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肿瘤的特点和方法
中医对肿瘤的解释
中医对肿瘤的解释肿瘤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疾病,对人类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的医学体系,对于肿瘤的解释和治疗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
本文将探讨中医对肿瘤的解释,并介绍中医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肿瘤被称为“瘤痣”、“瘰疬”或“癌症”。
中医认为,肿瘤的发生发展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情志因素、饮食不当、不良生活习惯、病毒感染等。
情志因素是中医认为对肿瘤发生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因素之一,中医认为情绪不稳定、忧愁伤肺、愤怒伤肝等情志的不平衡都可能导致体内气血失调,进而影响肿瘤的发展。
中医将肿瘤分为实质性肿瘤和虚宿根肿瘤,实质性肿瘤多为新生物,例如乳腺癌、结肠癌等,虚宿根肿瘤则指已有肿块的肿瘤。
中医认为,实质性肿瘤主要是由于脏腑经络气血失调或气滞血瘀导致的,虚宿根肿瘤则是因为脏腑机能失调、体质虚弱导致的。
中医对于肿瘤的治疗主要包括调理气血、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消肿化痰等方面。
中医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治疗、针灸、艾灸、推拿等。
中药治疗是中医治疗肿瘤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中药可以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消肿化痰等,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中医师会开具相应的药方。
针灸和艾灸是中医治疗肿瘤的特色疗法,通过刺激穴位或热熏熨的方式,调理气血、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推拿是中医治疗肿瘤的辅助疗法,通过按摩和推拿手法,促进体内的气血运行,调理脏腑功能。
除了药物治疗和理疗外,中医还注重调节患者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中医认为,饮食对于肿瘤的预防和治疗非常重要,中医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如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等。
此外,中医还强调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适度锻炼、保持心情舒畅等。
中医对于肿瘤的治疗有其独特的优势和特点。
一方面,中医注重调理人体的整体平衡,强调治疗的个体化。
中医师会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注重调节气血、和脏腑功能,从而促进身体的康复。
另一方面,中医治疗注重疾病的预防,通过调理体内的阴阳平衡,增强机体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复发。
2023年肿瘤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分析、总结及评价
2023年肿瘤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分析、总结及评价肿瘤是当代社会中一种常见的疾病,给人类的生命带来了巨大威胁。
传统中医作为我国自古就存在的一种疗法,在肿瘤的治疗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分析和总结2023年肿瘤科中医的诊疗方案,以及对其进行评价。
一、肿瘤科中医诊疗方案分析1. 中医辨证施治原则肿瘤科中医诊疗方案是基于中医辨证施治原则制定的。
中医辨证施治是中医学理论的核心,强调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经络气血等进行综合辨证,然后采用适合的中药及治疗方法进行施治。
例如,对于体质虚弱、气血不足的患者,会采用补虚益气、活血化瘀的中药方剂治疗。
2. 中医药联合治疗肿瘤科中医诊疗方案中,中医药与西医药并用,相互配合,发挥各自优势。
中医药在肿瘤治疗中可以缓解副作用、提升生活质量、增强免疫力等。
例如,中药白花蛇舌草具有抗肿瘤作用,可用于辅助放化疗,减轻放化疗的副作用。
3. 中医融入综合治疗肿瘤科中医诊疗方案也融入了中医的其他治疗手段,如针灸、艾灸、推拿等。
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疗法,对于肿瘤患者的痛症、恶心呕吐等症状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推拿则通过推、拿、揉、捶等手法,调节气血,促进气血运行,增强机体抵抗力。
二、肿瘤科中医诊疗方案总结1. 个体化治疗肿瘤科中医诊疗方案注重个体化治疗,强调“因病致治”。
通过辨证施治,结合患者的体质、病情等,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2. 综合治疗肿瘤科中医诊疗方案融合了中医的各种治疗手段,如药物治疗、针灸、推拿等,形成了综合的治疗体系。
综合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缓解副作用,减轻患者的痛苦。
3. 强调调整心态肿瘤科中医诊疗方案注重调整患者的心态,增强患者的自我恢复能力。
中医认为情志与疾病密切相关,通过精神调摄、情志疏导等手段,帮助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增强抵抗力。
三、肿瘤科中医诊疗方案评价1. 疗效显著肿瘤科中医诊疗方案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如有效控制肿瘤病情、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减轻治疗副作用等。
老中医:治疗癌症(肿瘤)治疗法则
祖国医学中关于治法的内容十分丰富。
一般以汗、吐、下、和、温、清、消、补等八法论之。
诊治肿瘤常用的治法有:扶正培本法、理气活血法、清热解毒法、软坚散结法、化痰除湿法、以毒攻毒法等。
肿瘤为全身性的局部病变,病情复杂,虚实寒热夹杂,所以上述诸法又常配伍应用。
一、扶正培本法祖国医学认为,肿瘤的形成、生长过程是一个机体内邪正斗争消长的过程。
肿瘤的形成是正气先虚,然后客邪留滞,引起一系列病变的结果。
人的正气是能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并有抵御外邪的能力。
正气虚弱则卫外无能,易受邪气(外界致癌因子)内侵,也就是在人体内部环境稳定性及机体内外相对平衡性遭到破坏的时候,致癌因子就能起到作用而导致肿瘤形成,并使肿瘤得以浸润、扩散和转移。
中医理论认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所以肿瘤的形成被认为是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所致。
另一方面,我们看到在患肿瘤病之后,耗气伤血,久病致虚,导致正气更亏虚。
而肿瘤在体内的能否控制、恶化、扩散及转移,决定于邪气与正气斗争的结果。
临床和实验研究已初步表明,扶正能预防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所以扶正固本是治疗肿瘤的根本大法之一。
