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经济学概论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概论作业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概论作业1、什么是环境经济学的主要研究领域?环境经济学是环境科学和经济学之间交叉的边缘学科,主要研究领域包括:a如何估算对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包括直接物质损失、对人体健康的损害和间接的对人的精神损害;b如何评估环境治理的投入所产生的效益,包括直接挽救污染所造成的损失效益,和间接的社会、生态效益;c如何制定污染者付费的制度,确定根据排污情况的收费力度;d如何制定排污指标转让的金额。
环境经济学研究如何充分利用经济杠杆来解决对环境污染问题,使环境的价值体现得更为具体,将环境的价值纳入到生产和生活的成本中去,从而阻断了无偿使用和污染环境的通路,经济杠杆是目前解决环境问题最主要和最有效的手段2、什么是支付意愿和谓消费者剩余?a\支付意愿(willing to pay,WTP))是指消费者接受一定数量的消费物品或劳务所愿意支付的金额。
是消费者对特定物品或劳务的个人估价,带有强烈的主观评价成分。
在环境质量公共物品的需求分析和环境经济影响评价中,支付意愿被广泛应用。
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消费者在一定收入水平下,对享有环境质量的边际支付意愿也符合递减规律,用支付意愿表示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b\所谓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这些商品的实际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
马歇尔从边际效用价值论演绎出所谓“消费者剩余”的概念。
范里安提出了关于消费者剩余的几种计算方法。
消费者剩余是衡量消费者福利的重要指标,被广泛地作为一种分析工具来应用。
产业的社会福利等于消费者剩余加上生产者剩余之和,或者等于总消费效用与生产成本之差。
1977年a.k.迪克西特和斯蒂格利茨将内在规模经济引进一般均衡模型,推出了市场考虑最适度边际利润而社会考虑消费者剩余的结论。
一般认为,消费者剩余最大的条件是边际效用等于边际支出。
3、私人物品与公共物品含义与区别?私人物品是指那些物品数量将随任何人增加对它的消费而相应减少,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特点的产品。
自然资源学 第一章 概论
1972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提出:“所谓资源,特别是
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 值、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 称。” (一)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环境中一切能够为人类所利用的自 然要素,即环境要素;现在不能利用、预计将来能利 用的可称为潜在资源;现在不能利用、将来也难以利 用的则仍属环境要素而不能称为资源。
课后思考
1.自然资源的概念、属性、特点、分类? 2.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二)自然资源综合研究 1.综合研究的意义与任务 综合研究的方法——系统分析法 四、地理(资源)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在计算机软件、硬件及网络支持下,对有 关空间数据进行预处理、输入、存储、查询检索、处 理、分析、显示、更新和提供应用以及在不同用户、 不同系统、不同地点之间传输地理数据的计算机信息 系统。 (一)资源信息系统 (二)地理(资源)信息系统的建立 (三)地理信息系统在资源研究中的应用
(一)资源调查 1.实地调查 2.统计调查 3.航空遥感调查 4.模拟调查 (二)资源评价 (三)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四)资源管理 (五)资源立法
二、自然资源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自然资源学发展历程
1.农业社会阶段 记述和描写的资源主要限于土地资源。 2.工业社会阶段 资源研究范围大大拓宽。 许多学科从各自的角度对一项或几项资源进行研究。 3.现代自然资源学发展阶段(工业后阶段) 资源研究走上综合研究的道路。
(二)按自然环境要素划分。
土地资源 气候资源 水资源 生物资源 矿产资源 海洋资源
(三)按资源再生能力划分。 1.可再生性资源:在正常情况下可通过自然过程 再生的资源。 2.非可再生性资源:地球上有固定储量的资源, 由于它们不能在人类历史尺度上由自然过程再 生,或由于它们再生的速度远远慢于被开采利 用的速度,它们是可能耗竭的。
第二章自然资源基本理论
经济财货与自由财货
物质财富和无形服务可以划分为经济的和自由的,但其中大 部分是经济的也就是稀缺的。 经济财货:大部分的商品和劳务是利用稀缺的生产要素生产 出来以满足某种需要的,相对于零点价格上的需求而言其数 量有限,因此这些商品和劳务需要一个正值的价格,这类财 货就称为经济财货。 自由财货:有少数财货在零点价格上的供给仍大于需求,这 些财货就称作自由财货。例如,加拿大广阔草原上的空气、 印度洋中的水、非洲海岸与世隔绝的沙滩上的沙子等。自由 财货还可以是人们不想要的东西,如被污染的空气或水域。 如果利用稀缺的生产要素移动自由财货,或改变它们的状况 从而使其变得更为有用,那么自由财货也可以变为经济财货。 如空调房中的空气,被处理净化了的污水,以及作为建筑的 沙子,都属于经济财货。
自然资源稀缺的经济学观
自然资源的绝对稀缺:当对自然资源的总需求超过总供给, 这时造成的稀缺就是绝对稀缺,这里的总需求包括当前的 需求和未来的需求。 自然资源的相对稀缺:当自然资源的总供给尚能满足需求, 但分布不均衡会造成局部的需缺,这称为相对稀缺。 无论是自然资源的绝对稀缺和相对稀缺,都会造成该种自 然资源价格的急剧上升和供应的短缺,一般称为资源危机。 当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超越了资源基础的最终自然极限, 就发生自然资源的自然耗竭。在自然资源的自然耗竭还未 出现时,由于高质量的自然资源逐渐先被开采,余下的较 低质量的自然资源,其开采成本必然上升,当自然资源的 开发成本超过其价值的时候,就发生了经济耗竭。
稀缺与价格
