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反思
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反思的有效性对策
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反思的有效性对策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新课改对初中历史教学带来了许多变化。
这些变化旨在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效果,提升历史素养。
然而,新课改实施以来,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反思的有效性对策,以期改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一、问题分析1. 老师教学理念转变困难新课改推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固守教师主导教学的传统,很多教师在实施新课改时难以彻底转变。
2. 缺乏有效教学资源新课改要求教材内容更新,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然而,教材编写和资源提供滞后,教师缺乏优质的教学资源。
3.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新课改下的历史教学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和参与互动,但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普遍不高,容易出现理论性知识与实际生活脱节的情况。
二、对策建议1. 加强专业培训,提升教师教学水平针对新课改的要求,学校应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开展专业培训,帮助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能力。
培训内容包括课程改革背景和理论知识的解读,以及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培训。
2. 制定教学资源建设计划,提供多样化资源支持学校可以制定教学资源建设计划,通过购买教学软件、图书资料以及与相关机构合作等方式,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支持,满足新课改下的历史教学需求。
3. 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故事讲述、图片展示、实地考察等,使历史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
通过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 加强家校合作,形成良好学习氛围学校应与家长建立紧密的联系,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历史学习。
家长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历史书籍和资源,帮助他们进行独立学习和思考。
同时,学校也可以定期组织学校与家长的座谈会,共同探讨学生历史学习中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5. 鼓励学生参与历史研究和实践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历史研究和实践活动,如博物馆参观、历史考古实践等。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4篇)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作为历史老师我要教给孩子们什么,怎样教给他们?多年来的教学工作告诉我,要让孩子们学好你所教的学科,就得让他们对你所教的学科感兴趣。
而在三中这块教学沃土上,语、数、外几乎站领了孩子大部分时间,他们会对历史感兴趣吗?我该怎么做?一边教学、一边尝试、一边反思,使我逐渐领悟到,只有爱学生,并懂得怎样去爱,当他们愿意与你交流,喜欢听你讲课时,说明他们已经对你所教的科目感兴趣了。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习兴趣,可以产生高度的注意力和较为稳定的学习情感,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尤为重要。
作为老师爱学生天经地仪,特别是爱好学生一点不难,但要爱学困生,与你顶撞,又不会尊重同学老师的学生,我们就要有耐心,要下一番功夫了。
老师要对不同的学生选好切入口,如:了解他们的家庭,关心他们的学校生活,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尊重他们,帮助他们解决一些问题,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这样他们就会慢慢与老师亲近,愿意与老师交流。
要提高历史成绩,除了让孩子们对历史学科感兴趣外,还应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
前一时期从课堂教学看,我有意强化课堂情景化,趣味化,以调动学生兴趣,注重对基础的分析与讲解,学生有了一定的兴趣,但历史学科注重以考定教,强化知识点的识记及练习,由于识记、巩固复习、督促不到位,导致学生不能灵活运用。
加之学生不会合理的安排时间,历史课余一般不会复习历史,针对此,我又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督导,重视落实检查;同时,提高课堂的高效性,向课堂要质量。
历史知识积累,仅限于每周的两节历史课是远远不够的,历史试卷要拿高分,必须要对教材有足够的掌握,要达到烂熟于胸的程度,因此要教会学生合理的安排复习时间,做到多看、多读、多背。
如果功夫下不到,多容易的试题也会是"难于上青天"。
针对新课程背景下试题较为灵活这一特点,我在今后的历史教学工作中有如下设想:1、平时抓好培优转差,对学困生应多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情况,多鼓励,帮助他们理清知识点,让他们看到希望;帮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耐心的教给他们学习历史的方法;且建立帮扶对象,兵教兵,好带差。
初中历史新课改教学中的几点反思
初中历史新课改教学中的几点反思2001年教育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提出,是针对二十一世纪世界社会全面发展,信息知识更新的需求和中国的发展与世界接轨。
因此说:新课改代表着中国二十一世纪教育的发展方向。
在教育部门指导下,在全体历史教师共同参与下,我县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已呈现出百花齐放、精彩纷呈的局面,成绩可喜,有目共睹。
但是,当我们冷静下来对照《新课改方案》目标反思一下:我们每一堂历史课是否都符合新课改的理念呢?离新课改要求还相差多远?结合个人在历史新课改中的实际情况,谈一下几点反思:反思一:历史新课改教学中,体现新课程的总体目标不到位。
初中历史新课程目标是: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创新精神、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的社会个性发展,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可现实初中历史教学中,常常是只侧重了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人文教育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知识教育与能力培养者不能并重,体现不出两者之间的相互联系。
其原因:1、教师习惯于传统的知识教学方法;2、学生良好的求知习惯没有培养起来;3、评价机制中仍以分数高低为唯一条件。
这些因素一直制约着新课改的顺利推行。
如果这些实际的问题得到解决,那么新课改教学将会出现一片新的天空。
反思二:历史新课改的“瓶颈”------基层的评价机制。
新课改是一项全面的系统工作,涉及学校、社会中的诸多因素,牵动着教育部门的上上下下。
现实新课改教学中,出现了“两头热,中间冷”的局面,其“瓶颈”就是基层的评价。
所谓“两头热,中间冷”,就是国家教育部门,面对世界发展和中国教育的现实提出的新课程改革之策,其使命感之迫切。
而最下层的师生,面对旧的考试制度和过重的课程负担大声疾呼,其要求之强烈。
而基层教育主管部门,因缺少可操作的评价机制,仍然沿用应试教育评价机制和方法,评价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学生。
评价直接关系到师生的切身利益。
初中历史教学实践反思(3篇)
第1篇一、引言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我深知历史教学的重要性。