扶正培本法实际上并不单纯是应用补益强壮的方药,而是应该把调节人体阴阳平衡,气血、脏腑、经络功能平衡稳定,以及增强机体抗癌能力的方法都包含在内。
因而中医的“补之、调之、和之、益之”等法都属于扶正范畴。
总的原则是:“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心者,和其营卫;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损其肝者,缓其中;损其肾者,益其精。
”1.古方中医治疗癌症法则之补气养血(1)理论依据气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难经•二十二难》中说:“气主煦之,血主濡之。
”气的主要功能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气化作用;血的主要功能为营养和滋润作用,是人体精神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二者同源于水谷精微和肾中精气,生理上互为依存,“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针灸治疗肿瘤疾病的原理和方法
针灸治疗肿瘤疾病的原理和方法针灸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之一,经过数千年发展演化,至今在国内外被广泛应用。
随着临床实践和研究的深入,针灸的治疗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包括对肿瘤的治疗。
本文将解析针灸治疗肿瘤疾病的原理和方法,并介绍针灸对常见癌症和恶性肿瘤的疗效及适用情况。
一、针灸治疗肿瘤疾病的原理1. 中医“治本”的理念传统中医提倡“治本”,重视综合治疗,强调维持机体内部平衡。
针灸作为重要的中医治疗手段之一,依据人体生命力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愈合机制,通过平衡失调的阴阳、清热化淤、行气活血、通络激发“自愈力”,从而改善机体微环境,调节免疫功能,达到改善机体抗病能力的目的。
2. 针灸降低化疗和放疗副作用的作用对于初期肿瘤患者,放化疗是常规治疗方式之一,能够有效击退肿瘤细胞并延长患者生命。
但放化疗也会产生一系列副作用,如恶心、呕吐、口腔溃疡、神经病理等,极大的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
而针灸在降低这些化疗和放疗副作用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通过针刺特定穴位,改善机体微循环、促进消化和营养吸收,提高机体免疫力,从而减轻化疗副作用和放射治疗的损伤,促进身体恢复。
二、针灸治疗肿瘤疾病的方法1. 经络穴位的治疗据经典中医学,经络运行全身,是连通各部位的关键。
刺激经络穴位可以平衡正常人体阴阳气血,有调节机体功能的作用。
针灸治疗肿瘤常用穴位有:(1)癌痛:太冲、拇指、食管、足三里、大陵、合谷、曲池等;(2)肿块:中庭、膻中、关元、足三里、气海、辅助穴等;(3)恶心呕吐:足三里、内关、合谷、太冲、神门、尺泽等;(4)乏力:三阴交、素穴、气海等。
2. 穴位灸疗灸疗是针灸疗法重要的一种,能够刺激穴位,改变经络运行。
灸疗常用于治疗厌食、乏力等病症。
如在治疗胃癌时,灸疗可以改善患者的胃纳情况和整体情绪状态。
三、针灸治疗肿瘤的疗效与适应证不同的肿瘤和治疗阶段,针灸的作用和适用情况也存在差异。
临床统计表明,针灸治疗可明显减轻及治愈部分癌症,如乳腺癌、肺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
中医与西医肿瘤治疗的综合观点
中医与西医肿瘤治疗的综合观点肿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对其治疗一直是医学界的研究重点。
在肿瘤治疗中,中医与西医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治疗理念和方法。
本文将探讨中医与西医治疗肿瘤的综合观点,以期为肿瘤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治疗选择。
一、中医治疗肿瘤中医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疗效在肿瘤治疗中受到广泛关注。
中医治疗肿瘤的核心理念是“扶正祛邪”,即通过调整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和气血运行状态来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1. 中医诊断中医诊断肿瘤侧重于望、闻、问、切四诊相结合,通过观察肿块的外观、听取患者的自述症状、询问其日常生活习惯和家族病史、脉搏的变化等多种手段来进行诊断。
这种综合性的诊断方法有助于辨别肿瘤的属性和病理特点。
2. 中医治疗方法中医治疗肿瘤主要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推拿等多种方法。
中药治疗是其中最主要的手段,通过中药的药性和配伍原则,调理患者的阴阳气血,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以达到抑制肿瘤生长和扶正祛邪的目的。
针灸和推拿作为中医辅助治疗手段,可以通过疏通经络、调理气血来缓解肿瘤患者的痛苦,并辅助中药发挥疗效。
二、西医治疗肿瘤西医作为现代医学的代表,在肿瘤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西医治疗肿瘤主要通过手术切除肿瘤、化疗、放疗等方式来进行。
1. 手术治疗手术是西医治疗肿瘤的首要方法,通过切除肿瘤,达到根治或部分切除的目的。
手术治疗的优势在于可以直接切除病变组织,但手术本身具有创伤性和风险性。
2. 化疗和放疗化疗和放疗作为西医常规的治疗手段,主要是通过使用化学药物和放射线等方式来杀灭肿瘤细胞。
这种方法可以全面覆盖整个身体,但也会对正常细胞造成损伤,带来一系列的副作用。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综合观点中医与西医在肿瘤治疗中各有优势,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已成为一种趋势。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理念是将中医的“扶正祛邪”与西医的切除肿瘤、化疗、放疗等方法相结合,既可直接切除肿瘤,又能通过中医的方法调理患者的身体,提升免疫力。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具体方法包括:手术前后给予中医辅助治疗,如中药调理身体,针灸缓解疼痛;化疗和放疗期间给予中医治疗,如中药减轻副作用,调理气血等。
中医对于肿瘤治疗中的作用与效果
中医对于肿瘤治疗中的作用与效果肿瘤是当下世界范围内的重大健康问题之一,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带来了巨大威胁。
为了寻求更加全面有效的治疗方法,许多人开始关注中医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与效果。
本文将着重阐述中医的治疗理念、方法以及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一、中医的治疗理念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理念和方法理论体系,与西方医学有所不同。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任何疾病都是整体失调的表现。
