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阳气与疾病――《对话大医李可》--之三
人体阳气与疾病

人体阳气与疾病——《田原对话大医李可》之李可语录(2010-11-04 16:15:02)转载▼分类:中医知识标签:李可扶阳金匮肾气丸四逆汤杂谈阴和阳是事物的两个相对属性。
一般来说,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无形的、明亮的、兴奋的,都为阳性。
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有形的、晦暗的、抑制的,都属阴性。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先生,在其著作《格致余论》中的《相火论》、《阳有余阴不足论》两篇中提出了"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论点,强调保护阴气的重要性,确立了"滋阴降火"的治则。
滋阴学说,至今对临床医师仍有深远影响。
明朝张景岳则是折中派,在《类经附翼》,把阴、阳关系理解成半斤八两、平起平坐的关系。
根据《黄帝内经》"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之说,在《大宝论》中写道"阳非有余,阴常不足"论,强调了"阳虚多寒,宜补而兼温;阴虚有热,宜补而兼清"。
其学术思想对后世影响亦不能小觑。
历经52年的从医生涯后,78岁高龄的李可老先生语出惊人:"阴虚有热宜补而兼清",这个是沿袭多年的错误。
《内经》中"阴虚出盗汗,阴虚生夜热"两条,"阴"指的不是阴、阳,而是指五脏。
头一个"阴"指的是手太阴肺脏,应理解为肺气、阳两虚,卫外失固。
第二个"阴"指的是足太阴脾脏,土壤不能敛火,虚阳外散,当温之敛之,"甘温可除热"是也。
而朱丹溪、张景岳都错了。
影响所及从金元明清一错错到今天。
祸及千万患者,太可怕了!试想,脾、肺阳虚的病,怎么可以用"清"热滋阴?甚至是沾唇必殆!……"李可经典语录:1、中医在这方面(急救方面)有好多特长,但这个东西基本上失传了,这是中医的一个强项。
人体阳气与疾病——对话大医李可(三)

人体阳气与疾病——对话大医李可(三)现代人导致阴盛阳衰态势的原因所谓“病是自家生”,大多数的疾病都是由于我们不良的生活习惯造成的。
火神派为什么说现代人大多是阴盛阳衰,适合使用回阳救逆的附子呢?请先检讨一下,你有没有自己创造下面的生病条件:(一)内外受寒科技的发达,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前所未有的享受,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身体受寒机会。
张景岳曰:“寒之为病,有寒邪犯于肌表者,有生冷伤于脾胃者”。
寒为阴邪,最易损伤阳气。
首先是空调(寒邪犯于肌表)。
在夏天,气候炎热,人的毛孔常常都是处在开放出汗的状态。
外在的寒邪最容易从表面的肌肤入侵。
人们常常是在30多度的室外环境,一步进入到室内空调(大多数在20多度),温差至少在5度以上。
现代所谓的空调病,其实是外感风寒了。
人体早已经在适应自然的过程中,有了一套适应四季的生存规律。
毛孔的收敛开放,也是根据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现在人为的调控了温度,使到身体毛孔的开合混乱了。
忽冷忽热,就像气候反常的年份,生病的人会增加一样。
空调的普及,也使患病的人增加了。
其次是过食生冷(生冷伤于脾胃)。
冰箱也给我们带来了反季节的享受。
雪糕、酸奶、冰镇饮料、冰镇水果、凉茶,所有让你从内而外凉快的东西,在夏季都卖疯了。
同时,我们增加了古人没有的从内受寒机会(除了贵族以外,所以有句话:财多身子弱)。
冬天吃冷饮,更是雪上加霜。
冷饮损伤的是我们的脾胃,脾胃功能主控着身体吸收营养。
就像粮草对于一支军队(体内的阳气、正气)的重要性,没有粮草供应,军队哪里能抵抗外敌(病邪)。
脾胃受冷,表现为脾胃虚弱,消化和食欲差,或者是胃强脾弱,食欲虽好,但不长肉,只是造粪而已,身体不能在食物中吸收到营养。
从大便可以看到未化的食物。
在中医来说,保脾胃是很重要的,不但是为了吸收营养,而是药物的吸收也要靠强健的脾胃。
药物吸收的好,药到才能病除。
(二)睡眠不足睡眠不足,同样会造成阳气受损。
这也是有赖于电灯和发电机的发明。
古人都是顺应太阳的出入而作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此乃天人合一。
李可老中医经验语录36条

李可老中医经验语录是《思考中医》作者刘力红的老师,50 多年来奔走于乡土为民解危治病;他曾治愈十几万例重症患者,其中有两万多例是被医院宣判死刑的绝症患者,逆转阴阳起死回生。
他,就是我国当代中医界独具特色的临床大家——李可教授。
李可,山西灵石人,生于1930 年,毕业于西北艺专文学部。
逆境学医,经全省统考获中医大专学历,曾任灵石县中医院院长,全国民间医药学术研究专家委员会委员,特邀研究员,香港中医药报医学顾问,致力于中医临床与研究52 年,尤擅长以重剂救治重危急症,才识超绝,医术精湛,并自拟处方三十多首,是我国当代中医界独具特色的临床大家。
著有《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记录了李老有关内科、小儿科、妇科、外科、泌尿科等各科急危重症疑难病的珍贵的治疗经验。
书中所载“破格救心汤曾成功治愈千余例重症心衰病人。
