前面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这一学段的学生对100以内的数建立了初步的数感,理解了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的十进制关系,掌握了简单的读写技能,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总之,对数的认识,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和理性认识。
这一单元就是学生认数范围的一次扩展。
它不仅是学习万以内数计算的基础,也是以后认识万以上数的基础,对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有重要的意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结合具体情景认识计数单位百、千、万,并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和顺序,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会读、写万以内的数,能够用语言和符号来描述大小,认识近似数、估计,正确口算。
2、能力目标:运用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在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说课稿
一、教材内容分析
《克和千克》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重要的一节课,主要介绍了克和千克的概念及换算。
在这节课中,学生将学习到重量的基本单位克和千克,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培养学生的换算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克和千克的概念及换算关系,能够进行简单的重量换
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类、比较和换算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克和千克的概念及换算方法的教学。
2.教学难点: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克和千克的区分和换
算。
四、教学准备
1.教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2.教具:计量杯、秤、单元标准千克块等。
3.教辅:相关练习册和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
引导学生观察课桌上不同物品的重量,让学生讨论这些物品有多重,引出克和千克的概念。
2. 学习新知识
让学生观察物品上的标签,认识克和千克的符号表示,并进行换算实验,通过实物操作帮助学生掌握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3. 拓展实践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重量换算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4. 总结归纳
让学生总结克和千克的概念及换算方法,重点强调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六、课堂作业
完成相关练习册上的练习题,在家中将身边物品的重量用克和千克表示。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识别克和千克的符号和进行换算时容易出错,下节课将加强这方面的练习和巩固。
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单元说课稿之第八单元《克和千克》全单元说课稿
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单元说课稿之第八单元《克和千克》全单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克和千克》是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下的一个单元,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认识克和千克,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初步理解质量的概念,掌握质量的单位,并能够运用克和千克进行简单的计量和换算。
在教材中,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使学生感受到质量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还设置了丰富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学习了长度、面积等基础知识,对于初步理解数学概念和进行简单计算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质量的概念以及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加深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质量的概念,认识克和千克这两个质量单位,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运用克和千克进行简单的计量和换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使学生感受到质量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质量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质量的概念,认识克和千克这两个质量单位,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克和千克进行实际的计量和换算,理解并掌握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掌握质量的概念和克千克的换算关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道具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质量的概念和克千克的换算关系。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使学生感受到质量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质量的概念,引出克和千克这两个质量单位,讲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克和千克》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的一个知识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概念及换算。
这一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对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质量单位的概念,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质量有一定的认识,但不够系统和准确。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操作,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对质量单位的理解。
此外,学生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在发展中,需要通过形象直观的教具和实例,帮助他们建立质量单位的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概念,学会它们之间的换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
2.教学难点:质量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学生对质量单位换算的灵活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教具、练习册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场景,引出质量单位的概念。
2.新课导入:介绍克和千克的概念,让学生观察和感受它们的大小。
3.实例讲解: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学会质量单位的换算。
4.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如称量物品,巩固质量单位的概念。
5.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总结拓展: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思考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
7.布置作业:布置一些课后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质量单位的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小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通用3篇)
小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通用小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通用3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二年级《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课标版第四册第六单元“克和千克的认识”。
