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媒在美国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合集下载

大众传媒与政治

大众传媒与政治

大众传媒与政治现代社会,大众传媒飞速发展,传媒方式不断更新,大众传媒要想进行报道就离不开政治,新政策的实施也离不开媒体的宣传。

因为大众传媒与政治是相互影响、相互监督、而又相互促进的。

大众传媒作为政府与人民之间的纽带,其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沟协调政府与人民之间的关系,将政府的精神正确的传达给群众,并将群众的疾苦及时的报告给政府。

他不应该单纯的只是为政府或人民说话,而是应该站在对的一方,从公正的角度去审视问题与矛盾。

例如:媒体上报道的有位官员指着记者说“你是替党说话,还是替人民说话”的新闻。

很明显,这位官员认为媒体只是为政府服务的,不应该站在人民的一边去和政府作对。

同时他也用自己的话将政府与人民对立起来,而忽略了媒体是政府与人民之间的纽带。

我认为,大众传媒与政治的关系只有两种,一种是政府对大众传媒的控制与利用;另一种是大众传媒对政府的监督和制约。

就政府对大众传媒的控制与利用来说,政府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制止媒体发放不利于政府的言论,进而维持政权的稳定。

这一点的体现,不仅仅是在中国,在世界的各个国家的政府与媒体之间都有体现,政府对媒体的渗透都异常强大。

就连美国也是如此:政府会利用媒体发布对政府有利的新闻进而赢得民心,支持政府的行动。

例如:美国在想要发动伊拉克战争的时候即利用大众传媒对伊拉克以及萨达姆进行丑化,为的是让美国人民支持政府的行动。

由于中国是社会主义制度,媒介大多实行国有制,因此有时媒介更倾向于帮助政府。

政府还经常利用大众传媒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如:国家要推行某个政策,要想人民更好的配合,就要利用媒介进行宣传。

政府还会利用媒介去塑造政府及政治人物的形象。

例如:在美国总统竞选期间,奥巴马就利用媒介的传播范围之广以及名人的效应,在媒体上播放名为《yes,we can》的歌曲去塑造自己在人民中的良好形象,增加自己竞选成功的机率。

政府还可以通过媒体对大众进行舆论导向,就致使媒体有时会迫于政府或政府官员的压力而去制造舆论配合政府。

大众传媒对公众舆论及政治形势的影响

大众传媒对公众舆论及政治形势的影响

大众传媒对公众舆论及政治形势的影响在当今社会,大众传媒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公众舆论和政治形势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大众传媒包括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以及互联网等各种媒体形式。

这些媒体通过传播信息、引导舆论,塑造着公众的价值观和政治观念。

首先,大众传媒通过传播信息,使公众能够了解国内外的政治形势。

新闻媒体是公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它们报道了各种各样的事件和政治动态。

通过电视、报纸和互联网等媒体,公众可以了解到国内外的重要新闻、政策变化以及国际关系等。

这些信息的传播不仅让公众了解到事实真相,还能够激发公众的思考和讨论,对政治形势产生影响。

其次,大众传媒对公众舆论的引导起着重要作用。

媒体可以选择报道哪些新闻事件,以及如何报道这些事件,从而影响公众对某一事件的看法和态度。

例如,一些媒体可能选择强调某一政治团体的观点,而忽略其他观点,从而塑造了公众对该政治团体的看法。

此外,媒体还可以通过采访专家、学者和政治家等,引导公众对某一政治问题的看法。

这种舆论引导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塑造公众的价值观和政治观念。

大众传媒还通过娱乐节目和综艺节目等形式,对公众舆论和政治形势产生影响。

娱乐节目和综艺节目是公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能够吸引大量观众的关注。

这些节目不仅提供了娱乐和消遣,还能够通过对社会问题的讨论和揭示,引发公众对政治问题的思考。

一些综艺节目也会邀请政治人物参与,通过与公众互动,传递政治观念和政策信息。

然而,大众传媒对公众舆论和政治形势的影响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媒体的报道往往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偏见。

不同的媒体可能对同一事件有不同的报道角度和解读,从而导致公众对事件的看法存在偏差。

其次,一些媒体可能受到政治势力的控制,报道内容可能受到政治干预,从而影响公众对政治形势的判断。

此外,媒体还存在着商业化的问题,一些媒体可能追求点击率和收视率,而不顾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为了更好地应对大众传媒对公众舆论和政治形势的影响,公众需要保持理性思考和媒体素养。

20世纪60年代美国大众传媒政治功能的强化

20世纪60年代美国大众传媒政治功能的强化
明了政府援助穷人的食品计划微不足道。真实的报道在感官上触 通 ,让选民从电视上得到有关候选人的直 观情 况。 动 了很多 人 ,这一 问题立即 引起 了公众的关注 。不久 ,国会就增 17 年乔治・ 92 麦戈文控制民主党与尼克松竞选事件使得很多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要影 响力。

士, 并在主 流媒 体上 投入 大量的金钱做政治广告。结果从这个时 期开始 , 治广告剧 增 。而且 用来攻击对手的负面广告 占据 了多 政 3 . 媒体削弱 传统政党的作用 。媒 体对政 治选举影响力加强的