历史不仅是了解过去,更是启迪未来。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秉持着“以人为本,注重实践,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的教学理念,力求使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提高综合素质。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一番反思。
二、教学实践中的问题1. 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不高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相对较强,但部分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不高,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历史教材中的内容较为枯燥,缺乏趣味性,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2)教学方式单一:教师普遍采用讲授法,缺乏互动性和实践性,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3)评价方式单一: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过于注重知识点的掌握,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2. 历史教学与生活实际脱节历史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运用历史思维分析问题。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强调知识传授,忽视了与生活实际的结合,导致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3. 历史教学资源匮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历史教学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学校的历史教学资源匮乏,如图书、影像资料等,影响了教学质量。
三、反思与改进措施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引入一些趣味性强的历史故事、图片、视频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2)改进教学方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景模拟、小组讨论、辩论赛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创设生活情境:将历史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到历史的魅力。
2. 增强历史教学的实践性(1)开展历史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址、博物馆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
(2)开展历史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3)开展历史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他们的历史知识水平。
3. 优化教学资源(1)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如历史网站、论坛等,丰富教学内容。
课改深化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的思考
课改深化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的思考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发展,课程改革成为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
对于初中历史教学来说,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历史教学也需要与时俱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深化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需要进行一些思考和探索。
深化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学习历史不仅是了解过去,更重要的是对现在和未来的思考。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培养对历史的敏感性和理解力,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多维度的思考和分析。
通过学习历史,学生能够认识到历史和现实的联系和变化,从而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
深化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历史思维是指学生在历史问题和事件上进行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问题导向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通过历史事件的研究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深化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能力。
历史研究是指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史料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历史文献资料的阅读、历史实地考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一个特定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进行深入研究,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和多个层面了解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并通过不同的史料进行比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研究能力。
初中历史新课改教学反思范文5篇
初中历史新课改教学反思范文5篇教育的百花园中,百花吐艳离不开园丁爱的奉献;在金秋的硕果园里,硕果累累离不开耕耘者心的浇灌。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初中历史新课改教学反思范文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历史新课改教学反思范文1总结过去一年的教学工作,从中得到了一些体会,同时也找到了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确定了今后工作努力的方向。
一、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只有具备对学习的“热爱”和“探索”精神,才能乐在其中,才能勤奋地学习。
有些学生上课注意力不能持久,往往凭兴趣去认识事物,对感兴趣的事情愿意去做,不感兴趣的就表现出心不在焉。
显而易见,如果不注重趣味教学,就很难培养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所以,我努力让学生在课堂40分钟的学习中一直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比较持久的注意力,就结合历史这门学科的特点进行教学,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并将激发兴趣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二、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在教学中,我认识到不能再同我上学时那样教学了,现在应该教的不是书本上死的东西了,那些学生都能知道,“读史可以明志,学史可以鉴身”现在教给他们的是就某个知识应怎样分析理解,使从中得到启发。
所以我努力改变学生原有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答案由自己归纳得出。
我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努力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支配、自我调节和控制,让他们主动地去认识、学习和接受教育影响,从而达到所预期的学习目标。