2、教材分析:“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
这节课认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掂一掂、比一比、猜一猜、称一称、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了解1克、1千克有多重,从而初步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观念。
同时使学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可以帮助我们知道物品的质量。
二、说教学目标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特点,我制定了一下教学目标: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会用天平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估计物体质量的意识和判断能力;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知道看、称,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增强生活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根据目标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使学生会用天平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四、说教法和学法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启发式引导法、讲解法、演示法、探究等方法。
这样的教法既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六单元《克与千克》(第2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六单元《克与千克》(第2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克与千克》是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克与千克的概念,能够进行质量的单位换算,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质量单位,感受质量单位的大小,培养学生的计量观念。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直观的形象思维能力,他们对质量有一定的认识,但是还不是很清晰,对于质量单位的概念和换算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通过直观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建立质量单位的概念,理解质量单位的换算。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克与千克的概念,掌握质量单位的换算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计量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克与千克的概念,掌握质量单位的换算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质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理解质量单位换算的原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和直观演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生动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利用直观演示法,帮助学生建立质量单位的概念,理解质量单位的换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动的质量单位换算的场景,引发学生对质量单位的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探究新知: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理解克与千克的概念,掌握质量单位的换算方法。
3.巩固练习: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巩固质量单位的概念和换算方法。
4.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对质量单位的理解。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 》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说课稿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克和千克》部分,主要介绍了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该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易于理解,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能够正确地进行克和千克之间的简单换算。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克和千克的换算方法;实际问题中的克和千克的应用。
教学难点:将克和千克的单位换算运用到实际生活问题的解决中。
四、教学准备1.教师:熟悉本节课教学内容,准备教学课件及相关教学辅助工具。
2.学生:提前预习相关知识,准备纸笔以及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问答、故事情境等方式激发学生对于克和千克概念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克和千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学习新知识1.明确克和千克的概念,介绍它们的关系和换算方法。
2.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克和千克之间的简单换算方法。
3. 拓展应用1.提供实际生活中的计量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关于克和千克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4. 总结反思通过案例讨论、概念梳理等方式,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学生对克和千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图示;实际生活中的克和千克应用案例。
七、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克和千克的重要概念和换算方法,也提升了运用克和千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八、课后作业1.完成教材配套练习册中关于克和千克的练习题。
2.在家中寻找实际生活中的克和千克应用案例,并做简单记录。
以上是本节课的说课稿,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掌握知识,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感谢大家的聆听!希望以上内容符合要求,如有需要继续完善,请告知。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说课稿3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克和千克》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主要介绍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这一章节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实用的,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质量单位,为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简单的大小比较、数数等操作已经很熟练。
但是,他们对质量单位的概念和换算关系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能运用克和千克进行质量的计量和换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提高他们的自我成就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概念及换算关系,能运用克和千克进行质量的计量和换算。
2.教学难点:理解质量单位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能熟练地进行换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质量单位的概念;小组合作学习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真实的生活情境,如购物场景,让学生观察商品的质量标签,引出质量单位的话题。
2.新课导入:介绍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概念,让学生初步认识这两个单位。
3.换算关系讲解:讲解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
4.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如称量物品,用克和千克进行计量和换算。
5.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质量单位的概念和换算关系。