李可经验语录36 条1中医有一句话俗语叫:气为血之帅。
气和血的关系是什么?他们绝对不是半斤八两,气血平衡,这个血能不能够在血管里面运行畅通、流动、运转,把营养输送到五脏的各个部位,就靠气在推动它,领导它。
假如没有气的领导,气弱了就会出血。
2当然这是比较清醒的例子,如果出现大出血,有生命危险了,古人有一个对付的方法" 已亡之血难以骤生,未亡之气所当急固" ,就是说要赶快恢复阳气的统帅作用,很快就完全止血了,病人就救活了。
阴和阳的关系就是气和血的关系。
3牙龈出血怎么治?就是给他补气,比如用当归补血汤,只有两样药:黄芪与当归,当归是黄芪的一半。
4有一个女大学生,月经期间,她冲了一个冷水澡,吃了一大包冰块,气候特别热,晚上睡觉时候空调开的很大,结果从第二天开始,他就闭经了,月经没有了,停止了。
而且肚子很痛,吃很多的止痛药都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正好我来广州,她找我来看这个病,我就跟她说,用温经散寒的方法,她很快就好了。
5有一位同志问,胆总管结石怎么治疗?这个东西没有现成的办法,这个要看病人本身是偏阴虚还是偏阳虚,是气虚还是其它方面的问题。
人体阳气与疾病--------和李可老中医对话[整理版]
![人体阳气与疾病--------和李可老中医对话[整理版]](https://img.taocdn.com/s3/m/97a8d12627284b73f24250d8.png)
人体阳气与疾病--------和李可老中医对话[整理版] 人体阳气与疾病——对话大医李可能够成为一名中医~是我一生中最值得欣慰的奇遇。
我16岁初中学业未竟~毅然从军~西北全境解放后~转入地方工作。
23岁蒙冤~50岁后平反昭雪。
所幸28年时光~未敢虚度。
逆境中学习中医~并终生矢志不悔~可谓"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46年来的中医生涯中~闯过重重难关~1978年经全省统考录用为中医师~1983年奉命创办灵石县中医院~任院长近9年。
我一生大部分时间奔波于穷乡僻壤、缺医少药的山村。
农民生活困苦~一旦患病~只能望医院而兴叹。
为解救病人疾苦~我苦练针灸~搜集简便验廉的中医治法~力求使农民少花钱而治大病。
又因求医者病种繁多~贫病交困~情极可悯。
推出去于心不忍~接下来则力难胜任~只好现买现卖~急用先学~白天诊病~夜晚挑灯翻拣资料~读书明理~辩识病机~寻求有效治法~以解患者燃眉之急。
故一生所学甚杂~内、外、儿、妇、五官、皮肤各科均有涉猎。
自迈入医门~常为破解一则医学难题~弄得焦头烂额~废寝忘食忘食。
至今虽年近古稀~仍不敢稍懈。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正是这特殊的年代、特殊的患者群~以及身处逆境奋发苦斗~锻炼、造就了我攻克多种疑难病的能力。
更由于农村患者~非到危及生命~不敢言医。
一发病就成九死一生之局~因不及救治而死者~屡见不鲜~人间惨事~莫过于此。
为救危亡于顷刻~我被逼上急症攻关之路~殚心竭虑探索仲圣先师六经八纲辩证论治的理、法、方、药,借鉴后世百家的成功经验~搜集了大量的针灸、救急要方,自针穴位~亲验针灸感应,亲尝毒药及研制速效解毒诸法~参与中毒急救~以积累经验~超常破格用药~独闯新路。
在自学中医的第6年~终于研制出破格救心汤、攻毒承气汤~救治各类型心衰危症及多种危重急腹症~竟获成功。
擅治急症~是中医学的固有传统~历代中医名家大师~人人都是"起死回生"、"妙手回春"的高手~何以现代中医退出急症阵地,时下世人视中医为"慢郎中"~这是中医的奇耻大辱:我呼吁老中青三代中医起而雪耻~不要自卑~不要妄自菲薄、自甘附庸。
李可:我用一个经方四逆汤治好了100多例抑郁症(扶阳,疏阳)

李可:我用一个经方四逆汤治好了100多例抑郁症(扶阳,疏阳)1.抑郁产生的原因分析第一、独处少交流,阳气易受损人得群居而易于充满生气,独处既久则人气自弱,邪气易伸。
故中国有古语:人少则不居大屋。
处于大居,而无人气,久则易于伤阳。
人体的元神即是阳气,阳少而阴多,元神不能抗邪气,则元神易伤。
由此而出现不少鬼魅之病症,也多由乎此了。
抑郁病之生也就不足为奇了。
第二、抑郁的关键是阳不得伸所谓阳不得伸,即阴重而阳微,阳不能出于阴。
因此出现抑郁寡欢等阳气郁闭之证。
其关键并非阳气之足,而是阳气之运行不畅。
而过食牛奶、奶酪即易导致体内湿重,湿性粘腻,易胶滞阳气,致阳气之不舒。
第三、过用西药影响了阳气的运行西药的应用,往往是以抑制生命的迹象为过程。
虽然有一定的疗效,但最终影响了生命中最本质因素——阳气的自然发展变化。
由此而导致阳气不伸也就不足为怪了。
第四、现代生活的压力剧增当前世界变化的节奏加快,电脑、汽车的普及以及信息交流的增多大大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规律与习惯。
社会运转的速度加快必然导致人们的压力增大、精神紧张、易于生气。
木气过旺,则相火随之而炎上。
久则会极大地耗伤人体的真阳。
而真阳的作用在于维持各个脏腑机能状态,从而促进生命发展。
每个人的真阳能量有限,奈何人们不知节省这有限的能量,反而肆意消耗。
由此则会导致真阳亏虚于下,虚火亢盛于上的局面。
表面上看生命的征象非常灿烂,人们依然能努力工作,依然能自由地生活。
岂不知阳虚之于下,则大病之将至不远矣。
而且,阳既已虚,则无力出之于外。
第五、木气失养,则肝胆不能协调神志目前人们更习惯于晚睡晚起,而不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晚上11时至3时是肝与胆的时相。
