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道家思想
道家思想的核心
道家思想的核心推荐阅读资料一: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户外的法则道家因崇尚自然高远,鄙弃狭隘功利主义,而常常走向极端,主张绝对虚无,反对一切作为,甚至进而反对一切人类文化、知识和技术的进步、否定礼貌的价值;因反对权威和社会的等级秩序、批判社会弊端而放下社会职责、淡漠参与意识、不信任甚至完全拒绝任何具体实际的社会改革措施,等等。
就应看到,道家思想中的这些历史局限性和消极面,的确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许多不良影响,也对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务必的腐蚀性。
道家思想是中国最为重要也是最有影响力的哲学思想之一。
道家思想的起源很早,传说中,轩辕黄帝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
一般来说,公认第一个确立道家学说的是春秋时期的老子,老子在他所著的《老子》(《道德经》)中作了详细的阐述。
道家思想其他的代表人物还有战国时期的庄周、列御寇、惠施等人。
推荐阅读资料二: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道家是中国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道家思想的起源很早,传说中,轩辕黄帝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
一般来说,公认第一个确立道家学说的是春秋时期的老子,老子在他所著的《老子》(《道德经》)中作了详细的阐述。
道家思想其他的代表人物还有战国时期的庄周、列御寇、杨朱等人。
道家倡导自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尊黄帝、老子为创始人,并称黄老之学。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户外的法则。
老子曾在他的著作中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萧呵!寥呵!独立而不改,能够为天地母。
吾未知其名,强名之曰道”(《老子》第25章)西汉初年,汉文帝、汉景帝以道家思想治国,使人民从秦朝苛政中得以休养生息。
历史称之为文景之治。
其后,儒家学者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并被后世帝王采纳。
道家从此成为非主流思想。
虽然道家并未被官方采纳,但继续在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中扮演重要主角。
宋明理学更是揉合了道学的思想发展而成。
道家-天人合一-思想的生态意蕴
道家”天人合一”思想的生态意蕴道家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生态伦理智慧,其中”天人合一”思想不仅蕴涵着丰富的伦理意蕴、政治意蕴,而且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生态意蕴,其思想最鲜明的特征是互利共生的自然主义的自然观、因任自然的方法论,对于解决当今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标签:道家生态环境天人合一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天人合一”的思想对现代中国生态观念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道家思想的生态观强调人要与自然万物同生共运,强调天、地、人之间的自然生态平衡关系;道家思想提醒人们关爱自然。
希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不仅蕴涵着丰富的伦理意蕴、政治意蕴,而且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生态意蕴,其思想最鲜明的特征是互利共生的自然主义的自然观、因任自然的方法论,对于解决当今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互利共生的自然观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说,道家的自然观是互利共生的自然观。
因为道家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平等的、互利共生的关系。
自从进入工业社会以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导致了地球生态系统被破坏。
同时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业和生活垃圾的排放越来越多,对环境的污染不断加剧。
目前环境污染问题、环境生态问题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
这一问题的产生根源在于人们活动能力的增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和谐生。
而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从来没有把人独立于自然界之外,不仅充分肯定了自然的本质是生养万物、并且自由生长,人是自然界的产物,而且还充分肯定了人与自然的互利共生的关系。
老子要求“为无为”,实现无为则无不治;庄子则进一步提出“爱人利物之谓仁”,强调不仅要“爱物”,更要“利物”,以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二、因任自然的方法论道家学说把自然作为研究对象,一方面从本源上宇宙的诞生、发展、消亡,建立了宇宙形成的自然哲学体系,另一方面从规律和方法上,探索自然运动的规律,解决人与自然相处的方法。
道家思想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启示
道家思想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启示道家思想的生态观强调人要与生态自然万物同生共运,强调天、地、人之间的自然生态平衡关系;道家思想提醒人们关爱自然。
