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合集下载

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优质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优质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优质教案3篇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优质教案一一、教学内容:《认识平均数》教学设计领导签字二、教学目标:1、集合具体事例,经历认识平均数、求平均数以及讨论平均数意义的过程。

2、初步体会平均数的作用,能计算平均数、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

3、积极参加数学活动,体会用“平均成绩”说明问题的公平性三、教学重点:使学生体会用“平均成绩”比较哪个组成绩好的公平性,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学会计算平均数。

四、教学难点:体会平均数的作用,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时数1板书设计认识平均数六、教学过程:(一)炫我两分钟口算练习,56040= 24060= 4207= 15030= 549=,9606= 888= 764= 855= 8109=(30+50+80)4 (80+80+80+80+85)5=设计意图:炫我两分钟的内容要围绕着“目标原则”,即尽量设计成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本课重点内容为计算平均数,通过对简单的加法、除法的口算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为这节课计算平均数打下基础。

(二)尝试小研究课前尝试小研究1、1号笔筒有( )支铅笔2号笔筒有( )支铅笔3号笔筒有( )支铅笔4号笔筒有( )支铅笔5号笔筒有( )支铅笔2、上图中一共有( )支铅笔。

要使每个笔筒放的铅笔同样多,每个笔筒应放( )支铅笔,动手分一分。

3、列算式为:(三)课上尝试小研究1、读上面的统计表,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2、上面两个组哪个组的成绩好?3、你能算出每个组的平均成绩吗?设计意图:整个小研究的设计体现了低起点、多层次、深思考、求精炼的原则,课前尝试小研究的设计意在从学生旧有知识,且与本课密切相关的逐渐渡到新知的尝试研究,充分发挥旧知识的迁移作用,为学生的解决尝试新知铺路搭桥。

而课上尝试小研究通过计算平均数,加深学生对平均数的理解,展示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感受平均数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增加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存在。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
1
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2
条形统计图的使用方法
3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的结合使用
LITLE THE HERE
LITLE THE HERE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平均数是统计学中最常用的统计量之一,它表示一组
1
数据的集中趋势
条形统计图则是一种直观的图形表示方法,可以清晰
2
地展示各个类别的数据情况
LITLE THE HERE
LITLE THE HERE
条形统计图的使用方法
选择一个合适的图 形软件或工具:例
如Microsoft Excel或Google
Sheets等
在表格中输入数据: 例如A类别的数据是 30人,B类别的数据 是20人,以此类推
选择所有的数据: 然后点击"插入"菜 单中的"条形图"选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 选择"簇状条形图",
然后点击"确定"
条形统计图会自动生 成:每个类别的数据 都会用一条条形来表 示。通过观察条形的 长度和高度,我们可 以清晰地了解每个类 别的数据分布情况
LITLE THE HERE
LITLE THE HERE
PA使用
下面我们将介绍如何使用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来分析
3
数据
LITLE THE HERE
LITLE THE HERE
PART 1
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平均数是所有数的 和除以数的个数,
计算公式为
01
例如,假设我们有 5个数据:3,4,5, 6,7,我们可以使 用上述公式来计算
它们的平均数 04

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八章《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说课稿(1)

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八章《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说课稿(1)

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八章《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章《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的内容: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平均数这部分内容。

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它是反映数据平均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本章中,学生将通过探究平均数的含义、求法及应用,加深对平均数的理解。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和实例,让学生体会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次,我们来了解一下条形统计图这部分内容。

条形统计图是一种以直条的长度表示数量的多少,用以展示数据分布情况的图表。

在本章中,学生将学习条形统计图的画法、特点及作用,学会如何通过条形统计图直观地了解数据信息。

教材通过大量的例子,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条形统计图,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 学情分析在四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上,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掌握了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也初步接触过一些统计图的形式。

因此,在学习本章内容时,学生可以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

然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仍存在以下困难:1. 对平均数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容易将其与总数相混淆;2. 制作条形统计图时,可能会出现数据处理不准确、画图不规范等问题;3.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正确运用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将是学生需要克服的挑战。

三. 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并能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2.让学生学会画条形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和作用,提高数据处理能力;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学会画条形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和作用。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制作和解读条形统计图。