媒 体政 治 功 能 强 化 的 表 现
1 . 媒体参与政治进程的力度加大。传播媒介具有话语权,它 数。
张 烁
( 南大 学 国际教 育学 院 ,河 南 开封 4 5 0 ) 河 7 0 1
摘 要 :随 着 社会 的发 展 , 大众 传 媒 在 现 代 生 活 中的 影 响 力 日益 凸显 。 大众 传 媒 与 政 治 之 间 的 关 系也 越 来越 密切 。2 O世 纪 6 O年 代
的 美 国媒 体 已经渗 透进 政 治 生活 的 各 个 层 面 .在 许 多方 面都 显 示 出 了 巨大威 力 。 大 众传 媒 的政 治 功 能 较之 以 前 呈现 出 不 断 强化 的 趋
2 1 年 6月 01 第2 7卷第 6期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Ju n lo h n cu d c t o n t t t o r a fC a gh n E ua in I s i u e
J n 2 1 u .0 1
V 12 N . o.7 o6
2 O世 纪 6 O年 代 美 国大 众传 媒 政 治 功 能 的 强化
的重要职 能是议程设置 , 一点在新 闻报道 中尤为明显。媒介通 这 过大量的不间断的报道 , 以使某些 人或者某些事件成为公众 关 同时,也意味着传统政党作用的削弱。美国国内两大政党民主党 可

大众传媒的政治社会化功能

大众传媒的政治社会化功能

大众传媒的政治社会化功能作者:丁永刚周金玲来源:《新闻爱好者》2008年第20期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的学习和传播过程,它是自然人转化为政治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影响人们政治社会化的因素较多,大众传媒是其中一种重要的影响力量。

当今时代是复杂多变的信息社会,人们无时无刻不处在大众传媒的包围之中,大众传媒舆论导向能力增强,对人们的政治社会化影响较大,正如学者张开所言:“大众传媒是现代人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无法逃避其影响的‘社会空气’。

”①大众传媒正全方位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塑造着人们的精神面貌,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政治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并为人们的政治社会化提供了广阔的社会背景和前所未有的政治舞台;大众传媒是政治社会化的重要载体和工具,它不仅为人们传授政治知识、政治技能,还向受众宣传政党的政治价值观,使人们接受政治教化,转变政治态度,树立价值判断标杆,完善政治人格,实现从自然人向政治人的过渡。

一、大众传媒与政治社会化(一)大众传媒传播是利用一定的中介传递、表达、反映信息的方式。

它既不是简单的输出,也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复杂的双向交流。

传播离不开中介物。

信息的传播需要依附于某种中介物上,特别在现代社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的活动范围大大扩展,面对面的语言交流和肢体表达显然已不够用了,人们要在彼此看不见、听不到的情况下进行交流,就必须借助现代的传播工具。

在传播过程中起到传播中介作用的,就是“传播媒介”。

它是信息传播所通过的“中介、桥梁、渠道、通道”。

“传媒”所包含的范围非常广泛,事件、物体、组织等都可以成为传媒。

②“大众传媒”,也可称为“大众媒介”或“大众传播媒介”,是一般传媒的外延的扩大,它是在广播电台出现以后才被广泛使用的一个新概念,是指在传播途径上有用以复制和传播信息符号的机械和有编辑人员的报刊、电台之类的传播组织间的传播渠道,一般专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及网络③。

简单地说,大众传媒就是向大众传输信息的传播媒介,它包括传统的印刷媒介(书籍、报纸和杂志等)、传统的电子媒介(电影、广播、电视)与新兴的数字电子媒介(网络、第三代移动电话等)④。

论大众传媒在政策制定中的作用

论大众传媒在政策制定中的作用

论大众传媒在政策制定中的作用作者:裘敬来源:《管理观察》2011年第10期摘要:大众传媒所代表的社会舆论被称为一种并列于立法、行政、司法的“第四种权力”,它对公共政策过程具有着重要作用。

那么,大众传媒这个“第四种权力”在公共政策中最主要体现在哪儿呢?“谁决定着政治的内容,谁便统治着这个国家。

”因此,本文认为大众传媒最主要的权力体现在影响国家政策议程的设定上。

本文即从大众传媒影响政策议程的设定这个角度来看它在公共政策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大众传媒公共政策议程作用大众传媒是大众传播媒介(Mass media)的简称。

人类的传播活动经历了4种方式:原始传播方式、手抄传播方式、印刷传播方式、电子传播方式。

当新型大众传播工具出现后,新闻传播成为了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活动。

大众传播工具是人类社会物质生产和精神交往的产物。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传播方式不断变化,传播速度越来越快,范围越来越广,效果也越来越大。

技术进步作为器物性质的发展,没有内在灵魂的支撑,其发展没有实质的意义。

而构建在公开、透明形式特征,坚持公平、正义的批判精神的大众传媒被广泛誉为独立于立法、行政、司法以外的“第四权力”。

权力的相互牵制,是实现国家机器良好运作的基础。

一、大众传媒对政策议程设定的影响随着政治民主的发展,政治生活的参与者日益多元化。

相应地,作为对社会价值进行权威性分配的公共政策,其参与主体也日益多元化。

大众传媒正日益成长为公共政策的一大重要的参与主体。

大众传媒虽然不是正式的权力,但对政策过程有着很大的影响,能对政府行为构成直接的舆论压力。

大众传媒对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以及监督都有着重要影响,但其影响最集中地体现在影响公共政策议程的设定上。

在现实生活中,为什么一些问题能得到官方主体的重视,而另一些问题却没有被列入议事日程,在很大程度上与大众传媒有着紧密的联系。

大众传媒对政策议程设定的影响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进行说明:(一)大众传媒与公众联合,共同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对政府提出政策要求,从而受到政府的重视,使得此问题进入政府的政策议程。

大众传媒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关系

大众传媒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关系

大众传媒与文化、政治、经济、社会的关系一、大众传媒与文化1.现在新闻学界公认的关于大众传媒四大职能(监测社会环境、协调社会关系、传承文化、提供娱乐),无一不以其表征时代精神作为前提。