三、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上我没有足够的经验,不能教给每个人最有效的方法。
2、对于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没有采取更多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四、今后努力方向我在今后课堂教学中还将努力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学习的发展创造各种条件和机会,促进他们去主动学习、主动发展,并给予适当的点拨和引导,让学生学会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不断提高每个学生的自主性。
初中历史新课改的反思
初中历史新课改的反思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历史学科也逐渐加入了新课改的大潮中。
初中历史新课改旨在通过拓宽学科视野、深化教学理念等方面的改革,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然而,新课改实施一段时间后,面临着一些争议和问题。
本文将对初中历史新课改进行反思,探讨它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初中历史新课改的优点1.积极响应新课程要求新课改涉及到人才培养的全面性和综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旨在发展学生成为具有丰富知识储备和批判思维能力的人才。
初中历史新课改力求切实增强学生的思维、判断、分析、创新等能力,与新课程的要求相符合。
2.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引新教育理念突破了传统教育的束缚,探求现代化教学的新境界。
初中历史新课改紧跟时代步伐,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引,通过不同层面的教学设计、学习方法的启发和历史观念的培养,有效开拓了学生的思想。
从直接教书式的学习模式转变为在实践环节中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这有益于学生成为实际学习者。
3.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新课改重点关注学生自主发展与自我认知,激励学生的潜能和个性。
在初中历史新课改的实施过程中,增强了学生的自学和自我评价能力,促进了学生的主义性,不断发掘学生的潜能与才华。
“因材施教”概念的提出,如何针对不同的学生,为其提供更专业、更具有实际作用的历史教学方案,这也是新课改所要实现的目标之一。
二、初中历史新课改的不足1.教材内容过于抽象初中历史新课改的教材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真正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
一些具体的历史事件没有得到深入的分析,难以让学生将历史知识融入到现实学习中,因此,新课改教材设计的实用性值得考虑。
2.对中小学时代的历史知识的缺乏许多初中生可以通过国内外一些著名的历史事件,如“永乐大典”、“丝绸之路”,来认识自己学习的历史领域,但他们对于更为广泛、更为本地的历史知识缺乏了解。
初中历史新课改应加强对中小学时代的历史知识的讲解和引导,为学生打开进入整个历史领域的通道开拓更广泛的视野。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有效教学设计与反思
对话:对话就是通过教师的提问,激励与引导,学生自由思考,自由表达自己的疑问和见解。如,讲授“中国远古人类”这一课时,我在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历史后,提出“你知道人类是从哪里来的呢”“是怎样来的吗”这样一些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学生结合自己的认识和理解说出了很多的想法,如妈妈是怎么说的,传说中的故事,某些科学的推断或假设等,教师引导学生在多种选择中得出:人类是由一种古猿转化而来的。然后,我又继续提问,将课堂教学引入深处……这种对话是以教师指导为特征的,但也不能把教师的指导理解为教师对对话的过分干预和控制,否则会干扰学生的自由思考与表达。若学生只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教师所想,说教师所说,那么这种“对话”不过是徒具形式而已,并非真正的对话。这种情况在我国目前的历史教学实践中大量存在.真正的对话的试金石是看学生思维是否活跃,是否自由表达自己疑问与见解。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有效教学设计与反思
新课程的实施使教师的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转变。同时,观念的转变还带动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往“师讲生听,师问生答”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正在蜕变,已逐步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学习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努力方向。我们看到,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总能走下讲台,走向学生、贴近学生,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使自己的“教”真正为学生的“学”服务,使教学向着师生“互动交流,共同发展”靠拢。不少教师的课,“民主性”逐步取代了“权威性”,教学氛围更加愉悦、和谐了,师生关系更加融洽、民主了。教师把读书、思考、探究的时间尽可能多的还给学生,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自主学习了。同时,教学更加开放了,注意走出课堂和书本,重视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课前搜集,课中交流,课后拓展”等这些对教学资源的利用形式已越来越多地被教师所重视。
初中历史课教学反思5篇
初中历史课教学反思5篇初中历史课教学反思5篇历史教学作为一门语言的教学,其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言语技能,每个历史老师都需要准备一份教学反思。
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初中历史课教学反思,快来借鉴一下并自己写一篇与我们分享吧!初中历史课教学反思精选篇1――――浅谈如何教会学生学习历史未来学家预言:未来的文盲将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一些没有掌握学习方法,不会自我钻研问题、缺乏预见潜力的人。
所以,教师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潜力应成为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历史这一学科的知识有着具体性,它包括具体的时光、地点、人物、条件、过程、地位诸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即每一社会、每一个国家的发展规律,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规律。
这就要求学生锻炼思想,独立钻研,透过动脑、动手、动口,独立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
此外,在历史教学中还务必要求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其运用历史知识的潜力,包括培养学生利用已学历史知识进行自我教育的潜力,以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认识此刻、预见未来,“鉴古知今”、“鉴往知来”的潜力。
“授之以渔”是我国历代教学的经验结晶,从现代教学论来认识,“教学”的真正含义应是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教师只有让学生自我学会读书,教会学生学习,才是传授了打开信息之锁的钥匙。
只有掌握学习方法,才能步入攀登科学顶峰的阶梯。
在平日的历史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探索,摸索出了“把学法指导贯穿在历史课堂教学始终”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学法指导是培养学生潜力的有效途径。