中医注重防病治病并重,强调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流通,以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二、中医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1. 中药治疗:中医经典中诸多草药具有抗肿瘤作用,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制剂如汤剂、丸剂等进行应用。
中药治疗不仅可以发挥直接杀灭肿瘤细胞的作用,还可以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提高免疫力。
2. 针灸疗法:中医有着悠久的针灸文化,该疗法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身体机能,改善肿瘤患者的症状和机体状态。
如乳腺癌患者常常通过针灸来缓解放化疗后的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3. 中医药配合放化疗:中医药在与西医放化疗结合应用时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减轻放化疗的副作用,提升治疗效果。
中医药能够调整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抗肿瘤能力,减少放射治疗对正常细胞的损伤。
三、中医在肿瘤治疗中的效果与进展中医作为一种传统医学体系,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经历了长久的实践积累和不断发展。
许多研究表明,中医在肿瘤治疗中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例如,中国经典中的“清热解毒”草药常常被用于癌症的辅助治疗,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效果。
此外,针灸疗法也被证明能够减轻放化疗的不适症状,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中医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中医缺乏大规模临床试验的支持,因此其疗效和安全性尚未经过严格科学验证。
其次,中医治疗需要个体化的指导和精细化的调控,对医生的技术水平有较高要求。
此外,中医治疗需要长期坚持和患者的积极配合,不适合急性疾病的救治。
中医治疗肿物 不同部位肿物的中医疗法
中医治疗肿物不同部位肿物的中医疗法肿物是指身体某一部分出现的膨胀或肿胀,可能是由于炎症、肿瘤、囊肿等病理原因引起的。
中医具有独特的治疗肿物的方法,可以根据肿物出现的不同部位采用相应的中医疗法。
头部肿物如果头部出现肿物,可考虑以下中医疗法进行治疗:1. 中药煎剂: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中药组合,并进行煎煮后口服。
常用的中药如黄芪、赤芍、紫菀等,可具有消肿、散瘀的效果。
2. 穴位按摩:可以通过按摩头部穴位,如百会穴、风池穴等,刺激血液循环,促进肿物消散。
3. 温热疗法:可使用温水袋或热敷贴敷在头部肿物上,通过温热刺激,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炎症和肿胀。
颈部肿物对于颈部肿物,中医可以采用以下疗法:1. 拔罐疗法:通过在颈部施行拔罐,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肿物部位的气血瘀滞情况。
2. 推拿按摩:可以使用推拿按摩手法,刺激颈部经络,增强气血运行,促进颈部肿物的吸收和消散。
3. 中药外治:可以选择一些外用贴敷剂,如透湿散结贴、消肿止痛贴等,涂抹或贴敷在颈部肿物上,有助于消散瘀血和缓解肿胀。
胸部肿物胸部肿物的中医治疗方法如下:1. 中成药口服:可以选择一些中成药,如三七、蟾皮、全蝎等,通过口服方式,调节气血,消散肿物。
2. 针灸疗法:可以通过对胸部相关穴位进行针刺刺激,调整气血运行,促进肿物吸收。
3. 小儿推拿:对于婴幼儿胸部肿物,可以选择小儿推拿疗法,通过柔和的按摩手法,刺激经络,促进肿物消散。
腹部肿物针对腹部肿物,中医可以采用以下疗法:1. 中药调理:可以根据腹部肿物的病理特点,选用一些中药进行煎煮后口服,如桃仁、枳实、红花等,具有活血化瘀、消散肿物的作用。
2. 拔罐疗法:适用于腹部肿物有一定程度的气血瘀滞情况,通过拔罐刺激,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肿物状态。
3. 腹部按摩:可以通过柔和的按摩手法,刺激腹部经络,促进气血运行,有助于肿物的吸收和消散。
总结起来,中医治疗肿物的方法因部位不同而有所差异。
通过中药煎剂、穴位按摩、温热疗法、拔罐疗法、针灸疗法等手段,可以有效促进肿物的吸收和消散,改善患者的病情。
中医肿瘤科学
中医肿瘤科学近年来,肿瘤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成为人们健康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传统的西医治疗肿瘤的方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西医疗效不佳,这时中医肿瘤科学便成为了一种备受关注的治疗方法。
中医肿瘤科学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结合现代医学技术,致力于提供一种针对肿瘤疾病的全面疗法。
一、中医肿瘤科学的理论基础中医肿瘤科学是依据中医理论,特别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对肿瘤疾病进行研究和防治的一门学科。
其核心理念是“扶正祛邪,调血气”。
1. 扶正祛邪中医肿瘤科学强调人体内环境的平衡,分析病情是借助中医的辨证论治方法,从人体整体角度出发,通过调整体内阴阳平衡,提高人体免疫力,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2. 调血气中医肿瘤科学注重调理气血,通过改善气血循环,调整体内的功能状态,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以达到防治肿瘤的作用。
二、中医肿瘤科学的治疗方法中医肿瘤科学综合运用中医药、针灸、推拿、饮食调理等多种治疗手段。
主要治疗方法包括:1. 中药治疗中医药是中医肿瘤科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通过中药的选配和配伍,调理患者的阴阳失衡,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效果。
2.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肿瘤科学中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通过在特定穴位进行刺激,调理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防治肿瘤的目的。
3. 推拿疗法推拿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手法,对于肿瘤疾病也有一定的疗效。
通过按摩患者的特定穴位,促进气血的流通,提高患者的免疫力,从而防治肿瘤。
4. 饮食调理中医肿瘤科学注重饮食调理,通过合理的搭配食物,调整患者体内的阴阳平衡,提高患者免疫力,辅助治疗肿瘤。
三、中医肿瘤科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中医肿瘤科学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治疗方法,能够很好地适用于不同类型的肿瘤疾病。
