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四年级下册数学试题 第八章《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人教版 含答案
第八章《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一.选择题1.笑笑调查了操场上做游戏的同学的年龄情况:12岁,12岁,11岁,11岁,10岁,11岁,12岁,10岁.这时另一位同学也加入游戏的队伍.他的年龄是8岁.此时做游戏的人的平均年龄会()A.变小B.变大C.不变D.无法确定2.北山小学教职工的平均年龄是31岁,张老师今年58岁,问:他可能是这个学校的教职工吗?答()A.不可能B.可能C.无法判断3.三年级同学捐书,三(1)班捐了42本,三(2)班捐了58本,三(3)班捐了47本,平均每班捐()本.A.47 B.48 C.494.一分钟跳绳,小丽2次跳的平均数是120下,要使3次跳的平均数是125下,她第3次应跳()下.A.125 B.135 C.145 D.1555.小明所在班级的平均身高是138厘米,小东所在班级的平均身高是140厘米,小明和小东的身高相比是()A.小明一定高B.小明一定矮C.一样高D.小明可能高6.一批本子分发给六年级一班学生,平均每人分到12本,若只发给女生,平均每人可分到20本,若只发给男生,平均每人可分到()本.A.24 B.27 C.30 D.357.一次数学考试,5名同学的分数从小到大排列是76分、82分、a分、86分、92分,他们的平均分可能是()A.75分B.84分C.86分D.93分二.填空题8.10名同学参加数学竞赛,前4名同学平均得分150分,后6名同学平均得分比10人的平均分少20分,这10名同学的平均分是分.9.小红三次考试的平均成绩是92分,已知第一次和第二次的平均成绩是91,她的第三次成绩是分.10.小明考试成绩被弄脏了,他的语文分数是分,数学分数是分.11.一顶花轿需要4只小猴一起抬.5只小猴轮流把这顶花轿从离家250米的地方抬回家,平均每只小猴抬米.12.爸爸身高176厘米,妈妈身高165厘米,我身高134厘米,我们的平均身高大约是厘米.13.某天李叔叔以90千米/时的速度开车上班,但下班路上出现了交通阻塞,造成下班路上平均速度只有45千米/时,则李叔叔上、下班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千米/时.14.小明的语文和英语的平均成绩是83分,数学成绩比语文、英语、数学三门的平均成绩还高6分,小明的数学成绩是分.15.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99,其中最大的自然数是,最小的自然数是.三.判断题16.如果丙数是甲乙两数和的,那么丙数就是这三个数的平均数..(判断对错)17.李丽欣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功课的平均分是93分,则她每门功课的成绩都高于90分.(判断对错)18.计算平均数的一般方法是: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判断对错)19.小明身高1.35米,他在平均水深1.30米的有水池游泳很安全.(判断对错)20.数据组320、235、295、315、285的平均数一定在235﹣320之间.(判断对错)21.三(1)班同学的平均体重是35千克,三(1)班不可能有体重低于32千克的同学..(判断对错)四.应用题22.某超市运来21筐苹果,平均每筐重45.6千克,16筐橘子,平均每筐重38.5千克.运来的苹果和橘子共重多少千克?五.操作题23.画线表示平均数所在的位置.六.解答题24.林业队把一批树苗平均分给两个植树小组,第一组栽了4天,平均每天栽450棵.第二组栽了6天,平均每天栽多少棵?25.学校食堂开展“节约用水周“活动,前3天平均每天节约用水1.8t,后2天共节约用水4t.这周平均每天节约用水多少吨?26.超市运来2吨大米,前两天卖出800千克,剩下的4天卖完,前两天平均每天卖出多少千克大米?后4天平均每天卖出多少千克大米?27.昨天和今天共售出996张票,每天放映3场,平均每场售出多少张票?28.小方、小强和小丽用两个月的时间采集了108种树叶标本,平均每人每月采集了多少种?29.下表为一栋居民楼内家庭人口情况统计表,请算出这栋楼平均每户有几口人家庭人口数(人) 2 3 4 5户数8 23 6 330.光之星奶牛场有8个牛棚,每个牛棚里圈养了l5头奶牛.这个奶牛场每天要喂2400千克饲料,平均每头奶牛每天要吃多少千克饲料?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笑笑调查了操场上做游戏的同学的年龄情况:12岁,12岁,11岁,11岁,10岁,11岁,12岁,10岁.这时另一位同学也加入游戏的队伍.他的年龄是8岁.此时做游戏的人的平均年龄会()A.变小B.变大C.不变D.无法确定【分析】因为原来8个同学的年龄都大于10岁,所以平均年龄一定大于10岁,这时又来了一个年龄8岁的同学,所以平均年龄一定会变小;也可以根据:总数÷人数=平均数,分别求出原来的平均年龄和后来的平均年龄,然后比较即可.【解答】解:(12+12+12+11+11+11+10+10)÷8=89÷8=11.125(岁)(12+12+12+11+11+11+10+10+8)÷9=97÷9≈11(岁)因为11<11.125所以此时做游戏的人的平均年龄会变小;故选:A.【点评】明确平均数的含义及求平均数的方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北山小学教职工的平均年龄是31岁,张老师今年58岁,问:他可能是这个学校的教职工吗?答()A.不可能B.可能C.无法判断【分析】根据平均数的含义可知:平均数是31岁,介于最大数据和最小数据之间,有的老师年龄可能小于31岁,有的老师的年龄可能大于31岁,所以张老师58岁,大于31岁是可能的.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平均年龄是31岁,有的老师年龄可能小于31岁,有的老师的年龄可能大于31岁,张老师58岁大于31岁,是可能的.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根据平均数的意义的运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三年级同学捐书,三(1)班捐了42本,三(2)班捐了58本,三(3)班捐了47本,平均每班捐()本.A.47 B.48 C.49【分析】根据题意,可把三年级三个班的捐的本数相加的和再除以3即可.【解答】解:(42+58+47)÷3=147÷3,=49(本),答:平均每班捐49本.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平均数的计算方法的应用.4.一分钟跳绳,小丽2次跳的平均数是120下,要使3次跳的平均数是125下,她第3次应跳()下.A.125 B.135 C.145 D.155【分析】要求她第三次应跳多少下,根据题意,先求出三次跳绳的总次数,然后求出前两次跳绳的总次数,用三次跳的总次数﹣前两次跳的总次数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125×3﹣120×2,=375﹣240,=135(下);答:她第三次应跳135下.