一、编写学习提纲,培养阅读潜力阅读教科书是获取历史知识、提高学生成绩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智能的重要前提。
因此,教会学生阅读教科书是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料。
由于历史学科具有过去性、综合性和史论性的特点,学生在初读时容易遇到许多障碍,也有一部分学生因为基础差、阅读不得法,抓不住重点,所以,在起始阶段,我重点训练学生的阅读方法,透过提问引路、审题启示、疑难突破、重点探索、提纲导读等多种方法,把学生引到自觉阅读的轨道上来。
初中历史学习新课改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
初中历史学习新课改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初中历史学习新课改的篇1面对着新课程改革,作为历史教育者应该怎样去做呢?这是每一位一线教师一直思考的问题。
目前的教学工作总是提到要紧扣课程标准,围绕大纲展开教学工作,同时还要体现新课改的理念,这就无形中给教师增加了巨大的压力。
一堂历史课究竟应该怎样上才能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优势,才能在45分钟内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同时又能在以后应试教育中取得良好成绩呢?下面是本人在教学中的一点感悟:第一:语言关作为授课教师要注重自已的语言,讲一堂好的历史课,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素质,要使语言精炼、有穿透性,力争做到几句话说出之后即能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第二:心理关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阶段心理特点是不相同的,这就要求教师学会把握各时期学生的心理变化,调整自己的授课风格来适应学生的心理需要,就能在教学工作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结构关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听后背的教学模式,这就压制了学生思想的发挥,也就违背了新课标理念中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了,而以教师为主体了。
那么新课标要求下我们应构建读--讲---剖---感---练五环的课堂结构,下面介绍一下就该课堂结构。
(1)读:课上在教师的引导下,要求学生利用8—10分钟阅读教材,把握历史课本中的主要内容,也就是通过读书让学生总整体上感知全文。
(2)讲:在的读书的基础上,选1—3名学生讲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对学生在讲述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之处,请其他学生改正;其中,前两个环节是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与表达能力,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现的平台,真正让学生变成学习知识的主动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使学生感到我学习我受益,我参与我快乐。
(3)剖:剖析中考的考点,做到教学有针对性,同时要设置一系列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感到历史知识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老古董,而是有生活乐趣的学科,让学生在一系列的问题中轻松度过,对于积极参与回答问题的同学给予鼓励(赏识教育),此环节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巩固知识,如何运用知识,为以后的应试做准备。
初中历史教学改革的反思与总结
初中历史教学改革的反思与总结一、引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历史教育也需要不断地发展和改革。
初中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和历史素养的重要环节,其改革关乎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初中历史教学改革进行反思和总结。
二、历史教学内容设计的改革:1. 传统教科书的弊端:传统教科书过于注重知识记忆,缺乏对历史的思辨和探究。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点讲授教科书中的内容,学生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2. 构建多元化的历史教学内容: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教学内容应该更加多元化。
除了教科书上的知识外,可以引入历史小故事、绘画、音乐以及考古发现等真实历史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变迁和发展。
三、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1.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辨能力:传统的历史教学注重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记忆和了解,但是忽略了对历史事件的思辨。
学生应该通过历史材料的分析和对历史事件的评价,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历史观察力。
2. 发展学生的历史探究能力: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历史事件的研究和探究,培养其思考问题、观察现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问题导向的教学,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历史事件的背后原因和意义。
四、利用新技术手段改革历史教学:1. 融入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历史教学更加生动有趣,例如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让学生感受到历史事件的真实性。
2. 利用互联网资源:互联网上有大量的历史资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历史研究和教学。
同时,教师也应该教授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的方法和技能。
五、评价体系的改革:1. 从单一的考试评价转变为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传统的历史教育评价主要依靠考试成绩,这种评价方式过于单一,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历史能力和素养。
应该引入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参与、小组合作、研究报告等。
2. 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历史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七年级历史教学反思(精选5篇)
七年级历史教学反思(精选5篇)七年级历史教学反思篇1 根据学校的要求,课堂上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讨论的时间比较多,但教师也要进行必要的引导,适当的点评,这是不可缺少的。
如果教师在引导、点评时不流畅,时常卡壳,这就意味着教师对待课堂的准备肯定不充分,也就不得不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了。
对于复习我自己认为这几种方法很好:1、整理题列举题。
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
2、连线题。
用线把相关的人事连接起来。
3、制作大事年表的方法,也适合于各个学习阶段。
4、在教学中要重视古今中外历史的纵横联系。
历史所反映的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纷繁复杂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等之间彼此并不是孤立的,都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