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

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

9
拓展研究 统计一下你这次期中考试各科的成绩,计算出平均分。
统计表表示数据简单; 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直观、形象,可以直观的 看出数据的多少,便于比较数据的大小。
2021/10/10
10
三、根据统计表绘制一格代表多个单位的 条形统计图
(1)从上面的统计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2)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
(94-2)×5-94×4=84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021/10/10
16
3
亮亮把自己家一个星期丢弃塑料袋的情况作了统计。 算一算,平均每天丢弃几个塑料袋?
算一算:平均每天丢弃几个塑料袋?
(1+3+2+3+2+6+4)÷7=3(个)
2021/10/10
4
3、进一步认识平均数
平均数是借助平均分的意义通过计算得到的,有时 和已知数据中的数相同,但它不是那组数据中的具 体数,而是一个“虚拟”的数。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 个重要概念,在统计中平均数常用于表示统计对象 的一般水平或平均水平。用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 情况,有直观、简明的特点。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经 常用到,如平均身高、平均成绩、平均产量等。
2021/10/10
11
从统计图中,可以看到每天到阅览室读书的人数。 这个统计图和前面学的统计图有些不同, 统计图一格表示5 人,前面学过的统计图一格表示1人。 这个统计图可以表示更大的数量,如有必要一格还可以表示 10人、20人、50人…… 可以算出星期一到星期五共有多少人到阅览室读书,平均每 天到阅览室读书的人数。
158>157,50>49 红星小学队员平均身高和平均体重都高于银河小学队队员。
平均数的意义: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数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案

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一、单元教学内容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P90——P102二、单元教学目标1、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解答,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在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中,发现信息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并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4、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

5、体会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

6、发展统计观念,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及合作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解答,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四、单元教学安排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3课时第1课时平均数一、教学内容:平均数P90——P92二、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平均数的过程,学会寻找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先总后分,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2、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难点: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授1、课件出示:班级图书角的书架上层有8本书,下层有4本书。

提出问题:同学们能帮忙重新整理一下,使每层书架上的书一样多吗?2、学生思考,交流讨论。

师生交流后,教师用课件操作并提问:现在每层都有6本书了,这个6是它们的什么数?(平均数)我们是如何求出平均数6的呢?师生交流后明确是通过把上层书本移2本至下层得到的相同数。

今天,我们就来深度认识一下“平均数”这个朋友。

板书课题:平均数。

(二)探索发现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例1统计图:环保小分队的四名同学收集的矿泉水瓶如下(课件出示统计图)。

小学四年级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平均数

小学四年级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平均数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第1节平均数【知识梳理】一、平均数:1、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而不能代表其中某个个体的情况。

它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

2、它比一组数据中最大的数要小,比最小的数要大。

3、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总数量=每份数相加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4、平均分:平均数和平均分不一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5、比赛时,计算平均得分时,一般要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

