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吐血整理版

合集下载

代码00466自学考试《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代码00466自学考试《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第一章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概述P1第一节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P1一、什么是发展与教育心理学P1它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以及为了促进个体心理发展的人类学习与教育的实质与规律的科学。

二、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P1但从总体上来看,它更偏重于应用学科和社会学科。

三、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历史P2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的第一本发展心理学著作的人是陈鹤琴。

1925年他在对自己的孩子进行了808天追踪研究的基础上,写出了著名的《儿童心理之研究》一书,该书是我国儿童心理学的一本开拓性和奠基性的著作。

同年,在此基础上,他又写出了《家庭教育》一书,该书被誉为儿童心理学理论与教育实践结合的典范。

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主要受近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进化论思想和科学心理学的影响。

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W.T.Preyer)在对自己孩子3年的追踪研究的基础上,撰写并出版了《儿童心理》一书。

这本书的出版标志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因此,普莱尔被尊称为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

美国心理学家何林沃斯(L.Hollingworth)提出要研究人的一生心理发展。

1930年,他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以发展心理学命名的著作〈发展心理学概论〉。

第二节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P11一、探索心理发展的规律为社会实践服务P11二、探索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提高其素质P13三、探索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P13第三节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P14一、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P14(一)客观性原则:是指在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必须实事求是地反映客观事物的真实面貌,以达到对其真理性的认识。

(二)发展性原则:是指坚持用发展变化析观点来研究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所涉及的问题。

(三)教育性原则:是指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要符合教育的要求,要有利于学生身心的正常发展。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概述(一)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识记: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主干学科之一。

它是研究个体心理发展以及为了促进个体心理发展的人类学习与教育的实质与规律的科学。

发展心理学的发展阶段:1.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2.科学儿童心理学的演变。

3.从儿童心理发展到一生心理发展。

4.发展心理学的问世与发展。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4.融合时期(20年代80世纪以来)2.领会: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1.发展心理学术语心理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它主要探讨个体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2.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为相关学科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3.教育心理学属于心理学中的应用学科之一,它主要探讨学校教育情境下学与教的心理特点和规律。

4.心理学是一门既具有自然科学的性质又具有社会科学的性质的学科。

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演变过程:1.在中国的发展:(1)古代:第一,先天与后天关系问题上孔子提出“性相近,习相远”。

第二,年龄阶段上孔子提出“吾十有五,而志在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二从心所欲,不逾矩。

”第三,在学习问题上孔子提出“吾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观点。

第四,在教学问题上提出“有教无类”、“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等观点。

第五,在作为教师问题上提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等观点。

(2)近现代:1924年廖世承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1962年中国心理学会成立了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1963年潘菽主编《教育心理学》,1978年中国心理学会建立了发展心理—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1984年建立了发展心理学专业委员会。

2.国外的发展:(见识记2、3)(二)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综合应用: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一、探索心理发展的规律为社会实践服务:(一)可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完整版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完整版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完整版一、学习理论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将学习定义为行为的改变,并强调通过刺激-响应机制来塑造行为。

重点研究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

2.认知学习理论:将学习定义为个体内部的心理过程,并强调对信息的加工和理解。

重点研究注意力、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

3.社会认知学习理论:强调社会环境对学习的影响,注重观察学习和模仿。

重点研究观察学习、模型角色和自我效能。

二、发展心理学1.认知发展理论:着重研究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主要代表人物为皮亚杰和维果茨基。

重点研究儿童的感知、注意力、记忆和思维发展。

2.社会发展理论:强调社会环境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主要代表人物为维果茨基和布鲁纳。

重点研究社会化和情感发展。

3.个体差异与发展理论:关注个体差异对发展的影响,主要代表人物为贝洛斯基和埃里克森。

重点研究个体差异、身份认同和学业决策。

三、学习策略1.组织与选择策略:帮助学生将学习材料组织成有意义的结构,并选择合适的学习资源和方法。

2.目标与计划策略:帮助学生设定学习目标,并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和时间管理策略。

3.监控与调节策略:帮助学生监控自己的学习进展,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并采取积极的反馈和评价机制。

四、教学评估与测验1.教学评估:通过观察、记录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以改进教学过程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测验与评测:使用测验工具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量化评价,以评估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教学效果。

五、学习障碍与特殊教育1.学习障碍:指学生在一些学科领域或学习方面存在明显困难的情况,可能是由认知、语言、学习和情绪等方面的问题所导致。

2.特殊教育:为有学习障碍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和支持,以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六、情绪与动机1.情绪与学习:情绪对学习有重要影响,教育者应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创设积极的情绪氛围。

2.动机与学习:动机是推动学习行为的重要驱动力,教育者应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并提供适当的自主学习机会。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概述(一)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识记: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主干学科之一。

它是研究个体心理发展以及为了促进个体心理发展的人类学习与教育的实质与规律的科学。

发展心理学的发展阶段:1.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2.科学儿童心理学的演变。

3.从儿童心理发展到一生心理发展。

4.发展心理学的问世与发展。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4.融合时期(20年代80世纪以来)2.领会: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1.发展心理学术语心理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它主要探讨个体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2.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为相关学科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3.教育心理学属于心理学中的应用学科之一,它主要探讨学校教育情境下学与教的心理特点和规律。

4.心理学是一门既具有自然科学的性质又具有社会科学的性质的学科。

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演变过程:1.在中国的发展:(1)古代:第一,先天与后天关系问题上孔子提出“性相近,习相远”。

第二,年龄阶段上孔子提出“吾十有五,而志在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二从心所欲,不逾矩。