1. 乳腺癌中医肿瘤科学在乳腺癌的治疗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中医的辨证论治方法,针对乳腺癌的病情,综合运用中药治疗、针灸、推拿等手段,可以有效地抑制肿瘤生长,降低复发率。
2. 肺癌中医肿瘤科学对肺癌的治疗也有明显效果。
中医诊断肿瘤的特点和优势在哪里
中医诊断肿瘤的特点和优势在哪里在现代医学高度发达的今天,肿瘤依然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
而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在肿瘤的诊断方面有着独特的特点和优势。
中医诊断肿瘤注重整体观念。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脏腑、经络、气血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当体内出现肿瘤时,不仅仅是局部的病变,更是整个身体内部平衡失调的表现。
因此,中医在诊断肿瘤时,会综合考虑患者的全身症状,包括面色、脉象、舌苔、睡眠、饮食、大小便等。
通过对这些整体症状的观察和分析,来判断身体内部的气血阴阳失调情况,从而推测可能存在的肿瘤病变。
例如,如果患者面色晦暗、舌苔厚腻、脉象弦滑,可能提示体内有痰湿瘀滞,存在肿瘤发生的潜在风险。
这种整体观念使得中医能够在肿瘤早期,甚至在现代医学检查尚未发现明显异常时,就察觉到身体的失衡状态,为早期诊断和干预提供了可能。
中医诊断肿瘤强调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核心原则。
对于肿瘤患者,中医会根据其具体的症状表现、体质特点以及疾病的发展阶段,进行辨证分型。
常见的辨证类型有气滞血瘀型、痰湿凝聚型、热毒蕴结型、气阴两虚型等。
不同的辨证类型对应着不同的治疗方法和用药原则。
比如,气滞血瘀型的肿瘤患者,治疗上会侧重于活血化瘀、行气通络;而气阴两虚型的患者,则以益气养阴为主。
这种个性化的诊断和治疗方式,能够更好地适应每个患者的独特情况,提高治疗效果。
中医诊断肿瘤重视四诊合参。
所谓四诊,即望、闻、问、切。
望诊主要观察患者的神色、形态、舌苔等;闻诊包括听声音、嗅气味;问诊则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家族史等;切诊主要是通过触摸脉搏来判断脉象。
在望诊方面,中医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眼神、皮肤状态等,可以初步判断其气血盛衰和脏腑功能。
比如,面色苍白无华可能提示气血不足,面色潮红可能是有内热。
观察舌苔的厚薄、颜色、润燥等,也能反映出体内的寒热虚实情况。
闻诊中,通过听患者的呼吸声、咳嗽声、说话声音的强弱等,可以了解肺气的盛衰以及有无邪气内阻。
中医与西医肿瘤对照
中医与西医肿瘤对照肿瘤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在治疗肿瘤的过程中,中医和西医是两种常见的方法。
本文将对比中医和西医在肿瘤治疗中的差异,并探讨它们各自的优缺点。
首先,我们来看看中医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
中医认为肿瘤是由体内的痰湿和毒素积累而引起的。
因此,中医通常采用清热解毒和祛痰化瘀的方法来治疗肿瘤。
中药是中医治疗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中医师会开具不同的中药方剂。
此外,中医还注重调节患者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以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和自愈能力。
与中医相比,西医在肿瘤治疗中采用的是放疗、化疗和手术等方法。
放疗使用高能射线杀死癌细胞,但同时也会对健康细胞产生一定的伤害。
化疗通过使用药物杀死癌细胞,但也会对患者造成许多副作用,如恶心、呕吐和脱发等。
手术是一种常见的肿瘤治疗方法,它能够直接切除肿瘤组织,但手术风险较高,术后恢复时间长。
中医和西医在肿瘤治疗中各有其优点和缺点。
中医注重整体调理,强调以“治未病”为主,通过中药和调养来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中医的治疗过程相对温和,无副作用,并且可以帮助患者改善身心的健康状况。
然而,中医在治疗肿瘤方面的疗效需要一定的时间,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可能无法起到即时的疗效。
西医的治疗方法相对激进,可以迅速控制和减轻肿瘤的症状。
放疗、化疗和手术等方法能够减少或切除肿瘤组织,但同时也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
西医注重病灶的治疗,通过直接攻击癌细胞来控制病情。
然而,西医治疗肿瘤的方法并非没有副作用,如放疗和化疗会对健康组织造成一定的损伤,手术也有一定的风险。
综上所述,中医和西医在肿瘤治疗中各有其独特的优点和缺点。
中医更注重整体调理和患者的自愈能力,而西医则侧重于针对病灶的治疗。
在治疗肿瘤时,我们可以将中医和西医结合起来,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
同时,在进行治疗前应充分了解肿瘤的类型和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
此外,饮食调理、锻炼和心理疏导等综合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
肿瘤的辩证论治
肿瘤的辩证论治肿瘤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它具有可恶性的特点,容易扩散和侵蚀周围组织。
在中医理论中,肿瘤被视为“瘰疬”的一种,它是机体内毒邪固结而形成的肿块。
中医研究认为,肿瘤的产生与人体的脏腑功能紊乱、气血瘀滞、湿热蕴结等因素有关。
因此,中医采用辩证论治的方法来治疗肿瘤,以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改善气血循环,达到消除毒邪、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
辨证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核心,肿瘤的辩证论治也是如此。
通过细致入微的辩证分析,中医师可以确定肿瘤发生的原因、病情的变化及肿瘤所在的脏腑经络。
根据不同的辩证类型,中医师会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针灸、中药汤剂、推拿和食疗等综合治疗手段。
肿瘤的辩证主要包括阴虚和阳亢、气血不足和瘀滞、湿热蕴结等几个方面。
其中,阴虚和阳亢是肿瘤辩证治疗的核心。
阴虚型肿瘤多见于肺癌、乳腺癌等部位,其特点是阳气偏盛、气阴亏虚。
针对此种辩证,中医师通常采用滋阴清热的药物进行治疗,如知母、麦冬等。
而阳亢型肿瘤多见于肝癌、胰腺癌等部位,其特点是肝阳上亢、阴阳失调。
中医师会采用泄火解毒的中药来恢复阴阳平衡。
气血不足和瘀滞是肿瘤常见的辩证类型之一。
气血不足型肿瘤多见于胃癌、肾癌等部位,其特点是气血运行不畅。
在治疗这种辩证时,中医师通常会采用益气养血的中药,如黄芪、党参等,以增加气血供应,促进组织修复。
而瘀滞型肿瘤多见于淋巴瘤、黑色素瘤等部位,其特点是血液滞留、气血不通。
中医师会推荐活血化瘀的中药,如川芎、桃仁等,以促进血液循环,消散瘀血。
湿热蕴结是肿瘤的另一种常见辩证类型。
湿热蕴结型肿瘤多见于子宫癌、前列腺癌等部位,其特点是瘀热郁结、湿邪困滞。
中医师在治疗这种辩证时,会采用清热利湿的中药,如黄连、茵陈等,以清除肿瘤灶内的湿热毒邪。
除了中药治疗,针灸也是肿瘤辩证论治的重要手段之一。