故选:B.【点评】此题是考查平均数知识的灵活运用情况,做题时应认真审题,找出前后数量间的关系,进而列式解答即可得出结论.5.小明所在班级的平均身高是138厘米,小东所在班级的平均身高是140厘米,小明和小东的身高相比是()A.小明一定高B.小明一定矮C.一样高D.小明可能高【分析】根据平均数的意义知道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它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一项指标;小明所在班级的平均身高是138厘米,并不是说小明的身高就是138厘米,他的身高有可能比138厘米大,也有可能比138厘米小,同样道理小东所在班级的平均身高是140厘米,并不是说小东的身高就是140厘米,他的身高有可能比140厘米大,也有可能比140厘米小,由此即可得出判断.【解答】解:因为小明所在班级的平均身高是138厘米,并不是说小明的身高就是138厘米,他的身高有可能比138厘米大,也有可能比138厘米小,同样道理,小东所在班级的平均身高是140厘米,并不是说小东的身高就是140厘米,他的身高有可能比140厘米大,也有可能比140厘米小,所以无法确定小东和小明谁高,因此选项A、B、C说法错误,选项D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对平均数的意义的理解,平均数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特征,不是其中每一个数据的特征.6.一批本子分发给六年级一班学生,平均每人分到12本,若只发给女生,平均每人可分到20本,若只发给男生,平均每人可分到()本.A.24 B.27 C.30 D.35【分析】把本子的总本数看作单位“1”,那么六一班同学的总人数就为,女生人数就为,则男生人数就为﹣=;根据总本数÷男生人数=平均每人分得的本数,列式为:1÷(﹣),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1÷(﹣)=1÷=30(本).答:平均每人可分到30本.故选:C。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课后反思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课后反思引言在四年级数学上册的第八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关于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的知识。
这是一个相对新的概念,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对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本文档中,我将分享我对这个单元的学习经验和我的个人反思。
平均数的概念平均数是一组数据中所有数值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如何计算一组数的平均数,并且学习了平均数的应用场景。
平均数的计算对于了解一组数据的整体情况非常有帮助。
在这个单元中,我通过多个例子的练习,逐渐掌握了计算平均数的方法。
平均数的计算方法计算平均数的方法其实并不复杂,首先将一组数据的数值相加,然后将相加的结果除以数据的个数。
这个过程可以用以下的数学公式来表示:平均数 = (数据1 + 数据2 + 数据3 + ... + 数据n) / n例如,假设我们有一组数据:4,7,10,12,15。
那么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可以通过以下的计算得到:平均数 = (4 + 7 + 10 + 12 + 15) / 5 = 48 / 5 = 9.6通过这个计算,我们可以得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9.6。
条形统计图的绘制与分析除了学习如何计算平均数,我们还学习了如何绘制条形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是一种以长条的高度来表示各种数据的数量或频率的图表。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如何根据一组数据绘制条形统计图,并从图中获取有关数据的信息。
绘制条形统计图的步骤如下:1.首先,根据数据的值确定每个长条的高度。
2.为每个数据值绘制一个长条,长条的高度表示数据的值。
3.使用坐标轴标记和刻度线,使得长条有组织地排列在图表上。
通过绘制条形统计图,我们可以直观地比较不同数据之间的差异,并且可以更容易地分析数据的分布情况。
个人反思通过学习这个单元,我对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发现平均数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概念,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
平均数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组数据的整体情况,从而做出更好的决策。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优秀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优秀教案本单元主要学习“平均数”和“复式条形统计图”。
平均数是一个重要的刻画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
小数阶段所讲的平均数一般是指算术平均数,即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
平均数是在理解了平均分及除法运算含义的基础上教学的,与平均分的意义不完全一样。
把一些物体分成若干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是借助平均分的意义通过计算得到的,每份不一定一样多。
复式条形统计图是在掌握了复式统计表和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学习的,把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就形成一种新的统计图即复式条形统计图。
把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与解决问题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逐步形成数据分析观念。