七年级历史教学反思篇2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种情况:当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时候,坐在下面的学生却没有应有的积极性,或者埋头写作业,或者昏昏欲睡,究其原因,并不是学生对学习历史没有兴趣,而是教师忽略了学生在教学上的参与性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
今天,初中教学正处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在不断进行着教育改革的尝试,那么,大胆解放思想,突破应试教育和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健全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以培养个体自学与创新能力为宗旨的历史教学模式,是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
七年级历史教学主要讲述是中国古代史的内容,时间间隔长,学生了解不多,尤其是其中一些古文材料,以七年级学生的能力看不懂,在以往的教学中很多时候都是教师“一言堂”,这其中古人的思想问题的教学更是许多老师的难题,讲深了学生不易理解,讲浅了学生没有掌握。
所以在教学思想问题时更需要教师灵活应用教材,结合背景材料,最好能应用计算机课件,积极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提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主动学习。
通过一个学期以来的教学尝试,我发现造成学生丧失学习兴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教师没有给予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学习的动机和机会,学生的学习缺乏必要的成功激励;(2)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缺少悬念和情景,没有找到学生感兴趣的历史问题,让他们进行分析与探究;(3)不能灵活使用教材,缺乏培养学生自学精神和创新精神的教学设计;(4)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体现不够。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范文(五篇)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范文本学期以来,我在教学工作和月考成绩方面,有不少感慨。
新课改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通过自我感悟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回顾教学工作和考试中反映出来的问题,觉得在教学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
下面我对初中历史教学作以下反思,与大家共勉。
首先,把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一个关键性问题,联想式教学方法是更好地结合学生的特点,通过纵向联系及横向联系,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新课程理念倡导下的历史教学,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生“学会学习”。
在实际教学中,我是这样组织的:在导入新课上,让学生听大家较熟悉的《开元盛世》并提出问题,用这种方式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兴趣并使学生对要学内容有个大概了解。
提出问题后,不再是教师给出答案,灌输知识,让学生单纯背诵,而是让学生主动阅读课文动脑筋思考、归纳,并在小组合作交流,然后通过师生互动,予以分析、总结,找出答案。
在整个教学思路中,我力求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参与、讨论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阅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教学目标,实现能力教学目标和情感教学目标的要求。
在上课过程中,我比较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关注学生概括能力和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和努力实践,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有成功感,相信并肯定自己。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力求体现备课思路,引导学生在轻松自然的课堂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整节课我较满意的是学生的交流讨论、归纳和表演非常主动活泼,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用联系的观点综合分析对比史实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提高了学生用辩证的两点论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当然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比如课前复习提问环节时间稍长了些,而本节课最后的相关练习又稍显少了些等,但总体上还是比较满意的。
课改深化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的思考
课改深化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的思考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历史教学也逐渐迎来了新的变化和挑战。
面对这种背景下的历史教学,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历史文化修养。
一、教学内容的调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历史教学的内容也需要不断调整和更新,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求。
在课改深化的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的内容应该更加注重历史的连续性、发展性和深度挖掘。
不仅要传授历史知识,更应该注重历史的思想内涵、价值观念,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可以将历史教学的内容分为不同的主题模块,如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社会变迁、文化交流等,通过深入研究不同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使学生能够对历史的发展脉络有更清晰的认识。
还可以结合当前社会和中国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与现实的关系,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在课改深化的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的方法也需要进行相应的创新。
传统的历史教学方式往往以讲授、记忆为主,缺乏学生参与和互动的机会。
而现在,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更多地采用讨论、研究、实践等活动形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历史的魅力。
可以通过案例教学、小组讨论、历史实地考察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后果,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引入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资源,让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取和理解历史知识,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趣味性。
三、教学目标的明确在课改深化的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的目标也需要重新明确和调整。
以前,历史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传授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