针灸作为一种独特的疗法,可以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人体的气血流动,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针灸治疗肿瘤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促进人体的抗肿瘤能力,二是减轻治疗过程中的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肿瘤科中医特色治疗方法
中医特色治疗方法一、癌痛散治疗各种癌痛组成:冰片、三七各一份、延胡索、乳香、没药、三棱、莪术、大黄、黄柏、小茴香各两份。
用法:上药共为细末,用食醋调成糊状外敷疼痛部分,根据情况每日换药一次、两次或者三次均可。
适应症:可用于各种癌症疼痛注意事项:局部皮肤溃烂者禁用,皮肤过敏者可用抗过敏药膏治疗。
二、肝癌疼痛敷脐治疗——佛手散原发性肝癌起病隐匿,发现时多为中晚期。
晚期肝癌患者由于肿瘤增长迅速,肝包膜被牵拉而引起持续性疼痛,且疼痛多十分剧烈,除吗啡类药物外,其他药物止痛作用有限,而吗啡类药物具有成瘾性、抑制呼吸、降低血压等毒副作用,且对肿瘤无任何治疗作用,以上特点使止痛药物的使用剂量受到限制,止痛效果大打折扣。
我科根据近年来的临床经验,总结出一中药外用方剂,临床应用达几十例,取得很好的效果。
取名“佛手散”敷脐疗法。
药物组成:麝香1克,冰片、生马钱子各3克,生川乌6克,白芷、威灵仙各10克,蟾蜍0.5克,将上药研成细粉装瓶密封备用。
用法:脐部用75%酒精擦拭干净后,取0.5克佛手散填脐,上方置厚约0.2厘米、半径约2厘米圆形生姜片,用艾灸姜片约15分钟,然后弃姜片,用3厘米X3厘米的麝香风湿膏固封脐部,1天1次。
适应症:主要用于肝癌疼痛,其他各种癌症引起的胸腹部疼痛也可应用。
点评:方中麝香、冰片、川乌、蟾酥、生马钱子、威灵仙、白芷具有生猛走窜、芳香通窍之特点,易于透皮而发挥抗癌止痛之效。
再者,脐部血管丰富,门静脉、脐静脉、腹壁静脉与上、下腔静脉间形成通道,更利于敷脐药物经过该侧支循环进入血液而发挥作用。
通过隔姜艾灸,不仅能促进药物更好地透入体内,同时又具有温补元阳、健运脾胃、益气延年之功效,从而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患者对疼痛的耐受力。
再者,用风湿膏固封,避免了肝脏的“首过效应”、药物半衰期短、必须多次给药等缺点,具有消减药物浓度峰谷现象等优点,从而达到持久止痛之目的。
本方法集灸、药、气化于一体,止痛与抗癌兼顾,且方法简便,疗效确切,安全稳妥,具有推广使用价值。
肿瘤的中医治疗方法
肿瘤的中医治疗方法在中医领域,肿瘤被称为瘤病,是人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恶性病变。
中医治疗肿瘤可以综合运用中医的理论、方法和药物,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推拿、中医养生等,最终达到治疗肿瘤的效果。
中医治疗肿瘤的核心理念是“调理”。
中医认为,肿瘤是由于机体阴阳失衡、气血阻滞或脏腑功能失调等原因引起的,因此调理整个机体的平衡是治疗肿瘤的关键。
下面将介绍一些中医常用的治疗肿瘤的方法:1.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肿瘤有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可以选择单味药或多味药配合使用,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个体化调配。
中药可通过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理气化痰等作用,来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例如,红藓蒿、全蝎、雄黄等具有抗肿瘤作用的中草药,可以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促进细胞凋亡来抑制肿瘤的生长。
2. 针灸推拿:针灸推拿是中医经络学和穴位学的应用,通过针刺、按摩等手法刺激特定的穴位和经络,调节气血、解除病痛、促进体内的防御作用,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针灸推拿对于改善肿瘤患者的身体状况、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
3. 中医养生:中医强调预防为主、养生为辅的原则,通过调节饮食、起居、作息、情志等方面的习惯,增强机体的抵抗能力,降低患病风险。
例如,中医认为饮食清淡、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品,可以减少机体内热,从而减少肿瘤发生的可能性。
此外,中医还通过中药外用、中药熏蒸、中药浸泡、中药微创治疗等方法来治疗肿瘤。
中药外用可以直接作用于肿瘤部位,发挥局部疗效;中药熏蒸可以通过熏蒸药物的微粒直接作用于肿瘤部位,起到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中药浸泡则是将药材浸泡在适当的溶剂中,然后将体表或体腔的肿瘤部位进行浸泡,以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中药微创治疗则是通过针刺、注射等方式将中药直接注入肿瘤部位,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中医治疗肿瘤是一个综合性的治疗过程,治疗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肿瘤的类型、患者的健康状况、治疗方法的选择和疗程等。
因此,在接受中医治疗的过程中,患者需要与医生密切合作,保持积极的治疗态度,并进行长期的治疗和调理。
中医药如何治疗肿瘤
中医药如何治疗肿瘤“西药为主,中药为辅”临床常用的肿瘤药物治疗方法,在肿瘤的辅助治疗中,中药有着重要作用。
重要治疗的特点是“未病先防”、“既病先防”在肿瘤的早期治疗中,应用中药干预能够防止肿瘤进一步的发展,肿瘤患者接受放疗和化疗治疗虽然对癌细胞有明显的杀伤作用,但同时也会造成患者免疫力下降、引起消化道反应、损害肝肾功能以及损伤人体正气等危害患者的情况。
在患者的放疗和化疗中应用中药,不但可以诱导癌细胞分化和凋亡,还能有效改善患者器官功能和提高机体免疫力,对于防止复发和转移具有积极意义,另外对于缓解化疗和放疗引发的并发症具有一定的效果。
本文主要对中药如何治疗肿瘤进行探讨,具体探讨内容如下。
1抗化疗毒副反应所有临床使用的抗肿瘤药物都具有毒副作用,只是存在程度上的区别,化疗在发挥肿瘤细胞杀伤作用的同时,也对人体正常细胞造成了杀伤,杀伤人体正常细胞的具体表现主要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胃肠道反应、腹泻、贫血、白细胞下降、血小板减少、骨髓抑制以及免疫功能下降等。
在中医观念中,癌症是“正虚邪实”,本来疾病就造成患者正气亏虚,而化疗药物有进一步损伤了患者的正气。
在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主要是中西医结合治疗,西药主发挥攻邪抗癌的作用,中药辅助治疗,主要发挥培本扶正的作用。
在化疗的肿瘤患者中使用中药辅助治疗可以有效增强治疗和缓解化疗毒副作用的效果,从未促进患者顺利完成化疗。
对于患者在接受化疗后出现的正气不足、气阴两虚、脾肾双亏等情况,可以使用养阴生津和健脾益肾的方法扶助正气;对于在化疗后发生消化道反应的患者可以使用和和胃止呕法进行治疗,对于有疱疹、紫癜等情况的患者增进行化瘀凉血。
相比单纯使用西药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和缓解化疗毒副作用,对于提高缓解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和延长患者生命有重要意义。