”第三,在学习问题上孔子提出“吾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观点。

第四,在教学问题上提出“有教无类”、“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等观点。

第五,在作为教师问题上提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等观点。

(2)近现代:1924年廖世承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1962年中国心理学会成立了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1963年潘菽主编《教育心理学》,1978年中国心理学会建立了发展心理—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1984年建立了发展心理学专业委员会。

2.国外的发展:(见识记2、3)(二)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综合应用: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一、探索心理发展的规律为社会实践服务:(一)可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整理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整理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1、教育行动研究: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开展研究,以直接改进教育工作、提高教育效果的研究。

2、专家型教师:是指能够运用广泛的结构良好的知识和经验有效地、创造性地解决各种教学问题的教师。

专家型教师有三个特点:专家水平的知识特点、高效、创造性的洞察力。

3、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并不总是按相同的速度直线发展,而是体现了多元化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不同系统在发展速度、起始时间、达到成熟水平方面不同;同一机能系统特性在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4、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是指人或动物的某些行为与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时间,如在此时给以适当的良性刺激,会促使其行为与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发展甚至导致行为与能力的缺失。

5、图式:皮亚杰认为图式就是主体动作的认识结构,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本模式。

凡能在行为中可以重复和概括的东西,都可以称之为图式。

他把图式假定为人们表征、组织和解释自己的经验和指导自己行为的心理结构,最初的图式来源于遗传,是一些本能动作。

6、同化与顺应:同化与顺应是适应的两种形式,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

皮亚杰认为,同化是把环境因素纳入主体已有的图式之中,以丰富和加强主体的动作,同化只是数量上的变化,不能引起图式的结构性改变或创新;而顺应则是质量上的变化,主体的图式不能同化客体,促进创立新图式或调整原有图式。

7、最近发展区:是一种介于儿童看得见的现实能力与并不明显的潜在能力之间的潜能范围,即一种儿童无法依靠自己完成,但可以在成人或更有技能的儿童帮助下完成的任务范围。

8、偶发记忆:儿童尤其是年幼儿童记忆的目的性较差,在记某些材料的时候,往往把一些并不重要的东西记住,而将一些重要的东西忘记了,是儿童时期常见的一种记忆现象。

9、儿童多动症:又称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一种以注意障碍和或者是多动为主要症状的身心疾病,一般在7岁前出现,在我国的发病率为5%左右。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资料整理)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资料整理)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一、名词解释第一章1.教育行动研究:教育行动研究是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开展研究,以直接改进教育工作、提高教育效果的研究。

其特点是在行动中研究,对行动的研究和为行动而研究。

行动研究的过程包括计划,行动的实施和总结与反思。

2.专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是指能够运用广泛的结构良好的知识和经验有效地、创造性地解决各种教学问题的教师。

其特点有专家水平的知识特点,高效和创造性的洞察力。

第二章3.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具体表现为不同系统在发展速度、起始时间、达到成熟水平方面不同;同一机能系统特性在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4.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是指人或动物的某些行为与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时间,如在此时给以适当的良性刺激,会促使其行为与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发展甚至导致行为与能力的缺失。

5.图式:图式就是主体动作的认识结构,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本模式。

6.同化与顺应:同化与顺应是适应的两种形式。

皮亚杰认为,同化只是数量上的变化,不能引起图式的结构性改变或创新;而顺应则是质量上的变化,促进创立新图式或调整原有图式。

7.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一种介于儿童看得见的现实能力与并不明显的潜在能力之间的潜能范围。

围绕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斯基在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上提出了三个重要观点:1、最近发展区由教学创造;2、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3、学习的最佳期限。

第三章8.偶发记忆:儿童尤其是年幼儿童记忆的目的性较差,在记某些材料的时候,往往把一些并不重要的东西记住,而将一些重要的东西忘记了,这就是偶发记忆,是儿童时期常见的一种记忆现象。

9.儿童多动症:儿童多动症又称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一种以注意障碍和(或)多动为主要症状的身心疾病。

(多动症儿童的表现多种多样,有的仅仅出现注意障碍,有的则会活动过度,而有的儿童这两个问题都会出现。

注意障碍主要表现为注意涣散,对所有的事物或活动包括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均无法集中注意力;活动过度主要表现为冲动、多动、情绪不稳定、控制力差、无法安静下来等等。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内容整理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内容整理

1、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的基本原则客观性系统性实践性综合创造性2、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从广义上看,是指个体或种系从产生到死亡的持续的有规律的心理变化过程。

从狭义上看,它主要是指个体从胚胎期到出生一直到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有次序的心理变化过程。

3、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发展的方向性和顺序性发展的不平衡性发展的差异性4、遗传、环境、教育与心理发展的辩证关系。

遗传素质和心理成熟是儿童心理发展所需要的物质前提和生理基础社会环境和教育在遗传和生理成熟所提供的可能范围及条件下对儿童心理发展起决定作用儿童心理发展是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相互作用不是始终固定不变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水平、不同的性质的心理机能上会有所不同,它们的相互作用是动态的。

5、什么叫‘最近发展区’独立解决问题的真实发展水平和在成人的指导下或与其他儿童合作的情况下解决问题的潜在发展水平在实践的差距6、儿童认知的发展过程的四个阶段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具体运算形式运算7、自我意识的结构从形式上来分析,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调控自我从内容上,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从概念上,实现自我、投射自我、理想自我8、自我教育的含义从心理学角度看,自我教育是自我意识发展的进一步完善过程,是自我意识发展的最高表现,也是自我调节的最高表现形式。

从教育角度看,一切教育效果最终取决与能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否使学生将外部教育的要求内化。

