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物质.

合集下载

放射性物质解读

放射性物质解读

• ①外照射是指射线在人体外产生的照射, 外照射的防护应尽可能减少人体接受的剂 量和采取防护措施 • 注意时间防护(尽可能作业快速),距离 防护(尽量离远),屏蔽防护(用屏蔽材 料隔离)
• ②内照射是指放射性物品进入人体内的照 射,危害性更大,更应注意防护,主要防 护取决于工作者自身。 • 防止由消化道进入体内,(带口罩,防护 服整齐),通过呼吸系统进入体内(注意 通风),防止由皮肤进入(尽量避免碰触 沾染
一类叫做确定性效应如各种类型的放射病脱发呕吐生育障碍等如各种类型的放射病脱发呕吐生育障碍等外照射是指射线在人体外产生的照射外照射的防护应尽可能减少人体接受的剂量和采取防护措施注意时间防护尽可能作业快速距离防护尽量离远屏蔽防护用屏蔽材料隔离内照射是指放射性物品进入人体内的照射危害性更大更应注意防护主要防护取决于工作者自身
γ射线
• γ射线是一种波长较短的电磁波,不带电, 而以光的速度在空间传播。穿透能力很强, 而电离能力很弱。可被铅,铁之类的物质 挡住。
中子流
• 中子流是不带电的中性粒子束。在自然界 里,中子并不单独存在,只有在原子核分 裂时才能从原子核里释放出来。中子流的 穿透能很强,容易被含有很多氢原子的物 质和碳氢化合物所吸收,如水、石蜡、水 泥。相反却能通过很重的物质,如铁、铅 等。
严密的作业保护措施
防护服装示意图
放射性物质泄漏解决措施
• 运输包装件破裂,内容物撒漏 时,应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 由安全防护人员测量并划出安 全区域,悬挂明显标志。 • 当人体受污染时,应在防护人 员指导下迅速除污。若人员受 过过量照射时,应立即送医院 救治。放射性石,矿砂的包装 件破损时不得运输。
放射物的分类
放射性物质放出的射线有四种: α射线 β射线 γ射线 中子流

放射性物质

放射性物质

放射性物质及其危害一、什么是放射性物质?1、某些物质的原子核能发生衰变,放出我们肉眼看不见也感觉不到,只能用专门的仪器才能探测到的射线,物质的这种性质叫放射性。

放射性物质是那些能自然的向外辐射能量,发出射线的物质。

一般都是原子质量很高的金属,像钚,铀,等。

放射性物质放出的射线有三种,它们分别是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

2、放射性污染来源1) 核武器试验的沉降物(在大气层进行核试验的情况下,核弹爆炸的瞬间,由炽热蒸汽和气体形成大球(即蘑菇云)携带着弹壳、碎片、地面物和放射性烟云上升,随着与空气的混合,辐射热逐渐损失,温度渐趋降低,于是气态物凝聚成微粒或附着在其它的尘粒上,最后沉降到地面。

2) 核燃料循环的“三废”排放原子能工业的中心问题是核燃料的产生、使用与回收、核燃料循环的各个阶段均会产生“三废”,能对周围环境带来一定程度的污染。

3) 医疗照射引起的放射性污染目前,由于辐射在医学上的广泛应用,已使医用射线源成为主要的环境人工污染源。

4) 其它各方面来源的放射性污染其它辐射污染来源可归纳为两类:一工业、医疗、军队、核舰艇,或研究用的放射源,因运输事故、遗失、偷窃、误用,以及废物处理等失去控制而对居民造成大剂量照射或污染环境;二是一般居民消费用品,包括含有天然或人工放射性核素的产品。

3、放射性物质分类:1) 低比活度放射性物质2) 表面污染物体3) 可裂变物质4) 特殊形式放射性物质5) 其他形式放射性物质二、放射性物质有什么危害?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后,要经历物理、物理化学、化学和生物学四个辐射作用的不同阶段。

当人体吸收辐射能之后,先在分子水平发生变化,引起分子的电离和激发,尤其是大分子的损伤。

有的发生在瞬间,有的需经物理的、化学的以及生物的放大过程才能显示所致组织器官的可见损伤,因此时间较久,甚至延迟若干年后才表现出来。

放射性物质对人体的危害主要包括三方面:1)直接损伤放射性物质直接使机体物质的原子或分子电离,破坏机体内某些大分子如脱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蛋白质分子及一些重要的酶。

环境中常规的放射性检测物质

环境中常规的放射性检测物质

环境中常规的放射性物质检测
放射性物质在环境中会通过大气、水体、以及各种生物链对人体造成内照射和外照射,对人体产生巨大危害。

尤其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放射性医学以及仪器产业的兴起。

铀矿山开采与核电事业蒸蒸日上,辐射加工行业的兴起等影响下,环境中的放射性物质检测已经成为重中之重。

就目前来说,环境中常规的放射性物质依照衰变和过程中主要放出的射线不同大体分为两类。

第一类:α射线
一般为:铀、镭、钍、钋、氡以及氡子体(唯一的气态)
第二类:β射线
一般为:钾-40、氚、锶-90、铯-137、碘-131、碳-14
其次:总α、总β、γ剂量、环境中的中子测量都是在环境放射性物质检测检或是监测的重点项目。

目前环境中的放射性物质检测依托于辐射环境监测这一大的圈子,辐射环境监测是对某一处环境的全年全方位监控,其中包含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如核电站周围的居民区等具有放射性的场所进行监测,检测项目中包括对每一种放射性物质的含量监测,剂量监测等一些具体项目的监测。

