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肿瘤患者发热低烧
低烧低热中医治方
低烧低热中医治方低烧低热中医治方低烧低热中医治方发烧、低烧与高烧划分人的正常体温约37.2℃左右。
除非体温超过38.5℃(成年人)或39℃(小孩),否则无需太过紧张。
其实,发高烧本身不是疾病,而是一种症状,它提醒你的身体可能有疾病出现了。
事实上,散热对身体有好处,这个体内的防御措施有消灭外来病菌的功用。
如果温度没有上升太高,不妨让它自然散热,如此有助于排除毒素。
一般来说,突然爆发的高烧(38.5℃—40℃)通常意味着体内有病菌感染:感冒、肺炎、脑膜炎、猩红热等急性炎症都会伴有高烧;而长期持续的低烧(37.3℃—38.5℃),则意味免疫系统遭到了破坏:肺结核、风湿热、红斑狼疮、癌症等都不同程度表现出低烧的症状。
发高烧时需立即就医,因为这表示体内的感染正在恶化。
如果体温太高很容易造成脑部受损及脱水,尤其是高烧不退。
多种疾病会引起低烧。
发烧是一种症状,风湿、结核、慢性炎症、免疫力低下等疾病都会引起持续低烧;长期心理紧张、情绪不稳定也会引起体温中枢紊乱,造成不明原因的持续低烧。
身体的任何系统出现问题都可能引起持续低烧。
低烧的原因是什么,通过血、尿、便等常规检查很难查出,有些因细菌感染的疾病引起的低烧,要通过细菌培养才能发现。
不明低烧不能滥用药。
发热是机体抵抗疾病侵袭的反应之一。
低热病人服用退热药,并不利于疾病的治疗。
乱用退烧药,还有导致白细胞下降、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危险。
体温38℃以上时,才应考虑使用退烧药。
持续低烧应尽早就医,应及早进行全面检查。
一些恶性肿瘤早期或细菌感染早期的症状也是低烧。
建议你到医院做相关检查,以避免引起发烧的病因恶化。
一、上午低烧有次坐门诊,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无精打采地来到我的面前,后面跟着他的父亲。
我问他:“你怎么不舒服?”他有气无力地说:“我总是发低烧,一天到晚昏昏沉沉的,老想睡觉,吃饭也没有味道。
”我一边摸脉,一边打量这个小伙子。
只见他面色萎黄,面颊消瘦,一双大眼睛没有一点年轻人的朝气,目光呆滞。
肿瘤患者发热是怎么回事
肿瘤患者发热是怎么回事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增加、生活压力及工作压力也在随之上升,使我国肿瘤发病率逐年呈上升趋势,该疾病是危及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1]。
世界卫生组织已将肿瘤划分为临床常见疾病。
相关研究发现,肿瘤患者由于肿瘤本身的影响和抗肿瘤治疗后肿瘤组织的坏死吸收,通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现象,而发热已成为肿瘤患者共性问题,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还可能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
肿瘤发热还会增机体的消耗、同时消化系统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导致消化酶活性逐渐降低,机体抵抗免疫较低,进而诱发多种并发症[2]。
因此本文对肿瘤患者的发热因素进行分析,详细如下:1发热因素分析1.1肿瘤合并感染性发热由于肿瘤患者需要实施放疗、化疗、手术、免疫及生物靶向治疗,甚至可能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治疗,进而导致患者机体免疫功能降低,使其患者容易合并感染。
而临床采用放疗、化疗都容易导致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是诱发粒细胞减少的直接因素之一。
当粒细胞低于1.0×109/L时患者容易导致感染,当低于0.5×109/L时发生严重感染的风险明显增高,低于0.1×109/L时,患者在1周内100%发生感染[3]。
对于高龄或者长期卧床患者,加上放化疗对身体的打击,常常容易合并肺部感染导致患者发热。
1.2肿瘤热肿瘤热指的是由于肿瘤所导致的发热,以低热比较多见,体温一般不超过38.5℃,以恶性淋巴瘤、胃癌、肺癌、肝癌、结肠癌等肿瘤引起发热现象最为常见[4]。
患者有可能会合并有盗汗以及肢体乏力症状,肿瘤热没有固定的表现。
大部分患者没有畏寒的症状,通过监测体温可以判断。
1.3化疗药物性发热化疗是肿瘤治疗中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部分化疗药物也可以引发发热,常用的门冬氨酸酶、平阳霉素、博来霉素、柔红霉素等,均是诱发患者发热的化疗药物[5]。
同时生物反应调节剂,如干扰素也可使患者机体产生发热症状。
中医治疗肿瘤的方法
中医治疗肿瘤的方法
首先,中药治疗是中医治疗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
中药治疗肿
瘤主要通过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益气健脾、清热解毒等方法来达
到治疗的效果。
常用的中药包括当归、黄芪、桑椹、半夏等,这些
中药具有活血化瘀、益气健脾的功效,能够帮助患者调理身体,增
强免疫力,对肿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其次,针灸治疗也是中医治疗肿瘤的重要方法之一。
针灸治疗
肿瘤主要通过调理气血、平衡阴阳、调理脏腑等方式来达到治疗的
效果。
常用的针灸手法包括穴位注射、渗透针、电针等,这些手法
