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
1、我国古代语文教育基本上是与经学,史学,文学,哲学,伦理学等融为一体的极端混合型的,是集政治,历史,宗教,人伦等于一体的综合教育.
2、1949年叶圣陶将”国语”和”国文”统称为”语文”.
3、语文的本质:语文是以言语为根本质包含文字,文学,文章,文化等多元素在内的一个综合体.(张志刚对语文的理解,一语多文凝结为文化)
4、语文的特征:①符号性②工具性(思维的工具,交际的工具,信息的载体,文化的载体)③人文性(民族性,时代性,发展性,多元性,相对性)(论语中有一句话:质胜文则也,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何为人文?《易经·》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人文精神是一种基于人之为人的哲学反思之上的批判态度和批判精神,即一种自由精神,是对人的生命存在和人的尊严,价值,意义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对价值理想或终极理想的执着追求的总和。
人文性的基本内涵一般是指对人自身完善的关注与追求,包括人的尊严,价值,个性,理想,信念,品德,情操以及承载这些信息和理念的人文学科。
5、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人文教育的特点:民族性,时代性,复合性。
人文教育的内容:语文课程中的人文教育一是借助语文本体的人文构成对学生进行“文化“的塑造,二是在文化塑造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提高学生对文化的选择与创造能力。两个方面的因素应该交互作用,和谐统一。具体表现为:①接受和理解语文本体所承载的各种民族历史文化信息。②体验和吸收汉语汉字中所包含的民族的思想认识、历史文化和民族感受。③开掘汉语汉字本身的人文价值,注重体验汉民族独特的语文感受。④追求自由精神和独立意思。强调每个学生的自由与尊严,尊重学生的自由及自主,把”选择权“还给学生,精心呵护、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反思和怀疑批判的精神。⑤强调每个人独特的生命价值,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差异性和多样性,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总之,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强调语文学习过程是人实现自我成长,激发人的创造力与生命力,教师与学生双方的积极的生命运动过程。尊重人,具体的人的生命价值,具体的人的文化及其多样性是人文教育的重点。
6、语文课程的功能细分起来包括:丰富科学文化和社会知识的功能;传授语文知识,训练语文能力的功能;启迪思想开启智慧及人文教育的功能,即语文教育的功能和人文教育的功能。
语文课程复合功能的内部结构有两大要素组成:工具性和人文性。
工具性要素主要内涵是:听说读写,知识,方法思维等。
人文要素的主要内涵是:情思,审美,伦理,历史文化等。
汉语文教育的复合功能的特点:多维性和开放性,系统性和层次性,辐射性和延展性。
第二章语文课程与教学目标
7、语文课程的三个维度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8、语文课程四个学段阶段目标: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
9、高中语文课程总目标: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和发现创新。
高中语文总目标的基本思想主要体现在:①突出学生本位,强调形成个性②强调改变学习方式③重视培养审美能力④调语文实践
10、必修科目目标:阅读与鉴赏和表达与交流。
11、选修课程目标: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和文化论著研读。
第三章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1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四条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必记)
13、语文素养:是对语文有长久的修养和训练,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丰富内涵。
14、语文教育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和学生反应的多元性:二是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学生的言语实践能力;三是母语学习和感性把握;四是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语文教育的影响(重点)
15、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具体内涵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和互助性学习。(重点)
第四章语文课程的教材建设
16、语文教材狭义是指语文教学所使用的教科书。中义是指教师在语文课堂上所使用的材料总和。广义是所有对学生产生影响的信息材料的总和。
17、语文教材的文化品性包括:民族化文化品性,时代化文化品性,生命化文化品性和典范化文化品性。
18、语文教材建设新理念:人本化,整合化,生活化,活动化。
19、语文教材建设新模型:综合型教材模型,语言鉴赏型教材模型,专题型教材模型,活动型教材模型。
综合型教材模型是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突出过程和方法,体现大语文教育观,强调能力培养的语文教材模型。
语言鉴赏型教材模型指语言能力培养与文学鉴赏相结合的语文教材模型。
专题型语文教材模型指以探究为核心,以人文话题为统领,构建研究性学习专题的语文教材模型。
活动性语文教材模型指以活动学习为线索,中心和载体,以学生自主学习的视角来叙述,编制教材结构体系,以求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的教材模型。
第五章语文课程的教学方式
20、语文课程的主要教学方式:语感教学,体验教学,对话教学,审美教学,
21、语感教学:是指以学生对言语作品积极主动的感悟自得为主要方式,以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和培植学生的精神人格为终极目的额一种教学方式。
语感教学的策略:诵读吟咏,涵泳品味。
22、对话教学中的”对话“是与“独白”相对的概念,它指的是独立的主体在彼此平等,彼此倾听,彼此接纳,彼此敞开的基础上的双向互动交流,是双方视界的交融,是一种致力于相互理解,相互合作,相互激发,共同创造的精神与意识。
23、对话教学的特征:教学主体性,主体交互性,多元开放性,意义生成性。
24、对话教学的方式:师生对话,互动交流;生生对话,合作探究;与文本对话,视界融合;与自我对话,反思重构。
第六章语文课程的教学艺术
25、刘国正先生说:“语文教学既要有严谨的科学性,又要有感人的艺术性。“
26、语文课堂教学的组织艺术包括:导入艺术,结课艺术。
27、语文课堂教学的表达艺术:教学口语艺术,教师体态语言艺术,(常用的体态语言有面部语,眉目语,手势语),板书艺术(其审美要求:简约美,含蓄美,流动美,奇异美和形象美)。
28、课堂提问的类型:知识水平的提问;理解水平的提问;应用水平的提问;分析水平的提问;综合水平的提问和评价水平的提问。
29、语文课堂教学的调控艺术:课堂氛围的调控,课堂节奏的调控和课堂应变艺术。
30、语文教学艺术风格是指教师在长期的语文教学艺术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富有成效的一贯的教学观点,教学技巧和教学作风的独特结合和表现,是教学艺术的个性化的稳定状态之标志。
31、语文教学艺术风格的特征:独特性;稳定性;发展性。
32、教学艺术风格形成的四个阶段:1 模仿性教学阶段 2 独立性教学阶段3 创造性教学阶段4 有风格教学阶段(必记)
33、语文教学艺术风格的类型:典雅型;新奇型;情感型;理智型;诱导型
第七章语文课程的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