如果此时人们去睡觉了,则肝胆可以得到自然地休息。
肝胆为木气所主。
木气得养则可以生长化收藏。
即所谓木者,阳之上升状态了。
古人用五行来描述人体的脏腑,其实是找一种实在的东西来比拟阳气的不同状态。
因此,既然阳气不能自然上升,也就是说春之不春,何能得夏旺秋收冬藏?此一周期小则为一天,大则为一月,一年,更大则为六十年。
李可:凡一处阳气不到便是病

李可:凡一处阳气不到便是病李可:凡一处阳气不到便是病九牧林医家导读:李老在第一届扶阳论坛上讲过一句话:“世界上的一切疾病都是本气致病,人身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体九窍凡一处阳气不到便是病”。
“气”是中国的宇宙观,也是中医的宇宙观。
这种思想至少起源于春秋时代,《易传》提出了“精气为物”的思想,认为精气为宇宙万物的构成本原。
《管子》管仲(约前725-前645)认为精是能够变化的气,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首次提出“元气”论,认为元气是宇宙万物和人类生成的本原物质。
宇宙是有形万物与无形之气的统一。
有形与无形,皆为气之本体状态。
气之凝聚而成形质的状态,气之弥散而成无形的状态。
刘禹锡讲“通天地,亙古今,无非一气。
”是对这种宇宙观的最精辟的概括。
《素问.天元纪大论》论述了宇宙中“元气”不断运动变化的规律,文中引《太始天元册》云:“太虚寥廓,肇基化元。
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揔统坤元……幽显既位,寒暑弛张,生生化化,品物咸彰”。
在这里寥寥数语,已勾画出天体演化和生命发展的一幅轮廓。
宇宙造化根于元气,五运循行,六气敷布,是天体运行的规律也是总统大地万物生长变化的共同规律。
其中自然也包括人体在内。
既然宇宙是“气”,人身一小宇宙,自然也是由气构成。
《庄子·知北游》说:“人之生,气之聚也。
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人病即是“气”病。
世界上人的一切疾病都是人病,哪么,世界上的人的一切疾病也都是气病。
“世界上的一切疾病都是本气致病”即是说世界上的一切疾病都是人本身的阳气出了问题!中医学中“气”的概念,即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
人的生命活动、生理病理变化都是气的运动变化的结果。
元气及其运动变化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广义的元气即是先天父母之精气、后天饮食水谷之精气和大自然之清气混元一体之气。
因其相对有形结构而言应该属阳的方面,故谓之阳气。
恩格斯讲“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即是说整个宇宙、整个世界就是运动着的物质。
百年大医家系列|李可:守住身体的财宝——阳气

百年大医家系列|李可:守住身体的财宝——阳气导读:李可先生,将毕生奉献给传统医药复兴大业,开启了现在人对身体阳气的启蒙之门、回归古中医之路径。
回顾他的只言片语,总能不断地汲取营养,并渴望将这些营养与更多人分享,播撒阳光。
这就是一位当代大医的精神力量!今天与大家分享,《一身阳光——与李可聊阳气》。
撑起生命的保护伞每天早晨,当太阳出现在眼前的时候,我们的目光都难免变得格外顺从。
你看这“早”字和“晨”字,头上都是一个太阳。
我们的每一天,都随着太阳的君临而缓缓开始。
从发现太阳开始,我们进入文明。
中国人不仅从太阳中收获了麦子,还有真理。
对中国人来说,万物都可归于阴阳二字,但归根到底,主宰天地人命的还是一个“阳”字,阳为主,阴为辅。
这个“阳”,在天为太阳,在人则是“阳气”。
对人而言,阳气是保证生命正常运转的能量,是举在我们头顶的一把保护伞。
中国人用“气”这个字来指称各种与能量有关的现象和事物。
我们经常在报纸电视上看见“电气”这两个字,什么意思?电气,指的是与电能的转换、利用有关的事物。
这并不仅仅是与“电”有关,而是与“电能够帮人做什么”有关。
这种能量,由人体吸收的各种食物、水和空气转化而来。
人吸收的是各种植物和动物体内的精华,这是“精”,转化成能量,就是“气”,最后变成人的精神、意志,是“神”,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精、气、神”之间的关系。
万物之生是由阳决定的,万物之死也是由阳决定的。
只要有阳气在,就有生命,人的正常生存需要阳气支持。
“阳气”充足,人体就强壮;阳气不足,人就会生病;阳气散尽,也就是生命结束的时候。
人之生长壮老,皆由阳气做主:精血津液之生成,皆由阳气为之化,所谓“得阳者生,失阳者亡”,“阳强则寿,阳衰则夭”。
阳气可以温养全身组织、维护脏腑功能。
阳气虚,生理活动就会减弱,甚至衰退,导致身体御寒能力和免疫力下降。
《黄帝内经 .灵枢》中说:“人到四十,阳气不足。
损与日至。
”意思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阳气会逐渐亏耗,过了四十岁,阳气便不够用了,身体的状况开始一天不如一天。
李可老中医:诸病皆是元气受损,生死关头救阳为急

李可老中医:诸病皆是元气受损,生死关头救阳为急田原:您曾经遍访山西全境、南北七省,搜集清民国年间彭子益的《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认为这本遗书是近百年中医史上的一座丰碑,为什么?您认为汉唐以前的古中医与现代中医学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李可:所谓的古中医学其实都是汉朝以前的中医学。