能够刺激经络,调理气血,对肿瘤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另外,推拿按摩也是中医治疗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
推拿按摩
治疗肿瘤主要通过调理经络、活血化瘀、调理脏腑等方式来达到治
疗的效果。
常用的推拿按摩手法包括拨筋、推拿、拍打等,这些手
法能够促进血液循环,调理脏腑,对肿瘤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肿瘤的方法主要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按摩等。
这些方法通过调理气血、活血化瘀、调理脏腑等方式
来达到治疗的效果,对于肿瘤患者有一定的帮助。
当然,在治疗肿
瘤的过程中,患者还需要注意饮食调理、情绪调节等方面,全面提
高身体的免疫力,增强抵抗力,对肿瘤的治疗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希望广大患者能够重视中医治疗肿瘤的方法,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早日康复。
癌症手术后低烧怎么办
不少疾病都会引发低烧,但是低烧若是出现在癌症手术后,就会引起病人的恐慌,毕竟一旦与癌症联系起来,就不得不让患者认为自己病情是不是又发展了,又中了癌症的“招”?那么,今天我们就针对低烧的问题,来说说癌症手术后低烧怎么办?先区分是否为癌症引起的低烧对于肿瘤病人来说,临床上几乎所有的患者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低烧,所有患者不要过分担忧。
先要区分是否为癌症引起的低烧,毕竟普通的低烧吃一些常用的退烧药,就可以无恙。
如何区别呢?一、癌症引起的低烧,甚至是高烧,有时也无特别的化验检查结果,而大多数疾病引起的低烧均伴有白细胞升高和血沉加快。
二、癌症引起的低烧,患者不会觉得冷,而会觉得热,体温一般在37.5—38度之间。
三、是癌症引起低烧,应用抗生素和抗过敏药物无明显作用,但应用抗癌药物后可退烧。
四、癌症引起低烧,常持续一段时间不退烧,因为一些肿瘤会以低烧作为症状出现,其后才出现肿瘤增大。
若是癌症术后引起的低烧,怎么办?首先,要明确病因,术后癌症患者之所以会低烧,主要是因为:一方面,癌细胞影响了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另一方面,大部分病人会因肿瘤本身或接受治疗使得免疫力降低,导致感染引起低烧。
此外,药物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不足或癌症本身都可引起低烧。
为进一步确诊,可到医院进行检查,找出造成低烧的真正原因。
然后,积极治疗,可以从饮食、心理、术后进行中医巩固治疗等多方面,减轻术后并发症,加速伤口愈合,提高及巩固患者免疫机能、体质。
饮食上:饮食原则是:均衡饮食、富含营养、饮食有节、细嚼慢咽、胃喜为补、忌辛辣、热性、油腻的食品。
以米、面、粥等主食为主,常吃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粗粮,杂粮。
适当进食能健脾胃的食物,如小米、山药、扁豆、芡实、薏米、莲子、大枣等;但凉性的蔬菜,水果应尽量少吃,如竹笋、茄子、白萝卜、菠菜、芹菜、黄瓜、苦瓜、丝瓜、梨、西瓜、甜瓜、柚子等。
心理上:按照中医理论,百病生于气,情绪的疏导也有益于疾病的控制,术后患者大多是因为对癌症治疗信心不足、恐惧、怨恨等消极心理,恐惧是对未知的反应,多掌握癌症相关医学知识,查阅大量有关康复资料,多了解每种治疗手段的利与弊。
肿瘤发热
【名方】癌热方【组成】柴胡30克,银花15克,三叶青15克,青蒿15克,山慈菇30克,水牛角30克,干蟾皮9克,制大黄10克,生甘草6克。
【功能】宣郁导邪,解毒退热。
【主治】肿瘤发热。
【用法】每日1剂,水煎两次,共取汁500毫升,每次250毫升,早晚各1次。
【方解】本方以中医理论为依据,结合多年临床经验而制定。
癌肿发热多由于正气不足,脏腑虚衰,功能失调,经脉闭阻,气机出入失常,而致气滞血瘀,痰凝湿聚,蕴毒化火,毒火不得宣发透达所致。
治疗原则上,一是宣通气机,使郁热透发;二是疏导积滞,通利经脉,以畅流达邪;三是解毒治癌,以断致癌之源。
故本方重用柴胡疏肝解郁,和解退热为君药;银花、水牛角、山慈菇、三叶青、干蟾皮清热凉血,解毒抗癌为臣药;青蒿入血透气,宣利血滞而清热,制大黄宣通积滞,逐瘀清热共为佐药;生甘草解毒清热调和诸药为使药。
诸药相伍,疏导积滞,通利血脉,解毒抗癌以治本;宣透气机,清热凉血以治标。
标本兼顾,共达退热减病之效。
临床应用:肿瘤热多见于疾病进展期,由于肿瘤细胞增殖、浸润、坏死或因治疗肿瘤细胞大量破坏所致,亦有早期即以发热为主者。
其热型以不规则热或弛张热为主。
该病属中医内伤发热范畴,辨证则有气虚、血虚、阴虚及湿热、痰热、瘀热、毒火等不同。
【加减】本方适用于各类肿瘤发热患者,并结合辨证,随证加减。
偏气虚者加黄芪、党参、白术、升麻;偏血虚者加熟地、当归、芍药、川芎、杞子、虎杖;偏阴虚者加生地、天麦冬、秦艽、地骨皮、龟板;湿热者加藿香、佩兰、蔻仁、苡仁、苍术;痰热加夏枯草、猫爪草、半夏、胆星、泽漆;瘀热加赤芍、茜草、丹皮、丹参、牛膝;毒火热(包括营血证与心包热证)加生地、麦冬、元参、连翘、赤芍、紫草。
此外在辨证的基础上,也可结合辨病酌选相应药物,如急性白血病加大青叶、猪殃殃、六神丸、青黄散;淋巴瘤加夏枯草、猫人参、连翘;直肠癌加苦参、白头翁、水杨梅根。
通过长期临床观察,疗效确切。
我在资料上看的,用给一个肺癌病人,有效,但一定要辩证!我把资料全复制上,供你参考。
中医医案——低烧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辨证治愈低热二例病案一:施某,女,43岁。
初诊:1981年9月10日。