【诊断自测】一.选择题1.小明班里的同学平均身高是1.4米,小强班里同学平均身高是1.5米,小明和小强相比,()A.小明高B.小强高C.一样高D.无法确定2.第一小组的学生称体重,最重的48千克,最轻的25千克.下面()千克可能是这组学生的平均体重.A.24B.36C.48D.503.水塘平均水深1.1米,李兵身高1.4米,他准备下去游泳,你的建议是()A.小明:安全(1.4大于1.1)B.小刚:危险(最深处可能大于1.4)C. 两个人都不危险4.下面的说法中,合理的是()A.王刚班上期末数学测试的平均分是91分,王刚的分数有可能低于91分B.王刚身高160厘米,他到一个平均水深110厘米的池塘里游泳,不会有危险C.王刚家8月份平均每天用电8千瓦时,他家每天的用电量一定都是8千瓦时5.希望小学四年级5个班参加植树活动,第一天植树28棵,第2天植树20棵,第3天植树32棵,下面()算式是求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A.(28+20+32)÷3B.(28+20+32)÷5C.(28+20+32)÷(3+5)6.一组数据最大值是34,最小值是19,这组数据的平均数()A.比34大B.比19小C.在19和34之间7.8个橘子的平均重量是83克,下面描述正确的是()A.每个橘子的重量大约在83克左右B.每个橘子的重量比83克轻C.每个橘子的重量比83克重D.每个橘子的重量都是83克8.24小时PM2.5平均值超标准值为100﹣150,则空气质量等级为()A.优B.轻度污染C.严重污染【考点突破】类型一:简单的统计和求平均数问题例1.某校一次合唱比赛中,7位评委给五(1)班的打分情况如下:9.65;9.70;9.68;9.95;9.72;9.25;9.78计算五(1)班的平均得分.(得数保留两位小数)答案:见解析解析:用这组数据的和除以数据的个数即可求得这个班的平均得分,据此解答即可.解:(9.65+9.70+9.68+9.95+9.72+9.25+9.78)÷7=67.73÷7≈9.68(分)答:五(1)班的平均得分是9.68分.例2.湖滨花园12幢6户居民2014年用水情况统计如表.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用水量/度 582 488 706 564 (1)平均每月用水量多少度?(2)平均每天用水量多少度?(得数保留两位小数)(3)平均每个季度用水量多少度?答案:见解析解析:(1)要求平均每月用水多少度,先把2014年四个季度的用水量加起来,再除以月数12即可解答;(2)2014年是平年,有365天,先把2014年四个季度的用水量加起来,再除以天数365即可解答;(3)先把2014年四个季度的用水量加起来,再除以4即可解答.解:(1)(582+488+706+564)÷12=2340÷12=195(度)答:平均每月用水量195度.(2)(582+488+706+564)÷365=2340÷365≈6.41(度)答:平均每天用水量6.41度.(3)(582+488+706+564)÷4=2340÷4=585(度);答:平均每季度用水量585度.例3.在抗震救灾的日子里,解放军张叔叔前4天在一线共奋战了74小时,后3天平均每天在一线工作15小时,这一周,张叔叔平均每天在一线工作多少小时?答案:见解析解析:根据题意可以求出张叔叔在7天一共工作了几小时,用总的小时数除以总天数,就是要求的答案.解:(74+15×3)÷(4+3),=(74+45)÷7,=119÷7,=17(小时);答:这一周,张叔叔平均每天在一线工作17小时.例4.学校买来6箱图书,每箱120本,平均分给5个年级,每个年级分得多少本?答案:见解析解析:根据题意,先求出学校买来6箱图书一共有多少本,进而把总本数平均分成给5份,每一份的本数,也就是每个年级分得的本数.解:120×6÷5=720÷5=144(本).答:每个年级分得144本.例5.手工制作比赛中,六年级学生做泥人玩具,一班48人,共做267个;二班50人,共做292个;三班47人,每人做6个.六年级学生平均每人做多少个?答案:见解析解析:先用“48+50+47”求出六年级三个班共有的人数,根据“平均每人做的个数×人数=总个数”求出三班做的总个数,进而根据“三班做的总个数÷三个班共有的人数=六年级平均每人做的个数”进行解答即可.解:48+50+47=145(人)(267+292+47×6)÷145=(261+292+282)÷145=841÷145,=5.8(个);答:六年级学生平均每人做5.8个.类型二:简单的求平均数问题以及中位数和众数例6.某公司全体员工工资情况如下表.员工总经理副总经理总门经理普通员工人数 1 2 5 32 月工资/元8000 6000 4000 2500 (1)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各是多少?(2)你认为哪个数据代表这个公司员工工资的一般水平比较合适?答案:见解析解析:(1)根据“工资总数÷总人数=平均工资”计算出平均数;进而把这组数据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列,如数据为偶数个,中位数则是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如是奇数个,中间的那个数即中位数;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是该组数据的众数;(2)根据中位数和众数的特点,并结合题意,进而得出结论.解:(1)平均数:(8000+6000×2+4000×5+2500×32)÷(1+2+5+32),=120000÷40,=3000(元)众数:8000,6000,6000,4000,4000,4000,4000,4000,2500,2500, (2500)因为是40个数,是偶数,中位数为(2500+2500)÷2=2500;众数为2500(2)众数最能代表这个公司员工工资一般水平;答:平均数是3000,众数是2500,中位数是2500,众数最能代表这个公司员工工资一般水平.