汉唐以后由于好些人误解里面的主要观点,所以中医就走向了歧路。
近现代的、西化以后的中医,都有好多错误的看法。
这个问题最早发现的人是谁啊?就是彭子益。
彭子的理论源自于河图洛书五行理论,到他逝世前发展为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他在伤寒理论编进一步指出五行中土为中心,运中土可以溉四维,带动中气升降源源不断地供应五脏以生命的活力,火可以生土,假使脾胃病用本药治疗无效,就要益火之源以生土。
先天阳气是属火,命门之火叫阳根,阳根一拔,生命之无延,就没办法延续了。
彭子还明确指出,中医的医易结合,《伤寒论》的全部奥秘,都在一个河图里体现了,一个河图的道理包括了中医所有的道理。
他在1947年到1949年,临终的前一两年,将他一生的经验,写成了这本《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就把这个从《内经》、《易经》,《伤寒杂病论》所有的古代中医学的研究,全部继承了下来。
这个书和我们现在的中医学院的教材完全是两回事。
他和近代的中西汇通的观点完全不一样,那和中西结合派的观念就更不一样,它是真正古代的中医学。
彭子益的基本观点就是所有病都是本气致病。
什么叫本气啊?本气就是元气,就是我刚才说过的混元之气。
就是人在生下来以后,脾和胃中间升降所产生的中气,中气为后天之本,是生命的支柱,十二经(也就是五脏六腑)的经气好像轮子,中气的升降带动了十二经气的旋转,于是生命运动不停,当升则升,当降则降,是为无病,一旦中气受伤,升降乖乱,就是病;中气又是五脏的后勤部,假如没有这个中气维持,不断地供养,五脏就无以所养,最后阳气就无法生存。
先天的阳气,元阳,所有病都是因为这个东西有变了。
不管你受了外界多大的干预,到你这个具体的人身上,首先就表现在哪一部分(元气有变的地方)受损伤。
李可老中医一句话改变了我从医的观点

李可老中医一句话改变了我从医的观点作者:医者佛一、李可老中医曾与在下有一面之缘.先生曾经一句话改变了我从医的观点。
我问:"李老,您从医多年,阳虚与阴虚之证各占多少?"李可:"我从未见过一个真正的阴虚患者。
"从此,我开始应用附子,从此,我的疗效大副地提高。
感谢李老,所谓一句话,而诲人一辈子,非常地感激。
李老的医案,我是认真地钻研的。
不是学习,是刻苦地研究。
李老往往在不经意间的一句话,灵活掌握后,就可以触类旁通而可能救人性命。
"从李可身上能见到真正的中医的脊梁。
"邓铁涛语。
此语不假二、大家对于用附子见仁见智.其实本质在于阴和阳。
这已经入了仲景的门径。
可喜。
对于是否该有附子,我想是有严格的指征的。
毕竟这是毒药,用的不好,6克也可中毒。
用的对证,80克生附子可以治愈大病。
我正在用这个方法治疗脑干脑炎,效果奇佳。
而且,我也实在不清楚,如果没有附子,还有什么药可以让四肢萎缩的肌肉恢复过来。
因此,说句实话,用附子,是因为它有适应证。
并非为了逞强作势。
该用而不用,还算是苍生的医生吗?三、余喜欢用附子治病,疗效非常神奇。
以前,用量不敢大,只在十数克范围内。
后来读了《思考中医》,我细细地思量刘博士的观点,觉得阳气非常重要。
当今医生多喜欢用滋阴药,效果不明显,且伤阳。
且更有西医,拼命用抗生素,更是创伤人体阳气。
观察病人,每多见脸色灰暗不华,眼周灰暗之征,且脉多见沉细。
此皆是阳虚也。
治疗杂证,包括痛证,痹症、内科怪病等,临床我喜欢应用四逆汤以及当归四逆汤。
且制附片一般从25克开始应用,多者至125克(回阳),或至90克,少者也经常在45克,35克范围。
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
这样的医案好多,有时间我慢慢地发在网上,请大家鉴赏。
月前经病友介绍来我门诊一病患,女,60岁余,右腿膝关节以下至脚趾皆红肿热痛,摸上去发热,病人自述热痛不止,已经一年余,百般求治,不得其效。
李可:捍卫阳气不生病

李可:捍卫阳气不生病【名家简介】:李可(山西著名老中医),广西中医学院经典中医临床研究所首席顾问。
临难习医,具救苦心。
天资敏慧,虽未曾亲炙名师,究能得医之本源。
致力于中医临床与研究46年,崇尚仲景学说。
擅长融寒温于一炉,以重剂救治重危急症。
五十年来,活人甚众。
(一)基本观点:1、凡病皆本气自病。
本气,即人体与生俱来的先天肾气(元气、元阳)与后天胃气(中气)构成的浑元一气。
为人生命之两本,两本飘摇,危若垒卵。
2、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久病,难症痼疾,重危急症,先救胃气,保得一分胃气,便有一分生机,见病治病,不顾两本,妄用苦寒攻伐,医之罪也!胃气一伤,非但不能运化饮食亦且不能运载药力。
凡治病,以顾护胃气为第一要义!3、胃气是五脏的后勤部,运中土,溉四旁,保肾气,是治病救危一大法门,五脏皆禀气于胃也。
故理中汤可治百病。
4、先天肾气号称命门之火,火神始祖郑钦安谓之:“唯此一丝真阳为人生立命之本”。
彭子叫作“阳根”。
五行圆运动之理,火可生土。
脾胃如釜,元阳为釜底之火。
故凡治脾胃病本药不效,速温养命火,火旺自能生土。
故桂附理中汤又是救胃气,治百病之要方。
5、五脏之伤,穷必及肾。
生死关头,救阳为急!存得一丝阳气,便有一线生机。
(二)、伤寒心悟1、一部伤寒论,397法只是两大法:保胃气以救肾气,救肾气以保胃气之法。
113方只是两方,理中汤与四逆汤。
太阳病条文最多。