希望道家思想中的生态观念能够在民间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实际行动可以感染人们,从而产生更好的生态效益。
和谁对话?任法融任法融,,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中国道教协会会长,,生于1936年,甘肃省天水县人甘肃省天水县人。
1985年任陕西省周至县政协常委政协常委;;1986年任第四届中国道协常务理事年任第四届中国道协常务理事、、陕西省道教协会会长陕西省道教协会会长;;1988年任陕西省政协常委协常委;;1992年3月任中国道协常务理事月任中国道协常务理事、、中国道教学院副院长中国道教学院副院长。
2005年当选为中国道教协会会长。
曾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民宗委副主任、全国政协常委。
为什么对话?生态危机是当今人类发展的最大障碍,如何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问题。
而道家学说倡导的识,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问题。
而道家学说倡导的““道法自然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的思想,与现今提倡的生态文明、环境保护等观点在一定程度上是一致的。
道家思想的生态观包含哪些重要内容?其对中国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有哪些现实意义?对话人任法融中国道教协会会长采访人中国环境报记者冯永强肖颖通讯员罗曼点击一焦点关注道家思想的生态观关键思路道家思想的生态观概括起来就是天人合一道家思想的生态观概括起来就是天人合一、、三才相盗三才相盗、、齐同万物记者记者::当代人类面临严重的生态危机,如何防止人类的各项活动对地球生态系统产生破坏是全世界都面临的问题。
而我们知道,古老的道家生态伦理观就不乏对这一问题的思考。
那么,道家思想的生态观究竟包含哪些重要内容?这些内容与现在提倡的生态文明有怎样的联系?任法融任法融::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人类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中获益,同时也面临空气污染、物种灭绝、能源危机、人口膨胀等一系列严峻的现实问题。
论道家学说中的旅游思想
论道家学说中的旅游思想无锡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杨慧芳内容提要: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是先秦诸子中与儒家并驾齐驱的一大流派。
后人对道家学说从哲学、政治、伦理,以及文学、天文、兵法、养生等方面都做过大量而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道家学说中的旅游思想对古代旅游乃至现代旅游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道家学说旅游思想旅游文化影响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是我国先秦时期以“道”的学说为中心的学术派别,其思想崇尚自然,主张清静无为。
道家对中国古代文化影响巨大而深刻,有不少思想家认为,道家是中国文化根柢之所在。
后人对道家学说从哲学、政治、伦理,以及文学、天文、兵法、养生等方面都做过大量而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道家学说中的很多理论对旅游方面有很大的影响,我们称它为道家的旅游思想。
一、道家学说对于人类的贡献:1、人类哲学的源头德国伟大的古典哲学家黑格尔称“老子是人类哲学的源头”。
老子被誉为“中国和世界的第一哲人”,《道德经》被称为万经之王。
以老子为源头,庄子传承并发扬的道家思想文化,对于西方哲学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影响。
2、构建中国历代各种学派的思想源头中国历史上的各种学派,无不从老子的思想里汲取营养而加以利用:老子的天道观,经过庄子的发挥,成为魏晋的玄学,又影响到宋明的理学;老子的无为观,成功地应用到西汉和唐初的政治实践,成为历代统治这可以借鉴的统治之术;老子的玄德观,经过孔子的发挥,成为主宰中国数千年德治的主要内容;老子的用兵之道,经过孙子的发挥,成为变化莫测的军事理论;老子的雌柔观,成为诡辩家的理论基础,造成了苏秦、张仪为代表的纵横家;中华武术、内家武功以及历代气功,也无不从老子的思想中得到启发。
3、对于中国古代政治有着深刻影响在中国历史上,每当社会经过大的战乱、建立一个新的王朝后,为了安定社会、恢复生产,统治者大多选择老子清净无为思想作为政治指导思想,实行轻徭薄赋,减省刑罚,与民休息的治国政策。
道家法自然思想及其对当代的启示
L U N G U J I A NJI N I7一I--,,。
--一…—▲■…●-●一-…I▲口郝小红(中共山两省直机关党校,山西太原030021)【摘要1道家“法自然”思想以“天人合一”为思想基础,以“无为”为核心内容。
i t t家.“法自然”思想不仅影响着中国古代社会的法文化,而且对我国当代的法治建设也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道家学派;“法自然”思想;无为而治【中图分类号】D90【文献标识码j A【文章编号】1674-1676(2010)06-0062-02道家学派由老子创于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同古代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学派之一。
《老子》虽仅五千言,但以“道”贯通全篇,其博大精深、苦简意赅、义宁优美,堪称中国古代绝美的大型哲理诗I”。
与老子同为先秦道家学派的庄子与老子思想脉相承,后人将其并称为“老庄”。
道家学派在“以法为教,以变为师”的秦朝虽未得到重视,但在汉初却得到了统治者的莺视。
此后,道家法律学说融入到封建I卜统法律思想中,并不断地影响着巾同的法律进程。
