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四诊摘要

合集下载

中医完整病历

中医完整病历

住院病历姓名:王xx 性别:男年龄:43岁婚姻:已婚职业:务农出身地:山东莱阳民族:汉族国籍:中国邮政编码:556600 入院时间:2015.10.25 病史采集时间:2015.10.25病史陈述者:患者本人可靠程度:可靠发病气节:大寒前两天病案号:433802问诊:主诉:突发右侧半身不遂,伴口角歪斜6天。

现病史:患者于1月19日玩牌时突然出现右侧肢体麻木无力,并逐渐出现讲话不清,无明显头痛、头晕,无恶心、呕吐,急送当地医院诊断为“脑出血”,并予以相关治疗(具体治疗不详)后半身不遂好转,右侧手脚活动逐渐有力,但穿衣、转移、步行等日常生活仍不能顺利完成,为求进一步治疗遂来我院,门诊以“缺血中风,肝阳上亢;脑出血(恢复期),高血压2级极高危组”收住我科治疗。

现右侧肢体能稍微活动,言语欠流利,口角歪斜,头痛头昏,患者自起病以来,精神食纳尚可,睡眠正常,体重略有减轻,二便正常。

既往史:患者平素体质较弱,有“高血压病“病史3年,偶有头昏,自服降压药(具体不详),,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等传染病史,无药物,食物过敏史,无外伤及手术史,无传染病接触史,无输血史等。

系统回顾:头颈五官:无视力障碍,耳聋,耳鸣,无鼻岀血及声音嘶哑史。

呼吸系统:无咳嗽,咯痰,气喘,发热,咯血,脓痰,胸痛及盗汗病史。

循环系统:血压增高,无心前区痛及昏厥史。

消化系统:无恶心,呕吐,反酸,嗳气,腹痛,呕血,便血及黄疸史。

泌尿系统:无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及血尿史。

血液系统:无岀血倾向及骨痛病史。

内分泌及代谢系统:无怕热,多汗,无多饮,多食,多尿病史,无性格改变。

神经系统:有头晕头痛病史,右侧肢体运动及语言障碍,无意识精神改变病史,否认抽搐史。

运动系统:无肌肉疼痛,萎缩,痉挛,无骨骼畸形,脱位及骨折病史。

个人史:生于贵州天柱市,家庭生活条件一般,嗜食辛辣,有10年饮酒史,无疫水接触史,否认本人及配偶有性病史及冶游史。

婚姻史:25岁结婚,育有一子一女,配偶及子女均健康。

中医四诊在眩晕证(最新整理)

中医四诊在眩晕证(最新整理)

中医四诊在眩晕证病情观察中的应用【摘要】目的为了探讨中医四诊在眩晕病病情观察中的应用现状,总结中医四诊及眩晕病一些基本情况,中医四诊在眩晕病病情观察中的作用。

方法通过查阅中国期刊数据库相关研究,对其进行归纳、分析、总结、概括。

结果眩是眼花,晕是头晕,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

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甚至昏倒等症状。

现代医学中的高血压病、颈椎病、脑动脉硬化、贫血等常出现眩晕症状,正所谓病不同,证相同。

证相同,病因病机不同。

运用中医四诊方法对该证病情进行了观察。

结论眩晕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内科疾患,所涉及的范围极广,包括现代医学的周围性、中枢性及其它原因所致的眩晕。

祖国医学对本病的描述最早见于《内经》,称为“眩冒”,其发生的机理,前人论述甚多,归纳起来有:风、火、痰、虚、瘀五个方面。

【关键词】眩晕证;中医四诊;病情观察眩是眼花,晕是头晕,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

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甚至昏倒等症状。

现代医学中的高血压病、颈椎病、脑动脉硬化、贫血等常出现眩晕症状,正所谓病不同,证相同。

证相同,病因病机不同。

中医临床上常用四诊方法来辩别观察各种病证。

祖国医学早在《内经》中提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而上气不足,髓海不足”,并为眩晕之因。

刘河间认为“风火相搏”是眩晕的主要原因。

朱丹溪多责之于痰,认为“无痰不作眩”,提出:“以治痰为先”[1]。

张景岳多责之于虚,“无虚不作眩,以治虚为主”。

《古今医统》则指出眩晕有三虚,即“肥人眩晕,气虚有痰;瘦人眩晕,阴虚有火;伤寒汗吐下后必是阳虚”。

这些不同历史时期提出的不同观点并不矛盾,而是从不同角度阐发而已,实际上是完善了眩晕的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法。

本病在临床上虚实夹杂变化多端须详细辨证灵活变通方能获效。

1 中医四诊1.1 望诊医者运用视觉对人体全身和局部可见征象以及排出物等进行有目的地观察,以了解健康或疾病状态称为望诊。

中医临床医生四诊信息判读及诊断一致性探讨

中医临床医生四诊信息判读及诊断一致性探讨

收稿日期:2009-11-12修回日期:2010-05-28*上海市卫生局青年科研项目(2008Y128):基于隐结构法的中医问诊诊断模型研究,负责人:刘国萍;上海市高校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syz08003):基于隐结构法的中医问诊(脾胃系)诊断模型研究,负责人:刘国萍;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30901897):基于特征选择的中医问诊信息提取及其辨证推演方法研究,负责人:刘国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重点学科(第三期)(S30302):中医诊断学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王忆勤。