在运作完善的市场经济中,当资源稀缺时,其价格将上涨。 反过来说,某种资源的价格通常反映其稀缺的程度,当然 也反映出人们对它的评价。 随着经济耗竭的出现,报酬递减、生产成本增加,这就意 味着在现有价格水平下生产者会对市场减少供给,因而价 格上涨,直到再恢复到供求平衡。虽然需求对价格变化的 响应还不能确切地知道,但一般认为价格每上涨10%,大 多数非燃料物的需求将降低6—20%(Tilton,1977)。 但是,价格并不一定总能反映某种资源的稀缺程度。例如, 若某种资源的生产者能完全控制其供给,就形成垄断。于 是他就可以减少供给,人为地制造稀缺,提高该种资源的 价格。 政府可通过各种手段刺激或控制某种资源的供给,从而在 价格以外影响到资源的稀缺程度。
自然资源概论第四章
资源种类繁多,对不同种类、不同类型、不 同目的的保护改造评价所考虑的评价因素是不同 的,依据的原理和方法也不尽相同。但都必须考 虑寻找起主要作用的限制因素。评价因素指标的 划分重点是确定临界标准。
• 矿物原料资源的经济评价,一般选用以下几个指标
自然资源概论第四章
1.年生产力(年开采能力)与开采年限
• 一般用年产量来表示,它取决于矿床规模(Q)和 企业年限T,设最大年生产力为A,则有: 回收系A数=Q,/TKp为开或采QK时n/矿TK石p 贫化(系Kn为数选)矿时矿石 通过上式确定A时,还要考虑到采矿技术条件 的可能性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 评价的内容和依据有:
自然资源概论第四章
1.矿床类型
• 矿床(或称矿藏)是在地质作用下形成于地壳中 ,并在现有技术和经济条件下能够被开采利用的 有用矿物聚集体。
• 矿床类型分矿床成因类型和矿床工业类型。 • 矿床类型这一指标的重要性对金属矿产资源(重
要)和非金属矿床(相对次要)有不同。
• 不同的矿床类型,影响着采矿、选矿和冶金工业 的工艺方法和工艺流程。
• 自然资源经济评价是指按照经济观点,从经济发展 和生产布局出发,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可能性、 开发利用的方向,以及开发利用的经济合理性所进 行的综合论证。
• 经济评价必须从经济发展方向和具体要求的生产部 门布局的实际要求出发,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找出 对特定的生产部门和地区经济发展与布局产生影响 的主导因素进行重点评价,最后在技术可能性的基 础上论证经济合理性,通过经济指标进行比较计算 ,选定优化方案。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概论名字解释
一、消费消费是社会在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最终环节。
它是指利用社会产品来满足人们各种需要的过程,分为生产消费与个人消费。
前者指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资料与生活劳动的使用与消耗。
后者指人们为了满足个人生活所消耗掉物质资料与精神产品的过程。
二、环境经济学定义既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也是经济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环境科学和经济科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相互交叉的产物,是研究人类环境系统的发生和发展,调节与控制,改进与利用的综合学科。
特点:边缘性和交叉性、应用性和实践性。
三、政策失效的主要原因:①决策判断失误②利益集团的影响③决策信息不全④体制不健全四、市场失灵:市场无法有效率的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五、稀缺指资源的有限可获得性,人的欲望是无限的,物质资源是有限的,相对于人们无限的欲望,有限的资源就是稀缺。
其特点为:①相对性、②差异性、③绝对性、④瞬变性稀缺性:这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与需要的相比较,其供给量是相对不足的。
四、评估环境价值的主要目的①完善经济开发和环境保护投资的可行性分析、②为制定环境政策、实施环境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环境价值可分为使用价值和费使用价值。
其主要作用:①表明环境与自然资源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②修正和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③确定国家、产业和部门的发展重点、④评价国家政策、发展规划和开发项目的可行性、⑤参与制定国际、国家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
五、管理环境的紧急手段①命令控制型:环境标准、强制执行的规章②市场激励(经济手段)型:环境税费、可交易的许可证(排污权交易、碳排放交易)六、如何最优对自然资源进行可持续利用?①评估环境费用和效益的经济价值、②保护重要自然资源、③避免不可逆转的损害、④把可再生资源的利用限制在可持续产出的范围内、⑤制定环境物品的“绿色”价格七、理想状态下的市场①充分竞争的、②信息完备的、③不存在外部性、④可自由进出、⑤同行业同产品生产成本一致影响市场竞争程度的具体因素:①厂商数量、②产品差异程度、③单个厂商控制市场价格程度、④市场进出难易程度。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概论-3-公共经济学基础
公共选择规则
与市场均衡类似,公共选择也会达到政治均衡,即根据既定的 规则,社会成员就一种或多种 公共产品的供给量及税收价格的分 配达成一致
政治均衡的实现条件:个人承担的税收价格等于该公共产品带 给他的边际效益
在政治均衡点上,人们获得的满足程度最大
多数投票:即少数服从多数,主要包括全体一致投票、简单多 数投票和2/3多数投票
公共选择的核心问题:
个人的公共产品偏好 公共选择规则
个人偏好
公共决策与私人决策不同 个人对那些私人利益相关性较强的公共产品(如教育、医疗)具有更强
的偏好,对那些私人利益相关性较弱的公共产品(如环境、生物多样 性)具有较低的偏好
公共产品的供给存在竞争时,公共选择的结果往往是政府优先供给私 人利益相关性较强的公共产品,环境和生态这类私人利益相关性较弱 的公共产品往往不会充分供给
第三章 公共经济学基础
第一节 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 一、 公共物品 二、 公共产品的总体需求 三、 公共服务 第二节 公共财政 一、 公共财政的特征 二、 财政收入 三、 财政支出 四、 环境财政 第三节 公共选择理论 一、 公共选择的核心问题 二、 决定公共支出的方法 三、 公共选择的参与主体