一、道家“法自然”思想的内容道家学派认为,“道”是t H=问万物产生的根源。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既然万物均产生于道,那么就要做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法自然”思想事实上是道家法思想的纲领,其他的法律思想一般统一于“法自然”思想之下,作为其具体的内涵而存在。
(一)崇尚自然法道家“法自然”思想是以“道”为核心的。
道家认为,在人定法之外,存在着一种自然法则,“道”是万物应该遵守的法则。
道像水一样柔弱,所以圣人也要处柔弱之势;道虽然看起来简朴,但内涵却十分丰富,“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道有莫大的功德,却从不令耀其功,所以圣人也应“功而小矜”。
故圣人治理社会的手段和做法,自然是以“道”为楷模,以“天”为表率。
道家学派从对“道”的阐释出发,要求人类社会要顺应“道”,道法自然。
但是,在“人定法”的问题上,人们却有着不同的见解。
道家的自然无为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道家的自然无为思想及其现代意义一、道家的自然无为思想崇尚自然,倡导无为,这是中国道家哲学最主要的思想。
中国一些古籍中说,崇尚自然无为的思想在远古时代即已有之,相传为中华民族始祖的黄帝就是自然无为理论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所以,在以后的道家或道教学者中也常常把黄帝奉为道家或道教的创始者。
然而,就现存史料和典籍看,道家思想当奠基于《道德经》一书。
《道德经》的作者相传为老子,所以《道德经》亦称《老子》。
可老子究竟是谁,汉代人已搞不清楚了。
司马迁在《史记》"老庄申韩列传"就列举三位名叫老子的人,而他的倾向性意见则是:生活于春秋晚期、略早于孔子、孔子向他问过礼的李耳(字伯阳,谥曰聃)为作《道德经》的老子,并概括其思想的要点说:"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以后,学术界大都以此说为是,奉李耳(老聃)为道家学说的创始者。
老子以后,传扬道家思想的学者很多,如列子(列御寇)、、关尹、文子、田骈、慎到等,然其中最有名、最有影响者当数战国中期的庄周。
司马迁在《史记》"老庄申韩列传"中说,庄周"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
"现存《庄子》一书,既记述有庄周的思想,同时也保存了不少战国时期的其他一些道家学者们的思想资料。
所以,《庄子》一书并不是一部单一作者的书,各篇形成的时期不同,其思想理论也不完全一致。
其中究竟那些篇代表了庄周思想,学界至今也还存在着很不相同的看法。
然《庄子》一书从总体上来讲是承继并发挥了《道德经》自然无为思想的,并在中国的思想史、文化史上有着极大的影响。
魏晋以来,《道德经》与《庄子》一直并称,是为道家学说的两部根本经典。
所以,在中国的思想史、文化史上,《老》、《庄》思想也就成了道家思想的同义语。
道家的自然无为思想,一是崇尚天道(自然界的法则)的自然无为,如《老子》说:"道法自然"(25章),"道常无为"(37章);天地生万物,然"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10、51章)等。
养生之妙——天人合一_道法自然
李孟阳告诉我们,娱乐、安闲、
占有、贪婪是动物本能,由于这些 想坐飞机,坐飞机的又想开私人飞
动机使人类出现失去理智的贪欲和 机……人对舒适的执着、对欲望的
虚荣 , 使生活变得杂乱。不合季节 无度追求是疾病的根源。
的穿戴、盲目的洗浴,口欲也是要
特别报道 Special Reports
养生之妙——
天人合一 道法自然
⊙文 / 本刊记者 程石江
揭开 中 国 的 历 史 可 以 发 现, 许 多 帝 王、 士大夫皆崇尚道家。
东坡则是晚年学道;韩愈也是道家 的忠实信徒。
中国道家研究养生长寿已有
唐太宗替道士王远之在茅山造太平 2000 多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
这些年,大家抗寒抗热的能力 剧烈下降,稍稍冷点或热点,就开 始使用空调,以前年代拿着扇子也 过来了,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是人
18 OUR HEALTH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Special Reports 特别报道
越来越娇气,失去了与自然相合的 火球——太阳。
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想得
现今的环境改变比以往更快速,
病都得不了。
每天面临大量的信息、更多新科技、
当下,“病态”变成了社会和 各种不同的刺激、更细的分工、更
人的常态。大部分人的身心都是分 紧凑的步调、更多元的压力、更复
裂的,他们纠结焦虑、充满不安全感。 杂的关系、更多的饮食选择等,欧
地上走的羡慕坐车的,坐车的人又 美学者因而针对 WHO 的“健康”
原本是一体的,就像硬币的两面。 维,运用四诊八纲,辩病因,辩病性, 与保健。
中国古代道家的“和谐思想”
中国古代道家的“和谐思想”道家极力反对人与人的冲突,提倡遵道以行,率理而动,因势利导,合乎自然,虚静处下,海涵宽容,要求人们效法天道,通过无欲、无为、无争、去奢、知足,建立起自然和谐的治国秩序,实现“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的理想社会,达到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相处的“小国寡民”状态。
道家强调人与自然的平等,人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而要与自然和睦相处。
在老子的思想中,“道”是世界的本源,老子在《道德经》第40章上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这一章是老子的宇宙本体论和宇宙生成论最简明、最深刻、最正确、最完整的表述。
老子的“道”,是“万物之宗”,“象帝之先” (4章) ,“先天地生,”(25章),“道”是万物生成的动力,“道”是万物生成的本源,“道”是化生在天地万物之中,为万物所共有。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一句是老子辩证法规律准确的总概述,道生万物过程中,万事万物都存有阴和阳,阴阳两气互相冲突,互相激荡,对立统一,其落脚点是和,阴阳和谐是万物生成的条件,天地万物是在和谐的境界中生成。