第1课时平均数【教学导航】【教学内容】教材第90~92页例1、例2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2.加深对“平均分”和“平均数”意义的理解。
3.培养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难点】重点: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难点:理解平均数的统计含义和应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8支铅笔【教学设计】【情境导入】师:同学们,老师手中有8支铅笔,要分给四位同学,请大家帮我想一想,怎样分呢?让学生想一想,然后指名发表意见,提出不同的分法。
当有学生提到给每位学生分2支时,教师引导:8支铅笔,分给四位同学,每人分2支,那么这8支铅笔刚好分完,并且每人分得的支数都相同,这种分法叫平均分。
每位同学平均分2支铅笔,这里的2就是平均数。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平均数。
(板书课题:平均数)【探究新知】1.教学例1。
课件出示例1情境图。
(1)引导学生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师:从统计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每个人收集的瓶子数一样多吗?(不一样多)你能想办法把他们4个人收集的瓶子数量变成同样多吗?(2)探究求平均数的方法。
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
9
拓展研究 统计一下你这次期中考试各科的成绩,计算出平均分。
统计表表示数据简单; 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直观、形象,可以直观的 看出数据的多少,便于比较数据的大小。
2021/10/10
10
三、根据统计表绘制一格代表多个单位的 条形统计图
(1)从上面的统计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2)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
(94-2)×5-94×4=84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021/10/10
16
3
亮亮把自己家一个星期丢弃塑料袋的情况作了统计。 算一算,平均每天丢弃几个塑料袋?
算一算:平均每天丢弃几个塑料袋?
(1+3+2+3+2+6+4)÷7=3(个)
2021/10/10
4
3、进一步认识平均数
平均数是借助平均分的意义通过计算得到的,有时 和已知数据中的数相同,但它不是那组数据中的具 体数,而是一个“虚拟”的数。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 个重要概念,在统计中平均数常用于表示统计对象 的一般水平或平均水平。用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 情况,有直观、简明的特点。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经 常用到,如平均身高、平均成绩、平均产量等。
2021/10/10
11
从统计图中,可以看到每天到阅览室读书的人数。 这个统计图和前面学的统计图有些不同, 统计图一格表示5 人,前面学过的统计图一格表示1人。 这个统计图可以表示更大的数量,如有必要一格还可以表示 10人、20人、50人…… 可以算出星期一到星期五共有多少人到阅览室读书,平均每 天到阅览室读书的人数。
158>157,50>49 红星小学队员平均身高和平均体重都高于银河小学队队员。
平均数的意义: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数
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总复习《8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必记知识点
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总复习《8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必记知识点一、平均数1.定义:1.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
2.公式:平均数= 总数量÷ 总份数2.意义:1.描述一组数据的整体情况或作为不同组数据进行比较的一个标准。
2.尤其在两组数据个数不相等的情况下,平均数能更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3.求平均数的方法:1.移多补少法:在总数不变的前提下,从多的数中拿出一部分分给少的数,使它们变成相同的数。
2.公式法:使用上述公式进行计算。
4.应用:1.比赛计分时,一般采取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再求剩余数据的平均数。
二、条形统计图1.定义:1.条形统计图是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数量的多少,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
2.分类:1.单式条形统计图:表示单一项目的数量。
2.复式条形统计图:可以比较多个项目的数量。
3.复式条形统计图又分为纵向和横向两种形式。
3.绘制方法:1.确定单位长度表示的数量。
2.根据数据的多少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
3.注明图例和数据。
4.注意事项:1.直条的宽度应相同,直条间的间隔应相等。
2.单位长度需统一。
3.必须标明图例。
5.应用:1.可以直观地展示不同项目之间的数量关系。
三、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的结合•在分析数据时,可以使用条形统计图来展示数据的分布情况,并通过平均数来进一步描述数据的整体情况或进行不同组数据的比较。
四、总结•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都是数学中常用的统计工具,它们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数据。
通过掌握平均数的定义、意义和求法,以及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准确地理解和表达数据中的信息。