例7.运动会开幕式,160名同学组成了2个花束队,每个花束队4行,平均每行有多少名同学?答案:见解析解析:求平均每行有多少名同学,先用“160÷2”求出每个花束队有多少人,进而用“每个花束队的人数÷每个花束队分成的行数=平均每行的学生人数”进行解答即可.解:160÷2÷4,=80÷4,=20(名);答:平均每行有20名同学.类型三:和实际问题相关的求平均数问题例8.小王的气步枪射击最佳成绩是10.9环,训练时,小王打了5发,平均成绩是10.2环.为了尽快达到平均成绩10.6环.小王至少还要打多少发?答案:见解析解析:现在离要求的环数还差[(10.6﹣10.2)×5]2环,10.9环最佳,每打一发10.9环可以补回(10.9﹣10.6)0.3环,2÷0.3=6(发).故至少还需要打7发.解:[(10.6﹣10.2)×5]÷(10.9﹣10.6),=2÷0.3,=6(发),≈7发.答:小王至少还需要打7发.例9.期终小红语文、数学两门课的平均分是94.5分,语文、数学、英语三门课的平均分为94分,她英语考了多少分?答案:见解析解析:用94.5×2求出语文和数学的总分,用94×3求出语文、数学、英语三门课的总分,再用语文、数学、英语三门课的总分减去语文和数学的总分就是英语的分数.解:94×3﹣94.5×2,=282﹣189,=93(分),答:她英语考了93分.例10. 5个裁判员给一名体操运动员评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平均得分9.58分.如果只去掉一个最高分,平均得分为9.46分,如果只去掉一个最低分,平均得分9.66分.最高分和最低分各是多少分?答案:见解析解析:五位裁判员给一位体操运动员评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平均得分9.58分,说明:中间三个裁判共打分:3×9.58=28.74分,如果只去掉一个最高分,平均得分9.46分,可以求出其他4位裁判打的总分,减去中间3人打的总分,即得最低分,同理可得裁判员给打得最高分,进而得出结论解:9.46×4﹣9.58×3=9.1(分)9.66×4﹣9.58×3=9.9(分)答:最高分是9.9分,最低分是9.1分.例11.下表为一栋居民楼内家庭人口情况统计表,请算出这栋楼平均每户有几口人家庭人口数(人) 2 3 4 5户数8 23 6 3答案:见解析解析:先算出每户的人数,再把每户的人数加起来除以户数就是这栋楼内平均每户的人数.解:(2×8+3×23+4×6+5×3)÷(8+23+6+3),=(16+69+24+15)÷40,=124÷40,=3.1(人);答:平均每户3.1人.【易错精选】一.选择题1.陈红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功课平均成绩是92分,其中语文90分,数学95分,英语分数应该是()A.90B.91C.922.一批本子分发给六年级一班学生,平均每人分到12本,若只发给女生,平均每人可分到20本,若只发给男生,平均每人可分到()本.A.24B.27C.30D.353.有一组数据2、4、4、5、3、9、4、5、1、8,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分别为()A.4、4、6B.4、6、4.5C.4、4、4.54.如表是小明的田径考试成绩,他跳高的成绩是()分项目跑步跳高跳远平均分分数70 ?85 83A.79B.80C.93D.945.有甲、乙、丙、丁四名同学,甲、乙两人的平均身高是120厘米,丙、乙两人的平均身高是126厘米.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丁的身高一定比甲高B.四个人的平均身高一定低于甲、乙两人的平均身高C.四个人的平均身高一定高于甲、乙两人的平均身高D.以上说法均不准确二.填空题6.在一次投篮训练中,8名同学投中的个数如下:4个、5个、4个、6个、10个、9个、8个、10个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众数是,中位数是.7.在一个分钟踢毽比赛中,小娟前两次的平均成绩是43个,她第三次应踢个,才能使这三次的平均成绩是45个.8.某次测试,以80分为标准,六名同学的成绩记为+4、+8、0、﹣5、+9、﹣4,这六名同学的实际平均成绩是.9.王阿姨买来一些苹果和香蕉,花去了同样多的钱,已知苹果每千克6元,香蕉每千克 4元,那么这些水果平均每千克的单价是元.10.上星期,小红家每天买菜所用钱数的情况如下表.星期星期日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金额/元40 20 24 34 40 26 40 上星期,小红家平均每天买菜用去元.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众数是.三.解答题11.朝阳小学五年级有两个班,一班有51人,二班有49人,期中考试两个班全体同学的平均成绩是81分,已知二班的平均成绩比一班的平均成绩高7分,那么二班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分?12.甲数是33.5,乙数与丙数的平均数是30.5,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多少?【精华提炼】1、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而不能代表其中某个个体的情况。