万物阴阳成和谐,和谐之中生万物,和气致祥,和气生物,和谐是万物生成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状态条件,是万物生成转化的本因和依据,和谐中生成,和谐中发展,和谐中变化。
阴阳相抱、相冲,成于高度和谐平衡的状态。
老子又在32章中说:“天地相合,以输甘露”。
天地之间,阴阳两气相合,所以天输甘露。
甘露者,天地之和气也,天输甘露,泽及万物,万物在和谐境界中生成、发展,再创未来。
道家以自然界为万能法理,自然就是道,道在自然中,一切秩序都在顺应自然。
道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提倡“遵道以行,率理而动,因势利导,合乎自然,虚静处下,海涵宽容”,从而建立自然和谐的治国秩序。
《老子》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这就清楚地说明,人和万物是平等的、人并不比其他万物具有更高的地位。
道家思想的核心
道家思想的核心推荐阅读资料一: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户外的法则道家因崇尚自然高远,鄙弃狭隘功利主义,而常常走向极端,主张绝对虚无,反对一切作为,甚至进而反对一切人类文化、知识和技术的进步、否定礼貌的价值;因反对权威和社会的等级秩序、批判社会弊端而放下社会职责、淡漠参与意识、不信任甚至完全拒绝任何具体实际的社会改革措施,等等。
就应看到,道家思想中的这些历史局限性和消极面,的确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许多不良影响,也对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务必的腐蚀性。
道家思想是中国最为重要也是最有影响力的哲学思想之一。
道家思想的起源很早,传说中,轩辕黄帝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
一般来说,公认第一个确立道家学说的是春秋时期的老子,老子在他所著的《老子》(《道德经》)中作了详细的阐述。
道家思想其他的代表人物还有战国时期的庄周、列御寇、惠施等人。
推荐阅读资料二: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道家是中国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道家思想的起源很早,传说中,轩辕黄帝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
一般来说,公认第一个确立道家学说的是春秋时期的老子,老子在他所著的《老子》(《道德经》)中作了详细的阐述。
道家思想其他的代表人物还有战国时期的庄周、列御寇、杨朱等人。
道家倡导自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尊黄帝、老子为创始人,并称黄老之学。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户外的法则。
老子曾在他的著作中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萧呵!寥呵!独立而不改,能够为天地母。
吾未知其名,强名之曰道”(《老子》第25章)西汉初年,汉文帝、汉景帝以道家思想治国,使人民从秦朝苛政中得以休养生息。
历史称之为文景之治。
其后,儒家学者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并被后世帝王采纳。
道家从此成为非主流思想。
虽然道家并未被官方采纳,但继续在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中扮演重要主角。
宋明理学更是揉合了道学的思想发展而成。
“天人合一”_中国古代的环境伦理——道家思想中的体现
“天人合一”中国古代的环境伦理——道家思想中的体现教育科学学院教育系于慧鑫 1060400030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从哲学层面上来思考人与自然的系统性,主要体现在“天人合一”这一古老的哲学命题之中。
诚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有多种不同的意义规定,“也有说苍茫着,也有说主宰者,也有单训理时”(《诸子语类》)。
既有所谓的“自然之天”,“神形之天”,“义理之天”的区分,所以“天人合一”也并非只以“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样的简单概括即可获得圆满的解读。
但是,天人合一确实变大了一种思维的系统性、整体性的特点,不可否认,在其中直接包容了许多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也不可否认,由此可以延伸出许多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还不可否认,由此可以延伸出许多尤其是性的观点。
(参考《“天人合一”的哲学蕴含》李培超2001)由于“天人合一”这个题目太过宽泛,从上古传说、图腾崇拜,到诸子百家、儒道思想,甚至连《黄帝内经》、《易经》中都有关于“天人合一”的理论。
所以,我这次只选择了道家的思想理论来说明我国自古以来的环境伦理——“天人合一”。
一老子的生态伦理思想作为道家的创始人,老子为后人提供了很多高深的思想。
他用自己有限的头脑创建了一座无限的宇宙,也阐释了很多人类的起源,并且明确启示出的伦理思想,成为了道家“天人合一”理论的雏形。
1.“道法自然”的生态平等观“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寂兮,独立而不改,固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谓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第二十五章)人虽是宇宙中的“四大”之一,但并不是统治者,而是道、天、地、人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别。
而天地万物平等,是生态伦理思想的基础,老子便把自己的生态伦理学的出发点很好地建立在坚实的生态平等观之上了。