的均衡
三、公共选择的参与主体
参与主体 社会成员
特征(缺陷) 参与投票的热情普遍较低
政治家 政府部门
特殊利益集团
通过选票最大化实现自我利益,公共利益和社 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并不是其追求的最终目标
追求公共权力最大化导致政府预算规模最大化, 引起公共产品或服务的供给量过剩,造成社会 福利损失
操纵公共选择过程,使其成为谋取局部利益或 个人私利的手段,导致公共选择过程不能保证 公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自然资源经济学概论ppt
非再生资源的开采
霍特林定律(Hotelling rule)
概念:
开采的资源价格的增长率必须等于贴现率。
基本思想:
把埋藏在地下的资源看作是特殊形式的资本财产, 即把全部资本分为资源和其他财产。开采出来出 售;保存在地下,随资源价格的增长,把预期资 源作为资本的收益增加。
最优消耗路线:
资源资本收益的增长率等于其他财产的利率
整个供给决策过程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受信息 的不完全、政府政策、市场结构等因素的影响。
9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Inst.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非再生资源பைடு நூலகம்开采
非再生资源开采的模型
把资源的市场价格和开采成本之差作为资源 开采的目标,在给定时间偏好和对矿藏的需 求函数情况下,求其最大化。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 ,等终 军之弱 冠;有 怀投笔 ,慕宗 悫之长 风。舍 簪笏于 百龄, 奉晨昏 于万里 。非谢 家之宝 树,接 孟氏之 芳邻。 他日趋 庭,叨 陪鲤对 ;今兹 捧袂, 喜托龙 门。杨 意不逢 ,抚凌 云而自 惜;钟 期既
Economics 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乎!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 矣,梓 泽丘墟 。临别 赠言, 幸承恩 于伟饯 ;登高 作赋, 是所望 于群公 。敢竭 鄙怀, 恭疏短 引;一 言均赋 ,四韵 俱成。 请洒潘 江,各 倾陆海 云尔: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非再生资源的开采
max T
T y (t ) [ p ( y (t ), x (t )) c ( x (t ))] y (t )e rtd t
自然资源的经济界定概论(PPT 48页)
四、自然资源的一般特性
3、区域性
– 资源与位置和空间 – 资源分布 – 资源的地带性:植物资源地带性;成矿带;
成土条件;流域 – 因地制宜的出发点
四、自然资源的一般特性
4、系统性
– 自然系统 – 陆地表层系统 – 人地系统 – 资源系统
各类资源间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 响和相互制约,构成一个自然资源复杂系统
第四讲 自然资源的经济界定
自然资源的一般界定 自然资源的经济界定 我国统计意义上的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的一般特性 自然资源的经济特性 自然资源分类法 自然资源的一般分类 自然资源的经济分类 自然资源基础 自然资源场与势:经济的与物理的
一、自然资源的一般界定
什么是自然资源? 定义不少,在此仅仅给出三个有代表性的定义
机能、生态学循环机能。 – 资源的生命周期:长与短/生命体征/生物资
源的生命周期—年轮/树轮 – 可更新资源
四、自然资源的一般特性
6、时效性
– 认识:对自然的认识/对人自身的认识/对人与自然 关系的认识
– 科技:蒸汽机/电/光/稀土 – 制度:理念+文化/法律法规 – 能力:技术/经济/社会能力 – 供需关系:稀缺 – 经济政策
非流失性资源(non-fugitive)
– 又称存量资源(stock)
八、自然资源的经济分类
1、按所有权分割分类
专有资源(specific-owned)
– 边界清楚 – 可以分割 – 可以排他
共享资源(common-shared or common-owned or common-property resources)
非战略性资源
八、自然资源的经济分类
自然资源经济学基本原理资料讲解
A.斯密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和理论体系的创立者D.李嘉图是英 国古典经济学的完成者古典经济学最主要的贡献是奠定了劳动价值论 的基础。
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思想,目前市场经济运行的理论基础即市场机 制 市场机制如何实现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与配置?
3 宏观经济学的诞生
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是一部把货币理论过渡到“宏 观经济学”的革命性的著作,是这样一个先知的鼓舞人心的声音,他发 现了一个新的真理,并且确信只有这个真理能挽救一个深深陷入各种危 机与痛苦之中的世界。
第二部分 经济学基本原理
一 经济学概念
定义 social science concerned with the production, distribution, exchange, and consumption of goods and services. Economists focus on the way in which individuals, groups, business enterprises, and governments seek to achieve efficiently any economic objective they select 。经济学是关于选择的科学。将有限的资源合理分配在各种用途之中,以
第九章 自然资源经济学原理
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 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影响经济发展的 主导自然因子将会发生变化,经济中心、 主导自然因子将会发生变化,经济中心、文化 中心可能会不断转移; 中心可能会不断转移; 问题: 问题: 1.文明古国出现位置? 文明古国出现位置? 文明古国出现位置 2.在工业高度发达的国家,人口和经济出现新的 在工业高度发达的国家, 在工业高度发达的国家 在布局趋势? 在布局趋势?