6.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检验他们的掌握情况。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课时《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课时《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克和千克的认识》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的第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能用克和千克作单位计量物体的质量,能恰当地选择质量单位。
教材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让学生感受到质量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直观的思维能力,他们对于质量单位并不陌生,但是在具体操作和理解上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克和千克的内涵,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理解1千克=1000克,能够用克和千克作单位计量物体的质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理解1千克=1000克,能够用克和千克作单位计量物体的质量。
2.教学难点:学生对质量单位的理解和实际应用,以及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意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让学生感受到质量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生活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关注质量单位。
2.新课导入:介绍克和千克的定义,让学生了解1千克=1000克。
3.实际操作:让学生带来一些物品,如水果、文具等,进行称重,感受克和千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用克和千克作单位计量不同物品的质量。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说课稿(精选3篇)整理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说课稿(精选3篇)整理人教版学校数学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说课稿(精选3篇)作为一名老师,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是进行说课预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当怎么写?下面是我整理的人教版学校数学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说课稿(精选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克与千克》说课稿1一、说教材《克和千克》是学校数学第四册的内容。
要求同学熟悉两个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是同学对质量单位的初步尝试,也是为后面“吨”的教学奠定基础。
从同学的感知规律和生活阅历动身,敏捷处置教材,先熟悉千克,再熟悉克,然后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和学问应用。
围绕这节课的内容,以新的教学理念作指导,结合课题的试验方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1、同学熟悉克和千克,对1千克、几千克、1克、几克有肯定的感知,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能进行简洁的质量计算。
2、连续培育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学习方法、鼓舞共性化的学习意识。
3、使同学充足体会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培育同学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力量。
本节课的重点是对千克与克的熟悉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难点是对克的熟悉。
为了更好地达到这些目标,在教学中采纳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
二、教法和学法教法: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同学,虽然他们已养成肯定的学习习惯,但因年龄小,还是好动、好玩、奇怪心强,依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爱好,激发他们的奇怪心,老师在教学中以情境教学法为主,创设同学喜爱、熟识的嬉戏情境、活动情境,让同学充足去感受、发觉,猎取新知,同时还采纳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等教学方法,为同学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创造了良好基础。
学法:为了更好的突出同学的主体地位,体现并优化多样化学习方式,在学法上采纳了让同学掂一掂、说一说、估一估、称一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同学乐观动手、动口、动耳、动脑,在这种主动参加、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过程中感悟新知。
《克与千克》说课稿2一、说教材《克和千克》是学校数学二年级下册的内容。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说课稿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讲课稿一、教材《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二年下册的内容。
要修业生两个常用的量位克和千克,是学生量位的初步,也是后边“吨”的教课确定基。
从学生的感知律和生活出,灵巧理教材,先克,再千克,而后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及知用。
的内容,以新的教课理念作指,合的方向确定了以下教课目:1、学生克和千克,1 千克、几千克、 1 克、几克有必定的感知,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能行的量算。
2、培育自主研究、合作沟通的学方法、鼓舞个性化的学意。
3、使学生充分领会到生活中有数学,培育学生的意和解决的能力。
本的要点是千克与克的并理解它之的关系,点是克的。
二、教法和学法教法:的教课象是二年学生,然他已养成必定的学,但因年小,是好、好玩、好奇心,依据一特色,了抓住他的趣,激他的好奇心,教在教课中以情境教课法主,学生喜、熟习的游情境、活情境,学生充分去感受、,取新知,同采纳启式教课、直教课等教课方法,学生多化的学方式造了优秀基。
学法:了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并化多化学方式,在学法上采纳了学生掂一掂、一、估一估、称一称等多种形式的活,学生极手、口、耳、,在种主参加、自主研究、合作沟通的程中感悟新知。
三、教课程(一)情境入1、教:头几日,同学随家去商场了一些物件,采集了一些常用物件的量,我一同沟通一下好?生答:的牙膏是30 克,火腿一根是 45 克,我的体重是 31 千克,一袋大米是 25千克⋯⋯:同学了么多,你有什么?生:有的后边:“克”,有的后边“千克”。
学生有可能答出:比较轻的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用千克作单位。
2、点明课题。
师:要知道我们购置的物件的轻重,能够用什么方法?生答:用秤称。
3、课件展现生活中常有的几种秤。
教师侧重给学生介绍一下天平的构成及用法。
设计理念教材体现给我们是一个静态的知识,它所创建的情境有些离当地学生的生活实质较远。
在本节课中,我先让学生沟通平常购物中的一些发现,学生学会了认识商品的质量标明,进而感觉到克和千克的知识是真切的、和蔼的,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为学生学数学成立了充分的信心。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说课稿_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说课稿_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说教材分析: 《克和千克的认识》是“数与代数〞中“常见的量〞的重要内容,是后面认识“吨〞的前提,同时也是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基础。
克和千克这两个量比较抽象,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接触过物体的轻重问题,但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而且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具体、直观,不能只靠观看得到认识,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
因此要关怀学生理解和建立克和千克的直观概念,应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使学生获得丰富,鲜亮,深刻的感知说学情分析: “克与千克的认识〞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一是生活阅历不多,二是比较抽象,因此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