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材解读

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材解读
人教版数学 四年级下册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教材解读
主讲人:XX 2024.XX.XX
1
2
目录
3
4
5
PART 01
内容分析
1
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
1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认识平均数、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和复式条形 统计图。它们是在学生掌握了平均分及除法运算的含义,初步体验了数据 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会用简单的统计图表示统计的结果,能 够根据统计图表提出一些简单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平均数是统计中 的一种重要的统计量,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了平均分的能力,所以应着重让 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能列出算式并进行计算。认识复式 条形统计图时,要继续结合实际问题,进一步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类推 分析,给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这样就把数据分析与解决问题结合在一起 ,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逐步形成数据分析观念。
教材给出了男、女生两个队踢毽比赛的成绩让 学生思考:哪个队的成绩更好?让学生通过讨论、 交流发现用求总数的方法来比较两个队踢毽的 成绩不公平,用平均数来比较才合适,从而进 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建议
1.注意因地制宜选择 素材。
2.注重对平均数意义 的理解。
4
例3教学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材先给出某地区 城乡人口的复式统计表,让学生分别完成该地 区城镇和乡村人口的单式形统计图。在此基 础上引出复式条形统计图。
申明:只可使用,不可出售, 或者出租、出借、转让。
4
在说明将两幅单式条形统计图进行合并的意义 后,教材给出了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示例, 让学生模仿完成统计图。完成后,再组织学生 观察并讨论:“它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 别,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8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8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8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8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的内容包括两部分: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

平均数是本单元的基础知识,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据的集中趋势。

条形统计图是一种常用的数据展示方式,通过图形的直观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据。

本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便于学生操作实践,培养学生的数据观念和统计思维。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数据和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计算平均数和制作条形统计图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能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2.让学生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能够通过条形统计图直观地了解数据。

3.培养学生的数据观念和统计思维,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2.教学难点:平均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技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际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的概念。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与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相关的教学素材,如数据表格、图片等。

2.准备计算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以便进行多媒体教学。

3.准备练习题和作业,以便进行巩固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学校运动会跑步比赛,引入平均数的概念。

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全校学生的平均跑步时间?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呈现(10分钟)展示与平均数相关的数据表格,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数据的平均数是多少?如何计算?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大单元整体备课设计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大单元整体备课设计
由此不难看出,教学中培养数据分析观念对学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一,可以增强学生的数据意识;其二,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对于统计内容的学习而言,重要的不是画统计图、求平均数等技能的学习,统计知识的核心是培育和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要从学生感兴趣的现实问题出发,使学生经历数据分析活动过程,掌握一定的数据处理方法。要围绕“数据”做文章,使“数据”成为学生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好伙伴。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出数据意识包括:数据意识主要是指对数据的意义和随机性的感悟。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感悟数据蕴含的信息。知道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不同,而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知道同一组数据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达,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式。形成数据意识有助于理解生活中的随机现象,逐步养成用数据学说话的习惯。
其实,对于小学生来说要逐步建立起对数据的某种敏感或领悟,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让他多参与到身边的多样化生活问题中去,亲身经历对数据的调查、研究、作出判断的活动过程,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到数据中蕴涵着信息,并建立起“用数据说话”的意识和观念。正因为如此,《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二学段”中提出:“经历简单的数据的收集过程,了解数据收集、整理、呈现的简单方法;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用平均数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数据意识。”从这些目标要求不难看出,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离不开活动与过程。而这些活动又应该放在丰富而生动有趣的背景下进行。首先,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主动地去获取周围的有关数据信息的课题。比如,关于本班同学的喜好方面的一些统计的例子就有很多:喜好的歌曲、运动项目、各类课外读物、感兴趣的电视栏目、爱吃的水果蔬菜、爱喝的饮料、最喜欢的颜色、四季中最喜欢的季节等等。其次,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数据分析方法。这体现了数据分析的“方法性”要求。即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要建立在一定方法的掌握上。一般来说,学生数据分析的方法涉及如何收集数据和如何处理数据的方法,前者指数据的调查、获取,后者指数据的整理、描述与分析。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单元备课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单元备课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单元备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这一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小数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以及能够通过条形统计图来获取信息,进行数据分析。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平均数的概念,让学生体会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同时,通过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对生活中的数据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在求平均数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如对平均数的含义理解不深,求平均数的方法不明确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能通过条形统计图获取信息,进行数据分析。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对数据的敏感性,以及分析数据、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求平均数的方法,以及通过条形统计图获取信息,进行数据分析。