经 济 增 长 主 导 因 素 在 不 同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阶 段 的 演 变
土地 土地 信 息 化 信 息 化 生 态 化
虽然主导发展要素不断更替, 虽然主导发展要素不断更替,但先前 的主导发展要素仍发挥作用, 的主导发展要素仍发挥作用,且其作用 形式也随经济的发展不断地变化;( ;(劳 形式也随经济的发展不断地变化;(劳 动者、土地) 动者、土地) 因此,本、技术、信息、生态等多 个主导要素的作用及其更替; 个主导要素的作用及其更替;
目前世界各国受自然资源自给情况影响的 经济结构可以分为以下3类 经济结构可以分为以下 类: 以加工工业为主导产业的经济结构( 以加工工业为主导产业的经济结构(本国资源 已不能满足生产需要, 已不能满足生产需要,主要靠进口资源来发展 经济,西欧、日本、美国等) 经济,西欧、日本、美国等) 以矿业为主导产业的经济结构(如沙特、巴西、 以矿业为主导产业的经济结构(如沙特、巴西、 澳大利亚等国家) 澳大利亚等国家) 资源生产和加工工业并重的经济结构, 资源生产和加工工业并重的经济结构,这些国 家由于技术和资金的限制, 家由于技术和资金的限制,经济结构建立在资 源基本自给自足的基础上,如中国、印度; 源基本自给自足的基础上,如中国、印度;
自然资源的出口有直接和间接两种形式; 自然资源的出口有直接和间接两种形式; 直接出口的如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 直接出口的如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间接出口 的如土地资源、水资源和气候资源, 的如土地资源、水资源和气候资源,这类资源 以其生产力和产品等资源载体间接形式出口 自然资源的存量不仅对一个国家的经济结 构会产生重要影响, 构会产生重要影响,而且使各国之间的经济联 系变得越来越广泛和紧密, 系变得越来越广泛和紧密,许多国家的经济相 互依赖,并因此趋向集团化和区域化。 互依赖,并因此趋向集团化和区域化。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概论复习题含部分答案
----------第一章1.复活节岛的兴衰有什么教训和启示P5答:复活节岛的岛民一度建立了繁荣的物质文明,但是当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超越了资源的承载力时,文明就走向衰败了;复活节岛的岛民没认识到,他们生活在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岛上,他们的生死存亡与小岛上有限资源的可持续性息息相关;如果他们不能协调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就只能看着资源一点点被消耗殆尽,自己一步步走向死亡;复活节岛的历史昭示后人,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存在唇齿相依的关系;人类通过对自然环境不可逆转的开发利用,虽然在短期可以建立一个十分发达的社会,但是如果毫无节制的利用自然资源,乃至到破坏的程度,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2.你如何理解环境经济中的消费P6答:一般经济学意义上所说的消费,是指使用商品和劳务以满足当前需要的活动;而如果我们把自然系统和经济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就会发现消费的另外一层含义:在经济系统中用于制造消费品的物质材料全部来自自然界,经过加工后,一部分物质转换成为商品,一部分作为废弃物排入环境;经过一定时间之后,商品也会成为废弃物,排入自然环境;因此,环境经济学中所说的消费,只是商品效用的消费,商品的物质实体依然存在,并没有被“消费”掉;3.帕累托、庇古等人对环境经济学的建立做了哪些贡献P7答:意大利社会学家兼经济学家帕累托曾经从经济伦理的意义上坍塌了资源配置的效率问题,并提出了着名的“帕累托最优”理论;这一思想后来被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奉为圭臬;由马歇尔提出,庇古等人做出了重要贡献的外部性理论,为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和基础;外部性理论认为,在没有市场力量的作用下,外部性表现为两个财政独立的经济单位的相互作用;4.环境价值包括哪些内容环境价值评估的作用有哪些P11答:环境价值可以分为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指现在或未来环境物品通过服务形式提供的福利;在实际应用中,经济评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表明环境与自然资源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2修正和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3确定国家、产额和部门的发展重点4评价国家政策、发展规划和开发项目的可行性5参与制定国际、国家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5.克鲁蒂拉的“舒适型资源”的价值理论及特点P12-13答:当代人直接或间接利用舒适型资源获得的经济效益是舒适型资源的“利用价值”;当代人为了保证后代人能够利用而做出的支付和后代人因此而获得的效益,是舒适型资源的“选择价值”;人类不是出于任何功利的考虑,只是因为资源的存在而表现出的支付意愿是舒适型资源的“存在价值”;舒适型资源的特点:唯一性、真实性、不确定性、不可逆性;6.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推测有哪些P15答:从本质上说,经济与环境是可以相互协调的;我们共同的未来这一报告强调,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经济效率是重要的;同时也强调要公正分配发展的效益,代内和代际的社会公平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目标和前提;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当建立以下可持续性准则:1评估环境费用和效益的经济价值;2保护重要的自然资源;3避免不可逆转的损害;4把可再生资源的利用限制在可持续产出的范围内;5制定环境物品的“绿色”价格7.罗马俱乐部、达利如何阐述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P10答:增长的极限是罗马俱乐部的一份研究报告,研究者认为世界上主要的矿产资源将在可以预见的时间内耗竭,而人口的污染将以指数形式增长;为了拯救人类,研究者提出了一个悲观主义的解决方案:“冻结”经济和人口的增长;增长的极限提出人类的出路在于实现人口和资本的零增长,认为环境与经济发展是相互冲突的、不可调和的,是环境与经济增长的悲观主义;达利认为:零增长的观点没有考虑技术替代或技术进步的重要作用,自然资源的耗竭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会在某天早晨突然发生,当某种资源开始稀缺时,对该种资源的利用效率就会提高,寻找或开发替代品的工作也会开始;8.