为了关怀学生更好的认识克与千克,所以在教学设计上,特别留意强化学生的实践活动。
本节课将观看、动手操作、演示、实践运用等有机的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通过猜一猜、称一称、掂一掂、估一估等实际操作,让学生对克与千克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说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洁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猜一猜、掂一掂、称一称、说一说,自主体验和沟通合作感悟“克〞和“千克〞观念。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育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育学数学的兴趣。
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教学难点:是克和千克质量观念的建立。
说教具与学具: 果冻、苹果、秤、盐有质量标识的物品,如薯片、饼干等,1角硬币等若干份,课件。
教法: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虽然他们已养成肯定的学习习惯,但因年龄小,还是好动、好玩、好奇心强,依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教师在教学中以情境教学法为主,创设学生喜爱、熟识的游戏情境、活动情境,让学生充分去感受、发觉,猎取新知,同时还采纳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等教学方法,为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制造了良好基础。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8单元《克和千克(第1课时)》《认识克与千克》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8单元《克和千克(第1课时)》《认识克与千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克和千克(第1课时)》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8单元的一节课程,主要让学生认识并掌握克和千克的概念及其换算关系。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质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克和千克进行质量的计量和换算,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质量单位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克和千克的概念以及它们的换算关系,学生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实物和实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克和千克的概念,理解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熟练运用克和千克进行质量的计量和换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克和千克的概念,理解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2.教学难点: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以及运用克和千克进行质量的计量和换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操作实践法、小组合作法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2.教学手段:利用实物、图片、PPT等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称量水果,引出克和千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克和千克的概念,讲解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3.实例演示:通过实物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克和千克的大小,加深对克和千克概念的理解。
4.操作实践: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质量的计量和换算,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说课稿
《克和千克》说课稿
我的说课内容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克和千克》第一课时。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目标定位、教学准备、教法运用、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及反思几方面来进行说明:
[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克和千克》这一单元的第一节课,主要介绍一些普通生活用品的重量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培养学生用数学观点发现克和千克两个质量单位,为进一步学习有关克和千克之间的联系做好准备。
[学情分析]
对于活泼好动的二年级孩子来说,物体的重量他们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同时,二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可以利用他们对身边物体质量来认识克和千克。
有了以上的认识,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拟定为:
[目标定位]
1、知识目标: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初步认识克和千克,建立克和千克的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让学生学会看秤培养动手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和增强生活意识。
教学重难点:通过活动正确认识克和千克的关系,知道1克和1千克。
人教版数学二下《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二下《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克和千克的认识》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及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感受质量单位的大小,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质量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还缺乏对质量单位大小、换算关系的深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体验质量单位,建立质量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运用质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难点:在实际情境中,运用质量单位解决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情境为载体,引导学生感受质量单位。
2.运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质量单位的大小。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创设情境,引出质量单位的概念。
如:“小猴开店”情境,让学生观察、交流,感知质量单位。
2.新课导入:介绍质量单位克和千克,让学生认识它们。
3.实践操作:让学生进行称量活动,体会质量单位的大小,建立质量观念。
4.换算练习:引导学生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质量单位的概念和换算关系。
6.拓展延伸:设计课后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 说板书设计1.板书标题:克和千克的认识2.板书内容:–质量单位:克、千克–换算关系:1千克 = 1000克–实践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八. 说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问题解决能力等。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
《克和千克》说课稿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克和千克》说课稿1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克和千克的认识》是人教版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六单元的内容。
是“数与代数”中“常见的量”的重要内容。
克和千克这2个量比较抽象,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接触过物体的轻重问题,但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而且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具体、直观,不能只靠观察得到认识。