辐射环境监测从管理角度可分为监督性环境监测和排污(营运)单位监测。

监督性监测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所授权单位负责。

排污或运营单位的环境监测指围绕设施附近环境由排污或运营单位所负责进行的环境监测。

我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明确规定:“核设施营运单位应当对核设施周围环境所含的放射性核素种
类、浓度以及核设施流出物中的放射性核素总量实施监测。


目前放射性物质检测这一行业一般是从环境监测中寻求项目,进行实时的检测,按照监测的周期进行按时的检测。

总体来说属于辐射监测行业的辅助行业。

最具放射性的物质

最具放射性的物质
最具放射性的物质
辐射是一个大家谈之色变的问题,前几年日本福岛的核辐射带来的危害还在不断蔓延,危害深 重。一般的辐射分为两类:一类是电离辐射,这是指释放出α、β、γ 、X和中子等射线,这些射 线能够直接或间接地使物质电离。核辐射当属其中。另一类是非电离辐射,如可见光、紫外 线、声辐射、热辐射和低能电磁辐射。
至于放射性最强的物质,有人说是118号元素Uuo,发射出的γ 射线穿透能力最强。但说到元 素,更多倾向于钚的放射性,钚是世界上毒性第二大的物质(世界上毒性第一大的物质为 钋)。一片药片大小的钚,足以毒死2亿人,2克的钚足以毒死所有人类。钚的毒性比砒霜大 4.86亿倍。假如一旦泄露进入太平洋全人类都灭绝!原子弹就分为铀弹和钚弹、钚铀射治疗疾病。当病人进行诊断显影时,如接受X射线、CT、 同位素治疗等仪器的诊断而受到一定的照射。这些辐射本身具有一定危害性,但如果不是频繁 使用的话不需太在意!
(辐射标识区分)
说到辐射,像过去电影“辛普森”中的“钚”绿色发光棒是完全虚构的。放射性物质并不意味着都会 发光。钋-210具有极强的放射性,它发出蓝色的光。发光是由于它周围的空气受到辐射的影 响,实际上它可以使周围的物体受热。如果有一些高放射性物质发热,那就已经开始产生辐射 了。请务必记住,我们通常认为的“辐射”是指核反应堆或爆炸而发生的裂变反应。
(美国投放日本的胖子为内嵌式钚弹)
辐射会造成哪些危害呢? 近来,随着核能和核技术在工农业生产、医疗卫生、科学研究和国防 中的大 量应用,辐射的危害已不容忽视。长期受辐射照射,会使人体产生不适,严重的可造成 人体器官和系统的损伤,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各种肿瘤、眼底 病变、生殖系统疾病、早衰等等。

放射化学的特点

放射化学的特点

放射化学的特点放射化学是研究放射性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行为和特性的学科,它是放射性物质与化学反应学的交叉学科。

放射化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放射性物质的特殊性质:放射性物质具有放射性衰变的特性,其原子核会自发地发射α粒子、β粒子或γ射线,从而改变原子核的化学性质。

这种特殊性质使得放射性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独特的行为。

2. 放射性核素的选择性:放射化学研究通常针对具有特定放射性核素的化合物或物质。

放射性核素的选择性是放射化学的重要特点之一。

通过选择适当的放射性核素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放射性物质的化学反应行为。

3. 放射性物质的辐射效应:放射性物质在化学反应中不仅会发生核反应,还会产生辐射效应。

辐射效应包括电离和激发作用,对化学反应过程和体系产生重要影响。

放射化学研究需要考虑辐射效应对反应过程的影响。

4. 放射性物质的放射损伤:放射性物质的放射衰变会对周围的物质造成放射损伤。

放射损伤包括辐射引起的化学键断裂、物理结构变化等。

放射化学研究需要考虑放射损伤对反应体系的影响,并研究如何降低放射损伤对反应的干扰。

5. 放射性物质的安全性问题:放射性物质具有放射性,对人体和环境有一定的危害性。

因此,放射化学研究需要严格遵守辐射安全规范,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确保实验过程和实验室环境的安全。

6. 放射化学的应用:放射化学在核能利用、核工程、核燃料循环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放射化学可以用于核燃料的制备和加工、核废料的处理和处置、核反应堆的材料腐蚀和辐射损伤研究等。

放射化学的特点决定了它在这些应用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

放射化学是研究放射性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行为和特性的学科。

放射化学的特点包括放射性物质的特殊性质、放射性核素的选择性、辐射效应和放射损伤的影响、安全性问题以及广泛的应用。

通过研究放射化学,可以更好地理解放射性物质的化学反应行为,并为核能利用和核工程等领域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放射性物质基础知识

放射性物质基础知识

关于放射性物质基础知识(α、β、γ射线)一、放射性元素有些元素能够自发地从不稳定的原子核内部放出粒子或射线(如α、β、γ射线等),同时释放出能量,最终衰变形成稳定元素,这种性质称为放射性,这类元素称为放射性元素。

在元素周期表上,原子序数大于 83 的元素都是放射性元素,83 以下的元素中只有锝(Tc,原子序数 43)和钷(Pm,原子序数 61)是放射性元素。

放射性元素可以分为天然放射性元素和人工放射性元素。

天然存在的放射性元素只有钋、氡(气体)、钫、镭、锕、钍、镤和铀,其中铀和钍最为常见;人工放射性元素是通过核反应人工合成的元素,如锝、钷和原子序数大于 93 的元素,比较出名的就是锝(用于医疗)和钚(用于核工业)。

二、放射性同位素同位素是同一元素的不同种原子,它们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但中子数却不同。