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指导思想分别是什么P19答: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把环境和自然资源看作一种稀缺的生产要素,纳入生产函数,把环境看作经济系统的一部分;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研究的实质,就是运用经济学的方法和工具来分析如何实现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以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研究方法:运用经济学思维和经济学工具对环境科学的发现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和判断;指导思想:可持续发展观;----------第二章1.说明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着名的“看不见的手”的原理;答:原理:当个体自私地追求个人利益时,他或她好像为一只看不见的手所应导去实现公众的最后福利;结论:通过市场来配置资源,政府对自由竞争的任何干预都是有害的,而竞争市场比非竞争市场在资源配置上更有效;2.何为帕累托最优状态怎样理解P26答:帕累托最优指这样一种资源配置状态:在该状态下,任何资源配置的改变都不可能是至少一个人的福利状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福利状况变坏;由此可以得出福利经济学的基本定律:任何竞争均衡都是帕累托最优状态;同时,任意帕累托最优状态都可以用一套竞争价格来实现;3.说明需求与供给曲线的意义和画法;P26答:左图表达的就是需求和供给的关系;其中纵轴表示一种商品的价格P,这一价格是在一个既定供应量下买方付出的价格;横轴表示的是需求和供给的商品数量Q;当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时市场出清,这时称市场达到均衡,图中P0和Q0即为均衡价格和数量;市场在价格P0和数量Q0处没有存货;需求和供给并不总是均衡的,当市场状况突然发生变化时,一些市场或许不能很快出清,但其趋势是市场出清;在更高的价格P1处,有剩余产生,价格就会下跌;反之,在P2处,发生短缺,价格就会上扬;4.何为支付意愿和消费者剩余P27答:支付意愿是指消费者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付出的最高价格或成本由于不同的消费者对同种商品的效用估价不同,所以他们的支付意愿也不一样;消费者剩余就是消费者愿意为某一商品支付的货币量与消费者在购买该商品时实际支付的货币量之间的差额;5.举例说明公共物品的定义及特征;P30答:与私人物品相反,在现实经济中还大量存在不具备明确的产权特征,形体上难以分割和分离,消费时不具备专有性和排他性的物品如国防、道路、广播等,这种物品被称为公共物品;公共物品的重要特征是供给的普遍性、消费非排他性;6.何为外部性影响分为几种试举例说明;P32答:当一种消费或生产活动对其他消费或生产活动产生的影响不反应在市场价格中时,就表明存在外部性;外部性造成私人成本或收益与社会成本或收益不一致,导致实际价格不同于最优价格;外部性包括外部经济性和外部不经济性;外部经济性的典型事例如上游居民种树,保护水土,下游居民的用水安全得到保障,这时,社会收益大于私人收益;外部不经济性的典型事例例如上游过度砍伐森林,造成洪水泛滥和水土流失,对下游的农业、灌溉、运输和工业产生不利影响;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外部的不经济性; ----------第三章1. 举例说明生产和消费的外部经济性和不经济性;P37答:外部性是在没有市场交换的情况下,一个生产单位的生产行为或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影响了其它单位或消费者的生产过程或生活标准,如果),,...,,(321n i m i i i i i X X X X X f F , ,i ≠j,则可以说生产者或消费者j 对生产者或消费者i 存在外部影响;外部性分为外部经济性和外部不经济性;前者是指i 因为nj X 的存在而受益,希望j 能增加nj X ;例如,上游居民植树造林,保护水土,下游居民得到质量和数量有保障的生产和生活用水,这时社会效益大于私人效益,产生外部经济性;外部不经济性则是指i 因为nj X 的存在而受损,希望j 能减少n j X ;钢铁企业排放的烟雾及含硫气体损害当地人的财产和健康,但受害者并不能得到补偿,这种污染就是一种“外部不经济性”;2.技术外部性和货币外部性有什么区别与联系P41答:不管外部性是货币的还是技术的,最终的效果可能是一些相关变量的价格和价值的变化;但是,两者的实质性区别也是很明显的;技术外部性介入以后作为一个自变量,改变了生产者的生产函数或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作为一个因变量,改变了生产者的产出水平或消费者的效用水平;故比较一个投入向量在有技术外部性和没有技术外部性两种状况下的分配,所有经济成员都会产生差异;相反,货币外部性介入以后,如果所有资源投入像以前一样使用,并且存在一个合理的收入再分配机制,以补偿作为外部性调节手段的价格变化对收入的影响,所有经济成员将保持他们原来的效用水平;货币外部性是外部效果通过价格变化转化来体现的一种外部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外部性是不会导致市场失灵;技术外部性是不会反映在价格变化或通过市场体系表现的外部现象;3.外部性对资源配置有何影响P43答:图为某燃煤发电厂的污染行为对其燃煤发电量的影响;当不考虑外部不经济性时,n X j 的价格为零,电价为e P ,发电量为e Q ;如果给空气污染确定一个合理的负价格例如要求发电厂支付大气污染物排放费,将会增加电力生产的成本,使供给曲线e S 左移,到达'e S 的位置,形成'e P 和'e Q ;从国民经济分析的角度看,因为减弱了外部不经济性,'e P 和'e Q 都是高效率的;4.什么是产权它与外部性有何联系P46答:产权不是指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而是由于物的存在及其关于它的使用所引起的人们之间相互认可的行为关系,产权的本质是规定人与人之间行为关系准则;根据科斯定理,如果外部性的制造者和受害者之间不存在交易成本,只要其中一方拥有永久产权不管哪一方,将会产生最优结果;这意味着在有些情况下,能够通过重新明确财产所有权解决外部性带来的问题;5..