主诉及病史:低热三月余,每至下午辄作,至后半夜热始渐退,晨起稍安,发作有一定规律。
形体渐瘦,体力日弱。
就医于多处医院,做过各种检查,未得出正确结论,采取各种疗法,低热始终未退。
诊查:日晡辄作低热,测温每在38℃左右,或有微寒,面容清癯,一似阴虚之象。
查其舌苔,色白黄厚而腻,舌边色红。
辨证:微寒作热,发作有时,其邪不在卫表,寒微而热甚,又非往来寒热,其邪又不在少阳。
以其寒热晡作、舌红苔腻,其邪伏于募原可知;有时胸闷泛恶,甚或欲吐,是湿热阻遏气机之象。
治法:湿热留伏募原,遏阻气机,治疗不可偏凉偏燥,当用疏利透达法。
方用雷氏宣透募原法。
处方时,考虑患者体质脆弱,恐其不任克伐,乃未径投草果,俟药后再议。
处方:藿香6g 佩兰9g 川朴3g 槟榔6g 半夏8g 黄芩6g 甘草3g二诊:服药后,患者并无不适之感,自觉胸中宽松;身热虽仍发作,但热势不高,且持续时间缩短;舌苔亦有松化之势,乃于前方中加入草果5g,三诊:服前方5剂,身热基本控制,精神转振,舌苔渐化,惟胃纳尚差,此因邪未尽化,且胃气未复也,再投和中健胃之剂,以善其后。
处方:藿梗6g 佩兰8g 厚朴花5g 生苡仁15g 谷麦芽各15g前方连服7剂,邪去正复,终而收愈。
病案二:顾某,女,15岁。
初诊:1974年8月15日。
主诉及病史:病起两月余,初起恶寒发热,阑尾部有压痛。
当时查血象,白细胞计数18×109/L,注射青霉素后,阑尾部疼痛未见消失,但亦未增剧,仍持续隐隐作痛,高热亦渐趋下降,可是每至下午辄作低热,五心烦热,形体消瘦,日益不支。
诊查:形消肉脱,肌肤甲错,气息无力,憔悴不堪。
日低热,肤燥无泽。
阑尾部压之作痛,血象仍偏高,终日卧床,站立时需人扶持,食纳不多;大便偏干,便色黑;溲少色深;舌质红而苔少,脉细而数。
中医药治疗癌性发热的经验体会
中医药 治 疗 癌 性 发 热 的经验 体 会
李 勇 刘 柏 陈志 坚 张力 文 孙 良生 徐 凯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广东省 中医院)肿瘤科 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 目的 总 结 中 医药治 疗癌 性发 热 的 的经验 体会 方法 回顾 分析 临床 治 疗 病例诊 治 方法 与 治疗效 果 。结 果 中医治 疗癌 性发 热疗 效显 著 。 结论 运 用 中 医辩证 治 疗癌 性发 热 ,较 西 医治疗 副作 用 小 ,有 较 大优 势 。 关 键 词 中 医 药 癌 性 发 热 辩 证 治 疗 中图分类号 :R2 5 5.1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07-1 245(2008)21-009 5-03
2.1.2 阴虚 型 阴虚发热 多见于恶性肿瘤 晚期 ,阴虚液少 ,阴不制 阳 而发热 。 证见发 热缠 绵不 断 , 以低 热多见 ,午 后 至夜 间加 重 ,手足 心热 ,伴有 口干咽燥 ,烦渴欲饮 , 骨蒸 盗汗 ,痰少质 粘 ,尿 少色黄 ,舌质 红或有裂纹 ,
95
国 际 医 药 TU)
2 辨证论治及典型病例 2.1 虚 证 2.1.1 气虚型
恶性肿瘤晚期 ,多出现气虚发热 ,证见身热 ,热 势或 高或 低 ,时 高时低 , 多于劳 累后发 作 明显 ,伴 头晕 倦怠 、气 短懒 言 ,食少便 溏 ,甚N ,5悸 , 自汗 出 ,易 感 冒,舌 淡胖 ,边有 深 齿 印 ,脉 沉细 无 力 。 遵 金代李果 的补 中益气汤之义 ,气虚发热是 由于劳倦 太过 等原因损伤脾 胃,致使清阳不升 ,浊阴不降 ,谷 气 留而不行 ,清 阳陷于 下焦 ,郁而 化热所 产 生的 内 热 。 方 用 补 中 益 气 汤 , 甘 温 除 热 , 疗 效 良好 。
低热的中医论治
低热的中医论治低热,即体温波动在37.5度~38.5度之间,持续2周以上。
为临床常见病症之一。
中医认为,低热是由外感、内伤使脏腑气血阴阳失调所致。
该病治疗虽有些棘手,但只要辨证无误,立法用药切合病情,就—定能收到满意之效果。
一阴虚所致低热此型多发生在肾阴虚、肝肾阴虚、肺阴虚等相关大病、久病之后;其热以午后为著。
证见骨蒸潮热,五心烦热,盗汗,眩晕颧红,心悸多梦,心烦口渴,舌红少苔,脉细数等。
二治宜养阴清热。
药用青蒿鳖甲运、清骨散加减:青蒿30克,生地、知母、地骨皮、丹皮各15克,银柴胡,泰艽、鳖甲各10克,甘草6克。
大补阴丸、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沙参麦冬汤皆可随证选用。
二血虚所致低热此型多发生在吐血、衄血、便血、崩漏,以及由脾胃受伤逐渐发展而成。
证见低热缠绵,面色淡白,头昏目眩,心悸怔仲,失虑多梦,倦怠乏力,肢体麻木,舌质淡;脉细弱。
洽宜益气养血。
药用益气血的党参与当归六黄汤加减治之:生地、熟地、首乌、黄芪各15克,当归;白芍各12克,党参、黄芩、黄柏各9克,黄连6克。
用四物汤或归脾丸、当归补血汤加减治之,其效甚佳。
三、气虚所致低热此型多发生过劳及久病之后,证见长期低热,气短懒言,食欲不振,大便溏薄,渴喜热饮,常伴自汗,舌质淡,脉虚弱。
治宜益气健脾,甘温除热;药用补中举气汤加减:黄芪、党参各15克,白术、当归、陈皮各10克,升麻、柴胡、炙甘草、雄黄(冲服)各6克。
四、湿热伤表所致低热此型证见低热,头重如裹,肢体酸楚,倦怠乏力,胸闷腹胀,嗜睡懒言,食欲不振,便溏,舌质淡红,苔腻,脉濡。
治宜清热化湿;方用藿朴夏苓汤、三仁汤加减:藿香、佩兰、茯苓各15克,厚朴、半夏各10克,白蔻仁、连翘各15克,茵陈20克,黄芩、菖蒲各10克,滑石30克,甘草5克。
五淤血所致低热此型多发生在跌打损伤、吐衄,便血及妇女分娩之后。
证见低热缠绵,胸腹或肢体剧痛,拒按,口唇肯紫,面部黯黑,肌肤甲错,妇女伴月经不调,量少或闭经,经来色黑有块,舌有瘀点,脉沉涩。
青蒿鳖甲汤加减治疗癌性发热经验总结
青蒿鳖甲汤加减治疗癌性发热经验总结青蒿鳖甲汤加减治疗癌性发热经验总结癌性发热是一种常见且复杂的临床症状,常伴随着恶性肿瘤的进展。