8.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整单元(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教案:8.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整单元课程名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2. 能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3. 学会绘制条形统计图,并能通过条形统计图获取信息。
教学重点:1. 平均数的概念和求法。
2. 条形统计图的绘制和应用。
教学难点:1. 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2. 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技巧。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统计图绘制工具(如直尺、彩色笔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平均数一、导入1. 引入平均数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通过实例,让学生观察并发现平均数的特点。
二、新课讲解1. 讲解平均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2. 教师点评,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强调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课时:条形统计图一、导入1. 引入条形统计图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条形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通过实例,让学生观察并发现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二、新课讲解1. 讲解条形统计图的定义和绘制方法。
2. 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绘制条形统计图的步骤。
三、巩固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2. 教师点评,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绘制方法。
2. 强调条形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延伸:1. 让学生尝试运用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2. 鼓励学生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绘制自己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反思:本教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应用。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和统计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八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营养午餐作业
午餐作业2023-11-04CATALOGUE目录•八平均数•条形统计图•营养午餐•八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在营养午餐中的应用01八平均数定义八平均数,也称为八分位数,是将一组数据分成8个部分,每个部分包含一个平均数,即第1个平均数为最低分位点,第8个平均数为最高分位点。
计算方法将数据按升序排列后,分别计算出第1、2、3、4、5、6、7和8个数的平均数即可。
定义与计算方法八平均数可以描述数据的分布情况,显示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
描述数据分布比较数据预测分析在不同组或不同时间的数据中,可以通过比较它们的八平均数来分析它们之间的差异。
八平均数可以用于预测分析,通过观察历史数据的八平均数变化情况,可以预测未来的趋势。
03八平均数的应用0201优点八平均数易于计算和理解,能够描述数据的分布情况,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数据。
缺点八平均数不能反映数据的所有信息,只能反映部分信息。
此外,如果数据量很大,计算八平均数可能会浪费时间和资源。
八平均数的优缺点02条形统计图定义与制作定义条形统计图是一种以条形的长度表示数据差异的图形。
制作首先确定数据集,然后选择适当的尺寸和颜色,最后绘制条形图。
通过将不同类别的数据放在同一图表上,可以直观地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
比较数据通过将多个数据集绘制在同一个图表上,可以显示数据的变化趋势。
显示趋势条形图可以很容易地识别出异常值,因为它们会偏离平均水平。
识别异常值条形统计图的应用条形统计图易于理解,可以清晰地显示数据的差异和趋势。
此外,它还可以用于比较不同类别的数据。
优点条形统计图可能过于复杂,尤其是当有很多数据点时。
此外,它可能无法很好地显示数据中的细微差别。
缺点条形统计图的优缺点03营养午餐营养午餐为中小学生提供了一天中大部分所需的营养,有助于他们的生长发育。
营养午餐的重要性促进生长发育营养均衡的午餐有助于提高中小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能力。
提高学习能力合理的营养午餐可以预防一些慢性疾病的发生,如肥胖、高血压等。
【精品】数学五年级-复习第八讲-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基础版(教师版)人教版
第8讲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知识点归纳总结】1. 平均数的含义及求平均数的方法1.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2.平均数的求解方法:用所有数据相加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需要计算才得求出.2. 平均数问题求平均数问题是小学学习阶段经常接触的一类典型应用题,如“求一个班级学生的平均年龄、平均身高、平均分数…”平均数问题包括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连续数和求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和基准数求平均数.解答这类应用题时,主要是弄清楚总数、份数、一份数三量之间的关系,根据总数除以它相对应的份数,求出一份数,即平均数.3. 两种不同形式的单式条形统计图1.条形图定义: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条形,条形的宽度必须保持一致,然后把这些条形排列起来,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条形统计图.它可以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量.2.单式条形统计图只表示一种数据的变化情况,比较简单.典例精讲【典例1】(2020秋•海安市期末)第一小组的学生称体重,最重的50千克,最轻的26千克。