**联系人:刘国萍,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中医四诊客观化及中医证候标准化研究、中医诊断学教学工作,Tel :021-********,E-mail :tianshanghuo3838@ 。

摘要:目的:评价中医临床医生四诊信息判读及诊断的一致性。

方法:邀请医院资深临床内科专家,对患者四诊信息进行判读,并给出辨证诊断结果;运用本课题组制作的心系问诊量表采集的心系病例资料,随机抽取25份病例,邀请两位中医学专家分别对其进行辨证诊断;随机抽取病例15份,邀请3位中医学临床医生进行证素辨证诊断,采用K appa 值统计检验,对其进行一致性评价。

结果:不同医生,同一患者的现场诊断一致性评价结果:判断舌质淡红的专家有9位,一致性56%;脉象信息判读的一致性中脉沉9位,一致性56.2%;诊断虚证的一致性为89%;同一份病例量表,同一医生先后两次诊断的一致性结果:心气虚证Kap 一致性系数为0.69,心阳虚证为0.80,痰浊证为0.78;不同医生诊断一致性结果:心气虚证Kap 一致性系数为0.63,心阳虚证为0.72,心阴虚证为0.48。

结论:中医临床医生对四诊信息判读及诊断均存在差异性,说明中医临床医生间四诊信息判读及诊断的一致性较差。

关键词:中医学四诊信息判读诊断一致性doi:10.3969/j.issn.1674-3849.2010.03.009在临床科研和实际工作中,医务工作者对临床四诊信息的判读、诊断结果等都可能发生判断的不一致。

望闻问切,把脉科学课堂

望闻问切,把脉科学课堂

望闻问切,把脉科学课堂□叶军【摘要】“望闻问切”是中医四诊法,其同样适用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望”学生学习状态,“闻”发言信息价值,“问”探究思维盲点,“切”学以致用能力,进一步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提升学生科学探究水平。

【关键词】望闻问切;把脉;科学课堂“望闻问切”是中医四诊法,即医生通过望闻问切的手段,了解患者的病情,从而对症下药,救治病患。

在以“探究—研讨”为核心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同样需要教师运用“望闻问切”的手法,准确把握学情,切中教学疑难,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探究水平和科学思维的发展。

一、“望”学生学习状态望诊,是指医生通过对病人的神、色、形、态、舌象等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测知内脏病变的诊法。

科学课中的“望”,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观察分析,从而了解学情,有效实施以“探究—研讨”为核心的科学教学,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教师通过对学生表情的观察,就能判断学生对学习内容是否感兴趣,探究活动对学生是否具有吸引力,学生是否在倾听、思考,教师的教学组织是否有效等。

教师不仅要关注表现优秀、发言踊跃的学生,也要关注沉默寡言、爱开小差的学生,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手段,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效率决定了后续交流研讨达成目标的程度,但开展探究活动往往不会一帆风顺。

因此,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表现,判断学生遇到的阻碍,从而适时中断探究活动,调整教学策略,进行点拨、指导,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更好地完成探究活动。

教师的“望”并不是简单地看,而是通过“望”及时发现问题,迅速判别是否要进行干预,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教师的“望”是对每一个学生学习状态的关注,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期待和支持,激发其努力表现自己的动力。

二、“闻”发言信息价值闻诊,是指医生通过听患者语音气息的高低、强弱、清浊、缓急以及闻气味,分辨病情的中医诊法。

内科住院病历

内科住院病历

内科住院病历姓名:胡×× 性别:男病案号:29321年龄:45岁婚况:已婚职业:工人出生地:北京民族:汉国籍:中国家庭住址:××区××街2号邮政编码:100700入院时间:1989年3月21日15时30分病史采集时间:1989年3月21日16时病史陈述者:患者本人可靠程度:可靠发病节气:春分后1天问诊:主诉:发热、恶寒、咳嗽2天,右胸掣痛半天。

现病史:1989年3月17日,因外出衣着不慎而始感头痛,连及巅顶,鼻塞声重,时流清涕,微有咳嗽,恶寒发热,无汗。

自以为是“感冒”而服“去痛片”未效,但仍坚持工作。

次日病情加重,头痛连及项背,周身酸楚无力,下午3时,突然发热、寒战,咳嗽顿作,痰粘而黄,涕浊,不欲饮食,便秘溲黄,遂到×院急诊。

查体温39℃,诊为“上感”,予“感冒冲剂、复方新诺明”口服,并肌注“安痛定”1支,虽然汗出,恶寒减轻,但身热不解,患者所苦有增无减,气粗咳甚,痰多色黄,渴喜冷饮,入夜尤甚。

今晨觉右胸掣痛,咳则痛剧不敢深息,痰色转"暗红色",来我院急诊。

急查T38 ℃, WBC28900/mm3(2.8×1010/L),N 97%,L3%,胸片示右中肺大片阴影,考虑为右中肺大叶性肺炎征象。

急诊收入我病区。

既往史:平素身体尚可,未患过肺结核及肺炎,未患过肝炎,去年查肝功无异常;1987年患过“急性胃肠炎”,经治而愈;无心脏、肾脏、血液、内分泌及神经系统疾病,亦无外伤史。