2.“天网恢恢”的生态整体观“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老子》第七十三章)我们常听人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坏人总有一天会被抓住的!”其实,“天网恢恢”一词最早是出现在《老子》中的,意思也是与现在不大相同的。
道家智慧: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道家智慧:天⼈合⼀道法⾃然关于道家思想的发展,奠基⼈⽆疑是⽼⼦,关于⽼⼦的⽣平基本⽆考,就连⽼⼦究竟是谁都有三种说明,分别认为是:李⽿(早于孔⼦)、⽼莱⼦(与孔⼦同时)和太史儋(后于孔⼦)。
⽼⼦的思想都在《道德经》中。
⽼⼦在《道德经》中提出⼀种“有物混成”且“独⽴⾃存”的宇宙起源论,还提出了世界存在与运⾏的原理是:“反者道之动”,⽽对于存活于其中的⼈类⽽⾔,应该学习的就是“处世”的智慧。
在书中⽼⼦提出了很多的政治、社会与⼈⽣哲学观点,但重点都在于“保⾝”⽽不在于⽂明的“开创”。
可以说他是以⼀套出于“智慧之道”的社会哲学与理论来应对混乱的世局的,⽽⽆意制造社会的新⽓象,因为在⽼⼦看来那些都不是“⼤道的根本”。
⽼⼦之后就要说到庄⼦了。
庄⼦也是道家思想最重要的开创者,所以“道家思想”⼜称“⽼庄哲学”。
庄⼦的思想与⽼⼦的思想有所不同,主要在于:庄⼦更详尽地处理了⼈与⾃然的关系、⼈的可开创能⼒,包括智慧上、认识能⼒上和⾝体能量上等等。
庄⼦同样站在“天道⾃然”的基础上,提出了从⼈的“⾃我修养”到⾯对整个“社会国家”的处世之道。
《庄⼦》的内七篇是全书的重点,是庄⼦从“世界观”到“知识论”到“⼯夫论”再到“社会哲学”的内圣外王之道。
庄⼦之后就是列⼦,但现存的《列⼦》⼋篇并不是列⼦所作,⽽是东晋⼈张湛所作,可以说这本书反映了战国⾄魏、晋之间的道家思想。
在书中对原本道家思想中“⽆为”的⼈⽣观有所改造,它强调⼈在⾃然天地间的积极作⽤,并认为⼈在⼀种“不任强使⼒”的⽣存状态下,“不忧天、不畏天”才是最好的⽣存状态。
到三国时代,当两汉经学的发展已到尾声,社会政治⼀直处在动乱与不义的环境中,知识份⼦普遍转向⽞学清谈的风⽓时,王弼以其对⽼⼦思想的深切体悟,注解了⽼⼦《道德经》⼀书。
王弼的《⽼⼦注》中注重“体⽤之分、有⽆之别”,诠释出了:“贵⽆”的精神,并以此原理注解《易经》,将易经的研究⽅向转以纯粹的⽞学思想。
(注:在⽞学中主要分“贵⽆”和“贵有”⼆派,但我个⼈还是倾向于“⽆、有”同样重要!)到了西晋,郭象注解了《庄⼦》,在他的《庄⼦注》中主张:“独化”理论。
道家思想的核心
道家思想的核心核心思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道家第一原则:“道法自然”。
顺应自然,不要过于刻意,“去甚,去奢,去泰”。
人要以自然的态度(三个层面)对待自然,对待他人,对待自我。
所以会有“自然——释然——当然——怡然”。
2、道家第二原则:“为而不争”。
“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厚德载物,上善若水”。
四种情况:方而不割——有棱角而不伤人;直而不肆——率直而没有放肆;光而不耀——有光芒而不炫耀;廉而不剐。
体现处世的态度:平和、宽容、自然。
3、道家第三原则:“清静为天下正”。
清静之道,自然之道。
“处无为之事,行无言之道”,高明的管理者要懂得:“不言之教”,有时无声胜有声。
“治大国若烹小鲜,不可烦,不可挠;烹小鲜者不可挠,治大国者不可烦,烦则人劳,挠则鱼烂”。
严子陵:“宠辱不惊,去留无意”。
4、道家第四原则:虚其心。
道就是虚,去除心中的念想、重重心事就是快乐;即让心虚着,没有心事,才能体验生命的乐趣。
虚心:可以学习新知识(更新知识);可以更加包容一切(无成见)。
只有虚其心,才能有容人之量。
虚心的意义:可以超越自己,否定自己,不断提升自己;虚心是一种美德,——心量特别大,能包容各色各样的人,特别是一些有个性的人才(容人之量,是靠把原有对人的成见、意见、不愉快、抱怨、不满意等等忘却才能达到)。
经营智慧:忘却屡屡经验(使自己成功的方法、经验,学习更新的、更好的东西)才能有更适合发展的东西。
5、道家第五原则:“正言若反”。
自然是阴阳对立统一的。
“反动”——事物的发展一定是朝相反的方向运动。
“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大勇若怯,大智若愚”(智者一定有所不智的地方,该智则智,不该智则不智——有所智有所不智)。
“相辅相成“——太极管理(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对立面的统一)。
美国的张绪道(新道家)主张:从相反的角度考虑同一个问题;考虑正反的转化。
学会:放弃掉(防止盛极而衰);继续挖潜。
天人合一 道法自然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开章引读: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天地之成,道之所生;有情生命,缘起无常;道法自然,无形生之于有形。
古人崇尚澹泊名利、清心寡欲、物我两忘、柔弱守中,即所谓“无争、无为、无欲”。
进而,修身养性,清静如空,已达顺其自然之境地。
有道之人,俯瞰世界,包容万物;从容淡定,笑看风云;根深叶茂,深入浅出。
伟岸之人,虑忘形释,念净灵空,不因灵魂空虚而虚无,由此融入禅境:忘我且宽容,大度且平静,入世且无争,有为且无怨。
一切本自然,无为何需禅?无论身何道,自在清净中。
至此,则不去而自去,不来而自来,不道而得道。
事业三境界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诗人王国维《人间词话》禅宗三境界第一境界,落叶满山空,何处寻芳迹。
即儒家的阶段,在现实中协调自由与命运的关系。
第二境界,空山无人,水流花开。
即庄子的境界,超越自由与命运,游弋于绝对的自由。
第三境界,万古长空,一朝风月。
即禅宗的境界,在平常中体会自由,在自然中过原来的生活。
做事境界做事“有声有色”的,说明他有精力。
做事“有声无色”的,说明他有活力。
做事“无声有色”的,说明他有能力。
做事“无声无色”的,说明他有智慧。
学习境界《论语·雍也》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赏析】知道的不如爱好的,爱好的不如以之为乐的。
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
学习有三种境界:一种是知之,一种是好之,一种是乐之。
乐之,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人生的莫大快事。