2对癌性疼痛的镇痛效果在所有癌症患者中,有癌性疼痛的患者有70%以上,癌性疼痛也是癌症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之一,尤其是在患者癌症晚期,患者的癌性疼痛和患者生存质量造成直接影响。
中医肿瘤病学的理论特点与临床应用是什么
中医肿瘤病学的理论特点与临床应用是什么关键信息项:1、中医肿瘤病学的理论基础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理论气血津液理论2、中医肿瘤病学的病因病机正气不足邪气侵袭情志失调饮食失宜劳逸失度3、中医肿瘤病学的诊断方法望闻问切辨证论治4、中医肿瘤病学的治疗原则扶正祛邪调整阴阳活血化瘀化痰祛湿清热解毒软坚散结5、中医肿瘤病学的临床应用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按摩气功疗法心理治疗11 中医肿瘤病学的理论基础中医肿瘤病学的理论基础深厚,源远流长,其核心理论包括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理论以及气血津液理论等。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认识世界和人体的基本哲学观念,认为世界万物都由阴阳两种对立又统一的力量相互作用而产生变化。
在肿瘤病学中,阴阳失衡被认为是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之一。
例如,肿瘤的形成可能是由于体内阳气不足,阴气过盛,导致寒湿凝滞、痰瘀互结。
脏腑经络理论则将人体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脏腑之间通过经络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可能与脏腑功能失调、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有关。
如肝气郁结可能导致气滞血瘀,进而形成肿块;脾胃虚弱则可能导致痰湿内生,为肿瘤的生长提供条件。
气血津液理论认为气血津液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它们的生成、运行和代谢异常都可能引发疾病。
在肿瘤病中,气血亏虚、血瘀气滞、津液代谢失常等情况较为常见。
111 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肿瘤病学中的应用阴阳五行学说为中医肿瘤病学提供了一种整体的、动态的思维方式。
通过判断肿瘤患者体内阴阳的盛衰,确定治疗的方向。
若患者表现为阴虚内热,治疗则应滋阴清热;若为阳虚寒凝,则需温阳散寒。
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也用于指导治疗,如通过补母泻子、抑强扶弱等方法来调整脏腑之间的平衡。
112 脏腑经络理论在中医肿瘤病学中的应用根据脏腑经络理论,肿瘤的发生部位与相应脏腑经络的功能状态密切相关。
例如,肺癌多与肺经和肺脏的功能失调有关;乳腺癌常与肝经和胃经的气血不畅有关。
治疗时,既要针对肿瘤所在的脏腑进行调理,又要疏通相关经络,以促进气血运行,消除病邪。
中医肿瘤的定义和特点
中医肿瘤的定义和特点《中医肿瘤:别样的视角下的生命挑战与应对之道》嘿,咱们今天来聊聊中医肿瘤这个事儿,或许你一听到肿瘤这俩字就觉得有点不寒而栗,但要是从中医的角度看呢,还真有不少独特的地方。
中医肿瘤啊,简单来说就是中医对肿瘤这一病症的认识和应对方法。
中医看待肿瘤可不像放大镜下只看那一块肉疙瘩那么简单。
在中医的概念里,肿瘤的形成和人体的整体状态就像是一根绳上的蚂蚱,关系密切着呢。
首先,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就像一台精密的机器。
肿瘤的出现呢,很多时候是这个整体的平衡被打破了。
比如说气血运行不畅了,就像是河道里淤泥堆积,时间久了就容易堵塞形成“堰塞湖”,这在身体里也许就变成了肿瘤细胞聚集的地方。
气滞血瘀是中医肿瘤很重要的一个特点。
气这个东西很神奇,它就像身体里的小管家,指挥着血液好好地在血管里流淌,要是气出了问题,就会带着血液乱走,然后就容易瘀结起来。
还有痰湿凝聚这一特点。
咱吃多了肥甘厚味啊,身体消化不了,就容易形成痰湿。
这痰湿就像身体里的“垃圾”,慢慢地堆积在某个角落,就给肿瘤细胞提供了滋生的温床。
你想啊,身体就那么大地方,一堆垃圾占着地儿,还能好得了吗?另外,热毒内蕴也是中医觉得肿瘤可能有的状态。
热毒就像身体里的小火苗,呼呼地烧。
这种热可不是普通上火的热,它就像一个小恶魔,不断地侵蚀着正常的细胞,然后让身体组织产生病变,变成肿瘤的一部分。
中医肿瘤的特点还体现在诊断和治疗上呢。
中医诊断肿瘤不全靠那些高科技仪器,老中医啊,摸摸脉,看看舌苔就能了解个一二三。
这就像老中医手里拿着一把打开身体奥秘的小钥匙,从这些细微的地方发现身体的不对劲。
在中医看来,每个人得肿瘤都有自己的特殊情况,不是千篇一律的。
有的是肝郁气滞型的,这类人啊,平常就爱生闷气,就像个小气球,气鼓鼓的,气都往自己身体里憋。
还有的是脾肾两虚型的,可能平时就体弱,就像一个老房子,根基都不是很牢固,这时候肿瘤就更容易找上门。
中医治疗肿瘤那更是有一套独特的办法。
中医治肿瘤
中医治肿瘤肿瘤在现在的社会中的发病率已经很高了,肿瘤的种类有很多,如果有人被查出来患有肿瘤就会对整个家庭带来很大的伤害,但是现在的社会,肿瘤是避免不了的疾病,和我们平时生活的方式和环境都是有很大关系的,现在治疗肿瘤的方法也已经特别的多了,对于中医治肿瘤,患者不妨多了解。
肿瘤的出现是会让我们感到很恐惧的,现在每天都有很多的人被查出肿瘤,肿瘤有良性的,也有恶性的,最可怕的就是恶性的肿瘤,恶性的肿瘤对患者的生命安危是有一定影响的,大家应该多了解一些中医治肿瘤的方法。
★中医治疗肿瘤的三大优势第一,能有效地防范肿瘤的发生发展。
治“有形”之瘤,固非中医之所长,但对预防尚未“成形”之瘤的发生,传统中医学有其广阔用武之地。
中医学的特点是以“人”为本的整体观点,以调整阴阳辨证施治为核心。
而癌症的发生,从致癌物参与人体代谢,癌症的启动、促进,DNA损伤、修复,然后进入癌前病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从癌前病变发展成原位癌,再从原位癌发展成具有浸润或转移能力的进展期癌,约需5~20年左右的时间,这一漫长的过程为中医药提供了充分的预防与治疗空间。
其次,中医治疗肿瘤的优势领域还包括多个方面,如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和继发症;配合放化疗,减毒增效;改善机体内环境,调整免疫;当肿瘤患者已接受手术或放、化疗缓解后,运用中药防止其复发或转移等。
第三,中医学还可以在肿瘤的直接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如在胰腺癌、胆管癌、肝癌、脑瘤、肉瘤,以及已复发或转移的中晚期肿瘤治疗中,若思路对头、应对有序、组合有方的话,完全有可能促使其“柳暗花明”。
特别是从天然药物中寻找抗癌有效成分,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诱导癌细胞分化和凋亡,是一个引人注目的领域。
在这方面,中医药学将大有作为。
现在中医治肿瘤的方法已经很受欢迎了,治疗肿瘤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中医的治疗方法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能够从根本上去调理我们的身体,让疾病尽早的远离你,同时提醒广大的肿瘤患者,一定要有好的心态,积极乐观的心态是战胜肿瘤最关键的因素。
中医对于肿瘤与癌症的辨证与治疗
中医对于肿瘤与癌症的辨证与治疗肿瘤与癌症是当今社会中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
中医学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辨证论治理论和方法,对于肿瘤与癌症的辨证与治疗有着独特的见解和丰富的经验。