9、学生学习的特点间接性系统性超前适应性语言性10、家捏的学习分类信号学习刺激连锁言语联想辨别概念规则问题11、学习的规律准备练习效果12、学习动机的含义是引发和维持个体学习活动并将学习活动引向一定学习目标的活动机制13、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发展性可塑性社会性14、学习动机的激发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学习根据作业的难度,恰当调控动机水平及时经常的提供清楚具体的信息反馈真确而巧妙的运用表扬和批评15、学习迁移的概念也称训练的迁移或学习的迁移,指的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的影响16、学习迁移的类型性质:正迁移、负、、情境:垂直、、水平方向:顺向、逆向内容:特殊、一般行17、影响迁移的主观因素学习者的分析与概括能力迁移的认知技能定势的作用18、心智技能的概念及特点概念:也称智力技能或认知技能,是一种借助内部语言在人脑中进行的心智活动方式19、品德形成的外部条件社会文化话条件同伴群体家庭教养方式20、教师扮演的角色人类知识的传播者人格的塑造者班集体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学生家长的代理者人际关系的协调者心理卫生工作者孜孜不倦的学习者21、教师角色一时的概念及内容概念:是教师自己作为教师的意识,及经常想到自己是教师,用社会对教师的期待来衡量拨那个调节自己的行为的心理活动。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整理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整理

1、(14)心理发展的含义:所谓的发展和成熟,成熟是由于成长过程而非学习、伤病或者其他生活经历导致的身体或行为上的发展变化;而发展是指个体从受精卵到死亡整个过程中的系统的连续性和变化2、(15)心理发展的实质【1】个体心理发展的内发论观点:美国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2】外铄论观点:行为主义学派的华生否认本能的作用,斯金纳“外在的强化或惩罚手段来改变人格”【3】建构观点和社会文化历史观点:瑞士皮亚杰代表建构论,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历史学派3、(20)心理发展的特点:【1】连续性和阶段性【2】方向性和可塑性【3】常态发展和个别差异【4】发展的关键期:人的某些行为与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特殊时期,如果在此时给予良性刺激,会促使其行为与能力的发展得到更好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发展甚至导致行为与能力的缺失(印度狼孩)【5】历史和文化背景4、(28)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心理发展学说,推动人类心理发展的基本动力是存在于潜意识中的性本能,人的发展分为口唇期(0-18月)、肛门期(18月-3岁)、性器期(3-7岁)、潜伏期(6-11岁)、生殖期(12-20岁)5、(33)行为主义学派的心理发展观:【1】华生(创始人),宣告行为主义的诞生【2】斯金纳(新行为主义的代表)【3】班杜拉(温和的行为主义者),不仅加诸个体本身的刺激物可以让其获得或失去某种行为,观察别的个体也可获得同样效果6、(37)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观(文化历史学派的代表),强调学习的作用7、(38)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建构主义):同化(外界元素整合到一个正在形成的结构中)、顺应(同化性的结构受到所同化的元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

人发展的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认知结构已发生重组和改善)、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思维发展水平接近成人)1、(56)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属于领域一般性的认知发展理论:同步):图式(组织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式为认知结构,而使得个体能够理解世界的认知结构为图式,认知发展变化的基本单元)2、(66)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根源在于儿童自身的成熟,即发展先于学习,而维果茨基强调社会文化对认知发展的影响,即学习先于发展。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考点整理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考点整理

第一章发展理论1、与心理发展最密切的是脑与神经系统的成熟变化。

P52、额叶是最迟发育完善,也是功能最复杂的脑区。

P133、人类个体的心理发展,是一个随着年龄增长,在相应环境的作用下,整个反应活动不断得以改进,日趋完善、复杂化的过程,大致体现为:(1)反应活动从混沌未分化向分化、专门化演变。

(2)反应活动从不随意、被动向随意、主动演变。

(3)从认识客观的外部现象向认识事物的内部本质演变。

(4)对周围事物的态度从不稳定向稳定演变。

P154、华生(行为主义学派)知道这句话是说的,且代表心理发展外铄论的观点。

P16“给我一打健康和天资完善的婴儿,并在我自己设置的特定环境中教育他们,那我愿意担保,任意挑选一个婴儿,不管他的才能、嗜好、定向、能力、天资和他祖先的种族,都可以把他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商界首领乃至乞丐和盗贼。

”5、(发展的)关键期是指,人的某些行为与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特殊时期,如果在此时给予良性刺激,会促使其行为与能力的发展得到更好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发展甚至导致行为与能力的缺失。

P216、毕生(从妊娠到死亡)发展观的主要内容:(1)个体发展是整个生命发展的过程(2)个体的发展是多方面、多层次的。

(3)个体的发展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

P247、弗洛伊德看来,本我处于生物水平,包括基本的内驱力和反射,遵守“快乐原则”;自我由本我进化而来,开始根据环境的现实性来限制基本的冲动,按照“现实原则”来满足个体的需要和冲动。

(还有一个“超我”)p29第二章认知发展1、在对阶段性发展观点进行比喻时,一个常用的例子是“爬楼梯”。

P482、同化就是根据已有图式来理解新事物或事件的过程,是对新的环境信息加以修改,使之更为适合已有的知识结构。

P573、顺应:当已有的图式在探究世界的过程中不能奏效时,个体就会根据新信息或新经验对已有的图式进行修改或重新构建,以使新的信息得到更为全面的理解。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历年真题及答案(吐血整理版)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历年真题及答案(吐血整理版)