情感与境界情感的最高表现方式,是“润物细无声”似的潜移默化;而情感的最高境界,则是“大爱无形”的博爱。
博爱,把人类从“小我”中解放出来,从个人利益、个人情感中解放出来,投身于人类的共同事业中去,从而实现人类生存的真正使命。
道家思想的特点
道家思想的特点道家思想的特点是崇尚自然,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与自然和谐相处。
这样的思想内容,也反映在道家的长生养生之道中,对后世的养生学产生了十分重大的影响。
那么就让我们来了解,道家思想的一个特征——长生与养生之道。
道家思想的一个特征,是道家和道教影响深远的长生与养生之道。
自古以来,人们探讨养生之道的极多,但最早最完善最具有价值的长生养生之道,还是出自道家和以黄、老道家思想为理论根据的道教。
道教的养生之法,起源于黄老,历史久远,并且作为中国唯一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道教之教徒在追求得道成仙,故它乐生、重生和贵术的长期的修道证真的过程中,创立了系统的养生理论,撰写了大量养生着作,形成了体系庞大、包罗万象的道教养生学。
道教养生学,是中国传统养生学的集大成者。
道家以老子,庄子为其代表人物,其学说以自然天道观为主,着眼于人本身,追求生命本质的解脱与精神的安宁,尤其强调精神的超然与人格的独立,重视精神修炼,渴望人生的自由。
其养生理念主要有:1、清静虚无老子主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排斥人的一切欲望,排斥外界事物给人带来的诱惑。
他主张通过柔弱无为、虚静自守来排斥干扰,达到返朴归真的目的。
而庄子的养生法则为“虚静自守”,“养神,守形,无欲”,“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2、顺乎自然崇尚自然是道家养生的基本原则。
道家认为:以自然界的秩序变化为法,摒弃人的理性因素,在养生中采取顺乎自然的行动,就能维护健康,延年益寿。
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他认为人的一切都应顺应自然规律,不要悖天地之理。
而人最初的状态接近自然,因此,养生要返朴归真,以重返婴儿状态为最高标准。
而庄子则认为,人与自然合一是养生的最高境界。
他主张破除一切人为地刻意追求,认为“无为”、“无已”、“绝对逍遥”,是达到天人合一的根本途径。
3、以气养生《史记》载:“老子百有六十余或二百余岁,以自修道而养寿也”。
历史上有老子不知其所终之说,虽不可全信,但史学界一致看法是:老子比孔子年长近三十岁,又比孔子死得晚,孔子活了72岁,老子当是一位百岁寿星。
[总结范文]道家思想的核心
[总结范文]道家思想的核心道家思想的核心推荐阅读资料一: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户外的法则道家因崇尚自然高远,鄙弃狭隘功利主义,而常常走向极端,主张绝对虚无,反对一切作为,甚至进而反对一切人类文化、知识和技术的进步、否定礼貌的价值;因反对权威和社会的等级秩序、批判社会弊端而放下社会职责、淡漠参与意识、不信任甚至完全拒绝任何具体实际的社会改革措施,等等。
就应看到,道家思想中的这些历史局限性和消极面,的确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许多不良影响,也对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务必的腐蚀性。
道家思想是中国最为重要也是最有影响力的哲学思想之一。
道家思想的起源很早,传说中,轩辕黄帝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
一般来说,公认第一个确立道家学说的是春秋时期的老子,老子在他所著的《老子》(《道德经》)中作了详细的阐述。
道家思想其他的代表人物还有战国时期的庄周、列御寇、惠施等人。
推荐阅读资料二: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道家是中国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道家思想的起源很早,传说中,轩辕黄帝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
一般来说,公认第一个确立道家学说的是春秋时期的老子,老子在他所著的《老子》(《道德经》)中作了详细的阐述。
道家思想其他的代表人物还有战国时期的庄周、列御寇、杨朱等人。
道家倡导自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尊黄帝、老子为创始人,并称黄老之学。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户外的法则。
老子曾在他的著作中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萧呵!寥呵!独立而不改,能够为天地母。
吾未知其名,强名之曰道”(《老子》第25章)西汉初年,汉文帝、汉景帝以道家思想治国,使人民从秦朝苛政中得以休养生息。
历史称之为文景之治。
其后,儒家学者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并被后世帝王采纳。
道家从此成为非主流思想。
虽然道家并未被官方采纳,但继续在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中扮演重要主角。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环境保护理念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环境保护理念摘要:在我国的传统思想文化宝库中,有许多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
儒家有“天人合一”的思想,道家有崇尚自然,道法自然的理念,佛家有缘起理论与戒杀护生的戒条,都强调人和自然、社会的和谐关系,给人类提供了深刻的智慧,在科技、经济及人们物质生活快速增长,但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的今天越来越显其独特的价值。