要帮助学生理解和建立克和千克的直观概念,应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使学生获得丰富,鲜明,深刻的感知。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
2、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天平和台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3、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出质量单位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质量单位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实际生活中是非常有用的。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教学难点:是克和千克质量观念的建立。
(四)教具准备:天平,花生,盐等,及多媒体课件。
(五)教法学法:建构主义认为,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不应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获得,而是学生在一定情境下借助教师的引导,通过自身有意义的学习活动而主动获得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情境创设法、启发式教学法、直观教学法等。
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方法来获取新知。
二、说学情“克与千克的认识”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一是生活经验不多,二是比较抽象,因此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克与千克,所以在教学设计上,特别注意强化学生的实践活动。
我将观察、动手操作、演示、实践运用等有机的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通过猜一猜、称一称、掂一掂、估一估等实际操作,让学生对克与千克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较好的完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小学二年级下学期《克和千克》说课稿
小学二年级下学期《克和千克》说课稿小学二年级下学期《克和千克》说课稿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的小学二年级下学期《克和千克》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教材分析《克和千克的认识》是人教版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六单元的内容。
是“数与代数”中“常见的量”的重要内容。
克和千克这2个量比拟抽象,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接触过物体的轻重问题,但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而且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具体、直观,不能只靠观察得到认识。
要帮助学生理解和建立克和千克的直观概念,应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使学生获得丰富,鲜明,深刻的感知。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
2、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天平和台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3、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出质量单位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质量单位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实际生活中是非常有用的。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教学难点:是克和千克质量观念的建立。
(四)教具准备:天平,花生,盐等,及多媒体课件。
(五)教法学法:建构主义认为,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不应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获得,而是学生在一定情境下借助教师的引导,通过自身有意义的学习活动而主动获得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情境创设法、启发式教学法、直观教学法等。
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方法来获取新知。
“克与千克的认识”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一是生活经验不多,二是比拟抽象,因此学生接受起来比拟困难。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克与千克,所以在教学设计上,特别注意强化学生的实践活动。
我将观察、动手操作、演示、实践运用等有机的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在感知的根底上加以抽象概括,通过猜一猜、称一称、掂一掂、估一估等实际操作,让学生对克与千克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较好的完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新备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新备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的第八单元《克和千克》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质量单位克和千克,能够熟练地进行单位转换,并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这一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他们在学习这一单元的过程中,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质量单位的概念。
但在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对质量单位的转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概念,能够进行单位转换。
2.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概念,能够进行单位转换,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2.教学难点:质量单位的转换,以及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质量单位的概念。
2.采用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质量单位的概念和转换过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关注质量单位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概念,让学生初步理解。
3.实例讲解:通过具体实例,讲解质量单位的转换方法,让学生掌握转换技巧。
4.实践操作:让学生进行质量单位的转换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应用拓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6.总结反思: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概念及转换方法。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克(g)——> 千克(kg)1.1千克 = 1000克2.1克 = 0.001千克八. 说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说课稿 (1).doc
《克与千克》说课稿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克与千克》的第一课时。
一、说教材本节课是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初步尝试,也是为后面“吨”的教学奠定基础。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物体的轻重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这些经验是学生建立质量概念的重要基础。
本课教学,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达到能用数学语言描述身边物体质量状态,并能根据实际情况估计出物体的质量,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并能体验学习质量单位的实际意义。
围绕这节课的内容,以新的教学理念作指导,我预设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悟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能力目标: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情感目标: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悦。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对克与千克的认识并理解它们之间的进位关系,掌握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是使每个学生真正能够感受1千克、1克的实际质量,并能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和学法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