洖治最多,救误之法最多。
汗、吐、下误用,所伤者胃气(中气),救误即是救胃气。
胃气一伤,升降乖乱,当升者反而下陷,当降者反而上逆,五行运动不圆。
救胃气以复中轴,升降复常,四维得安,病癒。
至少阴病阶段,一点真阳将亡,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
生死关头,阳根将拔,破阴回阳,以挽生命。
学伤寒要由博返约。
正如彭子指出的那样“伤寒之理路,只‘表里寒热’四字。
即可贯穿113方主,合之不过三方(中气、营卫、脏腑)而已。
否则113方竟成113个主脑,我被方缚住,(成为方的奴隶)我便不能用方矣!”彭子以易经河图中气升降之理,破解四大经典,一线贯穿,一通百通,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人体阳气与疾病

人体阳气与疾病——对话大医李可能够成为一名中医,是我一生中最值得欣慰的奇遇。
我16岁初中学业未竟,毅然从军,西北全境解放后,转入地方工作。
23岁蒙冤,50岁后平反昭雪。
所幸28年时光,未敢虚度。
逆境中学习中医,并终生矢志不悔,可谓"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46年来的中医生涯中,闯过重重难关,1978年经全省统考录用为中医师,1983年奉命创办灵石县中医院,任院长近9年。
我一生大部分时间奔波于穷乡僻壤、缺医少药的山村。
农民生活困苦,一旦患病,只能望医院而兴叹。
为解救病人疾苦,我苦练针灸,搜集简便验廉的中医治法,力求使农民少花钱而治大病。
又因求医者病种繁多,贫病交困,情极可悯。
推出去于心不忍,接下来则力难胜任,只好现买现卖,急用先学,白天诊病,夜晚挑灯翻拣资料,读书明理,辩识病机,寻求有效治法,以解患者燃眉之急。
故一生所学甚杂,内、外、儿、妇、五官、皮肤各科均有涉猎。
自迈入医门,常为破解一则医学难题,弄得焦头烂额,废寝忘食忘食。
至今虽年近古稀,仍不敢稍懈。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正是这特殊的年代、特殊的患者群,以及身处逆境奋发苦斗,锻炼、造就了我攻克多种疑难病的能力。
更由于农村患者,非到危及生命,不敢言医。
一发病就成九死一生之局,因不及救治而死者,屡见不鲜,人间惨事,莫过于此。
为救危亡于顷刻,我被逼上急症攻关之路,殚心竭虑探索仲圣先师六经八纲辩证论治的理、法、方、药;借鉴后世百家的成功经验,搜集了大量的针灸、救急要方;自针穴位,亲验针灸感应;亲尝毒药及研制速效解毒诸法,参与中毒急救,以积累经验,超常破格用药,独闯新路。
在自学中医的第6年,终于研制出破格救心汤、攻毒承气汤,救治各类型心衰危症及多种危重急腹症,竟获成功。
擅治急症,是中医学的固有传统,历代中医名家大师,人人都是"起死回生"、"妙手回春"的高手,何以现代中医退出急症阵地?时下世人视中医为"慢郎中",这是中医的奇耻大辱!我呼吁老中青三代中医起而雪耻,不要自卑,不要妄自菲薄、自甘附庸。
火神派李可老中医教你诊脉

----《人体阳气与疾病》摘录
田原:很多学生觉得脉象学很难,您的中医全部是自学的,在脉诊这方面给他们一些忠告?
李 可:脉象这个东西啊,主要是要做到能看出来病势、走向,你掌握浮、沉、迟、数四个脉就可以了。比如说,数,你要掌握他的一呼一吸要超过多少下,超过八、九十下就属于数了。数在脉经上讲,属热,但是我发现呀,数脉它不但主寒,而且是主大寒,非常危险的寒,正所谓热极必反。就是当你这个脉搏跳到一百次以上,甚至两百次,这个时候啊,你这个阳气已经没有了,完全外散了。可它是数脉,对于这种数脉你绝对不能用凉药。
过去河北有一个梁秀清,他看脉,旁边放张纸,在那儿画图,最后画到肺这个地方了,他说你这个肺的左边有这么大块的东西,你去透视一下。出来一看,他左边有个肿瘤;还有一个将军去找他看病,其实也不是看病,本来是计划砸他那个牌子,说这个人太神了,肯定是一个江湖术士啊。这个将军进去以后,这个梁秀清一般不许病人讲话,他就看脉,看了半天以后啊,他说你这个背部太阳经第几个穴位那个部位啊,有一个异常的东西,不是你本来应该有的,这个将军就惊呆了,说我那是个弹片,正好在那个肺和心的中间。
还有浮,浮主表,但是当人阳气外散的时候,这个浮啊,绝对不是表症,如果你按表症给他治,用麻黄汤、桂枝汤,他就完了,赶快用四逆汤吧。
这只是四种脉里面的三种,就有这么多变局啊,正局当然好看了,那个变局呀,十有九都是变局,正局表现的很少。尤其是一些现代病,西医治到不能治的才找中医,他那个脉象就是恰恰相反,你看他热症,他肯定是个寒症。真正对脉很通的,现在周围已经没有。最好的脉法还是《难经》脉法。
现在也有看脉象和心脏是不是同步啊,心脏跳几下,脉就跳几下,那和中医的脉风马牛不相及(笑)。根本不是一回事儿。这还算是中西结合里的一个成果呢。
李可肿瘤这个东西最早产生的是阳虚

李可:肿瘤这个东西,最早产生的是阳虚对那些突然来临的重大疾病,那些魔鬼一样挥之不去的癌症阴影,我们除了恐慌还能做些什么呢?我们收集了几个代表性的中医说法:我想知道,那些大医为何在面对诸多生死之后,还能信心十足地告诉你,不要怕。
对那些突然来临的重大疾病,那些魔鬼一样挥之不去的癌症阴影,我们除了恐慌还能做些什么呢?我们收集了几个代表性的中医说法:李可:肿瘤这个东西,最早产生的是阳虚。
吴清忠:长期保持血气的充盈就可以避免癌症。
林杰:肿瘤,相当于房间里的垃圾桶。
刘力红:情绪是最大的漏,多少精气神都会被它漏掉。
有些东西你不一定会理解、会认可,那我们为什么要知道呢?为了定心。
我想知道,那些大医为何在面对诸多生死之后,还能信心十足地告诉你,不要怕。
林杰:肿瘤,其实相当于房间里的垃圾桶。