而现在,我们更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历史文化修养的培养,使学生在历史学习中不仅仅能够掌握知识,更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我们应该重新明确初中历史教学的目标,突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批判精神和创新能力。
2024年初中历史教学反思(三篇)
2024年初中历史教学反思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也在不断地变革和创新。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深感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和挑战性。
在回顾2024年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不足和问题,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思考。
在本文中,我将对这些方面进行反思和总结。
首先,我注意到教学内容的传递和学习方式的改变。
2024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成为了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
虽然我会为学生准备有价值的资料和教学视频,但是我意识到需要更好地利用互联网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
下一次,我会更多地引导学生使用互联网搜索和筛选信息,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其次,我也发现了教学方法的不足。
在2024年的教学中,我过多地依赖讲授式教学,缺乏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这导致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高。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发现,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同时,我也注意到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时存在一些问题。
2024年,我更多地采用了考试和作业的形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忽略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
未来,我会更多地采用项目作业和小组合作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历史能力,使评价更加客观、全面,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此外,我还发现了在培养学生历史意识方面存在的不足。
历史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意识形态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历史的意识和关注程度不高。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会加强对历史现象的思考和讨论,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思想,培养他们的历史情怀和责任感。
最后,我也意识到教师自身素质的重要性。
作为历史教师,我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
在2024年,我参加了一些教育培训和学术研讨会,这些经历让我受益匪浅。
未来,我会继续积极参与相关的学术活动,更新教材和教学资源,提高自己的能力,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总而言之,2024年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但是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思考。
初中历史教学课程反思与改进(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历史教学课程反思与改进第一篇范文:初中历史教学课程反思与改进历史教学作为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爱国主义情感以及历史责任感。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当前的初中历史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
为了提高历史教学质量,我对过去的教学工作进行深入反思,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教学反思1.教学内容方面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注意到教材中的一些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未能得到充分讲解,导致学生对历史的认识较为片面。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重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深入剖析,让学生全面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
2.教学方法方面过去我在历史教学中过于依赖讲授法,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
这种教学方法容易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尝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主动参与意识。
3.教学评价方面在教学评价方面,我意识到过分注重考试成绩的评价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将完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思维品质及价值观的培养,使评价更加全面、客观。
三、改进措施1.丰富教学内容为了使学生全面了解历史,我将加强对教材内容的挖掘,关注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背景、原因、过程和影响等方面的讲解,使学生形成完整的历史观念。
2.创新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主动参与意识。
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增强历史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3.完善评价体系我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思维品质及价值观的培养,完善评价体系。
在考试评价中,不仅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还要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作业完成等方面的表现。
通过多元化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加强师生互动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我将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积极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调整教学策略。
2024年初一历史教学反思篇
2024年初一历史教学反思篇初一历史教学反思1本学期的初一历史教学,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针对初一学生学习历史的实际,本人主要从理清历史线索,讲清重难点,突破重特大历史事件,适当延展等方面进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方法,以期收到较好的效果。
一、理清历史线索。
