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离辐射防护原则和目的精品共75页文档
电离辐射防护安全法规、标准和规定.doc
![电离辐射防护安全法规、标准和规定.doc](https://img.taocdn.com/s3/m/d8f7860dddccda38366baf47.png)
电离辐射防护安全法规、标准和规定环境: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国家对放射性污染的防治,实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严格管理、安全第一的方针。
与核设施相配套的放射性污染防治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职业病:本法所称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本法所称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应当对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作出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作为规划草案的组成部分一并报送规划审批机关。
放射防护最优化:应当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以放射防护最优化为原则,以期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净利益,从而使一切必要的照射保持在可合理达到的最低水平。
个人剂量的限制:个人所受照射的剂量当量应当不超过规定的限值。
放射工作条件的分类:甲种工作条件:一年照射的有效剂量当量有可能超过15mSv。
对于这种工作条件下的工作人员,要有个人剂量检测,对场所要有经常性的监测,建立工作人员个人受照剂量和场所监测档案。
乙种工作条件:一年照射的有效剂量当量很少可能超过15mSv。
但有可能超过5mSv,。
对于这种工作条件的场所,要定期进行监测。
要进行个人剂量监测并建立个人受照射剂量档案。
丙种工作条件:一年照射的有效剂量当量很少可能超过5mSv。
对于这种工作条件的场所,可根据需要进行监测,并做记录。
全身均匀照射:5mSv任何单个组织或器官(包括皮肤和眼晶体):50mSv对放射专业的学生,其剂量的限值应遵守放射工作人员的防护条款。
电离辐射防护的原则和标准(DOC)
![电离辐射防护的原则和标准(DOC)](https://img.taocdn.com/s3/m/5d7de815f78a6529647d53a1.png)
电离辐射防护的原则和标准刘福珍2009091103医学影像学院09影七班电离放射防护的原则和标准摘要:电离辐射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并且目前人工辐射已遍及各个领域,电离辐射对人类的危害日益突出。
故本文将从电离辐射防护基础知识、电离辐射的来源、电离辐射的危害、电离辐射防护的重要性、电离辐射防护的原则、电离辐射防护的标准等六个方面来进行详述以便加强人们对电离辐射防护的原则和标准的认识。
关键词:电离辐射、电离辐射防护的原则、电离辐射防护的标准前言:电离辐射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而且一个多世纪以来, 电离辐射技术首先在医学诊断与治疗, 进而在科学研究、能源、工业、农业、地质、考古、军事等各个领域的应用不断发展并日益广泛。
人们在受益的同时也尖锐地面临如何更好趋利避害问题。
于是, 放射防护学这门交叉学科相应得到不断发展。
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 ICRP)等有关国际组织和世界各国在放射防护标准的研究制定与推广应用方面所做的大量工作, 突出体现了放射防护事业的进步。
研究制定出科学实用的放射防护标准并认真实施, 旨在力求从电离辐射技术广泛应用中获益的同时, 有效控制和防止可能带来的电离辐射危害, 又促进核科学技术应用的发展。
因此, 放射防护标准是指导防护实践的依据, 是人类在不断发展核科学技术及其应用中保障自身安全与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
随着电离辐射技术应用的日益广泛, 社会对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了有效达到放射防护目的, 国际原子能机构( I2AEA ) 等积极倡导加强各国辐射防护基础结构( infrastructure) 建设。
放射防护标准的建立时刻以放射防护原则为基础。
放射防护法规与标准是国家辐射防护基础结构的关键要素。
尤其放射防护基本标准是所有放射防护次级专项标准的基础和依据, 无疑是放射防护工作的纲。
放射防护基本标准不仅在放射防护领域, 而且在整个核科学技术以及相关领域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
实验室电离辐射的防护
![实验室电离辐射的防护](https://img.taocdn.com/s3/m/e382981f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dc.png)