一、单项选择题1.当一个人的思维发展处于"每个人对问题的看法都是不一样的"时,其思维发展处于 C.相对论阶段2.影响小学生性格发展的最直接的因素是A.家庭教育方式3.自我形象受到空前关注是在 C.高中阶段4.“程序教学”的理论基础是 D.操作条件作用理论得分5.根据个体认知发展水平作为标准划分心理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 B.皮亚杰6.在弗洛依德的人格动力结构中,受快乐原则支配的部分是 A.原我7.可以为“教育万能论”提供支持的心理学理论是 B. 行为主义理论8.在小学阶段,小学儿童的识记 A. 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效果均随年龄增长而提高9.下列人际关系属于小学儿童之间的人际关系的是 B. 同学关系10.曾有一位心理学家说过,如果给他十几个健康的婴儿,他可以将他们中的任何一个训练成医生、律师或是乞丐,无论他们的出身及种族是什么。

他完全否认遗传的作用,认为环境和教育可以造就一切。

这位心理学家是属于下列哪一个心理学流派的? B. 行为主义1.最早对成人期的心理进行发展理论研究的心理学家是 D.荣格2.对研究的问题了解有限的条件下所进行的实验,称为 B.探索性实验3.将内部图式加以改变,以适应环境现实的过程叫 C.顺应4.埃里克森认为,幼儿阶段(3~6岁)心理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矛盾是 C.主动性对内疚感5.以下称为先天愚型的是 A.唐氏综合症6.选出一个具有某一特征的对象作为指标个案,然后从这个指标个案出发,调查其家族史中出现相似特征的对象的数目。

这种方法称为 C.家谱分析法7.婴儿(2岁左右开始)表现出怕黑、怕狼、怕坏人,属于 B.预测性恐惧8.幼儿获得知识经验,发展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和言语能力,以及培养良好个性的最佳途径是 B.教学游戏9.婴幼儿动作发展是从身体中部开始的,越是接近躯干的部位,动作发展越早,而越是远离身体中轴的部位,动作发展越迟。

这体现了婴幼儿身体发展遵循 B.由近及远原则10.对客观事物运动的延续性和顺序的反映属于 A.时间知觉11.初中生感到自己已经长大成人,渴望参与成人的活动,要求独立,希望得到自尊的体验,属于 D.成人感12.情绪情感表现可以用“疾风暴雨”来形容的是 B.初中生13.有的高中生对“现实的我”的认识和评价过低,对“理想的我”的认识和评价过高,他们属于 B.自我否定型14.在心理学领域,衡量一个人的智力水平一般使用的概念是 C.智商15.以下不属于元认知成分的是 D.元认知结构16.动物心理实验的首创者是 A.桑代克17.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 D.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18.区分多种刺激的不同之处,如区分戌、戍、戊、戎四个字属于 B.多重辨别学习19.陈述性知识的核心成分是 C.概念和命题20.对具体加工方法的选择、运用和调整指的是 B.精加工策略21.学习之间发生迁移时,学习者原有经验的组成要素没有发生变化,即抽象的结构没有变化,只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经验的组成要素重新组合并移用于另一种学习之中。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期末复习整理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期末复习整理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笔记整理第一章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1)客观现实是心理产生的源泉(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印象(3)心理在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中具有能动性一、什么是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以及为了促进个体心理发展的人类学习与教育的实质与规律的学科。

二、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认知..............(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情感过程....... (喜、怒、哀、惧等)出现现象心理过程意志..............(采取决定、执行决定等)↓心理现象心理状态——注意状态、灵感状态、激情状态等↓社会现象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需要、兴趣、动机、信念等)能力(一般能力、特殊能力等)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发展心理学基础心理学婴儿、幼儿、青年时间心理过程知情意行教育心理学+个性思维需要、动机、能力、气质、性格心理学既是一门具有自然学科的性质,也具有社会科学性质的学科。

但总体看来,它更偏重于应用学科和社会学科。

具有多面性:属于中间学科三、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1)探索心理发展的规律为社会服务(2)探索学生的心理规律,提高其素质(3)探索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第二节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聚合式交叉设计聚合式交叉设计:是将横断研究设计和纵向研究设计融合在一起的研究方法。

通过选择不同年龄的群体为研究对象,在短期内重复观察这些对象。

聚合式交叉设计的特点:(1)它克服了横断研究设计和纵向研究设计各自的不足之处,吸取了他们各自的长处。

这种方法既具有纵向研究设计系统、详尽的特点,能够掌握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及其特点,又具有横断研究设计能够进行大面积测查的特点,克服了纵向研究设计样本少、受时间限制等问题;(2)该设计采用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原则,缩短了长期追踪的研究时间。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整理合并版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整理合并版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心理健康※一、心理健康:广义,是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知、情、意、行、人格完整协调,能适应社会.(加同一性和稳定性就是基本原则)三个等级:一般常态心理,轻度失调心理,严惩病态心理。

心理健康标准:1。

有正常的智力水平:智力是人的观察力、注意力、想像力、记忆力、思维力的综合。

心理健康的人:能在工作、学习、生活中保持好奇心求知欲,能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获取成就。

2.能够了解并接受自己:对自我有适当的了解和评价,接纳自己现状,自信乐观,不苛求自己,不自卑,自负。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人际交往与社会影响※人际交往:与别人建立联系,与别人交流信息,形成各种各样的群体,产生不同的行为,从而也就建立了各种人际关系.人际交往的心理需要:1.本能:人的交往需要是一种本能,是在个体发展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它通过遗传直接传递给后代。

人类天生就有与别人共处,与别人交往的需要,也只有在与别人正常交往中,保持一定的情感联系,形成亲密的人际关系,人才会有安全感.2。

合群需要:与人交往能增加人的安全感,减低恐惧感。

3.自我肯定需要:个体对自己真正的了解,必须依赖于与他人的交往.人际交往是认识自己的主要社会来源。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人格※人格: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人格的多种本质特征:1。