本学期初一历史课本(新课标人教版)讲授《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涉及的朝代有隋、唐、五代、辽、宋、夏、金、元、明、清几个朝代,让学生了解这几个朝代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发展的线索:1、封建社会形成、初步发展,首次一统时期——战国、秦汉;2、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3、封建社会的繁荣发展时期——隋唐;4、封建国家的再次分裂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五代辽宋夏金元;5、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明清(1368—1840)。
使学生对本册所涉及到的隋、唐、五代、辽、宋、夏、金、元、明、清几个朝代,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长河中的发展线索有了总体的概念和影响。
有了线索,然后对所涉及的每个朝代的知识点——重大历史事件才能各个击破,才能化整为零,比较系统的掌握,这样历史发展线索和具体历史事件就联系起来了,就像要提起葡萄树上的葡萄,只要提起枝干(线索),葡萄(具体历史事件)就提起来了,学生通过这个浅显的比喻,会一下子对历史线索与事件之间的联系茅塞洞开,有意的学习和探究的,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又降低了难度。
这符合历史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技能目标前提下的“减轻学生负担,降低难度”的要求。
二、理清重难点本册的重点是每个朝代的建立,发生在每个朝代的影响历史进程的重特大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及意义等。
难点是:五代、辽、宋、夏、金、元的更迭,头绪多,学生难把握。
对于重难点,我采取的方法主要是在每节课上先给5-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主阅读,之后让学生说出通过自读已经解决了的,再说出自己不懂的、或感疑惑的知识,老师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加以解决,还解决不了的.,老师再给以点拨,力求使学生通过个人或合作的途径自行解决,万一还是不能解决的,老师再适当的讲解。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优秀8篇】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优秀8篇】初中历史教学反思篇一初中历史课堂优化原因课堂教学,主要是通过对中外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人类发展史的脉络,了解中外著名历史人物、事件在推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树立正确的唯物史观,培养正确的认识能力,强化核心素养的渗透和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使学生能够汲取历史文化的精华,传承历史文化的思想,摒弃糟粕,在学习、运用和发展等方面取得较大的进步。
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在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步骤的确定、教学方法的使用等方面,都要立足核心素养,进行不断的创新优化,使每个教学步骤都渗透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学生逐步掌握运用历史文化的能力,能够科学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在促进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提高“以学促用,学用结合”的素质,实现历史学科的教育教学目的。
立足核心素养,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核心素养重要的组成部分。
传统的应试教育教学模式下,历史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围绕中考的内容,讲解考试知识点。
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
这样的教学模式,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尖子生来说,学习成绩不错,但是,对于多数一般的学生来说,这样枯燥无味的教学模式,会使学生对历史课程产生厌烦心理,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状态中,教学质量和效果可想而知。
在素质教育教学理念下,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强化对其核心素养的培养。
因此,立足核心素养,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和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成为教学重点。
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围绕教学目的,提出引发学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寻求解答问题的途径。
这样就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起来,使学生在查找资料、探究的过程中,对历史知识有一个更为充分的思考,使学生掌握了分析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了学习能力。
比如,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中《三国鼎立》一课的教学,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三国演义》中的视频片段,让学生分组讨论东汉末年政权崩溃的时代背景,分析其中重要人物、事件的作用,明白维护祖国统一的现实意义,从而提高了学习能力。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4篇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4篇【篇1】初中历史教学反思“经验+反思=成长”,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和再学习活动,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反思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我。
回顾从20***开始,吉林市中学历史教学开始使用部编历史教材,作为工作了近20年的教师,我很荣幸地赶上了第一班车。
在现实的教学工作中,如何完全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如何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为此,我总结了一些平时教学中的案例以及经验,并渴望寻求更好的对策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以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去教学新课程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要减少统一讲解,增加学生的自主探究。
这就要求教师提高设计问题的能力,设计出发散的、扩展的,升华学生思维的问题及方案。
在备课过程中,首先根据课程标准的内容来研究教材内容,对符合历史核心素养即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大核心素养的内容进行分类和整理,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和对学生进行培养。
比如七年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在备课的过程中结合课程标准的内容,确定了“开通大运河”子目主要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的核心素养,充分利用教材和地图册中的地图进行教学,以学生的观察和动手制作示意图。
二、正确处理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教学时,注意利用一个简单的道理,或者一个知识点引出一个知识串,形成一个知识网,让学生能够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处理好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首先,我要选那些最适用的,最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典型事例,选择典型材料真实可信,能够逐步展开并深化和升华主题,增强表达效果。
例如:在讲授《新中国的外交》这一课时,为了能激发学生学习外交家的远见卓识和为国家利益而努力探索的精神,在课堂上播放了周恩来的外交演讲的视频。