实验室电离辐射的防护实验室电离辐射的防护一、辐射保护可以保护人员免受电离辐射伤害1、对身体的影响,例如暴露人员可以观察到临床症状。
辐射对身体的影响包括癌症(例如白血病、骨癌、肺癌以及皮肤癌),并可能在辐射暴露后许多年才发生。
对身体不很严重的影响还包括轻度的皮肤损伤、脱发、贫血、胃肠系统损伤以及白内障。
2、对遗传的影响,例如可以在暴露人员的后代中观察到症状。
生殖腺辐射暴露对遗传的影响包括染色体损害或基因突变。
生殖腺的生殖细胞在受到高剂量辐射时能引起细胞死亡,从而对人造成生育能力的损害,对女性还造成月经改变。
发育期胎儿(特别是8~15周龄胎儿)暴露时,可能增加先天性畸型的危险,或增加以后发生精神损害或辐射诱发的癌症的危险。
二、电离辐射保护原则为了限制电离辐射对人体的有害影响,应该控制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并遵守相应的国家标准。
辐射防护的管理需要遵循以下四项原则:1、尽可能减少辐射暴露的时间;2、尽可能增大与辐射源之间的距离;3、隔离辐射源;4、用非放射测量技术来取代放射性核素。
三、保护性措施包括以下几方面1、时间。
可以通过下列方法来减少放射性物质操作过程中实验暴露的时间:(1)不使用放射性核素来进行新的技术和不熟悉的技术工作,直到操作熟练为止(2)操作放射性核素要从容、适时,不能急躁(3)确保在使用完毕后立即将所有放射源回收并储藏好(4)清除实验室内放射性废弃物的周期要短;(5)在辐射区或实验室停留尽可能少的时间进行必要的训练以最有效地安排时间,并对与放射性材料有关的实验操作进行适当计划根据下述公式,在辐射区域所花的时间愈少,个人受照射剂量就愈小:剂量=剂量率×时间2、距离。
对于大多数γ-和χ-射线来讲,剂量率与同辐射源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剂量率=常数∕距离2与辐射源之间的距离增大一倍,相同时间内的暴露将减少为四分之一。
采用各种不同的装置和机械方法来增加操作人员与辐射源之间的距离,例如长柄的钳子、镊子、螺丝钳以及远程移液器。
第六章 辐射防护的目的、原则和
![第六章 辐射防护的目的、原则和](https://img.taocdn.com/s3/m/4850b0d9ad51f01dc281f132.png)
3.2 导出限值
不同的放射性核素有不同的年摄入量限值,因 而也有不同的导出空气浓度。比如氚(H)水 的导出空气浓度为1.2106Bq/m3,碘-131(I) 的导出空气浓度(吸入)为7.1102Bq/m3。
3.2 导出限值
之所以规定导出限值,其目的在于确定一个数值, 只要监测结果不超过这一数值,几乎可以肯定辐射
则一年总计工作2000小时。工作人员吸入的空气量按工作
时每小时吸入空气1.2m3计算,则一年工作2000小时吸入 的空气量为2.4103m3。于是,导出空气浓度DAC就等于 放射性核素的年摄入量限值ALI除以工作人员一年工作时 间内吸入的空气量,即:
DAC = ALI / 2.4 103(Bq / m3)
10mSv。
3.4参考水平
参考水平是决定采取某种行动的水平。对于辐射防护
中测定的任何一种量(比如受照剂量或摄入放射性物
质的活度等),都可以建立参考水平,不管这些量是 否确定了限值。参考水平它不是一个限值,它的用途 是当一个量的数值超过或预计超过制定的参考水平时, 提示应采取某种行动。这些行动可以是单纯的数据记 录;或调查原因与后果;甚至采取必要的干预行动等。 最常用的参考水平有记录水平、调查水平和干预水平。
(3H)水的年摄入量限值为 2.9109Bq,碘-131(131I) 的年摄入量限值(吸入时)为1.7106Bq。
因此,在内外照射均存在的情况下,个人年剂量 当量限值必须满足外照射产生的年剂量当量加上 摄入放射性核素所引起的内照射待积剂量当量的 和小于50 mSv。
3.2 导出限值
辐射防护监测中,有许多测量结果如有效待积剂量当量和
剂量当量的总和;
辐射防护的目的、原则
![辐射防护的目的、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768cacd076a20029bd642d0a.png)
2) 防护的最优化
在考虑辐射防护时,并不是要求受照剂量越低越好, 而是通过利益/ 而是通过利益/代价分析,在考虑了社会和经济的因 素之后使照射保持在合理可行尽量低的水平。 简言之,辐射防护最优化就是要使辐射实践的纯利 简言之,辐射防护最优化就是要使辐射实践的纯利 益最大,代价最小。换句话说,也就是在防护方面 投入最少,而降低的受照剂量最多。 投入最少,而降低的受照剂量最多。
3.2 导出限值
不同的放射性核素有不同的年摄入量限值,因 而也有不同的导出空气浓度。比如氚(H)水 而也有不同的导出空气浓度。比如氚(H 的导出空气浓度为1.2× 的导出空气浓度为1.2×106Bq/m3,碘-131(I) ,碘-131( 的导出空气浓度(吸入)为7.1× 的导出空气浓度(吸入)为7.1×102Bq/m3。
在考虑到经济和社会因素,任何决策应经过防护的研究 过程,用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利益。任何必要的照射 应保持在可以合理达到的最低水平,而不是盲目追求无 限的降低剂量。
2) 防护的最优化