独特性:(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一个人的人格是在遗传、成熟、环境、教育等先天后天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不同的遗传、生存、教育环境,形成各自独特的心理特点。

2.稳定性:(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一个人的某种人格特点一旦形成,就相对稳定下来.其稳定性还表现在,人格特征在不同时空下表现出一致性的特点。

3。

统合性:人格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动机与情绪情感※动机:激发、维持、调节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动机是一种内部心理现象,无法直接观察,只能从观察表面行为的变化来推测背后的动机。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概述(一)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识记: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主干学科之一。

它是研究个体心理发展以及为了促进个体心理发展的人类学习与教育的实质与规律的科学。

发展心理学的发展阶段:1.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2.科学儿童心理学的演变。

3.从儿童心理发展到一生心理发展。

4.发展心理学的问世与发展。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4.融合时期(20年代80世纪以来)2.领会: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1.发展心理学术语心理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它主要探讨个体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2.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为相关学科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3.教育心理学属于心理学中的应用学科之一,它主要探讨学校教育情境下学与教的心理特点和规律。

4.心理学是一门既具有自然科学的性质又具有社会科学的性质的学科。

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演变过程:1.在中国的发展:(1)古代:第一,先天与后天关系问题上孔子提出“性相近,习相远”。

第二,年龄阶段上孔子提出“吾十有五,而志在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二从心所欲,不逾矩。

”第三,在学习问题上孔子提出“吾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观点。

第四,在教学问题上提出“有教无类”、“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等观点。

第五,在作为教师问题上提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等观点。

(2)近现代:1924年廖世承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1962年中国心理学会成立了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1963年潘菽主编《教育心理学》,1978年中国心理学会建立了发展心理—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1984年建立了发展心理学专业委员会。

2.国外的发展:(见识记2、3)(二)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综合应用: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一、探索心理发展的规律为社会实践服务:(一)可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教学评价: 关键概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观察法 调查法 实验法 测验法 教育行动研究 会学习 专家型教师
知识点:
1.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 孔子、朱熹的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思想; 3. 卢梭、裴斯泰洛齐、赫尔巴特和福禄贝尔的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思想; 4. 心理学、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独立的标志; 5. 我国解放前、后最早出版、编写的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科书; 6.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 7. 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环节。
第三章 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了解小学生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言语等认知发展特点;了解小学生情感发展、个性社会性发展 、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特点;了解小学生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方法的特点。
过程方法目标:理解和体验促进小学生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言语等认知发展的基本方法;调节小学生不良情绪 的方法;如何根据小学生的差异心理进行因材施教;根据小学生品德发展的特征对小学生的不良品德进行矫正;根据小学 生学习的特点有效地指导小学生学习。
教学方法:
综合运用案例分析法、讲授法、讨论法、问答法。 教学内容与过程:
第一节 小学生认知发展与教育 一、小学生感知觉的发展特点与教育 (一)小学生感知觉发展的基本特点 (二)小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与培养 二、小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与教育
(一)小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 (二)小学生注意力的培养 1.要使小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任务 2.培养小学生的间接兴趣 3.培养小学生抗干扰能力 4.训练学生的注意品质
(四)教师要成为研究者
第三节 成为会学习的学生和专家型教师 一、成为会学习的学生
(一)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 (二)具备必要的学习技能,恰当运用学习方法和策略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教资考试知识点整理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教资考试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导论一、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师如何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特征,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和规律,促进儿童学习和发展的一门课程。

二、发展教育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1.德国冯特1879年成立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的成立2.德国普莱尔1882年发表《儿童心理》标志儿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的诞生3.美国桑代克1913年《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独立三、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对教师的意义1.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家揭示的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是教师实施有效教学的基础。

如低年段出现的具体形象思维,考虑到儿童思维的形象性,就要使用直观性的教具。

2.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家提出的儿童心理发展和学习的理论,是教师实施有效教学的理论依据和指导。

如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的初中生同一性的问题,指导中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现最近发展区可以到达的水平)。

教师教授的内容不能太深,也不能太浅。

3.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为教师每天的有效决策提供了依据。

处理突发事件,课堂练习。

4.研究结果可以改进教学,因为理论与实际密切联系。

五、行动研究(库尔特·勒温)1.概念:教育行动研究是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开展研究,以直接改进教育工作、提高教育效果的研究。

2.基本特征:(1)在行动中研究教师的教学工作中,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是教师自己(2)对行动的研究“以问题为中心”(3)为行动而研究为了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3.行动研究的过程:(1)计划;(2)行动的实施;(3)总结与反思。

教师通过教育行动研究,成长为专家型的教师六、怎么成为会学习的学生(一)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能够自觉主动地学习1.叶克森---多德森学习动机强度和学习效率的关系:在一定程度内,学习动机越强,效率越高。

2.罗杰森有意义的学习:学习者认识到学习内容对于个人发展的意义,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学习效果就会提高。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_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_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三章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的整体反映。

注意是心理过程对有关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

无意注意也叫不随意注意, 是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 也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

2.有意注意也叫随意注意, 是事先有预定的目的, 并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

3.有意后注意或随意后注意, 是指事先有预定的目的, 但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

4.记忆是对过去经历过的事情的反映。

记忆的分类: (一)根据记忆有无预定的目的, 可把记忆分为有意记忆(随意记忆)和无意记忆(不随意记忆);(二)根据对记忆材料是否理解可把记忆分为意义记忆和机械记忆;(三)根据记忆所保持的时间和编码方式的不同, 可将记忆分为感觉记忆(1-2秒)、短时记忆(不超1分钟)和长时记忆(1分钟以上);(四)根据记忆的内容不同, 可将记忆分为运动记忆、情绪记忆、形象记忆和语词逻辑记忆;(五)根据记忆是否有意识参与, 可将记忆分为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