个人史:出生于北京,曾去过广东、东北、苏杭等地,住地无潮湿之弊,条件尚可。

喜食辛辣,吸烟十余年,10支/日,少量饮酒。

婚育史:25岁结婚,配偶有咳喘咯血史多年,有一男一女,身体尚健。

过敏史:否认过敏史。

家族史:母亲年过七旬,尚健。

父因“脑出血”于1980年去世。

望、闻、切诊:神色形态:神识清,精神不振,表情痛苦,面色略红,双目有神,形体消瘦,倦卧于床。

班主任如何在班级管理中巧用“中医四诊”法

班主任如何在班级管理中巧用“中医四诊”法

班主任如何在班级管理中巧用“中医四诊”法摘要:作为班主任,如果不能及时、准确地把握班级学生的思想脉搏,在管理中就会处于被动地位,管理效果往往不理想。

根据笔者的体会,如果能把祖国传统医学中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一一“望、闻、问、切”灵活地运用到班级管理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班主任班级管理四诊法班级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工作的质量,影响着未来人材的素质。

因此,搞好班级学生管理非常重要。

学生的思想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诸如学习压力、人际关系、经济上的困难等等,使得学生管理工作更为艰巨。

班主任如果不能及时、准确地把握班级学生的思想脉搏,在管理中就会处于被动地位,管理效果往往不理想。

根据我的体会,如果能把祖国传统医学中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望、闻、问、切”灵活地运用到班级管理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望”“望”就是运用视觉,通过察言观色,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

因为人的精神、表情、言语及动作等是其内心活动的外在表现。

通过留心学生这些方面的变化,就能及时了解其思想变化,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我班有位女同学,刚入校时精神状态不佳,整天心事重重,少言寡语。

我观察到这些情况后,与其谈话,了解到:其家庭经济状况不好,父亲年纪大了,母亲又生病;另外,她担心自己成绩不好,对不起父母,自己也无脸见人,因此她想退学。

获知这些情况后,我耐心地做她的思想工作:目前家庭的经济困难只是暂时的,等你母亲身体康复以后,困难就会小得多。

班级有两个免教科书的指标,一定安排一个给你,你现在应该做的就是放下包袱,刻苦学习,以优异成绩去回报为你含辛茹苦的双亲以及所有关心你成长的人。

只要你品学兼优,学业一定会完成的。

通过这次谈话,这位同学思想稳定下来,学习也很刻苦,还担任了班干,现在学习、工作都比较出色。

班主任的“望”及时地了解了学生情况,使学生轻松学习。

二、“闻”“闻”就是运用听觉,收集有关班级的信息,真实、快捷地掌握班级情况。

中医内科住院病历范文完整版本

中医内科住院病历范文完整版本

中医内科住院病历范文姓名:陈祖华性别:男病案号:121109年龄:56岁婚况:已婚职业:务农出生地:武汉民族:汉国籍:中国家庭住址:黄陂区前川街++村++号邮政编码:430300入院时间:2012年04月12日10时07分病史采集时间:2012年04月12日10时20分病史陈述者:患者本人可靠程度:可靠发病节气:清明主诉:头晕目眩一周,加剧二天。

现病史:患者近一周来渐觉头晕,继而目眩,时觉右侧手麻、肢体乏力,且劳作后加剧。

在村卫生室就诊(用药不详)三天症状无减轻,近二天来而且症状加剧而入院。

入院时神志清楚,语言流利,对答自如,呈慢性病容。

患者自发病以来,头晕头痛目眩,失眠惊悸,精神不振,神疲乏力,时有肢体麻木,无口眼歪斜等症,舌淡,边有瘀点,苔薄白,脉弦细滑。

既往史:平素身体尚可,无高血压病史;无神经系统疾病及处伤史。

个人史:出生于本地,无地方病及地方病史、职业病史。

因作业性质,平素夜间劳作较多,易受寒湿,长期睡眠较少,无不良嗜好,无吸烟史,少量饮酒。

婚育史:25岁结婚,配偶身体尚健,有一男二女,身体健康。

过敏史:否认有食物过敏及药物过敏及过敏史。

家族史:父母早年去世,死因不详。

望诊:患者神志清楚,但精神不振,神疲乏力,皮肤无斑点,粘膜无充血,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表浅淋巴无肿大。

头颅正常无畸形,头发疏密、色泽、分布均正常。

眼结膜无充血,巩膜无黄染,角膜清晰,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应灵敏。

外耳道通畅,无异常分泌物,口唇红,无紫绀。

齿列正常,牙龈无出血或肿胀,口腔粘膜无疱疹、出血、溃疡,咽充血(-),双侧扁桃体不大,伸舌居中。

气管位置居中。

甲状腺无肿大或结节。

胸廓外观对称,无畸形,肋间隙正常,乳房大小正常,胸廓对称,无桶状胸,呼吸均匀,腹部平坦,无凸起。

二阴未查,脊柱四肢生理曲度存在,无畸形,运动度不受限、两侧肌肉无紧张。

关节无红肿,活动度正常,无畸形,双下肢无水肿。

舌象:舌淡,边有瘀点,苔薄白,脉弦细滑。

中医诊疗常规

中医诊疗常规

中医诊疗常规中医科诊疗常规一、各科的诊断治疗护理均应直接应用中医中药,取中西医之长有机结合,不断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二、运用中医传统的方药,必须按中医理论辩证施治。