下面()千克可能是这组学生的平均体重。
A.31B.25C.14【分析】平均数大于这组数据的最小值并且小于最大值,观察选项,只有31比26大的同时比50小。
【解答】解:第一小组的学生称体重,最重的50千克,最轻的26千克。
31千克可能是这组学生的平均体重。
故选:A。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平均数的性质。
【典例2】(2020秋•昆山市期中)水果店第一天卖出45箱苹果,第二天上午卖出24箱,下午卖出22箱,第三天卖出41箱。
平均每天卖出44箱苹果。
【分析】根据求平均数的方法,先求出这三天一共卖出苹果多少箱,然后用这三天卖出苹果的总箱数除以3;即可解答。
【解答】解:(45+24+22+41)÷3=132÷3=44(箱)答:平均每天卖出44箱苹果。
故答案为:44。
【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及应用。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试题 8.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 冀教版 (含解析)
四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测试-8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一、单选题1广州市年平均气温是()℃A 36%B ﹣C D2下面是我们学校三年级植树情况统计表,4个班平均植树()棵。
A 7B 8C 9D 43三个数的平均数是18,其中两个数是26和16,第三个数是()。
A 25B 14C 124下列数据中,其众数,中位数,平均数都相等的是()A 17,17,18,19.B 24,25,23,24C 42,42,41,40D 4,2,3,5.二、判断题,小刚所在班级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42cm,由此判断小明一定比小刚矮。
6四(1)班同学的平均体重是33g,有的同学体重会超过33g,有的同学体重不到33g。
()7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可能与平均数相等.8芳芳在一次测验中,语文和数学的平均成绩是95分,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平均成绩是96分,则英语成绩是98分三、填空题9 在一次投篮训练中,8名同学投中的个数如下:4个、5个、4个、6个、10个、9个、8个、10个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________ ,众数是________ ,中位数是________ .10下面是实验小学六年级一班第一小组同学一分时间打字个数统计表: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________,众数是________,平均数是________.11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60。
甲、乙、丙三个数的比是3︰2︰1。
甲、乙、丙三个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一组数按从小到大排列是10,15,,48,50。
当=________时,这组数的平均数是30。
四、解答题13六年级一班第四组的男生和女生进行投篮比赛,每人投10次.下面的统计图分别表示他们投中的次数.(1)男生平均每人投中多少次?(2)女生平均每人投中多少次?(3)从图中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写下来.14光明小学五个课外活动小组的学生人数统计如下:航模:23人器乐:27人武术:30人美术:28人合唱:32人平均每个课外小组有多少人?五、综合题15 某公司全体员工工资情况如下表.(1)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各是多少?(2)你认为哪个数据代表这个公司员工工资的一般水平比较合适?16下面是育民小学各年级男、女生戴近视镜的同学人数统计图,根据统计图回答下面的问题.(1)根据表中的数据完成下面的条形统计图.(2)四年级戴近视镜的有多少人?(3)哪几个年级带近视镜的人数比较多?哪几个年级戴近视镜的男生比女生多?(4)你还能提什么数学问题?六、应用题17张强的绘画作品参加比赛,7个评委的打分分别为:89分、91分、62分、90分、92分、88分、97分(1)这7个评委打分的平均分是多少?(2)如果先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再计算平均分,这时的平均分是多少?(3)你认为哪一个平均分更为公平合理?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答案】C【解析】【解答】解:根据广州的地理位置可知,广州市年平均气温是℃故答案为:C【分析】广州位于我国的南部,全年温度较高,冬季气温也在10℃左右,由此根据实际情况判断广州的平均温度即可2【答案】A【解析】【解答】(9+4+7+8)÷4=7(棵)【分析】根据简单的统计表,即得4个班平均植树7棵。
八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营养午餐作业ppt
输出结果
将分析结果以表格或图形的形式展示出来 。
设计一份适合学生的营养午餐
了解学生营养 需求
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 、身体状况等,了解其 营养需求。
确定午餐成分
设计食谱
分析营养成分
根据了解到的营养需求 ,确定午餐的成分,如 蛋白质、脂肪、碳水化 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 等。
根据确定的午餐成分, 设计一份适合学生的营 养午餐食谱。
根据食谱中的成分,使 用营养成分计算器或软 件,计算出该食谱的营 养成分是否符合学生营 养需求。
调整食谱
根据计算结果,对食谱 进行适当调整,使其更 加符合学生的营养需求 。
THANK YOU.