林杰知名中医,毕业于福建中医药大学,从医二十余年,是中医的多面手,手法、针灸、中药样样精通肿瘤从潜伏期到转归期有无数种可能,但有的医生喜欢强调最不好的结果。
很多癌症病人的病情恶化,是从他得知自己患癌之后。
“一个人总是被他的内心打败,而不是外界给他多少伤害。
”患者听到之后,他的念头和思维就被这个最坏的可能性紧紧抓住,天天在恐惧之中,有时候,成了心理学所说的所谓“自我实现的预言”。
肿瘤,其实相当于房间里的垃圾桶。
每个房间都有垃圾桶,暂时储存垃圾。
如果一个房间很干净,那是因为有人清洁过、管理过,垃圾桶被及时清空了。
肿瘤,就是身体为了保持整洁而设置的垃圾桶。
健康人的身体正气很足,能把体内的垃圾及时清理,但是,当正气不足的时候,我们就没有足够的能力把垃圾清除到体外,身体就会自发地把垃圾暂存到肿瘤这个垃圾桶里面,以免垃圾进入血液。
所以,面对肿瘤,切除肯定不是最好的态度。
谁会认为一个房间里垃圾太多了,最好的方法是扔掉垃圾桶呢?经常有病人切除肿瘤之后发现扩散了,林杰医生说,其实这是因为你把垃圾桶扔了,当然房间里就会到处是垃圾。
林杰医生建议,首先不要怕,不要慌,问问自己:我心里有什么想不开的结在身体里留下了印记?我有什么没有宣泄的情绪被压在心里?我有没有不良的生活习惯?先把心结解开。
?解析李可中医语录

解析李可中医语录近闻著名老中医李可与世长辞,余悲伤之情难以言表。
李可先生留下了经验语录36条,晚辈斗胆弄斧,择其要解析,一者缅怀李老在天,二者与同道共勉。
不足之处望同道斧正。
1.、现在治肝炎,开始用清热解毒,一段时间后,各项指标都正常,过后又会反弹。
因寒凉伤了病人阳气,将来康复起来更困难。
什么是清热解毒?有热毒你才清解。
医生要辨证,阴病用阳药,就算不好,也没有大错。
析:肝炎,中医叫黄疸,有阴黄阳黄之分,故李老要求辨证论治。
阴黄用热药「茵陈术附汤」,阳黄用凉药「茵陈五苓散」。
西医炎症不分寒热,但中医大夫可不要被「清热解毒」给左右了。
因一旦久用寒凉攻伐,势必伤及阳气,身体机能恢复起来可就难了。
2、如出现大出血,有生命危险了,古人有个对付的 ... :「已亡之血难以骤生,未亡之气所当急固」,即要赶快恢复阳气的统帅作用,很快就完全止血了,病人就救活了。
阴和阳的关系就是气和血的关系。
析:李老进一步讲出现气随血脱的危重症候时,要着重补气当先。
固气摄血,回阳救逆。
3、人的头部是阳气汇聚地方,过去《内经》讲:头为诸阳之汇。
阳气就汇合在这个地方。
高血压为什么长时间治不好,就是因浊阴窃踞阳气的位置了。
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和过去讲所谓「肝阳上亢」什么的,不是一回事。
析:中医教材一向讲高血压中医病机为「肝阳上亢」,平肝潜阳就能治好,结果和服西药一样,吃药就好停药就犯。
显然是有问题的。
而李老的「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可谓是逆天之言。
李老提示我们高血压病机有三:阳虚不升,浊阴不降,经络不通。
4、阳气是先天肾气、后天脾胃之气结合在一起的混元一气!很难分清哪个是中气哪个是先气。
肾气又称元阳,命门真火,是生命的根基和原动力。
阳气损伤的后果非常严重。
他虽还没感到自己有病,但脸色一般苍白灰暗,不是非常红润。
在各个机关、团体,特别是在饭店的工作人员,长期在那种环境下生活,很多小青年儿,他脸色非常不好看,但并没有发病。
析:李老一向重视扶阳,一个是后天脾阳,一个是先天肾阳。
老中医李可:人间本无中风,只是正气不足!一张方子,够我学一生

老中医李可:人间本无中风,只是正气不足!一张方子,够我学一生前些年,网上流传一个梗——人,只要活得足够长,就一定会得癌症。
于是,许多类似的话就都起来了。
其中,有一句很逗,叫做——人,只要一直活着,就一定会中风。
这话对吗?反正,它倒是让我忽然想到了多年前,我认真阅读、揣摩过的一张医案。
主人公,就有传奇色彩的老中医,李可。
有一回,一个患者在家人的陪伴下求治于李可。
这患者姓张,69岁,本来是个会计。
这个人,身材高大肥胖。
发病头天晚上,睡觉之前就觉得右侧肢体麻木。
当时没当回事儿。
结果第二天醒来,发现自己已经偏瘫了。
嘴巴向右侧歪斜,说话漏气,吃饭漏饭粒。
舌头短,语言蹇涩,同时头晕、气短。
李师仔细辨别,发现脉象浮而软,舌体淡胖有齿痕。
舌头的一侧,有瘀斑。
李师仔细揣度,写了一张配伍。
咱们一起来学习一下——生黄芪120克,当归30克,赤芍15克,川芎、桃仁、红花、地龙、白芥子、天南星、白附子、天麻、僵蚕、土元、桂枝、炙甘草各10克。
生龙骨牡蛎各30克。
生姜10片,大枣10枚,胡桃肉4枚,一共3剂。
服药期间,配合针刺。
三剂之后,口眼歪斜已经好转,语言饮食没有大碍。
肢体活动和握力均有提升。
效不更方,再用3剂。
最后,患者可以下床自理,舌头上瘀斑消失。
这是怎么回事呢?我给你简单分析一下,你就知道了。
这个人,脉象浮软。
脉浮,是中风之后正邪相争。
脉软,说明他本身气虚,正气不足。
舌头上有瘀斑,说明有血瘀。
气虚血瘀的问题,已经基本显现。
气虚血瘀,影响津液输布,于是化痰生风。
风痰内动,发为中风。
所以,解决问题,就得扶正气,化瘀血,除痰通络,镇静安神。
为此,李可老中医用黄芪补气,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来活血。
这就是补阳还五汤的底子。
为了增进温行血脉之功,用了桂枝。
白芥子、天南星、白附子、天麻、僵蚕,化痰祛风,解风痰之患。
土元活血通经,配合地龙通一身之脉。
龙骨牡蛎,镇静安神,生姜大枣,生化气血,调和营卫。