三、临床治疗中,可用中西医两种理论指导实施,在中医辨证中,要充分利用西医检查工作,并尽可能明确西医诊断,使辩证与辨病相结合进行治疗。

四、通过望、闻、问、切将四诊收集材料进行归纳,运用八纲辩证加以初步分析概括,分清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在八纲辨证的基础上,再根据治病的症状特点和起病情况,辨清病因,急性热病需结合卫气营血辩证或结合六经辩证,内伤杂病需结合脏腑辩证,确定治病部位在何脏腑然后综合分析,确定诊断。

五、诊断通用上述方法,综合分析疾病主证在部位,病理病因及机体的反应情况等,最后得出概括以上各项并能指示治疗方向的病证或型,即为中医的辩证结论等。

六、中医治疗原则要从整体观出发,然后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根据治疗原则确定治法,根据立法,选择恰当的方剂,经方、时方、验方等。

根据具体病情进行相应的加减成处方,如无适当的成方可根据法组方。

七、中药处方,掌握辩证论治,药名横写每行3味至4味,需排列整齐,以便查对。

八、中药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全国中草药汇编》最新版规定的正式名称书写,写剂量时重量单位一律使用单位g.每次处方一般3剂不宜超过7剂,限剧药2剂。

诊疗常规(2)一、运用中医中医的一般要求:(1)各种诊断、治疗、护理均应积极应用中医中药,取中西医之有机结合,不断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并通过总结经验和开展科学研究,逐步做到理论上融会贯通,为发扬中医理论辩证论治。

(2)运用中医结合,必须按中医理论辩证论治。

(3)现阶段在临床诊治中,可以用中西医两种理论指导实践。

(4)运用民间传统疗法,单方、验方草药应科学观察疗效,明确适应症、禁忌。

(5)按照各科常规应用中医中药。

(6)辩证分析,初步诊断及治法亦药、方名、药味及剂量用法,医师签名。

二.中医处方(1)能掌握辩证论治的医师,应予中医处方权。

实训习题中医内科学含答案

实训习题中医内科学含答案

一问诊(一)实验内容女性,45岁,反复夜间胃脘部疼痛2个月。

(二)实验目的1、熟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婚育史、过敏史、家族史以及中医十问的问诊内容。

2、掌握不同主诉问诊的技巧,培养问诊能力。

(三)实验要求1、条理性好、能抓住重点。

2、围绕主诉病情询问。

3、问诊语言恰当。

二病案书写(一)实验内容王某某,男,68岁,退休,,有饮酒,吸烟史30年。

患者近一周来家务繁忙,少寐多梦,二天前晨起突感眩晕耳鸣,头胀且痛,口苦咽干,自测血压150/100mmHg,服心痛定一粒,休息后无好转。

第二天感头晕加重如坐车船,不能站立,恶心欲呕,来我院就诊。

当时血压160/100mmHg,整个发病过程神清,无四肢抽搐、两便失禁。

查体:T:37.0C,P:88次/分,R:20次/分,BP:160.0/100.0mmHg。

神志清,面红耳赤,两肺呼吸音清,HR78次/分,律齐,腹软,无压痛,反跳痛。

双下肢无浮肿。

舌红,苔黄,脉弦。

未见其他阳性体征。

患者近两年来时来时有眩晕,多于情绪激动或劳累后发作,自服心痛定能缓解。

实验室检查:血胆固醇7mmol/L。

心电图示:左室高电压。

(二)实验目的1、熟悉住院病案文书书写格式。

2、掌握住院病案文书书写要领。

3、培养住院病案文书书写能力。

4、培养诊断疾病、正确确立治法和应用中西药物的能力。

(三)实验要求1、要求学生完成四诊摘要、辨证分析(病因、病机、病位、病性)中医类证鉴别。

2、提出中医、西医诊断依据。

3、正确确立中医治法、方药(方名、药物剂量、煎服法等)、中医调护内容或必要的诊疗计划内容。

三病案分析1实训材料男,42岁,恶寒,无汗,发热,头痛2天。

2天前感寒后出现恶寒发热,鼻塞,流涕,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重,鼻塞声重,遂来就诊,查见T:37.8℃,P:81/分,R:22次/分,BP:180mmHg,神志清,精神可, 咽部充血,扁桃体不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

舌苔薄白而润,脉浮紧。

望闻问切四诊在辨证应用中的重要作用

望闻问切四诊在辨证应用中的重要作用

浅析中医四诊特点及其与辨证的作用关系许家佗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200032)(国家自然基金资助项目编号30300443;上海中医药大学名师传承研究工程资助项目)[摘要]针对中医四诊和辨证的诊断特色,文章对四诊信息收集和认识的特点、辨证过程的主要特征进行了分析,指出中医临床诊断过程四诊信息收集要详细而准确,辨证的过程则要四诊合参、动态审查、病证结合。

[关键词]四诊;信息采集;辨证;特点分析;作用关系中医学是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诊断疾病的理论和方法肇始奠基亦较早。

公元前五世纪,著名医家扁鹊就以“切脉、望色、听声、写形,言病之所在”而擅长诊病。

疾病的诊断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对疾病认识的过程。

中医学对疾病的认知和判断具有着鲜明的自身特色,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在特定历史条件和哲学思想指导下,形成的特定医学产物。