2.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以及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索教学法、合作教学法。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条形统计图、实际操作材料。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平均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学生分组讨论,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3.实践:学生动手操作,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巩固所学的知识。

4.应用:学生通过条形统计图,获取信息,进行数据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加深对平均数概念的理解。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用统计图表示数据》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

《用统计图表示数据》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

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平均数的计算公式是: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 ∑xi / n
具体来说,对于一组数据{x1, x2, ..., xn},其平均数为
其中∑代表求和符号,xi表示每个数据,n表示数据个 数。
平均数的优缺点
优点 计算方法简单明了,易于理解和操作。
可以比较不同组数据的整体水平。
平均数的优缺点
05
总结与展望
总结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的核心内容
01
平均数
平均数是统计学中最常用的指标之一,它代表了一组数据的“平均水
平”。计算平均数的方法是所有数据的和除以数据的数量。
02 03
条形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是一种以条形的长度或高度来表示数据大小的图形。每个 条形代表一个类别或类别,条形的长度或高度与该类别的数据量成正 比。
市场调研
在市场营销领域,企业可以使用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来分析市场趋势和消费者需求。通过收集和分析市场数据,企业可以 了解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偏好以及市场竞争对手的情况,从而制定更有效的营销策略。
政策制定
在公共管理领域,政府可以使用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来评估社会问题和政策效果。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政府可以了 解社会经济状况、人口变化、教育水平等方面的情况,从而制定更有效的政策来解决社会问题。
总结
本节主要介绍了如何使用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数据。平均数可 以方便地比较不同数据集的水平,而条形统计图则可以清晰地展示不 同类别的数据分布情况。
对未来学习和研究提出建议和展望
深入学习
实践应用
创新与发展
对于未来的学习和研究,建议 读者进一步了解平均数和条形 统计图的定义、计算方法和适 用范围,以便更好地应用它们 来分析实际问题。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营养午餐ppt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营养午餐ppt
展示营养午餐
确定展示内容
将不同菜品的营养成分数据整理 成表格,以条形统计图的形式展 示出来。
制作条形图
使用可视化工具,如Microsoft PowerPoint、Tableau等,制作 条形图,将营养成分数据以条形 的形式展示出来。
添加图例
在图表中添加图例,标注不同营 养成分的含义,方便读者理解。
直观数据
条形统计图通过直观的条形展示数据,易于理 解。
数据比较
通过不同条形的长度,可以轻松比较不同类别 的数据。
3
易于制作
条形统计图通常使用现成的软件工具或在线工 具制作。
条形统计图的制作
选择数据
选择需要展示的数据,并确定 数据类别和对应的条形颜色。
数据输入
在工具软件中输入数据,或者直 接导入数据文件。
06
结论和建议
对营养午餐的结论和建议
营养午餐有改善空间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发现目前的营养午餐在某些方面仍有待改善 。
建议增加蔬果摄入量
为优化营养摄入,建议增加蔬菜和水果的供应,以提升学生的膳 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
建议降低盐和糖的摄入
现有数据揭示,学生午餐中的盐和糖摄入量较高,不利于健康饮 食习惯的培养,建议降低烹饪过程中盐和糖的使用。
条形生成
根据数据自动生成条形,并根据需 要进行调整。
条形统计图的应用
数据展示
01
条形统计图常用于展示不同类别的数据,如不同品牌销售量、
不同产品销售额等。
数据对比
02
可以通过不同颜色的条形展示不同组别或不同时间的数据,以
便进行直观比较。
数据预测
03
结合时间序列分析,可以利用条形统计图展示数据随时间的变