例如原子序数为 1 的氢就有三种同位素,分别是氕(H)、氘(D)、氚(T),它们的原子内都只有一个质子,但分别有 0、1、2 个中子。

在自然界,H 占氢元素的 99.98%,D 占 0.016%,T 主要通过人工合成(自然界里极微量的 T 是宇宙射线与上层大气间作用,通过核反应生成的)。

这三种同位素里,T 具有放射性。

碳(C)在自然界有 3 种同位素,它们是 C-12,C-13,C-14,其中 C-14 具有放射性(占碳元素的百万分之一),可以用来测文物年代。

钾(K)在自然界也有 3 种同位素,它们是 K-39,K-40,K-41,其中 K-40 具有放射性(占钾元素的 0.01%,它是岩石和土壤中天然放射性本底的重要来源之一。

铀(U)在自然界同样有 3 种同位素,它们是 U-234(0.005%),U-235(0.720%),U-238(99.275%),它们都具有放射性。

同位素分为稳定同位素和放射性同位素,它们按一定的比例在自然界存在。

碳和钾虽然有天然的放射性同位素,但含量极少,所以这两种元素不被认为是放射性元素。

放射性物质的名词解释

放射性物质的名词解释

放射性物质的名词解释放射性物质是一种自然界或人工产生而具有放射性的物质。

放射性是指物质中的原子核在放射能量的同时发生变化,进而转化为不同的元素或同位素的过程。

尽管放射性物质在核能和医疗领域有着广泛应用,但其也具有潜在的安全风险。

本文将详细解释放射性物质的性质、来源和特点,以便更好地了解该类物质的本质。

一、放射性物质的性质放射性物质的性质可以通过几个关键特征来描述。

首先,放射性物质具有放射性衰变的趋势,即其原子核会以特定的速率进行衰变,释放出射线和粒子,同时变化为其他元素或同位素。

这种放射性衰变可分为α衰变、β衰变和γ衰变三种类型,每种类型都具有不同的特点和能量。

其次,放射性物质的辐射性使其对人体和环境具有潜在危害。

射线和粒子的能量可以对人体组织和细胞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损害,包括导致基因突变和癌症发生。

因此,放射性物质必须在正确的环境下储存和处理,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辐射对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最后,放射性物质还具有半衰期这一重要概念。

半衰期是指放射性物质衰变为其初始原子数的一半所需的时间。

不同的放射性物质具有不同的半衰期,从几分钟到数亿年不等。

这意味着一些放射性物质的辐射持续时间非常短暂,而另一些则能在长时间内持续释放辐射。

二、放射性物质的来源放射性物质有两个主要的来源:自然界和人工产生。

自然界中存在许多具有放射性的同位素,如铀、钍和钾,它们都能自发地发生放射性衰变。

这些自然放射性物质广泛存在于土壤、水体和大气中,其辐射通常在一个可接受的范围内。

人类活动也会导致放射性物质的产生。

核能领域是最常见的人工放射性物质产生来源,包括核电站、核武器和放射性医疗用品。

核电站发电时会产生大量核废料,其中含有长寿命放射性同位素,需要特殊设施进行安全储存和处理。

此外,核武器的制造及核试验也会导致大量放射性物质的释放。

三、放射性物质的特点放射性物质具有几个与其特定性质密切相关的特点。

首先,放射性物质的辐射能够被探测和测量。

放射性物质管理办法

放射性物质管理办法

放射性物质管理办法(2005年10月修订)第一条、为了防止放射性污染,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放射性物质开发与合理利用,加强和规范放射性物质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城市放射性废物管理办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及有关规定,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与放射性物质相关用语的含义:(一)放射性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物料、人体、场所、环境介质表面或者内部出现超过国家标准的放射性物质或者射线。

(二)核设施,是指核动力厂(核电厂、核热电厂、核供汽供热厂等)和其他反应堆(研究堆、实验堆、临界装置等);核燃料生产、加工、贮存和后处理设施;放射性废物的处理和处置设施等。

(三)核技术利用,是指密封放射源、非密封放射源和射线装置在医疗、工业、农业、地质调查、科学研究和教学等领域中的使用。

(四)放射性同位素,是指某种发生放射性衰变的元素中具有相同原子序数但质量不同的核素。

(五)放射源,是指除研究堆和动力堆核燃料循环范畴的材料以外,永久密封在容器中或者有严密包层并呈固态的放射性材料。

(六)射线装置,是指x线机、加速器、中子发生器以及含放射源的装置。

(七)伴生放射性矿,是指含有较高水平天然放射性核素浓度的非铀矿(如稀土矿和磷酸盐矿等)。

(八)放射性废物,是指含有放射性核素或者被放射性核素污染,其浓度或者比活度大于国家确定的清洁解控水平,预期不再使用的废弃物。

第三条、放射性物质管理贯彻国家对放射性污染的防治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严格管理、安全第一。

”第四条、学校实行放射性物质使用审批制度,校属单位在教学、科研、生产中使用放射性物质,必须事先经学校审批,并按规定履行报批手续。

程序是:1、使用单位立项、申请,提供立项申请书和可行性报告;2、学校审批,主管校领导审核,学校校长办公会议决定,校长签字批准;3、学校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或备案;4、政府环保、卫生、公安部门批准,办理有关手续。

第七类放射性物质

第七类放射性物质

第七类放射性物质一、两起放射性物品泄漏引发的污染事故[案情介绍] 案例一 1976年,有一辆专运放射性物质的列车出轨颠覆,猛烈的冲撞致使寄存放射性物质的包装容器破损,内储物质撒漏。