关键词传统文化生态环境保护理念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利乐有情启示随着现代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使人类对生态系统的需求急剧增加,致使人类不断地大规模的向大自然索取,导致当前社会出现了空气污染、水质恶化、气候变暖、物种灭绝、能源危机、资源匮乏等一系列的生态环境危机,如何克服这种危机,是当前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宝库中,蕴含了许多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值得现代人类学习借鉴。
1天人合一——儒家生态环保理念1.1天人合一是儒家环保思想的哲学基础儒家认为“天”是具有独立不倚的运行规律的自然界,自然本身是一个生命体。
人是天地生成的,是自然秩序中的一个存在,所有的存在相互依存而形成一个整体,强调人与自然环境息息相通,和谐一体,这就是“天人合一”的思想。
儒家主张“天人合一”,共生共荣,既反对“人类中心主义”,也反对“自然中心主义”,主张二者和谐统一。
指出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对抗的,而是协和共存的。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1),人生活在自然中,必须按照“中和”的原则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保持自然的生机和谐及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
这对现代人类正确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根据。
1.2重物节物、以时禁发是儒家环保思想的行为法则儒家主张人应节制欲望,以便合理的开发利用资源,使自然资源的生产和开发进入良性循环状态。
儒家一贯反对滥用资源,提出了“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2)的节约论及“树木以时伐焉,禽兽以时杀焉”(3)、“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4)和“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觉其长也”(5)的生物协调论。
道家的核心思想
道家的核心思想展开全文道家是一种哲学而不是一种宗教,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道家的核心思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道家第一原則:“道法自然”。
順應自然,不要過於刻意,“去甚,去奢,去泰”。
人要以自然的態度(三個層面)對待自然,對待他人,對待自我。
所以會有“自然——釋然——當然——怡然”。
2、道家第二原則:“為而不爭”。
“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為而不爭”;“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厚德載物,上善若水”。
四種情況:方而不割-有棱角而不傷人;直而不肆-率直而沒有放肆;光而不耀-有光芒而不炫耀;廉而不剮。
體現處世的態度:平和、寬容、自然。
3、道家第三原則:“清靜為天下正”。
清靜之道,自然之道。
“處無為之事,行無言之道“高明的管理者要懂得:“不言之教”,有時無聲勝有聲。
“治大國若烹小鮮,不可煩,不可撓;烹小鮮者不可撓,治大國者不可煩,煩則人勞,撓則魚爛”。
嚴子陵:“寵辱不驚,去留無意”。
4、道家第四原則:虛其心。
道就是虛,去除心中的念想、重重心事就是快樂;即讓心虛著,沒有心事,才能體驗生命的樂趣。
虛心:可以學習新知識(更新知識);可以更加包容一切(無成見)。
只有虛其心,才能有容人之量。
虛心的意義:可以超越自己,否定自己,不斷提升自己;虛心是一種美德,——心量特別大,能包容各色各樣的人,特別是一些有個性的人才(容人之量,是靠把原有對人的成見、意見、不愉快、抱怨、不滿意等等忘卻才能達到)。
經營智慧:忘卻屢屢經驗(使自己成功的方法、經驗,學習更新的、更好的東西)才能有更適合發展的東西。
5、道家第五原則:“正言若反”。
自然是陰陽對立統一的。
“反動”-事物的發展一定是朝相反的方向運動。
“禍兮福之所依,福兮禍之所伏”,“大勇若怯,大智若愚”(智者一定有所不智的地方,該智則智,不該智則不智——有所智有所不智)。
“相輔相成“——太極管理(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對立面的統一)。
美國的張緒道(新道家)主張:從相反的角度考慮同一個問題;考慮正反的轉化。
学《道德经》:道家天人合一的生态思想!
学《道德经》:道家天⼈合⼀的⽣态思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世界性共识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态系统的破坏也成为⼀个不争的事实。
⽣态系统破坏导致了空⽓污染、⼟壤污染、⽔污染等都严重影响着⼈们正常的⽣活,并且影响了经济社会的正常发展。
⾯对越来越严重的⽣态危机,为了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学者将研究⽬光转移到中国古代哲学,试图找到与当代发展的共通点,来给予社会发展⼀些有益启⽰。
⼀、天⼈合⼀思想的内涵道家哲学强调的是⾃然,从根本上来说,道家天⼈合⼀思想也是探究⼈与⾃然关系的思想。
道家天⼈合⼀思想是⼀种和谐的⽣态观。
它提倡的是对和谐社会的追求、就与当今的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点类似,⼩到个⼈事业顺利,家庭幸福和睦,⼤到期望风调⾬顺,国泰民安。
不难看出道家思想提倡通过认识⾃然规律来与⾃然和谐相处,从⽽达到天⼈合⼀的⽬的。
道家天⼈合⼀思想是⼀种知⾜寡欲的价值观。
⽼⼦曾说过:“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他认为因为⼈与⼈之间的各种纠纷⽽导致了⼈的欲望,⽽⼈在追求欲望的时候并不会因为这个欲望得到满⾜⽽停⽌下来,这样对某种事物的过度追逐会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会给⾃⼰给社会带来不好的影响。
所以道家强调知⾜寡欲的经济观,不要盲⽬的去追逐个⼈的欲望,⽽要克制⾃⼰的欲望,懂得知⾜,这样才会促进社会更好的发展。
道家的天⼈合⼀思想蕴含了⼀种出世的精神,⽼⼦和庄⼦都是代表道家出世的重要⼈物。