辐射防护的最优化原则也称可合理达到的尽可能 低的原则。随机性效应不存在阈值,也就是不存 在安全和危险的明显分界线,所以应当尽量避免 一切不必要的照射。只要是合理的,应当采取措 施把辐照降低到尽可能低的水平。但是过于要求 更低的辐照,必将提高防护费用,而带来的好处 只不过把已经低的随机性效应的发生率再降低一 点这样不能认为是合理的。
1 辐射防护的目的
实现辐射防护目的的办法是: 实现辐射防护目的的办法是:
① 为了防止确定性效应的发生,把剂量当量限值定在足 够低的水平上,以保证工作者在终生全部时间内受到 的照射也不会达到产生有害效应的阈值。 的照射也不会达到产生有害效应的阈值。 ② 使一切具有正当理由的照射保持在合理的可以达到的 尽量低的水平。
电离辐射防护的三大原则
![电离辐射防护的三大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6dfe1148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19.png)
电离辐射防护的三大原则一、时间:在电离辐射防护中,时间是最有效的防护手段之一、减少接触电离辐射的时间可以有效降低对人体的伤害。
当人体暴露在电离辐射源旁边时,会受到辐射能量的积累。
因此,缩短接触时间可以减少积累的辐射能量,降低对人体组织的伤害。
这意味着应尽量减少在辐射源附近的停留时间。
对于需要长时间接触辐射源的工作人员,应该采取合理的轮班制度,减少每个人暴露于辐射源的时间。
二、距离:在电离辐射防护中,距离是另一个重要的原则。
辐射的强度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弱。
与辐射源的距离越远,受到的辐射量就越小。
因此,增加与辐射源的距离可以有效地降低辐射对人体的伤害。
工作人员应尽量远离辐射源,并在离辐射源距离较近时使用屏蔽物。
在为公众提供家庭电器、医疗设备等服务时也需要注意与辐射源的距离,减少辐射对公众的伤害。
三、屏蔽:屏蔽是电离辐射防护的第三个重要原则。
通过合适的屏蔽物阻挡辐射源的辐射能量,可以减少辐射对人体的直接暴露。
屏蔽物的选择需要根据辐射的类型和能量来确定。
例如,用于阻挡α粒子的材料可以是纸张、衣物或薄的金属层。
而阻挡β粒子的材料可以选择塑料、木材或厚一些的金属层。
用于阻挡γ射线、X射线和中子的屏蔽物一般需要使用更厚的铅或混凝土。
屏蔽物的厚度和材料的选择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以确保能够有效地减少辐射对人体的伤害。
除了上述三个原则,还有一些其他的电离辐射防护措施,如戴上适当的防护设备(如铅背心、防护眼镜等)、定期进行辐射监测和健康检查、加强辐射安全教育等。
这些措施在与时间、距离和屏蔽原则结合使用时,能够更全面地保护人体免受电离辐射的伤害。
总之,时间、距离和屏蔽是电离辐射防护的三大原则。
合理应用这些原则,可以有效减少电离辐射对人体的伤害,保护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安全。
电离辐射的保护原则
![电离辐射的保护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8d9cb0ea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62.png)
电离辐射的保护原则电离辐射是指能够使物质离解成离子的辐射,如X射线、γ射线和高能粒子等。
由于电离辐射对人体和环境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因此保护人体免受电离辐射的伤害成为重要的任务。
下面将介绍电离辐射的保护原则,以帮助人们了解如何有效地保护自己。
1. 时间原则时间原则是指尽量减少暴露在电离辐射下的时间。
暴露时间越长,受到的辐射剂量就越大。
因此,在进行需要接触电离辐射的工作时,应尽量控制工作时间,并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的时间。
2. 距离原则距离原则是指尽量保持与电离辐射源的距离。
辐射的强度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弱,因此,与辐射源的距离越远,受到的辐射剂量就越小。
在进行工作时,应尽量远离辐射源,或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减少辐射的接触。
3. 屏蔽原则屏蔽原则是指使用合适的屏蔽材料来减少电离辐射的传播。
一般来说,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屏蔽效果,可以有效地阻挡电离辐射。
在进行工作时,应选用合适的屏蔽材料对辐射源进行屏蔽,以减少辐射的泄漏。
4. 防护装备在进行需要接触电离辐射的工作时,应佩戴防护装备,如防辐射服、防护手套、防护面罩等。
这些装备可以有效地减少电离辐射对人体的伤害,保护工作者的安全。
5. 监测与控制对电离辐射的监测和控制是保护人体免受辐射伤害的重要手段。
通过使用辐射监测设备,可以实时监测辐射水平,并及时采取措施控制辐射源。
同时,还应定期对工作环境进行辐射监测,确保辐射水平不超过安全标准。
6. 教育与培训加强电离辐射防护的教育与培训是非常重要的。
人们应了解电离辐射的基本知识,掌握正确的防护方法和操作技能。
只有提高人们的防护意识和技能,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免受电离辐射的伤害。