当抢险救援队伍赶到时,发觉周围环境巳受严峻污染。

为此有关方面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排除污染。

不幸中之大幸的是事故发生在人迹稀少的地域,由于及时取得操纵,才没有造成污染的进一步扩大。

案例二 1983年3月,在某铁路局管辖的一个站点的行李房内发生了更为严峻的放射性物品污染事故。

那时工人在搬运一件内储放射性同位素碘—131物品的进程中,不警惕将物品摔在地上。

盛放该物品的铅罐盖固定密封不良,造成内储的小包装物品撒出,在忙乱当中其中一件又被人踩破,造成放射源直接外露。

为了排除放射性污染的危害,有关方面采取了各类方法,火车站的整个行李房封锁了三个月左右。

直到经仪器测定辐射污染的程度已降低到对人体再也不组成危害时,行李房才从头启用。

[事故缘故分析] 尽管关于放射性物品的包装容器要求是相当严格的,标准也相当高,但在运输进程中是什么意外都可能发生的。

本文两案例都是运输与装卸进程中包装容器破损,造成内容物泄漏而引发的放射性危害事故。

[案例评议] 放射性物品能自发和持续地放射出某种类型的物质,这种辐射对人和其它生物能造成损害,但却不能被人体的任何感官(视觉、听觉、嗅觉、触觉)觉察到。

放射性物质的原子核由于放出了某种粒子就转变成新核,这种现象称之为衰变。

衰变是自发地,持续不断地进行的,一直衰变到原子处于稳固状态,放射性辐射才会停止。

但是,由于放射性元素原子的衰变并非是所有原子同时发生,而是每一个时刻只有占原子总数必然比例的原子在衰变,因此整体的衰变进程比较长久,那个物质也就具有较持久的放射性辐射能力。

放射性物质的污染所造成的破坏力,比起其它危险物品来,其持续危害性十分明显。

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核泄漏已过去十余年了,但经仪器测定,本地的核辐射污染仍然处于令人不安的状态。

放射性物质的危害及其预防措施

放射性物质的危害及其预防措施

监测与评估的意义和作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监测放射性物 质:了解放射 性物质的种类、 浓度、分布和
变化情况
评估危害程度: 评估放射性物 质对环境和人 类健康的危害
程度
制定预防措施: 根据监测和评 估结果,制定 有效的预防措

监测效果评估: 对预防措施的 效果进行评估, 及时调整和改

放射性物质的风 险与挑战
风险识别与评估
● 生物处理法
● 定义:利用生物体对放射性物质进行吸收和转化,从而降低放射性物质浓度的方法 ● 原理: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放射性物质转化为无害或低毒性的物质 ● 方法: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滤池法、生物炭法等 ● 优点:处理效果好,成本低,适用于处理低放射性废水
综合处理法
分类收集:将放射性物质按照种类进行分类收集,以便于后续处理
疾病的风险
免疫系统损伤: 降低免疫力, 增加感染和过
敏的风险
神经系统损伤: 影响大脑发育, 导致记忆力减 退、认知障碍

对环境的危害
破坏生态平衡:放射性物质会破坏 自然环境中的生态平衡,影响动植 物的生长和繁殖。
损害土壤:放射性物质会损害土壤, 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影响农作物的 生长和产量。
添加标题
种类:包括铀、 钍、镭等
分布:广泛存在 于土壤、空气、 水等环境中
释放途径:通过岩 石风化、火山喷发 等自然过程释放
人工放射性物质
核电站
核武器
核燃料循环
医学影像技术
核电站和核武器
核电站:利用核能发电的设施,核反应堆是核心部分 核武器:利用核裂变或核聚变反应释放巨大能量,制造毁灭性杀伤和破坏的武器 核电站和核武器都会产生放射性物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需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放射性物质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实验室常见放射性物质危险

实验室常见放射性物质危险

实验室常见放射性物质危险放射性同位素在医疗卫生、教学与科学研究等有关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放射性同位素具有放射性的特性,需在专门的实验室或者专门设计的装置和设施内进行操作。

放射性实验室是指从事开放型放射性工作和封闭型放射性工作的实验室或场所,所操作和接触的放射性同位素会产生放射线,防护和使用不当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同时,产生的放射性废物处理不当,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直接或间接对人体造成危害。

加强放射性同位素的管理,防止放射性事故发生是放射性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

一、放射性基本特点(一)放射性种类有些核素的原子核能自发地发生衰变,放出不同的射线,这种性质称为放射性,发出的射线有α射线、β射线、γ线和中子射线。

射线装置是使用电能产生电离辐射的装置,包括加速器、中子发生器和X 射线机等。

目前可利用的放射性同位素大约有100 种,制成的放射源可达1 500多种,其中金属元素如226Ra、60Co、137Cs、119Ag、59Fe等,非金属元素如14C、32P、35S、131I等。

生物学实验室常用的放射性同位素为3H、14C、32P、131I、40K等。

(二)放射性量和单位对放射性进行定量描述需要了解辐射量和单位,指标为放射性活度(A),放射性活度的国际制单位(SI)是秒的倒数,专用名称为贝可勒尔,简称“贝可”,以符号Bq 表示。