科斯条件下的庇古税是否有效请说明理由;P47答:在科斯条件下,庇古税本身将造成资源配置失误;如图所示;在图中,横轴是A 的活动水平,曲线CD 是A 活动产生的边际效益,曲线JK 是由于A 的活动对B 产生外部性而造成的边际损害;在没有任何特别刺激的情况下,A 的效用最大化行为将导致活动水平OD,此时,A 的边际效益为零;在CD 与JK 相交的F 点,社会边际效益为零,对A 的边际效益正好被对B 的边际损害所抵消;因此当A 的活动保持在OE 水平时,是帕累托最优产出;在科斯交易的背景下,B 可以付钱给A,使其把活动削减到OE;由于任何位于OE 右边的活动,对B 的边际损害超过对A 的边际效益,因此,B 可以从交易中获得潜在的收益;科斯均衡是OE, F 点位有效率的社会产出;然而,假设在科斯交易条件下仍对A 所造成边际社会损害征税,税额为每单位活动水平EF,其效果可能使A 得边际效益曲线下移到MN;MN 表示A 完税后的边际效益;当科斯交易在有税的情况下进行时,将导致均衡点由F 移至P,最优活动水平由OE 转为OG,A 的活动水平降低;由此可见,在科斯背景下,庇古税不仅是多余的,其本身也变成了资源配置失误的原因;6.假设:某炼油厂是某地区水的主要污染者;汽油市场是完全竞争的,汽油的供给需求函数分别是:供给函数 P=10+需求函数 P=Q 的单位是千桶/天,P 表示每桶油的价格边际外部成本 MEC=,不存在消费的正外部性;求:1不考虑精炼石油产品生产中污水对社会造成的外部成本时,求这时的效率均衡度; 2在考虑精炼石油产品生产中污水对社会造成的外部成本时,求效率均衡点;答:1⎩⎨⎧-=+=QP Q P 125.042075.010 联立解得,P=12,Q=160 则,不考虑精炼石油产品生产中污水对社会造成的外部成本时的效率均衡度为P=12,Q=160;2MSC=MPC+MECMPB=MSB所以,MSC=10+ 即,10++= 解得,P=26,Q=128则,在考虑精炼石油产品生产中污水对社会造成的外部成本时,效率均衡度为P=26,Q=128----------第四章1.资源稀缺性的表现形式都包含哪些方面P54答:主要表现在:一方面,人类从自然界获取的可再生资源大大超过其再生能力,人类消耗不可再生资源的速率快于人类发现替代资源的速率,导致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的稀缺程度都急剧上升;另一方面,人类排入环境的废物,特别是有害物质迅速增加,超过了环境的自然净化能力,干扰了自然界的正常循环,导致环境容量资源稀缺程度的急剧上升;2.古典经济学家对环境资源稀缺性认识方面的代表学说有哪些具体内容是什么P51 答:1绝对稀缺论语相对稀缺论绝对稀缺论的代表人物是经济学家马尔萨斯;马尔萨斯在其人口原理一书中认为:人口呈几何级数增长,而土地等资源产出却呈算术级数增长,如果对人口增长不加限制,就会导致灾难;马尔萨斯虽然没有强调,甚至忽视了技术进步在提高资源生产力方面的作用,以及政府对人口实施控制的积极作用,但是,它已经表明,如果不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资源、经济、人口以及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人类将面临自我设置的“生存困境”2约翰·穆德的静态经济论与自然和谐论思想穆德对于马尔萨斯和李嘉图的资源稀缺观点全部进行了吸收,并从技术进不上加以发展和给予更合理的解释;除此之外,穆德还提出了关于人类的经济增长与自然环境的界限问题;他认为一个国家的自然环境、人口和财富均应保持在一个静止稳定的水平,而且这一水平要远离自然资源的极限水平,以防止食物缺乏和自然美景消失的现象出现;这是经济学家第一次提出了环境质量与环境保护的问题,表明其已经意识到,如果人类社会的产出超过自然所允许的限度,社会就会出现失衡;3.环境资源对经济增长构成约束的传统资源稀缺性理论有哪些基本观点P52答:1资源绝对稀缺性;这一观点认为,在可获取的自然资源存量的极限没有达到之前,环境质量是不变的,不存在边际成本上升和收益递减现象,环境资源的有限性构成了对经济发展的绝对约束,只有在达到极限时,资源的稀缺性影响才会在上升的成本中通过价格得到反映;2资源相对稀缺性;这一观点认为,资源质量是变化的;不存在环境资源的绝对稀缺,仅有资源质量下降的相对稀缺;当资源被消耗时,质量下降,稀缺性就上升,单位生产边际成本提高;经济增长可能使特定资源存量出现暂时的、不断增加的相对性稀缺,但不会导致对经济增长的绝对约束;4.历次环境会议的主要成果分别是什么了解----------第五章1.作图说明高效率的生产过程过程;答:在矩形内有无数条代表W和C的等产量线,向右上角移动时,C的产量增加而W的产量减少,向左下角移动时,W的产量增加而C得产量减少;矩形内任意一点P可表示为资源的一种配置状况和产出情况;但是P点不一定就是高效率的资源配置;只有当P点恰好是W等产量线和C等产量线的切点时,才能得到一定资源配置状态下最高的产出量,也就是一定资源配置状态下效率最高的生产方式;由于矩形内有无数条W和C的等产量线,这些等产量线总是两两相切,因而必然产生无数个切点,连接位于矩形之内的所有切点,就可以得到一条从O W至O C的曲线,此即生产契约曲线或称高效率生产线;2.效用边界线是如何得到的P63答:高效率生产可能性在线有无穷多个点,每个点都代表一种可能的产品组合,因而都可以得到一条唯一的消费契约曲线,在效用空间把它表示出来,又可以得到一条唯一的效用可能性线;故对应于生产可能性线可以得到无数多条效用可能性线,如图,将这些效用可能性线位于最外侧的部分连接起来,就得到效用边界线;即图中加粗的部分;3.实现最大社会福利的充要条件是什么P64答:设有社会福利函数,记为SWF. SWF=fU1,U2,…,U n;式中U1,U2,…,U n表示个人1,2,3的效用水平;从SWF可以得出一组社会无差异曲线,其中必有一条与效用边界线相切,其切点就是最大社会福利点;因为效用边界在线只有该店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相切,所以其在全部帕累托最优点中是最理想的;最大社会福利的必要条件是:1该点处于帕累托最优状态;2在该点效用边界线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相切;充分条件是在该点效用边界线与一条且仅与一条社会无差异曲线相切;4.比较说明效率与最优的区别;P69答:一效率与最优的评价标准不一样;效率评价可以站在多个角度,而最优标准却是以全社会福利最大化为目标;二站在社会的角度,效率与最优也是有区别的;效率是指由效用边界线所确定的效用最大化的区间,在此区间内的任何一个资源配置组合都是有效率的;而最优则是既满足效率又满足公平的效用边界在线的一个点;效率是最优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5.最优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P70答:最优与可持续发展有相通的地方,但还有很大的差异;可持续发展强调的公平,还包括国际公平和代际公平;只有将国际公平和代际公平也纳入社会福利函数,可持续发展才能与最优相统一;----------第六章1.科斯关于外部性的问题的主要论点有哪些P74答:其一,损害问题具有相互性,关键在于避免较严重的损害,即在设计和选择社会格局时,要以社会产值的最大化为出发点;其二,通过市场自由交易可使权利得到重新安排而达到产值最大化;但市场交易的前提是权利的初始界定,即如果不存在这种界定,就不会存在权利转让和重新组合的市场交易;2.