目前,传统中医药在治疗癌性发热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青蒿鳖甲汤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且效果显著的治疗方法。
本文旨在总结我院在用青蒿鳖甲汤加减治疗癌性发热方面的临床经验,以期进一步促进癌性发热的有效治疗。
一、病例选择我们选择了具有典型癌性发热症状的病例进行治疗,并详细记录了病情变化、体温曲线以及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以便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和剖析。
二、青蒿鳖甲汤加减治疗在治疗中,我们遵循传统中医药理论,结合个体化治疗原则,对青蒿鳖甲汤进行加减。
青蒿鳖甲汤由青蒿、鳖甲、斑蝥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等功效。
我们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特点,对处方进行个体化调整,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三、观察指标在治疗过程中,我们重点观察了患者的体温、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肝肾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等指标。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监测和比较,我们可以评估治疗的有效性和患者的康复情况。
四、治疗效果评价我们对治疗过程中的病例进行了综合分析,发现经过青蒿鳖甲汤加减治疗后,患者的体温逐渐得到了控制,且癌性发热的持续时间明显缩短。
同时,患者的炎症指标也得到了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
这表明,青蒿鳖甲汤加减治疗对癌性发热具有较好的疗效。
五、不良反应及处理在治疗过程中,我们注意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等。
对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我们及时调整剂量或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六、注意事项在应用青蒿鳖甲汤治疗癌性发热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要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史,以便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其次,应根据病情变化进行定期随访和评估,及时调整治疗措施;最后,治疗过程中要注意患者的营养支持和精神护理,以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和生活质量。
总结:青蒿鳖甲汤加减治疗癌性发热疗效显著,对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治疗肿瘤患者发热低烧
中医治疗恶性肿瘤发热、低烧最近接诊了一位岛城肿瘤患者,吴女士,60岁,一个半月前做了结肠癌手术。
她在老伴和儿子的搀扶下前来就诊。
几步路下来,已经虚弱得喘息。
一打眼看这个患者,面色晦暗,周身皮肤黄染,初步估计肿瘤已经侵犯肝脏。
腹部CT 结果证实了我的推测。
吴女士现在感到最痛苦的不是肿瘤,而是棘手的发热。
体温最高到39.2℃,每天下午发热,一直持续到晚上,住院期间打了二十多天消炎药,后期用了最好的消炎药,一天一千多块钱,可烧还是照发不误,最后只好出院了。
当初她也是因为不明原因地发热到医院就诊,查出结肠癌,本想肿瘤去掉了,就不发热了,可热势仍旧不退。
医生说抗生素应用无效,这种肿瘤发热最为顽固,没有什么好办法。
吴女士出院后只好口服退烧药,体温一高就吃,一天都没间断,身体也随之慢慢虚弱下来。
肿瘤发热是恶性肿瘤中晚期阶段常见的症状。
恶性肿瘤引起发热有许多种原因。
比如:肿瘤组织生长过速,血液供应不足,引起瘤体坏死、液化和溃烂,这些坏死的癌组织被人体吸收,要引起发热;使用某些抗癌药物,有发热的不良反应;以及肿瘤患者长期进食差、过度消耗,致使体温调节中枢失去平衡等等,都会引起发热。
肿瘤发热增加了病人的体力消耗,使病人的情况更加差。
发热时,一些抗肿瘤药物不能运用,大大影响了治疗的进程。
西医一般将肿瘤发热归结到炎症范畴,运用大量抗生素,大多以无效告终。
因为只看到了问题的局部,而未见全身。
发热是在肿瘤这个基础疾病上发生的。
中医具有因人、因时、因地治宜的特点,肿瘤为本,发热为标,只是表象。
祖国医学认为发热是是“正”、“邪”交争的结果,体内的正气与外来的邪气相互斗争才产生发热。
在治疗中就需要分辨孰强孰弱,是以攻逐邪气为主,还是补虚为主。
肿瘤患者,特别是放化疗、手术后肿瘤患者,多以体虚为主,应用大量消炎药的同时损伤了正气,结果导致体温不断上升。
吴女士的发热是时间比较有特点,下午三、四点发热,中医学中有固定的病名,称之为“日脯潮热”,归属于大肠经络,这与她的结肠癌病症是相符合的。
低烧的中医药辨证论治
低烧的中医药辨证论治【前言】发热是很多疾病引起的一种比较常见的症状,在这里着重介绍长期慢性不明原因的低烧低热,不明原因大致范围是医院现代西医科学仪器和设备化验没有明显异常和不能确诊病因,低热指体温不超过38C多在37C多左右。
中医学常归纳为阴虚虚热范围,治疗以滋阴清虚热等方,青蒿鳖甲汤,柴胡清骨散,知柏地黄丸等为主对长期低烧效果并不理想。