放射性同位素每秒钟发生1次核衰变,其放射性活度为1个贝可勒尔。

剂量是指某一对象物质所接受或“吸收”辐射能量的一种量度。

量度辐射的剂量有吸收剂量、当量剂量、有效剂量、待积当量剂量或待积有效剂量等。

吸收剂量(D)的国际制单位是焦耳/千克(J·Kg-1),专用名称为戈瑞,以符号Gy 表示。

当量剂量是吸收剂量和辐射权重因数的乘积,国际制单位是焦耳/千克(J·kg-1),专用名称为希沃特,以符号Sv 表示。

有效剂量是人体各组织或器官的当量剂量乘以相应的组织权重因数之和,国际制单位也是焦耳/千克(J·kg-1),专用名称为希沃特,以符号Sv 表示。

放射性物质管理制度

放射性物质管理制度

放射性物质管理制度简介放射性物质管理制度是指为了保护人员健康和防止放射性物质在环境中的传播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和措施。

放射性物质是指具有放射性的化学元素、化合物或物质,它们可能会导致身体损伤或危害环境。

放射性物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放射性物质使用前的评估和批准•放射性物质环境监测•放射性物质处理和存储•放射性事故应急响应和处置•员工放射性安全培训和资格认证•放射性物质管理的责任和义务管理制度执行的目的是确保放射性物质的合理使用和最小化对人员和环境的危害。

放射性物质使用前的评估和批准针对每一次放射性物质使用,必须进行安全评估和风险分析,以确保使用的放射性物质不会造成对人员和环境的危害。

同时,还需要获得适当的许可证并且获得批准。

放射性物质使用前的评估和批准的程序如下:1.安全评估和风险分析评估和分析必须至少包括以下内容:•使用的放射性物质•使用的场所和环境•使用的频率和数量•使用的过程和方式•对人员和环境的危害程度•防护措施和预防措施2.许可证申请申请许可证必须随附以下内容:•安全评估和风险分析的报告•操作程序和防护措施•员工资格认证证书•紧急事件预案•额外的文件或证明文件3.获得批准批准后,应指定一个负责人对使用放射性物质的操作进行监督和管理。

放射性物质环境监测放射性物质环境监测是指对使用放射性物质的环境进行监测,以确保放射性物质不会对人员和环境造成危害。

放射性物质环境监测的程序如下:1.监测工具的选择和校准监测工具必须是能够准确评估潜在的放射性危害,可靠,准确度高的设备,在使用前必须进行校准和检查。

2.监测点的选择和设置监测点必须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选择,并且设置在环境中最易受到放射性物质影响的区域。

3.监测程序的执行监测程序必须根据风险评估和监测点的选择进行安排,应确定监测的频率和时间。

放射性物质处理和存储放射性物质的处理和存储必须按照特定的规章制度进行,以确保人员和环境不会受到危害。

放射性物质处理和存储的程序如下:1.操作规程的书写和执行必须书写具有可操作性的规程,并确保员工掌握这些操作规程。

放射性物质的安全管理

放射性物质的安全管理

放射性物质的安全管理是指通过严密的管理和监控措施,确保放射性物质在使用和处理过程中不会对人员和环境造成伤害和污染。

放射性物质具有辐射能力,如果不正确处理和管理,可能会引发辐射事故,威胁到人类的生命和健康。

因此,放射性物质的安全管理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放射性物质的安全管理原则、管理措施和监测技术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保障公众的安全。

一、放射性物质的安全管理原则1. 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对于使用和处理放射性物质的地点和活动,需要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

通过评估放射性物质的种类、数量、辐射能力以及周围环境的特点,确定可能面临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风险管理包括制定详细的工作程序和防护措施,确保所有工作人员都能遵循标准程序操作,最大限度地减少辐射的危险。

2. 最低合理剂量(ALARA)原则:ALARA原则是指尽量将人员接受到的辐射剂量限制在最低合理水平,即在不损害人体健康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辐射暴露。

通过采用合理的工作程序、使用防护措施和监测设备,遵循ALARA原则,可以有效降低辐射风险。

3. 三个防护措施原则:防护措施是放射性物质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

三个防护措施原则分别是时间、距离和屏蔽。

有限时间接触放射性物质,远离辐射源,以及使用适当的屏蔽材料可以减少人员受到的辐射剂量,避免暴露在高剂量的辐射源附近。

二、放射性物质的管理措施1. 人员培训与管理:对于参与放射性物质管理和操作的人员,需要进行充分的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放射性物质的性质、辐射防护知识、操作规程和事故应急措施等。

管理部门还需要建立人员资质认证制度,确保只有具备相应资质和培训的人员才能进行相关工作。

2. 安全设施建设:放射性物质使用和处理的场所需要具备相应的安全设施。

主要包括放射性物质存储区、实验室区域和处理区域等。

这些区域需要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确保辐射源和非辐射源之间的有效隔离。

同时需要配备必要的防护设施,如辐射防护墙、屏蔽装置和防护服等,以确保工作人员免受辐射危害。

核辐射物质

核辐射物质

核辐射物质
核辐射物质是指能够产生核辐射的物质,包括放射性同位素和放射性化合物。

核辐射物质主要分为三类:α射线放射性物质、β射线放射性物质和γ射线放射性物质。

α射线放射性物质主要是α粒子辐射源,例如钚、镎、铀等。

β射线放射性物质主要是β粒子辐射源,例如镭、锶、碘等。

γ射线放射性物质主要是γ射线辐射源,例如镭、钍、铯等。

这些核辐射物质具有放射性,能够发出不同类型的辐射,对人体和环境有一定的危害。

因此,在处理核辐射物质时需要特别注意安全措施,避免辐射泄漏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伤害。