作图说明为什么外部性的存在会导致环境资源无法实现优化配置;P76答: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另一个经济主体的福利所产生的影响并没有通过市场价格反映出来;实现帕累托最优要求私人边际净收益等于社会边际净收益,但外部性的存在意味着私人边际净收益与社会边际净收益存在差异因而不能获得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在左图中,MPC和MSC分别表示边际私人成本和边际社会成本,MPR和MSR分别表示边际私人收益和边际社会收益;在没有环境污染时,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的产量决策是按照MPC=MPR的原则确定,即产量为Q2;当该厂商的生产导致了环境污染时,如果污染所导致的边际外部成本MXC不需要他本人承担,则厂商仍会把产量确定为Q2,但由于厂商的污染行为导致了边际外部成本MXC,从而使边际社会成本由MPC移至MSC;此时,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的产量应按照MSC=MSR的原则确定,即产量应为Q1;可见,由于污染所导致的外部性的存在,使厂商按利润最大化原则确定的产量Q2与按社会福利最大化原则确定的产量Q1严重偏离,从而使污染物过度排放,生产过程中有污染的产品过度生产;因此,当存在负外部性时,厂商的利润最大化原则并不能导致环境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状态;生态林的建设则是环境问题中正外部性的典型;在右图中,投资者的私人边际收益MPR低于社会边际收益MSR,此时,投资者按照MPR=MPC的原则确定它的产量Q1,而社会福利最大化要求的产量MSR=MSC决定的Q2,很明显生态林建设等保护环境的投资行为,由于正外部性的存在,导致供给严重不足;3.关于解决外部性问题,庇古和科斯的观点分别是什么P73答:庇古认为,应由政府采取适当的经济政策以消除边际私人收益与边际社会收益、边际私人成本与边际社会成本之间的背离,政府应采取的经济政策是:对边际私人成本小于边际社会成本的部门实施征税,即存在外部不经济效应时,向企业征税;对边际私人收益小于边际社会收益的部门实行奖励和津贴,即存在外部经济效应时,给企业补贴;庇古认为,通过这种征税和补贴,就可以实现外部效应的内部化;这种政策建议后来被称为庇古税;科斯解决外部性问题的思路,就是把外部性问题转变成产权问题,然后讨论什么样的产权才最有效率;4.产权交易是否能实现环境资源合理定价P85答:刚刚进入市场的稀缺资源的初始产权结构往往是不完善的,从而导致其市场价格与其相对价格偏离;但由于产权的可交易性,则可实现博弈均衡;资源合理定价最有效的途径就是通过产权交易,通过产权合约的自由选择;只有通过产权交易,在重复多次的博弈过程中,才能获取做出正确决策所需的各种信息,才能克服市场的不确定性,从而不断地对产权合约进行纠正,对市场价格进行调整;价格机制有效配置资源的基础,就是产权主体对不同产权合约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从而使资源的市场价格在不断选择中被不断纠正,在重复多次的产权交易中逐渐向其相对价格靠近;因此,产权交易是纠正环境资源市场价格与相对价格偏离的重要途径;----------第七章1.环境污染的实质是什么答:2.什么是最优环境管理政策答:3.什么是循环经济答:4.循环经济的原则分别是什么。
自然资源概论(第四章)
包括自然资源所有权制度、自然资源管理制度、 自然资源监督制度和自然资源法律制度等。
3
自然资源管理体制的特点
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复杂性和动态性等特点, 需要协调好各方利益关系,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 用。
自然资源的保护政策
自然资源的保护政策定义
自然资源的保护政策是指政府为了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促 进可持续发展而制定的一系列措施和规定。
依赖。
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03
通过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
生态环境的保护。
PART 03
自然资源的管理与保护
REPORTING
WENKU DESIGN
自然资源的管理体制
1 2
自然资源管理体制的定义
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是关于自然资源所有权、管理 和监督的法律、行政和经济体系,以及相关的制 度安排。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https://
提供物质基础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 质基础,如食物、水、能源等, 满足人类的基本生活需求。
支撑经济发展
自然资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为工农业生产提供原材料和能源, 推动经济持续发展。
保障社会稳定
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对于 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具有重要意 义,如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自然资源对人类文明进步的推动作用
可持续利用的原则
包括公平性原则、持续性 原则、共同性原则等。
可持续利用的措施
包括合理开发利用、加强 资源保护、推进科技创新 等。
PART 02
自然资源的形成与演变
REPORTING
WENKU DESIGN
第4章 自然资源的经济学原理
三、自然资源的需求
(4)自然资源与其他生产要素的比价——从生产者角度 (5)自然资源产品与其他产品的比价——从消费者角度 (6)自然资源利用集约度。以土地为例,当土地利用尚未 达到精耕边际时,增强集约度比开辟利用新土地更为有 利,这时土地的有效需求一般不会增加。当土地利用已 达到或超过精耕边际时,再增加集约度就使边际成本大 于边际收入,对生产者是得不偿失的,这时应开辟利用 质量较低的边际土地,故土地的有效需求将增加。
(2)边际效用递减:人对物品的欲望会 随欲望的不断被满足而递减,因而物 品的边际效用是随着物品消费数量的 增加而递减的。随着物品的不断供给, 其边际效用可降到零点,如果再进一 步提供消费物品,边际效用可降到负 值。
一、价值确定的基本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 价度、 劳动强度) 3)商品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4) 价值由购买生产资料的不变资本 C 、可变资本 U 和劳动 创造的剩余价值M,即价值=C+U+M。
一、价值确定的基本理论