最后,用核桃仁补肾,固本,配合黄芪补足正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阳气与疾病――《对话大医李可》--之三人体阳气与疾病——《对话大医李可》,,之三人体阳气与疾病——《对话大医李可》,,之三田原:李老,您以治疗急重症特别是挽救心衰患者闻名于天下,(笑),咱们可得专门谈谈心脏病方面的问题。
有统计显示,全球每年死于风心病、肺心病、冠心病、扩张型心肌病的人数达到500-700万人,这个数字非常庞大,而且有很多是十几岁的小孩子也得了心脏病。
您觉得心脏病的发病人数逐年上涨的原因是什么, 李可:与现在的生活习惯,盲目引进西方饮食,大量的吃麦当劳,喝各种饮料有很大关系。
田原:您到目前为止治疗过多少例心脏疾病患者了,统计过吗,李可:大约治过有6000例,其中1000例以上,是现代医院发出病危通知书,放弃治疗的。
田原:成功率是多少,李可:基本都成功,都恢复健康了,所以在器质性心脏病的领域,我认为中医基本取得成功~田原:您能给我说说您的治疗思路,让年轻的中医生们也取取经。
(笑)李可:大至有这么四种:第一类风心病和肺心病,我对病因病机的认识是本气先虚,风寒之邪外侵,正气没有力气把邪气撵出去,反复受邪,由表入里,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最后深附在三阴经的本脏。
我经常说阳虚十占八九,阴虚百难见一,寒实为病十占八九,火热为害十中一二。
很多是真寒证,又有很多假热证,所以辨证一定要准确,稍有差异,生死攸关。
总的一句话,病因虽有多端,总根源只有一个,人身皮毛肌肉,经脉官窍,五脏六腑但有一处阳气不到,就是病,这个可以概括所有病的主要病因。
那么风湿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怎么治疗,先要了解了风心、肺心病的来路,本来都是太阳病,是外感表证,最开始的时候都很轻。
还有就是我读各家伤寒论注时发现的,他们都有一种观点:病怎么来了,你就让它怎么散去。
病从太阳经来,那就通过各种方法,再把它从原路透发出去,病就好了。
不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要光看到表面,要透过表面看本质,不然,花费了很大力气也治不好。
《内经》关于病因有这么一段话:"邪风之至,急如风雨",四时不正之气(邪气),侵犯人体的时候,急如风雨,防不胜防。
我们应当怎么办,《阴阳应象大论》讲了"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肉,其次治经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讲得非常清楚,病入五脏,就是半死半生的格局。
对于病因方面,《灵枢百病始生篇》作了补充,描述了百病由浅入深的层次关系,说明什么问题,就是寒邪侵犯人体之后,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由腑入脏,进入到最深层了。
这个时候,有些医生或者病人就以为把表面的症状解决掉了,病就好了。
其实有很多的病,都只是把表面的症状去掉了,内邪还没有完全祛除,每次都留下一点,日积月累,如果我们没有辨证准确治疗错误,就给"病"帮忙了,就越来越深,越来越重。
所以内经结论说"上工取气,救其萌芽"。
田原:在萌芽的阶段就把病治好,这是中医治未病的观点呀。
李可:对。
疾病最初只进入到人体的轻浅表层,《伤寒论》中关于太阳经的讨论最多,病在太阳经很容易误诊,明代张景岳《景岳全书》说,治病的时候,假使你错了,宁可错以误补,不可失于误攻,误补犹可解救,误攻则噬脐莫及(表示悔恨到了极点),从这话里可以体会这位老先生在临床中一定走过很多弯路,一定犯了好多错误,世界上百行百业难免错误,唯独我们医生不能错误,一旦错了就是以人的生命为代价~所以《伤寒论》关于太阳经的内容,很大一部分并不是直接治疗疾病的,而是对于太阳经误诊的人所采取的补救方法最多。
我们知道了来路,也就知道了怎么把疾病散去,让它从哪来,回哪去~如果说我就治"病",不管前因后果、体质强弱,这样就会治标害本。
比如,治外感病最常用汗法,它是中医治疗八法为首,汗法不仅仅出汗,而是开玄府(打开毛孔),通利九窍,托邪外出~田原:其实,这种方法是要损伤人体元气的,李可:对。
诸症要先解表,解表多用麻黄汤。
但是呢,用麻黄汤治外感,恰恰犯了"头痛医头"的毛病,因为麻黄汤属于汗法,要伤到人的元气。
现代人的本气无一不虚,没有一个人是完全健康的,所有的外感病也都要伤到内在。
所以不能单纯解表,我觉得麻黄汤之类的方法就尽量不用。
当外感内伤同时发病,就是《伤寒论》所说的太阳少阴同病,就应该固本气,开表闭,就可以用麻黄附子细1人体阳气与疾病——《对话大医李可》,,之三辛汤,如果很虚的话可以加点人参。
肺心病和风心病就是按外感内伤同时发病,这两种病的症候主要表现为:咳、喘、肿、全身痛。
风心病,就是金匮要略乌头汤证的虚化;肺心病,就是小青龙汤证的虚化。
所以我治这两种病就是以这两张方子为基础,结合病人当时的体质方面主要的缺陷,先救本气,保胃气,固肾气,用张仲景留下的方子来探索治疗的方法。
这个方子,凡是出现筋骨疼痛,肌肉麻木疼痛拘挛,加止痉散,就是全蝎6g、蜈蚣3条打粉冲服,坚持一段,就可以把风心治过来,而且二尖瓣,三尖瓣闭锁不全,顽固的心衰,脑危象这个方法都可以救过来。
另外吃中药的同时,配合培元固本散效果更好。
我治风心病的一个常用方:生北芪120-250g 制附片45g 制川乌30g 黑小豆30g 防风30g桂枝45g 赤芍45g 炙甘草60g麻黄10-45g 辽细辛45g(后下十分钟)红参30g 蜂蜜150g 生姜45g 大枣12枚九节菖蒲10g(说明一下,伤寒论麻黄汤的剂量是3两,折算下来抛掉尾数是45g,很吓人,这么燥烈的东西,会不会引起亡阳,不会。