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小学生的记忆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展起来的, 并随着年龄和年级的增长而提高。

5.小学生记忆力的培养: 加强对小学生有意记忆的培养;注重培养小学生的意义记忆能力;重视培养小学生的记忆品质;教给小学生记忆的方法和策略;加强复习防止遗忘6.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 它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及内在联系。

思维的品质表现在思维的敏捷性、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广阔性、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逻辑性和思维的独创性六个方面。

7.理想是与个人愿望相联系的、指向未来的想象, 是积极的、可实现的幻想。

8.言语是一个人利用某种语言来表述自己的思想或与他人进行交际的过程。

小学生情绪和情感发展的特点: (一)情绪的冲动性逐渐降低而稳定性逐步增强;(二)情绪和情感日益深刻;(三)情绪和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四)小学生的高级社会性情感(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不断发展。

(完整word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历年真题及答案(吐血整理版)

(完整word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历年真题及答案(吐血整理版)

一、单项选择题1.当一个人的思维发展处于"每个人对问题的看法都是不一样的"时,其思维发展处于 C.相对论阶段2.影响小学生性格发展的最直接的因素是 A.家庭教育方式3.自我形象受到空前关注是在 C.高中阶段4.“程序教学”的理论基础是 D.操作条件作用理论得分5.根据个体认知发展水平作为标准划分心理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 B.皮亚杰6.在弗洛依德的人格动力结构中,受快乐原则支配的部分是 A.原我7.可以为“教育万能论”提供支持的心理学理论是 B. 行为主义理论8.在小学阶段,小学儿童的识记 A. 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效果均随年龄增长而提高9.下列人际关系属于小学儿童之间的人际关系的是 B. 同学关系10.曾有一位心理学家说过,如果给他十几个健康的婴儿,他可以将他们中的任何一个训练成医生、律师或是乞丐,无论他们的出身及种族是什么。

他完全否认遗传的作用,认为环境和教育可以造就一切。

这位心理学家是属于下列哪一个心理学流派的? B. 行为主义1.最早对成人期的心理进行发展理论研究的心理学家是 D.荣格2.对研究的问题了解有限的条件下所进行的实验,称为 B.探索性实验3.将内部图式加以改变,以适应环境现实的过程叫 C.顺应4.埃里克森认为,幼儿阶段(3~6岁)心理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矛盾是 C.主动性对内疚感5.以下称为先天愚型的是 A.唐氏综合症6.选出一个具有某一特征的对象作为指标个案,然后从这个指标个案出发,调查其家族史中出现相似特征的对象的数目。

这种方法称为 C.家谱分析法7.婴儿(2岁左右开始)表现出怕黑、怕狼、怕坏人,属于 B.预测性恐惧8.幼儿获得知识经验,发展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和言语能力,以及培养良好个性的最佳途径是 B.教学游戏9.婴幼儿动作发展是从身体中部开始的,越是接近躯干的部位,动作发展越早,而越是远离身体中轴的部位,动作发展越迟。

这体现了婴幼儿身体发展遵循 B.由近及远原则10.对客观事物运动的延续性和顺序的反映属于 A.时间知觉11.初中生感到自己已经长大成人,渴望参与成人的活动,要求独立,希望得到自尊的体验,属于 D.成人感12.情绪情感表现可以用“疾风暴雨”来形容的是 B.初中生13.有的高中生对“现实的我”的认识和评价过低,对“理想的我”的认识和评价过高,他们属于 B.自我否定型14.在心理学领域,衡量一个人的智力水平一般使用的概念是 C.智商15.以下不属于元认知成分的是 D.元认知结构16.动物心理实验的首创者是 A.桑代克17.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 D.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18.区分多种刺激的不同之处,如区分戌、戍、戊、戎四个字属于 B.多重辨别学习19.陈述性知识的核心成分是 C.概念和命题20.对具体加工方法的选择、运用和调整指的是 B.精加工策略21.学习之间发生迁移时,学习者原有经验的组成要素没有发生变化,即抽象的结构没有变化,只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经验的组成要素重新组合并移用于另一种学习之中。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吐血整理版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吐血整理版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吐血整理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材料第一章发展理论第一节身体、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1.青少年身体上的变化:(P5)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类:一是体型外貌的变化;二是脏器机能的健全;三是性的成熟。

此外与心理发展最密切的是:脑与神经系统的成熟变化。

2.脑与神经系统的变化:(P10) 神经元的修剪原则——“用进废退”。

3.大脑各部分的发育完善:(P12)①顶叶位于脑的最上部,它是最先完成髓鞘化和修剪的脑区。

1②枕叶位于脑的后部,主管视觉。

③颞叶位于额叶的下方,耳朵的正上方,16岁之前颞叶还处于生长阶段,16岁后才开始修剪和髓鞘化。

颞叶主要负责加工听觉刺激和语言信息。

④额叶位于脑的前部,是大脑皮层最大的区域,它最迟发育完善,功能也最复杂,和学习的关系最为密切。

⑤小脑位于脑的后下部,它负责人的运动协调,与平衡、调节身体姿势有关。

⑥杏仁核,和我们的“本能”有关,决定的是较低级的反应。

第二节心理发展的实质1、发展的定义:(P14)指个体从受精卵到死亡整个过程中的系统的连续性和有续的,模式化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心理发展的含义:人类个体的心理发展,是一个随着年龄增长,在相应环境的作用下,整个反应活动不断得以改进,日趋完善、复杂化的过程。