劳动价值论的绝对化——自然资源无价值论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价值取决于物品中所凝结的社会 必要劳动量。把这一原理加以极端化,认为没有劳动参 与的天然的自然资源是没有价值的。 实际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并非主张自然资源无价值论, 马克思本人就引用古典经济学家威廉· 佩蒂的话说:“劳 动是财富之父,土地 ( 即自然资源 ) 是财富之母”。他认 为“价值”这个普遍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 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这些论断已经超出了劳动创造 价值的概念,是一种价值哲学的价值概念。这种价值概 念,以及马克思在多处提到的关于功效、财富和地租的 论述,正式建立自然资源价值理论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k r
式中:g为生物学或地质学的增长率,k为资本
价值的增长率,r为贴现率。
由于非再生资源总量固定,增占率为0,其消 耗的最优路线必须遵循以下定律:
K=r
8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Inst.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最终开采量(109桶)
21.2 29.4 41.6 49.2 51.1
2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Inst.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非再生资源的分类
总储量或资源禀赋
指地球上某种自然资源的总量,价格对自然资 源总储量没有作用,它代表可开采资源的上限。
非再生资源的开采
max T
Ty(t) [p(y(t), x(t)) c(x(t))]y(t)ertdt 0
约束条件: x y(t)
x(0) x0 dc(x ) / dx 0 p(y(t), x(t)) p, t [0,T ]
式中,x(t)、y(t)为t时刻存量和开采量,p、c 分别为价格和单位成本。两个控制变量为:终 止开采时间T和时间0到T之间的开采量y(t)。
p* c u
c为边际开采成本,u为边际使用者成本
10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Inst.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非再生资源的开采
最优开采率
开采的总边际成本由递增的边际开采成本 和使用者成本组成。总边际成本和价格决 定开采数量。
在约束条件:⑴资源存量随开采过程而减少, ⑵资源初始存量给定,⑶开采成本随资源存 量的减少而上升,⑷资源价格不能超过由替 代品价格决定的一个价格上限。其模型表述 如下:
6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Inst.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把整个资源的储藏量当作特定价格下的潜在储 藏量。
4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Inst.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非再生资源的开采
非再生资源供给的阶段
勘探、开采和采集,最终开采出来的资源的价 格不但影响采集决策,而且影响勘探和开发决 策。每一阶段的成本不但影响本阶段的决策而 且影响其他阶段的决策。
Inst.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非再生资源的分类
当前储量
能够在当前价格下开采而获得利润的储 藏量,其最大值可以用数字来测量
潜在储藏量
在可能价格下可以开采的储藏量,它是 一个函数而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值。潜在 储藏量取决于人们为取得这些资源而愿 意支付的价格,是价格的函数。
整个供给决策过程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受信息 的不完全、政府政策、市场结构等因素的影响。
5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Inst.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非再生资源的开采
非再生资源开采的模型
把资源的市场价格和开采成本之差作为资源 开采的目标,在给定时间偏好和对矿藏的需 求函数情况下,求其最大化。
非再生资源的开采
非再生资源的开采
霍特林定律(elling rule)
概念:
开采的资源价格的增长率必须等于贴现率。
基本思想:
把埋藏在地下的资源看作是特殊形式的资本财产, 即把全部资本分为资源和其他财产。开采出来出 售;保存在地下,随资源价格的增长,把预期资 源作为资本的收益增加。
最优消耗路线:
资源资本收益的增长率等于其他财产的利率
9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Inst.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非再生资源的开采
最优开采量
最优价格:在地下资源价格低于井口价格, 资源总量有限,总开采成本还应该包括使用 者成本。使用者成本反映今天开采对于未来 开采净收益的机会成本。所以最优价格是:
确定的
经济的 当前储量
不经济的
未探明的
3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Inst.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非再生资源的分类
计算资源量时常见的错误
用当前储存量代表最大潜在储存量,例如用静 态储藏指数来预测给定资源使用年限。静态储 藏指数是当前储藏量同当前消费的比例。用它 来表示还有多少年该资源将被耗尽。静态储藏 指数倾向于低估资源的使用年限。
7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Inst.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非再生资源的开采
对以上类型的模型求解说明,利率在决定资源使用 量上有决定性作用。略去求解过程,对于可再生资 源,基本定律一般可表述为:
1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Inst.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非再生资源的分类
通过改进技术使回报率达到10%以上的石油资源预测
每桶价格
11.62 13.75 22.00 30.00 30.00以上
成 本 和 价 格 pt
MCt+UC
0
y0
MCt为t时刻边际开采成本
MCt UC为边际使用者成本
ye为企业不考虑使
用者成本时的开采 量
ye 开采数量
y0位考虑使用者成
本事的最优开采量11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Inst.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