总结起来,电离辐射的保护原则包括时间原则、距离原则、屏蔽原则、防护装备、监测与控制以及教育与培训。
通过遵循这些原则,人们可以有效地保护自己免受电离辐射的危害。
在进行涉及电离辐射的工作时,应时刻牢记这些原则,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同时,也应加强科学研究,不断完善电离辐射的防护技术和设备,为保护人体免受辐射伤害做出更大的贡献。
电离辐射的保护原则
![电离辐射的保护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b1f522cc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11.png)
电离辐射的保护原则
电离辐射是一种能够使物质发生离子化的辐射,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
成威胁。
因此,保护人类和环境免受电离辐射的危害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电离辐射保护的原则:
1. 时间原则:减少暴露时间
时间原则是指在进行放射性工作时,应该尽量缩短工作时间,减少暴
露时间。
这样可以降低受到电离辐射的剂量。
2. 距离原则:增加距离
距离原则是指在进行放射性工作时,应该与放射源保持足够远的距离。
这样可以降低受到电离辐射的剂量。
3. 屏蔽原则:采取屏蔽措施
屏蔽原则是指在进行放射性工作时,应该采取合适的屏蔽措施来防止
电离辐射对人体造成伤害。
例如,在进行核反应堆维护时,需要使用
厚实的混凝土墙壁来屏蔽放射性物质。
4. 个人防护原则:佩戴防护装备
个人防护原则是指在进行放射性工作时,应该佩戴合适的防护装备来保护自己。
例如,在进行放射性物质的处理时,需要佩戴防护手套、面罩等。
5. 监测原则:监测辐射剂量
监测原则是指在进行放射性工作时,应该对周围环境和个人进行辐射剂量监测。
这样可以及时发现辐射超标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总之,电离辐射保护的原则是多方面的,包括时间、距离、屏蔽、个人防护和监测等方面。
只有综合运用这些原则,才能有效地保护人类和环境免受电离辐射的危害。
电离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和标准PPT课件
![电离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和标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38a88c20912a216157929ee.png)
YY
医药行业强制性标准代号
EJ
核工业行业强制性标准代号
HJ
环境保护行业强制性标准代号
LD
劳动安全行业强制性标准代号
NY
农业行业强制性标准代号
注:代号中增加/T为推荐性标准
二、放射防护标准
1、我国放射防护标准的建立的发展历程
1960年
《放射卫生防护暂行规定》 (64年核爆)
x
1984年
《放射卫生基本标准》 (GB4792-84)卫生部
第四条 劳动者依法享有职业卫生保护的权利。 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 并采 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工会组织依法对职业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用人单位制定 或者 修改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应当听取工会组织的意见。 第五条 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管理,提 高 职业病防治水平,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 第六条用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全面负责。 第七条用人单位必须依法参加工伤保险。 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工伤保险的监督管理, 确 保劳动者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第八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研制、开发、推广、应用有利于职业病防治和保护劳动者健 康 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加强对职业病的机理和发生规律的基础研 究,提高职 业病防治科学技术水平;积极采用有效的职业病防治技术、工艺、设备、 材料;限制使用或者 淘汰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 国家鼓励和支持职业病医疗康复机构的建设。 第九条国家实行职业卫生监督制度。 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照本法和国务 院确 定的职责,负责全国职业病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 责范围内负责 职业病防治的有关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劳动保障行政部门 依据 各自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职业病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 政府有关部门 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职业病防治的有关监督管理工作。