1.教师的教法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虽然他们已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但还是好动、好玩、好奇心强,根据这一特点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我充分的给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建构知识。
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游戏情境、活动情境。
同时还采用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等教学方法。
2.学生的学法为了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并优化多样化学习方式,在学法上采用了让学生掂一掂、说一说、估一估、称一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耳、动脑,在这种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悟新知。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盒、每人一个2分硬币、一些苹果、盐、课前学生调查常见的物品的质量、课前称自己的体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
说教材分析:
《克和千克的认识》是“数与代数”中“常见的量”的重要内容,是后面认识“吨”的前提,同时也是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基础。
克和千克这两个量比较抽象,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接触过物体的轻重问题,但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而且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具体、直观,不能只靠观察得到认识,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
因而要帮助学生理解和建立克和千克的直观概念,应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使学生获得丰富,鲜明,深刻的感知
说学情分析:
“克与千克的认识”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一是生活经验不多,二是比较抽象,因此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克与千克,所以在教学设计上,特别注意强化学生的实践活动。
本节课将观察、动手操作、演示、实践运用等有机的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通过猜一猜、称一称、掂一掂、估一估等实际操作,让学生对克与千克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猜一猜、掂一掂、称一称、说一说,自主体验和交流合作感悟“克”和“千克”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数学的兴趣。
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教学难点:是克和千克质量观念的建立。
说教具与学具:
果冻、苹果、秤、盐有质量标识的物品,如薯片、饼干等,1角硬币等若干份,课件。
教法: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虽然他们已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但因年龄小,还是好动、好玩、好奇心强,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教师在教学中以情境教学法为主,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游戏情境、活动情境,让学生充分去感受、发现,获取新知,同时还采用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等教学方法,为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创造了良好基础。
学法:为了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并优化多样化学习方式,在学法上采用了让学生掂一掂、说一说、估一估、称一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耳、动脑,在这种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悟新知。
具体分四个层次:
1、抓住学生的已有生活常识及经验,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和我们日常生活有密切的联系。
2、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分别进行“看一看”、“称一称”、“掂一掂”、“数一数”、“比一比”等等的实际操作,以增加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形成克和千克的重要概念。
3、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在猜、称等活动中,去发现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知道1千克=1000克。
4、在练习巩固中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感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说教学过程
(一)趣味引入、初步感知:
1、“跷跷板”的游戏。
2、学生活动掂一掂学习用品,感受它们的轻重,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二)充分感受、自主探究:
1、认识计量工具“秤”。
2、认识常用的计量单位“千克”、“克”。
3、实际操作中建立千克的质量概念.
活动:称一称,掂一掂,估一估, 找一找,猜一猜,说一说。
4、实际操作中,建立克的质量概念
“掂、称、找、说”四个层次
5、沟通克与千克的内在联系。
(1)学生计算两袋盐的质量500克+500克=1000克
(2)老师借1000克的薯片,放在台秤上称一称,是多少千克?
(3)想:1000个1克大米是多少克?显示1000克大米图。
(4)对比:一手掂1角硬币,一手掂1千克的物品,有什么感受?(三)练习:
1、1 千克棉花和1 千克铁比较,哪个重一些?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3、聪聪给姥姥的一封信
姥姥:
您好,我已经8岁了,身体长得特别健壮,体重已达45克,每天早上能吃掉60千克的鸡蛋两个,250克的牛奶一袋,中午可以吃掉100千克的馒头3个,晚上吃的更多,和爸爸妈妈一起能把将近1克的米饭吃光。
(四)质疑小结、概括评价: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感受,能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2、概括:今天我们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比一比,认识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而且能运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课后作业
(运用所学知识回家与妈妈上街买一次莱或去超市购物)。
这样将数学知识延伸到课外,使学生感到数学离我们并不远,而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以发展。
说板书设计:
克和千克
1000克
1000克和1千克比较,谁重?
1000克=1千克
说作业布置:
(1)家里的哪些物体的质量大约是1克,哪些物体的质量是1千克?
(2)1千克鸡蛋大约有几个?1大袋洗衣粉有多重?
说教学反思:
1.通过游戏让学生重温最熟悉的生活情境,唤起学生的已有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
即尊重了学生的已有经验,也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把抽象的质量单位与具体的生活物品相联系,把不直观不具体的数学知识变成了看得见、摸得到的生活表象,让学生在掂一掂、比一比的动手操作活动中充分感受,是非常适合学生学习、思维特点的。
认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单位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中应用。
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让学生通过掂一掂、找一找、说一说等活动,了解1千克大约有多重,把抽象的1千克与生活中的具体物体联系,形成表象,从而初步建立1千克的观念。
特别是“找一找”这个环节,不仅通过“对比着掂”让学生进一步感受1千克到底有多重,而且在各小组交流找到的1千克物品时,让学生资源共享,形成更丰富的表
象,加强质量观念。
3.在学生把质量单位与生活表象建立了对应关系之后,并运用形成的质量观念,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知识对生活的指导意义,从而更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