笔者以为低热中医辨证比较复杂,气血阴阳亏虚,外感内伤不愈,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水湿郁阻,虚实寒热兼并或等等,一般多见于感冒后遗症,体质虚,免疫下降,散热不畅,体内毒素吸收热,体温调节失调,植物神经紊乱,功能性发热等各种慢性病,起病较缓,病程较长,反复发作,难以治愈。
西药抗生素消炎退烧激素等药滥用,副作用较大,长期效果不好,抗药性严重,导致很多长期低烧患者心理怀疑,负担加重。
笔者从事中医十余载,对长期慢性不明原因的低烧发热有一套颇具特色的理论认识及治疗方药,对大多数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
【辨证论治方药】1?营卫不和低烧症状,表虚外感风寒。
头痛发热,汗出恶风,四肢酸痛,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者治法,xx 表,调和营卫方药,xx 汤加减。
桂枝为君药,解肌发表,散外感风寒,又用芍药为臣,益阴敛营。
桂、芍相合,一治卫强,一治营弱,合则调和营卫,是相须为用。
生姜辛温,既助桂枝解肌,又能暖胃。
大枣甘平,既能益气补中,又能滋脾生津。
姜、枣相合,还可以升腾脾胃生发之气而调和营卫,所以并为佐药。
炙甘草之用有二:一为佐药,益气和中,合桂枝以解肌,合芍药以益阴;一为使药,调和诸药。
所以本方虽只有五味药,但配伍严谨,散中有补,伤寒论中桂枝汤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退热之总方也。
气虚易感,虚寒不固加玉屏风散,黄芪益气固表止汗为君;白术补气健脾为臣;佐以防风走表而散风邪,合黄芪、白术以益气祛邪。
且黄芪得防风,固表而不致留邪;防风得黄芪,祛邪而不伤正,有补中寓疏,散中寓补之意。
持续低热肿瘤患者的辨证施护
1 2 1 治 疗 护 理 方 法 ..
g 。护理 措施 : ) ①此 型患 者虽 发热 但 多不喜 寒 冷 , 安 应
两组 均 治 疗 1 , 照 组 给 予 萘 普 生 0 1g 口 4d 对 . 服 , ~3次 / 。观 察 组 依 据 病 证 分 型『 进 行 辨 证 施 2 d 1 ] 护 。治疗 时 服用 的 中药 由本 院药剂 室 煎 制 , 真空 无 菌 包装 , 袋 1 0ml科 室 冰 箱冷 藏 , 天 1袋 , 用 前 每 5 , 每 服 置 沸水 中预热 5mi, n 具体方 法 如下 。 1 2 1 1 阴 虚发 热 型 本 组 1 ... 2例 , 要 因病 程 较 主 长 , 伤 阴液致 阴精 亏损 、 不 制 火 、 耗 水 阳气 偏 盛 而引 起 发 热 。证见 午后 或夜 间发 热 、 手足 心发 热 、 躁 盗 汗 、 烦 口干 舌燥 、 质红 、 少 、 细数 。治 以滋 阴 清热 , 舌 苔 脉 主 方 清骨散 ( 柴胡 5 0g 胡 黄连 、 艽 、 甲 、 骨 皮 、 银 . , 秦 鳖 地
周 玉 美 ,Biblioteka 玉华 , 滕 李其 英 D f rni us gC r o h ac o ai t w t o U osL w F vr/Z i ee t l ri aefrteC ri maP t ns i C n n u o ee / HOU Y m i E u u f aN n n e h u e ,T NG Y h a,L I
关 键 词 : 瘤 ; 发 热 ; 持 续低 热 ; 辨 证 施 护 肿
中 图 分 类 号 : 7 . 3 R2 8 R4 3 7 ; 4 文 献 标 识 码 : B 文 章 编 号 : 0 1—4 5 ( 0 7 1 10 1 2 2 0 ) 3—0 4 0 2—0 2
调和阴阳法治疗晚期肿瘤发热
1 病 因病 机
中风 时, 若患者有神志昏迷 , 语言謇涩 , 伴肢体偏瘫者 , 若先治 四
肢偏 瘫 用 补 阳还 五 汤 则 疗 效 差 矣 。 时 , 当先 开 窍 , 为 “ 者 此 应 因 心
肿 瘤 的发 生 发 展 为 一 长 期 的 脏腑 功能 失 调 , 血 虚损 , 气 由此
中国中医急症 2 0 0 8年 1 2月第 l 第 l 7卷 2期 J T M. e. 0 8 V 11 , o 1 E C D c2 0 , o. 7 N . 2
・
17 ・ 75
夏、 茹、 竹 天花 粉 、 蒌 皮 化 痰 ; 蝎 、 瓜 全 地龙 活血 通络 ; 牛 膝 培 补 怀 肝 肾 , 血 下 行 ; 皮 、 实 理 气 和 中 ; 枣 、 草 健 脾 。 此 治 疗 引 陈 枳 大 甘 因
苓 1g 炙 甘 草 6 , 半 夏 1g 陈皮 6 , 0, g制 2, g 白僵 蚕 1g 砂 仁 4 , 2, g 广
热, 体温波动于 3 . 4 ℃之 间 , B超 、 T检查发现肝部多 8 5— 0 经 C 发性 占位 , 最大 8m×5m, c c 中间液化。 断为肺癌肝转移。长期 诊 使用抗生素 、 激素 , 病情不能缓解 , 故求 中医治疗 。 现症见午后渐 发热至晚 9时许 , 体温可达 4 ℃ , O 发热无汗 , 恶寒 , 面红赤 , 虚 烦, 便于。予复方氨基 比林 、 消炎痛栓后 出现大汗淋漓 , 湿透衣 被, 恶寒甚 , 起畏寒怕冷 , 晨 面色苍 白, 倦怠 , 嗜卧, 脉沉 细, 舌红 苔薄腻 。 辨证为 阴阳俱损 , 外邪 内陷 。 治宜滋阴温阳, 发散外邪 。 方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清骨散加减 : 柴胡 1g 桂枝 9 , 2, g 生龙 牡各 1g 白芍 9 , 8, g 红参 1g 青蒿 1g 鳖 甲 2 g 地骨皮 1g 荆 0, 8, 4, 5, 芥、 防风各 1g 生地黄 3 g丹皮 1g 黄柏 9 , 2, 0, 2, g甘草 6 , g 附子 9 , g 黄芩 1g 服 6剂后体温恢复正常。 2。 4月后患者肝肿瘤破裂骤死 ,