谷物
二米饭、杂粮饭、面条、馒头
副菜
麻婆豆腐、家常豆腐、酸辣土豆丝、凉拌 黄瓜
水果
苹果、橙子、香蕉、葡萄
05
作业
制作条形统计图展示班级午餐情况
准备数据
选择合适的图表
收集班级同学的午餐种类、数量、价格等信 息,整理成表格。
使用Microsoft PowerPoint或其他图表制 作软件,选择合适的条形统计图展示午餐情 况。
输入数据
调整格式
将整理好的数据输入选择的条形统计图中。
根据作业要求和实际情况,调整图表格式, 如颜色、字体、大小等。
用八平均数分析班级同学的身高体重
收集数据
收集班级同学的身高和体重信息,整理成 表格。
计算八平均数
根据八平均数的计算公式,计算班级同学 的身高和体重的八平均数。
分析数据
将计算出的八平均数与正常值进行比较, 分析班级同学的身高和体重是否正常。
控制糖分摄入
营养午餐应包括多种食物,如蔬菜、水果、 全谷类、蛋白质和脂肪来源等。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8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8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8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的内容包括两部分: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
平均数是本单元的基础知识,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据的集中趋势。
条形统计图是一种常用的数据展示方式,通过图形的直观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据。
本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便于学生操作实践,培养学生的数据观念和统计思维。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数据和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计算平均数和制作条形统计图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能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2.让学生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能够通过条形统计图直观地了解数据。
3.培养学生的数据观念和统计思维,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2.教学难点:平均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技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际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的概念。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与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相关的教学素材,如数据表格、图片等。
2.准备计算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以便进行多媒体教学。
3.准备练习题和作业,以便进行巩固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学校运动会跑步比赛,引入平均数的概念。
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全校学生的平均跑步时间?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呈现(10分钟)展示与平均数相关的数据表格,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数据的平均数是多少?如何计算?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
2023四年级数学下册8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第2课时平均数(2)配套教案新人教版
课Hale Waihona Puke :科目:班级: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第2课时,重点是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内容涉及到例题讲解、练习巩固以及课堂小结等环节。
c. 可用不同颜色或图案区分数据类别。
2. 条形统计图的解读:
a. 观察条形高度,了解数据数量大小。
b. 比较条形高度,分析数据差异和趋势。
(三)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 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a. 描述数据平均水平,如平均成绩、平均工资等。
b. 分析数据分布情况,判断集中程度和离散程度。
(三)改进措施
1. 提高学生参与度:通过设计更多的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数学游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结合项目导向学习、案例研究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 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除了书面考试,还可以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合作、创新 projects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全面评估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平均数的概念和求解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新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本节课的平均数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四年级数学下册典型例题系列之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解析版人教版-含答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典型例题系列之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解析版)编者的话:《四年级数学下册典型例题系列》是基于教材知识点和常年考点考题总结与编辑而成的,该系列主要包含典型例题和专项练习两大部分。
典型例题部分是按照单元顺序进行编辑,主要分为计算和应用两大部分,其优点在于考题典型,考点丰富,变式多样。
专项练习部分是从常考题和期末真题中选取对应练习,其优点在于选题经典,题型多样,题量适中。
本专题是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本部分内容考察平均数的意义与应用、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认识与绘制,其中复杂的平均数问题综合性较强,难度稍大,建议选择性进行讲解,一共划分为九个考点,欢迎使用。
【考点一】求平均数。
【方法点拨】1.平均数的意义: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叫做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它是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一个统计量。