其中传媒“使社会遗产代代相传”这个职能,往往被当事的传媒和受众所忽略,但是它们实实在在、每日每时在有意无意中传承着文化,影响社会的力度日复一日地累增。

本民族的文化,以及全球文化交流的新成果、新形态,通过传媒不间断地出版和播出,不间断地被继承、扬弃、融合。

而且,与其他渠道的教育功能相比,报纸、出版、广播、电影、电视以及互联网中知识与文化的传播,具有更强的广泛性和普及性。

人们在接受正规学校教育之前,以及学校教育结束之后,通过这种方式融入更大的社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社会文化的接受者。

因为传媒是文化的变动着、延续着的载体。

从一定意义上说,传媒就是活动着的历史。

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大众传媒天然地与文化的传承、批评、扩散和整合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战以后的世界,尽管局部冲突不断,但世界整体上处于和平时期,在观察社会变动的同时,人们需要精神的放松和享受。

战后的传媒越来越意识到这种社会需求,提供了更多的文化类、消闲类的产品,于是传媒逐渐成为人们精神娱乐的一个重要领域,提供娱乐越来越成为传媒的一种独立职能。

特别是在电视成为第一传媒的时代,传媒娱乐成为一种巨大的产业。

2.我们的传媒在弘扬先进文化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例如一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务员通过传媒而成为社会的楷模;社会法治意识深入人心,也与传媒日复一日地报道各种类型的法治案例、组织法律专家讨论问题直接相关;环境保护观念的普及,显然与传媒多年来持续报道世界和我国的环保问题、组织环保与人类生存的讨论有关。

但是,我国的传媒在以娱乐为目的的文化传播中,存在严重的问题,不仅谈不上代表先进文化,而且在相当程度上已成为落后文化的主要传播者和吹捧者。

传媒所具有的强大而无形的传承文化的作用,使得这类传播内容迅速扩散,在观念上严重妨碍了社会的民主化、现代化进程,因而长远的危害性不可忽视。

浅析美国民主制度与大众传媒的关系

浅析美国民主制度与大众传媒的关系

浅析美国民主制度与大众传媒的关系作者:钱莉来源:《科教导刊》2012年第26期摘要美国的民主是本大书,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解读,所得到的结论也不尽相同。

但是,我们似乎还不能就此确定,它是一种飘忽不定或者虚幻的“观念共同体”。

政治学家对美国民主的规范或实证研究是在两个前提下进行的:一是宪法设计的三权分立与制衡、联邦主义制度框架;二是民主的政治文化。

从政治传播学的角度认识美国民主,将研究定位在“国家与社会关系”这个大背景之下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传媒既是社会的一部分也是政治的一部分。

当我们对民主的社会起源了然于心的时候,传媒与民主的关系也就显山露水了。

关键词民主民主制度大众传媒媒体中图分类号:D521 文献标识码:A1 美国民主制度的内涵在美国社会传统文化的信条中,我们认为至少有两条基本原则能够解释民主制度。

一个是个人自由,另一个就是社会自治。

从某种意义上讲,美国人尊重传统的习惯是美国的民主制度得以变革和延续至今的保证。

美国人对个人自由的信奉与追求是与他们受传统专制的迫害程度分不开的,因为由于深受宗教的迫害原因,早期移民到北美大陆的欧洲移民,他们把大陆看作是人类自由的避难所,在整个的十七、十八世纪,人们维护自由的方式一般是通过诉诸暴力来实施的,在那段血与火斗争的年月中,个人自由深入人心最终转化为美国人民的普遍权利,并且以政治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

在美国个人自由的社会原则实际上阐述了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那就是,自由高于民主,民主必须是自由的。

美国的社会自治是从个人自由中引申出来的另一项权利,它说的是社会共同体的治理原则。

这项原则被美国公民视为对抗一切专制政府的保留权利之一,更重要的是,美国公民把社会自我管理和自我治理看作是民主国家统治的前提。

美国人民坚信,凡是依赖于他人的人必然缺乏自我意志,从而没有能力参与、解决公共事务。

理查德·普莱斯指出:“自由基于一个通行的思想之上,即自我管理或自我导向的思想,那些连自己的生活都主宰不了的人自然不应在管理国家的问题上拥有发言权。

不同时期美国政治选举与大众传媒的互动

不同时期美国政治选举与大众传媒的互动

不同时期美国政治选举与大众传媒的互动大众传媒与政治选举是大众传媒与国际关系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

美国作为民主国家的诞生地,在诞生之初就大量运用大众传播手段进行民主选举,并且随着时代和技术的发展,不断将大众传播的新技术、新手段运用到政治选举中。

可以说,对大众传播手段的运用是否合适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选举的成败。

电台成就了罗斯福的“电台总统”形象,电视成就了肯尼迪的“电视总统”形象,互联网成就了奥巴马的“网络总统”形象。

事实证明,当一种新的大众传播技术手段跻身主流,或占据传统大众传播领域的相当份额时,就必须予以重视。

如何充分的利用大众传播的手段,进行最广泛的传播,并且调动最广大选民的积极性,就成为政客们应该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标签:大众传播美国总统选举新媒体1大众传媒与美国政治选举概述大众传播媒介主要是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这些传播媒介传播信息具有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大等特点。