大致体现为:①反应活动从混浊未分化向分化,专门化演化;②反应活动从不随意、被动向随意、主动演变;③从认识客体的外部现象向认识事物的内部本质演变;④对周围事物的态度从不稳定向稳定演变。

注意:如果出成简答题,问“心理发展的含义是什么?”必须首先回答发展的定义。

2、心理发展的实质:(P15)1)个体心理发展的内发论观点: 内发论观点认为心理发展完全是由个体内部所固有的自然因素预先决定的。

必须要牢记的几个人物以及其著名言论:美国心理学家霍尔认为:“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内发论观点以霍尔、彪勒为代表。

以弗罗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派;以马斯洛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学派。

2)个体心理发展的外铄论观点: 外铄论观点认为心理发展完全取决于个体生存发展的外部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材料第一章发展理论第一节身体、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1.青少年身体上的变化:(P5)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类:一是体型外貌的变化;二是脏器机能的健全;三是性的成熟。

此外与心理发展最密切的是:脑与神经系统的成熟变化。

2.脑与神经系统的变化:(P10) 神经元的修剪原则——“用进废退”。

3.大脑各部分的发育完善:(P12)①顶叶位于脑的最上部,它是最先完成髓鞘化和修剪的脑区。

1②枕叶位于脑的后部,主管视觉。

③颞叶位于额叶的下方,耳朵的正上方,16岁之前颞叶还处于生长阶段,16岁后才开始修剪和髓鞘化。

颞叶主要负责加工听觉刺激和语言信息。

④额叶位于脑的前部,是大脑皮层最大的区域,它最迟发育完善,功能也最复杂,和学习的关系最为密切。

⑤小脑位于脑的后下部,它负责人的运动协调,与平衡、调节身体姿势有关。

⑥杏仁核,和我们的“本能”有关,决定的是较低级的反应。

第二节心理发展的实质1、发展的定义:(P14)指个体从受精卵到死亡整个过程中的系统的连续性和有续的,模式化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心理发展的含义:人类个体的心理发展,是一个随着年龄增长,在相应环境的作用下,整个反应活动不断得以改进,日趋完善、复杂化的过程。

大致体现为:①反应活动从混浊未分化向分化,专门化演化;②反应活动从不随意、被动向随意、主动演变;③从认识客体的外部现象向认识事物的内部本质演变;④对周围事物的态度从不稳定向稳定演变。

注意:如果出成简答题,问“心理发展的含义是什么?”必须首先回答发展的定义。

2、心理发展的实质:(P15)1)个体心理发展的内发论观点: 内发论观点认为心理发展完全是由个体内部所固有的自然因素预先决定的。

必须要牢记的几个人物以及其著名言论:美国心理学家霍尔认为:“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内发论观点以霍尔、彪勒为代表。

以弗罗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派;以马斯洛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学派。

2)个体心理发展的外铄论观点: 外铄论观点认为心理发展完全取决于个体生存发展的外部环境。

必须牢记的人物及其言论:行为主义学派的华生说过:“给我一打健康和完善的婴儿,并在我自己设置的特定环境中教育他们……”华生主张“教育万能论”。

斯金纳继承了华生的环境决定论观点。

3)个体心理发展的建构观点和社会文化历史观点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3、心理发展的特点:(P20)①连续性和阶段性(斜坡与楼梯的关系,是质的飞跃阶段);②方向性和可塑性(不可逆性);1下划线部分为上课强调重点,下同③常态发展和个别差异(不平衡性);④发展的关键期(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起到最大作用的时期);⑤历史和文化背景。

4、生命的毕生发展观(P24)主要观点:①个体发展是整个生命发展的过程,因此,一生发展中任何阶段的经验对发展均有重要的意义,没有哪一个年龄阶段对于发展的本质来说特别重要;②个体的发展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心理和行为发展的各个方面,甚至同一方面的不同成分和特性,其发展的进程与速率是不相同的;③个体的发展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年龄阶段的影响、历史阶段的影响、非规范事件的影响)。

5、带有补偿的选择性最优化模型:(P27)总体上来说发展是选择、最优化、补偿这三者的协调。

第三节心理发展的理论1.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理论(P29)佛洛伊德认为心理发展的基本动力是存在于潜意识中的性本能。

分为本我(潜意识)、自我(意识)、超我(前意识)。

他为心理发展创建了独特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理论。

根据快感区域的不同将人的发展分为:口唇期(0-18个月)、肛门期(18个月-3岁)、性器期(3-7岁)和生殖期(12-20岁)。

2.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P30)埃里克森不主张把一切活动和人格发展的动力都归结为“性”的方面,而强调社会文化背景的作用他提出的人生八个发展阶段:信任对怀疑(0-1岁)、自主对羞怯(1-3岁)、主动感对内疚感(3-6岁)、勤奋感对自卑感(6-12岁)、角色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亲密感对孤独感(18-25岁)、精力充沛感对颓废感(25-50岁)、完美感对沮丧感(50岁之后)。

注意:这部分重点掌握一共几个阶段以及名称,每个阶段的特点次掌握。

3.行为主义学派的心理发展观(P33)华生(行为主义创始人)的心理发展观:决定人发展的只能是环境和教育。

斯金纳(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的心理发展理论:操作性条件反射,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强化是学习成功的关键,强化作用是塑造行为的基础。

班杜拉的心理发展理论: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及其结果而进行学习。

4.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观(P37)维果茨基强调人类社会文化对人的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

他区分了两种心理机能:一种是作为动物进化结果的低级心理机能,另一种则是作为历史发展结果的高级心理机能。

“最近发展区”的思想:①含义:儿童的认知发展有两种水平,一是独立解决问题时所具备的现有发展水平,二是在成人的帮助下或在与能力更高同伴的合作下实现问题解决时所表现出的可能发展水平,二者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