电离辐射防护
![电离辐射防护](https://img.taocdn.com/s3/m/f43fb2af551810a6f5248672.png)
不同吸收剂量的X、射线对人体损伤的估计
剂量cGy(rad)
损伤程度
<25 25~50 50~100 100~200 200~350 350~550 550~1000 1000~5000
>5000
不明显和不易觉察的病变 可恢复的机能变化,可能有血液学变化 机能变化、血液变化但不伴有临床症象 轻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 中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 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 极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 肠型急性放射病 脑型急性放射病
(3)剂量率:一般情况下,剂量率越高生物效应越显著。 这是因为高剂量率的照射使机体对损伤的修复作用不 能充分显现出来所致。
一般在辐射导致组织细胞大量死亡而超过机 体的再生和代偿能力时,则出现确定性效应。 由于这种损害效应是当受照剂量达到一定水平 后肯定发生,故称为确定性效应。
确定性效应特点
存在‘剂量阈值’:超过‘阈剂量’值,才会产生效应。 效应严重程度:与接受的剂量有关,剂量越大越严重。 临床表现:乏力、呕吐、脱发、牙龈出血、白细胞降低、
电离辐射防护
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 电离辐射生物效应 第二部分 辐射防护
第一部分:电离辐射生物效应
主要内容
放射损伤机理 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类型 影响生物效应的因素
电离辐射生物效应是判定电离辐射影响或危害 的基础,是确定采取防护措施或控制工作人员照 射水平的主要依据,对不同类型、不同程度放射 损伤的诊断、治疗以及近期和远期后果的评估等 均有重要意义。了解电离辐射生物效应,对于正 确认识辐射危害,做好放射防护有着重要的理论 和实际意义。
辐射防护的目的和原则
![辐射防护的目的和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1aba9801eff9aef8941e0691.png)
辐射防护的目的和原则辐射防护的目的是:既要保护工作人员个人、他们的后代和全体人类,又要允许进行那些可能产生辐射或伴随着辐射的正当的实践活动。
所以,辐射防护的目的在于防止有害的确定性效应(即非随机性效应)的发生,并限制随机性效应的发生几率,使之保持在可合理达到的尽量低的水平。
辐射防护的原则为了达到辐射防护目的,辐射防护必须遵循辐射实践正当化,辐射防护最优化和个人剂量限值三项基本原则。
辐射防护三原则是针对受控辐射源(即辐射实践)的辐射照射情况而言的。
原则上说,它们并不完全适用于非受控辐射源(即干预,如核事故时的情况)的辐射照射的情况。
因为在干预的情况下,人们已不可能通过对辐射源施加控制来限制人们所接受的辐射剂量。
1辐射实践的正当性在施行伴有辐射照射的任何实践之前要经过充分论证,权衡利弊。
只有当该项实践所带来的利益大于为其所付出的代价时,才能认为该项辐射实践是正当的。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利益包括社会的总利益,不仅仅是某些团体或个人得到的好处。
同样,代价也是指由于引进该项实践后的所有消极方面的总和,它包括经济代价,健康危害、环境影响,同时还包括心理影响和社会问题等。
由于利益和代价在群体中的分布往往不相一致,付出代价的一方并不一定就是直接获得利益的一方。
所以,这种广泛的利害权衡过程只有在保证每一个个体所受的危害不超过可以接受的水平这一条件下才是合理的。
在判断辐射实践正当与否时,一般需要综合考虑政治、经济、社会等许多方面的因素,辐射防护仅是其中应考虑的一个方面。
2辐射防护的最优化辐射防护最优化在实际的辐射防护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实施某项辐射实践的过程中,可能有几个方案可供选择,在对这几个方案进行选择时,应当运用最优化程序,将一切辐射照射保持在可合理达到的尽可能低的水平(As Low As Reasonably Achievable, ALARA)。
因此,辐射防护最优化原则也称ALARA原则。
在考虑辐射防护时,并不是要求剂量当量越低越好,而是通过利益/代价分析,在考虑了社会和经济的因素之后使照射保持在合理可行尽量低的水平。
电离辐射防护原则和目的精品共75页