1.1报纸从职业和教育程度来看,阅读报纸的阶层可以说是媒体中幅度最广泛的。

报纸的优点主要体现在弹性大、灵活、及时;对当地市场的覆盖率高,易被接受和被信任。

而其缺点则主要在于传递率低、保存性差、传真度差、传播版面太小易被忽视。

1.2广播作为四大媒体之一的广播的特性首推时效性。

报纸由于广播的出现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就是时效性被夺走。

广播可以向全国,也可以向特定的地域做传播。

总体来看,广播的优点在于信息传播迅速、及时,传播范围广泛,选择性较强,成本低。

其缺点是只有声音传播,信息展露转瞬即逝,表现手法不如电视吸引人。

1.3电视电视是现代传播的主角,电视是现代所有媒体中最家庭化的娱乐媒体。

因此,对视听者的亲近感也很强烈,是感动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的媒体。

电视传播有其他媒体不可比较的示范效果,常常成为话题的创意作品也肯定被电视传播诱导出来。

电视媒体的主要优点是诉诸人的听觉和视觉,富有感染力,能引起高度注意,触及面广,送达率高。

而主要缺点在于成本高、干扰多,信息转瞬即逝,选择性、针对性较差。

大众传媒与美国政党政治

大众传媒与美国政党政治

大众传媒与美国政党政治宋云伟美国自建国之初就存在着党派之争。

尽管开国元勋华盛顿认为党争会损害民主,但政党制度却在各种利益集团的推动下不断发展,最终于19世纪后期形成了完善的两党制。

两个多世纪以来,政党一直在美国国家政治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近年来却呈弱势发展。

与此同时,现代大众传媒的地位却越来越重要,部分地填补了国家政治生活中由于政党衰落出现的真空。

一政党自形成之日起,就与传媒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18世纪末期,联邦党和反联邦党展开唇枪舌战。

为扩大本党派的影响,1789年4月15日联邦党人出版了由约翰 芬诺主编的报纸 合众国报 。

两年之后,由菲力普 弗来诺主编的反联邦党人的报纸 国民公报 出版。

以报纸为阵地,两派的争论日益白热化,以致于汉密尔顿和杰斐逊都直接卷入论战,可见建国之初党争就和媒体结下了不解之缘。

以后各党派几经变迁、融合,19世纪后期两党制逐渐形成。

两党的组织机构也渐趋完善,都设置了全国代表大会、州代表大会和地方代表大会以及常设各级委员会,其主要职能是组织各级竞选,希望本党派候选人当选后能实施反映自身要求的政策措施。

在竞选中各级党魁起了重要作用,他们长期观察候选人受到抨击后的表现、决断力、信心、政治技巧以及其他品质,决定他们是否可以做可能的候选人。

威廉 麦金莱就是典型的一例。

1896年 纽约时报 刊登了一幅漫画:共和党党魁韩纳提着麦金莱的衣领,而韩纳的衣服上全是$符号,生动地反映了党魁操纵的金钱选举这一事实。

整个19世纪一直到20世纪上半期,政党在美国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此时报纸是政党宣传政策的工具,大多数报纸都曾自豪和公开地表示过自己忠于某一党派。

各政党为报业提供资金帮助,政党会议决议也是报纸消息的来源之一,报刊杂志热衷于宣传各政党的政策主张,吸引选民,从而扩大报纸的发行量。

如果说整个19世纪,媒体的形式还局限于报刊杂志,那么20世纪20年代无线电广播问世以后,媒体的影响迅速扩大。

论美国总统选举与传媒的关系

论美国总统选举与传媒的关系

论美国民主与传媒摘要:传媒的存在,使公民大众在整美国总统选举过程中全程参与,从而选举出大多数人支持的总统,践行美国民主。

这种民主实践借助传媒,培养和提高了民众的民主意识,促使美国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更加民主。

关键字:美国总统选举民主传媒美国总统选举集中体现了美国式的民主。

从1796年开始,亚当斯首次利用报纸进行总统竞选,到1932年,罗斯福利用广播电台,再到1960年,肯尼迪利用电视,直到2000年,布什利用网络媒体,美国总统选举与时俱进,不断利用传媒进行个人宣传、选举宣传、抨击对手、筹集竞选资金等竞选活动。

宣传形式虽然不断改变,但唯一不变的是其民主的内核【1】。

美国传媒的存在,使美国总统选举的民主得以充分展现。

在讨论民主与传媒之前,我们首先对民主和传媒下定义。

(因为对民主的定义及认识在全世界来看,是有分歧的。

本文重点不在于讨论民主为何物,姑且按本人最认同的定义来论述本文)所谓民主就是大多数人的统治,民主的真谛就在于在充分尊重民众参与机会、表达自由的基础上确立了多数至上的形式理式【2】。

传媒,就是传播各种信息的媒体。

按以上民主的定义,传媒对美国民主的实现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美国人民在总统选举中充分参与整个过程,从传媒的宣传中认识总统候选人,到总统候选人借助传媒来宣传中了解候选人的政治主张来决定自己的选票,再到去候选人自建网站去捐献竞选资金,通过自己的努力给候选人实际支持,自己决定国家的未来,还可以在电视辩论赛上一睹候选人的机智和风采。

而随着传媒的发展,脸书和推特等新媒体的出现,使总统候选人直接跟选民互动成为可能,极大提高了美国民众的参与感。

2008年,奥巴马赢得了总统选举,与他通过新媒体的全方位轰炸不无关系。

传媒,拓展了民众在总统选举中的参与机会,实践了民主。

传媒在美国政治生活中实际上是一个中介机构,它影响政治的过程可以简单表述为:政治影响公众通过媒体进行,而公众影响政治也通常借助媒体实现【3】。

在总统选举时,除了总统候选人通过传媒争取选民,选民也正是通过传媒反作用于总统候选人,虽然这种影响远小于前者。

民主的觉醒

民主的觉醒

民主的觉醒短片《科尼2012》被上传至网络后,视频的点击量在短时间内就超过了8000万次,并被很多个人、网站分享。

但是也受到了很多非议,比如说哈佛大学伯克曼网络和社会中心的高级研究员伊桑·扎克曼表示:“这部短片对理解一个人是好是坏提出了非常固化的方式,这种方式过于简单粗暴。

”还有人质疑说这部电影是为了乌干达的石油而行动的,这个活动的目标在于鼓动人们动用时间和金钱敦促与帮助美军出兵乌干达,而美军昂贵的飞弹从来不会为了人道、正义与和平而发射;因为即便无知如我,也知道近几十年来,美国的子弹带来的只会是血与灾难。