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发展的可能性,教和学的相互作用刺激了发展,社会和教育对发展起主导作用。

最近发展区解释了认知发展如何与学习相结合的问题,也解释了儿童在成人指导和协助下常常有更高水平的表现这一事实。

当成年人对儿童的有关行为进行指导时,就为儿童提供了一个“工作平台”,使儿童逐渐具有顺利解决问题所需的能力和策略。

5.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P38)同化与顺应他把人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主要是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

儿童在此阶段掌握了关于空间、时间和因果关系的规则,还形成了客体永恒性概念。

②前运算思维阶段(2岁-7岁),此阶段儿童思维表现出自我中心;开始运用语言和符号,但不能很好的掌握概念的概括性和一般性,直觉成分很大,思维的不可逆,未掌握守恒概念。

③具体运算思维阶段(7岁到11岁),此阶段儿童可进行逻辑运算,但要具体事物的支持;形成逆向思维:表现为守恒法则和去中心化的思维倾向。

④形式运算思维(11岁左右的青少年期-成人),思维最大特点是已经摆脱了具体事物的束缚,更加符号化,能根据种种可能的假设进行推理;假设思维形成,归纳演绎推理论证及科学思考。

第二章认知发展第一节认知发展概述1.认知的定义:(P47)认知是人类智力活动的过程与产物。

认知发展的定义:指一个人进行智力活动并获得相应产物的能力的进步或提高。

2.认知发展的模式:(P48)阶段性发展观点常被比喻成“爬楼梯”(质的变化),连续性发展观点被比喻成“爬斜坡”。

当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解释了一种阶段性与连续性并存的认知发展观点。

3.认知发展过程的两种理论(P50)领域一般性的观点认为,只存在一条认知发展路线,即认知发展几乎是同时在多个领域发生(中心思维存在)。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主张领域一般性的观点,他认为逻辑思维发展是认知发展的基本路线。

领域特殊性的观点认为,认知发展是以不同的速度在不同的领域发生的,在认知发展的过程中分别存在一些完全不同的发展路线,它们之间是相互独立的。

(多个中心,多个发展内容)认知发展的信息加工观点坚持的就是认知发展的领域特殊性观点。

4.教师为什么要了解认知发展(P54)第二节认知发展理论(此节大部分内容与第一章有重复)1.皮亚杰的心理发展理论(P39&59)1)图式的概念:皮亚杰组织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式称为认知结构,把使得个体能够理解世界的认知结构叫做图式。

2)同化的概念:同化就是根据已有图式来理解新事物或事件的过程,是对新的环境信息加以修改,使之更为适合已有的知识结构。

3)顺应的概念:当已有的图式在探究世界的过程中不能奏效时,个体就会根据新信息或新经验对已有的图式进行修改或重新构建,以使新的信息得到更为全面的理解,这就是顺应。

4)平衡调节机制的概念:当已有的经验和当前的问题之间产生了不平衡,人们很自然地试图通过某些方式来减少这种不平衡,建立新的图式或者调整旧的图式等,直至达到一种新的平衡,这种恢复平衡的过程叫做平衡作用。

5)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见第一章第三节内容。

第一,感知运动智力阶段第二,前运算思维阶段第三,具体运算思维阶段第四,形式运算思维阶段2.认知发展的信息加工观点(P61-66)1)基本观点①认为人脑就像一部复杂的计算机,能够快速和精确地处理信息。

②认为人类特别是儿童是通过发展硬件(脑和感觉系统)和软件(加工策略和规则)来提高认识。

③坚持发展的领域特殊性。

④认为存在基础发展和高级发展两种认知发展过程。

2)信息加工观的研究特点①侧重于分析儿童在某一领域所处的认知发展状态②关注认知发展转变的机制③在解释认知发展的机制时,更关注信息加工过程。

④注重研究知识基础与信息加工水平的关系,以及知识在儿童的认知活动中的作用。

3)信息加工观点认为存在基础发展和高级发展这样两个认知发展过程:①基础发展表现在工作记忆容量与加工速度、注意与知觉编码、信息加工方式上②高级发展表现在认知策略和元认知水平等方面。

3.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1)社会文化的影响(P67)2)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和意义(见第一章第三节内容)(P69&38)第三节青少年的认知发展与教学设计1.青少年的认知发展水平(P71)2.青少年注意力的发展(P72)青少年时期个体能更好地进行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交替运用,通过这种交替,青少年能够以更长的持续时间对特定对象进行观察。

3.青少年思维能力的发展(P74)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批判性思维的发展;互联网的使用对二者的影响。

4.如何根据青少年的认知发展设定课程?(P79)(论述题,需要举具体例子)⑴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习环境与课程教学等几个方面来综合考虑。

①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启发和促进思维能力,使学生具有逻辑推理以及掌握复杂抽象概念的能力。

②教学内容: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确定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并提供与其水平相一致的教学内容。

③学习环境:创设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

⑵何创设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关注的不是教师应以什么方式最有效地传递信息,而是提供互动的、鼓励性的活动,满足学习者个人独特的学习兴趣和需求,在不同复杂程度下学习并加深理解。

因此老师应该将学习的主题和问题置于更宽广的背景下,来培养学生的感知力、创造力和想象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①优化感知环境。

可以从实现知觉情境的丰富性和新奇性两个方面着手。

首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引发直接感知的丰富的知觉情境。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创设能够引发注意的新奇的知觉情境。

②创设体验情境。

教师可以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已有知识联系起来,并对学习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认知过程进行实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