中医学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的功过得失自会有定论,对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所做的贡献也毋庸置疑。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以整体观和辨证论治为指导的中医学的认识和评价也正在逐渐发生改变。

中医学对疾病的诊断方法上最鲜明的特色莫过于“四诊”与“辨证”,兹就中医学传统的“四诊”特点及其与“辨证”的作用关系论述一二。

一、四诊——中医学收集疾病信息的最基本方法中医学对人体生命活动的认识是基于整体观之上的多角度、全方位的,尽管在某些认识上具有宏观模糊性的特点,但这并不影响中医学对生命和疾病的系统认知特点的形成。

在中医学形成和发展的初期,由于自然科学尤其是工具的不发达,直接导致了古人对疾病的认识和判断上的主观依赖性。

不可否认的是,人本身就是一部高度复杂和发达的精密仪器,至今为止还没有任何智能机器可以与人体的智能化相媲美。

所以中医学在诊断手段上充分调用了人体的“主观感觉”和“主观意识”,在疾病认识、分析和判断上主要依赖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语言和思维意识等,形成了望诊、闻诊、问诊、切诊为主体的疾病信息采集手段和信息加工模式,亦即四诊。

中医内科会诊单书写范文

中医内科会诊单书写范文

中医内科会诊单书写范文# 中医内科会诊单。

会诊日期:[具体年月日]患者姓名:[患者姓名]性别:[男/女]年龄:[X]岁。

科室:[所在科室]床号:[X]住院号:[具体号码]一、病情摘要。

尊敬的[会诊科室]同仁们,我先给你们简单唠唠这个患者的情况哈。

这位患者是因为[主要症状及发病原因]来到咱这儿的。

比如说,他就像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疾病)给袭击了一样。

来的时候啊,那状态就不太好,满脸写着难受。

他现在主要的症状呢,就是[详细描述症状,如头痛,就像脑袋里有个小鼓在敲,一阵一阵的;还有咳嗽,咳起来那声音就跟破风箱似的,咯痰呢,痰是又黏又稠,颜色有点发黄]。

这些症状已经折腾他[具体时长]了,期间他也尝试过一些方法来缓解,就像在黑暗里摸索着找出口一样,但是效果都不太理想。

他之前的身体状况吧,还算可以,就像一辆平时保养得还不错的汽车。

不过呢,他有[既往病史,如高血压,就像汽车发动机偶尔会出点小故障,血压有时候不太稳定;或者之前得过肺炎,就像汽车曾经遭遇过一次严重的碰撞,虽然修好了,但可能还是留下了一点小隐患]。

二、会诊目的。

咱就是想请各位中医内科的高手们过来帮忙看看,就像请大侠来拯救被困的村民一样。

到底这个患者的身体内部是哪里出了问题,是气血像河流堵塞了呢,还是脏腑像机器里的零件磨损了。

然后给个好的治疗方案,让这个患者能尽快摆脱这病魔的纠缠。

三、中医四诊情况。

# (一)望诊。

我一看到这个患者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他那面色。

他的脸色有点发黄,就像秋天树上还没熟透的黄叶子,感觉缺乏生机。

眼睛呢,有点无神,就像两颗失去光泽的宝石。

舌头伸出来一看,舌尖红红的,就像小火苗在燃烧,舌苔还比较厚腻,就像刚下过雨的泥地,又湿又黏糊。

从他整体的状态来看,就像是一棵有点萎靡不振的小树苗。

# (二)闻诊。

靠近患者的时候,能闻到他嘴里有点异味,不是那种清爽的气息,有点像闷在屋子里很久没通风的那种味儿。

他咳嗽的声音我之前也说了,像破风箱,而且呼吸感觉有点粗重,就像拉风箱时的那种呼呼声。

中医四诊书写范例(3篇)

中医四诊书写范例(3篇)

第1篇患者姓名:张某某性别:男年龄:45岁就诊日期:2023年4月15日一、问诊1. 主诉患者自述近期出现头痛、眩晕、失眠、乏力等症状,加重伴恶心、呕吐,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2. 现病史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呈持续性钝痛,以两侧太阳穴为主,伴有眩晕、失眠、乏力等症状。

症状逐渐加重,近日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大便溏薄,小便色黄。

3. 既往史患者既往体健,无特殊病史。

4. 个人史患者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生活作息不规律,饮食偏嗜辛辣油腻食物。

5. 家族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史。

二、望诊1. 望神色患者面色苍白,精神不振,表情痛苦。

2. 望舌舌质淡红,苔薄白,舌尖红,苔薄黄。

3. 望形体患者体型偏瘦,肌肉松弛,行动缓慢。

4. 望局部头部、颈部肌肉紧张,无明显肿胀。

三、闻诊1. 闻声患者语音低沉,语速较慢。

2. 闻气味患者口气臭秽,大便酸臭。

3. 闻体味患者无特殊体味。

四、切诊1. 切脉脉象弦细,左寸脉弱,右寸脉弦。

2. 切腹患者腹部柔软,无压痛、反跳痛。

3. 切四肢患者四肢温润,活动自如。

五、辨证分析根据患者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望诊、闻诊、切诊等资料,综合分析如下:1. 辨证:患者属肝阳上亢、气血两虚证。