尽管有种种批判,种种揭露,我门也不应忽视美国的民主已经发展到一定高度。

民主不是一个人的事,但是可以通过一个人去影响其他人。

杰森·罗素与其朋友从乌干达回来,告知政府科尼的罪行,希望政府去阻止时遭到拒绝,理由是:一个对国家安全或经济无关的纷争,这对于美国公众政策来说还不是一个重要问题。

杰森·罗素及其朋友并没有放弃,而是让更多的人看这部影片,多到他们制止科尼的决心无法再被忽视,人们震惊了,大家的觉悟变成了行动,并且创造了“看不见的孩子”社区,他们的声音响亮起来,并相信可以改变世界,在没有政府介入的条件下,依靠民众的力量、时间、才华、金钱,创建了一个项目叫“TRI”重建了科尼所毁灭的东西,他们创建了学校,创造了工作机会,让曾经感觉绝望的生命又重新绽放;他们在战争第一线建立了早期警告通讯站,保护村落免受反叛军袭击。

众人的行为不仅影响了更多人参与进来,还得到了政府议员和参议员的重视。

杰森一行人同共和党和民主党商议,最终都赞成科尼的罪行必须被终止。

以前被告知不可能的事,现在不一样了,甚至白宫来信,奥巴马总统决定派遣军队进行援助。

经过8年的努力,政府终于听到了民众的声音。

2011年10月,百名美军参谋被派往中非帮助乌干达军队逮捕科尼,并制止LRA。

有史以来,美国政府第一次因为人民的呼声,作出这样的决定。

浅析大众传媒与美国政治

浅析大众传媒与美国政治


本 与 政府 保 持 一致 。对 立 主要 表 现 为大 众 传媒 对 政府 官 员 腐化 、决 策 错误 、渎 职行 为 等 进行 揭 露 和批 判 , “ 水 门事 为 四个 阶段 ,它 们每 一 个 阶段 的形 成 与发 展 都 对美 国 的政 件 ” 中新 闻监 督 作用 便体 现得 淋漓 尽致 。 治 产 生 了深 远 的 影 响 。第 一 阶段 ,报 纸业 从 开 始 的数 量 有 ( 三 ) 盈 利性 限 、质量 不 高 到2 O 世 纪 以后 的迅猛 发展 ,成 为政 治 生 活 中 美 国大 众 传媒 以服务 于私 有财 产 制 度 为宗 旨和 目标 , 不 可 或缺 的监督 力 量 。第 二 阶段 ,杂 志业 从 开 始 的 品种单 因为基 本 所 有媒 体 都 是 私人 企 业 ,其 目的 就是 追 求利 润 的 价格 昂贵 到 1 9 世纪3 0 年 代 的逐 渐兴 起 ,销 售猛 增 , 当 最 大 化 ,因此 为 了扩 大 信息 的覆 盖 面 ,他 们会 尽 可 能地 挖 前 全 美 国的 杂 志 数 量 多 i gl 2 o o o 种 。第 三 阶段 ,广 播 电视 掘 民众 最 关 心 的话 题 ,例 如 ,经济 政 策 、福 利 措 施 以及 政 日益走 进 美 国民众 的生 活 。二 战 期 间 ,罗 斯 福 总统 创 造 了 府 自身存 在 的种 种 问题 。在 利 益 的驱 使 下 ,媒 体 对 于报 道 著名的 “ 炉 边谈 话 ” ,就是 通 过 广 播提 出 了 “ 美 国必 须 成 的内容也 更 加细 化 、真实 。 为 民 主 国家 大兵 工 厂 ” 的 口号 。而 在所 有 的传 播 手 段 中 , 三、大众传媒对美国政治的作用 电视 最具 有 影 响 力 ,6 0 %的美 国 民众 表示 电视 是 他 们 获取 大 致说 来 ,大众 传 媒 在美 国政 治 中 的发 展 历程 主 要分

简述大众传媒对政治民主进程的影响

简述大众传媒对政治民主进程的影响

也提到,“新闻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作为宣传、教育、动员人民 民众自动屏蔽一些信息或是直接视为虚假信息处理,降低了
群众的一种舆论形式,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反映我们党和国家 大众媒体的公信力,长期以往也就不足以在民众间形成效
的政治立场、政治主张和政治观点。”141
应。
瞽 墨
从上 述文献中 不难看出 ,大众媒 体的政治 功能不能 小
递着信息,将政治与民众紧密联系到了一起。
间的观点。由此可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就成为媒

大众传媒自产生之日起就与政治和政治生活有着密不 体从业者必须要遵守的原则。
可分 的关系。“ 它是政 治的一种工 具、手 段、载体和 途径, 有时
但“惟利是图和联合控制的媒体在价值取向方面具有明
甚至就是政治本身——媒介间的斗争演变成为政治斗争,媒 显的政治偏见。”16] 经济的诱惑会促使虚假新闻的产生,尤其
治观点的一个渠道,也可称作劝服的一种。15t 其中,麦克奈尔
( 四) 监督政府和政治机构
对于媒体功能的归纳也是笔者比较欣赏的方式,笔者也将从
政府、政府高官及其行政人员的行为举止时刻接受着大
这五个方面展现笔者所理解的大众传媒与政治民主间的关 众媒体的监督。“大众传媒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压缩时空,聚
系。
焦政治 人物,从而 拉近人们 与政治领袖 的距离。” {91
( 三) 促成舆论的形成