2.(1)平均数的关系式:①总数÷份数=平均数②总数=平均数×份数由上面的关系式我们可以看出,对于平均数、总数、总份数这三个量,只要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2)移多补少法:总数不变,将份数多的移动给份数少的,但是要注意平均分配。
3.求平均数的两种方法各有各的长处,可以根据数据的特点灵活处理。
【典型例题1】老师手中有21块速记糖果,分给小明6块、小东7块、小红8 块,请问这样分公平嘛?如果不公平,应该怎么重新分配呢?解析:采用移多补少法求平均数,把小红的8块移1块给小明,这样三个人就各有7块了。
【典型例题2】一天,牛牛家附近的商场举办抽奖活动,不过要求抽奖家庭的平均年龄不能超过30 岁。
已知牛牛爸爸40岁,牛牛妈妈32岁,牛牛妹妹4岁,牛牛8岁,那么,牛牛能去参加抽奖吗?解析:(40+32+4+8)÷4=21(岁)21<30答:不能去参加抽奖。
【典型例题3】小晴本周读完了一本故事书,第一天她读了13页,接下来的三天平均每天读了17页,最后三天读了41页.她平均每天读故事书多少页?解析:故事书的总页数:13+17×3+41=105(页),总天数:1+3+3=7(天),根据总数量÷总天数=平均数,可得(13+17×3+41)÷(1+3+3)=15(页),所以,小晴每天读故事书15页。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大单元整体备课设计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出数据意识包括:数据意识主要是指对数据的意义和随机性的感悟。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感悟数据蕴含的信息。知道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不同,而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知道同一组数据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达,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式。形成数据意识有助于理解生活中的随机现象,逐步养成用数据学说话的习惯。
其实,对于小学生来说要逐步建立起对数据的某种敏感或领悟,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让他多参与到身边的多样化生活问题中去,亲身经历对数据的调查、研究、作出判断的活动过程,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到数据中蕴涵着信息,并建立起“用数据说话”的意识和观念。正因为如此,《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二学段”中提出:“经历简单的数据的收集过程,了解数据收集、整理、呈现的简单方法;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用平均数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数据意识。”从这些目标要求不难看出,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离不开活动与过程。而这些活动又应该放在丰富而生动有趣的背景下进行。首先,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主动地去获取周围的有关数据信息的课题。比如,关于本班同学的喜好方面的一些统计的例子就有很多:喜好的歌曲、运动项目、各类课外读物、感兴趣的电视栏目、爱吃的水果蔬菜、爱喝的饮料、最喜欢的颜色、四季中最喜欢的季节等等。其次,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数据分析方法。这体现了数据分析的“方法性”要求。即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要建立在一定方法的掌握上。一般来说,学生数据分析的方法涉及如何收集数据和如何处理数据的方法,前者指数据的调查、获取,后者指数据的整理、描述与分析。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单元备课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单元备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这一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小数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以及能够通过条形统计图来获取信息,进行数据分析。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平均数的概念,让学生体会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同时,通过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对生活中的数据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在求平均数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如对平均数的含义理解不深,求平均数的方法不明确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能通过条形统计图获取信息,进行数据分析。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对数据的敏感性,以及分析数据、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求平均数的方法,以及通过条形统计图获取信息,进行数据分析。
2.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以及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索教学法、合作教学法。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条形统计图、实际操作材料。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平均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学生分组讨论,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3.实践:学生动手操作,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巩固所学的知识。