四年级下数学《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评课

四年级下数学《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评课

四年级下数学《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评课稿今天听了XXX老师的《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这节课,收获颇丰。

本节课教师充分运用新课标的教学理念,通过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和练习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掌握计算平均数的方法,并且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平均数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同时,学生也通过实践操作,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制作方法,能够从条形统计图中获取数据信息。

以下是我对这节课的评课:一、教学环节设计巧妙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出平均数的概念,并通过观察、思考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和意义。

在条形统计图的教学中,教师通过示范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这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和练习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教师还注重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差异化教学,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这种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三、教学资源丰富多样教师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如PPT、教学视频、生活中的实际例子等,丰富了教学内容和形式。

同时,教师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实践操作,自己搜集数据、制作条形统计图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这种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及时有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评价和反馈,肯定学生的优点和进步,指出学生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这种及时有效的评价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综上所述,《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和及时有效的评价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第1课时平均数教学内容:教材第90页的例1及第93页练习二十二部分题目。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在活动中增强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积累积极的数学学习体验。

教学重点: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先“合并再平分”的实际意义和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灵活运用平均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课件出示)一次数学测验中,班级平均分是90分,你猜猜这个班的马莉莉同学可能会得多少分?为什么?(1)小组学生讨论,全班交流。

(2)班级平均分是马莉莉的实际分数吗?如果不是,你知道“班级平均分是90分”是什么意思吗?2.揭示课题: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用到平均数,(播放例子)那什么是平均数呢?怎样求平均数呢?(板书:平均数)二、自主探究1.平均数的意义和求法。

(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例1情境图)(1)观察情境图,你能找到哪些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生1:从情景图中可以读出小红、小兰、小亮、小明分别收集了14、12、11和15个塑料瓶。

生2:所解答的问题是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

(2)你能解释“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的意思吗?(小组交流,全班汇报)(3)你能理解“同样多”是什么意思吗?在情景图中会表示出“同样多”吗?(4)你是怎样表示出“同样多”的?(“移多补少”)(5)每人收集的个数同样多还可以怎样说?(6)小结:像这样,通过把多的矿泉水瓶移出来,补给少的,使得每个人的矿泉水瓶数量同样多,这种方法叫“移多补少”,得到的这个相等的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2.还有其他方法吗?生:观察上图发现,还可以先求出塑料瓶的总数量,然后进行平均分配,可以求出平均每人收集的塑料瓶的个数。

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生:(14+12+11+15)÷4 =52÷4 =13(个)3.谁能总结一下平均数的求法?生: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小结:这种求平均数的方法叫先合后分计算。

三、探究结果汇报师:通过上面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生1:把多的塑料瓶移出来,补给少的,使得每个人的塑料瓶数量同样多,这种方法叫移多补少。

生2:用先合后分计算的方法求平均数时,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生3:当个数不同,用总数量不能比较出结果时,可以用两组量的平均数来比较。

四、师生总结收获师:通过本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生1:可以利用移多补少法来求平均数,还可以用先合后分计算的方法来求平均数。

生2:我学会了用数据分析、比较等多种方式来解决问题,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3:我知道了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五、布置作业完成优化设计。

第2课时平均数(练习课)教学内容:教材91页例2及92页做一做。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学会运用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先总后分。

2.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田径小组有4名同学,身高分别是139cm、142cm、146cm、141cm,他们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1.你是怎样理解“平均身高”的?2.你会解决上面那个问题吗?该怎样解决?小组交流探讨,教师巡视指导。

二、新知探究1.创设问题情境。

四(1)班第4小组男生队和女生队进行踢毽比赛,我们来看看他们的比赛情况。

(课件出示教材第91页情境图和统计表)2.进一步强调平均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1)读图表,你能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吗?(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生1:已知第4小组男生队和女生队踢毽比赛成绩表。

生2:所求的问题是男、女两队,哪个队成绩好?(2)师:“哪个队成绩好?”是什么意思?用什么成绩来比较?生:如果比较两队的总成绩,有失公平,因为两队的人数不同,所以比较两队的平均成绩比较公平些。