觑。简言之,总结大众媒体的政治功能可以归纳为:政治参与
李普曼曾说,“舆论面对的是一些迂回曲折、看不见摸不
四 期
功能、权力监督功能、政治沟通功能、政治控制功能、议程设 着而又令人困惑的事实,而且根本不可能一目了然。”吲媒体
置功能及政治社会化功能。由此可见,更多的是为让民众参 就像为民众提供了一个平台,而新媒体的出现让沟通和表达

大众传媒与美国政党政治_李会欣

大众传媒与美国政党政治_李会欣

1007—1369(2001)05—0040—04大众传媒与美国政党政治李会欣收稿日期:2001-6-28作者简介:李会欣,讲师、法学硕士,现为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99级博士生,100871。

[内容提要] 本文从大众传媒的一般逻辑入手,分析大众传媒对美国政党政治所造成的冲击。

在传媒的冲击下,美国政党政治走向衰落,政党在政治生活中的影响和作用下降,而大众传媒成为美国政治生活中一支重要的力量。

欲控制美国政党政治的衰势,政党必须适应媒体时代的要求,协调好自身与大众传媒的关系。

[关键词] 大众传媒 美国政党政治 选举 大众传媒在美国政党政治、尤其在政党选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已经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注意。

毫不夸张地说,在现代信息社会,没有大众传媒,就没有美国政党选举。

然而,媒体的大量应用却引致美国政党政治走向衰落。

如何协调媒体与政党政治的关系,使二者走向良性互动,正是本文在写作过程中思索的问题。

一、大众传媒的运行逻辑传播学的四大先驱①之一的哈罗德·拉斯维尔认为,媒体的传播过程包括五大要素:谁(W ho )、说什么(Say What )、通过什么渠道(In W hat C hannel )、对谁说(To Whom )、产生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 )。

这就是著名的5W 模式。

拉斯维尔对五个W 进行分别研究后,概括出了大众传播的三项社会功能:环境监视,协调社会各部分的关联以适应环境的变化,社会文化世代相传。

查尔斯·赖特在此基础上增加了第四项功能———娱乐。

传播的这四项功能得到了美国新闻学者,传播学的集大成者威尔伯·施拉姆的肯定。

可以说,拉斯维尔等人的研究从最一般的角度阐述了大众传媒的运作过程和社会功能,换言之,他阐述的是大众传媒的一般逻辑。

这种一般逻辑体现在每一个事件或人物的报道过程之中。

如果一般逻辑中的某一个环节或过程在传播报道中被有意突出、甚至歪曲,那么传媒所引发的社会效果就完全不同。

大众传媒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关系

大众传媒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关系

大众传媒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关系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大众传媒与文化、政治、经济、社会的关系一、大众传媒与文化1.现在新闻学界公认的关于大众传媒四大职能(监测社会环境、协调社会关系、传承文化、提供娱乐),无一不以其表征时代精神作为前提。

其中传媒“使社会遗产代代相传”这个职能,往往被当事的传媒和受众所忽略,但是它们实实在在、每日每时在有意无意中传承着文化,影响社会的力度日复一日地累增。

本民族的文化,以及全球文化交流的新成果、新形态,通过传媒不间断地出版和播出,不间断地被继承、扬弃、融合。

而且,与其他渠道的教育功能相比,报纸、出版、广播、电影、电视以及互联网中知识与文化的传播,具有更强的广泛性和普及性。

人们在接受正规学校教育之前,以及学校教育结束之后,通过这种方式融入更大的社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社会文化的接受者。

因为传媒是文化的变动着、延续着的载体。

从一定意义上说,传媒就是活动着的历史。

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大众传媒天然地与文化的传承、批评、扩散和整合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战以后的世界,尽管局部冲突不断,但世界整体上处于和平时期,在观察社会变动的同时,人们需要精神的放松和享受。

战后的传媒越来越意识到这种社会需求,提供了更多的文化类、消闲类的产品,于是传媒逐渐成为人们精神娱乐的一个重要领域,提供娱乐越来越成为传媒的一种独立职能。

特别是在电视成为第一传媒的时代,传媒娱乐成为一种巨大的产业。

2.我们的传媒在弘扬先进文化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例如一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务员通过传媒而成为社会的楷模;社会法治意识深入人心,也与传媒日复一日地报道各种类型的法治案例、组织法律专家讨论问题直接相关;环境保护观念的普及,显然与传媒多年来持续报道世界和我国的环保问题、组织环保与人类生存的讨论有关。

但是,我国的传媒在以娱乐为目的的文化传播中,存在严重的问题,不仅谈不上代表先进文化,而且在相当程度上已成为落后文化的主要传播者和吹捧者。

政治学基本理论和中国视角第四编第四章 大众传媒-文档资料

政治学基本理论和中国视角第四编第四章  大众传媒-文档资料

政治学:基本理论与中国视角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4 .1
从政治传媒到传媒政治
4.1.1 大众传媒在人类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大众传播媒介在信息告知、解释政策、 舆情监督、教育公众等方面的作用越来 越明显。 大众传媒的政治传播作用:“公共通道 功能”,即提供和推动公共信息的流动, 形成公共舆论和社会政治民主的作用。
政治学:基本理论与中国视角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政治环境反映特定的政治体制的 结构和特点