发烧患者怎么运用中医治疗
发烧患者怎么运用中医治疗发热又叫发烧。
中医和西医对发烧有着不一样的理解。
西医往往注重退烧,然而中医则比较重视调节正、邪之气。
那么本次就和大家了解下发热的中医治疗方法。
一、中医临床多见的发热类型1.湿热型此类患者有体热多汗少,以及伴有低烧、高烧,容易反复发作,并且还易被误诊。
属于阴虚证候。
出汗而退烧的人,通常情况下因服用解热药而大量出汗,以致清热祛湿,反复发热。
同时,常伴有胸腹腹胀,食欲减退,食不畅,同时还会出现恶心、呕吐,大便干结,小便黄赤,全身乏力,舌苔白腻,脉滑或微弱。
给予三仁汤进行治疗(杏仁、制半夏各15g、薏苡仁、飞滑石各18g、白通草6g、白蔻仁、竹叶、厚朴各6g。
)。
用药方面,如果出汗少,需要加入香薷15g、青蒿30g。
如果发高烧还是没有出汗,那么青蒿的用量就需要加大一些。
如果患者小便量较少,需要加入茵陈、猪苓各20g,滑石用量需要加到60g。
如果患者的舌苔较为厚重,则需要将10g草果仁和10g苍术加入其中。
需要注意的是,药物不要用太多,以免产生副作用。
如果热重明显,则需要加入黄柏、黄芩。
并且结合王氏连朴饮。
若患者湿重纳差,适当加入藿香、砂仁,其能够起到减少潮湿的作用。
2. 下焦湿热此种发热常表现为隐匿性,早期出现恶寒、发热,身痛等症状,发热超过7日不愈,邪热侵入体内,与湿予以结合,其会严重影响到膀胱、尿道,从而产生尿频、尿急、小便灼痛、尿黄赤等相关症状。
对于此种情况建议服用八正散、五淋散进行加减治疗。
(茯苓、泽泻、猪苓、肉桂、白术、知母,生石膏,知母,党参、麦冬、生地、玉竹、花粉、粳米,甘草)。
若患者伴有高热,则需要加柴胡,如果患者出现重热,应加入白花蛇舌草和蒲公英进行治疗。
3.外感的发热此种症型多见风热、风寒、寒湿侵肺,卫气阻邪而发热。
最常见的症状是风热和外热引起的发热。
例如发热、鼻塞,头痛、身痛,同时还伴有咳嗽,口干、咽痛等症状。
对于此种情况建议使用银翘散进行加减治疗(连翘、银花、苦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荆芥、淡豆豉、牛蒡籽、车前子,芦根)。
青蒿鳖甲汤加减治疗癌性发热经验总结
青蒿鳖甲汤加减治疗癌性发热经验总结引言:癌性发热是肿瘤患者常见且常被忽视的并发症之一,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痛苦和困扰。
传统中医药中,青蒿鳖甲汤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癌症相关症状,包括癌性发热。
本文旨在总结青蒿鳖甲汤加减治疗癌性发热的经验,为相关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一、青蒿鳖甲汤治疗癌性发热的理论基础青蒿鳖甲汤的配伍药性讲究相互协调,主要成分包括青蒿、鳖甲等。
青蒿被称为“天然青霉素”,具有抗疟疾、抗肿瘤、消炎等作用。
鳖甲则能清热解毒、滋阴养血。
久病癌症患者多虚热内盛,青蒿鳖甲汤的加减方可调节体内阴阳平衡,缓解癌性发热症状。
二、青蒿鳖甲汤加减治疗癌性发热的临床经验1. 治疗适应症的明确青蒿鳖甲汤加减治疗癌性发热适用于体内有热邪所致的高热、盗汗、脉数等症状明显的患者。
应先对患者进行仔细辨证分型,以确定病机病位,然后进行个体化的加减治疗。
2. 青蒿鳖甲汤经验方的应用常用的青蒿鳖甲汤经验方包括青蒿9克、鳖甲15克、石决明15克、栀子6克、蚤休9克、白术9克、茯苓12克、川芎9克。
该方可清热解毒、涤热降火、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对缓解患者的发热症状有良好效果。
3. 个体化加减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可适当进行加减。
如患者热病侵袭较重,可增加生石膏、炒滑石等清热解毒药物,以提高降温效果。
若患者血虚亏损较重,可减少或去掉蚤休、川芎等活血化瘀药物,以防止过度刺激造成气血失调。
4. 注意合理用药在用药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合理选用药物剂量和给药频次。
药物的煎服要按照规定的方法操作,以保证药力的充分释放。
同时,要注意个体化的调整,对于某些特殊情况的患者,如肝肾功能损害者,要特别慎重使用,必要时应降低剂量或延长给药间隔。
三、临床疗效评价青蒿鳖甲汤加减治疗癌性发热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患者的发热症状明显缓解,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病情稳定。
同时,患者的身体状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恢复了一定的食欲和精神状态。
此外,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调和阴阳法治疗晚期肿瘤发热
体会 : 刘教授强调从血分论治痤疮 , 清热解毒 、 凉
(0 7—1 2 20 2— 5收 稿 )
调 和 阴 阳 法 治 疗 晚 期 肿 瘤 发 热
陈 五 一
( 河南省开封市第一 中医院 , 开封市财政东街 5 4号,7 0 0 450 )
关键词
肿瘤性发热/ 中医药疗 法
占位 , 大 8 m×5m, 最 c c 中间液化 , 诊断为肺癌肝转移。长期使用 抗生素 、 激素 , 病情不能缓解 , 故求中医治疗 。现症 : 午后发热至
2 治 法
之间 , 服解热西药汗 出可解 。伴恶寒 , 动则心悸 、 闷气短 , 胸 食少 便干 , 痛 , 腰 小腹坠胀不适 , 双下肢水肿 , 小便黄赤无疼痛。脉沉
患者 午后低热 为 阴虚 内热 , 邪伏 于阴 ; 午后 高热 为 内热蒸 细 , 舌红苔腻 。辨证 : 阴阳俱损 , 湿热 下注 , 外邪内陷。方用知柏 腾, 外邪浮于表 , 正邪交 争于外 。故 当滋阴潜 阳清虚热 , 用青蒿 地黄丸合肾气丸调 补阴阳 , 柴胡桂枝汤加附子温 阳解表 。处方 :