(3)师:你能说出总成绩、每队人数和每队的平均成绩之间的关系吗?(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生:每队的总成绩除以每队的总人数等于每队的平均成绩。

(4)师:怎样列式解答呢?学生动手列式计算:男生队:(19+15+16+20+15)÷5 女生队:(18+20+19+19)÷4=85÷5 =76÷4=17 =19(5)全班汇报交流为什么男生队除以5而女生队除以4呢?你认为男生队还是女生队成绩好?三、巩固练习1.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92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说一说自己是如何求出平均数的。

2.四(1)班学生参加植树活动,第一组种了180棵,第二组种了166棵,第三组种了149棵,平均每组种了多少棵?3.想一想:游泳池的平均水深是120厘米,小明身高130厘米,他在游泳池中学游泳,会不会有危险?为什么?四、课堂小结问题解决了吗?你有什么收获?师生交流后明确:用求平均数的方法来分析得到的数据,常常能反映一般情况,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五、布置作业第3课时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内容:教材第95—97页的内容及第98页练习二十三。

教学目标:1.经历将两个相关联的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成一个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过程,认识横向和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自主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感受图例的作用。

2.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过程,在描述和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中,进行合理的判断和决策。

3.通过对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品质,以及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画出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图发现信息、分析信息,提出并回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出示教材第95页例3情境图和统计表)读统计表,说说你能读出哪些已知条件。

生:1980年、1990年、2000年和2010年某地区城镇和乡村人口数分别为21万、27万、35万、46万和58万、54万、49万、43万。

根据统计表给出的数据,你能分别完成城镇和乡村人口条形统计图吗?今天我们就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板书)二、自主探究1.认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师:观察教材第95页给出的“某地区城镇(乡村)人口统计图”,说说你的发现。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生:横轴表示年份,纵轴表示人数,一格代表10万人。

师:你能独立把“某地区城镇(乡村)人口统计图”补充完整吗?(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展示)(1)在补充上面的统计图时,需要注意什么?注意横轴上的年份和纵轴上的人口数要对应,另外,画出长条后还要在上方标出数据。

(2)补充了上面的两幅条形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条形统计图是用不同长度的直条表示数量的多少。

(3)如何在一个统计图里描述上面你们所说的这些信息呢?如果把上面的两幅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在一起,就能得到下面这幅条形统计图,在这幅统计图中,右上角表示的就是这幅统计图的图例,其中表示城镇人口,表示乡村人口,在数学上,将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以后就得到复式条形统计图。

(4)你能试着把这幅统计图补充完整吗?(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5)在补充时,需要注意什么?根据图例画直条,不同颜色的直条表示不同数据,另外还要记得标数。

(6)上面的这幅统计图就是复式条形统计图,观察统计图,说说它和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何不同?生1:复式条形统计图是同一事件有两种数据,单式条形统计图是一种事件,一种数据。

生2:复式条形统计图一定要有图例,而单式条形统计图可以没有图例。

生3: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时,直条高度要弄清楚,并且要标上数据。

生4:间隔要均匀。

(7)根据上面的统计图,你能回答下面的问题吗?(教材第96页)2.认识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如果把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横轴和纵轴的表示年份和数量的位置交换一下,即用横轴表示人数,纵轴表示年份,就得到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1)和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对比,你发现了什么?横轴表示人数,纵轴表示年份,就制成了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2)你能把上面的统计图补充完整吗?(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3)画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与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画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和步骤与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类似,不同的是数量在横轴上,年份在纵轴上。

三、探究结果汇报通过上面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复式条形统计图是用两种直条表示两种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条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单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条形统计图都能形象地表示数据的变化情况,不同的是复式条形统计图还可以同时表示两种数据的变化情况。

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时,要写出统计图的名称、横轴、纵轴分别表示的意义;定好单位长度和图例;根据图例画不同的直条表示数据并标数。

四、师生总结收获通过学习本课,你有哪些收获?生1:我知道了统计表与统计图可以相互转化,这体现了数学的“转化”思想。

生2:我知道复式条形统计图图例的作用。

生3:复式统计图有横向和纵向之分,这也体现了同一数学知识的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生4:我能根据复式条形图中的有关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判断和预测。

五、布置作业完成优化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