化学物质的放射性性质

化学物质的放射性性质

化学物质的放射性性质化学物质的放射性性质是指在核反应过程中释放出放射性辐射的性质。

放射性是指物质具有放射性衰变的特性,即原子核自发地发生变化,释放出射线或颗粒,从而将原子核转变为其他元素。

在化学领域中,对放射性性质的研究有助于了解物质的崩解过程、确定化学反应的机理以及辐射对健康和环境的影响。

1. 放射性元素和同位素放射性元素是指具有放射性的原子核的化学元素。

这些元素的原子核不稳定,会自发地发生衰变,从而释放出放射性辐射。

一些常见的放射性元素包括铀、钚、镭等。

放射性元素通常有多种同位素存在。

同位素是指有相同原子序数但质量数不同的原子核。

不同同位素之间的核子组成可能不同,其中包括中子和质子的数量。

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决定了其衰变速率以及放射性活性。

2. 放射性衰变的种类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会通过不同的衰变方式释放出不同类型的辐射。

常见的放射性衰变包括α衰变、β衰变和γ衰变。

α衰变是指放射性原子核释放出一个α粒子(由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组成),原子序数减2、质量数减4,从而转变为原子序数较小的另一个元素。

α衰变通常发生在质量较大的元素上,如铀、钚等。

β衰变是指放射性原子核通过释放出一个β粒子(质子或中子),从而转变为一个原子序数更大的元素。

β衰变分为β+衰变和β-衰变两种类型。

β+衰变是指原子核内部的质子转变成一个正电子和一个中微子,而β-衰变是指中子转变成一个质子、一个电子和一个反电子中微子。

γ衰变是指原子核从一个激发态跃迁到基态,通过发射γ射线来释放多余的能量。

γ射线是电磁波,具有高能量和穿透力。

3. 辐射的性质和应用放射性衰变会释放出放射性辐射,包括α粒子、β粒子以及γ射线。

这些辐射在物质中传播,并对物质和生物体产生一定的效应。

α粒子是带有正电荷的粒子,电离能力强,但穿透能力较弱。

β粒子是电子或正电子,电离能力和穿透能力较α粒子弱。

γ射线具有极高的能量和极强的穿透力,对物质造成较强的电离效应。

放射性物质的辐射性质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工业和科学研究中。

放射性物质危害及预防措施有哪些

放射性物质危害及预防措施有哪些

建立完善的防护 设施
合理使用医疗设 备
增强个人防护意 识
定期对医疗设备 进行检查和维护
消费品中放射性物质的辐射防护
了解消费品中的放射性物质
认识放射性物质的危害
采取有效的辐射防护措施
定期检测消费品中的放射性物 质
公众的辐射防护措施
第四章
提高公众对辐射防护的意识
了解辐射的危害:了解放射性物质的潜在危害,避免接触或使用未知的放射性物质。
正确使用电器:避免长时间或近距离接触高辐射的电器,如CT机等。 保持安全距离:在医生操作放射性设备时,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减少辐射的暴露。
佩戴防护用品:在接触高辐射环境时,佩戴专业的防护服、手套、眼镜等防护用品。
避免不必要的照射
避免非必要的X光 或CT检查
减少长时间接触 电子设备
孕妇和儿童应尽 量避免接触放射 性物质
对环境的危害
破坏生态平衡: 放射性物质可能 导致生物体死亡 或变异,破坏生 态系统的平衡
污染水源:放射 性物质会污染水 源,影响人类和 动物的饮用水安 全
损害土壤:放射 性物质会损害土 壤,影响农作物 的生长和产量
威胁人类健康: 长期接触放射性 物质会增加患癌 症等疾病的风险, 威胁人类健康
对物体的危害
对环境和公共健康的潜在影 响
消费品中可能含有的放射性 物质
相关的法规和政策
放射性物质危害的预防措施
第三章
建立有效的辐射防护体系
减少辐射源的暴露时间 增加辐射防护设施 穿戴防护服、手套、眼镜等防护用品 定期进行辐射监测和检查
实施辐射防护管理
建立完善的辐射防护管理制度 对接触放射性物质的人员进行健康监测 配备齐全的防护用品和安全设备 对放射性物质存放和使用场所进行严格的安全控制

放射性物品的分类与特性

放射性物品的分类与特性

放射性物品的应用领域
医疗领域
放射性物品在医疗领域的应用非 常广泛,如核医学、放射治疗、
放射诊断等。
工业领域
工业上利用放射性物品的特性进行 无损检测、材料改性、防腐等处理 ,如航空航天、石油化工等领域。
科研领域
科研领域利用放射性物品的特性进 行物理、化学、生物学等研究,如 核物理、化学分析等领域。
02
放射性物品的分类与特性
• 放射性物品概述 • 放射性物品的分类 • 放射性物品的特性 • 放射性物品的安全使用与管理 • 放射性物品的风险与防护 • 放射性物品的应用前景与发展趋势
01
放射性物品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放射性物品是指能够产生电离辐 射的物质,包括天然放射性物质 和人工放射性物质。
特点
用价值。
放射性物品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技术创新
01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放射性物品的生产、储存和使
用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安全管理
02 由于放射性物品的特殊性质,其安全管理和防护措施
一直是关注的焦点,需要不断完善和加强。
法律法规
03
针对放射性物品的法律法规也在不断完善,以确保其
安全、合法和有效地应用。
放射性物品的分类
按放射性强度分类
01
02
03
低放射性物品
放射性强度较低,通常用 于医疗、科研等领域,如 放射性药物、放射性器械 等。
中等放射性物品
放射性强度较高,通常用 于工业、农业等领域,如 放射性示踪剂、放射性农 药等。
高放射性物品
放射性强度很高,通常用 于核能、核武器等领域, 如核反应堆、核弹等。
用。
作业人员培训
02