晨起畏寒怕冷 , 面色苍 白, 倦怠 , 嗜卧。脉沉细 , 舌红苔薄腻 。辨
证: 阴阳俱损 , 外邪 内陷 。治宜滋 阴温 阳, 发散外邪 。方用 柴胡
肿瘤 的发 生发展是一个长期 的脏腑功能失调并 由此 而产生
的痰 、 、 、 湿 瘀 毒交结又损伤 正气 的过程 。尤 其是在手 术 、 疗 、 加龙骨牡 蛎汤合清 骨散加减 。处方 : 胡 1g 黄芩 1 g荆 芥 、 放 柴 2, 2,
血活 血贯穿 整个治 疗 过程 , 调 清 其 血热 是 治疗 的关 强
键所在, 但亦不可忽略其他致病 因素 , 风湿邪毒皆可诱
癌性发热的中医辨证治疗
癌性发热的中医辨证治疗王泽文;王振强【期刊名称】《中医临床研究》【年(卷),期】2024(16)6【摘要】癌性发热是指肿瘤患者在排除感染等情况下出现的肿瘤本身引起的或因治疗引起的发热,目前现代医学对于癌性发热并无特殊治疗方法,一般会选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或激素类药物,但这两类药物易出现水钠潴留、胃肠道反应等,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不宜长期使用。
应用中医辨证的方式治疗癌性发热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另一个思路。
中医将癌性发热归为“内伤发热”的范畴,早在《黄帝内经》中已有关于内伤发热的记载,且其中明确提出了“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的治疗原则。
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也创立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治疗内伤发热的经典方剂,仍被广泛使用。
中医可将癌性发热分为虚实两方面,虚证患者可分为气虚发热、阴虚发热、阳虚发热和复合证型导致虚证发热,因正气亏虚,所以在治疗上要以补虚为主,兼以益气、滋阴、补阳,顾护脾胃。
实证患者热势较盛,可适当应用寒凉药物清热泻火。
临床上可将实证癌性发热患者分为热毒炽盛证、痰湿内蕴证、血瘀发热证等证型,在治疗上应以清热为主,兼以泻火解毒、燥湿化痰、活血化瘀等。
癌性发热患者临床上并不少见,如何减轻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需要我们在临床上不断总结、归纳。
【总页数】5页(P70-74)【作者】王泽文;王振强【作者单位】承德医学院;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73【相关文献】1.中医药辨证治疗癌性发热60例2.浅谈癌性发热的中医辨证治疗3.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治疗癌性发热一则4.中医辨证施治治疗癌性发热的疗效观察5.中医辨证治疗癌性发热临床观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中药对肿瘤发热的治疗
关于中药对肿瘤发热的治疗【关键词】肿瘤发热中医学西医学治疗癌症发热是恶性肿瘤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近2/3在其病程中发热,发热有时是首发和主要症状。
肿瘤大体分为两种发热,大多为感染性发热占发热的1/3,50%为内源性的如不进行有效的治疗数小时死亡发热提示血液中有细菌存在并进行治疗,尽管发热缺乏统一的意见,但大多数学者认为,在缺乏明确病因的情况下,一次口温超过38或体温超过38持续一个小时以上就能确为发热,没有发热也不排除有感染如皮质醇抑制了发热反应。
但仍有相当的肿瘤患者发热无感染的依据,而是肿瘤引起的,临床上一般将这种由恶性肿瘤引起的发热称肿瘤热,癌热是恶性肿瘤的常见并发症,多见于进展期,几乎所有的肿瘤均发热,病程长易反复,长时间患者身心压力大,饮食减少,精神萎靡生存质量下降控制感染缓解症状尤为重要,给予兹体类,然而这类药物会导致白细胞减少增加感染,这类药物也易诱发溃疡出血,出汗虚脱免疫力下降,不利于患者的康复中医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本,一方面攻其瘤毒,另一方面用中药清热解毒治其热,养阴补虚固其本清其热,中医对改善症状的新药研究,也要要注意症状和疾病,证候的相互关系。
1 感染性发热的发病机制(1)皮肤黏膜屏障破坏,导致了细菌的侵袭。
(2)细胞体液免疫的功能障碍。
(3)网状内皮系统的破坏及脾切除。
(4)营养不良(5)院内感染(6)肠道内菌从的改变。
2 非感染性发热的发病机制(1)肿瘤缺血坏死组织的吸收。
(2)肿瘤组织坏死释放肿瘤坏死因子介导白介素。
(3)肿瘤本身产生内源性致热源。
(4)肿瘤内白细胞浸润引起炎症反应。
(5)肿瘤导致的脑转移影响体温调节中枢导致发热。
(6)肿瘤广泛的转移体液和细胞免疫导致发热。
(7)神功能障碍导致肿瘤坏死物质的排泄障碍。
3 发热的鉴别(1)化疗药物引起的发热。
(2)生物免疫治疗如干扰素和肿瘤坏死因子治疗导致的体温发热。
(3)抗生素过敏导致的药物热。
(4)输血输液反应导致的发热(5)放射性的肺炎。
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晚期肿瘤发热的疗效及部分机制
WORLDCHINESEMEDICINE September.2019,Vol.14,No.9
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晚期肿瘤发热的 疗效及部分机制
雷 臻1 石 慧1 梁晓彦2