4.应用:学生通过条形统计图,获取信息,进行数据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加深对平均数概念的理解。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2021精品试卷】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8.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单元测试8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8.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单元测试8一、单选题(总分:40分本大题共8小题,共40分)1.(本题5分)多多的前3次数学考试平均成绩是92分,第4次数学考试要考()分能使4次平均分数提高1分.A.93B.95C.96D.982.(本题5分)小明的身高是1.45米,是班中最矮的同学,他所在班级的平均身高有可能是()A.1.45米B.1.40米C.1.55米3.(本题5分)小芳参加小歌手比赛,十名评委的评分是:96分、91分、94分、89分、92分、90分、93分、93分、91分、92分.如果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小芳最后的平均得分是()分.A.92B.93C.944.(本题5分)小文前5次数学测验成绩分别是83分、84分、85分、88分、89分,这次测验得了85分.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6次数学测验成绩的平均数增加B.6次数学测验成绩的平均数不变C.6次数学测验成绩的中位数增加D.6次数学测验成绩的中位数不变5.(本题5分)在一次体育比赛中,四(1)班共有12人参加,总得分是132分,四(2)班共有13人参加,总得分是117分,四(1)班比四(2)班平均每人多得多少分?正确列式()A.(132-117)÷(13-12)B.(131+117)÷(13+12)C.132÷12-117÷136.(本题5分)小强所在班级学生的平均体重是28千克,小明所在班级的平均体重是30千克,比较两人体重,结果是()A.小强重B.小明重C.无法确定7.(本题5分)一次数学考试,5名同学的分数从小到大排列是75分、82分、a 分、87分、91分,它们的平均分可能是()A.72分、B.84分、C.87分D.92分8.(本题5分)气象小组在7点、9点、15点、21点各测得气温分别为:12℃、15℃、18℃、13℃.这一天平均气温是多少度?正确的列式是()A.(12+15+18+13)÷(7+9+15+21)B.(12+15+18+13)÷24C.(12×7+15×9+18×15+13×21)÷4D.(12+15+18+13)÷4二、填空题(总分:25分本大题共5小题,共25分)9.(本题5分)小华做口算题,前3分钟做了25题,后2分钟做了15题,他平均一分钟做了____题.10.(本题5分)小东所在小组同学的平均体重是36kg,小刚所在小组同学的平均体重是34kg,小东一定比小刚重.____.(判断对错)11.(本题5分)今年甲、乙、丙三人的平均年龄是13岁.已知甲14岁,乙13岁,丙____岁.12.(本题5分)平均数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____.(判断对错)13.(本题5分)抗震献爱心活动中,五(4)班男生20人,平均每人捐款8元;女生25人,平均每人捐款6元.在这次活动中,五(4)班平均每人捐7元.____.三、解答题(总分:35分本大题共5小题,共35分)14.(本题7分)某公司全体员工工资情况如下表。
四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测试-8.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 冀教版(含答案)
四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测试-8.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一、单选题1.黄霏霏所在班级学生的平均身高是145cm,黄霏霏的身高是()。
A. 一定是145cmB. 一定比145cm矮C. 可能比145cm高,也可能比145cm矮,还可能等于145cm2.一组数据中7、9、6、8、10、11,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 中位数等于平均数B. 中位数大于平均数C. 中位数小于平均数D. 以上结论都不对3.天才幼儿圆里的小朋友的体重最重的是32.3千克,最轻的是23.6千克,这些小朋友的平均体重可能是()。
A. 34.5千克B. 29.8千克C. 21.4千克4.下面是两个学校男生和女生的统计图。
甲校和乙校的女生人数相比,下面选项正确的是( )。
A. 甲校多B. 乙校多C. 无法比较D. 一样多二、填空题5.小明、小东、小磊三人跳绳的平均成绩是172个,小明跳了165个,小东跳了173个,小磊跳了________个?6.冬冬、明明、亮亮进行跳绳比赛,冬冬跳了256下,明明比冬冬少跳8下,亮亮跳了264下,平均每人跳了________下。
7.王江期末考试3门功课的平均分是96分,其中语文考了94分、数学考了96分,英语考了________分。
8.下面是100克黄豆和100克花生所含营养成分统计图。
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1.(1)(________ )中的脂肪含量比较高。
2.(2)黄豆中(________ )的含量最高。
3.三、判断题9.判断对错.(根据统计图反映的情况判断下面的分析是否正确)(1)在全月的生活开支中,食品开支少于一半.(2)文体方面的开支已经成为家庭开支的重要项目.(3)用在食品和服装方面的开支,恰好占本月总开支的50%.(4)如果食品和服装两项开支是1350元,那么,小强家的总收入是2500元.10.判断对错平均每组做了几件好事?解:20÷2=10(件)11.乐乐4次跳远的总成绩是8m,他每次的跳远成绩肯定都是2m。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8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知识点梳理
1.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与单式条形统计图基本相同,只是在每组数中有两个数据,需要用两种不同的直条来表示,同时要注明图例。
2.看复式条形统计图时,可以运用横向、纵向、综合对比等不同的方法观察,从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并且可以根据获取的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3.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与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只是形式上不同,其他都相同。当数据的种类不多,但每类数据又比较大时,用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比较方便。
3.求平均数的方法。
(1)移多补少法:在总数不变的前提下,从多的数中拿出一部分分给少的数,使它们变成相同的数,这个相同的数就是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2)公式法:总数÷份数=平均数
注意:解决平均数问题,只要紧紧抓住平均数的数量关系式,找出题中总数量和对应的总份数即可。 不是几个数相加就除以几。
4.解决平均数问题要灵活运用计算公式: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平均数×总份数=总数量,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
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用于表示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任何一个数据的变化都会引起这组数据平均数的变化。
画复式条形统计图时一定要标明图例。
注意绘制统计图时直条的宽度是相同的,直条间的间隔是相等的。
确定纵轴单位长度所代表的数量时,要根据已知数据中最大数和最小数综合考虑。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第8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知识点梳理
一、平均数
1.平均数的意
2.平均数的应用:它既可以描述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也可以作为不同组数据进行比较的一个标准。尤其在两组数据个数不相等的情况下,用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