每个国家的政府都会重视公共舆论的走向,对 公共舆论进行疏导和控制。不同政治体制的政 府对公共舆论的管理手法不同。 政府控制程度较为缓和,公民具有民主意识和 大众媒体的独立程度较高的国家或地区,其公 共舆论形成的自由度比较高。 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保证了公民 对公共事务管理的发言和参与权利,宪法规定 的言论自由保证了公共论坛和舆论的流通,大 众媒体的体制改革从另一个侧面促使媒体在促 成和传播公共舆论方面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政治学:基本理论与中国视角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4.2.2
传媒操纵政治
大众传媒影响政治的方式有五种 第一,大众传媒可以构建或破坏特定的政治价值。 第二,大众传媒可以形成或改变特定的政治态度。 第三,大众传媒可以塑造或毁灭政治人格。 第四,大众传媒可以维持或改革政治体系。 最后,大众传媒是引发或应对政治危机的有力工具。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4.3.2大众传媒为何积极报道政治选举


大额的选举广告收入 为了维护媒体集团的利益,主流媒体都 积极参与政治选举报道,为代表自身利 益的议员助威。 政治选举新闻具有较大的新闻价值

现代传播论文

现代传播论文

传播与政治——之“美国选举中媒体的传播控制对政治的影响”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传媒的发展对政治产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回顾电子媒介家庭中的电影、录音带在政治生活中的身影,让我们看到了在水门事件中就是一些小小的录音带让尼克松下了台,而“电视政治”的巨大威力,他可以使一个竞选者成为未来白宫的主人,也可以让一个人永远徘徊在白宫门口。

可资援鉴的是肯尼迪和尼克松竞选总统时的辩论。

肯尼迪新鲜、生气勃勃的面孔最终战胜尼克松胡子邋遢、倍显憔悴的容颜。

进来发展起来的因特网更是近乎根本性的影响着政治,1998年克林顿性丑闻一夜间传遍世界是一个有力的证据,网络政治的时代来了。

从过去到现在,美国政治生活中的选举几乎成了大众传媒的选举。

美国政治学家汤姆斯•彼特森指出:如今的总统选举事实上已成为大众传媒的选举。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对于大多数选民而言,除了以传媒版本出现的选举之外,选举已没有了任何实际意义。

传媒在预选时期执行对候选人的筛选功能,担当筛选人的角色。

在预选阶段,传媒对候选人进行评价并决定他们是否有实力有资格成为党的公职候选人。

如果一个候选人的姓名在传媒的新闻报道中经常出现,此人的知名度就有可能提高,从而有利于他在预选中获胜。

因为选民不可能将自己的选票投给一个他自己根本就不认识不了解的候选人。

如果一个候选人在传媒中默默无闻,这就无异于扼杀了他成功的希望。

另外,在传媒的新闻报道中,记者往往在候选人名字前面冠以各种形容词,比如:“黑马”、“主要的”、“有竞争力的”、“无望取胜的”等等。

这些形容词对于候选人的前途命运极为重要,如果有人被称为“无望取胜的”候选人,他就很难在选举中积累选票,获得胜利。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1992年民主党总统预选。

人们几乎不知道民主党总统候选人中有一个人叫莱瑞•阿格兰,他是加利福尼亚州欧文市市长。

他曾作出种种努力吸引传媒的注意力,但不幸的是传媒始终没有把他作为一名总统候选人来看待。

原因是和别的总统候选人相比,他的资历有所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美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众媒介
李崧
播音与主持艺术学号:2009050707
内容提要:本文从美国对外与对内两方面分析大众媒介在美国政治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

通过打比方,距离等手法,说明大众媒介在美国政治生活举足轻重的地位。

21世纪的今天,大众媒介在美国所扮演的角色不可谓不重。

在国家建构中,大众媒介起着政治动员作用;民主建设中则起着传播民主思想、维护民主制度的作用;此外还有在行政方面起着促进合理化的功能等。

作为现代社会的"文化装置",大众媒介影响巨大。

在美国,传媒与政治的互动作为一个重要因素直接影响着美国的政治生活。

对它的关注,无疑可以为后发现代化国家的政治现代化提供一些值得借鉴的东西。

大众媒介对美国政治有着深远的影响,这一点大部分人都不会否定,但在具体作用的认识上可能见仁见智。

而且对大众媒介的总括性描摹常因流于空泛而让人望而却步。

笔者不才,在此仅美国对外与对内的政治生活分析大众媒介作用,撮其要端,条陈如下,望专家指正。

在对外政治中的大众媒介——定音锤、游码、加速器
“在华盛顿,真正为外交政策制定日程的,不是在白宫,而是在编辑室和记者的屋子里面。

”这是摘自美国某位学者的言论。

从早几年前开始,大众媒介就通过向公众传递全球信息,编制新闻程序,从而影响外交政策日程的确定。

国际政治和外交信息一天24小时不间断地通过通讯社、电视网络、广播电台、因特网以及报刊等媒介进入有关政策制定人员的办公室,成为制定政策不可或缺的依据。

美国第三十九任总统里根在任期间每晚和他的高级助理一起观看电视新闻,然后研究电视新闻对政府决策的评论,并对第二天将会爆发新的热点问题进行预计以及讨论如何对付这些问题。

曾任里根于布什两任政府外交事务顾问的丹尼斯·罗斯曾表示:“在突发事件中,从CNN报道中所获取的信息比从政府自己的渠道要多得多。

”可见,当今大众媒介早已不仅是政府对外政策得传声筒,更是决定外交政策的一把定音锤。

为外交决策提供信息、决定外交政策方向的同时,大众媒介在某种程度上也充当着影响外交政策的轻重缓急的角色,正如天平上的游码决定着天平倾斜方向一般。

通过对国际信息的选择和编排,美国大众媒介直接影响公众对国际问题的关注程度,从而拟定了公众对国际事务的兴趣和倾向这一社会政治议程,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政府处理外交事务的议程。