本文将从中医的整体观念、辨证特点以及常用的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中医的整体观念与辨证特点中医学强调整体观念,将人体看作一个有机整体,追求阴阳平衡、气血调和的理念。
在中医理论中,肿瘤与癌症被归为“癥瘕”范畴,即体内的病结、肿块。
根据中医的观点,癌症的发生是由于机体内部阴阳失调、气血不畅所致,而对肿瘤的治疗则需要针对具体的辨证进行。
辨证是中医学的核心特点之一,它通过综合分析患者的病史、症状、舌脉等信息,确定患者的病机和辨证类型。
对于肿瘤与癌症的辨证要素,中医通常包括“瘀阻”、“痰湿”、“气滞”、“脾胃虚弱”等。
辨证的目的是找出病因,明确病机,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二、中医在肿瘤与癌症治疗中的应用1. 中医药调理和辅助治疗中药是中医治疗肿瘤与癌症的重要手段之一。
根据患者的辨证类型,中医师会开出针对不同病机的中药方剂,以调理机体,改善气血偏虚、阴阳失衡等问题。
中药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调整机体内部环境,从而增强对肿瘤和癌细胞的抵抗能力。
2. 中医针灸疗法针灸作为中医的独特疗法之一,广泛应用于肿瘤与癌症的治疗中。
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运行,中医针灸可以缓解肿瘤与癌症患者的疼痛,改善病程中的不适感。
此外,针灸还可以调节机体的内分泌系统,促进免疫功能的改善,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3. 中医膏方及外治法中医膏方是一种将草药炮制而成的外用药物,广泛应用于肿瘤与癌症的治疗。
根据病情,中医师会选择合适的中药材配制成膏方,以外敷或搽抹的方式使用。
中药的有效成分可以通过皮肤渗透,起到直接作用于肿瘤病灶的效果。
三、中医对于肿瘤与癌症治疗的综合疗效评估中医治疗肿瘤与癌症的综合疗效需要通过多方面的指标进行评估。
中医药治疗肿瘤的方法概要
中医药治疗肿瘤的方法概要中医药治疗肿瘤的方法是基于中医理论和以中草药为主要工具的治疗方法。
中医认为,肿瘤是由于体内气血不调、湿热毒邪积聚、阴阳失衡等因素导致的,因此治疗肿瘤的关键是调理气血、清除病邪、平衡阴阳。
下面是中医药治疗肿瘤的方法概要。
1.辨证施治:中医治疗肿瘤注重个体化,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辨证施治。
常见的病症有气血虚弱、湿热积聚、阴阳失衡等,针对不同的病症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2.中药调理:中草药被广泛应用于肿瘤的治疗中,常见的中草药有黄芪、人参、当归等。
中草药可以通过调节气血、清除病邪、增强免疫力等方式来治疗肿瘤。
3.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的重要疗法之一,通过针刺经络来调节气血,促进体内的阴阳平衡。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体内的生理功能,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效果。
4.中医推拿疗法:推拿是中医的一种物理疗法,通过按摩、揉捏等手法刺激身体的经络,调和气血,促进体内的阴阳平衡。
中医推拿疗法可以促进淋巴循环、增强免疫力,对于肿瘤的治疗和康复有一定的帮助。
5.中医饮食调理:中医强调饮食对健康的重要性,中医饮食调理可以通过调整膳食结构、选择对身体有益的食材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降低肿瘤的发生风险。
6.精神调理:中医认为,情绪的波动和心理的压力对人体健康有重要影响。
在治疗肿瘤过程中,中医强调纠正负面情绪,保持心情愉快,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促进康复。
需要强调的是,中医药治疗肿瘤是一个综合治疗的过程,必须结合西医的治疗方法来进行。
在实际应用中,中医药治疗肿瘤通常作为辅助治疗方法,配合化疗、放疗、手术等西医治疗方法使用,以提高治疗效果。
因此,如果患有肿瘤,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综合考虑中西医治疗的优劣势,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疗效和生存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法、木通、竹叶、石苇、葫芦、半边莲、 泽泻、石打穿、车前、马边草、茵陈富等。
F、扶正培本法
由于肿瘤本身和各种治疗手段副作用的影响,病人常出 现身体虚弱、正气不足。因而扶正培本就成了治疗肿瘤的重 要法则之一。该治法无论是作为放疗、化疗和手术的辅助治 疗,改善身体功能、减轻毒副反应,还是在康复期帮助恢复身 体、防止复发和转移,都可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大 多数扶正培本的药物都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和抗肿瘤效应。 从个别药物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如香菇多糖、灵芝多糖等己作为免疫制剂用于临床治疗。常选用的药物有人参、党参、刺五 加、黄英、参三七、无花果、太子参、五味子、苑丝子、十大功劳、 拘祀子、百合、玉竹、薛荔果、棉花根、白术、冬虫夏草、淫羊霍、制寄生、补骨脂、地黄、当归、自苟、沙参、天门冬、女贞子、龟 板、鳖甲、鸡血藤、灵芝、云芝、香菇、术瓜、猴头菌、菜豆、银耳、海参等。
(7). 中药药性与现代药理药效结合用药
导师十分重视中医辨证施治,同时积极吸收现代药理药效研究成果,形成自己的用药特点:中药药性与现代药理药效结合用药。中医认为,正气亏虚,脏腑功能衰弱是形成症瘕积聚等恶性肿瘤的内因。金?张元素:“壮人无积,虚人则有之。脾胃怯弱,气血两衰,四时有感,皆能成积”。明?李中梓:“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扶正固本、补气养血、健脾益肾,多选用生晒参、人参、黄芪、茯苓、白术、菟丝子、枸杞子、当归、白芍、地黄、山药、女贞子、旱莲草等。癌症患者早中晚各期,正气虚,当扶正固本,邪气实,当抗毒祛邪。祛邪的方法主要有活血化瘀、化痰导浊、软坚散结、以毒攻毒等。活血化瘀,常选用三棱、莪术、乳香、没药、王不留行、丹参、三七等以改善微循环,且可阻止癌栓形成;攻坚破积,常选用穿山甲、皂角刺、全蝎、蜈蚣、斑蝥等,以攻毒散结、搜剔络中之邪;化痰导浊,常选用南星、半夏、山慈菇等祛痰散结、破坏癌瘤;软坚散结,常选用浙贝母、夏枯草、昆布、海藻、牡蛎等软结化积。解毒抗癌,常选用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等清热解毒。
B 整体治疗与局部治疗 导师认为,癌症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运用中医理论的整体观念和辨证思维,充分认识到癌症患者全身与局部的紧密联系,从而在治疗上整体考虑全身与局部的协调配合。浅表部位肿瘤,如皮肤、乳腺等部位的肿瘤可以局部治疗为主,配合全身治疗;无法手术切除的胃肠癌、肝癌、转移性肝癌、肺癌等可以局部外治配合放化疗;无法定位的白血病、淋巴瘤等,主要依赖全身治疗。中医在治疗上强调全局整体和辨证施治,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等因素来调整和平衡人体阴阳气血,重视个体和个体的动态变化,强调“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或扶正为主、祛邪为辅,或祛邪为主、佐以扶正,或扶正祛邪、标本同治。