(1内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人民医院,巴彦淖尔,015200;2河南省登封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登封,452470)
摘要 目的:探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晚期肿瘤发热的疗效,同时探讨该药物实现降温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 2014年 8月至 2018年 1月巴彦淖尔市人民医院收治放化疗的晚期胃癌患者 119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治疗方案 并进一步分为对照组(n=61)和观察组(n=58),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降温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联 合常规降温治疗,均持续治疗 7d。评估 2组患者的治疗后降温效果并检测血清中炎性反应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以及外周血中 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T细胞)的分布水 平。结果:治疗 7d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中 TNFα、CRP、IL6的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外周血中 CD3+、CD4+T细胞分布比例及 CD4+/CD8+比值高于对照组患者, CD8+T细胞分布比例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肿瘤发热患者接受麻黄附子细辛汤加 减辅助治疗,可显著提高降温效果,其具体作用机制可能与抗炎、免疫调节相关。 关键词 晚期肿瘤发热;麻黄附子细辛汤;炎性反应;T淋巴细胞亚群;放射疗法;化学疗法;免疫调节
ObservationonEfficacyofModifiedMahuangFuziXixinDecoctiononAdvanced TumorFeverandStudyonPartialMechanism LeiZhen1,ShiHui1,LiangXiaoyan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治疗恶性肿瘤发热、低烧
最近接诊了一位岛城肿瘤患者,吴女士,60岁,一个半月前做了结肠癌手术。
她在老伴和儿子的搀扶下前来就诊。
几步路下来,已经虚弱得喘息。
一打眼看这个患者,面色晦暗,周身皮肤黄染,初步估计肿瘤已经侵犯肝脏。
腹部CT 结果证实了我的推测。
吴女士现在感到最痛苦的不是肿瘤,而是棘手的发热。
体温最高到39.2℃,每天下午发热,一直持续到晚上,住院期间打了二十多天消炎药,后期用了最好的消炎药,一天一千多块钱,可烧还是照发不误,最后只好出院了。
当初她也是因为不明原因地发热到医院就诊,查出结肠癌,本想肿瘤去掉了,就不发热了,可热势仍旧不退。
医生说抗生素应用无效,这种肿瘤发热最为顽固,没有什么好办法。
吴女士出院后只好口服退烧药,体温一高就吃,一天都没间断,身体也随之慢慢虚弱下来。
肿瘤发热是恶性肿瘤中晚期阶段常见的症状。
恶性肿瘤引起发热有许多种原因。
比如:肿瘤组织生长过速,血液供应不足,引起瘤体坏死、液化和溃烂,这些坏死的癌组织被人体吸收,要引起发热;使用某些抗癌药物,有发热的不良反应;以及肿瘤患者长期进食差、过度消耗,致使体温调节中枢失去平衡等等,都会引起发热。
肿瘤发热增加了病人的体力消耗,使病人的情况更加差。
发热时,一些抗肿瘤药物不能运用,大大影响了治疗的进程。
西医一般将肿瘤发热归结到炎症范畴,运用大量抗生素,大多以无效告终。
因为只看到了问题的局部,而未见全身。
发热是在肿瘤这个基础疾病上发生的。
中医具有因人、因时、因地治宜的特点,肿瘤为本,发热为标,只是表象。
祖国医学认为发热是是“正”、“邪”交争的结果,体内的正气与外来的邪气相互斗争才产生发热。
在治疗中就需要分辨孰强孰弱,是以攻逐邪气为主,还是补虚为主。
肿瘤患者,特别是放化疗、手术后肿瘤患者,多以体虚为主,应用大量消炎药的同时损伤了正气,结果导致体温不断上升。
吴女士的发热是时间比较有特点,下午三、四点发热,中医学中有固定的病名,称之为“日脯潮热”,归属于大肠经络,这与她的结肠癌病症是相符合的。
运用中医理论抓住这个证侯特点,给予中药汤剂六付,用药后热自消退,患者及家属连连称奇。
退热对于肿瘤的治疗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是“消坚”。
患者结肠癌并发肝转移、胃转移。
自觉胃脘部、肝区胀痛,摸上去坚硬如石。
中医形象地比喻为“岩”、“石”,都是关于恶性肿瘤的称谓。
岩、石是不能一下子去除掉的,只能慢慢将其松软,固有“软坚散结”的治则。
在内服、静脉给药的同时,将乳香、没药、血竭、附子及雄黄等制成药膏,外敷于患处,药力可直达病所。
治疗最终以调养收尾,我历来倡导对于肿瘤的治疗需要治和养相结合,这也秉承了导师路志正先生的治疗思想。
吴女士的调养以养脾胃、安心神为主,经过中药调养,恶心、呕吐、反酸以及食欲不振这些症状都消失了,一直困扰她的失眠问题也解决了,身心好像得到了重生,肿瘤的转移和复发在她身上基本是不可能的。
患者经过退热、消坚、调养三法治疗,肝脏功能明显好转,周身黄染的皮肤已恢复正常。
因此,选用恰当的治疗措施,抓住疾病的本质,肿瘤发热的治疗不再是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