放射性物质管理办法

放射性物质管理办法

放射性物质管理办法放射性物质管理办法(2005年10月修订)第一条、为了防止放射性污染,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放射性物质开发与合理利用,加强和规范放射性物质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城市放射性废物管理办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及有关规定,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与放射性物质相关用语的含义:(一)放射性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物料、人体、场所、环境介质表面或者内部出现超过国家标准的放射性物质或者射线。

(二)核设施,是指核动力厂(核电厂、核热电厂、核供汽供热厂等)和其他反应堆(研究堆、实验堆、临界装置等);核燃料生产、加工、贮存和后处理设施;放射性废物的处理和处置设施等。

(三)核技术利用,是指密封放射源、非密封放射源和射线装置在医疗、工业、农业、地质调查、科学研究和教学等领域中的使用。

(四)放射性同位素,是指某种发生放射性衰变的元素中具有相同原子序数但质量不同的核素。

(五)放射源,是指除研究堆和动力堆核燃料循环范畴的材料以外,永久密封在容器中或者有严密包层并呈固态的放射性材料。

(六)射线装置,是指x线机、加速器、中子发生器以及含放射源的装置。

(七)伴生放射性矿,是指含有较高水平天然放射性核素浓度的非铀矿(如稀土矿和磷酸盐矿等)。

(八)放射性废物,是指含有放射性核素或者被放射性核素污染,其浓度或者比活度大于国家确定的清洁解控水平,预期不再使用的废弃物。

第三条、放射性物质管理贯彻国家对放射性污染的防治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严格管理、安全第一。

”第四条、学校实行放射性物质使用审批制度,校属单位在教学、科研、生产中使用放射性物质,必须事先经学校审批,并按规定履行报批手续。

程序是:1、使用单位立项、申请,提供立项申请书和可行性报告;2、学校审批,主管校领导审核,学校校长办公会议决定,校长签字批准;3、学校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或备案;4、政府环保、卫生、公安部门批准,办理有关手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①外照射是指射线在人体外产生的照射, 外照射的防护应尽可能减少人体接受的剂 量和采取防护措施
• 注意时间防护(尽可能作业快速),距离 防护(尽量离远),屏蔽防护(用屏蔽材 料隔离)
• ②内照射是指放射性物品进入人体内的照 射,危害性更大,更应注意防护,主要防 护取决于工作者自身。
• 防止由消化道进入体内,(带口罩,防护 服整齐),通过呼吸系统进入体内(注意 通风),防止由皮肤进入(尽量避免碰触 沾染
γ射线
• γ射线是一种波长较短的电磁波,不带电, 而以光的速度在空间传播。穿透能力很强, 而电离能力很弱。可被铅,铁之类的物质 挡住。
中子流
• 中子流是不带电的中性粒子束。在自然界 里,中子并不单独存在,只有在原子核分 裂时才能从原子核里释放出来。中子流的 穿透能很强,容易被含有很多氢原子的物 质和碳氢化合物所吸收,如水、石蜡、水 泥。相反却能通过很重的物质,如铁、铅 等。
组长:张椰芝 组员:冯国庆
张渤金 刘思彤 刘霜 孙珣
• 英国学者曾经做过一个试验,把手机放到线虫的抚育箱里,手机发出 的电磁辐射作用一段时间后他们发现,线虫就像用水煮过一样。李教 授说:“尽管颅骨可以屏蔽一部分微波,但电磁辐射的穿透力很强, 微波穿透颅骨后作用于脑子,等于把脑子煮熟了。”
• 有关研究证实,使用手机时,会有40%至60%的辐射量直接渗透到脑 部一寸到一寸半的深度,而且手机辐射会不停地在脑子里累积。
运输时间+3D<放射性物质的存活时间
包装要求
• 1.包装件应用足够的强度, 保证放射性物质不泄露和 散失,并能有效地减弱射 线强度至允许水平,保证 反射性内容物始终处于临 界点,内外容器必须封密 盖严。
• 2.便于搬运,装卸和堆码。
• 3应在包装件两侧分别粘 贴,喷涂或栓挂放射性货 物包装标志。
放射性物质装运现场图 放射性物质包装箱
②放射物品的包装和存放
• 通常完全封闭放射性物品的包装是所必须物件的组合体, 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腔室。
• ▲1. 吸收材料,间隔构件,辐射屏蔽层,用于通风排空和 减压的辅助裝路。
• ▲2. 用于冷却吸收机械冲击以及装卸,隔热的,构成货包
整体的辅助器件 类似 箱桶,货物集装箱,散货集装箱
• ▲3.放射性物质的存放必须专库专用,仓库应通风良好, 干燥,地面平坦,应有专人管理,按规定码放。
• ▲4.遇到燃烧爆炸可能危及放射性物质安全时, 应迅速转移至安全处,并派专人看管。
• 从体外接受的照射叫做外照射;放射性物 质通过饮食、呼吸或伤口进入体内,则产 生内照射。无论是外照射还是内照射,放 射性物质通过发出的射线照射人体,损伤 细胞,从而造成两类伤害:一类叫做确定 性效应,如各种类型的放射病、脱发、呕 吐、生育障碍等如各种类型的放射病、脱 发、呕吐、生育障碍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剂量当量是人体对一切射线所吸收能量的 剂量。单位为Sv(希沃特)
• 单位时间内所受到的剂量当量,成为剂量 当量率,国际单位制规定为Sv/s,常用单 位为mSv/h。
放射物品-锝
放射性元素-铀
放射性元素--钍
论述
• ①铁路运输放 射性物质的相 关规定~~~~~
• 凡在铁路托运放射性物质的单位需要 持放射性物质剂量证明书,申请铁路 卫生防疫部门予以检查。铁路卫生防 疫部门应及时对申请检查的放射性货 物进行实物检测核查,以确保核查质 量。
半衰期和放射性活物
➢半衰期
放射性元素因放出射线而变成另一种新元素的有规律 的核变化,称为放射性元素的衰变。放射性物质的原子数 印衰变减少到原来一般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半衰期。每一 种放射性元素都有一定的半衰期,通常把半衰期少于15天 的放射性元素成为短寿命放射性物品。
➢放射性活度
放射性活度是放射性物质放出蛇形强弱的一种物理 量,其单位为 Bq(贝可)
• 当人体受污染时,应在防护人 员指导下迅速除污。若人员受 过过量照射时,应立即送医院 救治。放射性石,矿砂的包装 件破损时不得运输。
• •