(2)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方法多,如单验方有梅花点舌丹,增生平、六味地黄丸、参莲片、肝复乐等。外治药有蟾酥止痛膏,经临床观察对肺癌、肝癌、胃癌及胰腺癌等引起多种癌性疼痛确有较好的镇痛效果,无成瘾性和毒副作用,具有活血化疾,消肿止痛功效。
A.活血化淤法
该方法适用于有血淤症侯的肿瘤病人。常选用的药物有 三棱、我术、水红花子、喜树、留行子、泽兰、丹皮、丹参、急性h 子、拓木、斑蛮、降真香、苏木、鬼箭羽、红花、桃仁、水握、蜕蜘、 五灵脂、乳香、威灵仙、茜草等。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这些药物 大部分有抑制实验肿瘤生长的作用。
全身治疗有口服药物,肌肉、静脉用药,动脉介入用药等给药手段,局部治疗有外敷、熏洗、吸入、塞药、灌肠等方法。正确认识全身与局部的关系,把握全局,辨证施治,在全身治疗中重视局部,在局部治疗中关注整体,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癌症的优势和特点。
C 中医治疗与西医治疗 导师认为,治疗癌症应中西并重,发挥各自优势,实施综合治疗。中医药治疗癌症既重视整体调整,又重视个体的局部病变特征,针对癌症的主要病机进行全身整体调整的时间,对局部进行攻伐抗毒祛邪。西医治疗癌症大多采取对抗治疗,或外科手术,或放疗,使癌瘤迅速消失或枯萎,联合化疗对各种癌瘤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但是即使癌瘤被完全切除或部分切除,由于人体癌细胞的生长环境和条件尚未完全改变,癌瘤复发和转移在所难免。因此,中医药的整体综合治疗就能发挥显著优势。
(6).正确认识与处理治疗中的几个关系
A 扶正固本与抗毒祛邪 导师认为,癌症的主要病机是全身属虚,局部属实,脏腑功能减退,机体防御功能下降,外邪侵袭,内毒积聚,以致发生癌变。癌症早中期,正气相对较盛,毒邪较旺,正盛邪实,治疗当以解毒祛邪为主;癌症中晚期,正气渐虚,毒邪较旺,正虚邪实,治疗重在扶正抗毒祛邪,标本同治;与手术、放化疗配合时,应以扶正为主;癌瘤已被完全切除或部分切除时,应以扶正为主,辅以祛邪抗毒抑瘤之法;当癌瘤未能控制,甚或出现病灶转移,以祛邪抗毒抑瘤为主,中西医结合放疗化疗并举,内治外治并用;癌症患者通常虚实夹杂,故宜分清标本缓急,扶正与祛邪兼治。当患者出现大量胸腔积液、腹水、黄疸、发热等症时,扶正应防止滋阴之品恋邪助邪、补肾助阳之品生火助热,做到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
C、软坚散结法
软坚散结是治疗肿瘤的常用方法,它可起到软化和消散 肿块的作用。常用的药物有夏枯草、黄药子、山蘑菇、葵树子、 半夏、天花粉、瓜篓、昆布、天南星、牡蜘、海藻、僵蚕、皂角刺、 杏仁、马兜铃、乌药、土贝母、狼毒、小茵香等
D、以毒攻毒法
此法多选用有毒的药物,具有使肿块消散、减轻和止疼痛 作用O常用的药物有全虫、马钱子、钩吻、壁虎、娱蛤、瞻酥、雷 公藤、藤黄、长春花、大蒜、雄黄、两面针、苍耳草、蜂房等。目 前已从瞻酥、长春花中提取出有效成分,制成西药制剂用于临 床治疗。
(4)中医药对放化疗有减毒增效作用,使用中药防治肿瘤患者放、化疗毒副反应是中医治疗肿瘤的一大特色,不但能顺利完成疗程,还有明显减毒增效作用,尚可延长肿瘤病人的生存期。
(5).下面谈谈常见的给药部位和用药特点:第一,鼻腔,鼻腔是常见的给药部位,治疗鼻咽癌、脑瘤、头痛等常用,治疗这些疾病常用清热祛风散结抗癌之品,如细辛、壁虎、黄柏、石上柏、川芎、薄荷、清半夏、蛇六谷等。但鼻腔用药少用或不用温药、热药,否则会出现鼻腔烧灼感、流鼻血等。同时还要指出的是鼻腔给药治疗癌性疼痛效果很好,起效快,往往1-2分钟疼痛减轻,但止痛力量弱,西药止痛作用强,但起效慢,往往20分钟起效,中西药止痛可以互补,中药止痛往往在疼痛一开始就开始控制,很难大痛。第二,口腔,既可以局部用药、也可以通过熏吸治疗呼吸道肿瘤,头颈部肿瘤放疗、肿瘤化疗皆可引起口腔病变,口腔病变全身治疗效果不理想,可以通过局部治疗减轻症状,如口腔溃疡,可局部涂用康复心口服液、溃疡油,同时配服封髓丹疗效很好。对于肺癌,世人介绍的穴位贴药效果并不好,我参考现代医学的雾化吸入,将辩证加抗肿瘤中药煎煮后通过雾化吸入呼吸道,再进入肺泡产生疗效,疗效满意。常用药物:烧干蟾15g、壁虎粉20g、干姜10g、麻黄6g、海浮石50g、竹茹15g、苏梗10g、枳壳10g,一边煎药,一边吸入,肺泡内药物浓度高,自然疗效会好一些。第三,脐部(神阙穴),是一个神穴,治疗许多疾病,不仅治疗腹盆腔疾病,还治疗胸腔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如失眠、疼痛、血象低、呕吐、腹水、腹盆腔肿瘤、肠梗阻等;第四,肛门,肝门是直肠癌、乙状结肠癌、前列腺癌、便秘的常用药物部位,如华蟾素片、苦参注射液肛门给药治疗肠癌,夏枯草膏肛门给药治疗前列腺癌、蜜导煎肛门给药治疗便秘等,都有比较理想疗效。第五,局部给药,什么部位有病变,就在某些部位给药,如化疗药物外渗引起溃烂,或放疗引起皮肤渗液,就可以用黄芪50g、红花50g、大黄50g、紫草50g、当归50g,油煎30分钟后外用;肿瘤复发可用川乌、草乌、山慈姑、壁虎、海浮石、海藻、猫爪草、川椒、肉桂粉(研末)等药水煎外用;出现胸腹水,在治疗肿瘤方基础上加龙葵;要是放疗后肿瘤复发可将肿瘤外用药物和治疗溃疡方合用,制成油剂,外用,我常用海浮石150g、壁虎粉150g、生大黄60g、草乌10g、紫草90g、生黄芪120g、当归90g、夏枯草120g、山慈姑120g、土元30g、海藻150g、炙麻黄30g、补骨脂90g、猫爪草90g、蜈蚣30条、乳香末90g、肉桂末90g、冰片10g,先将海浮石、壁虎、生大黄、草乌用油煎,煎半小时后去掉药渣,用所煎油之煎紫草、生黄芪、当归、夏枯草、山慈姑、土元、海藻、炙麻黄、补骨脂、猫爪草、蜈蚣,煎半小时后去掉药渣,待油放置正常温度后,加入乳香末、肉桂末、冰片,搅匀,放七天后即可使用,一般涂局部4-6小时后擦掉,每日可使用多次。治疗草酸铂引起的手足麻木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鸡血藤、豨莶草、蜈蚣、独活等,也可用川乌、草乌、独活、黄芪、桂枝、赤芍、鸡血藤、苦参等药物等水煎外洗。但治疗紫杉醇、卡培他滨起的手足麻木要复杂得多,要考虑湿阻络脉,用地龙15、苍耳子12、防己12、滑石15、秦艽10、丝瓜络10、蚕砂12、黄连10、威灵仙30、海风藤20、苍术10、薏米30,水煎外洗,用药1月后有一定疗效,短期很难收效。并不是所有肿瘤都适合用膏药,瘦人、肿瘤表浅者最好用油剂或喷雾剂,如乳腺肿瘤复发,化疗结束后肿瘤仍存在,可考虑局部外喷药物,同时乳腺增生、乳腺纤维瘤也考虑局部外喷药物,在这里要强调的是乳腺癌多为气滞血淤痰阻兼热,少用温热药,否则会刺激肿瘤生长,我常用的是夏枯草、当归、乳香、山慈姑、荔枝核、橘核、蒲公英、半夏、胆南星、壁虎、蜈蚣、肉桂、山奈等水煎外喷.
(3)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能提高生存率及生存质量,用扶正抗癌方合并不同方案,治疗晚期胃癌(术后)56例,经过12年随访,其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30.36%与12.5%较单纯姑息切除术或化疗为好。扶正抗癌方(党参20g,生黄芪30g,白术lOg,生苡仁l5g,仙鹤草9g,白英3g,白花蛇舌草3g,七叶一枝l2g,石见穿20g等)。
B、清热解毒法
肿瘤病人出现热毒内蕴、化火化热、肿毒淤结时,可给予 清热解毒治疗。常选用的药物有山豆根、七叶」枝花、三自 草、天葵子、土获苓、凤尾草、牛芳子、石上柏、白花蛇舌草、龙 葵、大黄、冬凌草、羊蹄、仙人掌、蛇莓、半枝莲、农吉利、芦套、 肿节风、苦参、狗舌草、黄苓、黄莲、猪殃殃、蒲公英、鸦胆子、野 菊花、大商、小商、鬼针草、鱼腥草、紫草、荠菜、穿心莲、三尖 杉、柿叶、牛黄、虎杖等。研究证明,清热解毒药中有许多药物 含有抑制或杀伤瘤细胞的成分,如山豆根、七叶一枝花、白花 蛇舌草~冬凌草、半枝莲、三尖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