2. 病机:患者长期脑力劳动,生活作息不规律,饮食偏嗜辛辣油腻食物,导致肝阳上亢,气血两虚。

3. 证候:头痛、眩晕、失眠、乏力、恶心、呕吐、大便溏薄、小便色黄。

六、治法1. 滋阴潜阳,调和气血。

2. 方剂:镇肝息风汤加减。

七、处方1. 镇肝息风汤加减:(1)怀牛膝30g(2)生龙骨、生牡蛎各30g(3)白芍15g(4)丹参20g(5)川芎10g(6)当归15g(7)生地黄20g(8)钩藤15g(9)炙甘草10g2. 服用方法: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各1次。

八、注意事项1.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

2. 饮食宜清淡,少食辛辣油腻食物。

3.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4. 定期复查,观察病情变化。

中医病历模板

中医病历模板

姓名:胡××性别:男病案号:29321年龄:45岁婚况:已婚职业:工人出生地:北京民族:汉国籍:中国家庭住址:××区××街2号邮政编码:100700入院时间:1989年3月21日15时30分病史采集时间:1989年3月21日16时病史陈述者:患者本人可靠程度:可靠发病节气:春分后1天问诊:主诉:发热、恶寒、咳嗽2天,右胸掣痛半天。

现病史:1989年3月17日,因外出衣着不慎而始感头痛,连及巅顶,鼻塞声重,时流清涕,微有咳嗽,恶寒发热,无汗。

自以为是“感冒”而服“去痛片”未效,但仍坚持工作。

次日病情加重,头痛连及项背,周身酸楚无力,下午3时,突然发热、寒战,咳嗽顿作,痰粘而黄,涕浊,不欲饮食,便秘溲黄,遂到×院急诊。

急查:T38•℃,••WBC:28900/mm3(×1010/L),N:97%,L:3%,胸片示右中肺大片阴影,考虑为右中肺大叶性肺炎征象。

急诊收入我病区。

既往史:平素身体尚可,未患过肺结核及肺炎,未患过肝炎,去年查肝功无异常;1987年患过“急性胃肠炎”,经治而愈;无心脏、肾脏、血液、内分泌及神经系统疾病,亦无外伤史。

个人史:出生于北京,曾去过广东、东北、苏杭等地,住地无潮湿之弊,条件尚可。

喜食辛辣,吸烟十余年,10支/日,少量饮酒。

婚育史:25岁结婚,配偶有咳喘咯血史多年,有一男一女,身体尚健。

过敏史:否认过敏史。

家族史:母亲年过七旬,尚健。

父因“脑出血”于1980年去世。

望、闻、切诊:神色形态:神识清,精神不振,表情痛苦,面色略红,双目有神,形体消瘦,倦卧于床。

声息气味:语声重浊,气粗而不喘,时有咳嗽,咳声较响,无异常气味闻及。

皮肤毛发:毛发稀疏,间有苍白,尚有光泽;皮肤润泽,肤色无异常,无斑疹。

舌象:舌苔黄微腻略滑,舌质红而无瘀点,舌体大小适中无齿痕,活动自如,舌底脉络色红,未见迂曲。

脉象:六脉弦滑略数,右寸浮,左尺细。

计算机维修中的“望、闻、问、切”四诊法

计算机维修中的“望、闻、问、切”四诊法

计算机维修中的“望、闻、问、切”四诊法摘要:“望、闻、问、切”合称四诊,是中医看病的四大基本手段。

中医借助这四种方法在感官所及的范围内,直接获取病人身体中各种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对症下药。

中医的这种诊断体系简单而快速,不需进行过多的检测就能很快的了解病情。

作为一名设备维修人员,维修对于我们来说就好比是医生给病人看病。

所不同的是我们的“病人”换成了机器。

而在给机器“看病”的过程中,我们正好可以把中医的四诊理论拿来借鉴,在不借助专业仪器或缺少专业检测仪器的情况下准确的找到故障原因,将设备修复,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四诊法;设备保养;日常维护一、计算机四诊法1、望诊望诊就是看、观察。

医生先对病人的神、色、形、态进行有目的的观察,然后以经验判断出可能出现病情的器官。

作为维修人员,细致、独到的观察力同样是不可缺少的。

在设备的日常维护中,我们应把“望”贯穿到整个生产运行的过程中。

通过“望”,不仅能发现设备运行中一些早期的故障和问题,把故障和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中,以保证设备的正常有序运转。