对能对就 的与铁 总
别避工从 ,危路 而
人免作思 希险员 言
和危的想 望物工 之
自险认上 我品, ,
己事真高 们的如 作 生故细度 从接若 为 命的心重 现触从 一
• 案例一: 1986年4月26日 发生了世界上最严 重的核事故。乌克兰基辅市以北 130公里 的切尔诺贝 利核电站灾难性大火造成的放射性物品泄漏,污染了欧洲 大部分地区。1992年乌克兰官方公布,已有7000多人死 于本事故的核污染,损失逾20亿美元。事故的后果将延续 100年。
• 案例二:1987年9月,巴西戈西尼亚市癌症研究所 丢弃的一个装有放射性同位素S的铅罐发生外泄,使周围 的人受到大剂量的核辐射,有3人死亡,30多人患急性放 射病,200多人受害,所幸周围环境未造成破坏。由上可 以看出放射性物品的巨大破坏性,我们首先来认知放射性 物品的概念。
• 4易燃性:放射性物品除具有放射性外,多 数具有易燃性,有的燃烧十分强烈,甚至 引起爆炸,污染环境。如独居石。
• 5辐射性生物效应:放射性也能损伤遗传物 品,主要在于引起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 使一代甚至几代受害放射性污染.
这就是放射的灾难。。畸形了吧
辐射 怎么办~~~
• 辐射对我们影响很大, 但有几个方法可以预 防:第一喝绿茶,第 二吃青菜、萝卜,第 三吃螺旋藻,第四吃 藻复康。藻复康是最 好的。根据自己的经 济条件选择一种,实 在不行就吃青菜萝卜。 辐射是每个人都会接 触到的。国际上提出 了警告:千万不要把 电器放在卧室内。
总 结
的发,视 在式事 名
尊生这, 开不货 未
重,样保 始可运 来
!也不持 ‘避工 的
是仅着 免作

放射物的分类
放射性物质放出的射线有四种: α射线
β射线 γ射线 中子流
α射线
Α射线是带正电的粒子流,带两个单位的正电 荷电离能力很强;射程很短。在空气中一般不 超过2-12cm;穿透能力很弱,用一张纸、衣服 或几十厘米的空气就能挡住。但因其电力能力
强,一旦进入体内会引起较大的伤害。
β射线
β射线是高速运转的电子流,由于它的速 度高,所以它的能量也比较大,穿透能 力强,但可被几毫米厚的铝片、塑料板 挡住。β射线的电离能力较弱。
• ★注意:要对中转以及到达的放射性 货包剂量进行抽查,发现违反规定者 应该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处理★
放射性物质的托运和承运
• 放射性物质有六种形式:易裂变物质,低 弥散放射性物质,低比活度放射性物质, 表面污染物体,特殊形式放射性物质和其 他形式放射性物质。
• 托运证明。。。。。。 • “短寿命”放射性物品托运。(时间)
放射性物质
• 定义:某些物质的原子核能发生衰变, 放出我们肉眼看不见也感觉不到,只 能用专门的仪器才能探测到的射线, 物质的这种性质叫放射性。 放射性物 质是那些能自然的向外辐射能量,发 出射线的物质。一般都是原子质量很 高的金属,像钚 ,铀,等。
• 性质:放射性强度是放射性物质的固 有属性,只和放射性质的多少(浓度) 有关,与外界条件无关。
• 1 放射性:表现在对造血系统的破坏,例如放射 性物质氡,已经成为人们患肺癌的主要原因。
• 2 毒害性:如钋-210,它的毒性比氰化物高1000 亿倍,也就是说, 0.1克 钋可以杀死100亿人, 属于极毒性核素
• 3不可抑制性:不能用化学方法中和、物理或其它 方法使其不放出射线,只有通过放射性核素的自 身衰变才能使放射性衰减到一定的水平。
• 5作业完毕离开时,应及时清理现场和进行 个人卫生处理,对受到污染的工服要单独 处理。
• 6 重点:放射物质是危险品,在特殊包装 和运输时有自己的要求,不能与其他危险 物品放在同一仓库或交通工具上运输。
严密的作业保护措施 防护服装示意图
放射性物质泄漏解决措施
• 运输包装件破裂,内容物撒漏 时,应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 由安全防护人员测量并划出安 全区域,悬挂明显标志。
运输时的注意事项
• 1工作人员,必须根据运输文件,托运凭证 来托运,例如,放射性物质剂量检查证明 书。确定装卸操作方式和防护要求
• 2做好防护措施,准备好装卸的工具,穿好 防护服等
• 3装卸作业应该先通风,然后再作业,尽量 使用搬运车,抬架等工具,注意工具的负 荷降低25%
运输时的注意事项
• 4严禁对放射性物质撞击,肩扛,背负,翻 滚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