![电离辐射防护原则和目的精品共75页](https://img.taocdn.com/s3/m/56f575d9a8114431b80dd8b8.png)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75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电离辐射防护原则和目的精品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电离辐射的防护
![电离辐射的防护](https://img.taocdn.com/s3/m/07f4cd174028915f814dc2a1.png)
四、医疗照射剂量的约束
2.医疗照射的参考水平
(1)放射诊断的医疗照射参考水平 根据具体放射源和不同检查部位、投照方式,给出相应
的医学照射参考水平。比如典型成年受检者X射线摄影、CT 检查、乳腺摄影和X射线透视的剂量或剂量率的参考水平等, 见表12-2、3、4、5。
四、医疗照射剂量的约束
表12-2 典型成年受检者X射线摄影的医疗照射参考水平
二、屏蔽材料的选择
2.常用屏蔽防护材料
(1)屏蔽X( )射线 一类是高原子序数、高密度的金属 材料,如铅、铁、钨、铀等;另一类是低原子序数的 通用的建筑材料,如混凝土、砖、土等。
(2)屏蔽快中子 一般选择含氢量高的水、石蜡、有机玻 璃、塑料制品以及含较轻元素的材料,如石墨、高岭 土等。
(3)屏蔽高能电子 常用材料包括铝、玻璃、有机玻璃等。
二、电离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
(一)正当化原则 ➢即指放射实践的正当化(justification of radiological practice)判定。
➢ 医学照射的正当性判断就是在利弊权衡后判断是否采 用电离辐射技术会带来更大的好处。例如,脑梗死诊断 的首选方式是MRI,而不是X-CT;脑血栓诊断的首选则 是X-CT。
二、屏蔽材料的选择
3.铅当量
铅当量是指达到与一定厚度的屏蔽材料相同效果的 铅层厚度。其单位为毫米铅(mmPb)。屏蔽材料的铅当 量与射线的能量、材料的厚度、照射野的大小有关。
三、视频装置的辐射防护
1.视屏装置对人体的不良作用
视屏装置工作时,电子具有极大速度,撞击靶物质产 生X射线。ICRP规定,正常条件下距离电视机表面5cm处 的任何易接近部位,其X射线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不得超 过4.37 μGy·h-1。普通显像管玻璃含有一定量的铅物质,可 阻挡绝大部分X射线的穿透。但机器背面会有少量泄露X 射线。因此,电脑操作人员距离视屏装置较近时,周围必 存在X射线,紫外红外线,高、中、低频或超低频辐射场 等,虽剂量很低,均未超过各自现行的卫生学标准,但必 须引起重视。
辐射防护的目的及基本原则是什么[最新]
![辐射防护的目的及基本原则是什么[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4825e615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a9.png)
辐射防护的目的及基本原则是什么?1.防止有害的确定性效应;2.将随机性效应的发生率降至可接受的水平。
辐射防护的原则对於因进行任何活动,而增加了个人或群体的辐射照射,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在其一九九零年的建议书(第60号刊物)内,列出三项基本辐射防护原则:1.实践的正当化─任何涉及辐射照射的行动都必须具备充分理由,即该行动对受照射的个人或社会利多於弊;2.防护的最优化─个人剂量及受辐射照射的人数,应在合理可行和顾及经济和社会因素的情况下减至最少;以及3.个人剂量限值─个人所受的照射须符合剂量限值,确保没有人需要承受不能接受的辐射危害。
对於因核意外而令自然环境辐射水平增加,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在其一九九零年的建议书(第60号刊物)及一九九一年的建议书(第63号刊物)内,均建议需进行干预(即通过某些活动影响已存在的照射原因,从而降低总照射量),保障受到影响的人的健康,其防护原则为:1.正当化─在降低剂量而减少危害的同时,干预本身带来的危害与代价,包括社会代价,必需是值得的。
2.最优化─干预的形式、规模及持续的时间应当谋求最优化,令减低辐射危害而得到的好处,扣除干预带来的危害后,得到最大的净利益。
剂量学中常用的量吸收剂量是辐射防护剂量学中的一个基本量。
它是量度物质受到电离辐射照射后,吸收能量多少的一个物理量。
定义:单位质量物质吸收的电离辐射能量。
单位:戈瑞,简称戈,其符号为Gy。
辐射对人体的影响除了与吸收剂量有密切关系外,还与电离辐射的种类及其能量有关。
当量剂量是量度不同种类及能量的辐射,对人体个别组织或器官造成的影响的一个物理量。
定义:特定种类及能量的辐射在一个组织或器官中引致的当量剂量,就是该辐射在组织或器官的平均吸收剂量乘以该辐射的权重因子。
这个权重因子称为「辐射权重因子」,它反映不同种类及能量的辐射对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当辐射有多个种类和能量时,在一个组织或器官的当量剂量就是个别辐射所致的当量剂量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