他们说外交家真厉害,能一切从国家利益出发来做事情。
这次的启示就是:不用讲解,学生就能从真人真事上领悟国家利益是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根本所在。
他们还对外交家的演讲和口才惊叹不已,达到了情感和知识教育的双重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反思
历史是一门常教常新的学科,面对异于通史体例的专题式模块内容,更是对教师的“教”和学
生的“学”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模式可
以说是百花齐放、精彩纷呈,然而,教法陈旧、知识老化、观念僵化的现象在中学历史教学
中仍普遍存在。
为此,历史教师应切实转变课程观念和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打造历史魅力课堂,以适应新课改的教学要求和时代发展的需要。
就此,本人结合几年来的
初中历史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以就教于同仁。
一、采取科学灵活的方法,帮助学生构建牢固的历史知识体系
首先,学习历史的过程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
要使学生感知历史,首先就要狠抓
基础知识,正确处理识记与理解、分析、综合等历史思维能力的关系。
其次,在教学中要重视古今中外历史的纵横联系。
历史所反映的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纷繁复杂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等之间彼此并不是孤立的,都
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
因此,在教学中只有纵向贯通、横向联系,揭示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外
在关系,方能认识历史发展的本质及总趋势。
第三,要树立国际意识。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是一个整体发展的过程,我们要从整体出发,把中国或世界某一国家、某一地区的发展史作为世界历史的一部分来考察,只有这样,
才能形成一个科学的认识。
以《鸦片战争》的教学为例,如果不把它置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
的国际大背景之下,联系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工业革命促进英国
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世界资本主义处于上升时期,为满足资产阶级对市场和原料的需求而积
极进行海外殖民扩张等世界历史知识,就无法理解:地理距离相隔万里的中英两国为何会在
此时发生这场战争?它对中英两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怎样不同的影响?满清王朝的失败为什
么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二、创设历史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情操
历史情境教学就是教师运用或渗透情感并利用各种教学手段,通过对图片、录像、电视、多
媒体课件的展示,学生表演等方法,渲染出形象、生动、感人、逼真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多
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唤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身临其境,并在这种环境和氛围中去感知
和探究历史。
如在教学《太平天国运动》一课的天朝田亩制度中,教师可以针对教学内容布
置学生课下查找资料,编写活动剧本——三个农民谈《天朝田亩制度》,把农民获得土地的
喜悦、上交剩余产品的无奈用活动剧的形式展示出来,揭示制度的革命性、空想性、落后性,其直观感受远远超过了教师的平铺直叙。
三、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使学生具有创
造性人格。
在课堂上,教师应尊重、信赖每一个学生,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质疑问难、大胆
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其表现欲得到发挥、好胜心得以实现,深刻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进而推
动其不断进步。
其次要使学生具有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
当创新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
知识创新的难度只能是越来越高,失败的风险也会越来越大。
面对创新之路的艰难险阻,只
有那些具有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并始终如一地坚持创新的人,才可能最终获得创新的硕果。
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是历史学科的优势,这方面的历史事实可谓数不胜数。
四、新课程改革对中学历史教师素质的要求
首先,要全面更新教育理念。
如果说“旧”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知识学习”为中心,进而要以
教师的“教”为重心而展开课堂教学过程的话,那么“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以“学生成长”为
中心,进而要以学生自主地、体验地、快乐地学习为重心而展开课堂教学过程。
这就要求教
师在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更新教育理念,应当更注重学生活动的设计,即重视教学目标的“过程与方法”;教师的角色要从居高临下的“教导”变为平起平坐的“帮助”;课堂的气氛要从注重
纪律的严肃氛围变为注重学习的和谐活跃氛围;师生关系要从上下服从变成师生交往的互动
关系,在互助合作探究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总的来说,新教育理念就是教师要更关
注学生作为一个“人”的发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其次,要更新文化知识,完善知识结构。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强调知识的传授和独立的
学科教育,即使跨科联系,也是服务于本学科教育的需要。
而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更新知识
理论,优化教学内容,强调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主动地跨科渗透。
这不仅要求教师
更新专业知识理论,而且要进一步拓宽相关学科知识。
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其知识结构
至少应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要有贯通古今中外的通史和全球史知识;二是要有超出史
学范围的多学科知识;三是在旧唯物史观的基础上融入新历史观,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等。
第三,要完善人格修养。
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会做人”,那么教师首先必须是一个“会做人”之人。
因此教师应根据时代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不断加强和完善人格修养:一是现代意识
修养,如改革意识、开放意识、全球意识等;二是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的传统道德
修养;三是树立民主平等观念。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作为教育过程的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教师一定
要有机遇意识,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切实转变课程观念、教学观念、史学观念,积极投身
于历史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打造历史魅力课堂,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及时代发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