更重要的是它能让我们的工作人员及时地调整生产运行模式,达到高效的运行状态。

在每天的日常维护中,工作人员要及时了解每台设备的运行情况,决不可忽视每个阶段的“望”。

在计算机的故障检修中,“望”即观察系统板的插头、插座是否歪斜,电阻、电容引脚是否相碰,表面是否烧焦,芯片表面是否开裂,主板上的铜箔是否烧断。

还要查看是否有异物掉到主板的元器件之内(造成短路),也可以看看板上的走线(铜箔)是否断裂等等。

2、闻诊闻诊包括两方面,一是听声音,二是闻气味。

中医根据听患者声音的变化及嗅口鼻中的气味来辨别病情。

在计算机故障检修中,“闻”即闻辨主机、板卡中是否有烧焦的气味,便于发现故障和确定短路所在地。

监听电源风扇、软/硬盘电机或寻到机构、显示器变压器等设备的工作声音是否正常。

另外,系统发生短路故障时常常伴随着异常声响。

工作人员在设备维护中,一定要认真倾听设备发出的声音,通过分析及时做出评价和维护。

中医四诊摘要

中医四诊摘要

望诊一、望神:精神表情、意识思维、面色眼神、语言呼吸、动作体态、舌苔脉象等。

失神:神昏谵语、循衣摸床;猝倒神昏、手撒遗尿;骨枯肉脱、形羸色败;目光呆滞、戴眼反折;二、望色:青、赤、黄、白、黑;正常面色:红黄隐隐,明润含蓄;面色晦暗枯槁为恶色;五色主病(病容):青色:主瘀血、肝病、寒证、痛证、惊风;赤色:属热证,亦可见于虚阳浮越;黄色:主脾虚、湿证;白色:主虚寒、气血不足、失血;黑色:主肾虚、寒证、水饮、血瘀;三、望形体:形体肥胖,肉松皮缓,食少懒动,动则乏力气喘,属形盛气虚;形瘦乏力,气短懒言,多属后天不足,气血亏虚所致;形瘦多食,多为阴虚火旺;形瘦颧红,皮肤干枯,多属阴血不足,形体失养所致;久病卧床不起,骨瘦如柴者,是脏腑精气衰竭,气液枯涸,属病危之象;四、望姿态:病人卒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四肢抽搐,口吐白沫,有怪叫声,移时苏醒,醒后如常者,多属脏气失调,肝风挟痰,阻闭清窍所致,见于痫症;四肢抽搐,角弓反张,颈项强直,两目上视者属肝风内动,常见于高热惊厥或小儿惊风。

肢体筋脉迟缓,痿软无力,丧失功能,日久可致肌肉萎缩者,称为痿证。

多因肺热叶焦,或脾胃气虚或肝肾阴虚,导致筋脉失养;或湿热浸淫,筋脉弛纵不收所致。

若关节疼痛或肿胀变形,活动障碍,成为痹症。

常因风寒湿邪或湿热病邪侵犯关节,使关节痹阻不通所致。

手或下肢颤抖、振摇不定,不能自止,多由血虚筋脉失养或饮酒过度所致,亦见于动风先兆。

手足蠕动,多属脾胃气虚、筋脉失养,或肝肾阴虚,水不涵木所致之虚风内动。

形体强弱:强壮、羸弱。

形体胖瘦:形体肥胖、形体消瘦望面部:面肿、腮肿、面削颧耸、口眼歪斜、特殊面容(苦笑貌、狮貌)。

望目目色:目赤肿痛、白睛发黄、目皉淡白、目胞色黑晦暗。

目形:眼眶凹陷、眼球突出、针眼、眼丹。

目态:瞳孔缩小、瞳孔散大、瞪目直视、目睛上视与斜视;五:望躯体望颈项:瘿瘤、瘰疬、项强、项软。

望胸胁:扁平胸、桶状胸、鸡胸。

望腹部:腹部隆起、腹部凹陷。

中医四诊模版

中医四诊模版

XX科室
就诊日期:姓名:性别:年龄:岁住院号:
中医查房目的:
主诉:
现病史:(简明扼要)
基础病:
辅助检查:重要检查按时间顺序排列
目前四诊摘要:
望诊:体型:中/瘦/胖;体质:中/弱/强;面色:黄/白/暗/红;
唇色:白/暗/红/紫;目色:黄/红/青;神态:正常/疲倦/兴奋/忧郁/冷漠
问诊:
1 最不适的症状,持续时间,缓解/加重因素
2 高热/低热/恶寒/恶热/恶风/无
3 汗出:头汗/胸背汗/全身汗/无
4 胸闷/气短/气促/心悸/心烦/无
5 咳嗽/咳痰/干咳/痰黄/痰白/痰黏/痰稀/无
6 胸痛/ 胁痛/胁胀/无
7 咽红/肿/痛/干/痒/口苦/口黏/口臭/口干/目眩/痒/肿/红/热/痛/无
8 乏力/疲倦/耳鸣/耳聋/无
9 平素情绪:心烦/易怒/焦虑/乐观/无
10 头痛/项强/四肢痛/腰痛/手热/手凉/足热/足凉/无
11 喜热饮/冷饮/辛辣/甜/咸/食欲好坏/吃凉东西是否容易腹痛腹泻?
12 恶心/呕吐/呃逆/嗳气/胃胀/胃满/胃痛/无
13 睡眠如何/失眠/经常犯困
14大便多长时间一次/成型/便溏/粘滞/便不净感/小便不畅/畅通/黄白赤/量多少妇人经带
切诊:腹诊。

脉。

舌诊:舌质:正常/嫩/老;舌型:正常/瘦小/胖大/齿痕;舌色:淡/红/暗/鲜红/紫;舌苔:无/剥/薄/腻/厚腻/腐;苔色:白/黑/黄/紫;(配图)
目前诊断:中医诊断:
西医诊断:(只列举前三)
中药治疗情况:(请列举住院至查房时的中药处方及思路分析、疗效)目前中药处方:
处方依据:。