与此同时大众媒介通过所提供的信息及提供信息的方式,潜移默化在公众的意识中形成某种定势,造成某种舆论,间接地对决策议程产生影响。

当然,如果遇上一个缺乏魄力的政府,被大众媒介牵着鼻子走也在所难免。

大众媒介对国际事态发展的跟踪报道,其速度之快往往令外交决策者应接不暇。

这时大众媒介的角色就好比加速器,迫使政府决策的时间从以天计算加快到以小时分秒计算。

据了解,1998年11月,由于伊拉克拒绝联合国的武器核查,美国准备于14日对伊进行轰炸。

轰炸时间定在美国东部时间9点。

8点刚过,国家安全事物助理伯格就在家里接到手下的电话:CNN记者萨德勒正在巴格达进行直播,他从一位伊方官员处得知萨达姆已对安南秘书长要求伊接受核查的信作了
“积极的”反应。

8点15分,伯格赶到白宫,克林顿一边收看CNN的报道,同时与他的安全顾问们在电话里进行讨论。

8点45分,克林顿下令五角大楼推迟这项计划。

结果,这项轰炸计划被取消。

在该项中大众媒介的作用是双向的,对于合作方的政府,可以促使其短期内做出决定,缩短决策时间,以免贻误战机;而对于敌对方的政府,则可以扰乱其政治议程设置,迫使其处于被动地位。

对内政治中的大众媒介——政府监督者、政治明星制造商、家庭教师依靠美国宪法修正案赋予的权利,大众媒介一跃成为对政府、国会、法院三个机构行为进行监督批评的"第四个权力机构"。

与美国政府的互动中,大众媒介与“三权”呈合作与对立共存态势。

合作表现为传媒始终将政府视为重要的消息来源。

在涉及国家利益上的外事新闻与战争报道中,传媒则与政府基本保持一致。

另一方面,大众媒介还对政府官员腐化、决策错误、渎职行为进行揭露与批评。

1972年6月17日,以美国共和党尼克松竞选班子的首席安全问题顾问詹姆斯·麦科德为首的5人闯入位于华盛顿水门大厦的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办公室,在安装窃听器并偷拍有关文件时,当场被捕。

这就是有名的“水门事件”。

在此事件中,美国大众媒介“政府监督者这一角色可谓发挥得淋漓尽致。

从1972年6月17日詹姆斯·麦科德等5人闯入位于水门大厦的民主党全国总部开始,直到1974年8月9日尼克松总统辞职,《华盛顿邮报》的两位记者鲍勃·伍德沃德(Bob Woodward)和卡尔·伯恩斯坦(Carl Bernstein)根据与内应“深喉”(deep throat)里应外合所获的情报,对整个事件进行了一系列的跟踪报道,使当时的共和党主要领导人措手不及。

事件发展到白热化时,尼克松拒绝交纳带有罪证的录音带并企图以行政特权罢免负责调查此事的特别检察官,美国各电视网立即中断正常节目,向美国公众报告这一爆炸性新闻。

在大众媒介所制造的舆论与司法部门形成的共同压力下,尼克松被迫辞职。

此外,随着本世纪50年代"电视时代" 的到来,大众媒介制造政治人物的作用日益凸现。

1963年,25万人的队伍进军华盛顿,进行为黑人自由与平等权利的游行演说。

期间,电视媒体进行全程跟踪报道,从而直接使本次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进入美国公众的视线,成为政治明星。

1960年总统电视辩论中的肯尼迪以年轻、干练的形象战胜老气横秋的尼克松,成为上世纪60年代的政治明星也是如此。

根据当时辩论以后民调发现,凡是通过看电视听辩论的,绝大多数人认为肯尼迪赢了;但是凡是听收音机听辩论的,大多数人都认为为尼克松赢了。

为什么会有这个差别呢?因为通过电视的方式把两个候选人的形象完全展示出来了。

全国选民看到的一个尼克松就是一个穿着灰色的西装、跟灰色的背景也模模糊糊的,然后呢脸上胡子也没刮干净,看上去还老冒汗,不断的拿出手帕来擦头,给人的一个感觉是,这是一个非常无精打采的一个人,是一个已经被繁重的国事给压得不知道该如何去办的人。

相反,肯尼迪出现的时候就给人一个神采奕奕的感觉,生气勃勃的,而且辩论的时候所用的语言也简短有力。

60年代末,美国政府推出了一个补充教育计划,试图通过大众传播和其他手段改善贫困儿童受教育条件,其中一个重要项目是制作了一部题为《芝麻街》的儿童启蒙电视系列片。

有关研究显示,收看《芝麻街》的学龄前儿童在字母表、数字、身体部位、形状和分类等知识方面较其他孩子有优势,最突出的是字母认读——恰恰是《芝麻街》里最强调的部分。

研究还表明,《芝麻街》甚至对学龄前儿童观众日后在学校里的学业表现都有积极的影响。

然而如果从《芝麻街》的原始意图来说,大众媒介“家庭教师”这个角色并非完美,因为《芝麻街》的重
要意图,是通过普及率高的媒介——电视缓解贫富儿童受教育不平等的现状,但实际调查结果却表明,对节目接触和利用最多的还是富裕儿童,反而扩大两者差距。

因此美国传播学家蒂奇诺等人在一系列研究基础上,提出了“知识沟”理论:“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者通常能比社会经济地位低者更快地获得信息,因此,大众媒介传送的信息越多,这两者之间的知识鸿沟也就越有扩大趋势”。

大众媒介对美国政治生活的影响并不止这些。

它对社会舆论进行控制与引导,对政治形成全方位,对角度的影响;进而通过对政治事件的报道使公众认识政府运作方式,确立民主观念。

参考文献:
1、《美国新闻史》,埃默温·埃默里,新华出版社
2、《从大选报道看美国媒体运作机制》,唐润华,《中国记者》2000年第12

3、《大众传播学总论》,张隆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