他们认为⾃⼰没有办法去改变社会的⿊暗,就只有脱离社会,即⽤出世的⽅法来解决⼊世的问题,以旁观者的⾓度来观察分析社会问题。
⼆、天⼈合⼀思想的基本特征道是道家天⼈合⼀思想的逻辑前提。
在⽼⼦看来,道的含义可分为三层:⼀是宇宙⽣成的动⼒和本源是道,万事万物存在于道,这样⼈与⾃然都有了同⼀性。
⼆是万事万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是道,⽼⼦通过研究⾃然规律来研究⼈与⾃然、社会的关系。
三是⼈们应该效仿和遵循的规律也是道。
“道”的法则来源于⾃然,所以世间万物应该遵循的法则也是道。
化凡道家的说法
化凡道家是一种道家哲学流派,其核心思想是“道法自然”,即强调回归自然、顺应自然、融入自然,以达到身心的和谐与升华。
在化凡道家的理念中,人生就是一个不断修行、不断提升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以达到与自然、与宇宙的和谐统一。
化凡道家认为,人应该从内心深处去感受自然、理解自然、融入自然,从而获得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因此,化凡道家强调“无为而治”,即不要过分追求名利、不要过分追求物质享受,而是要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同时,化凡道家也强调“天人合一”,即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认为只有通过不断地修行和提升,才能达到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在化凡道家的修行中,人们应该注重内心的修炼,通过冥想、静坐等方式来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情绪,以达到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同时,化凡道家也强调身体力行,即通过实际行动来践行自己的信仰和理念,如尊重大自然、尊重生命、尊重他人等。
化凡道家还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认为只有通过真诚、友善、宽容等美德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同时,化凡道家也强调自我反省和自我提升,认为只有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思想,才能不断地完善自己。
总之,化凡道家是一种注重内心修炼、身体力行、和谐相处、自我提升的哲学流派。
它强调人们应该从内心深处去感受自然、理解自然、融入自然,以达到身心的和谐与升华。
在现实生活中,化凡道家的理念和实践方式也可以为我们提供一种思考和启示,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道家思想
所谓“道”,确实是宇宙万物所必须遵循的一种规律。
“道”所反映出来的那种规律,中国古代的老子那么概括为“道法自然”四个字。
由此可看出,“道”所反映出来的那种规律确实是“自然而然”,确实是让任何事物都能自由自在地得以展示。
假设能遵循或仿效“道”的规律,那么对待任何事物都不可牵强而为之,而必须要“顺其自然”。
只有具备了“无
为”的思想,才能真正领悟“道”的内涵,
才能实现“无不为”的目标。
宇宙天地领悟
了“道”的内涵,时时处处都能遵循、仿效
“道”的规律,因此便把一个个生生不息的
混元世界展现在了人的面前,使人类也在遵
循、仿效天地的运行规律以求达到生命的“天
长地久”。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老子用了一气贯通的手法,将天、地、人乃
至整个宇宙的生命规律概括得特别精辟。
“道
法自然”揭示了整个宇宙的特性,囊括了天
地间所有事物的属性。
“道”又通过“德”的外化作用,把天地间这些包罗万象的事物属性完整地表现了出来。
因此说,凡是能够以“道”的规律所表现出来的事物属性,乃是“德”。
也确实是说,“德”具有对“道”进行外化的作用。
在整个宇宙万物的运行过程中,只有按照“道”的规律所表现出来的事物属性,才能称为“德”。
反过来说,在整个宇宙万物的运行过程中,假设是脱离了“道”的规律而任其妄为,那么所表现出来的事物属性就不能称其为“有德”,而只能称之为“失德”“缺德”或“无德”。
“失德”的行为乃是源于“失道”,而某种事物一旦脱离了“道”的轨迹,就必定会表现出“失德”。
天假设“失德”,或四季无常,或暴风骤雨,或日星隐曜;地假设“失德”,或草木不生,或山崩地裂,或倒海翻江;人假设“失德”,或疾患缠身,或灾祸连连,或家国失和。
“失德”者必定“失道”,而“失道”者必将走向孤立。
常言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说的正是那个亘古不变的事理。
事实上,整个宇宙天地的运行规律差不多表达出了“道”的规律。
人们只要能够细心观看,就能找出许许多多“得道”事物与“失道”事物的不同归宿。
在那个世界上,一个崇尚自由和民主的国度,那儿的公民必定会拥有足够的自由活动空间,必定能够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国家的一切大小事务才能有条不紊地按照各自的秩序正常运行。
反过来,一个善于独断专行并用各种伎俩愚弄民众的国家或党派,那儿的百姓必定要受到欺压和困苦的折磨,时刻都面临着被剥夺权利甚至被杀戮的可能,整个社会形势必定处于长期动荡不安或濒临崩溃的状态之中。
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前者的行为是符合于“道”的运行规律,其做法是效法天地所表现出来的“尚德”属性,但后者的行为却反其“道”而行之,自然反映不出“天德”的和谐特性了。
因此,“道法自然”是天地万物所必须遵行的全然属性。
宇宙间不管何种事物,假设是违反了“道”所规定的那个“自然”法那么,其行为上露出“失德”或“缺德”的外表,最终结果必定是天诛地灭。
人类社会也不例外,不管哪个国家、党派、团体,假设是违反了“天理人伦”,不能做到“以百姓之心为心”,其
结果也必定是自取灭亡。
那些不遵循“道”所引导的“自然”法那么而任随己意强行所为的统治者,必定要周期性地做出“失德”或“缺德”举动,而使国家统治完全处于一种“不道”的恶性循环状态。
“不道”的行为确信可不能维持多久,其结局也一定是悲惨的,这就叫做“不道早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