我在最早的时候45g麻黄另煮,按照伤寒论的煮麻黄的方法,先煎去沫,我们煎麻黄很少见沫,因为剂量太小,一两以上,水开了一分到一分半钟左右上边有一层沫,10g左右不会有沫,另煎出来放到一边,用本方的时候每次兑麻黄汁三分之一,得汗止后服,去掉不用了,有些人45g仍然出不了汗,有些特殊病120g麻黄才出汗)这就不是乌头汤原方了,我们知道经方是不可以随便加减的,当时在我初用附子川乌时自己心中也没有把握,自己煎药来尝,尝到多少分量的时候出现毛病,出现问题。
田原:川乌可是巨毒,您也自己尝,不怕出问题吗,李可:没事,万一发生中毒,我准备了绿豆汤,蜂蜜。
实验的结果是三五十克根本没有问题。
当时我很年轻,三十一二岁,以后我对后代也是这样交待,我的学生,凡是有志于恢复古中医的同仁,首先要自己亲口尝一尝,体会附子什么味道。
还有一个治疗肺心病的常用方:肺心病实际上就是小青龙汤证虚化,所以就用小青龙汤加味,因为寒邪深入少阴。
所以要用附子细辛。
麻黄10g-45g 制附片45-200g 辽细辛45g 高丽参15g(研粉冲服) 生半夏45g (说明一下,高丽参为什么研粉冲服,因为散剂比汤剂慢,可以把下陷的中气,从下边慢慢提到上边,对喘症有用)我一辈子用的生半夏,书上写为的是1克,实际我每月平均剂量30到50公斤,和附子情况差不多,比生南星多一点,绝对不会出问题,这是张仲景告诉我们的,我们要相信医圣是不会错的,所有《伤寒论》的方子半夏都是生半夏。
生半夏后面有个洗字,就是用开水冲一回,为什么制半夏治不了病,很多人不知道制半夏的制作过程,清水泡15天,泡到发酵,再加水加白矾,又15天,然后拿姜、甘草和到一块,再泡15天,共45天,制出来的半夏纯粹是药渣子,治不了病。
再一个问题,根据神农本草经,半夏治病是辛以润之,它为什么能通大便。
我用生半夏先是洗一洗,洗下来的水是黏糊糊的,滑的,那个就是通大便的。
凡是辛的东西都有润的作用,产生津液,附子大辛,可以生津液。
左积云老先生评价附子就是通阳生津液,阳生阴长,卢火神的观点也是,阳不生,阴不长,所以生半夏绝对无害。
民初的张锡纯老先生就是用生半夏,近代的朱良春老先生,也是用生半夏治病,生半夏治病非常快,刚才介绍的这两种病用制半夏完全不会起作用。
干姜30g 五味子30g 制紫苑15g 制款冬花15g 柯白果打20g 肾四味各30g 炙甘草60g 桂枝赤芍各45g这就是我常用的小青龙加味的方子,这个方子曾经治过几个肺间质纤维化,现在还有一个,在北京住协和医院发了病危通知,他儿子着了慌到山西找我去了,他吃到7服药时,就把氧气摘掉了。
这两种病发展到重危急症阶段时,就用大破格救心汤~这个破格救心汤就是我在学习伤寒论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个东西,我所以加山萸肉,龙骨、牡蛎,主要是2人体阳气与疾病——《对话大医李可》,,之三为了敛,我发现四逆汤,虽然以炙甘草为君,2两炙甘草仍然不能扶土,扶土的意思就是用土来覆火,阳气回来以后不久又散了,就是因为三阴里头厥阴病开得太厉害,疏泄过剩,阳气一回,相火又散开了,所以山萸敛厥阴之气,治疗心衰,在四逆汤类方里头这是比较可靠的一张方子,很稳定,凡是治好的病人,很少反复~田原:那么冠心病呢,现代人四十几岁就开始出现冠心病的症状,也能用破格救心汤吗,李可:冠心病的治法有所不同,因为病机不一样,根据症候归纳分析:我认为它主要是痰、湿、瘀、浊,邪踞胸中阳位。
和高血压的道理一样,清阳不升,浊阴不降。
头为诸阳之会,那是阳气最旺盛的地方,怎么会被阴邪所包围,就是阳气不到,阳气虚了,清阳不升浊阴不降,绝对不是阴虚火旺等等,如果用那个方法对待这一类病,就错了~基础方就是破格救心汤的中剂再加生半夏45g生南星30g,如果出现痰堵得厉害胸憋得厉害就合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45g 薤白30g 加白酒2两,薤白要事先浸泡;雪丹参120g 檀香、降香、沉香各10g 砂仁泥30g 桂枝45g 桃仁泥30g 麝香0.5g 冲服;北京同仁堂苏合香丸,一天1-2丸,这方子里有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乌头附子这一类,这是斩关夺隘的方子,力量大的方子,控制心绞痛,治疗冠心病晚期频发心衰,见效很快。
中医治病就是在保护、启动病人自我修复的功能,相反相激,调动机体自身的对抗外邪的力量。
所以用附子剂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毛病,很多不舒服,或吐或泻,那都是人的元气逐渐恢复,可以和体内的敌人,干一仗,正邪相争,这不是坏现象。
病人吃了这药后十分难受,经常给我打电话,有时一天打十几个电话,凡是有我弟子的地方他们就负责解释了,有的地方就写成很简要的资料,来一个病人以后就发一份,看了之后心中有数,就不会发慌。
治疗冠心病的培元固本散,要加藏红花和生水蛭。
田原:一下子说出这么多"秘方",让我有点儿晕(笑),李老,跟你谈话我有一个特别深的体会,就是您心中无时无刻不想着这样那样的病用哪些方子能够治疗,到了临床,几乎都不用考虑,药方子就出来了,而且对症、有效。
李可:这不是我的东西,这都是老祖先们历代传下来,由医圣张仲景写在书里面,不是我的东西,我只不过误打误撞的用了一下,就用出这么些名堂,可见古中医还有多少值得我们挖掘的宝贝~我给你讲一件事,也是个心脏病人,名叫张志立,他是青岛远洋公司船长,常年在海上生活,四处漂泊。