四诊并重衷中参西——《四诊心法要诀》读后有感

四诊并重衷中参西——《四诊心法要诀》读后有感

四诊并重衷中参西——《四诊心法要诀》读后有感
邓宏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年(卷),期】2008(006)003
【摘要】@@ <四诊心法要诀>系清代吴谦所著,书中主要介绍了中医的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方法,作者认为掌握好中医四诊是我们治病求本的基础和前提,书中云:为弟子者,由是而学,熟读习玩,揣摩日久,自能洞悉其妙,则造精微通幽显也,无难矣!通读本书后,方知自己学问之肤浅,叹于古人之精微通幽.为医者,不会运用中医四诊以诊治疾病,将不是一名真正的中医,古今名医成就者,都在四诊上有很高的造诣,并且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正如<六十一难>概括为:"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
【总页数】2页(P293-294)
【作者】邓宏
【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分院内九肿瘤科,51037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四诊心法要诀》望色之临证应用体会 [J], 欧阳博文;陈延
2.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处方用药心法探究 [J], 杨泽荣
3.《四诊心法要诀》数脉浅析 [J], 麦舒桃
4.试析《四言色脉要诀》为《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之蓝本 [J], 魏睦森
5.张西俭“脉诊优先、四诊合参”辨治小儿外感发热 [J], 朱丹平;刘计财;江晓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望诊
一、xx:
精神表情、意识思维、面色眼神、语言呼吸、动作体态、舌苔脉象等。

失神:
神昏谵语、循衣摸床;猝倒神昏、手撒遗尿;骨枯肉脱、形羸色败;目光呆滞、戴眼反折;
二、望色:
xx、赤、黄、白、黑;
正常面色:
红黄隐隐,xx含蓄;
面色晦暗枯槁为恶色;
五色主病(病容):
青色:
主瘀血、肝病、寒证、痛证、惊风;
赤色:
属热证,亦可见于虚阳浮越;
黄色:
主脾虚、湿证;
白色:
主虚寒、气血不足、失血;
黑色:
主肾虚、寒证、水饮、血瘀;
三、望形体:
形体肥胖,肉松皮缓,食少懒动,动则乏力气喘,属形盛气虚;形瘦乏力,气短懒言,多属后天不足,气血亏虚所致;
形瘦多食,多为xx火旺;
形瘦颧红,皮肤干枯,多属阴血不足,形体失养所致;
久病卧床不起,骨瘦如柴者,是脏腑精气衰竭,气液枯涸,属病危之象;
四、望姿态:
病人卒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四肢抽搐,口吐白沫,有怪叫声,移时苏醒,醒后如常者,多属脏气失调,肝风挟痰,阻闭清窍所致,见于痫症;四肢抽搐,角弓反张,颈项强直,两目上视者属肝风内动,常见于高热惊厥或小儿惊风。

肢体筋脉迟缓,痿软无力,丧失功能,日久可致肌肉萎缩者,称为痿证。

多因肺热叶焦,或脾胃气虚或肝肾阴虚,导致筋脉失养;或湿热浸淫,筋脉弛纵不收所致。

若关节疼痛或肿胀变形,活动障碍,成为痹症。

常因风寒湿邪或湿热病邪侵犯关节,使关节痹阻不通所致。

手或下肢颤抖、振摇不定,不能自止,多由血虚筋脉失养或饮酒过度所致,亦见于动风先兆。

手足蠕动,多属脾胃气虚、筋脉失养,或肝肾阴虚,水不涵木所致之虚风内动。

形体强弱:
强壮、羸弱。

形体胖瘦:
形体肥胖、形体消瘦
望面部:
面肿、腮肿、面削颧耸、口眼歪斜、特殊面容(苦笑貌、狮貌)。

望目
目色:
目赤肿痛、白睛发黄、目皉淡白、目胞色黑晦暗。

目形:
眼眶凹陷、眼球突出、针眼、眼丹。

目态:
瞳孔缩小、瞳孔散大、瞪目直视、目睛上视与斜视;
五:
望躯体
望颈项:
瘿瘤、瘰疬、xx、项软。

望胸胁:
扁平胸、桶状胸、鸡胸。

望腹部:
腹部隆起、腹部凹陷。

六:
望四肢
膝部肿大、下肢畸形、青筋暴露、手指变形。

住院病历体格检查基本内容:
1.生命体征TPRBP
2.望、闻、切诊:
xx:
包括神志、精神状况、表情等。

望色:
面容、色泽、病容等。

望形:
包括发育、营养、体型、体质等。

望态:
包括体位、姿势、步态等。

声音:
语言清晰度、语言强弱如前轻后重、低微,异常声音如咳嗽、呃逆、嗳气、太息、鼻鼾、哮鸣、呻吟等。

气味:
是否正常,有无特殊气味等。

舌象:
舌体的形质、动态、舌下脉络、舌色、苔质、苔色、有无津液等。

脉象:
各种脉象。

病案书写示例
望、闻、切诊(整体状况):
神色形态:
神识清、精神不振、表情痛苦、面色略红、双目有神、形体消瘦、倦卧于床。

声息气味:
语声重浊、气粗而不喘,时有咳嗽、咳声较响,无异常气味闻及;皮肤毛发:
毛发稀疏,间有灰白,尚有光泽;皮肤润泽,肤色无异常,无斑疹白焙。

舌象:
舌苔黄微腻略滑,舌质红无瘀点,舌体大小适中无齿痕,活动自如;舌底脉络色红,未见迂曲。

脉象:
xx弦滑略数,右寸浮,左尺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